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机械设计基础考研

2024-10-05

浙大机械设计基础考研(精选6篇)

浙大机械设计基础考研 篇1

一.名词解释

1.PASS模型: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它是中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P4012.投射实验:是以Freud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一般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情感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论出若干人格特性。常用的投射测验有:主题统觉测验和夏洛可墨迹测验。P4443.需要与动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动机是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被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P3214.Weiner的动机归因理论:Weiner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如果一个新结果与过去结果不同,人们一般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和运气等;如果新结果与过去结果一致,人们一般归因于稳定因素,如任务难度和能力等。这种归因使人们对下一次行为结果产生预期,出现情绪反应。Weiner的动机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P3345.结构优势效应:即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所起的有利作用,这种效应与人的知觉组织有密切关系。包括字词优势效应、客体优势效应、字母优势效应、结构优势效应等。R646.特征整合理论:由Treisman和Gelade提出的,涉及自动加工的注意理论。他们区分客体和特征,将特征看作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Treisman和Gelade认为:特征是有功能上独立的一个知觉子系统分析的,这种加工是自动的,并且以平行方式进行,而客体的辨认则需要集中性注意参与,完全是系列加工的结果。R1017.启动效应:是指人在信息加工活动中,自身的知识、经验、期望以及上下文对加工活动产生影响,当人们产生某种期待时,这种期待将易化随后进行的加工。启动效应又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重复启动即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间接启动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刺激有所差别。启动效应的实验为激活扩散模型提供了有利证据。R1838.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如何由问题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将问题解决过程看作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的一个基本范畴。R281二.简答题1.简述人类意识的概念及表现水平P170答:意识就心理状态而言,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精神实体。

其表现水平有:睡眠,梦,催眠,白日梦和幻想等。

2.简述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P381答:Izard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是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与功能。Izard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情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3.简述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P245答: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由想象表象的参与(2)发散性思维和辐合性思维的共同作用,使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3)远距离联想的能力

4.简述减法反应时分析法与加法反应时分析法的异同R6

答:(1)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数方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是有唐德斯首先提出的,又称唐德斯减数法。

优点:减数法的反映时间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作业反应,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是合理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认知心理学也正是应用减数法反应时间实验提供的时局来推论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的。

缺点: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且要求两个相减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这一般是很难的,这个弱点大大限制了减数法的广泛使用。

(2)加因素法:斯顿伯格推出加法原则,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实验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效应分别独立,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特点:①实验者可以通过操作变更阶段的持续时间,完成这项工作的自变量就称之为因素(不止一个)。②这些因素又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影响反应时间的附加因素,亦为非交互作用的因素,这类因素称之为影响反应的附加因素;另一类因素为影响同一阶段的因素,为交互作用的因素。因此,斯顿伯格认为,一旦找到交互作用和附加因素的模型,心理学家就揭示了加工阶段是怎样相关的。

缺点:因为加因素法反应时实验是以信息的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为前提的,因而有人认为其应用会有很多限制。

加因素法并不是对减数法反应时间的否定,而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

5.简述知觉研究的三种主要导向:假说考验说、直接知觉(刺激物说)、格式塔心理学答:(1)假设考验说人物:Bruner & Gregory观点: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这被称作知觉的假设考验说。照这种学说看来,感觉刺激的物理特征、刺激的上下文和有关的概念都可激活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而形成各种假设。

(2)刺激物说人物:Gibson观点:主张知觉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Gibson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想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3)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知觉的组织性是刺激本身的自然特点,是人的先天的完形倾向,与过去经验很少有联系。

6.脑成像、脑电测量等大脑神经活动测量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三.回答问题

1.试述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阐述如何提高记忆效果。20分

2.试述关于人格发展动力的几种不同观点。15

3.你如何看待知觉和表象的功能等价问题。20答: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表现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心理学将表象看作已经贮存的知觉象的再现,或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Neisser认为,表象活动就是应用知觉时所用的某些认知过程,将表象看作是由相应的知识所激活的对知觉的期待。Kosslyn将视觉表象看成类似于视知觉的人脑中的图画,或者类似图画的信息表征。这些观点都强调表象与知觉的等价机能。

其不同点在于:①知觉形象鲜明生动;表象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②知觉形象持久稳定;表象形象不稳定、易变动。③知觉形象完整;表象形象不完整。

4.什么是注意的晚期选择理论(反映选择理论)?什么是内隐加工?两者的关系怎样?

答:(1)反应选择模型人物:多伊奇观点: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刺激的反应。他们设想中枢的分析结果可以识别一切输入,但输出是按其重要性来安排的,对重要的刺激才会作出反应,对不重要的刺激则不作出反应。如果更重要的刺激出现,则又会挤掉原来重要的东西,改变原来的重要性标准,作出另外的反应。理论认为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

★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

★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

★ 考研英语真题如何复习?英语基础一般。四级二次了都没考过?

★ 南开大学考研货币银行学真题

★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分析题)

★ 考研英语真题答案完整版

★ 考研数学真题使用常见问题

★ 考研英语一真题解析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历年真题

★ 在职考研:心理学在职研究生专业优势及报考条件

浙大机械设计基础考研 篇2

[关键词]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高职学生为了能胜任初始岗位就业及今后岗位迁移的需要,毕业生必须获得车工(中级)、数控车工(中级)、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中的一种职业资格证书。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机械设计能力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为机械类各专业学生提供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训练,在机械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中起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方法,掌握对典型机械零件的材料确定,能定性确定构件受力后失效形式与危险截面位置,从而完成通用零件的选择与专用零件的结构设计;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设计一般简单零件和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完成从业岗位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该课程部分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与毕业生从业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也不能融合。为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探索新的课程体系,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课程改革的实践

1.调整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高职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传授同等重要,且强调先实践后理论的顺序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所以,课程内容采取“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结构体系:首先安排一周机械拆装(专用周的形式),利用实训室现有的实物与模型对常用机械零部件及机构建立感性认知;再以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及课堂讲授为形式进行理论授课;最后通过两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综合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提高。

