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备课

2024-06-30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备课(共12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备课 篇1

备课是语文教学对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研读教材大纲、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节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一系列的活动。教师要高效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最大限度地获得与教学相关的资源等,就必须重视语文学科的课前备课。

一、研读课程,研究学生

独立研课是静态的个体钻研过程,基目的是要心知肚明, 知根知底。简言之,就是明白“备课备什么”的问题,就是解读与备课内容相关的一切资料。全面的独立研课,应包括三个方面的研读: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备课前吃透课程标准要求是备课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师如果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基本理念等都感到模糊不清,就无法备出一份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语文教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要求教师把课标熟知于心,在备课、教学时有所遵循。

2.全面熟知教学内容。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继而有效开发教学内容,定位教学目标,承前启后,发挥教材在传承知识、传递文明、传播精神、培训能力、提高素养、培育人才诸方面的最大潜能。

3.仔细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特点、思维特色、生活环境等条件,教师才能蹲下身子倾听、交流、设计出符合学生口味、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预案,才能打造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有效课堂,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研读自己的教学能力、兴趣特长,才能找到教学与自身资源的切合点,扬自身所长,避自身所短,理性设计,感性发挥。

二、集思广益,集体备课

语文教师备课前,在研读中产生丰富的体验,才能较好地把握教材、分析教材,构建各自的教学思路。教师在备课中还可采取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方式备课,集思广益。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研读情况进一步梳理思绪;倾听者专注聆听,或表示赞同,或适时补充,或提出质疑。这样,备课组成员各抒己见慷慨陈词,彼此擦燃火花,相互引发灵感,通过陈述、辩驳、协商,可以使研课活动由量变引发质变,相互争议的结果必将使文体的研读更缜密、更详尽、更深入、更透彻、更全面、更录动。

集体备课是独立备课的延伸与发展,独立研课阶段,教师的任务是深度阅读文本,达到“在文本中走个来回”的境界, 投入地进,深醉地出,所磨炼的是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集体备课经集体力量的梳理,教材内容明晰,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凸显,可谓是纲举目张,锻炼出教师教学设计的功底和悟性。此环节,要体现一个“大气”,落实一个“细致”。所谓 “大气”,首先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学的有效性并非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精彩呈现,也不是教师在单位课时内教授的最大化,而是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高昂、学得扎实,它所追求的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其次,要有气势,要有气度。设计教学时宜从大处着眼,将课设置成几大板块,设想好其间的启、 承、转、让、扬等环节,理出能从容穿行于全课堂的线索。最后,教学点的设计,应追求网状辐射,举一反三,旁征博引, 左右逢缘,而不是线状直行。网状辐射,可避免课堂上战战兢兢,为教学步骤所困,为教案所累,步步设套。教师可以紧扣要点,根据实情灵活点拨:一要形式新颖,环节扎实,设计要匠心独运,精彩纷呈。二要关注生成,提前应对。三要语言丰富,有感染力。设计教学时,宜创设富有诗情画意的写意语言,去点亮学生的心灯,浸润学生的一腔真情。

三、不断思索,不断完善

集体备课要的就是一个不断思索、不断碰撞、不断增长、 不断生成、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根据具体实情写好完整教案,备课组就迎来了再度交锋。这次交流,目的是发现各份教案中的与众不同之处,明确不同设计的渊源,探讨别样设计的效能,捕捉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细细剖析,碰撞出新的火花和灵感,达到“奇案共欣赏,颖义相与析”之目的。

集体备课,反复研讨,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的见解和心得。几经推敲,文章的语言、思想、情感已谙熟于心。此时,再对文中的词句、 段落进行“重锤猛敲”,细细咀嚼,教师将钻得更深,研得更细。提起笔来,教师就会对自已有教案进行提炼,化繁就简, 追求更科学的目标突破方法和列简明的教学步骤。备课亦如作画,讲求提炼,留枝干剪毫枝。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堂发挥,引领课堂向深度、广度延伸。

几经研磨,从个人独立备课走向,集体备课,这样的教案更符合课堂实际。经过课堂实践,反思教学得失,再次,锤炼实践,就会形成经典教案。这样的教案,才能真正上好语文课。

摘要: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课前备课,最大限度地获得教学的资源;这样,上课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前备课,有效性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备课 篇2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第八轮教育教学改革,关于教育的方向、教育的体制、教育的目标、教学的方法、教学的实施、教学的取向、教学的过程等等都在进行热烈的大讨论和大变革。深处改革浪潮中的我们,在传统与改革,继承与创新面前显得似乎有点不知所措。但是,无论教育教学如何改革,所有的任务都必须借助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去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间,备课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至于其重要性,在这里只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备课就如同建筑物的图纸,它为我们后面工作的展开规划好了具体的步骤、要素、环节、目标、措施、方法,等等,具有强烈的指导性、目的性、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备课是站稳讲台的奠基石,只有做到“胸中有丘壑”才能够达到至善至美的目的和效果。

因此,我在这里单就备课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一,备目标。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史上备课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无论教育教学无论改革,这一环节都不应该发生变化,也不会发生变化,因为它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方向问题。

