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中的几点体会

2024-10-07

声乐学习中的几点体会(通用9篇)

声乐学习中的几点体会 篇1

摘要: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目, 而歌唱的抽象性和无穷的魅力使得它更笼罩了神秘的气息, 而每个学习声乐的人都在寻找正确的歌唱方法, 这也是一直以来什么是正确的歌唱方法, 如何去歌唱成了讨论不休的话题, 本文通过作者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具体体会和认识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声乐学习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素, 以及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环节。

关键词:声乐,歌唱方法,必备条件,基本要素

我从学唱到今日, 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在多年里, 自己在这方面吃过不少亏也走过很多弯路。如何能使一个初学者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呢?今天我就此问题发表一下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也是我在学习声乐过程中的几点浅显体会和认识。

一、声乐学习的条件

(1) 基本条件

首先, 要有健康的声带, 声带边缘平滑整齐, 能迅速闭合发声, 这是进行声乐有效学习的首要物质基础。其次, 还要有健康的呼吸器官和共鸣器官。呼吸是歌唱不可缺少的动力因素, 共鸣使声音扩人并有效传送, 因此, 健康的呼吸器官利共鸣器官是声乐有效学习的物质保障。

(2) 身体条件

声乐的学习是一种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劳动, 在长期的声乐学习和艺术实践中都要消耗许多精力和体力。歌唱发声时大的肺活量才能为歌唱装备足够的气息, 只有健康的肺与强壮的体魄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因此, 保持身心健康对于学习歌唱的人是非常必要的。

(3) 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 是培养音乐人的音乐素质的重要学科。学习音乐素养, 意在全面提高学员的音乐综合性素质, 从而促进学员学习专业科目, 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感悟与创造的能力。

(4) 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个音乐人具有了应有的音乐素质, 那么如果他想要进一步地学习音乐就必须学习并掌握音乐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其中, 音乐基本技能包括3个方面:

1. 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 学习音乐的人如果想要准确的听辨和视唱出音阶、音程、节奏和旋律, 就必须学习视唱练耳。

2. 乐理知识。

乐理同样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知识, 学习音乐的人需要仔细学习其相应的乐理知识, 才能唱准继而唱好歌曲。

3. 键盘乐器基础。

键盘乐器与乐理知识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需要有一定的键盘基础, 才能进行视唱练习与听觉训练。而发声、视唱练耳等知识技能都与键盘乐器相关。

二、声乐学习的原则

(l) 声乐基础理论的学习

在进行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时, 必须要正确地掌握歌唱中的呼吸方法、呼吸的运用、了解呼吸的支点和常用的呼吸练习方法。同时, 学会去对声部进行划分, 并正确的识别声音的性质, 了解民族、美声、通俗这些唱法的特点以及对嗓音的保健等。

(2) 跟声乐教师的学习

声乐老师在科学声乐教学中处于相对比较重要的地位, 尽管, 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用嘴唱歌, 但声乐老师存在的价值的确比嘴的作用还重要, 那就是声乐老师是学生的向导声乐学习者, 要快速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一定要找到一位好的向导。有了好的向导, 学习者才不会走弯路和迷路。声乐老师是学生的乐器模型我国著名的声乐大师沈湘先生讲过, 声乐学习就是制造乐器。如果是这样的话, 声乐老师教学生唱歌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去把自己制造成乐器的过程。

(3) 遵循声乐学习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声乐的训练过程其实就是制造歌唱乐器的过程, 要想掌握歌唱的技巧, 就需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易见难、反复磨练、日积月累的过程。声乐学习中的循序渐进首先体现在声音训练遵循一定的顺序, 先要从自然声区起步, 再打好中声区基础、过渡好换区、发展高声区, 达到声区统一, 完成制造歌唱乐器的过程。万不能操之过急, 应该要在稳中求进。如果过多的练习高音, 追求音量, 又或者寻找捷径, 想要一举成名, 必然适得其反。

(4) 掌握正确的方法树立信心

声乐学习的形象直观, 首先体现在歌唱训练中教师的范唱上。在上课过程中通过老师准确、形象、生动而富有表情的范唱, 把抽象的声音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这样就能让学生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很直观的感受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声音概念。而对与学生, 这些形象直观的动作要转化为自己的主观感受, 使自己能够轻易的捕捉到歌唱的感觉。从而, 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更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与思想内涵。另外, 教师还可以先模仿学生错误的发声方法和声音效果, 再以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声乐效果进行示范, 通过这种对比, 让学生分辨出两种唱法的优劣。

三、声乐学习的训练内容

(1) 呼吸

呼吸是有两种肌肉群带动, 一组是吸气肌肉群, 另一组是呼气肌肉群。吸气肌肉群是从前胸往下主要是两肋, 腰部周围, 甚至于后背。歌唱时吸气要用鼻嘴一起吸, 这样吸的气深。当然气并不是越深越好, 它是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的合作。使呼吸肌肉群互相配合形成对抗, 在腰部产生压力。沈湘老师说过:“呼与吸的对抗在身体内产生一种压力, 吸进去时是肺的下部扩张, 这种扩张使身体的腰部周围的肌肉向外扩张, 这正是横膈膜下降所造成的。”当然气息的支持与对抗并不是用力、僵住。这一点我认为是值得注意的。如果呼与吸的活动配合的好, 唱起来气息就有支持力。唱的音越高越强, 呼与吸的密度也就越大越强。我们在练习气息的时候, 可采用沈湘先生说过后一种方法, 弯腰90度, 两臂放松自然下垂, 两脚略分开, 要站稳, 这时气息很自然的就吸到了腰部周围。明显地感到腰的周围后背有膨胀感, 这才是唱好声音时用气的位置。

(2) 共鸣

我们大家都知道, 如果只有鼓面没有鼓身, 那么它就敲不响, 鼓声也传不远。如果小提琴只有马子、弓子、琴弦而没有琴箱, 那么声音也必定是刺耳的, 难听的。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它们只有振源没有共鸣体。如果把鼓的鼓身加上, 给小提琴加上琴身, 那么声音音色自然就会非常好听, 深远。人声乐器也是同样的道理。人在歌唱时, 要打开腔体, 让声音通过声带的振动引起腔体的共鸣, 再发出的声音就会成为优美嘹亮的歌声了。共鸣腔决定着音色音量。因此, 想要穿过舞台上管弦编制的乐队, 不运用共鸣腔, 只是“干嚎”, 那是绝对不成的。“人的共鸣腔体很多, 主要分为头腔、咽腔、胸腔三人部分”其中, 只有咽腔能够调节, 因为每个人的腔体不一样, 所以它们的音色也必定是不同的。

(3) 发声

歌唱的发声是有气息支持的、有充分共鸣的、高位置的、上下统一的声音, 歌声能运用自如、能强能弱、圆润达远, 音色优美持久, 具有很强的穿透性, 这就要依靠科学的发声训练为支撑。首先, 要从最基础的起音开始练习。起音就是每一个乐句开头的第一个音, 它决定着整个乐句的发声质量, 是歌唱发声的重要环节, 与声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其次, 要打开喉咙与稳定喉头。就是要在歌唱时喉咙能充分的打开, 使声音通畅无阻直达头腔, 产生良好的共鸣。歌唱时喉头要保持稳定, 如果上下移动变化喉头的位置, 声音就会失去支撑, 音色也会变的浑浊暗哑。

(4) 歌唱语言

具备有声语言的一切特征, 但它又有别于一般的生活语言。因为它是为歌唱服务的, 所以歌唱语言的发声要求有系统的知识, 复杂的技术和灵活的手段。因此, 在我们歌唱的学习和艺术实践中, 努力使自己歌唱方法科学化, 声音统一, 流畅, 结实, 圆润的同时, 首先应把“字唱准, 做到“依字行腔”, “字正腔圆”。在语言的处理上, 语言内容情绪特点上, 结合曲调进行的特点, 通过准确清晰的咬字, 恰当的语气, 语调, 语势和语言的的色彩, 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准确的表现歌曲的思想情绪, 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 使歌声真切动听, 声情并茂。

四、勤学、苦练、多动脑是学好声乐的关键

学习声乐也跟学习一些技术一样, 学习者要有智慧。李双江老师常说“歌唱不是用嗓子而是用脑子”。“天下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面对这些声乐学习前进的“拦路虎”利“绊脚石”, 要敢于面对, 寻找解决方法。只要勤学、苦练、多动脑, 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同时, 在老师面授时应该认真的学习、多思考、多体会, 并在期间作好笔记。成功是不会亲睐懒虫的。声乐学习笔记是反映学习声乐进程的一面镜子, 应记叙每个阶段采用的发声练习、歌曲教材、教师要求、练习效果、主要问题及纠正方法等。

以上是我对多年来学习声乐的一点体会, 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卢乐教学艺术》[M],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10.[1]沈湘.《沈湘卢乐教学艺术》[M],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10.

