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几点做法

2024-10-05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几点做法(共8篇)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几点做法 篇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几点做法

某工程地下室施工季节为夏季,采用商业混凝土,为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材料。如矿渣水泥和大粒径的粗骨科等。但由于该工程要求基础混凝土强度较高,钢筋含量大,实际选用42.5R普硅水泥,粗骨科采用5毫米——25毫米石子(连续级配),细骨料采用中砂,通过掺加粉煤灰的方法降低水化热。

混凝土拌制。为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使其浇筑温度不超过28℃(指混凝土入模振捣后,在50毫米——100毫米深处的温度),要求混凝土搅拌站采用低温井水拌制混凝土,骨科放置在遮阳篷中。避免阳光直晒。现场泵送时,管道用湿毛毯覆盖,常洒水降温。

制订浇筑方案。为减少每次浇筑的蓄热量,减少水化热的积聚,减小温度应力,混凝上采取斜面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200毫米~300毫米。

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符合质量标准。本工程明确以后浇带为分界线,分三次自东向西连续进行浇筑。

总的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标,不得有裂缝、脱皮起壳、凹坑、蜂窝麻面及冷缝等现象。

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法。由一名技术人员经常检查前面浇筑的混凝土初凝情况并配合采用二次振捣法,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同时也可防止出现冷缝。

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我们是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实。混凝土施工中充分振捣可使骨科和水泥浆在模板中得到致密排列,有助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裂性的提高。但过分振捣将使粗骨科沉落并使表层混凝土有较大收缩性,水分蒸发后易集聚形成凝缩缝。一般要求振捣手控制在20秒一30秒,或观察混凝土表面不冒气泡且已有部分泛浆即可,

混凝土表面是外观质量的关键工艺。本项目采用两道木抹和一道铁抹的工艺。第一次采用长柄木抹,主要是将表面挤压平整,使表面的水泥乳浆均匀分布,浆液厚度为3毫米一5毫米。待表面收水时,进行第二道木抹抹面,其作用是赶出表面泌水。二次抹压表面处理,有利于减少混凝土早期塑性裂缝,闭合泌水收缩裂缝。最后一道铁抹需待泌水赶出后,方可进行。将表面砂粒压入浆面,至有青色呈出即可。过度的抹平压光也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放出结合水而混凝土表面碳化收缩,导致表面龟裂。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这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一道重要工序。认真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我们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麻袋片的方法,由专人负责覆盖及洒水养护,确保7天的养护期。可达到保温和保湿的目的,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至过快散失而产生表面裂缝,同时可使由混凝土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其抗拉强度,避免产生贯穿裂缝。根据现场温度实测,将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较好地防止了尚处在强度发展阶段的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缩裂缝。

分层测温。《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为保证工程质量,采取测温手段是必要的,测温孔均匀分布于基础平面,一组设三层,埋设深度自下而上为100毫米、900毫米、1700毫米。在混凝土的升温阶段每2小时测温一次,降温阶段每6小时测温一次。并同时测定环境温度,直至温度稳定为止。

控温措施。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释放水化热多,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应力收缩,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裂缝或贯穿性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采取的措施是:掺优质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加泵送剂,延长凝固时间,促使水化热峰值平滑: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采用麻包片和塑料布覆盖两层,以减少内外温差;尽量降低混凝土浇筑的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几点做法 篇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凝结后, 温度迅速上升, 通常经3d-5d达到峰值, 然后开始缓慢降温。温度变化产生体积胀缩, 线胀缩值符合△L=Lo.a.△T的规律, 这里线胀缩值数取1x10-5 (1/0C) 。因为混凝土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低, 而且混凝土弹性模量较低, 所以升温时体积膨胀一般不会对混凝土产生有害影响。但在降温时其降温收缩与干燥收缩叠加在一起时, 处于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常常会产生裂缝, 起初的细微裂缝会引起应力集中, 裂缝可逐渐加宽加长, 最终破坏混凝上的结构性、抗渗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降温值=温度+水化热温升值-环境温度。其中温升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水泥品种和用量、用水量、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条件 (主要包括浇筑方法、混凝土厚度、混凝土各表面的能力和其它降温措施) 等。

为尽量发挥混凝土松弛对应力的抵消作用, 同时避免在混凝土硬化初期骤然产生过大的应力, 应该减慢降温速度。一般规定, 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 降温速度不大于1.50C/d.

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是:基础厚1.2 m;基础做了SBS防水;混凝土一次浇筑3800 m3;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对配合比设计的主要要求是:既要保证设计强度, 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既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 又要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

选用水化热低的32.5MPa矿渣水泥, 水泥用量仅为340kg/m3。

大掺量I级粉煤灰 (国外高达30%) 。掺量高达100kg/m3, 占水泥用量的29%, 占胶凝材料总量的21%。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粉煤灰是增加可泵性、节约水泥的常用方法。矿渣水泥本身就掺有20%-70%活性或惰性掺合料, 再在矿渣水泥中掺近30%的粉煤灰, 而且要配制大坍落度的C40混凝土, 非常少见。这个掺量巳接近GBJ 146-9,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的上限。

2 混凝土的浇筑方案选用

全面分层, 采取二次振捣方案。混凝土初凝以后, 不允许受到振动。混凝土尚未初凝 (刚接近初凝再进行一次振捣, 称二次振捣) , 这在技术上是允许的。二次振捣可克服一次振捣的水分、气泡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微孔, 亦可克服一次振捣后混凝土下沉与钢筋脱离, 从而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抗渗性。

全面分层, 二次振捣方案就是当下层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再进行一次振捣, 使混凝土又恢复和易性。这样, 当下层混凝土一直浇完42m后, 再浇上层, 不致出现初凝现象。此方案虽然技术上可行, 也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 但需要增加人力和振动设备, 是否采用应做技术经济比较。

3 预测温度、设计养护方案

在约束条件和补偿收缩措施确定的前提下, 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收缩应力取决于降温值和降温速率。降温值=浇筑温度+水化热温升值-环境温度。

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通过计算预测了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混凝土温升值的可能产生应力, 并据此制定了降低浇筑温度腔制温升值措施, 预先制定减缓降温速率的方案和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的应急措施。

3.1 计算混凝土内最大温升

据资料介绍, 有三种计算公式, 其一为理论公式:

另一个为经验公式:

当混凝土厚度超过3m时, 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过大。建议把上述经验公式改为:

公式 (1) 可计算各个龄期混凝土中心温升, 从而计算每个温度区段内产生的应力, 还可找出达到温升峰值的龄期, 从而推定采取养护措施的时间。但在介绍该公式的资料中并没有详细说明其适用范围。

该公式似乎未能把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条件和平面尺寸的影响因素充分考虑进去。如能根据不同情况调整m和£的取值, 可能会使计算值更接近实际。

在该工程中, 按公式 (1) 计算的结果与后来的实测值偏差较大, 升温峰值出现的时间也比实测值偏后。据了解, 其它工程的计算也有类似情况。

公式 (2) 计算较简便, 在该工程中计算值较实测值偏差较小, 但无法据此计算应力, 也找不出升温峰值出现的时间。因该工程混凝土厚度是1.2 m, 若按公式 (3) 计算, 计算值最接近实测值。

三个公式, 三种结果。在考虑施工、养护方案时, 均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 以求稳妥。

3.2 混凝土中心温度值T1=T2+△T (t) ,

因为△T (t) 计算值较高, 夏季的浇筑温度T1应采取措施降下来。如果不采取水中加冰等降温措施, 计算得:

混凝土拌合温度:

混凝土出机温度:

混凝土浇筑温度:

这个温度是昼夜平均浇筑温度, 如果白天最高气温是35℃, 这时的浇筑温度Tj=31.4℃。为了降低Tj, 采取如下措施:料场石子进仓前用凉水冲洗, 水泥在筒仓内存放15d以上, 晴天泵管用湿岩棉被覆盖, 气温高时拌合水中加冰降温。其中, 拌合水中加冰效果最好。

