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声乐演唱艺术

2024-08-14

歌唱家声乐演唱艺术(共11篇)

歌唱家声乐演唱艺术 篇1

演绎流行歌曲的声、情之所在

歌唱艺术中灵魂与生命应完美结合, 只有将“声”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歌唱才能声情并茂、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声乐流行歌曲的情感抒发与其它类型的声乐艺术歌曲相比较, 它的情感抒发会更加外在, 更容易表现歌曲的喜、怒、哀、乐, 而声乐艺术歌曲它的情感表现更内在些。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唱歌者必先唱情。”他在《问杨琼》中提到:“古人唱歌兼唱情, 今人唱歌唯唱声。欲说问君君不会, 试将此语问杨琼。”白居易此话主张歌唱声情并茂, 反对为歌唱而歌唱。也就是说, 歌唱真正的价值与美, 就是来自正确的发声技巧及生动地表现作品思想内涵, 以声情并茂的演绎去感染听众。比如:一位好的歌者在演唱作品, 他用歌声表达情感艺术, 演唱欢悦的曲子时, 可让听众眉飞色舞;唱到悲伤的曲子时, 他只用声音表达感情, 这将失去感染力, 让听众无法融入音乐的情感中, 所以, 在一首歌唱作品中, 演唱者在感情上有了真情并将声音融入于情感中, 淋漓尽致地表现, 这就会把听众带进歌曲的世界里, 与歌唱者一起去感受音乐的真谛。

打开流行演唱情感的钥匙

歌唱艺术是最情绪化、最能触动心灵的艺术。既要注重声音完美的表现, 又要讲究语言感情的表达, 从而真正提高歌唱水平。好的歌唱是人们用优美的歌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艺术, 需要演唱者用心去感悟, 读懂作者赋予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流行歌曲易传唱, 贴近人们的生活, 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与欢迎。在流行演唱的歌唱艺术中, 注重的是歌唱的优美音色以及歌手演唱的情感表达、个性特点。在流行歌曲教学中, 如何把一首流行歌曲作品教好, 主要是如何把一首好作品用“情”与“声”充分的表达出来, 可以从作品的旋律、节奏、歌唱等多方面去理解、感悟歌曲, 这次每位受教育者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 演唱者必须认真体会作品中的丰富情感, 在流行歌曲教学中, 每一首声乐作品, 都具有它深刻的内涵与意义, 要与作者原本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 产生共鸣, 只有做到这样, 才能真正打开情感的钥匙。

《乐记》中所说:“诗, 言其志也;歌, 咏其声也;舞, 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 然后乐器从之, 是故情深尔文明, 气盛而化神, 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 惟乐不可以为伪。”因此, 在任何的音乐作品中的感情音乐音乐化了的情感、音乐形式是感情化的形式。情感变成了音乐的情调, 融化在音乐的形态之中。

流行歌曲在歌唱艺术中的实例教学

一首好的声乐作品离不开演员演唱的情感艺术处理。“情”和“声”就相当于灵魂和生命, 针对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特殊性, 研究和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声乐教学思路和方法, 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以情感培养为着眼点, 构建良好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挖掘作品的思想情感, 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融入音乐, 参与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 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的演唱, 有效地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应抓住重点知识, 多方面、多角度提出问题并相互质疑问题, 训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引导思考方法, 训练思维灵活性。如:指导学生对每首曲目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认识声乐演唱, 训练发散思维, 指导学生从多种唱法及其属性可能具有的相似性的思考进行思维集中训练, 指导学生从结论出发思考解决问题, 训练逆向思维, 训练思维的灵活性等等。

演绎好一首好的歌唱作品, 最重要在于处理好歌唱的艺术。歌唱的艺术包括丰富的感情表现, 深层次的歌曲内涵, 以及演唱者自身的声音条件及情感流露的整体结合, 也就是我们所谓歌曲的再度创作演绎。在我的教学当中, 我注重认真分析旋律的结构, 音乐的语汇, 情绪的变化, 整首旋律的特征以及描绘的形象, 这样, 才能具体表现出歌曲作品的特点和风格。所以在歌唱艺术表现当中, 首先要注意旋律的线条, 唱的要连贯, 正确的把握好节奏的特点, 体现出特有的情感色彩及丰富的作品内涵。

例1: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曾处理这样一首作品《好男人》。这首歌曲是一首韩国风格的流行歌曲, 旋律进行比较密集, 主要以十六分音符为主体, 所以要运用很多切分音符的节奏型, 针对学生演唱来讲颇有难度, 如果要想把这首作品演绎好, 重在于歌唱艺术的处理。这首作品男女都可以演唱, 但是男生唱这首歌颇为适合。我的一位男学生演唱这首歌曲, 我主要让他注重歌曲中的快旋律, 用快节奏的呼吸状态进行演唱, 要求短促呼吸, 换气正确, 咬字正确动听, 音色统一稳定, 保持音断气不断。比如其中有一句:“只是怕朋友, 会担心难过才微笑着说谎。”我对学生说, 这句话应该保持音断但呼吸连接得要紧密, 最好中间不要换气, 这样的感觉演唱才能根本更好地表现出这首歌曲的味道:当中还有一句“好男人不会让心爱的女人受一点点伤。”这句话特别要注意副歌部分“心爱”两字的唱法, “心”字一定要窄母音, “i”字打开时要唱的圆润, 为“爱”字做好准备, 因为两字正是高音部分难唱的音, 所以更加巧妙的咬字, 才能清晰的吐字, 唱出每个音。另外, 我还要求学生在唱“爱”字时, 一定要把它的字头唱出来, 它是一个元音字母开头的音, 腔体呈打开状态, 但是“a i”字没有字头, 所以我们要自己设于它一个字头, 也就是把这个字在原有的拼音的基础上加上一点“叹气声”来念准这个字, 这样唱出来会别具一格。因为这首歌曲的旋律跳动幅度较大, 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要喉头稳定的歌唱, 注意不要使声音出现里出外进的状态。这样才能把国内的民族音乐风格与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例2:我在处理另外一首作品《把耳朵叫醒》。这首歌曲是带有摇摆特征的流行歌曲。要求音色要明亮清纯。这首歌曲的情感表现是体现一种成熟演唱中略带一股孩童般的纯真, 活泼可爱, 具有都市流行风格的特点。这首作品适合女生演唱, 它也有一定的难度, 旋律轻快, 节奏带有很强烈的摇摆特征, 所以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意识, 天真地把这首作品表现出来。我要求我的一位女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候咬字一定要放松, 有些字可以模糊用气息的线条带过, 不要重于字眼可以一带而过。如“d o d o do re mi sol, 像风筝呼啸而去, sol sol sol si re fa, 是落叶轻轻哭泣”, 可以把“风筝呼啸和落叶轻轻”咬字略带过。在副歌部分有混声状态演唱“那被你遗忘的旋律确是我宿命的追求……”这句中需要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来演唱, 要求女生的声音不要过分真实, 否则会显得僵硬打破歌曲的美感。所以要在“遗忘的”后面“旋律”进行真假混声, 注意气息的饱满, 然后把后面的旋律直接唱出来, 音色就优美了。这是一首对于女生来讲训练真假声演唱打分一首好作品, 轻快的旋律可以带给我们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学生明亮音色的演唱有助于现代流行音乐声线趋势的发展。最终达到歌唱艺术处理的教学目的。

在流行歌曲演唱中, 我们要好好体会作品的各个方面, 以便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与“声”。只有确切地把握好作品的“情”与“声”。只有确切地把握好作品的内涵及真实的情感, 这正是在歌唱中完美表达歌曲的情之所在, 才能更好地抓住歌曲艺术的灵魂与生命。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编。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华乐出版社, 1998.

[2]尤静波.流行演唱分级训练教材[M].文联出版社, 2004.

歌唱家声乐演唱艺术 篇2

因此,钢琴伴奏者要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才能和演唱者共同创造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一、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关系

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在平衡中相互依存,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表达出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

在声乐演唱中,虽然是以演唱者为主,但钢琴伴奏也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渲染音乐气氛,加深主题、意境、背景等的渲染,塑造音乐形象,还可以让演唱者的情绪得到过渡、转化,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提升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的表现能力。

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的平衡关系,“是指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两种事物互相融合、互相弥补、互相磨合,最终达到某种程度的共识与统一。”[1]钢琴自身具有较好的平衡性,这种平衡性基于演奏者扎实的基本功,左右手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确保了整个音乐旋律连贯、清晰、流畅。

钢琴的平衡理由,不仅仅表现在双手上,还在于声部与双手的平衡,各声部的主次是否清晰分明,更重要的在于与演奏者之间达成一种默契的配合。

在很多经典的中外声乐作品中,我们会发现音乐作品情感节奏的跌宕起伏、结构层次的疏密相间、音响力度的轻重强弱、音乐色彩的波澜起伏等,都完美阐释出音乐平衡的艺术之美。

如《我亲爱的》作品中,钢琴伴奏在前半部分的旋律是比较朴实宁静的;间奏过后,伴奏变为跳奏的柱式和弦,表达出主人公内心激动,怀揣小鹿砰砰跳的心情,与整个歌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配合歌曲的陈述、展开、高潮、结尾等,音乐的表现力不断地升华、丰富。

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的平衡关系更强调的是一种彼此的合作,以及钢琴伴奏的甘为“绿叶”的精神,钢琴伴奏从演唱者的整体风格出发,来完善整部作品的各个环节,烘托整体音乐气氛,提高作品的现场感染力。

