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的技巧

2024-10-26

声乐演唱中的技巧(精选12篇)

声乐演唱中的技巧 篇1

一、情感表达在声乐演绎中的重要性

“歌者, 无感而不立”, 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演唱者, 没有情感的歌声, 是没有办法让人产生共鸣的, 在舞台上则会出现苍白之感, 整个艺术形象在舞台上不生动立体, 可想而知, 这样的歌者确实是立不住的。《乐府传》中记载, “唱曲之法, 不但声之宜讲, 而得曲之情为尤重”。这恰恰说明了情感在演唱中的重要地位, 要做到懂情、传情、动情, 深入作品中去, 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即作品想要表达出来的内在思想, 从而运用自身的演唱技法, 以情感投入, 向观众展现演绎, 而促使其为之动情。

声乐演唱中, 演唱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 促使观众得到情感的传递及对此产生感悟, 这样的演唱无疑是成功的。做到以声传情, 以声动情, 若无情感的投入, 这场演唱无疑是苍白无力的, 正如无水之源一样干涸, 毫无生机可言。“演唱是歌者的灵魂。”俄国著名歌唱家谢罗夫如是说。在声乐演唱中, 情感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内心的反映, 它往往来自社会, 来自生活, 正是由于这些源自生活的体验, 才可将内心的情感迸发, 从而给听者带来同样的内心感受。就像抗战时期出现了很多鼓舞人心的歌曲, 号召人民坚持斗争, 最终赢得胜利。歌曲中的曲调激昂向上, 演唱者赋予的情感多为积极向上、坚定不移的, 无形当中, 带给群众希望, 这就是声乐的魅力。声乐演唱, 它是一门非常高深的音乐表演艺术, 对于演唱者来说, 演唱技巧、舞台表现力以及情感的表达都是对其自身的考验。总体来说, 初登舞台的歌者往往会出现重演唱技巧而欠缺情感的情况出现, 这样的表演无疑是失败的。古人云“古人唱歌兼唱情, 今人唱歌唯唱声”, 着重强调在情感的运用上, 对于歌者是非常重要的。

二、演唱技巧在声乐表演中的应用

完整的声乐表演, 上文已经提到, 要富有情感, 但单单投入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 演唱技巧的成熟运用, 会为观众带来更加完美的音乐视听盛宴。在演唱技巧方面, 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技巧运用, 例如, 呼吸、共鸣、发声、站立姿势、喉头位置、声音位置、发声连贯等, 并且在演唱时, 如何控制好音准、跟上节奏都需要长期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一) 歌唱中的呼吸

谁会呼吸, 谁就掌握了演唱的根本。由此可见, 呼吸对于歌者演唱时的重要性。歌唱时, 呼吸的技巧是基于饱满持久的气息支撑下完成的, 在悠扬的旋律时, 可以长久顺畅;在慷慨激昂的旋律出现时, 可以瞬间迸发;在动感欢快的旋律下, 也可轻松自然。在这些千变万化的旋律下, 如何抢气、偷气, 在演唱时根据乐曲的长短, 利用气息的弱收、平收、强收、回收等技巧, 进行自然的调息换气。

(二) 歌唱中的发声

演唱单靠呼吸是远远不够的, 演唱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发声的技巧, 而发声的关键在于喉咙。打开喉咙是声乐训练的重要环节, 在演唱过程中若是喉咙没有完全被打开, 则会出现声音摇摆、气息阻塞甚至失去音准, 也就是常说的走音、破音现象。

正确的演唱时, 喉结的位置应在人体颈部中间, 并保持位置的稳定。当歌者演唱时, 喉结会随着两边的肌肉上移, 这时则需要注意喉结稳定的训练, 以保证声音的稳定性, 通过胸腔共鸣发声, 从而使得演唱时的气息稳定, 声音顺畅。但是, 过分地强调气息的稳定会促使舌头下压喉咙, 使得声音出现压抑, 舌根僵硬, 声音的整体也会缺少应有的清脆明亮。因此, 在发声过程中, 一定要掌握好喉结的位置及发声的尺度, 控制好喉结相对的稳定状态, 做到声音的通、圆、润、松。

(三) 歌唱中的共鸣

共鸣, 其实是对歌者在演唱时发出的基音产生扩大的作用。一般来说, 在演唱时, 发出的基音都是细小的、微弱的, 需要根据声带的震动频率结合自身的身体结构产生共鸣, 实现声音的明亮悠扬。声音的共鸣腔在唱低音时, 多以胸腔和口呕腔、鼻咽腔较多;高音演唱时, 多应用鼻腔及各腔共鸣, 主要指口腔、喉咽腔、口胭腔、鼻咽腔这些可调整变化的可变共鸣腔以及胸腔、鼻腔等不能调节的固定共鸣腔。这些技巧的合理综合运用, 可以产生浑厚有力、柔和圆润的混合共鸣, 使得声音更加优美婉转。

三、结语

声乐演唱中, 情感的表达及演唱技巧的合理运用, 对于演唱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密不可分。在演唱中, 做到以声传情、以声动情, 同观众产生共鸣, 呈现出一台完美、细腻、富有情感的音乐盛宴。

摘要:情感的表达和演唱的技巧在声乐演唱中为两大重要的方面, 作为演唱者, 不仅仅在演唱时需要掌握呼吸、发声、共鸣等技法, 在演唱时情感的表达也同样重要。二者的完美结合会提升声乐艺术的效果, 从而使观众产生共鸣, 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感情、内容、故事脉络。这样作为演唱者, 能够更加纯熟地演唱, 从而演绎出更加具有情感魅力的声乐作品。

关键词:声乐艺术,情感表达,演唱技巧

参考文献

[1]李雨.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J].大舞台, 2014 (08) .

[2]周洁群.心理活动对演唱技巧的影响[J].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2) .

声乐演唱中的技巧 篇2

一、声乐美学的含义和历史发展

(一)声乐美学的含义

艺术美学是研究艺术美的本质属性和特质的一门学问,它从艺术美的多种形态的普遍性中揭示各自的独特属性,研究审美性能同艺术创造的组成形式和过程。声乐美学以艺术美学为基础,着重发掘声乐艺术美的本质,探究声乐艺术领域中特有的美,即审美的普遍规律及本质规律,是从音乐美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美学之一。

(二)声乐美学的历史发展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艺术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类的身心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感官感知发展进化,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认知审美认知,使其能够传达出较语言而言更为复杂的思想感情的音乐语言。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形式主要有史诗、颂歌和抒情诗。公元前八世纪,两部以特洛伊战争为题材的大型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就是以吟诵形式表演的叙事歌曲,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整理加工而成,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吟诵史诗的歌手称为巴德,演唱时用弹拨乐器伴奏。公元前九世纪,随着多利亚人入侵希腊,合唱成了这个时期希腊音乐的主要形式,太阳神颂歌、酒神颂歌以及稍后出现的另外一种新体裁抒情诗,构成了最初声乐歌唱的表现形式。公元前六世纪末,一种新的音乐艺术体裁希腊悲剧在酒神颂歌的基础上产生,古希腊悲剧是希腊文明的重要内容,对当时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时期,教会文化盛行,在古罗马文化的影响下,基督教文化中的教会音乐占据了当时的统治地位,慢慢发展出教会声乐。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音乐中被大大发展,此时的声乐艺术也开始逐步追求人性、肯定人性,注重个人情感以及个人的创造性。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演唱技巧和演唱风格上,由传统的庄严古朴转向繁丽华饰。巴洛克时期的声乐美学更是西方音乐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歌剧的诞生标志着巴洛克时期新风格的确立。到十八世纪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运动思想家,树立一种崇尚自然、纯朴、充满激情又合乎理性的全新的声乐美学观念。进入近代后,德国古典美学理论及俄国传统音乐美学理论对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十九世纪汉斯立克提出了“音乐内容就是音乐的运动形式”的观点,举世闻名。二十世纪声乐美学又在表现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上有了创新,并且进一步融合了现代心理学的方法和社会学视野形成了一批新的理论体系中国的声乐艺术源于民间,并且广泛在民间流传,依靠口传心授,而使声乐艺术得到发展,并且演变出不同的风格,内容也更加丰富。中国的声乐艺术带有中国特色的朴实自然的风格,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内心世界,代表着他们的审美特点,表达了人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心声,有着浓厚的民间基础。中国的音乐美学开宗立派较早,以儒家和道家最为代表性。儒家美学论著有《乐论》、《乐记》,道家音乐美学论著有《老子》、《声无哀乐论》等。声乐艺术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不断前行。近代后,在中国的音乐艺术发展和交流下,声乐美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更加专业、规范和体系化的方向前进。

二、声乐美学在声乐演唱中的艺术体现

(一)声乐演唱的情感表现

音乐是表情艺术,抒情性和表现性是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歌唱艺术的魅力在于歌唱者用圆润优美的嗓音、深情并茂的演唱,带给听者美的享受,或陶醉、或共鸣。

声为情之本,情为声之魂。情感是歌唱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它是演唱者内心的一种具体反映。在演唱时,人的情感变化同歌唱中的节奏、旋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音乐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更是情感体现的重要载体,演唱的速度、力度能够反映出演唱者的情感变化。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通过对音色、速度、表情、节奏等方面进行调节来展示出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特征。

声乐演唱对于演唱者来说是一个二度创作,深刻地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我认知和体验,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在歌声中传情达意,并辅助一定的表情及形体展示,感染着观众并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力求达到情景交融的声乐审美效果。在歌唱艺术的情感体现上,不仅仅要注重艺术形式,也要注重情感表现的真实以及美感,虽然声乐的演唱需要一定程度的夸张,但是也不可脱离生活的实际、脱离情理。歌唱者表现出的艺术美和真实感情才是歌唱表演的艺术基础,只有真情实感才能够引起观众的思想共鸣。

(二)声乐演唱的情感特征

声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词曲和音乐的有机结合构建起来的艺术形式。“歌以咏言,声以宣意”,用歌声感染感动听者是声乐演唱追求的艺术目的。也就是说,歌唱艺术的构成离不开诗情、曲情和声情。

