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语文集体备课

2024-09-02

如何进行语文集体备课(精选9篇)

如何进行语文集体备课 篇1

数学组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过去,我们通常采用独立备课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彰显教师个人对文本(教材)的独到见解,于是,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壮观。但个人独立备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追求独到见解,而忽略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渗透与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应知应会”打了折扣。我校现在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我们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备课,我们更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进一个程序化的模式中。为此,我们共同探讨有关集体备课的问题: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

一、备教学理念

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在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两年的今天,我们应对我们所教学科的课程定位了如指掌,如对语文课程的定位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基础”。“一个目标”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两个基础”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目的明确了,基础才会有保障。我们还应对我们所教学科的课程理念了如指掌,如语文学科的课程理念是: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教学策略。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可靠保障。修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增加了“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这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有利条件。

只有将这些理念烂熟于心,我们在备课中才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二、备教学重、难点

摸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就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而言,班与班之间参差不齐,学生与学生之间参差不齐。在开学这段时间的听课中发现两种不利现象:一是教师为完成教学设计中既定的内容,在学生已掌握知识要点的情况下,仍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该知识要点,学生真正需要教师讲解、加强巩固的地方因时间而耽误,或一带而过,或省略为自学。一是严格区分课时目标,如语文第一课时的目标一定是疏通课文;学习生字词。这两个目标本身设置的没有错,但是,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不同,各个年段也不同。第一课时完全可以深入课文,就不会出现第一课时吃不饱,第二课时撑太饱的现象了。集体备课时,应充分讨论生情、班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

三、备学习方式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这告诉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唯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它应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一些教育专家在各种教学刊物上撰文,指出当前课改中出现的几种误区,其中一误区为学习方式“自主变为自由”,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

1、学生学习的“召集人”:学生夸夸其谈,教师无所事事。

2、学生交流的“旁听者”:学生漫无边际,教师不置可否。

3、学生活动的“捧场者”:学生言行出轨,教师大加赞赏。

集体备课时,我们应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应将到什么位置。要预设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该采用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千万不能让学生指责教师在课堂上“不作为”。

四、备作业设计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得”和“习得”而来的,无论课内课外应“学得”与“习得”并存。众所周知,作业设计成为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在教师手中。教师应怎样用好这把尺子,是我们集体备课要探讨的。我个人认为,我们应探讨两个问题:

1、作业的量。不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应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作业。可以因人而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作业的质。这是教师备课讨论的重点。作业的设计应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作业题型的设计既相对固定,也应有所变化。相对固定是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尽快地认识、熟悉、读懂题目,是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水平的补充,作业题型应有变化,以帮助学生学会审题,正确答题。作业内容的设计即考虑基础性,也应兼顾发散性。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因此,作业内容的设计应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与掌握放在首位。语文发散性内容应兼顾文学知识(国内外优秀文化精品)、文学欣赏。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建立有效的集体备课的运行机制,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探索的内容。

“集体备课”是好的。但如何有效地实施好,确实是个难题。我们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并进行了积极探索。

二、改进集体备课的方式

首先,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我校每次集体备课的周期为上周二到下周一。每次活动时,在周二由教导处连同各年级学科的备课组长确定好下周的活动安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周二至周五,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不一定形成文字材料)。每周一下午12:30到5:30为集体备课集体交流,原则上周六当天下午形成集体备课教案,从下周二至下周五为个性设计与反思即二次备课的时间。这样,通过时间的固定化,保证集体备课工作的正常开展。

概括说来,集体备课流程共分四步。

(一)初备。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一周的教学内容包括几篇课文的教学或好几个课时,针对每篇课文(课时)落实不同的主备人。这样保证主备人,能集中精力备好一篇(几课时)。主备人的职责是什么呢?主备人要围绕思考提纲将主备的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辅备人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辅备人在周六集体交流前必须将教材研读通晓,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主备、辅备的人可以在书头上注一注、划一划。也可以在纸头上写一写,这些形式由各人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定,学校不强求一致。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及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列出你的困惑和疑问。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二)集体交流。交流的内容有两项,一个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随时以补充、完善。第二个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资源的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吸取。为了保证交流不流于形式,保证交流的深入,教师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可以中途打断,可以求同存异,可以相互争执。为了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我们取消了交流时记录的做法。因为过去要求各组记好交流记录,结果往往出现一种令人尴尬的局面。一个人说,一个人记,甚至说的人还不时停下来等等记录的人,这种交流实质上缺乏“火花”的相互碰撞,是一种单向的、被动的,甚至是敷衍式的交流。那么是不是交流时什么都不记呢?也不是,记是由各人记,记什么?不限制,各人记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可以是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可以是听了别人发言触发的瞬间的思考。记的形式可以在书本上圈圈划划,可以在纸头上写,可以在笔记本上记。发言时不分主次,某一方面能力强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说几句,才入门的,经验欠缺的可以多听听,学学别人的方法。