2.整合课程内容,增强适应性。高校扩招后,生源素质变化很大,高职入校新生的高考文化成绩大都位于考生群体的中间层,逻辑思维智能优势不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催生了特殊功能的零件。按照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中对常用零部件设计要加强“失效分析、结构设计、精度设计”,淡化“承载设计计算”。对于常用机构应用着重于类型、选择与应用,淡化设计。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科技不断发展的现实,要注重培养他们查阅、应用资料的能力及把各类方法灵活应用实际的能力。目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对课程原有内容作了增删。如已删去齿轮传动强度计算、滚动轴承寿命计算公式的推导,简化公式中的系数分析,变位齿轮传动只作简介;加强了同步齿形带传动、删除滚动螺旋传动内容,增加了介绍新型联轴器、新型连接、齿轮制造新技术的内容;删除了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动力分析及三位置的设计方法内容,淡化了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盘型凸轮机构的设计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增加了新型机构、创新机构类型介绍。

二、课程教学中需注意的环节

1.导人。导入是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传递教师对教学内涵认识与要求的重要纽带。导人一般可分为课程导入与新内容导人。笔者在实践中吧课程导人安排在绪论进行,通常采用问答式导入。具体做法:通常设三问,用时45分钟,先对机器机械、机构构件、零件等三个名词提问,然后一一回答并提出本课程学习内容;再问“假设有没考上大学直接进企业工作的同学,三年后你大学毕业恰好分在与你同学同一单位同一岗位,与同学相比你有何优势?”顺势提出课程目标、专业目标乃至高职生培养目标;最后问“你上课的同时,你父母在做什么?”再提出学习中的其它要求。后两个问题触及学生内心深处,相对具有较好的效果。新内容导入主要围绕课程内容特点及应用展开,在每次课中用时约10分钟左右,如螺纹连接,先介绍应用,再介绍一般结构,最后提出学习的重点是会选择标准件、确定连接的结构;再如,讲授“轴”的课时,先从轴的功用导入,然后叙述传动件及轴承、箱体的相对位置,引出轴的结构设计内容。

2.教学内容的互相联系。

(1)加强各章节间的内容联系。机械设计课程各章节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应该注重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如讲齿轮传动的优缺点时注意和带传动对比;讲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时,可比较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介绍滑动轴承轴瓦材料时与蜗轮材料相比较。可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联系:用轴把轴系零件联系起来,用减速器把机械零件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把零散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提高对内容整体概念的把握。

(2)加强与前置课程的联系。《工程力学》的重点内容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被直接应用,如受力分析作为重要知识及能力点,在各零件受力分析时均要用到;四种基本变形(力学模型)及强度计算作为主要知识与能力点,分别应用于“螺纹连接及键连接”、“齿轮传动”、“轴”、“轴承”。在讲授中要不断提示和反复加深印象,以利于学生对力学中重要知识点与能力点的巩固与应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与横向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有紧密联系。如表达连接的结构、轴的结构设计、轴承的组合设计、零件的材料及许用应力、零件的精度设计及绘制零件图时均不同程度上要应用前述横向课程的内容,应用时有意不断提示与重复,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3.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具有声画并茂、图文交互以及包容信息量大等优势,如在“导入”、“齿轮传动整合原理”、“轴的结构设计”、“平面连杆机构应用”、“新型联轴器”、“新型连接”、“创新机构”等内容中使用后,效果显著,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借助于多媒体,使“机构”部分的内容变“活”了,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根据资源条件采用现场教学手段。我院配有“机零机构陈列室”、“机械拆装实训室”、“机构创新实训室”,有一半以上的课安排现场教学,通过对机械零部件及机构实物或模型的现场观摩学习,增强学生对机械实物的感性认识,使书本上枯燥、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4.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后,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首先是机械拆装,分五组轮换分别对减速器、微型冲床、常用机构进行拆装,在使用常用工具对机械零部件拆装的同时,认识常用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及机构的类型与运动,增强学生对机械零部件及机构的感性认识,弥补了他们实践经验的不足,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实践基础;其次是现场教学,通过对典型机械零部件及机构的分析、观摩、动手,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第三是课程设计,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减速器设计,达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浙大光学工程考研经验 篇3

一、考研准备:

这个有点老生常谈了,为什么考研,考什么研究生,这个各位看官想必都有自己的思量,我就不多加赘述了。我想说的是,考研最好不去上平时的课。我有幸遇上了 几位很好的老师,特别理解考研的学生,所以去跟他们说不能上课的时候,都支持鼓励了我,在此我特别感谢。基本就是在考试前准备一个礼拜,考试别挂掉,老师 给你个7、80分还是可以的。复习地点,我是在思源四层左右两个偏僻的大教室复习的,图书馆的气氛实在太压抑,人也太多,我实在受不了。这个看个人的爱好了。

二、考研时间:

如果像我一样,准备复习一年的同学,在第一个学期,看看数学教材,专业课课本,背背单词就好了。

暑假开始看复习全书,去上一个政治强化班,不为别的,就为知道考研政治是怎么回事就行了,因为一般第一次考研的人,肯定不知道政治考研是怎么个考法,考什么内容,所以我觉得政治班还是有必要上的,600多块钱,上10天左右吧。

九月份开学,开始各科分类复习,十月初预报名,然后现场确认,然后考研冲刺,考试。

三、考研详解

1、数学

LZ考的是数学一,数学课本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尤其是同济版的高等数学,必须好好看,高分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的。第一学期先把教材仔仔细细看完,习题做完,保证都能看懂,习题都会做。

暑假开始看复习全书,至于你喜欢从头做到位,还是三科并驾齐驱,看个人爱好,两个月,尽量看完吧。

九月开学,可以试着做李永乐的660题,那个就是知识点的小测验,题目很简单,但是知识点很细,如果发现硬伤,果断把复习全书那部分的内容重看吧,硬伤必须消灭。

660题做完可以开始做真题了,一般来说,复习全书没问题的,会发现真题怎么这么简单,然后就很爽,不过别高兴的太早,真题过后才是地狱。

真题做完之后,可以做做李永乐的模拟题,预测题,冲刺135之类的,放心,保证做的纠结死你,让你怀疑自己的智商,慢慢熬吧。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明显比真题难得题有做的必要么,我前面说了,为了高分,必须消灭硬伤,如果你只是混混想过关的,无限做真题吧。

