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交际中的心理障碍(通用5篇)
克服交际中的心理障碍 篇1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以听说为先导的崭新的教学模式, 各高校也开始运用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强化视听说教学, 然而, 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上依然存在着来自于不同方面的障碍。适当地将流行文化引入课堂教学将会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障碍
1.1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的口语表达是交际能力的最集中体现, 口语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英语能力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其中最低层次的口语能力要求是“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 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 能就日常话题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 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 表达比较清楚, 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2007:3) 由此可见, 对大学生来说, 口语技能是一项要求很高的能力。
口语表达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语法知识, 具有丰富的词汇量, 还需要把握其他语言交际的要素, 比如掌握句子的节奏、重音、语调等。除此之外, 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非语言交际要素, 比如手势语和身势语, 以及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等。为了使交际顺利进行, 学生还必须及时听懂和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 并在此基础上及时、流畅、准确地做出回答,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听力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 学生还要具有一定的语言监测能力, 能在交际中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语言错误, 保证交际的有效性。
1.2 教学模式和教学任务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动下, 很多高校的英语课堂已经开始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并积极地采取各种视听说设备来辅助教学。然而, 在综合英语乃至听说课程的授课过程中, 面对教学任务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 老师仍然只能选择将大部分时间用在讲解上, 能留给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很多口语交际训练都是布置给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的, 无法确保练习的完成效果。
此外, 语言的发展越来越快, 教材中的语言有时会跟不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而高校英语教材却不会频繁更换, 这难免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 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1.3 学习环境和情感因素
大学生是在一种几乎没有语言环境的条件下进行英语学习的。即便是在课堂学习中, 在进行英语口语练习的过程中, 学生也不过是在一种凭空想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除了课堂上有限的时间, 他们几乎不会再接触到英语, 他们学习生活的环境是母语环境, 没有语言环境就没有足够的英语交流机会, 这对中国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情感也是决定语言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大学生已经很习惯中学以来的读写翻译法教学方式, 在英语学习中普遍更重视阅读和写作能力, 听说能力也因此普遍低于他们的读写能力。面对崭新的听说为先导的授课方式, 有些学生显得无所适从, 失去了从原来以考查读写能力为主的测试中找到的成就感, 他们在最初的听说课程中会感受到不安、焦虑和自我怀疑。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和适应这种变化, 这些负面的情绪会使这些通常笔头成绩优秀的学生逐渐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进而减慢或停止学习。除此之外, 青年学生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 在公众场合讲英语时非常害怕出错或找不出恰当的用词, 因此他们不愿意开口讲英语, 即便开口也都过于小心谨慎, 这也非常不利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流行文化
2.1 流行文化的特点
给流行文化下定义并不容易, 它有时也被称为大众文化和高雅文化相对应。它可能是时装, 是消费文化, 休闲文化, 流行的生活方式等。它的重要特点就是流行, 是一种被热烈追随的文化, 因此它总会以一定的周期和节奏在特定的地区广泛传播。
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对流行文化采取宽容的态度。虽然传承和保护规范性的优秀经典语言是广大语言教师的责任, 我们的教材就是优秀经典文字的典范,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排斥和回避流行文化。
2.2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流行文化的作用
首先, 流行文化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是思维活跃, 求新求异而且精力充沛。他们对流行文化的脉搏往往把握得很及时, 也最容易接受文化潮流的变迁。流行文化元素的引入可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强语言的真实性, 趣味性, 营造出语言学习的真实情景, 使英语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 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开口讲英语的情感障碍。
