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训练法

2024-09-24

运动技能训练法(共11篇)

运动技能训练法 篇1

摘要:本文为探讨护理技能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随机抽取2011级高职护理4个班的学生, 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分别采用运动技能训练法和常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采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运动技能训练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这说明用于护理技能训练的运动技能训练法是一种有理论依据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同时也是学生喜欢和比较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技能教学,护生,高职护理,运动技能训练法,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 技能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水平。自然地, 探索和实践其教学方法, 以期有效提高操作技能教学的效果[1];是高职护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话题。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一体化”教学思想指导下, 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和教学实践经验, 对本届2011级学生在实施《基础护理技术》的教学过程中, 采用了“运动技能训练法”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一定经验。具体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作者任教的本校2011年级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4个班, 共计164人 (全为女生) 年龄18~21岁,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个班, 实验组人数83人, 对照组人数81人。两组学生入学成绩、医学基础知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1) 常规教学法。对对照组学生采用“教师讲解、示教—学生练习—教师进行集体或个别纠正—学生练习—测试”的常规教学法[2]进行教学。 (2) 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对实验组学生采用运动技能训练法进行教学。根据运动技能训练理论思想, 对护理技能操作示教采用“教师操作一步, 学生紧接着操作一步, 教师停下来检查这一步骤的规范性并及时反馈, 等学生都掌握了正确方法后, 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直至整个操作流程完成为止”。示教结束, 学生独立练习, 最后测试。 (3) 评价方法:教学过程评价包括四个维度:训练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出错率;独立练习过程中的二次示教需求占比率;统一学时内的人均练习次数;操作考试时人均花费的时间以及总成绩的平均成绩;教学过程心理感受问卷调查表。教学结果评价的标准为操作考试成绩。 (4) 统计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

二、结果

1. 两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效果比较。统计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记录, 结果见表1。

2. 学生心理问卷调查。学期结束时期, 从课堂秩序、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是否能激发学习动机、以及是否喜欢本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设计心理问卷调查表 (其中每一个问题分为三种层次:秩序好、较好、混乱;过程有趣、一般、乏味或者枯燥;能激发学习动机、一般、不能激发学习动机等) 。共计下发表格164份, 收回164份, 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见表2。

三、讨论

1. 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

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理论依据: (1) 运动技能概念:运动技能, 又称之为动作技能或操作技能, 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完善化、自动化的动作方式。加涅认为, 运动技能实际上有两个成分:一是描述如何进行运动的规则;二是因练习与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 (2) 运动技能的特点:如果一种技能比较复杂, 且是由若干技能所组成, 先用部分学习法, 再用整体学习法, 效果更佳, 练习是技能获得的基本途径[3]。施密特及其工作组1990年提出的指导假说:如果学习者每次学习后均获得追加反馈 (100%) , 追加反馈将引导个体在技能学习初期获得正确的操作技能。总之, 运动技能理论强调教学过程特点为:分解、及时反馈、增加练习。

2. 常规教学法。

在常规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模式中, 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及学生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建立运动表象和动作概念。

3. 统计结果及其意义。

(1) 表1中所示评价指标意义%出错率:可以说明学生在教师示教过程中对操作动作的正确程度, 正确程度高, 则出错率低, 否则出错率就会高。二次示教占比率:二次示教需求说明学生对教师在示教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动作节操作流程的熟悉程度及亲自动手操作的信心。人均练习次数:人均练习次数多, 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高, 二是学生独立练习的机会比较多。考试时间的长短直接说明学生掌握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 技术操作越是熟练, 用时间就越少, 反之用时间就越多。 (2) 教学过程中心理评价结果意义%表二中是统计结果显示, 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他们普遍认为, 在教学的有趣味性、课堂组织与秩序、激发学习动机以及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等方面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 (3) 统计结果意义%从表1、表2结果中看出, 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存在以下两大教学优势。其一, 在于为学生的操作练习最大限度争取了学时。从表1中结果可看出, 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中学生获得练习次数是常规教学法的1倍以上。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了练习时间的保证, 技能的巩固和自动化才获得了基本条件。其二, 在于激发学习动力。说明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课堂吸引力和凝聚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时间效率, 显著提高学生操作技术考试成绩。

4. 不足处。

此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较适合于小班教学。对于大班教学, 由于受到教学场地和视野的限制, 给课堂学生的组织与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同时影响教学效果。

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是一种具有理论基础和实际效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 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较之常规教学方法, 一方面, 其在教学组织管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 能在有限的学时内, 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操作练习提供时间保障;能增加学生技术操作正确率;能提高学生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皮慧敏, 魏莉, 郑元梅.延迟小结追加反馈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学习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9, 9, 24 (17) :5-7.

[2]田莉, 张国栋, 魏莉, 等.心理练习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 2005, 9, 2 (3) :136.

[3]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运动技能训练法 篇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桌球運動的歷史

一、前言

桌球運動大約在十九世紀後期始於英國。早期使用木板拍,只是將球擋來擋去。後發明膠皮拍,以削球為主的歐洲佔有優勢。五○年代,日本選手用海綿拍採取全攻技術法衝破歐洲削球的防線。六○年代中國的快攻又顯威風。七○年代後,歐洲人創造了弧圈結合快攻與快攻結合弧圈的新打法,世界桌壇呈現歐、亞對抗的新局面。

二、起源

桌球是從中世紀網球直接衍生出來的一種運動。1875年英國有些大學生,利用餐桌當成球桌,用軟木或橡膠做成球,用糕皮紙貼成的球拍,在桌上打來打去。1890年英人詹姆斯吉布(Jame Gibb)從美國帶回賽璐珞球,人們用它代替了軟木球和橡膠球,當時打球的聲音類似 “乒乓” 的聲音,所以叫乒乓球(ping-pong)。

到了1902年,英國人庫特發明了膠皮顆粒球拍,使乒乓球的技術逐漸高度發展。同時傳入日本,並命名為Table Tennis。之後越來越多的邀請賽,各地乒乓聯盟的成立,使桌球漸漸受到國際上的重視。

三、國際組織

1926年德國召開世界乒乓聯合會議,制定國際規則,而由德國Humon.J.的提倡,成立國際桌球總會(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簡稱 I.T.T.F.),同年舉行首屆世界桌球錦標賽,此後規定每年舉行一屆。1957年後改為兩年舉行一屆。自1980年起每年還舉行一屆世界盃賽,目前只有男子單打的比賽。自1988年始,桌球被列入奧運會的正式比賽,只有男、女單打和男、女雙打4個項目。2008年奧運會桌球賽事共有4個項目,分別是男、女子團體和男、女子單打。

四、國內組織

中華民國桌球協會:中華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播遷來台次年,在喜愛桌球人士推動下,成立了臺灣省體育會乒乓球委員會,由臺灣銀行董事長瞿荊洲先生擔任主任委員,駱水源先生為總幹事;民國四十一年改組並變換名稱為臺灣省體育會桌球委員會,時任內政部長的連震東先生繼任主任委員,總幹事未變,凡十餘載:民國五十二年,彰化銀行董事長張聘三接任主任委員,駱水源總幹事繼續輔佐之,及至民國六十二年四月三日,中華民國桌球協會正式成立,為內政部登記有案之全國性人民團體,張聘三先生為第一屆理事長,總幹事仍是駱水源先生。九十八年新任理事長則為蔡添順先生,秘書長為楊正雄先生。

各縣市桌球委員會及各層級學校體育總會之桌球委員會,亦於民國六十四年 後相繼成立。

第二節 桌球運動使用之設備

一、桌球運動使用球具簡介

(一)、球拍:

1.拍體:早期木材單片到夾層板,進而加碳纖維。因應打法之不同型狀亦不同,基本上有圓型和方型。其握把也有方角、圓型、椭圓型、左右手弧形把和長短柄。其厚度不限,唯木質部分不得低於85%。

2.膠皮:顏色為雙面紅黑色,表層為正膠長顆、短顆、中長顆或平面反膠,膠和拍體間可貼各種厚度之海綿,但膠皮加海綿之厚度不可超過4公厘。

3.黏接劑(膠水):為不含有違禁溶劑之黏接劑或壓縮黏接劑膠片,禁止使用含有揮發性有機溶劑之黏著劑。

(二)、球:球應為直徑40公厘的圓球體,重量為2.7公克,以賽璐珞或類似塑膠材料製成,應為白色或橘色而無光澤。

二、桌球運動使用之設備

(一)、球臺:

1.球臺的上層表面稱為檯面,應為長方形,長2.74公尺、寬1.525公尺、離地板76公分,須水平安置。

2.球臺得以任何材料製成,應有均勻的彈性,當標準球從30公分高處落下時,須有約23公分的反彈力。

3.各臺區應以一條3公厘寬與兩邊線平行的白色中線,劃分兩個相等的半區;雙打時,中線應視為各右半區的一部份。

(二)球網組合:

1.球網組合由球網、懸網繩、及網柱組成,包括附著於檯面的網夾。2.球網應以一條綁在兩側網柱高15.25公分處的懸網繩掛之,網柱外緣須離邊線外15.25公分。

3.整個球網項端的高度,須距離檯面15.25公分。

(三)場地:

1.空間應不得少於長14公尺、寬7公尺和高5公尺。

2.在世界或奧運名銜的比賽,整個臺面的照度應均勻不低於1,000Lux,賽區內其他部分至少500Lux;其他比賽臺面照度均勻至少600Lux,賽區內至少400Lux。

3.地板不得為光亮色澤、明顯反光或滑溜,其板面不得為磚塊、磁磚、水泥或石材。

第三節 桌球運動之拍具與打法之常識

一、各種球拍之特性

對於球拍之瞭解,不論是初學者或選手都是很重要的。從揮拍擊球到比賽之技術發揮,最基本的就是能控好拍,在依其特性執行戰術。1.無海綿顆粒拍:不能強力旋轉、速度慢、力量小、彈性亦不佳,唯一好處就是控球較穩。

2.海綿顆粒拍:速度、力量、彈性和旋轉均較無海綿顆粒拍好,但還是不及平面反膠。

3.正膠短顆拍:顆粒較一般顆粒拍大,海綿薄而硬,回球速度快,著臺後明顯下沉,旋轉還是較差些。

4.正膠長顆拍:顆粒較一般顆粒拍長,膠皮軟,擊球時造成和平面膠相反性能。搓下旋回球變成不轉,攻上旋球則變成下旋。長膠不製造強轉,而是靠來球的旋轉造成反旋轉。

5.平面反膠拍:因平面膠黏性大、摩擦力強,能製造強力旋轉。適合發球,配合速度在中遠臺對打中,攻擊力強。

二、合適球拍之選擇

各種的球拍,各自有其特性,也有其優缺點。初學者依據握拍之舒適性及動作配合性好即可,選手則必須依照自己之打法配合球拍之特性加以選擇,才能發揮自己之所長。基本上球拍之選擇可依下列三部份來探討。

1.拍體的部份:原則上拍體可分軟硬、厚薄底板,或是全木質和碳纖夾層拍等。碳纖夾層拍較輕、硬度高、彈力強適合進攻型選手使用,軟硬適中之底板控球性較佳,削球型選手則適合木質軟、彈力差的底板。

2.膠皮的部份:以拉弧圈球為主的進攻型選手,平面反膠是為首選。而以近臺快攻為主要進攻方法者,應以正膠短顆膠皮。削球型選手則正拍應以平面反膠,而反拍用正膠長顆為原則。

3.海綿的部份:海綿的軟硬、厚薄與擊球的彈性有很大的關係。

(1)厚度2-2.5公厘的海绵:硬度大,速度快、彈力強結合平面反膠對旋轉和拉弧圈球有利。硬中帶軟結合正膠顆粒有利於近臺快攻。

(2)厚度1.5-1.8公厘的海绵:1.5公厘的海绵配上正膠顆粒,因彈力小 有利於控球和快攻。1.8公厘的海绵若結合平面反膠彈力小些,容易控球有利於削球使用。

(3)厚度0.8-1.0公厘的海绵:薄海绵反彈力小,通常結合正膠長顆以發揮長顆相反之特性。

三、桌球運動之常用術語

1.站位之術語:離臺端線50公分以內稱近臺,離臺端線50-100公分以內稱中臺,離臺端線100公分以上稱遠臺。以接球者位置而言則分右側、左側及中路或近身。

2.擊球部位之術語:來球從臺面彈起到接近最高點前稱之上昇期,來球從臺面彈起到最高點時稱高點期,球從最高點下降到桌面或地面稱為下降期。

3.擊球部位之術語:依時鐘之刻度可劃分為五個擊球部位。12-1點鐘之部位為上部,1-2點鐘之部位為中上部,3點鐘之部位為中部,4-5點鐘之部位為中下部,6點鐘之部位為下部。4.拍面角度之術語:擊球時拍面與球臺之角度為90度角時稱之垂直,往前到45度角時稱之前傾,往後前到110度角時稱之後仰。