每周的教学内容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备课交流时,我们做到区别对待。另外,针对不同的主备人备的课,我们在交流时也要体现区别。骨干教师主备的课能起到促进垂范的作用,讨论时可以重点交流;才入门的青年教师需要更多的关心和锻炼,备的课可以重点讨论,等等。另外,集体备课以讨论并形成教案为主,并附以讨论教具准备、制作,讨论练习,包括讨论阶段检测的试卷。

集体交流不仅仅形成共同的教案,交流时还就教师个体备课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共同讨论。每次集体备课都确定好一个主持人,主持人可以是主任、校长、也可以是备课组长,主持人就备课人的困惑反思选择一到两个话题。引导大家深入讨论,力争每次集体备课既形成备课教案,又能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的问题。

(三)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两小时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所撰写的教案应由主持人审阅后方可实施。为了保证教案及时印发到辅备人的手中。学校规定,集体备课第1、2课时的教案必须在周六复印到辅备教师手中,其余的教案必须于下周一印发给教师。

(四)个性设计与反思。我们总结了以往集体备课,往往有两大薄弱环节。一是教师个体共同参与热情不够,交流不够深入;二是形成教案后,会照本宣科,忽视了自身的教学特点,忽视了本班学生的实际,也忽视了个性化的设计,甚至于也懒得对集体的设计反思和自我实践的反思。因此抓好个性设计与反思可以说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好的个性设计或深入的反思比单独备一课的教案更能提高人的业务能力。学校规定每位教师特别是辅备人拿到教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解说,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我们跟教师讲,一份整洁干净的教案未必是一份好教案,一份涂涂改改,增增删删的教案则肯定是一份对于你来说最完美的教案。

教案实施后,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感等反思也记下来。这些困惑、心得正是我们教师业务能力前进的每一个阶梯。为了督促教师个性设计与反思,我们教导处按学科分每条线每周五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

三、加强集体备课管理

怎样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落实,我们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四定”、“两结合”。

四定,一是确定了集体备课的周期(上周二至下周一),确定了周六下午固定的两个小时时间专门用于讨论交流;二是确定了集体备课四步流程;三是确定了主备、辅备人的职责,确定了分线主任检查制度,和主持人制度,一个好的主持人能善于调动大家讨论的积极性,并有效地引导教师将讨论交流深入化,保证讨论交流的质量。四是确定了集体备课的考核评价制度。我们对教师集体备课状况的考核从四方面入手,①出勤及集体交流情况,由各组主持人考核;②优秀教案评比,主要考核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质量;③限时备课竞赛,考核教师的业务能力;④课堂听课,考核教师对集体备课教案的轨行及个性处理的情况。

“两结合”的内容是什么呢?

1、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

严格地讲集体备课这项工作是最难管理也最需要管理的,但过去那种管理一管就死。“你要资料,我来抄,你要我来,我谈闲”。怎样克服各种消极因素,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呢?

学校探索着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并逐步由钢性的制度管理向弹性化的人本管理转变的管理方式。我们处处尊重老师,努力创设一种宽松的备课环境,例如淡化资料的要求,我们跟教师讲,我们集体备课为的是什么?不是来做样子给别人看,我们集体备课的目的首要的是形成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其次是减轻教师的笔头抄教案的负担。我们还提出只要有益于这个目的的任何形式我们都不反对。包括集体备课的过程资料,我们不作硬性要求。在主备人的备课量上,我们放手给备课组自行决定,你们认为骨干教师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骨干教师主备量大一些也行。组内以为“一三五”考核对象应主备多一些,以便大家来共同指导他也行。一周的教学内容可以是组内教师自行申报决定,也可以是备课组长协调安排等等都行。每学期学校还进行备课竞赛和评选最佳备课组等激励活动。

2、备课和培训相结合

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取的过程,这本身也是一种师培的过程。另外,在每次集体交流中,我们不仅讨论备课的教案,还就教师的困惑反思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研讨,这本身也是教研培训相结合了。

四、集体备课后我们的收获与体会

1.教师集体备课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减轻劳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以往各自备各自的课,有时会出现知识错误和思路狭窄。可以引发所有备课者思想和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也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对我们数学学科而言,其效果更是显著。

2. 教师集体备课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也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集体研讨、教后反思的过程,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3.教师集体备课能很好地落实新课称改要求。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

4.教师集体备课能大力整合学校各科的教师资源和营造科研氛围。而目前基层学校,应该也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否则易流于假、大、空,枯燥无味。集体备课中,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思想和智慧的碰撞而得到理性的升华,理性认识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使教学效果更显著。

如何进行语文集体备课 篇2

(一) 存在的不良现状

(1) 部分教师对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困境信心不足, 集体备课前准备不够, 有的干脆充当看客或听众, 等组内的“权威”分析。