2、英语

如果你想真心有把握的过掉考研英语,或者是想考进清华浙大这种英语分数线奇高的学校,那就把网上那些所谓的英语捷径统统扔到垃圾桶里面去,什么无限真题方法啊,都是垃圾,误人子弟的东西。我的方法只有一条,背单词。

提及背单词,LZ特别有感触,本来LZ的英语就不好,本科8次英语考试,7次60分,4级考了两遍才过。单词书我一开始买了据说最简单的星火单词书,联 想法背单词,书本很有趣,你也很乐意看下去,但是。。LZ从3月背到10月中旬,一遍单词都没背完!!本

来还会这么浑浑噩噩的混下去,直到十月中旬,受了某种刺激,突然觉醒了,于是重新买了单词书,买的是俞敏洪的乱序版,开始背。

我的背单词方法极端痛苦,那是我当时知道自己还有二个半月时间,单词不过关,必然就是死的时候,在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下坚持的。

考研单词一共50个单元,我第一遍一天背2个单元,25天一遍,强行把大量的单词灌进自己大脑,每天起床跟睡前强迫自己复述,那种感觉,我至今难忘,尤 其是中间段,结束遥遥无期,每天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在此期间,我过了我的生日,在晚饭许愿的时候,我记得我还在背单词。

第二遍一天5个单元,同时拿一本小册子,把确定会的单词去掉,不会的抄在册子上,记得剔除有100%把握的单词,因为这些单词以后肯定不背了,所以少剔除一点,我当时剔除了5%的单词,留下了95%。

第三遍开始,三天一遍,每天花两个小时,看一眼三分之一的单词,看看是否有印象,查漏补缺。

如此一直坚持到考研考试,我当时貌似背了快20遍

英语单词不是靠背出来的,而是靠一遍一遍复习,强化印象,力求看到英文能想起中文

我当时搞定单词之后,发现真题跟模拟题其实都是一样的,就那么几个单词,不认识的单词都无关紧要的,那时候,真的感觉豁然开朗,每次做试卷的目标也从40分提高到了70分

所以我觉得,第一学期不如把单词第一遍背完,暑假先再背一遍,然后做一遍英语真题。在单词基本过关,真题也做过的情况下,去听听新东方的英语强化班,你绝对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周围都是不愿背单词,不愿做题,以为上了新东方的课,老师就给教的人。那样的,花再多钱也没用。

九月份开始,可以做做单项训练,张剑的阅读训练,新东方发的专题训练,都是很好的练习资料。到后期背背作文,安安稳稳的拿个60+没有问题。

今年的作文特别简单,都给LZ背到了,所以等我做完全部试卷的时候,还有半个小时,考过研的都知道,英语考试提前半小时做完是什么概念,因为正常情况下,紧巴巴的做完就感恩戴德了。

这样的复习方法,不仅能通过考研英语,对你的英语水平也是长足的进步,LZ这次裸考了六级,565。

从四级两遍才通过到六级560+,我这样英语水平的人都能拿下考研英语,LZ真心觉得,只要你肯下苦功,英语绝对没问题

3、政治

政治不用太早复习。很多人都说,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政治复习好,有人现在就开始复习,有人甚至更早就开始复习,更多的人是疑惑···我想说的是,不管你基础是好是差,11月之前不要复习政治,11月 之前需要做的是收集政治考试的信息,紧盯大纲,做好自己的复习计划。政治考试说白了,就是记忆为主,理解和作题为辅的科目。过早开始复习,最主要的是浪费 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对于提高成绩并无帮助,而且政治科目的考试虽然涉及面比较广泛,但是理论难度并不深,考过研的人应该知道,如果你的政治用的时间很多,而且基本上该复习的都复习到了,很多人就开始了迈向痛苦的一步:钻牛角尖,而且钻的时候大部分人会认为这个地方一定会考到。暑假上个强化班,看看考研政治是怎么回事,至于老

师在台上讲的这个会考那个会考,根本不用去理,让自己先有个底,不至于政治考什么都一片空白。

政治正式复习一般在11月份开始,可以做做疾风劲草的习题,因为疾风劲草的习题有详解,所以做一遍习题,看一遍详解,你就差不多把考研大纲的内容看了一遍,特别有效率。然后就可以做做任汝芬的序列系列。序列二是精华题型,虽然大部分没有答案,如果你去上冲刺班的话,老师会把易错题给你拿出来讲讲。序列二尽量做两遍吧,一遍以做为主,一遍以背为主。之后就是序列三,里面是时事政治,看着材料把选择题做完,再背一遍题。如果时间有多,可以试着总结总结,哪些知识点易考三选,哪些知识点易考二选,多选题的得分决定你的政治分数

冲刺的时候,背背各大考研机构出的押题,序列四,肖秀荣系列等等,就差不多了。

4、专业课

我们的专业课只有一本书,三块内容,几何光学,物理光学,激光,第一学期看看书,做做课后题。郁道银的工程光学是神器,必须认认真真看完,习题做完,犹 豫浙大出题依然按照99年第一版的教材出题,激光部分现在能买到的第三版已经删掉了,所以要去图书馆借来第一版的教材。记得交大图书馆99年的书已经借不 出来了,所以LZ是特意去了一趟国图,好不容易把书复印出来了。

暑假可以不看专业课,把时间留给数学,英语。等到九月份开学,可以做真题了,尽量一天一份。第一次做肯定很多题型不会,看看答案,看看书上知识点,总结 做题感觉就可以。等把真题搞懂搞透,再做做浙大本科的一些习题期末试卷就行了。浙大本科的期末试卷跟习题,对于理解出题感觉,有很大的作用。因为他们普遍 讲的比较深,很多知识点喜欢深挖下去考,我们很容易被问倒。

浙大临近考试的时候,时常会有老师给本校的学生梳理一遍知识点,有时候甚至会透题,这个时候,如果有同学在浙大,溜进去帮你听听,会有很大帮助

浙大今年专业课改的很严,很多人都跪在专业课上了,而且对外校有压分嫌疑,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复习专业课。