5.持拍手與非持拍手(空手):單手執拍謂之,分左、右持拍手。而沒有執拍的手稱為非持拍手或空手。

第二章 桌球教學法

桌球教學以效果論看的話,一對一而且由老師或教練來送球的話是最好方法,但是受到場地使用、時間、人力、教法和經費之限制較多。若是以上體育課型態,一個教授班級5、60人上課的話,時間、人力和經費可以節省,場地設備和教法就必須要加以考量,才能收到功效。而媒體教學和多球發球機之輔助,亦有事半功倍之效果。

第一節 適性練習

有關桌球之常識,包括球具、打法、規則和桌球運動所要求之體能、營養、心理等,都須要早先告知學生。基本上可從以下幾點來導入:

一、控拍練習:

1.擊球點的感覺練習:以直、橫拍正手基本握法前置於胸前,拍面水平朝上,將球於拍心位置向上彈起15公分,眼睛可以同時看到擊球點和球的位置,以利於調整擊球位置和握拍的感覺。

2.拍面角度改變練習:原地持拍以30度角向左彈球,約60公分高,身體跟球旋轉約6下回到原點。對牆彈球也是好方法之一,力量和高度要控制好,才能持續練習。

二、準備動作姿勢:

1.兩腳打開與肩寬和手的內側為宜,重心置於腳掌後,腳跟不宜著地。2.兩膝微彎內縮,柔軟而有彈性。

3.縮腹彎背,利於拉拍。

4.上臂自然垂下,與手肘成直角,肘頭與身體約一到兩顆球的距離。手腕控拍自然立起。

5.縮下顎,正視來球。轉動身體感覺重心移動和持拍手臂揮動的協調性。

第二節 分組教學法之引用

運動教學中,分組教學是很有效率的方法之一。尤其是桌球項目,要確保球臺和學生的比率是很重要的。

一、分組原則:依上課班級人數、場地環境、球臺數和教學方式法決定。

二、分組人數:原則上四人一組是比較理想,可能要依據實際球臺數去考量。

三、小老師策略:每組中分配有基礎的同學或是有責任感的同學一位。

第三節近台直、橫拍正手揮拍練習

一、桌球直、橫拍正手打法基本動作簡介

1.基本握拍法:直拍以持拍手之姆指及食指用握筆方式扣於拍頸,後三指平均置於拍後,或是併指。橫拍以持拍手之虎口握於拍柄,姆指扣住拍頸,食指壓住膠皮下緣。

2.準備動作:兩腳打開與肩同寬,重心置於腳掌後方,膝蓋微彎,縮腹彎背,舉拍置於胸前顎下,曲肘壓拍,肘頭離身體约兩顆球寬,重心可隨時移動。

二、近台直、橫拍正手揮拍練習

1.直、橫拍正手近台打法(上昇及頂點擊球): 兩腳微屈、重心由後腳隨揮拍手前移、拍面約30度傾角迎向來球彈起方向往前帶起,利用來球反彈之角度碰到正手拍面而產生折射角,再以揮拍控制長短。隨後重心和持拍手後引至後腳的位置上,以利於下次的揮拍。

2.練習方法:

單球練習:兩人一組,以稍高之球發到對方正手位,打者從準備動作上腳側身引拍前揮,將球回向對方正手位,兩人持續來回練習。

多球練習:兩人一組,一人以稍高之球從台面直接發到對方正手位,打者從準備動作上腳側身引拍前揮,單一動作持續多球以求定型。

3.學習目標與評量:

學習目標:培養近台直、橫拍正手揮拍的正確動作,準確的擊球點和擊球的方向、力量是為重要之學習目標。

評量:回球至對台目標區,單發回球每30球能擊回15球為成功。隨著練習時間或次數增加後,可改為兩人對向持續成功回球數或時間來計算。

第四節近台直、橫拍反手推擋練習

1.直拍反手打法:母指、食指以握筆方式扣於拍前,中指、無名指、小指則疊置於板後,擊球時母指放鬆控制拍面,重心置於執拍手邊,出拍後快速回復準備姿勢。

2.橫拍反手打法:直接把拍子反向置於胸前,手背引拍前推,重心置於持拍側,出拍後快速回復準備姿勢。3.練習方法:

單球練習:兩人一組,以稍高之球發到對方反手位,打者從準備動作上腳側身引拍前推,將球回向對方反手位,兩人持續來回練習。

多球練習:兩人一組,一人以稍高之球從台面直接發到對方反手位,打者從準備動作上腳側身引拍前推,單一動作持續多球以求定型。

第五節 中、遠台直、橫拍正手打法練習

1.直、橫拍正手中遠臺打法(頂點後及下降期擊球): 兩腳微屈、側身拉拍稍後、重心由後腳隨揮拍前移並提高、擊球時拍面稍微磨球,球過網高度,盡量控制在網高10-30公分。2.練習方法:兩人一組,以稍長之球發到對方正手位,打者稍為離台從準備動作上腳側身引拍前揮,將球回向對方正手位,兩人持續來回練習。

第六節 移動中揮拍練習

1.移動中揮拍:原則上右手執拍站左台,所以來球在極右台時,必須快步移位回擊。

2.練習方法:

單球交叉步練習:兩人一組,以稍長之球發到對方左台正手位,打者從準備動作上腳側身揮拍,將球強力揮向對方正反手位,發球者將球推回打者極右側正手位,打者移動右腳向右後,再以左腳前交叉於右腳,同時引拍並將右腳後交叉於左腳後右側,將球正手準確擊出,發球者再將球擊回左台,打者反方向踏左右左腳後以正手拍準確擊出。發球者左右給球讓打者移位練習,兩人持續來回練習,後交換打法。

多球練習:兩人一組,一人以稍長之球從台面直接發到對方左台正手位,打者從準備動作上腳側身前揮,另一球則發向打者極右台,打者移動右腳向右後,再以左腳前交叉於右腳,同時引拍並將右腳後交叉於左腳後右側,將球正手準確擊出,發球者再將球發到左台,打者反方向踏左右左腳後以正手拍準確擊出。持續多球組合練習以求移位腳步準確定型。

第七節 直、橫拍正手交互變線揮拍練習

1.直拍正反手打法:養成正反手快速移拍回球,以正拍擊球後,順勢把拍子帶到反手側,重心移轉到執拍手邊,移拍過程中完成反手拍握法,出拍後快速回復正拍準備姿勢,持續正反交叉練習。

2.橫拍正反手打法:以正拍擊球後,順勢把拍子帶到反手側,重心移轉到執拍手邊,移拍過程中完成反手拍握法,出拍後快速回復正拍準備姿勢,持續正反交叉練習。

3.練習方法:

單球練習:兩人一組,一人以稍長之球發到對方正手位,打者從準備動作上腳側身引拍前揮,將球回向對方正手位,由隊方都用正手拍揮回反手位,打者第二球以反拍推回對方正拍,十分鐘後互換練習。

多球練習:兩人一組,一人第一球以稍長之球從台面直接發到對方正手位,打者從準備動作上腳側身引拍前揮,第二球則發向反拍處,所以打者必須快速移拍轉重心,再以發球速度控制節奏。

第八節 直、橫拍正、反手下旋球發球練習

1.下旋發球:側身拉拍稍高至肩位,瞬間加速,拍面接近水平之小角度觸球,以拍面前3分1處磨球造成倒旋轉(向後),第一落點於己方球台前三分之一處,反彈到對方球台。重心置於前腳,便利拉拍加速。2.練習方法:以多球練習為主,右手執拍者立於左台近台處,以定點多球持續發球,利於定型。雙打發球,則立於右側,且第一落點須在右半場,並且須彈到對方之右半場。

第九節 直、橫拍正、反手側旋球發球練習

1.側旋球發:正反手或是左右側旋即是球拍觸球時之方向而定義之,拍面垂直立起,摩擦球體的右側或左側,運拍往下再向前帶出,讓球產生向側面旋轉,轉數依摩差力道而異。

2.練習方法:以多球練習為主,右手執拍者立於左台近台處,以定點多球持續發球,利於定型。雙打發球,則立於右側,且第一落點須在右半場,並且須彈到對方之右半場。發右旋球時,重心置於左腳,發左旋球時則重心置於右腳。

第十節 解發球練習

1.下旋球解法:

加轉解法:球反彈至高點時拍面差球體之下延3分1處搓回,重心置於執拍手側。

抽球解法:球反彈至高點往下落時拍面差球體之垂直面,側身後膝下壓,擊球瞬間隨揮拍手雙膝同時上挺。

2.側旋球解法:依球的旋轉方向反向前搓或側拉。3.練習方法:

單球練習:兩人一組,一人以各種旋轉球發到對方反手位,打者從準備動作上腳側身解球,將球回向對反正手位,兩人相互發球和解球。另外以各種旋轉球發到對方正手位,隊手練習正手抽球或側拉。

多球練習:兩人一組,一人從台面直接發旋轉球到對方正手位,打者從準備動作上腳側身引拍正手抽球或側拉五分鐘。另外以旋轉球發向反拍處,練習反拍解球五分鐘。之後兩人互換雙向發球和解球。

第十一節 弧圈球打法練習

1.弧圈球:球經過膠皮強烈摩差後造成弧度性的變化,有前衝弧圈球、加轉弧圈球、側轉弧圈球。擊球時球拍下引,執拍肩下沉,手腕外展並放鬆,來球往下降時,摩擦球之中上部、中部或側邊,並將球斜上帶出。一般以正手拍為主。

2.練習方法:

單球練習:兩人一組,以稍長之球發到對方正手位,打者從準備動作上腳側身下腰引拍前揮,將球強力摩擦回向對方正手位,兩人持續來回練習。

多球練習:兩人一組,一人以稍長之球從台面直接發到對方正手位,打者從準備動作上腳側身引拍前揮,單一動作持續多球以求定型。

第十二節 直、橫拍正手雙向攻擊性揮拍練習 1.直、橫拍正手雙向攻擊性揮拍:正手雙向就是一球對角加力攻擊,另一球則攻向直線。

2.練習方法:

單球練習:兩人一組,以稍長之球發到對方正手位,打者從準備動作上腳側身揮拍,將球強力揮向對方反手位(對角),發球者將球推回打者正手位,打者再以正手攻對方正手位,兩人持續來回練習,後交換打法。

多球練習:兩人一組,一人以稍長之球從台面直接發到對方正手位,打者從準備動作上腳側身前揮,一球對角攻擊,另一球則攻向直線。持續多球組合練習以求定型。

第十三節 直、橫拍反手雙向回球練習

1.直、橫拍反手雙向推擋練習:反手雙向就是一球推向對角,另一球則推向直線。

2.練習方法: 單球練習:兩人一組,以稍長之球發到對方反手位,打者從準備動作上腳推向對方反手位(對角),發球者將球推回打者反手位,打者再將球推向對方正手位,兩人持續來回練習,後交換打法。

多球練習:兩人一組,一人以稍長之球從台面直接發到對方反手位,打者從準備動作上腳側身推向對角,另一球則推向直線。持續多球組合練習以求定型。

第十四節 桌球運動比賽規則講解並實習

一、比賽方式

(一)賽制:1.7局4勝制 2.5局3勝制 3.單淘汰、雙敗淘汰或循環賽

(二)單打: 1.每人發2球觸網進重發 2.每局11分,10比10時,輪發1球,直到連贏2分 3.7局4勝制 4.5局3勝制 5.致勝局時一方先得5分時換邊。

(三)雙打: 1.發球區:己方右半場 2.接球區:對方右半場 3.隊友每人輪流打球 4.發球和比分與單打同。致勝局時一方先得5分時換邊、換接球者。

(四)團體賽:1.7點制(單、單、雙、單、雙、單、單)2.5點制(單、雙、單、雙、單)3.3人5分制(A.B.AC.B.C.對X.Y.XZ.Y.Z.)4.3人5單制

二、單、雙打比賽之比賽練習

1.單打:依比賽規則和策略運用盡量與多人對賽

2.雙打:依比賽規則和策略運用盡量與多隊對賽,隊友之間搭配要有默契。3.裁判法:選定發球權、違規發球之執行、擊球過程之失誤、比分之記錄和宣佈、比賽始末間之秩序和場地之維護。

三、比賽規則:參閱規則(如下)第三章 2007年中華民國桌球規則 第一節 國內桌球規則及競賽規程

1.1國內比賽之桌球規則除本章訂定外按照國際桌球總會(以下稱國際桌總)手冊第二章桌球規則之規定實施。

1.2選擇發球、接發球或方位的權利,得以猜球、猜拳或拋擲法定之。1.3選擇比賽用球,得於比賽場地內為之。

1.4國內競賽規程除本章訂定外依據國際桌總手冊第三章國際競賽規程之規定實施。

1.5國內桌球規則及競賽規程適用於各種比賽。但主辦單位有特別規定時,應於比賽辦法訂定之。

1.6比賽器材由主辦單位就中華民國桌球協會現行核准之廠牌型號中選定之。1.7在國家級比賽的團體項目中,同隊球員應穿著相同的服裝。但其他比賽除比賽辦法另有訂定外,不受「雙方球員應穿著明顯不同顏色的服裝」之限制。1.8比賽條件得予放寬,其可接受性概由裁判長決定。1.9比賽得僅設裁判員一人執行裁判工作。