二、钢琴伴奏的艺术特点

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虽然在音乐作品内容诠释方面是相通的,但二者在表现形式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钢琴不仅可以单独演奏,而且因其具有强大的融合性而成为了交响乐队首要合作的乐器。

现代钢琴基本上是由88个琴键构成,钢琴音域中包含了乐音中的最高音和最低音,而管乐器、弦乐器、唢呐、号等乐器基本上只有五个八度和两个半八度的音域,这些乐器无法表达出所有的音域,而钢琴演奏却可以实现。

因此,钢琴有着音域广和多音性的特点,在声乐演唱中,无论什么样的情绪和感情,钢琴都可以与之配合,深受演唱者和作曲家的喜爱,而且现代很多声乐演唱都离不开钢琴伴奏,钢琴伴奏大量的运用也使得其演奏越来越具有韵味。

和声是声乐演唱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段,而且被频繁地使用,主要是指各种不同的声音根据一定的组织规律同时发出,形成多声部的高组织形态的声音构成。

[2]但是,和声这一声音构成并不是所有的乐器都可以完美地演奏,如管乐器无法在同一件乐器上演奏和声,弦乐器最多也只能演奏出两个音,但是钢琴就不一样了,它可以同时演奏出十多种音。

钢琴伴奏在和声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从而也就更加契合声乐演唱的需要。

三、钢琴伴奏的.专业要求

声乐演唱者要想成功地诠释音乐作品内涵和情感,钢琴伴奏者必须要了作品的背景、风格、意境等,演唱者与伴奏者要共同研究作品内容、表现手法,从而构成一个高度的艺术化结合。

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伴奏者,必须具备扎实的演奏技巧和深厚的理论基础等专业要求。

(一)扎实的演奏技巧

钢琴演奏技巧不仅仅是指演奏者能弹得很快、很响等表面的形式,更重要的在于包括触键和音色的方面的技巧,能演奏出最丰富的音色变化。

钢琴伴奏的音色制约比独奏者要求更高,它除了要有音色制约的基本内容外,还要有自己的独特的要求。

钢琴独奏的音色是根据音乐表现和演奏者个人心境、情绪、情感,通过双手表达出来的;而钢琴伴奏音色是根据歌曲的情感和基调,和演唱者的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来决定音色的沉重、轻柔、舒缓等。

拿舒伯特的歌曲《鳟鱼》来说,作曲家以愉快的基调,生动地描绘了清澈见底的溪水中鳟鱼自由自在的快乐形象,后来鳟鱼被猎人捕捉了,钢琴演奏一边要用多变的音色表达作曲家对鳟鱼命运的同情和惋惜;一边又要让听众们感受到鱼儿在溪水中嬉戏快乐的样子,因此要求钢琴伴奏者右手的全曲的密集音符,要弹奏得轻快、流畅而清晰,左手的连音与断奏完美地的结合,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技术功底,根本无法真正的完成。

(二)深厚的理论基础

钢琴伴奏者除了要有扎实的演奏技巧外,还应具备深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和声、曲式以及复调等相关的技术理论,掌握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著名作曲家、音乐风格等,学会分析音乐作品,比较不同版本音乐作品的不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

同时,钢琴伴奏者还要了解美学、社会文化等相关知识,能欣赏美术、设计等其他艺术门类的作品,丰富自己的艺术细胞;以及音乐美学、音乐史学等理论知识的积淀,了解作曲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等,能帮助钢琴演奏者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主要思想。

因此,一位优秀的钢琴伴奏者,从某一个方面来讲,也是一位优秀色的音乐家,乐理方面的修养、音乐知识等方面可能比演唱者具有更深厚基础,我们知道,许多歌唱家在专业学习中注重圆润甜美的嗓音练习和歌唱技巧的训练,忽略了理论方面的学习,钢琴伴奏者甚至有时能充当演唱者的老师,帮助他们一起表达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参考文献:

[1]徐红磊.论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有机融合[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9).

歌唱家声乐演唱艺术 篇3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花腔;艺术;探究

花腔作为美声唱法的一种,在声乐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相应的,它对演唱者的要求也非常之高,不仅是银铃般的音色,超极限的高音,更需要掌握弹跳技法,能够自如的进行灵活的转化。花腔的演唱方式在国内几经探索,再加上中华民族特有的声乐艺术,吸引了广大的学者进行研究。下文对花腔演唱艺术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主要探讨花腔的发展现状、表现形式和演唱的相关技巧。

一、花腔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花腔是美声唱法中的一部分,通过歌剧传入我们国家,与我国传统的声乐演唱风格相比,花腔演唱存在着许多的不同,并且与我国人民的审美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在此背景下,花腔的演唱方式在传入初期发展缓慢,《安眠歌》是我国第一首带有花腔唱法的歌曲,但是说起花腔的真正崛起时期就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千年铁树开了花》的发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了花腔艺术的创作,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将民族声乐演唱与花腔融合是花腔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创作花腔歌曲的专业户”尚德义率先将彝族的《火把节的欢乐》融入花腔,体现民族特色。之后随着花腔创作艺术的兴起,我国的花腔女高音脱颖而出,大放异彩。花腔艺术的演唱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在中国的音乐花坛中,花腔唱法正在熠熠夺目,绽放光彩。

二、民族声乐演唱中花腔演唱的表现

花腔起源于西方歌剧,在历史的逐步演进下日益形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演唱形式。细听花腔演唱,好像它与我国民族音乐并没有太大联系,其实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很多民族音乐中都包含花腔的演唱元素。

(一)花腔与哈哈腔

哈哈腔是四川清音中的一种唱法,润腔独特且很难掌握,它的特点主要是较多使用衬词“啊”,或者是一些开口的词,例如“哈”、“哇”、“呀”等,因此成为哈哈腔。以《小放风筝》为例,其中的清音片段就有哈哈腔的特殊唱法,首先是连续的顿音,生动灵活,装饰的效果非常强,其次在演唱中较长的时值音中做加花的处理,使音乐更加生动活泼,最后是它清脆婉转的音色,十分明亮。这首歌中除了一些音区没有花腔高之外,其他都与花腔十分相似。

(二)花腔与越剧

在民族的一些戏曲中,越剧唱腔优美,其中就有一些花腔的音乐成分。越剧的唱腔有着多个流派,其中以吕瑞英为代表的吕派唱腔,它在袁派清新典雅传情的基础上,加入活泼明亮的元素,形成一种新型的唱法,有着花腔女高音之称。另外它在演唱中多用半音,行腔采用滑音和颤音,绚丽多彩,花腔的韵味十足。

(三)花腔与黄梅戏

除越剧之外,民族戏曲黄梅戏中也存在花腔唱法的成分,这里所说的花腔唱法主要是指黄梅戏中生活小调的总的称呼,其中音色旋律活泼流畅,曲调丰富,追求轻盈的音色而忽视沉重,这种花腔的唱法集中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音乐曲调。

三、民族声乐演唱的花腔演唱艺术技巧

花腔作为一种特殊的美声唱法,在演唱和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们只有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更好的演唱花腔的技术,促进民族声乐演唱中花腔演唱艺术的发展。通过分析研究,主要整理出以下几种花腔的艺术演唱技巧:

(一)装饰音的演唱技巧

在花腔的演唱中,装饰音主要包括回音、颤音、震音和波音等,其中颤音是最常见的花腔女高音唱法,颤音的频率要求非常之快,且不同音之间要有规律,能够相互连贯交替,轻快明亮。所以在演唱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连贯的气息,力度需要落在重音上。在用颤音进行长音的演唱时,演唱者要加快呼吸的速度,松开喉咙以便能够稳定迅速的进行交替。其次滑音也非常常见,它主要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演唱时同样要求连贯,不能因为音高的变化而改变位置,它的技巧之一就是带着吸气的状态进行演唱。

(二)音阶和华彩走步的演唱技巧

华彩乐段中的快速走音和音阶的进行都是花腔唱法的重要部分,体现花腔流畅的程度,这些演唱的技巧要求演唱者声音灵活,可以自如的进行上下的跑动,音阶之间连贯自由。在演唱的日常训练中,可以在气息的支撑中找到共鸣的点,调整均匀的呼吸力度,善于控制音色,合理安排每一个句子。

(三)断音的演唱技巧

断音是花腔演唱技术中的重要技法之一,根据音符时值长度的不同,断音又分为短断音、断音和次断音,一般用“哈”、“啊”等作为开口音,在《春天的芭蕾》中,民族花腔的断音技法就表现到了极致。在训练过程中,较高难度的断音应该利用横膈膜和腹肌的急速、有弹力的扩张与收缩,使声音从头腔的共鸣焦点射出,声音要有一定的弹性,集中且穿透力强。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美声唱法的一种——花腔演唱技术,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在其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花腔极具特色,它虽然来源于国外,但不可否定的是花腔在我国也广泛存在,我们要立足于我国的民族传统声乐,积极探索花腔的演唱技术和技巧,继承传统,吸收借鉴各种优秀成分,不断推进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花腔演唱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玉.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演唱的体会与探析——以歌曲《小鸟飞来了》的演唱为例[D].声乐,福建师范大学,2008.

[2]张连葵.花腔女高音演唱技巧及其与民族声乐艺术的融合[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3]李卓.借鉴、融通及其它——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的研究[D].音乐学,辽宁师范大学,2010.

