声乐学习中的心理调控(精选7篇)
声乐学习中的心理调控 篇1
摘要:声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 是赋予声乐作品以生命力的创造行为。不仅是忠实的再现原作, 更要求通过演唱者的现场创造性表演进行二度创作。但是现场声乐表演受许多客观因素影响, 在实际演唱中如何控制现场, 从而发挥演唱者的真实水平, 则取决于声乐表演者的心理调控能力, 可以说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在表演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论文以表演者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心理调控能力为切入点, 试从表演者的心理调控能力的重要性, 和它在声乐演唱中的实际作用进行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声乐表演,心理调控能力,艺术表现
心理调控能力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控, 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因此优良的心理调控力能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人的行为效能;反之则对人的行为效能造成不利影响, 甚至破坏。声乐表演艺术作为人的一种高度立体性的艺术表演活动和二度创作, 更是和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 如何培养优良的心理调控能力
一、备足准备功课, 培养优良的表演心理
声乐表演的前期训练和准备功夫是非常重要的。一切心理素质的训练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歌唱表演训练及表演技术完善的基础上。所谓“艺高人胆大, 胆大人艺高”, 这就是治疗不良心理素质, 培养优良表演心理的良方。如何做呢?
首先要求表演者对作品十分熟悉, 不会因为错音、错字而心虚怯场。做到这点就要加强对歌词的朗诵。把歌词的意思先弄明白, 再多加朗诵练习, 这样才能在理解作品意思后, 知道自己要唱什么, 在吐字、表情处理上做到恰如其分。许多声乐艺术家只注意声音的好坏, 而不注意歌词, 唱词含混不清, 让人听不清楚唱的是什么。其实歌词是很重要的, 美声唱法也是特别强调吐字, 这不仅是为了让观众知道歌词的意思, 还要通过吐字来生动的刻画歌曲表达的意境, 从而感染观众。实际上, 通过朗诵歌词还能解放唇、齿、牙、舌、喉的紧张、生涩度, 有助于放松肌肉, 提高技术表现。
其次做到投入角色, 以情带声, 融入表演意境中, 以作品调动表演者的演唱激情。在演绎一首作品时, 必须先把作曲家的年代、背景、风格等都作一番细致的研究, 揣摩所要表达的人物性格及人物形象, 标明记住所有的音乐术语、表情记号, 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音乐。著名的世界女高音玛丽亚·卡拉斯曾在回忆极负盛名的前辈音乐大师图利奥·赛拉芬时说:“我学到了每个装饰音都必须为音乐服务。如果你真正爱护作曲家而并不只为自己个人成就着想, 你总会为一个颤音或一个音阶找到意义, 而据此正确表达快乐、忧愁, 或悲伤的感情。”而丰富的生活经历, 或博览群书, 感受不同的人生, 也能辅助演唱者加深体验, 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其三, 培养自信, 勿轻信批评。一个表演者若不能在台上自信的表演, 肯定缺乏个人魅力, 难以吸引观众。表演者应自觉有意识的多参加舞台锻炼, 习惯于在各种场合、环境演唱, 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舞台上体验成功的喜悦感, 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歌唱心理。大凡优秀表演者的表演才能都是在不断反复的舞台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 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随着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 表演技巧的艺术修养的不断精进, 表演者自然会对自己在舞台上的成功充满信心。
二、表演者自我培养心理调控能力
著名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喻宜萱教授曾在《十几年来音乐院校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着重指出:“从这几年的经验中, 我们懂得了要在训练之前, 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必须指明, 一个人的心理不自然、不平静, 精神不集中、不充沛就不能发出美好的声音, 就不会唱好歌曲, 只有当他 (她) 内心充满歌唱的愿望时, 只有当她 (他) 具有真挚的学习信心时, 才能做好课堂上的作业。”[2]可见喻宜萱教授已经注意到了应对学生进行歌唱心理状态方面的培育。
首先是启发歌者的歌唱欲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它是通过形式的表现, 表现出作品中的情感内容, 引发‘人’的情感。作为音乐表演, 其重要的艺术使命之一就是深刻揭示和完美再现音乐作品中的思想与情感内涵, 表演者只有投入自己的真实感情, 将其融入到音乐表演中去, 才能真实、生动地表现和再现音乐作品中思想和情感内涵。”[3]正如德国音乐家C.P.E·巴赫所主张的“音乐家除非自己也受感动, 否则就不能感动别人, 他必须感觉到他想要在他的听觉中的一切效果……”[4]我国清代音乐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乐情篇》中也说:“唱者不得其情, 则邪正不分, 悲喜无别”。由此可见, 表演者要唱出打动的音乐, 首先要自己饱含充沛的感情, 先打动自己, 在心中充满对表演的热忱和愿望, 将自己完全投入, 把自己的情感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融为一体, 启发出歌者的歌唱欲望, 再二次创作经由自己的表演传出去, 唯有这样, 才能打动观众, 引起共鸣。如何启发歌唱欲望。首先是来自兴趣和爱好, 在此基础上的强烈歌唱欲望和表现欲望, 才会促使歌唱家热爱这门艺术, 产生真挚的情感。一个人在唱歌前, 要自我激发歌唱欲望。这一过程看来很短, 只是歌唱前的准备阶段, 但它需要平时的反复练习和着力培养。歌唱欲望的培养和形成, 兴趣爱好是基础, 正确科学的技巧训练是关键, 稳定协调的心理素质, 是其成功的重要保障。
其次是诱导歌者进入音乐, 进入角色。如何诱导·音乐想象和联想有助于歌者进入音乐, 进入角色。音乐想象是“人在原有的, 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形象的基础上, 通过拼接、重塑而形成的新的音乐形象的心理过程。”[5]一个作品, 其包含的情感内涵和意境, 有些是表演者真实经历过的, 能体会感受得真切一些, 而有的情感是表演者没有经历过的, 那就需要音乐想象来完成。想象是音乐的情感得以产生、表现以及被接受的重要媒介。音乐表演中的想象, 不仅是对具体形象的联想, 更主要是通过这种想象使表演者自身进入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中, 使表演者的情感和情绪的体验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对具体形象的联想升华到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领悟, 把音乐表演的想象与情感、联想与体验等心理因素结合起来, 使得音乐情感更加饱满丰富, 也是借助音乐想象和联想, 让表演者置于角色之中, 达到最佳表演状态, 有效调控心理活动, 增加自信心, 排除心理障碍, 更能使声乐表演达到更高的境界。
三、培养临场应变心理
先加强意志和性格的培养。意志和性格是人的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 是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从性格方面来分析, 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型的人性情比较开朗、乐观、自信心强, 歌唱心理相对比较稳定。内向型的人会比较紧张缺乏自信心, 容易产生“怯场”心理。所以表演者可以有倾向的锻炼自己的意志性格倾向外向型, 保持饱满、乐观的精神状态。在意志上时刻提醒自己要镇定勇敢, 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误和缺点, 不要心存虚荣和侥幸心理, 不要对自己的表演作过分要求, 一味儿强迫自己的表演需要达到某某高度, 自己给自己制造压力, 适当为自己的心理减轻负荷。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意志有想象不到的“威力”, 培养表演者的稳定性和自我心理调控能力, 锻炼自己适应不同环境来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 把思想集中在声乐的表演艺术上, 转移注意力, 就可以战胜害怕和恐惧。
在声乐表演中, 临场的怯场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避免怯场的最佳途径是严肃的态度, 坚强的意志, 迫使自己进入音乐中, 忽略周围的环境。严肃的表演态度是要有端正的表演信念, 充分做好演出的所有准备。其次是意志。因为怯场偶尔头脑会出现短路的情况, 大脑记忆瞬间空白。世界著名的歌唱家多明戈 (Placido Domingo) 曾回忆说:“在我脑中一瞬间出现了真空的感觉, 这时就只能想到所唱的歌词和表演中所要的东西。”[6]这时就要依靠平时练习的熟练程度, 按照表演的惯性继续表演, 并且凭借意志把表演坚持到底。只想着音乐和要表达的情感也是在台上消除紧张最好最快的方法。假如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纰漏也不要慌不要在意, 镇定自若地把表演坚持下去, 把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不要让失误影响精神和情绪, 否则会因自乱手脚引起连锁反应, 把后面的表演也搞砸。表演结束也不要落下心理负担, 不要过分责怪自己, 泰然处之, 不要过分在意落下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