可见, 每使混凝土浇筑温度下降1℃, 平均要使拌合水温下降近6℃。要使混凝土浇筑温度下降3℃, 至少每m3混凝土要加0℃冰40 kg.无论如何, 在工程中实际浇筑温度Tj, 都不能超过32℃。

4 确定保温材料的厚度, 预测混凝土表面温度

据公式 (3) 计算, 混凝土中心最大温升达47.3℃, 假如浇筑温度是30℃, 混凝土中心温度将达77.3℃。如果环境平均温度Tq= (35+23) /2=29℃。两者平均温差将有48.3℃, 这是无论如何不能允许的。解决办法是在混凝土开始降温时, 在其表面覆盖保温材料, 使表层混凝土温度提高, 达到减小混凝土内表温差的目的。

一般规定:混凝土内表温差T1-T2≤25℃对于较厚的混凝土, 此温差值可适当放宽。

由此可见, 即使在炎热的夏季, 大体积混凝上在降温阶段要“保温”养护。

经过计算, 提出两种养护方案供施工时选择。

一种是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3cm厚的防水岩棉被。

另一种是蓄水2cm-12cm养护, 深度随当时混凝土内外温差增减。前者的优点是保温性能较好, 可缩小混凝土内表温差, 减慢降温速度, 从而有利于混凝土抗裂, 但缺点是可能因降温速度过慢而延长养护时间;但如遇环境温度骤降造成混凝土内表温差过大时, 较难采取临时加强保温的措施。

5 结语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一次浇筑量大, 厚度大, 强度等级高, 在夏季炎热天气施工, 技术难度大。混凝土浇筑后, 经过3个星期保温保湿养护, 效果理想。

要施工好超厚、高强度等级的大体积混凝土, 关键要有一个先进的混凝土配合比, 有一套严谨的施工组织设计, 有一套科学的养护工艺, 有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

配制大体积混凝土, 关键在于水化热要低, 大掺量I级粉煤灰和低用量的矿渣32.5MPa水泥相结合是该工程成功的关键之一。它有效地降低了水化热, 提高了可泵性, 从而提高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湿热养护条件下, 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得很好, 有效地防止了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微膨胀剂确实起到了补偿收缩作用。根据计算, 自降温开始, 混凝土表层就应该出现拉应力。可是在实测中, 始终未测到拉应力。除混凝土松弛, 养护阶段没发生干缩外, 微膨胀剂功不可没。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养护和浇筑同样重要。保湿是前提, 控制降温速度是关键, 监测是根据。

总之, 大体积混凝土是目前施工中应用较多的一项新技术, 只要严格施工规范, 仔细落实每一个施工环节, 认真妥善地作好浇筑完的保温工作, 该项技术是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10.

[2]王铁梦.王铁梦教授谈控制混凝土工程收缩裂缝18个因素.混凝土, 2003.1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几点做法 篇3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裂缝 原因 应用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是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干燥收缩和降温收缩。处于完全自由状态下的混凝土,出现再大的均匀收缩,也不会在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混凝土处在地基等约束条件下时,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开裂。①

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1、水泥的性质和用量是产生裂缝的根本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煤灰、石子、砂子混合浇筑而成,煤灰的主要作用是不仅可以节约水泥的用量,而且还可以降低水化热,增加混凝土和易性,还能够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煤灰的用量一般在29%左右。石子和砂子的主要作用也是为了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在混凝土中,导致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不同型号的水泥,产生的水化热不同,水泥的用量不同,产生的水化热也不相同,因此,水泥的性质和用量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根本原因。

2、水泥水化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内外温差导致裂缝产生

由于混凝土在硬化期间存在水泥水化过程,并且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再加上混凝土的体积比较大,所产生的水花热很难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去,因此,所产生的水化热就会积聚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可是,尽管内部的温度快速升高,而表面温度却变化不大。这就使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和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差。如果温差值过大,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变化产生差异,从而导致温度应力的产生,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出现显著的温度裂缝,给大体积混凝土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浇筑厚度越大,所使用的水泥量也就越大,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化热也就越多,温度升高就越快。因此,混凝土的体积越大,其表面出现裂缝的机会就会越多。

为了避免裂缝的产生,在浇筑完成的早期,我们通常采用的是潮湿养护的方法。可是对于体积比较小,厚度比较小的混凝土浇筑,潮湿养护的方法比较凑效,而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来讲,潮湿养护只能推迟干缩的发生,保证表层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对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3、降温收缩和干燥收缩是导致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

除了水泥水化产生的热导致内外温差产生裂缝的原因外。当内部温度达到峰值后就会逐渐降低,而在降温过程中因降温产生的收缩会和因干燥产生的收缩叠加在一起,使处于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产生裂缝。早期的裂缝也会导致应力集中,这样一来,应力不断加大,裂缝也就也来越宽、越来越长。

由于混凝土具有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的特点,再加上混凝土的弹性系数较差,因此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热导致水泥膨胀对混凝土的影响不太大。而降温过程和干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才是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4、影响裂缝产生的条件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水泥本身的原因外,还有用水量、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浇筑的厚度、混凝土表面的应力以及所采用的降温措施等。

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具体应用

为了进一步理解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我们以具有下面工程特点的大体积混凝土为例来进行说明:

⑴、设计建筑平面是正方形。其中地上建筑52层,地下建筑2层。

⑵、采用全现浇外框内筒结构。

⑶、基础底板总面积约为4600平方米(98.4×95.6)

⑷、基础底板的砼总量约为7800立方米.

⑸、整个基础包括大承台(面积约1200平方米)、小承台、承台底板。

⑹、底板混凝土厚0.8米,承台混凝土厚3.2米

⑺、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40

1、原料的选择及配合比例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因此,必须做好原料的选择和配合比例的选择。

⑴、原料的选择

水泥的选择:由于本工程的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40,为了降低水化产生的热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因此水泥可选用525号炼石水泥。

骨料的选择:对于细骨料的选择也要从减少水化热方面来考虑。因此,细骨料主要采用中砂。在粗骨料的选择上,主要考虑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问题,因此主要选用5到20毫米粒径的连续级配石子。

在进行骨料选择时,还要考虑骨料的含泥量。骨料中的含泥量不同,浇筑成的混凝土收缩变形程度不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也不同。因此控制骨料中的含泥量也是进行骨料选择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粗骨料的含泥量应在1%以下,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在2%以下。

掺和料和外加剂的选择:由于混凝土的28天强度和标准强度基本接近,为最大程度控制温升速度,推迟温度升高到峰值的时间,掺和料应该选用大掺量I 级粉煤灰,每立方米掺量最多可以达到100千克。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特点上来看,掺粉煤灰是增加可泵性、节约水泥的非常普遍的方法。

外加剂的选择主要采用在混凝土中添加U型低碱膨胀剂的方法,研究表明,在混凝土内添加10%的U型低碱膨胀剂,可以达到膨胀应力抵消一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应力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减少裂缝产生的机会。

⑵、配合比例

对配合比设计的主要要求是: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既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又要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②

根据试验室配合比设计,每立方米混凝土配合比为525号水泥400kg,连续级配碎石(粒径5—20mm)1060kg,掺合料73kg,外加剂6kg,水170kg,坍落度160—180mm.③

2、混凝土的浇筑方案选用

在混凝土浇筑方案的选择上主要采取全面分层,二次振捣的方案。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刚接近初凝时,可以进行二次振捣,如果混凝土已经初凝,则不能再进行振捣。二次振捣可以改变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使混凝土内部因水分和气泡产生的微小空隙减少,还可以减轻混凝土和钢筋的脱离程度,提高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握裹力,从而使混凝土更加坚固。

