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声音(精选10篇)
歌唱声音 篇1
摘要:歌唱是对作曲家的创作成果进行再创造的活动, 其根本的目的是尽可能准确生动地赋予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歌唱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取决于声与情的完美结合, 由此构成歌唱的核心, “以情化声, 声情合一”则成为歌唱艺术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歌唱,声音,情感
艺术, 以丰富多彩的技术手法表达创作者内心最隐秘、最丰富、最具有创造力的情感, 以此唤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 达到更深层面的情感交流, 是情感交流与技巧表现高度融合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创造的技术技巧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 情感表达是促进技术技巧发展创新的原动力。
音乐艺术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不仅表现创作者的内心感受, 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欣赏者心灵深处的某一情感需求。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元素中, 节奏好比“骨骼”, 旋律好比“血肉”, 而情感则好比音乐的“灵魂”。古人云:丝不如竹, 竹不如肉。具备了健康的骨骼和丰满的血肉, 人声则是最容易触摸到音乐灵魂的媒介。
一、声与情的关系
所谓情, 指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态度, 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做出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反应形式, 是艺术创造中非常活跃且极具创造力的因素, 是启发想象的强大动力, 是点燃艺术家心中长久酝酿的激情的火种, 是激发欣赏者内心长久积淀的情感火花的导火索, 是艺术创造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心理要素, 是喜、怒、哀、乐、敬、爱、恨等心理表现形式。
歌唱艺术不是塑造生活中触手可得的实体形象, 也不是通过科学试验或说明概念来表情达意, 而是通过独特的音乐元素, 借助声音技巧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以此引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那么, 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呢?是重声音?还是重情感?抑或是在声与情之间寻求一个结合点?
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说:声乐艺术, 就是构建各种各样平衡的艺术。
声与情作为歌唱艺术的两大重要构成, 恰如骨骼与血肉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只强调声音, 极容易陷入“唯技术论”的陷阱, 丧失歌唱的审美价值;只强调情感, 则极易表现为情感泛滥, 破坏歌唱的艺术情境。我们无法接受仅有“骨骼”的干枯、僵硬, 也难以接受缺乏生命力的“血肉”堆砌。无论多么高超娴熟的表演技巧、多么感人至深的内心情感, 都应该是为准确生动地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而存在的, 绝不能把单纯追求高超的技巧或纯粹地展现丰富情感作为歌唱艺术的唯一目的。歌唱艺术应该始终贯穿技术服务情感、情感展示技术的宗旨, 追求声音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平衡合理。
只有跳出技术技巧条条框框的制约, 让技术真正成为表情达意的手段, 让情感表达成为展示技术技巧的方式, 摆脱声与情貌合神离的“水油混合”状态, 真正做到“骨肉相亲”般的完美结合, 最大限度地建立起合情合理的平衡关系, 才能从为了歌唱的“歌唱”, 升华为返璞归真的歌唱艺术, 到达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
二、以情化声, 声情合一
《乐记》中说:“诗, 言其志也;歌, 咏其声也;舞, 动其容也。三者皆本于心”。歌唱, 是歌者运用丰富的声乐技巧, 借助特殊的音乐语汇来表达或谐谑或庄严或欢愉或凄凉的情感, 对作曲家的创作成果进行再创造, 表现对生活的内心感悟的活动。作为完整展现创作思想的重要手段, 歌唱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准确生动地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
陕北民歌《走西口》一唱响就让人感觉心口一紧, 浸透歌声的质朴、苍凉犹如一双无形的大手, 紧紧抓住了每一个人的心!每一位观众都屏住呼吸凝神细听……《走西口》是一首流传了上百年的陕北民歌, 源自晋陕一带真实的历史经历, 民族唱法演员龚琳娜在一次音乐会演唱之后, 全场静默, 观众完全沉浸在悲伤凄凉的离情别绪之中, 龚琳娜, 用她真挚的歌声、淳朴的情感, 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黄土梁上纵情高歌的陕北婆姨!片刻, 雷鸣般的掌声引爆全场!这正充分证明了音乐的神奇魅力——生动地表情达意, 即时传递给观众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是“以情化声, 声情合一”的成功范例。
然而, 当前歌唱舞台上能“声情合一”, 并激发观众情感共鸣的越来越少。媒体上时时冲击大众视听神经的, 大多像是“工业化”统一制造、拥有相同品牌标准的发声机器———靓丽的妆容、华美的服饰、雷同的表情、相似的音色!充斥舞台的是歌者游荡于作品之外的自我满足、自我欣赏、扭捏作态的自我陶醉, 并把它强加给捧着一颗虔诚的心渴望感受音乐美的观众!原本非常有意义的艺术活动被人为地变成了浮躁、外在的“纯审美”———美容、美服、美舞!唯独缺少了歌唱美的根本———美丽的内心情感体验过程!那种只为表现自我、注重外在、浮躁的表演, 只能伤害歌唱艺术
歌者只有牢牢抓住声乐表演的根———生活, 向生活学习;苦练基本功, 扎扎实实学习表现技巧;感受文化、感受生活、提高素质修养;依据作品的思想内涵合理设计情境、心态、眼神情态、表演举止, 运用丰富的声音色彩, 展现作品的风格特色, 排除一切与演唱无关的因素, 融入作品, 把“以情化声, 声情合一”作为自己追求的表演境界。真正理解作品传达的思想内涵, 当歌者头脑中的思想情感与之相碰撞时, 爆发出火花般璀璨的艺术灵感, 才能引领观众进入艺术情境, 充分调动观众的生活情感积累, 把观众的情感积累调动到不得不发的最高峰, 激发痛快淋漓的情感宣泄, 最大限度地引发内心共鸣, 达到预期的审美目的, 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喝彩。
参考文献
[1]周映辰.歌唱与聆听——中西方歌唱技术的历史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
[2]蔡仲德, 注译.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
[4]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5]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歌唱声音 篇2
策划书
一. 活动概述
1.活动背景
为了弘扬十八大精神,提速中原经济区建设,推进饭店文艺活动的蓬勃发展,激发员工们的青春活力与集体精神,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本着弘扬新世纪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彰显我饭店员工的青春活力,丰富阳光的人文气息的原则,以“黄河好声音”为媒介,开展学红歌、唱红歌、赛红歌比赛活动,讴歌时代精神,为饭店员工提供展示自我的最佳舞台。
2.报名安排
根据各部门人数按照20:1比例限定最低报名人数,即: 餐饮部7人
房务部3人
前厅部2人
计财部、营销部、保安部、工程部、员工事业部等五部门每部门各1人
商品部和旅行社共1人
