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课中的几点尝试

2024-06-25

语文备课中的几点尝试(共6篇)

语文备课中的几点尝试 篇1

著名特级教师余永正老师说过:“钻研教材是备课的最重要的一环。这办法那办法, 钻研不好教材就没办法。”的确, 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有效的备课是避免无效学习的前提。只有自己认真地去备课, 才能游刃有余地上好课, 才能自如地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如果教师备课不实、不深、不细, 上起课来就比较随意、宽泛、低效。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我把关于小学语文备课的观点和做法归纳为:全面了解、深入钻研、精心筛选、巧串流程、潜心反思五个方面。

一、整体着手, 全面了解教材

新学期拿到一本新课本, 我会翻阅一下全册课本, 从整体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我们苏教版的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练习、习作”组成。我会在要求背诵的课题后标上段落, 以便了解本学期的背诵量、分布。学期伊始, 我会有一个本学期班级背诵安排的大致方向。如四上背诵篇目主要分布在第一和第三单元、第七单元。全文背诵篇目有4篇, 古诗4首, 局部背诵部分段落有5篇加上读读背背的64个成语和其他。这样自己心中会有总体的方向和计划, 背诵篇目多的这几个单元教学进度要慢一些, 背诵指导要到位, 学生才会轻松应对。在其他单元的教学中, 课外笔记本上的摘抄的资料、好词妙句等内容的诵读则可以放到背诵任务量轻的时候进行。

其次, 我会了解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我想其实苏教版课文的选文意图就是课文的特点和难点所在。这一切可以从教学参考书和“凤凰语文网”上获取, “凤凰语文网”是专门配合苏教版教材使用的网站, 栏目众多, 资料丰富, 我把它放到收藏夹里, 经常浏览, 拓展与教材相关的参考资料、配套资料, 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时代背景、作家、作品、科技知识等, 从而承八方雨露, 纳百家之言, 兼收并蓄, 不断充实自己。

二、精选内容, 做到有的放矢

1. 精心找出字形、字音的易错点, 做到心中有数。

关注两方面: (1) 凡是生字、拿不准的字或说不准的词语, 定要查查词典、教参, 请教其他老师, 再教不迟, 因为知识的东西, 来不得半点含糊; (2) 自己教学经验的积累, 经常容易出错的地方, 备课时注意加以整理和归纳, 如:缺、央、毁的部首难以识记和区分, “历”和“厉”“励”、“侮”“悔”“诲”的区分在教学中想方设法、不惜气力让学生牢固掌握。

2. 精选需要积累的词句。

语文学习是范例学习, 都说学文如聚沙, 学理如筑塔。一篇课文中, 蕴藏着许多精妙的词语和句子, 备课时注意圈划和整理。如:《天安门广场》一课, 除了课后的词语积累之外, 我会整理出“尽收眼底、永垂不朽、金光闪闪、红墙黄瓦、礼花飞舞、一片辉煌、纵情

3. 探究重点句段, 精选需要品味的语言。

从关键的词句入手, 力求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对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细节描写都不能轻易放过, 要细细体会它们的作用。俗话说得好, 字词有温度, 文字知冷暖。仍以《我给江主席献花》一课为例, 生动的细节描写, 让自己在教学过程的品词赏句方面有了方向。在等待中央代表团的时候, “雨点打在我的头上, 又顺着脸颊往下淌, 可是我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 表示“我”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完全沉浸在兴奋和激动的心情中。写接过鲜花的江主席时, 用“微微地俯下身, 爱抚地把我拥进他那宽大温暖的胸怀”, 以及“亲切地拍了拍我的肩膀”等细致的描写, 表现了领袖对孩子的一片慈爱之情。因此, 备好重点句段, 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巧串流程, 令思路更明晰

明确学生应该学什么, 能学会了什么, 该解决什么, 该培养什么, 该形成什么能力, 之后在头脑之中要有一个教学预案, 把教学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先预演一遍很有必要。当然, 备课时, 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目中有学生, 急学生所急, 想学生所想。想好如何导入新课, 让学生尽快进入情境;想好如何多种形式坚持四遍读文:初读感知、再读理解、精读感悟、品读升华;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情感教学,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朗朗的书声, 浓浓的情意, 引导学生去感受“七情”, 即“喜怒哀乐爱恶欲”;想好主要赏析的段落和句子;想好主要的两三个提问;想好自己引导孩子学习该课时, 学生活动除了常规的“听说读写问”, 还用“画一画”还是“唱一唱”“演一演”?怎样上得好玩有趣?想好自己如何拓展延伸, 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设计好板书内容, 在课本上以圈点批划的方式在课本上的字里行间, 及空白地方做记号, 并清楚地知道这些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预案。从详到简, 熟能生巧。

