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学习中的逃避心理

2024-07-31

克服学习中的逃避心理(精选7篇)

克服学习中的逃避心理 篇1

一、引言

军事训练作为生成、巩固和提高战斗力的根本途径, 是军队取得作战胜利的前提。和平时期, 部队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就是理论学习和技术训练。学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训练是一个反复磨练的过程。学习训练作为部队的经常性的一项中心任务, 在很多时候往往是单调枯燥、无休止循环往复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认知研究青年学员的这种厌倦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厌倦心理的本质、表现、诱因和危害

1.厌倦心理的本质和表现。

厌倦心理, 是指对学习训练失去兴趣不愿继续下去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严重影响青年学员身心的正常发展, 并将直接降低学习训练的效果, 以致对学习训练任务的完成产生不良影响。厌倦心理作为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 依据其体验的深刻程度通常表现为: (1) 有厌倦心理的青年学员, 对学习训练缺乏积极性。 (2) 对学习训练表现出十分不耐烦。 (3) 对学习训练具有反感情绪。

2.厌倦心理的诱因:

(1) 思想认识发生偏差。 (2) 需求得不到满足。 (3) 学习训练进度受阻。 (4) 情绪受抑。

3.厌倦心理的危害:

(1) 导致兴趣下降。 (2) 影响官兵成长进步。通过学习训练, 青年学员不仅可以学得知识, 还能培养作风、严明纪律、磨练意志, 这些都是官兵成长进步的基本素质。厌倦心理不但不利于这些素质的提高, 进一步恶化还会使官兵形成逆反心理, 容易违反纪律, 甚至发展成为对抗情绪。厌倦心理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不利于一个单位勤学苦练氛围的形成。

三、厌倦心理疏导教育的基本要求

1.提高认知水平。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其中, 认识是基础, 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情感则起内在动力作用, 意志则是认识和情感的集中表现。一个人对某种活动的认识愈深刻, 情感就愈强烈, 意志就愈坚强。而一个人意志愈坚强, 他就能够知难而进, 迎难而上, 始终保持强烈的情感, 将这一活动继续下去。

2.满足合理的需要。

心理学原理指出: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 动机是由需要派生的推动人产生某种活动或行为的内部原因和内驱力。一般地讲, 有什么样的心理需要, 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动机。需要是产生动机的基础, 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满足人的需要, 积极性就给高;相反, 需要得不到满足, 积极性就低, 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在一般情况下, 合理的需要, 积极的学习训练动机和学习训练的效果是一致的。

3.注重发挥环境对人的激励作用。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 (包括宏观、微观的环境) 的反映。其中尤以社会生活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最大。实践证明, 生动活泼、积极主动、锐意进取、奋发向上和你追我赶、紧张有序的群体环境和心理氛围, 能够激起人的紧迫感和求知欲, 促使人们奋发图强。我们应努力营造这样的环境和心理氛围, 以激励和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活力, 避免厌倦心理的产生和滋长。

4.培养良好的兴趣。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映。例如, 一个对军事理论感兴趣的人总是时刻关注有关军事科学的著作及有关先进武器和军事装备的报道。兴趣是人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兴趣对人的活动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既能对未来的活动起准备作用, 又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 还能促进人对活动形成创造性态度。

四、厌倦心理疏导教育的主要措施

1.进行思想教育, 端正学习训练动机。

教育引导青年学员消除学习训练中的厌倦心理, 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从思想上引导青年学员明确刻苦学习、严格训练的重要意义。一要讲清搞好学习训练与提高军人素质、履行军队根本职能的关系。在新形式下, 军队担负的根本职能没有改变。二要讲清学习训练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刻苦学习与训练不仅能提高官兵的技战术水平, 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信息素养, 促其成长、成材。