全面分层,二次振捣方案可以使接近初凝的混凝土恢复和易性,这种方案可以使混凝土上下层之间的各种系数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混凝土内部应力进一步减小,这样就降低了裂缝产生的机会。

3、预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精心设计养护方案

在各项措施得到有力保证的前提下,预测混凝土内部温度,降低降温收缩应力就成为保证混凝土不出现裂缝的唯一途径。收缩应力越大,出现裂缝的机会就越大,相反,收缩应力越小,出現裂缝的机会就越小。

收缩应力主要和降温值和降温的速度有关。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关系式来计算降温值:

降温值=浇筑温度+水化热温升值-环境温度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由温升值产生是内部应力进行猜测,从而制定采用控制浇筑温度控制温升值的方法,这样就能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同时,还可以据此制定相关措施,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4、保温材料的使用

在计算混凝土中心温度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算式进行计算:

混凝土中心温度=混凝土中心最大温升+浇筑温度

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就要应对混凝土中心温度和环境平均温度之差造成的应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

为此,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采取的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方法是表面添加覆盖物的方法。一般采用的覆盖物是塑料薄膜和防水岩棉被。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裂缝的产生也和方方面面的因素有关。为此,我们一定要认真选择施工材料,设计施工方案,落实每一个施工环节,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整个施工得到让人满意的结果。

注:①吴高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民营科技.2010.06)

②、③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

1、江正荣.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

2、李丽宏.“三掺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民营科技.2008.0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几点做法 篇4

基础底板大体积砼浇捣方案

编制依据

1、工程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

2、《人民防空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134-20043、《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6、《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一、工程概况:

宜兴万丽酒店工程总建筑面积73059m2,其中地下室约 18000 m2,筏板基础:F1区底板厚1800mm,F2区底板厚800mm,F3区底板厚400mm。地下室底板采用 C35商品砼,掺入JM-Ⅲ抗渗剂,掺量为0.9Kg/m3,抗渗等级为P6。所有地下室工程的砼,在砼中还应掺入一定数量的纤维丝,防止砼产生裂缝。本工程由宜兴万丽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公司设计,南京德阳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

二、浇筑区域划分与试块留置:

1、由于底板标高不一,砼量大,根据施工工艺,基础底板砼以后浇 带为施工段。每施工段浇筑时间不同,第一次方量较大(F1区砼量约4500m3)用二台泵车浇筑;第二次用二台泵车(F2区砼量约6500 m3);第三次用二台泵车浇筑(F3区砼量约4400m3)。设计泵送砼的塌落度为100~140mm。根据规范要求,防水抗渗混凝土,连续浇筑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一组6块);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当一次连续浇筑超出1000M3时,同一配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少于一次。F1区留置抗渗试块9组,抗压试块23组;F2区留置抗渗试块13组,抗压试块33组;F3区留置抗渗试块9组,抗压试块22组。

三、砼浇筑前准备:

1、在砼浇筑前,必须安排工人清除底板中留有的垃圾,并用水泵冲

洗集水井、电梯井内的杂物。

2、做好底板板面标高控制的标志用水平仪在纵横间每隔5m左右设 置钢筋标高控制点,形成标高控制网。

3、砼浇筑前,各项准备工作必须有专人检查,钢筋、模板施工完 毕后,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检验通过后,方可进行砼施工。

4、现场木工要对所有模板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预埋件、预

留洞口及泵管支架部位应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施工前应对施工班组认真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签发砼浇

灌令后才能进行砼浇筑。

6、水电安装应验收合格。

7、劳动力组织:每台泵配备两个人,每班13-14人,其中搅拌车卸 料处一人,振动棒操作6人,出料口移动软管或拆水平管3人,平仓及表面处理3人,另外每班设总指挥1人,看护钢筋2人,看护模板2人,机电维修工1人,搅拌车指挥1人。

四、大体积砼浇筑:

浇筑砼采用“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

法。该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避免砼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和冲洗,从而提高泵送效率。简化砼的泌水处理,保证了上下层砼结合不超过初凝时间。由于泵送砼流动性大,沿砼流淌方向,分二~三个不同层次浇捣,分层厚度300mm、400mm。砼分层浇筑以砼的初凝时间来控制。根据规范砼强度等级>30,气温>25°时,初凝时间为150min(注:当砼中掺加有促凝或缓凝剂时,其允许时间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根据砼供应商提供的砼初凝时间约为8~10小时,即分层浇筑时以这个时间为准。每一泵送浇灌带采用4台插入式振捣器,配备Ф50mm或Ф70mm振动棒,振捣时应做到快插慢拔。浇上层砼时,需入下层砼内50mm,使上下层砼结合。4台振动机分前后两排布置,每排2台,前后间距3m左右,前排振动机振捣浇灌砼,后排振动机振捣斜坡流淌部分砼。插点移动间距400mm左右,均匀振捣,严禁漏振。在每个浇灌带边缘斜坡处,设专人负责振捣,以保证浇灌带接头斜坡砼密实。严禁振及温控

钢管。为防止爆模和钢管移位,浇筑全过程安排专人看模、看铁,以确保其质量。

搅拌运输车在装砼前,搅拌筒内存水倒干净,装料后,搅拌筒必

须慢速转动,不断搅拌,卸料前,搅拌筒必须快速转动一分钟,方可卸料。禁止卸料或运输过程中任意加水。砼运至现场后,由专人负责一次坍落度测试(用一个上、下底直径分别为10cm和20cm,高为30cm截头圆锥形薄钢板筒,将混凝土拌合物分三次装入筒内,每层用Φ16mm弹头形钢筋捣棒插捣25次,最后将表面抹平,然后垂直提起塌落度筒,并随即量出拌合物锥体塌落的距离,即得塌落度值),并做好砼施工记录,如果坍落度异常,及时与搅拌站联系纠偏。

每车砼均应随车签发发货单,写明发货时间、数量等内容。工地

收料员签证到达时间。由于工期紧,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泵车浇筑混凝土每小时不少于50m3,每车砼自装料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90分钟。

五、大体积砼的表面处理及养护:

砼浇筑完成后,表面用刮尺刮平,用滚筒碾压数遍,用木蟹打磨

压实,待砼收水后再用木蟹搓平,随后用塑料扫帚扫毛,以减少砼表面的收缩裂缝。砼表面以手指轻按无指印时,即可在外露表面用一层塑料薄膜,一层草包覆盖。防止水份蒸发。用蓄热养护的方法来避免砼内部与外部大气的温度过大而造成裂缝,用黄沙盖满。对凸出底板500mm的砼墙,以多层胶合板作为保温材料进行蓄热养护。

六、大体积砼测温:由甲方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大体积砼进行现场测温。以测温数据决定撤除保温层的时间,控制砼的温度骤降不超过10℃。严禁任意拆除撤掉保温材料。

七、防止大体积砼产生温度裂缝的措施:

1、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

等)来配制混凝土。

2、掺加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

3、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减少水泥用量,降

低水灰比;注意浇捣,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4、降低混凝土入模的温度,在气温较高时,砂石堆场、运输设备上

搭设遮阳装置,或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

5、加强混凝土的保湿、保温养护,严格控制大体积砼内外温差。

6、扩大浇筑面积、散热面、分层分段浇筑。

八、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大体积砼施工,由于采用大流动性砼进行分层浇筑,上下层施工的间隔时间较长,经过振捣后上涌的泌水和浮浆易顺着砼坡面流到坑底。解决的方法是在结构四周侧模的底部开设排水孔,使泌水及时从孔中自然流出;少量来不及排除的泌水,随着砼的浇筑向前推进被赶至基坑顶端,由顶端模板下部的预留孔排至坑外。当砼大坡面的坡脚接近顶端模板时,应改变砼的浇筑方向,即从顶端往回浇筑,与原斜坡相交成一个集水坑,另外有意识地加强两侧模板外的砼浇筑强度,这样集水坑逐步