四、潜心反思, 力争取长补短

课后反思, 就是教者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所产生的有效性进行反馈、小结的过程。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即“经验+反思=成长”。课后及时反思, 从一个亮点、一个不足和一个改进方法着手, 贵在坚持, 有利于指导今后的教学, 做到有的放矢。

备课, 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备课的是否有效不仅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而且也直接影响年轻一代的成长。备课, 常备常新, 永无止境。但万变不离其宗, 只要我们对每个环节都能认真地研究,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认真贯彻教育教学原则, 就能备出小学语文课堂的一片天!

(作者单位:启东市惠丰小学)

语文备课中的几点尝试 篇2

【内容摘要】根据多年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我认为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大胆创新阅读教学方法,采用诵读领悟、阅读仿写、品评鉴赏、表演活动、指导提升、人物探究、赏析评价等阅读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习主体是学生,主体必须参与

【关键字】阅读教学;课堂模式;探索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而定,它要受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的环境等诸因素影响和制约。研究阅读教学的模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有效阅读和教师怎样更有效的教学。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上,我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形成以下几种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1、诵读领悟

对于一般难度的文言文,学生只需要大声的朗读课文,并自主的利用工具书,就可以解决字词句方面的问题,而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较深层的问题,学生则需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思考解决。教师只需创设特定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是提供和课文相关的文章给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活动为主,而学生的活动又是以诵读为主。在学习《诗经两首》时,我安排学生自读:在课堂上自己反复大声的读课文,读出文体的特点,也读出男主人公的情思。学生对课文的语句熟悉起来,语句背后隐含的深意也在不求甚解的朗读中不知不觉涌现在脑子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这两篇课文进行比较,比较两者在抒情方面的差异。整个过程中,学生只需反复朗读课文,或借助工具书。从学生交流发言的情况看,他们都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题,领悟到人物的情怀。

2、读后仿写

主题把握难度不大而写作特点明显的散文,可以结合写作训练进行仿写式阅读。操作起来很简单:阅读——揣摩鉴赏——仿写。关键是对课文的行文特点要仔细把握,并马上学习,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散文是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凭借丰富的想象,描绘自己假定获得三天视力,所见到的光明世界和所体验到的精神愉悦。这篇散文理解上不会很难,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很快就能把握主题并抓住其行文上的两大特点:生动的心理描写和情真意切的语言表达。我首先布置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把握文章主题并鉴赏其写作上的特色。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假如生命只有一天》的散文,要求仿照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有了这个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就会自觉地围绕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并在解读文本时有意识地联系自身的生活,这样一来,阅读就成了面对读者面对自身的对话活动。从作文的情况看,学生对课文的把握准确到位,并能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展开想象,写出有细腻的心理描写、情感真挚的散文来。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意识到,阅读不仅要读懂文章,还要鉴赏和学习。

3、读前试写

教师先布置学生写一篇和课文有关的话题作文,批阅处理后再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比较阅读,和一般的比较阅读不同的是,这次拿来比较的文章不是别人的,而是先前自己或同班同学所写的。这一教学模式,和上面所说的“读后仿写式”刚好相反,它需要学生在没读过课文的情况下进行话题作文,自己有了思考后再去阅读课文,学习名家名作的切入角度、写作手法等。在处理《羚羊木雕》这篇阅读教学时,我用了这种教学模式:之前,就布置学生写一篇以“理解”为话题的作文。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在没有阅读课文《羚羊木雕》的情况下进行写作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理解”这一话题进行了或深或浅的思考,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在这一前提下,学生阅读课文《羚羊木雕》时感觉就不同了。我提醒学生,不仅要像平常阅读一样,先整体把握后细细品味,还要拿自己先前所写的作文和课文进行比较:同是写“理解”,你写什么?课文写什么?你怎么写?课文又是怎么写的?之后,我把批阅作文时摘抄下来储存在电脑里的佳言妙句美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欣赏到同班同级同学的习作,都兴致盎然,自发的讨论起来。这次实验课,学生意识到,阅读不能只停留在文本上,还要跳出文本,广泛阅读,拓宽视野,在比较中增长见识,提高思辩能力。

