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2024-06-27

关于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精选9篇)

关于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篇1

关于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我校推进已经将近三年时间了,从当时的行政推进,到尝试落实,进而自觉深化,该模式为我校的教学质量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我校提出“学案导学,先学后教,训练前移,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是“先学后教”。当前我县正在推进“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作为暂时的先行实践者,现就我校在实践的过程中一些实际问题和做法与各位教育的同行进行商榷和交流,旨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关于“先学后教”中“学”的问题 1.学的内容

“先学后教”中“学”的内容似乎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那就是教师课堂时的预习可以是比较随意的一种浅度的学习行为,或许也是比较泛化的一种学习心理准备。但在“先学后教”的理念中的“学”应该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学习的内容应该是非常明确的一种学习任务,教师应根据将要进行教学的内容认真分析,有侧重的分配学习的任务。其次,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要求学生比较深入的参与其中,这样教师方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困难,以便上课有比较高的针对性。最后,该学习任务必须通过一定的文本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困难。这也就是说,学生学习后需要一定的载体,教师才会教全面地掌握学生学的情况。

2.学的载体

学生怎样学,学生学得怎样,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着“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教师口头的预习内容布置无疑会影响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不能检查学习的效果。所以,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先学”的过程中,学生书面的学习任务布置就起了关键作用。我校提出了”学案导学”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学案导学”就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等特点而为学生设计的书面学习任务。当然也可以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其他相关知识铺垫或知识唤醒。学案的使用规定了学生的学习任务,控制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同时也为教师检查学生先学的情况提供了科学的反馈。

当然,这给教师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教师首先要在每次上课之前设计编制并发放学案,以便学生先学。其次,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课型进行不同的设计。但这似乎又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最为必要和有效的载体。

3.学的时间

根据“先学后教”的字面意思,学生什么时候学也似乎根本不需研究,在教师教之前学就可以了,如果这样认识,学生的先学就跟普通预习没有什么区别了,“先学后教”的很重要一个理念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教。这务必需要教师有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如果放在课堂的前部,教师不可能有时间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即便是在上课前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在上课时了解检查学生是否学习过,但还是没有时间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深度。所以,学生的学习还必须提前。

通常情况,教师应在上一节课的最后发放学案,学生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完成学案上的学习任务,然后上交学案,让教师作一简单批改,然后在上课时发放已检查批改学案,进行有针对性探究教学.这样的话,学生的“先学”才能真正为教师的“后教”发挥作用。

二、关于“先学后教”中“教”的问题 1.教的内容

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教什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这个问题也无需回答,教师教的就是课本予设的内容.教师因不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只根据自己的推测来讲解课程内容.教师通常会陷入不讲不放心,面面都讲时间又不够,学生反映又不积极的尴尬局面.这也正是先学后教模式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学生先学的效果,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学生不懂或有偏差的内容,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先学后教”模式的核心。学生已经学会的坚决不讲,少数同学不会的简单讲或课后单独讲。这样做将大大的解放学生的听课时间,增加学生自己领悟的时间,增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2.教的形式

传统的教师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比较有智慧的教师会随着学生的听的状态进行临时调整讲的方式和时间长度。但在“先学后教”的模式下,因为教师在教之前已经通过对学生先前学习情况的了解,对于学生的困惑已经有比较充足的估计,而且在课前还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怎样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突破绝大多数学生的困惑。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难点,科学设计教学步骤,采用共同探究问题的形式,精讲少讲,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教师”满堂灌”课堂的形成,。但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要高效解决学生的困惑,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较高的教学技能,教师会感到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我校对案导式教学的教师教的环节提出的要求是“研”,也就是“课堂探究”,也就是教师设计一定的学习情景,师生共同解决学习问题。这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进一步保留学生的学习痕迹,教师在学案上也设计了一些学生可以尝试解决的学习问题,帮助学生在学习完毕后还可以在以后的复习巩固中找到当时的学习思维轨迹。

3.教学巩固

教学后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和理解的巩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传统的课后巩固是教师在下课前布置学生作业,课后完成。传统作业有两大弊端:其一,因课后还要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做作业时间不能确定,不能即时进行作业,不能对知识进行即时强化,使学习后巩固的根本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其二,学生在做课后作业时,因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对作业的完成缺乏期待性和挑战性,容易在主观上仅仅把它当成任务而降低重视程度。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强调训练的及时性,即在课堂完成,至少完成一部分。也就是说,在师生共同完成对疑难问题的探究之后,应马上进行训练反馈。也就是我们提倡的“训练前移”。教师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定任务的巩固训练,而且还要进行当堂的情况反馈。一方面,即时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巩固效果;另一方面,当堂反馈的要求也使学生高效参与。可以使教学巩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如果教师对当堂训练的效果仍感到不满意,教师也还可以在课后布置一定的作业,并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反馈。

三、关于“先学后教”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问题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教学观念的一次变革,它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学习观,创新了教师的传统备课观,也革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观。教师从认识到认可,最终到践行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更新观念。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师的观念需要转变:

1.从只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到关注课前学习和课中学习状态并重转变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在课堂进行,这是传统的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认识。由此,教师也会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深度研究,以便让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丰富,或者说是忙碌。然而,教师往往忽视的是,因为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甚了解,所以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很难定位。学生虽然积极参与教师的课堂活动,但是真正起到训练学生思维训练的时间并不长。“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以自我学习后的探究困惑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既关注学生的自我学习效果,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课堂高效活动。学生的主动积极先学,加上教师“四两拨千斤”的点拨,必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2.从只关注课堂备课到关注学生课前学习备课和课堂备课并重转变 传统的教师备课主要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准备上。“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但要备好课堂环节,更应把备课环节扩展到学生的先学上去。教师要研究学生在先学时可能遇到的旧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甚至可以梳理相关的知识体系,并提供学案文本让学生提前学习。总的一句话,教师还要尽可能为学生的先学提供帮助,以便达到最佳的先学效果,为后面的教学节省时间和提高最大教学针对性。