目标”——要想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放到教学上,也就是某一学科经过一学期、一学年或一个初(高)中阶段最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再往小里说,就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实施要学生掌握哪些东西。简而言之,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的目的性。如果这个目的性不明确、不科学,那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混乱的、盲目的,其教学效果也是凌乱的,甚至是恐怖的。教学目标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那么,目标究竟要准备哪些东西呢?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固定的格式,目标的内容会依据国家、地区、学校、科目、学生年龄等客观因素的不同而不同,甚至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同一科目的不同老师的备课目标也会有所差别。这就宣告了备课目标的广泛性和随意性,但这并不是告诉我们目标就可以随便制定,随心所欲,在广泛性和随意性的基础上有一个绝对的前提——科学性。所有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必须以科学性为中心准则,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加以润色、添减,从而形成科学性的五彩斑斓的教育教学目标。

虽然目标的内容千差万别,但有一些内容是大致相同的。

1、知识目标:通过这一个学期或者一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为后面的学习积累基础知识,如:拼音、字词、短语、语法、文学常识、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都可以纳入到知识目标中去。

2、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使学生掌握某方面的能力技巧,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如:阅读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观察能力、描写能力、鉴赏能力、动手能力、写作能力、搜集材料能力等。

3、情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深受某种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的感染,从而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人格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或者从反面教材中获得对照和反省。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信念、亲情友情、博爱和平、人文修养等,所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教育都可以吸纳到这一目标中来。除了这三大必备目标之外,还有一个最现实的目标,那就是——考试目标。这是我们当前教育必须正面应对的一个事实,是任何个人或集体都无法改变的,既然改变不了它就只有面对它。有人说,前面的三大目标里面不是已经包括这些内容了吗?的确。但是还有两点值得我们格外注意:(1)在应知应会的目标中,如果属于考试重点对象的就要特别强调突出,给学生夯实。(2)现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超出课本或大纲要求以外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还要适时地予以补充说明,训练掌握。

第二,备教材。在弄清楚目标后即开始落实目标,落实目标的具体载体就是教材。要实施高效性、针对性、目的性的教学,就必须将教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运用自如。

备教材是纷繁琐碎的,一篇课文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能力,如:文学体裁、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主题思想、情感态度、表达方式、写作手法、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等,这些内容可以说是每一篇课文中都必须要逐一详细讲解的,前面所说的侧重点是指每一个具体项目下的内容在不同单元是各有侧重的,而这些具体项目在每一课中是全部应该出现的。短短的一篇文章居然要从中整理出这么多的内容,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就更要引起诸位老师的高度重视,不要小看那千把字的小片断,其中可是蕴藏着无尽的文学财富,要不得半点马虎大意。

那么,应该如何备教材能够达到充分详尽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必须将文章烂熟于胸。不说每一课都达到熟能成诵的地步,但是至少要保证每一段的位置、重点语句的位置描画在心中,随时需要随时都可以调用出来。如果连课文都朗读不通顺,那后面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做了——即使做了也是穿凿附会、生搬硬套。

2、要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由此挖掘出文章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和主体思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内容是表达主题思想的载体,而主题思想又是主要内容的升华,二者不可分离。但是有些老师说:现在课程改革不是说不提倡归纳主要内容和概括中心思想吗?我以为这是个绝对错误的认识。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提炼挖掘能力、寓情于景或借物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学习、情感价值的熏陶,等等,多种知识能力都是通过这两点的学习而掌握的。

3、理清文章脉络,分析为主题服务的重点段落或语句或字词。只有清楚的知道作者的行文思路才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深入文章,揣摩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更快捷地挖掘出主题,并且可以迅速的勾画出为主题服务的最关键的地方。如果能够寻找到关键性段落或者语句甚至几个字词,文章主题自然就会很顺利地彰显出来,并且学生学习的也会特别的轻松,不但容易理解而且易于掌握,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情况的发生,让学生在清晰的图谱中用最精炼的语言和最简洁的语句讲述最精确的问题。

4、分析文章艺术特色。这是语文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除了掌握祖国语言文字,接受积极健康思想的熏陶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艺术特色,学以致用、为我所用。艺术特色要讲的东西很多,可是在初中阶段相对来说还是有限的。比如:①修辞手法,不过就是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设问、反问、排比、反复、对偶、顶针、互文、复沓、通感等最常见的这些。②人物描写方法,主要就是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不外乎记叙、抒情、描写、议论、说明等。此外还有诸如语言风格、景物描写、结构形式、说明顺序、记叙方式等等。当然还有一些是不常见的,就需要我们的老师随时发现随时讲授。

补充自己的不足,突出自己的特色,一节熠熠生辉的课堂已经摆在了属于你自己的那份备课本上。

最后我还想提醒大家一句,那就是备课不要过于拘泥,要考虑到课堂上的不可预设性因素,要把教案设计得灵活多变,可以随着课堂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条件下可以改变预定的教学程序而不会导致教学秩序的混乱。如果教案设计得过于死板,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就会打断你的原有思路而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

初中英语高效备课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备课;课堂教学

一、备课

面对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使用,教师该如何做好初中英语学科的“有效备课”呢?首先应确立“写好教案就是自己出的最好的书”的概念,以新课标目标为指向,突出备为教用,备用一致。注重备课的实效性,实践性;其次,要弄清教改新形势下英语教学备课要备到哪些内容。第三,备课要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不断做好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调整和完善教学改革中的行动策略,探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近几年的教改实践中,我对如何做好英语学科的“有效备课”有了以下的认识和体会:

1、倡导“个人预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正”备课模式。眼下集体备课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作为教师,只是教学中的“个体”,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看法、观点也难免失之偏颇。因此,应该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我认为新的备课模式必须通过以下四个步骤:(1)个人预备。个人进行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进行设计教学方案。(2)集体研讨。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做到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由中心发言人说课,教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通过备课组成员共同研究,反复推敲,对遗漏和偏激的内容进行修正。(3)个人修正。这是集体备课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通过集体研讨后的教案,教师并不能直接拿进课堂,因为各个班级的学生不同。教师个人需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这样才能形成具有教师特点,并且符合学生情况的教案。(4)课后交流。课后交流是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授课后要进行再次交流,对于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评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便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2、把握备课的各个要素。(1)备教材。备教材要掌握五个环节。一是掌握课程标准。只有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才能更好地钻研教材、确定目标、指导教学。二是掌握教材内容。教师只有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深度广度,才能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三是掌握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是教学内容的知识核心。教学难点在教材总知识中比重较小。它的特点是有局限性、差异性和局部性。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学难点则往往不易被发现。教师不应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相互混淆。四是掌握教材特点。教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备课的结构、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2)备教法。“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层次多样性和形式灵活性。教师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传统教学方法,更要根据学科特点,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发展的学习策略。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模式,改革教法,采用有利于学生开拓创新、个性发展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诱导教学法、感悟教学法、探索教学法等。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做到注重过程教学,发展学生潜能。(3)备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要收到满意的效果,教师既要钻研教材,又要充分了解学生。如果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态度,知识要求,接受能力一无所知,容易脱离学生实际,造成教学失败。教师在备学生时应做到四个了解:一是了解班级基本情况。只有对班级了如指掌,才能通览全局,科学施教。二是了解学生个性特征,作为备课依据,以便区别对待,分类分层指导。三是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在讲授新课前,特别要了解学生对原有知识的预习准备是否充足;新课讲授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障碍等。四是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很大的。

二、课堂教学

备课工作准备好之后,接着是课堂教学,教师要依照备课的方案及内容来上课。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方互动性过程。抽象的说,也是一种知识的输出与输入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是思维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应占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课堂教学的必要五个环节是:①自学;②议论;③精讲点拨;④达标检测;⑤小结。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把教学与练习相结合起来。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进一步深化知识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实践和检验的平台,有针对性的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堂课所教所学的知识。学生应该对此重视,配合老师,多做练习,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检验真理;那么,在教的阶段里,用练习来检验教学的效果和收获是再合适不过的。

三、课后工作

自然地,课后工作主要就包括作业的批改及对遗漏的课堂知识的查阅补充,最后是在学生课程结束之时的相关考试工作。那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更要认真,绝对不能以一个“阅”字就带过,一定要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正确率来评分,根据教师个人的喜好可以用诸如:excellent、good、so-so或者是一个笑脸图示等来点评。必要时,评上几句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话语。作业是学生自学、自我检查的重要依据。老师在批改的过程中,发现错误要及时的纠正并做好登记。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它们拿出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启发他们积极的思考,以便检验教学的效果并及时巩固,避免学生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的效益,即做到了有效教学。那么辅导要有针对性,辅导的方法应因人而异,做到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培优扶差。辅导的形式也有很多,一般常见的有补课式辅导和一对一的辅导等。教师课下对学生的辅导学习,是教师有责任心、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技巧相结合的艺术,是英语教师的必备技能。

总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讲究备课模式,考虑备课各个要素,避免备课中会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备课 篇4

一、磨好“教学内容”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在有限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到底要教什么,让学生学什么,这是首先需要弄清的。其次教学内容需要集中、突出,不能“旁逸斜出”,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最突出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教学内容,进而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因此,从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这一角度来看,设定好教学内容才能设定具体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下面是一位教师的一节公开课《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中设定的“教学内容”修改片断。

【原稿】

教学目标:

(1) 学会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并加以运用;

(2) 理解男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2) 分析归纳男孩的性格特点。

【二次修改稿】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细腻的描写中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2) 理解“男子汉”的精神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寻找、品味文中细腻描写的语句,体会男孩子的“男子汉”性格特点。

从上述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设定中,我们不难发现:原稿中课堂教学的内容比较多,既要对文章所选择的典型事例进行归纳,还要运用这种“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方法,更要去分析这些具体事例表现了这个男孩怎样的性格特点,一堂课上是完成不了这么众多的教学内容的,这就容易导致教学中的“粗而不精”,且容易导致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教而不明,学而不精。

二、磨好“教学形式”

这里再以《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中的片断为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们家的男子汉性格”,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在作者眼里,我们家的男孩是个男子汉,可能有些男生要不服气,我们来进行一场辩论赛。

辩题:文中的那个男孩是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正方:是真正的男子汉

反方: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从教学形式上看,这个设计活动虽然比较活泼,能给课堂带来一点活跃的气氛,但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这个设计没有什么可取之处。首先这个辩论的话题是个假命题,命题中对“是不是真正的男子汉”的辩论,违背了作者写作的意图。作者写作此文就是要展现这个男孩身上表现出的“男子汉”个性,从而使广大的读者 ( 青少年读者 ) 进一步去理解“男子汉”的精神内涵——“男子汉”已经不是一个性别上的属性,而是一种精神和品格的体现,希望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男子汉,都具有男子汉的可贵的品质。

三、磨好“课堂导入”

在《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的教学中,开课教师设计了很多导入方式,如“提问法”“开门见山法”“设置悬念法”等,有的太故弄玄虚,有的过于冗长,有的会造成压抑的开场氛围,有的又显得直白毫无情趣,最终采用了“陈述法”进行导入:

教师导语:生活中我们通常把体魄健壮的男人或者性格刚强、顶天立地、光明磊落的男人统称为男子汉。同学们,你想知道王安忆笔下的这位“男子汉”又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学生自读课文,根据教师的提示为这个人物建立一份档案。

四、磨出“语文之味”

语文课不能没有“语文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语文活动”,搭建活动平台培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这也需要教师在备课中精心“打磨”。下面让我们来看黄厚江老师在《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中的一个片段:

师:文章的生动,主要依靠语言,而写人的文章用人物的语言作为小标题,就很有特点,而且有不同一般小标题的作用。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交流。从最后一部分开始。谁先说?