[2]喻宜萱.喻宜萱音乐艺术[M].华乐出版社, 2004.
[3]韦玮.音乐表演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作用[N].《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
[4]中央音乐学院《外国音乐参考资料》编辑部.《外国音乐参考资料》, [C].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1983年第4期.
[5]张凯.音乐心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6]中央音乐学院《外国音乐参考资料》编辑部.《外国音乐参考资料》, [C].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1983年第4期.
声乐学习中的心理调控 篇2
【摘要】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其中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暗示、注意力、意志力的培养,在实践演出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控制,这些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都要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心理调控能力;声乐教学;作用
声乐属于一门综合的艺术,一首歌曲的好坏的区分,不仅需要技术和生理上的因素,还有信息素质也十分重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知道,演唱者只有具有很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在歌唱中才可以将自己的水平很好的发挥出来,这样就可以看出来心理调控能力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所以学生的歌唱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应该将声乐教学和心理素质巡礼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声乐艺术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
一、在演唱中出现心理失控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自信心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将自己进行展现是不虚心的表现,人们只是记得谦虚是美德的体现,却忘记自信其实也是一种美德。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都缺乏基本的自信心,在和别人的正常交往常常表现束手无策。这就说明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歌唱心理的培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声乐的学习就是表现艺术的学习过程,它的鉴定方法就是让学习者可以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如果缺乏良好的信息素质,那么一定会进行不下去。
(二)单纯的技术观点
有些学生对声乐十分的热爱,希望可以找到很好的歌唱方法,对于理论知识他们也可以很熟悉,但是他们一旦演唱,就会显得神经紧张,他们就会思考要用什么方法才更好,但是结果往往什么都没用上。主要是因为他的演唱心理太过紧张,导致气不通畅、浑身僵硬,声音变得难听。对于这类学生,需要将他们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将技术观念进行彻底的排除后,正常的教学活动才可以进行下去。
(三)个人的得失感太重
这类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具有太多的杂念,他们最怕丢脸,所以他们在演唱过程中就会变得十分紧张,就不会将歌曲索要表达的感情正常的表现出来;除此之外,因为心理和技术都不够到位,所以他们的就会产生过重的信息负担。所以教师在进行专业的教授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将心理学充分的利用起来。要提倡素质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的技能培养,让学生对于技巧的学习具有良好的心态,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气,对于个人的得失要不那么注重,这样才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心理调控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情绪和情感
对于一个声乐的学习者来说,对于其心理品质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丰富的情感以及可以控制的情绪,在整个声乐教学过程中情绪和情感贯穿于其中,我们应该将情绪情感的调节和监督功能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学生的声乐技术不断提高。培养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锻炼,多让学生上台去锻炼,多体验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这样他们就会对那些比较少的失误变得不那么在意,它们对于舞台的得失感不那么强烈了,学生的情绪就会逐渐稳定下来,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
(二)重视技巧方面的培养
要想形成良好的歌唱心理,就需要从学生的信息的方面进行研究,最主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教师应该认识到,歌曲演唱好坏的内在原因主要是因为歌唱技巧的好坏,这可以说是根本原因。所以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使学生的.技能可以具备科学发声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于心理学的学习,如果进行反复的训练,学生就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式的技能。歌唱发声在大脑皮层中属于高级运动。经过反复得联系,学生就会形成有关于发生的习惯,但是一定要注意这个习惯一定是正确的。那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声乐基础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以每个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的嗓音条件和身体条件为主要的出发点,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将声乐的规律进行遵守,中音区基础一定要不断的鉴定好。
(三)将心理暗示的作用给予高度的重视
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肯定、少否定的办法,这样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多去表扬学生就可以有效的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进行声乐表演的时候,教师要高度的集中,对于学生某个地方的出现好的声音要记下,让学生多加注意,这是属于他们的闪光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总结,将其逐渐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对于其他的声乐演唱也可以形成很好的指导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声乐表扬过程中,心理调控能力对于其作品的展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次成功的声乐表演演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重要的保障,教师应该将声乐教学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善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极易强大的心理调控能力。提高我国声乐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磊.积极的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的影响及作用[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01:21-24.