3.从只关注教师课堂教学引导到关注思维突破和课堂引导并重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十分关注对学生的学习引导,教师根据自己予设的学习重点难点进行设计教学流程,按部就班逐步推进,追求完整和理解程序。“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课堂因为有了对学案的初步反馈和当堂反馈等环节,大大缩减了教师课堂引导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探究时间内,集中智慧对学生的学习困惑解决提供思维训练的突破,以便使学生学得聪明,具备智慧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当然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堂引导也不能偏废。

四、“先学后教”模式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几点要求

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教学管理的创新,两者发挥合力,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实践,我们发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很多配套的教学管理措施:

1.要让学生先学,就必须在课程的设计上留足学生先学的时间。因此,我校每天在上午和下午最后一节课都安排成自习课,而且规定教师不得进行讲课,培养学生自行先学的习惯。

2.要让学生先学,就得深入落实备课组集体研究学生先学的学案和课后配套的练习。我校从去年开始就不再征订学生的教辅资料和练习,因为外来的练习无论从内容分块还是从难度上都无法与教学内容完全匹配。学校改由教师自行编写学案。这也大大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3.要让教师自觉落实先学后教的课堂,学校必须对课堂的模式进行指导和培训,直至检查反馈。结合我校实际,我校推出了“102010”课堂模式,即课堂总共40分钟,前10分钟为教师针对学生先学的学案中一些问题做一些初步解答和梳理,接着20分钟左右师生开展探究,解决学生学习困惑。最后10分钟学生当堂训练。这样的时间分配基本符合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学校采取了诸多措施如示范推进、检查反馈以及评比激励等进行行政推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当然要解决以上问题,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情,在推进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问题的反复以及新问题的产生,但我们相信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探索出一条比较高效的教学之路。

玉皇庙一小——赵霞

2011-3-21

小学语文论文:

关于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玉皇庙一小——赵霞

2011-3-21

关于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篇2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学习指导”的要求,所进行的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所谓“后教”,就是在“先学”的基础上,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主要让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通过观察、聆听、比较、辨析,自由更正,各抒己见,实行“兵教兵”;所谓“当堂训练”,就是学生所进行的看、思、练、评等训练,目的是当堂检测学 生是否达 标,从而实施 “三清”策略的 第一清———堂堂清.

此方法的实质就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学,都让学生思,都让学生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全 过程都处 于学习之 中,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人,每个人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紧张的、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去主动探知,自觉求索,其各种素质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完全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针对不同学生基础,有的放矢抓好“先学”阶段培尖补差

“先学”中的“培尖”,可采取教师投影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先学”,围绕着“思考题”进行自我探究,这些“思考题”一般是数学课本中的“练习题”或“思考探究题”,内容较为简单,其面对的对象主要是班级的中下生.对于“思考题”,教师在“自学指导”中都安排了相对足够的时 间让中下 生探究,而对于尖 子生,却不需要这些时间,有的只要 中下生学 习时间的 一半甚至 更少,而余下的时间,就可让这些尖子生“自由支配”———自选题目,自主钻研,也就是让这些尖子生“吃自助餐”,这就调动了尖子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业成绩,解决了尖子生“吃不饱”的问题.

“先学”中的“补差”,在“先学”中,学困生学得慢一点,浅一点,这时教师不是讽刺打击,而是走到学困生中间给以鼓励,给以提示,给以督查,但决不讲解,不放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有关的问题,让他们真 正最大限 度地暴露 问题,认识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通过下面的“后教”环节,为最有效地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三、针对存在问题,联系实际抓好“后教”阶段的培尖补差

“后教”中的“培尖”,作为尖子生,通过“先学”,应该是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成了“学习目标”,但是,其中有一些问题可能理解欠深、欠透,甚至错误,这时,就可以通过“后教”这一环节给以有效的解决———向 学生请教,从而学得 就会透彻、深刻;向教师请教,在全班学生都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教师及时加强引导,促进每一个学生思 考与讨论,尤其是鼓 励尖子生 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管正确与否,让学生大胆地尝试,让学生勇敢地实践,最终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规律由自己寻得,这是尖子生真正深刻理解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关键所在.在“后教”这一环节中,尖子生还较好地扮演了“小教师”的角色,学困生在“先学”的环节中,肯定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对于尖子生而言,学困生不能解决的疑难,就是新的有价值的“探究题”,尖子生就必须想方设法“教”好学困生,讲清学困生的问题,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思辩能力,增强解题水平,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后教”中的“补差”:学困生在“先学”中已经尝到了苦头,发现了自己学习中的诸多不足,在这一环节中,就必须全心进入学习的状态.在该环节中,教师依据在“先学”环节中所反馈的真实情况进行教学,有效地引导、激发、调整,突出重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说出答案的形成过程,说出方法,说出规律.在“后教”中,由于教师放权,学生会无拘无束的思考,其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优生与学困生之间没有距离感,学困生如有不会的,就会反复询问,直到弄懂为止,优生讲的容易接受,更容易掌握,如实在不会,还可以与教师商讨.