因为很多看客不一定考浙大这个专业,所以我就不赘述了,真心想考这个专业的,可以再联系我,我再告诉你。

5、复试

复试有人说简单,有人说难,其实都对,LZ复试的时候纠结了好一阵,虽然不管导师还是学长,都劝我放松,但是自己哪敢放松,战战兢兢的复习英语跟专业课。结果真到进去复试的时候,发现老师问的都是生活中的常识知识,涉及专业课的。LZ进去的时候,跟老师实话 实说,说自己模电数电不太好,量子力学很好,结果老师一个劲猛问量子力学,LZ一路碾压回答,轻松过关。当走出面试教室的时候,我就知道,面试肯定没问 题。所以如果大家确实有知识软肋的话,不如跟老师大方承认,我以后再补就是了,老师不会特别为难你的。

6、找导师

这个我也想说说,LZ是过完年,还没出笔试成绩的时候,就开始练习导师了,当时发了10几份的E-mail,有的是所长,副所长这样的大牛,也有刚当副教授的博士后,基本都回复我了,有的大牛甚至全英文的回复我。

浙大2001年新闻学考研试题 篇4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新闻的)接近性

2、政治宣传

3、信息超载

4、传播效果

5、合理想象

二、辨析题(请先指出是对还是错,然后简单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15分)

1、新闻报道都有阶级性。

2、在无产阶级党报史上,是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首先明确提出党报党性原则概念。

3、新闻自由是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报道新闻的自由。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人们之间为什么能构成新闻传播关系?

2、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是如何选择新闻的?

3、媒介环境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舆论引导论

2、请根据下面的两段材料,写一小论文,题目是:新闻传播媒介现状之我见

A、广播的价值被贬低了。有人说,广播已经过时了,而且广播记者的工作没有创造性,只不过是请嘉宾到广播上讲话或者放一放事先准备好的录音。这是一种错误的主观推断。广播仍然是普通人的媒介,尤其是妇女的媒介。收音机的价格便宜而且可以边听边做别的事情。有一项对拉丁美洲及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的听众调查表明,妇女爱听收音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收音机给她们做伴。

B、我国互联网上的网民,1994年1万人,1995年8万人,1996年20万人,1997年67万人,1998年210万人,2000年的预测是近2000万人,2001年是4000万人左右,2002年是6000万人左右。据统计,目前网上用户希望获得的信息:新闻为66%;计算机信息52%;休闲娱乐是39%;电子图书、杂志方面的为38%,科技教育31%。未完待续

------------------2001年新闻史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晚唐人孙樵的《___________》一文对研究唐代报纸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2、起始于北宋,风行于南宋的“___________”打破了官报的垄断局面,揭开了中国民间办报历史的第一页。

3、创刊于1833年的《___________》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境内所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4、洪仁玕《___________》中提出的办报构想,明显具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新闻政策的性质。

5、《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第一批报刊,它们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__的萌芽。

6、“竖三民”报的主持人是___________。7、1908年颁布的《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新闻法。

8、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海外的第一张机关报是1898年12月在横滨创刊的《___________》。

9、“五四”时期的“四大著名副刊”除了《晨报副镌》、《京报副刊》外,还有《民国日报》的《觉悟》和《时事新报》的《___________》。

10、与《红色中华》同日创刊的《红星》报以提高红军的政治素质为宗旨,___________、陆定一先后主持过该报的编辑工作。

11、延安___________的创建,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2、英国最早的周报是《___________》,它是经过官方特许的刊物,基本上是___________的翻版。

13、二十世纪20年代是广播事业的初创阶段;30-40年代随着“二战”的迫近和爆发,广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突出起来。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露布

2、《中国报学史》

3、新记《大公报》

4、“新闻书”

5、法国的《世界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申报》创刊伊始,就把赢利作为办报的首要目的,为此,它在经营管理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简述范长江的《西北通讯》及其特色。

3、简述抗战胜利前后国统区进步新闻工作者展开的“拒检”运动及其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主要作法与特点,并扼要论述1956年新闻改革的收获。

2、有的西方新闻史学认为,近代报业出现后,各国都经历了官报、党报和商报三个时期,甚至认为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对此你有何想法,请举例论述之。未完待续

------------------2001年新闻业务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采访意志

2、消息头的三要素

3、选材六忌

4、编者按语

5、参照编排

二、辨析题(每个5分,共20分)

请判断下面说法是否准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所谓记者的“体验性观察”,就是一面参与具体的工作,一面当记者。

2、新闻价值是衡量事实是否可以报道的唯一标准。

3、白描手法只适用在消息写作中使用,而不适合用于通讯写作。

4、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关系来说,它更重要,处于第一位,高于报道。

三、简答题(每个5分,共10分)

1、简述如何运用细节表现人物个性特征。

2、简述编辑符号的性质与特征。

四、论述题(每个10分,共30分)

1、试论当前人物通讯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结合实际分析当前电视新闻中大量使用隐性采访的利与弊。

3、以“焦点访谈”为例,谈谈你对当前国内广播电视评论类节目个性特征的理解。

五、实务题(共20分)

根据下列材料,改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消息,要求主题集中,角度得当,语言流畅,并设计一个精彩的导语。(8分)

为消息精心制作标题(4分)

为消息配一篇250字左右的短评。(8分)

用“一日千里”来比喻“九五” 期间中国通信业的发展毫不为过。今天,通信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已远远超出了五年前人们的预期——

原计划:发展电话用户7870万户,达到1.23亿户,其中发展移动电话用户1440万户,达到1800万户。城市具备满足每户居民1部电话的能力。农村实现行政村同电话,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10%。到2000年5月底,全国本地电话用户已经达到1.2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605.8万户;因特网用户超过1000万户。固定通信与移动通信网的规模双双位居世界第二。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13%。

“九五”期间,电信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增长速度在中外通信史上都是少见的。

让老百姓感觉变化最大的还是移动电话的发展。

“八五”末期,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才363万户。“九五”开始,中国移动通信加速发展,令世界为之震惊;1997年末用户达到1000万户,1999年增长到3000万。仅仅半年之后,到2000年6月,移动通信用户突破6000万。

“九五”期间,为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信息产业部决定续建京九广、北沿江、兰西拉等25条长达3.4万公里的光缆干线。1998年12月30日,提前两年建成了覆盖神州大地的“八纵八横”光缆干线网。它为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大容量、高质量的通信网络基础,并为今后积累了巨大的网络资源,进而使我国干线传输网的技术层次、规模容量跃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到目前为止,我国光缆总长已突破100万公里,长途光缆筑就了宽敞的信息国道。