4、品评鉴赏

诗歌的阅读基本上是采用这一模式。不同的诗歌在具体操作时有区别。对于当代诗,学生阅读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我采用教师引导品评式:知识介绍——朗读感受——细致品评——赏析拓展。比如在教授《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我先介绍有关中国当代诗歌的基础知识,包括什么是新诗,什么是朦胧诗;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意象和诗歌情感有什么关系,象征有什么作用,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等等。有了这些知识准备后,我尝试着让学生在欣赏戴望舒的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熔理性思考和感性认识为一炉。在充分了解有关背景资料的基础上,我逐句朗读逐句品评,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那截然不同的意象和鲜明的感情基调。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初步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方法。

有些古诗的阅读,我则采用“学生自主品评式”。具体流程是:背诵诗歌——理解欣赏——品评讲解——课堂交流。其中“品评讲解”这一环节完全由学生完成。学生可以就一首诗进行赏析,也可以就一句诗进行赏析评价,学生大胆地讲出自己的看法,只要是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那就行了。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

欣赏诗歌,最关键最难把握的就是诗歌的意境。要探究诗的意境,一味靠老师的讲解效果并不好。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反复诵读,用心体会。并在讨论、交流、探究中完成了诗歌的学习。这样,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也提高了赏析评价的能力。

5、表演活动

学习戏剧时应该尽量让学生有表演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这一课堂模式可以归纳为:阅读准备——表演活动——反馈交流——小结评价。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的语文素质。课堂表演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强调的是表演主体的自我感受,以求提高表演者的阅读质量、阅读能力以及审美情操。更重要的是,在表演的过程中,作为观众的师生也参与了设计、欣赏和评议,也同时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并受到感染。尤其是表演之后及时的反馈交流,更能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和思想情意的感受,和教师讲解授课相比,这样的阅读更能推进语文素质教育,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威尼斯商人》我就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处理。学生在演出过程中,人人都很积极地投入,观众们也饶有兴致的观看着。看到学生那样的学习劲头,我满意的笑了。阅读戏剧,有什么方式比这种“表演活动”来得更彻底更有效呢?

6、指导提升

小说阅读最关键的是人物形象的把握,学会读小说,也就要学会分析小说人物性格特点。对于初中教材中小说的篇目,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方法,然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实验中我以《最后一课》一课为载体,上了一节学法指导课,课堂模式是:准备阅读——方法介绍——指导运用——小结迁移。

7、人物探究

这一课堂模式仍是小说的阅读教学。在学生掌握小说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方法后,我们可以把那些人物形象鲜明,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把握的小说交给学生自己去处理。具体流程是:自读小说——赏析人物——自由谈论——小结。关键是学生要把赏析形成文字,教师做好批阅和挑选工作,让学生来做老师,组织课堂的自由谈,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人物的看法,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教授《孔乙己》和《变色龙》这两篇小说时,我就采用了这种课堂模式,同时还采用了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分析孔乙己和奥楚蔑洛夫这两个人物形象,并关注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异同。小说的阅读教学主要是抓人物形象的分析,它最忌的是教师把教学参考书的人物分析当作标准答案全盘硬塞给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自由谈”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共同提高。

8、赏析评价

在美文的阅读教学中,我认为教师不要急着把前人的种种成说灌输给学生,不妨让学生自己细细品尝,细细回味,自己来评价。有了自己的看法后,再去看看别人的评论,比较异同,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我采用了这样的课堂模式:认读感知——知人论世——赏析评价——拓展增识。先布置学生阅读文章,大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写作特点,然后我对作者史铁生的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讲史铁生的插队落户,讲他的瘫痪停薪,讲他的人生的态度……学生做到知人论世后,接下来就进入更深层的阅读:精读,并撰写赏析评论文章。我要求学生选取小角度进行评论,力求写出个人真实感受和独特见解来。批阅作业时,我把写得好的文章摘录下来,在课堂上展示并进行评议,在欣赏评议中,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展,见识也增长了。这样的阅读课,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9、网络搜寻

这一阅读模式适合于阅读特别有名气的作家作品。关键是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课文为起点,进行延伸性阅读,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等等限制,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与自制力,加上不懂得应该学习些什么和怎样去学习,所以在广袤无垠网络里如果没有教师的启迪与引导,很难自主地去进行学习。

小学语文备课的几点思考 篇3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追求语文教育教学的真谛,让语文课堂做到富有实效。

一、备课时充分驾驭教材——“博采众长”

著名特级教师路培琦说:“教材就是提供给老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一个教学思路,你要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你的课堂教学目标,因此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把教材当作圣经来念。”

在语文备课时,我们只能将教材作为切入点,从教材所呈现的知识和能力系统引发开去,向其他学科、其他时空开放和延伸,拓展学生学习的领域。《课标》指引下的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和活动设计必须超越教材本身,充分地延伸和联想。