其次, 流行文化的语言素材更为鲜活生动, 相对于课本和录音来说, 学生在接受流行文化素材的时候会更有学习语言的主动性, 从而增强他们对语言的记忆。很多时尚的语言素材不同于课本的文字表述, 能让学生如同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中往往会积极地去复习这些语言素材, 从而更多地接触英文, 为自己的英语学习营造语言环境。这些语言素材中的真实场景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更加接近, 学生能在生活中更多地自然联想学习过的语言知识, 从而强化了记忆也增强了表达能力。
此外, 引入丰富的流行文化资源还能弥补英语教材更新的后置问题。目前我们使用的英语教材从编排到出版需要很长的一个周期, 很难做到及时地更新。然而, 在飞速发展的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代, 语言, 作为体现文化特征的一种载体必然也会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流行文化语言素材的引入, 为相对停滞的课本语言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使语言课堂紧紧地跟上了时代的发展。
同时, 原版的欧美英语流行文化素材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学生除了学习语言外, 还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知识。或者透过真实的语言情景再现, 对自己已经有所了解的文化知识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理解。
最后, 流行文化可以增加教学活力。很多流行文化素材带有时代的批判性, 能引发学生和教师思考和分析。经常能听到老师对学生的写作发出感慨, 称学生的思维幼稚, 不能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和现象。流行文化元素不但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能推动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分析, 加强思辨能力。
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引入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合理选用适当的素材引入课堂就很重要, 比较适合选择的语言素材主要包括网络和媒体的热点文章, 时尚名人访谈类节目以及影视剧等。
除了素材的类型, 还要注重选材难度是否与教学阶段相适应, 要选择与学生英语水平相适应的教学资源, 避免出现太多生词, 以免影响学生的理解力, 挫伤学习积极性。
除此之外, 还要注意所选素材是否适合学生学习。有些影视剧虽然流行, 但里面充斥着太多不文雅的词汇, 不适合用于教学资源。还有的访谈节目内容过于专业, 里面有太多专业术语, 这样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也不适合用作教学资源。除了语言方面, 还要考虑选材的情节内容上是否会被学生接受, 比如太多暴力情节的素材就不太适合选入课堂教学。比较适合作为教学资源的是那些与学生自身的成长有关系, 大学生有相似经历或者比较关心, 能够在学生中产生共鸣的素材。
合理选材之后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流行文化素材了。大部分素材的内容过长, 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 这并不是选择流行文化进课堂的初衷。因此, 教师还应该根据需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语言材料进行编辑和剪辑, 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针对选用的素材设计适合教学目的的口语交际练习才能使这些素材真正发挥作用, 这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语交际练习的设计一般有两个不同的思路:一种思路属于还原型的交际练习, 即要求学生将素材中的情景进行还原表达;另一种思路是引导学生根据素材的主题进行演绎编排, 设计出新的口语交际场景。
当然, 适合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堂的流行文化资源并不一定是欧美流行文化, 也可以有中国流行文化, 即以中国官方英文媒体为来源的信息资源。比如China Daily英文网站上的国内流行资讯, 以及CCTV International中诸如Dialogue的访谈节目以及配有中英文字幕的中国影视剧等。
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的普及范围和使用领域将不断扩大, 这就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资源, 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将流行文化语言素材合理有效地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 有助于克服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各种障碍, 从而培养出在社会交往中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信息交流的优秀人才, 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摘要: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大学英语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然而,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阻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障碍。将流行文化适当合理地引入大学英语教学, 发挥其积极的教学优势, 对激发学生的交流愿望和兴趣, 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助于教师攻克障碍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流行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教高厅[2007]3号) [S].
[2]步德胜, 李勇.大众流行文化的嬗变——对“80后”大学生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 2009, (1) :86-88.
[3]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1) :27-32.
[4]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5]欧昌清.英文原版影视片与英语教学资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 (2) :117-118.
[6]吴旭东.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环境下的口头交际能力自评与交际意愿[J].现代外语, 2008, (3) :280-290.