在中间缩小成小水潭,然后用软轴泵及时将泌水排除。采用这种方法适合用于排除最后阶段的水分。

九、安全措施:

1、各工种进入施工场地必须遵守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前班组进行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能力。

2、夜间进行砼工程施工时,要有本班组人员值班,施工照明充足,自我防护措施可靠,符合施工和安全要求。振动泵的操作必须由专人负责,禁止其他人员乱动,使用震动泵前,要检查所用震动泵的电缆确保不破损、不漏电,漏电保护安全有效,尤其持震动泵者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和防护服。用塔吊、料斗浇筑砼,在塔吊放下料斗时,操作人员要主动避让,应随时注意料斗碰头,并应站立稳当,防止料斗碰人坠落。使用震动棒前应检查电源电压,必须经过二级漏电保护,电源线不得有接头,观察机械运转是否正常。振动机移动时,不能硬拉电线,更不能在钢筋和其他锐利物上拖拉,防止割破拉断电线而造成触电事故。基坑周边5米范围内严禁堆放土方、建筑材料、周转材料等重物。距基坑1米开始设置1200高连续防护栏杆。地面行驶车辆,砼运输车等均应保持安全距离,严禁机械扰动土坡。

江苏宇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几点做法 篇5

近几年来, 国内建筑工程中正负零以下混凝土工程的体量日渐增大, 因此在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施工中, 如何有效防止和控制混凝土变形裂缝的出现, 显得非常重要。

结合绥芬河世茂假日酒店地下室工程的基础混凝土施工实例, 介绍了在施工中通过控制浇筑, 养护等一系列措施, 有效地防止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出现变形裂缝的体会。

2 工程实例

绥芬河世茂假日酒店地下室工程, 地上7层, 地下1层。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 框架结构。

2.1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工程采用上翻式地梁的筏型基础, 底板厚900mm, 地梁高1800 mm。平面形状为井字形, 长176m×宽126m。基础地下室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抗渗等级S6, 基础底板混凝土约12000立方米。

混凝土下料振捣时按“分层, 分段, 连续不断地薄层浇筑”的原则进行, 由于基础为上翻式地梁, 因此底板部分先浇筑并注意振捣密实, 上翻梁部分在底板部分浇捣后2h再行浇筑, 使底板混凝土有一定的沉落时间, 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后, 用长刮尺刮平, 清除残余浮浆后用木抹子打光, 混凝土收水后用铁板反复压光, 压闭混凝土表面毛细孔以防止混凝土泌水下沉产生表面裂缝, 提高混凝土防水性能和表面观感。

2.2 地下室外墙板混凝土施工

地下室外墙厚400mm, 总延长米为615m, 混凝土C40, 抗渗等级S6, 采用钢板止水带止水。

为确保外墙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 连惯性, 防止出现施工冷缝, 应集中力量对外墙混凝土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 促进混凝土硬化时收缩。这两种收缩由于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 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 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3.2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主要是收缩裂缝。混凝土降温产生的收缩和硬化时的收缩, 受到结构本身和基坑边壁等的约束, 产生较大的拉应力, 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4 混凝土的测温和养护

4.1 基础混凝土的测温和养护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限值而产生温度裂缝, 在混凝土内布置测温点, 掌握基础内部实际温度变化情况, 监视温差波动, 以指导养护工作。

基础浇捣时气温较高, 在混凝土表面用木夯紧压整平后, 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两层麻袋 (草袋) , 并浇水湿润, 此后根据温控数据确定覆盖材料的增减。

基础承台测温点共布置30点, 另有薄膜下温度测点4个, 大气温度和室内温度各1个测点, 由于测温点不多, 因此采用电子测温仪进行监测。

根据经验,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变化在1-72h内波动最大, 因此在这段时间现场值班不间断测量, 测试频率为每2h一次, 测试时要求记录以下数据:a.混凝土入模温度;b.每次测温时间, 各测点温度值;c.各部位保温材料的覆盖和去除时间;d.浇水养护或恢复保温时间;e.异常情况如雨、风等发生的时间。

测温前确定混凝土内中心温度与表面薄膜下温差达到27℃时, 必须采取保温应急措施, 实测温度显示大多数测试点温差值在25℃以

(上接30页) 在反应器内创造更为理想的下, 仅有2点一度温差值超过29℃, 现场采取停止浇水养护和覆盖双层干麻袋在1h内即以提高表面温度来降低内外温差。

4.2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的养护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易出现收缩裂缝, 除在施工中采取外侧加密横向钢筋, 严格控制坍落度等措施外, 后期的养护也至关重要。本工程采取以下措施:

对混凝土采用养护膜覆盖, 保持湿润环境补充水源。浇水养护基本上采取连续循环的方式, 浇水面为外墙的内外侧面。在混凝土获得一定强度后, 拆除模板, 规定20d拆模。

继续养护:模板拆除后继续对外墙混凝土浇水养护15d。

5 几点体会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基础和地下室外墙易出现表面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但只要措施得当, 是可以避免或可以控制的。关键在于:

a.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 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尽可能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降低混凝土的最高绝热温升, 从根本上解决升温阶段的裂缝产生。

b.尽可能将墙板的水平钢筋置于混凝土外侧,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超厚, 水平钢筋的间距尽可能小于150 mm。

c.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

d.建议尽可能延长拆模时间, 浇水养护时间应大于30d。

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而言, 养护措施也是极其重要, 应根据施工时的气温、测温情况, 采取相应的养护方法。布置合理的测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为养护提供调整依据。

理研究铀矿冶

摘要:针对地下室混凝土外墙及大体积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论述。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篇6

【关键词】裂缝;降温养护;浇筑方案

1. 前言

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是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干燥收缩和降温收缩。处于完全自由状态下的混凝土,出现再大的均匀收缩,也不会在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混凝土处在地基等约束条件下时,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开裂。

1.2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用水大约只占水泥重量的20%,在混凝土浇筑硬化后,拌合水中的多余部分的蒸发将使混凝上体积缩小。混凝土干缩率大致在(2-10) ×10-4范围内,这种干缩是由表及里的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大约需要4个月才能基本稳定下来。干缩在一定条件下又是个可逆过程,产生干缩后的混凝土再处于水饱和状态,混凝土还可有一定的膨胀回复。

1.3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潮湿养护对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并无明显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只是为了推迟干缩的发生,有利于表层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以及发挥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作用。

1.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凝结后,温度迅速上升,通常经3 d~5d达到峰值,然后开始缓慢降温。温度变化产生体积胀缩,线胀缩值符合△L=Lo· a·△T的规律,这里线胀缩值数取1 x 10-5(1/ 0C)。因为混凝土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低,而且混凝土弹性模量较低,所以升温时体积膨胀一般不会对混凝土产生有害影响。但在降温时其降温收缩与干燥收缩叠加在一起时,处于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常常会产生裂缝,起初的细微裂缝会引起应力集中,裂缝可逐渐加宽加长,最终破坏混凝上的结构性、抗渗性和耐久性。

1.5混凝土降温值=温度+水化热温升值-环境温度。其中温升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水泥品种和用量、用水量、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条件(主要包括浇筑方法、混凝土厚度、混凝土各表面的能力和其它降温措施)等。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对配合比设计的主要要求是: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既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又要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

(1)选用水化热低的32.5 MPa矿渣水泥,水泥用量仅为340 Kg/ m3。

(2)大掺量I级粉煤灰(国外高达30 %)。掺量高达100 Kg/ m3 ,占水泥用量的29%,占胶凝材料总量的21%。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粉煤灰是增加可泵性、节约水泥的常用方法。矿渣水泥本身就掺有20%一70%活性或惰性掺合料,再在矿渣水泥中掺近30%的粉煤灰,而且要配制大坍落度的C40混凝土,非常少见。这个掺量巳接近GBJ 146- 9。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的上限。