总办、人力资源部、质检部、酒店管理公司、采供部和市场发展部共1人。
报名工作由各部门经理负责组织宣传。
报名时间:7月25日至7月31日
3.比赛地点
黄鑫源三楼梦之幻歌舞厅
4.参赛范围
酒店全体员工
二. 活动流程
1.宣传:(7月25日至7月31日)
7月25日起,由饭店团委负责,除饭店中层会宣传外,利用在饭店内张贴宣传海报,饭店官网配合网络宣传。
2.比赛
1、由选手按照抽签顺序进行演唱(有伴奏,也可自弹自唱)。
2、每个选手演唱之后,由组委会评委团当即评分,并及时将分数公布。
3、由分数高低评定奖项等级。
3.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设置: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 1 名
最佳团体组织奖 1 名
参与奖若干
附评分标准及注意事项:
评分标准:
1.歌曲内容思想性强、健康向上、符合活动主题
2.演唱节奏整齐统一,音准良好,音色统一,气息流畅,声音
优美。(如若合唱,则合唱队员配合默契,遵守赛场纪律,进出有序,精神饱满,有朝气,台风良好。)
3.歌唱表现力强,理解歌曲内涵,熟练把握到位。
4.舞台表演得体,演唱感染力强,自然大方。
5.舞台服装符合歌曲演唱风格。
注意事项:
1、协调会务中心人员提前维护歌唱设备
2、努力申请经费稍稍布置美化梦之幻,稍备水果等
3、团委专人负责茶水等后勤服务
4、评委人员的人数及组成提前沟通
5、报名人数的控制,总比赛时间的控制
论歌唱艺术中声音的个性 篇3
民族唱法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民族唱法包括中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由于民族唱法产生于人民之中,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在演唱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演唱风格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朴。因此,在群众中已有深深扎根,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通俗唱法在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的,它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通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已受到我国民众的普遍欢迎。通俗唱法也可称为流行唱法,具有通俗性、自娱性等艺术特色,擅长抒发以个人为主体的内心情感。一般说来,其演唱注重掌握语言的韵律,讲究吐词、咬字的清晰、委婉,并在演唱中经常运用轻声、气声以及颤音、滑音、音色变化等装饰性技法。通俗唱法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发声训练体系。借助音响扩大效果,、以闪耀变化的舞台美术灯光渲染气氛,用各异的演唱方法,集舞蹈表演、伴唱、伴舞,电声乐器伴奏、集说唱于一体的演唱艺术。
原生态民歌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形式,歌曲演唱时有其个性的声音,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依托媒体扩展生存空间是原生态民歌充分实现其艺术价值的最有效的通道,原生态唱法特有的声音从生活开始走向舞台,也将引起声乐演唱方法的融合。
歌唱是人类情感的宣泄方式,人类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地域、不同的民族都会在歌唱风格与歌唱音色的审美习惯上存在差异,在歌唱中,必须促使共性和个性达到统一,在共同的科学发声歌唱原则下去发展每个歌者的特点和风格。科学的发声方法也必然建立在个性声音的基础上,而人声的分类,从大的方面向人们阐明了在歌唱艺术中声音是具有个性色彩的。有情感的音色是声乐艺术最富人性、最具灵魂魅力的重要体现。因歌唱技术的适当调整,得到不同歌唱音色并运用于多种歌唱风格的现象是科学的、正确的。目前,活跃在声乐舞台上既得到国际声乐大赛认可,又广受老百姓喜爱的我国青年歌唱家吴碧霞、廖昌永、戴玉强等,他们就能跨越某种固定唱法模式,在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上灵活驾驭。
音乐的美是通过艺术化的个性声音表现出来的,歌唱的声音美是歌唱艺术美的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就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强调了以人声为基础的声乐艺术魅力。认为人的嗓子——肉乐器,是世间表现情感最细腻、色彩最丰富的乐器。声音是音乐的物质手段,但音乐所使用的声音不仅要有音律美,而且要求音质,音色优美动听。歌唱艺术的声音美是通过完美的发音技巧来体现的。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或戏曲唱腔等,无不强调歌唱的声音美,而要达到歌唱的声音美,使歌唱美妙、技巧非凡,就必须刻苦地训练自己的歌唱技能技巧,提高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知识修养。若声音不美,再美的乐器伴奏也不能达到歌唱美的高度。歌唱艺术中美的声音是有生命、有活力、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美是由自然嗓音、科学发声和音乐修养,审美心境等因素构成的。
人类个性声音的存在是客观的,它依据每个人生理的、心理的、性格的、语言的和审美观的不同,以及在运用自己的声音和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过程中,对其发声器官所采取的各种不同的而且习惯了的运动方式,从而形成了千变万化的个性歌声。因此,仅仅运用一种歌唱方法是不可能使所有的歌者都获得成功。必须促使共性和个性达到统一,在共同的科学发声歌唱原则下去发展每个歌者的特点和风格。而科学的发声方法也必然建立在个性声音的基础上,脱离了个性声音这个基础谈何发声的科学。
关于歌唱中声音的“两点一线” 篇4
作为一个歌者, 又特别是专业学习声乐的同学来说, 大家都懂得很多声乐上的理论, 尝试过不少声乐技术。很多专著上也用长篇大论阐述了很多声乐上的专业知识, 甚至不传之秘。这些理论都非常优秀, 指导了一个又一个歌唱者进入更高的境界,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对于声乐爱好者特别是程度比较浅的初学者来说, 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加上理解上的误差, 对这些众家纷呈的理论反而无所适从, 不知从何入手。怎样理解气息、声音位置和共鸣, 如何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 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的演出实践, 并结合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借鉴了声乐前辈的相关理念, 提出歌唱中“声音的两点一线”观点, 供大家探讨, 批评指正。
初听这一提法, 还以为是几何课呢, 的确, 这一提法与几何上的两点一线理论是相通的, 在几何中说“两点成一条直线”。在声乐上, “两点一线”不但有两点成线的意义, 还赋予了更多的学科内涵。所谓“两点”是指“气息的支点”以及“声音的焦点”, “一线”是指连接“支点”和“焦点”的声音通道。
一、两点
支点:气息是歌唱的动力, 是歌唱的源泉。曾有歌唱家说过, 唱歌就是呼吸。歌唱的呼吸是一个本能的生理过程。吸气时, 气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 导致横膈膜下降, 腰腹膨胀。呼气时, 小腹渐渐收缩, 横膈膜缓缓向上升起, 气息安稳并有规律地流出, 振动声带发声。这是气息的进入与呼出过程, 也是声带振动发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如何找准支点, 形成气息的支点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很多初学者在呼气的过程中, 没有支点, 没有控制, 导致歌唱气短、气虚, 声音缺乏张力, 就是没有支点造成的。这个点在哪儿?在咱们的肚脐下三指处, 也就是俗称的丹田。发声时, 丹田必须有一个支点, 以便控制气息有计划地呼出, 让气息充分的为声音服务, 而不是无所顾忌张口就完, 导致歌唱失败。有的观点认为气息用横膈膜控制, 但根据笔者经验, 丹田控制比横膈膜控制更有效。对于初学者来说横膈膜控制容易造成胸紧、上体僵硬。而丹田控制会让人上身比较放松, 气息更加流动。同样要注意的是, 支点是“点”, 而不是“片”, “点”让力度更集中, 气息更灵活。