1.10 比賽用球在比賽時間內,禁止任何人在空球檯練球,違者適用判罰行為之規定,報請裁判長警告,再犯者得驅離賽區或取消其比賽資格。1.11 比賽應設審判委員會,凡對裁判長就規則或規程以外之比賽管理問題所為之決定不服時,得向該會申訴由該會作最後之決定。1.12 對於裁判長就規則或規程所做的最後之決定不得變更,但當事人循序提請中華民國桌球協會裁判委員會審議,以供嗣後判決參考。1.13 團體賽各點採五局三勝制、個人賽採五局三勝制或七局四勝制、雙打賽採五局三勝制。但比賽辦法另有訂定者從其規定 1.14 依比賽時間表經大會宣告後,團體賽逾十分鐘或個人賽逾五分鐘未出場者,取消其該場比賽資格。1.15 團體賽中任何一點,因球員未到場或未攜帶合法證件被判棄權時,取消該隊該場其後各點之比賽資格,但球員到場因故(如受傷、未攜帶合法證件,但能證明其身分等)無法比賽時,僅該點以”0”紀錄,並判對方勝此點。1.16 有關球員資格問題,競賽規程有規定時從其規定,無規定時由審判委員會作最後之決定。1.17 球員有冒名(包括無資格者)項規情形,除取消該隊(員)之全部比賽資格外,並報請中華民國桌球協會紀律委員會議處。1.18 禁止在比賽會場內使用覆蓋物黏貼溶劑。1.19 為維護比賽公平,避免敗壞運動精神之求敗歪風,採雙敗或類似性質賽制時,獲勝的一方,得於比賽結束時選擇其認為有利的賽程位置(即勝部或敗部)之權利,選擇敗部時對方列入勝部並將比賽結果互調,未即時選擇者視為放棄選擇。1.20 球員、教練及大會職員均應維護運動精神的良好形象,任何人違反這項原則均應受到制裁,情節嚴重者除函請所屬單位配合議處外,並應提請中華 民國桌球協紀律委員會審議。經議處禁賽停職者,在禁賽或停職期間不得參加任何中華民國桌球協會主辦或承辦之比賽。

第二節 國際桌球規則(THE LAWS OF TABLETENNIS)2.1 球檯(THE TABLE)2.1.1 球檯的上層表面稱為檯面,應為長方形,長2.74公尺、寬1.525公尺、離地板76公分,須水平安置。

2.1.2 檯面包括其邊緣而不包括檯面邊綠以下的側面。

2.1.3 球檯得以任何材料製成,應有均勻的彈性,當標準球從30公分高處落下時,須有約23公分的反彈力。

2.1.4 檯面須暗色均勻無光澤,沿兩邊長2.74公尺的邊線及兩端寬1.525公尺的端線平行的垂直球網分隔為兩個相等的檯區,該二檯區應連為一體。2.1.5 檯面應由一個與端線平行的垂直球網分隔為兩個相等的檯區,該二檯區應連為一體。2.1.6 各檯區應以一條3公厘寬與兩邊線平行的白色中線,劃分兩個相等的半區;雙打時,中線應視為各右半區的一部份。2.2 球網組合(THE NET ASSEMBLY)2.2.1 球網組合由球網、懸網繩、及網柱組成,包括附著於檯面的網夾。2.2.2 球網應以一條綁在兩側網柱高15.25公分處的懸網繩掛之,網柱外緣須離邊線外15.25公分。

2.2.3 整個球網項端的高度,須距離檯面15.25公分。

2.2.4 整個球網底部應儘量與檯面密接,其兩端應儘量與網柱密接。2.3 球(THE BALL)2.3.1 球應為直徑40公厘的圓球體。2.3.2 球的重量為2.7公克。

2.3.3 球應以賽璐珞或類似塑膠材料製成,應為白色或橘色而無光澤。2.4 球拍(THE RACKET)2.4.1 球拍的大小、形狀及重量均無限制,但底板應平坦而堅硬。

2.4.2 底板的厚度至少應有85%的天然木料;底板內得以諸如炭纖維、玻璃纖維或壓縮紙等做加強粘合層。但每層不能超過底板總厚度的7.5%或0.35公厘,兩者取較小者。

2.4.3 用以擊球之拍面應以一塊連粘合物在內總厚度不超過2公厘,顆粒向外的顆粒膠覆蓋,或用一塊連粘合物在內總厚度不超過4公厘,顆粒向內或向外的海綿膠覆蓋。

2.4.3.1 顆粒膠是單層無泡沫的天然合成橡膠,其顆粒應平均分佈整個表面,每平方公分不得少於10粒,亦不得多於30粒。

2.4.3.2 海棉膠是在一塊泡沫膠上加蓋一層顆粒膠,該顆粒的厚度不得超過2公厘。2.4.4 除接近拍柄部分和手指執握部分可以不覆蓋或以任何材料覆蓋外,覆蓋物應覆蓋整個底板,但不得超越邊緣(+-2公厘)。

2.4.5 底板或底板中任何一層用以擊球之拍面覆蓋物或粘合層,均須為厚度均勻的整體。

2.4.6 球拍兩面不論是否有覆蓋物均應為無光澤,其一面為鮮紅色,另一面為黑色。

2.4.7 因意外損壞、磨損或褪色致拍面的整體性或顏色的一致性有輕徵的差異,若未明顯改變拍面的性能應可使用。

2.4.8 球員在比賽開始前及比賽中更換球拍時,應將球拍向裁判員及對方展示並容許他們檢查。2.5 定義(DEFINITONS)2.5.1 球在比賽狀態的一段時間稱為一個”回合”(RALLY)。

2.5.2 從發球時,球在非執拍手掌心上靜止狀態向上拋起的最後瞬間,至該回合被判定為重發球或得分為止,為”比賽中”(IN PLAY)。2.5.3 不給予判分的回合稱為”重發球”(LET)。2.5.4 給予判分的回合稱為”得分”(A POINT)。

2.5.5 執握球拍的手稱為”執拍手”(THE RACKET HAND)。2.5.6 未執握球拍的手稱為”非執拍手”(THE FREE HAND);非執拍手臂,是指非執拍手的手臂。

2.5.7 球員手中的球拍或執拍手腕以下部份觸及球時稱為”擊球”(STRIKE)。2.5.8 對方擊球朝向檯面方向或檯面上方,在球尚未觸及本方球檯區且未越過本方端線前,觸及球員或其任何穿帶物時,稱為”阻擋”(OBSTRUCT)。2.5.9 該回合首次擊球者稱為”發球員“(SERVER)。

2.5.10 該回合第二次擊球者稱為”接發球員”(RECEIVER)。2.5.11 被指定控制一場比賽者稱為”裁判員”(UMPIRE)。

2.5.12 被指定協助裁判員並賦予特定裁決權者,稱為”副裁判員”(ASSISTANT UMPIRE)。

2.5.13 球員在該回合開始時所穿著或攜帶的任何物品,稱為”穿帶物”(WEARS OR CARRIES)此不含比賽用球。

2.5.14 球除了從球網與網柱間或球網與檯面間穿過以外,從任何地方通過均視為”越網或繞網”(OVER OR AROUND THE NET ASSEMBLY)。2.5.15 球檯的”端線”(THE END LINE)包括其兩端的無限延長線。2.6 發球(THE SERVICE)2.6.1 發球開始時,球應放在發球員靜止狀態且手掌張開的非執拍手掌心上。2.6.2 然後發球員應將球接近垂直地向上拋起,至少升離非執拍手16公分以上,且不得使球旋轉,該球在下降被拍擊前不能觸及任何物

2.6.3 當球從拋軌之最高點下降,該發球員應予擊球,使球先觸及己方的檯區,然後越網或繞網觸及對方的檯區;雙打時球應先觸及發球方的右半區,繼 之觸及接發球方的右半區。

2.6.4 從發球開始到擊球為止,該球應高於檯面水平並在其端線後方,且應讓接球員看清楚全程,發球員或其同伴不得以身體或其任何穿帶物遮擋該球。

2.6.5 當球拋起時,發球員的非執拍手應儘速移離該球與該球網之間(球與球網之間的位置是以球為準,朝向整個球網的無限延長線)。

2.6.6 發球員有責任讓裁判員或副裁判員看清楚他的球符合有效發球的要件。2.6.6.1 如果裁判員在該場比賽第一次對於發球的正確性有懷旋時,得警告該發球員而不予判分。

2.6.6.2 嗣後在該場比賽中,該球員或其雙打同伴任何發球的合法性再有懷疑時,要判接發球方得一分。2.6.6.3 無論何時,發球員顯然未依有效的發球規定發球時,應不予警告而判接發方得一分。

2.6.7 例外的,球員因身體殘障致無法嚴格遵守部分有效的發球規定發球時,裁判員得酌予放寬免予執行。2.7 回擊(THE RETURN)2.7.1 對方發球或回擊時,本方球員應予擊球使球越網或繞網或觸及球網組合後,再觸及對方檯區。

2.8 比賽順序(THE ORDER OF PLAY)2.8.1 單打時,先由發球員發球,繼由接發球員回擊,此後雙方輪流回擊。2.8.2 雙打時,先由發球員發球,次由接發球員回擊,繼由發球員的同件回擊,續由接發球員的同伴回擊,此後雙方依此順序輪流回擊。

2.8.3 當二位球員均因為身體殘障乘坐輪椅進行雙打賽時,先由發球員發球,繼由接發球員回擊,此後二位殘障球員均可回擊。但球員的輪椅之任何部份均不得逾越球檯中心線的延長線。如有逾越裁員應判罰一分給對方。2.9 重發球(A LET)2.9.1 該回合有下列情形應判重發球:

2.9.1.1 發球時球越網或繞網觸及球網組合的有效球;或發球時球觸及球網組合後被接發球員或其同伴阻擋;

2.9.1.2 若球已發出,而接發球方尚未準備接球且未試圖擊球;

2.9.1.3 因球員無法控制之千擾,致未能依規定發球或回擊; 2.9.1.4 裁判員或副裁判員中斷比賽。

2.9.1.5 在發球時,倘發球正確,但接發球員因身體殘障乘坐輪椅而該球: 2.9.1.5.1該球觸及接發球方的半區後跳回球網方向; 2.9.1.5.2該球觸及接發球方的半區後停在半區內;

2.9.1.5.3單打時,該球觸及接發球方的半區後跳邊線外側。2.9.2 比賽得於下列情況中斷:

2.9.2.1 因糾正發球、接發球次序或方位錯誤; 2.9.2.2 因改採促進制度;

2.9.2.3 因警告或處罰球員;

2.9.2.4 因比賽條件受千擾,該該回合的結果可能受影響。2.10 一分(A POINT)2.10.1 該回合除被判重發球外,球員有下列情況應判得一分: 2.10.1.1對方未能作正確的發球; 2.10.1.2對方未能作正確的回擊;

2.10.1.3球員完成發球或回擊後,該球在被對方拍擊前,觸及球網組合以外的任何物時;

2.10.1.4對方擊球後,該球尚未觸及接發球方檯區而越過接發球方的檯區或端線時; 2.10.1.5對方阻擋來球; 2.10.1.6對方連續兩次擊球;

2.10.1.7對方以不符合2.4.3、2.4.4及2.4.5規定之拍面擊球;

2.10.1.8對方或其任何穿帶物移動比賽檯面; 2.10.1.9對方或其任何穿帶物觸及球網組合; 2.10.1.10對方之非執拍手觸及比賽檯面;

2.10.1.11雙打時,對方未按首次發球員及首次接發球員依次輪定之順序擊球; 2.10.1.12實施促進制度時,依2.15.2之規定。2.11 一局(A GAME)2.11.1 一局比賽以先得11分的一方為勝方;但雙方均得10分後,以先領先對方2分的一方為勝方。

2.12 一場(A MATCH)2.12.1 一場應由任何奇數局所組成。

2.13 發球、接發球及方位的順序(THE ORDER OF SERVING、RECEIVING AND ENDS)2.13.1 選擇首先發球、接發球及方位的權利,應以抽籤決定之,抽勝方得選擇首先發球、接發球或開始時之方位。

2.13.2 當一方已作首先發球或接發球,或開始時之方位選擇,對方得作其他的選擇。2.13.3 每發二分球後,該接發球方應換為發球方,依此輪換直至該局結束,或直至雙方均得10分,或實施促進制度,其後之發球及接發球順序仍應相同,但每位球員每回僅輪發一分球。

2.13.4 在雙打賽的每一局,首次發球的一方應決定誰先發球,再由首次接發球方決定誰先接發球,此後該場各局當首次發球員選定,其接發球員應該是前局發球給他的球員。

2.13.5 在雙打每次換發球時,前一回合的接發球員應成為發球員,前一回合的發員之同伴應成為接發球員。2.13.6 一局中首先發球的一方,應於該場次局首先接發球,而在雙打決勝局中當一方先得5分時,輪到接發球的一方應互換接發球順序。