[2]冯雁凌.在声乐学习中如何进行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J].大众文艺,2010,22:214-215.
[3]杨来定.论意识在声乐教学中的能动作用和能力培养[J].群文天地,,12:190-191.
谈声乐学习中的情绪调控 篇3
关键词:声乐学习,情绪,影响,控制
在声乐学习中, 生理因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生理因素中最为关键影响因素是情绪, 不管是在声乐学习的课堂上, 还是课下, 声乐学习者都应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保证自己声乐学习中可以有平衡、稳定的心理状态。我们根据声乐学习中情绪的影响和重要性进行分析, 讨论如何在声乐学习中对情绪进行良好的调控。
一、声乐学习中情绪的影响
进行声乐学习中人大多是情感丰富之人, 因此在他们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情绪影响, 这种影响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正面影响是情绪中的含有的细腻和敏感可以帮助学习更好的处理歌曲中的感情, 负面影响是情绪的不断变化, 声乐学习者本人也没有办法预料, 而声乐学习又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成效的事情, 情绪的变化是声乐学习者的心理活动, 是在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 而且情绪给声乐学习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可大可小。歌唱者的情绪变化, 影响他的发生和演唱, 也可以说声乐学习受到情绪的支配。
1、情绪对声乐学习产生的正面影响
细腻的情绪和情感, 成就良好的学习悟性。每一个歌唱者都是因为拥有独特的内在气质, 而表现出不同的音乐的形象。在声乐学习中, 拥有感情细腻敏感性格的学习者, 在声乐学习中有很高的悟性, 他们可以很敏感的体会老师列举的抽象语言, 这个悟性还表现在可以迅速的调动自己的思维, 达到老师所讲的那种感觉, 正是因为这种细腻而敏感的性格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悟性。
拥有敏锐的感受力让声乐学习者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歌曲中的感情需要丰富多彩, 比如说在优美的音乐中表现出现的音乐形式是流畅、平稳、力度适中等形式, 这些都是需要人们能够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美好, 从而得到体会, 形成一种遐想, 才可以将歌曲中的柔美和细腻等特点表现出现。情绪给声乐学习带来的正面影响, 是学习者在敏锐的心理下对生活和体会和感受, 将生活中的细节记录在脑海中, 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让学习者形成一种细腻而又美好的心态。
2、情绪给声乐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
情绪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稳定, 在实际学习中可以发现, 当产生过激情绪时, 人的喉部会发紧、僵硬等, 当有一些消极情绪产生时, 人的发生器官的扩张程度不够, 或者高低音不到位。在声乐学习中学习者如果不注意对自己情绪进行控制, 在学习中情绪化, 很容易形成极端现象, , 比如说极端情绪的不断出现, 会影响学习者的声乐训练, 对他们的自信心进行打击。
在声乐学习中切忌急功近利, 这种情绪对学习者很不利, 声乐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的, 欲速则不达。在声乐学习中因此急于求成, 往往适得其反。艺术的形成需要时间, 尤其是声乐艺术的学习更是需要时间对声音进行打磨, 只有坚持和良好的心态才可以让其学习者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二、如何调控声乐学习中的情绪
根据以上情绪对声乐学习的影响, 我们对如何在声乐学习中对情绪进行调控进行分析, 从不同的角度对情绪进行分析得出:
1、对声乐学习中情感的固定性进行加强
在这方面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情感维持的时间, 时间维持的很长, 说明情感是固定的, 相反否之。其二是情感维持稳定的水平, 水平越高则表明情感越稳定, 反之否然。歌唱是抒发情感的一种艺术, 需要长期的专注, 只有坚持才会取得成果, 这就需要学习者维持好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声乐学习中, 需要老师进行科学的引导, 不能让学生陷在自己的情绪中。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和情绪进行关注, 和学生进行交流, 了解学生的想法,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 对声乐学习要有信心。在老师科学引导下, 学生自身也要加强意志、品质的修炼, 可以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情绪和意志之间是相互抑制、相互制约的, 只有意志坚强的人, 可以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 相反就是被情绪所牵制。意志的修炼不仅要让自己感受到压力, 还要让自己感受到声乐学习的快乐。
2、增强声乐学习中情绪的稳定性
声乐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比如情绪、意志、思维等。情绪的好坏决定着学习者在课堂学习中的投入程度, 老师的情绪也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 而学生的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发声, 所以在声乐学习中, 学习者要对自身的情绪进行严格的控制, 不能让情绪影响自己的学习, 教师也要帮助学习进行客观的情绪控制, 让学生顺利的进行声乐学习。
情绪的好坏影响声乐教学的效果, 在学习中情绪的主要的心情表现, 好的情绪帮助学习者积极的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不好的情绪则会影响学习者的整个精神状态, 降低学习效率。在声乐学习开始之间要将上课之间的消极、悲伤等情绪清除, 不要让这些情绪影响声乐学习的效果, 老师在课堂上对演唱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鼓励, 不能对其进行辱骂、责备等, 破坏学习氛围。在声乐学习中情绪的稳定性, 影响声乐教学的质量, 因此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习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三、小结
在声乐教学中情绪的好坏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所以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对情绪的控制, 不仅要提高学习者的意志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增强声乐学习中情绪的稳定性, 还要在课下进行心理辅导,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理教育和指导也会对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 让学习者保持乐观的心态进行学习, 正确看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从客观的角度思考问题,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就会帮助其进行声乐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充.浅析声乐学习中的情绪调控[D].河南大学, 2009.