2.开展竞赛活动, 激发学员的积极性。

竞争心理是人之本性的一种自然表现。开展竞赛活动, 可以大大激发青年学员学习训练的积极性, 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竞赛带来的是争先恐后、奋发进取的氛围, 这种氛围有利于学习训练效率的提高。这也是我军开展练兵的光荣传统, 我们应予以继承和发扬。但竞赛所发挥的作用也是相对的, 不适当的、过度的竞赛不仅没有激励作用, 而且还会造成紧张气氛, 加重青年学员精神负担。开展竞赛应以单科或单项为主, 力求使具有不同特长的青年学员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可以划分不同层次, 分别进行比赛。既要看竞赛的成绩, 也要看进步的幅度。竞赛前和比赛后, 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 确保竞赛健康开展。

3.及时排解挫折情绪, 建立和保持良好心境。

在学习训练的不同阶段, 由于各类学员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的差异, 部分人会产生比别人差的悲观情绪, 从而挫伤学习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各级领导干部应重视做好学习训练中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要通过谈心、同骨干座谈、与家庭保持联系等途径, 确实做到对部署的“四个知道”, 将挫折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广泛听取官兵关于学习训练的意见和建议, 对属于教学方法、训练安排不当等问题, 要不断改进;有的学员自我要求过高, 学习训练效果与动机差距较大, 要帮助他们修正学习训练目标和指标, 使其经常能看到自己的实质性进步;对于家庭中的矛盾、婚恋中的挫折, 或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 应热情关心、体贴安慰、主动帮助、分析解决, 让他们轻装上阵。

4.注重因人施教。

根据学员文化基础、能力、体质的不同, 区分不同层次, 划分若干小组, 确定相应的训练教学方法及进程, 确保既满足学习训练大纲要求又符合官兵实际水平的训练强度和难度。让能力强的“吃得饱”, 让能力弱的“吃得消”, “能跑则跑, 能飞则飞, 不搞一刀切”。在学习训练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还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科学组织学习与训练, 逐步加大难度、强度。在确立训练目标时, 内容要具体, 能量化的尽量以数字提出, 以使参训者目标明确, 心中有数;要注意把握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的关系, 不能把长远目标作为近期目标来要求, 更不可把暂时做不了的工作强行安排, 否则将挫伤广大学员学习训练的积极性, 引发厌倦情绪。

五、总结

本文分析了厌倦心理的本质、表现、诱因和危害,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疏导教育出现厌倦心理的各类学员, 接着提出了若干针对厌倦心理进行疏导教育的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曹薇.浅谈高校新的心理特点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2) :15.

[2]岳慧兰, 吴良军.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0) :01.

[3]宋超.军校学员心理素质培养方法浅探.装甲兵工程学院2012年教育转型研讨.2012-12-1.

克服学习中的逃避心理 篇2

1 中学生背越式跳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背越式跳高学习中, 中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因素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情感、意志、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在学习一些难度较大或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时, 经常会出现各种恐惧心理, 表现出焦虑、胆怯、抑郁、紧张等情绪状态。这种消极、苦恼相伴随的心理状态, 不仅严重阻碍了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而且伴随着各种错误动作的产生, 容易出现伤害事故, 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2 中学生背越式跳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成因

2.1 外部因素

2.1.1 受背越式跳高项目自身特点的影响。

由于背越式跳高要求练习者在弧线助跑中积极有力的起跳以背弓的形式越过较高高度的横竿等一系列的动作, 这些特点和技术难度对学生在心理、生理方面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练习者必须接受强烈的心理、生理紧张度。学生很容易把危险看的过重而产生恐惧的心理。2.1.2教学方法运用不适当, 科学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对顺利的完成技术动作起重要的作用, 而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不容易顺利熟练的掌握技术动作。比如在教学之初安排练习时, 竿的高度不宜过高, 也不宜过低, 否则会使学生的技术动作变形, 产生恐惧心理。

2.1.3 练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的练习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当技术掌握较差的同学看到别人过竿的动作优美、潇洒时就可能产生自卑的心理, 害怕自己不能成功的过竿, 惧怕失败而逃避练习, 以免受到别人的耻笑。因此, 不良的自然环境也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 处于戒备状态中, 分散注意力, 加重心理负担。