焦点:声音的高位置是每一个歌唱者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高位置声音集中的地方就是声音的焦点。这个焦点在哪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有的认为这个点在前面, 在歌唱者的鼻根之上眉心处;有的认为在后面, 在歌唱者的后脑勺上;还有的认为在头顶。这当然应根据个人的体会来确定, 有的人更容易找到前面的焦点, 有的更容易找到后面的焦点, 但笔者更倾向于把声音的焦点置于眉心处, 声音从此处向远处发射。头顶集中容易导致学生向上伸着脖子去够这个点。而脑后集中容易让学生梗着脖子唱, 导致牙关紧、下巴硬, 声音包在里面出不来。
二、一线
“一线”是指连接气息的支点和声音焦点的声音通道。这一线下起丹田的支点, 上接眉心的焦点, 是舒畅连贯的。说得小一些就像线条一样, 说的大一点就是一条畅通无阻的大道, 供声音在里面上下流动。它其实就是歌唱发声的共鸣器, 包括胸腔、喉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等。这“一线”是通畅的, 是上下统一的, 并且可以根据歌唱的需要而进行有意识的调整。这条线也是可以延伸的, 就像几何上的直线一样可以向两边伸展, 特别是在高声区的演唱时, 气息在支点处随着音乐向下叹开去, 声音从焦点发射出去, 越唱越远, 使歌唱者的声音更加饱满舒展并富有张力。
三、训练
气息支点练习:首先要保证吸气过程与呼气过程的正确性, 身体要处于放松状态, 要做到松而不垮、挺而不僵。可采用缓吸缓呼、急吸急呼等方法做专项练习, 也可以采取生活中的一些生活感受来进行练习。如深吸气再屏住气, 用丹田控制住, 气息通过齿缝, 均匀地发出“嘶”声, 尽量延长呼气的时间。长此下去, 气息的支点会越来越明显, 越来越结实。
声音焦点练习:可采用哼鸣的方法进行练习。即在气息的支撑上, 将声音哼在眉心处, 注意保持面部自然放松。可先进行闭口哼鸣, 再进行开口哼鸣。两种开口状态交替进行, 以声音不发生改变为目的, 以声音的集中透彻为标准。通过长期的练习, 歌者可以明显感受到声音的集中点, 再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去。同样也可以采用冷笑等方法来感受声音的焦点。
在进行“一线” (即声音通道) 的练习时, 应先弄明白各共鸣腔体的结构和作用, 可进行分别的感受。在此阶段, 要保证各腔体的松弛, 不能为了声音的洪亮而故意撑大腔体, 切记不能做得太过, 以免在进行综合练习时、或者作品演唱时出现腔体僵硬的现象。
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练习方法, 各项练习既是独立的, 也是统一的, 在这些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既可以做单独的技术练习, 也可以结合程度相当的歌曲进行辅助练习, 以增加歌唱技术的运用能力。
歌唱是一项很复杂、很抽象的艺术活动, 要作为一名优秀的歌者, 需要多方面的素质, 而不是仅仅通过一两项技术训练就能成功。更需要进行长久的练习, 而不是浅尝即止、走马观花。“两点一线”只是笔者在平常的舞台实践和教学活动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一点初浅体会, 仅是一家之言, 说不上有多高的价值。对于声乐初学者来说, 权作一点参考, 希望能对其歌唱之路起到一点引导作用, 以方便其在歌唱道路上越走越顺, 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对于资深人员来说, 本观点仅作为一个茶余饭后探讨的话题, 难登大雅之堂, 敬请批评指正!
摘要:歌唱中声音的“两点一线”观点, 与几何上的两点一线理论是相通的。所谓“两点”是指“气息的支点”以及“声音的焦点”。“一线”是指连接“支点”和“焦点”的声音通道。
关键词:歌唱,两点一线
参考文献
歌唱声音 篇5
一、活动名称:“湛江职工好声音”歌唱比赛
二、活动主题:唱响劳动美汇聚正能量共筑湛江梦
三、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引导职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工会服务职工群众落实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中,通过举办“湛江职工好声音”歌唱比赛,为工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搭建一个独具文化特色的沟通新平台,扩大企业影响力,打造工会品牌文化活动。根据湛江市总工会“湛江职工好声音”实施方案的要求,吴川市总工会特制定本初赛方案。
四、参赛对象:全市各行各业有音乐梦想、爱好唱歌的职工群众。
五、演唱形式:独唱或小组唱(8人以下)。
六、参赛曲目要求:以讴歌劳动美、汇聚正能量、共筑湛江梦为主题,歌曲风格不限,表演形式不限,鼓励原创歌曲参赛。
七、评比形式:在舞台现场进行演唱,嘉宾点评,评委评分。
八、活动流程:
(一)成立组委会
活动由吴川市总工会主办。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特成立“湛江职工好声音”歌唱比赛吴川初赛活动组委会。组委会组成人员如下:
主任:吴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副主任:凌志忠(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龙志松(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
成员:杨日进(市文广新局副局长)
林养(市总工会副主席)
陈华轩(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高华德(团市委副书记)
邱彩霞(市妇联副主席)
崔灵(市工商联专职副主席、党组成员)
林开屏(市总工会副主席)
(二)报名阶段
1、报名截止时间:2014年6月6日
2、报名方式:各基层工会接受报名,统一填写报名表,报市总工会宣教部。
联系人及电话:莫明林(市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0759-5616623,***;钟华(市总工会办公室负责人),0759-5602351, ***;传真电话:0759-5606802。
(三)赛事安排
本次比赛通过海选、初赛两个环节进行。初赛时间拟在2014年6月25日晚上,地点拟在万和城广场。
九、初赛规程
1、广泛发动基层工会选送45名左右歌手参加,由组委会组织海选,由评委选出18名歌手参加6月25日举行的 “湛江职工好声音”歌唱比赛 吴川初赛,通过初赛选出10名歌手上送湛江市总工会参加“湛江职工好声音”晋级选拔赛。
2、评委按照组委会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3、初赛后参加晋级选拔赛的每名歌手准备5首歌曲,提交个人照片,重新提交报名表报湛江市总工会。
十、有关要求
1、“湛江职工好声音”歌唱比赛是2014年湛江市工会职工宣传思想文化凝聚正能量、促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我市各基层工会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动员职工群众踊跃参与。
2、根据湛江市总工会“湛江职工好声音”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市分赛区参赛选手不少于40人,观众1000人。
歌唱时声音的穿出与站稳 篇6
关键词:呼吸,共鸣,打开喉咙
歌唱与绘画一样是很讲究色彩的,歌唱的刚柔明暗等色彩变化都表明作品的内容与思想感情的具体手段。如何才能使声音获得穿出与站稳的效果呢?简单的说:一是靠呼吸二是靠共鸣。
一、呼吸是歌唱动力的基础,是获得声音站稳的基础。