克服交际中的心理障碍 篇2
一、说话卑怯现象三种
1.在别人独到见解面前的卑怯现象
对每一谈话者的发言,我们感到都是真知灼见,给人以启迪,甚至有振聋发聩之效。整个谈话场面此类发言层出不穷,我们置身其中,不觉心有所动:别人的水平那么高,见解那么独到、深刻、精辟,我是无法比及的。我要保持沉默,不要说出来闹了笑话,败了别人的胃口,淡了场面的品位。结果越想越别扭,错过了许多说话的机会,把自己弄成了多余的角色。其实谈话有若干人组成,每个人都会围绕话题认真思考,发表一孔之见。这是他认识最深刻,最急于发表出来,感觉上最应与别人交流的东西,自有其精辟、深刻之处,这是正常不过的。我们只要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并作积极思考,也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发表出来也会对他人产生启迪作用。如果仰面看人,自惭形秽,小觑自己,怎能不出现卑怯现象呢?某校文学社经常组织文学沙龙活动,别看这些青年学生稚气未脱的样子,但谈起文学话题,个个高谈阔论,不乏精彩之论。某女生自入社以来很想与同学们交流,可每次活动她都在别人的高见面前丧失信心,有些意见到了嘴边又犯起嘀咕,打了退堂鼓。其实这个女生在文学上还是有见解的,创作上也有所收获。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她是在别人独到见解面前产生错觉,出现卑怯心理。如果她能意识到这些,同样会发表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2.在别人说话优势面前的卑怯现象
人千姿百态,其说话也各具特色,它的方式、角度、特点都不尽相同,说话形式的差异表现为说话时的争奇斗艳,这就形成一个人的说话优势。比如有的口齿伶俐,有的严谨清晰,有的音色悦耳抑扬顿挫。在别人这些优势面前,有人可能会想:我能有这样的说话能力吗?我如何比攀得上他呀?如果听听我的发言,岂不大煞风景,让人难堪。还是不说为好,免得丢人现眼。其实这是心理上对别人说话优势放大所致,是被对方镇住了,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说话劣势与对方优势进行参照。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坚持自我,认真说话,同样会赢得别人的良好反应。有一个年轻人说话一板一眼,虽语速缓慢,却很清晰,富有节奏感,还是很能打动人的,我对此很欣赏。可他在我面前总是说话不多,那卑怯的样子让我大惑不解。后来我才知道,他十分仰慕我说话的幽默俏皮、轻松灵巧,感到自己相形见绌。他只看到了别人说话的优势,却忽视了自己的优势,由此产生卑怯心理,实在大可不必。
3.在别人心理优势面前的卑怯现象
说话表面看是一种嘴皮子功夫,实际上与人的思维状况和心理面貌密切相关。而说话能力、思维状况是稳定因素,心理面貌则是变化因素。因此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常常是一个人说话水平发挥程度的决定因素。面对不同的说话对象和说话关系,说话心理常会出现微妙变化。地位、身份、关系是影响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个领导,他在部属面前谈话就具有心理优势,说起话来,思路大开,气畅语酣,妙语连珠,能充分发挥,通常能超过平常水平。此时我们会感佩不已,觉得对方说话水平就是高人一筹。自己未等开口,早已先泄了气,应有的水平也削了一半,只好怯怯懦懦洗耳恭听,勉强说几句也气弱语虚,缺少底气。
二、说话卑怯现象的克服
1.从生理的角度进行心理调节
生理与心理是互动互制的。心理的变化会引起生理的相应变化;同理,生理的调节也会对心理产生影响。当说话产生怯懦现象时往往不由自主,难以控制,通过生理上一些调节措施,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通过深呼吸、搓手、舒展四肢、走动、洗涮等方式,都可以使卑怯紧张的心理消除、缓解。有个青年在公众场合说话出现卑怯心理时,采用漱口、扭拧皮肤等独特方式缓解和转移自己的卑怯情绪,效果也很显著。一次面对几位专家,他开口发言时口舌哆嗦,他喝了几口水,狠扭了自己几下,顿时卑怯心理没了踪影。
2.以心理暗示进行心理放松
心理的毛病用心理的方法去矫治最直接最有效。心理卑怯现象是心理夸张性感受所致,必须让心理感受重新归位。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采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对对方做客观、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做准确、公正的评估,这样就能保持清醒,树立信心。如当别人说话显示出我们所无法达到的优势时,我们可做这样的暗示:这是他的优势所在,我同样也有优势,一样是他比不上的。一个女孩对一个善搭腔会交友的青年羡慕不已,但她暗示自己:我会分析善演说,他比得上我吗?结果在这个青年面前不再有卑怯心理,守住了方寸。
3.加强对对方的认识,提高自信心
说话的卑怯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对对方评估过高引发的。过高地评价了对方,悲观地评价了双方的关系,从而看轻了自己,产生距离意识和崇拜意念,此时既卑且怯,也就自然而然了。我们要加强对对方的认识,切勿对对方过高认定,更不要神化,要还其本来面目,把他看作一个平常人。同时谈话者都是平等关系,发言时也以讲民主为宗旨,不要人为把双方关系拉开。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己位置,提高自信心,这样还谈得上卑怯心理吗?有个青年教师生性懦弱,在领导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面前常有卑怯现象。如果他能把对方看成平等的交往对象,视作自己的同事,卑怯现象当会彻底消除。
4.克服表现欲望,注重表达效果
有时我们说话产生卑怯现象,并不是小觑自己的缘故,而是极强的表现欲望造成的。说话之初一心想着一鸣惊人,压倒他人:当发现别人口才卓绝、见解精到时,心理上产生失落感、挫折感,情绪受到冲击而一落千丈。对此,要培养朴实、自然的说话风格,把自己的意思圆满地表达出来就行了,不要期望值太高。这样心态平稳,卑怯意识也无从谈起。有个教师参加省里的一个教研会,发言时挥洒自如,从容自若。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人何以如此练达?关键是他心态平稳、正常,没有过高的期望。
5.增强责任感,消除退却情绪
在别人出色的表现面前,一旦产生了卑怯现象怎么办?打退堂鼓草草收场,难免尴尬,给以后说话也带来恶性循环。此时要增强说话的责任感,以力陈己见为职责,坚持下去决不退却,怯懦心理反会得到克服。人往往就是一口气,顶了下去,口舌也随之麻利起来,卑怯现象会自动克服。某一文学征文评比,一同学名落孙山,他在那些严肃的评委面前一种卑怯感主宰着他,但他觉得自己应该力陈己见,帮助评委科学评判,起初语言嗦,一旦挺了下来,话也顺畅起来,自己的意思也准确地表现出来。