2.2 内在因素

2.2.1 身体素质较差。

背越式跳高要求有较强的弹跳力、柔韧性和力量素质能力, 有些学生身体较胖, 弹跳力不好, 所以就会给掌握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产生障碍, 不能很好的掌握这项技术, 而且由于身体素质差、身体质量大, 落地时的危险性也较大, 因此会产生恐惧心理。

2.2.2 学习动机明确。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明确学习动机, 会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学生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和跃跃欲试的良好状态, 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顺利而正确的完成动作。可是学习的动机如果不明确, 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使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出现厌倦和精神不集中的情况, 影响技术动作的掌握。

2.2.3 课前准备活动不足。

课前准备活动不足也是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重要原因。

3 解决中学生背越式跳高学习主要问题的对策

3.1 培养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采取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期目的的心理过程。出于项目自身的技术特点, 要求必须具有勇敢、顽强、果断等意志品质。因此,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是预防和消除恐惧心理的重要保证。

3.2 明确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具有增强与促进学习效果的作用。在背越式跳高学习过程中, 大家的学习动机各不相同, 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意愿, 不断的提高自己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然后结合背越式跳高的特点, 树立远大的理想, 正确的认识背越式跳高的目的和意义, 结合自己的实际, 作出正确的自我认识, 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3 以感情为动力鼓励自己的愿望和信心

人的意志行为伴随着情感, 情感常常为意志行为的推动力, 一个对所要达到目的抱无所谓态度的人, 是不可能表现坚强意志的。同样, 感情丰富、深而强烈, 可以激励人去努力克服困难, 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背越式跳高的学习中, 要不断的自我鼓励, 激发自己完成既定任务的勇气和信心, 在练习的实践中去锻炼自己的意志。

3.4 给自己树立一个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习的过程中, 由于各自性格、意志品质不同, 表现出学习和失败的态度不同, 所以我们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榜样, 鼓励自己向榜样学习, 以激励自己进取的精神, 取得良好的成绩。

3.5 合理安排运动力量, 加强心理素质练习

合理安排运动力量, 加强身体素质练习, 在学习中使大脑保持适宜的兴奋, 能够防止疲劳的不断堆积和过度疲劳的产生, 以及由此而出的伤害事故, 也就避免了心理的产生。

4 结束语

在背越式跳高的学习中, 由于项目自身的技术特点以及各种内在、外在原因, 导致对学生产生恐惧心理, 因此, 在实践中针对产生恐惧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及时解决学生怕碰杆、怕摔等恐惧心理, 以提高学生背越式跳高学习成绩。

摘要:背越式跳高是一项技术性较强、难度大又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 中学生在学习此课目中由于心理素质的因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主要分析了了中学生在背越式跳高学习中存在的恐惧心理,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略谈如何克服学习数学的畏难心理 篇3

一、转变观念———由督促到鼓励

“畏难心理”首先就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因此, 教师第一步就要从思想意识入手, 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对于不少教师来讲, 在高中阶段, 由于顶着高考的压力, 对学生所寄予的希望会更大, 对学生的要求也会更高, 表现在日常的教学上, 就是容易频繁地提醒、监督、催促学生的学习进度, 而这种情绪却在无形中给了学生更多的压力。因此, 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 教师就要懂得情绪释放, 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 应当由督促向鼓励转变。即是说, 就是要更多地站在鼓励的角度, 比如在学习新知识时, 鼓励学生将其视为一种发现未知、探索未知的活动, 而不必带有太多对陌生知识的惧怕。又如当学生学习受挫, 持久得不到提升甚至是有退步趋势时, 鼓励学生将其视为一个缓冲期、休整期, 而不必过分对自己成绩的下降抱有很大的自责情绪。总的来讲, 转变观念的目的就是要先扫清学生的心理障碍, 尽量让学生能够以一种“探索、发现”的“好奇心”和“尝试心”去学习数学。