[2]黄友葵.《论歌唱艺术》[M],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9.[2]黄友葵.《论歌唱艺术》[M],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9.

声乐学习中的几点体会 篇2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艺术组

内容提要:呼吸是歌唱艺术发声的原动力,在高师声乐教学中,通过采取系统讲授科学的发声原理、初步的呼吸训练、练声中的呼吸训练和歌唱中的呼吸训练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

关键词:高师

声乐教学

呼吸训练

Breathing is basic power of singing art.In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adopt science principle of phonating and the way of breathing training, the students can easily master the basic method of breathing, so they may sing a graceful and fair-sounding song.Key words :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music teaching breathing training

呼吸是歌唱艺术发声的原动力,歌唱的呼吸是决定唱歌技术水平高低的关键。沈湘教授曾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声的动力。” 卡鲁索说过,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坚固的基础。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唱出自然、优美的音色,应从呼吸入手,通过教给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呼吸器官的发声基础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方法,完整表达出歌曲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呼吸训练作为高师声乐教学的基础,寻找有效的方法,强化训练,使声乐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系统讲授科学的发声原理

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是进行呼吸训练的前提,从人自身的功能上看就是一件乐器,这个乐器由三部分组成:动力源(肺)、振动体(声带)和共鸣体(发声通道)。当气流从肺发出经过声带使得

声带立即闭合,这时声带下面的气压大,上面的压力小,形成压差,使得声带再次分开。在开与闭的循环之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声音,肺部压力越大,声带就越紧张,声带振动发出的波动频率也越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声带的闭合是完全可以依赖气息的作用而自然地被动地闭合;二是发高音时人不需要主动地去绷紧声带,高音是气压增加后声带自然调整到所需状态发出的,歌唱时出现“喉音”,是歌唱者声带(喉头)主动闭合的结果,这样主动的闭合使声带承受的份量要大得多发出的声音具有“僵硬”、“笨重”的感觉,反之,被动闭合的声音则具有“轻巧”、“嘹亮”的特征。

二、呼吸的初步训练方法

在掌握了科学的发声原理后,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初步的呼吸训练,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蛤蟆气”练习法:它是呼吸训练的第一门坎,主要训练横膈膜和控制歌唱气息有关的肌肉,体会控制歌唱气息支撑点的最佳部位在中腰上腹部,将这个部位轻轻挺住,胸廓也就撑了起来,解决了缺乏气息支持的弊病。同时我让学生用“蛤蟆气”来发“咽音”的“断音”练习,使他们能很快找到气息控制位置及发音的位置。

二是“打嘟噜”练习法:把发出“嘟”声的上、下嘴唇想象成声带,要求学生首先尽量放松嘴唇,气息要形成一定的速度,非常明确地感觉到上、下嘴唇是被吹出的气流吸拢、又吹开。此练习加深了练习者对气息速度与高音之间必然联系的认识,练习者将气息以不同的 速度吹出,就能发现嘴唇振动的频率受气息速度的直接控制,气速越快,振动频率越高;振动频率越高,音高也就越高。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的声带可以随着气速的变化调整出高音所需的状态。

三、练声中的呼吸训练。

练声是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正确声音体系的建立、良好演唱习惯的形成、饱满演唱情绪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练声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呼吸训练的主要方法有:

1、“吸着唱”练习:用“吸着唱”的感觉去控制气息。如: 5

1 ━

│ 乌(u)啊(a)

在小腹处平静地吸气(鼓腹吸气),双唇拢成吹气状的口形唱u母音,发声时,感觉声音随着气流源源不断地顺着咽腔通道“吸”进胸腹之间。随着音高上升,“吸着唱”的感觉在主观想象之中明显加强。后腰后背有轻微的吸气膨胀感。进行此练习要注意,歌唱位置不能随着音阶下行而往前,而应该在气息的支持下,始终感到声音后面有空间,这就要求学生提高软腭,打开喉咙,保证气息的通畅。

2、“起声”练习:歌唱的“起声”可分为激起声、软起声、舒起声。三种不同的起声,呼吸的运用各有不同。激起声是当吸气完毕后,胸腔保持不动,声带先自然闭合,然后,再以恰当的气息冲击声带使之振动发声,这样发出来的声音结实有力,在发声训练如顿音、跳音的练习中常常使用,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纠正声带漏气的毛病。此时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急吸急呼。软起声是声带在开始闭合的动作时,气息也同时往外送,开声门与气息振动声带同时进行。这种方法气息的冲击力比“激起声”要柔和,发出的声音比较平稳、舒展。我经常在练连音和长音中采用,同时也用此种方法来纠正喉音的毛病,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缓吸缓呼法。舒起声是声门先开,然后气息再振动声带,它的特点是先出气而后发声,像叹气一样,在劳动号子中,常常用到这种起声法,它可用来纠正声音过于僵硬,气息不通畅的毛病。

四、歌唱中的呼吸训练

无论从理论、初步训练、练声训练,最终的目的是在通畅的气息支持下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在教学中,我针对两种不同的呼吸练习法,选取不同的歌曲训练学生对气息的控制能力:

一是缓吸缓呼。这是在训练和歌唱时常采用的方法,基本要领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横隔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也就是腰围扩张),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地进行,就像去闻花的芳香时的感觉一样,使吸气吸得深,吸气时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轻轻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慢慢吸气;呼气时,注意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住两肋和横膈膜,也就是控制住气息,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有一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呼气时下肋和横隔膜的保持状态:就是在缓 吸后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尘动作,这里需要长长地吹气,也就是在做长音的呼气练习,我们常说:“长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蜡”,是一种吐气的感觉。选取以下歌曲进行此种练习《小河淌水》、《红豆曲》等。

二是急吸缓呼。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短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缓呼的要求而呼出。在演唱实践中我们要经常用到这种方法,因为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有很短的停顿时间,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这就是急吸缓呼的作用。我选取以下歌曲进行此种练习《绣金匾》《跑马溜溜的山上》等等。

总之,歌唱呼吸是歌唱艺术最重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优美的歌声。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呼吸训练,学生的歌声逐渐有了变化,相信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他们会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

参考书目:

1、邹本初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11月。

2、林俊卿著《‘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上海音乐出版社。

教学声乐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篇3

〔中图分类号〕 G658.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B)—0055—01

声乐是幼师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为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歌唱的基本原理、掌握歌唱的普遍规律外,还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教学生如何打开喉咙

初学时,学生往往会遇到声音的“白”、“虚、”、“漏”、“抖”等问题。为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我首先把打开喉咙作为训练的第一步。喉咙打开了,共鸣就容易找到,气也容易下得来。我训练女高音同学打开喉咙的做法是:首先,打一个哈欠,保持状态,不许动。其次,收拢嘴唇成吹蜡烛的口形,保持住。第三,舌头软卧在口腔之中,舌尖抵触下牙根,保持。第四,用假声发乌( U)母音,从音高C2开始下行(do,bsi,la,so,fa)。第五,先闭紧声带后出气。第六,气的冲击点在小舌头,声音从鼻腔出来,不允许从嘴里喷出来。第七,感觉口腔内很大,像漱口时含了一包水,但鼻腔又很空。按照这几个步骤发出的U母音,喉咙就基本上打开了。为了便于记忆我总结为“假、大、空”的U练习法,U音练好后,我还要求学生把口张大,上下牙之间放进一个食指练衣(i)母音。我训练学生打开喉咙基本上就采用这样的做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总是尽量用最通俗的语言,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做。比方说,我把唱高音时的运气比喻为上厕所时使的那股劲,既形象又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让学生获得面罩共鸣