[2]周淑真.歌唱心理的调节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1) .
[3]周基蓉.浅谈歌唱中情感的运用[J].南方论刊, 2008 (02) .
声乐学习中的心理调控 篇4
一、改革的意义:
(1)主要从高职声乐专业学生心理分析的角度启发歌唱者运用感觉、意识、想象,意志、情感、气质等心理手段,对歌唱与发声的生理肌能进行调节与控制,用较短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2)便于同行借鉴参考。除了从传统教学方法渠道外,可以通过另外一个渠道(心理干预和调控)来解决声乐教学中出现的障碍问题。
(3)本项目研究成果对院内声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有一定的启示。
(4)对于声乐专业学生而言,可以改变固有的、仅从生理角度去反复训练的思维定式。
(5)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了声乐训练的渠道,深化和发展传统的生理教学法,系统地概括物理教学法,揭示发声的基本规律,从而为高职声乐专业学生学习歌唱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
国内外同类教学改革缺乏深度
目前,全世界对声乐艺术心理的教学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国外对本学科的关注较我国的人数众多,但在教学方法的实施方面缺乏深度和广度,尤其在心理调控方面的教学内容缺乏.大多从声乐技能训练入手,而忽视心理调控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1 8世纪的吉阿姆巴·齐斯塔·曼齐尼是当时一位著名的声乐教授,他在声乐教学中只是提到要克服“胆怯”心理,著作有《关于歌唱修饰艺术的实践意见》;还有著名歌唱家发里涅里说,必须培养歌唱者"吸气位置"的感觉,这显然意味着声音支点的感觉,这种感觉略微涉及心理分析方法。1 9世纪意大利声乐学派最杰出的声乐教授兰培尔蒂强调利用想象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声乐教育家荷伯特?凯萨利在教学理论《歌唱的科学和感觉》、《心的歌声》两本著作中,对歌唱心理也都有一定的论述,但都不够深入。当今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在自己的演唱过程中比较成功地运用了"演唱注意的分配与转移",算是一位运用"心理调控"非常成功的歌唱家,但可惜没有在教学方法上留下系统的文字记述。
我们国家的声乐教育家都是以生理教学为教学手段,但仅从歌唱生理角度讲是不能把喉部六十多条肌肉运动状态说清楚的,这种从机能到机能,从技能到技能,从声音到声音的口传心授、机械式教学方法,确实无法客观、科学地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歌唱效果。
在许多声乐专著中,也很少提到心理调控对歌唱技能技巧和情感的支配作用。直到近些年来,才有一些声乐心理教学的论文,如徐行效撰写的《想象?想象力》、《声乐教育的生理与心理》等,而该学科的教学改革还需要更多的同仁加入进来,从更深、更广泛、更科学的角度分析,才能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和力度。
二、本项目的教学改革创新环节
针对高职声乐专业的学生学制短,训练周期不长的情况下,利用心理分析教学方法,多方位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歌唱内在与外在的艺术规律,将复杂的,摸不着看不见的生理训练过程心理化、简单化。消除学生对学习歌唱的畏难情绪,使学生的整个身心潜移默化地接受声乐的熏陶,情不自禁地产生某些美好的感受,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深化情感思维能力,增强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思维能力,帮助声乐学生获得最佳的声乐技术技巧,正确处理作品,在演出和比赛中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并达到最佳歌唱水平,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最终培养应用能力强的高职优秀毕业生。
三、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①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
本项目主要从高职声乐专业学生心理分析的角度启发歌唱者运用感觉、意识、想象、意志、情感、气质等心理手段,对歌唱与发声的生理肌能进行调节与控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心理分析强调多种心理因素的协同活动.对歌唱训练进行调节和控制,歌唱训练必须建立在听觉与视觉、听觉与感觉、听觉与反馈、听觉与记忆、动觉与记忆、视觉与记忆、想象与内心视觉、内心视觉与生理机制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才能使歌唱训练过程有所依据、有所发展。
歌唱训练决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要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本项目就是以此为目的,从本质出发,拓宽知识广度,增强知识的深度,改变传统声乐训练的单一方法,利用心理分析教学方法,多方位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歌唱内在与外在的艺术规律,将复杂的、摸不着看不见的生理训练过程心理化、简单化。消除学生对学习歌唱的为难情绪,使学生的整个身心潜移默化地接受声乐的熏陶,情不自禁地产生某些美好的感受,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深化情感思维能力,增强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思维能力,帮助声乐学生获得最佳的声乐技术技巧,正确处理作品,在演出和比赛中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并达到最佳歌唱水平,从而推动高职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高职声乐专业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概括一句话是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便要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巧妙结合方可奏效。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四、实施方案:
针对高职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声乐专业学生进行"心理释放"训练,方案如下:
(一)教学内容安排
1、加强训练目的教育,通过培养学习动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科学地安排心理调控教学内容,注意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学生不同气质类型(不可遏止型、活泼性、安静型、抑制性)进行分班和分组,突破传统教学形式,使"集体课"、"小组课"与"个别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方法
1、正确评价学生的训练过程和效果,多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
2、结合欣赏、观摩、舞台实践和小型演出活动现场实施心理训练指导;
3、逐步加强歌唱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声乐的特征认知感加强,无论对成功还是失败的实践都能正确对待,总结经验,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实施方法
1、针对学生的气质类型划分教学对象。
2、从歌唱的感觉调控入手进行训练,包含情绪感觉的调控、音乐感觉的调控、呼吸感觉的调控、共鸣感觉的调控、读字感觉的调控。
(1)从歌唱的听觉调控,包含对声音的高低感觉、强弱感觉、长短感觉、色彩感觉进行调控。
(2)从歌唱的动觉调控,包含姿势动作、呼吸动作、读字动作、共鸣动作进行调控。
(3)从歌唱的视觉调控进行训练。
3、从歌唱的知觉调控,包含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旋律知觉、统觉、错觉的调控。
4、培养学生歌唱注意的积极性。
5、训练学生演唱注意的分配与转移能力。
6、训练学生意志行动的调控。
7、训练学生记忆的品质与方法。
8、培养学生歌唱的创作思维和审美思维能力。
六、可行性分析:
1、我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舞台演出实践能力强的声乐教师队伍,从这支队伍的年龄结构而言,老、中、青搭配合理,从职称结构而言,高级、中级、初级比例相宜,对该项目的教学实施和分类研究均有保障。
2、我院教学设施齐备,教学场地在全国同类艺术院校中目前堪称一流,从琴房、音乐欣赏教室、音乐排练厅、音乐演唱厅、录音棚、演播厅和实验剧院,都能充分满足该项目在教学和艺术实践过程中的使用。
3、我院声乐专业的学生数量较多,而且学习声乐的兴趣较高,对该项目过程中的参与和配合十分有利。
4、音乐表演专业是我院的重点专业,声乐专业作为支撑音乐表演专业的其中一个方向,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对该项课程进行改革和研究有利于推动该专业的积极发展,因此本项目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七、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
(一)预期的成果:
成果形式:
(1)将形成一套具有实际操作内容和方法的教学讲义和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光盘;
(2)可以历练出一支从多角度、多渠道来进行声乐教学,且具有丰富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
(3)将训练出一届届实践能力强、适应文化市场需求快、综合心理素质高的优质毕业生。
(4)可以从非传统的声乐训练角度形成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总结,另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3篇。
实施范围和受益学生数:
主要从高职声乐专业的一至三年级学生教学开始,受益的学生数主要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全体学生。
可预见的效果:
(1)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提升我院声乐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使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解决难、异问题的能力逐渐增强。
(2)可以加强教师之间通力合作的能力,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观念,增进教师间的知识资源共享、交流互补意识。
(3)我院声乐专业的学生演唱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舞台实践能力逐渐加强。
(4)我院声乐专业毕业生在面对用人单位的挑选时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表演应用水平。
八、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特色:
本项目主要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启发歌唱者运用气质、感觉、意识、想象、意志、情感、等心理手段,对歌唱与发声的生理肌能进行调节与控制,进一步提高歌唱者的演唱水平。
(2)创新:
改变传统声乐训练的单一方法,利用心理分析教学方法,多方位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歌唱内在与外在的艺术规律,将复杂的、摸不着看不见的生理训练过程心理化、简单化,使之更便于操作与实施。
摘要:本文对高职声乐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心理训练角度出发,以改革意义、创新环节、内容目标、实施方案方法、可行性分析、预期成果效果、特色创新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对高职声乐教学改革展开论证。
声乐学习中的心理调控 篇5
