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的演唱

2024-10-12

声乐作品的演唱(共12篇)

声乐作品的演唱 篇1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将人类声乐艺术呈现出来的同时,也赋予演唱更多的审美价值。当前,对声乐作品、演唱技巧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的业内学者较多,受到了音乐界的普遍关注。为探寻两者间更深层次的依存关系,本文从音乐文化、哲学辩证、艺术内涵等角度对声乐作品和演唱展开探究,以期为现代人欣赏音乐作品打开更加开阔的艺术视野。

关键词:声乐作品,声乐演唱,关系

作为声乐艺术的关键影响因素,声乐作品与表演演唱两者缺一不可。受到两者的互动影响,当今音乐界的声乐艺术获得了斐然成绩。但对于两者实质关系的研究却从未停止。作品是演唱表现的载体,若没有作品的承载,演唱艺术将难以实现具象呈现。同时,若没有演唱表达,声乐作品将沦为形式文化,很难让人们领略到音乐成品的生命感染力,进而降低了音乐作品在大众视野中的传唱度。鉴于此,声乐演唱、演唱表达是密切相连、不容分割的两种音乐要素。

一、声乐作品

诗歌作为声乐作品的雏形,随着时间的发展,声乐与诗歌逐渐脱离成为两种事物。实际上,声乐与诗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首先,声乐的语言与诗歌的语言属于同一种类,且诗歌与声乐的语言都具有一定韵味。分析声乐歌词的“押韵合辙”规律,可以看出音乐成品读来都是朗朗上口,并且在节奏上具有一定规律性,这和其本身属于音乐形式有很大关系。自声乐从文化、文学中脱离出来之后,将文学语言用“唱”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声乐作品更具音乐特性。另外,声乐作品多属于文字形式或符号形式,其借助文字和符号进行书面创造,最终使音乐艺术得到进一步传播。

二、声乐演唱

首先声乐属于一种表演形式,主要通过人声演绎,当声乐作品创作出来后,经演唱者的演绎,将歌曲的意境充分体现出来,以此来赋予歌曲崭新的生命力。声乐的目的是借助演唱技巧来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达到表演者与作者、表演者和听众之间的情感共鸣。其次声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能直观地表达音乐的内在含义,传达音乐中的思想情感。声音和情感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完美地阐释音乐,这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歌曲演唱技巧,还需要演唱者有充分的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对歌曲的理解,并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实现听者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升声乐艺术价值。

三、声乐艺术创作作品与演唱的关系

(一)声乐演唱以创作作品作为载体基础

声乐作品作为演唱的重要载体,在声乐演唱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当声乐作品创作出来后,通过演唱者的演绎,将作品的情感充分展现出来,为声乐作品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从这方面来看,声乐演唱是以声乐作品为依托,声乐作品诞生后,演唱者首先应全面了解并感知作品中的情感要素,通过演唱技巧来演绎作品,从而达到创作目的。实际上,声乐演唱水平的高低不仅与演唱者个人水平有关,还与作品本身质量相关,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演唱者在拿到作品后,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对作品的艺术内涵进行演绎,这样才能促进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的完美统一。

(二)声乐作品以歌曲演唱作为传播渠道

虽然声乐演唱是以声乐作品为基础,但声乐作品也是以演唱为传播途径。当一首声乐作品创作出来后,如果不对其进行演唱,便无人知晓。通过声乐演唱,声乐作品的生命力才能得以绽放。由于不同的演唱者演唱技巧不同,因此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也会呈现出一些区别。例如,《天路》这首歌曲可谓是家喻户晓,并且被许多演唱者演绎过。《天路》这个作品是由印青、屈塬两位音乐家共同创作的。对于《天路》这首歌曲,传唱度最广的应该是韩红演绎的版本。歌手韩红在演唱这首歌时,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很好地渲染了作品情感,从而引发听众共鸣。除韩红以外,泽旺多吉也曾演绎过,由于泽旺多吉是藏族人,因此她在诠释这首歌时,多了一些藏族的韵味,给人一种豪放、质朴之感。从以上论述得知,一首歌曲多个版本的演绎会赋予作品不同内涵及情感,当新曲问世后,制作人会按照曲风寻找合适的演唱者,以实现作品的多元化呈现和多渠道传播。

四、结语

声乐事业的稳定发展关乎国内文化的发展情况,我国当前的文化发展态势呈现出良性循环状态。声乐艺术在良好的市场背景下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声乐学者不会停下探索声乐发展规律的脚步,声乐发展规律的思考囊括了作品创作和演绎关系的深次探究。声乐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既包括作品创作方面的相关内容,也包含了演唱表达方面的实践内容,唯有对两者进行统筹分析、深入研究,才能够全面认知声乐艺术的内在依存关系。

参考文献

[1]董卫华.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之间的深层关系[J].安顺学院学报,2012,(1):21-23.

[2]杨莉莉.声乐作品演唱与情感体现的关系[J].大舞台,2012,(11):49-50.

[3]席宁.对声乐作品和声乐演唱辩证关系的再认识[J].音乐创作,2015,(4):123-124.

声乐作品的演唱 篇2

1.歌唱是一种以人声将音乐和语言与情感完美结合的声乐艺术。声乐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效果,取决于声乐艺术的情感表现,而情感表现的前提就是歌唱着准确的情感体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也曾说过:“作为一个演员来说,如果没有感情,就只能是一个歌唱匠人,而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歌以咏言,声以宣意,哀乐托于声。可见,歌唱艺术不是为声韵而声韵,而是通过声音,将词的意思、情感表达出来。随着情感的差异,戏曲唱腔和演唱艺术就是能千变万化、光彩夺目。演员要将自己深入到唱词的情境中,而不能将声音、词义和情感三者割裂开来。”歌曲是音乐创作中最庞大的领域之一,其丰富的题材、浩繁的数量、多样的风格以及深邃的内涵,涵盖了自然、社会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表达出人类内心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哲学思索。歌唱艺术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形式,从他产生起,就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与人们的喜怒哀乐紧密相关。言语和感叹不足以抒发感情的时候,就用歌唱来表现,由此说明,歌唱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高级形式,情感表现才是歌唱的最高目标。

2.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是对现实的反映,只不过他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声乐演唱中的情感体验是演唱者对人的一般情感的改造、浓缩和升华,它既富含感性的内涵,又放射理性的光芒,是在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中对音乐形象的感悟。

首先,要分析文字歌词。演唱者在分析作品时,首先要细致的`分析和体会文字的歌词。从语言出发,注重咬字和发音。保证声音线条和乐句的完整一致,避免破坏声音的连贯性。这样唱出来的歌词和旋律才会有抑扬顿挫,有起伏的变化,有重音和节奏的细微区别,从而达到诗意与乐思的融合。其次,要准确把握曲谱的风格。演唱者首先要认真读谱,对歌曲仔细品味,精心琢磨,了解词曲作家的意图、审美追求。不同的作曲家在创作中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并自成一格,要将一个作品的火候掌握得当,则有必要对他的原创者加以认识和了解。比如舒伯特和舒曼,虽然同为浪漫时期的德奥作曲家,并且都在艺术歌曲领域有着较大的造诣,但若仔细琢磨其歌曲创作,就会发现他们的风格截然不同。因此,在演绎他们的作品时就不能混为一谈,大到力度的控制、唱腔的运用,小到换气的停顿、咬字的清晰,都要加以考虑,而不能采用简单的同一的手法进行处理。再者,要体会民族特色。由于文化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上的差异,不同文化地域的歌曲常常具有本地的民族特色,在演唱时要格外注意把我风格。比如,粗犷豪迈的北方山歌和温婉清秀的南方小调所带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南方里巷小曲的加花、润饰所营造出的氛围和西北苦音中所追求的效果明显不同。要演唱一个具有民族地域风味的作品,先要对其中的民族特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很多情况下,演唱作品的独特风格往往就是通过各种技巧间的细微差别来体现。