二、缔结联系———由陌生到熟悉

不少学生在进入高一时就明显感觉数学的难度一下提高很多。实际上, 这与高中数学的体量变大有关。与初中数学对比起来, 在总教学时间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由于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 使得教师的教学进度加快, 过去对单一的知识点反复琢磨的方式更多变成了现在重点讲解和选择点拨的方式。要解决这一客观存在的问题, 教师就应当给数学知识缔结联系。一方面, 对于在初中学过, 高中深化或变形的知识缔结联系。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就是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升元”。与此类似,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中的《函数》也是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升次”。对于这种高中知识与初中知识关联度很大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知识迁徙、要点回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尽快提高对新知识的熟悉程度; 另一方面, 教师也要缔结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比如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的《三角函数》, 它在生活中是航海问题、地形勘测问题的理论知识; 必修三第二章的《统计》则与生活中的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密切相关。通过缔结理论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能够迅速拉近学生与理论知识的距离, 尽量消除学生的畏惧感。

三、活跃课堂———由严肃到灵动

数学给学生最大的印象就是“严谨严肃”, 这也与教师所打造的课堂风格有关。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畏难心理”, 教师可以尝试以一种更为轻松自然的方式来开展教学, 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从而将课堂氛围由严肃向灵动转变。比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的教学过程中, 几何图形本身对比起单纯的数字而言, 会更容易给学生一种亲和力, 同时图形的移动、缩放等变形也会在无形中提高学科乐趣。对此, 教师不妨引入多媒体来实现图形的变动, 这种集声音、图片于一体的教学资料将会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除了教学媒介多样化外, 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允许学生随时发问, 鼓励学生主动地与教师交流, 比如在选修中的《常用逻辑用语》这一章,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推理案例, 如囚犯审问、迷宫推导等趣味活动, 进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实际上, 活跃的、有趣的、灵动的课堂风格更易于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四、优化测评———由结果到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 不少教师为了督促学生努力学习, 都习惯性地倾向于“结果导向”。实际上, 不论是一场考试, 还是平常简单的课堂测验, 决定学生分值高低的, 都不会仅仅是智力这一因素。同样, 一份试卷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能力。但是不少学生却会因为自己的成绩较低而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进一步加深了“畏难心理”。因此, 教师需要从“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转变, 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能并不出众, 但学习态度十分积极认真, 这就值得给予肯定与鼓励。比如学生在《数列》的学习过程中, 会自己总结出许多方法, 这是值得肯定与鼓励的。又或者有的学生可能在代数领域较为薄弱, 但其几何解析能力特别强, 这也值得肯定与鼓励。对学生来讲, 假如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尝试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 那么他们的自信心就会慢慢提升, 也就不会过分因为最终结果的好坏而降低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热情, 这将有利于学生逐步克服“畏难情绪”。

克服学习中的逃避心理 篇4

1 基本理论依据

心理教育学中一个基本观点是人的心理只有经过教育才能得到发展、提高。这表明有意识、有目的进行心理教育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是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要手段。学习活动中, 积极、健康的心理能使学生意志力增强、想象力丰富、智力潜能得到高效发挥。

但在英语教学中, 往往将重心放在外在因素, 如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上, 对影响学习效果的内因, 即学生的心理活动注意不够, 忽略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 阻碍了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

2 心理状态分析

心理学认为, 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其主要特征是自觉确定目的和为实现目的克服困难。根据观察与访谈发现, 部分学生英语学习意志薄弱, 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2.1 缺乏内在学习动机和自觉性

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只是应付差事, 不能集中注意力, 极易受外界干扰, 导致学习效率低。同时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易产生沮丧情绪, 形成畏难心理。

2.2 缺乏学习的持久性

部分学生存在矛盾心理, 虽有努力学习的愿望, 但缺乏毅力与耐心, 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 且很少通过反省学习行为寻找错误原因, 经常重复犯错。

