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技能训练

2024-06-13

歌唱技能训练(精选12篇)

歌唱技能训练 篇1

摘要:声乐演唱技能训练不仅仅是有关于艺术天赋、艺术感觉和艺术表达的活动,也是与意志品质、坚毅性格无法分开的,歌唱的意志的坚强与否,直接决定着歌唱技能训练的质量高低,决定着一个声乐学习者能否真正获得科学的声乐观念和正确的演唱技能,在歌唱技能训练中,要认清歌唱的意志的重要性,使歌唱者真正能够通过刻苦地声乐训练过程,获得扎实的声乐演唱功底。

关键词:意志,歌唱,训练,影响

声乐技能训练是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方能完成的漫长的积累过程,在声乐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天赋和艺术感悟力无疑是十分关键的点,但声乐训练归根结底是属于技能养成的过程,是需要耗费大量实践和精力的长期性活动,因此,在声乐技能训练中会遇到一系列困难:耗时太久、收效过慢、难度过高,这些,对歌唱者的体力和精力都是极大的考验。所以,在歌唱技能训练中,歌唱意志显得尤为重要,有顽强的歌唱意志,才能克服上述困难,在声乐训练中也才能取得良好成绩。

一、歌唱的意志决定着歌唱技能训练的韧度

歌唱技能训练,与体育训练虽有本质不同,但同样是需要一定的韧度方能完成,所谓韧度,即是训练中所需要具有的,无论何时何地、各种场合都能把训练成果运用自如的能力,歌唱训练是一种肌肉记忆养成和经验累积的过程,因此对这种韧度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在歌唱训练所包括的气息训练、音准训练等训练过程中,一旦失去这种韧度,便会前功尽弃,这种必须坚持的韧度,无疑是需要坚毅的歌唱的意志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撑的。

具有顽强的歌唱意志品质,可以克服时间、空间因素所带来的一系列困难,以持之以恒的精神指为基础的歌唱技能训练,在整个歌唱技能训练的过程中,也自然会具有不怕困难、力争上游的精神,在与声乐演唱的长期拉锯战中,获得最终的胜利。在气息训练中良好的歌唱意志品质尤为重要,歌唱的呼吸方式与平常的呼吸有所不同,此外,在歌唱过程中,要求气息既要充沛又要稳定,因此,持续的气息训练是每一位歌唱者都必须进行的“必修课”,气息的训练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在一次次枯燥的气息训练方法的练习中形成肌肉记忆和呼吸经验,这就需要顽强的歌唱意志来指实现歌唱技能训练,克服枯燥感,增强训练韧度,做到持之以恒。

歌唱的意志品质决定着歌唱技能训练的韧度,这是进行声乐训练之前就应当具有的精神,歌唱技能训练失去这种韧度,便很难有所进步,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歌唱的意志在歌唱技能训练中无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二、歌唱的意志影响着歌唱技能训中练细节的处理

对于歌唱细节的处理,乍听是与个人性格和艺术感悟力相关,但归根结底,歌唱训练细节的处理其实是与歌唱意志密不可分的。歌唱的意志决定着歌唱技能训练细节的处理。在打磨一首新的声乐作品的过程中,对细节的处理方法找选择、研究并最终进行歌唱实际训练,都需要对作品极大的耐心和对于训练极度的投入和刻苦精神,将一个声乐作品的训练细化到每一个咬字的训练,是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和体力的,也是一个不断重复和修正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说,歌唱意志的作用就可见一斑。

例如对于乐句的划分,同一首作品有着很多种处理方式,根据歌词的语境、情感内涵的表达音乐旋律的走向等等,找到最合理、最恰到好处的乐句划分方式,并且要结合整部作品表现的和谐度与完整度,进行统筹的修正,最终将这些处理方法带入到歌唱实际训练中去,在训练中根据训练效果进行二次修正,这种细节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声乐歌唱技能训练的效果,但这一繁琐复杂的过程,若要顺利落实,无疑需要训练者以其顽强的歌唱意志品质作为支撑。

细节的处理,需要歌唱意志,歌唱的意志决定着在歌唱技能训练中歌唱者对于细节的把握是否深入、是否能够做到精益求精,也因此决定着歌唱技能训练的质量。

三、歌唱的意志决定着歌唱技能训练的效率

歌唱技能训练并非没有“捷径”可走,但这种“捷径”,只有通过刻苦的声乐练习,在长期顽强的歌唱意志所支撑的歌唱训练实践过程中,才会偶然获得,与其说是一种“捷径”,不如说是通过训练发现的歌唱的内在规律和内在方法,是一种刻苦训练后的融会贯通。

因此,在拥有良好的歌唱意志品质的前提下,声乐训练者会通过训练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更具有效率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的训练和歌唱实践。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歌唱方法的找寻,是建立在长期刻苦训练的基础之上的歌唱实践经验总结,是一种经验的总结归纳,这与缺乏歌唱意志的对于过程的取巧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综上所述,歌唱的意志决定着歌唱技能训练的效果,他决定着歌唱技能训练的韧度、细度和效率,可谓至关重要。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不仅可以有助于歌唱技能训练和实践,也是对声乐学习者的意志品质的重新思考和重新强调,这在声乐全面发展和普及的当下,无疑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歌唱技能训练 篇2

——隆林宁

课程:通俗唱法训练

班级:08级文秘、体育选修 课时:2节/周/16周

教学内容:发声练习、歌曲演唱 学习的重要性:

通俗音乐在当今社会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这种突出的发展,有着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其自身的良好基础、歌唱方法发展多元化的要求、现代技术手段的发达和就业市场的需要是促使其突出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高职院校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一、通俗音乐的教学逐渐走进高校音乐专业的课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可阻挡。

通俗歌曲的内容常取材于日常生活,歌词的口语化令人感到亲切自然、易唱易记,富于娱乐性,易于在群众中传播。而得到欣赏者的肯定与赞赏是每一位歌者的心愿,因此,演唱听众喜欢的作品也是每一位歌者所要担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如同从廖昌永曾用美声唱法演唱了《掌声响起来》《红旗飘飘》,杨洪基演唱了《再回首》至佟铁鑫的美通唱法风格和李谷一等人的民通唱法风格,这些艺术家的行为,都是希望自己的艺术为大众所认可,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如果艺术家和公众分道扬镳,最终公众对艺术或嗤之以鼻,或把艺术家看成只是技术娴熟、获得满堂喝彩的魔术师。因此,一个艺术家千万要正确估量自己的地位,明白对艺术和自身所负的责任。

二、加强通俗唱法的教学是适应歌唱

方法向多元化发展的需要通俗歌手大多有自然独特的演唱风格,他们很善于运用声音的控制与放开、强烈与轻柔的对比来演绎歌曲的情感。或如泣如诉“悄悄话”似的感觉,或近乎疯狂的撕裂式的喊唱,伴以强烈的节奏与动作的表演,加之一些新奇的装束都会被大众所欣赏甚至得到中学生的盲目崇拜和模仿。歌唱的主体是音乐作品,歌唱方法是表现音乐内容的载体。通俗音乐的迅速发展,通俗音乐创作队伍的逐渐扩大,使通俗音乐作品艺术性地逐渐提高,群众所喜欢的歌曲快速涌现,使得唱法也要适应作品的需要。从我国台湾的邓丽君、香港的许冠杰等人的卡带和黑胶唱片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商品,到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涛声依旧》《弯弯的月亮》《信天游》《少年壮志不言愁》《好人一生平安》《篱笆墙的影子》……风靡全国,到《常回家看看》《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神奇的九寨》等内地、港台作品与韩、欧美等作品的交相辉映,极大地刺激了国内通俗唱法的发展。从听众的欣赏角度上来看,他们更希望听到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民族、美声唱法也强调风格和特色,但是在所强调的规范的发声方法下进行的这种风格和特色是有局限性的。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对声乐作品和表演形式都有不同的要求。据抽样调查,五六十岁以上的群体,多喜欢欣赏一些经典老歌和戏曲;而40岁左右的群体欣赏的面较宽,艺术性强的歌曲和通俗歌曲都能接受;30岁左右的群体则以喜欢通俗者为多;20岁左右及以下的群体,除了专门从事音乐专业和自然嗓音较好的人员外,大部分喜欢通俗唱法,因为利于他们模仿,利于他们演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曹理教授的著作《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书中谈到她在1998年做过一个关于学生最喜欢的音乐问卷调查,其中16至18岁年龄段学生情况简录如下:比例(N=230)喜欢中国民歌的占20%,喜欢声乐艺术作品的占5.6%,喜欢通俗流行歌曲 的占45.5%,喜欢摇滚音乐的占34.6%,喜欢通俗流行音乐的占42.9%,喜欢器乐艺术作品 的占42.9%,其他11.4%。

三、加强通俗唱法的教学是现代科技手段所允许的

通俗音乐由于是“大众的音乐”,故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尤以爱情歌曲居多,也有描写理想、伦理、思乡、友谊、感喟等人之常情的种种内容。它富于娱乐性,手法和风格均较自由,在旋律上力求易记易唱,音域不宽,十分注意通俗性。演出形式上,十分强调群众性,强化交流。所以,大型演出甚多,灯光、美术、服装、舞蹈、音响等综合运用,往往造成十分强烈的效果,使欣赏者的音响感知和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发挥。通俗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和新的电子科技手段相结合。除了现场演出外,它的各种传播方式无不十分现代化。

由于通俗歌曲题材的广泛性与平民化,音乐的娱乐性与简易化,且作品音域一般不宽,非专业人员也能用自然嗓音自如演唱。在先进的电声设备衬托和美化下产生良好效果,使歌者产生强烈的歌唱欲望。许多非专业人员模仿专业人员的歌唱风格,一些自然条件优秀者当达到一定水平时就迈进了专业人员的行列。这为通俗唱法的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和巨大的欣赏群体。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更为通俗音乐和通俗唱法的传播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和无限大的空间。一些网络歌手的出现和成功,一些优美网络歌曲及糟粕的迅速传播,说明在传播通俗音乐方面,互联网已成为比广播、电视媒体更为便利的媒体。教学过程:

一、气息训练:

我们平时生活中采用的是自然式呼吸,这种是下意识的,气吸得少而浅,呼气也不用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钟左右,不能用于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腹式呼吸法,既气要吸到腰的周围,然后利用呼气肌和吸气肌的对抗,找到用力的支点。一次呼吸往往长达十几秒钟,歌唱的高低强弱,茚扬顿挫的变化,全靠呼吸肌肉灵活有力的运动来完成。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这就是人们说的“声靠气传”。

⒈吸气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深深地闻了一下鲜花的异香----好,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气得才深。吸气要用鼻和口同时自然的进行,尽力作到平稳轻巧,柔和,不可用强制力量,不能僵,气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窝处。吸气以后要有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唱歌的关键。

⒉呼气

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腹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想象自己手里拿一大瓶香油往另一个小瓶里灌时那种小心翼翼,憋住气息的感觉,呼气要均匀,舒缓。各位可以准备一张10平方大小的薄纸片,放在墙上,距离它4---6CM,吸气后保持一下,然后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地,半分钟以上便为合格。也可以代之以一只燃烧的蜡烛,对着火苗发“U”音,正确的气息是火苗倒而不灭,时间越唱越好。⒊怎样训练横膈膜的力量

横膈膜的力量对气息的保持和声音的力度都很重要。

传统的训练方法有;

⒈数数字;深吸一口气,利用腰腹的力量保持住,从1开始数,数到60为合格。数数要均匀要有节奏,不能偷气。

⒉吹灰;深吸一口气,然后就像吹掉桌上的灰尘一样往前吹气,节奏是一慢而快,体会横膈膜的力量。

⒊多做仰卧起坐,增强腰腹的力量。

二、发声训练:

吉他弹唱,顾名思义是“弹”与“唱”的结合。如果你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种简单或艰深的伴奏,但是还不能开口唱的话,那你的吉他弹唱还只学会了一半。我们前面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演唱所必须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如何才能有正确的呼吸和共鸣,希望你得到的是实用可行的方法而非一大堆空洞的理论。“好的声音是可以练出来的”。各位要坚信这一点!许多朋友总认为自己的嗓子不行,不是唱歌的料,这种妄自菲薄的观点是不足取的。原优客李林的主唱林之炫那飘逸,激越的高音定让你羡慕不已吧,可他刚开始唱歌时别人都讥笑他音色不好,歌声很难听,是通过苦练,他才有了一副全新的歌喉,喜欢吉他弹唱的朋友一定要以他为榜样!

有了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否就意味着能唱好通俗歌曲呢?答案是不一定!通俗歌曲十分讲究“情”,“字”,“声”的配合。“声”当然指的是好的声音;“字”指的是正确的吐词,规范的咬字;“情”就是要唱出感情—悲伤或喜悦,失意或甜蜜,都要从你的歌声中得以表达。这就是人们平常说的“把味道唱出来”,当然也是现在要跟你一块儿探讨的“通俗歌曲的韵味”。

⒈颤音

颤音是利用气息与喉结的配合,使声音产生波动感,起伏感。这是抒情歌曲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颤音有很多种类。如周华健的颤音幅度适中,不大不小;齐秦爱用小颤;邓丽君,张学友则以大颤见长;而日本歌曲的特点是“先直后颤”,即后唱一段直音,再开始颤,幅度有小到大,频率有慢到快,这需要功夫。很多朋友不会这个技巧,不要泄气,这完全可以练出来的。关键是气息与喉头要配合好,千万不要只用喉头,发出一种类似羊叫的小抖音。

⒉气声

在发生时,如果气先与声出,气多声少,就会发出气声。它使歌声更柔媚,更动人心魄。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第一段,林忆莲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第一段也是典型的气声唱法。

⒊哭腔

哭腔是目前通俗歌曲演唱中最流行的技巧之一,它是再喉间和用猛然加大气息而产生的爆发力,发出一种类似痛苦的声音。张学友,周华健是哭腔的代表人物。哭腔用的好可以增加歌曲的感染力,但也不可用的太滥。

⒋挑音

挑音是一位优秀歌手必须掌握的但往往又是最容易被忽列的小技巧。它是在字尾声音向下滑在忽然往上一挑而发出的。周华健再歌唱时挑音用的很讲究,很到位。有的歌手喜欢有大挑音,如叶倩文,她演唱的《真心真意过一生》,《明月心》等歌曲,几乎每句歌词的结尾都有一个幅度很大的挑音。

⒌噎音

噎音是一种在喉间发出的类似哽咽的声音,港台歌手唱噎音最有代表的是王杰。王杰之所以给人一种悲凉沧桑之感就是因为他的歌声中“噎音”,“哭腔”特别多。

三、歌曲演唱训练:

1、男声演唱曲目:

男声五级:《朋友》、《东方之珠》、《伤心太平洋》、《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等。

男声六级:《安静》、《驿动的心》、《朋友别哭》、《把根留住》、《我的眼里只有你》、《把悲伤留给自己》、《男人哭吧不是罪》等。

男声七级:《彩虹》、《涛声依旧》、《用心良苦》、《你在他乡还好吗》、《一场游戏一场梦》、《忘记你我做不到》等。男声八级:《情非得已》、《愚公移山》、《单身情歌》、《我的未来不是梦》、《让我喜欢让我忧》、《一千个伤心的理由》等。男声九级:《暗香》、〈再回首〉、〈爱如潮水〉、〈我是一只小小鸟〉、〈无所谓〉等。

男声十级:〈你快回来〉、〈当爱已成往事〉等。

2、女声演唱曲目:

女声五级:《奉献》、《家乡》、《星语星愿》、《爱的代价》、《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女声六级:《女人花》、《在水一方》、《梦醒十分》、《好大一棵树》、《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等。

女声七级:《约定》、《别问我是谁》、《但愿人长久》、《月亮代表我的心》、《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等。

女声八级:《牵手》、《红豆》、《风铃》、《至少还有你》、《天亮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等。

女声九级:《是否》、《听海》、《领悟》、《橄榄树》、《原来你什么都不要》等。

加强共鸣技能指导 培育歌唱新人 篇3

关键词:共鸣 歌唱 作用

我辅导的学生张焕焕等同学连续获得2007年、2008年河南省职业学校声乐大赛一等奖。领导和同志们向我祝贺,但我觉得,获奖同学在歌唱方面进步较快,主要得益于他(她)们对共鸣技巧的掌握,我的作用主要是在共鸣技巧方面给予了点滴指导。

人体内的每一个空隙构成了天然的共鸣机构。气息激起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然后借助于胸腔、口腔、咽腔、鼻腔、头腔这些共鸣机构来调节、扩大,使声音变得洪亮、圆润,用最少的消耗,达到最大的共鸣。我们日常的讲话中,这些器官不必加以调节即可自然取得共鸣,但在歌唱时,这种自然的共鸣就不够了。歌唱不仅要求声音宏大,而且要求它圆润、丰满,有弹性,有足够的泛音,因此,演唱者必须在自然的基础上,锻炼和加强共鸣机构的调节,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怎样才能得到良好的共鸣?人体的各个共鸣腔体,只是产生共鸣的先决条件,而如何取得歌唱时的正确共鸣,还有赖于整个歌唱器官的适当配合和调整。这就要求歌唱者必须弄清楚:声音产生的位置,气息输送的方向,如何在共鸣腔里调节和扩大音波,如何产生泛音,以及各发声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力求在歌唱的一瞬间达到:呼吸自然,流畅,有支持,声音明亮,圆润,有弹性,穿透力强。

要达到这个目的,歌唱时必须:

1.将颚骨兴奋提起,保持打哈欠状态,舌头平放在口腔内,抵于前齿下面,利用呼吸的弹力,将声音“叨”进口腔内,并使它向上向前运动,在硬腭前端振响,经过反射作用产生明亮而有弹性的声音。

2.使用正确的起音方法。通常使用的是软起音,即在准备发声的一瞬间,将声门关闭,起到挡气作用,促使空气密集于出口处,然后轻轻打开声门,平稳、轻巧地发音,使鲜明、干净、圆润的声音迅速地冲出声门,这就叫软起音,它能使发声器官更有持久性。

3.用开口音的感觉唱闭口音,用闭口音的感觉唱开口音,这样可使开口音不散、不撑,闭口音不挤、不尖,达到声音圆润、甜美的效果。

4.良好的共鸣产生于正确的呼吸。假如呼吸的状态不正确,声音的真正潜力就不能发挥。呼吸不解放,歌唱的时候就会依赖喉咙和咽部肌肉的力量,使声音失去弹性。

5.在歌唱时,各共鸣腔的运用不应是孤立的,要相互协调、配合。歌唱者要有一个完整的共鸣感觉,即混声共鸣感,一种上下贯通、均匀、统一的立体感,而不是孤立地依赖某一部分在歌唱,这样才能获得结实、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

总之,如果你在歌唱时肌肉放松,呼吸畅通,自己感到轻松、舒服,那么,你的歌唱状态就是正确的。

在歌唱时,要防止片面追求音量大,音量过大会产生以下毛病:

1.舌根压缩抬起,使声音从咽部发出后,在上咽腔受到阻碍,不能顺利进入上部共鸣腔。

2.舌头过分伸前,使音波的力量松散,变成粗糙的喉音或空洞、虚弱的声音。

3.下巴紧张,使喉头不能保持稳定,松弛的状态,妨碍了声音的畅通。

4.喉头过分提高或过分压低,使咽喉部分过分紧张用力,把声音流动的通道收缩,阻止颤音自由的通向咽喉和胸部的共鸣腔。

头腔共鸣更重要。意大利歌唱家巴拉认为:“那些善于把声音送到头腔去的人,才是真正在歌唱。谁会用头腔共鸣,谁就能唱一辈子,失掉了头腔共鸣,就不再是一个歌唱家。”这说明头腔共鸣对一个歌唱者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头腔共鸣呢?我的体会是:

1.交替使用张口与闭口哼鸣发声练习。练习时,略带微笑状,颚骨稍稍提起,双唇自然松弛地闭合,舌头平放在口腔里,舌尖轻轻地触及下齿,气息通过声门,震动声带产生苍音。通过咽腔沿着舌面向前向上移动,软腭轻轻向上提起,使声音在咽腔和鼻腔顶端同时产生共鸣,连同眉头处都有振动的感觉,随着音阶向上发展,双唇逐渐张开,但声音位置仍保持在鼻腔顶端的空穴里。