你要懂得歌唱就必须懂得呼吸,要获得正确的歌唱共鸣就必须学会正确的歌唱呼吸。克拉克在《论呼吸》中主张:歌唱者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正确的呼吸,他必须把足够的气息吸进肺里,然后或快或慢或柔或强烈的把气吐出来,以适应所唱歌曲的特定需要,这说明掌握正确呼吸的重要性。歌唱中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说话是不同的,人在自然状态下的呼吸可分为安静时的呼吸和劳动时的呼吸两种。歌唱时的发声呼吸与自然状态下的呼吸完全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是受人的意识控制。杰克奎斯说:在平时随便坐着的时候呼吸和歌唱的呼吸有重要区别。正常的呼吸节奏是每分钟十六次左右,而在歌唱时就要把次数适当的减低,比起日常的呼吸,歌唱需要较深的呼吸动作。我个人的体会是,吸气时喉头下降,喉咽腔打开,脖子拉紧,下巴放松,感觉气息的支点在横隔膜,横隔膜肌肉向外扩张开。吸气时,感觉全身腔体都完全打开,成自然放松状态。呼气时,即发声时,喉节保持吸气时的感觉并随着气息的呼出有向下插的感觉。腹部肌肉收缩推动气息完成动作。呼气发声时,声音要有立体感,感觉上下两头是个大的通道,声音通过腹部肌肉的收缩推动力冲向声带而发声。瓦特尔斯说:气息控制是抬起活动的下肋骨,伸展腰围,然后收缩腰围使气息形成声音,这句很简洁形象的论述了发声的整个运作过程。当然,在歌唱发声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到打开喉咙,保持喉头稳定等一些问题,因为一个好的声音取决于跟发声有关的各个器官的正确与否。那么,怎样才能获得正确的气息呢?下面列出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吹灰”练习
口腔自然打开时,把气息吸满,气息支点在横膈膜,双唇闭合成哦状,口腔内有自然空间,小腹微微内收,保持气息呼出的均匀,将桌面上的灰一层层的均匀吹开,反复练习。
(二)打“嘟”练习
口腔自然合拢,把气息吸满,同样气息支点在横膈膜,小腹微微内收,伴随气息的均匀呼出,发“嘟”的声音。练习时要放慢速度,将气息一点点均匀的吐出,避免气息过猛,体会喉头放松,气息支撑和呼吸连贯的感觉。这种练习,能帮助放松喉部肌肉和双唇及过度用嗓等,每次练习坚持十分钟以上。
(三)快吸慢呼练习
首先,快速将气息吸满,气息支点保持住,均匀的往外呼气,要慢呼,可从上、下牙齿之间出气,舌头顶住牙龈,舌面放平。
以上的练习,要经常练,定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二、声音的共鸣,集中与高位置是声音穿出去的关键。
所谓声音的集中是指在发声时把大部分时间振动或共鸣作用集中引向一个特定部位,也有人叫做把声音集聚。声音急聚靠前,就传得远,音质悦耳,有利于读字清晰;散漫的声音,缺乏力度与光彩,靠后的声音听起来不自然,不舒畅,是读字清晰的最大障碍。卡瓦亭在《声乐艺术的基础》中说:发声的要点是控制声音集中靠前的感觉,这是摆脱喉头与咽喉内部开拢不可少的方法。达哥内特在《关于歌唱的思想方法》中也提到:在鼻腔之上眼睛之下的地方要感觉到强烈的振动,这种靠前的音响,使声音产生凝聚性和色彩性。
所谓高位置,茨迪亚科维奇写到:高部位的声音,如果能结合练好声音的共鸣和呼吸,就能有轻松、弹性,但不是响得震耳,以及清新、光彩和永远充满青春活力的优点。这种声音能在任何演奏厅里自如地传播,而且能传得很远。因为声音有弹性,所以能表现最细腻的色彩音调。对于如何获得高位置的声音,在詹姆士的《发声的科学》中提到:交替使用张口与闭口哼唱的发声练习,可以帮助把声音集中点保持在头腔最高的部位;萨莫伊洛夫在《歌唱者手册》中提到:声音要集中在鼻腔顶端和上额相交的地方,这种振动感觉和头腔的共鸣在任何歌唱情况下都必须保持;还有韩德森的《歌唱艺术》中:当你想着把你的声音唱向硬腭前部,你便可能自动的为了好的共鸣使你的口形处于正确的位置。
所谓共鸣,这里主要说头腔共鸣。世界著名的声乐家巴拉大师曾说过:没有头声就不能当真正的声乐艺术家,没有获得头声就不能唱一生。可见“头声共鸣”的重要性。头腔共鸣产生的部位是鼻腔上方的窦部(如额窦等),其共鸣形式属于固定空间声波共振的类型。由于这个部位的共鸣腔体积很小,故而其共鸣色彩很明亮辉煌,穿透力强,是唱高音区的主要共鸣区域。鼻咽腔是调节和控制头声的主要通道,鼻咽前壁通向鼻腔,下连口腔,在歌唱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并不是说高声部只需要注意头腔共鸣,共鸣是整体的共鸣,没有口咽腔等共鸣也不可能产生鼻胸等其他部位的共鸣。既然头腔共鸣影响声音的穿出,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的利用共鸣发法呢?首先,要掌握发声准备时的要领:一吸气就要将上腭抬起,下巴放松,喉结站稳,脖子拉紧,吸气后要做到三分保持,接着均匀的呼气,即发声。发声时,基本状态保持不变,呼气中腹部肌肉推动,使气流稳稳吹开声门。在声门处声带自然闭合,即拉紧声带。这时,再你的潜意识中,声带是拉紧的,但决不是气流冲击做功的终点,仅仅是发声气息经过的通道。气流冲击点应该在早已抬起的软腭上,音越高冲击点越往后移,也就越能减少声带的磨损。如果假设气流的力全部为10,由于声带阻力,消耗掉2,那么留有8的力冲向共鸣腔体。这种歌唱是所产生的效果即是声音扎实且有穿透力,自然优美圆润;反之则就不能获得前面的声音效果。可见,要想获得声音站稳穿出的效果,需要学会甩掉声带唱共鸣的发法。
三、打开喉咙对声音的影响
歌唱家梦寐以求头腔共鸣,并潜心追求气息控制,但如果不能掌握正确打开喉咙的要领是同样得不到松弛、流畅、高位置的金属音声音的,也就是说学会了正确打开喉咽腔的要领,才能形成气息、共鸣、高位置的高水平的声音。蒂托-斯齐帕说,他在歌唱时,可以在他的舌头后面的咽喉里放下一个鸡蛋。莱丽-雷曼在歌唱时有一种预感,即就是发出声音是停留在她喉咙上一股气流或喷泉之上。薛良的《歌唱的艺术》中提到:为了打开喉咽腔,歌唱者可以设想在他的舌头后面的咽腔中间,有一个空气球,而他抓住这个气球,好像它是个固体的球那样。然后他就把这个想像的球体往下推。如此,他便可以逐渐把咽腔打开到食管的顶部。打开喉咙只是在咽腔部位的打开,并不是上下一块全打开。王蓬、邱玉璞《送你一副金嗓子》中也强调,打开喉咙只是咽腔以上的打开。在喉室以下不但不能打开,反而应该收紧。如果打开得不对,把咽部所有的肌肉都扩大时,声音便会随之全散掉,声音散了,状态也就垮了。因此,喉室以下只有收紧才能让音流冲击到共鸣位置上去。打开喉咙后便会涉及到一个喉结位置的安放问题。目前存在儿种说发。有的说越低越好,有的人认为喉结保持不动。我个人的体会是歌唱时喉头随着声音的升高有向下插的感觉。
综上所述,声音的穿出与站稳跟歌唱的气息、共鸣,及打开喉咙等多种因素有关。只有将三者相结合,综合运用才能达到金属般的高质量的声音。
参考文献
(1)王蓬,邱玉璞.《送你一副金嗓子》华艺出版
(2)薛良著《歌唱的艺术》中华文联出版社
歌唱声音 篇7
良好的听觉对我们进行歌唱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听觉的训练永远是声音训练和形成科学“声音观念”的第一步, 要多听一些正确的声音, 改掉错误的声音观念, 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声音形象, 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声乐学习。
只有具备一定的声乐技能、准确的声音听辨能力以及良好音乐基本素质等才能获得正确的“声音观念”。首先, 我们学习声乐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技巧, 并且还要有丰富的思想感情, 才能更好的掌握基本素质, 从而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然后, 我们要有准确的声音辨别能力, 通过听觉去感受, 通过联想去捕捉声音, 并且有自己特定的声音构想。因此, 良好的听觉对我们的歌唱是非常重要的。最后, 我们要拥有良好的音乐基本素质, 在歌唱实践的过程中, 没有好的音乐基本素质, 就不会演唱出好声音。音乐基本素质是我们每位进行歌唱实践的人培养正确“声音观念”发展基础的基础。
正确的“声音观念”, 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 “通”是指声音要通畅, 是指各器官处于一种协调状态的产物, “实”是指声音要结实有力, 并且发出来的声音具有穿透力;“圆”是指声音要圆润, 不是干涩的;“亮”是指声音音色明亮、集中;“纯”是指声音要清晰干净;“松”是指声音要松弛, 让听众心里感到舒服, 并给他们一种享受;“活”是指表现出声音灵活自如, 更好的表现作品的内容;“柔”指声音比较柔和。这就是正确声音观念引导我们在歌唱时需要好的声乐技能、好的歌唱状态以及有感情的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三者相互配合完成, 那么唱出来的声音才有依据, 从而唱出好的声音。所以, 在歌唱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听觉辨别能力, 获得好的声乐技能等体验正确的声音观念, 从而使我们声乐有更大的进步。
一、 声音观念的含义
“观念”:是人类反映事物内在属性的思维形式, 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概括性认识。