(2) 把集体备课当作轮流备课, 最后形成教案集, 应付学校检查。

(3) 忽视中职学生的专业与个体的差异, 照本宣科, 把集体备课后的大众化教案当个性化教案。

(4) 课后反思不够及时, 不到位, 缺乏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实实在在的教学感悟。

(二) 原因

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困境影响教师集体备课的热情;个别教师合作意识不强, 存在怕别人赶超的心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未能调动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备课组内长期缺乏高层次的引领, 风格渐渐趋于相同, 容易停留在同一水平上, 形成“备课疲劳”。教师有时受自身素养的制约, 在教育理念、知识积累、责任心等方面的差异, 也容易形成对集体备课的影响。

但是, 集体备课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和有效手段, 要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必须抓好集体备课这一环节。

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应以中职学生的学情为依据, 以能力的发展为目标。做到“四定”:定时间, 定地点, 定中心发言人, 定内容。“五备”, 即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遵循“个人初备—中心发言人说课—集体讨论—修改优化—分头执教—教后反思”的模式。

(一) 大众化教案的形成

按照备课组在学期初的计划安排, 每单元由中心发言的教师先对所主备的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前的准备。要做到深挖教材, 搜集相关素材, 设计好教学思路等, 完成个人初备环节。然后在集体备课时以中心发言的教师说课的形式进行集体讨论, 同组教师把对材料的处理、目标的设计、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 形成同一年级不同专业班级都可以使用的大众化教案。还必须把握每课的重难点以及与上下单元或前后课的联系;备课时还要分析本年级各不同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教具等, 结合所掌握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也包括每个环节的学生活动。同时也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 做到紧扣教材, 又体现层次性,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练习机会。

(二) 以学情为依据, 开展“二次”备课, 形成个性化教案

在中职学校, 同一年级虽然使用同一套教材, 但可能有多个专业。在大众化教案形成后, 教师应根据所任课专业与班级的情况进行修改优化, 甚至再创造, 使自己的教案既充满智慧, 又体现个性。

(1) 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在的班级的学情进行调整。各专业学生的英语程度不同, 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在中职学校, 英语作为文化科, 学生在学习的态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化。因此,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各专业班级的教师应充分研究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先前经验, 检查分层设计的情况是否合理, 看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 创设的情境是否符合本班学生实际, 设计的活动和学习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 依据教学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中职教师应多关注国家或区域产业政策的相关新闻, 了解市场对专业的新要求, 将相关素材融入不同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 生生的知识双边甚至多边生成过程, 学生自身的习得、经验、情绪以及个性变化使得课堂教学具有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中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因此, 教师应该及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调整教学目标, 对探究问题的方式、时间作出相应的改变, 以提高课堂效率。

(三) 反馈信息, 交流反思

集体备课强调集体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集体备课上进行信息反馈和反思交流, 总结在课堂教学中的得失, 讨论普遍性的问题, 寻求解决的方法。其一, 个人教学反思。教师在每次上完课后回过头来反思, 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成功之处在哪?不足之处在哪?所用的教学策略与设置的情境是否得当?有哪些偶发事件及处理心得?等等。教师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 以教学日记为载体记录下来。其二, 听课观摩反思。组内成员在集体备课后进行的听课观摩反思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在听课过程中学习别人课堂处理能力, 分析成功之处与不足方面, 形成个人的感悟从而为今后的实践服务。

三、集体备课的效果

(一) 集体备课服务了中职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生的心理发展已达一定的水平, 在备课时, 针对中职学生专业的需要, 结合教材的内容, 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 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的例子进行艺术性的加工, 创设中职学生未来的职场交际情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教师的个性化教案, 从学生存在的真实问题出发, 通过精心设计的追问, 让学生发现认识中的矛盾;针对学生的差异, 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 采用分层与合作的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实现认识与态度上的跨越, 让不同的学生有更多的体验与尝试。

(二) 集体备课促进了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

集体备课时, 教师之间进行和谐的合作、对话、争论与碰撞;反思时讲述点点滴滴的成功案例;讨论时分享同组成员的成果, 体验着每次教学的成败得失;失意时得到更多成员之间热情的帮助与关心。从而形成一种动力, 促使教师之间更自觉地学习, 更好地专业成长。

实践证明, 中职英语集体备课大大有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应与时俱进, 努力学好理论知识, 丰富实践, 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旭远, 张捷.校本培训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6.

[2]徐武汉.集体备课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 2004, (5) .