声乐作品中的歌词以诗化的语言歌咏事物抒发情感,诗情奠定了作品的基调。当这种诗情与音乐的旋律结合在一起,使音乐的形象更加具体,而音乐又进一步升华了语言的诗情。《礼记·乐记》中“情动于中,故形于声”便是声乐美学的体现。凡是流传久远的音乐佳作无不充满着浓郁的诗情。曲情是声乐曲调的情感,词与曲的关系是相户依存的。从作品的节奏、调性、旋律走向等方面结合歌词,深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地立体分析体会音乐的曲情,才能真正表达出作品中所蕴藏的深情厚谊。要完美地演绎一首声乐作品,只有深刻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演唱者的再创作,用完美的歌声将蕴含在声情中的曲情及诗情完整地表达出来,通过有声的音乐,表现出声乐作品中的情感思想。由此可见,歌唱艺术的情感是由声情、曲情及诗情融为一体的。诗情奠定了歌曲的内容,曲情赋予了歌曲的形式,作为歌者,只有将声乐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情感完整地展示给观众,做到激起观众的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达到声乐美学的本质要求。

三、声乐美学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一)声乐美学对声乐演唱的指导

1.演唱的“声”美

美好的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这就要求歌唱者要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歌唱技巧,具备优美悦耳、表现力丰富的声音。然而,人的声音条件各有不同,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促进艺术修养及歌唱能力的提升,美好的音质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达到改善的目的。一个优秀的歌唱家,要树立声乐的专业敏感,适应非自然艺术化对于发声的要求,使其在艺术的说与唱中形成自然的活动反应。做好各种练声训练,从而达到声音美的目的。

2.演唱的“字”美

声音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声音的内容。歌唱脱离不了语言,字音的纯正与否是评价声音美的重要标准之一。演唱中每个字的字音结构各不相同,要做到吐字清晰,中华民族声乐唱法中就采用了“开、齐、撮、合”的吐字方法,配合科学的发声及共__鸣器官的美化和扩大,声音才会更加圆、柔、甜、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演唱者在歌唱时,还要根据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创设不同的咬字速度和力度,确保观众能够准确清晰地听清歌唱者的每一字、每一词、每一音,让听者充分领略作品最完美的意境。

3.演唱的“腔”美

声乐演唱中离不开字正腔圆和依字行腔。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文学修养和音乐修养,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调性、和声,研究词曲内在的逻辑性、作品的发展脉络和情感层次,将作品本身所附有的内涵与情感通过演唱表现出来。要根据字音的情感变化要求进行创腔的处理,将歌唱中的曲调、字调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唱腔旋律的音乐情感和形象,展示出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突出歌唱艺术的美感。

4.演唱的“节奏”美

声乐歌唱艺术中的节奏因素,也是人们普遍认为的歌唱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事实证明,离开了节奏的依托,声乐旋律的表现就成为空谈。节奏是构建音高、调式、和声的载体。在声乐作品中,歌唱的节奏在结构上有着非常丰富、复杂的变化,歌唱者要充分利用声乐中作品的节奏来传递作品的审美价值,用丰富多彩的节奏来表现作品的艺术美感。

(二)声乐美学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

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歌唱技巧都是声乐美学在歌唱艺术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演唱最为基本的条件。

1.技巧方面

气为声之本,没有气就不能产生歌声,也就不足以传递听觉审美。对于演唱者而言,歌唱的呼吸变化要富有声乐作品理解上的感情色彩,将呼吸本身成为声乐歌唱表现的一部分。提前做好情感准备,可以很自然地将作品的美感一并唱出来。歌唱表现过程中,声音需要通过腔体共鸣提升音量,共鸣在音质美的审美效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共鸣在修饰、美化声音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优秀的歌唱家往往将共鸣同歌唱旋律、情感表达相结合,使音色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展示艺术效果。清楚的咬字可以使得演唱者的声音更加清晰,对歌唱美感有着很大的作用。在歌唱中,保持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性,无论音调走向如何,音色、音量同语调都会伴随歌曲的情感而发生变化。只有对字音结构的性质准确把握才能将依字行腔贯彻在声乐演唱中。

2.理论方面

声乐歌唱艺术是对声乐作品的第二次艺术加工,是歌唱家将声乐作品的语言同旋律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声乐艺术美学比较抽象,将其在歌唱表演艺术领域中应用,能够更好地体现艺术美感。声乐通过歌词凝练来达到歌唱的艺术效果。其诗词在创作上必然追求口语的美感,突出有声性,强调声乐文学的艺术性,使其明朗、上口,能够符合欣赏者的“口味”,引起广泛的艺术共鸣。

旋律作为声乐歌唱的灵魂,对声乐语言有加强效果、补充意境的作用,它是由音调美、节奏美、和声美构建起来的。因此在旋律的把握上,要将声乐作品所提供的感情基调同思想特征统一起来,充分利用音乐的非指向性特征,深入挖掘、拓展歌词的意境,在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的声腔的配合下,“以音乐的乐句感和段落感来强化歌词的语义内容,使之更加具有层次感和运动变化的情感过程”。

3.情感表现

情感是声乐演唱中的重要表现因素,声乐演唱是需要演唱者全身心投入的一种表演形式,否则即便拥有高超的声乐技巧,也不能感染听众。演唱者只有遵循声乐美学的规律,将歌唱要素、情感、字、声、腔诸要素协调统一,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才能为歌唱的艺术魅力加分,真正达到“歌中情,情中声”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关于声乐训练及演唱技巧 篇3

一、呼吸的训练

歌唱中的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唱歌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呼吸方法来控制和运用气息,就不可能有优美悦耳的声音。呼吸的方法有三种:上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以及胸腹式联合呼吸。其中腹式呼吸是近代中外声乐界公认而普遍采用的、科学的、合乎生理机制规律的呼吸方法。了解了呼吸方法还不行,还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达到歌唱时运用自如。常用的练习方法有两种

1快吸慢呼。这是歌唱最常用的一种。我们通常可以这样练习:急速吸气,略停顿后,缓缓呼出,吸气时,仿佛有股外部的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感到小腹与这种外来的力量在对抗中,然后,气息缓缓呼出,这对横膈膜起着支持作用。

2慢吸快呼。缓缓将气吸入,略停顿后再缓缓呼出,可以用闻花香的感觉来体会,你会发现你的胸腔自然的而不是人为的向前向上提起,而肋肌,包括腰部,同时四周扩张,保持这样的状态,仅将腹部横膈膜以下的肌肉群放松,然后缓缓吐出,保持时间可以长一点。要达到这个要求,吸气时一定自然、平静、柔和,呼气时一定要均匀、缓慢。

二、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时应选择适当的母音,进行发声练习的aeiou五个母音,并不是每个人一开始都能全部均衡唱好,一般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发音最自然、最动听的母音开始练习,这样,就比较容易调整母音着力部分在共鸣腔体中的作用。练好最方便自然的母音后,逐步调整,带动其他母音,发声练习进展就会快得多。

三、共鸣腔的运用

1胸腔共鸣。胸腔共鸣最好在低声区练习,练习时一定要注意松弛,千万不要过分追求胸腔共鸣而去压迫喉头,把浓重的喉音误认为是胸腔共鸣。

2口腔共鸣。口腔共鸣要有声音的“点”和“心”(即共鸣焦点),首先必须使口腔中各有关部分的唇、齿、舌以及相适应的咽、喉自然松开,会厌轻轻抬起,以使咽、喉、腔通畅,这样才会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

3头腔共鸣。我们常常把头腔共鸣称之为头声。它使声音明亮、辉煌、穿透力强,头腔共鸣几乎决定了声音的质量。练习时最好是用哼鸣,也就是闭口打哈欠状态,双唇微微闭住,口腔内越空越好,鼻、咽腔打开,把气息的通道留得越宽越好,感觉到声音向前向上,体会到眉心在震动,从而发出较明亮集中的声音。

四、歌唱中的语言

1歌唱中的咬字

歌唱的咬字不同于说话时的咬字,首先要求呼吸的支持、音质结实且有共鸣,其次是注重咬字部位。歌唱发声的字头是字的声母,因为声母的发音清晰、有力,能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而我们常在一些演唱者中发现听不清在唱什么,很含糊,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就是没咬准声母的发音部位。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先用一个单独的母音,如“啊”代替歌词来练习,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唱母音上来,咬字的着力点要准确,有助于纠正发音不准的现象。

2歌唱中的吐字

在声乐发声演唱中,我们既要考虑口腔打开的吐字正确状态,又要找到合理的共鸣,还必须有正确的呼吸支持,这就需要各部分发声器官的相互协调作用。口腔如何打开吐字具有严格的要求,开小或开大都会影响声音的音质、音色。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能保持口形的稳定。无论字腹的发声旋律怎样变化或者长句中如何换气等等,口形都不能有所变动。

3歌唱中字的收尾

在演唱时,要能使每个字有收尾,也是为下一个字的出声作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保证了两字间的连贯和清晰,字尾轻轻收,既要保持口形不变,又要轻轻地干净地收声。

歌唱中的语言是使歌声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只追求声音、位置、气息、共鸣等技巧,而忽视了语言艺术,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好的歌唱者。

五、歌曲的处理

1熟悉和了解作品

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作品,熟读歌词,唱熟曲调、音高、节拍并注意乐感的把握,熟悉歌谱和正确把握音准节奏。

2掌握好歌曲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标志。我们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稳定,也要注意歌曲强弱的处理。

3抓住歌曲的特征与风格

演唱者应该透过歌曲的内在含义,去挖掘围绕着各种主题思想的本质,注意民族风格,每个民族由于他们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生活习惯,经过千百年的酝酿,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背景。

4情感的表现

情感是歌曲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之为艺术。这些话都反映了歌唱者只有把握住歌曲的感情基调,才能正确理解歌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唱起来才能情真意切。