2.13.7一局開始時在此方位的一方,應於該場次局開始時在另一方位,而在一場的決勝局中當一方先得5分時,雙方應互換方位。2.14 發球、接發球或方位的順序錯誤(OUT OF ORDER OF SERVING、RECEIVING OR ENDS)2.14.1 裁判員一旦發現發球或接發球順序錯誤,應即中斷比賽,按該場比賽開始時所確定的順序及當時的比分,恢復原應輪定的發球員發球及應輪定的接發球員接球,雙打時按該局開始時首先發球方所確定的順序進糾正後繼續比賽。

2.14.2 裁判員一旦發現球員應互換方位而未換時,應即中斷比賽,並按該場開始時所確定的順序及當時的比分進行糾正後繼續比賽。2.14.3 在任何情況下發現錯誤前所有的得分均應計算。2.15 促進制度(THE EXPEDITE SYSTEM)2.15.1 促進制度在一局比賽進行10分鐘而雙方比數未達9平以上,或一局比賽結束前任何時間應雙方之請求而實施。

2.15.1.1當時限屆達仍在比賽中時,裁判員應即中斷比賽,仍由該中斷回合之發球員發球繼續比賽。

2.15.1.2當時限屆達不在比賽中時,應由前一回合的接發球員發球繼續比賽。2.15.2 此後每個球員依序輪發一分球直到該局結束,倘接發球方完成13次回擊,判接發球方得一分。2.15.3 促進制度一旦實施,應繼續實施直至該場(或團體賽該點)比賽結束。

第四章 游泳教學

一、水中適性:泳池深度感覺、口式吸吐氣練習、水母漂練習

二、自由式:自由式也叫捷式。

1.把頭平放水中,只在換氣時左右擺動。最好儘量減少換氣次數(注意電視中常有的游泳比賽時選手的游法,很少換氣)

2.增加兩臂揮動的力量,正確的是以S形划水,這樣手臂和水阻力加大,距離加長。一臂入水後,先是拉水,至腰以後,就開始推水。這樣一拉一推 身體就被牽引迅速前進。

3.腳踢要有效率:不停而又均勻地踢出白色水花。當然很累,可以先練習在游泳池邊踢水,踢到耐力夠又姿式正確。結合手臀動作後就可以游得自由式既快又漂亮!試試看。

三、蛙式

1.收腿收腳,伸腿伸腳,停一拍、換氣

2.不換氣時: 分手腿不動,收手收腿,伸手夾腿停 3.換氣時: 抬頭分手腳不動,低頭收手收腳,4.伸手分腿夾腿停

5.抬頭換氣腳不動,收分夾腿伸手停

四、仰式

1.輕輕鬆鬆躺著 然後重心放在脖子上 以脖子為中心旋轉肩膀 腳踢水踢得好 重心才會穩

2.踢水要用大腿的力氣 大腿帶動小腿小腿帶動腳掌 往上踢的時候 膝蓋微曲 以不出水面為原則 腳掌部份則是往上踢時腳板壓平踢出的水花像沸騰中的開水 往下踢的時候 以放鬆的姿勢下壓

3.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訣竅就是 韻律感或稱節奏感,等妳腳踢得會讓身體穩穩的前進時 再來學手及身體協調動作

五、蝶式

1.壓胸:當身體自水面上即將入水時,胸部向下或向前壓, 此舉會使身體 不致潛入水中太深,使下一個動作, 不管是否換氣,都將較為輕鬆。2.練蝶腰:將雙手伸直並攏或拿浮板,想像自己是一條魚, 以蝶腿方式前進,此時須注意兩點:(1)小屁屁要出水面 :每打一下蝶腿,臀部出水面一次(2)伸直的雙手或浮板不可上下擺動巨烈

浅议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 篇3

一、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在现代田径比赛中,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训练员更加注重了训练的技术性,训练的合理化、科学化加上当代人身体素质的提高,使田径运动的整体实力有很大的上升,运动员之间的实力也很接近,在这种情况下,更是凸显了心理素质对运动员的重要性。运动员不仅在身体上承受着伤病的痛苦,同样在心理上也有沉重的负担,比赛时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更可以改变整个比赛走向,有专家指出,对于优秀田径运动员训练比例是體能、技术占30%,心理占70%。因此,心理素质的强弱便成为运动员是否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决定性因素。

1.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能和技术发挥的基础。在很多大型的田径赛事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赛前的金牌热门选手在最后的决赛中意外落败,与之相对,几乎每个国际赛事中都会杀出所谓的黑马选手,这种情况的出现恰恰显示出心理因素对于运动体能和技术发挥的重大影响力。田径运动的本质和它的运动规则决定了大部分田径项目的发生时间都十分短暂,一个运动员的胜败往往只取决于那短暂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这就使比赛有了更大的偶然性,运动员一个动作上偏差就会使自己与冠军失之交臂,可见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心理压力有多大,赛场上的冠军不一定是整场比赛实力最强的选手,但他一定是整场比赛发挥最出色、最稳定的选手。

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胜负关键。一名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必须清晰的明白自己应该做社么,应该怎么做,需专注于行动,并排除负面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在平时的积累做一个完美的呈现,而要达到这种水平,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加入心理训练,所谓心理训练便是以各种心理技能及策略,对田径运动员实施系统化的训练,目的在于使运动员在赛场上积极的调节心理活动、增进田径运动员的表现。因此,心理技能训练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通过进行心理技能训练,可以对田径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有一个正面的影响,可促使训练者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训练者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的主要表现

强化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关键是要针对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的培养,为了解运动员的心理技能形成原因,研究人员通过描述统计;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多元逐步回归等统计方式,最终发现技术水准越高的选手、带队成就水平越高的教练,其心理技能得分越高。心理技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巧用认知技巧。优秀田径运动员之所以优秀,除了在专业技能和体能方面优于其他运动员,在认知能力方面也优于他人。认知,对于人类而言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它使我们能更好的认识并感知周围的环境及其变,使自己即使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也可以应变自如,而优秀的运动员就拥有这种能力。

2.专注与自信心。据调查表明,专注与自信心是田径运动员认为最重要但与实际表现却是差距最大的心理技能,大多数的运动员都知道专著和自信心对于比赛十分重要,在日常的训练中甚至赛前的还认为自己很专注并且很自信,可是当比赛正式开始时,一些都变得不一样了,紧张和焦虑充斥了这个大脑,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较差,没有做到真正的专注和自信。

三、如何增强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技能

心理技能对于田径运动员增强表现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心理技能的加强要贯穿整个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比赛全过程。

1. 计划性的日常指导。在平日的训练中或日常生活中,教练对于运动员的指导要客观。通过平时的活动和谈话,对每个运动员进行深入的了解,掌握每个运动员不同的心理特征,当运动员的表现相同时可以根据所掌握的运动员的不同心理进行不同的训练计划,这样就避免了教练员的主观随意性,也使运动员的训练更人性化也更加科学有效,日常心理训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进行田径运动心理技能训练课程;(2)制定出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计划;(3)选择合适的田径运动员进行心理技能训练,因人而异拟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2.人性化的比赛指导。在运动员参加比赛前,教练应进行人性化的指导,运用呼吸法、放松法、意象练习、自我喊话等心理技能方法,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大赛前的心理技能。

比赛过程中,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临场表现或者比赛状况,教练要给予及时的现场指导,鼓励运动员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保证日常训练中的技战术水平能够良好发挥。

赛后结束后,教练要组织运动员及时进行比赛回顾,将表现优秀的方面及时予以表扬,表现中的失误要带领运动员深刻检讨,帮助运动员更好地面对自我,面对困难,适应大赛的心理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富学.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卫生职业教育,2008(13).

[2]马祥房,余琴.我国优秀运动员心理技能量表的初步编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6).

浅谈珠算技能高效训练法 篇4

一、指法是智慧的开关

人类的智力活动是借助手指的活动来实现的, 尤其是拇指和食指的对捏, 更是精细技巧所不可少的。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作用, 手使脑得到发展, 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 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 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珠算是用手指拨动算珠进行数值计算的一门应用计算技术。拨珠的起步就是手指分工, 指法训练遵循“严格分工, 协调配合, 轻重适宜, 干净利落”十六字教学法。课堂教学示范如下:

示范“五指”分工:右手五个手指伸在前胸, 拨珠时用中、拇、食三个手指, 小指、无名指不拨珠。示范握笔方法:左手拿一支笔, 放在右手拇指虎口上, 下端放在小指、无名指之间, 这时小指、无名指自然弯曲。示范手指操作:中指拨动上珠上和下推动, 拇指拨动下珠1颗、2颗、3颗、4颗向上拨入, 食指拨动下珠1颗、2颗、3颗、4颗向下拨去。

示范“指尖”摸珠入盘。选4位学生做拨珠动作, 提问1:手指与算盘的距离多少?提问2:指尖插入珠间的深度要如何保持?回答1:拨珠是用指尖触动算珠, 手指与算盘应保持垂直姿势, 不能斜靠一边, 不能用力过重。回答2:指尖插入珠间的深度要恰到好处, 以免连珠 (指尖离算珠约5mm) 拨动1-2颗算珠和拨动4-9颗算珠, 手指的弹力的轻重程度不同。

示范“联合”拨珠, 用指法分工演示给学生, 让其观察单指拨珠、联合拨珠的技巧。强调能联拨的一次到盘的珠数是6、7、8、9算珠, 一定不能单拨, 如算珠“8”, 不能拨上珠“5”, 又拨下珠“3”, 要基本上一次到位拨入盘中“8”, 不要做两次拨珠动作。指法拨珠要用心来完成, 用心去感悟指法的分工。“心灵手巧”正是说明了手与脑之间的关系, 心灵是原因, 手巧是结果, 反过来手巧必然促心灵。

示范“定位”拨珠。对拨珠指法练习的要求, 不厌其烦地拨“1”到“9”20次, 要有目的地进行练习。拨珠要克服盲目地在一个档位上上和下拨动一个算珠, 它给人以一种拨珠快的假象, 是华而不实的表现。珠算人对算珠的拨动所寻找的是一种真实、准确的答案。拨珠是静语言的交流, 结果是准确的反映。

因此, 拨珠指法“三运动”动手、动眼、动脑, 在向学生示范瞬间拨珠时, 是一堂精彩的手指课。课堂上如果不注意指法分工的细节, 只用“一把尺”去衡量所有学生的话, 那么指法正确的学生用不着怎样思考和训练就能准确地拨珠到位;学困生因方法不得当总是得不到老师的肯定, 而对课堂产生厌学之心。用专业术语来表达直观拨珠的技巧, 手联拨算珠时面部要富有情感, 使学生感受到五指通过轻快地拨珠, 神秘的计算出结果, 改变学生厌学的情绪, 让他们的思维跟珠而动。算珠不像电脑那样只是单纯的信息输出, 而是在一珠一动的拨打中表明珠的变化, 瞬间变化的同时使计算过程的结果准确无误。

二、珠算数据算法程序

算盘的计算方法是“以珠表数, 以档定位”。算盘中的算珠拨数是有一定规律的, 可通过实际的珠算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数的拨珠学习产生兴趣。孔子曰:“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运用算盘的算珠, 珠动数变, 使学生产生对珠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带着对珠算的兴趣学习, 重复的拨珠操作就会变得有趣, 被动的技能学习就会变成主动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皮亚杰称:“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珠算技能的操作是在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由内部的动作映象转化成系统的拨珠动作, 由于兴趣来自于数和档的教学环节, 所以在教学中分解珠算口诀和档位,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计算规律是“加中有减, 减中有加, 算理科学, 算法简便”。120个数码组合的算题只需用两分钟就能准确拨出结果。教学中应做到“口诀、档位、步骤”三分析和“算珠操作、原理法则、加积档次、调商方法”四回答。分析如下:

1. 分解口诀规律

以“3”口诀举例, 算珠为“1、5、6”时, 口诀为“三上3”叫做“够加直加”;算珠为“2、3、4”时, 口诀为“三下五去2”, 意思是“被加数和加数两数相加大于或等于5”;算珠为“7、8、9”时, 口诀为“三去7进1”, 意思是“两数相加等于或大于10”。减法口诀“六退1还五去1”, 实际上是两句口诀“六退1还4、四下五去1”, 如71减6, 减法口诀中有加法口诀的运用。

2. 分解乘法和除法定位档次

我国古老的珠算书特别强调“凡算之法, 先识其位”。用珠算计算乘除法, 算完后积、商在算盘上, 没有固定的个位, 而且算盘上的零是以空档表示的。确定个位档是拨珠的第一步, 如700或者0.07, 这全凭拨珠前确定个位档看出来的。

3. 分解乘法档位的步骤

乘积加积档次, 起拨档是关键, 第二次积的十位档拨在第一次积的个位档上。如728×495=360360, 乘数为4的起拨档在第六档, 乘数为9和5依次为第五、四档为十位档, 拨珠时用中指轻轻移动, 一直将题计算完毕, 不得半途而废。

4. 分解商的档位

估商是最能锻炼学生反应能力的训练手段之一。够除隔位商8÷4=2, 不够除挨位商45÷5=9, 试商对的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余数小于除数, 第二个条件是商后有零位档, 从易到难的顺序, 求出不同题型的商。商是除法步骤的核心。