新教学模式下的集体备课如何进行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 教学模式 集体备课

采用新课程新理念教学的今天,集体备课是一种不容忽视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集体备课就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共同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准备上课。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备课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个人备课如果遇到疑难,往往冥思苦想,仍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但在集体备课时,通过大家共同磋商,互相琢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彻底明白所学内容,进而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是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针对这一点,集体备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如教学分式加减法和解分式方程时,许多学生不会找公分母,在集体备课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讨论,激烈争论,最后总结出“相同取一,不同全提”的方法,即相同的因式只取一个,不同的因式全提出来作为公分母。在运用过程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类似的,在如何去括号的问题上,大家总结出了“前‘+’里不变,前‘—’里全变”的规律,即如果括号前边是“+”号,则括号里边的符号全不改变,如果括号前边是“—”号,则括号里的符号全都改变。有了这种方法,在做题时,学生们就很少出现错误了。这些好的方法,都是集体备课的成果,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集体备课是一种具有研究性质的活动,如共同研究某一专门问题,根据某一章或某一节的要求共同安排全年级的活动,或结合教学学习有关材料,解决共同存在的疑难等。集体备课必须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人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否则,集体备课时,只听别人讲,自己不发言,以集体备课代替个人钻研,或是一个教案共同使用,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思想,既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不能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宜提倡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集体备课呢?

为了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不仅要规定备课的时间,还要选派能力较强的备课组长。同时,每一次活动都要指定中心发言人,按顺序对某一章或某一节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练习题等进行分析,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否则,集体备课就有可能流于形式。经过自己几年的摸索,我认为,集体备课应按如下方法进行:

一、选出负责任的组长,明确自己的职责

年级备课组是最基本的教研集体,是教学管理的一种形式。要搞好年级备课活动,首当其冲的是认真挑选好组长。备课组长在业务上应当是年级的把关教师,同时,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有了胜任的组长,备课组就如同有了支柱,否则,就可能成为一盘散沙。年级备课组长的职责,就是搞好年级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

二、实行具体有效的集体备课制度

要保证备课组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有严格的制度。我们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就是实行了“三定一参”的制度,所谓“三定一参”,就是定时间,定教材,定中心发言人。定时间,就是规定每周抽出一节课进行集体备课,这个时间不得任意挤占,特殊情况占用要补上;定教材,就是年级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确定,一般是下周要教的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就是组内教师轮流担任,集体备课前要写出中心发言笔记,内容是一周教材的课时划分和重点课时的教学设计。“一参”指的是学校行政干部要参加年级备课。集体备课既可以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的基本要求,集思广益,又可以弥补个人钻研教材的不足。

三、要创造一个好的集体备课气氛

集体备课是群众性的教研活动,既要倡导扎实、朴实的教风,又要提倡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这在新课程新理念教学的模式下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集体备课只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统一,对教材分析和教法探讨上有争论的问题,可以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同一章节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多种教法,鼓励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特点,采取匠心独运的教学方法,并通过组内的听课,评课活动检验教学效果,深化教学研究。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才更有效 篇4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

2、通过备课组的活动,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

3、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教学过程:

一、如何开展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年级备课(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一)确定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及参加人员

(二)集体备课的实施原则──四定、七备、六统一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七备”: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3.“六统一”: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作业(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作业难度分三个层次);统一单元检测试题。

(三)集体备课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反思。基本流程:

确立课题──组内讨论──确定主备(讲)人(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跟踪)──课后交流、反思──二次──资料保存

(四)个人初备:

基本要求:脑中有纲(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具体要求: 1.备思想;

2.备教材:“八点备课法”──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1)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准确备出单元、章节的重、难点以及解决重点的方法,突破难点的手段。(2)深入研究教材,创新教学手段。

(3)备出教参上没有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财富(来于教参,又高于教参)。(4)备出章节之间知识的过渡、衔接、拓展和深化。(5)备问题的预设及设计意图 3.备学生:

充分了解学情,备出不同层次及不同要求。

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为出发点,备出切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案。4.备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5.备学法:预习法、指导法、设疑法等,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6.备教学手段:要详细列出教学手段,包括课前准备,课后巩固等。7.备教学过程:

(1)引入(2)教学环节(3)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预案(4)总结(5)板书设计(6)练习设计(课堂和课后)

(五)集体研讨

在集体研讨活动中,主备教师要提供给本组教师统一的教案,然后由主备教师(中心发言人)说课。

(六)修正教案

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

要做到:1.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集思广益。

2.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人可依据本班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3.教案上要有圈点、修改、补充、拓展和教后反思等记录。

(七)教学实践(重点跟踪)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八)课后交流、反思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反思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九)资料保存

保存资料,供以后研究和参考。

二、集体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活动应遵循的七个原则: 1.合作性2.实效性3.研究性4.创新性 5.统一性(辩证的统一)6.超前性7.完整性

(二)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树立以下四个意识: 1.合作意识2.整体意识3.超前意识4.反思意识

(三)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四)集体备课要克服四种现象: 现象一:集体备课成了“大杂烩”。现象二:集体备课成了“集体剽窃.”。现象三:集体备课成了“一言堂”。