3. 混凝土的浇筑方案选用

(1)全面分层,采取二次振捣方案。混凝土初凝以后,不允许受到振动。混凝土尚未初凝(刚接近初凝再进行一次振捣,称二次振捣),这在技术上是允许的。二次振捣可克服一次振捣的水分、气泡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微孔,亦可克服一次振捣后混凝土下沉与钢筋脱离,从而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抗渗性。

(2)全面分层,二次振捣方案就是当下层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再进行一次振捣,使混凝土又恢复和易性。这样,当下层混凝土一直浇完42m后,再浇上层,不致出现初凝现象。此方案虽然技术上可行,也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但需要增加人力和振动设备,是否采用应做技术经济比较。

4. 预测温度、设计养护方案

在约束条件和补偿收缩措施确定的前提下,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收缩应力取决于降温值和降温速率。降温值=浇筑温度+水化热温升值-环境温度。

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通过计算预测了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混凝土温升值的可能产生应力,并据此制定了降低浇筑温度腔制温升值措施,预先制定减缓降温速率的方案和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的应急措施。

4.1计算混凝土内最大温升。

这个温度是昼夜平均浇筑温度,如果白天最高气温是35℃,这时的浇筑温度Tj = 31.4℃。为了降低Tj,采取如下措施:料场石子进仓前用凉水冲洗,水泥在筒仓内存放15 d以上,晴天泵管用湿岩棉被覆盖,气温高时拌合水中加冰降温。其中,拌合水中加冰效果最好。

可见,每使混凝土浇筑温度下降1℃,平均要使拌合水温下降近6℃。要使混凝土浇筑温度下降3℃,至少每m3混凝土要加0℃冰40 Kg.无论如何,在工程中实际浇筑温度Tj,都不能超过32℃。

5. 确定保温材料的厚度,预测混凝土表面温度

5.1据公式(3)计算,混凝土中心最大温升达47.3℃,假如浇筑温度是30℃,混凝土中心温度将达77.3℃。如果环境平均温度Tq=(35 +23) /2=29℃。两者平均温差将有48.3℃,这是无论如何不能允许的。解决办法是在混凝土开始降温时,在其表面覆盖保温材料,使表层混凝土温度提高,达到减小混凝土内表温差的目的。

一般规定:混凝土内表温差T1-T2≤25℃对于较厚的混凝土,此温差值可适当放宽。

由此可见,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大体积混凝上在降温阶段要“保温”养护。

经过计算,提出两种养护方案供施工时选择。

一种是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3 cm厚的防水岩棉被。

5.2另一种是蓄水2cm~12cm养护,深度随当时混凝土内外温差增减。前者的优点是保温性能较好,可缩小混凝土内表温差,减慢降温速度,从而有利于混凝土抗裂,但缺点是可能因降温速度过慢而延长养护时间;但如遇环境温度骤降造成混凝土内表温差过大时,较难采取临时加强保温的措施。

5.3实际施工中采用了第一种养护方案,养护效果很好。塑料薄膜很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表面的潮湿,既保证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又使前3周的降温阶段不致出现干燥收缩,还保证了微膨胀剂充分发挥补偿收缩的作用。

5.4岩棉被的效果也恰到好处,当混凝土表面温度过高,不利于降温时,局部揭开岩棉被加快降温。下过几场大雨后,岩棉被被水浸透,导热系数增大,使混凝土浇筑后3周的降温速度始终较好地控制在1.3 0C/d~1.5 0C/ d范围之内。

6. 结语

(1)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次浇筑量大,厚度大,强度等级高,在夏季炎热天气施工,技术难度大。混凝土浇筑后,经过3个星期保温保湿养护,效果理想。

要施工好超厚、高强度等级的大体积混凝土,关键要有一个先进的混凝土配合比,有一套严谨的施工组织设计,有一套科学的养护工艺,有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

(2)配制大体积混凝土,关键在于水化热要低,大掺量I级粉煤灰和低用量的矿渣32.5 MPa水泥相结合是该工程成功的关键之一。它有效地降低了水化热,提高了可泵性,从而提高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湿热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得很好,有效地防止了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微膨胀剂确实起到了补偿收缩作用。根据计算,自降温开始,混凝土表层就应该出现拉应力。可是在实测中,始终未测到拉应力。除混凝土松弛,养护阶段没发生干缩外,微膨胀剂功不可没。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养护和浇筑同样重要。保湿是前提,控制降温速度是关键,监测是根据。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是目前施工中应用较多的一项新技术,只要严格施工规范,仔细落实每一个施工环节,认真妥善地作好浇筑完的保温工作,该项技术是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3-18-629endprint

【摘要】在重大工程项目和高层建筑施工中,通常混凝土一次浇筑量较大,这种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极易出现裂缝,如果施工中不加以控制,会产生许多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一定要认真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才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提出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测温养护的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裂缝;降温养护;浇筑方案

1. 前言

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是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干燥收缩和降温收缩。处于完全自由状态下的混凝土,出现再大的均匀收缩,也不会在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混凝土处在地基等约束条件下时,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开裂。

1.2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用水大约只占水泥重量的20%,在混凝土浇筑硬化后,拌合水中的多余部分的蒸发将使混凝上体积缩小。混凝土干缩率大致在(2-10) ×10-4范围内,这种干缩是由表及里的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大约需要4个月才能基本稳定下来。干缩在一定条件下又是个可逆过程,产生干缩后的混凝土再处于水饱和状态,混凝土还可有一定的膨胀回复。

1.3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潮湿养护对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并无明显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只是为了推迟干缩的发生,有利于表层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以及发挥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作用。

1.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凝结后,温度迅速上升,通常经3 d~5d达到峰值,然后开始缓慢降温。温度变化产生体积胀缩,线胀缩值符合△L=Lo· a·△T的规律,这里线胀缩值数取1 x 10-5(1/ 0C)。因为混凝土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低,而且混凝土弹性模量较低,所以升温时体积膨胀一般不会对混凝土产生有害影响。但在降温时其降温收缩与干燥收缩叠加在一起时,处于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常常会产生裂缝,起初的细微裂缝会引起应力集中,裂缝可逐渐加宽加长,最终破坏混凝上的结构性、抗渗性和耐久性。

1.5混凝土降温值=温度+水化热温升值-环境温度。其中温升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水泥品种和用量、用水量、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条件(主要包括浇筑方法、混凝土厚度、混凝土各表面的能力和其它降温措施)等。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对配合比设计的主要要求是: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既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又要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

(1)选用水化热低的32.5 MPa矿渣水泥,水泥用量仅为340 Kg/ m3。

(2)大掺量I级粉煤灰(国外高达30 %)。掺量高达100 Kg/ m3 ,占水泥用量的29%,占胶凝材料总量的21%。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粉煤灰是增加可泵性、节约水泥的常用方法。矿渣水泥本身就掺有20%一70%活性或惰性掺合料,再在矿渣水泥中掺近30%的粉煤灰,而且要配制大坍落度的C40混凝土,非常少见。这个掺量巳接近GBJ 146- 9。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的上限。

3. 混凝土的浇筑方案选用

(1)全面分层,采取二次振捣方案。混凝土初凝以后,不允许受到振动。混凝土尚未初凝(刚接近初凝再进行一次振捣,称二次振捣),这在技术上是允许的。二次振捣可克服一次振捣的水分、气泡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微孔,亦可克服一次振捣后混凝土下沉与钢筋脱离,从而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抗渗性。

(2)全面分层,二次振捣方案就是当下层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再进行一次振捣,使混凝土又恢复和易性。这样,当下层混凝土一直浇完42m后,再浇上层,不致出现初凝现象。此方案虽然技术上可行,也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但需要增加人力和振动设备,是否采用应做技术经济比较。

4. 预测温度、设计养护方案

在约束条件和补偿收缩措施确定的前提下,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收缩应力取决于降温值和降温速率。降温值=浇筑温度+水化热温升值-环境温度。