声乐演唱者的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 篇4

声乐演唱是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歌唱中通过运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缓急、兴奋与抑制来表现人的喜悦、愤怒、哀伤与欢乐, 从而恰如其分地来表现人的情感。好的歌唱效果与歌唱的生理和歌唱的心理有着直接的联系。

一、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辨证关系

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 生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各不相同, 在神经一体液的调控下, 他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来共同完成人的生理功能。人在歌唱的时候同样要受到神经一体液的调控与支配, 因为在歌唱的整个过程中是歌唱的心理支配歌唱生理的一种功能性活动。只要是在歌唱就离不开心理因素。要运用意识、感觉、意志、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 对发声的生理机能进行调控, 来提高歌唱水平。

荷伯特·凯萨利是世界上著名的声乐演唱大师和声乐教育家, 他在《心的歌声》一书中说到歌唱心理对歌唱生理的重要指导作用。在他的声乐教学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教学语言, 他曾经这样写到过:声音垂直线的感觉、声束、心理路线、心理上的音级等等, 要求他的学生以歌唱心理为指引, 去带动歌唱生理的积极配合, 以此来让学生获得良好正确的歌唱状态。意大利男高音贝尼亚米诺·吉利在他所写的《学唱入门》一书中谈到过歌唱心理与歌唱生理之间的关系, 认为人们在发声时候, 首先在心理上要预先想到将要发出的声音的每个元音的音响及声音形象。歌者的思想意识是正确的, 那么他的歌唱生理也会做出相应的调节, 达到正常发挥的效果。我们国家老一辈声乐教育家沈湘老师在歌唱要素主动与被动论中提出:“在歌唱的生理要素与生理要素中两者中, 心理要素是主导, 它始终调配着呼吸、吐字、共鸣和发声等生理要素。”心理要素虽然很重要, 但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一定要建立在健康的歌唱生理基础上。一旦没有正确的心理因素引导, 声乐生理器官的功能就不能最佳发挥, 也就不会有美妙的歌声。良好的歌唱心理引导着歌唱时正确的姿势、呼吸, 以及相应的歌唱器官功能的正确发挥。因此, 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两者相结合并形成协调统一状态, 就会使歌唱者在歌唱时拥有一个正确、协调的歌唱状态。

二、影响歌唱生理和歌唱心理的协调统一因素

歌唱心理与歌唱生理相互协调统一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但是归根结底原因还是人的素质。素质是人类在先天解剖生理学的基础上, 通过教育把社会文化、教育的规范、以及身体的健康程度, 在人身上的综合体现。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可以使自己的技能、技巧、知识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 可以说素质是歌唱生理和歌唱心理协调统一、是掌握与歌唱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良好发挥歌唱能力的最佳保证。

同时, 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机能是声乐演唱者必备的条件, 也是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协调的重要条件, 两者的协调对演唱者而言是两者因素的共同促进, 反之, 则是两者因素的相互制约。

1. 健康的体魄

歌唱是一种全身心协调的运动, 演唱者身体状况的好与坏, 会直接影响到歌唱技巧的发挥和歌唱心理的变化。人的声带很娇嫩, 呼吸系统状况不佳、精神焦虑、身体劳累、心情沮丧等等都可能会引起嗓音的不良反应。而对与声乐演唱者来说对自己的嗓子状况是否良好一定十分关注, 稍有不适, 都会影响到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的心理状态, 从而导致在演唱时不能够正常的发挥演唱水平。因此对于一个从事声乐演唱事业或是正在学习声乐演唱的学生们而言, 健康的身体是歌唱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好的身体素质, 在歌唱时才有可能更好的调动歌唱的器官, 才能唱出美好的歌声。所以声乐演唱者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多注意适当的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来增强自己的体质, 多作有氧运动, 比如跑步、爬山、游泳、练习太极拳、体操、羽毛球等, 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尽量避免高强度锻炼, 尤其是在演出前或是练习演唱之前例如, 举重、拔河等, 因为高强度的锻炼会造成声带过度紧张和充血, 而影响声带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 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平时饮食卫生, 以及养成良好和规律的个人生活习惯。

2. 良好的心理素质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相互协调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的声乐演唱者在上台演唱前或是在演唱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与恐惧的心理, 这一点笔者自身也有同样的感受。关于这一点笔者个人认为还是取决于声乐演唱者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生理学家认为, 一般情况下不管是演唱者还是器乐演奏者在准备上台的时候, 已经进入了一种工作状态, 都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这种表现。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演唱者, 这种反应不会很强, 如果演唱者心理素质很差, 就会出现非常反常的生理反应, 如情绪过于激动、心跳过快、紧张、呼吸频率过快、恐惧、憋气、血压升高, 甚至会发冷汗, 嗓子发紧、嘴唇发抖、喉咙和口腔当中的分泌物过多, 不能正确自如的运用歌唱气息等, 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一般称作为歌唱生理失衡的状态。

在舞台上面对众多观众为观众现场演唱, 对于一位歌唱者尤其是没有舞台演出经验的歌者而言, 这的确一种考验, 是对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著名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帕瓦洛蒂他在回忆时候也曾说过, 在为全世界观众电视直播现场演唱时, 心理也紧张, 这是很正常的, 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难免的。在声乐历史上被列为十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卡鲁索曾说过:“所有的大歌唱家都会有舞台紧张感觉。”当我们在电视上或者现场音乐会欣赏到歌唱家们用精湛的歌唱技巧、声情并茂的表演与成功的演唱一次次征服观众们时, 也是他们的歌唱心理与歌唱生理达到协调统一及最佳发挥的一种歌唱境界。只要通过一些手段对理心素质进行训练和培养, 紧张与恐惧的这种怯场心理或者说不良的歌唱状态是可以克服的。一定要在平时学习歌唱的过程中, 大处着眼小初着手, 尽量多参加一些与歌唱有关的活动, 例如:歌唱比赛、音乐会、晚会演出等, 也可以在朋友聚会或家庭聚会时为朋友和家人演唱等。另外演唱前要尽可能做好一切与演唱有关的准备, 适当的做一些放松锻炼和控制紧张的训练, 保持注意力集中与歌唱器官的积极配合, 这样在演唱时就有可能超常发挥。总言而之, 良好的心态与的心理素质, 可以使声乐演唱者的各个演唱器官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

声乐教育家荷伯特·凯萨利曾说过:“良好的歌唱状态主要是通过精神来操纵的一种心理创造, 歌唱者自身必须在心理上要主动起来, 在歌唱生理兴奋与积极的状态下把声音振奋起来。”所以, 好的歌唱一定是来自于歌唱者心理的创造与生理功能协调统一的良好发挥。

参考文献

[1]杰罗斯汉涅斯著, 黄伯春译.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

[2]荷伯特·凯萨利著, 李维勃译.心的歌声[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78.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浅析声乐教学中歌唱的艺术表现 篇5

歌唱的艺术表现在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艺术的二度创作。有的学生在演唱作品的时候,只是在唱,并没有投入“情”,这样即便有再好的声音条件,他唱出来的也会让人觉得很呆板、无味。世上一切优秀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和喜欢,除了他们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和高超发挥技巧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歌声生动地表达了歌曲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清代声乐理论家徐大樁在《乐府传声》中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取之情宜重。”他又说:“唱曲不得其情,则正邪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词曲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着索然无味矣。”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歌唱中“情”与“声”的关系,强调了“情”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下面就如何唱好“情”作以论述:

一、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

1.准确地掌握歌曲的演唱风格。

歌唱艺术的演唱风格,是歌曲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演唱的艺术风格高度完美统一的体现。要想准确的掌握歌曲的演唱风格,一定要了解作品的创作风格,时代背景,民族特点以及形成这些风格的诸多因素。如词曲作者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生活态度,审美观点,情感表现手法,作品题材的处理手法等,同时在演唱某位作曲家的某一首作品时,还要熟悉他更多的作品,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他的作品风格、特点,要在历届和熟悉作品风格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作品中去探索和琢磨。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告诉我们:“不要把时间单放在发声练习上,要知道提高了综合修养,声音上也会提高,如果有了认识,即使走弯路也不会太远。”声乐教育家喻宜宣教授指出:“如果对此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这就无法了解作品,更达不到艺术表现的境界,只能是唱音符,唱一个一个的音字,就不能把自己从事的表演专业发展到更高的水平。”所以无论作品中哪些地方的旋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哪些地方有难度需要特别注意,做到了全面了解作品之后,再去演唱作品就不至于会感到“力不从心”了。

2.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感情。

歌唱是表现感情的艺术,准确地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就成为歌唱艺术的首要任务和最高造诣。要想准确地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感情,我觉得应该注意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应该尽量多的具备各种情感的体验。例如学生们在学习音乐专业知识外,应该多了解一些描写人物细腻情感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等,尤其是世界大师们的作品;还要尽量地体会,留意发生再身边的各种人间情感,要注意观察善于观察,然后将自己融入到作品中去,体会了作品的内涵之后,再把作品表现出来,我认为这是歌者自身的文化修养,也是基础修养。

第二,熟悉作者,对作品的歌词内容与音乐特点有较全面的了解,然后熟读作品的曲谱,从而准确地掌握作品的音准,节奏,节拍,分句,换气以及乐谱中的各种标记符号等。

第三,深入地分析研究作品,它的音乐体裁,表现方式,音调特点,曲式结构,调式调性的分布及钢琴伴奏。我认为这一点是在有了以上两个方面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所学的音乐专业知识,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更好地表现作品的目的。