生1:我找的是“外婆,你不要我了。”

生2:我找的也是这句,我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想法,用这句话做标题能感觉到小孩的天真。

师:这个同学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文章的理解相打通,很好。

生:我把“不喜欢”作为这一部分的标题,这句话体现了一种男子汉的气势。

师:“不喜欢”三个字,语言干脆,态度鲜明,体现了小男子汉的特点。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我怎么办呢?”这一句好。

师:大家觉得哪一句好?

生:“不喜欢”。( 大多数学生齐说 )

师:的确是这一句好,因为最能表现男子汉特点。“他的眼泪”换成哪句话好?……

师:那第一个标题大家怎么换?

生1:“用肉汤拌饭可以吗?”

生2:“那么棒冰可以吃吗?”

师:当和尚,不能吃荤,退一步,吃肉汤,最后是棒冰,小男孩的提问层层深入,说明他对少年英雄的向往。老师认为“那么棒冰可以吃吗?”这个最低要求更能体现人物的心理,将他对食物的强烈欲望表现得更到位。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换成人物的语言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呢?

生:( 大多数同学 ) 使人物的特点更突出。

师:的确如此。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黄厚江老师就是在“语文味”上下足了功夫,他抓住“富有表现了的人物语言来替换文中小标题”这个点,让学生在思考、交流、揣摩、品味中比较出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所表现出的人物鲜明性格特点,他没有面面俱到,没有“旁逸斜出”,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品味理解能力却在这个活动平台中得到了锻炼。黄厚江老师正是在这个环节中精心琢磨“语文味”的东西,才使得这堂语文课“血”有“肉”,万分精彩,充分彰显了他“本色语文”的教学特色。

初中语文备课点滴谈 篇5

【摘要】目前中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分班、分科、按时、集中学习。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备课点滴;活动过程

【中图分类号】G223.2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07-01

目前中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分班、分科、按时、集中学习。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备课是否充分。

一、教学目的要明确

教师在备课或授课之前,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做什么,应该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这就需要研究教材,确定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状况的目标,如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德育目标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对教材本身的研究来确定,需要强调的是确立目标一定要与课堂教学相一致,这样才算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重难点要突出要确定,首先教师要仔细揣测编者编排教材的用意;其次,教师应根据《标准》中对同类题材或体裁的文章的学习要求来加以确定;再次,教师还应根据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来加以确定。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是关乎到教师能否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之所在。方法要灵活多样,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善于运用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学会创造和总结方法。教学方法的种类很多,如朗读法、默读法、背诵法、复述法、揣摩法、摘抄法、列提纲法、分解法、综合法、探究法、提问法、问题法、训练法等。面对这么多的教学方法应该怎样灵活选取呢?这主要取决文章的题材、体裁课堂组织形式等。比如散文教学,适用朗读法,时空拓展等方法,与记叙文则适用复述法,概括法等。当然,每一篇文章不一定用一种方法,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教学方法,只是教师要根据题材、体裁、教学实际等来确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力争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如何确定?作者的侧重是一方面,编者的侧重更重要。具体来说,编者把包含同一知识点的若干篇课文编入一个单元,目的无非是想让学生对此印象更为深刻,从而更快地掌握、运用这一知识点。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第四单元“对比”手法的运用等。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重单元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单元里的若干篇文章割裂开来。然而语文教师大多有这种经验备一篇课文都觉得很辛苦,更不要说备一个单元。集体备课在这时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充分利用集体的能力、智慧、手段等,帮助备课组的老师从这种劳累中解脱出来,使备课更加轻松,更加有效,同时也让学生能共享全体备课组老师的知识、智慧,因此确定明确的单元教学目标在集体备课中是首要的。教参上虽然有现成的单元教学目标,但过于繁琐,如此多的目标不说学生掌握困难,老师也很难将其一一实现。如此,研究单元中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则至关重要,找出课文间的共同点,大家讨论确定目标,不必拘泥于教参,目标不可过多,从人文性和工具性角度出发各设一个即可。

三、解读并超越教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

四、参加教研活动,特别是课题研究

比如平时多听课,特别是多听优秀教师的课;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勇于锻炼自己,多反思,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哪怕是逆耳的忠告。很多人一说到课题研究,就谈“虎”色变。课题研究确实很辛苦,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如果能认真对待,积极参加,我们的辛勤耕耘就有丰硕的果实。很多专家都是做了不少的课题研究,这些教科研活动让我获益匪浅,对有效提高我们的备课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五、备课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安排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最忌讳把课堂变成教师演讲的讲台,学生无须动脑筋,无事可做,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潜能受到抑制,就不可能精神振奋地学。二是重情。语言不是无情物,诗和文都是情铸成的。教师备课时要和味文中情意,受熏陶感染,有真切体会。文字不是无生命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能给人以启示、鼓舞和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教师先被文本感动,领悟、品味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高尚的情操,才能带着感情教,领着学生阅读、思考、咀嚼、体会,学生心田得到滋润,主动学习语文的劲头就会倍增。三是激趣。学习是十分艰苦的事,尤其是语文学习,不可能立竿见影,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日积月累。因此,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十分必要。青少年学生好奇、好胜,对新异的刺激物特别有兴趣,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要精心安排整堂课的总体布局,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导入课文的语言以知识吸引学生,寻找探讨问题的切入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训练语文能力。同样的内容,不同的组织,不同的设计,效果会大相径庭。心中有学生,处处从学生的学考虑,就会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备课 篇6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逐渐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备课模式:

程序之一:备好准备课

准备课的主要用意是使学生在正式接触小说篇目之前对小说这一大类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小说的共性特征与一般规律等,以备后用。

所备内容有:①小说的基本概念: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体裁就是小说。②小说的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③备双边活动讨论:小说学习中我们应学习什么?怎样去学?从而引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后教师小结学生探讨结果。先分析小说情节,再分析人物形象,后分析环境,并赏析作品。

程序之二:备第一课时,理清情节

可以说前面的准备课已经为后面的课做好了铺垫,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经心中有数。

小说第一课时的教学一般以“理清小说情节”为主要任务,内容有:①让学生了解情节的来源。故事情节来源于现实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具代表性。②了解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③在上两个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可操作性练习,进行具体分析。在此活动中可让学生把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生活实感具体结合起来,这个可化难为易,使整个活动贴近生活,易于分析。

程序之三:备好第二节课,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人物形象是小说学习的重点,所以该课时一定要精细化,所备内容有: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②结合文中人物详细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③简要概括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即人物的类型化,使学生明确该人物是什么样的人。使学生对人物形成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会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那是因为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带了进去。如老舍先生《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之所以生动感人,那是因为作者创作时“每每写到祥子,我就先激动得不得了,我是那么地爱祥子”。正是因为老舍先生是如此去创作。所以我们就爱读这部作品。

程序之四:备好第三课,分析环境描写作用与综合赏析

所备内容:①环境描写的类型及其作用,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可以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描写自然环境则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②备双边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课文中,具体感知文中的环境描写。比如鲁迅先生的不少作品的环境描写就很生动与传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把他儿时的乐园“百草园”和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展现在我们读者面前,把孩童生活的真实感触如实描绘出来且趣味丛生。

若按以上内容去备写教案,既可增强上课的时效性,又能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对初中语文备课的思考 篇7

一、备课前教学目的要明确

教师在备课或授课之前应当有一个明确目标,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做什么,应该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这就需要研究教材,确定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状况的目标,如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德育目标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对教材本身的研究确定, 需要强调的是确立的目标一定要与课堂教学相一致,这样才算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重难点要突出、要确定,首先教师要仔细揣测编者编排教材的用意;其次教师应根据《标准》中对同类题材或体裁文章的学习要求加以确定; 再次教师应根据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加以确定。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是关乎教师能否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方法要灵活多样,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善于运用教学方法, 更主要的是学会创造和总结方法。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朗读法、默读法、背诵法、复述法、揣摩法、摘抄法、列提纲法、分解法、综合法、探究法、提问法、问题法、训练法等。面对这么多教学方法应该怎样灵活选取呢? 主要取决于文章的题材、体裁、课堂组织形式等,如散文教学适用朗读法、时空拓展等方法,记叙文则适用复述法、概括法等。当然,每篇文章不一定用一种方法,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教学方法,只要教师根据题材、体裁、教学实际等,确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力争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二、备课应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鲜活的个体,有其特殊年龄特征和复杂心理需要。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在接手一批新生时应从不同渠道,以最短时间,全盘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知、难、疑、错、趣”。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和道德水平的不同,才能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人教学习惯、风格,对教学设计进行个性修改后的课堂教学, 才能在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下按照各类学生的知识水平,有计划地安排、组织不同深度的课堂活动,以求得各类学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促使优等生更聚精会神、积极思维,后进生在心理上会感到教师时时在注意和关心他们,以增强他们赶上全班整体水平的自信心,从而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备课要用心吃透教材

备教材包括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查阅相关资料,以了解教材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章节的关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借助有关参考书弄清疑难之处和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吃透教材,不仅指对教学某一篇课文或某课时教学内容的熟悉和理解,更指教师对教材的灵活处理。课本是课程的载体之一,是实施课程的平台。教师备课时要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精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研读教师用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编写教学设计。在钻进教材的同时跳出教材,拓展教材内容,引入相关课程资源、信息,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教材、课程资源的价值,使教学生动丰满。

四、备课要涵盖作业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着重强调“精心设计和选择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初中学段的语文作业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反思我们在语文作业设计上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作业形式单一。二是重视知识识记,忽略思维训练;重视作业的工具性,忽略其人文性;重书面,轻实践。三是作业缺乏系统性,多数教师以课为单位设计作业,没有长期安排等。既然作业是教材的补充与延伸,就应该精心设计和选择。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教学需要现行建构,使其发挥出最大功效,使作业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因此,作业安排要遵循系统原则,作业内容与形式要多样化。

五、解读并超越教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接受和照搬,教师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