演唱者要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运用生活体验、歌唱表现技巧来塑造艺术形象所达到的完美程度的能力,以及掌握和利用艺术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所达到德尔鲜明、生动、准确的能力等等都是歌唱艺术情感体验的重要基础。从生活中汲取的情感越是丰富,歌唱艺术形象就会塑造的越准确、鲜明、生动,歌唱情感体验也就越深刻、越富有创造性,也就也能显现歌唱艺术“唱情”的较高境界。所以,歌唱艺术的情感体验,其实质是歌唱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体现,是学习声乐过程的一种标尺,需要在长期的艺术学习、艺术实践和生活体验中汲取多方面的知识和锻炼才能形成的。

歌唱就是用声音进行艺术性地表达人类感情的过程。在人与人的情感交流传递过程中,运用歌唱技术的各种技巧,产生与内容相符的声音,以声音的变化为媒介和手段,传达美和情感,这才是声乐的真正意义。

作品是声音和情感之间的艺术桥梁。尽管我们有丰富的情感,有美丽的声音,但要借助具体的作品来体现。在歌唱的初级阶段,一方面基本功的训练一定要结合声乐作品的演唱来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借助声乐作品学习歌唱情感的表现手法,按照所掌握的歌唱技术,可以力所能及地对所唱的歌曲给与一定的表达。随着时代的发展,声乐领域内的各种演唱风格绚丽多彩。不管哪一种唱法,我们最终的所表现出来的先是感染自己,而后感染别人。要想用歌声感动他人,漂亮的嗓音只是基础,对于歌曲的情感表达,除了要发自内心的,更需要训练有素的表现手法。

想像力也是演唱者表达感情的重要来源,恰如其分的想象能够使演唱者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内涵,使表演更加赋予情感,使听众对作品理解更加深入。演唱不同题材作品时,演唱者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发挥丰富的想象,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中,把自己所体会的情境和人物等,更生动灵活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结语】:歌唱者文化修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所以演唱者除了学习歌唱方面的技巧外,平时还应该多了解一些音乐专业知识和文学方面的知识,以便能更好的展现所要演唱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D.大学声乐表演训练教程[M].河南理工大学大学,.

[2]郑茂平.声乐语言学[M].西南大学 ,

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演唱分析 篇3

关键词:《昭君出塞》 演唱分析

声乐演唱是一门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表演艺术,已经成为唤起欣赏者与作曲家情感共鸣的媒介,成为了音乐艺术领域,最富有魅力的表演艺术方式之一。本文阐述了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几点体会:

一、歌词分析

《昭君出塞》这首声乐曲出自于中国古代的“昭君出塞”的故事,这首歌曲主要描写了王昭君在汉朝使者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在马上,冒着凛冽的寒风,往北前行,一路弹着琵琶,在一曲曲乐曲中倾诉着自己对故土的无尽思念。千里迢迢,终于到了匈奴本土,她慢慢习惯了边塞的生活,赢得了匈奴人的尊敬和爱戴。后来“昭君出塞”这一典故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象征,王昭君也被冠以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誉,为历代所咏唱,不仅因为她有“落雁”之貌,更因为她完成了历史使命,对中国的和平和统一及民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用富有激情的语调来朗读歌词,融入丰富的联想,在演唱歌曲之前要对歌词反复朗读,深入地理解和体会歌词的意境,并且发挥想象,以便能够了解歌曲所犯印的主题。然后结合作品的背景、与创作动机,来了解与把握作品的语义内涵和情感内涵。

二、谱面曲式结构及歌唱状态分析

我们在演唱之前,要对《昭君出塞》这首作品的曲谱反复视唱,以便于认真地观察旋律与节奏的变化。再在细节方面注重各个部分的演唱布局和处理。一般来说,前奏与全曲有着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作用。因此,当我们演唱歌曲时,当听到《昭君出塞》前奏一响起,就应全身的细胞融入到歌曲的情境中去。然后,我们重点抓住《昭君出塞》的高潮部分。因为高潮是全曲的重点,也是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全曲最震撼人心的地方,只有做好高潮处的处理,这首作品才具备亮点。下面对作品《昭君出塞》的谱面分层、逐段进行分析。曲式结构A-B-A1三部分进行说明.

(一)“A段”

1.这首艺术歌曲的前奏只有十七个小节,却浓缩着一段历史,它包含着深后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容,可以说是对整首曲子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引子部分一个9拍的长音营造出一幅画面:大汉欢送的号角吹响,昭君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即将离开国土,汉元帝带着文武百官出城送行,昭君踏上出行的木轮马车。最后两小节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咯吱咯吱的车轮声和马蹄声。

2.这首歌曲的结构为A-B-A1,是变化的三段体结构,情感的变化非常的复杂,速度与力度也时常有变化,“A段”的第一句歌词“别家园,出雄关……”表现了王昭君离开长安的不舍。这一部分节奏平稳,旋律起伏适中,在演唱的过程中要讲求气息的平稳均衡,口鼻同时吸气,保持积极地状态,吐字要清晰,我们演唱这一部分时要唱出昭君离开家乡心里非常忧伤的情感。

3.第二句的“女儿情,连胡汗……”表现的王昭君祖国母亲的依恋,一心牵绊着胡汗两朝。两个“从此”要表现了昭君的情感变化,有希望到决心,越来越坚定有力的胆识和勇气,更体现出了昭君甘作牺牲的高尚情操、人格魅力和英雄气概,演唱时注意旋律的起伏,尤其是“连胡汗”八度的处理,还有最后“无烽烟”这句演唱时一定要深吸气,喉头保持稳定,喉咙充分打开,注意力度的适度把握运用。

4.间奏部分热情欢快。速度由每分钟88拍增加到144拍。节奏的加快营造出一种了匈奴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昭君的场景,同时也表现出处于纯真年华的王昭君对异族风情充满好奇,在演唱时要表达出昭君对以后的美好新生活充满信心和内心喜悦之情,

(二)“B段”

1.间奏过后由两段词组成。进入“B段”从F调转到了C调,热情奔放的快板。第一段给听众呈现出昭君策马扬鞭,驰骋草原,连天碧草、牛羊成群的塞外风情。让昭君心胸无比开阔。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投入那种美妙的意境中去,仿佛自己置身于此,用歌声表现出这幅边塞美景。第二段描写了好客的匈奴人民用最热烈的方式即奏响胡笳来迎接美丽的大汉公主,草原阿妈手捧热气腾腾的奶茶,使昭君从嘴里暖到心里的感人场面。这两段歌词,演唱时注意,速度要轻快,吐字要清晰,在最后一句“暖在我心间”时,注意旋律是级进上行的,注意气息一定要保持住。

2.“回首望中原……”唱到这我们内心要联想到此情此景,是昭君对家乡的想念,看到民族间能和睦相处,人民能安居乐业,虽然思乡,但是更多的是欣慰之情,所以在演唱时要注意旋律的起伏,“炊烟夕阳里”音高到小字二组的g音,演唱时要深呼吸,提笑肌积极地去演唱,注意主人公内心活动的变化。

3.看似一样的语气词“啊”,却要唱出不同的感情:第一个 “啊”起:唱出内心的情思,为大汉的富强感到骄傲。第二个“啊”承:采用了蒙古长调,两句一强一弱作了对比。第三个“啊”转:由此而内心激动,声音婉转如暗流涌动。第四个“啊”合:最后推向高潮。演唱时注意四个“啊”在情绪上的不断变化,气息由浅到深的保持,力度由弱到强的,有强到弱的不断变化,要做到恰如其分的处理。

(三)“A1段”

最后进入的“A1段”是歌曲的高潮段落。演唱者需要满含热情,情绪热烈,速度由热烈奔放的快板转到激情的广板,诉说赞颂着昭君为汉匈人民和平友好做出的贡献。“一支出塞曲……”两句一强一弱的对比,将全曲推向情感的顶峰,使人感叹昭君这个小小女子为国家为人民倾其一生的豪情。

论声乐作品的演唱 篇4

一、具备基本的歌唱技巧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众所周知,歌唱的技巧是发声演唱的基础,在声乐艺术中,基本的歌唱技巧大体包括歌唱的呼吸、共鸣、咬字与吐字。