声乐演唱中的技巧 篇4

在声乐表演中,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注重演唱中情感的传达。早在我国的古代, 《乐记》中就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凡音之起, 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 感于心动, 故形于声”,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现情感在心灵上的激荡。可见, 音乐是人有感而发的一种方式, 在声乐演唱中, 演唱者应该首先动之以情, 声情并茂, 以情传声, 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意大利教育大师卡鲁索说:“演唱实际上是情感的产物”, 证明了情感的贯穿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一) 情感的表达要准确把握歌词中的语言

成功的声乐演唱应该是优美旋律和诗一般的歌词的完美统一, 对歌词语言的准确清晰把握是音乐情感表达的基础。清晰的语言是使歌曲更动听、更具有感染力的保证, 准确把握汉字的语言特点, 做到“字音精确、声调无误”, 才能使音乐的语言美与旋律美这二者完美结合, 使演唱更具感染力和美的体验, 如我国著名演唱家阎维文、戴玉强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演绎歌曲的。

(二) 情感的表达要符合感情诉求

无论哪一种歌曲, 都是对当时特定的时代风貌和思想感情的再现, 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声乐作品本身作为一种表现生活美的艺术, 演唱者只有把握了时代的社会主体、审美态度等, 才能再现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传达, 例如红军歌曲系列的演唱, 演唱者需要把握当时红军们作战的恶劣生活环境与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 融入自己对当时社会环境和歌唱主体心境的思考, 用慷慨激昂的振奋情感来演绎歌词中的内涵与精神, 激发现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热烈爱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精神。

(三) 情感的表达要有自己的特色

在当下越来越多的歌曲选秀节目中, 很多人在形式和内容上效仿他人的成名曲, 没有自己对歌曲的独特情感。体验只能作为一场模仿秀, 只会让我们的声乐演唱陷入一个死胡同, 声乐的演唱要创新发展, 就要求演唱者注重对生活的体验、对情感的再次感悟。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二次创作和独特感受, 与自身的音乐文化修养和生活感受有着密切的联系, 演唱者必须突破一般人的心理定势, 用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想象与联想去体会歌中的内涵, 才能使自己的演唱别具特色。

(四) 情感的表达要表现出声乐作品的美感

要在声乐演唱中为观众带来一场美的体验, 演唱者就要首先塑造作品美的艺术形象, 再按照美的法则进行声乐表演, 在外形美与内在美的结合下, 使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符合美的体验与追求, 让观众参与一场美轮美奂的听觉盛宴。

二、声乐的演唱技巧

(一) 科学的发声方法

声乐演唱是用声音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 声音是演唱的根本条件, 如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贝尔齐贡曾提出“姿势是呼吸的来源, 呼吸是声音的源泉”, 我国明代魏良辅也说过声音“发于丹田者, 自然耐久”, 可见科学的发声方法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声乐演唱包括三个部分:即呼吸、发声和共鸣, 其中呼吸是基本因素, 它是声音的来源, 注重呼吸的长短并利用丹田发声, 为声乐演唱提供基本的动力, 有了它, 再加上人体共鸣腔的美化作用, 自然就能发出美妙的歌声。通过大量实践的证明, 科学的发生方法是完整并成功演绎声乐作品的保证。

(二) 音色变化节奏的把握

声乐演唱的情感表达与对音色变化节奏的准确掌握有着一定的关系, 情绪的表达有很多种, 或乐或悲, 每一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也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进行声乐演唱时, 一定要掌握好音色的变化, 过大的音色变化不仅不利于对情感的表达, 还会使听众迷惘, 自然不会引发情感共鸣, 所以在声乐演唱中应尽量符合说话时的音色。演唱者若是能够用好音色, 就意味着歌曲演唱该表现振奋时能慷慨激昂, 该表现悲伤时能相对黯淡, 这样声乐演唱中就能很好地表达歌词中的情感并带有层次感, 听众也会更大程度地受到歌曲情感的感染。

(三) 速度变化的掌握

能否完美地演唱一首歌曲, 与声乐演唱者对音乐歌曲速度变化的掌握有着重要的关系。演唱者在进行声乐演绎时, 可以通过对速度变化的调节来更加准确地表达歌曲所包含的情感态度, 比如大家熟悉的《黄河大合唱》, 本是表达黄河儿女不怕苦、不怕死的抗战精神, 传达的是一种积极的时代精神, 如果用慢调来唱, 就失去了原有的激励人心的作用, 并不能让我们感受到其中振奋的情感。

三、二者的辩证关系

在声乐演唱中, 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首歌曲的演唱过程中, 才能把音乐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 感染听众。

(一) 情感表达是演唱技巧的最终目的

声乐演唱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传达情感, 引起听众共鸣, 陶冶大众情操。声乐的产生是人们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 其发展更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歌唱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艺术, 它依靠人声把握节奏、速度、音色等, 所有的演唱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传达乐曲中的情感。比如:用舒缓的节奏、缓慢的速度可以表现深沉、忧伤的情感;明快的节奏、较快的速度则能表现出欢快热情、轻松活泼的情感;黯淡低哑的音色表现出忧愁、悲伤、痛苦的心境;高亢响亮的音色表达出豪迈奔放、雄壮浑厚的情感等等。对声乐演唱技巧的掌握对更好地传达歌曲情感具有促进性的作用。

(二) 演唱技巧是情感表达的前提与途径

声乐艺术是一种情感艺术形式, 具有亲和力、贴近大众, 它以优美的歌声向人们倾诉演唱者的心理感受, 进而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我国民族众多, 不同的地域民族有不同的音乐风格, 更有不同的演唱技巧。例如:北方民歌粗犷豪放, 南方则柔婉。歌唱技巧影响着声乐演唱的审美效果, 更作用于不同情感的传达。例如在演唱陕北名歌《走西口》时, 若是能够在演唱技巧上注意咬字要紧、吐字要慢, 就能够将歌中那种分别时的千叮咛万嘱咐、依依不舍的情感表现出来。声乐演唱的魅力在于其中情感的表现, 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表达为重要前提和途径。在声乐演唱中, 发音技巧掌握得越扎实, 就越能准确表达歌词中的情感。所以, 演唱者要准确传达歌曲中的情感, 就要熟练掌握演唱技巧, 并能够从不同角度剖析作品, 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四、结语

声乐演唱是一门精益求精的艺术, 是融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声乐的演唱技巧是情感传达的基础和前提, 情感的表达则是演唱技巧的最终目的, 二者对立而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让我们对“声情并茂”的理解更为深刻。情感传达作为声乐演唱的灵魂, 是每一位演唱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只有在声乐演唱中将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进行完美融合, 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音乐美, 将声乐艺术发扬光大。

摘要:声乐是一门以人的声音来构造音乐形象, 表达人类思想感情, 结合脑力、体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综合性艺术。声乐演唱以歌唱技术和声音的训练为基础和前提, 而情感的渗透则是声乐演唱的灵魂。没有生命力和灵魂的演唱, 即使再娴熟的演唱技巧、再美的声音, 也不能引发观众情感的共鸣。本文针对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进行分析阐述, 对提高声乐演唱的水平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声乐演唱,情感表达,演唱技巧,辩证统一

参考文献

[1]刘雪梅.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4) .

[2]韦平楠, 王一人.寓情于声, 声情并茂——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 2010 (12) .

[3]潘超.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北方音乐, 2015 (03) .

[4]陈建.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贵州大学学报, 2014 (04) .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论文 篇5

【摘要】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艺术表现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使演唱的歌曲达到感情真挚动人,扣人心弦,在解决好声音技巧的同时,不可忽视歌唱的艺术表现。就演唱艺术而言,我们必须善于把握各民族的风格特点,从这些歌曲中,创造出它的思想感情最深处生动而激励人心的音乐形象;必须善于把它其中包含的情感传达给听众。歌唱并非仅仅是正确无误地表现技巧,也是一种创造性的高度个人化的自我表现。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表现;生活体验;舞台表演

歌唱的目的是利用熟练的发声技巧,生动地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以优美的歌声去感染听众,使听众获得艺术享受。由于大多数民歌都是经过多少代流传至今,这就需要演唱者对作品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得到正确的理解。演唱者应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丰富的艺术想象及完美的歌唱技巧,才能有利于恰到好处地表现歌曲的主题思想。

1熟悉了解作品

要唱好一首民族歌曲,首先要熟悉、了解它,将它唱准确,如果没有把歌曲唱熟,要想准确的将其风格和内容表现出来是不可能的。因此,熟悉了解作品是唱好一首歌的基础,也是做到“声情并茂”的前提。

1.1熟读并分析歌词。要想唱好一首歌,必须对歌词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歌曲的思想感情,虽然是借助于歌词和旋律共同体现的,然而要掌握歌曲的具体内容与情感的细微变化,主要还在于对歌词的理解、体验和感受。这是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人物、事物、景物的种种表现,抒情、叙事、咏叹的种种变化,喜怒哀乐的种种表情等等,无不都是通过语言表达的结果。因此,通过歌词的深入分析、感受正是声乐艺术表情达意的关键。

1.2对演唱作品的旋律的准确把握。歌曲中的词作为一种情景的表现,自然是为曲调的抒情功能奠定基础的,而旋律则是词的深化和发展。演唱者在演唱之前,要结合曲调反复视唱,领悟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和声与伴奏的配置。在视唱过程中,对曲谱的每一结构、每个提示都要做全面的了解,对歌曲有一个客观完整的形象,这就好象绘画之初有个轮廓一样。演唱者必须从纸页上的曲谱中跳出来,把从文字与音符中获得的印象,经过演唱者本人思想的反复领悟,不断体验而受到感动,并激发起内心真切感情的激荡。置身其中通过自己的形体、手势、眼神、表情和饱满的歌声来感染观众,把复杂多变的心情给观众交代清楚,才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这样曲谱才能被溶化,歌词与旋律才能升华为演唱者的乐思和音乐语言,从而在歌声中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