“面罩”,其部位在人的面部,确切地说就是口盖上面的所有腔体。所谓面罩共鸣实际上就是一种高位置的唱法,这是歌唱者演唱时的一种自我感觉。当找到这种感觉时,会觉得在“面罩”部位有一种轻微的振动感。意大利著名声乐大师吉诘贝基认为“面罩共鸣”是声音的灵魂,是声音的共鸣焦点和支持点。歌唱家帕瓦洛蒂认为“面部声音的共鸣,使我感觉像一个盒子”。谁掌握了“面罩”的奥秘,谁就找到了歌唱的真谛,事实上喉咙打开了,很快会找到面罩共鸣的存在。

为获得面罩共鸣,我要求学生整个面部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之中:面带微笑,颌关节打开,让打哈欠微笑的状态始终贯穿在整个歌唱之中,这样的声音容易进入面罩。幼师专业也有个别男同学,在具体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他们喉结安放的位置,喉结的位置对面罩共鸣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观察我发现,唱歌时喉结上提的,唱不出优美的声音,而喉结下沉而稳定的学生非常好教。为解决喉结位置问题,我用了比较原始的办法,那就是照着镜子唱或用手扶住喉头唱。当然,这需要反复练习、逐步提高。

三、如何教学生得到呼吸支持

让学生获得“面罩共鸣”,还必须注意声音与气息支持点的关系,高音位置必须要以深厚的气息支持点为基础,脱离气息支持而盲目地追求声音的高位置,只能是纸上谈兵。勿庸置疑,优美动听的歌声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字正腔圆离不开气息的灵活运用。声乐教育家卡鲁索曾说过:“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通向文艺高峰的第一步。”

高校音乐专业声乐学习的几点体会 篇4

大多数同学都是从高中开始进行系统的声乐学习的。高中时期的声乐学习的特点是以应试为主, 在短时间内让声音成形, 并且可以演唱一些难度较高的艺术歌曲。这是在特殊情况下用来应试的一种拔苗助长的教学法, 这样的声音没有一个扎实的根基, 就像是沙滩上的楼阁, 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而大学阶段的声乐学习与高中阶段是截然不同的, 大学阶段的声乐学习更强调基础的学习, 这样的学习方法才有利于长远发展。一些学生刚结束高中阶段的学习, 对大学阶段的学习会感到不适应, 造成声乐学习的反复, 阻碍了自身的进步。笔者结合自身声乐学习的体会, 探索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保持良好心态是学习声乐的基本前提

良好的学习心态对学习声乐至关重要, 这是学习取得不断进步的前提。首先, 要有足够的耐心。俗话说“心急吃不上热豆腐”, 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学的声乐学习更注重打好基础, 老师会安排长时间的基本功训练, 这段时间对学生是非常枯燥的。在课堂上学生要反复训练气息、发声, 课后老师还会布置一些重复的练习曲, 要求学生必须耐心的待在琴房练习。因此学生应该祛除浮躁心态, 静下心来, 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来打基础。其次, 要有坚定的信念。声乐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 有很多同学过去在唱法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纠正, 在纠正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时难免会造成声乐学习上的一些反复, 容易丧失信心。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声乐学习也一样: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越是困难的时侯越要看到成绩, 看到光明, 对自己的声乐学习充满信心。再次,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演唱还是平时练习, 把握不好, 各种不良的情绪会影响水平的发挥, 会使情绪低落, 整个人陷入急躁、困惑、迷茫之中。要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 有意识调整自己在学习时的情绪, 使自己在平时学习和演唱时都能保持昂扬兴奋的状态。最后, 学会自我纵向比较。在声乐学习中不少人总是习惯把自己和他人做横向比较, 这样的比较是不全面的, 它会使一些人骄傲自满, 也会使另一些人自卑, 总是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比别人差, 长此以往就会使其失去学习的动力。纵向的比较自己, 就会发现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不断的进步, 从而提高学习声乐的兴趣。

二、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是学好声乐的关键

马有千里之程, 无人不能前往, 人有凌云之志, 无师不能自通。在声乐学习中老师的点拨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可以带学生走出困惑和迷茫, 因此在声乐学习中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至关重要。第一, 要在学习上“迷信”老师。进入大学, 学生对新的环境新的教学方法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因为一时不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造成声乐学习的波动, 由此怀疑老师教导的方法是错误的, 甚至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使得自己困惑迷茫。在无法对老师的正确与错误作出判断时, 一定要相信老师为我们指的路, 认真地完成老师要求的每一个练习, 这时对老师的敬仰就是进步的支撑。第二, 要多提问, 如实向老师提出心中的困惑。声乐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仅凭声乐理论和教学方面的文字教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 一定要把困难、收获、感觉等如实地告诉老师, 以便于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量身打造, 制定适合不同特点学生的练习方法, 在较短时间内得到高效的收获, 不断取得愉悦和进步。

三、坚持科学的课后训练是巩固成绩的保障

娴熟的演唱技巧是刻苦训练的结果, 科学的声乐训练不仅仅要在课堂上用心听讲和领悟, 更要用数倍于上课的时间做好课后练习, 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温故知新”, 使我们更快进步。首先, 加强气息的训练。我国传统声乐理论著作中说:“气者, 音之师也。气弱则音薄, 气浊则音滞, 气散则音竭。”这说明气息是声音的生命力, 正确运用胸腹联合呼吸, 这种呼吸法气息量大, 有气息的柔软性和弹性, 支点性强。在吸气时, 口鼻同时吸气胸腔肺部充分张开横隔膜下降, 有足够的气息供给发声。在呼气时, 气息支点集中在横隔膜可以用一种快吸慢吐的方法, 做无声练习。具体的练习方法: (1) 好象看到一朵非常美丽的鲜花, 十分惊讶地快速吸气, 然后保持此状态, 用吹灰的方法慢慢吐气, 吐完后重新开始, 每天坚持练习。 (2) 激起。激起分两种:一种是硬激起, 一种是软激起, 两种激起都是小腹收缩横膈膜向外弹, 形成对抗的压力。激起最好和声带配合练习, 可以用数1、2、3.........练习。 (3) 快吸快吐, 横膈膜肌肉群练习。一个美好声音的保持, 需要强有力的横膈膜肌肉群的控制。所以, 需要不断的练习横膈膜肌肉群的伸缩和弹跳能力及强有力的控制声音强弱、高低的气息。比较好的方法:由慢至快、由弱至强的快吸快吐, 练习时口鼻同时吸吐, 可以练习狗喘气开启悟性。 (4) 打哈欠和叹气配合练习。打哈欠喉节下降, 横膈膜下降, 保持原状;然后, 从胸腔底部胸窝处开始叹气, 通过共鸣管子从口叹出。其次, 使用适合自己的发声练习方法。发声练习使用于声乐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 发声练习的方法各式各样, 在练习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声方法进行练习。 (1) “哼鸣”的练习。一般在开始练声时, 练习“哼鸣”是有益的, 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练习“哼鸣”时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闭上、口腔内部要打开, 好象闭口打哈欠的感觉, 感到声音向高位。 (2) 母音的练习。如a, i, o, u, e等单母音练习, 也可用混合母音练习如ma, me, mi, mo, mu等等。 (3) 连音练习, 为了使声音有更多的连贯性, 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些, 练习也可以随之难度更大些。 (4) 顿音练习。顿音唱法又称为断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 短促, 灵活, 富有弹性, 集中感强。 (5) 连音和顿音结合的练习。在基本掌握了连音和顿音唱法的基础上, 可以加连音、顿音结合在一起的练习, 这样有利于歌唱状态的统一, 并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6) 声音灵活性的练习。这种练习主要是为了适应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动的要求, 以达到更积极的身体、喉咙、气息的配合。再次, 做好课后巩固练习。声乐学习很抽象, 老师所授予的知识是看不到的, 只能靠自己领悟。当正确作出一个发声状态时, 可能无法在短时间里记住这个状态, 不能每一次都准确做出这个状态, 使得歌唱状态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把每次上课的歌唱状态留下记录, 便于在课后练习时用来借鉴, 从而反复的练习和巩固。最后, 要多动脑思考, 少费嗓。在声乐学习中想提高自己, 不仅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练习, 还要动脑筋, 不断总结经验, 改进练习方法。