教学数据算法程序分解演示, 让学生在珠算技能分解中掌握了珠算技巧。珠算口诀是珠算精华之所在, 它具有揭示计算原理, 指导计算过程, 说明拨珠顺序, 概括计算规律的作用, 是珠算计算的基础。在掌握口诀的基础上, 做到加减口诀运用不假思索, 一目两行拨珠不重行和不漏行, 乘法和除法运用九九口诀, 做到进位、退位前后紧凑, 一气呵成的盘中运算结果。

三、数和珠的组合练习

数字是反映和记录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珠算面对的是数, 要求的是准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动手操作、勤于练习、和谐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和珠的组合练习的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讲授, 应安排多种形式的操作练习, 逐一掌握珠算的每一条法则, 加强动作的连贯性, 以使操作中的动作的珠映象在头脑中的反映更加清晰。课堂上操作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操作中感悟, 在操作中探究, 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此时, 珠算技能的运算过程是那么的形象具体, 使学生产生了乐学的积极性。

在珠算的计算中一个小数点、一个分节号的偏差都会“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让学生明确准确就是练习的目的。数的拨珠是珠算技能基本环节之一, 这种组合数的练习, 每组、每题数字都根据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进度来安排练习内容。在教学中不能拘泥机械地实施教案, 而是关注课堂的实际效果, 留给学生自练的时间有10至20分钟。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珠算技能的主要方式, 以养成学生学习珠算技能的积极性。要做到耐心说服学生动手, 从严要求学生改变粗心大意拨珠的不良习惯, 面对盘中“9”颗实实在在的珠子, 要消除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要冷静思考计算过程, 拨珠时要做到稳中求准, 做到一丝不苟的学习珠算技能。

总之, 珠算作为一门传统的技能学科, 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交替运用, 是开发智力的良好工具。技能不是天生的, 它是在实践中通过练习形成的。通过珠算技能技巧的练习, 提高学生的记数能力, 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能力, 发挥学生潜在的技能操作能力, 做到从细节的读数、看数、写数的基本功训练中, 增强学生的智慧和能力, 达到高效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珑珑.计算技术[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卫达.现代珠心算教练指南[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4.

[3]王让贤.新编计算技术[M].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

运动技能训练法 篇5

【关键词】 心理技能;训练;中长跑;运动员

在人们生活水平得到高速发展的今天,竞技体育的普遍性越来越高,竞争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激烈,而心理素质也渐渐成为运动员是否可以获得比赛优秀成绩的关键。越来越多的体育事业工作者都不得不开始面对这样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除了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技术水平之外,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开发、调整和利用也变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大多数体校的训练中已经把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训练、技术水平训练以及心理状态训练放在平等重要的位置上。心理状态的训练已经逐渐成为体育教学完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

心理状态的训练是指使用特别的方式和手法来帮助运动员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心理机能,通过良好的心理状态来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运动技术。这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的对运动员身体和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

相对于运动员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控制自己技术水平的关键因素。心理素质可以有效地调整和恢复自身已经消耗掉的身体能量值和心理能量值。如果说现阶段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不够,那么他就没有办法去有效地控制自己,即便他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优秀的技术水平,也会因为心理状态的不足而受到制约。在同样的情况下,超出常理的生理活动能量值也会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会让运动员心理紧张,导致肢体无法正常伸张,对比赛的成绩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心理活动过于强硬或者是过于脆弱都会对运动员的动作产生影响,使运动员无法正常控制自己的身体力量,最终心理和动作没办法协调过来。任何一项工作任务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的,要想把工作任务完成好,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状态。只有心理活动达到了适合的水平,才能把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完好地展现出来。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分类

1.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将行为主义学习建立在心理技能的训练之上,通过一些简单的放松训练、身体的反馈训练和系统的抗敏感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有效地控制运动员身体上的不适应性。要充分利用行为主义的这些方法,它对调整和控制运动员的不安情绪等各方面的不良心理状态具有很大的帮助。

2.认知理论与方法。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出几种训练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有表象的训练、集中注意的训练、设置目标的训练、心理状态和认知的训练。它主要强调的是人的认知能力与行为方式和情绪的调整是相关联的,当运动员调整好认知能力行为和情绪也将随之变化。这几年开始,认知训练逐渐在社会中站稳脚跟,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认知的训练可以从根本上调整运动员头脑中对事物不合理或者错误的认知,进而消除运动员心理以及行为上的一些不恰当的反应。

三、心理技能训练在中长跑项目中的应用

(一)在中长跑项目训练中加入心理技能训练

1.训练环境变换法。根本字面的意思,这个所谓的训练环境变换法就变得非常好理解了。适当地进行训练环境的变化,可以大大减少运动员的精神审美疲劳。长期面对同一个训练环境,很容易使运动员产生一种视觉和身体机能上的疲劳。如果经常给运动员变换训练环境,就能刺激运动员的大脑和心理机能,使身体机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得亢奋起来,减少旧环境带来的疲劳,最终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比如,当运动员在室内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大脑皮层将会感觉到非常压抑,致使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一种疲惫感,提不起精神继续训练。这时候可以使用环境变换的办法,把训练场地更换到公园的大草坪或者是田间小路等等视野比较开阔,环境比较清新的地方,这样运动员便可以在新的训练环境下产生新的心理反应,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压力、放松心态,在愉悦中完成长距离的项目训练。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2.转移注意法。顾名思义,所谓的转移注意法,就是训练运动员对注意力的控制,让运动员把现阶段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面,让感官随着注意力的转移而转移。比如,由于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注意力容易产生疲劳,如果是在田径场上训练,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运动员身上,如果是在田间小道训练,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前方的花草树木等物体身上。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大脑和身体的疲劳感,适当的放松会为之后的训练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在中长跑项目比赛期间运用心理技能训练

1.针对环境的心理训练。针对环境所进行的心理训练中包含着比赛场所和比赛时间的具体位置、天气、比赛氛围、生活方式等等。比赛之前教练员应该模拟比赛环境,让运动员提前适应比赛环境,如果可以的话,直接把运动员带到比赛场所进行赛前准备更好。教练员还要根据比赛的现实情况和比赛氛围对运动员的心理进行相应的训练及调整。

2.针对对手的心理训练。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对手,除了共同遵守比赛规则之外,在战术和技术方面是各显身手的时候。所以教练员和运动员在知道自己对手是谁的情况下,对对手常用的招式和比赛风格进行分析,为运动员增加竞争自信心。当然完全依靠这些是不可能的,教练员还需要培养运动员的应变能力,使运动员可以在比赛可能会出现的种种突发状况中快速地找到作战方案,最终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

足球运动员的认知技能训练 篇6

教练员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高所执教球员的技能,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或身体活动方式。技能根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在足球训练实践中,足球教练员普遍重视动作技能的训练,例如动作技术、身体能力的训练,而对认知技能的训练普遍缺乏,足球运动作为同场对抗性集体项目,战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认知技能是球员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战术的前提。水平高的球员往往拥有更高的认知技能,通常表现为阅读比赛的能力更强,创造性的发挥更多。虽然每个足球教练员都知道要传授给球员最核心的技术,但是只有很少的足球教练员能够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帮助球员最大化地提高比赛能力,这也是区分足球教练员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认知技能有时被认为是天生的、不可教的,但科学研究和经验研究都表明,认知技能能够借助科学的训练得以提高。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类拥有接收、过滤和解读大量信息的认知能力,信息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但要处理所有的信息是不可能的,因此人类需要认知技能来专注于重要信息、忽略无关紧要的信息。足球运动是一个包含着大量信息的游戏活动,在比赛情境中,球员必须应对条件和限制的不断变化,对瞬间大量涌来的繁杂信息进行接收、过滤和解读,以便作出选择。能够做出最佳选择的球员往往是技能最高的球员,而能否做出最佳选择,往往更加依赖于认知技能的强弱。认知技能在各类教练员手册中都很少提及,但这个技能对提高球员水平至关重要。传统上,足球教练员更多关注技术和体能的训练,较少关注认知技能的训练,认知技能与战术决策关系密切,在足球比赛实践中,认知技能对于能否有效进行战术决策具有决定意义,只有将有效战术决策与良好的技术、体能和心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的比赛效果。虽然教练员也会进行不少的战术训练,但往往是以战术套路演练为主,此类练习对提高球员的认知技能效果一般,在此类训练中获得的技能很多时候难以有效转化为比赛能力。

2 足球运动员的认知技能训练

认知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1]。足球运动员的认知技能训练也大致包括四个方面:视觉搜索策略训练(感知)、阅读姿势线索能力训练(记忆)、识别环境信息能力训练(想象)、预判决策能力训练(思维)。

2.1 视觉搜索策略训练

水平高的球员可以利用更有效的视觉搜索策略,这些球员对观察哪里、何时观察拥有更好的感觉,这能够确保收集到更有价值、更有操作性的信息,而水平低的球员往往会忽略掉很多重要信息,例如大多数的失球是因为盯人失误造成的,而盯人失误往往是因为防守者只看球不看人造成的,这种错误的产生源于低效甚至无效的视觉搜索策略,防守者仅仅关注了持球的队员,而缺乏对周边其他重要信息的关注,如跑向危险位置的球员。高效的视觉搜索策略,能够让球员不断地快速识别和处理多种信息,以便能够做出更好的战术决策。研究表明,视觉搜索策略因情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在有多个球员的情境中,高水平的球员通常会采取大量的短促扫视的方法来观察周边区域情况,这有助于他们观察分布在这些区域的其他球员的情况,而在空旷的情境中,水平高的球员和水平低的球员都有充足的机会进行观察,他们的视觉搜索策略的差异不是很大。而在1对1的情况下,水平高的防守者往往更关注对手的髋部和脚部区域,而水平低的防守者往往更关注球。对于持球球员而言,身体与球的距离决定了视觉搜索策略能否有效运用,当球距离身体较远或较近时,为了控制好球,就会减少对周边环境的视觉搜索,而只有保持身体和球的适当距离,球员才有机会人球兼顾,以短促扫视的视觉搜索策略来多次观察。大部分球员都缺乏对身后情况的观察,扭头扫视的动作较少,提高扭头扫视观察身后情况的能力,有时需要刻意的练习,例如利用消极防守队员从不同方向进行压迫防守的方式,可以迫使接球队员进行有意识的扭头扫视,通常通过几周的强化训练,就可以取得效果。在足球比赛中,视觉搜索策略也有一定的规律,例如在中路进攻时,首先观察的是防守队员的身后空当,而在边路进攻中,则需要隐蔽性地观察异侧空当[2]。

2.2 阅读姿势线索能力训练

阅读身体姿势线索的能力是很容易理解的,高水平的球员知道如何阅读其他球员的身体语言。足球教练员要经常提醒球员注意他人的髋部动作,因为此部位的运动情况往往预示着球员要做的下一个动作的走向,通过髋部动作来阅读姿势线索是一个常用的方式,例如水平高的球员在防守有球队员时,往往会更多关注对手的髋部,而在罚球点球时守门员也会根据罚球队员的髋部动作来预测罚球的方向,当一名右脚球员在用右脚踢球前稍微打开右髋时,大多数情况都是将球射向他的右侧,而如果不打开右髋,则大多数会射向他的左侧。阅读姿势线索,还包括对队友身体语言的熟悉和理解,球员根据姿势线索联系先前信息的能力是长时间训练习得的技能经验。在训练实践中,要培养球员对姿势线索保持足够的敏感度,不同位置球员之间进行的配合练习有助于球员熟悉其他球员的习惯,建立对队友身体姿势线索的理解力。

2.3 识别环境信息能力训练

高水平球员也表现出对周围环境信息较强的识别和调用能力,他们能够更好地再认知和回忆有结构的运动模式[3]。环境是指与足球比赛有关的情境和形势。高水平球员往往能够观察到更大的场地、更多的人员,对球场情况有一个更加合理、更符合逻辑的认知,因此也能够知晓更多球员的位置信息,对空当的把握能力也更强。高水平球员在预先设置好的套路练习中,并未显示出多高的能力,因此这种能力不宜进行测试,最好通过比赛实践进行培养和提高。