首先是正确的呼吸方法。因为呼吸就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发声、共鸣是否正确,音色是否优美、动听、感人,这都与呼吸的正确与否紧密相连。我国古代声乐理论所说的“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动则发生”都形象地说明了歌唱呼吸是歌唱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著名声乐教育家周晓燕老师也说:“谁懂得了呼吸,谁就懂得了歌唱”,充分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歌唱中的呼吸有三种方法:胸式呼吸、胸腹式结合呼吸、腹式呼吸。其中的胸腹式呼吸是目前被公认的比较科学的一种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法主要是靠肋间肌、隔肌及部分腹肌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现在大部分的歌唱者都采用这种呼吸方法来进行歌唱。

其次是共鸣,这是歌唱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我们讲的共鸣通常指的是胸腔、口咽鼻腔、头腔这三部分共鸣,在歌唱中我们要尽量运用和发挥人体这三部分的共鸣,从而得到丰富、适度的泛音音响,这样声音饱满而不失去弹性,强大而又不失去光彩。明代朱权在其声乐理论著作中说到:“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萧然六月寒。”即便是对共鸣音色的充分肯定。

紧接着,生动清新的语言和鲜明清晰的咬字吐词是歌唱者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因为咬字吐字是概括和表达声乐作品思想内容、深化主题、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国外的美声唱法当中,就特别强调元音要唱得规范、圆润、饱满,在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中就讲究“以字行腔、字正腔圆”。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咬字吐字在歌唱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良好的艺术修养在整个声乐表演艺术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艺术修养包括的范围很大,如广泛的文化知识、对中外音乐史、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语言能力、艺术再创造能力等等。艺术修养的程度,无时无刻不体现在音乐表演中。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同一首声乐作品,因为歌唱者的艺术修养不同,对作品把握的程度和理解就有很大的区别。事实上,演唱者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他正在演唱的作品内容,而且也体现了他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文化修养。所以在平时的声乐训练当中,我们就应该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力求在演唱当中做到唱声、唱心、唱情。

二、注重声乐作品的本体分析

一首声乐作品必须经过歌唱者的释义和表演,才能更好的被观众所接受。一首好的声乐作品要想被观众所接受,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整体上感知和把握作品,首先要能准确把握音高、节奏,在艺术领域里,节奏是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如诗歌这样的时间艺术离不开节奏,建筑这样的空间艺术也离不开节奏,对于音乐这门艺术来讲,节奏更富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音乐的骨骼,因为只有通过节奏才能把音乐组织起来。还要注意歌曲当中的表情术语,从这些表情术语中会呈示出作品的感情,同时也要注重力度在音乐中所标示的强弱程度。调式是音乐思维的基础。了解调式调性的变化,能使演唱者更容易把握情绪的调整、音色的变化、感情的表现。在这之后还要对曲式进行分析,曲式分析可以更好地揭示音乐的构造规律,使歌唱者通过曲式的逻辑关系去理解和诠释作品,从而科学地安排好每一段落的演唱方法和演唱特点,更好更美地去展现音乐塑造的艺术形象,使音乐内容的表现更有序化、更科学化。要准确地表达和演绎声乐作品,除了认真分析节奏、调式调性等因素外,还应认真研读和琢磨音乐和歌词,除此之外还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的生平、思想感情、艺术风格及其表现手法作更深入地了解,从而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作品。在我们演唱一首声乐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歌词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歌词所表达的意境,同时还要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与词曲作者的生平、思想感情、生活经历和艺术风格及其表现手法作细致而深入地了解,从而正确地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思想内涵与情感。

三、科学地进行二度创作以形成个性化演唱

声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表演的艺术,一首歌虽由词作者、曲作者创作而成,但它是一些静止的、抽象的音乐符号,人们不能直接从纸上来听到它、感受它、欣赏它。只能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调、内容、感情传达给听众,通过演唱者将这些枯燥的符号转化为灵动、优美的乐音,使纸面上的作品,真正成为感人的艺术形象。英国艺术理论家科林伍德就认为:写在纸上的总谱还不能算作一部交响乐,必须通过指挥家和演奏家的表演才能使它成为交响乐作品,因此,任何表演者都是他所表演的艺术作品的合作者。艺术家将音乐作品变成有声、有字、有情、有形的歌唱艺术就是二度创作。

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一定要忠实于原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实践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参透作品的意境与艺术价值,做到真正理解作品,以便更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内涵,进而更全面更到位的去表现作品。

在声乐表演中,个性化的演唱是声乐艺术二度创作的关键,是歌曲演唱的魅力所在,所以演唱者在演唱一首声乐作品时应加入自己个性化的表演,以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众所周知,不同的歌唱者有不同的嗓音条件、生活体验、文化内涵,这就会导致他们对作品的艺术形象的理解会有所不同,民族声乐界一段时间出现“千人一声”的局面,就是忽略了演唱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事实上,越是个性化的演唱,其表演就越是独具魅力,越能打动观众。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德德玛,被人们誉为“草原上的夜莺”。从她深沉宽厚,圆润柔美的歌声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歌声带给我们的艺术美感和快感。而这种对草原歌曲准确深刻的表达,正是来源于德德玛对草原声乐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以及她独特而富有个性化的演唱。正是由于歌唱家个性化的艺术处理和特色化演唱,才赋予了作品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从而使声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在舞台上得到体现,使声乐作品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四、恰到好处的表演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所谓表演艺术,是指通过演员表演并借助舞台来完成的艺术形式,声乐则是通过歌者的演唱完成的艺术。当歌者在歌唱时,不能象录音机一样的只有声音,他还须在演唱的同时加入适当的表演。很多时候有些声乐学习者根本不重视乃至忽略歌唱中的表演。我们都有同感,光有声音而没有表演的歌唱是不完美的,所以表演在声乐这门艺术当中就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事实上,歌唱者在演唱时总会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通过适当的表演将声音传达给观众,形体表演往往赋予声乐作品以具体可感的创造行为。人们都认为声乐作品的处理,情感的投入是可以通过声音来得到体现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却忽略了适当的肢体语言是能诠释和丰富原作的。肢体语言是生动展现音乐魅力的重要手段,很多的时候,一个脸部表情,乃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对原作起到锦上添花甚至画龙点睛的作用。

很多的时候,有些歌唱者在演唱时的表演过分夸张和程式化,甚至出现莫名其妙的表演,大大影响了可视性甚至破坏了整个作品的诠释和表演,因此,声乐学习者要在重视发声方法,歌唱语言,作品处理的同时,重视形体表演的训练,力求表演做到得体、自然、到位,唱和演要配合默契,融为一体。要使整个的形体语言能够符合歌曲的思想内容,正确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内涵,即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是声乐作品的需要和情感体现,最佳的表演境界就是肢体语言与歌曲完全融合在一起,达到声情并茂与形神兼备的完美统一。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在演唱《母亲》这首作品时其形体的美与歌唱技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他展示的一切肢体语言都衬托出“伟大的母亲”这一温馨的主题,他的演唱在舞台上达到了形体与演唱的完美结合,真正体现了演唱的声腔美与形体的动作美,充分展示了声乐艺术的表演美。

声乐作品的演唱 篇5

1. 技巧方面

气为声之本,没有气就不能产生歌声,也就不足以传递听觉审美。对于演唱者而言,歌唱的呼吸变化要富有声乐作品理解上的感情色彩,将呼吸本身成为声乐歌唱表现的一部分。提前做好情感准备,可以很自然地将作品的美感一并唱出来。歌唱表现过程中,声音需要通过腔体共鸣提升音量,共鸣在音质美的审美效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共鸣在修饰、美化声音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优秀的歌唱家往往将共鸣同歌唱旋律、情感表达相结合,使音色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展示艺术效果。清楚的咬字可以使得演唱者的声音更加清晰,对歌唱美感有着很大的作用。在歌唱中,保持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性,无论音调走向如何,音色、音量同语调都会伴随歌曲的情感而发生变化。只有对字音结构的性质准确把握才能将依字行腔贯彻在声乐演唱中。

2. 理论方面

声乐歌唱艺术是对声乐作品的第二次艺术加工,是歌唱家将声乐作品的语言同旋律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声乐艺术美学比较抽象,将其在歌唱表演艺术领域中应用,能够更好地体现艺术美感。声乐通过歌词凝练来达到歌唱的艺术效果。其诗词在创作上必然追求口语的美感,突出有声性,强调声乐文学的艺术性,使其明朗、上口,能够符合欣赏者的“口味”,引起广泛的艺术共鸣。

