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

2024-10-29

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精选3篇)

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 篇1

摘要:随着流行歌曲的广泛传播, 民族声乐的传承面临危机, 这种现象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民族声乐的演唱, 不仅要把声音唱的雄厚、音调唱的精准, 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域、民族、文化的制作风格与演唱特点来深入了解进而演唱。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名合格的民歌演唱者的要求。这是我们对民歌演唱最基本的尊重, 要想演唱好一首民歌, 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了解它的创作背景, 然后将自己放入其中, 带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方式演唱它, 让这首民歌的独有特色与你的唱歌风格做到最完美的融合。

关键词:民族风格,创新,发扬光大

中华上下五千年, 我国是一个有着很久远历史的国家, 自然民族声乐也有着很久远的历史, 我们的民族音乐在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而不断的被发展、被传承。民族声乐由许多部分组成,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民歌, 民歌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它们有着地域风情、民族特点。我们可以从一首民歌中听出许多信息, 比如创作年代、背景等等。这是它独有的特点, 也是它魅力所在之处。我们应该在它演唱风格的基础上, 不断的创新, 为它增添一种个性化演唱风格, 让我国的民歌发扬光大, 被更多的人所演唱、传承。

一、民歌演唱风格的差异

1、不同的创作环境

我国是世界占地面积排名第三的国家, 地域辽阔, 土地资源丰厚。正是因为这种原因, 我国的民歌风格大不相同, 举几个不同地域的例子吧。西北地区的民歌, 因海拔问题, 那里的人音域宽厚, 他们的声音有着很强的穿透力, 可以在高原上各处角落听到, 给人的心灵带来震撼;山歌则给人带来一种很轻松愉快的感觉, 歌声变得十分愉悦, 淘气的在山间回荡, 让我们十分陶醉;给人一种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幻觉。最后再说说我们平原的民歌, 内陆平原和它特有的地势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音调委婉平和, 声音温柔近人, 大都是表现了人们美好愿望和情感的歌曲。

2、56个民族, 56种语言

我们国家有许多民族组成, 不同的民族、地域会造成我们民歌演唱风格的差异。语言对民歌的影响非常的大, 汉语言方言众多, 有着“十里不同看”的说法。单就语音对音乐的制约作用来说, 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语音差异越大, 音乐差异也就越大。民歌的歌词就是人们的口头语言, 从一开始用方言演唱。进而形成了民歌地域差异性, 也就造成了不同的旋律, 润腔也不同, 从而形成了民族色彩的不同。有好多首民歌都可以说明这种现象, 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的歌曲, 他们的民歌特点相当显著。

3、一些戏曲的影响

有一些的民歌是从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戏剧中衍生而出的, 它们将民歌和戏曲的特点集于一身, 这种类型的歌曲可以算是半民歌半戏曲, 还有一些民歌是运用巧妙的手段将民歌的特点和戏剧的特点合二为一, 将它们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柔中带刚, 让人们分辨不出是民歌还是戏曲, 这种融合可谓是民歌戏曲的一大发展。再一次把民歌戏剧推向潮流。

二、民歌演唱风格的相似处

1、民歌来自日常生活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不断地经历一些事情。在这些经历中人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成熟。他们用民歌的方式唱出了当时的社会, 让后代的人了解到了他们的故事, 就拿哈尼族来说吧, 他们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人口约140多万人, 历史源远流长, 文化博大精深。但由于他们历史上没有文字。许多宝贵的文化都没有记载。值得庆幸的是, 哈尼族利用民歌这种方式, 让文化得以传承。就如《斯批黒遮》里面说到了他们由于频繁的战争, 被打得四分五裂。分散到各个领域, 他们的民歌来自于生活经历。