“声音观念”是我们在歌唱实践过程中对声音的一种认识和思维模式, 进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势, 并被持久保存, 反复重现时它就具有了模式意义, 这种模式意义的心理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对事物的认识、判断、审美取向等。
“声音观念”就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对它的一种概括和认识, 它是与具体事物的内容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是通过我们长期的学习、反复的尝试然后总结出来的, 是一种最直接的意识。歌唱中的声音观念是指人们在某种文化的综合因素的作用下, 对歌唱声音的多维认识, 是对歌唱用声所涉及到的许多因素集中、概括的认识, 无论是否接触过系统的专业训练, 每个人对声音都会有独特的见解, 在歌唱时总是想以自己所认为的声音观念来表现音乐作品。所以, 我们在歌唱中发出的各式各样的声音, 都是在某种声音观念支配下运用产生的。
二、声音观念与听觉训练
歌唱者应有一双准确敏锐的“耳朵”。
我们在声乐学习中要对音高、音准、节奏、音色、调性等要有正确的听觉辨别能力。其中节奏与音准, 是音乐组成的主要部分。音准和节奏除了先天的条件以外, 也需要我们专门的培养和训练。有的人天生有一双灵敏的耳朵和非常好的节奏感, 这对他们的声乐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但还是需要进行专门训练和培养的。如果天生条件不好, 对音准和节奏缺乏敏锐感, 那么更需要在严格的专业训练中弥补不足。在歌唱技巧上有的人软腭不积极, 松弛无力, 虽然口腔打开了, 但喉咙没有真正的打开, 这样发出来的音准也会有偏差, 虽然自己能够听出来但也是无济于事的, 这就要求他们有正确的发声方法, 并且需要对自己严格的练习训练来提高他们的声乐演唱能力。
建立起正确的“声音观念”既要培养我们在发声训练中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等方面的听觉辨别能力, 还要培养我们在歌唱发声中对歌唱“呼吸的深浅、吐字的清晰、起音的好坏”等方面听觉辨别能力。将双耳变成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得力助手, 充分利用耳朵的敏捷度去辨别声音的好坏, 这将会使我们的声乐学习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在练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我们不仅需要科学的声乐技巧, 同样也离不开敏锐的听觉, 多听正确的声音才能加强对优劣声音的辨别能力, 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才能改善我们的声音, 从而提高我们的演唱水平。
三、声音观念与基本素质
有人认为只要演唱出的声音好, 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素质, 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 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能达到好的声音效果。音乐基本素质是学习者培养声音观念发展基础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理素质
从身体素质来看,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锻炼身体, 那么我们的肺活量会得到增强, 在我们歌唱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如果体质太差, 在歌唱时就会感到很吃力, 那么就无法唱出完美的声音, 所以, 我们要想很好的歌唱, 就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的人天生就有一副好的嗓音条件, 但并不代表有着好的嗓音条件就可以学好声乐, 更需要后天的培养唱出优美的声音, 这就要求端正自己的声音观念, 从自己的嗓音入手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歌唱状态不同于正常的说话状态, 我们说话的时候是非常放松的, 是下意识发出的声音, 但在歌唱中却是一种有意识的状态。如我们平时在朗读歌词时, 就不能像平时那样像说话般的, 而是要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 有力的气息支持, 并且是高位置的去朗、读、诵。
2.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好坏会影响我们的歌唱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整体歌唱是有很大帮助的。只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有着很好的演唱功底, 那么在我们的声乐演唱中才会出现超常发挥的情况, 至少不会与平时的演唱水平有很大的差别。但如果你的心理素质太差, 只凭借良好的演唱水平是万万不可的, 结果也不会理想。所以, 心理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演唱水平, 我们不仅仅要有好的声乐技巧, 还要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 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正确的声音观念的节制之下做到超常发挥。
3.音乐素质
在我们歌唱实践的过程中, 良好的音乐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乐感”是我们每一位歌唱者不可缺少的重要音乐素质。“乐感”好的我们就能把作品的情感表达的很到位, 能够正确理解和表现作品的内涵。
“乐感”的好坏有先天的影响, 但是后天的培养更重要, 经过长期良好的教育, 并通过艺术实践, 深入生活, 不断提高升华。还要适当的运用正确的“换气”, 在我们说话、演讲、朗读的时候, 都会自然的涉及到“换气”问题, 适当的“换气”有利于我们歌唱情感的连续性, 所以我们在演唱过程中, 准确的“换气”是特别重要的。节奏感、音准把握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我们学习的进度, 应需要更严格的训练。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伴随着听众的心理活动, 启发和调节听众的心理情绪, 不能单纯的去追求声音的美, 而忽略了歌唱的情感和有感情的歌唱。因此, 我们必须拥有良好的音乐素质, 在歌唱实践过程中, 没有良好的音乐基本素质, 就不会演唱出好声音的, 音乐基本素质是我们培养声音观念发展的基础。我们的歌唱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技巧, 更要有丰富的思想感情, 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良好的基本素质从而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四、正确声音观念的树立
1.利用模仿发挥声音的效果
正确的声音观念是从模仿正确的声音开始的, 不是凭空建立的。要多听“范唱”, “范唱”是对我们正确声音观念形成启蒙的关键。
首先, 多听歌唱家歌唱的声音, 我们就可根据歌唱家CD中的演唱, 将其声音记在脑海里, 使自己发出的声音有个依据。但是, 我们在模仿演唱时, 应该有着清醒的头脑, 应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去分析每位的声音, 而不是盲目的模仿。
其次, 还需要多听自己身边歌唱家的演唱, 多去揣摩他们的声音, 体会他们歌唱时的状态, 学会聆听他们歌唱时的发声技巧, 要做到为我所用, 让自己的声音得到提高。
最后, 更要多听自己的声音, 对自己的声音, 要有一个正确的感知,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辨别自己声音的好坏。
我们不能凭主观听觉练唱, 还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找出适合自己的练习模式, 逐渐形成敏捷声音辨别能力, 进一步加强对声音观念的理解和认识, 更好的唱出不同音域中自己优美的声音。同样也要学会聆听自己的歌唱录音, 并与歌唱家的录音相比较, 从而有好的对比, 从中找出不足达到进步的效果。