旋律作为声乐歌唱的灵魂,对声乐语言有加强效果、补充意境的作用,它是由音调美、节奏美、和声美构建起来的。因此在旋律的把握上,要将声乐作品所提供的感情基调同思想特征统一起来,充分利用音乐的非指向性特征,深入挖掘、拓展歌词的意境,在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的声腔的配合下,“以音乐的乐句感和段落感来强化歌词的语义内容,使之更加具有层次感和运动变化的情感过程”。

3. 情感表现

情感是声乐演唱中的重要表现因素,声乐演唱是需要演唱者全身心投入的一种表演形式,否则即便拥有高超的声乐技巧,也不能感染听众。演唱者只有遵循声乐美学的规律,将歌唱要素、情感、字、声、腔诸要素协调统一,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才能为歌唱的艺术魅力加分,真正达到“歌中情,情中声”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声乐作品的演唱 篇6

关键词:理解 情感 感染力

艺术家们认为“艺术就是情感”,其中音乐是最能表达人们情感的艺术,而声乐则是音乐中包含情感最多的音乐表现形式。声乐,其实是以人的声带作为发声的工具,再配合舌头、口腔以及面部肌肉来达到演唱歌曲的目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开始重视精神层面的享受,于是,我们创造了音乐,试着用音乐来表达我们的情绪和情感,而声乐演唱则是最具表现力,也是最能表达人们情感的方式。

声乐演唱分为很多唱法,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以及通俗唱法,其中,美声唱法对我国的声乐发展和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情感和歌唱的关系

有人说,情感对歌唱具有调节作用,情感能控制声带的运用,使歌唱趋向完美。说了这么多,我们不妨来举几个例子,切实地感受情感和歌唱的关系。

美声唱法里,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先生,听过他的歌剧唱段的听众,应该都知道,他的音色非常柔美,就好像“天鹅绒”般动人,高音比较圆润,给人轻松、游刃有余的感觉。为什么作为男中音,他依然在高音区可以表现得如此出色?笔者猜想,应该归功于他对歌曲赋予的情感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廖昌永在独唱音乐会上为了表达对恩师的教导之情的感谢,为恩师周小燕教授深情演唱的《老师我总是想起你》呢?这首歌可以说难度极大,对气息、音色和情感的运用都是极大的考验,而廖昌永则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充满深情地演唱了这一曲《老师我总是想起你》,让现场众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就是情感的力量,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当然,每个人在生活中对情感的体验都不尽相同,同样的歌曲,每个人都会听出自己韵味,正所谓人的情感并不是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取决于对它的态度,对事物的关系不同,态度就会不同。态度不同,带来的情感体验也就不同,因此人们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表现出不一样的情绪。

有了以上对声乐和情感的关系基本的了解之后,我们再来说说声乐和情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我们只要想一想,音乐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是什么就够了,它能抚慰人心,也能给予人力量,有情感的歌唱就更能够让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这充分地说明了人声艺术确实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对于那些成就很高的歌唱家来说,他们更是能将这种艺术的美带给听众,让他们更能体会到歌唱的美。

二、声乐的发展和多样化

那么在了解了声乐的原理以及分类之后,我们来介绍一下,声乐它之所以发展迅速和多样化的原因是什么。

有句老话说得好:“对应了需求的,才是最好的。”改革开放后,人们结束了困苦的生活,社会色彩大变样,人们内心积极向上的、活跃的情感被释放出来,而歌唱无疑最能表达人们心中的那份情感,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首先,音樂是人们情感和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人们细腻的情感,有悲伤、有喜悦、有痛苦、有希望,为了满足感情的需要,人们创造了音乐,赋予它生命力,又借助音乐的力量把这份生命力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到这份力量和生命,音乐是一种可以表达人的思维和情感,可以通过忧伤的旋律使人感到心痛;当你无聊时听听纯音乐,可以给你带来安逸;而当你高兴时,又可以听一些喜庆的歌曲来释放你的感情,也可以将这种积极的情绪带给他人,这是一种类似于爱情的渴望!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它来自于人类,又奉献于人类。

那么,既然音乐能够给人们带来这么多,那声乐又会是扮演一种怎样的角色呢?前面我们说过,声乐必须通过人声来表现,通过歌手运用歌唱技巧和情感的渲染去诠释一首声乐作品,去向听众传递情感,声乐应该是较音乐旋律之上更能去感动人们的艺术表现形式,又因为好的作品总会被众多的歌手去演绎,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韵味和意境。

还有,由于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歌曲后期的制作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并且大量使用国内外专业技术的音乐制作软件,对歌者录制歌曲时的音色和起伏以及强烈程度进行分层次的处理和调整,包括气息控制时所导致的音色不统一,歌曲的节奏、音准、旋律的处理。同时对录制过程中演唱者的声音瑕疵及外界杂音进行清除。经过后期制作处理的歌曲艺术境界和美感更强,更能激起人们的审美欲望。

想必大家都看过湖南卫视播出的歌唱竞赛节目《我是歌手》。我们看到,里面的歌手他们无疑不是早期成名,后来被流行浪潮淹没的好歌手,在《我是歌手》节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那充满真情的歌声,正是因为这富有情感、富有灵魂的歌声,才能够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感动!这足以说明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三、结语

情绪对演唱者的影响是多维度、全方位的,而这些往往都是双刃剑,在有的时候可以起到积极作用,而有的时候则起到消极的破坏作用,因此,一个优秀的歌唱者需要熟练地掌握情绪的释放,能够把握得恰到好处,将情感和音乐融合为一体,达到声乐演唱中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龚小平.歌唱中的情感因素[M].南宁:广西艺术学院,1993.

[2]姜家祥.声乐理论与教学实践[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

[3]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邱一曼.论声乐教学中学生情商的培养[J].中国音乐,2004,(01).

[5]沙涛.论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培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99).

[6]余开基.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7]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浅谈声乐作品的分析与演唱 篇7

关键词:声乐作品,分析,演唱

一、要深入分析作品

认真地分析作品的词和曲, 这是演唱好任何音乐作品都首先要做到的, 但对演唱好艺术歌曲而言, 我们还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各作曲家的个人创作风格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1. 要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

很多艺术歌曲都带有浓郁的时代特色, 饱含丰富的时代气息, 可以说, 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 就是以音乐形式对那个时代精神的浓缩和凝结。古典主义音乐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 古典时期的作品声音力度不是很大, 强弱的幅度对比也不是很强烈……古代神话传说和幻想故事为题材, 强调音乐与诗歌、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的结合, 注重音乐的标题性和诗情画意, 重视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体现民族性。

2. 要分析作品的民族特色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音乐都有既明显又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借助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科研支持, 更好地分析和演绎不同国家、民族风格作品。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含蓄、内向、诗意, 声音要求圆润、情绪变化幅度小, 情感更加细腻, 小动作多, 意大利的艺术歌曲演唱就比较倾向于热情洋溢, 大起大落, 感情很外露夸张, 因此, 意大利风格的艺术歌曲演唱需要更多的热情浪漫, 声音的变化和幅度可以强烈些。我国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黄自为代表的艺术歌曲的风格内向、典雅、小巧精制、文人气比较浓。

3. 正确理解歌词的含义

歌唱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 每一首歌都有鲜明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当我们演唱一首作品时, 首先应了解歌曲所表达的含义及曲作者的表达意图。对作品的理解越深刻, 感受就越强烈;感受力越强烈, 想象力则越丰富;想像力越丰富, 那么表达的能力则越强、越生动、越完美。

每一部作品都有属于它自身的情感的含义, 在演唱作品之前, 最重要的就是先理解每句歌词的含义, 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 和作者想要充分表达的思想感情, 才能更好的演唱出作品的含义。

二、内心情感在作品中的运用

声乐演唱必然要贯穿情感, 通过对艺术歌曲歌词的分析和研究, 确定作品的主题思想, 准确把握演唱时的情感基调, 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艺术歌曲意境, 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歌唱艺术不是塑造生活中触手可得的实体形象, 也不是通过科学试验或说明概念来表情达意, 而是通过独特的音乐元素, 借助声音技巧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以此引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