第四,也就是在以上案头工作的基础上,以作品为依据,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演唱基调,演唱风格,演唱身份以及演唱的境界,并在最后唱出“自己的心声”。歌者并不只是把声乐作品唱出来,就可以大功告成的,更多时承担作品的传达或解释的身份,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思岩曾说:“歌唱家或是歌者,不但应是歌词的解说者,而更应该是音乐的解释者,我们要用歌声来体现歌曲的思想感情,要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所以,要想做到准确的把歌曲的思想及情感就要仔细的分析以上几点问题。

3.准确地塑造歌曲的人物形象。

歌唱是用优美的歌声和音乐化的文学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因此,我们首先要对作品产生的社会的历史条件,背影及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与情感,有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对作品中所刻画人物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与个性特征有较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准确地体现出来;其次,要仔细研究分析词曲作者是用什么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来描绘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从而对作品中描绘的人物形象的性格,气质,思想,感情有较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地表现出来;其三,要对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一定的体验和感受,或通过相关的姊妹艺术,如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及美术作品等,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充实,更丰富,从而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也就可以更生动,活泼;最后,要以作品为依据,充分运用自己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想象,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艺术的再现,从而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生动,直观,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完美的体现出来。法国音乐家皮埃尔·贝尔纳克认为:“照谱纸上确定的符号发出音响是表演家首先要做到的事情,他必须靠这些符号来理解作品,以最大的注意力和精细的准确度,在音响中确切地表达出来。”

二、歌曲的艺术处理

尽管我们有了丰富的情感,又有了美丽的声音,可没有作品也是表达和展现不出来的。所以声音——作品——情感,缺一不可。作品是凌驾在声音和情感之间的一座艺术桥梁。而演唱好作品是需要具体的技术手段来达到的,所以认真研究如何将作品演唱好,是声乐艺术的重中之重。有很多同学就是因为歌曲的艺术处理不得当,在演唱或表演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对作品进行艺术夸张的处理,如对歌曲的某些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或某个乐段,乐句,拖腔,润腔,甚至某一句歌词,某个字都要给予夸张。但这个夸张的程度一定要拿捏的恰到好处。沈思岩教授曾说:“艺术夸张要有分寸,恰到好处,艺术夸张,是为了把现实生活表现得更美,恰到好处,就是夸张得适度。”

1. 夸张的艺术处理。

运用夸张处理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失去作品的真实感,说夸张必须以歌曲作品所反映的现实生活,思想情感所具有的特征为依据,而不能脱离开作品故弄玄虚,画蛇添足,而使歌曲失去真实;二是要把握好夸张的“度”,要恰到好处,如果夸张的过头,不但失去真实性,还会失去歌曲的艺术品味与格调,歪曲歌曲的内容与形象,失去艺术的消息力与感染力。

2.整体的艺术处理。

要对歌曲作品进行艺术表现与再创造,就必须对歌曲在艺术处理上有一个整体的构思与布局。对歌曲进行整体的艺术处理时,首先要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确定演唱的基调,既以什么情绪作为表达歌曲的基本情感,如歌颂祖国题材的,爱情题材的,赞美之情的等。因此在整体构思的艺术处理时,就要对作品的演唱基调作个准确的定位。

在歌曲进行整体艺术处理时,还要根据作品描述的情景与意境确定演唱的情感。就是说演唱者是在一个什么特定的意境中抒发歌曲的思想感情的。例如在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沙漠,还是无边的大海上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构思的艺术处理时,对作品的演唱情绪和情感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位。

3.突出高潮的艺术处理。

歌曲艺术本质是吟唱出作品的思想感情,而歌曲感情发展的顶峰就是高潮,为展现作品最强烈的感情顶峰,就需要用突出高潮的艺术处理。歌曲中的高潮是作曲家对各种表现手法运用的结果,常具有音区高,节奏宽,时值长,力度强的特点,一般在结构短小,感情变化不大的歌曲中,虽有高潮但不明显,而在篇幅较大作品中,感情变化对比强,有明显的高潮,有的歌曲高潮部分是一个点,有的是一个段落,有的是一个高潮区,在布局上也不相同,有的在歌曲的曲首,有的在曲尾,有的在全曲倒数1/3处,因此首先要弄清高潮在全曲的布局与表现手法。余笃刚教授曾说:“做到有感而发,含情而唱,充分发挥声乐表情的动作性;做到‘声为情投,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以‘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美学要求,使歌唱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所以在演唱歌曲時要正确的处理和把握演唱中的情感。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乐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用真挚的情感来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吐露演唱者的心境,这是歌唱艺术的灵魂,要是忽略了这一点,即使歌唱者的声音再好、技巧再高超,那也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所以在演唱歌曲时要正确处理和把握演唱中的情感,从而让歌曲达到完美表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78.

[2]喻宜宣.喻宜宣声乐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7):45—47.

[3]沈思岩.声乐讲座[C].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1):67.

[4]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127.

[5]周晓燕.声乐艺术教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2):182.

浅谈声乐演唱中歌唱语言的重要性 篇6

关键词:声乐艺术,民族音乐,语言

一、声乐艺术最突出的特征是语言与音乐的高度结合

人类最早期的音乐是语言的曲调。它是从人类语言的抑扬顿挫和重读中提炼而成的一种歌唱性的语言。无论歌唱者的技术多么高超, 如果离开语言, 也是空洞的, 没有灵魂的, 更构不成歌唱的艺术, 通过音乐和语言的结合塑造出各种各样心灵的情感和各式各样的音乐形象, 这才是声乐艺术的魅力。“诗言志, 歌永言, 声依永, 律和声”, 早在《尚书》中的论述就明确了声乐艺术的性质。我国早有“语言是歌之本”之说, 歌唱的语言可谓是声乐的灵魂。

对学习声乐的人来说, 掌握好歌唱的语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一个歌唱者即使能够很好地掌握歌唱的发声技巧和表现手段, 但不重视语言和声音的结合, 致使吐字不清楚、不正确, 就必然不能很好地表达歌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也就无从谈起用歌声来打动观众的心灵。但这一问题在许多声乐初学者的思想上似乎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 有些声乐初学者认为, 学声乐, 就是学发声, 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方法, 吐字没有问题, 难道自己还不会唱歌吗?结果他们的歌唱的并不感人;有的歌唱时, 声音毫无色彩, 面无喜怒哀乐之别, 始终一个表情, 两眼发愣, 手足不知所措;有的歌唱者倒是注意吐字清晰, 在每个字上又咬又切, 弄得字句支离破碎。这些都是重视了发声。忽视了语言与音乐的结合。以为只有在发声上有技术问题可言, 而不知在掌握和处理语言上也同样有技术问题存在。歌曲的体裁繁多, 有颂歌, 哀歌, 战歌, 情歌;有诙谐的, 有严肃性的;有以第一人称“我”抒发内心感情的, 也有描绘他人或意境的。描绘什么人或境, 抒发什么情, 是幸福喜悦之情, 还是痛苦悲愤之情。这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的方式又各不相同。歌唱者若不弄清这一切, 不学会怎样用歌唱的语言将它表现出来, 即使歌声宏亮, 字咬得再清楚, 仍只能是“叫曲”或“念曲”而不是“唱曲”。“唱曲”者, 是善于在歌唱中生动而形象地体现曲情词意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语言和声音的结合。

二、歌词和旋律在声乐演唱中的关系

演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时, 通过对歌词和曲调的独特理解, 透过语言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把声、字、情合为一体, 来演绎作品的思想内涵。歌曲的歌词是表达作品鲜明的思想感情的。而歌曲的旋律则是加工和美化歌词语言的。歌词与旋律的结合是相互依托、相互融合的, 无论是依词谱曲, 还是依曲填词, 都表现出各自的独立性与结合的完整性。例如作品《下四川》, 是一首有代表性的“花儿”, 主要流行在甘肃、青海一带。这首民歌有三段歌词, 歌词内容描写在陇中山区的贫苦农民, 为了生计, 背井离乡下四川。他们翻山越岭, 沿着羊肠小道, 长途跋涉, 在空旷无人的山野, 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歌的曲调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一乐句起于最低音, 接着上行跳进后又级进下行, 其节奏宽广, 气势豪放, 感情炽烈, 像是对着茫茫苍天在呐喊;第二乐句蜿蜒地回复至低音区, 流露出内心的凄凉和沉闷;而第三乐句变化重复了第二乐句, 句首衬词“噢哟哟”上音阶式的急速下行好似一声悲苦的长叹。歌词与旋律结合成为歌曲, 这种艺术结合是歌词的有声性与旋律的有声性的统一表现形式。这首民歌, 除实词外, 还穿插“来者哟噢”、“噢哟哟啊”等很有特点的衬词。

三、民族、民间歌曲语言的特色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民族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 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中衬词的运用十分广泛, 它对歌曲情感的抒发、演唱的流畅、风格的形成、形象的塑造、意境的刻画、歌词的表达都是不可缺少的。由于它的表现力十分丰富, 因此, 在民间和民族歌曲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衬词是在民歌歌曲的歌词中, 除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 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句。衬词大都与正词没有直接关联, 不属正词基本句式之内, 甚至很多还是无意可解的词句, 但一经和正词配曲歌唱, 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时, 衬词就表现出鲜明的情感, 成为整个歌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歌剧《刘胡兰》“数九 (那个) 寒天下大雪, 天气 (那个) 虽冷心里热”中“那个”就是衬词。