2.鼻腔是通向头腔的关键通道。要获得头腔共鸣,必须打开鼻腔。用打哈欠的感觉使软腭和咽壁所形成的咽腔共鸣管道稍稍向上向里靠拢,这样便能打开鼻腔,使声音沿着鼻咽腔管道,在深呼吸的支持及各器官的巧妙配合下,进入鼻腔顶端的空穴,产生共鸣。

3.正确掌握换声技巧,是获得头腔共鸣的桥梁。有些人自然声区比较统一,不存在明显的换声问题,但大多数人是需要换声的。所谓换声,就是自如地掌握和运用母音变化的规律,使声音很流畅地由一个音区向另一个音区过渡。

低音区、中音区不要唱得过重、过沉。好的声音不在音量而在音色、音质和正确的声音位置,虽然音程变了,但声音位置不要变,保持在上腭之上,这样才有利于声音的过渡。

中音区要唱轻、唱柔,声音要干净,明亮,起点要高。男高音、女高音在C2、e2、d2几个音上逐渐使音色难以察觉地略微变暗,通过母音变化的规律使ɑ带o,e带ü(yu),i带e,o带u的色彩来解决换声即高音的关闭(掩盖),由此获得头腔共鸣。

要获得头腔共鸣,不是一个部位的努力所能解决的,要使各个发音器官在一瞬间巧妙地恰如其分地配合好才能完成。抓住了头腔共鸣的培养也就抓住了共鸣技巧指导的纲。我也就是抓住了头腔共鸣这个纲,张启了其他共鸣腔的目,做到了纲举目张,使得我校在省级声乐大赛中不断推出新人。

歌唱技能训练中的美声唱法研究 篇4

关键词:歌唱技能训练,美声唱法,美声唱法原则,训练要点

由于人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所以每一位歌唱者的嗓音条件也有所不同,再加之个人条件与社会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首歌曲的演唱方式和表现风格必然存在相应的差别,音乐艺术的唱法体系自然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发展局面。但是,无论哪一种训练方式,都必然要进行适当的歌唱技能训练,遵循相应的唱法原则。本文就对歌唱技能训练中的美声唱法进行了适当研究,希望能够为歌唱者提供一定的指导,提升其歌唱能力,为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歌唱技能训练

歌唱技能训练一般包含用气、发声、吐字和听力训练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动态歌唱技能训练整体。在进行歌唱技能训练时,歌唱者应该自觉兼顾每一项训练内容,并结合不同的训练条件和实践等制定合理的训练规划,最大限度地避免片面性训练,对自身歌唱技能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歌唱技能训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对肌体运动进行锻炼,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训练大脑对身体的指挥能力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等。用气、发声、吐字和听力这几项相关训练内容都受到大脑支配能力的影响。所以歌唱者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发现歌唱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求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此外,歌唱者在进行歌唱训练时还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呼吸、发声等器官过于紧张等,严重影响训练效果。基于此,歌唱者应该注意培养自身的歌唱意识,克服歌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协调身体各器官的运动,提升自身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训练中美声唱法原则的贯彻

在歌唱技能训练中,美声唱法的特定规格一般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即生理机制方面的“垂直”唱法和意识感觉层面的“水平”唱法,其中,“垂直”唱法是基于唱法原则而形成的,歌唱者在实际歌唱过程中声源、气息和声道得到相应的支持就会自然产生“垂直”唱法,而“水平”唱法则一般应用于对“垂直”唱法加以控制和协调。这一基础理论充分表现出歌唱技能训练中美声唱法主要有以整体和边缘振动声带为主体、以局部振动声带为主体两种模式。在实际演唱过程中,美声唱法正确感受状态是声音从上至下,而气息则自下而上。在歌唱技能训练中美声唱法正是应用这种相反的意识为“垂直”唱法的稳定性以及声音的水平运动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因此,在进行歌唱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美声唱法的原则加以贯彻落实。

1.以歌唱中所“聚集”的“点”构成头声

在美声唱法中,关闭和集中这两种技能都代表头声,而头声简单说就是声带边缘发声振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声音产物,是一切相关音乐演唱技巧的起始点,也是美声唱法的种子。在歌唱技能训练中,关闭和集中的技能都是通过对声音进行适当聚集来表现出声音的点,并且这个点在具体的歌曲演唱过程中随着旋律而发生一定的变化,逐渐转化为线,最终形成声乐线,将原来分裂开来的各个声区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歌唱技能要求美声唱法应该采取如下方式进行训练:歌唱者用Hn或嗯的试音感觉找到声音的聚集点,起音时要保证将声音放置在门齿的后面,轻声地起音,尝试性地发现聚集的点。对于歌唱者来说,这个声音聚集点的规模并没有独特的标准,可以是响亮的,也可以是轻暗的,只要能够促使演唱者的声带保持在一种制止状态就可以。

2.利用“打哈欠”的方式获得歌唱者

在歌唱技能训练中,打开与共鸣主要指打开共鸣腔,歌唱者只有保证自身喉头的稳定才能顺利打开共鸣腔,也只有将喉头放下来才能够真正打开喉咙,产生优质的共鸣效果。而打哈欠这一生理现象可以很好地帮助歌唱者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歌唱者在打哈欠的过程中鼻咽和喉咽都处于一种紧张、兴奋的状态,必然会促使喉头放下,产生理想的共鸣。具体训练方式为歌唱者用Hxx的感觉找到此时声音的聚集点,然后在这一聚集点的位置上促使咽喉做出打哈欠的动作,进而使声音产生一种共鸣,提升美声唱法的歌唱效果。在这一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歌唱者的下领必须保持在放松状态,保证共鸣实效。

3.以“悄声”的起音获得“气息的支持”

采取相应的呼气方法获得歌唱气息的支持,是对歌唱机能进行调节的重要环节。美声唱法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声音与气息靠拢,使其达到和声源、声道三合一的效果。所以在歌唱技能训练中美声唱法的锻炼必须从两个阶段入手:首先,初学者使用“悄声”训练可以促使声源、气息的支持,并使声道形成一种有效的上下贯通运行的机制,促使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然地感受到这一机制的运行规律,进而学会控制气息,对身体机能进行适当调节,达到最佳歌唱效果。其次,对于已经能够掌握歌唱机能调节的演唱者来说,可以用悄声的起音来制造相应的感觉进而起到加强气息支持的效果。这一方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加强气息的支持力度,使歌唱者的声音达到一种由远至近的效果,提升歌唱者的歌唱水平。

歌唱技能训练中的美声唱法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在对歌声的追求中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丰富和创新,逐渐创建出符合科学发声规律的美声唱法体系,能够通过对人体各个相关发声器官进行有机协调,最大程度地对自身共鸣腔体进行开发,争取以最小的能量实现最佳歌唱效果,促使声音的力度、柔和程度等达到高度协调,最终促使歌唱者的声音产生一种极强的艺术魅力,引起听众的共鸣,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这一套相对科学的美声唱法体系中,呼气的支持、共鸣腔的开发以及喉头的打开都是核心训练内容的一部分,各个相关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只有保证各要素均衡发展才能维持整体的平衡。

对于歌唱训练中的美声唱法来说,歌唱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与呼吸的艺术等同,呼吸是进行歌唱的源泉,也是歌唱者获得歌唱动力的基础。在歌唱训练中美声唱法的胸腹式呼吸可以充分发挥歌唱者横隔肌、腹肌和肋肌等部位肌肉群体的力量,促使其呼吸更加富有力度,表现出一定的弹性,呼吸量也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这几组肌肉群的相互配合,能够在无形中形成一种对抗的力量,产生呼吸之点,促使歌唱器官更为协调,提升歌唱者的歌唱弹性,给观众带来别样的审美感受。

对于美声唱法的歌唱者来说,喉头是其声源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位于胸共鸣腔和头共鸣腔的连接处,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喉头到软腭部位的咽腔成为美声歌唱的重要共鸣腔。对于美声唱法的歌唱人员来说,在训练中打开喉头具体指降低喉头,并在同时提起软腭,进一步扩大咽腔共鸣腔体面积,保证咽腔的实际共鸣效果。此外,当歌唱者打开喉头时,会使声带发出能量的20%取得咽腔共鸣,而其他部分则顺利地进入到其他共鸣腔体中,极大扩大了泛音的效果,促使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能够获得最佳的振动实效。

此外,美声唱法中的共鸣对歌声的音色、音量和音质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歌唱技能训练还应该加强对这几方面训练的重视。在美声唱法中,共鸣腔的开发简单说就是要将歌唱者身体上不可调节和可调节的共鸣腔进行最大程度的开发,进一步扩大共鸣腔体,增加音量、提升泛音效果,促使歌唱者的歌声更为柔和优美,增强歌唱艺术的感染力。同时,在实际歌唱过程中除了可以使用上文提及的打哈欠训练方式打开口、咽处的共鸣腔以外,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同时将胸部、鼻部的共鸣腔体打开,使眉心保持在兴奋状态,进而促使歌唱者不可调节的共鸣腔体部分也保持在相应的积极状态,唯有如此,歌唱者的可调节和不可调节共鸣腔体才能实现有效的衔接和融合,进而形成一个混合共鸣的体系。混合共鸣是美声唱法的歌唱者提升自身歌唱质量的基础,它能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歌唱者的个性音质产生的共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一种具有共性的共鸣效果。因此,对共鸣腔进行适当开发,必须将人体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共鸣腔体,对整体中的各个部分开发加以重视,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共鸣潜力,发挥共鸣的功用。

在歌唱技能训练中,要想保证美声唱法的效果还需要达到一个重要的标准:即从低音到高音,音色、音质和音量等要和谐统一,各声区能够实现自然过渡,并且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痕迹。一般情况下美声唱法的男女声在中声区会掺入一定的假声构成混声的效果,在进入到高声区后随着声音音量的不断增加,假声的比例还会随之增大,促使歌唱者的声音能够包裹在一种相对宽厚的气息中,既圆润,又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增强声音对听众的吸引力。在各个不同的声区,特别是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从换声区逐渐进入到高声区后,这种音质的效果还会得到既定的保持。在高声区将头腔作为主要共鸣腔体的情况下,歌唱者要想保证歌唱效果,还需要口腔、咽腔和胸腔共鸣加以配合;而在中声区以咽腔共鸣为主体时,则需要实现头腔和胸腔的共鸣;在低声区以胸腔为主要共鸣体时,咽腔和头腔的共鸣就显得极为重要。可见,这种真假声的融合训练和使用以及混声共鸣的形成,必然可以使演唱者的声音更为流畅,实现无痕过渡,形成一个高质量的声区,获得极佳的演唱效果。