我们视信誉为生命,认为没有信誉的人是不可交的,没有信誉的单位是不长久的。我们这里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仁、义、礼、智、信”优良传统悠久。我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做事都有自己的原则。更重要的是,我们隶属一家专业写作事务所——山东光华写作事务所,我们的行为是集体行为,受到国家法律的约束。如我们存在违约或违法行为,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克服学习中的逃避心理 篇3
面对艰巨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考试压力,有些学生习惯采取逃避态度,认為只要不去考虑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就不存在。实际上这种心理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丝毫意义,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逃避者的表现
逃避,是一种面对危险和威胁时的不健康心理反应,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回避。比如,一些学生害怕做几何题,于是总把几何题放在最后做,先做其他题目,结果,等做完其他题时已经很疲倦了,不能全身心地去研究那些几何题,愈发觉得几何题难以下手。长此以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形成了恶性循环。逃避常常是下意识的行为,习惯采取逃避态度的人,往往习惯拖延、犹豫,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在困难面前,人们难免会产生畏惧情绪,这是正常现象。如果一个人只要遇到困难就紧张、焦虑,因此而不着手行动、解决困难,并且逐渐形成习惯,这就是有害的盲目逃避。逃避学习任务的学生有一个特点:为自己的行为找出种种理由,罗列种种借口,进行自我欺骗。
二、逃避者的逃避方式
非洲鸵鸟在遇到危险时,喜欢把头钻进土里,认为看不见危险,危险便不存在,全然不顾硕大的身体还暴露无遗。爱逃避的学生当然不会像鸵鸟一样往地下钻,但是他们往往逃到会给自己带来快感的小世界。一是游戏逃避。一些对学习感到畏惧的学生,整日钻到游戏厅、网吧里麻醉自己,在虚拟的赛车、打斗等中,忘掉现实的存在。当他们走出游戏厅、网吧时,不安和空虚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二是体育逃避。一些学生借助迷恋体育比赛来逃避现实中的学习压力,他们热衷于足球或其他体育比赛,美其名曰“体育迷”。其实,他们是想通过参加或观看体育比赛来逃避学习。三是音乐逃避。一些学生借音乐来逃避学习压力,手机、MP5等像空气一样不可缺少,上自习时离不开音乐,坐公共汽车时离不开音乐,甚至吃饭时也要听音乐。他们对家长说,边听音乐边学习,有助于放松大脑。实质上,这种对音乐的迷恋是一种逃避,而不是休息。四是电视逃避与阅读逃避。上述各种逃避方式都会给成长中的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三、如何克服学习中的逃避心理
1.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遇到挫折或难题时,很多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痛苦、自己的委屈,这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自己的情绪。而一个成熟的人,在面对学习压力时即使情绪受到了很大影响,也会从现实、从长远、从全局出发慎重地考虑问题。
2.咬牙坚持。万事开头难,渡过最艰难的时期,光明就可能会出现。
3.培养想到就做的习惯。无论什么任务、什么困难,只要想到解决办法,就立即付诸行动,尽管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不明显,但积少成多,日积月累,敢于行动就会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克服交际中的心理障碍 篇4
一、大学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是指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一般来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或不适应是难免的,但如果个体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人际交往时常受阻,就说明存在着交往障碍。大学生常见的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一)、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突出而常见,这是由青年期的交往特点所决定的。青年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人际交往中常又带有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理想与现实不符,则交往产生障碍,心理出现创伤。另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吹自擂、装腔作势、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二)、情感障碍。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特征,情感的好恶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交往中感情色彩浓重,是处于青年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特点。情感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嫉妒与自卑。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报以嫉恨,乃至行为上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如有的同学在恋爱的竞争中失败,转而恶语中伤他人。
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常常是缺乏自信,畏首畏尾。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气吞声。实际上,自卑并不一定能力低下,而是凡事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在交往中总想把自己的形象理想完美,惧怕丢丑、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这种心境使自卑者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因而常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