2深刻理解作品

情感的表达是通过许多具体的手段体现的。演唱时外部形体的表演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内心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把握。因此,不论是演唱民歌还是民族歌剧中的咏叹调,都需要认真分析设计角色。

2.1我们在演唱民歌或民族歌剧的咏叹调前,必须对作品有所了解,弄清时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矛盾冲突,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的内心活动等做细致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把握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在演唱民族歌剧《江姐》中《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一段时,我们应该了解这是江姐被叛徒出卖被俘入狱后,审讯室里敌人对江姐软硬兼施,用所谓的道德、仁爱劝降,江姐义正词严,视死如归,敌人无可奈何,拂袖而去。江姐独自抒发自己的情怀时唱的一首咏叹调。整首歌曲表现了江姐那种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革命事业的一片忠心和她那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在演唱时就要把江姐的这些情感用声音表现出来。

2.2演唱时应把歌中的角色放在规定的或设计的环境中去。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这是一首最早流传于云南地区的山歌,当地人称为“弥度山调子”。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歌曲,歌曲通俗生动,很富有诗意。形象化而有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了青年女子对情人阿哥的一片深情。全曲以呼唤的自由延长音“啊”开始,给人以情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三个呼喊歌声一个比一个热情。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情景:黄昏,乡村、农舍门前,我收拾了干的衣服,喂好鸡鸭。这时月亮悄悄升起,阿哥仍未回来。饭已经凉了,我心不在焉的绣着花,不住地向阿哥回家必经的小道观望,盼望阿哥快快回来。随着月亮越升越高思念之情也越来越浓,自然地唱起了这首歌。演唱时要注意月亮、小路、深山、小河之间的空间感。

无论唱什么歌曲,都应该认真分析作品,深刻理解作品,尽量把自己放在一个具体环境中,这样会在表现上更加真实,也会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著名声乐理论家凯萨利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歌者献出足够的时间和思想来分析他的歌曲,并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他将对其结果感到愉快、惊奇,如果他坚持下去,他将及时发展出一种敏锐的机能,从而他将能够进入与作家创作某特定作品时的、多少有些相似的心理状态。”

3丰富的生活体验

歌唱要感染人,而感染人是离不开生活的。我们不接触生活,不体验生活又如何能够表现歌曲呢?为了丰富生活体验,我们在接受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尽量多观察,多体验发生在身边的各种复杂的人间情感,多了解一些描写各种人物细腻情感的文学作品、电影、戏剧、电视等。我们平时还要多接触社会,丰富我们的阅历和拓宽知识面,应该善于理解他人和接受他人,多学会一些感动,将心比心,爱憎分明,具有积极开朗的心态、大气开阔的心胸,能够感受和体味到喜悦、悲伤、离别、思念、兴奋、悠闲、豪放等情感和情绪,并能够真正地受到感动。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一个对“美”视而不见的人、一个不容易激动和受感动的人,是绝对不能把歌曲的艺术内涵表现出来的。只有把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和感受到的真情实感倾注到所要塑造的形象中去,才可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4充分运用咬字吐字及行腔技巧表现音乐的内涵

正确的咬字吐字的方法,不仅是演唱的技术要求,也是良好表现歌曲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民族唱法尤为重要。演唱时正确的咬字吐字,概括起来说就是四个字“字正腔圆”。在此基础上,由于歌唱者的风格不同,在演唱时的咬字吐字也各有特色。例如在演唱激昂有力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结实有力;演唱节奏欢快、情绪热烈的歌曲时,吐字要轻快、敏捷,又要出口分明,字字清晰、不能拖泥带水;而演唱一些委婉神情的歌曲时,咬字则应柔和、连贯;尤其在演唱地域性很强的一些民歌、山歌,要注意方言唱的是否地道、准确。

5舞台表演

一首声音作品,除了在声乐技能、咬字吐字等方面着力精雕细琢外,表演技能也是体现作品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民族唱法由于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的影响,在艺术追求上表现出了较强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在演唱的表现方式上更加注重表演才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归纳起来可分为眼神、手势、表情、着装等几个方面。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无论是眼神、手势、表情、着装,在讲究美化的前提下,主要应以有利于表现作品的内容情节,突出演出效果,提高艺术感染力为目标。所以,民族唱法表演技能和风格把握应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把声音美、形象美与内容美高度统一起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以外,要想做到“声情并茂”地表现民族声乐作品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除了对声乐技巧、歌曲语言、表现能力进行严格的训练外,多学习积累不同风格的声乐曲目和音乐文献。同时,对音乐理论、视唱练耳、器乐的学习也必不可少。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后,就一定要走出课堂,走进舞台,走向社会,因为实践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和艺术表现能力。

略谈声乐的演唱方法与技巧 篇6

关键词:声乐的三种类别 美声唱法所注意的气息 共鸣

声乐指的是其表演类属,属于实践的范畴。声乐是一种由一个或多个歌手表演的音乐形式,可以使用或不使用乐器伴奏,而人声是作品的重点。声乐是一种歌唱表演艺术,靠人的嗓子唱出悦耳动听的歌声。

目前声乐演唱有三种方法,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笔者在此主要探究美声唱法。所谓“美声”,我们译为美好而放大的声音。自然界各种动物、昆虫都能发出声音各异的鸣叫,鸟儿能有动听的叫声。各种乐器能够奏出美妙的音乐,但是,只有歌唱乐器能够发出带有语言的音乐来,而其他任何乐器都不能发出带有语言的音乐。所以,声乐是最独特的一门声音艺术,值得我们去探索与研究。构成人类发声器官的部位以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的悦耳的、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我们常常探求声音的正确与否,发声器官是否舒服,其实都是对完美声音的一种追求。歌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回归自然,就像说话一样的放松,声音自然流淌。但是要达到这个境界,需要经过很多的练习。

筆者认为,完整且正确的声乐发声,应当注重于气息、位置与共鸣。首先,气息是一切发声的基础,它是歌唱的源动力,歌唱的支持力。歌唱的声音是要有生命,有感染力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气息要非常强大。歌唱的呼吸和生活的呼吸当然是有很大的区别,生活中我们没有呼吸是不能生存的,而且生活的呼吸吸得很浅,一般都吸到胸部左右,是人类本能且自然的一种能力;但歌唱的呼吸要求我们吸得深,古话常说的“气沉丹田”就是说我们要吸气深,吸到腰上,但笔者认为,真正的气息是不可能吸到腰上的,我们的气息都是吸在了肺上,在横膈膜的作用下,让我们的歌唱产生高音、低音、跳音、连音等的区别。

歌唱家利洽·阿尔巴内西曾说过,好的呼吸首先是要把自己置于舒适的歌唱姿态中。吸气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能一说气息,就吸得很多,这样容易全身僵硬;但又不能吸得很浅,像说话一样吸到胸上,这样又容易下巴紧,嗓子用力。老师常以“闻花”或“打哈欠”来比喻歌唱的呼吸,吸气时口腔应该是放松的,吸到小腹微鼓,这样后腰、后背都会有膨胀的感觉,身体放松,两臂自然下垂,呼吸深而通畅。任何好的唱法都应该是自然的,科学的,这就需要我们强有力的气息作为支撑,需要我们有一个清晰的学习概念。

一个好的声音哪儿都有位置,声音好整个人都振动起来,要保住每个声音都带着共鸣腔,唱任何音都要有一个连的感觉,高、低、大、小、元音在这个共鸣上,任何一个音高、元音,任何一种音量的情况下,这几个关系都能平衡。歌唱本身的几个因素:呼吸、共鸣、嗓子、元音都在一个状态下完成,关于“乐器”制造基本上就练这个。 关于位置的练习,可以以哼鸣作为主要练习。在哼鸣的位置上发声,即正确的发声位置。哼鸣,即闭口音,闭上口哼唱,用深呼吸把声音从打开的咽腔往上直送到鼻腔。哼鸣的练习有几个好处,一是柔和的开声;二是通过哼鸣找到深呼吸;三是下巴、脖子、牙关充分放松。其次,共鸣也具有找寻头腔共鸣的绝对优势。发声位置与声带微缩有很大关系,声带的收缩会容易拥有正确高音,即发声位置越高,声带收缩越短,高音声带闭合越有力,且声带周围肌肉会相对放松,不会造成用力的现象。

共鸣的应用,应该按照“音量”与“音高”的需要而决定,各共鸣区均衡发展,这样才能使发声美妙。声音原来在声带里时是微弱的,但如果发挥了共鸣作用,声音就会洪亮起来。当共鸣发展时,往往需应用不同的共鸣区。如声带上的喉腔、咽腔、口腔、鼻腔或整个头腔以及胸腔等,都是共鸣区。头腔共鸣适合高音演唱,它的音色效果集中、明亮、圆润,具有金属性;而胸腔共鸣则适合低音演唱,音色效果低沉、饱满、宽广;口腔共鸣适合中音演唱;音色效果清澈、明亮、自然。

意大利人常强调“面罩”(Mask),好的声音都有面罩,笔者理解的面罩其实就是所谓的共鸣。我们的发声是自然的,声带自然闭合,用上气息和位置,声音就会很漂亮。但是现在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往前唱和往后唱的问题,以意大利为首的欧美派是强调面罩的,也就是说往前唱,这样声音的明亮度就会很高,且共鸣会非常丰富。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要在自己舒服的前提下,判断自己声音最好的方向。

关于共鸣的练习,一是可以多练哼鸣的练习,二是多练跳音练习。跳音练习有助于横膈膜的弹动。横膈膜弹动的位置是用上深呼吸的地方,是最佳的状态。

跳音的练习,以mi为练习,很容易就会使气息和声音搭起来,这样横膈膜就会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到高音区的时候,有了气息的支撑,声带自动闭合,保持高位置,自然混假声,这样声音就会很漂亮、松弛,而且不会累。