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通过计算预测了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混凝土温升值的可能产生应力,并据此制定了降低浇筑温度腔制温升值措施,预先制定减缓降温速率的方案和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的应急措施。

4.1计算混凝土内最大温升。

这个温度是昼夜平均浇筑温度,如果白天最高气温是35℃,这时的浇筑温度Tj = 31.4℃。为了降低Tj,采取如下措施:料场石子进仓前用凉水冲洗,水泥在筒仓内存放15 d以上,晴天泵管用湿岩棉被覆盖,气温高时拌合水中加冰降温。其中,拌合水中加冰效果最好。

可见,每使混凝土浇筑温度下降1℃,平均要使拌合水温下降近6℃。要使混凝土浇筑温度下降3℃,至少每m3混凝土要加0℃冰40 Kg.无论如何,在工程中实际浇筑温度Tj,都不能超过32℃。

5. 确定保温材料的厚度,预测混凝土表面温度

5.1据公式(3)计算,混凝土中心最大温升达47.3℃,假如浇筑温度是30℃,混凝土中心温度将达77.3℃。如果环境平均温度Tq=(35 +23) /2=29℃。两者平均温差将有48.3℃,这是无论如何不能允许的。解决办法是在混凝土开始降温时,在其表面覆盖保温材料,使表层混凝土温度提高,达到减小混凝土内表温差的目的。

一般规定:混凝土内表温差T1-T2≤25℃对于较厚的混凝土,此温差值可适当放宽。

由此可见,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大体积混凝上在降温阶段要“保温”养护。

经过计算,提出两种养护方案供施工时选择。

一种是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3 cm厚的防水岩棉被。

5.2另一种是蓄水2cm~12cm养护,深度随当时混凝土内外温差增减。前者的优点是保温性能较好,可缩小混凝土内表温差,减慢降温速度,从而有利于混凝土抗裂,但缺点是可能因降温速度过慢而延长养护时间;但如遇环境温度骤降造成混凝土内表温差过大时,较难采取临时加强保温的措施。

5.3实际施工中采用了第一种养护方案,养护效果很好。塑料薄膜很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表面的潮湿,既保证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又使前3周的降温阶段不致出现干燥收缩,还保证了微膨胀剂充分发挥补偿收缩的作用。

5.4岩棉被的效果也恰到好处,当混凝土表面温度过高,不利于降温时,局部揭开岩棉被加快降温。下过几场大雨后,岩棉被被水浸透,导热系数增大,使混凝土浇筑后3周的降温速度始终较好地控制在1.3 0C/d~1.5 0C/ d范围之内。

6. 结语

(1)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次浇筑量大,厚度大,强度等级高,在夏季炎热天气施工,技术难度大。混凝土浇筑后,经过3个星期保温保湿养护,效果理想。

要施工好超厚、高强度等级的大体积混凝土,关键要有一个先进的混凝土配合比,有一套严谨的施工组织设计,有一套科学的养护工艺,有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

(2)配制大体积混凝土,关键在于水化热要低,大掺量I级粉煤灰和低用量的矿渣32.5 MPa水泥相结合是该工程成功的关键之一。它有效地降低了水化热,提高了可泵性,从而提高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湿热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得很好,有效地防止了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微膨胀剂确实起到了补偿收缩作用。根据计算,自降温开始,混凝土表层就应该出现拉应力。可是在实测中,始终未测到拉应力。除混凝土松弛,养护阶段没发生干缩外,微膨胀剂功不可没。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养护和浇筑同样重要。保湿是前提,控制降温速度是关键,监测是根据。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是目前施工中应用较多的一项新技术,只要严格施工规范,仔细落实每一个施工环节,认真妥善地作好浇筑完的保温工作,该项技术是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3-18-629endprint

【摘要】在重大工程项目和高层建筑施工中,通常混凝土一次浇筑量较大,这种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极易出现裂缝,如果施工中不加以控制,会产生许多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一定要认真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才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提出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测温养护的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裂缝;降温养护;浇筑方案

1. 前言

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是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干燥收缩和降温收缩。处于完全自由状态下的混凝土,出现再大的均匀收缩,也不会在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混凝土处在地基等约束条件下时,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开裂。

1.2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用水大约只占水泥重量的20%,在混凝土浇筑硬化后,拌合水中的多余部分的蒸发将使混凝上体积缩小。混凝土干缩率大致在(2-10) ×10-4范围内,这种干缩是由表及里的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大约需要4个月才能基本稳定下来。干缩在一定条件下又是个可逆过程,产生干缩后的混凝土再处于水饱和状态,混凝土还可有一定的膨胀回复。

1.3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潮湿养护对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并无明显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只是为了推迟干缩的发生,有利于表层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以及发挥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作用。

1.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凝结后,温度迅速上升,通常经3 d~5d达到峰值,然后开始缓慢降温。温度变化产生体积胀缩,线胀缩值符合△L=Lo· a·△T的规律,这里线胀缩值数取1 x 10-5(1/ 0C)。因为混凝土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低,而且混凝土弹性模量较低,所以升温时体积膨胀一般不会对混凝土产生有害影响。但在降温时其降温收缩与干燥收缩叠加在一起时,处于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常常会产生裂缝,起初的细微裂缝会引起应力集中,裂缝可逐渐加宽加长,最终破坏混凝上的结构性、抗渗性和耐久性。

1.5混凝土降温值=温度+水化热温升值-环境温度。其中温升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水泥品种和用量、用水量、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条件(主要包括浇筑方法、混凝土厚度、混凝土各表面的能力和其它降温措施)等。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对配合比设计的主要要求是: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既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又要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

(1)选用水化热低的32.5 MPa矿渣水泥,水泥用量仅为340 Kg/ m3。

(2)大掺量I级粉煤灰(国外高达30 %)。掺量高达100 Kg/ m3 ,占水泥用量的29%,占胶凝材料总量的21%。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粉煤灰是增加可泵性、节约水泥的常用方法。矿渣水泥本身就掺有20%一70%活性或惰性掺合料,再在矿渣水泥中掺近30%的粉煤灰,而且要配制大坍落度的C40混凝土,非常少见。这个掺量巳接近GBJ 146- 9。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的上限。

3. 混凝土的浇筑方案选用

(1)全面分层,采取二次振捣方案。混凝土初凝以后,不允许受到振动。混凝土尚未初凝(刚接近初凝再进行一次振捣,称二次振捣),这在技术上是允许的。二次振捣可克服一次振捣的水分、气泡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微孔,亦可克服一次振捣后混凝土下沉与钢筋脱离,从而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抗渗性。

(2)全面分层,二次振捣方案就是当下层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再进行一次振捣,使混凝土又恢复和易性。这样,当下层混凝土一直浇完42m后,再浇上层,不致出现初凝现象。此方案虽然技术上可行,也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但需要增加人力和振动设备,是否采用应做技术经济比较。

4. 预测温度、设计养护方案

在约束条件和补偿收缩措施确定的前提下,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收缩应力取决于降温值和降温速率。降温值=浇筑温度+水化热温升值-环境温度。

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通过计算预测了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混凝土温升值的可能产生应力,并据此制定了降低浇筑温度腔制温升值措施,预先制定减缓降温速率的方案和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的应急措施。

4.1计算混凝土内最大温升。

这个温度是昼夜平均浇筑温度,如果白天最高气温是35℃,这时的浇筑温度Tj = 31.4℃。为了降低Tj,采取如下措施:料场石子进仓前用凉水冲洗,水泥在筒仓内存放15 d以上,晴天泵管用湿岩棉被覆盖,气温高时拌合水中加冰降温。其中,拌合水中加冰效果最好。

可见,每使混凝土浇筑温度下降1℃,平均要使拌合水温下降近6℃。要使混凝土浇筑温度下降3℃,至少每m3混凝土要加0℃冰40 Kg.无论如何,在工程中实际浇筑温度Tj,都不能超过32℃。