2、民歌中大都有地域特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由于南方和北方地域上的差异导致文化的多样性, 进而导致民歌的演唱风格的不同。但是, 在一些方面民歌中也有很多相似的部分。例如:民歌的用声方式有着相似之处。一些民歌是整首曲子一般采用假声来演唱, 这样演唱声音委婉动听, 但是没有明显的特色, 适用于一些地方民歌, 那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的歌曲。也有一些民歌是采用真声为主, 假声为辅的方法, 这样演唱有较强的影响力, 给人流有更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方式适合运用在那些歌唱祖国的歌曲上。还有一些民歌采用真假声相互融合的方式, 他们将真假声做到了完美的融合, 使得声音给人听起来的感觉相当舒适, 不尖锐, 十分柔和。这样的方式适合一些抒情的民歌。对于民歌的独有特色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民歌之间相互融合, 相互渗透

中华文化虽然具有多元化, 但是各种文化也会相互取长补短。同样, 我国的传统民歌等也是相互融合, 共同完善的。民歌中融合的精品, 无过于《敕勒歌》和《木兰辞》了。另外《桂花雨》融山水民歌于一体等。所以综合来看, 民歌之间已经进行了相互融合与发展, 取其他民歌中之精华, 使民歌更具韵味。

4、民歌演唱的方式取决于演唱特点以及演唱风格

演唱风格决定了演唱的形式, 演唱方式反映了演唱风格。“字正腔圆”正是我们民族唱法方面的特点。因此在歌唱方面还要有独特的要求。

三、民歌演唱风格上有着一些不足

1、我们从小接受传统式教育, 这样的教育使我们的声乐演唱风格出现单一化,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有一大批反对传统教育的人涌现, 他们提倡我们用创新的思想去创作歌曲, 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 我们应该有选择的看待民族声乐继承的问题, 我们不能盲目的继承发扬, 应该用理智的大脑去思考哪些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去汲取的部分, 哪些是我们应该舍弃的部分。还是想要强调对于民族声乐的传承, 我们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将民族声乐发扬光大。

2、由于对方开放这一政策的实施, 中西方文化开始交流融合, 这一现象有利有弊, 利是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等, 弊是使得我们每一个人的演唱声音出现雷同等, 我们的音色以及发音方式都变得十分相似, 这使得我们的民歌演唱缺乏独特性, 没有了以往的魅力, 这让我们十分想念那些曾带给我们美好感受的老歌唱家, 就如那些, 宋祖英、蒋大为、邓玉华、阎维文、郭颂等等。他们的演唱风格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为之惊叹。

总之, 对于这些传统的东西, 我们不能够舍弃, 也不可以完全照搬的继承, 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之上, 加以创新, 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够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2]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流[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0.

[3]杨莉.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底蕴[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6) .

[4]罗娜.浅论关于民族声乐发展的几点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 (05) .

[5]杨杰.当代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美学特征探析[J].华章, 2011 (06) .

[6]张海英.从原生态音乐看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J].九江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2) .

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 篇2

当前,我国原生态民歌发展遭遇了瓶颈期,这也就使得我国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环境发生了严重的改变。在我国传统社会发展过程中,民歌实际上是不同民族反映不同特点的农业生活的产物,所以自古以来民歌与农民以及农业文明发展之间就形成了独有的依附关系。但是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所生存的环境与从前相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所以生存环境的改变必然会导致民歌生存的基础发生变化。同时加之近些年来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韩潮、港潮文化的袭击,必然会导致人们对传统民歌产生抵触心理。农村娱乐生活的丰富会使得越来越多人对民歌失去兴趣,进而导致民族声乐传承受阻。此外原生态民歌很难真正走入人们生活中,进而导致民族音乐传承受到严重阻碍。原生态民歌本身受到现代文化冲击格外严重,所以许多时候乐坛已经难以允许原生态民歌驻足,城市音乐已经逐渐被通俗音乐所取代,而历经历史见证和沧桑岁月沉淀的民歌却变成了无人问津、无人继承、奄奄一息的遗产。另外民歌也没办法真正走进音乐课堂,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都没有正确的渠道去进行民歌的学习,进而就无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有更为深入的认识,长此以往民族声乐的传承就会止步不前。