四、充分备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考试是检验学生一段时间里声乐学习的最好方式, 优异的成绩可以提高学生对声乐学习的信心, 因此要认真准备考试。第一, 认真分析作品, 深刻理解作品内涵。声乐作品是通过创作者主观的感受写出来的, 要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就要对作品的歌与曲谱进行细致的分析。只有在理解、尊重原作品风格与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才能通过自身特有的艺术技巧诠释声乐作品。第二, 细致处理作品。考试时老师最注重声乐作品演唱的完整性, 要完整地演唱一首作品, 必须对其做反复细致处理, 把自己的每一次练习都作记录, 找出自己在演唱中的不足, 针对这些不足请老师做细致指导, 也可以借鉴一些艺术家的处理方法, 获得提高。第三, 克服紧张情绪。情绪过度紧张会导致无法在演唱中松弛, 没有好的歌唱状态, 自身的技巧和感情就不能充分发挥。在放松和兴奋中找到最佳平衡点, 才能调整好考试情绪, 在声乐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幼教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篇5

关键词:幼教专业;声乐教学中;思考

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历经百年的发展,发生的变化日新月异。声乐教学是幼教专业课程中的一门特色学科,能歌善舞更是合格幼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怎样教导幼儿声乐,对音乐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我国幼教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幼教专业声乐课程的设置目标与专业声乐学院差异巨大,所以幼师从小培养幼儿的方式也存在差异。专业声乐学院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是具有独立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的专业人才。幼教专业声乐教学培养出来的是具有音乐综合素质的专职幼儿教师。这两者的培养目标、教学重点不同,幼教专业声乐教学课程设置的侧重点是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发声方法,训练和强化幼儿歌曲演唱的方法,并让幼儿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在我国现阶段,幼教专业声乐教学正在朝着盲目模仿专业声乐学院的教学模式,强调专业性的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对儿童歌曲演唱学习严重忽视。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导致学生在日后走上幼师的工作岗位后,与实际教学内容不相符,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工作质量。

二、影响幼教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因素

1.幼儿入学音乐零基础

由于幼教专业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不同,主要是培养幼儿的音乐综合能力。部分家长只是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方向,而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真的喜欢音乐。家长盲目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大部分学生对声乐都没有了解。学生没有音乐特长和天赋,更没有接触过声乐这门学科,部分学生存在五音不全的问题,对音准、音调这些基礎知识不感兴趣。因此,幼儿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很难整体把握学生学习歌曲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出现困难,幼儿也会逐渐失去学习欲望。

2.专业幼儿教师严重缺乏实践经验

依据目前幼师状态来看,大多数专业幼师都是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这些幼师踏出大学校门就进入另一个幼儿校门,她们在音乐学员接受的知识是专业性较强的学习,并没有接触过幼儿声乐教学的相关知识。部分幼师虽然能对艺术歌曲很好地把握,但由于没有幼师实践的工作经验,导致在声乐教学中无法实施真正才华,局限于音乐学院所学的内容教导幼儿。

3.声乐教学授课时数严重不足

幼教专业声乐教学的平均课程时数一周仅有2~3节,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教学难度可想而知。教师对声乐教学的内容只能是稍作点拨,学生能达到幼师的要求也只是少数。此外,很多教育机构在安排声乐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学生人数多、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原因,一般采取集体授课。教师不能因材施教,不能针对性地对学生指导。

三、提高幼教专业声乐教学的对策设想

1.明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重难点

幼师应该始终把培养下一代的优秀幼儿教师作为教学目标,一切从幼儿声乐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培养幼儿丰厚的艺术修养。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幼儿学习歌曲的能力,多以中声区为主,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呼吸和歌唱习惯,逐步培养幼儿学习声乐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幼师的声乐教材不能完全照搬专业音乐学院的标准,要抓住幼教专业的特点,结合声乐技巧和声乐教育,培养幼儿的声乐素养。

2.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制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和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相比,幼教专业的学生艺术基础和艺术素养都比较差。因此,幼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声乐表演和校园组织的艺术性活动,充分肯定和欣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幼师必须多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不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要全面、多角度的评价,挖掘学生潜能。

3.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特长

帮助幼儿获得初步审美能力是幼教专业声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这就要求幼师要具备艺术鉴赏能力。幼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个人差异进行课外辅导,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产生浓厚的声乐学习兴趣。

幼教专业声乐教学作为孩子发展的基础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幼儿教师提出了高标准、更全面的专业要求。幼儿教师必须立足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确立教学目标,建立一套与新时代相辅相成的幼儿教学体系,充分挖掘幼儿潜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教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小玲.中职幼教学生声乐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与实践[J].海峡科学,2010(07).

[2]王艳春.高职学前声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究[J].才智,2013(36).

[3]余晓霞.职校声乐课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思考[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育,2013(09).

谈声乐教学中理论讲授的几点体会 篇6

一、传统教学手段的利弊

传统教学手段的特点。由于声乐“摸不着、看不见”, 初学声乐时, 学生大多是靠教师示范与学生的模仿来掌握声乐学习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这种声乐“言传身教”“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曾一度被当做声乐教学的主流方法和手段。歌唱发声练习和训练是很强的实践性、技能性工作, 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训练和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 通常会让学生信服的范唱, 让学生在音质、音色、咬字、吐字等方面取得一些感性认

要看能否驾驭语言服务于交际的目的。语言的学习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 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牢固掌握和提高。因此, 创设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环境非常重要, 应该重视为学生营造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环境, 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引导和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辅导, 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强调教师有效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活动, 更要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通过小组协作, 团体式、探究式学习形成劳动成果, 并在课堂中驾驭英语语言流利清晰地展示团队成果。以作者所教的河南大学2009级视听说教学课程为例:在2010-2011第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 作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己探究式学习的机会, 即把每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 每周就本单元所讲的TOPIC充分发挥团队合作和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形成团队成果, 在课堂中轮流选派代表全程使用英语以报告的形式演示团队成果。如在进行《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3教学中, 本单元的话题为Curiosity and Lifelong Learning, 通过收集资料, 同学们对这两个话题尤其是对life-long learning有了深刻的理解, 发掘了关于curiosity的例子如Newton discovers the gravity and Watt creates the steam engine和地道的SAYING和PROVERBS例如:live and learn;never too late to learn.在整个演示过程中, 同学们无所不用其极地表达本组的思想成果, 并自发地表示毕业之后continue to study whatever kind of things。演示活动结束后作者加以点评, 除非是非常明显或致命的语言错误才指出来, 识, 建立起对嗓音歌唱声音的音乐物理属性的思考、认识与理解形成的具体思想概念及正确的声音形象概念。学生也会在教师的示范演唱并结合自己听过的名家光碟的演唱并据此分辨出各种声音状况声音好坏, 从而逐步培养起敏锐的听觉, 对所唱声音的各种感觉逐步敏感起来。因此说这种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学生体会各种歌唱感觉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它是以学生获得感性的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方式。

但声乐艺术有其独特的特点, 比如不同的人其嗓音条件不尽相同。由于学生声乐学习的时间不长, 对声音好坏的听辨能力十分有限, 对影响声音质量的各种原因没有理性的认识, 所以说, 单纯的示范与模仿是有其局限性。学生通过上诉方式获得声乐感觉也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 而缺乏理性认识。这种只重感性而轻理性得声乐学习方式更多的是一种盲目的实践, 学生学习声乐也完全停留在感觉体会上。很多人认为, 声乐教学时声乐理论的讲授比较空洞、乏味, 不具体,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讲授起来学生可能听不明白, 会平添学生学习的负担, 甚至浪费课堂里有限教学时间。以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来看, 其实这种认识和看法是片面的, 声乐教学中理论的讲授不但不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相反是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为学生指明声乐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教师在上课时结合自己范唱的同时, 让声乐学生了解与歌唱发声相关生理学、心理学和物理学、声乐史、流派等知识、各种唱法的特点及区别等理论知识, 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中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束缚, 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声乐教学相对就变得更具体, 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学生掌握起来也就会更加快捷, 对声乐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就更加明确。这种既重实践又重理论的教学显然是今天声乐教学的