2.适度的打开腔体建立声音状态
要想获得正确的声音观念, 需要我们在演唱时要保证腔体的完美、协调, 从而获得好的演唱技巧。
对于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其一, 合理的气息控制。
歌唱的动力是气息, 通过气息来控制音的强弱、高低, 更好表现音色的变化以及情感的表达。我们在歌唱时要用口、鼻联合的方式来吸气, 气息自然向下并保持在丹田, 这时我们的双肩、下巴、舌头要处于一种松弛的状态, 胸腔会自然打开, 腹部和腰圈向两边扩张。
(1) 音区高低的不同所需要的气息量也是不同的, 在唱高音时, 需要的气息量多, 吸气时胸腔扩张气息向下, 加强丹田和腰部的支撑和控制力, 更好地利用气息来达到所需要的音高并保持好的音质。反之, 唱低音时则需要的气息量就会变小。
(2) 音值的长短, 所需气息量的大小也是不同的, 时值长所需的气息量就大, 反之, 时值短, 需要的气息量也就相应的少。
(3) 音强弱的不同, 所要求气息量也是不一样的, 同一个音高, 标注强的音, 那么需要的气压就大, 反之, 弱的, 气压则小。
其二, 正确的打开喉咙。
“打开喉咙”在我们歌唱过程中是重要的环节, 这一部分对我们声音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
“打开喉咙”要求喉头在正确的位置上稳定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我们的牙关要打开, 自然的放松下巴, 舌头平放在牙床上, 但是注意舌根是要放松的, 这时候我们的喉咙才是打开的。可以采用“打哈欠”来“打开喉咙”。“打哈欠”的时候我们的下巴是放松的, 口腔也是非常放松的。
因此, 我们要记住此时的感觉和状态, 在唱歌的时候咽喉打开, 气息自然的就送出去了, 到位的声音听起来是圆润的而不是干涩的。
其三, 良好的整体共鸣。
“共鸣”是歌唱过程中一种特有的现象, 好的“共鸣”源于我们对腔体、气息、发声等歌唱诸多环节良好的控制。在具体歌唱实践中, 高位置共鸣的构建是经过长期科学训练来获得的。
具体做法是:
(1) 通过“哼鸣”练习来更好的找出我们所要求达到的共鸣位置;
(2) 通过“气”“声”的有效结合训练来体会整体共鸣对声音的塑造;
总之, 练习好“共鸣”这个声乐技巧, 可以美化我们发出的声音, 可使我们所发出的声音更加结实、丰满、圆润, 明亮。
综上所述, 我们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 正确打开喉咙的方法和良好的整体共鸣, 并且协调配合之, 就可以唱出具有穿透力, 集中结实的声音。因此, 正确的“声音观念”对于歌唱的重要影响是我们每位歌唱实践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良好的“声音观念”对于歌唱的重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声音要通畅圆润、音色明亮松弛、声音要清晰干净结实有力、合理的气息控制、高位置的声音等。所以, 只有拥有了正确的“声音观念”, 我们才能准确地发挥出自我演唱的技能, 才能更好的表现出声乐作品的内涵。
摘要:在具体的歌唱实践中, 每一位歌唱者对声音的概念都会有自己的见解。但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声音观念”, 才会使我们在声乐演唱技巧、音乐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相反, 不正确的“声音观念”, 会误导我们产生一种错误的歌唱意识。听觉的训练永远是声音训练和形成科学声音观念的第一步。所以, 我们要通过多听来提高我们的声音辨别能力, 培养我们敏锐的耳朵。同样, 在歌唱实践过程中, 没有好的音乐基本素质, 也是不能够演唱出好声音的, 良好的音乐基本素质是我们“声音观念”发展的基础。我们的歌唱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技巧, 还要有丰富的思想感情。这样, 我们才能更好的掌握良好的基本素质, 从而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因此, 只有具备正确的、科学的“声音观念”, 才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进行歌唱。正确的“声音观念”, 在我们歌唱实践过程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要提高我们歌唱学习主观上的认识, 正确的“声音观念”在我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声音观念,声乐学习,听觉,影响
参考文献
[1]薛良著.歌唱的艺术[M].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7.2.
[2]章枚译.名歌唱家论歌唱艺术[M].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7.
歌唱声音 篇8
通过十几年的学习和舞台实践, 我想就这二个问题的略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关于歌唱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 甚至有人认为“歌唱的艺术是呼吸的艺术”这是现在声乐艺术界对呼吸在歌唱中重要性的认识,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这说明古代的歌唱家们就已对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并给予足够的重视。
理论上讲, 人的歌唱器官由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呼吸器官三个部分组成。在学习和舞台实践的过程中, 我的体会是呼吸器官的活动较明显和可以触知的, 可通过人的意识加以控制的, 这可能也人们对这个问题认识较多的原因之一。呼吸是歌声的激动器, 如同小提琴演奏时弓子一样弓子运用的好, 才能得到好的演奏效果, 那么呼吸方法正确才能为好的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 呼吸方法的正确与否歌唱来讲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 循序渐进逐步掌握的, 正确的理解, 反复的体会和消化、经常的实践才能达到所谓“得心应手”的境地, 任何操之过急和企望短时间即达目的做法都是徒劳的, 欲速则不达, 尤其是对初学者或声音训练不够系统的演员来讲, 应是有害的, 从歌唱生理学的角度讲, 呼吸是由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两部分的协调运动来完成的, 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的协调动作才使得呼吸达到需要, 而这需要就取决于训练的内容, 取决于演唱的歌曲内容, 歌曲内容不一样呼吸的要求也就不一样, 歌曲的歌词、旋律舒缓、优美、呼吸也就随之舒缓期相对也松驰、平稳。如我曾演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打起手鼓唱起歌》这类曲目, 由于歌曲内容抒情、优美、气息也就舒缓、平稳, 而演唱者如意大利歌剧《游吟诗人》中阿苏切娜, 名曲, 如歌剧《愤怒的火焰》和毛泽东诗词谱写《忆娇娥》娄山关》这类曲目时, 由于歌曲的力度强, 是气息相对力度很大爆发力强, 呼和吸的肌肉君相对就很紧张甚至夸张。从这一点讲, 就是说呼吸是以歌曲的内容为要求, 不同的曲目要求有不同的呼吸。
另外一点体会是呼吸的“深浅”问题, 通常在学习声乐或演唱过程中, 一致的说法是呼吸要深, 而且越深截止好, 这似乎成了定论, 但我认为, 所谓深应该是相对的, 正如声乐艺术所有的要求是相对的一样没有绝对的“深”。气息尽可能吸的深, 但深入到什么程度, 什么状态则众品不一。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 我的体会是, 人的腔体就是有限的, 器官对于气息的容量也是有限的, 气息的深应该是相对的, 应该把训练和演唱有机地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通过训练, 使吸气、呼气两大肌肉群充分加以锻炼, 使其张、合有序、有力、自如。从而使气息在吸时如闻花, 如遇渴喝水那样“将水喝到肺底”将气息吸至横隔膜一线并能有效控制的部位。而在呼气时两肋则如小鹰展翅, 胸腹相对紧张有力的控制, 让气息如一缕喷涌的泉水拥托着声音, 在演唱时, 呼吸是根据乐句的长短和内容的要求来定的, 而一味只强调气息的深, 有可能使整个肌体僵呆, 声音失去弹性和光泽出现“脱节”现象。