六、参加教研活动,特别是课题研究

教学工作中多听课,特别是多听优秀教师的课;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勇于锻炼自己,多反思,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哪怕是逆耳的忠告。很多人一说到课题研究,就谈“虎”色变,课题研究确实很辛苦,但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如果能认真对待、积极参加,我们的辛勤耕耘就有丰硕的果实。很多专家都做了不少课题研究,这些教科研活动让我获益匪浅,对有效提高我们的备课水平有很大帮助。

关于初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探究 篇8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集体备课的优势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的良好途径, 是当前教育界比较推崇的备课形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运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具体来说有如下三点优势:首先, 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大纲的基本要求, 提高业务认识;其次, 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设计好教案;再次, 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其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最后, 集体备课可以以更鲜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接受更多、更新颖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集体备课的步骤

具体而言, 集体备课有如下几个步骤:

1.在每个新学期开始之时, 确定集体备课中的组织者与成员, 确立每一个单元的备课方向, 确立每个单元的负责人。

2.在每节新课开始之前, 集体备课组中所有成员进行个人备课, 将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思路确定下来, 将所需要的资料收集起来, 并将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3.备课组长组织每位教师将自己的教案拿到一起研讨, 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路, 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4.备课组根据所有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研讨、总结,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比较、选择出比较好的教学建议, 形成一种新的教案, 将其印发至每位教师手中。教师在具体授课时, 根据该教案和本班学生学情进行教学。

5.在每位教师教学完成以后, 都要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 发现教案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改进, 以求以后的备课更加高效。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1.教师要及时充电

集体备课的精髓就是吸收每位教师的长处, 总结、归纳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此集体备课不仅仅是组长的责任, 更是每位备课教师必须要努力探索的。因此, 每位教师都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平时的知识积累, 及时充电, 对所要教学的内容提前有所准备, 以便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从而产生新思想和新观念。当然, 这不仅仅是每次备课的任务, 更是语文教师长期的任务, 语文教师要常抓不懈, 及时充电, 多读书、多写文章, 切实提高自身素养, 以促进集体备课的成效。

2.规范制度、明确任务

集体备课是一项集体活动, 参与的教师比较多, 如果没有规范的、明确的制度, 就会导致集体备课秩序混乱,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进行集体备课之时, 一定要提前确定好时间和地点, 确定主题, 规定每位教师的任务, 由组织者负责维持备课的正常秩序, 并在汇总好每位教师的教案后, 通知下一次的研究专题, 并做好分工安排。只有这样, 集体备课才能有效、有序。

3.分析学生学情, 有的放矢进行备课

每位学生、每个班级的学情都是不同的, 所以面对不同的学生和班级, 教师就不能运用同样的教学方式来教授知识。集体备课是个统一的活动, 所制定的教案都是统一的, 但是教师不能利用这统一的教案来统一的对待所有的学生。因此, 教师不仅仅要备教材, 还要注重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在分析学生已有学情的基础上, 才能由浅入深,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同样一篇课文, 不同的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上, 效果有时相差很大。教材是固定的, 而学生却是有主观意识的, 教师要从学生乐意接受的角度“备学生”, 让学生有兴趣去学教材, 而不是仅仅设计一个用教材“喂”学生的场面。只要是适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都应当做到。例如初中老师, 尤其是初一老师就要备学生的起点、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关注点等。

四.结语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备课的思考 篇9

一、备课要遵循新课改的主导思想

随着人文、自然等科学的发展, 传统的、落后的语文教学已不能满足学习和实践的需要, 注重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 终于“新课改”应运而生了。此后, 语文教学的主导思想不在以分析段落、中心等形式为主, 而是别开生面, 逐渐融入了情感、美感、人文教育等新的理念, 这实际上也是新课程备课中的切入点, 在备课中, 要强调以学生为本, 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 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 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 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 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 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 即“以文为本”代替“以人为本”的观念。

二、备课要以备学生为主

新课改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每一个学生都是完整的、鲜活的个体, 有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复杂的心理需要。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 才能作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 只有很好地备学生, 才能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因此, 可以把备学生作为新课程下教师备课的突破口。那么, 怎样备学生呢?我们可以通过测试、观察、调查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能力状况、学习动机、个性特点、文化背景等。这样,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就可以据此考察教学目标的修订, 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决定是否实施补救教学, 以使教学有的放矢, 富有成效。如教《出师表》时, 虽然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学过了不少文言文, 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还是有点儿吃力。如果凭感觉来估计学生的起点能力, 往往估计过高, 随之而编写的教学设计, 必然导致学生课堂上无法接受。因此, 我备这节课时,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作如下构想:首先, 对诸葛亮的身世和文章进行介绍, 让学生感受诸葛亮的耿耿忠心。然后印发自读提纲、相关资料, 包括背景介绍、参考译文, 还精选一篇赏析的文章, 对课文进行较为全面的欣赏。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留给学生时间, 直到他们将文章熟读成诵。最后, 把班级分组, 以擂台赛的形式, 按“字词比赛——朗读比赛——质疑比赛——抢答比赛——挑战比赛”几个环节赏析课文。我根据构想, 实施于课堂, 学生能自主感悟, 倾心陶醉,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备课要细心备教材

备教材包括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查阅相关资料, 以了解教材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章节的关系, 明确教材的重难点, 并借助有关参考书弄清疑难之处和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

课本是课程的载体之一, 也是实施课程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上演出一幕幕异彩纷呈的剧目,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精读课程标准, 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 研读教师用书, 弄懂教材的思想,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科学地编写教学设计。同时, 钻进教材中去又要跳出教材,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用教材教”, 那种仅仅依靠教学参考书和现成的教案来教学生, 是“教教材”的表现, 是对教材功能的一种弱化和窄化, 这样的备课只能把学生带进一条死胡同。因此, 在备课中还要精选课外读物, 选配有价值的习题作业, 进行强化训练, 拓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备课也要备自己