2.自负与害羞、孤僻。自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傲气轻狂、居高临下、自夸自大,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与同伴相处,高兴时海阔天空;不高兴时大发脾气。与熟识的人相处,常过高地估计彼此的亲密程度,使对方处于心理防卫而疏远。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都是导致交往障碍的两个极端。
害羞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腼腆,动作忸怩,不自然,脸色绯红,说话音量低而小,严重者怯于交往,对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过多约束自己的言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也无法与人沟通,造成交往双方的不理解或误解,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孤僻也会导致交往障碍,具体表现为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结果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爱则无朋,与人不合群,待人不随和。或是由于行为习惯上的某种怪僻使他人难以接受。这样从心理上与行为上与他人有着屏障,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
(三)、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另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所谓人格,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气质、性格等。人格的差异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与冲突,人格不健全可直接造成人际冲突。如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对同一问题的处理方式不一样,胆汁质的人性情急躁,言谈举止不太讲究方式,这会使抑郁质的人常感委屈和不安,造成双方的互相抱怨和不满。而相同性格类型的人(同是内向性格或同是外向性格)也很难相处融洽。
二、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
每个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
(一)、提高认识,掌握技巧。
要注意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确的认识,而不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同时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促使交往双方达到心理相容。为此,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做到:
1.肯定对方。人类普遍存在着自尊的需要,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他才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才会对人际交往中对方的态度、观点易于接受。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尊心极强,因而在交往中首先就必须肯定对方,尊重对方,这是成功交往的一半。
2.真诚热情。人际交往中,若对方感到了你的真诚与热情,显然会得到对方肯定的评价。所以在交往中,不但需要充沛的热情,同时又坦诚言明自身的利益,显得真诚而又合情合理。这样,自然会得到对方的接纳,为成功交往架起了一道桥梁。
(二)充分实践,改善交往措施。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只要注意加强交往的实际锻炼,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会形成。
初入校门的大学生,在和一些不熟悉的人交往时,可以从一般的寒喧开始,之后转入中性话题。如来自哪个学校,姓名,有哪些业余爱好等,而后再转入双方感兴趣的,触及个人利益的话题,如工作、学习、身体等,最后,即可随便交谈起来,这种交往能锻炼自己使对方开口的本领,寻找相互感兴趣话题的本领。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赖于相互的了解。相互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因此要注意常与人交谈,交换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可籍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降低内心压力。在沟通中求得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平衡,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在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简炼、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
此外,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学生,在阅览室是读者,在商店是顾客。在交往活动中,如果心理上能经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对方,了解一下自己处在对方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体会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这种心理互换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好办法。