四、巩固教学成果,对症下药抓好“当堂训练”阶段的培尖补差

“当堂训练”中的“培尖”:为进一步巩固所学,深化所学,在学生“先学”与“后教”两个环节基础上,进行“当堂训练”.“当堂训练”题一般设计为两种:一种是“必做题”,是基本数学概念题、基本的数学练习,它面向所有学生;第二种是“选做题”即“思考题”,是拔高题,它面向尖子生,要求尖子生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挤时间做“选做题”.这两种类型题目层层递进,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在训练中,学生象考试一样,认真做题,不得提问,教师只做监考教师,不提示,不辅导,让学生在“当堂训练”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当堂训练”是培尖的重要手段.

“当堂训练”中的“补差”: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基本达到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进一步巩固所学,形成真知,这就要借助于“当堂训练”这一环节.在该环节中,还可继续“补差”———作业分层次,使不同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要学、乐学.“当堂训练”的情况还便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情,学生在“考试”中暴露的问题就是在“先学”和“后教”中没有真正弄懂、弄透的问题,这为习题课内容的选择和课余时间的有效补差找准方向,使补差工作更有的放矢,更能对症下药.

关于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篇3

自从我们乐寿镇中心总校引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改革以来,我们经过近半年的实践对这种教育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对这种教学模式仍然有着一些认知困惑。此时,乐寿镇文办室的领导组织一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研活动真可谓雪中送炭。本次教研活动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专业引领为我们的教研方向和途径提供了有力支撑与保证。另一个是思想的火花在教学实践中得以检验和碰撞。

此次研讨过程之中,我产生了以下几点切实感触:

一、教师要坚信学生有比较强的自学能力,敢于放开手脚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

在教学研讨中,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我的课堂满堂问无异于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听东街小学杨秀婷老师的课时,才明白自己对专业知识理解的肤浅,使我白白浪费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才知道我一直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门口原地踏步!杨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习的兴趣更浓、认识也更清晰。通过对比使我明白和其他老师一样,总认为自已不讲讲,不分析分析,学生一定不会、总结也不全面。而未发现是老师的“引导”工作没有做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真是博大精深啊!

二 教师要有娴熟的课堂技巧基本功。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们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学生的学习时间80%是在学校课堂上,学生的课堂活动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生活。因此,课堂活动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我们的教学效果。在这次教研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同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很值得我学习,如:白楼小学的卢素梅老师,她的课堂上各个环节丝丝入扣,每个步骤紧锣密鼓,步骤之间层层分析、步步追问;课堂上以学生的说为主,教师的导为辅,条理清晰,思路顺畅,堪称一节完美的“先学后教”课!另外,在她的课堂上学生表达清晰、叙述完整。这也从侧面呈现出这位优秀教师平日里的教学风格!然而教研活动中也有的教师表现出机械的套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致使教学目标无法完成。有的教师 “旧酒装新壶”,在教学中做一些花拳绣腿式的表面功夫,各环节的展示如蜻蜓点水,既不深入,也不明確,颇有隔靴搔痒之感!授课过程只求形似,教学思想走的还是原来的老路。这些教师的弊病将会时时提醒我,在今后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创新和突破自己,并掌握一定的课堂技巧,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三 教师要能很好的驾驭课堂,有把握问题关键的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复习课上要本着形式多样、点面结合、把握重心。正如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课堂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一节课的关键。然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又强调不教才是教,教师要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此时没有了教师的讲,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学呢,这成了我们探寻的关键。有位名师曾经说过:“从前的教师是司机,从前的学生是乘客,学生随着教师走;今天的教师是教练,今天的学生是司机,学生需要自己走!”这不正是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追寻的思想真谛吗?引领学生把握问题关键是我们作为“教练”的职责。我认为复习课的教授最能体现优秀“教练” 对这种模式认知的程度!例如:有的老师复习课上考的时间明确,议的思路清晰,只是在时间上不能准确掌握。这也是复习课最难以把握的一点。在课堂应用中我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困扰,不知如何解决。后经反复钻研“先学后教”教学理念,我认为“先学后教”的复习课应该抓住典型问题重点分析。对于学生由于计算或不细心出现的问题不应占用过多的课上时间。这叫把握问题出现的关键点,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好钢用到刀刃上”!

我们东翟小学的小课题组的教学研讨之中,人为的把复习课也分为概念型、习题型两种不同类型。周青老师的典型习题的复习课上,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大组之间公平比拼,为学生积极完成学习目标打下一针强行剂!刘春燕老师的概念型复习课想、查、助三个环节,要求明确、指点到位,环节之间过渡得当,思路顺畅,亮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有了这两位教师的成功经验,相信我们打造高效的“先学后教”复习课堂指日可待。

四 教师要敢于走出去与同类学校共同学习,力求打造高效课堂。

关于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篇4

本学期以来,我市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进一步大力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还在学习、模仿并努力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的教学方法。渗透着自主精神,不仅预习在先,力争上课时往往经教师数语点拨,学生们就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快车道”,而且所谓“后教”之“教”也不是教师教,依然主要是引导。学生们自己教自己,学会的教尚未学会的。“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结构注重的就是让每个未来的公民学会学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核心就在于人人都能学好,人人都能学会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务实中用。

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简单学形式。

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平时教学中总认为自已不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是错的。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个精细而繁重的工作。

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采取的做法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2-3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体现在学案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引路提纲就是把与教学要求相关的提纲都写出来,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3、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有时还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4、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第二类练习是同学们在学了解题方法后,进行的作业或当堂达标。