由此我以为, 呼吸的深应该是相对的, 而不是绝对的, 呼吸的所谓“深”应该界定或在练习中有个较明确的概念, 不能单纯强调深而使呼吸僵化, 这样反而不利于演唱, 做为演员更不能生般教条, 应在实践中多加体会, 揣摩不断完善这重要技术, 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来提高自己歌唱的能力和水平。
二、关于声音的支点
关于声音的支点, 是我在演唱和练习的过程中总结的一点体会, 以往的学习中, 从理论的角度讲, 都是讲如何“支撑”声音, 而难以看到或学习关于声音“支点”这样明确的理论或方法在实践中的体会是, 歌唱中应该使声音有个支点并明确这个支点, 这样就会使声音能准确地在各共鸣腔体有效震响, 辅之其它技术, 从而使声音的位置、共鸣、音准、力度、音色等问题得以解决, 并能使之有机的统一起来。
关于声音的支点, 以我实践和体会来讲, 就是使声音在腔体内有一个明确 (相对) 的立点, 让声音在这个立点站住并站牢, 这样才能掌握各部位的平衡。这个支点的点应在腹部顶端的中间部位, 确切的感觉像是在胃底中央的位置, 由这个点来的声源, 依靠横隔膜、腹肌的支持、让两肋保持张力, 从而使气息拥托声音在共鸣腔体振响。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首先要使呼吸的训练科学, 并在呼吸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有意识的让声音找到上述“支点”, 经反复练习、实践后掌握并运用。在两个问题解决后, 气息和支点成为了歌唱者下意识的动作, 也就使得其它诸如喉器的位置、调整、共鸣腔体的充分利用, 声音的位置、音色等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
呼吸得法、声音支点的确立、喉器 (头) 自然归于平稳, 相对坚定、喉头的打开成为自然, 给歌唱者调整共鸣腔体调整位置留有了更大的余地, 同样的在这两个问题解决后, 音色就更加华美、丰满、音质更加良好, 音准、节奏也就易于掌握和控制, 也就给歌唱者更好的解决演唱中存在的问题, 找到了一个途径。这一点我的体会是深刻的, 过去我在演唱的时候, 尤其是演唱较生疏或难度较大的曲目时, 总是显得手足无措, 甚至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当这个问题解决后, 我发现再接下来的演唱就从容了, 有把握了, 从而使我准确的理解和表达歌曲内容并进行艺术的二度创作成为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讲, 正确解决呼吸及声音的支点这二个问题, 对歌唱者是十分重要也是迫切的。
综上所述, 我以为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较难掌握, 教、学、实践相对复杂的一个艺术门类, 作为一个专门的学问、集千百年古今艺术家的探索和实践, 时值今日仍难将其公式化, 实际上根据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及歌唱者本身各不相同的生理特点, 在声乐艺术的道路上的探索也是永远无止境的, 这也是它独具的特色和永远的魅力, 我的这些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一点心得体会、也是一家言, 谬误自是难免, 恳请专家、老师、同仁批评指正, 使我得以滋养、充实、提高、进步。
摘要:呼吸与对呼吸深浅的认识及声音“支点”的掌握直接关系到演唱技术的优劣, 正确的呼吸是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并在实际表演当中逐步掌握的, 对声音的支点是掌握有助于个部位平衡是演唱技术中的的关键
关键词:歌唱,呼吸,支点,气息
参考文献
歌唱声音 篇9
一、骄人的广告收入和收视率
今年, 《中国好声音》的广告收入据说超过了20亿, 这与其2012年第一季开播的时候3亿元的广告收入相比, 翻了两番还多。“正宗好声音, 正宗好凉茶”, “百雀羚草本, 天然不刺激, 中国好声音由百雀羚……”等等广告词通过华少的快语式播报, 出现在节目的各个“关键环节”, 效果自不必说。效果不好, 自然也不会吸引来途牛旅游、高德地图、苏宁易购等等二十多家赞助商。
据悉, 四年的《中国好声音》加在一起, 收入超过了40亿。2014年湖南卫视的广告收入是75亿, 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的收入也差不多就在50亿上下。《中国好声音》四季40亿的收入显得相当耀眼。的确像媒体评论的那样:“中国好声音做成了中国好生意”。
之所以能吸收到如此可观的广告收入, 自然是与节目本身的号召力息息相关的。《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的平均收视率大约在4.8%左右, 相比起第一季4.2%和第二季的4.58%都要高。最近一段时间以来, 由于《中国好声音》的播出, 和它同时段的其他卫视的一些综艺节目《真心英雄》《一站到底》收视率都少得可怜。之前看上去人气极高的《我是歌手》也比不过《中国好声音》, 前者三季的收视率是2.5%左右。
二、“真”是制胜法宝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源自荷兰电视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 先后被英国、法国、德国等40多个国家引进并掀起收视狂潮。在百度百科上对《中国好声音》的介绍, 有这样一句话:“《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 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之所以这么说, 是因为《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打造的, 它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制播分离模式, 而是采用开创性的分成模式。简单地说, 就是制作团队灿星公司与播出平台浙江卫视达成协议, 如果节目收视率达到一定标准, 双方将共享广告收益。相反, 如果节目效果不好, 制作方拿到的分成比例便会减少。这给节目制作方带来更强的激励机制, 促使其倾力打造更加优质的电视节目。
近年来, 真人秀节目的火爆, 为大众荧屏注入新鲜娱乐化元素, 而跟风和模仿盛行的混乱格局也暴露很多深层问题。不少真人秀节目不断地被模仿复制, 最后导致资源的浪费与观众的视觉疲倦。不少原本很真实、很生活化的东西变得矫揉造作、强装欢颜。选手的音乐素质和个人素质越来越受到质疑, 大多是靠炒作来夺人眼球, 大众难有一个专注欣赏音乐的专业舞台。这不得不给人一个警示。
据一份关于《中国好声音》受众心理的调查报告显示, 有62%的人是因为“好听的音乐”选择《中国好声音》的, “正宗好声音”成为大众收看《中国好声音》的首要原因。看来, 作为一档歌唱类真人秀节目, “真”还是节目屹立不倒的一个首要因素。在《中国好声音》节目中, 盲选的赛制天然就决定了每一位选手的演唱完全是嗓音与技艺的比拼, 靠真诚的音乐态度和过硬的音乐实力说话。每一个声音, 都以最大限度保证了其真实性, 这种原生态的唱法受到了观众的尊重与喜爱。
三、歌唱类真人秀节目需寻求突破
当然, 作为任何一档大众传媒的产物, 都无法逃脱观众“喜新厌旧”的性格需要。《中国好声音》经历了红红火火、街谈巷议之后, 疲态尽现、力不从心的感觉, 似乎也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于节目中像个拳击赛场的舞台、导师们盲听转椅的形式、队伍内部大逃杀最后再互相狙击的赛制……从几年前的新奇和刺激, 现如今已经明显地感觉到审美疲劳, 曾经的“新”, 已经是“旧”。
请来新的导师周杰伦, 作为本届好声音的最大卖点, 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坐在转椅上的四位导师, 在镜头前变成了只会“追问梦想”的理想主义贩卖师, 只是提问者由汪峰变成周杰伦。“双盲眼”的新玩法总感觉意义不大。还有往草根的方向矫枉过正, 为故事而故事, 学员音乐道路的故事明显雷同……不得不承认, 4年过去了, “好声音”每个阶段的精彩程度呈现递减趋势。还有人评论说《中国好声音》的学员越来越没有存在感, 能够流传在大街小巷中传唱的歌曲也越来越少。总之, 在很多人眼中《中国好声音》越来越不好看了。
那么, 作为流行的大众娱乐节目形式, 像《中国好声音》这样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如何寻找突破口, 得以长盛不衰呢?