(一) “衬词”语言在民族、地域风格上的准确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每个民族由于生产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不同, 在语言上、表情达意的方式上都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点。“衬词”也是如此, 不同民族、不同区域, 其“衬词”的风格和演唱方式也不一样。

如歌曲《跑马溜溜的山上》, 是一首四川民歌, 产生并流行于四川康定, 所以又叫《康定情歌》。这首歌旋律优美、抒情, 描写了康定城里年轻人的爱情。歌中的“溜溜”就是衬词, 它活跃了节奏, 舒展了歌腔, 使歌曲的表现更加生动、风趣, 不但体现了四川特有的地方色彩和特征, 而且也增添了歌曲的表现力。

又如民族风格创作歌曲《青藏高原》 (张一千词曲) , 歌曲融入了藏族民间旋律, 具有浓郁的藏族色彩。歌曲高亢、朗洁, 不但唱出了蓝天的圣洁, 也倾注了人们对高原的赞美之情。曲中的衬词“呀朗索”就具有浓郁的藏族韵味, 歌曲的引子和尾声都用到了“呀朗索”这种衬词语言, 特别是尾声, 运用变奏手法, 唱出了高亢、明朗的天外之音, 令人耳目一新, 雅韵脱俗。所以说, “衬词”语言在民族、地域风格上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

(二) “衬词”语言在情绪渲染、情感抒发上的恰当性

音乐情感的表达主要靠的是旋律, “衬词”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也在起着积极的作用。恰到好处地应用“衬词”, 不但能深刻表现歌曲内涵, 而且能增添歌曲的表现力, 使歌曲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如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歌曲改编于1972年, 它的原型是陕北民歌《信天游》和陇东民歌《揽工调》。歌曲表达了人民对陕北红军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爱戴和拥护。歌曲B段式是一个热情洋溢的快板。曲作者刘峰在这里为了渲染气氛, 使情绪表现的更加热烈, 在每句歌词的句读之间, 加入了陕北地区特有的衬词语言:“哎咳哎咳哟”和“衣儿呀儿来吧哟”。不但增长了句子, 扩大了结构, 更为重要的是使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更加热烈欢快了, 情感的抒发也得到了尽情的展现, 充分地体现了陕北民歌中的“衬词”语言特征和音乐特点。

(三) “衬词”语言在意境描述上的鲜明形象性

音乐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应。人们在欣赏音乐艺术作品时, 好像直接接触到实际生活一样, 甚至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因为音乐艺术反映社会生活有它的特殊性, 它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

如四川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这是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山歌, 歌曲表达了儿童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思想情感。旋律清新质朴, 乐观爽朗。句间夹用衬词“啰喂”“郎郎采匡采”“郎啰”等, 形象地模仿了呼牛吆喝声和锣鼓声, 充分表达了歌唱者愉悦自得的心情。歌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 通过拟声衬词的模仿, 也表现得非常生动活泼。

(四) “衬词”语言在人物性格刻画上的生动性

任何艺术作品, 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人的思想情感。音乐作品也不例外, 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 在人物情感的表达上, 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的生动和人物形象的鲜活。

如电视剧《水浒传》的插曲《好汉歌》 (易茗词, 赵季平曲) 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歌曲在曲调上, 在“衬词”的运用上, 采用了山东筝曲《呀儿哟》和豫东小曲《锯大缸》的音乐素材进行创作, 无论曲调还是“衬词”的运用, 都体现了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时代气息。特别是颇具特色的衬词“嗨呀依儿呀, 嗨嗨依儿呀”“嘿嘿嗨呀乎嘿嘿嘿”与旋律的巧妙结合, 节奏上精心安排, 加上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使歌中人物的性格非常生动、其形象也非常鲜活。刘欢高亢而又淋漓的演唱, 一群活灵活现的梁山好汉英雄形象就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充分地表现了梁山好汉的豪情气魄, 使人百听不厌。

(五) “衬词”在劳动歌曲中的模拟性

音乐作品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的艺术形式, 是通过人们表达感情的方式来反映现实生活, 这种情感表达会引起人们对一定的生活情景产生无限的联想, 用以声带情的方法来创作声情并茂的听觉艺术。如乐曲中模拟鸟鸣、流水、铜管、牧笛、晚钟、惊雷等音响, 其实在民族歌曲的创作中, 运用拟声的“衬词”来模拟鸟鸣、纺车、锣鼓声来表达情感、表达情绪、刻画意境、增添情趣是非常多见的, 也是非常形象的。

如江西民歌《斑鸠调》, 歌曲旋律优美, 节奏交错有致, 歌中多处运用拟声衬词模仿斑鸠的叫“叽里咕噜, 咕噜叽里”, 杜鹃鸟叫“咕咕古古, 古古咕咕”等, 这种衬词的运用, 非常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不但形象地表现了田间劳动的场面和劳动时的愉快心情, 同时为歌曲增添了不少的生活情趣, 使人听后心旷神怡。

衬词语言艺术的表现特征, 主要体现在以上五个方面。它在歌曲中的表现力, 虽然离不开曲调、节奏等诸多因素的配合, 但它在表情达意、情感抒发、意境描述、形象刻画等方面, 确实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表现力。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也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一束璀璨夺目的奇葩。

结语

声乐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要使歌唱具有生命力, 歌唱者除了具备良好的训练有素的声音, 更重要的必须要赋于作品真情实感, 通过语言直接准确地去传递情感。只有这样, 声乐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才不是一句空话。写论文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通过论文的写作, 我深刻的领悟到:语言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声乐演唱中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声乐艺术是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在民族民间歌曲中, “衬词”语言也拥有它独特的魅力, 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增添了地方色彩。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发扬我国的语言文化。让更多声乐初学者理解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避免他们只重视发声技巧, 而忽视了音乐与语言的高度结合。

参考文献

[1]周小燕.声乐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2]唐琳.声乐教学泛论[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3]韩勋国.声乐艺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孟欣, 何悦等.影视歌曲集[W].北京:现代出版社, 2003

歌唱家声乐演唱艺术 篇7

一、歌唱心理的内涵

歌唱心理即学生在声乐学习与演唱中所展示的心理活动特征, 主要包括个体的感觉、知觉、思维、情感、记忆、想象以及意志等, 心理活动一直贯穿于学生歌唱学习、表演的所有行为中, 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1]。歌唱心理对于声乐演唱与教学的影响与作用一般体现在歌唱心理中的意识、性格以及情绪等环节。在声乐演唱中, 除演唱技巧外, 演唱者的歌唱心理对于声乐艺术的完美表达也是十分重要的。而歌唱心理的素质与控制应当以演唱者的心理素质为切入点。

二、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的影响作用

(一) 意识影响歌唱技能

在心理学的范畴中, 意识指的是个体具备的对于客观现实的一种高级心理反。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依德主张将人的人格化分为无意识层、潜意识层以及意识层。歌唱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是为了帮助学生讲生理肌能运动逐步转变为意识化的行为, 进而让学生的潜意识可以全面地控制生理肌肉运动。而若学生的歌唱意识还有所欠缺, 就很难有效地将音乐中的情绪与感情通过歌唱技能表达出来。

(二) 性格对于歌唱形象的影响

性格指的是个体对于客观现实的主观态度与对应行为模式中较稳定、核心化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声乐演唱中, 因演唱者的性格的不同便会产生风格各异的表现形象。外向型的演唱者更加乐于也善于表现自己, 使得他们的演唱也会更加外放, 更加容易控制歌唱形象。而内向型的演唱者往往容易怯场, 需要在演唱中突破个人性格的束缚, 才能取得更好的演唱效果。

(三) 情绪对于歌唱欲望的影响

情绪是在综合多种感觉、行为等主观认知经验的基础上而产生生理及心理状态, 外部环境的刺激作用会使情绪出现对应的变化。如果演唱者不能科学、有效地控制自身的情绪波动, 便容易造成发声障碍, 降低歌唱欲望, 影响演唱效果。

三、歌唱心理的培养对策

(一) 将基本功转为潜意识行为

熟练的歌唱技巧是演唱者进行声乐演唱的前提与基础。为了确保健康的歌唱心理, 学生需要针对呼吸、共鸣、吐字咬字以及舌位等方面进行有专门训练, 发现自身在歌唱技巧方面的缺陷,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学习与训练[2]。同时, 在声乐教学中, 需要抓住训练中的重点难点, 加强学生的潜意识训练, 逐步地将各种歌唱技巧转变各肌肉器官对于正确的歌唱技巧的潜意识化记忆。最终在演唱中形成个人成熟的演唱方法与演唱风格。

(二) 训练控制情绪

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 积极、向上的情绪通常可以有效地加强人的表现欲望与动手能力。在演唱中, 情绪是否健康、稳定都会个体的演唱效果造成关键的影响。因此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指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 以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进而让学生尽早形成一种专业化的歌唱状态, 更好地进入声乐学习中。此外, 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 为了有效地传递健康、积极的情绪, 声乐教师可使用语言动作以及指挥范唱等教学行为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舞的学生热情, 最终帮助学生科学地培养并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以及热爱音乐的健康性格。

(三) 打造歌唱形象

作为一种舞台艺术, 声乐艺术必须直接与观众面对面的进行交流, 因而舞台演唱实践是学生的声乐学习必须进行大量训练的环节。科学的舞台演唱实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信心, 树立自信的歌唱心理状态, 最终形成符合学生特征的成熟歌唱形象。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 教师应当定期地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的音乐会, 并由学生自己组织小型的汇报演出作为考核, 以提高学生的舞台感与演唱的信心, 进而加强实际演出的心理素质。同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面对演唱失败的情况, 将失败视为成长道路上的磨练, 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自信的歌唱心理, 塑造个性化的歌唱形象[3]。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歌唱心理的素质与发声技巧的培养处于同样的关键地位, 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功能。在实际教学中, 声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必要的指导, 并以科学的心理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 以求素质学生健康的歌唱心理, 帮助学生科学、规范地学习声乐艺术。

摘要: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 歌唱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科学、优秀的声乐演唱与教学离不开完善的歌唱心理。本文针对声乐演唱和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影响与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与探讨, 以期为声乐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乐教学,歌唱心理

参考文献

[1]吴艳彧.如何克服声乐演唱中紧张的歌唱心理[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4, 22 (5) :121-124.