音乐表演自从与音乐创作相分离, 作为对第一度创作的成果——音乐作品的表演, 从而获得它的独立品格以来, 一直被人们称作第二度创作, 或再创造。音乐表演作为音乐创作的再现环节, 在准确、完美并富于创造性的表演作曲家的作品的同时, 又可以使作曲家通过表演出来的实际音乐, 检验自己的创作构想, 并改进创作。这样才会使这首音乐作品有生命、有活力。英国著名指挥家亨利·伍德在其所著《论指挥》一书中说:“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 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1]当代指挥大师卡拉扬也曾说过:“指挥家不只是总谱的执行者, 而且是赋予总谱生命的人。”[2]这些话都说明了, 一首音乐作品要想成为经典并常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就一定要通过演唱者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好的表演艺术形式得以实现。
二度创作不是任意自由、没有限制的, 它的首要原则就是必须在一度创作规定的内容主题的范围内活动, 不能歪曲或偏离作品的内容和基调。其次是二度创作应该尊重一度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民族、地域风格。最后二度创作一定要在自己的技术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比如从速度讲, 每首歌曲都有其特定的速度标记, 但每种标记都有一个灵活的幅度。Largo (广板) , 他的每分钟的拍数是46拍, 但这种是一个参考标准, 可以根据歌唱者的处理上下浮动。如宋代苏轼词, 青主作曲的《大江东去》中“故垒西边人道是……”处, 每两个字中间就有一个休止符, 如完全照原速度演唱, 音乐很如果一发散, 不能吐出语气。这里就可以将前三个词的速度处理的快一些, “道”和“是”之间的休止长一些, 包括“是”字在内稍慢一些, 突出“是”字的语气分量, 这样音乐和语气就都生动了。如戴天道词, 夏之秋曲的《思乡曲》的第二段词描写对敌人入侵时逃离家乡的回忆:“一夜里炮声高涨, 火光布满四方, 我独自逃出了敌人手, 到如今东西流浪”这里自然要使用一种紧张、恐怖、悲伤、仇恨的音色。在二度创作中, 润腔也是常用的, 这个词源于中国, 是歌唱者在二度创作中出于对旋律美、字音美和更好的表达情绪的追求, 在不破坏旋律的骨干音、支点音和总体风格的前提下, 在恰当的位置为音符增加装饰音和在特定音符的延长音中做变奏或某些旋律装饰的方法。如《我亲爱的》在它的中间段最后一小节歌词”tanto rigor”的最后一个音符, 原谱上只是从降b音到降e音, 但很多人会用润腔的方法, 将b降先滑向上方四度的降e音并减弱, 然后再柔和地唱出再现部分的第一句。这样显得歌声更加婉转, 优美。
二、舞台心理调控
紧张心理是声乐演唱的大敌。好多的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时由于过分的紧张而导致忘词、走调、声音颤抖, 无法达到正常的演唱水平, 甚至是判若两人。演唱时的紧张情绪是一种害怕、不自信的表现, 这种情绪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了特有的兴奋, 由于兴奋程度过强, 超过了演唱者的控制能力, 从而产生过度紧张的状况。
(一) 临场紧张情绪产生的的原因
1. 对环境或演出对象的生疏。
如演唱者第一次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 或是进行一场非常重要的演出时, 就会过分的紧张, 产生对自己的演出效果担心的心里, 这样更不利于演唱的发挥, 只会给演唱者增加心理负担。
2.对作品的熟练程度不够。有时由于突击排练, 对歌曲的熟练程度远远不够, 导致演出时没有自信。
3.演唱者的演唱能力不能胜任他的演唱曲目, 心里没有把握时, 紧张情绪就会尤为严重。越是唱到比较难的地方就越害怕, 原本可以胜任的也无法很好的完成。
(二) 消除紧张情绪的方法
1. 演唱者要多多参与演出活动, 多熟悉各种各样的群众和演出场所。多给自己提供实践演出和锻炼的机会, 从而提高演唱时的心理素质, 进行演唱时就不容易过度紧张。
2. 不打无准备之仗, 对要演唱的作品一定要熟练, 熟话说:“熟能生巧”, 当自己对曲子非常熟悉的时候就不会紧张害怕了。
3. 不要把个人在的演出中的得失看得太重, 不要老想一鸣惊人, 也不要怕个别的挫折, 一定要认识清楚:由患得患失引起的紧张只会使你失败的更惨。
(三) 控制紧张的几种心理暗示
1.当害怕观众挑自己毛病时, 可以用以下的话题想自己——“老演员说过:上台似猛虎, 下台如绵阳。台上的时间就是主宰, 我唱, 你们听。下台后我一定当绵羊, 谦虚地主动征求大家意见。”
2.上台前的几分钟把自己就像想成特定的人物, 把舞台、灯光想象成自己特定的活动环境。不要在这个时间背词, 不要用逻辑思维想词, 只要集中于内容, 自然就会驱走紧张, 词和曲会自动的进行, 观众的注意力也会集中在你的身上。
3. 忠于艺术, 踏实地去表现内容, 不要总想去战胜别人, 你应该想:“我的水平一般, 不和你们比, 我只对观众负责, 尽我的力量认真演唱就行了。”
声乐表演有心理训练、心理调整的相关问题, 每一个演唱者都应该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 注意安排实践演出, 做好演出前的充分准备, 循序渐进, 一点一点适应和调整自己, 使自己真正成为优秀的歌唱者。
摘要:声乐表演是特别富有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是用声音和表演传递和表达感情的艺术, 表演者的情绪、心理都自始至终都影响着演唱的技能、技巧的发挥, 以及艺术情感的发生和发展。演唱者在歌唱时总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它直接影响着歌唱者演唱水平的发挥。当我们了解到心理调控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之后, 面临的深层的问题就是找到歌唱时心里紧张的原因并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练习进而消除演唱时的紧张情绪。本文主要阐述二度创作的重要性, 针对不同的情况, 通过以下几种调整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节演唱者的情感情绪, 克服紧张心理。
关键词:二度创作,紧张心理,歌曲演唱,调控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5
[3]、赵梅伯著《唱歌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2
[4]、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社, 2000.