1. 要展想象

场景想象即想象作品描述的场景, 并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 设身处地的感受。演唱自身没有视觉形象, 但它能经过听觉作用而唤起听众的想象力, 从而在听众内心构成虚幻的视觉形象。例如:冼星海的经典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怨》, 从第四届金钟奖开幕式演出排演起, 到如今为止, 这首曲子最少听过百次之多。这首作品简直是每个声乐学习者启齿即唱的声乐作品, 它之所以能这样的不得人心, 就是由于它包含着丰厚的情感。笔者以《黄河怨》为例, 从创作背景、歌词内涵及音乐要素三方面谈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现。《黄河怨》的第一段歌词是:“风啊, 你不要叫喊;云啊, 你不要躲闪;黄河啊, 你不要呜咽, 今晚我在你面前, 哭诉我的仇和怨”。这一段用拟人化的手法精确表达出人民的悲愤情感。其中的十多个“啊”字是用同样的心情, 必需用悲伤忧怨的情感来歌唱, 音色是暗淡、轻柔的, 表现出陷落区的妇女被污辱、压榨的形象和悲愤的感情。特别是“宝贝啊, 你死得这样惨!”一句, 带着哭腔, 用暗淡、消沉以及哆嗦的音调, 才能到达无动于衷、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如由刘麟填词.王志信作曲的艺术歌曲《昭君出塞》就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作品。这首歌曲的歌词写得精炼.旋律凌婉壮丽、荡气回肠。把王昭君这位不满二十岁的弱女子为了国家的和平民族的安宁远嫁异族的和亲壮举刻画褥栩栩如生.催人泪下。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 才貌双全, 为民族团结而作出重大贡献的女英雄形象。

2. 要进入角色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 就具有浓郁的蒙族民歌辽阔、抒情、悠扬的特点。在演唱这首歌曲时, 首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出蒙族民歌的特点, 同时老师对该民族某些典型的地区性或民族性音乐风格或特点给我做了详细的讲解。引导我们想象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绿浪碧波, 牛羊成群的美丽景色, 这样就容易使我唱出歌曲的风格。演唱者不仅要完美的运用发音, 更要有令人沉醉的情感抒发。

3. 要把握好作品高潮的处理

歌曲作品一般因篇幅较小而容量有限, 但同样有可能存在着情绪的起伏和变化。在有些歌曲, 特别是创作歌曲中, 作者为了使主题更为突出, 安排了一个情绪的最高点, 即“高潮”, 它通常都安放在全曲后部或结尾。高潮是歌曲情绪最集中、最具表现力的重点, 在演唱时处理高潮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 在声音力度上给高潮的出现留出充分的余地以突出高潮。在演唱艺术歌曲过程中, 要让几个音乐符号去让观众感动, 让观众明白作品所表现的内涵, 是离不开演唱者对音乐形象的塑造的。例如:贺绿汀的《嘉陵江上》这首歌高潮前的“我必须回去, 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 到“把我打胜仗的刀枪, 放在我生长的地方”, 一句比一句的感情表达强烈, 每一句尾处感情延留虽然是强的, 但语势和感情先现要求时, 下句先现只能利用休止和气口, 不能侵入上句句尾。

三、要反复锤炼作品

要演唱好艺术歌曲, 需通过不断的“打磨”过程, 找到最佳的艺术感觉。

1、表演在演唱中的正确发挥

表演可以促进艺术想象的完成。艺术想象力是艺术创造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功能, 它始终和形象思维、情绪情感等心理过程互相联系, 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在声乐演唱中, 表演可以促进艺术想象的完成。演唱者对声乐作品内在形象思维的想象必须通过表演来实现。表演诱发想象力, 想象力推动表演, 二者是相辅相成, 互相作用的。表演者通过艺术想象力的功能, 依据作品提供的想象材料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积累进行表演。让自己在想象的环境中生活, 在这种状态中表演者通过自己真实的体验获得真实情感, 从而把作品完美的表现出来, 可以促进声情并茂。

2、演唱技巧在声乐作品中的运用

歌曲演唱的技术性处理在演唱中也很重要。所谓“技术性处理”主要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演唱时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各音色的变化对比以更好地取得作品所期望的艺术效果。

速度就是乐曲进行的快慢。不同的音乐形象、风格往往与适当的速度相配合。速度加快可以使情绪趋向热烈、紧张, 反过来速度放慢可以产生松驰、缓解的感觉。速度对表现不同的意境、表达人的复杂感情具有重要的意义。速度的划分较细, 多数歌曲都标明了速度的要求。

力度也称强弱, 它是音乐表现的物质基础。在音乐表现中, 声音力度的强弱和音乐意境、反映的自然现象、人的思想感情有关, 那麽处理歌曲时, 就应顺其自然的艺术规律, 恰如其分地运用声音的力度来表现。声音的力度变化, 在歌曲演唱中有很强的表现力。在歌曲处理时, 必须做到自然、合理。

音色指声音的色彩。对歌曲音色的处理, 既是表现歌曲感情的需要, 又是音乐表现的需要。不同音色的运用可以产生不同角色的感情色彩。人类语音音色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 在歌曲艺术的表现上具有特殊的魅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歌唱音色表现情感的这一特性, 恰如其分地进行音色处理, 使歌曲演唱更富于艺术感染力。不同速度、力度和音色的运用常常不是孤立的, 而是互相结合互为补充的, 与旋律、节奏等其它音乐因素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而组成有思想内容的乐曲。处理歌曲作品, 首先应从歌曲内容出发, 使音乐处理同歌词内容的表现紧密结合, 做到处理贴切、恰如其分使其为歌曲表现的情感而服务。

声乐作品的演唱 篇8

一、声乐训练的语言基础就是意大利语

意大利语被称作最适合唱歌的语言, 由于意大利语言重开口的母音, 主要由五个原音组成, 阅读起来吐字轻柔, 正确的发音使声音一直处在饱满的美声状态之下。几乎所有的意大利词汇都以原因结尾, 加强对意大利词汇的练习, 能够增强意大利语元音发音的记忆。其次, 清浊辅音的区别、二合音, 三和音、双辅音的读法的问题都是意大利语十分注重的, 原汁原味的美声歌唱正是来自对这些细节的重视, 初学者所面对的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演唱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来解决。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 为视频音响的共享提供了十分便利的途径, 规整的结构和短小的篇幅是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的特点之一, 对于每个作品, 我们都有较充裕的时间与精力去练习读音, 必须保证阅读时能保持纯正的意大利语发音, 只有在自然而然的朗诵状态下, 才能将自然的歌唱艺术展现出来, 也只有这样才能把美声发挥到极致, 这就是所谓的先学会朗诵再歌唱, 使艺术与自然在最理想的平衡状态下。

二、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的技术层面

(一) 把握声音的连贯性

巴洛克时期线条清晰、准确的旋律的特征同样蕴含于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之中。所以, 美声学派的歌唱的基本技能与艺术标准是声音具有圆滑旋律线条和连贯性。英国声乐教育家凯萨利曾说:“要像一个伟大的提琴家演奏美妙的连音那样, 唱歌要像用弓弦抚弄琴弦——样用母音—乐音抚弄旋律并让母音—乐音沿着气息的溪流流出来”, 演唱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正是训练了音符与音符间的连贯性。

(二) 打造出优美纯正的音色

美声学派始创于17世纪, 其最大的追求体现在音质的抒情与优美, 这也是美声学派的艺术思想与美学原则之所在。古典意大利歌曲曲调抒情、自然、飘逸, 典雅与纯净的音色是其对音色的要求, 这些声乐作品的节奏十分平稳、速度和缓、旋律行进在音色的中声区 (中声区的音色最自然、饱满、松弛) , 如《虽然你冷酷无情》等代表作。通过演唱意大利古典声乐, 有利于帮助初学者对气息和声音搭配的掌握, 能将自我最优美的音色发挥到淋漓尽致。