可见,在歌唱技能训练中美声唱法的应用要保证各个发声器官的的正常运动以及各相关器官之间的协调,并且为了达到最佳训练效果,还需要歌唱者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进而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发出美妙动听的歌声。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歌唱技能训练中的美声唱法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在歌唱技能训练中,要想进一步提升美声唱法的的实际应用质量,就应该加强对自身身体机能的控制,协调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肌体运动作用,增强美声唱法的应用效果,为歌唱者歌唱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陈亚丽:《浅议美声唱法原则在歌唱技能训练中的体现》,《音乐大观》2014年第12期,第171-171页。

[2]陈彦合:《浅谈美声唱法的特点和发声方法》,《黄河之声》2015年第4期,第73-74页。

[3]杨凤玲:《由音乐剧看美声唱法的发展》,《艺术评论》2012年第5期,第107-109页。

[4]张舒:《浅谈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与发声方法》,《家教世界》2012年第8期,第130-131页。

歌唱训练中的习惯培养论文 篇5

在歌唱训练中,有些好的技能需要慢慢的培养,进而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仅能使广大少年儿童在歌唱技能、音乐素养等方面得到提高,而且在审美能力、合作能力等诸方面都能得到培养。在训练中把呼吸、位置、语言、表现等孩子们难以理解、难以具象的技能“通过重复练习使有意控制肌肉的技能逐渐成为不自觉的动作”,形成一种歌唱技能习惯,也能提高歌唱训练的效率。

1、歌唱姿势习惯的培养

歌唱的姿势是歌唱的基础,它对歌唱呼吸是否通畅、歌唱的发声是否正确都是直接的影响。养成良好的歌唱姿势习惯不是教师用枯燥的几句话、简单的训练方法就能培养起来的。它要求教师自身在整个教学活动训练过程中、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歌唱的站姿和坐姿,教师身体自然挺直,上胸自然微挺,脸部自然微笑。如果要求学生做好正确的歌唱姿势投入训练,教师却架着二郎腿驼着背在作伴奏,学生的歌唱姿势就无法训练成一种习惯。

培养歌唱姿势习惯不能光靠枯燥无味的语言要求,在训练初期,教师应交代清楚,讲明必要的要求,等学生准备好后再开始训练。渐渐的教师把对学生歌唱姿势的语言要求和手势以及固有的脸部表情结合起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不再用语言作要求,只用手势和表情来提醒训练。当教师准备开始训练时,用微笑的表情面对学生,他们早已做好姿势准备时,我想,学生的歌唱姿势习惯的培养已初见成效。

2、呼吸习惯的培养

呼吸是与生惧来的东西,教师应从生活的呼吸习惯入手,达到养成歌唱的呼吸习惯的目的。

从训练者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征出发,把吸气和呼气动作分解开来,从生活的.呼吸习惯入手,单独对歌唱性吸气进行强化训练,首先要学生感受自然放松的生活呼吸。请他们闭上眼睛、躺着或靠着做熟睡时的样子,他们会体会到这时自身在均匀地呼吸。有了生活呼吸的体验,接着就可以对吸气动作进行单一训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想象意境中:“一天,老师带着同学们去逛公园,公园很美,同学们非常高兴,突然,你看到了一位小时侯最要好的,但有两三年时间没见面的好朋友,那时会是一个什麽样的感觉?你会到有什麽样的表现呢?”指导学生用惊喜,惊讶的表情[无声的“啊”,自然、放松、张开,以口腔吸气为主,口鼻同时进行的快吸动作]进行表现,每次从意境引入着手进行惊喜、惊讶表情训练,把它熟练成一种无意识的习以为常的吸气动作,指导学生在歌唱时运用这种惊喜、惊讶的歌唱激情,而不是纯粹的吸气动作。

3、朗诵习惯的培养

在科学的演唱方法中,共鸣腔的运用、气息的控制等,与朗诵时的要求有许多相近之处。另外,学习一首新歌曲时,好的做法是先熟读歌词、纠正学生的读音,因为教材中的歌曲大多要用普通话来演唱,这是唱得字正腔圆的基础,也便于听众听懂歌词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是把歌唱与朗读做一次完美结合的好机会。我在矫正读音基础上向学生们讲明朗读时共鸣腔和气息的运用与歌唱是相一致的,并要求他们在朗读歌词时有意识的体会和实践。

4、表演习惯的培养

常会遇到某些教师在日常训练中忽视表演的训练,到演唱作品时,甚至在参加演出、比赛时才开始指导孩子们去怎样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的内涵、表达音乐美。这种“临时抱佛脚”、“缺什麽补什麽”的训练态度是不可取的。

把学生表演能力训练成一种习惯,要着眼于每一个细节的训练。从发声练习入手,贯穿整个训练过程,学生每发一个音都要去体会音乐的情绪,去领悟音乐所要表现的意识,大胆想象,用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达。重视在训练过程中点点滴滴的表演积累,抓住所有能进行表演训练的机会,练就学生一张嘴就能展开联想的能力,把对旋律的理解,歌曲的歌词启示的情绪、涵意,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立意结合自己的情绪发挥想象,集中注意力把自己的歌声传到听众当中,去感动听众,努力把听众带入孩子们的意境中去。

浅析歌唱机能的训练与调整 篇6

【关键词】 歌唱机能 歌唱呼吸 肌肉 协调性

科学合理的运用发声器官来歌唱,才能发出美好的声音,在歌唱时发声器官如出现问题会影响演唱者的音色变化、情绪表达、技能表现等。在歌唱机能的训练中,要注重演唱者的姿势、呼吸、各腔体的综合训练和运用。

(一)歌唱机能训练的要点

声乐是以人的身体为乐器来表达音乐艺术的内涵。歌唱家和演奏家最大的区别就是演奏家可以任选工匠来进行精心制做而具有固定音高、音色和各种样式的乐器。而歌唱家却无选择,歌唱乐器就是自己的身体。必须经过声乐教师的严格训练才能使人体普通的发声器官像乐器一样发出优美动人的乐音。

我们要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进行歌唱,这样才能取得更美的声音。如在歌唱方法上出现错误的运用将会直接影响歌唱者的声音发挥、音色暗淡、唱歌吃力等现象,所以我们在声乐训练中,嗓音条件是一方面,而重要的是歌唱技术、歌唱机能、歌唱方法,技术训练大于声音。在声乐训练中,常常会发现许多常见的问题。比如说:下巴紧张用力、舌根硬、气息控制不好,口腔声音过多、造成声音位置低、喉位较高等等现象。下巴紧舌根硬必然会出现声音“卡”的问题,那么老师常常要求学生要放松,抽象的放松是治不了本的。我们必须要在气息上面下功夫的,要打开喉咙,保持打哈气的状态,把气息沉下来,咬字不要动外嘴,外嘴只是辅助,重要的是咽部形成字,另外还要注意歌唱的音乐流动性和气息的流动性,这样会使声音流动起来,避免声音的僵硬,避免声音卡喉。

唱出一个好的声音,是全身的肌肉力量相互配合和协调的运动,肌肉力量是对立统一的。而人体乐器中,思想观念指挥歌唱器官并相互协调配合来完成歌唱。歌唱的过程就是肌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

(二)在声乐训练中要注意肌肉的协调和各器官的调整

1、下巴与舌根的协调

下巴与舌根的紧张是阻扰学声乐者的声音进步的主要因素,在训练中应怎样减少或解除下巴与舌根的力量。怎样使下巴与舌根尽量放松,不要用力太大,这样会使声音僵硬,造成无法去歌唱。用意念去放松,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特别是对于存在此问题严重的学生来说,靠想象来放松下巴和舌根,结果往往是雪上加霜的。下巴和舌根紧张最重要的是喉咙卡的很紧,舌骨、甲状骨卡的紧所造成的。一个人如果总是卡着喉去唱歌,到最后来喉部肌肉的发展就会失去平衡的。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采取针对性放松喉部,同肌肉协调来训练,让学生学会肌肉力量转移,而加强咽部咬字力量。也可把舌头伸出来,左右甩动。多唱“哎”母音会更好些,下巴一定放松,舌头不要后缩,在发声时,下巴既不要下压也不要前伸,要肌肉的协调和力量的转移。这样练习会使下巴和舌根更放松些,更有利于歌唱。

2、解决喉音及喉咙上提的问题

喉是发声器官最重要的部位,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如何克服演唱中的喉音、如何解决正确的用喉问题,仍然是一个非常关健的问题.喉和声带是发声的声源。靠声带发出的声音是微弱而单薄的,正如小提琴只有弦和弦的磨擦(弓),所发出的音响是极其薄弱的,必须通过共鸣箱的作用才能使声音饱满响亮。人声也是一样,声带发出的声音也必须通过咽腔、口腔、头腔、而产生共鸣,气息也很重要的。如喉音过重,会导致吐字不清、声音暗淡、歌唱就不能持久。

(三)呼吸问题

歌唱呼吸的训练古人讲:欲正其声,必调其气。歌唱发声的基本练习是以训练正确的歌唱呼吸开始的。呼吸是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这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把它们加以扩大和美化,而形成动听的歌声。对于学过声乐和没有学过声乐的学生来说,气息是有很大的区别,没有学过声乐的学生,不会掌握气息的运用,声音比较白的,比较平淡,喉咙产生的声音比较多,就更达不到丹田气息和肌肉的结合。达不到利用气息所获得声音的高位置。所以气息对学习声乐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掌握好正确的歌唱呼吸,就掌握好歌唱。意大利古老的说法,谁掌握了气息谁就懂得如何歌唱。声乐界的人也这样说:“谁懂得呼吸,谁就会歌唱”。