以上是我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点体会,参考借鉴并不是照搬照抄,成功不能靠简单的复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借鉴,创新,升华„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本期我任教七年级6个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任务之巨大,课时之繁重,本人尽心尽力了,但实施起来难度太大,希望学校科学安排。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篇5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一般特点和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每节课一般有三个主要环节:“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当堂训练”环节。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还有一个辅助环节。辅助环节就好比高速公路的引桥,教师通过这个引桥,把学生送入自学的快车道。接下来的三个环节环环紧扣。前一个环节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后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跟着全班的步调往前走,一刻也不能放松。就像车行高速,既无法回头,又有时速限制,只有到了出口时(下课时)才可以松一口气。这就使得学生每堂课的学习都变得紧张、愉快、高效。

(一)辅助环节:

辅助环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板书课题;②出示教学目标;③出示自学指导。

1、板书课题,简称“板题”。

上课后,教师开门见山引出新课,然后把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在黑板上。例如语文教师上课时一般不再进行复习提问,不再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不范读,凡教材上有的内容都交给学生在自学当中去完成,凡其它学科已学过的知识,则指导学生去整合、运用。教师为什么可以不复习旧知而开门见山入题呢?因为这种模式的课,上一节课的“堂堂人人清”和“日日人人清”已经保证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等教材注释上有的内容,学生在自学时完全可以看得懂,还可以运用历史课上所学的知识去理解,所以也就不需要教师再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去讲了,而要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学生对本节新授内容的“自学”上。

教师板书课题可以很快把师生引入课堂情景,使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要认真对待。板书时字体要工整,不能潦草。从写字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水平能力,还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出示教学目标,简称“示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如果一堂课没有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评价这节课效率的高低。传统教学只有单一的知识目标,新课程改革强调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整合。所以,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①知识目标;②技能(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就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本学科学生必须掌握的各个知识点(也是考纲上要求掌握的考点);能力目标指的是本节课对知识掌握应达到的能力层级。例如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这五种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中体现出来的(不在言语之中,而在一举一动),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上课是否“有精神,有激情,能否全身心投入,能否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启发激励学生,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五点:

(1)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容易测量,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容易测量,所以,我们要求教师每堂课只需出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不必出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2)要实事求是,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理解的,教师却设定为掌握、运用,要求熟读的,教师却设定为当堂“背诵”,学生当堂达不到,那么,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意义,就是搞形式主义。教师出示教学目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科学,要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

(3)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也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科总目标的具体分解。如果完成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也就达到了学科总目标。

(4)教师出示教学目标的时间不能太短,应让学生读完后还有点思考余地。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要用激励的话鼓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5)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有些教师上课随意性大,经常“偏离教学目标”,还认为自己是在创新。创新不等于“随意”。每节课教师都要不断问问自己,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我有没有偏离教学目标?

3、出示自学指导,简称“示导”。

学生的自学要以教师有效的指导为前提。从传统教学到新课程改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没有指导,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注重指导学生自学;第二阶段是有指导而无效。实施新课改后,教师开始重视指导学生自学,但往往因为教师指导不得法,学生自学的效果不好;第三阶段是有效指导,体现“五个明确”,即明确①时间②内容③学习方法④达到的标准⑤检测的方法及要求。能准确体现“五个明确”的就是有效的指导,反之则是无效的指导。

例如:初中语文课上,教师有这样一段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然后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六分钟以后,指名同学上台板演。”这一段自学指导,话虽不多,却体现了“五个明确”,时间是“六分钟”,内容是“读课文”,学习方法是“朗读”,达到的标准是“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老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是“指名同学板演”。因此,这个自学指导的操作性、指导性就很强,因而也就十分有效。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的内容上要十分精心,注意在旧知识与新知识方面不要平均用力,学生读书的重点应该在新知识上,在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上。

教师的自学指导如果具体、科学、明确,就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教师虽有指导,但不科学、不具体,操作性差,就会把自学引入歧途;该强调的没有强调,学生自学、做题时出错率就会高。搞新课改,最要紧的是用好时间,各个教学环节都要注意节约时间,讲求实效。

学科不同,教师的自学指导也往往有所不同。例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常识课,教师主要通过设计好“思考题”来指导学生自学。思考题是一节课师生教与学的“路标”。按此“路标”指导学生学习、讨论,解决疑难,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层次分明,中心突出,就能保证好的教学效果。

出示自学指导以后,教师一般还会鼓励学生“下面开始自学竞赛”。整个辅助环节,实际操作时,仅用一分多钟时间。教师的功夫主要下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教师在出示上述辅助环节内容时,学生主要是听、看、想、记。

(二)“先学”环节:

课堂三个主要环节的第一个环节是“先学”。先学分为两步:

1、读书或看书。

“先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文科一般是读书,理科一般是看书,看例题、公式、基本概念,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自学也是一种竞赛,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因为教师自学指导的具体明确而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读书、看书就好比在做考前准备,会紧张、高效。这样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课前一般不预习,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所有任务均在课内完成。高中语文篇幅过长的,可以指导学生在早读课上读。

学生在自学时,教师干什么呢?课堂上,教师全过程都在精心地组织、指导。学生自学,教师用眼睛巡视。教师巡视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一是要组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书,尤其要盯住班内的后进生,对个别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一个班级无论有多少学生,教师始终要把后进生装在心里,看在眼里。二是全面了解学情。教师全面了解学情就是为下一步的检测和“后教”做准备。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不随便走来走去。

2、检测(提问或练习)。

“检测”就是搞“学情”调查,就是考试。自学时间到时,教师一般用“举手”统计的方法了解学情,例如:请完成老师布置的看书任务的同学举手。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完成了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半数学生未完成,教师就要适当延长时间。这就叫实事求是,灵活机动。