(三) 对声音的灵活性十分重视

对声音灵活性的重视和强调训练嗓音的灵活性是17、18世纪美声学派的突出特点之一。彼德·托西歌唱家认为美声因其匀称、音准、流畅等而备受喜爱, 一个歌唱家的演唱才能多半源于其嗓音的灵活性。花腔女高音最基本的技巧就是唱好装饰音和跳音, 这也是其他声部所必需的基本功训练。就声乐技术发展层面来讲, 其有利于加强与巩固头腔共鸣, 扩展音域, 使声音的转化明亮集中。特别是对于那些歌唱者的嗓音负担过重, 演唱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 对喉部肌肉紧张的问题能够有效的解决, 得到的声音灵活自如。

(四) 解决统一声区的“过度音”

美声技术的进一步升华体现在一首声乐作品无论音阶如何变化而音色始终保持完美性与一致性, 其前提条件必须把过渡音的发声技巧解决好。声区与声区间的一个或几个衔接音就是过渡音。一般来讲, 若想学会歌唱必须先学会如何掌握换声过渡音的转换。一首歌曲的旋律逐渐向上到换声区时, 其代表了由中声区的混声过渡到高声区的假声。初学者要运用好混声的真假声, 掌握好呼吸的力道, 将声音在不同的声区中发挥到十分统一的音色之中。古典意大利声乐作品中音阶或半音阶的旋律有很多, 能有效的解决统一声区的“过渡音”。

(五) 对声音力度的变化进行有效的控制

展现歌唱旋律优美动听的主要依赖于声音力度的强弱变化, 也是美声备受重视的训练内容之一。气息冲击力的增减决定了弱音、强音和渐强、渐弱的控制, 就是说其控制源于腹部肌和横膈膜所产生的气息。意大利古典声乐歌曲《阿玛丽莉》, 尤其是这首歌曲的最后几小节, 可谓是声音与气息力度控制的代表作。

三、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中充满了魅力的人文主义

十四、十五世纪时期的意大利, 是欧洲最先进的国家, 且同时是欧洲的文化中心, 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远早于其他欧洲国家, 这就意味着资产阶级和思想的产生。几乎每一个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的背后, 都蕴含着一个故事, 歌唱出不同的情感, 作品中正面的主人公人物, 勇于挑战封建的枷锁, 脱离了视财如命的资产阶级, 大胆的追求恋爱自由。如:选自《恋歌》的《阿妈丽莉》, 其歌词内容简单直白, 将音乐与诗歌完美融合在一起, 表现出了真挚的情感, 充满了魅力的人文主义。

四、结语

总之, 对意大利语准确发音的学习与掌握, 是声乐训练不容小觑的重要内容。古典意大利声乐作品, 大多属于短篇幅, 且速度平稳, 字与旋律的配搭相对平整, 多数属于一音一字的搭配结构, 对发声、咬字、语感及吐字的正确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初学歌唱者来讲, 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歌唱问题, 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十分符合美声初级训练的要求与内容。因此, 演唱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对声乐训练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娜.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演绎之研究.山东师范大学, 2012.

声乐作品的演唱 篇9

一、王志信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

(一) 突出的原生态气质

在王志信所有的声乐作品中, 有一类作品非常突出。这类作品兼具了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形态。作者在经过长期的采风、提炼后, 吸取了我国大江南北无限风光, 从而创作出带有浓重地域风格及风貌的原生态声乐作品。这些声乐作品, 往往以地区的民族、民间小调、曲艺作为创作素材, 从而创作了具有明显地方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改编歌曲, 比如《桃花红、杏花白》、《兰花花》等等。这些歌曲充分保留了原生态歌曲的“原汁原味”, 并在原始的基础上, 进行充实、改进和创新, 使歌曲更具艺术价值。从带有明显原生态特质的声乐作品来看, 他不仅包括了对各地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 还突显了对不同地区方言的传承。这一点充分说明王志信内心深处对我国传统文化及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及尊重。

(二) 浓郁的个性化风格

艺术需要鲜明的个性来突显其与众不同, 声乐艺术也是如此, 如果没有个性, 声乐作品也就不存在任何审美价值和流传意义。声乐作品的个性化, 还是作者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的体现。王志信的声乐作品, 无论是从所有作品的整体来看, 还是从单个的经典作品来看, 都具有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思维特征。首先从王志信声乐作品的整体特征来看, 其创作思维既活跃又严谨, 它对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曲目进行了“翻新”, 从而打开了我国声乐创作领域“民歌改编”的全新局面。王志信还积极的将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曲艺元素吸收到其创作当中, 使声乐作品的抒情性、叙事性和戏剧性得到完美的融合。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孟姜女》;其次是从王志信的声乐作品创作思路分析, 其作品突出的表现出了王志信独特的创作思想。王志信采用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语汇以及巧妙的构思, 对一些历史文化的题材进行了完善, 使这些作品能够重新焕发光彩。王志信能够对一些流传广泛的民族声乐进行深加工, 使作品能够更加完美的呈现于听众;最后, 从王志信声乐作品的工笔和写意来看, 又充满书画作品的艺术笔触。王志信声乐作品的“工笔”主要体现在其每个音符和乐句都渗透着作品的主题思想, 并且情感拿捏恰到好处;从写意来看, 王志信的声乐作品唱词形象而生动, 能够让听众记忆深刻。比如他专门为歌颂爱国主义思想而创作的《牡丹颂》, 其音乐气势宏大, 思想内涵丰富, 表面上歌唱了牡丹花的高贵与欣欣向荣, 其实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歌颂。

(三) 新鲜的时代特征

艺术作品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每个声乐作品只有与时代的步伐紧扣, 才能值得人们去鉴赏和收藏。因此, 每一部声乐作品的创作, 都应该注入时代性的审美特质。王志信的很多作品都带有明显的时代性。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新时代的风采, 也体现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王志信声乐创作过程中, 在时代性这一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作品有《中国的春天》、《我的珠穆朗玛》、《可可西里的故事》等。其中《可可西里的故事》创作背景为2000年国家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藏羚羊, 而成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王志信利用生动、真实的叙述风格, 揭示了藏羚羊的处境, 从而呼吁人们团结起来, 用爱保护那些濒危动物。王志信会将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事件融合在其创作的声乐作品当中, 从而向人民传递一种积极向上, 并充满时代主旋律的思想主旨。

二、王志信声乐作品的演唱技巧

(一) 咬字吐字技巧

声乐艺术的本质就是运用语言来进行艺术性的表达, 因此声乐表达的效果与语音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语音中的咬字吐字则是任何一位声乐演唱家都非常重视的关键点。意大利著名的歌唱家卡鲁索就特别强调声乐演唱的字正腔圆。由此可见, 声乐演唱的根本不是咬字吐字的规范性。如果一个演唱者吐字不清, 唱出的歌曲就很难让听众理解并感动, 也就无法与听众产生情感共鸣。在声乐作品演唱过程中, 咬字和吐字必须清晰准确, 字清则意明。因此演唱者必须好好把握语言的规律。从民族唱法的咬字来看, 其特点是“横咬字、宽前咬字、靠前咬字”, 其共鸣的特点是高频泛音较多, 声音明亮且位置靠前。比如著名歌唱家聂建华在演唱《黄河壶口》时“忘不了生我养我的家门口, 忘不了生我养我的家门口。”将对黄河壶口的依恋和亲切感, 充分的表现出来, 感觉自己就像站在壶口岸边一样, 其中对“口”字的处理, 不仅要使其字正, 还要带有一点下滑, 以突出对“家”的怀念。

(二) 气息的控制

声乐演唱最为重要的是对气息的控制, 一个演唱者气息运用的好坏, 对其演唱水平会产生直接影响。歌唱的过程中, 无论是强、弱、快慢, 还是悲伤和喜悦, 都需要依靠恰当的气息来加以控制。如果气流过快, 其噪音音质就会比较突出, 就会对音乐的美感产生影响;而如果气息过慢, 就会出现气跟不上, 漏气等问题。因此, 对气息进行科学的控制非常必要。在演唱王志信的声乐作品时, 气息的控制和运用也同样重要。在气息运用上, 要求“声”与“气”要平衡和谐。在男声是唱高音时, 要向下拉, 而唱低音时, 则要气稍微向上提些。声音要强而浑厚, 气息要均匀而沉稳。假如在演唱《黄河壶口》时, 不必像美声唱法一样, 将气吸压的很深, 支点也拉得过低, 其用气应该将后腰肌向下向后沉, 气息则要向上向外慢慢输送。这样方可使声音具有透亮和集中的感觉。