例如在备《山行》这首诗时,我就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我们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象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画下来,使他们充分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们把这幅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

由这首诗,我还引发学生课后搜集与春夏秋冬有关的诗,开展“春夏秋冬诗歌大比拼”,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竞赛的乐趣。

二、备课时充分利用资源——“关注生活”

现在的教材无论在呈现方式还是学习方式上都注意了生活化。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备课时,我们要特别强调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就在身旁,学习是鲜活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例如备《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时,我在揭示课题前,先要求学生从词典里查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揭示课题设疑:“无字词典”指的是什么?聪聪的爸爸是怎样引导聪聪通过查“无字词典”来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这两个词语的?从而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初读程序。为了使学生更加关注大自然,关注周围的生活。在让学生理解了这篇课文所要让学生明白的道理后,我又准备了一些词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去观察。例如:草长莺飞,大雨滂沱,夕阳西下,一帆风顺,连绵不断,湖光山色等。

经过尝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特别浓厚,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善于绘画的他们,还完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夕阳图,令人赏心悦目。

三、备课时学会调查与创生课程资源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的愿望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为创设丰富的课程资源,根据课文内容,我开设讲故事比赛、学用成语、古诗赏析、演讲、辩论等课型,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形成读书的好风气;在教室里为每一个学生开设小“书柜”,把自己喜欢的书、报刊装进书柜,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资源可独享,更提倡共享。另外班级适当订些《少年报》、《语文报》等多种读物供学生选择阅读,布置“读书园地”、“展示平台”,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或读书心得都在“读书园地”、“展示平台”上展现,以便相互交流,还可以在网上下载文章供学生赏析。

备好课是教好学生的前奏曲。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让我们充分发挥语文课的特点,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语文备课中的几点尝试 篇4

一、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却存在许多有待改进和研究的问题,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比如: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的次数不可谓不多,参与的面不可谓不广,惟独忽略了参与的质量和效度。这些参与,要么没有价值,要么空洞肤浅,要么走马观花。这种无效参与必将造成另一种形式的少、慢、差、费,从而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为此,课题组在认真调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后,有的放矢,精心设计和研究,大胆实践,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1. 定位教师角色。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必须是合作氛围的创设者、合作参与的示范者、合作学习的指导者。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几乎为零。那么,要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教师必须事先做好示范。如在教学诗两首时,教师先教学了第一首,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共同学习第二首,这时出现了个别小组“冷场”的现象,于是教师就参与到这个小组中,和组长一起示范如何交流所思所学所得、如何分工、如何总结小组的意见等,这样给学生导个向,再让他们展开合作,由于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2. 选择恰当时机。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一般说来,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做组词、造句的练习时进行合作交流,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新教材有很多开放性的题目,其答案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合作氛围下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作游戏、合作表演、合作监督、合作竞赛、合作绘画、合作调查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3. 保证交流时间。

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富有个性地学习,合作学习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表达、交流、协商、互助。只有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了火花:学生的智慧在合作中得到了展现,合作学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课题组在调查、研讨过程中,确立了“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手段,探究是目的”的构建思路,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摸索出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流程:A、激情导标→B、独立自学→C、讨论交流→D、导语拓展。教师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最有力的帮助者和协作伙伴,扮演着讲授者、学习心理环境的创造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评价者的重要角色。探究式教学灵活选材、激发兴趣、设置任务、适时引导、适时“留白”、循序渐进、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动脑动手,能在探索中激发兴趣、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拓展语文学习领域,注重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爱上语文的几点尝试 篇5

一.涵泳工夫兴味长——朗读的魅力

读书的声音是语文的声音。只有重视了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构建语文教学,才能实现高效。《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从朗读方法的变化,到朗读内容的择取,从朗读时机的把握,到朗读体验的感受,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断规范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而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朗读是入情的最好方式。作品喜怒哀乐的感情,抑扬顿挫的节奏,通过朗读能清楚地显现。课堂上的琅琅书声,带着浪漫或豪放、温馨或壮美,带着喜怒或哀乐从远方走来,走进学生的心里。

二.人生若只如初见——重视学生的阅读初体验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生发个性体验。整体感知文章首先要弄明白文章“写了什么”,知道文章“为什么而写”。知道文章是“怎么写的”。它包括让学生自学字词、理解文章内涵,体验文章所蕴含的各种各样的感情,也包括让学生感知段落、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阅读初体验是不可替代的,老师不能越俎代庖。只能以问题引导或方法指导来督促进行。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总有一睹为快的好奇。要利用这种好奇,通过设问“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来让学生自行通读文本,留下自己的阅读体验,组织语言,初步把握文章大意。