举手统计之后就转入检测。教师先要弄清检测的目的(了解学情,发现问题)、方法(有两种:口头提问、笔头练习)、内容(学生自学的课本上的内容)和对象(后进生)。检测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文科一般以口头提问为主,以笔头练习为辅,重在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理科一般以做题板演为主,以口头提问为辅,重在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教师检测的目的在于了解学情。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学情呢?教师在检测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的对象,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教师只让优秀学生回答或上台板演,那就会掩盖问题,后进生的问题就不能得到很好解决。一般来说,好学生出错的情况,都可以在后进生的回答或板演中反映出来。后进生答错了,板演题做错了,问题暴露了,教师对学情就心中有数了。

看书以后的检测题很重要,教师要精心设计,如何设计检测题呢?检测题要以课本为主(结合课文、课后题、学生实际),要有价值,有代表性,要紧紧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一般来说,课后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较为简单的,基础性强的题,可以做为检测题用;一类是综合性强、难度大一点的题,可以做为当堂训练的作业用。做题的方法,可以一题一练一讲评,也可以几题同练。检测题几题同练,一起更正、点评,更易于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更易于找出规律,便于教师归纳总结。

(三)“后教”环节:

检测是进入后教的前提或桥梁。“后教”并不全是教师讲,而是教师指导下的“兵教兵”。它可以分为两步:

1、更正(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台下的学生在做练习,台上的学生在板演,台下的学生做完检测题后,就要看台上板演的学生做题的思路、方法、步骤、结果和规范性这五个方面有无问题,准备参与更正或讨论。教师应启发尽量多的学生上台更正。一般情况下是先让中差生来对做错的题进行更正,凡中差生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叫优秀生。中等生不能更正的,再让优秀生来更正。这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在这时充当的是主持人的角色。在这个“兵教兵”的过程中,后进生的疑难和问题得到了解决,错误得到了纠正,这就把教师原来要在课下补差的任务移到课堂上由师生共同来完成了,可以节省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好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后进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优秀生和后进生各得其所。这就把面向全体、培优补差落到了实处。长此下去,好学生能说会道、思维敏捷;后进生也能逐步赶上来,当堂学得懂,学得好,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后教”这个环节,是一堂课中最能体现教师个人素质和功底的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教师通过检测、更正的过程来了解学情,再根据学情来确定自己下一步教什么(内容),怎样教(教法)?这就叫“以学定教”。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二次备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前备好的课,会因学情发生变化而随之变化,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可以节省时间,才是有效和高效的。

教师了解学情、检测反馈的方法常用的有六种:①举手统计(这是最简单、快捷的方法);②巡视了解(由面到点);③启发提问(注意提问的艺术,问的要有价值,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问题,有时还要追问,有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求深度);④板演做题(一人或几人,一轮或几轮,要视具体情况而定);⑤更正(通过让中等生、优秀生给后进生的错题进行更正来了解中等生、优秀生的自学效果);⑥同桌对改。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同桌对改,一看正确率,二看还有哪些新问题,这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情,这也是教师兼顾台上台下,由点到面的方法。

2、讨论(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除了更正以外,还有同桌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后进生能正确解答的问题,就不再浪费时间;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更难的问题,也就是学生合作学习以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参与讨论、师生合作学习。在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师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学生在自学以后遇到了疑难,即“学然后知困”,这时候合作学习就有了内容、前提和必要性,也有了积极性。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物理实验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记录实验、观察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教师要及时把结论板书出来,并让学生再进一步加深理解、当堂记忆,然后在做题的实践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形成能力。

教师在“后教”时的讲是必要的,讲多长时间并没有硬性规定。关键是确定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样讲?这是与传统教学的三个主要不同之处:时间、内容、方式不同。

传统教学是教师先讲,学生后学;教师讲的内容全是教材上的知识,不管学生会与不会,所有的内容都要讲,这就造成了“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模式是在学生自学、更正、讨论之后,如果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去讲。学生学在前,教师讲在后;教师讲的内容都是学生不会的,急需要讲的,凡是学生会的,教师绝不再讲;教师讲的方式一般有六种:①补充讲解(教材上不全的,学生理解不全的要补充);②更正讲解(学生理解有误的);③点评讲解(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就学生答的内容和方式等作精当的点评);④归纳总结讲解(把零散的答案要点归纳总结到一起);⑤按顺序讲解(按问题分类,一类一类边讨论、边讲解,边板书,合二为一,合三为一,这样节约时间,提高效率);⑥拓展延伸讲解(由个别到一般,走出教材)。老师与书本的主要区别在哪儿呢?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的,老师的“活”主要“活”在以学定教上,学生听老师讲又主要是听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推理方法,即教师要教思想、教方法。

教师讲评不仅仅是为了要得出一个结论,关键在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熟练运用。所以老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上,教会学生审题,确定思路,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求什么,要求的问题与定理之间有什么联系,找准切入点,从学生的板演和调查的学情以及教师的经验多方面综合看,学生最内容错的在哪里,这些地方就要重点突破,所以教师要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分类,二次备课,确定下步教学方案,通过讨论(无论对与错,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每一步都要有理论依据),找准切入点,理清思路,怎样运用定理去一步一步完成,还要注意书写的规范,这就是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

(四)“当堂训练”环节(就是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能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这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综合训练)。