2.3 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情绪低落

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其心理大多处于抑制状态, 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存在自暴自弃和自卑心理。

2.4 存在逆反心理

由于教师不尊重学生, 或处理事情方式不当, 导致学生心理受到创伤, 使他们对教师产生厌恶感, 进而形成心理、行为上的对抗, 对英语学习产生反感。

3 对策

针对上述分析, 应从教和学2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从教的方面来讲, 主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并培养其坚强的意志;从学的方面来讲, 重点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和调节。

教师首先要明确工作重点应放在大多数学生教育上。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学生差异在英语学习中具体表现为反应能力的快慢、理解与记忆能力的强弱、表达与创造能力的高低等方面。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 提出不同要求。切忌用简单的一刀切方式试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习惯。

3.1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主要由人际关系构成。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增强人格魅力, 公平、公正处理学生问题, 爱护学生。教师的信任能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3.2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形成长期学习自觉性的最好动力。现代教育心理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能力发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 帮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过渡。 (1) 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文化因素, 把语言因素与文化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2) 贯彻学以致用原则,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文对话创设情景, 进行复述与写作练习、组织小品演出等, 从而逐渐增强学习自信。 (3) 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 可避免学生因学习方式单调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与疲劳, 并用优美、生动的画面来激发学生想象力, 增强其记忆效果。

3.3 指导科学的记忆方法

很多学生提出英语单词难记, 容易遗忘。这是造成学生挫败感最大的原因。教师应根据艾宾浩斯等人提出的记忆原理和遗忘曲线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对于基础差的学生, 要加强对旧内容的复现。复现不是机械重复, 而是旧内容的逐渐深化, 要求教师设计课堂复现训练, 做到新旧内容有机结合。

3.4 预防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要预测和掌握学生学习心理, 教师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并且要多观察学生在课堂、校内的活动, 与学生进行交流, 同时要关心、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找到问题的焦点, 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心理疏导方法和建立自我学习策略。主要有以下方法。

3.4.1 学会自我分析

可围绕英语学习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分析: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学习英语的原因、英语学习的优势和劣势、英语学习最大的困难、是否有近期的英语学习目标。

3.4.2 消除畏惧与厌恶心理训练

学生可进行自我心理疏导, 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如想象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开始学习时许诺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做喜欢的事, 不断给自己一些有益的言语暗示等。

3.4.3 放慢学习速度, 克服急躁心理

要让学生明白,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不要期望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获得显著效果, 从而克服急躁心理。

3.4.4 耐心检查问题, 反省错误

在每一阶段学习中, 要花一定的精力检查存在的问题、反省错误、总结教训, 避免重复犯错, 造成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作为中职英语教师, 必须端正教育思想,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改革教学方法, 努力运用心理学原理, 研究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 及时、准确地对学生心理进行矫正, 消除其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摘要:针对中职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在英语教学中注意结合心理学原理, 帮助学生克服或预防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以便快乐、科学地学习英语,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克服学习中的逃避心理 篇5

1.知 识补缺 ,达成新旧知识的自然衔接

由于数学基础知识薄弱, 使得学生难以自然衔接新的知识,新知识的接受成为空中楼阁。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对中职课程设置的几个版本的要求,遴选了以下几点内容,在新生入学后采用二至三周的学时予以温习:(1)平方根及立方根;(2)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3)近似计算及有效数字;(4)因式分解;(5)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式);(6)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7)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二次方程;(8)二次函数。通过知识补缺,学生在短期内丰富了知识储备。