(四)歌唱机能训练的调整

在声乐训练中要注意肌肉的协调和各个器官的调整及歌唱机能训练,下巴与舌根的协调。如何解决喉音及喉咙上提问题、呼吸问题,例:吸气、吐气、气息支点等一系列问题。而歌唱机能是发声器官最重要的部位,对于出现气短、上气不接下气,导致喉咙发干、发紧、胸部发闷等现象。这些现象造成了喉咙不稳定、声音不明亮、声音暗些等,因此导致歌唱机能的下降。歌唱机能必然要涉及到人的生理机能,所以学习声乐的学生一定要调整好发声器官的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歌唱乐器和歌唱发声的主要器官有: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这些歌唱器官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动作配合得当、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正确的歌唱发声机能。生活中人们的言语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常常要变换着语气、语调来说话。

浅谈儿童歌唱训练 篇7

嗓子是孩子歌唱的天然乐器。嗓音质地的优劣,虽然是天生的,但是天赋条件好的人,如果不讲究科学用嗓,也有可能变坏;而嗓音天赋不好的人,经过科学的训练,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发声,也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改善。儿童的嗓音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嗓音还没有定型,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加以训练,他们的嗓音会在没有成型之前就受到摧残。在现实的教学中,有些幼儿园的教师由于不注意儿童的发声方法,忽略对儿童发声方法的指导,任意唱歌,让不足一厘米的纤细的儿童声带发出粗大的声音,这是令人担忧的事情。所以,及早进行科学的训练,不仅能有效开发孩子嗓子的歌唱潜能,而且还能养成他们良好的歌唱习惯以及正确的用气方法,保护他们的嗓音,并为向变声期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儿童嗓音的生理常识和变化特征

儿童的发声器官(喉部声带)比成年人小一半甚至更多。人的嗓音从出生到成年人大约可分为婴儿期、童声期、变声期三个基本阶段。婴儿期主要是指2岁以前,大约要经历叫声期、喃语期、模仿期和小儿语言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其嗓音能力很弱,声域只有3个~4个音,大约从4岁开始,儿童进入童声期。

童声期的音色清脆,明亮,单薄,稚嫩,男女的嗓音没有明显的音色及生理条件的差别,这个阶段大概持续7年~8年,有些儿童持续的时间相对长些或短些。童声期的嗓音器官生长比较平稳,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因此整个期间的音色变化不大。童声期可分为初期童声、中期童声和后期童声三个阶段。初期童声大约在4岁~6岁之间,嗓音稚嫩,气息弱,发声能力较差,音准控制不够好,音域大概在“d1~d2”八度音以内;中期童声约为7岁~9岁,喉器官发育相对稳定,声音逐渐清脆明亮,有一定的质感,力度有所加强,童声音色鲜明,音域也逐渐扩大到八度以上,音准感明显改善;后期童声大约从10岁到变声期,声带韧性增强,喉发育水平与中期相仿,嗓音音色仍然明亮清脆,但不及中期干净、纯净,嗓音力度、音准控制、技巧和表现能力均明显增强,音域c1~d2以上。

声音由童声变为成人声,即童声终结和成人嗓音重建,这个过程称为变声期。这是儿童发育到青春期时,男女皆有的一种生理现象,大多数儿童都能顺利度过,这里就不详谈。

二、儿童歌唱的训练

儿童和成年人的发声器官、语音条件都有相当大的差别,因此儿童歌唱发声与成人歌唱发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用成人歌唱发声的概念和方法来指导儿童歌唱,是不合适的,必须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对儿童的歌唱进行训练。

(一)儿童正确的歌唱姿势

练习唱歌首先要掌握好歌唱的姿势,如果姿势不正确就会影响呼吸、发声和歌唱的表现。对儿童来说,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是歌唱发声的基础。

良好的姿势包括:放松站立,双脚分开,腿伸直,重心放在两脚上;头要正,两手自然下垂或“两手叉腰”放在肋骨与腰之间,不要背在后面,坐着唱歌时也没必要把手放在后面;如果唱歌时加上动作,应突出简练,利落;情绪饱满,精神集中。

注意不可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如仰头、伸脖、凹胸、夹肩、挺肚等,对出现不正确的姿势一定要重视,并及时加以纠正。

(二)儿童歌唱呼吸的练习方法

古人说“气者,音之帅也”,可见歌唱用气的重要性。歌唱的动力是呼吸,若不能正确掌握呼吸,想要成功进行歌唱是不可能的。歌唱的呼吸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日常的呼吸运动属于人的本能行为,而歌唱呼吸则是呼吸运动中受意识控制的呼吸,歌唱的呼吸形式是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吸气时,膈膜下降,使胸腔底部向下伸展,同时两肋张开,使胸腔全面扩大;呼气时,一方面依靠胸腔本身的弹性作用和胸腔呼吸肌肉用力逐渐将肋骨拉下,使胸腔缩小,另一方面,腹部肌肉有控制地收缩,压迫胸腔内器官向上,使横膈膜逐渐抬起。以上两方面动作的互相配合,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出。以下是针对儿童的训练方法:

儿童歌唱呼吸的练习方法可分为无声的气息练习和发声气息练习。

1. 无声的气息练习。

(1)“闻花”的香味。想象眼前有一盆很香的花,用鼻子尽情地闻它。以此来训练气的自然、柔和和深度。这个练习主要体会正确吸气。(2)拈起一张长条小纸片,深吸气后,对着纸片的一角持续地轻轻吹气,看谁能把纸片吹得持续地、有规律地颤动,吹气时间长,小腹及膈膜就会越主动地控制气流的消耗,训练膈肌的控制能力。这个练习主要体会正确的呼气。(3)“狗喘气”。胸部站定,小腹提气,用横膈膜跳动的办法,不断地做出“呼气”“吸气”的动作,使气息不断短促轻微地进进出出。这种强化呼吸的方法,意在训练膈肌和腹肌。(4)可以做一些打哈欠、叹气、伸舌的动作。这些无声的练习既不损害儿童的嗓音,又能对歌唱的气息、状态及喉舌肌肉的运动机能进行有效训练。

2. 发声气息练习。

(1)深吸气双唇打“嘟噜”。用均匀平稳的气息吹动轻闭的双唇,使之持续颤动,发出连贯、持久的“嘟噜”——,练习的目的是释放胸部和喉咙的紧张状态,锻炼膈肌和两肋对气息的均衡控制。(2)气泡音。即从喉部发出均匀、微弱、连续不断的像水泡样的声音。练习方法:身体保持正确的呼吸姿势,头要端正。口腔及喉部肌肉下颌口唇要放松,上唇及软腭上抬,舌根上举。用少量微弱而均匀的气息平稳地开口发“a”音,轻缓并尽可能延长。注意呼吸时不能将肩提起。

(三)儿童歌唱发声的练习方法

进行科学的儿童唱歌发声练习,教师必须掌握判断儿童唱歌声音正确与否的主要特征。儿童歌唱不正确声音的主要特征是:(1)粗杂喊叫声;(2)带有“气息声”与“嘶哑声”;(3)刺耳的声音;(4)捏着嗓子的声;(5)小孩喉咙大人腔。儿童歌唱美好声音的主要特征是:(1)清澈干净且没有浑浊的声音;(2)丰满优美且轻快的声音;(3)从口腔前方发展的带有共鸣的声音;(4)能保持极弱的声音;(5)能唱出和谐多声部的声音。

儿童声区可分为胸声和头声,低声感觉在胸部,称胸声。高音感觉在头部上方,称头声。e1以下的音为胸声区,f1以上的音称头声区。儿童歌唱发声训练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即歌唱发声时必须使用“头声发声”。目前在幼儿园特别习惯用“胸声”去发声,这会对儿童的声带和喉部各肌群造成严重的损伤。改变这种喊唱的胸声唱法,一定要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忘掉这种唱法的声音概念,否则将会妨碍儿童声音的正确发展。

儿童的头声不是假声,它们的区别在于声带振动的部位不同。儿童的头声和成年人的假声从生理构造来说性质是不同的,成年人的声带发育已经成熟,肌肉坚韧,假声只是依靠由声带肌肉上面的边缘(游离缘)的振动发声,儿童的声带发育不成熟,声带肌肉很柔软,如果只用肌肉上面游离缘振动来发声是不可能的,儿童头声仍是由声带的全长、半幅、半厚的振动发声的。头声的发声训练方法主要有:

1. 可以不把头声与假声分开来考虑,用两个P来发声,高音就只有假声的音色,所以可以从假声入手来训练儿童的头声。

2. 训练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用弱声进行训练。用弱声进行训练,声带的状态和头声的唱法很接近,用强声进行训练,声带的状态和胸声的唱法很接近。见下表:

3. 发声练习选用下行音阶,由高往低半音半音的练。这个方法主要是为了避免低声的胸声,这是我们体会头声唱法的要领和捷径。注意一定要用唱高音的方法去唱低音。

(四)训练注意事项

1. 歌唱是以人体作为“乐器“的,儿童身体幼小,发声器官质地脆弱,音域较窄,肺活量小,气息短而急促,他们难以像成年人那样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总之,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肌肉调节能力很差,各器官功能弱,难以应付大喊大叫。如果用大强度的运动量去发声,发声器难免受到损伤。所以训练时要注意适度,要循序渐进,练习时注意少量多次的练,一般用3分钟~5分钟即可。儿童在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决不能大声歌唱,需采用极弱的音量去练习。注意音质的优美。

2. 童声歌曲选择必须适合儿童不同的年龄层次和心理、生理的特点,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对节奏音准一定要注意重点抓,特别是幼儿园的钢琴要调准,千万不可用不准的琴教孩子唱歌。对唱不准音的教师,一定要用准确的、美好的歌声来代替。

浅析歌唱的呼吸训练 篇8

学习唱歌首先要先学会歌唱呼吸的正确运用。歌唱的呼吸和生活中说话的呼吸是不一样的。平时说话的呼吸比较随意, 不用考虑气息的控制, 而歌唱的呼吸必须根据乐句的长短有控制的、均匀的运用气息。歌唱气息的运用有它特定的规律和方法。要想在歌唱中正确的使用气息, 有必要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人体的身体结构与呼吸原理。我们在歌唱时, 口鼻同时吸气, 气息经过气管、支气管到达胸腔的左右肺叶中, 最后肺叶中的肺泡充满了气, 将胸腔往上往两边抬起打开, 将横膈膜拉开向下铺平, 气息随之下沉。

歌唱时注意保持肋骨的扩张, 横膈膜向下铺平, 把气息保持在腰部的四周歌唱。这样就可以获得较深的气息。那么歌唱中怎样才能更好的掌握歌唱呼吸技巧呢?