如果说学生在“先学”时,已经对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再经过检测、更正、讨论,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最后经过当堂训练、模仿例题运用公式、定理做作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会使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这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的。在这个环节里,要求教师要注意六点:一要精心设计习题,要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题;二要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可分为“必作题、选作题和思考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三要指导学生做题方法,先复习再做题,死记活用。在做作业之前要再看一遍例题,先消化理解所学的内容。不要一拿过作业本就做,这样往往容易出错。四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牢固地掌握当堂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不求甚解地完成作业,或者抄袭别人的作业,那就起不到做作业的作用。限时当堂独立完成作业,就很好的保证了学生能及时练习,独立练习,解决了学生因课下做作业时自觉性差,随意性大而导致的抄袭作业或不做作业等问题。我们在初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 篇6

专探中心校根据教研室“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评价表,要求全体教师采用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基本思想就是让学生人人都会学,人人都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基本步骤如下:(1)揭示教学目标

揭示教学目标,就是指教师要在学生自学之前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而且可以在接下来的自学活动中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力求简明扼要,层次清晰,不仅要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还要有方法辅导、德育渗透,心理疏导等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方面的要求。(2)自学前的指导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可以用多长时间,最后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学生自学前的指导一定要具体、明确,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心中有数,才能在自学的过程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效率。(3)自学

“自学”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到自身的知识结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4)后教

“后教”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他人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

教师在“后教”阶段要做到三个“明确”:

一是要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主要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倾向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内容。

二是要明确教的方式。我们推行的“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他学生可以对这位同学的讲解提出疑问,或者进行相互的讨论,老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并对学生讨论未决的问题进行点拨、更正和补充。

三是要明确教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不折不扣地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5)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就是指教师课堂上要留出不小于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练习和作业,练习的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练习的形式则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这对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

最后是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同时设计的作业低起点,多层次,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多种形式,照顾所有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以上只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具体到不同课程和不同课的类型,这一模式的结构和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但不管怎么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始终遵循着两条线:一条是学生的自学和练习,这是明线;另一条是教师的适时的和必要的指导,这是暗线。再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色还体现在它对于“学”、“教”、“练”三者的交叉的、循环的、整体的时间安排上,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双向融合,真正把教学过程变为学习自己获得信息、掌握技能、形成态度的过程。这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都是极为有益的。

关于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篇7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蔡林森校长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而创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既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和原则。它符合现代教学论和哲学理论,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把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原则和方法落到了实处,并处理好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像考试一样紧张、愉快地学习,人人都能当堂完成作业,完成教学任务,这就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每节课一般有三个主要环节:“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当堂训练”环节。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还有一个辅助环节。辅助环节就好比高速公路的引桥,教师通过这个引桥,把学生送入学习的快车道。接下来的三个环节环环紧扣。前一个环节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后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跟着全班的步调往前走,一刻也不能放松。就像车行高速,既无法回头,又有时速限制,只有到了出口时(下课时)才可以松一口气。这就使得学生每堂课的学习都变得紧张、愉快、高效。

(一)辅助环节:

辅助环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板书课题;②出示教学目标;③出示自学指导。

1、板书课题,简称“板题”。

上课后,教师开门见山引出新课,然后把本节课要学的课题板书在黑板上。例如语文教师上课时一般不再进行复习提问,不再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也一般不范读,凡教材上有的内容都交给学生在自学中去完成,那么教师为什么可以开门见山入题呢?因为上一节课的“堂堂人人清”和‘日日人人清”已经保证了上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巩固,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等教材上有的内容,学生自学时都可以看得懂,所以也就不需要教师再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去讲这些内容了,而要把最佳时间用于学生对本节新授内容的“自学”。

教师板书课题的作用在于可以很快把师生引入课堂情景,使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要认真对待。板书时字体要工整,不能潦草。从写字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水平能力,还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出示教学目标,简称“示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如果一堂课没有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评价这节课效率的高低。传统教学只有单一的知识目标,新课程改革强调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整合。所以,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①知识目标;②技能(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就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本学科学生必须掌握的各个知识点(也是考纲上要求掌握的考点);能力目标就是本节课对知识掌握应达到的能力层级。例如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这五种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中体现出来的(不在言语之中,而在一举一动),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是否“有精神,有激情,能否全身心投入,能否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启

“发激励学生,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确定教学目标要注意五点:

(1)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容易测量,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容易测量,所以,我们要求教师每堂课只需出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不用出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2)要实事求是,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理解的,教师却设定为掌握、运用,要求熟读的,教师却设定为当堂“背诵”,学生当堂完不成,那么,不能完成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意义,就是搞形式主义。教师出示教学目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太复杂,要让学生懂得。

(3)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也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科总目标的具体分解。完成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也就达到了学科总目标。

(4)教师出示教学目标的时间不能太短,应让学生读完后还有点思考余地。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要用激励的话鼓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5)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有些教师上课随意性大,经常“偏离教学目标”,还认为自己是在创新。创新不等于“随意”。每节课教师都要十分明确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我有没有偏离教学目标?

3、出示自学指导,简称“示导”

学生的自学要以教师有效的指导为前提。从传统教学到新课程改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没有指导,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注重指导学生自学;第二阶段是有指导,而无效。实施新课改后,教师开始重视指导学生自学,但往往因为教师指导不得法,学生自学的效果不好;第三阶段是有效指导,体现“五个明确”,即明确“时间、内容、学习方法、达到的标准、考核的方法及要求”。能准确体现“五个明确”的就是有效的指导,反之则是无效的指导。

例如:初中语文课上老师有这样一个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六分钟以后,指名同学上台板演。”这一段自学指导,话虽不多,却体现了“五个明确”,时间是“六分钟”,内容是“读课文,’学习方法是“默读”,达到的标准是“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老师考核的方法及要求是 “指名同学板演”。因此,这个自学指导的操作性、指导性就很强。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的内容上要十分精心,注意在旧知识与新知识方面不要平均用力,学生读书的重点应该在新知识上,在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上。