[5]、张前, 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
声乐学习中的心理调控 篇6
一、声乐教学中对歌唱者心理因素进行调控的意义
(一) 在歌唱中形成调动和调整。对歌唱者的心理因素进行调控, 在歌唱者声乐教学中的首要积极意义和作用就是可以在歌唱中形成调动、调整和导向的作用。歌唱者在声乐的学习时, 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对声乐的学习产生兴趣, 兴趣的产生使歌唱者心理因素导向和调整的重要作用, 在声乐教学中, 通过心理因素的调动和调整可以让学习者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欲望和动力, 以促进声乐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 形成暗示和排他的心理思维。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学习者的心理因素中, 心理思维的调整也是其中重要的发展方面, 学习者的发生训练和唱词的记忆力激发都需要良好的心理思维作为保障, 需要对演唱的学习者心理因素的调整, 使其产生暗示性和排他性的心理思维, 让学生通过暗示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唱词的记忆力和发生训练的效果,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积极的动作和语言认知, 从而更好的促进声乐学习的效果。
(三) 产生继续的动力和坚持的欲望。声乐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在不断的实践和坚持的训练基础上逐渐培养形成的。声乐教学是演唱者自身专业技能发展的基础教学内容。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演唱技能, 演唱者必须每天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发生练习。因此就必须使学习者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欲望。这时就必须对演唱者的心理因素进行调控, 只有这样才能让演唱者产生学习的动力, 掌握良好的歌唱技巧, 提升演唱者的专业能力。
二、声乐教学中歌唱者的心理因素调控策略分析
(一) 提升歌唱者心理状态调整能力。为了保障声乐表达的艺术性, 在教学中就需要对演唱者的音乐乐感、良好的发声练习和心理因素调控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 提升歌唱者的心理状态调整能力, 引导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歌唱欲望, 让学生通过思维的想象和排他属性的激发, 提高心理状态的自我调整能力, 在歌唱时排除其他杂念, 真正地在歌唱中投入自己的感情。其次还要通过愉悦的练习, 让学生找出克服紧张心理的方法, 以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 培养歌唱者发声的自信心。科学的、有效的发生方法加上良好的自信心是歌唱者调整自我心理因素, 战胜紧张和焦虑情绪的重要法宝。实际上, 歌唱者自信心的树立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所掌握的歌唱技能。所以首先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就需要注重歌唱者发声技能的培养, 通过刻苦的训练, 培养歌唱者的自信心。歌唱者对于声乐技能的掌握, 有的来源自身天生的条件, 有的则是后天的努力形成的。对于那些条件一般的学生, 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并帮助和鼓励他们通过刻苦的训练, 提高自己的信息;其次教师在教学中, 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并对其进行赞美和鼓励, 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让学生在鼓励中提升自己的信心。另外教师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 不能过于严格和急躁, 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 加强歌唱者的音乐想象力和歌唱实践力。音乐想象力是演唱者音乐思维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 歌唱者在进行演唱之前, 除了要有扎实的演唱技巧之外, 还应该具备足够的想象力, 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演唱富有感情和独特性。想象是学生在头脑中进行发声创造的一个重要过程, 首先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可以通过比喻和描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想象力。著名的声乐大师金铁霖就曾经提出过采用感觉启发式的方法进行声乐教学, 需要教师将抽象的声音, 通过假设和比喻将声音形成具体化、感知化的形式, 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上, 将声乐教学回归到学生生活中, 以增强学生的声音认知;其次演唱者心理因素的调整是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之上的, 只有充分实践, 学生才能不断地找到心理调控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定期在班级内举行小型的音乐会, 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演出活动, 积极的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专业性的歌唱比赛, 以通过不断的实践, 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三、结语
教师可以根据歌唱者的心理因素, 为歌唱者找到有效的声乐学习方法, 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发声训练。对歌唱者的心理因素进行调控是保障歌唱者舞台表现力和歌唱水平发挥的基础, 因此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因素调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娟.浅析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调控[J].北方音乐, 2014, (14) :74-74.
声乐学习中的心理调控 篇7
一、心理活动贯穿了声乐教学的整个过程, 教与学双方的心理状态是否相互协调, 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 感觉心理的调控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何让学生找到正确的感觉, 是学生学好声乐的前提, 由于声乐教学中调整训练的是人的发声器官, 导致歌唱的发声技巧难以用语言十分精确地描述, 因此从感觉入手就是最好的声乐教学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有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 凭好感觉就会有一个基本准确的判断, 例如教师判断学生喉咙的松紧、气息的深度、声音的位置与共鸣等等。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可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法和示范来启发学生, 例如:在讲歌唱呼吸的感觉时, 老师可将身体比喻成充满空气的气球, 有腾空的舒适感觉, 又有深的、沉下去的扩张感觉。教师通过感觉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 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解与示范, 学生通过感觉协同注意、意志、想象等指挥有关器官进行发声动作, 将动作的声音结果同时反馈给自己和教师, 这样, 感觉经过多次发动和反馈, 就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 要通过总体的感觉调控将各个具体的感觉训练串联起来, 引导各部分器官紧密配合、协调作用, 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感觉, 完整地演唱作品, 达到实现声乐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二) 知觉心理的调控
学生获得歌唱与发声的知觉, 是通过语言系统实现的, 要理解才能获得知觉, 而语言指示对知觉具有随意性和目的性, 所以教师对声乐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要特别重视, 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精心安排, 并及时纠正学生在发声和演唱中的错觉, 让学生真正理解声乐理论的含义和声乐技巧的要领, 以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觉。演唱实践的锻炼对知觉培养也很重要, 教师和学校要给学生多创造舞台实践的机会, 例如音乐的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形成, 就必须通过大量的舞台演出锻炼, 使学生对歌唱与发声的感觉更丰富、具体、深刻, 演唱的知觉也随之会越完整、正确;另外, 歌唱发声的知觉还与歌者的知识面和生活经验有关, 生活经验越丰富, 知识面越广, 对歌唱发声的知觉就越精确和深刻。
(三) 注意心理的调控