(三) 润腔技巧

王志信的声乐作品常常具有一种特殊的审美倾向, 拥有着浓厚的民族韵味。演唱时应该注重维护王志信作品中的特殊韵味, 尤其是其润腔技巧的运用非常重要。从声乐作品的个性化来看, 王志信的声乐作品, 正是由于其独特润腔的存在, 而显得与众不同, 富有民族韵味。因此, 在演唱王志信作品时, 要非常注重对各种润腔的把握。如果没有了丰富的润腔演唱技巧, 就无法烘托出王志信声乐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比较典型的就是在“拖腔”方面, 拖腔是我国戏曲声乐的一种常用表现手法, 王志信能够将这种表现手法灵活的运用在其作品中。比如《黄河壶口》中的一句唱词“黄河壶口啊一壶老酒啊, 盛满了五千年的欢乐和忧愁。”其中的“酒”唱出时, 带有明显的拖腔。另外, 王志信声乐作品中, 还经常会出现甩腔、哭腔等润腔手法。在演唱时, 需要先对这些润腔位置及特点进行充分了解, 以保证运用得当。

三、结语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们在丰富的生活阅历影响下创作出的艺术结晶, 声乐作品也是如此。王志信作为我国优秀的作曲家, 其创作的声乐作品丰富多样, 但大多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王志信声乐作品体裁广泛, 其中包括戏曲、民族歌曲、通俗歌曲等多个领域。对王志信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演唱技巧进行深入分析, 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声乐艺术, 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声乐创作及演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琳.论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8, 9:75-77.

[2].张茵.王志信声乐作品演唱技巧分析[J].时代教育, 2011, 11:91-92.

声乐作品的演唱 篇10

歌曲《寻梦鼓岭》是由杨玉鹏作词、李式耀作曲的, 歌曲的创作起源是以发生在鼓岭的一个真实故事作为原型背景而展开的, 真实描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 一段真挚的情谊, 一段奇妙之旅, 一段使得中国人民与美国人民传之为佳话的深厚情谊。当我第一次拿到这首作品的时候, 不仅仅是被歌词和旋律所吸引, 更让我为之震撼和感动的是歌曲背后所阐诉的那段美丽的往事……

一、故事背景

《寻梦鼓岭》讲述了一段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感人故事:美国加州……中国鼓岭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一段真挚难忘的情谊。故事的发生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密尔顿·加德纳先生是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 1901年随父母到中国, 在福州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 鼓岭给他留下了特别难忘的印象。加德纳全家于1911年迁回美国加州, 此后的几十年里, 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回到儿时的中国故园看一看。60多年后, 身在加州的加德纳不幸患了失忆症, 但还是经常念叨鼓岭……其收藏百年的十几张邮票, 历经两次世界大战, 几十年迁徙, 竟完好如初, 可见其思乡情结不渝。直到去世, 最大的心愿是回儿时的中国故园看上一看, 怎奈当时中美尚未建交。待后来中美关系好转, 老人又不幸陷于瘫痪, 并罹癌症, 病入膏肓。老太太与教授感情深厚, 用心照料。夜里帮丈夫翻身, 白天用轮椅推他到处走动, 面西而坐, 目光直直望着远方, 叹息病体难以远行。没多久他便阖上了眼睛。老太太一直不解的是, 丈夫弥留之际口中喃喃不绝的“Kuling, Kuling”究竟是何处, 她决心要带着丈夫的遗愿重访那地方。朋友随帮他遍查福建地图, 也无从找出。仅靠一张邮戳, 从而铁定了“kuling”就是丈夫自己日思夜想的地方, 加德纳夫人虽然不知丈夫所说的“kuling”在什么地方, 但为了实现丈夫魂牵梦绕了一生的夙愿, 老太太毅然多次来到中国寻访, 最终都没有结果。后来, 她在一位中国留美学生的帮助下, 终于查清丈夫一直念念不忘的地方就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岭。后来《环球人物》刊登了《美国夫妇的鼓岭情缘》一文, 文章披露了笔者在留美期间, 曾与这对美国夫妇有六年的交往。笔者为他的鼓岭情结所感动, 更为其思乡情而为之动容, 遂写了《啊, 鼓岭!》一文, 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纳什的中国情结经记者报道后, 没想到这篇文章引起了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的关注, 他立即指示安排, 随即邀请了加德纳太太来福州鼓岭为丈夫圆梦。1992年8月, 加德纳夫人应邀访问鼓岭, 终于帮助丈夫实现了魂牵梦萦了一生的心愿, 也续写了一段中美两国人民深厚情谊的传奇故事。加德纳终于回到鼓岭与小伙伴相聚……

二、演唱解读

歌词是歌曲形象和内容表达的背景, 这首歌的歌词是由杨玉鹏写的, 他也是看了这篇文章的报道深深的被感动后有感而创作的, 写得特别好, 歌词简练, 准确而到位, 娓娓道来, 恰如其分以情景再现的手法讲诉了这个动人的故事。“这声声呼唤穿越了多少春秋”, 仿佛听到加德纳教授在喃喃说道“Kuling, Kuling”;“任岁月沧桑总有那神情眼眸”, 使我们看到了教授直瞪瞪望着远方的深情目光, “望穿的是时间, 望不穿是情厚”虽然几十年过去了, 心却依然留在了这片故土, 听亦夏别墅里琴声永不休……时光隧道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那个蝉鸣哇叫琴声悠扬的艳阳里, 一句话一个意思, 一句词一个场景, 恰如其分又恰到好处, 不得不说是点睛之作, 经典之词。

歌曲的旋律是整首歌的灵魂所在, 这首歌是由著名作曲家李式耀创作而成, 曲调抒情优美, 旋律委婉动听, 朗朗上口而又不失大气, 它的美就在于自然流畅, 没有太多华丽的色彩, 但却犹如甘泉一样滴滴入心, 滴滴甘润。情绪随着音乐的流动而舒展开来, 此曲也是原创作品中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之一,

声乐作品的演唱 篇11

准确把握声乐的本质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声乐艺术是以人声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在歌唱艺术中,情感表达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充分理解声乐作品,准确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才能深刻地反映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容易仅从音乐与文学的角度进行探索,而忽视了情感对音乐创作的影响。音乐性也好,文学性也罢,最终的归宿还是表“情”。所以,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没有情感是不能唱好任何一首歌曲的,情感是声乐演唱的基础。在一首歌曲中没有注入情感,那将是空洞的、完全无感染力的,就好像没有灵魂的躯壳。

在歌唱中,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是声乐艺术魅力体现的基础。即使有了优美的歌喉与清晰的咬字、吐字的完美结合,以及声乐、语调、造型的艺术处理技巧,但缺乏感情的准确依据与生动表述,同样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声乐演唱中的思想感情,虽然是借助歌词语言与音乐曲调共同体现的,然而掌握歌曲的具体内容与情感的细微变化,主要还在于对歌词语言的理解、体验和感受。对歌词语言的深入分析、感受,正是声乐艺术表情达意的关键。

歌唱是最清楚、最直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就拿歌唱与器乐音乐相比,器乐本身是没有感情的,它的情感是通过演奏者弹奏而赋予的,听众听到的是纯音乐。歌曲有歌词,通过歌唱者的演唱,能够很清楚地把歌曲表达的情感传达给听众。比如演唱《骑着马儿过草原》这首歌曲,作者根据词意体验草原牧民赞美家乡美好生活与秀丽景色的奔放感情,歌颂今日的美好生活,充分表现内心欢快的幸福豪情。如果演唱者没有到过草原,那么也要间接地从电影、图片或其他资料中去丰富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加深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总之,在歌曲的情感处理中,应该去挖掘词意、揭示主题,使语言的表情因素发挥关键的作用。在演唱时,准确、鲜明、生动地处理情感与主题,不仅有助于音乐旋律的发挥和表现,而且也是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创造的基础。归根究底,对于乐曲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还是歌者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功底所支持的。没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歌者,都不可能深刻而明白地表现歌曲。所以,学唱歌的同时,大家应该多学点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对于文学、美术知识的掌握甚至是其他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知识的了解。多读一些经典名著,让大师们的思想进入你的脑海,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不断探索自己的人生追求,不断寻找自己的生命真谛。多一些理想,多一点精神,这样的歌者才能够赋予歌唱以生命力。