教师的自学指导如果具体、科学、明确,就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教师虽有指导,但不科学、不具体,操作性差,就会把自学引入歧途;该强调的没有强调,学生自学、做题时出错率就会高。搞新课改,最要紧的是用好时间,各个环节都要注意节约时间,讲求实效。

学科不同,教师的自学指导也往往有所不同。例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常识课,教师主要通过设计好“思考题”来指导学生自学。思考题是一节课师生教与学的“路标”。按此“路标”指导学生学习、讨论,解决疑难,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层次分明,中心突出,就能保证好的教学效果。

出示自学指导以后,教师一般还会鼓励学生“下面开始自学竞赛”。整个辅助环节,实际操作时,仅用一分多种时间,教师的功夫主要下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教师在出示上述辅助环节内容时,学生主要是听、看、想、记。

(二)“先学”环节:

课堂三个主要环节的第一个环节是“先学”。先学分为两步:

1、读书或看书。

“先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文科一般是读书,理科一般是看书,看例题、公式、基本概含,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自学也是一种竞赛,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因为教师自学指导的具体明确而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读书、看书就好比在做考前准备,会紧张、高效。这样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课前一般不预习,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所有任务均在课内完成。高中语文篇幅过长的,可以指导学生在早读课上读。

学生在自学时,教师干什么呢?课堂上,教师全过程都在精心地组织指导。学生自学,教师用眼睛巡视。教师巡视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一是要组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书,尤其要盯住班内的后进生,对个别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一个班级无论有多少学生,教师始终要把后进生装在心里,看在眼里。二是全面了解学情。教师全面了解学情就是为下一步的检测和“后教”做准备。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不随便走来走去。

2、检测(提问或练习)。

“检测”就是搞“学情”调查,就是考试。自学时间到时,教师一般用“举手”统计的方法了解学情。例如,请完成老师布置的看懂书任务的同学举手,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完成了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半数学生未完成,教师就要适当延长时间。这就叫实事求是,灵活机动。

举手统计之后就转入检测。教师先要弄清检测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对象。检测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文科一般以口头提问为主,以笔头练习为辅,重在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理科一般以做题板演为主,以口头提问为辅,重在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教师检测的目的在于了解学情。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学情呢?教师在检测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的对象,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教师只让优秀学生回答或上台板演,那就会掩盖问题,后进生的问题就不能得到很好解决。一般来说,好学生出错的情况,都可以在后进生的回答或板演中反映出来。后进生答错了,板演题错了,问题暴露了,教师对学情就心中有数了。看书以后的检测题很重要,教师要精心设计,如何设计检测题呢?检测题要以课本为主(结合课文、课后题、学生实际),要有价值,有代表性,要紧紧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一般来说,课后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较为简单的概念性题,可以做为检测题用;一类是综合性强难度大一点的题,可以作为当堂训练的作业用。做题的方法可以一题一练一讲评,也可以几题同练,一起更正、点评,更易于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更易于找出规律,便于教师归纳总结。

(三)“后教”环节:

检测是进入后教的前提或桥梁。“后教”并不全是教师讲,而是教师指导下的“兵教兵”。它可以分为两步:

1、更正(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教师应启发尽量多的学生上台更正。一般情况下是先让中等生来对后进生做错的题进行更正,凡中等生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叫优秀生。中等生不能更正的,再让优秀生来更正。这是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教师在这时充当的是主持人的角色,在这个“兵教兵”的过程中,后进生的疑难和问题得到了解决,错误得到了纠正,这就把教师原来要在课下补差的任务移到课堂上由师生共同来完成了,可以节省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好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后进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提高了一步,优秀生和后进生各得其所,这就把面向全体、培优补差落到了实处。长此下去,好学生能说会道、思维敏捷;后进生也能逐步赶上来,当堂学得懂,学得好,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后教”这个环节,是一堂课中最能体现教师个人素质和功底的环节,教师通过检测、更正的过程来了解学情,再根据学情来确定自己下一步“教什么”,怎样教?这就叫“以学定教”。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二次备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前原先备好的课,会因学情发生变化而随之变化,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也可以节省时间,才是有效和高效的。

教师了解学情、检测反馈的方法一般有六种:

1、举手统计(这是最简单、快捷的方法);

2、巡视了解(由面到点);

3、启发提问(注意提问的艺术,问的有价值,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问题,有时还要追问,以求深度);

4、板演做题(一人或几人,一轮或几轮,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5、更正(通过让中等生、优秀生给后进生的错题进行更正来了解中等生、优秀生的自觉效果);

6、同桌对改(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同桌对改,一看正确率,二看还有哪些新问题,全面了解学情,这也是教师兼顾台上台下,由点到面的方法)。

2、讨论(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学生合作学习以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参与讨论,师生合作学习。在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师生合作学习时间、内容和方式。学生在自学后遇到了疑难,即“学然后知困”,这时候合作学习就有了内容、前提和必要性,也有了积极性。教师经过检测,发现学生独立解决确有困难,这时再让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容就是自学中无法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讨论的方式主要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三种。

师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物理实验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记录实验、观察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教师要及时把结论板书出来,并让学生再进一步加深理解、当堂记忆。然后在做题的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形成能力。

教师在“后教”时的讲是必要的,讲多长时间并没有硬性规定。关键是确定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样讲?这是与传统教学的三个主要不同之处:时间、内容、方式不同。