2.多管齐下 ,着力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

2.1小组合作 ,相促共进呈倒逼

这是目前各级各类中小学普遍实行的旨在推进高效课堂的学习模式, 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 对学生类群作出简单划分,比如“学业状态较好”,“学业状态一般”,“学困”及“学业特困”,然后将学生合理分配成组,每组要兼顾各类型的学生,且一般以5—6人为一组,由学习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分组的目标指向“组内带动”和“组外竞争”,课堂上展开小组交流(当然不必每节课都如此),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将讨论结果整理,准备提交,为了保证小组交流的有效性而不流于形式, 开始的几节课由组长发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则由一般学生发言,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磨合,主要经小组充分讨论后,由学困生发言。将形成一种对学困生的倒逼机制。在学生交流期间,教师作为聆听者巡视于学生间,洞悉和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采集意见,发现问题。

2.2站立诵读 ,莫使少年闲作赋

中职学生大多数有很差的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进行不到十分钟,已有不少人或则心不在焉,或则昏昏欲睡,这是令许多教师感到头疼和无奈的现象。我们尝试了集体站立式诵读的方法,一般选择定义,概念,定理,公式作为诵读内容,一节课以1—2次为宜,每次2~4分钟,可将诵读内容反复,诵读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聆听学生的诵读情况,对于不专注于诵读的学生要求其独自重新诵读。课题组成员曾调侃地说这种方法是“以歌唱的方式演绎数学的周密”。事实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我感到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那些极度厌学的学生发生的变化更明显。我们将教师课堂提问,倡导学生提出疑惑,鼓励学生发表见解,与站立诵读一道,作为增进教学相长的活性因子,发生在学生身上哪怕是微妙的(信心)变化都使教师感到欣慰,并致力于更广泛的策略研究。

2.3作 业面批 ,识得庐山真面目

学生的书面作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习态度和行为。笔者长期坚持下面两点:(1)严格要求学生作业书写规范、整齐,作业书写凌乱,退回重做,教师在作业空白处示范书写,对进步学生不断激励,等等,我们的目的不仅在于矫正学生的作业行为,更在于历练学生的行为养成,培养其认真做事、诚实做人的品质;(2)作业更多采用当面批阅的形式,让学生“说作业”,包括解题的思路,应用的公式定理,完成解题的基本步骤,通过学生“说作业”的过程,可以真实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为其释疑解惑,此举还可以有效防止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

2.4撰写日记 ,历经风雨见彩虹

口头、书面的数学表达是促进中职学生数学学习行为改变的必要措施。课题组就担任教学的部分班级,尝试撰写数学日记,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但开始时许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为此教师选择了一些题材,比如摘抄概念,发表学习感言, 发现的一题多解, 对某一类型题目解法的归纳,对某一节课的感受,对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意见建议,等等。诚然,最初的写作有如挤牙膏的感觉,但在一段时间的坚持不懈后,大部分学生开始适应写日记,而且题材和内容也丰富了许多,日记的作用也慢慢发挥出来。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数学成绩的提升很慢,但对数学的厌倦反感明显减弱。

3.教师教学策略和教法设计的几点强化

克服学习中的逃避心理 篇6

1、身体适应水阶段

由陆地到水中, 由于环境的改变, 身体感受也发生变化。在陆地上, 空气对机体的压力几乎感觉不到, 而到了水中, 水对身体的压力会明显增加, 此时感觉行走都困难;人体在陆地上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 使人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一个支点或有可抓握的物品, 而在水中则不然, 由于人体的比重与水的比重相近, 使得人体在水中因浮力作用而产生忽沉忽浮的感觉, 此时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支点, 而周围更没有可提供手抓握的物品以便使身体能稳定下来, 在此种情况下身体的体位姿势发生变化, 行走时由于水的阻力不适应, 控制身体平衡困难;特别是水对胸廓的压力增加引起呼吸也不能像陆上那样轻松自如, 感觉胸闷, 喘不上气来, 因此也会导致恐惧心理的产生。