点评的重点是放在活动组织的有效性, 逻辑性深度以及是否清楚地传达了本组的思想并指导如何改进提高。在整个过程中, 演示者和听众都关注所讨论的话题,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改变了过去沉闷单调的课堂气氛, 有广阔的平台展示自己团队的劳动成果, 认真听取其他同学或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期待下次做的更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给予学生平台去学思结合, 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三、小结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通过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 可以建立一个理想的第二语言习得环境。在这个环境里, 学习者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性与功能, 亲身体验各种创造性和合作性的英语学习活动, 最大限度地满足意义建构的需求, 从而有效地促进认知发展。只有把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有机地整合到整个外语教学中, 提供学生自主研究式学习的环境, 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21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册2005,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10

[3]莱斯利.P.斯特弗,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 实践与方法,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必然, 它会避免学生少走弯路, 帮助学生做到感性与理性高度高度结合, 更快地掌握声乐学习的技巧。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学会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提高学生理论研究水平的必要措施。

二、声乐理论讲授的重要作用

声乐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 其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使其理论已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声乐教学及演唱理论, 这理论都是声乐演唱和教学的经验高度总结, 对学习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各种唱法百花竞放, 风格迥异、同曲异唱现象十分普遍。学生看到的、听到的越多对其声乐学习的影响就越大。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在通过各种媒体阅读一定量的理论文章, 这是声乐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些理论中, 不同的教师由于所从事的唱法不尽相同, 理论研究的侧重点不一致,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积累了差异很大的教学术语, 这对学习不久、鉴别能力还比较差的声乐初学者时常造成某些不必要的误解。依笔者的经验, 很多的声乐教师对于声乐的表面现象和发声的本质缺乏深入的研究, 常常把声音的表面现象当成实际的方法来要求学生。例如, 美声歌唱学习时, 当教师要求学生最好把声音开放的甩出去。声音“甩出去”在众多声乐教师的教学要求里是并没有太多争议的, 但在实际演唱中不少学生误认为声音要向前方出去, 于是就根据自己主观感受和理解而拼命地往前撑着推声音出去。其结果是使自己的声音变得非常的紧、卡、尖, 声音也缺乏应有的通畅、流动感, 憋得学生自己脸红脖子粗, 嗓子也很容易疲乏。实际效果是自己唱的痛苦, 别人听着也难受, 这些特征是声乐学习中一知半解造成的通常的毛病体现。

三、声乐理论应化繁为简

毋庸赘言, 不同的教师们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是肯定又差异的, 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实践, 而不重视传授理论。教学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就会使教学迷失方向教师要明白, 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手段及教学术语越纷繁复杂, 不同教师之间甚至互相矛盾的要求时常越让学生无所适从, 造成学生学习声乐困扰。这对学习时间不长、鉴别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会把老师和书上阐述的理论奉为“至理”, 不少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学习、练习。由于学生的声乐感悟能力差异, 在实际的教学中, 学生认为对的, 教师反而认为是不对的。如不少学生从声乐理论书上知道美声唱法歌唱声音要“明亮”, 由于学生不强的辨别能力及自己内耳与教师客观耳朵的差异, 学生为了获得所谓的“亮”而去使劲地捏紧自己的喉头, 在教师看来完全是“贼亮”的声音, 学生反而认为自己得到了歌唱的“真谛”。这些主客观的差异如果不厘清, 势必造成学生声乐学习及教师教学的障碍。从这些声乐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和现象反映出, 声乐教师非常有必要做一些声乐理论的梳理和研究工作, 决不能只停留在自己的经验体会中而深以为然。否则学生既不能按照教师的训练要求循序渐进掌握歌唱要领, 还会造成教师认为学生对自己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不信任, 有的还会认为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学习能力低下。

其实大多数声乐教师对呼吸、发声、共鸣的最终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 但为了达到这个统一的目的, 每个教师却都有自己擅长的教学手段、教学术语。但不管声乐教学的方式方法理念有何差距, 但其目的是一致的, 所谓“殊途同归”就是这个道理。声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师应把声乐理论的各种复杂的理论、诸如表象、本质、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声乐史、如何在声乐学习建立培养辩证思维等教学理论作一些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和梳理。在百家之言中博采众长, 最后学会融会贯通, 并用这些理论作为基础, 再通过自己长期的艺术实践、演唱经验、心得体会并把这些理论通过自己的消化后筛选后再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教学用语为学生授课。这既会使学生在纷繁复杂学术纷争及浩如烟海理论著述不被搞得云里雾里很有必要, 也是减少学习时少走弯路, 进而提高声乐的教学效率、保证教学的效果, 缩短学生学习声乐的周期的必要措施。

四、声乐理论课讲授的原则

首先要通过理论的讲授, 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声乐学习的目标。声乐教学时, 向学生阐明声乐的学习的终极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 所有的方法和技巧虽然相同, 但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都是为了获得科学自然、听众认可的声音目标的。如在教授学生美声唱法训练声音的初级阶段时, 声乐教师就必须明白无误的告诉学生, 不管我们的方法是如何丰富, 手段是多么变幻, 但训练的目标必须是努力使学生的声音达到如下要求:气息流动、声音圆润通畅、结实饱满、干净明亮、松弛灵活。与此同时, 还要求声音要注重连贯、稳定统一及持久轻松地控制力, 而且教师的所有手段都是为此目标而为。当学生对教师的训练目的清晰明了后, 教师再告诉学生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标准、你的差距在哪儿、还做哪些努力、怎样课后下去练习。与此同时, 教师还必须告诉学生, 声乐学习中声音的训练无非是围绕怎样呼吸、怎样用力、怎样用气、怎样混合真假声等最基本的基础进行训练, 尤其是做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做对。如果教师把这些问题向学生讲明以后, 再带着学生围绕这些目标来训练, 学生学习及练习时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性就很强, 也就自然而然地不会完全停留在只“跟着感觉走”的盲目实践状态中来, 他们甚至明白纷繁复杂的教学手段和声乐感觉都脱离不了上述最终的目标。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罗马”锁定以后, 围绕“罗马”这个终极目标, 选择的路是可以多样化的。但目标不能偏离。学生明白这些道理以后, 学习的针对性就很强, 对教师上课时的一些教学意图就会更加明白。

其次理论的讲授以简略为最高要求, 做到先有感性后在讲解理性理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应善于表达, 变复杂为简单, 变抽象为具体、做到深入浅出, 这是声乐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这种“简”是来之不易的, 必定是在认识声乐教育这一复杂事物的过程中, 对声乐教学中方方面面的矛盾了如指掌, 是善于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结果。由于在声乐课中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尽相同;教师的方法也不尽一致;声乐理论书上阐述的手段不尽相同;甚至不同的声乐教师的教学观点有时恰恰是相反的。教师要善于把较为抽象的声乐感受和感觉用生活化、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学生, 要善于把感性的体验置换成确切的语言, 用清晰明了的语言为学生讲解。教师只有运用准确规范、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 对抽象、深奥的声乐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学生才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体会, 从而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 获得美妙的声音。在教学当中总是用各种巧妙的比喻启发学生, 当学生在不觉之中掌握了或基本掌握了某一技巧后, 教师才告诉学生道理所在, 以防先讲理论, 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负担, 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磨刀不费砍柴工”, 在声乐教学中结合演唱示范感觉体会、花费一定时间讲授经过筛选后简略后的声乐理论, 在教学中又结合这种看似复杂的理论讲授, 这种注重理论讲解与示范并重的教学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效果较为明显。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喻宜萱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 在她漫长的教学生涯里, 在她的声乐教学中就很注重示范与理论讲授并重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卓有建树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邱雅洲.《论喻宜萱先生声乐教学过程中的辩证关系》中国音乐 (季刊) 2009年第3期