(三)、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1.真诚。“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真诚的心能使交往双方心心相印,彼此肝胆相照,真诚的人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
2.信任。美国哲学家和诗人爱默生说过:你信任人,人才对你重视。以伟大的风度待人,人才表现出伟大的风度。在人际交往中,信任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信任他人必须真心实意,而不是口是心非。
3.克制。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往往会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克制是以团结为金,以大局为重,即使是在自己的自尊与利益受到损害时也是如此。但克制并不是无条件的,应有理、有利、有节,如果是为一时苟安,忍气吞声地任凭他人的无端攻击、指责,则是怯懦的表现,而不是正确的交往态度。
4.自信。俗话说,自爱才有他爱,自尊而后有他尊。自信也是如此,在人际交往中,自信的人总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而决非孤芳自赏、盲目清高。而是对自己的不足有所认识,并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与帮助,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培养自信要善于“解剖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摔打自己,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射击中的心理因素及克服方法 篇5
射手心理概述
概念
射手心理是指射手在实施射击过程中与平时的心理活动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是一切意识活动的基础。人的心理活动主要由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组成。意识是人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也称作潜意识,它是人的很多行为和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但人自己却无法意识到,因此,把这类心理活动称为无意识。射手在实施射击过程中产生错误动作或不能正常发挥自己水平,大都是无意识心理活动造成的。
种类
射手的心理状态通常有以下几种:
a.认知型;
b.意志型;
c.恐惧型;
d.情感波动型。
认知型是射手通过对射击技术的了解、学习和实践得出的正确认识,从心理上、技术上都予以认可。通常表现在领会教练员动作要领较快、技术较稳定。
意志型是指对教练员所讲授的技术和心理状态领会得虽不够彻底,但通过坚定自己的信心,刻苦训练,来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恐惧型是指对武器或射击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每当拿起武器时感到紧张、恐惧、大脑一片空白等,使射击技术无法发挥。
情感波动型是对射击技术和心理状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实施射击过程中,对大脑中枢神经的刺激不够稳定。主要表现在前面命中的环数较高(或较低),因此,心理发生波动,思想发生变化,表现出过度的激动和兴奋(低沉或沮丧),使后面的射击技术不能正常发挥。
上述几种心理状态,其中认知型可促使射手取得好成绩,其他几种则会造成射手技术动作变形,从而影响射击成绩。
克服射手心理对射击影响的有效方法
射击是集思想、意志、技术在一瞬间的综合反映。射手克服心理对射击影响的有效方法有以下几种:
(1)松弛反应训练。把自己置于被动状态(如嘈杂的环境),排除杂念,重复注意一个词或一种声音,例如在呼气时顺势放松全身肌肉,轻轻重复默念“1”。
(2)腹式松弛训练。射手在实施射击前和发射最后几发枪弹时,心理的压力会增大,过分的焦虑会导致呼吸急促,并以胸式呼吸(或心跳加快,胸部起伏较大)为主,胸式呼吸易刺激胸腔迷走神经,引起更高的焦虑反应。在深而慢的腹腔呼吸节律下,可以阻断这种循环,使全身紧张程度缓解,焦虑程度减轻。
(3)心理暗示法。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暗示,另一种是自我暗示。
直接暗示是教练员以技巧性的言语或表情给射手以诱导和暗示。射手接受教练员的暗示过程,就是内心的逻辑活动过程,其结果改变了原有的内在感觉和不良动作,达到自己的目的。如在实施实弹射击过程中,教练员发现某名射手面部肌肉僵硬、泛白,双手发抖,射击动作无法进行,就对其进行心理暗示——“将身体肌肉放松,只想动作要领,深呼吸,慢慢地呼出,减小心理压力。”射手按照要求,调整自身动作的过程,就是接受直接心理暗示的过程。
自我暗示是射手把某一观念暗示给自己。如射击运动员陶璐娜在获得奥运会金牌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在前一部分成绩一直很好,后面几发枪弹心理特别激动,我努力平静自己的心态,心里只有一句话‘视力回收’(专业术语:是指在瞄准目标后将视力收回,把主要精力放在准星缺口平正关系上),所以坚持到最后,夺得金牌。”这就是典型的自我心理暗示。
(4)刺激暴露法。根据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性的害怕反映,可以通过反复暴露于能引起害怕的刺激之中而得到消退。第一次接触武器或听到枪声会很害怕,如果只接触一次,这种反应会保持下来,但通过一段时期的反复接触、反复练习就可以很习惯于这种环境,以平静的心态来对待。
通过强化心理训练,我校学员的射击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近年来参加武警总部和总队的各级射击考核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优秀率达到了91.4%以上,个别科目还达到了100%,原本320课时完成的内容,现在140课时就能达到。
在教学中,射击心理学占总课时的20%,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因此,我们建议把射击心理学教学补充到射击教材上,并作为射击教学的重点内容来抓。◆
【克服交际中的心理障碍】推荐阅读:
克服学习中的逃避心理07-31
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07-31
障碍克服10-02
怎样克服心理障碍06-20
克服恐惧心理作文05-31
怎样克服演讲紧张心理08-19
如何克服面试怯场的紧张心理06-13
学外贸英语口语要克服心理障碍05-14
克服与领导交谈时的紧张心理08-23
高考生心理紧张有哪些表现,如何克服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