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支配和运用自己的注意来提高自己的认识, 调节自己的行为, 教会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学会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去有效地进行注意的分配, 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根据注意的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和调节监督功能, 培养引导学生的歌唱与发声心理活动有明确的方向、目的和计划, 保持在一定对象上连续进行, 将声乐知识技能学习调节为一种信念、兴趣和爱好, 在学习时克服各种干扰, 心理集中指向歌唱和发声这一对象, 使学生提高心理活动水平, 对歌唱与发声的反应更清晰、完整和深刻。要让学生认识到, 人的注意分配技能是后天培养和训练出来的, 歌唱家、演奏家能同时把注意指向速度、节奏、乐谱、伴奏、情感、人物等多种对象, 就是长期学习训练、对各个部分掌握得很熟练和自动化的结果。
二、通过对学生的心理调控, 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声乐的目的和动机, 树立学习的信心, 培养学习的兴趣
声乐教学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声乐的目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歌唱者的演唱和发声都受一定的目的支配和引导, 教师首先要使学生对具体教学目的有一定的认识, 并经实践思考确定目标, 有了明确的目标, 学生才能发动机体完成符合目标的动作。教师还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在声乐学习和练习中始终保持兴奋的心理状态, 使学生对声乐的技术和内容学习始终保持新鲜感, 并建立起歌唱学习的自信心。
除了学习动机和目的的明确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有利的心理影响外,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教学进展情况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相应的影响。当教学步骤合理、教学进展顺利时, 学习兴趣的心理倾向就会活跃;而教学措施失当、教学进程受限时, 学习兴趣的心理倾向则受到压抑;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 通过精心组织形象生动的语言、动作、案例等, 为学生的兴趣提供动力来源。教师在传授声乐技能的同时, 还应结合具体的发声练习或作品演唱增加理论讲授, 使学生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发展到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去了解歌唱, 对培养学生声乐学习的自觉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对学生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更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声乐教学原则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 人的个性特点一般可分为外倾型、中间型和内倾型。外倾型学生直爽、开朗、表现力强, 但同时存在缺乏耐性、追求高音等不利于声乐学习的因素, 对这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 夯实基础, 强调课后练习, 注重培养其稳定的心态, 让学生学会在枯燥无味的发声练习中找到快乐, 在对待高音的问题上, 强调功到自然成。中间型学生性格相对较稳定, 教师要注意保持其声乐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明白声乐水平的提高是渐变的过程, 可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避免过易过浅或过深过难, 重点培养其声乐学习的兴趣。内倾型学生往往有紧张、胆怯和不自信的内向性格特征, 教师对这类学生应始终保持关怀与鼓励的态度, 要注意与学生进行语言上的沟通和交流, 在课堂上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还可以从生活细节上多给予关心和开导。总之要积极利用学生对声乐学习有利的个性特点, 同时更重要的是矫正学生不利于声乐学习的个性特征。
在给学生选择声乐作品时, 也应依据其个性特征, 除了在难易程度上要适合外, 作品的类型与演唱者的风格特点也要一致, 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其自身优点, 扬长避短, 借助演唱者的个性优势将作品的内容更加深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 也要注意不能一味让学生只演唱适合自己的某一类型作品, 除了在演出、比赛以及考试等正式场合要演唱自己擅长的作品外, 在平时的声乐课和日常的练习中可以大胆尝试一些与学生自身风格不同的作品, 例如让内倾型的学生去演绎个性开朗活泼、动作丰富夸张的人物, 有助于改善其个性中胆怯、拘谨的特征, 让外倾型学生演绎性格稳重、平静温良的人物, 能有帮助其收敛张扬、浮夸等不良个性的作用。
四、心理调控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歌唱的情感体验
歌唱表演中情绪的感觉应该是兴奋、激动、快乐和美的, 它以表演者的真实情感为基础, 同时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艺术情感。在声乐教学中, 应该启发、培养学生情感化的艺术体验和表现, 这里强调的情感, 是把现实的、个人的、具体的情绪升华为普遍的情感体验, 一方面以自己的个性深入到作品所表达的普遍的人性和人类情感中去;另一方面, 又要再走出来, 以自己独特的观察、感受、体验去表现这种情感的共通。作为声乐教师, 在教学中要刻意地培养学生感受声乐作品包含的种种深刻情感要素, 将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经验, 通过各种形式, 让学生将获得的艺术情感给予具体表现, 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和矫正, 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心理转换和发展过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具备音乐表演所需要的艺术化情感, 音乐表演应当具备感情投入与理性控制两个方面的条件, 对任何一方的过分偏离, 都会造成音乐表演中的情感失控, 只有有效地把握这一过程, 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与理智两种心理产生某种程度的有效结合, 达到声情并茂, 动人心弦的演唱效果。
五、心理调控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演唱紧张和恐惧心理, 培养演唱的适应性心理, 顺利完成表演的二度创作
对于舞台实践经验不多的学生而言, 声乐表演时产生紧张心理是在所难免的。解决学生的紧张情绪, 克服舞台恐惧心理, 需要教师平时积极有效地进行心理引导和调控, 除了平时加强基础训练, 使学生的演唱技巧流畅外, 教师还必须深入了解学生, 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既要考虑到音乐表演创作的特殊性在学生心理上的不同反应, 又要根据学生不同气质、性格、个性心理特点分别对待。例如对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 可安排与其能力相配的演出, 增加其成功的希望, 上台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还应通过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 如小型汇报演唱会, 经常组织学生到公共场所训练表演等, 让学生多实践, 熟悉舞台、熟悉观众,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让他们将注意力和兴趣投放到表演的过程中去。演唱中要感到是在用歌声倾诉情感, 传达一种艺术境界, 这样学生就会逐渐适应音乐演唱二度创作的特殊性, 保持临场发挥的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 声乐教学不仅是技能的培养, 还应包括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声乐教学中, 重视和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是解决声乐教学中的关键性问题、逐步完善声乐教学的重要途径。
摘要:心理因素对声乐教学和演唱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从教与学双方心理状态的协调、学习目的和动机的明确、声乐教学的因材施教、歌唱的情感体验和演唱的适应性心理这五个方面, 结合音乐心理学理论原理, 探讨解决声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强调在声乐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音乐心理,声乐教学,心理调控,培养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2]罗小平, 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8.
[3]张前.音乐表演心理的若干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0 (03) .
[4]张前.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5 (01) .
[5]李阳.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作用[J].沈阳大学学报, 2002902) .
[6]韩德森.声乐教学心理调控要点探究[J].艺术百家, 2004 (06) .
【声乐学习中的心理调控】推荐阅读:
声乐教学中的心理教育06-28
声乐学习中的体会07-05
声乐学习中的误区08-19
声乐学习中的几点体会10-07
克服学习中的逃避心理07-31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学习心得06-26
数学教学中的激趣乐学论文09-01
语文课堂中的调控艺术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