呼吸、发声、共鸣、吐字都是歌唱的基本要求。我国著名的抒情、戏剧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沈湘先生曾做过一次精彩的讲学,他强调声乐练习要重要强调“脑、心、身”三者结合。心即感情,对内容的理解。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素质,首先是吐字和咬字能力,然后便是情感表达,怎样充分的表现曲目的特征和感情。尤其是我们唱歌剧咏叹调,首先我们就要了解歌词的意思、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是否掺杂了地域或民族音乐的特征。例如我们演唱mozart的咏叹调,一定要非常规范,不能随意延长和缩短,要严格按照谱面要求来演唱,这个时期的音乐特点是非常规范的,不同于普契尼的音乐,戏剧性非常强,作品跨度非常大,且演唱者可以随意发挥。所以,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性,要有非常强的音乐素养,才能将声乐这一门学问做的充分。

声乐演唱中的技巧 篇7

一、中国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发展

(一)中国民族声乐发展

1.西学东渐

着眼于演唱形式而言,随着经济全球化持续加深,中外交流亦随之广泛化,现代民族声乐充分反映着传统声乐民族性,但亦具有西方美声现代性,诸多西洋乐器涌入中国后,我国传统表演形式受到冲击,亦逐渐与西洋声乐产生融合,推动了中国声乐进一步发展。与现代民族声乐发展密不可分的因素有两方面,其一为专业性、群众性音乐创作,其二为演唱活动形式的创新与改进,这推动着我国现代声乐走向成熟。

2.传统民族声乐韵味被扼杀

我国戏曲艺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民族声乐韵味被严重扼杀,尽管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成果高,但传统戏曲中的技巧性优势并未被演唱者深刻领悟,许多都是表面象征性的理解,深层次的涵义早已被扼杀,逐渐失去。绝大多数的舞台演唱均是以奢华的舞台、华丽的服装和美艳的演员呈现的,演唱者是将表演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而观众将其作为娱乐的节目,他们并不会对戏曲更深层次的涵义进行挖掘,现代民族声乐中的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不断减少,意蕴浅显通俗,大都经不起时间与风雨的考验,而这亦是现代民族声乐发展缓慢的一大原因[1]。

(二)中国传统戏曲发展

1.中国曲艺艺术

传统声乐艺术极具歌唱技巧的为曲艺及戏曲,而这两种声乐艺术为当代影响最大的种类。曲艺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其是以说唱为主的艺术,强调故事叙述及人物刻画的重要性,并注重思想情感表达及社会生活实际反应,可谓是说唱艺术的总称。艺术形式多是以说唱为主,采用生活化语言清晰自然的叙述,情感表达真切浓郁,唱出的歌词悦耳动听,其极具地方特色。通常曲艺演员应具备深厚的说功、唱功、做功,歌唱时应懂得与听众交流,唱时要及时掌握听众的反应,演唱整个过程中要与听众一同体验艺术[2]。曲艺艺术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多彩,春秋战国《诗经》中的《国风》,其间以叙事性民歌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实际,而这于说唱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均是说唱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为说唱艺术的重要组成;发展至唐代则出现了大曲,此类型艺术促进了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说唱艺术亦随着唐代经济而繁荣,这时则出现了俗讲,说唱艺术至此便真正发展。此类说唱艺术是由佛教宣讲教义而发展的,通常是俗讲僧进行讲唱,而讲唱时要保证声调婉转动听,曲调务必顺畅自如,以此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这则影响了当时的歌曲创作,该时期的曲艺说唱艺术飞速发展,相关体系亦持续完善[3]。当代,我国早已形成了诸多曲种,音乐唱腔均是曲牌体与板腔体、混合体,曲艺说唱艺术为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奠定了基础,亦积累了更多演唱经验,其艺术成就很高,强调说唱语言准确无误,艺术表现声情并茂,演唱者要严格控制自身气息,保持声音持久力,可有效处理不同音色。可以说曲艺唱法注重语言处理技巧,追求声音的完美动听,且汉语声韵调变化多端,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时务必注意[4]。

2.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可谓是世界古老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其强调唱、念、做、打,以此综合表演呈现戏剧形式,戏曲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积累了更多的成功经验,亦随着时代变迁而创新与改进。戏曲剧种上达几百种,用以演出的剧目众多,可谓是世界戏剧艺术发展的重要内容。戏曲源自歌舞与滑稽戏、说唱艺术,经历了百年发展,比如唐代的《参军戏》,再发展到宋代的传奇和南曲等,中国戏曲艺术已得到认可和确立。元明清时期大力发展戏曲,并提倡互相继承和借鉴,包括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等,戏曲艺术已发展的十分完善[5]。

戏曲艺术极具综合性、细腻性与程式性,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更反映着中国戏曲的独特之处。戏曲演唱技巧积累亦是中国民族声乐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比如常用的气沉丹田、吐字清晰等,唱曲强调起末与过渡、揾簪、攧落,演唱者应全面控制乐曲地方风格,才能更好的演唱民族声乐。中国戏曲演唱技巧众多,唱词、韵味、气息、情绪表达等均具备相对完善的技术,观念、审美、方法等是将西方声乐体系与中国民族声乐充分结合,亦强调演唱者将各种演唱技巧有效结合,以确保自身演唱水平提高,推动中国戏曲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声乐亦随之壮大[6]。

(三)民族声乐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关系

中国传统戏曲诞生于古代西乐及百戏,其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众多朝代的更替与发展,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而改变,且于唐宋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而在此演变过程中,产生了诸多不同剧种,比如元明杂剧与宋元南戏,或者是明清传奇等,剧种可达360多种,川剧、京剧、黄梅戏等均极具代表性。尽管传统戏曲及现代民族声乐相似之处不多,但其演唱形式缺失互相融合与借鉴的,表演风格亦是别具一格、意味深远的,而唱腔技巧均是相同的,都注重咬字发音清晰、吐字行腔圆正与风格韵味深远,表达形式亦是相同的,比如其语调、表情、感情与动作均是相同的[7]。

二、民族声乐中戏曲演唱技巧汲取途径

(一)加强现代民族声乐中传统及辩证处理

现代民族声乐演唱应体现人民大众的内心追求,要合理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征,汲取传统戏曲演唱技巧的精华,促进自身持续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特点与传统审美观息息相关,语言及音乐为传统戏曲发展的重要基础,民族声乐演唱时可充分融入戏曲演唱技巧,让戏曲的影子植根于民族声乐中[8]。演唱者要充分掌握戏曲演唱技巧,并将其灵活用于民族声乐演唱中,不断加强传统戏曲演唱基本功练习,确保民族声乐演唱时,演唱技巧应用更为灵活。

(二)加强科学方式及民族风格的融合

民族声乐演唱中,要不断汲取传统戏曲演唱技巧,而这不是简单的艺术表现手段,亦不是真正摒弃西方声乐演唱技巧,要于内心坚持表征否定观点,以求同存异的态度促使两者共同发展。全面分析民族声乐与中国传统戏曲存在的不同之处,积极借鉴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并将其充分融入民族声乐演唱中,再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确保民族声乐更具包容性。加强科学方法与民族风格的充分融合,使得民族声乐保留自身演唱风格与特色的同时融入更多演唱技巧,促进民族声乐与中国传统戏曲的进一步发展[9]。

三、民族声乐中传统戏曲演唱技巧的运用

(一)咬字发音

传统戏曲演唱强调咬字发音的重要性,而咬字发音可衡量演唱者的演唱水平与功底,进行戏曲演唱时要严格防范发音错误,不可出现音包字,通常音包字吐字不清晰,再是吐字时的声音受制于音乐,听众会觉得戏曲仅有声音,缺乏相应的唱词,此类问题出现于演唱者歌唱中时,演唱者务必吐字清晰,确保字正腔圆,这亦是演唱技巧发挥的关键,关系着演唱者的艺术表演质量。语言为咬字发音的重要载体,亦是其不可缺少的传播媒介,咬字发音时的字均发音准确,演唱者相应的情感表达需要以咬字发音体现,演唱内容更是与咬字发音正确性密不可分[10]。

演唱过程中的咬字发音并不等同于说话时的咬字发音,人的舌头于口中的方位和气息变化均是不同的,而演唱者此方面的情况更为复杂。通常演唱者不可以说话时的咬字发音,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与选择。唱歌时的咬字位置务必准确无误,口与咽处要以巧劲发音,力度均匀,将字准确布置于头腹尾位置,以此产生的声音效果十分完美。字音均是以声母、韵母组成的,声母决定着字音的准确性,而韵母决定着声音发生效果,演唱者要全面掌握声母与韵母应用,并将自身情感充分融入,使歌曲演唱达到预期效果。

(二)吐字行腔

戏曲艺术强调字正腔圆,表现亦注重声情并茂,而这亦是演唱是否成功的关键。字与腔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戏曲表演时的发声要圆润,并极具美感。演唱者要正确把握口腔咽,保证吐字行腔效果良好[11]。吐字发声时要以竖为主,尽可能的控制短字头与长韵母,以确保戏曲与表演互相适应,字正强调发音时的口腔形状及位置准确无误,且应具备相应的力度;腔圆则是母音共鸣时的位置务必准确无偏差,保证发生圆满。戏曲表演者发声前的声带务必继续力量,发力时要确保气息顺畅,使得发出的声音均铿锵有力,且极具张力,这时的行腔及共鸣效果则非常完美。再是为了确保歌曲演唱感情色彩表达合理,演唱者会使用断腔、拖腔、连腔、笑腔等演唱技巧。

(三)风格韵味

戏曲演唱非常注重节奏抑扬顿挫,更强调情感表达合理有效,这亦是戏曲风格的充分体现。中国戏曲剧种可达360多种,各个种类的戏曲演唱技巧均是不同的,唱词不同的戏曲种类演唱手段亦是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亦不同[12]。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戏曲艺术亦随之不断发展,戏曲艺术及民族声乐被充分融合,民族声乐艺术中融合了诸多戏曲风格。但因地域文化不同,不同地区的民族歌曲及演唱风格均是不同的,比如北方民族歌曲开朗、豁达,南方戏曲则非常委婉,节奏大都非常缓慢。风格韵味强调字正腔圆的重要性,以此确保演唱者情感充分融入,并将韵律及情感完美融合,让演唱艺术效果极致发挥。