[2]田春华.《论声乐教学中的语言》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

[3]李晋瑗、李晋玮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

[4]邹本初.《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1月

声乐学习中的几点体会 篇7

一、正确看待流行歌曲

长期以来, 声乐教学多采用古典艺术歌曲或主旋律题材的创作歌曲。不可否认, 这些作品创作技法相对复杂, 结构严谨, 主题深刻, 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力, 对演唱者提出较高的音乐修养和歌唱技术要求, 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相对于艺术歌曲而言, 流行歌曲作为不断发展的艺术品种, 具有自身特点:节奏鲜明, 形式活泼, 曲调顺口, 内容通俗, 有很强的时代性特点。歌手演唱时注重情感, 发声方法多样, 表现自由, 再加上电声伴奏的音响效果, 气氛强烈, 易引起听众的共鸣。从

音高和标准的节奏将音乐作品演唱或演奏出来。 (2) 学好视唱练耳对即兴演奏课程的学习也具有很关键的作用。如根据节奏型即兴演奏, 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节奏型, 学生此为动机, 用各种乐器即兴演奏成为短小的乐曲;又或者由教师给出一段没有节奏节拍组合的旋律, 要求学生即兴的组合出一段具有优美旋律和准确节奏的短小乐曲。可见结合到声乐、钢琴及器乐的学习中视唱练耳课程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3) 会受到视唱练耳影响最直接的科目是基本乐理课程, 在基本乐理课程的学习中除通过理论的理解音乐知识之外, “听”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乐理的产生主要是将乐音与噪音用理论的解释区别开, 引导音乐学习者如何去区别乐音和噪音。而区别的途经就是以“听”为主, 引导大家通过听觉去分辨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及音色。并且为了

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怎样记谱 (也就是怎样读谱)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 而记谱 (和读谱) 的方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无论是听、读、唱等, 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点都为乐理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总之, 乐理教学与视唱练耳教学相互结合与渗透对学生学习音乐的进步和发展很是重要。

结论本质上讲, 艺术创作歌曲和流行歌曲都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 很难绝对评判高雅和低俗。流行歌曲发展至今, 己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它不仅是艺术, 也是人们的娱乐方式和精神寄托, 甚至成为社会生活和大众思想意识的真实写照, 只要音乐能给人带来健康积极的影响, 无论何种形式, 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反之, 有些艺术创作歌曲内涵深遂, 与现实生活存在差距, 内容和形式也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加上难度较高的演唱和表现技巧, 更是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 我们要用理性、包容的心态看待流行歌曲, 既非盲目跟从, 也不要一味排斥, 在课堂上绝对禁止流行歌曲。这样做也不现实, 学生会很反感。音乐艺术需要提倡百花齐放, 不拘一格。流行歌曲自身的诸多特点深深吸引着青少年, 作为教师应深刻意识到这一客观存在, 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选择流行歌曲, 取其精华, 充分感受流行歌曲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二、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的前提

我所教授的学生年龄在15至19岁间, 正值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生理机能逐步健全, 心理活动复杂多变, 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其明显的心理特点是幼稚与成熟并存, 依赖性与独立性兼顾, 冲动性与自觉性等矛盾相互交织, 情绪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性和波动性, 自我意识不断提升, 叛逆性强, 情绪体验强烈。他们学习目标不明, 思想波动起伏, 反感于教师家长的说教方式, 学习和生活上很难管理。而流行歌曲作为时尚娱乐方式, 演唱时配合华服靓装、激情动感的舞姿、震撼的伴奏音效和炫目多变的灯光舞美, 这一系列前卫元素的有效结合, 产生了极强的互动效应和感官刺激, 很快就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 成为学生追求时尚、渴望自由、宣泄情感的最佳途径。同时, 由于生理发育引起的第二性突变和生理上自我意识增强行为行成的合力, 使中学生的性意识迅猛觉醒、涌动, 对异性充满好奇和渴望, 进而对朦胧的爱情生活十分向往。中学生的心

从以上阐述看来, 视唱练耳课程的开设对高校音乐教育很有影响力, 有很强的必要性。是音乐教育内容的必修课程, 是为了让进入高等学校学习音乐的学生能具有更高层次的学习所必备的训练手段和技术, 在理论课程中属实践性较强的科目, 对于正处在高校音乐专业中学习的各类音乐方向的学生都需要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由于这门课程不仅具备很重要的工具性, 还具备很强的服务性, 是各种实践性教学有效进行的必要手段之一。高校能有效的开展好视唱练耳的教学, 能为学生们学习音乐方面的各类知识搭上一座坚实的桥梁, 能够提高教师在教授其他相关课程的效率, 最后, 成功的培养出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怎样练视唱》[M].李重光.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2]《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与实践》[M].蔡觉民.杨立梅.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

[3]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J].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年.作者简介:

邓晔 (1984—) , 女, 彝族, 贵州安顺学院艺术系, 研究方向:钢琴教学与视唱练耳。

理发育和自我控制能力尚不够完善, 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欠周全, 而流行音乐绝大部分涉及情感生活, 节奏明快, 比较符合青少年期间十分肤浅的爱情观和欣赏特点, 所以他们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 反之认为课本上节选的作品枯燥乏味, 缺乏情趣, 教学也显得单调沉闷。另外, 流行歌曲具有商品属性, 多变也是它的特点, 今年盛行“校园民谣”, 明年转为“韩日流”, 后年又是“R&B”“Hip-Hop”的天下, 这种现象也正好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猎奇心理, 迅速掀起以青少年为主力军的一股股流行狂热浪潮。

除了学生自身喜欢流行歌曲, 从众行为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星, 一曲曲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似乎永远都是青少年抹之不去的精神寄托。张彬先生在《谈流行音乐传播中的从众现象》一文中作如下阐述:“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一致性压力下, 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 增强安全感的一种手段, 它会对青少年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起到一种抑制作用。”但同时, 崇拜流行歌曲 (歌星) 的从众行为也并非一无是处, 歌手们稳定的比赛心态, 丰富的临场经验, 勇于挑战, 不断超越的意志品质, 扎实的唱功, 仍然值得大家肯定和学习。我认为, 我们应该以从众行为的积极面去引导和教育学生,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逐步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个性品质, 增强辨别良莠, 约束言行的能力。随着学生人生经验的积累和个体心智的不断成熟, 他们定会在思考中前行, 逐步摆脱从众心理的消极影响, 确立自己的价值信念和个性体系。

三、丰富学生艺术文化视野,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性是艺术的特质, 它是人类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优秀的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人们在欣赏艺术时, 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与感动, 心灵净化, 思想认识上有所提高, 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流行歌曲满足了人们 (特别是青少年) 内心对于真善美的情感体验, 其独特音调和直白语言同样蕴含着人类最挚朴纯真的美, 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但不可否认的是, 当前流行乐坛也是乱象丛生, 鱼龙混杂, 大量格调低俗、精神颓废的作品充斥其中, 再加上歌手夸张不羁煽动性的表演, 给涉世不深, 心智尚未发育健全的青少年传递着负面信息, 极大歪曲了他们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在经济利益和现代传媒过度包装下, 流行歌曲自身的艺术价值正逐步消退, 商业化气味愈发浓烈。一两首传唱歌曲, 可以让原本默默无闻的歌手一夜成名, 身价倍增。眩目光环, 羡人财富, 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诱惑, 无形中也助长了学生不劳而获, 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我想, 除了学生自身艺术素养有待提高外, 学校的艺术教育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 积极利用流行歌曲中与其它艺术作品相联系的元素, 旁征博引, 激发学生新的音乐兴趣。例如:《红旗飘飘》是一首深受群众喜爱的流行歌曲, 它也同时被改编成美声版本由歌唱家廖昌永演唱, 深沉大气, 别有韵味。学生通过领略两种不同风格的演绎, 籍此加深对美声唱法的了解, 感受别样的艺术美, 提升鉴赏品味。其次, 在教授学生流行歌曲的同时, 适当拓宽它的概念内涵。其实不少被我们定义为“艺术化”的古典作品就是它们所处时代和环境下的流行歌曲, 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 例如:《送别》《康定情歌》《桑塔露齐娅》《我的太阳》等。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循循善诱, 多作解释, 不断扩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 经典艺术作品同样可以做到“流行化”。再次, 尝试利用课堂教学或各类音乐活动让学生多接触不同题材风格的声乐作品, 拓宽学生视野, 丰富他们的阅历和音乐知识。在耳濡目染的实践体验中, 学生会不断接受来自艺术音乐的熏陶, 产生新的审美趣味和情感迁移效应, 增强艺术分辨能力。最后不得不提及的是, 艺术学校长期以来存在着“重专业, 轻文化”的现象, 事实上, 没有扎实文化底蕴的学生, 无法理解经典艺术作品个中深意, 艺术造诣也不可能获得提升, 作为专业教师应引起足够重视, 并借助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多作引导和宣传, 为培养德才兼备, 拥有较高艺术文化素质的学生尽一份力。