因特网被看作是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技术成就。它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生产、生活。在今日中国,互联网的影响力正在日益扩大,并迅速走入平民百姓家。据统计,截至2000年6月30日,我国已有上网人数1690万,数字数据网通达全国90%以上的县市,公用计算机互联网覆盖所有地市和部分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全国互联网已有1万多个站点,传统媒体上网达800余家,网上信息源及应用数据库达到4400多个,各类新业务得到了广泛应用。消费类电子商务网站超过1000家。据预测,2002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100亿元。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网络化生存已实实在在地出现在人们生活中。

信息产业部新闻发言人程光辉介绍说,国家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金融、财税、海关、证券、贸易、科教等部门和单位利用公用电信网组成各种计算机信息网络和实时交易网络。国际最新的电信新业务在我国都已基本开办。直达7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达到3.66万条的国际电路,将中国与世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将中国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入世界大潮中„„ 未完待续------------------2000年新闻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新闻编辑部

2、媒介

3、符号

4、讯息

5、新闻政策

二、辨析题(首先指出下列各句话是对还是错,然后简单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15分)

1、人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之事,经过传播,就是新闻。

2、在现代社会中,报纸、广播和电视不是人们了解并传播新闻的唯一渠道。

3、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接收者总是主动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评价之关系。

2、请举例说明何为硬新闻,何为软新闻,并简单谈谈它们与社会之关系。

3、试述守门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新闻传播技术对于新闻传播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2、有学者认为,“一张报纸,一般说来,是既有新闻,又有宣传。既要供给新闻,又要进行宣传,这是报纸的两大基本功能。”请结合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和认识。未完待续

A名词解释:(没有归类,朋友们你们自己归类了)

阳光模式,图像,新闻自由,终极新闻价值评价,媒介策略,市场细分,广播特写,人际传播

B简答题:

(1)什么是新闻组配?有哪几种方法?

(2)传播学的分支研究是否会肢解基础研究,为什么?(3)媒介市场定位得步骤与依据。(4)新闻传播过程规律?(5)整合营销传播观点

(6)媒介领导的有机组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C论述题:

(1)试论电视谈话节目兴起的社会因素和理论根源(2)试论电视节目的娱乐倾向(3)广告代理制在我国推行的意义

(4)媒介人才管理循环链的特点和所揭示的规律 2000年新闻史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中国出现了最早一批新闻类作品,它们分别是:《诗经》、()、()和()。

2、在敦煌文物中发现的(),不仅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是仅存的、年代最早的原始状态报纸。

3、世界是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是1815年由美国传教士在马六甲创办的()。

4、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的教会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其原名为()。

5、我国第一本报刊论文集是()。

6、改良派在海外办的第一家机关报是()。

7、中共中央的第一家政治机关报是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的(),中共第一张日报是()。

8、1918年10月成立的(),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机构。

9、中国历史上历时最久的晚报是(新民晚报),它的前身是(新民报晚刊)。

10、()所撰的《新闻学大意》,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定本本制度

2、《大江报》事件

3、“九一记者节”

4、《新生》事件

5、红中社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邸报的基本特点。

2、简述《民报》和《新民丛报》论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及其论战的意义。

3、简述“五四”运动前《新青年》的创刊及其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新闻业务的发展。

2、按照延安《解放日报》自己的总结,该报在改版工作中所得到的重要经验,就是“全党办报”四个字。现请你以《解放日报》为例,试述解放区开展全党办报的经过及其意义。未完待续

------------------2000年新闻业务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吃透两头

2、新闻嗅觉

3、晾衣绳式导语

4、集中式版式

5、类题

二、辨析题(每个5分,共20分)

1、记者采访的任务就是获取资料。

2、隐性采访和体验式报道是同一回事。

3、背景是消息必不可少的结构段落。

4、编辑是信息传播的中介者。

三、简答题(每个5分,共10分)

1、编辑符号的功用有哪些?

2、为什么新闻写作必须要交代消息来源?

四、论述题(每个10分,共30分)

1、试论新闻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

2、请谈谈你对《北京青年报》版式设计的看法。

3、试述新闻评论写作中“虚实结合”的本质及论述方法。

五、实务题(共20分)

根据下列材料,改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消息,要求主题集中,角度得当,语言流畅,并设计一个精彩的导语。(8分)

为消息精心制作标题(4分)

为消息配一篇250字左右的短评。(8分)短文略

复旦大学2005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信息 【参考答案】 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信息最早出现于通信领域。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对物质系统运动状态的表述。信息能够有效地消除熵,通过掌握信息,人们可以减少或消除对某事物的不确定性。一般而言,信息可以分为三类,即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其中的社会信息,是指余人的社会活动相关的一切信息。新闻传播的信息属于社会信息的范畴。

2、舆论 【参考答案】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通过意见评价的方式,以特定的价值观念、意愿和理想这些主体的“内在尺度”干预现实,影响社会生活,是舆论的基本功能。

3、《大清报律》 【参考答案】

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二月十三日,清政府颁布《大清报律》。该报律是由清商部、民政部、巡警部和法部共同起草,经宪政编查馆议复后,奉旨颁行的。早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商部、巡警部等部门就曾拟定了《大清印刷物专律》和《报章应守规则》,对有反清倾向的报纸、杂志的出版加以限制。《大清报律》共有四十五款,其中主要规定为:报纸创办前必须向有关机关办理登记手续,并交纳保证金;每期出版前必须送交地方行政机关或警察机关审查;禁止刊载“诋毁宫庭”、“淆乱政休”、“扰乱公安”的言论,违者“永远禁止发行”;禁止刊载“未经官报、阁钞发布的谕旨章奏”,违者处两年以下徒刑及二百元以下罚款;国外出版的报刊违反上述规定者禁止入境,出海关没收后入官销毁。

4、《中国报学史》 【参考答案】

我国著名报学家、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是一部研究新闻学和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开山名著,国内外新闻界誉之为中国首部新闻史学权威著作。该书于1927年1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曾多次重印,日本学者小林保将该书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中国报学史》首次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对后世新闻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5、《我们关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这篇文献论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新闻的本源”和“新闻如何能真实”。《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从哲学根本观点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观和唯心主义新闻观的界限,明确指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因此,唯物主义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事实。该文对其后的中国新闻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谈谈你对新闻娱乐化的理解。【参考答案】