四、结语

演唱风格不可全部相同,而演唱风格个性化发展是声乐艺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时则应强调演唱技巧的完善。中国传统戏曲历经数百年发展,其演唱技巧不断积累,值得现代民族声乐演唱者借鉴。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变得独特,戏曲作品也都极具地域风格,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均融合了戏曲演唱技巧,并对此不断改进与完善,便形成了现代特有的艺术形式,强调戏曲与歌曲的完美结合,就中国传统戏曲来讲,这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传承和进步。民族声乐演唱者要深层分析传统戏曲艺术特点及其优势,不断汲取其间精髓,并更好的融于自身演唱中,再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创新,以促进中国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探讨了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运用,简述了中国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发展,探讨了民族声乐中戏曲演唱技巧汲取途径,分析了民族声乐中传统戏曲演唱技巧的运用,为民族声乐与中国传统戏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瑰宝,我国文化艺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被众多文化熏陶,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艺术学科亦极具民族特性。民族声乐是基于中国传统戏曲发展的,汲取了西方声乐艺术的优势,并将其演唱技巧合理融入,历经不断创新与完善,已发展形成了完善的歌唱艺术形式。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中国传统戏曲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源远流长,其于各自发展中互相借鉴与融合,促使两者共同发展。本文探讨了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运用,并对其相关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民族声乐与中国传统戏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中国传统戏曲

参考文献

[1]张雪莲.论民族声乐与戏曲演唱艺术的共性[J].大舞台,2013,04.

[2]张雁.民族声乐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借鉴[J].大舞台,2013,01.

[3]王志昕.中国传统曲艺与戏曲元素影响下的民族声乐[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03.

[4]黎小龙.现代民族声乐与戏曲艺术的关系[J].大舞台,2012,07.

[5]宋艳琼.论民族声乐向戏曲唱法的借鉴[J].戏剧之家,2015,02.

[6]陈汀滢.谈民族音乐各个体裁的共性与个性——以戏曲和民歌为例[J].戏剧之家,2015,09.

[7]贾楠.立足传统唱响主流——中国民族声乐女高音与京剧青衣唱法之比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01.

[8]张玲琳.浅谈戏曲演唱与民族演唱的结合[J].民族音乐,2015,03.

[9]童丽娜.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历程中现象与问题探究山[J].北方音乐,2011,08.

[10]刘卫防.传统戏曲声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J].四川戏剧,2011,04.

[11]田晓红.民族声乐如何发展创新[J].戏剧之家,2011,04.

声乐演唱中的技巧 篇8

一、我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与民族声乐之间的关系分析

传统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非常多的技巧和方法,而且融合了舞蹈、文学以及美术等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传统戏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在唐宋时期逐渐地成熟,并且在历史的发展形成了杂剧、传奇等多个剧种,而且也融合了当地的相关文化和唱腔等,在发展的过程中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形成了一系列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影响力的剧种类,例如京剧、昆曲、豫剧、川剧和黄梅戏等戏剧。传统戏曲具有丰厚的养分,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民族声乐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二者之间的文化底蕴和基础相同,都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上发展而来的;而且都具有比较强烈的地域特色,地域也成为了其分类的依据。在唱法上其艺术风格相似,主要以真声为主,伴随着假声,在气息的应用方面其原理相同,只是在表现手法上存在着差异。此外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以传统戏曲文化为基础,戏曲唱腔的丰富性又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养料[1]。

二、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

(一)吐字发音要清晰

在传统的戏曲演唱过程中,对于吐字发音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其吐字清晰,不能出现含糊其辞的现象,当只有声音而没有词时就难以表达出戏曲应有的含义,这样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也无所适从,人物形象也就难以塑造。吐字清晰是所有演唱方式中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吐字发音和声音表达的技巧,因此在民族声乐中应当充分地借鉴传统戏曲的技巧和要求,从而使民族声乐在表达的过程中更加地丰满、形象,富有张力。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应当要求其吐字清晰,不管在什么样风格的民族声乐中,都需要这样的演唱技巧。在借鉴和应用的过程中,要体会其内在的含义,揣摩其中人物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方式,从而对民族声乐的演唱具有整体性的把握。

(二)做到字正腔圆

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要求字正腔圆,而且富有感情,通过感情去感染观众,这也是戏曲中的基本要求。在传统戏曲演唱的过程中,讲究声音的干净透亮,声音要清脆。对于字正腔圆来说,要求在字的发音中要准确,例如呼吸的节奏应当符合发音的要求。戏曲演唱在过程中,需要保持声音的圆润来表达出其艺术上的美感,这对于演唱者的发音器官的配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例如嘴型、声腔等都有具体的要求。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充分地借鉴和应用了戏曲中的这一技巧,对于词句的表达也十分重视,不仅要求吐字清晰,而且要饱含深情,表达出台词背后的情感,实现发音的合理配合[2]。

(三)风格的借鉴

在戏曲演唱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地把握好节奏和音调的高低,同时还需要准确地控制演唱过程中的气息。根据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戏曲种类达到了几百种,而且在表达技巧和发现方式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便是同一乐曲,对于同样的字词的表达处理也存在着不一样的方法,由此所表达出的情感也不同。由此可见,戏曲中这些不同的演唱技巧和处理方法,能够使戏曲表达出不同的含义,从而带来了不同的戏曲风格。在再加上戏曲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导致了其风格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例如在我国江南地区,戏曲的风格常常比较婉转,但是在北方地区的戏曲则往往在表达感情的过程中比较激烈、慷慨,例如陕西地区比较有名的秦腔等,这些戏曲的方式的曲调高亢、悲凉,能够表达出独特的情感。此外,不同的戏曲形式都需要借助内容来表达出其内在的情感,才能表达出戏曲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民族声乐的演唱过程中,应当充分地借鉴戏曲在风格表达上的不同,这样就能够丰富民族声乐的形式,从而使民族声乐的风格更加地多元化,最终能够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

三、结语

传统的戏曲在演唱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创造了多种艺术风格和韵味,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新时期下,对于民族声乐演唱来说,应当充分地借鉴和学习传统戏曲在演唱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做到字正腔圆,体会不同技巧的艺术感受,应用到民族声乐中,从而增强民族声乐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民族声乐的活力,使民族声乐能够不断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摘要:传统戏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演唱方法,对于声调的把握、动作的选择等有独特的要求,特别是在表演中对于演员的每个眼神、动作以及台词的唱法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民族声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地借鉴和应用了传统戏曲的演唱技巧,通过加强其相关的研究,对于丰富民族声乐的内容和演唱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戏曲,技巧,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晓宇.浅谈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5,18:75-76.

论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 篇9

(一) 气息的运用

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 美好动听的音色都必须由气息来支持, 古人曾说道:“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天伏地, 地伏天, 天地贯通, 气走中丹田”。这些理论都说明了从古自今气息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当代的民族声乐也不例外。

总体来说, 民族唱法用气时要讲究“深”“通”“活”的原则, “深”指的是在呼吸时一定要吸到腰腹一带, 能够保持在这一区域形成一种对抗力。气息吸的不深, 很容易出现气息支持不上, 声音“漂”而“白”。“通”指的是在保证气息吸的足够深的前提下, 放松胸、肩、颈等一切非发声的器官, 使吸得深的气息在呼出时, 不至于堵塞气流和音波。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在讲学时提到“大马路小汽车”中的“大马路”, “小汽车”才能够畅通的行驶。“活”指的是在具体的歌唱过程中, 用气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表达作品的。

(二) 共鸣腔体的把握

在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中, 又有其独特的共鸣腔体, 共鸣腔体把握的好可以使声音变得音色明快、铿锵有力, 在演唱中共鸣的腔体很多, 但是最重要的腔体是头腔、口腔和胸腔。

头腔。头腔的共鸣是发音中的高音喇叭, 它能使音色变的明快, 富有金属声。头腔和口腔离的比较近, 不但可以对字和语言进行快速加工, 而且可以补充口腔共鸣的不足, 从而美化音色使语言和声音统一起来, 为演唱的“字正腔圆”创造条件。

口腔。口腔在演唱中师相当重要的, 因为在身体这件乐器中, 只有口腔中的声带是真正发声的, 身体中除了声带之外, 其地方不会真正出声。所以我们在演唱中, 一定要让我们的喉先出声, 从而带动其他腔体共同协作, 这样才能发出十分顺畅、自然的声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喉主动”。

胸腔。胸腔在我们的演唱中扮演的是一个低音喇叭的角色。胸腔共鸣可以使声音变得浑厚有力, 具有穿透性。胸腔的共鸣正像是一个坚实的基础, 使得我们演唱的音色不论高音还是低音都是那么统一。缺少了胸腔共鸣, 声音就会发虚, 不够坚实。

总之, 在演唱的过程中, 喉起主动地作用, 然后结合胸腔、头腔, 互相配合, 紧密协作, 使歌唱表现更为生动, 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中气息和共鸣腔体恰到好处的结合, 体现了民族声乐发声的科学性。

二、民族声乐的艺术形象表现

(一) 艺术形象表现概述

演唱一首歌曲, 首先得在思想上进入歌曲的意境, 如同演戏必须进入角色一样。例如唱《槐花几时开》这首四川民歌时, 当前奏一开始, 演唱者要想象犹如出现在一高高的山上, 有着使人难忘的槐树。演员进入这一意境, 把思念得情绪与槐树联系起来, 等候着自己想念的情人归来, 因为槐花开的时候, 思念的情人即将回来, 这是一种盼望、思念的意境。演唱者必须进入意境, 并运用技巧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歌曲的艺术表现不能光凭声音技巧, 而是必须深刻的理解歌词的内容、时代背景、人物的处境, 演唱时的思绪与环境等, 并在探索主题的同时, 使自己完全进入歌曲的境界, 也就是将歌词中的形象和音乐中的形象处理成不可分割的东西, 能使自己的发声器官服从于自己的意志, 能富于表情的表达作曲家的意图。歌曲内容主要是通过唱来表达的, 而唱有是通过感情真实, 吐字咬字清晰, 声音美妙动听, 三者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实现的, 对这三者一方的忽视, 都将影响歌曲内容的正确表达。只有感情真实, 吐字咬字准确, 声音美妙动听, 才有可能达到和内容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所谓声音美妙动听, 就是要声音自然而且必须有变化和对比, 有强弱、快慢、高低、浓淡、明暗、激情、抒情等艺术手段。以上这些对比的统一, 又是在各生理部门的运动过程中实现的, 一首歌曲在演唱中从弱到强, 从强到弱, 从慢道快, 从快到慢, 从暗到明, 从明到暗等表现, 无一不是表现出对比的特点和规律。没有歌唱对比的矛盾, 歌唱就丧失了意义, 其中抒情与激情特别重要。