正确的歌唱呼吸训练包括歌唱的吸气训练、歌唱气息的保持训练及歌唱的气息在歌曲演唱中的运用技巧训练等。

1. 歌唱的吸气训练

正确的歌唱呼吸是将气息吸到肺部的下叶腰部的四周。怎样使气息吸得深呢?首先吸气时身体放松。特别是肩膀和上胸要放松。肩膀向外向下打开。上胸要立住并且自然, 松弛, 不僵, 保持扩胸两肋打开的状态。歌唱时, 口、鼻垂直向下闻花样深深地吸口气, 将气息自然地吸到肺的底部腰部的四周, 两肋张开, 整个腰部四周像充满气的气球。横膈膜要像降落伞样打开铺平, 前面的肚子稍微的向上向前鼓起, 两肋像小鸟展开翅膀样往两侧打开。包括整个后背也呈打开状。吸气时注意不可抬肩, 背部要挺立, 气要吸得深、吸得松、吸得舒缓、吸得均匀而平稳、自然而松弛。我们在吸气训练中练习吸气的方法也很多, 如我们可想象我们置身百花丛中深深的闻花香, 或想象受到惊吓时快速的倒抽一口气。或是先叹口气把体内气息排出再深深吸口气等等。总之, 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只要用心, 就能掌握正确的歌唱吸气方法。

2. 歌唱气息的保持

掌握了正确的吸气方法, 在歌唱中还要注意气息的保持。歌唱者唱歌用气时, 为了更好地保持住气息, 就必须注意在唱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 要让吸气肌肉群有控制地, 慢慢地放松。使气息畅通无阻地输出。直至歌声乐句停顿结束, 气息吸到横膈膜就保持在那, 不要离开, 要感觉到横膈膜的支持。简单的说, 气要压在横膈膜上。当气息从肺部呼出时, 胸廓和两肋仍要保持张开而无塌陷的感觉。小腹收紧并与两肋扩张的力量形成对抗, 横膈膜也渐渐上升还原。在歌唱呼吸过程中, 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 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我们在歌唱过程中, 肋骨的下端, 腰部的四周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 歌唱时要时刻保持这球状。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 往下拉, 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 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 不能让它提上来。呼气的关键是要找到支持点, 支持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 这个立足点也就是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做支持点, 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 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有了支持点的感觉, 那么在歌唱发声时, 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 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来支持了, 这种声音不但悦耳响亮, 而且能强弱自如地做出各种变化来。

3. 歌唱呼吸的要领及在歌唱中的运用技巧

歌唱中要想更好的运用气息, 首先, 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歌唱姿势, 既身体要放松, 特别是上胸, 肩膀, 头部, 颈部放松, 上身挺直, 眼睛平视。精神饱满, 挺胸且保持胸廓扩开状, 唱时收小腹, 唱完即松开小腹。歌唱的呼吸, 要因歌曲的感情、风格等不同, 而不断地变化呼吸的形式、速度和容量, 它是一种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控制的呼吸运动。在歌唱呼吸运用过程中, 还要注意如下几个要领:

(1) 重视呼, 自然吸

在我平时声乐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太强调吸气, 学生反而会出现抬胸, 耸肩现象而不容易将气息吸得深。在教学中我不强调吸, 而是让学生坐直, 胸廓扩开, 保持惊喜状, 并想像前面有根蜡烛, 我们要把火苗吹灭, 在源源不断往外送气的过程中, 注意提醒学生体会丹田收紧的状态, 换气的时候丹田放松, 气息自然下沉, 根本不用考虑吸气。通过这样反复练习, 学生渐渐学会了用丹田控制歌唱呼吸

(2) 气先行而后停

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息输送出来的, 我们歌唱时要感觉气息先出来, 我们的声音坐着气上再由气息输送出来。气息在运用过程中是连绵不断的。一个乐句结束时, 还要感觉气息还在延续, 而不是着急着就把嘴巴闭上。乐句与乐句之间的换气不是在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上换气, 而是在第二句的第一个字前换气。

(3) 换气以多口气为一组, 不要在一口气上“逞强”

换气的要求高, 难度大, 需要重点训练。练习时, 可以有意识地放慢歌曲的速度, 让句间换气有足够的时间和准备, 等练到熟练的程度, 逐渐加快到要求的速度, 使歌唱恰如其分地进行句间换气, 使歌唱成为艺术的歌唱。要保持好换气的部位。千万不要因为逞强多唱几句导致呼吸部位上移, 气息越唱越浅, 上胸越唱越紧逼, 产生气不通顺、气不够用等现象。

总之, 我们在声乐训练的过程中, 要高度重视歌唱的气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 进行有意识的气息训练, 循序渐进, 就能获得歌唱中应有的动力, 自如地控制气息和运用气息, 唱出美好的声音, 赋予气息在歌唱中的真正价值。

摘要:歌唱的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在歌唱中, 正确的使用气息是唱好歌的关键。文章从歌唱的呼吸原理, 如何通过歌唱的吸气训练、歌唱气息的保持训练及歌唱的气息在歌曲演唱中的运用技巧训练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技巧, 并自如地控制气息和运用气息, 唱出美好的声音。

关键词:歌唱的呼吸训练,歌唱的吸气,歌唱气息的保持

参考文献

[1]夏海蕾.对歌唱呼吸问题的再认识[J].乐府新声, 2011 (4) .

[2]于伟芹.歌唱气息的训练与运用[J].艺术学苑, 2009 (15) .

歌唱气息的训练和运用 篇9

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优美动听的声音必须依靠正确适度的气息运用, 只有调节和控制好气息, 演唱者才能够获得好的声音效果。我国清代陈颜衡在《说谭》中提到:“气者, 音之帅也。”欧洲声乐大师巴葛亚洛蒂说:“懂得呼吸和发音的人, 就懂得歌唱。”可见, 气息与歌唱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从学习声乐的呼吸气方法、气息训练、气息运用这几个方面来阐述歌唱气息的训练与运用。

一、歌唱呼吸气方法的建立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与源泉。只有科学地运用气息, 才能具备持续歌唱的能力, 才能拥有长久的艺术生命。歌唱时的呼吸有别于日常生活中说话时的呼吸。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交流距离较近, 所需音量较小, 力度不大, 因此气息较浅。而歌唱时台上台下的距离较远, 因而所需音量较大, 力度要强, 且要根据歌曲表现的需要, 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有变化地输送气息。要做到这些, 只靠日常的呼吸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经过后天艰难而漫长的学习训练、掌握科学呼吸方法才能胜任。在歌唱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人们通过不断实践, 探讨总结出了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即是运用胸肋肌肉、横膈膜、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它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与欧洲声乐唱法中普遍采用的最有效、最科学的呼吸方法。下面简要介绍胸腹式呼吸法中吸气、呼气的生理运动过程。

1. 吸气

兴奋地打开口、鼻, 垂直向下吸气, 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此时两脚站稳, 背部挺直, 肩膀放松。吸气时胸腔肋骨扩张, 横膈膜下降, 使前腹和后腰前、后、左、右向外膨胀扩张, 自我感觉好像形成一个气环。在气息呼出前, 仍须保持住吸气时的兴奋扩张状态。总之, 整个吸气过程要做到快、静、深。

2. 呼气

与吸气正好是一个相反的生理运动过程, 歌唱中的呼气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呼气状态。所谓“吸着唱”、“吸在哪唱在哪”就是说歌唱呼气时应保持在吸气的积极状态下完成, 呼与吸形成一种对抗的力量。即呼气时横隔膜上提, 下肋回收的力, 我们称之为向上向里的力, 与吸气肌群形成的向下向外的力协同动作, 形成对抗。在呼气的过程中, 要让吸气肌肉群有控制地、慢慢地放松, 使气息通畅无阻地输出, 直至音节、乐句停顿或结束。整个过程小腹始终要收住不可放开, 胸、腹部仍努力地向外扩张, 有控制地将气匀、缓、稳地呼出。呼出的气息一定要均匀、有节制, 不能时多、时少、时猛、时弱, 破坏正常的歌唱状态, 这样才能实现声音、气息的连贯。

另外, 歌唱的换气又叫“句间吸气”、“补气”, 也是歌唱呼吸的重要环节。第一句开唱以后的句间, 能否吸好或补好气, 关系到吸气与呼气能否循环往复, 关系到已经获得的呼吸支持能否继续保持。换气时可以根据乐句旋律的进行, 也可以根据作品的表现而进行。换气的要求高, 难度大, 需要重点训练。练习时, 可以有意识地放慢歌曲的速度, 让句间换气有足够的时间和准备, 等达到熟练的程度, 逐渐加快到歌曲要求的速度, 使歌唱恰如其分地进行句间换气, 使歌唱真正具有专业水准。

二、歌唱气息的训练

练习呼吸的方法有很多, 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四种。

1. 慢吸慢呼

这是训练和歌唱时常常采用的方法。打开口、鼻, 将气息慢慢吸到肺部, 横隔膜下降, 两肋肌肉向四周外扩张, 小腹向内微收。然后通过保持住两肋和横膈膜的状态, 控制住气息, 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就像做深呼吸运动一样, 但要注意的是吸气要与闻花时一样自然、平静、柔和。力度不要太大, 气不要吸得太多, 但要吸得深。因为力度太大, 气吸得过多, 并不能解决歌唱时气息不够用的问题, 反而容易使身体僵硬, 声音不流畅。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的练习来体会并获得慢吸慢呼的状态。

A.闻花香:仿佛面前有一盆花香花, 深深地吸进其香气, 控制一会儿后缓缓吐出。

B.举重物、推重物、抬重物之前的吸气感觉 (在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边抬钢琴吸气, 边发声来体验深气息, 对歌声的支撑力。

例如在歌曲《兰花花》中的开头叙述部分, 我们就可以运用慢吸慢呼的气息运动来完成歌曲的演唱。

3. 快吸慢呼

吸气时想象自己有一位离别很久的好朋友, 突然出现在你面前, 你惊奇地倒抽一口气, 几乎喊叫出来, 就停止在这种状态上, 几秒钟后仿佛有一股外部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 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外来力量的对抗中, 气息徐徐向着上齿根的背后发送。这时横膈膜有力地起着支持作用。这种呼吸方法我们在演唱实践中也是经常用到的, 因为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吸气不允许歌者有很长时间的停顿, 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 这就是快吸慢呼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的练习来体会并获得快吸慢呼的状态。