在这个阶段, 老师一定不要操之过急, 一般学生一节课能解决的问题, 这部分学生可能要两节或者三节课才能解决掉。教师要亲自带领学生熟悉水, 下水时把学生组织在自己周围, 使初学者有一种老师就在身边的安全感。开始学习和练习时不要脱离保护与帮助, 让学生手牵手慢慢走一走, 做一做下蹲、起立的动作。由小幅度下蹲逐渐到下蹲 (或者趴下) 以后肩部全部没入水中, 蹲在水里的时间逐渐加长。这个过程中老师要不断的用语言鼓励学生。练习前, 老师要告诉学生在水中和在陆地上身体感受的区别和产生的原因, 让学生有思想准备, 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当学生能够长时间保持只把头部露出水面不再紧张害怕的时候, 适应阶段就过关了。

2、学习水中憋气

对于怕水的学生来说, 脸对水的刺激最敏感, 水中憋气是一个难关。由于练习的时候这部分学生总会有太多的担心和顾虑, 所以在学生练习水中憋气时要下条禁令:‘鼻子只能呼气不能吸气, 水中憋气后不要用手去擦脸’。老师打消他们顾虑可以从游泳用品配备和心理疏导两个方面做起。在选择游泳眼镜的时候一般要求这部分家长给孩子配备一个能把眼睛和鼻子都扣进去的潜水眼睛, 避免了学生的鼻子呛水的发生;再配上耳塞, 对于他们来说防护措施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练习水中憋气的时候, 考虑到这部分学生胆子比较小, 老师讲解示范的时候尽量表现的简单轻松, 。学生始开始练习水中憋气时, 可以先让学生把脸部浸在水里, 在水里或者池底放一些有趣的小物品, 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他们来练习。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 ‘比一比’谁的憋气能力强来提高水中憋气时间。当学生敢于把面部浸入水中憋气后, 再引导把耳朵也浸入水里试一试, 同时告诉他们耳朵进水后的简单处理方法。逐渐过渡到头部能够全部浸在水中。在完成憋气后, 想换气的时候, 由于害怕喝水, 一般都会站起来擦净脸上的水再换气, 这时候教师要强调换气方法和时机。当学生能够长时间在水中憋气不再感到紧张, 换气很自如的时候, 水中憋气环节就合格了。

3、水中漂浮滑行

练习水中漂浮的时候, 学生一般会担心:身体趴在水里会沉下去;完成水中漂浮后站不起来。为了打消学生的疑虑, 开始学习的时候让两个同学一组, 在同学的保护帮助下手抓手练习。体会深吸一口气后蹲在水底能不能蹲的住, 趴在水里能浮起来吗? 使他们知道身体在水中越放松越容易浮起来。体验在同伴的保护帮助下由原地漂浮到站立的动作方法。完成原地漂浮后, 再尝试同伴牵引双手的漂浮滑行;独自脚蹬池底或者池壁的漂浮滑行。学生在浅水区能够自由自在漂浮滑行的时候, 就不会再担心自己在水里下沉、歪倒起不来、呛水等问题了, 对水的恐惧心理也基本上克服了。

总之, 游泳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游泳项目的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学生要勇敢、顽强、树立信心, 提高学生对游泳运动的认识度。向学生传授技能的同时让他们了解游泳运动的锻炼价值和实用功能, 使他们知道通过对游泳运动的学习, 不但能增强体质, 提高学生心肺机能水平, 而且能陶冶情操, 终生受益。只要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一点, 就能激起他们对游泳学习的内动力, 学生的学习目的一旦明确, 就会产生自信, 从而自觉地通过意志努力去克服困难, 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摘要:游泳教学中教师及时帮助怕水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是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循循善诱、激发潜能、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提高学生对游泳运动的认识度, 就能使学生很快克服怕水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恐惧心理,心理障碍,漂浮滑行

参考文献

[1]陈俊.如何消除中小学生在游泳课教学中的心理障碍[J].新课程, 2012, 9.