传统教学是教师先讲,学生后学,教师讲的内容全是教材上的知识,不管学生会不会,所有的内容都要讲,这就造成了“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模式是在学生自学、更正、讨论之后,如果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去讲。学生学在前,教师讲在后;教师讲的内容都是学生不会的,急需要讲的,凡学生会的,教师绝不再讲;教师讲的方式一般有六种:

1、补充讲解;

2、更正讲解;

3、点评讲解;

4、归纳总结讲解;

5、按顺序讲解(一类一类边讨论边讲解,边板书,合二为一,合三为一);

6、拓展延伸讲解(由个别到一般,走出教材)。老师与书本的主要区别在哪儿呢?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的,老师的“活”主要“活”在以学定教上,学生听老师讲又主要是听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推理方法。

(四)“当堂训练”环节(就是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能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这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综合训练)。

如果说学生在“先学”时,已经对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再经过检测、更正、讨论,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最后经过当堂训练、模仿例题运用公式、定理做作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会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这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规律的。在这个环节里,要求教师要注意六点:一要精心设计习题,要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题;二要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可分为“必作题、选作题和思考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三要指导学生做题方法,先复习再做题,死记活用。在做作业之前要再看一遍例题,先消化理解所学的内容。不要一拿过作业本就做,这样往往容易出错。四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牢固地掌握当堂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不求甚解地完成作业,或者抄袭别人的作业,那就起不到做作业的作用。限时当堂独立完成作业,就很好的保证了学生能及时练习,独立练习,解决了学生因课下做作业时自觉性差,随意性大而导致的抄袭作业或不做作业等问题。五要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留给学生去学和练,教师不当堂批改作业,下课时,教师要把课堂作业收走,放到课下去批改。对没有当堂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记下姓名,作为日日清的对象。六要强调学生纠错。有题必做,有错必纠。教师批改以后的作业,学生如果做错了,必须更正,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更正错误。学习既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补漏改错、融会贯通的过程。一门课程,知识漏洞越小,说明学得越好,考试时的成绩也就会越好,那些作业中出错的地方(考试时出错的地方也如此),往往就是知识漏洞最大的地方。教师和学生都要有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含测试和考试)之后,将其中做错的题目及时记录下来,这些就是知识的漏洞。教师既要重视这些错题,从中找出教学重点和规律,又要督促学生经常看看这些题目,反复练习,时间长了,漏洞就会补上。

下面谈一下我的意见。

我认为我校要落实好“四清”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从基础年级就开始抓起,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大胆使用下去。

2、要在更多的学科中倡导这种教学模式,创造氛围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3、要让学生知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模式下,他们应该怎样去自学的问题。

关于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篇8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

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篇9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永昌城关一小 李春穆

先学后教是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独创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一堂课总要从“先学后教”的“学”字开头,这个“学”是自学的意思,“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四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在进行了简短的学习后,在我的课堂上,也尝试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困惑,时间很短暂,却让我思考很多,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也让我看到新课堂和旧方法撞击下产生的火花,当然,我愿意继续进行这样的尝试和探索,让我自己受益,也让我的学生们受益。

一、对教学模式的理解要准确

刚接触先学后教时觉得不难嘛,可真正实行起来却发现里面有很多的技巧。于是就赶快给自己充电,进一步的理解先学后教这一教学理念。这里的先学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先看书,教师不管,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提问后的学,在教师提出目标和要求后的学,在教师精讲后的学。“后教”,就是恰当发挥教师答疑解惑的作用。如果学生不先学,老师一开课就主动讲授,学生容易被

动,似乎教学中老师的讲授完全出于一厢情愿。正是有了学生的先学,老师后教起来就能够对症下药,得心应手,凸显出教师讲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的教,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同时也表明课堂上教师的教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可以少走弯路,教是学的捷径。老师不论是讲还是教,都只能是针对教材中非讲、非教不可的东西,传授、教会学生终身爱益的知识精华,而不是没有清醒目标、故弄玄虚、多余的讲和教。另外,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参差不齐,难免会有不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时就需要教师分类指导,因材施教,耐心辅导,给学困生吃吃偏碗饭。学习知识仅靠兴趣不行,还要有毅力,要强化。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进步、成材。

二、对教材的解读要深刻

有关这方面的做法其实就是我们平常备课中常谈到的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对学生的把握要到位。

课前准备,我们常说要备教材,还得备学生。解读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这一点很多老师都能注意到。但一堂课下来、一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有哪些学生基本不用引导就能掌握,换言之能自学会了;哪些学生

得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的,这些我们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有的放矢,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开展。

先教后学确实对我的课堂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时自己也存在一些困惑:

一、如何协调好先学和后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方法即“兵教兵”。在我的课堂上,目前都是以模仿为主,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学,但是我发现我们的学生似乎已经习惯了原来的课堂,更愿意习得,而不愿意自学,所以引导起来确实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因为孩子们不懂得方法,在引导的过程中不是不听就是听不明白老师的话,总是有许多溜号的现象,于是在检测的过程中,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不在少数,所以“后教”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不仅要关注“后进生”,更要关注全体

刚开始时我对这个模式的理解是,只要“后进生”都学会了,那全班学生也就都会了,也不需要太关注中等生了,所以上课时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如何让后进生都学会上,而忽视了对其他学生,尤其是中等生的关注,但是在做练习时却发现我们班的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错误,这也让我明白,在关注“后进生”的同时,也要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我们不能使用同一种方法对待每一位学

生。

其实,自己对这种模式的理解可能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差,有时觉得自己的想法也会有些偏激,而在实践方法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推敲,总之,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尽快转变观念,敢于创新,敢于实验,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先教后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上一篇:我心目中的好教师下一篇:《鳄鱼太太们的夏天》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