1.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要讲得少而精, 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 但并不意味着放松自己、忽视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和能力, 对于课文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 该讲的要讲透, 该探究的以学生探究为主。否则, 课堂教学将演变为“放羊式”教学。

2. 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新课改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教学前的反思和教学后的反思。在授课之前, 我们要对自己编写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 比如, 要反思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合理;反思导语设计是否达到激发兴趣、引人入胜的效果;反思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分散突破;反思教法是否能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反思板书设计是否抓住核心、关键等等。教师教学前的反思, 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使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减少到最低点。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实施有效备课 篇10

1. 撕掉重形式轻实效的面纱, 以实促教。

传统的备课关注的是课而不是学生, 注重的是传授而不是互动。这些现象在今天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还是很普遍的, 再加上农村初中教学条件差、信息闭塞, 造成了很多语文教师在备课时, 大量照搬教学参考资料和现成教案, 敷衍应付, 使备课教案千篇一律, 毫无个性。甚至有的教案只是徒具外观的花拳绣腿, 在教学过程中毫无实用价值, 起不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新课程备课的关键点是放在了解学生、研读教材等这些实点上。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 应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联系, 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 从而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 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一线语文教师, 在课改的实践中, 我用新的教学设计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例如,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打破思维常规、视角独特的文章, 若在课堂中泛泛一讲, 只能如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备这篇课文时, 特意让学生结合几幅动物的彩照, 认真观察它们的尾巴, 说说动物尾巴的形状和作用;再让学生推想人类若有尾巴, 会是什么样?会有什么作用?之所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是结合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让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特点有效结合起来, 更好地激发了七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探知欲和学习热情。这样用新的教学设计,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欣赏水平。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本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 内容也比较简单, 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所以在备这课时打破常规, 着眼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础上, 进行迁移训练,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种教学设计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 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 是由知识向能力素质形成的中介。这符合有效备课、有效教学的理念。

2. 打开重教法轻学法的锁链, 立足以学思教。

传统的备课, 教师以备教法为主, 教学设计中以教师的如何“教”为中心, 备课时重点关注课堂教学的有序、教学内容的完整、教学任务的完成, 说到底是关注教案在课堂上的实施情况。教师不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 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的空间, 使学生学得被动、机械,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与传统的备课的最大的不同, 体现在是“以教定法”还是“以学思教”上。这就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 而是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 以教导学, 以教促学。从现实的教学情况看, 我们一些农村语文教师在备课时, 往往更多考虑自己怎样上这堂课, 而很少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 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才能较快地掌握?在新课改的影响下, 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思维, 打开重教法轻学法的锁链, 立足以学思教。在备 (下转第26页) (上接第24页) 课中要始终把握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 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 不是为自己好教而备。

3. 改变重课前备课轻课后反思的形式, 实现自我完善, 自我提升。

通常地, 我们老师要在“教”后才能了解自己备课中的不足。课后的及时反思, 将经验和教训运用于以后的备课与教学, 可以使教师的备课逐步完善, 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形成良性循环。但传统的备课对课后的反思重视不够, 备课时, 教师各自为政;上课时, 照“案”宣科;教完后则束之高阁, 这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浅谈初中思品教学如何备课 篇11

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备课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政治教师备课,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明确的教学目标。政治学科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判断一堂课的成败,首先必须考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一般来讲,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二是能力目标、三是情感、价值、态度目标。

2、鲜明突出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就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它属于教材内容中最核心、最关键、最有现实意义的部分。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们分析重点,就是要知道它为什么是重点、教材对这一重点是如何分析的,讲清这一重点有何现实意义,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突出重点更为有效。

难点,也就是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分析教材难点,就是要准确地找出难点,并分析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是什么,考虑采用什么方法突破难点更恰当。

此外,做为政治教师,在备课时还应关注热点问题,就是学生最关心、最热切、最希望弄清的问题。政治教师备课时,作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说明,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

3、科学的教法和恰当的教具。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政治学科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有讲授法(可分为: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讲读法。)、谈话法、讨论法(可分为:辩论式、演讲式、对话式、咨询式、设置情景式、调查研究式等讨论方法。)、演示法、比较分析法、社会调查法等等。

作为一个教法体系,教师可以灵活选择。

教具是教学辅助性工具,如幻灯、小黑板、挂图、表格、多媒体等。恰到好处地应用教具,可以加深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学法指导和能力养成。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授鱼”和“授渔”的关系,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一定的学科学习能力,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因此,政治教师在备课时,特别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并以此为依据备好学法指导。备课时,教师要明确初中阶段学生要掌握的学习方法和应养成的学科能力。

初一教学工作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教材、材料及提取信息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教材和所给材料的能力;书写能做到工整、分点、使用学科语言;掌握初步的归纳演绎能力。初二在初一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除继续实施初一的要求外,重点加强材料观点相结合的能力和针对材料应用观点的能力,初步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初三在初一初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则着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针对材料运用知识和辩证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重点强调针对网上阅卷的书写的规范性。