在课程之初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行感知文本,是自主学习的基础,是不能逾越的学习过程。

三.字斟句酌品悟深——鉴赏语言的美

文章的魅力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语文课堂不能脱离文本,不能忽视鉴赏语言的魅力。语言的美表现在多方面:音韵美、辞藻美、修辞美、炼字美、意蕴美等。一处精彩的字词可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独具匠心的选择、雕琢语言可以使文章表情达意上更为动人。音律的和谐,语言的流畅,以及句式的选择等都可以使语言自由灵活,错落有致。

在初步领略文本之后要引导学生咀嚼文字,去触摸,去感悟,去玩味,去涵咏,通过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碰撞学生的语感,打开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窦桂梅说:“只有建立在‘深度’之上的课堂,才可能持久,才给生命以底气。”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从名家的文笔长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自身驾驭语言的能力。通过文字塑造的形象美,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百般红紫斗芳菲——个性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芽的机能,只要给他以适宜的培养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独立地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我体验、感悟,释放自我个性。课堂上学生主动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与教师照本宣科的填鸭效果差别极大。词语的理解,难句的把握,课文内容的领悟等都可以交给学生。教师提供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引导组织课堂讨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

实践告诉我,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不在于教材内容讲了多少,而是取决于教学效果,如果不敢放手,学生得到的知识也是死板不会灵活运用的,而且很容易遗忘。为了真正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教师就应充分相信学生,多给他们自己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到根据,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议论品评中自己去尝试、理解。好的语文课,应将课堂讨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品透,各抒己见直观地感受文本。

五.绝知此事要躬行——把知识内化

教育最大的成功是把学生扶上马,引导他们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并且让他们踏花归来马蹄香。“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感知把握文本,理解学习知识,也要让学生深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收获,比如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巧妙地言语运用技能,良好的语感,深刻的的人文素养等,这些要求学生在学习文本之后有一个内化落实的过程,需要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或者将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相融合,也可设计专项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并从生活中去梳理内化知识。

初三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6

【关键词】初三 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91-0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承载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从而认识世界和获得审美体验的一个过程,并且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应该受到重视。在初三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拟定一个合理科学、形式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加强学生知识的巩固,记忆和理解所学到的知识点。

1.当前初三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都更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的训练,往往是想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对于初三的学生,学生面对升学压力,更是对考试成绩和分数更加看重,慢慢变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学生们往往是在大量阅读训练中迷失了阅读的惊喜和愉快,看到文章竟是抑郁和不知所措,在阅读的过程中既没有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也不能有效的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的内心深处甚至抵触阅读。

2.初三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2.1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初三语文教材比较严肃,教材的插图较少,并且色彩方面也不吸引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丧失乐趣。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方式和设备。但是和其他课程相比,语文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机会和次数往往更少。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使课文阅读材料图文并茂,和教材上单纯的文字相比,图片和声音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图文并茂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的时候,闰土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闰土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深刻的了解闰土二十多年的变化,可以通过播放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其变化。教师可以播放西瓜田里的少年闰土、捕鸟的少年闰土等图片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友好热情、热爱生活、生活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然后再播放说话吞吐、迟钝麻木以及称呼“我”为老爷的恭敬、谦卑的中年闰土的图片,让学生看到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鲜明对比,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封建礼教以及封建等级观念对人的毒害,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

2.2科学指导学生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初三阶段的学生非常注重自己的个性化,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很大,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学生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可以从阅读训练的题目设计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元化设计。多元化的阅读设计可以从阅读内容的多元化以及阅读训练形式的多样化两方面来实现[1]。在多元化的阅读设计中,学生面对的作业形式是开放的、丰富的,并且更符合学生本身的不同需求。

2.3有效扩展阅读教学

初三的学生面对中考的压力,大多数的学生都将课余的时间花费在数学、英语等学科上,在语文课程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少,因此学生的阅读量非常有限。即使一些学生愿意花时间在语文阅读上,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以及题目都比较陈旧,内容非常单一,涉及面也不广,很难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另外,阅读材料缺乏广泛性和科学性,没有与迅速发展的时代相适应,学生的阅读仅仅是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只是为了在语文考试的阅读部分取得更高的分数,并不是主动自觉的行为,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不到提高[2]。

为了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效延伸阅读教学。例如在学习《香菱学诗》的时候,《香菱学诗》作为著作《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还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这时候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告诉学生在《红楼梦》中还有很多像这样有趣的故事,勾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扩展阅读教学。

3.结语

初三学生的阅读教学是一个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科学指导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D].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安全用药论文下一篇:中年与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