(1)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2)成因:社会转型期的躁动、激烈的市场竞争、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媒体职业道德的缺失、受众的心理需求、跨文化传播的冲击。(3)评价:从新闻的传播功能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即:它扩张了娱乐性在整个媒介新闻中的地位,放大了新闻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因而偏离了新闻娱乐功能的初衷。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新闻娱乐化充分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它是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产物。但是新闻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与人类生存关系密切的信息。这并不排斥新闻事业的其他功能,比如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但它们不是主要功能。新闻娱乐化如果过分地强调了新闻的娱乐功能,那么娱乐功能的过分张显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功能的发挥,如果新闻仅仅成为人们娱乐的工具的话,新闻无疑就走入了歧途。应该承认,市场经济初期新闻娱乐化的某些作法有其合理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使新闻媒介走向市场、走向大众,贴近生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但物极必反,新闻事业的发展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如果对当前新闻娱乐化日益泛滥的现象不加防范,听之任之,则新闻很容易走向低俗化,甚至成为垃圾文化。

2、分析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参考答案】

(1)对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有四种正规的途径:司法控制,即国家通过法律来监控新闻媒介;行政控制,即行政部门以各种规定、税收来控制新闻媒介;资本控制,即大公司垄断媒介市场,是新来者难以进入;媒介的自律。当然,对新闻传播最具威慑的社会控制来自受众,即公众乐意还是拒绝接受媒介。(2)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本国的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都主要采取法律控制的手段。新闻法规是国家实施监控的主要依据。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新闻法规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要防止新闻自由的滥用,确保在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介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3)在中国,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国的绝大多数媒体,尤其是各级党委机关报,都是在党领导下的,因此新闻传播事业还要接受党纪的约束,坚持党性原则。

3、写出5份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名称,并简述之。【参考答案】

(1)《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922年上海创刊,1927年停刊。《向导》集中宣传党的

“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向导》用大量事实报道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分析,揭露贫穷落后、战乱不安的根源,明确指出打倒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向导》经过两年多持之以恒的宣传,终于使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深入人心,成为全国人的政治常识。《向导》是当时中国新闻界中

“真敢替受压迫的工农阶级呼冤而确能指示民众以革命大路的”惟一报纸,是“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2)《红旗日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30年8月15日在上海创刊,由《红旗》3日刊和《上海报》合并而成。第 162期后为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机关报。李求实任编辑。该报在国民党统治区秘密发行,出版1月后发行量达1.2万份,有国外订户。设有“苏维埃区域来信”“莫斯科通信”“欧洲通讯”“红旗俱乐部”“我们的字典”“短斧头”等栏目。每周有1 篇时事汇评。此报发刊词中说“报纸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在中国首次提出了这一观点。1931年3月停刊。

(3)《新中华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原名《红色中华》

(1931年12月创刊),1937年1月29日改名《新中华报》,期号续前。在延安出版。初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后,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39年2月7日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兼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41年5月15日停刊,改组为《解放日报》(延安)。新中华报在陕甘宁边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范围内发行,宣传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在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发表抗议通电、社论和中共中央的一系列文件,报道“皖南事变”真相,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和边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就,作了比较系统的报道,并发表重要评论。

(4)《解放日报》:1941年至194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由原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成,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出版的第一张大型机关报。初为二版,后改出四版,毛泽东题报头并写了发刊词。1942年4月1日,为配合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解放日报》改版,加强了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突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解放区八路军的情况毛泽东等经常亲自写稿、改稿,阐明党的方针政策。1942年

9月起,《解放日报》兼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并在边区各地陆续建立通讯处,派出特派记者,扩大报道面。1947年

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时停刊,至 3月27日共出二千一百三十期。(5)《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1948年

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创刊,由前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和前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是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1949年 3月迁至北平,同年 8月起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到1989年 3 月,除台湾省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和深圳经济特区均派驻了记者。

1956年,《人民日报》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制定出以扩大报道范围, 改进文风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文化大革命”中,《人民日报》领导权长期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夺,粉碎“四人帮”(1976),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以后,经过拨乱反正,重新赢得了读者的信任。1986年,《人民日报》为适应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政策及读者对扩大信息的需要,又进行了一次改革,提出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中央机关报的性质,发挥它的功能,使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办出自己的特色。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论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参考答案】

(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首先表现在人际之间的新闻信息的沟通和传播。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这些信息传播的形式除了一般的街头巷议,还包括信件、电报、电话、会议等形式。在数字媒体发达的今天,还包括影响日众的手机短信的信息传播。其次,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主要还是表现为正规的新闻传播事业,这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这些信息传播形式形成了庞大的新闻传播业,对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因此,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所有的人,无论其阶级、职业、性别、宗教、民族的差异,都离不开新闻信息的获取,否则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局限于和大众媒体的接触,而是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3)了解到新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普遍性,对社会的信息调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应当充分认识到新闻信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尊重受众的知情权,不断促进信息透明化,为社会发展塑造良好的信息流通环境;其次,充分注意大众传播与非大众传播之间的互动关系。新闻信息的传播是弥散于日常生活中的,新闻的存在不仅可以通过大众媒体得到传播,同样可以通过人际的口耳相传和其他人际传播手段,如电话、手机等形式得到传播。例如,在“非典”时期,起初相关消息在大众媒体中很少提及,然而通过人际途径,这些消息得到广泛传播,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和变形,对社会秩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因此,在现代社会,如何充分认识到新闻信息传播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处理好不同形态的传播途径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关涉到社会良性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2、阅读以下材料,以《论媒体》为题作文。

我国首次全国国民阅读倾向调查显示,从闲暇时间对媒介的利用看,人数最多的是电视,其次是报纸、杂志、图书和广播,对录音制品、录像制品及计算机的利用,也有相当多的人。休息日人们对各种媒介的接触机会小于工作日,但长时间利用媒介的人增多。虽然上网的人数不多,但是上网的时间却远远高于对书报刊的使用时间。绝大多数人认为,在当代社会中,读书的作用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从读书的目的看,男性偏重实用性和开阔眼界、满足兴趣爱好,女性偏重提高个人修养、满足与人交往和应付考试。此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各阶层人员对各种媒体的购买、使用情况和趋势。【参考答案】 略