现象四:集体备课成了“木偶戏”,缺乏个性。

(五)集体备课要避免流于形式:

(1)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东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费时间。(2)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如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纯粹应付学校检查。

(3)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如:一位教师主备、主讲,其他老师不愿意参与,个别老师留一手;一位教师备好后,不进行讨论和研究,其他教师用,坐享其成„„

(4)尽管研讨比较充分,形成了一体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课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中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篇5

时间:2013年12月2日

地点:二楼集体办公室

主讲人:张家树

参与人员:王树仁、范祥军、宁树成、李平、胡青林

课题《女娲造人》 科目:语文

年级:七年级

主讲人:张家树

审核人:王树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难点 学习本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联想手法,学写想象类文章。

三、教学设计

(一)播放动画,激情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能和大家一同走进语文天地。在这块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神奇瑰宝,它就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神话。大家喜欢神话吗?就让我们在这优雅的古典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飞向那令人向往的神话殿堂吧!

(播放多媒体 展开想象翅膀,飞向神话殿堂)

那里正上演着一幕幕神奇而美妙的故事呢。请看两段配乐动画,看后说出它们的名称。(播放多媒体配乐动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你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

(引出课题:《女娲造人》,播放多媒体女娲造人图片)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答

(将学生分成“探索组”“发现组”,两大组展开质疑答疑比赛)

1、看到课题,同学们很想知道文中一些什么内容呢?

2、带着这些疑问,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作标记。(播放背景音乐)

3、读后请你以女娲的身份口气回答你想知道的问题,注意语气感情。

两大组解答比赛,形成板书:

(三)再读课文,对比讨论

同学们整体感知了故事情节,现在让我们走近作家袁珂--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丰富的想象。(播放幻灯片5配乐朗读:大家好,我是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人。爱写神话,人称“神话学家”。我的作品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我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女娲造人》的故事,希望大家认真比较一下,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风俗通》两则短文译文: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1、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

想象的内容:

①造人动机的产生②造人的具体过程③女娲的心理情绪④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⑤作者的评述。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释。同学们能不能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说呢?

人类起源学说有:传统的古猿进化说;最新的海猿说;海陆双祖先复合说;外星人说;尘埃说等等众说纷纭,各有道理。

可见茫茫宇宙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四)细读课文,品味探究

同学们体会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再来认识故事中的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课文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播放多媒体小组讨论)

1、四人小组交流:

①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说话。

②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感情的语句,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播放多媒体 学生对照女娲造人动画片断体会喜悦感)

③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播放多媒体认识女娲:神通广大的神 勤劳聪明的人)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一声“妈妈”让她享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高度的统一。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与探求精神。女娲不正是一个创造者吗?这种创造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女娲的勤劳、智慧、坚持不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播放多媒体神话的亮点:大胆奇特 合情合理)

现在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进行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吧--(播放多媒体放飞想象的翅膀)

(五)拓展延伸,放飞想象

1、口头表达:请你改编女娲造人的原因,经过或方法。(“探索组”“发现组”作好准备,看哪个组的改编最奇最新最合情理)

参考示例:

她造出了第一个小人,可以让这个小人帮她再造人

她既然神通广大,可以叫天上的天兵天将帮她造人

她应该让天下大雨,雨点溅落到地上,就是一个一个的小娃娃。

她本领既然那么大,她用手一指,地上的万物就变成人了

她吹一口仙气,就变成一个一个的人

她可以让石头变成人

她可以用荷花、莲藕造人

......2、书面表达:请你想象几十万年后未来人的外形生活情况(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人执笔。

3、两大组组长收集书面材料,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参考示例:几十万年后的人应该是没有头发,头发是烦恼丝,没有头发就不会有烦恼。他们应该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界上。

他们应该有三头六臂,聪明、有力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们穿着超薄的衣服,这些衣服既散热又保暖,随季节而变化。

他们不知道饥饿,生活在海底。

他们长着翅膀,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自由自在。

他们的皮肤会变色,感情起了变化,肤色就会变。

他们住的房子吊在半空,想飘就飘,可以住在家里游览各地的美景。

他们的头应该很大,手很小,腿很短,因为多脑力劳动、少体力劳动的缘故。

他们像机器人一样有特异功能,是超能力的人。

......(六)课堂总结,赠送名言

1、同学们,想象多么重要!神话离不开想象,生活离不开想象,科学更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中国神舟载人飞船的升空;没有想象,更没有美国“勇气号”对火星的探测......记住:“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最后赠送两句有关想象的至理名言与大家一起共勉!(播放多媒体赠送名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 ─ 〖爱因斯坦〗现代科学巨匠

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够实现。

─ ─ ─刻在美国肯尼迪宇航中心大门上的人类誓言

2、布置课外作业:(播放多媒体)