5. 确定保温材料的厚度,预测混凝土表面温度

5.1据公式(3)计算,混凝土中心最大温升达47.3℃,假如浇筑温度是30℃,混凝土中心温度将达77.3℃。如果环境平均温度Tq=(35 +23) /2=29℃。两者平均温差将有48.3℃,这是无论如何不能允许的。解决办法是在混凝土开始降温时,在其表面覆盖保温材料,使表层混凝土温度提高,达到减小混凝土内表温差的目的。

一般规定:混凝土内表温差T1-T2≤25℃对于较厚的混凝土,此温差值可适当放宽。

由此可见,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大体积混凝上在降温阶段要“保温”养护。

经过计算,提出两种养护方案供施工时选择。

一种是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3 cm厚的防水岩棉被。

5.2另一种是蓄水2cm~12cm养护,深度随当时混凝土内外温差增减。前者的优点是保温性能较好,可缩小混凝土内表温差,减慢降温速度,从而有利于混凝土抗裂,但缺点是可能因降温速度过慢而延长养护时间;但如遇环境温度骤降造成混凝土内表温差过大时,较难采取临时加强保温的措施。

5.3实际施工中采用了第一种养护方案,养护效果很好。塑料薄膜很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表面的潮湿,既保证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又使前3周的降温阶段不致出现干燥收缩,还保证了微膨胀剂充分发挥补偿收缩的作用。

5.4岩棉被的效果也恰到好处,当混凝土表面温度过高,不利于降温时,局部揭开岩棉被加快降温。下过几场大雨后,岩棉被被水浸透,导热系数增大,使混凝土浇筑后3周的降温速度始终较好地控制在1.3 0C/d~1.5 0C/ d范围之内。

6. 结语

(1)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次浇筑量大,厚度大,强度等级高,在夏季炎热天气施工,技术难度大。混凝土浇筑后,经过3个星期保温保湿养护,效果理想。

要施工好超厚、高强度等级的大体积混凝土,关键要有一个先进的混凝土配合比,有一套严谨的施工组织设计,有一套科学的养护工艺,有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

(2)配制大体积混凝土,关键在于水化热要低,大掺量I级粉煤灰和低用量的矿渣32.5 MPa水泥相结合是该工程成功的关键之一。它有效地降低了水化热,提高了可泵性,从而提高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湿热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得很好,有效地防止了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微膨胀剂确实起到了补偿收缩作用。根据计算,自降温开始,混凝土表层就应该出现拉应力。可是在实测中,始终未测到拉应力。除混凝土松弛,养护阶段没发生干缩外,微膨胀剂功不可没。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养护和浇筑同样重要。保湿是前提,控制降温速度是关键,监测是根据。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是目前施工中应用较多的一项新技术,只要严格施工规范,仔细落实每一个施工环节,认真妥善地作好浇筑完的保温工作,该项技术是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几点做法 篇7

摘要: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如何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确保其施工质量符合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是当前施工单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笔者就建筑工程大体积浇筑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施工特点,就其在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工程的投资加大,高层建筑也在逐渐的增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比较厚实,水泥水化热比较大、其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很容易造成建筑结构物出现温度变形现象,甚者还会出现裂缝,如果不采取相关的控制,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本文笔者就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就其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来对其施工技术进行具体地阐述。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所谓大体积混凝土其实就是指其混凝土建筑的体积较大,其结构断面的最小厚度通常超过80 cm,结构较为厚实,混凝土量较大,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很高,同时其水泥水化热的释放比较集中,一般大于25℃,很容易造成建筑结构出现温度变形现象。因此,为了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不会受到影响,一般采用的方式是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添加减水剂或者膨胀剂,采用先进的施工手段和施工工艺,同时还要做好建筑工程的后期养护工作,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2、建筑工程大體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2.1.施工前的准备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应该做好施工前的所有准备,主要包括:施工所需的器具、材料以及技术准备。

(1)浇筑施工的器具主要有:平锹、混凝土地泵、插入式振捣器、尖锹、耙子、平板振捣器、白线、配电箱、铝合金刮尺、扫把以及水泵等。

(2)材料的准备:第一,使用中水化热或者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来进行混凝土的配置,比如粉煤灰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或者矿渣硅酸盐水泥等,同时水泥不应出现结块现象,满足工程质量标准,且有质量保证书和复验单。第二,在体积混凝土中,骨料所占的比例通常是混凝土绝对体积的80%~83%,因此在选用骨料时,应该选择表面没有弱包裹层、岩石弹模较低、级配良好以及线膨胀系数较小的骨料。所选用的砂子应该为中砂,其石子应该为大粒径的碎石或者卵石,砂子的含泥量不能大于3%,石子的含泥量不能大于1%。此外,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可以用适量的粉煤灰来代替水泥,粉煤灰含碱量和含硫量较小,烧失量较小,其需水量也较小,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便于施工的操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使混凝土的水化热下降,其掺量通常在15%~20%左右。第三,所采用的水质应该是不含有害物质的纯净水。第四,根据工程的设计标准以及相关的规范要求来适当地添加外加剂,以此来减少单位体积的水泥用量,要注意的是所采用的外加剂应具有相应的质量保证书和复

验单,其配置计量必须要准确。

(3)技术准备:第一,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应该事先和混凝土供应单位办理相应的预拌混凝土委托单以及相关的浇灌申请,其中委托单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坍落度、方量、浇筑时间以及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等。第二,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该对所有的机具进行检查,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专职技工,便于随时进行检修。第三,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确保水、照明以及电的正常运行,在施工现场中准备相应的人工振捣和搅拌工具,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临时停电停水,产生意外施工缝。

2.2.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优化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其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不仅要满足工程设计的强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其水化热,促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和和易性,减少对水泥和水的用量。大体积混凝土的配置,关键在于降低水化热,这就要求在设计配合比的时候尽量选择水化热较低的矿渣水泥,且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在混凝土中添加适当的粉煤灰不仅可以增强混凝土的可泵性,同时还能节约水泥,达到提高表层混凝土强度的目的。

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具体施工方案

(1)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浇筑手法为分层浇筑法和推移式连续浇筑。为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施工缝,其必须要满足以下要求:混凝土的铺摊厚度,应该结合混凝土的和易性以及振捣器的作用深度来明确,在进行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铺摊厚度不能大于600 mm,而在进行非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铺摊厚度应小于400 mm。

(2)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单方水泥用量较少,需要另外添加粉煤灰等外加剂,同时混凝土搅拌时间也要适当地延长,其每槽的搅拌时间应该控制在30 min,准确地投放各种材料的量,派专人来投放粉煤灰或者其它类型的外加剂。

(3)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在第一层浇筑结束后,再进行第二层的浇筑,但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第二次浇筑之前,应该确保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没有初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逐层地连续浇筑,直到完工为止。同时在采取分层连续浇筑或者推移式连续浇筑时,其层间的间隔时间最好缩短,层间的间隔时间应比混凝土初凝时间要少,其中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以通过试验来确定。

(4)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的时候,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该结合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在软弱混凝土表面层浇筑之前,应清除干净浮浆和其它的松动石子,并均匀地露出粗骨料;第二,在浇筑前层混凝土之前,应该用压力水把混凝土表面污垢清洗干净,确保混凝土的表面湿润且无积水;第三,在非泵送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应该采取相应的接浆措施。此外,在使用这种浇筑法时,其建筑结构平面尺寸不能过大,从短边进行浇筑,沿着其长边逐渐推进。

(5)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保温法和保湿法。保温法主要是为了使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不会过快地散失,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梯度,避免其表面出现裂缝,从而使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比混凝土平均总温差产生的拉应力大,避免出现贯穿裂缝。保湿法的主要目的是使混凝土强度保持在潮湿的环境下,从而避免混凝土的表面脱水而出现干缩裂缝,便于水泥水化的顺利进行,增强混凝土抗拉伸的强度。此外,为了使混凝土具有适应的硬化条件,避免在混凝土浇筑早期因干缩发生裂缝现象,应该在浇筑混凝土结束后的12 h 内进行覆盖浇水。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和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控制的一个重点就是混凝土裂缝问题。为了防止裂缝的产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的施工特点,根据产生裂缝的原因,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和补救措施,在其萌芽阶段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添加适量的外加剂由此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绍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裂缝预防措施[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3).