3、试述梁启超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参考答案】 略

标签: 豆腐干

票数:0

我顶

【发起辩论】 [手机订阅] [收藏到我的网摘]

[推荐] | [评论] | [投诉] | [打印]

本文章被推荐到了0个圈子 点击数: 107 评论数: 1

浙大机械设计基础考研 篇5

本人2002-2006在浙大数学系学习。今年考浙大金融,初试(402),复试,总成绩都是第二名,总算拿到了一个公费名额。兴奋之余,想起我两年的考研经历,想的比较多。

去年我考的是复旦金融,由于各种原因,在06年“最后的疯狂”那一年惨败。那时候心灰意冷,脾气暴躁。今年没胆量再考那里,保险起见考了浙大的金融。(那时候也不知道浙大金融只招22个人)

稍微讲一下我的考研经历。分为政治,英语,数学,金融学联考,复习与考试时间安排,复试几个板块。

政治:06年考研前我上了任汝芬的考研班,但是上的有点早,是在05年暑假,7月底。4个老师把所有内容串讲了一遍,当时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我那年最大的失误就是上完这个班以后没有继续复习政治,因为那时候觉得太早了。10月份再开始看的时候忘的也差不多了。所以建议考研班要么不上,要上就上离考研时间比较近的,比如11月的串讲班。我有个同学甚至仅仅在1月初上了一个赵宇的串讲班,最后的成绩还上了70。说这个并不是说不需要复习政治,只是说开始的时间不要太早,因为大家的成绩都相差的不太多,边际收益太小。07年考研我11月才开始看政治,最后的成绩是72,虽然不高,也比较满意了。推荐参考书:1.任汝芬序列一;2.仔细看过一遍以后建议王锁明的《核心考案》,这本书总结了知识点、基本原理以及容易混淆的概念;3.时政,占10分,到时候参考书很多,最后买一本看看就好;4.习题,首先是真题,最权威,而且经常有几年后重复出现的题目。模拟题会有很多种,推荐徐明德出的模拟题,但是不管用谁的题目,必须要练一下手感。英语:阅读和写作是关键。阅读没有捷径,每天都需要练习。开始复习的时候建议精读,读一篇比较慢,注意里面的长句,复杂句和生词。每天一篇到两篇足够,但是要坚持。50到60篇左右可以开始训练略读,理清出题者的思路,明白他想让你选什么。陷阱无非就是那么几种。可以每隔一天做四篇。另一天就是背单词了。虽然考研不考单词的题目,但是没有这个根基是绝对不行的,尤其是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还剩2个月的时候可以开始做真题,每隔一天做一年的,严格按照3小时做,注意一定要写作文。最少还剩一个月的时候开始练习写作,强烈推荐新东方的《考研高分写作》,里面的内容和范文都写的不错,有历年试题分析,还有可以套用的模式。模式最好不要去随便套用,因为很多人看的是同一本书。

比较好的做法是自己写几篇作文,是各种类型的,比如自身发展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找到自己的模板,因为是自己写的也比较好背,同类型的就可以套用。最后几天一定要做至少两整套题目,严格控制好时间,很多人在考场上感觉英语时间不够。

参考书:1.星火单词;2.张锦芯,阅读200篇(押中一道07年真题原题);3.人大版十年真题;4.王江涛《考研高分写作》。

数学:我是数学系毕业的,很多人觉得我数学占优势。其实不完全是这样。考研数学主要是计算,和数学系学过的科目几乎完全不一样。我第一次看到考研数学题目的时候也被吓到了,几乎都不会做。后来适应了也就好了。数学没什么多说的,就是做题了。如果复习开始得早,可以先看课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这些最基本的东西一定要熟,大约用两个月。如果没这么多时间则推荐直接看蔡燧林的讲义,数一和数四各有一本。他的题目总结得比较好,基本上有这本书就够了,基本概念不清楚的时候可以翻一翻课本。把这本书看过两遍,融会贯通一下,多练习,多做笔记,数学并不难。最后一个月可以做一些真题或是恩波的模拟题。真题相对比较简单(除了07年),可以增强一下自己的信心。数学题做得好不好,就是看自己对这些知识熟不熟。当然细心细想是必须的。

对于跨专业来说,需要早点开始准备,越早越好。首先就是把教材都买到。这里列一下: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高鸿业 人大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 尹伯成 复旦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 胡庆康 复旦

《国际金融学新编(第三版)》 姜波克 复旦

《金融市场学》 张亦春,郑振龙 高等教育出版社(也可以用《投资学》 刘红忠 高教)主要内容就在这几本书。这也是第一轮复习必须看的,尤其是跨专业考生。刚看的时候肯定会有困难,可以去旁听一下学校给本科生开的相关课程。第二轮就需要合起来看,考研需要的书和习题都很贵,可以找几个研友分担一下。厦门大学的《金融联考复习指南》和复旦的《金融学联考辅导》这两本都不错,我推荐第一本。因为第二本太厚了,有些东西其实不用往上写的,看起来效率可能会有问题,而且它的经济学部分讲的不好。我第一年看的是厦大的,第二年换成了复旦这本。近1000页的书我三个月期间看了四到五遍,我的时间几乎有一半是花在了专业课上。模拟题也很多,计算关键要做到手熟,论述要理清答题思路。同时要了解国内外的金融动态。谁也不可能看得很全面,要通过模拟题和金融热点消息来抓住重点,因为考试也考的不会很偏,更不可能很全,所以关键就是记住基本原理,明白为什么是这样,并能把别人的观点变成自己的观点。答题的时候要尽量用术语,少用自己的语言。还要尽量答的全面,条理清楚。

时间安排:

大体:跨专业最好在大三上半学期就开始准备专业课。9到12月四个月是主要的复习时间。每科大约分三轮,第一轮看书了解重点理论,第二轮复习巩固,第三轮查漏补缺,做题练手。安排好自己的复习计划因人而异,但十分重要。

每天:最好上午看政治和数学,下午看英语和专业课,和考研的时间一致,调整自己的兴奋时间。晚上可以视自己的情况,弱项多看一点,或是晚上记忆力比较好的可以看一看需要背的东西。

浙大机械设计基础考研 篇6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 指导

中图分类号:G7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82-0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在该课程学习的结束阶段,对学生进行的一次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知识为基本内容的实践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机械设计工作的能力,灵活运用《机械设计基础》及相关课程知识的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学生今后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这一工作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完成这一教学环节时,学生感到困难,无从下手,这就给我们指导老师提出一个课题: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确保质量,提高收效呢?