①收集有关图片及书面材料,办一期黑板报,描绘未来人类;

②将文中的故事或你改编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弟妹听。

③阅读综合性学习有关资料,追寻人类起源,浏览科普网站:

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篇6

一、集体备课基本情况总结

备课组共有老师九名,本学期共组织了2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主题鲜明,有的放矢,逐渐使我们的集体备课活动制度化、人性化、规范化。在活动中,我们备课组的每一位成员都积极参与,结合自己备课、上课的体会借助这个平台尽情地交流,一起分享着我们在教学中的快乐与困惑,淋漓尽致地贡献自己的智慧。特别是在集体交流过程中,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对阅读教学有效性做了深入地探讨,发言争先恐后,讨论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讨论的焦点由每一课的细枝末节的问题,辐射到我们备课时怎样把握年段特点、怎样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怎样简简单单教语文等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王维涛老师为了给我们备课组提供一个研究的平台,先是独立备课,然后根据中心备课组的老师们在论坛中提出的建议对教案进行了反复地修改。可以说,通过集体备课这些活动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新课程理念、对文本的解读、备课、上课、评课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体现了集体共研、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二、集体备课的成果

(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形成优势互补,为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教法、学习专业知识提供空间,有利于全体备课组教师在交流中、切磋中、争论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有效地提高备课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实现“以人为本、各尽其才、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由备课组长牵头制定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活动计划,并让每个成员对整个活动做到心中有数,为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保证。此外,每一次活动都要定主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避免泛泛而谈。那些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应是集体备课中一项重要内容。

(三)集体备课不一定都是规定一个时间大家坐下来讨论,可以将集体备课的内容,如电子教案或PowerPoint课件发在教师博客或学科论坛上,要求教师随时发表自己可长可短的教育教学感悟或评论,这样教师就可以充分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看法,就象平日里课间、课余的争论、探讨一样,使集体备课还原到最原始的最真实的状态。使集体备课不再是一件令人“身心俱疲”的业务活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谐教研。

浅谈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篇7

一、我系集体备课制度

1. 集体备课组的组成与分工

集体备课以教研室为单位。要求全室任课教师参加, 教研室主任组织落实。负责组织、指导、督促、检查的作用, 做好每次集体备课情况记录。系教务科负责对各教研室集体备课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并通报检查结果。期末评选出集体备课先进教研室。

2. 集体备课的环节

1个人初备。要研究教材, 广泛查阅前沿资料, 紧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易错易混点和盲点, 摸清学情, 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

2中心发言。主讲教师阐述教学内容, 阐述时依案简明扼要, 重点突出, 系统规范, 条理分明, 讲解清楚。

3集体研讨。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分析、研究主讲教师所陈述的内容, 提出意见和建议, 做出评价。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充分准备, 备课集思广益, 以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的目的。

4主讲定稿。主讲老师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完善教案。

5个人二备。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后, 须对主讲教师的教案进行补充和再创造, 使之更加符合自己教学习惯、风格和所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6课后反思。每个教师在授课后要及时写出教学反思, 以便随时交流或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集中交流。

二、集体备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 形式主义

教师集体备课只是为了应付系部检查, 仍然囿于个人备课的狭小视域。

2. 经验主义、保守主义等倾向

教师集体备课只是从主观臆想出发, 依靠个人经验或道听途说, 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引导性。这些现象导致了集体备课的异化和畸形, 不利资源共享,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平稳提高。

3. 评价制度不够健全

现实运行的集体备课的评价制度相对简单, 只是停留于学生成绩、集体备课的文字资料等方面。

三、如何让集体备课制定更加科学

1. 加强专业引领

在集体备课的专业引领上, 要加强集体备课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引导。

首先, 全体教师接受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合作学习理论、集体备课理论、教学反思理论等学习形式的理论引导活动, 通过这样的理论引导, 教师才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分析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 自己思考甚至试行改进的方案。

其次, 专业研究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经常性的开展集体备课诊断, 与集备教师召开座谈会, 收集教师的集体备课问题并进行思考、解答。进行集体备课现场指导、教学现场指导。现场的集体备课指导和教学指导其实是最为有效的形式, 专业人员要与教师共同参与集备, 共同进行教学设计, 再通过听课、评课对教师进行及时性的指导, 结合课例研究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论知识。

2. 充分激发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自主意识

“集体备课只有成为教师的潜能的充分发挥与人格的和谐发展的一种心理需求时, 成为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时, 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效”。

首先, 要让教师认识到集体备课带来的益处: 集体备课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材整合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撰写教研论文的能力。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要。

其次, 制定良好的激励机制。对优秀集体备课组予以奖励, 这种奖励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从而对集体备课成效产生持续的强化作用。

再次, 激发教师的教育良知。通过开展心理讲座, 肯定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所付出的努力, 取得的成就, 并对教师的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感进行有效缓解与疏导, 这样教师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以后的集体备课中。