[2]周菊香.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裂缝预防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3(10).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几点做法 篇8

1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应用于工程施工

由我公司承建的边坡整治工程, 主要工程内容:抗滑桩。本工程共设置33根抗滑桩, 为现浇C30混凝土结构, 桩柱截面尺寸为3.5m×2m, 桩长均为23m。在本工程施工中, 通过掌握关键工序, 改进施工工艺, 有效控制了涨模问题。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在本工程抗滑桩施工中,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不允许形成水平施工缝, 故一次桩柱混凝土浇注最大高度为23m, 外露需支模浇筑的桩柱高度可达10m, 对桩模板产生较大的侧压力。由于必须采用四面模板支护浇注, 开始浇注桩柱时采取加固措施不力, 以及混凝土坍落度大、浇注速度快、振捣方式不合理等因素, 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涨模后模板变形、桩柱倾斜偏差过大等问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1 混凝土侧压力大, 模板支撑加固方法不当

新浇混凝土对桩柱模板产生的荷载不同于平台模板上的重力荷载, 其水平向外顶推侧模的作用类似水压顶推容器壁, 但又与水压不同, 因混凝土压力是暂时的。当混凝土强度足以支持自身重量时, 侧压力随即消失, 一般只要1~2h后混凝土即开始硬化, 对模板的侧压力随即消失。因此, 在浇筑桩柱这样的大体积混凝土时, 如果模板加固不牢固,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四周模板将无法承受混凝土巨大的侧压力, 将会导致涨模。

2.2 混凝土坍落度大, 浇注速度快

混凝土塌落度大, 混凝土浇注速度过快。当混凝土浇完时其硬化尚未开始, 则其水平压力相似于全部水头, 很容易涨模。

2.3 振捣方式选择不合理

选用的振动棒功率大, 接触模板后侧向压力增大。尤其是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暂时可液化其作用半径范围内的全部混凝土, 增加了水平侧压力, 很容易涨模。

2.4 混凝土浇筑随意性大

混凝土浇筑时, 串筒与混凝土面距离过大, 在浇筑中混凝土会产生强大的向下的冲击力, 相应地增加了对模板的侧压力, 容易涨模。每次浇注厚度、振捣程度等不符合施工要求, 随意性大, 给模板产生不均衡的侧压力, 也容易导致涨模。

2.5 初凝时间长, 混凝土硬化速度慢

混凝土初凝时间长, 随着混凝土浇筑厚度的增加, 下层混凝土还未初凝, 断续浇筑的上层混凝土将会持续增加模板侧压力, 导致模板变形、涨模。

2.6 混凝土温度变化大, 引起混凝土内部结构变化

施工期间产生的结构涨模部分原因是由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造成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水泥用量多, 结构截面大, 因此, 混凝土浇筑以后, 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 混凝土温度升高。由于混凝土导热不良, 体积过大, 相对散热较小, 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积聚不易散发, 外部则散热较快。升温阶段, 混凝土表面温度总是低于内部温度。表面属于约束收缩, 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 混凝土就产生膨胀, 从而引起浇筑模板的涨裂。

2.7 混凝土的干缩和冷缩裂缝造成涨模

水泥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能, 混凝土板块的热胀冷缩都是在相邻部分或整体性限制条件下发生的, 故热胀属于变形压缩, 而冷缩则属于拉伸变形很容易开裂。水泥的水化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热能, 致使温度上升, 在通常温度范围内, 混凝土温度上升1℃, 每m膨胀0.01mm。这种温度变形对大面积板块极为不利。有资料表明, 水泥水化过程中的放热速度是变化的, 初始较慢, 25m in后增温, 大约在终凝后12h的水化热温度可达80~90℃。使内部混凝土产生显著的体积膨胀, 而板面温度随着晚上气温降低, 湿水养护而冷却收缩, 致使混凝土路面内部膨胀, 外部收缩, 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外部混凝土的受拉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当时的极限抗拉程度时, 板块就产生裂缝后横向断裂。此外, 从最高温度降温, 由于受到已有基层或已硬化混凝土的约束力, 在温度下降时, 就不能自由收缩, 就要产生裂缝, 这种裂缝大多是贯通板块的。

3 对引起胀模的原因进行防治

3.1 模板加固

采用双排钢管支架, 根据钢管支架计算书加密钢管间距, 配合一定数量的斜向钢管支撑, 并使用一定数量的穿墙拉杆钢筋加固模板, 两端采用锁扣锁牢。并在现场配备专职人员随时对模板进行观测, 一旦出现异常,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使涨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3.2 改善混凝土配合比

对配合比设计的主要要求是:既要保证设计强度, 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既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 又要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

1) 选用水化热低的32.5MPa矿渣水泥。2) 大掺量I级粉煤灰, 掺量高达100kg/m3,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粉煤灰是增加可泵性、节约水泥的常用方法。按照混凝土设计强度要求合理选择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使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较小、抗拉强度较大、极限拉伸变形能力较大、线膨胀系数较小。

3.3 加强混凝土温度控制方法, 减少膨胀因素

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 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剧烈变化, 从而导致混凝土发生膨胀。因此, 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升和混凝土块体的内外温差, 是防止混凝土施工出现涨模的方法之一。1) 采用低热水泥或一部分用活性掺合料;2) 降低水泥含量以减少总的水化热量;3) 限制浇筑层厚度和最短的浇筑间歇期;4) 采用人工冷却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方法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5) 在混凝土浇筑以后, 采用预埋冷却水管, 通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6) 保护新浇混凝土的暴露面, 在极端寒冷地区, 掩盖在棚内进行人工加热。在酷热季节, 采用棚盖来防止新浇混凝土暴露面避免日光直射, 并同时用喷雾的办法来防止混凝土过早的凝结和干燥, 此外, 还采用浇筑层厚与间歇期随不同浇筑温度而变化的浇筑办法。

3.4 塌落度控制

3.5 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1) 振捣技术。通过对混凝土施工人员进行详细地混凝土振捣技术交底, 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通过采用小功率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振捣时振动棒不能接触模板等措施。2) 浇筑方法。全面分层, 二次振捣方案就是当下层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再进行一次振捣, 使混凝土又恢复和易性。这样, 即以1米为一层, 在浇筑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浇注速度, 大大减少其对模板的侧压力, 在本层浇筑完成并振捣完毕后, 同时在本层混凝土初凝前, 浇筑下一层混凝土。浇筑时将新混凝土均匀倾入, 盖满先浇好的混凝土, 然后用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达到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层内5~10cm, 将新老混凝土一并捣实, 结成整体。通过现场浇筑控制, 使涨模得到了很好地控制。

4 结论

施工好超厚、高强度等级的大体积混凝土, 关键要有一个先进的混凝土配合比, 有一套严谨的施工组织设计, 有一套科学的养护工艺, 有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

经过活动, 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涨模问题, 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一次合格率, 达到了预期目的, 同时也为今后其它类似的混凝土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摘要: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涨缝形成的原因, 然后根据形成原因从原材料选购、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混凝土养护等方面对其进行控制。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模板支护,混凝土养护

参考文献

[1]吴义明等.大体积高强混凝土转换层板控制[J].混凝土, 2005.

上一篇:的电大毕业自我鉴定下一篇:浙大机械设计基础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