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 篇3

一、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 民族声乐教育受到学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民族声乐是当前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的艺术修养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民族声乐教育过程中, 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这对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十分严重的影响,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素质教育目标为学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比如民族声乐教育可以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融入一些新型的资源,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丰富的教学素材。就东北民歌而言, 这种特色十分鲜明的艺术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强化和普及, 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多种多样的声乐艺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 并且可以加强不同地区的民族声乐艺术的对比分析。比如将东北的民歌与南方民歌进行对比分析, 使得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区域的民歌的形成过程以及地域特色。同时, 教师要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注重启发式、引导式的交流, 为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在东北民歌教学过程中,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 将声乐课堂变成讨论现场, 让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听完歌曲之后的感受讲出来, 进行互相交流与讨论, 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声乐学习能力。

二、东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

在民族声乐艺术教学过程中, 应该要对多种声乐艺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旨在促进各地的声乐艺术的交流。就东北声乐艺术而言, 提到东北的声乐艺术,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及时二人转。诚然, 二人转已经成为东北声乐艺术的一个代表和象征。但东北民歌包含的内容却远不止二人转, 东北民歌是我国东北地区小调的总称, 一般包括山歌和歌舞, 也包括萨满调。东北民歌格调生动活泼, 内容和形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东北民歌的发展深受二人转的影响, 大致可以分为粗犷豪放的抒情小调和轻快诙谐的说唱小调, 带有十分明显的色彩, 短小精干、简单叙事、节奏欢快、朗朗上口。

(一) 节拍。东北民歌的节拍比较简单, 大多是2/4或4/4拍子, 而且节拍的形态也比较单纯, 主要有几种, 比如平均型、切分型、长短型。

(二) 音阶音程和调式。调式是一种声乐艺术的重要特色, 在对一种特色音乐进行学习的时候, 一般都要对其调式进行详细得了解。比如东北民歌的调式有三种, 分别是5声、6声、7声音阶, 但一般以5声为基础, 最常见的微调式、宫调式。同时还有商调式和羽也是比较常见的, 东北民歌演唱过程中的调式转换十分明显, 比如《回娘家》、《盼晴天》等常见的民歌中就会出现一些比大跳音程, 这种跳跃比较大的音程上的特点与南方的民歌在音程上的渐进特点有很大的区别, 体现出东北民歌的一种豪放。

(三) 歌词。东北民歌整体呈现出一种豪放、活泼的气势, 其歌词也带有很强的生活性, 一般都是一些民间口头的生活语言, 大多是押韵的, 体现出东北的语言文化特色。具体来讲, 东北的民歌歌词都是以七字句的形式为多, 也会有一些其他形式的, 比如五字句、九字句、十字句等, 在语言节奏上, 主要是叙事, 因此会使得整首音乐就好像是在讲述一件事情一样, 还有自然的停顿, 形成了比较鲜明的节拍特色。在语言上, 东北民歌还表现出一种幽默以及夸张的特色, 结合旋律上较大的转变, 大起大落比较常见。

(四) 表演形式。东北民歌在表演的过程中一般也会结合舞蹈, 通常是扇子舞或者手绢舞, 这主要是源自东北的特色艺术二人转, 搭配味道的过程中, 可以将歌曲本身的那种活泼、生动表现出来。但是表演的时候, 东北民歌又不像陕北的民歌那样有很大的阵势, 一般都是以2个人为主, 通过两个人的搭配营造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调动观众的情绪。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民族声乐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加深对民族文化理解的重要课程,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学校民族声乐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在学校民族声乐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改进, 加强对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以东北民歌的教学为例, 在教育过程中, 应该要加强对东北民歌的艺术特点以及风格的分析,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东北民歌作品, 加强学生对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滕瑶.浅析东北民歌的音乐特点[J].北方音乐, 2011, 08.

[2]孙洪一.对东北民歌特点及演唱方法的诠释[J].北方音乐, 2014, 12.

上一篇:《从未走远》下一篇:西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