3. 建立健全集体备课评价制度

集体备课评价制度应坚持“以人 ( 教师) 为本”、“以发展 ( 教师专业发展) 为本”, 遵循模糊性原则。评价结果的描述, 既要有定量的数据, 也要有定性的描述的语言。”

集体备课评价制度应注重过程性评价, 如集体备课的行为方式、教学计划、教案等。评价的方法宜采用现场调研法、录像分析法等。而结果性评价最好是对整个集体备课组进行“捆绑式”评价, 而不是针对某个教师个人, 因为集体备课原本就是一个集体的行为, 其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4. 优化集体备课的各项硬件设施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条件, 如在院 ( 系) 网站开辟集体备课专栏、建立集体备课交流专业QQ群或微信分享圈、创建教师个人空间等。

专栏可以提供集体备课相关的专业资源, 方便所有教师随时阅读与学习, 上传本学年各教研室集体备课现场视频与课堂实录, 以供学习、讨论交流及评价。专业交流群和教师个人空间用于经验交流、教学反思, 这种交流与反思不限于同一专业、同一学科, 真正实现了集思广益, 真正发挥了集体智慧。

综上所述, 经过科学组织与实施的集体备课制度, 必将极大促进教师 ( 尤其是青年教师) 的专业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课堂效率, 成为职教这片蓝天绿地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侯全民.集体备课的原则[J].教书育人, 2001, (5) .

[2]郑金洲.计划到反思:研究的基本程序[J].人民教育, 2004, (10) .

[3]徐武汉.集体备课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 2004, (5) .

[4]卢梭.爱弥儿[M].商务印书馆, 1983.414.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策略再探 篇8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集体备课 教学 个性 高中生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不仅是教师互助合作的新形式,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关键渠道。语文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通过集体参与、资源共享、互相启发、创新教研等方式,提高了备课的有效性,优化了教学理念和思路,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备课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教学水平。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语文教师备课和教学的要求。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与传统的备课方式相比,集体备课更加有利于语文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避免语文教师“闭门造车”和“单打独斗”。但是,在集体备课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合作流于形式、教師之间不平等、忽视教师的个性等等。笔者就当前高中语文集体备课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

一、高中语文集体备课存在的误区

1.合作研究流于形式。指导思想不明确

在一些高中学校里,高中语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只是为了应付学校常规性的检查和教学评比活动等,并没有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实质作用。语文教师在一起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疲于应付,最终难以从集体备课中受益;有的高中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集体备课无异于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会增加额外的负担,因此,他们对集体备课感到厌烦,也不能积极投入到集体备课中;还有一些高中语文教研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往往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利用网络优势去“在线查找”,并且进行下载使用,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不顾高中生的实际需求,也没有遵循高中生的个性特点和认识水平,对学生学习造成一定的困扰。高中语文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集体备课的优势,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如果不能改变备课现状,将会使集体备课走向“歧途”,对学校的教研活动带来负面影响。

2.备课组长个人独裁。教师之间不平等

虽然集体备课在新时期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教研组长通常由资格较深的骨干教师担任,他们已经成为了学科教学中的“元老”,在教师中具有一定的震慑力,所以在实际备课中,很多高中语文教研组的组长都存在“个人独裁”或者“一人包办”的现象,研讨往往由组长说了算,其他语文教师只能是默默地倾听,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种个人想法代替集体意见的备课方式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抹杀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使集体备课名存实亡。这种教师之间不平等的现象直接导致了集体备课的低效,需要引起学校和教研组的高度重视。集体备课应该是各位教师集思广益,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现。同时,有的高中实施教师末位淘汰制,语文教师担心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后教学水平被其他同事超越,所以在集体备课时往往“留一手”,不愿意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发言也是草草了事,没有实质性的贡献。

3.忽视教师的个性,存在机械照搬现象

有一些领导无视高中生的差异,要求高中语文备课时要统一教案、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考查等等,这样不仅不能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还让高中生的语文成绩出现两极分化,语文尖子生更加喜爱学习,语文后进生则自暴自弃。语文教师迫于学校的压力和要求,制作的教案只能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辙,教学时也是照本宣科、机械照搬。这不仅让高中语文教师感到疑惑,难道集体备课就是不能越雷池半步?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由于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各不相同,高中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打破常规,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经常与其他高中语文教师讨论备课的问题,都一致认为集体备课不存在“统一式的答案”,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既要反映出语文教师的能力,还要符合学生的需求。集体备课虽然在全国各地备受青睐,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改变存在的误区,就不会达到集体备课的预期效果,甚至会严重影响到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