[2]徐龙.高师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活动的研究[J].音乐创作, 2013, 17 (3) :186-187.

浅析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 篇8

一、声乐技术与声乐艺术的统一

声乐“技术”是声乐艺术中科学发声的技能。在声乐艺术中, 花腔女高音那富于弹性、轻盈灵巧、富有天使般的声音, 戏剧性男女高音那舒展有力、层次丰富的声音;抒情性男女高音那圆润甜美、飘逸流畅的声音;抒情性男女中音那雄浑沉实、丰满稳定的声音无一不是人声技能的体现。有高质量的声音技术基础, 在声乐演唱中才能自如、准确、完美地表现声乐作品。在声乐演唱中, 声乐技术的重要性是众所皆知的。但声乐艺术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展示单纯的技巧, 而是为了表现声乐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在听觉和视觉上给欣赏者美的享受。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 无一不是身怀绝技, 技艺超群。歌唱技巧应该和艺术表现相统一才能实现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我国传统音乐美学就非常重视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的统一, 如果单纯地把歌唱技术作为表演目的, 那么最终会因为缺乏艺术表现与内在的生命力而感到乏味。巴赫曾批评那些炫耀派专家们说道:“他们精湛的演奏却使我们赞叹不已, 他们激发了我们的情感, 制服了我们的欣赏, 使我们目瞪口呆, 但打动不了我们的心。”如此看来一个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有艺术表现力, 要始终做到, 以情动人, 任何音乐作品都有其特定的音乐内涵, 演唱者必须将声乐技术与声乐艺术的统一, 演绎出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艺术作品, 才能体现声乐演唱艺术的真正价值。

二、艺术表现是声乐艺术的生命和灵魂

艺术表现是声乐艺术的生命和灵魂。高超的歌唱技巧和优美的音色是声乐演唱最基本的条件, 但并不是拥有了这两个条件就会有好的艺术表现效果, 再高超的技巧, 再优美的声音, 如果没有好的演唱经验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是不能达到技巧和表现完美的统一的。为使演绎的作品达到情感真挚, 扣人心弦, 在掌握好技巧的同时, 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声乐演唱更具有艺术性和生动的艺术生命力, 达到理想的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呢?我认为演唱者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一) 深入仔细的了解、研究作品

对于演唱者来说, 要做到认真的了解、研究所要表现的作品, 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特点。声乐作品是诗乐合璧、词曲交辉的综合音乐体, 词作者对作品的创作有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手法, 曲作者用音乐创作的各种手段与词和诗融洽的结合在一起, 形成完整的声乐作品。然后通过演唱, 把作品深处的内涵表现出来。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提到:“有终日唱此曲, 终年唱此曲, 甚至一生唱此曲, 而不知此曲所言何事, 所指何人, 口唱而心不唱, 口中有曲而心上无曲”。这段话深刻地表明了, 演唱者只有深入研究作品, 仔细地体会作品内在的思想内涵, 只有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前提下, 才能进一步研究如何运用声音来理智的表现作品。

(二) 用真实情感投入艺术创作

心灵是美妙歌唱的源泉, 在声乐演唱中, 旋律最微妙最难以表达的作品内涵要通过演唱者优美的音色来体现, 而美好的音色不仅需要很好的歌唱技术, 还需要真实的情感为基础, 声音色彩的变化要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要求演唱者在实践中必须仔细认真的去了解体验作品的思想情感, 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中去表现作品深刻的内在情感, 才能真正的打动观众。以歌剧《白毛女》中的《杨白劳》一曲为例, “十里风雪, 躲帐七天我回家来……”。杨白劳作为封建社会受剥削受压迫的农民典型, 不仅是吃不饱穿不暖, 还欠了地主的债, 此时躲帐回来的杨白劳从精神上和身体上都是疲惫不堪, 面对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他无能为力。因此在演唱第一乐段时声音要控制在弱声上, 表现主人公无奈和无助的悲惨处境。把握这一基调, 不仅要求歌唱演员有较高的声乐演唱技巧, 使其对气息, 音量音色的控制, 更需要演唱者有深厚的文化素养, 认真的研究作品的文化内涵, 准确的刻画人物的形象, 用真实情感投入艺术创作, 从而唤起听众对这一人物的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为下面的剧情发展作一个铺垫。

(三) 培养良好的练声习惯

情感的投入应该从练声开始, 练声是纯技术训练, 如果我们在练声的时候, 每一条练声曲在注重技术的同时加强情感的表现, 使枯燥的练声变得生动而优美。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就是用这种方法训练她的学生并获得成功, 这种给与练声曲以情感和音乐形象的方法, 可以避免由于练声单纯的注重技术的提高, 在演唱时想到内容忘了方法, 想了方法又忽略了情感的表达二者不能兼顾的矛盾, 养成有声必有情的良好习惯。

(四) 理解作品内涵, 把握好再创造的“度”

在声乐演唱中, 要把握好情感分寸, 其中的“度”是演唱者在创造过程中调节作品自然、平衡的尺码, 要想把握好这个“度”首先要深入了解作品, 分析作家意图, 了解作品的创作文化背景, 作者风格, 以及主要情感的基调, 正确掌握作品音乐表情术语。如, 速度快慢, 强弱对比, 以及演唱技术的正确运用, 对不同声音色彩的调整等, 然后选择最适当的语气和优美的旋律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生动的展示作品真正的内涵。当然, 演唱者为了更好地表现原著, 在征得作者的同意后可以对原著进行必要的修饰。但如果由于个人嗓音条件的原因, 为了更容易演唱而任意改动原著, 破坏了原著的整体音乐形象是不对的。在演唱中, 要想把握好这个“度”, 演唱者要深入了解作品, 提高自身的修养, 根据自己所具备的歌唱技巧, 对同一作品演绎出不同风格的音乐形象, 使音乐作品多元化。在演唱中, 除了把握好上述音乐理论上的的“度”以外, 还要把握好情感表达上的“度”。如果在演唱时对情感表达这个“度”把握不好, 就会在演唱中失控, 造成自己激动得使自己所具备的技术无法控制声音, 无法完整的表达和表现作品, 造成观众审美疲劳。为此, 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 用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冷静的有修养的把握好这个“度”, 只有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词、曲作者理想艺术效果, 把美好的音乐形象展示给观众。

总之, 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是声乐艺术的生命和灵魂。只有掌握了较全面的声乐演唱技能, 深入仔细地了解和研究声乐作品, 理解作品内涵, 用真实情感投入艺术创作, 把握好再创造的“度”, 将精湛的技术与完美的艺术表现相统一, 才能使声乐演唱更具有艺术性和生动的艺术生命力, 生动完美的塑造音乐形象, 达到真实感人的艺术效果, 体现声乐艺术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田玉斌.歌唱的艺术.人民出版社, 1993年6月.

[2]李凌.歌唱艺术漫谈.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年5月.

[3]田丁.论声乐表演艺术再创造.中国音乐编辑部.2002年7月.