(二) 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

1. 起调的第一个音和字的把握。

演唱者在伴奏的前奏出来前, 就必须酝酿歌曲限定的情绪, 当伴奏开始时, 就必须马上进入歌曲的意境, 不能有丝毫迟疑。当发出第一个字时就必须把情绪带进来, 一方面使听众觉得自然, 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而另一方面亦增强演唱者的自信心, 用民族声乐的传统说法, 即“此字一梗, 则全曲皆梗, 此字一和, 则全曲皆和, 故此一字者, 适端在此, 关键在此”。这说明起调第一个字的重要性。如果演唱者能根据内容把感情和字头有意识地、肯定地唱出来, 则全曲的精神都带动起来了。

2. 歌曲内容表现“对比”的重要性。其中具体表现在:

(1) 轻重强弱的对比。声音的轻和重或强和弱是根据歌曲中所要表达的内心感情所决定的, 一首歌曲的演唱过程中必须要有轻重强弱的对比, 歌曲在演唱的过程中没有轻重强弱, 那就不会将歌曲的意境表达出来, 比如说《小背篓》这首歌, 开始要用叙述的口吻去唱, 妈妈用小背篓背着自己摘了野果, 看了赛龙舟, 这一部分就要唱的弱一些, 轻一些, 这样才能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 快慢缓急的对比。一首歌曲在演唱时的快慢缓急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跟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歌曲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比如《峨眉酒家》这首歌曲, 前面的散板部分要唱的缓慢一些, 描绘的是一片竹林, 小桥流水人家, 还有峨眉酒家的美丽景色, 缓慢的唱出来才能使听众们有时间去想象到这样的景色, 能使听众联想的时间, 后面的一部分“这个要碗回锅肉啊, 那个要碗菜头花, ”在唱的时候就要快一些急一些, 这样才能够表现出客人不断, 忙的不亦乐乎的感觉。所以快慢缓急的对比处理在歌曲演唱中是必不可少的。

个性化声乐演唱技巧探究 篇10

关键词:声乐演唱,个性化,技巧

在我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民族声乐有着非常明显的民族和地域风格,并且具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和形式,是中国人民历来所喜爱的音乐性质。随着声乐的不断发展,其中的个性化已经成为近些年来人们所热烈讨论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个性化声乐演唱的技巧,以更好地展现声乐的独特演唱魅力。

一、走进作品,全面了解作品

对于一个优秀的歌唱者来讲,当拿到一个新的声乐作品时,首先要进行必要的识谱工作,然后再理解歌词和分析声乐调式。显而易见,识谱是整个过程的基础性环节。由于我国的声乐作品有着非常明显的民族风格,所以其韵律变化比较丰富。其次,歌者需要在情感上产生与作者的共鸣,并将自己融入作品,然后再发挥自我的优势,展现自身的个性演唱魅力。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了解声乐作品的地域及民族风格。受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声乐作品有着不同的民族特点,而且民族语言的沟通障碍,也是造成声乐作品艺术个性化的因素之一。例如,藏族的山歌和牧歌在进行演唱时,必须要保证自身充足的气力。在演唱《青藏高原》、《天路》等作品时,歌唱者就要注意歌唱时较前的位置,并要注意混声的使用,这样藏族所特有的声乐个性就被表现出来了。第二,分析作品体裁。声乐具有戏曲、说唱艺术、民歌等等形式,而民歌又分为山歌、号子、小调等几种类型。例如,《小白菜》这首民歌,是根据河北民歌进行改编的,歌曲描述了一个失去亲娘,而后被后娘虐待的弱小女孩。歌曲中主要使用了逐级下行的旋律,旨在渲染一种哀叹哭腔的音调和语气,以表达小女孩真实生活的悲惨。虽然这是一首民歌,但是其中又融入了民间小曲的风格。要想真正将这部作品完美地演唱出来,除了需要整体把握作品的体裁形式之外,还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第三,明确歌曲的音调。歌曲的音调实际上就是在完美阐述作品情感的要求下,进行曲调的有效起伏,这种起伏通常是以高低音的组合并集合特定的节奏实现的。一般来讲,声乐作品分为歌颂、劳动号子、战斗性音调等等。歌颂的代表作品是《背景颂歌》,主要描绘了宽广、奔放而有力的意境,具有非常强的抒情性。而《龙舟竞渡》则属于劳动号子,歌唱者在演唱时要将劳动人民的热情和朴实表现出来,抒发对生活的真挚热爱之情。一般来讲,在进行不同形象的塑造或者表达不同的主题时,声乐作品会使用不同形式的音调,这也是表现声乐作品个性化的重要方法。第四,把握创作者的意图。每一个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初期,都是对当时自己情绪或者情感的表达。也就是说,声乐作品的情感可能是欢快、悲伤、悼念亦或者叙述性等复杂的情感。例如,《一湾湾流水》是一首抒情的甘肃民歌,主要表达了牧羊小伙子对阿妹的四年之情,虽然作品本身是山歌曲调,但是作者在填词之后,又将其变成了大众情调,带有作者明显的个人情感。因此,要想掌握个性化的声乐演唱,就需要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走出作品,正确处理作品

演唱是通过想象和联想的相互结合而实现的。更为形象和具体地来说,演唱者要依托自身的演唱技巧来具体表达作品中的特殊情感。而要真正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完美地呈现出来,演唱者就需要完成与作品创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歌词理解和识谱能力之外,演唱者还应当将自己置入歌词所描绘的环境之中。只有做到这些,歌者才能自主发挥自身的演唱个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其一,具备艺术想象能力。作品和演唱中的艺术想象,是一种形式较为特殊,能够将听众带入超现实环境,从而增强歌者情感的思维方式。要想在声乐作品中表现自身的个性。歌者首先需要让自己进入想象的空间。然后再将想象中的情感和画面以各个感官表现进行具体的描述。这是发挥声乐演唱个性的基础环节。第二,融入自我创造。能否完成对声乐作品的自我加工和创造是检验一个歌者演唱好坏的评判标准。因此,歌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应当进行一定的自我加工。但是这种艺术加工不能扭曲原有作品的情感,其创作尺度也应当具有一个合理的范围。例如,在演唱《看秧歌》、《丢戒指》等作品时,歌者除了要突出东北民歌特有的艺术特色之外,还应当加入科学的发声和独特的颤音,以将其推向新的艺术高度。

浅析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 篇11

关键词:声乐演唱 情感表现 方法

正如《乐记》中所说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的载体和受众是人,听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由音乐旋律以及音乐表演中的情感唤起自身的情感共鸣。在声乐演唱中同样如此,演唱者对于演唱技巧、演唱方法等方面的掌握可能有所类似,但是在演唱过程中所融入的情感却千差万别。情感表现不仅仅是提升声乐演唱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演唱者本身的一种风格。

一、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的意义

声乐不同于流行音乐,对于音色、歌唱速度、节奏等方面都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声乐演唱是演唱者对于各种标准规则的严格遵守,在保持基本声乐演唱风格的基础上融入演唱者的个人情感便能够有效提高声乐演唱的感染力。这种情感表现是演唱者对于音乐、人生经验的理解以及在演唱中的情绪,演唱者通过音乐所表现出的情感是能够被听众捕捉到的[1]。在声乐演唱中,“声”是“情”的传递者,听众通过“声”感受演唱者所表现出的情感,而“情”则是“声”的升华。只有将声乐演唱建立在情感表现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形成音乐艺术,没有情感表现的声乐演唱对于听众而言便是味同爵蜡,不能将之称之为音乐艺术。

二、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特点

(一)情感表现的真实性

首先,在声乐演唱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应当是真实的,只有真实的情感才能引发听众的内心共鸣,不能为了追求在声乐演唱中表现情感而娇柔做作,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真情实感是声乐演唱情感表现的基础,而这种真情实感在声乐演唱中的表现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引发听众情感共鸣。由于演唱者的个人经历、情感千差万别,并且听众的情感经历、价值取向等也各不相同,因而演唱者的真情实感往往并不会获得所有人的共鸣,正所谓“众口难调”,在这一方面同意如此[2]。因而这种真实的情感主要是对演唱者个人情感的抒发,并且可能获得部分听众的认同,引发其内心共鸣,通过这种方式,也就提升了声乐演唱的艺术价值。

(二)情感表现与艺术特色的结合

情感表现于艺术特色的结合主要是指在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并不仅仅是演唱者的个人情感抒发,而应当是将情感表现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特色结合起来,形成演唱者自身的表演风格和声乐演唱艺术特色。只需要演唱者对于声乐演唱作品有着较好的理解,结合自身的人生经验和情感感悟,对于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将对于声乐艺术的热情和情感糅合在一起。因而可以看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是对于原声乐艺术基础上的再次挖掘和创新,并且最终形成一种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声乐演唱作品。之所以强调情感表现于艺术特色的结合,主要是由于在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所带来的感染力能够给作品艺术特色带来质地的变化。