1.制定集体备课制度。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并不等同于统一备课,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思想、重难点讲解、训练测试等方面做到统一,但是在备课形式和教案内容上却不能统一,不能机械地借用他人的教案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笔者建议高中语文集体备课必须要制定明确的备课制度,并且把备课时间、备课地点、备课要点和主备人等落到实处。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必须及时深入到各教研组,督察语文教师研讨,对语文教师的备课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估,对每位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定期检查。同时,学校还必须要选拔合适的人选作为备课组长,能够带领语文教师进行备课和教研等活动。要严格考勤制度,确保每位高中语文教师都能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体备课,对无故不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给予考核。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应该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发挥主动性,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灵活应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补充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提高课堂效率。

2.创设平等的交流平台,培养专业化的队伍

针对教研组长唱“独角戏”的现象,学校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创设平等互助的交流平台,鼓励每位高中语文教师在备课时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改变被动备课的处境。教研组长要认清自己的角色,与其他语文教师和谐相处,尊重语文教师,培养语文教师,而不是限制语文教师。众所周知,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共同商讨下周的课堂教学计划,对上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所以,语文教研组应该立足现实,培养专业化的语文教师队伍,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能够在集体备课中受益。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书写教学随笔或教学日志,以此记录语文教学中发生的各类事件,更好地捕捉教学的细微之处。还可以尝试将集体备课的感悟以书面的形式写下来,这样可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使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效果实现螺旋式上升,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够解除青年语文教师内心的困惑,才能够让他们更加踊跃地投入到集体备课中,从而与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进行切磋和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3.鼓励教师书写个性化教案。拓宽教学思路

集体备课是展现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时每位语文教师都是参与者,都是发言人,要坚决避免“一人提供教案,全体机械使用”的情况。应该鼓励高中语文教师书写个性化的教案,积极拓宽语文教学思路,养成良好的备课习惯,保证语文备课质量,真正成为新时期的优秀语文教育工作者。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的教案,并且积极听取其他语文教师的备课思路,从而做到进一步的整合和设计。通过这样的备课方式,减轻语文教师的备课压力,给语文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让语文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学和反思,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促进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教案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让高中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收获到乐趣,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不仅可以发挥全体语文教师的才能,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篇9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课人:陆俊利 第一环节:课题分析

一、本组教材包括的内容:

“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三单元的主题,本单元围绕此主题安排了2篇精读课文,即《十六年前的回忆》和《为人民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性文章,记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而《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卫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两篇略读课文,即《灯光》和《一夜的工作》,《灯光》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夜的工作》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采用单元整合教学。

二、本组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成语“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

三、本组教材的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2、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四、编写本单元的意图:

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五、本组课文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第二环节:个人初备

(个人初备的环节与后面形成备课的环节大部分是重合的,所以在这里对个人初备环节省略)在个人初备的过程中同组的教研同伴根据单元目标、重难点;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提示和补充。(同伴发言)根据综合意见,统一备课,形成备课。

第三环节:形成备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根据这一课文的内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教学过程:

(一)自主课文 理清思路 1.导入

2.学生交流搜集的李大钊与当时时代背景的资料 3.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

(2)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那几件事? 这篇课文是按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顺序写的,也可以说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同敌人作斗争,最后英勇牺牲的事迹。

(二)品读重点 读中悟写 同学们,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

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文7段,课件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

过渡语:

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

汇报10~11段,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汇报17段,体会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汇报其他段落,从敌人凶残和野蛮体会当时社会黑暗。尽管敌人似魔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同桌合作读8~17段。

3汇报被捕后部分:

19段从“乱篷篷”一词你想到什么?(出示19段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出示22段,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难道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留恋自己的妻子吗?

教师小结:

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早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更爱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觉得值,这就是一个革命者,他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亲人。学生再读22段。

(三)读写迁移 以写促读 1、课件出示李大钊图片: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

2、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同学们自由读29~30段,体会全家人的悲痛心情。

3、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书中。

学生写好后交流

4、文章中的父亲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动,相信作者在写作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浏览全文,你领悟到怎样的表达方法?

教师总结:

作者按事情顺序,采取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

(四)课外拓展 形成能力 1.课外阅读《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书籍。2.了解李大钊的其他故事。

《十六年前的回忆》

熊秀媛

一、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怎样引导学生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怎样引导呢?要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言行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讨论,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第二,教学本课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对重点句“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的理解。

二、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由于课文比较长,要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可以把课文主体分成四个部分来学习:被捕前(第2~7自然段)、被捕时(第8~17自然段)、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被害后(第30~32自然段)。教师在指导时,要有重点,多提统揽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驱?他的高尚品格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教师不宜逐段讲读课文。

三、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例如,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找出这些对比描写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四、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找出它们之间内容上的联系,在充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课文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可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来说一说,体会一下。如,前面讲到“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面交待“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样前后照应,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上一篇:走向成功—如何提升智商与情商(满分试题答案)下一篇:发票丢失证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