二度创作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声乐作品是语言和音乐的结合,诗人与作曲家只是共同完成了一首声乐作品,而只有当歌唱者将声乐作品进行演唱之后,歌唱才能成为完整的艺术。优秀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广大听众为之倾倒,除了他们具有美妙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歌声准确生动地表达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从而引发了听众内心的情感共鸣。可见对声乐作品进行科学、合理的“二度创作”是极其重要的。

声乐旋律的非语义表达为二度创作提供了可能,声乐作品作为一种情绪、情感的抒发和表现,又可以作为一种情绪、情感的遐想和共鸣,这为演唱的二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在演唱一首作品时,歌唱者要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将自己放入作品所表达的氛围中,深入体验作品的感情,使情感能够准确表现出创作者的意图。在演唱时要想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歌唱者在对作品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借情”或“移情”的手段来开拓思维和想象,“借情”或“移情”就是打动自己的方法。如在演唱歌剧《伤逝》《不幸的人生》时,要让自己仿佛身处那个时代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将观众引导到歌曲所渲染的情境、意境之中,达到情感共鸣的境界。

联想与想象是分析作品的内容、角色、矛盾冲突的最好的方式。联想与想象是情感表达的前提,是演唱者表达情感的来源,恰如其分的想象可以使演唱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及音乐形象,使表演更富有感情,使听众更容易被感染。具体地说,“想象”就是作品的表现力,有助于创造出新颖独特、鲜明完整的艺术形象。要解决表现力就应有更多的亲身体验,调动自己内心的听觉,积累丰富的情感形象,在脑海中为演唱构筑起强大的心理储备与情感后盾。

总之,情感在歌唱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处理这一情感是一门学问,它既需要具有熟练的歌唱技能,又要理解歌词内容,并且能在深刻体验词曲情感的基础上融入个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感,运用情感,从而引起共鸣,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情”和“声”在歌唱艺术中都是必要的因素,没有情感的歌曲听着就是那样的单调,没有音乐的魅力和音乐的感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触不同,体验也就不同,因此产生的感情也就各有不同。演唱者要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在把握好歌曲曲调情感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演唱水平和个性元素,才能更好地演唱出歌曲的韵味。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声乐作品的演唱 篇12

一、歌曲演唱中激发情感的审美性

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 但总体上可分为生活中的情感激发和审美活动中的情感激发两个方面。生活中的情感激发是构成情感心理活动的基础, 而审美活动中的情感激发则来源于生活中, 依存于审美对象的感受之中, 它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更集中、更深刻、更容易激发起人的大脑思维的想象空间, 给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歌唱时的情感激发属于后者。这种审美能力一方面使歌唱者能够更深入地观察、感受并创造性地表现这种特殊的审美情感, 另一方面聆听者更可以在歌声的“刺激”下, 激发起审美时的情感, 从中受到美的愉悦和感染。如:在演唱《北京颂歌》的时候, 首先是由歌词提供的景象:“灿烂的朝霞, 升起在金色的北京, 庄严的乐曲, 报导着祖国的黎明”。从歌词的感悟中歌唱者仿佛看见了北京的晨曦朝霞灿烂, 庄严的国歌奏响大地, 金色的太阳与五星红旗一同冉冉升起, 一股股暖流在心底里油然而生, 同时更为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美景而感动。在歌唱《北京颂歌》时不仅激发调动歌唱者的表现欲望, 而且能使其进入主客体相融统一的“物我一体”的审美意境。歌曲的景物激发人内心生动的情感, 歌唱者仿佛亲眼见到了美丽的北京:祖国的首都、壮丽的景色、宏伟的建筑、古老的长城、英雄的人民随着景物情感得以升华, 在此基础上超越为对祖国满腔热情、无限热爱, 也提升为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和力量。歌者陶醉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 字里含情, 情中带字的歌唱, 从而达到歌唱艺术的声情并茂和尽善尽美的艺术效果。

二、歌曲演唱中激发情感的多层次性

人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 常常以是否能满足自身需要为基本前提, 它具有一定的先天性。例如幼儿不仅在生活中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体验, 而且在吟唱歌曲时也常常与自己的情绪相一致, 例如我们都熟悉的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 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由于孩提时期生活阅历和生活积累的贫弱, 他们童贞的情感感受是十分单纯的,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和艺术实践的丰富, 歌唱时的情感逐渐丰富起来, 一些情感比较深刻且能理解和表现出来。歌唱时激发情感体验的多层次性还表现在由于生活阅历、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等因素的不同, 所形成体验存在着丰富与贫弱、深刻与浅薄等差异。这也是为什么同一首歌不同的人演唱会有不同的感受。常言道:“歌唱如其人”, 正是不同体验不同阅历产生了对歌曲不同的诠释, 而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与特征。

三、歌曲演唱中激发情感的依存性

人在歌唱时的情感是与生活中的情感不同的。生活中的情感带有主观随意性, 由现实中的生活经历决定情感的内容, 可以受个人意志和行为的控制。而歌唱时激发情感主要依存于歌曲作品的内容, 即必须根据歌曲提供的情感线索, 与歌唱同步来进行情感体验, 不能完全受个人主观意志的随意控制, 歌唱者必须要排除歌曲之外情绪的干扰与影响, 以歌曲的情感发展为主线, 深入地去体会和感受, 以促使歌唱情感与歌曲内容的碰撞与吻合。歌曲的情绪、情感基调决定了情感表现的基本内容, 因此, 歌曲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歌唱者的美学品格对激发情感的性质和深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生活中唱歌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例如:当思念保卫在边防线上的丈夫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十五的月亮》;当战友分别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唱起《驼铃》;当恋人间相互表白爱情时, 就会自然而然地唱起《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 无不是内心情感借助歌曲内容加以表现的。

综上所述, 歌唱的声音是歌唱主体内心审美体验和感情激发的结果。人心感于物而动, 声音动于心而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 莫先于情”。歌曲从产生、演唱到欣赏都是因情而发, 是词曲作者动心, 歌者唱心, 听众感心的艺术加工过程。成功的演唱必须唱心, 唱情, 在动声之前先动情, 以己之心去感人之心, 才能充分激发感情, 发挥情感, 运用情感, 从而引起主客体的共鸣, 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 达到一曲唱罢“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与此同时歌曲演唱者对词曲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感受、想象能力决定选择的运用何种声音来塑造音乐的意境, 因此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越深刻, 感受就越强烈, 感受越强烈想象力则越丰富, 想象力越丰富表达的能力则越强、越生动、越完美, 从而使歌唱主客体在美的歌声中相互激发情感, 达到“天人合一, 物我交融”和谐审美意境。

摘要:歌曲演唱中主体必须深入体验歌词所蕴育的内涵, 其中包括人生命中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千变万化的情绪, 以及大自然中宇宙万物的动态声音、节奏和规律, 与此同时还要深入了解体验作曲家歌曲创作时的旋律特征, 与语言结合的情感规律。如:抑-扬、顿-挫、快-慢、缓-急、长-短等, 激发思想感情, 必须调动大脑的想象力将歌词与旋律所包含的情感传达给听众。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 歌者对歌曲情感体验的越深刻、越丰富, 歌曲的艺术表现也就越富有艺术感染力。歌曲表现的愈完美, 演唱者和听众之间也才真正获得艺术美的愉悦感染和熏陶。

关键词:歌曲演唱,声乐作品,情感,激发,心理

参考文献

[1]周海宏著:《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赵淑云著:《走进音乐——歌唱艺术与实践》, 浙江大学出版社。

[3]邹本初著:《歌唱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4]韩勋国著:《歌唱教程》,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焊接残余变形下一篇:100G平台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