克服学习中的逃避心理 篇7

自卑心理是指个人由于某种原因 (如生理、心理映陷或学习成绩欠佳等) 而产生的轻视自己, 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二、高中英语学习中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高中生英语学习中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大体可分为内在原因与外在原因两大类。

1. 外在原因。

(1) 社会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对高中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要求大大提高, 高中生的英语学习任务也越来越大, 这样容易降低学生的自我能动感, 使他们从一开始就产生自卑心理。 (2) 家庭原因。高中生有很大的学习压力, 学生家庭对他们英语学习的急功近利的思想,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家长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寄予厚望, 有时要求难免苛刻, 致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3) 学校原因。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表现出个体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努力程度、学习能力、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一些本身就陷入弱势的学生群体进而对于学习的效果没有任何期待, 进而怀疑否定自己的英语水平能力, 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2. 内在原因。

(1) 学习者的学习方式。高中生中仍然有大部分学生沿袭初中不良的学习习惯。由于学习任务和层次的提高这些学习策略或方法上有问题的学生很难适应高中英语学习任务, 这就使学生很容易受挫折而感到自卑感。 (2) 学习者的个体动机。高中英语学习者的动机存在个体差异性, 当个体在学习能力, 学习努力程度, 学习态度等多种方面无法获得成就感时, 他们便会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失去动机, 英语的学习便成为他们的障碍。

三、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1. 全方位心理辅导。

高中生生活中有两个重要的环境:学校和家庭。近年来, 各个学校不仅建立心理辅导室和专职心理辅导员, 还定时为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但社会上往往忽视家庭范围内对高中生的学习心理的疏导。为了解决高中生英语学习中的自卑心理, 家长应用爱心和耐心来缓解高中生心中对学习的忧虑与自卑。

2. 教师们应对学习者的成功与失败做出适当合理的评价。

高中英语教师们应尽量避免将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于某些负面因素, 应将他们的失败归于学习策略的问题, 这样既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又为他们指出了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或布置任务时, 教师们应当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定不同的要求, 让学生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期待、经历成功的喜悦。

3. 教师们应当帮助学生构建其个人内在学习动机。

正是因为个体的内在动机才使学习产生最佳效果。帮助学生构建内在学习动机可以激发学生的正面积极的情感从而真正地了解学习的本质。当外在因素被转变为学习者的内在因素, 外在推动力转变为内在吸引力或者被动因素转变为主动因素的时候, 他们的学习动机才会被内化。教师们可以依据以下的一些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内化自身的学习动机: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可以为学习者带来力量、启发和勇气, 可以促使他们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学习进行拓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幽默、友好和博学多才的教师也会激励学生与人进行交流、获得信息的兴趣。除此以外, 一些课外活动如讲座、影视欣赏以及英语晚会等都是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2) 赞扬与批评。赞扬、鼓励及批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态度的肯定与否定。有研究表明, 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 而那些受批评的学生的成绩位居第二, 不做任何评价的学生成绩最差。所以, 教师们应当对学习者的表现给予适度的评价。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实践中, 学习者的自卑心理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内外在因素, 如果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这些负面心理因素, 将会对英语的教学产生不可估量的阻碍作用;如果教师们在教学中能够发现并重视学生的自卑心理, 并采取针对学习者个体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自卑心理成因的教学策略, 不仅能帮助学习者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格, 拥有更加积极的优势心理, 让他们自己的自卑心理转变成自信自尊, 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利用在学习中产生的这些优势心理, 发挥出自身潜在的优势与创造力。

摘要:学生到高中阶段, 时空感知已接近成人, 此时观察事物的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也逐步提高, 记忆和理解能力也随之增强。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已经不仅限于浅层的形象理解, 有一定基于理性思考的深层次的理解。但由于对社会和人生的阅历不足往往高中生对事物的理解带有一些不稳定性或偏颇。具体到高中英语教学上, 由于高中学生对英语教学过程中或和英语教学有关的事物理解的偏颇容易导致高中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自卑心理。本文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中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做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高中,教学,自卑心理,激励

参考文献

[1]刘九德.如何使中学生克服自卑心理[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3, (1) .

[2]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理论探讨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上一篇:兰斯洛特下一篇:理想化物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