简析当代民族声乐演唱艺术趋向 篇9

一、如何继承传统民族声乐的精髓

民族声乐是我国的本土艺术,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当代民族声乐多为演唱民间传统民歌, 民族歌剧选段, 以及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 二十世纪中期, 我国以杜丽华、吴雁泽、郭兰英、胡松华、等为代表, 开始了早期的民族声乐演唱, 成为了我过第一代歌唱家。二十世纪后期, 随着各大音乐院校的崛起, 西方声乐艺术的不断涌入, 在中西结合的培养模式下, 诞生了以彭丽媛、张也、阎维文, 宋祖英等新一代的歌唱家。近几年来, 以王宏伟、刘和刚、雷佳、王丽达、等为代表的第三代歌唱家, 他们借鉴并融合了西方声乐的发声方法, 结合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素材, 把我国的民族声乐推向了一个新的平台。

(一) 继承与发展

戏曲演唱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一笔财富, 中国的戏曲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戏曲文化博大精深, 从戏曲演唱表演到今天的民族声乐, 有着数千年的发展过程, 从古至今, 戏曲的经典唱段数不胜数,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的见证。当今的民族声乐要想不断的发展, 那么戏曲中的“念、唱、打、做”, “身、眼、步、法、手”以及唱腔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是一笔了不起的宝贵财富。

从20世纪下半叶到今天, 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者 (特别是女歌唱家) 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不好现象, 那就是千人一腔。自古以来, 我国的戏曲演唱具有着独特的风格与特点, 无论是哪个流派都能做到闻声知人。戏曲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他就是民族声乐的前身, 只是经过一定的进化而得来。它们在演唱的声音技术上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那就是发声讲究字正腔圆的演唱技巧。表演讲究声情并茂, 表里如一。之所以有相同之处, 那就说明我们的民族声乐已经继承了戏曲的精华。

(二) 继承与革新

近几年来, 在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舞台上又出现了一支唱法, 那就是原生态唱法, 此种唱法可以说是继戏曲唱法之后的又一种天籁之音, 以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得主李怀秀、李怀福为代表的这一种唱法赢得了广大广众的喜爱, 那么长期以来这种唱法我认为是存在的, 他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有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孕育着多种音乐文化。到如今, 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与这些唱法到底有多少关联呢?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 以王宏伟演唱为代表的陕北民歌, 高亢嘹亮, 大气宏伟, 这样的声音是怎么样发出的呢?他既不完全是西方的美声发声方法, 也不完全是我国的戏曲唱法和原生态唱法, 这般天籁之音就是当今的民族声乐唱法。他吸取了我国的戏曲演唱方法与原生态唱法的优点, 借鉴了西方声乐的科学发声方法, 经过这样的继承与不断的革新, 他们把当代的民族声乐演唱发展到了一个极高的点端。

二、如何处理好借鉴与发展的关系

借鉴与发展是两种知识的有机结合, 更是一种能力的表现, 通过对中国戏曲, 西洋唱法的不断了解, 对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 声乐理论以及演唱技巧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声乐纷纷涌入各个高校, 在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下把中的民族声乐又推向了一个新的浪潮。随着改革开放, 中西方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交流, 从而大量的音乐工作者在以传统民族声乐为背景的前提下, 借鉴了西洋唱法的发声方法, 经有机的结合成为一种中国独有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声乐艺术。

(一) 借鉴与发展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主要结合民歌、曲艺、戏曲、以及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统称为名族唱法, 但当今的民族唱法已经不在包涵曲艺, 戏曲, 而仅仅指的是民歌和民族风较浓的创作歌曲的演唱。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下, 我国当代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也必须不断创新, 不断的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内涵。在借鉴西洋唱法的过程中, 必须紧扣我国的传统民族唱法, 使两种文化恰当融合, 从而使我国民族声乐更具有民族性, 时代性和科学性。

(二) 借鉴与创新

当代的名族声乐演唱艺术是在借鉴美声的发声方法, 吸气量足, 容易控制, 高音部分主要以头腔共鸣为主, 恰当使用真假声的混合, 从而发出的声音具有穿透力强、集中、亮丽的特征。运用适当的口腔和胸腔共鸣, 加大音量, 是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更具震撼力和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这种演唱方法就是当代的民族唱法, 它更具有科学性、时代性、艺术性和民族性。

我国当今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已得到更多观众的喜欢, 这种唱法已具备了一定的时代感。如今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已不再是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 它大胆的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 结合我国的民族风格、民族语言大胆的进行修改和突破, 经过创新使演唱技巧不同于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方法, 这种唱法更能使用于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演唱, 同时也能演唱各种艺术歌曲, 包括歌剧。我们应当大力维护和提倡这种唱法, 这也是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世界的前提。

三、如何做到共融整合

(一) 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西洋唱法主要以意大利为代表的美声唱法 (美好的歌唱) 后期发展于欧洲, 20世纪初传入我国, 美声唱法讲究正确的呼吸、精确的音准和音色的统一、语言端正以及音质优美等条件。更有专家提出过“歌唱的艺术就是气息的艺术”, 在美声唱法中呼吸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它是歌唱的动力, 也是表现艺术的重要手段。在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中, 气息也是一个致命的内在问题, 如今的民族唱法呼吸从力度上讲要比美声的呼吸浅一些, 美声唱法的呼吸着力点在于胸腔, 而民族唱法的呼吸着力点更多是在于头腔, 演唱时要求有灵活的呼吸控制能力和饱满的气息支撑, 从而把作品演绎得更加生动, 更具有表现力。运用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 相互包容、共同发展

在发展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事业上, 我们应当把一切有利于发展和提高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经验和方法吸取过来, 取之精华, 为我所用, 尽可能地发展自己和丰富自己。在借鉴和发展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两种知识的融合问题, 要做到恰当的融合, 就必须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来练声, 如“鼻腔哼鸣法”“鼻腔腰腹呼吸法”和“横膈膜呼吸法”等, 这样既可以来训练人们的演唱技巧, 也可以丰富歌手的情感表达。如今的部分创作歌曲演唱难度非常大, 如果不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演唱那是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在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后, 这种发声技巧不但会让歌手在演唱各类歌曲时游刃有余, 而且在歌唱时会更加的生动感人。

四、中国民族声乐的大繁荣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及民族唱法已具备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和演唱方法。从清代末开始, 我国的民间艺术 (戏曲、曲艺、歌曲) 逐渐繁荣, 演唱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因民族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新中国成立以后, 一部分爱国志士纷纷回国 (如老一辈歌唱家、教育家蒋英同志) , 并把国外的歌唱方法带入了中国的各个高校, 在中国的社会背景下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艺术人才, 从而也为我国的声乐艺术翻开了新的一叶。

近几年来, 我国民族声乐在飞速发展, 它在演唱和创作上都已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又一个新的体系, 到至今为止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及民族声乐作品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以后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中, 我们要继承传统, 也要不断的借鉴和创新, 音乐不分国界, 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 我们作为一名歌手, 在演唱我国民族声乐作品时要做到让听众耳目一新。我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学习和努力下, 中国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会很快的发扬光大, 让我国的民族声乐屹立于世界的顶峰。

摘要:在我国, 目前已存在多个民族声乐流派, 无论是哪一个流派, 对我国的民族声乐而言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国有56个民族, 所以我国的民族声乐就更具有广博的艺术特色。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音乐是最典型的大众性文化品种之一, 将在人们的精神消费上占据了重要比例, 随着文化体制的改革、市场对声乐艺术的需求, 声乐艺术将逐渐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和商业化。作为一名声乐艺术工作者, 我认为:无论是哪一流派, 哪一种唱法, 在演唱作品时都应当吸取精华、相互贯通。在学习民族声乐的过程中, 我们要树立一个新的理念, 即综合各民族的音乐特征, 结合各流派的基本演唱方法, 以创新发展民族声乐为目标, 最终找出自己的演唱风格, 为我国的民族声乐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民族声乐,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民族化,借鉴,继承

参考文献

[1]刘辉.关于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J].中国音乐, 1998 (1) .

[2]杨仲华, 尤志国.中国气派民族神韵百姓欢迎——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确立[J].中国音乐, 2005 (1) .

[3]孟妍.浅谈民族声乐演出方法的继承与发展.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8 (1) .

歌唱家声乐演唱艺术 篇10

关键词:民族声乐 字正腔圆 韵味

中国民族声乐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伴随着各种乐器的出现,因而古人就有“土不如丝,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评价。这里的“土”指的最古老的土制乐器,像埙、缶之类;“丝”指的是弹拨乐器,像琵琶、古琴类;“竹”指的管乐,如箫、笛;“肉”指的是由人用声乐演唱的。虽然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的音乐特色,但这些都无法和声乐演唱相比。

一、民族声乐演唱的特点

民族声乐包括各种民族的、民间的歌曲演唱,以及各地的戏曲演唱,其特点是演唱风格多样,技巧灵活,效果富有感染力。这是一种集演唱和表演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声音”是民族声乐最重要的部分,天然的声线所营造的歌声具有委婉动听、回味无穷、使人产生强烈共鸣的作用。中国传统的声乐要求具有声音洪亮、流动顺畅这样的效果。在不断发展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上,将其他民族的演唱技巧吸收到民族声乐表现中,因此演唱者要利用自身的声音特点,将各种演唱技巧运用进来,做到声音委婉、明亮、甜美、细腻而有耐力。在发声时气息要稳重,声带要有张力,共鸣的方法尽量全部发挥,这样才能将演唱者的声音特点挖掘出来。

情感的表达是民族声乐的第二个特征,演唱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演唱表达出来,这是中国民族音乐和其他民族音乐最大的不同之处。自古以来,表达情感一直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灵魂,伴随着民族音乐的发展,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唱字”是中国民族声乐的第三个特点,在演唱声乐作品时,歌词中的每一个汉字都要做到声调吐字准确,一句歌词中连贯的字都要准确地读准字音,这个特点主要是因为汉字本身的特征形成,因为每一个汉字在吐字时,声调不同,字的含义也不同。

“韵味”是民族声乐的第四个特点,也是民族声樂的精髓。韵味就是“以字行腔,以声拖腔,以情润腔”。在具体表现时,采用滑音、颤音、倚音、花舌音、直音装饰音技巧。

第五个特征是“神情气质”,主要通过演唱者自身的修养和演唱时情感的表达,将演唱者独具一格的个人魅力通过声乐作品呈现给观众的表现手法。

二、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

中国的民族声乐主要是以特色音调、人物情感和地域风格来表现的。

特色音调主要通过歌曲的旋律、调式和节拍来体现。我国各地的民歌旋律都具有当地特色,像青海的花儿,就是长句式旋律;陕北民歌则是对称式旋律居多;而云南民歌《猜调》则是说唱式旋律。