2.4 预判决策能力训练

高水平的球员往往能够更快地观察到重要信息,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进行预判。拥有高水平的预判能力,就可以将球适时地传给合适的队员,也可以适时地给予队友及时的保护。提高球员预判能力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要让训练的主题在训练安排中反复出现,而不是反复地解释概念。发展预判能力的一个关键点在于重复,要让球员在训练实践中重复遇到相似的挑战,迫使其反复进行信息的收集、识别、判断和决策。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给予球员足够的体验机会,让其对比赛中经常出现的场景进行反应。训练实践中,应尽可能减少球员练习等待的时间,应尽量减少没有情境的个人技术练习。减少练习等待时间、设置比赛情境、突出训练主题、大量反复实践以及有效的反馈,是提高球员预判能力的关键。提高球员的预判能力,需要球员自身进行试错,而且是在比赛或比赛情境的练习中的试错。教练员必须明白,每一场比赛,每一次训练都是促进球员发展的机会,比赛和训练不应该是表演或测试。比赛和训练必须使球员能够进行积极的感知、识别和决策,通过大量的反复来形成自动化。教练员的训练,不是将球员发展成为只会遵循指令行事的“机器人”,而是将球员发展成为具有自主判断能力的主体,球员应能够自主阅读比赛,球员应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进行决策,而不是听从他人的指挥来进行决策。当球员在绝佳的射门区域接到球时,教练员应控制住自身的冲动,切勿大喊大叫地在场外指挥球员要射门,而是要让球员自己决策自己的行动,教练员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在练习中让这种射门场景反复出现,让球员自己判断射门的时机,让球员自己评估射门、传球或运球哪个更加合理。教练员对比赛和训练的指挥不在于话多,而在于时机和准确性。发展球员预判和决策能力,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一般情况下,球员对能够看到的情境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教练员在讲解时要多运用画图、战术板、视频剪辑进行训练布置,而尽量少用冗长的语言描述,而在训练时,多利用标志盘、标志桶、标志杆等工具来创建直观的训练情境,帮助球员理解场地、任务和训练的主题,从而加深对这个训练情境的认知,促使球员产生适宜的反应和决策,随后进行真实的比赛来完成技能的转化[4]。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教练员最重要的任务是进行有效反馈,进行反馈时,要注意反馈的时机,例如比赛不是一个对技术进行反馈的好时机,而是一个流畅发展球员认知决策能力的好时机,教练员在球员决策失误时无需给予他一个即时的纠正反馈,这种反馈往往会打断球员自主的学习,此类的反馈最好等到比赛暂停或中场休息时。对于比赛中决策失误的球员,教练员最好是鼓励其进行自我调整,而反馈的形式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提问来进行,例如对于失去位置的球员,教练员可以大喊“你应该在哪里”。利用提问的方式,能够促使球员回到合理位置,而即使这个问题没有得到球员的回应,这个问题也有利于发展球员的认知决策技能,因为他有可能会因为失误而得到经验教训。有时,球员对于教练员的提问没有回应,原因在于他并不知道正确的答案。出现这种情况时,教练员应该将这种情况记录下来,在此后的训练中进行针对性练习。

3 总结

认知技能的训练应纳入足球训练的整体计划之中,认知技能的训练是支持而不是取代动作技能训练。动作技能训练在足球训练中占据了大量时间,但动作技能训练不应是孤立的,而应该是在比赛情境中进行的,动作技能的练习要有连贯性、实战性,只有借助认知技能才能有效提高球员的比赛能力。足球运动员的认知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视觉搜索策略训练、阅读姿势线索能力训练、识别环境信息能力训练和预判决策能力训练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实际上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的,在实际训练中需要统筹兼顾。

参考文献

[1]揭水平.认知技能的新认识[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19(4):83-84.

[2]余吉成,刘刚.现代足球运动员瞬间战术决策信息观察模式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68-69.

[3]李今亮.运动认知技能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1):47-48.

散打运动员视觉技能的训练和运用 篇7

运动视觉这一概念源自于美国,为了使运动表现更加优异而开始研究调查运动与眼睛机能的关系,1978年美国视力检定师协会(A.O.A)为了研究此关连性,设立运动视觉部。虽然运动视觉的研究历史尚浅,但由于可影响运动员运动表现,因此,格外引人注目且发展快速。美国视力检定师协会曾列举十项运动视觉,并将不同运动所重视的视觉技能加以评分,提供各项运动其特殊视觉能力重要性参考,评分为1-5分,5分表示重要性最高,由于不同运动项目所重视的视觉机能不同,散打也一定有其特别重要的视觉能力,但综观研究文献,至今仍未有相关研究探讨散打的特殊视觉技能。通过参考相关技击文献,并与散打运动员和教练员共同讨论,认为散打运动员主要应具备的六项运动视觉能力,包括视觉反应时间、动体视力、眼球运动、瞬间视觉、周边视觉与深度知觉。

1 运动视觉的种类及其意义

运动视觉即运动中观察的能力,而运动视觉能力的优劣会影响运动表现,对于运动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运动视觉包括许多技能,以下将逐一介绍运动中常使用的视觉技巧或能力:A.静止视力(分辨静止状态物体的能力),是运动员观察的能力基础,也是各运动视觉的基础能力;B.焦距调节能力(交替观看远物、近物时能迅速对焦的能力,也就是水晶体变厚变薄的调节能力),观看近物时水晶体变厚,观看远物时水晶体变薄,以有效发挥视觉能力,此能力与深度知觉有密切关系;C.双眼视像(双眼视像可区分为运动融合与感觉融合),感觉融合是视觉刺激投射在双眼视网膜结合成一影像的过程,运动融合为当视网膜接收不同刺激时,眼球调动以确保维持单一立体视觉;D.对比感度(分辨色彩或明暗些微差别的能力);E.光感度(在烈日、强光照射下或昏暗时发挥视力的能力),此能力与对比感度类似,可是,光感度除了在昏暗中辨别明亮或色彩差异能力外,还包括在过分明亮背景中,或看了刺眼物后能正确辨别物体的能力;F.视觉化能力(在脑海中冥想某一动作或一系列动作,重复描绘动作的能力);G.动体视力(正确辨别移动中物体的能力),物体移动类型可区分为两种:(1)目标物与观测者相对的前后移动;(2)目标物与观测者相对的上下左右移动;H.眼球运动(注视移动目标物并且维持此注视的能力)。在视网膜中央有凹陷处称为中央窝,它是视野中心也是视网膜上感光最灵敏处,经由眼球控制并排除头颈部移动使眼睛能迅速移动,将目标映在眼睛的中央窝,以便看清形状或色彩。I.瞬间视觉(瞬间看一下即可辨識很多物体的能力),此能力与清醒程度有关,越清醒则瞬间视觉越优;J.深度知觉(正确辨别距离与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K.周边视觉(在不需转动眼睛的情况下,注视眼前物体及其周边事物的能力);L.视觉反应时间(对视觉讯息做出反应的速度与时间。学者Coffey&Reichow将此视觉反应时间细分为二:一为反应速度,即视觉刺激开始到此刺激引发动作反应开始的时间;另一为回应速度,即视觉刺激开始到完成此刺激引发的动作反应;M.眼手或眼脚协调(视觉系统将观察所得之情报传送至脑部,经由脑部统合分析,驱动手脚部肌肉产生对应动作)。由于每项运动都有其特殊性与相关的视觉技能,学者Maeda&Tsuruhara在研究发现,经过训练运动特殊视觉能力便可提升运动表现。综观相关研究文献,散打运动员的视觉技能扮演何种重要角色尚未有深入研究探讨。参考美国视力检定师协会所提供,各运动项目视觉机能重要性评分表当中与散打较相似的技击类运动———拳击,发现拳击项目在眼球运动、周边视觉、眼手及眼脚协调能力与视觉反应时间皆达5分重要性。结合运动实践和有关专家的建议,动体视力、眼球运动、瞬间视觉、周边视觉、视觉反应时间与深度知觉为散打运动所需的运动视觉能力。学者Aberneth将众多运动视觉进行分类,把运动中视觉处理讯息的过程比喻为电脑的硬件与软体系统,讯息处理即是由这两个系统交互作用完成。“硬件”视为身体上差异,即指眼睛系统本质与机械性的不同;“软件”则视为认知差异,指的是将接收到的视觉讯息予以分析、选择、编码、提取、处理等知觉历程上的差别。其中“硬件”技巧包括静止视力、动体视力、深度知觉、焦距调节能力、双眼视像、色彩辨别与对比感度;“软件”技巧包括视知觉、视觉搜寻、视觉反应时间与视觉化能力。Ferreira等学者认为“软件”系统可由训练提升,而“硬件”系统则无法由训练提升。

2 散打运动员视觉技能的训练和运用

散打运动是一项以人体肢体当作武器,进行身心修炼和搏击格斗的武术项目,其特点是踢、打、摔各种搏击技巧的综合运用,因此需要良好的稳定性、重心、速度、反应时间。为了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良好的感知能力不可或缺。散打动作是力与美的结合,可健身亦可防身,练习时不受场地和器材限制。在散打竞赛中,为了准确攻击对手需掌控不断移动中的对方,此时须依赖动体视力与眼球运动;在注视对手时,须判定能确保顺利攻击成功或保持避免被击中的距离,此时需靠深度知觉的微妙判断;比赛中如果只专注在对手的脚部,无法迅速了解整体动态与周围环境,所以需充分发挥周边视觉能力才能即时掌握情势;比赛中出现攻击机会,是否能在刹那间趁机攻击将会决定胜败,这种即时发现攻击空隙的能力就是瞬间视觉的能力;尽管能凭瞬间视觉来发现对方空隙,但如果发现后再来思考应采用何种攻击技术,则机会将随即消失,以快速动作进行攻击,除了须靠平时不断的练习还须依赖视觉刺激反应时间,才能提早开始动作的时机。因此,散打运动应非常重视动体视力、眼球运动、瞬间视觉、周边视觉、深度知觉与视觉反应时间。

人体的动作转换,首先是由感觉器官接收周围环境的讯息,然后将撷取的情报传入大脑,经由脑部统合分析后,发出指令到动作器官作出相应的动作,其中感觉器官即为输入系统,大脑为分析系统,动作器官为输出系统。因此,要有良好的动作表现则须有优异的输入系统与分析系统。视觉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主要沟通渠道,运动时主要以视觉讯息输入作为情境判断的依据,也只有快速做出正确的决定才能在第一时间表现出最适当的反应,运动员在运动中需使用眼睛追踪快速移动中对手的举动,以迅速做出相应的决策与反应。

随着散打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方法也趋于多元化。每项运动都有其特殊性与相关之视觉技能,每项运动皆会发展其特殊视觉技能,经过训练该运动项目重要的视觉技能便能提升运动表现,然而,并非每项运动均已研究发现其所重视之视觉机能,因此科学化的第一步便是找出其重要的视觉能力。由于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技战术、心理素质均达一定水准,找出散打运动的有效视觉技能,为提升散打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使其维持或达到更高水准是必须的。

散打运动是踢、打、摔的综合格斗项目,竞赛中,运动员彼此在移动中寻找战机,须瞬间辨别对手出拳或出腿攻击,或者瞬间辨别出拳只是假动作实际上是腿部攻击;在注视对手时须判定距离远近,以确保能正确击中或避免被击中;须在辨别之后快速做出反应以避免遭受攻击或趁机攻击对手未防御部位;还须注意自身所处场地方位以避免出界而遭受警告。视觉为运动时主要的讯息输入系统,当两人在大脑分析系统与动作输出系统相似的情况下,输入系统越优良,所做出的判断越正确,反应时间越快速,运动表现也将更优异。

3 结语

散打运动依赖深度知觉、周边视觉、瞬间视觉与视觉反应时间等运动视觉。运动时所需的视觉能力不仅包括一般视力检查中的静止视力,还含盖其它视觉技能,如:动体视力、眼球运动、瞬间视觉、周边视觉、深度知觉、眼手协调等。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结合散打运动实践,探讨散打运动员重要的视觉技能:动体视力、眼球运动、瞬间视觉、周边视觉、深度知觉与视觉反应时间。研究结果可为散打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以有利于散打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散打,运动员,视觉技能

参考文献

[1]Coffey B,Reichow AW.Opt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elite athlete:the Pacific Sports Visual Performance Profile.Problems in Optometry.1990(1):32-58.

[2]Maeda A,Tsuruhara T.Batting training by using super high speed ball to increase batting performance visual kinetic acuity.Baseball Clinic.1988(8):22-25.

[3]Loran DFC,MacEwen CJ.Sports vision.Boston:Butter-worth-Heinemann,1997.

[4]Ferreira JT.Sports Vision as a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Eyesight July2002:40.