A.快而深地吸一口气后, 从牙缝中发出“咝——”声, 力求平稳、均匀、持久。

B.数数:快速吸气后从一数到十, 往复循环, 一口气能数多少遍就数多少遍, 要数的清晰响亮。

4. 快吸快呼

通过口、鼻快速、敏捷地深吸气, 气息保持适度, 然后, 快速呼出。整体感觉是一吸一松 (呼) 。

这种呼吸方法一般在情绪激烈、热情洋溢、欢快的歌曲或段落中用得较多。如歌剧《小二黑结婚》小芹的选段《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中段小芹因思念而变成梦的叙述。

此段情绪速度都加快, 声音热情激动, 因此气息的处理是快吸快呼, 唱出小芹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三、气息的实践运用

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后, 并不意味着就能将歌唱好。只有把吸气熟练地运用好之后, 才能为良好的歌唱创造条件。因为每首歌曲 (或乐句) 的用气是不同的。我们在进行胸腹式呼吸时, 呼吸气势的强弱、吐气的方法要根据所演唱曲目的风格特点做出相应的整体安排布局和适当调整。下面我们以歌剧《江姐》的著名女高音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为例来具体分析气息在歌唱实践中的运用。

第一段:“春蚕到死—粉身碎骨也甘心”。前半段到“满人间”结束, 音乐以抒情的慢板开始。气息安排应慢吸慢呼, 起音柔缓。慢吸时气息应吸得饱满, 慢呼时气息要均匀流畅, 不慌不急, 通过气息控制好音量, 让音乐沉浸在一个肃穆的境界, 把内心的赞叹之情生动而韵味十足地表现出来。后半段:“一颗红心—心也甘”, 节奏加快, 音乐行腔坚定有力。气息安排应是快吸快呼, 吸气要求饱满而有力。动作干净, 拍子要稳, 使气息完全与音乐的情绪吻合, 把江姐坚定刚毅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

第二段:“久盼望—热血染山川”。这段采用“慢三眼”的板式来展现江姐的革命理想。因此气息以慢吸慢呼为主, 一共六大句, 前五句每句前的换气都要深, 一大句一大句地连音唱出来。气息舒展, 声音开阔, 感情激越。最后一句“愿将这满腔热血染山川”, 在第五句唱完后快而深地换气并托住气息铿锵有力地把字咬出来, 特别是“川”字要用气息把它推出来, 把江姐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表现出来。

第三段:“粉碎你旧世界—幸福的明天”。这段采用“摇板式”的紧拉慢唱, 气息以慢吸慢呼为主。但处理上要收放自如, 如“碎、你、界、役、链、代、来、那、幸、天”这些字气息处理上都应由小到大, 然后甩腔收音。对气息的控制能力要求比较高, 情绪起伏对比要明显, 每句换气都要深。

第四段:从“我为祖国生”到最后结束, 是全曲的高潮, 前半段到“百折不饶志如山”。这段的情绪激昂澎湃, 一拍一板。气息安排应是快吸快呼, 铿锵有力。在“青春”的长音上气息要有控制地收放, 由弱到强, 唱出内心最强音。这种激动的情绪一直贯穿到“贫贱不移”。到“百折不饶”速度突然变慢, 慢吸慢呼, 气口处气息吸得从容、饱满。“志如山”又加快, 气口处要依情绪一叹而出。后半段从“赴汤蹈火”到结尾。这段是流畅的“慢三眼”式, 气息从容, 舒缓而饱满地随着人物的感情起伏, 要把握好气息出口的轻重缓急。最后一句“不觉辛苦只觉甜”在保持高位置的同时气息要深。“甜”字气息要有控制地由小而出, 结束在弱音上。这样使英雄人物的崇高思想境界得到更高的升华。

歌唱中的气息不是一种机械的演唱手段, 它本身是有意义、有表情的。在演唱时我们要根据歌曲的旋律、情绪的松紧张弛, 抓住气息的脉络, 标出气口, 做到合理、灵活地安排好气息, 然后通过不断的练习直至能随心所欲、轻松自如地进行情感倾诉, 这样就能气韵贯通, 一气呵成地把所要表现的形象塑造得更准确、生动。

四、结语

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在声乐学习中, 要注意提高对呼吸方法重要性的认识, 避免在技巧学习上盲目追求高难度、大作品, 走入歌唱学习的误区。要注意通过加强呼吸基础练习, 循序渐进, 深入透彻地掌握呼吸运用的方法, 使呼吸从“不自然”的运动过程, 逐步成为我们歌唱时的一种科学的自然状态, 从而能够根据作品表现的需要自如地调整呼吸。即便达到了这种科学的“自然”状态, 我们仍然要养成在每个歌曲演唱前, 认真分析作品特点, 统筹安排好整个作品演唱中的呼吸运动, 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的习惯, 这样在演唱实践中, 才能通过科学呼吸控制气息, 更好地表现作品、表达情感。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11.

[2]吴碧霞.论中外作品演唱的歌唱观念和思维方法.中国音乐, 2009, (2) .

[3]张鹿樵.声乐入门.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5月.

[4]郭秀芬, 黄亚玲.声乐基础教程 (第一册) (第二册) ,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4.

浅谈中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呼吸技能 篇10

关于中小学唱歌教学中歌唱基本技能方面, 历来的要求是:学习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自然圆润的发声, 清晰地咬字、吐字。从歌唱的实践来看, 掌握正确歌唱的基本要领, 主要包括:正确的姿势、呼吸的方法、发声和共鸣。歌唱中良好的呼吸直接影响歌唱的音准、节奏、音色、力度和速度等, 可以说歌唱的呼吸是体验、表现歌曲情感的重要条件之一。

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是胸腹联合呼吸方法。要求运用胸腔、横膈膜、腹肌共同控制气息, 使肺部气息的容量增大、控制自如, 并要有明显的呼吸支点。教材上对歌唱呼吸的练习要领作了浅易的提示:吸气时, 口、鼻同时进气, 小腹收缩, 腹部和腰部均有扩张的感觉。呼气时, 腹腔、胸腔及两肋保持吸气时的状态, 气流从口腔呼出。具体要求如下:

吸气的方法:

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 将气吸到肺的底部, 注意不可抬肩, 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 腹部方面, 横膈膜逐渐扩张, 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 小腹则要用力收缩, 不扩张。背部要挺立, 脊柱几乎是不动的, 但它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 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 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 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气吐出。

呼气的方法:

唱歌用气时, 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点很重要, 就好比给自行车打足了气, 不能一下子放松了, 这里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问题, 要保持住气息, 就必须在唱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吸气的状态, 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 要节省用气, 均匀地吐气, 这就是所谓气息的对抗。在呼和吸的过程中, 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觉, 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 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 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 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 往下拉, 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 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 不能让它提上来, 这就牵涉到一个气息支点的问题。呼吸不要耸肩用丹田呼吸, 注意找好歌曲的节奏。

从歌唱技巧角度来看, 歌唱的呼吸应根据歌唱发声和艺术表现的要求进行, 随着歌唱的速度、力度、节奏、表情, 以及旋律的分句与声音的长短、强弱、抑扬顿挫等, 调节呼吸的缓急、时机、次数、深浅, 恰当地运用与控制气息。

论音乐教学中歌唱气质的训练 篇11

关键词:歌唱气质;歌唱语言;音乐演绎;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34-01

一、什么是歌唱气质

字典中对气质的解释是这样的:气质是指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也指一个人的风格特点。这主要是指不同的人在生活中以气质给人留下的不同印象。特定到歌唱气质,应该是一个歌唱者在歌唱中表现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特点。比如:当前活跃在舞台上的歌唱家,一提起某人的名字,其歌唱形象、声音特点和演唱风格便立刻在我们大脑中浮现,这就是歌唱者有个性的歌唱气质在观众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歌唱气质的形成是一个歌唱者成熟的表现。而歌唱气质的形成非一朝一夕或唱几首歌就能练就的,它是歌唱者在长期的艺术追求、艺术审美和艺术实践中经过摸索、千锤百炼而逐步形成的个人演唱特点。

二、歌唱气质的重要性

在音乐学习和演唱的过程中,我们常见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从学校毕业时,音质、音色和共鸣已达到一定程度。论技巧对许多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歌剧选曲都能胜任,我们认为他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演唱功底,但其艺术表现及演唱时的整体美感却难以激动人心,他们也为自己倾尽全力的演唱却得不到观众发自内心的称赞而苦恼。类似的情况在历届全国歌手大赛中更是屡见不鲜,能够参加比赛的歌手,从声音和演唱技巧方面没有太大差距,选手能否巧妙的运用声音,能否正确把握作品感染观众,整体歌唱气质如何是取胜的关键所在。在声乐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就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整体歌唱气质的重要性,把培养学生的歌唱气质同训练学生的声音技巧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漫长的声乐学习过程中追求、体验作品中存在的美,传达作品的美感,逐渐形成自己的歌唱气质,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修养,让观众不能遗忘的歌唱者。

三、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歌唱气质

(一)通过歌唱语言的把握形成独特的歌唱气质。声乐中的语言是音乐化的歌唱语言。它是通过音乐的造型手段使语言音乐化,使之富于音乐旋律节奏感与 歌唱性。

1.歌词作为人类书面语言的一种具有极高的文学性:以语言塑造形象,叙述一段故事或表现某种情感。

2.从形式上看:歌唱语言具有极高的凝练美和准确性,受人声嗓音本身和听众听觉承受能力的制约,在一定的时间容量内,歌词不能像诗歌一样根据内容或抒情的需要着意铺陈。而且,声乐曲式的时间容量也是有所限制的。因此,歌唱语言不得不凝练它的语言表现,以极少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最准确的词句,完美的表达思想情感。

(二)通过对音乐的演绎形成独特的歌唱气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靠语言来达到交流的目的。人类的语言不仅是活动信息的主要渠道,更是用以表达丰富情感的载体,即人类的日常语言具有一定的生活语调,生活语调主要通过概念及其逻辑关系来表达人的思想,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生活语调的抑扬顿挫是歌唱语调的基本来源。由歌唱语调形成的歌唱旋律具有造型性、抒情性、叙事性和戏剧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为准确的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而服务的。歌唱气质的形成要求投入大量的心思去挖掘音乐中的美,要让学生多朗诵歌词,体会歌词的抑扬顿挫和平仄关系中蕴含的声调美。声调美是声乐旋律的造型基础。声调美再加上音乐的音高、节奏、调式、和声等手法创造出鲜活的音乐形象,达到声乐旋律的造型目的。而同样的声乐旋律,具有不同歌唱气质的歌唱家演唱效果截然不同。