三、丰富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的方法

(一)对音色的把握

在声乐演唱中,对于音色的较好把握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音色变化中的感情表现更为直接,如音色的明亮、黯淡、柔和等都能表现出不同的感情色彩。那么对于音色的选择和把握就需要演唱者根据自身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想要表达的感情合理安排音色。对于歌曲创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背景应当熟知,揣摩创作者想要在声乐作品中所要表现的思想[3]。例如在《欢乐颂》演唱中,《欢乐颂》作为《命运交响曲》的尾章为何要歌颂欢乐?贝多芬本人命运多舛,在创作这一作品中也经历了无数痛苦,这是否是贝多芬的自我升华?这些都需要演唱者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在演唱中对于音色的各种形态、层次进行较好的掌握,要忠诚于创作者的核心思想。

(二)对歌词的把握

对于歌词的把握主要是在演唱中应当理解歌词内容,在此基础上赋予歌词感情,歌词并不是冰冷的,而是包含创作者的感情,这就需要演唱者在歌词中将这种感情挖掘出来,并且结合自己的感情对其进行融合。对于歌词音调的变化应当进行合理的安排,提高歌词韵脚的表现力,各种实词、虚词之间的连接要顺畅自然。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声乐的歌词部分也有着其自身特点,例如各地的民歌由于形成环境不同,其艺术风格也就有着较大的差异。对于演唱者而言,便需要正确把握这种差异,充分理解歌词背后所隐含的感情因素、文化因素等,并且将之展现出来。

(三)对演唱速度的把握

正如卡鲁索所说“速度是音乐的生命”,在声乐演唱中对于演唱速度的把握也是考验演唱者的重要方面,并且通过合理的把握演唱速度能够丰富其情感表现。对于同一声乐作品而言,不同的演唱速度可能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情感表现,一般而言,速度较快的声乐作品能够表现出积极、欢乐等情绪,而缓慢的演唱速度则表现低沉、柔和等情感。因而演唱者在声乐演唱中表现情感,也就应当对于演唱速度的基本原则、作用等有着较好的掌握,针对不同的声乐演唱作品,结合所要表现的情感,合理控制演唱速度。并且演唱速度的变化也能表现出情感的变化,如渐慢、渐快、突快、突慢等,都是声乐演唱中情感变化的转折部分,对此研城镇也应当较好的掌控。

四、结语

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艺术并不是对于各种演唱技巧的组合,应当是在演唱过程中充分表现出情感,这对于提高声乐演唱的感染力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唤起听众的内心共鸣。情感表现应当是建立在真情实感基础之上的,并不是演唱者的一味迎合或者矫揉做作,并且也应当将这种情感表现于演唱艺术特色结合起来,形成演唱者的艺术风格。从情感表现方法上来看,演唱者主要通过对于音色、歌词、演唱速度等方面进行较好的把握,合理安排演唱技巧来表现情感。

参考文献:

[1]熊伟.情感表现和审美想象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3,(01).

[2]刘雪梅.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声乐演唱中的技巧 篇12

一、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分析

对于民族声乐来说,演唱技巧是民族声乐的关键与核心,只有具备扎实的歌唱技巧才能够更为精确、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意义与内涵,才能够更为全面地展示民族声乐的美妙。根据民族声乐的发声方式、发声技巧等等,我们将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呼吸方面

呼吸机巧是民歌歌唱技巧的重要内容,也是使民族音乐呈现高低缓急、或急切、或舒缓、或激昂、或情谊绵绵等独特效果的重要因素,详细说来,为追求民族歌曲的变化,实现民族歌曲情感表达的多样化,必须依靠呼吸的调整,依据语句的长短,通过偷气、换气等等方式方法,利用腰腹等等力量让呼吸变换更为自如,也让民族歌曲更为悦耳动听,动人心弦。

(二)节奏方面

节奏是音乐拥有独特魅力的重要表现,作为音乐的一种,民族声乐对节奏的把控要求也比较严格,特别是在情感变化或者歌曲基调发生变化时,更需要演唱者根据歌曲旋律的特征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尽可能把每一个音调唱准,并在此基础上对节奏的快慢与强弱进行微调与处理,使节奏成为体现不同民族地区歌曲声乐美学风貌的正要体现;

另外,行腔韵味是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民族声乐风格多样、审美风貌迥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民族歌曲的演唱,要求演出者将音乐的变化转化为唱腔与行腔的调整,从追求民族歌曲韵味悠长、意境深远为目标,把握音乐的音色、音调等等, 并适度地增加抖音、颤音等等演唱技巧,使民族音乐的旋律更为丰满,情境表达更为清晰。

(三)吐字方面

一般来说,中国民族声乐对歌唱者的吐字要求较为严格,讲求吐气清晰、字正腔圆,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必须要打开口腔, 放松喉咙与脸部肌肉,依靠气息与腹部肌肉的调节,清晰、清楚地表达每一句歌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吐字清晰的同时, 并不能因此造成对歌曲意境的破坏,或者是因为咬字力度过大而使歌曲的连贯性受到影响,这是民族声乐者在强化自身吐字技巧时需要关注与注意的重要问题。

二、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把握

对于歌唱艺术的演唱风格,从某种程度上说,全面、精确地把握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不仅仅是凸显民族声乐艺术特征与美学风貌的重要方式,也是展示民族声乐审美情趣与情感内涵的必然选择。

对于民族声乐风格演唱的把握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任何一个民族的声乐都必然带有本民族的“天然痕迹”,或是体现了本区域的生活状态,或是展示了民族的精神风貌,或是表现出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历程,或者是民族文化、民族风俗的体现, 这是形成民族风格多样、形式多元的根本原因,更是民族声乐独具魅力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演唱者要全面了解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风俗等等,并将这些内容融入民族歌曲的演唱中, 让民族声乐的风格更为突出与立体。其次,民族乐曲创作者的个人经历、生活态度、价值观、生活观、世界观、生活环境等等也会对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产生某种影响,为此,民族乐曲演唱者必须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详细了解与调查声乐创作者的实际情况,从中体会创作者试图表达的情感、主旨、情感倾向,是民族声乐更为韵味悠长。最后,演唱者的演唱风格也是形成民族声乐独特风格的因素之一,每一位演唱者的演唱风格不同,拥有的歌唱技巧也不尽相同,演唱方式与发生方式也各有特色,如何实现演唱者风格与乐曲风格的有机统一是更好地表达与展示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核心与关键,也是民族声乐演唱者需要关注与解决的重要问题。

除了上文提到的内容外,演唱者对演唱技巧的掌握、对歌曲情感与内涵的认识也会对民族声乐演唱风格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歌曲演唱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唱技巧,不断尝试去理解歌曲、 分析歌曲,在全面表现出歌曲艺术风貌的基础上形成独属于自己的演唱风格,尽显民族声乐的声音美、风格美与情感美。

三、民族声乐的情感表达

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是情感与思绪的体现,更是思想与主旨的表达,民族声乐也是如此,丰富、多样、变化的情感是使民族声乐声情并茂、画面感十足的重要保障。作为一个优秀的民族声乐演唱者,除了拥有扎实的歌唱技巧、良好的歌曲风格把控能力之外, 更要具备分析、了解民族乐曲内在情感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民族声乐内在情感与演唱者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使民族声乐更为优美动人。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式去准确把握民族声乐情感、精确传达民族声乐情感。

(一)注重联想与想象作用力的发挥

充分、全面调动联想与想象力不仅仅是体会民族声乐内在情感的重要方式,更是激发与调动民族声乐演唱者情感共鸣的必然选择。民族声乐的歌词、旋律、节奏等等都是创作者情感的表达,为了精确地认识民族声乐的情感倾向,民族声乐演唱者首先必须要全面调查民族声乐的创作背景与创作背景,并结合民族声乐的歌词、 旋律、节奏去构想作者试图营造的独特意境,用心去体味民族声乐的情感美、声音美、变化美与动态美,为演唱者精确传达民族声乐的情感指向,完美表达民族声乐的内在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民族声乐内涵与主旨的把握

前文已经说过,中国民族声乐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正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下,中国民族声乐不仅仅拥有鲜明的情感指向,更是具备深刻的内涵与思想主旨,民族声乐正是因为拥有深厚的思想与内涵才会独具韵味、意味深长。 为此,为了正确传达民族声乐的情感,使情感表达更为舒畅,民族声乐演唱者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诸如实地考察该民族文化、风俗、 礼仪,调查民族声乐的创作背景、创作时间,了解民族声乐创作者的创作心态与创作意图,体会民族声乐中试图描绘的内容、情境与场景,使民族声乐的情感指向与倾向更为鲜明,更加便于与鉴赏者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三)注重适度的肢体语言的加入

肢体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适度的肢体语言的加入是凸显民族声乐情感指向的方式,也是推动民族声乐情感发展的助力。换句话说,肢体语言是传达民族声乐情感、展示民族声乐艺术风貌、 凸显民族声乐丰富内涵的重要平台,也是让民族声乐情感指向更为直观、形象的重要媒介。因此,在演唱者演唱民族声乐时,一方面要运用歌唱技巧传达乐曲的情感、风格、内涵、风貌;另一方面, 更可以跟随声乐节奏、律动的变化适度地加入肢体表现,用脸部表情、手部动作、身体语言、眼神变化、神态演绎让民族声乐演唱声情并茂、赏心悦目,并以此方式既全面传达演唱者的思想情感,也让民族声乐的内在情感得到传达。

民族的情感、音乐风格、语言、文化和审美都是组成民族音乐风格、演唱技巧、请情感倾向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歌唱艺术也恰恰正是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而形成,民族声乐作为中国歌曲的重要形式,无论是在歌唱技巧上,演唱风格上,还是歌曲情感上都具有与其它形式歌曲不同的表现,只有三者具备才能够使民族声乐的演艺更为优美与传神,才能保障民族声乐演唱更加声情并茂、声音优美、内涵丰富,才能让民族声乐的独特魅力得到全方位的展示,让民族声乐的发展之路更为顺畅。

参考文献

[1]赵楠.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技巧、语言和风格[J].内蒙古艺术·音乐教育与研究,2011,01.

上一篇:垄断寡头下一篇:港口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