运动技能训练法 篇8

大多数网球运动员初期接触网球时仅仅重视技战术的练习, 往往会忽视心理技能训练, 这样的训练方法, 笔者是持不同态度的, 笔者认为从初期开始网球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要和技战术训练同步进行, 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明确心理状态

要学会心理上的坚韧与心理, 每天都要至少阅读两次下列积极的自我表述。[2]

(1) 作为一名网球运动员, 我将获得成功。 (2) 我感到很有信心, 总会尽最大努力。 (3) 学习和实践网球运动将是十分有趣而又令人激动不已的。 (4) 我从错误中学习, 并急于再试一次。 (5) 我是一名速学者, 期待一次性挑战。 (6) 我能保持明确的态度——无论发生了什么事。 (7) 我对自己有很大的耐心, 因为我真正信仰“我能”。 (8) 随着日月的流失, 我在心理上更加坚强, 并充满信心。 (9) 学习和探索新事物似乎奇乐无穷。 (1 0) 我是一名优胜者。

2. 进行自我评估

(1) 我在网球运动中全面的动机水平。

1 2 3 4 5

低中高

(2) 我在网球运动中控制心理压力 (情绪控制) 的能力。

1 2 3 4 5

低中高

(3) 我在网球运动中注意力集中的技能。

1 2 3 4 5

低中高

(4) 我在网运动中想象与意念的技能。 (组成鲜明、清晰心理图像的能力)

1 2 3 4 5

低中高

(5) 我在网球运运动中全面的自信心水平。

1 2 3 4 5

低中高

3. 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

为自己绘制一个图表。[3]养成记录自己心理活动的习惯, 注意日常练习与比赛 (所包括的课) , 把数字填在最能表示你当天活动的空格里。1、优2、良3、中4、差, 然后把数字相加, 总分越高, 需要做的工作越多。

4. 确定目标并记录下来

(1) 发展自己个人的长期目标。[4]并写于纸上, 作为一名网球运功员, 你愿意去实现哪—个你最喜欢的梦幻?这里, 唯一所需的事情纯粹是你的目标而不是其他人的目标。是否现实未必重要, 它只不过是梦幻和在某一天能实现目标的信心。

(2) 发展有意义的中期目标。写于纸上, 这些中期目标代表了实现主要长期目标的方法。

(3) 在上述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短期目标。这就是今天、明天和下三个月到六个月的练习计划。

——把计划写于纸上。记住, 这些计划必须是能确信无疑地实现。

——画一张类似初学者所用的图表, 包括所有的短期目标多, 这是保持成功记录的方法。把图表挂在能看见和天天检查的地方。

5. 呼吸控制训练——加强兴奋性的技能[5]

(1) 观察自己的呼吸, 注意呼吸在心理压力的变化。

(2) 击球时, 是否有意识地控制了自己的呼气、吸气或呼吸?如果不敢肯定, 请试验一下并看看是否能做到。

(3) 每天最少练一次上述呼吸的方法, 连续练习两个星期, 最后是整个训练期。

6. 精神集中在目标上

(1) 记下经常影响集中注意力努力的这些情况。

(2) 下几次练习或比赛, 练习球场上改进注意力的四个步骤。

(3) 努力实践, 在训练期间改进注意力集中的技能。

(4) 在每天日常活动中练习保持充分的精力集中, 在假想的心理压力情况下做同样练习。[6]

重要注释:

—个人决不会获得对被动集中注意力的直接随意控制。[7]他只能产生一个适当的内在的特殊环境, 这个环境允许被动集中注意力自然地发生, 决不可强迫。[8]

总之, 在对初学者网球运动员训练时, 也要从技战术和心理技能两个方面同时出发, 保证学生更好地进行训练, 但是心理技能训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要在训练中根据不同的训练情况给予不同的调整。

摘要:本文从心理技能训练的概念出发, 运用文献资料法, 实验法对心理技能训练程序进行总结, 设计并进行实验研究, 以期为网球初学者心理技能的提高一些可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网球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程序设计,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军.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07 (29) .

[2]刘阳.浅谈网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 2003, 9.

[3]王倩.心理拓展训练理论初步研究[D].江南大学, 2012.

[4]邱芬, 姚家新.现代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02.

[5]赵富学.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

[6]李耀政.体育运动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04) .

[7]吴润平.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www.qikanku.cn.2012.05.

运动技能训练法 篇9

篮球运动在我国有着丰富的土壤环境,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篮球市场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商业开发越来越深入;国外高水平赛事的影响越来越大。篮球在青少年中的受欢迎程度已经空前高涨。而在高校这个环境中, 选择篮球作为选修课的学生比例居高不下, 很多学校面临“抢课”上的现象, 而在很多体育类高校中, 选择篮球作为专训的学生也是人满为患, 作者所在的学校就存在篮球教育资源紧张的现象。在篮球训练课上, 如何更有效的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一直是体育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教学方法不断在创新、不断在拓展, 作为教育人也要不断去钻研和学习。

在运动项群理论中, 篮球是同场对抗性项目, 如果仅以此做参考, 那么有很多与篮球相似的项目, 但不是所有项目的技术都能和篮球做到正迁移。本文通过作者在教学中的实践为高校篮球教学寻找更多的正迁移训练方法。

2.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

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可以概括为速度节奏的统一、空间与地面的统一、观形与造势的统一。

2.1速度与节奏的统一。和许多同场竞技项目一样, 速度是必备的优势, 也和所有运动项目一样, 节奏才是速度的基础, 才是衡量技术能力的更高标准。节奏决定技术能力的下限, 速度能提高技术能力的上限。例如:同样是背后运球过人, 节奏掌控好的球员可以保证不失球, 速度快、节奏好的球员才能使技术发挥的效果最大化。

2.2空间与地面的统一。高度的三维空间感是篮球运动的一大特点, 在强调场地宽度的同时, 更突出了在高度上的控制, 同时能掌控空间和地面的维度, 才能更准确的认识篮球这项运动。例如篮板球、盖帽等空间技术的形成。

2.3观形与造势的统一。观形与造势是指观察场上的攻防形势, 并能根据形势发挥自己最大作用的能力, 这是体育项目中的高级阶段, 但这些也都是通过最基本的技术能力实现的。例如:篮球比赛中组织后卫要根据场上的形势组织有效的进攻, 但如果该后卫连运球都运不好, 他就无法解放出他的双眼去观察场上的形势。

3.篮球技术正迁移

3.1什么是技术迁移。运动迁移是指一个人把已经掌握了的某种运动技能, 运用到学习某些新运动技能中去的过程。运动技能也是指“能按一定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 运动技能的迁移既有正迁移也有负迁移, 在体育教学中, 一些新运动技能的掌握常常会受到早已形成的运动技能的影响。新技能有利于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 可能产生正迁移。

3.2与篮球技术形成正迁移的项目分析

3.2.1手球运动。手球是一种起源于德国的球类运动。基本上, 手球好似足球加篮球的混合物。同时, 手球的一些规则是由篮球的规则转变发展而来的。手球是最接近篮球的奥运项目, 也是在学术领域提及篮球技能正迁移涉及最多的项目。

手球运动不像现代篮球运动一样, 过多的依靠运球, 手球运动中的转移球是整个运动的精髓之一, 这点也是篮球教学训练中所欠缺的一点。另外, 手球射门看起来与篮球运动区别很大, 更像是足球运动中的射门, 但手球运动员在起跳腾空后虚虚实实的假动作需要非常好的腰腹力量和空间感觉, 这点和现代篮球运动所要求具备的空间感觉、滞空能力都息息相关。

3.2.2土家族棉花球。土家族棉花球运动是土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保留下来的民族体育项目。曾流传于我国武陵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中小学。勤劳淳朴的土家儿女用棉花作球芯, 外面用棉线或袜线层层缠绕自做而成。参加游戏的两队人数相等, 场地不限, 运或传球到对方防区, 整个游戏的胜负是传入防区的多者为胜。

棉花球运动的移动、传接球、投、扣篮技术动作和攻防在实践操作运用上都有许多和篮球相似的地方, 在教学训练中完全可以相互借鉴。棉花球的器材成本较低, 可以自给自足。球的材质安全, 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在篮球教学训练方面, 可以把篮球训练中传统传接球训练, 例如四角传球等于棉花球运动交替进行, 增加学生在训练中的乐趣。

3.2.3珍珠球。珍珠球来源生产劳动———采珍珠, 是满族人民传统的体育项目, 现为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 珍珠球是在有水区, 限制区, 封锁区和得分区的场地内, 双方运动员各7名的一种体育比赛, 珍珠球比赛不仅要求水区内的4名队员具有良好的个人技术良好的配合意识, 还要求水区运动员与抄网队员默契配合, 珍珠球比赛具有很能高的观赏价值。

珍珠球运动与篮球运动都是通过脚步移动和手对球的控制和支配, 利用传球技术将场上队员相互联系、组织进攻、实现战术配合, 并最终运用投篮技术得分。在珍珠球的水区中, 充分体现了身体动作控制和支配球相结合、动态与对抗相结合、相对稳定与随机应变相结合、规范性与个体差异相结合、单个技术和多个技术组合运动相结合的篮球技术特征。在篮球教学训练方面, 可以通过珍珠球运动强化学生的无球跑动意识和能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技能正迁移的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很好的辅助篮球传统训练, 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 又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理解技能的程度。

4.2建议。多挖掘非奥项目、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精髓, 寻找其与大众项目之间的迁移关系, 将其引入训练之中。

摘要:本文运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科研方法, 对高校篮球训练中训练方法的多样性进行拓展, 试图挖掘出更多趣味性更强, 并且与篮球技能有正迁移效果的训练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很多运动项目的技术都与篮球运动的技术存在正迁移, 很多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可以运用在高校篮球课的训练之中, 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增加学生训练的有效性。

关键词:篮球教学,技能正迁移,训练法

参考文献

[1]孙志民.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

[3]汤龙.土家族棉花球与篮球运动的对比分析[J].体育学刊.2009, 12

运动技能训练法 篇10

【关键词】 间歇训练法 间歇时间 负荷强度 间歇类型

一、间歇训练法的基本涵义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较大强度以上的项目,进行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始终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以提高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

二、间歇训练法的生物学基础

人体任何运动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部是适应或条件反射的建立。只有训练的多次重复才能产生适应。为了保证训练的重复性,每次练习必须有一定的间歇,才能保证大强度的训练间CP恢复和乳酸清除到一定水平,才可能保证下一次的练习强度,这样的重复才有意义。否则重复数量再多,也不能提高运动能力。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短时大强度运动后20-30秒CP即恢复到原来50%左右,2分钟大部分恢复,3分钟基本恢复。所以,间歇训练的间歇时间必须适宜。太短,不能使CP恢复到一定水平;太长,又难以把CP耗尽和把乳酸堆积到最高水平。一般认为(有个别差异),发展以CP为主的无O2强度,间歇时间在1分钟左右;提高CP数量的间歇时间在3分钟左右;提高耐酸能力为主的间歇时间在5分钟左右。以心率控制其强度应在120-140次/分左右。

三、间歇训练法的分类

以强度为标准分为:高强性间歇训练、强化性间歇训练、发展性间歇训练。

以间歇时间安排方式为标准分类分为:等时不变、逐渐增加、逐渐缩短、波形改变。

四、间歇训练法在专项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1、高强性间歇训练法的应用

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CP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一种一般训练方法。其主要方法是重复训练法。这种训练方法不仅适用于20秒以下的周期性项目,如100m、200m跑,也适用于跳、投、举重、蹦床等。练习手段的选择必须练到专项运动需要的肌肉。由于决定此类项目成绩的关键因素是ATP的无O2代谢率,所以,确定练习强度必须超强度,才能使ATP的无O2代谢率在更高的水平产生适应而提高。如果是提高CP供能速率.则不能把CP耗尽,对于周期性项目,跑的距离应短于比赛的距离,多次适应后再延长距离,再适应,如此循环。对于非周期性项目,如举重应达到或超过平时的重量,举起的次数肯定会少,然后再适应该重量,增加举起的次数。间歇方式一般采用等时不变或逐渐增加。

如果是提高CP数量,必须把CP耗尽,才能使CP在运动后发生超量恢复。对于周期性项目跑的距离应长于比赛的距离;非周期性项目强度应低于比赛强度,但次数要多,如武术的跳跃动作,串联动作及单操;拳击或散手拳法或腿法组合动作,抱摔练习;篮球20秒以内的“人盯人”攻防练习,排球连续扣球练习,足球快速带球射门练习以及在20秒以内的各种技术、战术练习均可采用该方法进行。间歇方式一般采用逐渐缩短。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无O2无乳酸耐力好的应重点发展CP供能速率,反之,应重点提高CP数量,发展无O2无乳酸耐力。

高强度性间歇训练法的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一般在20秒以内;负荷强度大,心率多在190次/分左右;间歇时间不充分,以心率降至120——140次开始下次练习的确定依据;对非周期性项目练习内容应是跳、投、举重、跳马、蹦床等的完整动作;武术、拳击、散手多为单个技术或组合技术;练习的动作结构基本稳定;能量代谢主要为CP系统。

该训练法可有效提高运动员在该系统供能条件下的速度、爆发力、灵活性及该系统供能状态下,战术运用的规范性、稳定性和熟练性。

2、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强化性间歇训练法是发展糖酵解和有氧混合供能系统,尤其是发展糖酵解的最主要方法。该方法适合一切符合这种供能方式的所有周期性和非周期性运动项目。研究表明,我国运动员在这方面的能力普遍较低,因为它不但要求有较高的内脏机能能力,同时也要求肌肉有较好的无O2和有O2工作能力,此类项目的运动负荷量对人体产生的刺激是最大的。

在我们国家,以CP供能为主的项目中有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女子铅球运动员黄志红为代表;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项目,有女子长跑选手王军霞(5000米,10000米)、竞走选手王研、刘宏宇等,都曾获得优异成绩为国争光。唯独以糖酵解为主的混合供能项目,不论男女运动员,目前皆无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所以,如何利用间歇训练法提高我国运动员以糖酵解供能为丰的混合供能系统其意义更为重大。

(1)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在20秒——3分间的周期性项目中的应用

400米、800米、1500米跑,200米、400米游泳,500米划船等项目都广泛采用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同时,它也是最主要、最有效的训练方法。

对于此类项目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无氧有乳酸供能为主,有氧供能为辅,如400米跑,200米游泳;另一类是偏重有氧供能,以无氧供能为辅,如1500米跑,400米游泳。对于第一类项目,从供能系统方面又可分为偏重无氧强度和无氧耐力方面。不同个体,不同水平,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这两方面情况都不一样,有的是无氧强度较好即糖酵解供能速率高,而无氧耐力较差,有的正好相反。所以,凡是对从事这类项目的运动员都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运用强化性间歇训练法时所设计的训练手段,包括内容、强度、负荷量、间歇时间、动作组合等都必须为以解决这两个问题为中心。