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学生常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几届学生进行设计的观察可以发现,学生在设计中往往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一)把课程设计等同于做习题,缺少创新性。设计过程是一个边分析、边论证、边计算的过程,许多方面比如一些参数的选择、加工工艺的选取等,需要学生自己确定,显然是与做习题是不同的,但是有些学生习惯于用习题的思路、方法来对待设计,既不对具体问题加以具体分析,又不对设计结果加以论证、校核,致使整个设计纸上谈兵,脱离实际,严重时出现错误。如:有的学生在设计齿轮减速箱的齿轮过程中,对齿轮材料的选择只按照书上的设计过程计算一遍,没有对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环节(如:是开式传动还是闭式传动,是低速级还是高速级)仔细考虑,不是所选材料的力学性能不满足使用要求就是所选材料的经济性能不满足要求。

(二)只考虑结构要求,不进行综合分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一次综合的技术运用过程,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满足结构性能、使用性能和经济性能的要求,但是有些学生在设计中只以结构性能要求为惟一要求,缺少对零件的加工性能以及经济性要求的分析,以及加工设备的正确选择加以探索。虽然结构设计满足要求,但是算不上好的设计,没有达到设计的目的。

(三)团队精神和协同合作意识不强。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时一个设计课题需要多个人共同研究来完成,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设计过程中,就要既讲分工又讲合作,分工是为了加快速度,合作是为了集思广益,增加设计的可行性,这方面学生表现出的主要不足有:(1)不会合作;(2)不愿意合作;(3)合作成为抄袭他人成果的借口。

(四)准备工作不充分,只想一蹴而就。要搞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再动手设计,设计准备包括:(1)读懂设计任务书;(2)搜集资料;(3)制定个人设计进度计划。但是有些学生忽视这一环节,设计不查阅资料,遇到问题按自己的理解去进行设计;设计没有计划性,没有一个整体安排,缺少完整的构思,造成设计东拼西凑,设计结束了,感觉什么收获也没有。

二、指导教师的任务和重要性

那么学生课程设计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认为这里既有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不够的原因,又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能力训练方面做得不够的原因;既有学生初次接触设计工作,对设计缺少感性认识、创新意识的原因,又有教师在设计各环节上指导把握不力的原因,而教师的指导,是对设计的好坏起着直接的制约作用的。通过多年的指导实践,我认为要想指导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必须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课题贴切 任务明确 课题选择是搞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基础。课题选择合理可以使后续设计进展顺利,同时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机械设计基础》的主要任务是:传动类型的选择和结构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讲授的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均可以选为设计课题,但为了达到效果,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教学要求原则。选题应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此前提下,课题可有多种形式,可以是虚拟题,也可以是结合生产实际的题目,可以一人完成一个课题的设计内容,也可以同一课题多人平等完成。但应注意使每一个学生都熟悉设计的全过程并完成一定的设计任务,这样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训练机会。(2)切合实际原则。选题应符合本校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要使学生在本校或本地区能够查阅到有关的资料,同时选题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题目不宜过大,难度要适中,任务量要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完成。

(二)认真动员 制定计划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首次接触设计任务,学生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为此设计前的动员是必不可少的。动员工作要使学生了解此课程设计的目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对设计思路要多启发和诱导,对设计步骤和方法的介绍要简化;对设计工作态度要提出严格要求,对学生的设计思路和思想少设定框框,必要时可以对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先向学生提出,以减少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少走弯路。

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制定好个人工作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各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切不可前松后紧,马虎了事。

(三)过程指导 严肃认真 过程指导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最主要的指导部分,花费的时间最长,涉及的内容最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做好过程指导工作。(1)分段检查。就是将整个设计过程分为若干阶段,学生每完成一个阶段的设计任务就应将草稿交指导老师处检查,教师应将学生的设计情况做好记录,对学生设计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指出,这样,一方面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设计的进度,另一方面学生能及时知道所完成的设计部分有无方向性的错误,以免前功尽弃。如,将设计工作可分为制定设计任务书;搜集和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的比较、论证及确定;设计计算和绘制图纸;编写设计说明书。每个阶段指导老师都应认真检查,并做好记载。(2)个别指导。即教师深入学生设计工作场所进行现场指导,但应以学生和学生提出问题为主,教师在回答问题时以启发式为主,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过程指导中,教师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检查学生设计方案选取是否满足使用性能和结构上合理的要求;(2)检查学生设计参数确定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加工工艺性是否满足要求,是否便于维修且使用安全可靠;(3)检查学生能否运用已学知识对设计过程中加工工艺参数、结构参数进行比较、筛选,能否对已经确定的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其优缺点,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可供改进的设想、措施;(4)检查学生设计说明书编制是否规范和完整;(5)检查学生设计图纸绘制是否符合国家制图标准。这五方面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这样才使设计达到一定水平,收到真正的效果。

(四)成绩评定 严格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成绩是在学生完成了设计任务规定的内容后,再经过答辩,综合评定出来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学生平时工作态度,设计说明书编写和计算的质量,设计图纸部分的质量,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水平等。具体分数根据各部分工作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权重确定,逐项考核。对完成设计工作好的学生,指导教师应该提出表扬,设计资料交学校有关部门建档。对设计中存在欠缺的,答辩过程中或设计工作总结时,指导教师应指出存在问题,并帮助学生提出改进方案,真正使学生的设计能力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它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精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还要精通《机械工程制图》、《机械制造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计算机绘图》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只要我们在指导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这项工作是可以圆满完成的。

参考文献:

[1]曾宗福主编.机械设计基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

[2]曾宗福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学习与实验指导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

[3]曲中谦主编.机械设计基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

上一篇: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几点做法下一篇: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