在教案中均要体现出对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和培养这些能力的指导和训练。把它落实到备课、教学各个环节中去,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思路清晰、有条不紊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的安排,做到要点明确,思路清晰,有条不紊。教学要点和教学思路是备课中最核心的内容,教学要点和教学思路的编制,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要点和教学思路应既为教师讲课提供简明线索,又要为学生学习勾画一幅清晰的知识结构图。

政治课常用课型一般包括新授课(多用综合课形式)、复习课、考查课、讲评课四种。

新授课(综合课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复习旧课(5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含新闻播报)——巩固训练及布置作业(10分钟)(初三可根据教材内容对二、三两步进行适当调整)。其中讲授新课过程又可分为情境引入(体验、感受)——师生互动(过程)——形成观点(理念)——践行要求(表现、做)四步。

复习课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梳理知识结构(15-20分钟)——读读背背(5-10分钟)——训练及讲评(15-20分钟)。

讲评课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试卷评价及成绩分析(5分钟)——重点讲评(共性问题)(20-25分钟)——矫正训练(10-15分钟)——归纳小结(5分钟)。

6、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精心设计好板书,能突出重点,板书的基本要求是内容完整系统,观点正确鲜明,层次条理清楚,字迹书写工整。

7、确定思考或练习题。为了便于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教师备课时要设计适量的课堂或课后的思考或练习题(一般要求4-6道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主观题的书面完成可放在课后)。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题型的多样性和题目的生动性、启发性。

8、教学反思。政治教师应在教案后设计这样的栏目,在课后自己进行分析、修正、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初中思品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

1、科学布置作业。科学布置作业是学生达到良好作业质量的基础,要做到:①目标明确,作业布置要围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精心筛选。②分量适中,题目要典型、实效,做到以质胜量。每节课后应留有书面作业。客观试题在《伴你成长》练习册上完成,主观性试题应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建议每节课留1-2道主观题,课后书面完成)。提倡以课内作业为主,布置少量课外作业,活动类作业可结合综合探究活动,建议每单元一次。③难易适度,要面向多数、兼顾两头,以多数学生的水平为着眼点,强化基础知识,平时作业要做到低起点,严要求。同时考虑优秀学生并适当照顾后进生,力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2、作业批改。①书面作业每周全批全改一次,要认真及时,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其余作业可采取课内巡批、课后抽查批改方式,但每次抽查人数不得少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②要注意面批和课后批改相结合,在作业评判结果上既有批改日期、批改分数或等第等,又要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表述,既指出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所有错题要求学生订正。

3、作业讲评。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要及时讲评,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订正错误。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错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关于初中语文备课的几点思考 篇12

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反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常规备课开展秩序性教学活动,认为这是墨守成规、抹杀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然而,真正有价值的教学,必须首先是专业、有计划、科学的行动,具有目的性和规划性。笔者认为,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备课仍然是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没有落后、糟粕的备课,只有不断发展、进步的备课水平。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现代化教学备课的艺术与价值。

1.课堂学习方式的比例筹划。笔者认为,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从课堂主体结构以及课堂方式占比两方面进行改革,在备课环节做好既符合教学内容特征、又符合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的课堂结构策划。课堂主体结构主要可包括“教师主体”以及“学生主体”,其中,“教师主体”指在教学环节中以教师的演讲为中心,学生处于聆听与接受的状态;“学生主体”指在教学环节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师处于辅助与引导、解惑的状态。合理规划两种结构的比例,有助于提高课堂活跃度、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并能达到深化教学内容及其现实价值的效果。另外,课堂方式占比主要指各种教学策略的相互协调,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的契合度不一,其所能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具有其差异性。教师应在明确该联系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教学策略,尽可能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雨说》为例,《雨说》属于现代诗的一种,其从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表达手法对雨进行了丰富的描述与赞美,进而对初生生命表示呵护与寄托。这篇文学作品描述了较多的场面,对场景细节、自然规律等进行拟人化,营造出积极、清新、乐观的氛围。全文语言通俗易懂,对“洗礼”等相对生僻的词汇也进行了解释;但学生可能对作者及其文化背景不熟识,对其情感表达存在广度较大的理解差异。对此,教师可选择全文浏览、精读、欣赏以“学生主体”的结构展开教学活动;对作者信息、文化背景等内容的教学环节则选择“教师主体”的结构。其中,在“学生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诗歌内容等进行教学方式的比例设计。诗歌包含各个层级,包括各种场景、各种规律、各种心态与情感等;对此,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自由发言”两种策略,首先使各个小组分别对诗歌的景色描写、景物描写、语言描写、情感描写等层级进行针对性精读与探讨,并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分享;其次,个人在集体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并在自由发言环节提出疑虑与特别见解。“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课堂活动比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对进一步深化诗歌的解读与教学价值产生积极影响。

2.课堂内容的创新设计。在“雨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尝试在备课时将诗歌演变成小说、散文或者直叙式的故事,有条件的教师甚至可将其内容设计为图像、视频等形式,在课堂上作为导入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内容创新的教学形式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提高其学习注意力的效果,同时也能作为创新学习的模范,为学生建立现代化学习的榜样。另外,教学方式的创新,主要指教师可结合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一改传统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例如,《雨说》中所描述的场景众多,各具特色,教师可利用其不同的场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各组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以诗歌的描述内容为启发,进行小组的情景剧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即时表演。这种活动性、娱乐性较强的策略能提高课堂活跃度,且学生在进行剧情与场景设计的过程中,能完成对诗歌的整体以及部分剖析,有助于教学内容价值的实现。

上一篇:建筑防雷措施下一篇:如何弘扬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