(三)通过提高对歌唱职业的认识和艺术审美水平,形成独特的歌唱气质。歌唱表演是讲究个性和气质的。歌唱个性和歌唱气质是一个歌唱者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所从事的歌唱事业有一个清楚地认识。一个称职的歌唱者是以自己美好的声音和充满激情的演唱来表现不同艺术作品的美,通过演唱传递给观众,获得美的享受,受到启迪。因此,要使观众最大程度的获得艺术享受的满足感,歌唱者不能把作品唱得平淡无味,毫无生机。我们对某位歌唱家留下美好印象,除了他有漂亮的声音和动情的演唱外,他们在舞台上的歌唱形象也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久而久之,他们的歌唱形象固定在观众心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歌唱气质,不同的歌唱气质把不同的美传染给了观众,体现的了歌唱者典型的稳定的个性特点。音乐教学中,教师接触的学生各不相同,有的性格大胆活泼,情绪变化强烈,有的虽然不好动,但情绪和情感发生变化快,且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两种性格都比较适合歌唱专业。而有的学生心理活动迟缓,缺乏歌唱激情,见人羞怯,这种性格不符合歌唱者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循序善诱,使学生逐渐改变这种心理,走上正常的歌唱道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歌唱气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提高艺术审美水平。由于每个人的嗓音条件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而每部作品的思想感情不同,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同,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及情感反应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个性。这种审美个性决定着歌曲演唱处理的个性,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歌唱气质。因此,要求学生提高审美水平使自己的嗓音条件和作品选用尽量达到统一。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还有助于和歌曲作者的精神气质产生共鸣,最大限度的表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歌唱气质的重要职责。在学生歌唱道路的起步阶段,学生的声音技巧和歌曲的处理能力都十分有限。一个负责任的、高素质的教师,应一边教给学生歌唱技巧,一边培养学生的歌唱气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是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确定其属于哪个声部,如女高音可分为戏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等,然后才能选择适合学生养成的作品。音乐教师应因势利导,把学生引导到他的正确的歌唱道路上来。教师还要花费大量心血,在对作品地理解把握上,细致搜寻、挖掘、剖析隐含在谱子里面的东西。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对音乐的正确演繹,提高艺术审美水平是提升演唱水平,最终形成自己独特歌唱气质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个合格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歌唱呼吸及训练方法的探析 篇12

人们在平时生活中, 吸气是用力的, 主要是肺部的扩张。呼气则是自然放松的, 无需用意识加以控制。而歌唱呼吸就不同了。那么, 什么是歌唱的呼吸呢?

歌唱呼吸是一种有意识、有控制、有目的, 经过一定科学训练与练习才能达到的技巧性比较强的呼吸。它有着特有的呼吸方式与方法。

一、歌唱呼吸的方式

歌唱呼吸的方式有三种:

(1) 胸式呼吸:只用胸部抬起及收缩的动作来进行的呼吸。歌唱时胸部也跟着起伏。吸气较浅, 气息容量较小;唱出的声音发直、费力、生硬、尖刻, 音域也不易扩大, 难有上佳的声音效果。

(2) 腹式呼吸:这是一种只用腹部肌肉收缩来控制横膈膜运动, 而胸部不抬起的呼吸方式。呼气时小腹和横膈膜一起收缩, 故称为腹式呼吸。它吸气过深, 使腹部膨胀, 胸腔肋骨受到挤压, 所以气息容量并不大;歌唱时发出的声音空洞无力不能持久, 高音很难唱上去。

(3) 胸腹式联合呼吸:这是一种用横膈膜周围的肋间肌、上腹肌、后腰肌和腹部肌肉群联合, 而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式。它使声音有确定的支点, 并且呼吸均匀, 有节制, 并能对呼气气势的强弱进行调节, 自如的驾驭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由于吸气时下降横膈膜和张开两肋同时并用, 使气息的容积增大。因而音量、音域得以扩大, 使高、中、低三个声区协调统一;歌唱的共鸣达到辉煌的效果。这才是歌唱时应采用的正确呼吸方式。而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的方式、方法, 是学习正确的歌唱艺术最重要的基础和必要的前提。

二、歌唱呼吸的方法

歌唱呼吸是歌唱器官联合运动的状态, 无论哪种呼吸方法都包含了吸气和呼气有控制的进行运动的过程。常用的歌唱呼吸方法有以下四种:

1、缓吸缓呼。

这是我们在训练和歌唱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 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 横隔肌下降, 两肋肌肉向外扩张 (也就是腰围扩张) , 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 平稳柔和地进行, 如同我们去闻花的芳香时的吸气吸感觉。但吸气时不要用太大的力, 只要轻轻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 呼气时缓慢的呼气。注意保持吸气的状态, 控制住两肋和横膈膜, 也就是控制住了气息, 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呼出。是一种长长地吹气的感觉。

2、急吸缓呼。

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 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 并将气息保持住, 然后, 按照缓呼的要求而呼出。是歌唱者在演唱实践中要经常用到的。因为在歌曲时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吸气不允许有很长的停顿时间。一般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气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 这就是急吸缓呼的作用。为了培养呼吸的控制力, 歌唱者可以采取一些练习曲及歌曲中的某些乐句做带词的练习, 效果比较好。

3、急吸急呼。

急就是快, 快速吸气, 方法同上。然后将气息保持一下, 再快速呼气。呼气时要注意横膈肌及周围的肌肉群的支撑力的运动, 立住歌唱的支点, 做到迅速而有弹性。可以采用做仰卧起坐、下蹲、快速跑步等运动的动作, 来体会此种呼吸的状态。

4、缓吸缓急呼。

缓吸气, 略保持, 呼出时, 气息状态就象前面“缓吸缓呼”中讲的一样呼出, 保持性的缓慢呼气;后面的急呼, 就要做到横膈肌及周围的肌肉群的支撑力的运动, 的情况下, 急速把剩余的气呼出。

这种方法比较常用于一般歌曲的结束句, 包括乐段的结束句和整个歌曲的结尾句。在演唱时, 按结束句的拍子唱到结束拍子的前一拍是缓呼的气息, 到了结束的最后一拍就要快呼气, 并急速先将声音停住, 再停气息。使结束拍快停, 这样结束句就唱得干净利落。

以上的四种呼吸方法, 是比较常用的。歌唱者还可以根据其声音的发展需要, 自身在呼吸上存在的不足去做有针对性的练习, 把歌唱的呼吸掌握完成好。因为它是唱好歌的基石。

因此, 对歌唱呼吸方法的掌握及歌唱者正确的领悟、进行呼吸器官的发生基础训练, 以便打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三、歌唱呼吸的训练方法

歌唱呼吸有很多种有效的方法, 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训练方法。

1、吸气练习:

正如上述说的一样。这里简介一种最容易体会到的歌唱时的吸气的状态之法。就是要想象:你面前有一簇色彩绚烂的鲜花, 你要闻到花的芳香, 上前深深的慢慢的嗅闻花香, 香气沁透心脾的那种感觉, 就是歌唱的深吸气的状态。然后, 屏住呼吸, 要像打大喷嚏之前那样憋住气一下, 体会腰腹周围向外扩张的感觉、气球状膨胀的状态。这是歌唱支持点的感觉。对歌唱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呼气练习。

(1) 、保持吸气状态的“对抗”性呼气。

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呼气时首先做到:保持吸气状态的同时, 横膈肌要给一个既向外又向上的力量。在吸气时的感觉应该是一种整身向外扩展的感觉, 所有的吸气通道都是放松的打开, 将气息吸深, 感觉身体像一只有弹性的皮球。美声强调的呼吸要更深, 必须保持吸气状态与呼气肌肉群构成对抗, 产生压力, 将气息控制的均匀缓慢的呼出来支持歌唱, 使演唱呈现出一个圆润、饱满、通畅、明亮的声音。

(2) 、快吸气慢呼气。

一是数拍子。按上述方法吸气, 呼出时按“四八拍”依次均匀的数拍, 一口气三个八拍以上为合格。每次10分钟。初学者可以循序渐进的练习。

二是吹蜡烛。点燃一支蜡烛, 在面前距离30——40公分左右。练习者对着火苗发出“u”音, 去吹, 以使火苗吹得倒向前边而不灭掉为准。一口气坚持吹30秒左右。

三是颤双唇。在声乐训练, 我个人认为打嘟噜练习最容易体会到呼吸对抗所产生的支持点的感觉, 就是用气息“推动双唇颤动”发出一种“嘟嘟”的声音, 可以采用一些音阶式的练习。例如:

用一个呼吸完成。这种练习对锻炼横膈肌的控制力很有效果。

(3) 、快吸气快呼气。

松而静的自然站立, 扩胸鼓胃。吸一口气, 呼一口气。1分钟100—120次。每次五分钟左右。

上述练习可以达到训练呼吸的耐力以及控制呼吸的节奏的功效。也会给学习歌唱练习者打下演唱中等程度以上的艺术歌曲“呼吸控制”的基础。

(4) 、增强肺活量与横膈肌力量的锻练。

要想唱好歌曲, 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加强身体机能的锻炼是其前提。例如:可以采用跑步锻炼, 每天保持800——1000米。这可以增加肺活量与横膈肌的力量。还可以常做仰卧起坐几十次。次数多少可以因人而异, 可以由少到多的增加, 坚持不懈。有条件可以练一些健身器械。这样能增强腹肌、腰腹的力量。总之, 适当的做一些增加肺活量和强化身体横膈肌的锻练, 增强体质和增加腰腹的力量, 是歌唱者提高身体机能不可或缺的一项, 也是唱好歌曲作品的重要保证。

摘要:歌唱呼吸声乐教学中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之一, 是唱好歌曲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从声乐教学的角度, 对歌唱呼吸的方式、方法作了分析与论述。并介绍了常用的歌唱呼吸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歌唱呼吸,基本技能,方式方法,常用训练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豫北农村下一篇:经济林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