一般方法是:提高无氧强度,即发展糖酵解速率时,运动强度必须超强度,运动时不能少于20秒,但一般不超过1分钟,间歇类型为等时不变或逐渐增加,不让乳酸堆积到最高水平;提高耐酸能力,运动时间应在1分钟左右,间歇类型为逐渐缩短,使乳酸逐渐堆积到最高水平,其运动强度不需超强度,但应是大强度。因为,提高低强度耐力不能或很难提高强度耐力,只有提高高强度耐力,才能提高低强度耐力。如为了提高400米跑的糖酵解供能速率应采用强度高于400米全程跑的260---300米左右的距离;提高400米无氧耐力应采用强度稍低一点的距离大于400米方法练习,其具体操作应根据不同个体、不同水平而定。

第二类项目是典型糖酵解和有氧混合供能,负荷强度略低于第一类。采用强化性间歇训练法时,应先了解不同个体的两种工作能力,其跑的方法可分为以600米、800米、1000米、1200米、1500米、1800米等不同段的次数和组数训练。距离短、强度大、间歇时间也短(心率下降到140次/分左右即进行下一次练习),重点发展无氧工作能力中的无O2耐力;距离长、强度小,间歇时间较长(心率下降到120次/分左右,即进行下一次练习),重点发展有氧工作能力中的有氧强度。其最终目的是提高

运动员两种供能方式的转换和协调以及内脏功能和肌肉功能的匹配能力。

判断两种工作能力强弱的最为精确的方式是测量完成定量负荷后的血乳酸值,如果是成绩提高了,血乳酸降低了,说明有氧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进一步通过提高无氧酵解能力来进一步提高成绩;如果成绩提高的同时,血乳酸值也上升了,提示成绩的提高可能是通过酵解能力的提高而实现的,下阶段的训练应发展有氧能力,以期进一步的提高。当然,练习的重点仍是完整的专项练习,这样既能练到内脏机能,又能练专项需要的肌肉。

(2)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在非周期性项目的应用

主要是各种负荷强度不同的技术动作组合练习,或是某种战术形式的组合练习,或是多种战术混合运用的配合练习,如排球扣球与传接球技术串联练习,网球反复正手攻球练习,篮球局部攻防转换战术的配合练习;格斗性项目中拳法、腿法组合练习;武术、体操中成套技术动作等都可用此方法。

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心率一般控制在170-180次/分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分左右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动作结构前后稳定。间歇时间类型一般为逐渐缩短和等时不变。

3、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及有氧代谢下的运动强度以及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

对于周期性项目,如5000米、10000米跑,800米游泳、2000米划船等运用此法重点是发展有氧强度。以跑为例,首先确定运动持续时间,一般不少于5分钟,不超过15分钟,可以在10分钟左右,运动强度应为超负荷,跑速大约为本人100米跑最快速度的50%,或者不低于12分钟跑最好成绩的平均数,运动到心衰反应后,再坚持一定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间歇,再进行下一次练习,经过一段训练后,心衰反应越来越轻,直至完全消失,就意味着心脏对超强度产生适应,提高了水平。间歇时间类型为等时不变或逐渐增加。

如果是提高有氧耐力,应以持续训练法为主,此法为辅。

对于非周期性项目,如球类,基本属于大强度,多间歇,长时间运动类型,需要较好的体力。作为发展体力的手段,可采用以速度为主的变速跑,也叫法特莱克训练法,根据项目需要规定跑的强度,距离和间歇时间。间歇类型为波形改变。也可设计成更接近专项特点技、战术组合形式,如篮球、足球“三对三”攻防转换练习;格斗类项目的组合或模拟实战练习。

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负荷时间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为160次/分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10-120次/分左右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间歇类型多采用波形变换,以提高心脏适应高变强度的能力。

五、小结

间歇训练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训练法之一。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肌肉无O2代谢、有O2代谢功能得到明显增强;通过调节运动员的负荷的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得到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性训练,可使肌肉糖酵解代谢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供能能力或糖酵解与有氧代谢混合供能能力得以有效发展和提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复杂的比赛环境和激烈的对抗中稳定发挥技术动作。总之,通过间歇训练可明显的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和相应的机能能力。当然,运用此法应根据不同个体、不同水平、不同项目区别对待,精心设计练习手段、间歇时间,并和其它训练方法结合使用,以弥补不足,扬其优点。

运动技能训练法 篇11

1.1 技能与心理技能

技能是运用知识来完成的活动方式, 它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1]。运动员在掌握运动技术和进行比赛时, 为最大限度展现自己的运动技术水平, 需要掌握调控自己心理的技术与方法。如何熟练运用这些技术与方法, 就形成了心理技能。

心理技能即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本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2]。它是将心理调节视为一种技能, 强调人对自己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可以有意识地调节, 且可通过练习和学习而掌握。与其他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在性质和结构上类似。

1.2 心理技能训练

心理技能训练是为让训练者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心理技能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步骤的训练过程;也是采用特殊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掌控自我的心理状态, 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运动行为的过程[3]。科学的心理技能训练可提高训练者的体能、技术和战术水平, 改善训练者的心理过程, 对于训练者良好人格特征的形成、优化心理适应结构、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 对提高处理危机和应急能力、适应训练和比赛要求, 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提供了保障。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已成为世界各国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与深化。

2 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研究现状

1965年, 国际运动心理学会成立, 标志着当代运动心理学的诞生。纵观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史, 运动心理学从诞生伊始就注重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运动心理学家更注重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员的人格发展、技能决定、运动责任、运动权利的研究, 注重量化心理技能训练指标, 为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提供帮助和指导。

2.1 当代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方式

2.1.1 系统的心理技能训练

20世纪中期以来, 欧洲和北美相继出版了一些有关心理技能训练的手册, 侧重于系统介绍心理技能训练的相关理论和操作方式。Kratzer[4]针对高水平运动员设计了系统的心理技能和心理控制训练方案, 内容包括: (1) 认知训练, 主要有知觉、集中注意力和表象训练; (2) 感知—运动训练, 主要有反应、协调性和节奏训练; (3) 动机训练, 主要有目标设置和目标程序化; (4) 心理控制训练, 主要有心理控制程序单元、激活和自身训练, 心理控制程序单元包括放松、自我诱导和表现3部分。

美国运动心理学家Martens等于1992年编写了美国高级教练员培训教材运动心理学分册, 强调对运动员心理技能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 并将训练过程分为学习、获得和应用3个阶段。

瑞典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开展得更系统、更广泛。全国学校普遍开设心理技能训练课程, 并设有全国性的心理技能训练协会, 注重运动员选材时的心理技能训练。由Venzl和Schori[5]设计的人类潜能训练也很有影响力。人类潜能训练将训练分为3部分: (1) 目标设置和动机训练; (2) 自信心的激发技术和自我谈话; (3) 集中注意力和表象技术。旨在为运动员提供系统、操作性较强的个人心理技能训练指导。

日本的Kozuma于1995年提出了系统的心理技能训练课程, 包括初、中、高3个阶段。初级阶段安排30项训练内容, 为期3~6个月;中级阶段安排12项训练内容, 为期6个月;高级阶段只安排4项训练内容, 时间不定。这种系统的集中训练方式有利于运动员循序渐进地接受心理技能训练内容, 提高训练效果。

我国学者肖开宁强调心理技能训练应全面、系统、长期、专门化和有方向[6]。他将整个训练系统分为4个阶段, 分别是为期6个月的基础训练阶段, 从赛前2个月开始的赛前针对性训练阶段, 第3阶段以临场心理调节和咨询为主要内容, 第4阶段为赛后心理恢复阶段。

2.1.2 用于运动专项的心理技能训练

Seiler[7]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 运动员心理技能应结合运动专项, 心理技能训练应贯穿运动训练的始终, 应结合完整的训练周期制订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目前, 高水平运动队都有自己的运动专项心理技能训练体系。结合运动专项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技能训练, 可提高运动员比赛适应能力, 调节和平衡临赛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2.1.3针对某次比赛的心理技能训练在一些体育并不发达的国家, 参加一些重大比赛时, 往往有一些业余运动员临时被召集起来进行短期训练, 在此之前并未接受过专业的心理技能训练。此时, 这些国家聘请运动心理学专家针对队员的情况、比赛项目、时间安排等设计心理技能训练计划, 以期在短时间内使本国队员达到比赛所要求的状态。另外, 一些国家将备战大型赛事 (如奥运会、世锦赛等) 同平时所进行的常规心理技能训练分离, 分别实施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如日本、美国等在奥运会集训时期, 对参赛队员进行针对比赛的心理技能强化训练, 使运动员训练时心理水平和临赛状态尽量保持平衡。

2.2 关于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方式的研究

心理技能训练已成为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性最强的领域之一[8]。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有心理技能训练方面的研究, 如1892年Jastrow发现了肌肉的活动现象在表象过程中广泛存在, 1929年Jacobson将渐进放松技术运用于肌肉过度紧张的训练。20世纪80年代后, 国外有关心理技能训练的方式几乎都聚焦在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 注重对心理技能训练程序和效果的研究, 在研究中大量采用生物心理学领域的应用量表、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数学方法等进行分析。Greenspan等[9]对23项有关心理训练效果的技能进行考察, 对10多项运动项目分别进行了表象、系统脱敏、应激接种等心理技能训练的效果进行分析, 认为通过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近年来, 对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方法的研究不断扩展和深化。目前, 国外普遍采用的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有:放松训练、表象训练、目标设置训练、注意力集中训练、系统脱敏训练、模拟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等, 主要集中在行为矫正和认知调整2方面。目前, 研究者正利用现代科技设备的辅助训练, 进一步提高心理技能训练效果与方法的研究[10]。

2.3 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效果的评定方式

2.3.1 运用量表进行评定

Mahoney等[11]于1987年设计了运动心理技能量表, 用于测量运动员的多项心理技能, 经修订的版本共45个测验项目, 要求被试者进行5级里克特式回答。该量表共6个纬度, 分别为:焦虑控制 (10个项目) 、集中注意 (6个项目) 、心理准备 (6个项目) 、信心 (9个项目) 、动机 (7个项目) 、团队精神 (7个项目) 。目前, 此量表仍是评定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效果的主要量表。

Smith等于1995年设计了运动应对技能量表, 包括高峰体验、目标设置、心理准备、注意力、脱离焦虑、自信心、成就动机、可训练性的心理技能等共28个项目, 主要用于评定运动员在应对逆境和极大压力下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Thomas等于1999年研制了行为策略试验, 包括自我暗示、情绪控制、目标设置、自动性、表象、激活、消极思维和放松等共64个项目, 其中32项与比赛情境有关、32项与训练情境有关, 主要用于运动员在比赛环境下行为策略的选择和技能水平的测量。

2.3.2 运用标准评价指标进行系统评价

Feltz等[12]对有关心理技能的60项研究进行了一项一元分析, 得出的结论低于心理技能训练倡导者的期望值。结果表象训练对运动学习和操作成绩影响的平均效果量是0.48, 心理练习对认知任务比活动任务或力量任务的效果大。Greenspan[9]和Feltz[12]对有关心理技能的23项研究进行了回顾, 分析了表象、应激接种、强化和系统脱敏等心理技能在比赛环境中的有效性, 涉及十几个运动项目。结果表明, 通过心理技能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我国学者丁雪琴[13]采用以放松、表象为主并结合特定的咨询谈话所组成的一套系统方案对数名运动员进行为期8个月的心理技能训练, 并参照前额肌电值、手指皮肤导电性、掌心温度、心率、指端血容波等多项生理指标对训练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 运动员前额肌电值和心率的放松最低点都低于训练前, 表象最高点高于训练前, 心率变化幅度由训练前的24.2b/min提高到39.2b/min, 手指皮肤导电性训练后达到1.81μv、高于训练前的0.41μv。由于此3项指标对心理状态的变化较为敏感, 可用来评价心理技能训练的效果。

3 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发展趋势

3.1 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理论有重大突破,

新的训练方法不断涌现

心理技能训练的发展来源于2方面:一是心理学的进展, 二是运动心理学者在实践工作中的深入[14]。可以预期, 心理技能训练理论在未来会有一个大发展, 从而带来观念上的变革、训练方法与手段上的创新。

3.2 更加注重心理技能训练在运动实践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应用

心理技能训练将在更多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训练与比赛中发挥重要作用, 许多项目的运动员都将配备专职的心理教练;同时, 心理技能训练也将被广泛应用于特殊专业人才以及卓越人才的培养上。

3.3 心理技能训练与体能、技术和战术训练更好地融合

目前, 心理技能训练在运动训练中被人为地与体能、技术和战术训练分离的情况还比较明显。未来这种情况会有很大改观, 心理技能训练与体能、技术和战术训练会有机整合。心理技能训练专家将全面参与运动员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3.4 运动员个性化心理技能训练被广泛应用

上一篇:美国的交往教育下一篇:安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