调式是我国特有的音乐表现形式,我国的民族音乐中就有许多不同调式的音乐作品。如陕北民歌《绣金匾》是加清角的六声商调式,《横山里下来游击队》使用了五声徵调式。山西民歌《走西口》是七声清乐调,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是五声羽调式。

民族声乐的节拍,基本以2/4,3/4,4/4为主,但有时又灵活多变,这些都是通过演唱者自己去把握的,像青海民歌不强调重音,自由中音又高又飘,不强调音乐的动力感;而蒙古民歌则在自由的基础上保留重音感,强调音乐的动力。

中国民族音乐在表达人物情感方面主要通过歌词来表达,像表达劳动场面的歌词就显得轻松幽默,而表达爱情的歌词则又委婉含蓄。在歌词的句式方面,汉族和少数民族也有不同,汉族注重句子的押韵,像一首律诗,而少数民族则像一首散文诗。由于各地的方言读音不同,有些在歌词中也体现出这种特点,像山西民歌《送鞋袜》中的“鞋”就读作“孩”。此外,大量的衬词运用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

除了歌词可以表达人物感情,人物状态也是表达感情的方式。像云南民歌《绣荷包》中的含羞,陕北民歌《蓝花花》的悲怆和无奈都能表现歌曲中的人物情感。

由于我国的地域宽广,民族众多,因而不同地域的民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像陕北民歌“信天游”就具有豪放洒脱的特征,听到这种旋律,就会联想到黄土高坡的宽广,蒙古人的自由洒脱,云南民歌的欢快,都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风格。

三、民族声乐的艺术美感

民族声乐的艺术美感体现在声腔美感、音色美感、以声传情、形、声、韵具备这个方面。

声腔美感主要通过利用民歌、曲艺和戏曲等几种艺术形式来处理声腔,使歌曲达到旋律优美,字正腔圆的效果。像宋祖英演唱的《辣妹子》,旋律欢畅,而歌词中的字音抑扬顿挫,使歌曲节奏和歌词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弱对比鲜明的感觉,突出了湖南辣妹子泼辣、俏皮的性格。

音色美感是指根据歌曲表达的情感来处理音色和音质从而产生音乐美感的演唱手法。20世纪著名歌手李娜,她的声音具有浑厚粗犷的特点,由于她处理得当,在不同的歌曲中表现各有特色,在《嫂子颂》中,她饱含深情,利用近乎呐喊的音色表现了东北大嫂的豪迈,在国难当头时的敢作敢为。而在《唐明皇》片尾曲中,她又采用低沉的音色表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这就是同一副嗓音采用不同音色处理产生的音乐美感。

以声传情是演唱者将歌曲中的思想感情通过表情传达出来的艺术表现方法。只有将全部感情都投入到歌曲中才能通过面部表情表达,一个优秀的演唱者都能达到表里如一的感情。做作的、夸张的表情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形、神、韵具备是指通过演唱者的表现形式、内在气质和歌曲的内涵统一表现出来的美感体现。像阎维文演唱《一二三四歌》时,以一个军人的形象出现,随着铿锵有力的演唱,将军人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状态都完美地体现出来了。

四、结语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由于是多民族的融合,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欣赏民族声乐不是以上几个方式,还有很多优点不可一一写尽,只有依靠个人的眼光去评判。

参考文献:

[1]翁葵.论戏曲唱腔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影响与借鉴[J].大家,2011,(08).

[2]邓子娟.浅析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戏曲因素[J].内蒙古艺术,2011,(01).

声乐演唱艺术的个性化研究 篇11

一、什么是声乐演唱艺术的个性化

个性的定义, 从字典上看, 是指个人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与众不同、异于常人的一面。而声乐表演的个性化是指声乐演唱者把独具个性的审美感受以独特的手法表达出来, 使之形成声乐演唱中的个性。演唱歌曲没有固定的方法、音色及表演模式的束缚, 最终歌曲风格的体现, 完全是靠演唱者通过对歌词与旋律的剖析和理解。[1]声乐表演的个性化来源有两个方面, 一是演唱者本身嗓音条件因性别、年龄、体型等具有与生俱来的差异, 我们在表演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自身的声音条件, 采用“因地制宜”的表演方式, 就形成了歌声表达的独特个性。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 人们对同一首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却时过境迁, 大不相同。如果一首歌的演唱方式与时代背景产生脱节, 就无法让听众对其产生深刻的共鸣。

二、个性化声乐演唱的必要性

每一首歌曲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情感表达,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作者本身无法参与歌曲的演唱, 因此歌曲人声的演绎部分的担子就显得的格外的重。众所周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目前很多音乐的伴奏都是由数码创作软件在电脑上通过模拟乐器的声音, 再经过后期的制作来合成的。以往录制一首歌曲需要让众多的乐器演奏者凑到一起, 而如今数字技术的进步让制作方式和效率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相对应的是, 音乐作品的声乐演唱却始终无法被电脑制作的数码声音所替代。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声乐演唱的每一个音节, 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既可以是延长音、也可以是转音、更可以是颤音。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声乐演唱是与演唱者独特的个性融合在一起的, 每个人的演绎都是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

三、突出声乐表演个性化的途径

1. 分析乐曲并理解作品

每一位知名歌手的背后都有一位默默无闻的作曲家。事实上, 演唱者与词曲创作人员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台前与幕后, 鲜花和绿叶如此简单。相反, 彼此之间更像是亲密无间、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一般融洽。因此, 要想完整的演绎一首精彩的乐曲, 演唱者必须对作品本身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理解。美国钢琴家兼音乐评论家约瑟夫·巴诺威茨说过:“成功的演唱者必定是把自己的个性与作曲家的个性融为一体, 而不是任何一方受到压抑。这两者的个性之间永远需要一种微妙的平衡。假如演唱者的自我独占上风, 演唱会被看作没有遵照作曲家的风格, 或者更糟, 被认为是过分的偏执;如果演唱者本人的意图太少, 演唱会又会显得平淡无奇, 缺乏个性和研究。往往恰到好处的平衡显灵般的出现之时, 正是演奏艺术达到顶峰之际。”[2]由此可见, 在充分理解作品前提下的再创作是充分发挥演唱者个性的重要基础和必要保障。

2. 提高乐感, 激发演唱者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造性思维是能让演唱者充分发挥其个性化的重要因素。例如, 在许多表演场合, 我们都会用到即兴演唱的技巧, 因此平时训练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加强音乐创造性思维来充分激发和调动演唱者的灵感。长期坚持下来, 不仅可以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更能让我们对音乐的背景知识能够有完全的融会贯通。相同的节奏或旋律将因为不同的演唱者自身的感情差异演化出不同的表达形式。即使这种变化是非常微小而不起眼的, 但是对于培养演唱者的创造力却具有特别的意义。在课堂上, 我们要利用钢琴变奏等方式调动学生用所有的感官来充分感受音乐, 然后鼓励他们完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同时老师要多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充分体会学生的音乐情感, 激发演唱者的创造性思维, 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独特的音乐形象, 充分激发演唱者的创造性思维。

3. 强化音乐欣赏, 提高音乐修养

个性化演唱所需要的技巧深厚, 难度巨大, 因此多听其他著名歌唱家的作品, 可以提升我们的乐感, 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因此, 老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安排更多的音乐欣赏课程。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 通过听和其他辅助手段来学习作者作曲的背景以及演唱者的表演经验, 并结合讨论的方式来进一步理解音乐, 从而将所学理论和演唱实践实际相结合的一种审美活动。为了深入欣赏其他歌唱家的作品, 学生有必要在上课之前做好预习工作, 以便充分理解每一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在课堂上除了被动的欣赏, 更要积极主动的分析对方在演唱类型、演唱技巧以及音乐表现手段方面的具体运用。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音乐欣赏是一个感情与理智交织的复杂综合体, 其主观色彩是相当浓厚的。因此, 在欣赏过程中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从代表古典美声唱法的歌剧作品《奥菲欧与优丽迪茜》到现代歌剧代表作《悲惨世界》再到惠特尼休斯顿的黑人通俗唱法, 我们都必须要有广泛的研究和深入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 欣赏并不意味着单纯的模仿。我们必须坚持开拓与创新的精神, 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融入到以上经典作品的再创作中去, 才能真正发展出一种独一无二的个性化演唱风格。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让我们充分认识到,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 总是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歌唱是一个不断学习并自我进化的过程, 声乐演唱个性化的要求对我们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我们要对音乐本身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 另一方面, 又要能够用自己独特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去驾驭作品, 在演唱过程中实现作品的二次创新。

摘要:声乐演唱是音乐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是乐器演奏的有力补充。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想要完整的表达作者的情感, 是离不开歌唱者的声音应用的。同样的歌曲, 经由不同人的演唱, 其效果和听感也大有不同。因此, 基于自己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结合本身的声音条件, 定位自身独具个性化的演唱艺术表现形式, 是本文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声音,演唱艺术,个性化

参考文献

[1]樊禾心.声乐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2]陈可平.声乐的教学与应用.广州文艺出版社.2011.

[3]钱峰.声乐教学的新生力量.音乐教育, 2006, (07) :105-108.

上一篇: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下一篇:土建类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