一是要建设符合媒介市场化需求的合理有效的媒体产业化运作机制。欧美选秀节目背后有成熟的音乐产业和娱乐产业支撑, 版权出售、唱片发行等, 使资源得以深度开发, 培养出的是真正的乐坛巨星。而国内选秀节目缺乏成熟健康的音乐娱乐产业与之配套, 选拔出的明星仿佛是过眼云烟, 重视节目本身收入也注定了其短线效应。二是大众对选手“故事性”的真伪引发的质疑, 很有可能会使愿意为其进行口碑传播的消费者数目不断减少。因此, 回到“真”这个核心上来, 更多地强调歌唱实力, 减少浮夸的商业炒作, 传播正能量和积极的价值导向, 才是节目得以长久的本质要求。三是赛制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媒体评委在音乐评判的专业性方面明显不足, 因而在比赛后期媒体评委的加入受到了很大争议。从这个角度上讲, 歌唱类真人秀节目要继续获得成功, 就必须考虑进行改革, 不断满足受众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年来, 不少电视台纷纷将真人秀节目作为重头戏, 在激烈的竞争中, 作为一档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范例, 它的出现和兴起掀起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高潮。无论从收视率还是广告收入上来说, 都是可以载入史册的。那么它的传播机制是怎样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同时又需要在哪些方面寻求突破呢?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真人秀
参考文献
[1]中国好声音热播引潮流独特商业运营模式引关注[N].工人日报.
[2]胡美玲, 唐佩佩, 孙丽.关于《中国好声音》受众心理的调查报告[DB/OL].人民网—传媒频道.
[3]史含伟, 赵雪琬.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因素探析[J].新闻世界.
歌唱声音 篇10
学习声乐,首先应该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这就如生产产品前需要明确怎么样的产品才是合格的、优质的。众所周知,怎样的产品是需要买怎样的机器来生产,机器买来了,首先该花点时间把机器搭建好,然后试生产,再根据生产出来的产品与俗成的优质产品的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差距,进一步调试机器,使得之后生产出来的产品越来越接近要求的规格。声音是产品,歌唱状态是机器,在搭建歌唱状态前,首先应该明确怎样的声音是优质产品,这是指导后续工作开展的根本。声乐发展至今.人们对歌唱声音的要求普遍认为通畅、松弛、明亮、集中而又结实的声音是优质产品。
正确歌唱状态建立的重要性
一直来我总是把正确的歌唱呼吸训练看作是企业筹建过程中的发电厂建造项目,没电企业是无法生产的,正确的歌唱呼吸的重要性是保证企业生产动力能够稳定地、源源不断地供应。正确歌唱状态的建立是搭建一台能够生产出优质声音产品的机器的过程,这台机器一方面需要与发电厂的电能够顺畅地接上,一方面各个组成部件要努力安装到位,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符合要求。搭建机器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哪怕你急着想出产品。机器没有搭建好而急于生产的,后果是十分糟糕的,既浪费了人力与物力,还毁掉了企业的声誉。在声乐界,也经常会碰到某些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计划性,必要的基础工作不做,正确歌唱呼吸方法没让学生很好掌握,正确歌唱状态没有认真去建立,整天就是让学生唱歌,而且还经常让他们唱高难度的歌曲,唱出来的声音难听无比,更糟糕的是把人家好好的嗓子毁掉了。记得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年轻时,她的外国老师为了把她受了伤害的嗓子调整过来,一开始时并没有让她唱很多歌,而是反复让她根据要求做练声曲训练,几年后才让她尝试着唱几首歌曲,结果周小燕竟然唱出了连自己也难以置信的好效果,其实这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道理,基础工作做扎实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实实在在把歌唱状态建立好了,才会拥有美好的声音。
如何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
如何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是声乐教学过程中主体内容之一,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阐述方式。在当今的声乐界,利用"歌唱的管道建立"说来诠释歌唱状态的建立是比较普遍的。本人也比较主张这种说法。在教学中,我喜欢把所谓的"歌唱管道"从喉头这里分成上、下两截,喉头上面直到眉心这截比较短的称之为"上管道",喉头以下到腹部这截比较长的叫"下管道",头仰起,下颚撅出时,这两截"管道"在喉头这里是错开的,此时"下管道"会往上拔起些,平时大家所说的"喉头位置"则会偏高,胸腔也下瘫,小腹往外松弛,此时出声时,由于两截"管道"没有衔接上,声音不能进入"上管道",直接从嘴巴喊叫出来,声音比较干涩、难听。
歌唱状态的建立是在吸气的一刹那完成的,也就是说在胸腔不提起来的情况下随着气吸进来的同时,下颚需要往后往下微收,使得上下两截"管道"能够很好地衔接上,此时会感觉到"下管道"往下插得更深.胸腔也变得饱满,小腹会随之往里微收,整个人看起来很挺拔、很精神,此时唱出声音时,由于上下两截"管道"衔接上了,上下畅通了,所以声音能够共鸣至眉心,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声音的高位置"或"眉心的小亮点"。歌唱状态建立中所提倡的腔体打开,从纵向的意义上来说,把两截"管道"很好衔接上了就可以了,除此,还有横向意义上的状态建立或腔体打开。横向的歌唱状态的建立在我认为,事实就是将"管道稍微舒张开",很多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喜欢用"半打哈欠"或"闻花的感觉"等方式来启发学生,"半打哈欠"对于"下管道"的舒张开比较有效,"闻花的感觉"比较适合"上管道"特别是鼻腔的舒张的舒张开。本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喜欢让学生在不提胸腔的吸气时感受心窝这里有一丝凉意的感觉,这样容易避免某些学生的假吸现象,然后让他们在感受到凉意的地方"气化成了半口水",而后保持这"半口水"含住的状态,"闻花的感觉"我不大强调去用,除了某些特定歌曲需要这种感觉去唱,其它我觉得很容易让人产生面部紧张,鼻孔加大,影响美观。
良好的歌唱状态是在体内形成一无形的"圆柱"状,既有纵向上两截"管道"的很好衔接并稳定,也有横向上随着气吸进来的同时的"管道"舒张和歌唱过程中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