四、歌唱的技能和风格要求

流行歌曲注重情感宣泄和风格表现。出于本色自然的艺术需要, 歌唱技能相对简单, 没有传统美声唱法那样严谨规范。歌手演唱时, 为追求某些特定音质效果和个性风格, 常常采用反常规, 甚至被传统教学视为禁忌的发声技巧。这些并非十分科学的歌唱技巧, 成了青少年学生竭力模仿的对象, 嘶哑状呼喊、尖涩的喉音、口齿不清的港台腔…对青少年稚嫩的声带和朦胧的审美观形成冲击, 甚至造成身心上无法弥补的损失。总体上, 我个人认为欧美流行唱法更加科学, 声音表现力强, 装饰音技巧多样, 再辅以激情、洒脱的表演, 具有极丰富的艺术感染力。中国近年来涌现了不少实力派流行歌手深受群众喜爱, 如刘欢、那英、孙楠、毛阿敏、韩红等人, 他们在成名之前大都经受过较为系统的专业训练, 具备扎实的唱功。我感到:无论什么唱法, 科学的方法永远只有一种, 在中专声乐教学阶段, 重要的是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技术基础, 将歌唱呼吸、发声、咬字有机地结合, 连贯自如, 声情并茂地演唱。一但学生具备了较强的演唱能力, 可以根据不同风格的作品调整自己的发声状态, 将各种唱法融会贯通。另外, 流行歌曲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元而鲜明的风格。我们在课堂教学演唱时, 一定要准确把握住旋律、节奏、歌词、速度、力度等体现作品曲风和形象的音乐元素, 用声音和情感加以充分体现。在中专声乐教学中, 适当增加流行歌曲作品, 摸索出适应中学生特点的流行演唱教学方法并逐步纳入话影专业声乐教学体系, 这是形势所趋, 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也是我们声乐教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五、精心配置课本教材, 并适度节选优秀流行作品

我校声乐教学至今缺乏统一教材, 我根据话影学生特点, 编配了一套声乐曲目供教学使用, 其中不乏课本上经典的美声、民族类作品。这些作品具备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旋律流畅, 结构严整, 音域适中, 十分适合学生打基础, 有很强的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声乐学生通过了解掌握这类作品, 音乐素养和歌唱技能普遍提高。教师要精心备课, 积极引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而一些格调高雅、立意新颖、贴近生活的流行歌曲也进入课堂, 为相对沉闷的教学注入了时尚和活力, 既活跃了学习气氛, 又扩大了学生的选择范围。比如《把根留住》这首歌曲, 由台湾音乐才子童安格首唱, 表达了大陆与台湾两地人民同根同宗, 血脉相连的炎黄情结, 以及对和平统一的美好期盼, 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 气势磅礴;《好人好梦》抒情性小调意境优美, 真挚祝福温暖人心, 我还编配了双声部安排学生重唱, 丰富音乐表现力。《今夜你是否感到恩爱》《夜的音乐》《美女与野兽》等经典音乐剧唱段同样对学生充满着巨大的吸引力。当然, 对于很多粗制滥造、内容媚俗、思想消极的歌曲, 教师要明确态度, 坚决抵制, 杜绝其进入课堂。

流行歌曲如今无处不在, 己成为青少年热衷的娱乐方式, 具有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流行歌曲泛滥, 给青少年带来的身心伤害也是有目共睹的。净化流行音乐环境, 促进音乐健康发展, 己是每一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音乐人奋斗的目标。我认为, 需要通过不断尝试新的音乐题材、内容、风格, 把国外先进的音乐理念和方法同中国的民族元素相结合, 创作出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的优秀流行作品, 提供青少年成长的精神食粮和音乐财富。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力度, 确保娱乐产业和演出市场规范有序运转。明星大腕们更应自尊自爱, 以身作则, 在青少年中树立健康向上的榜样。我衷心希望,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下, 能有更多流行歌曲进入学生们的声乐课堂和业余生活, 为他们带去快乐、梦想和希望!

摘要:时下, 流行歌曲在社会上广泛流行, 尤其受到了青少年的热捧。此现象引起了本文作者的关注和思考:身为艺术工作者, 该如何看待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能否走入声乐课堂?带着上述问题, 作者提出五点体会,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增强艺术鉴赏力。这是一项繁杂而艰巨的社会工程, 教育工作者乃至政府、专业音乐人都负有不可推卸的重任。作者通过文章既是对促进声乐教学课题改革的探索和尝试, 也揭示了现阶段所暴露的社会问题, 值得重视。

关键词:流行歌曲,身心特点,声乐技能,文化素质,审美性,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谈流行音乐传播中的从众现象》.张彬著.

[2].《浅论流行音乐的美育功能》.李璐著.

[3].《论流行音乐的德育功能》.王立宁著.

[4].《初探欧美流行音乐风格在演唱中的运用》.童玲著.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几点想法 篇8

一、声乐教师要具有演唱水准和理论知识

首先声乐教师要具备很好的演唱水平和舞台实践经验。因为理论总是来源于实践, 只有多实践、多总结才会有所感悟并进一步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如果一名声乐教师本身没有实践那么他只是一名空想家。只有理论水平而无实践能力是无法教好学生的。前面已经讲过声乐艺术是一门抽象艺术, 学习只能依靠感觉,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找不到感觉时就需要教师的示范演唱, 而教师本身无法演唱只是讲大道理那么学生更是雾里看花了。例如:一名学生的高音唱不好, 来向教师求助解惑, 作为教师除了向学生从理论上讲解发声技巧外还应给学生范唱, 这样不但可以给予学生来于直觉上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更易对教师传授的技艺产生信服, 如果教师本身就唱不好高音, 即使他的理论是正确的也会使学生产生怀疑。

再者, 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不但需要较好的演唱水平还要有深厚而丰富的理论水平。因为教学毕竟不是演唱, 只是自己本身演唱的好也许是因为本身嗓音条件好, 稍加以训练就可以唱得较好, 而声乐感悟和理论知识较少, 那么作为一名演员较适合, 可是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就不易胜任了。俗话所要想给别人一杯水你就要有一桶水。可见理论知识的深厚是多么重要。理论知识不仅要深厚而且要丰富, 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 所以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教授适合其情况的不同方法, 这就需要理论的丰富了。例如:两个学生都有喉音的毛病, 第一个学生是由于气息不好而引发喉头发紧打不开, 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气息的训练;而第二个学生是由于声音走向在喉咙, 这就需要让其感觉面前有一座远山, 要求学生向对面的山上传音, 向上向前发声。可见同样的毛病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训练, 所以教师的理论水平不仅要深厚还要丰富。

二、要使学生感受气息在发声中的作用

常言道:“擅歌者, 必先调其气。”这里的“气”就是指气息。一名歌者其演唱的好不好发声优美不优美, 除本身嗓音条件外, 气息调节的好坏占很大因素。气息是发声的基础和动力来源, 也就是说发声是依靠气息来支撑的, 气息不好发声就不会优美。

教学中帮助学生找到气息支撑的方法分两步: (1) 首先教会学生深吸气和气息的保持。所谓深吸气就是要求学生鼻口同时吸气, 感觉两肋、腰部及上腹部由于气息的填充而产生扩张感。在练习中要求学生双手卡住腰部进行反复的感觉和训练。气息的保持即用横隔膜来控制气息。在歌唱时横隔膜有向下压气的感觉且歌者在发声过程中有“吸着唱”的感觉, 不要一发声气息一股脑的全都出来没有气息的控制, 这就要求对横隔膜肌肉力量进行训练使之能够保持住气息。 (2) 教会学生如何形成气息压强来支撑发声。大家都知道发声是需要动力和能量的来源, 这个动力就是气息压强。“气息压强”就是吸气后横隔膜向下压气和在发声时腹部肌肉向里向上收缩送气两个力量形成对抗所产生的气息压力, 这样气息在人体中就产生了气压而不是松散的气息, 用这个气息压力来支撑歌唱且发出的音越高音量越大, 气息压强就越强, 这种对抗也就是越明显。

三、打开内口获得共鸣声挂后咽

大家都知道, 声带发出的音是微弱的, 音色也不优美且发声时间一长就会产生沙哑和失声, 只有充分调动各种共鸣腔体, 如:头腔、咽腔、胸腔, 使它们产生共鸣, 这样的声音不但音色优美而且穿透力强。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这些共鸣呢?

我们的很多教师主张学生张大口型来发声, 这样做有利于打开喉咙但过分的张大口型容易使咽壁垮掉而不易形成咽腔的共鸣, 并且对下一步练习头腔共鸣不利。在教学中我主张学生打开内口, 这样更有利于咽壁挺立、喉咙下放、软腭抬起。而打开内口的方法就是大牙处起音向上打哈欠使得喉咙很自然的下放, 软腭抬起且喉咙保持吸气状态, 贴住气唱, 这样发出的声音才会优美而有穿透力。

四、打开声道获得头腔共鸣

几乎所有声乐演员、教师、甚至是歌唱家都非常重视这一点, 因为只有掌握了头腔共鸣才算真正掌握了发声的技巧。意大利著名教授巴拉认为胸腔共鸣随着年龄而衰老, 而头腔共鸣则可永葆青春, 掌握了头腔共鸣可以唱一生, 可见头腔共鸣是多么重要。很多初学者也千方百计地想获得头腔共鸣, 但往往不得要领, 当然声乐的学习过程是抽象的所以比较难以掌握, 下面我就将在教学中总结出的几点感受向大家提出:

首先发声特别是获得头声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需要各各部分的有机配合。前面已经讲过气息的对抗形成“气息压强”来支撑歌唱和开打内口声挂后咽获得共鸣, 只有在做到这两点的基础上才可以进一步学习头腔共鸣。要获得头腔共鸣必须先使声音形成“聚焦”即声音要集中不要发散, 在发声中声音表现为“点”的效果不可发出散声。然后要结合在发声中感受声带缩短、变薄用声带边缘震动发声从而形成“关闭”, 这样的声音优美有穿透力而又高亢。再者, 在发声时特别是发高音获得头腔共鸣时歌者的精神状态也很重要。如:一个人走夜路时没有路灯当别人吓他时可能发出很高的声音, 且自然的运用了头腔共鸣。可见人在兴奋时体内荷尔蒙分泌旺盛有利于发出高声并进一步获得头腔共鸣。

声乐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学习阶段 篇9

关键词:声乐教学,认识阶段,技能训练阶段,情感领会阶段

一、认识阶段

1. 歌唱状态

这个阶段要有正确的外形和内型状态。外型状态,如:站姿、肩放松垂下,颈部放松,下巴放松等。内型状态,如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舌平放、喉咙扩张,但外部肌肉放松等。同时这个阶段是声音从不自然到自然的释放能量阶段,为什么说不自然呢?歌唱的呼吸不如日常说话那样比较平静、比较浅,不需要用很大的肺活量,而是吸气动作很快,呼气的动作很慢,将气吸到肺叶底部,呼吸保持吸气时下沉的状态,再努力控制气息徐徐吐出,做到控制地呼气,这种控制就与呼气形成一种对抗作用,就是我们所要的气息支持点。同时要稳定喉头,把不需要紧张的肌肉放松(如:颈部肌肉、下腭、肩部肌肉等),以保证气息通畅,使声带正常运作,即内型状态。上述要求对初等练习的学生来说,做起来就不是很协调,发出的声音也有种种问题。因此,对女生而言,应对发声机能进行合理的锻炼,在合理的喉位置基础上找到气息发声时对抗所产生的支持感,完成真假混合,唱出音量。对男生来说,要放下喉头,放松喉咙,在气息的支持下,先从中低音区进行反复的训练,建立气息对抗感觉和呼吸支持感觉,正确地用力唱出明亮有力度、有厚度较自然的声音,这个阶段是以自然声区为基础,学习基本发声技术,逐步拓宽自然声音到中声区的音域。

2. 确定学习者的声部

声部是发声器官及其结构的生理状态客观存在的一种表象,不是随我们客观愿望所能改变的,声部鉴定错误往往会导致声乐学习的失败。初学时,女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发声困难、暂时唱不出去高音就误认为自己是女中音,有的女声用本嗓撑大喉咙,加大音量唱中声区,自认为是女中音或女低音,这是较普遍的两种常规性的错误认识。男女声共分六个声部,由于每个人的声音都具有其独特的个性,确定声部是声乐学习者声音发展的关键,且每个人的声音都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因此,只要从发声器生理结构所构成的音质、音色特性出发,就能训练出一代代出色的歌唱家。每个人都有个性特征差异,这些特征和差异可充分展示各自的艺术魅力,而声音个性特征的突出展示和技巧的发展又可对每个声部发音特征作更细致的区分。

二、技能训练阶段

1. 声音的扩展

学习者对声音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声部确定后,就需要扩展音域,包括向下、向上、高声区和低声区统一训练,以及换声区的训练、母音转换训练、声音的位置、声音的掩盖集中训练等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学习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练声曲,这是扩展音域取得效果的关键。如:女声的练习,多选用一些易流动,由高到低的练声曲和易将假声唱响的母音,随着音域的逐渐扩展,在换声区和母音转换时,调整好发声位置,在全身的兴奋用力情况下,强调局部用力,在多个合力的情况下,取得用力平衡,加快声区统一,这样演唱便会省力很多。

2. 声音的美化

这个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前面已有了大的框架,粗浅条已经出来,下面就需要对粗的声音线条进行耐心、细致的调整,如:靠前靠后、坚与横、深与浅等。声音的前后、竖、横、深、浅是以声音的需要来调整的,与开口音、闭口音、半开口音、半才口音、闭口呼音、合口呼音、齐齿呼音等发音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这个阶段要加强语言练习,在咬字、吐字、收声、归韵等技巧和方法上确立“以字行腔,字腔圆”的美学原则,使声音更加有共鸣的穿透力和流畅连贯的表现力。当然,也要用感情打动人心,以情带声,以声促情,寓技巧于情感之中。

三、情感领会阶段

声音艺术是一门集音响学及情感学为一体的艺术学科,歌唱就其本质而言,是表现生活中喜、怒、哀、乐、恨等情感。人的种种情绪变换都可以通过噪子表现出相应的效果。每个人表现出的这些声音效果都蕴含着心中对事物的感情,在学习过程要对事物美的感受和表现力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成。在训练技巧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的培养,强调声音和情感的结合。声乐教师要求学习者用心唱,诱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对于上述训练,均要建立在对一个民族文化传统审美情趣基础上。由于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受到中华民族的情感语言文化、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识和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才发展起来的,因此,演唱者想要把音乐形象表现得非常准确,就必须了解民族音乐特点、科学的唱法和各民族人民生活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和文化、历史传统等特征。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才能感受事物,准确表现事物和创造事物,才能以情带声,以声促情,寓技巧于情感之中。

上一篇:社会互构下一篇:商业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