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技能的训练

2024-07-30

初中数学技能的训练(共12篇)

初中数学技能的训练 篇1

英语写作习惯的培养是确保学生喜欢写、经常写、想写的必要条件。离开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教育, 英语写作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然而, 写作习惯的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 要依托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 让学生体验到英语写作的快乐和写作带来的学习成就感。为此, 重视写作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写作技能训练是解决目前中学英语写作教学薄弱的有效途径。只有把握运用好这些特质, 从抓英语写作习惯养成入手强化英语写作技能和技巧训练, 才能有效地解决好英语写作薄弱化的问题。

一强化四种写作技能的训练

1. 词汇识记训练

词汇识记不仅是学习形式, 也是学习目标的要求,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对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 要求学生多记词组。词组就是单词根据语用实际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搭配。第二, 要求学生多记词族。词族就是在意思和形式上具有相互关联的词汇群。通过识记词组和词族的办法可以减少记忆的压力, 帮助学生通过联想和归类策略有效记忆词汇。第三, 通过四种途径学习词汇:一是通过听和读的方式学习词汇, 歌曲、诗歌、电影、录音等, 以及阅读过程中的生词猜测和判断。二是通过说和写的方式学习词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要做出对词汇使用的选择和判断, 这是学习和巩固词汇语用的最佳途径。三是利用词汇的前缀和后缀及其他构词法来识记词汇。四是利用单词卡片、记忆单词游戏、竞赛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从而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

2. 段落形成方法训练

尽管中学生书面表达没有严格分段要求, 但是高质量的写作必须要有段落质量意识, 段落形成方法训练有两个层次:一是段落知识结构。段落是组成文章的基本结构单位, 有其固定的知识要求。二是不同文体的段落形成方法。不同文体形式, 其段落形成方法有所不同。因此, 训练应该分类进行, 通过比较和分析的方法, 为完整的作文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3. 完整作文写作训练

完整作文训练是写作学习的最后一个综合学习阶段。完整作文训练的重点在加强写作实践训练的基础上, 多让学生研读范文、仿写和命题作文的学习训练, 强化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 抓住文体的写作特点、语言风格和布局谋篇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写作水平。

4. 写作策略运用训练

写作策略的具体含义是指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写作学习预期目标的技巧性和方法性的认知学习行为。这种训练能够使学生有效快捷地提高写作成绩, 是写作学习成为更加理性和科学的学习过程。因此, 指导学生学习写作不仅局限于知识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还要重视写作策略运用的训练指导。

第一, 自由写作策略。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情境, 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句型和话题表达方式去表现想要表达的东西, 在写作过程中要一气呵成, 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活动要多表扬少批评, 以鼓励增强信心为主, 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让学生使用英语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 养成使用英语记日记或周记的习惯, 但要注意不能急于求成, 拔苗助长。等到学生培养出写作兴趣之后, 相关的写作知识指导也要恰到好处地紧紧跟上, 否则, 学生的写作就会因指导知识欠缺而变得不伦不类。

第二, 雕塑式写作策略。雕塑式写作模式是一种自命名的写作实验模式。词汇、句子、段落及语法犹如雕塑的原材料, 写作方法、技巧和模式就像雕塑的表现手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 教师就是一个导演、裁判、指挥或组织者, 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从用词、用句、段落结构到语法问题逐层地修改, 正如常言所说, “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这种修改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写作知识的模式就如同雕塑家修饰自己的作品一样, 每一笔都是发自内心的质量追求。这是一种生成性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作文过程中能够切身学习、领会和体验写作知识与技能的构建过程。

第三, 技巧性策略。这是一种在解决写作过程中语言使用的具体问题的有效办法。在词汇层面, 结合每个单元的词汇来学习, 教师要帮助学生把那些高频率词汇和短语整理出来按照词汇的组成方式去记忆, 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词汇记忆的方式多种多样, 殊途同归, 由于学生的记忆能力及努力程度不同应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记忆的不同特点和方式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学便于操作的、高效的记忆方法。至于学生是否喜欢这些方法, 要由学生自己来决定。

二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英语写作是一种基于实践的语言表达技能。在写作教学过程中,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提高写作成绩的必要条件。习惯是指人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某种固定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方式, 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就是让学生逐步形成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观点的行为习惯。笔者的教学实践表明, 要想提高学生写作成绩, 应先培养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和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培养写作习惯先要帮助学生建立个人学习目标。古人言:“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因此, 要想改变学生被动的写作学习状况, 就必须帮助他们制订有效的学习目标,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 从写好字母、单词和句子的目标入手, 以多动笔、多鼓励、多展示、多竞赛为主, 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竞争力。其次, 从写作目标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入手, 由浅入深, 待逐渐步入学习佳境之后, 再适当提高写作要求和目标。

[责任编辑:陈晨]

初中数学技能的训练 篇2

周梅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学期的教学技能训练也即将接近尾声了。通过了教学技能概述,数学课堂技能(导入,结束,语言,讲解,强讲解,之后学习的说课训练,多媒体进行教学,评课更好的讲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时间中,让我了解到如何做一名老师,体会了做一名老师应该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教态,语言,如何写教案,学案,说课稿,如何制作多媒体等一系列知识,一个学期的教学技能训练不仅将我们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且教学技能水平在各方面也得到了提高。

教学技能训练对于我们师范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课堂训练,要做到一个完美老师所付出的辛苦是同学们所看不到的,我也通过这个训练在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一步一步完善自己,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作为一名教师讲课的基本步骤与注意事项,基于下学期我们要实习,所以我们在小组内也进行了试讲,由学生相互提出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并互相借鉴,共同提高。老师在此期间也给我们授课的各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经过几次试讲,我认识到了良好的教态和课前充分备课的重要作用,老师能否发挥自如,能否和学生们进行有效的互动,都有赖于这些方面的知识。首先是备课:备好一堂课是不容易的,也是我们要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它包括备课本、备教案、备学生、和备信息。这几点不是完全分开的,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穿插,这几点都要面面俱到才能算是做好了备课工作。首先要熟悉课本,不管采用怎么样的教学方法都离不开课本,备课必须以课本为核心。我们要把课本每一节的内容的要点归纳出来,还要清楚知道这一节的内如内容与以前学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做好记录,然后再根据课本的内容备教案。同时,我们还要认真研究书本中的探究活动和技能训练与练习,分析这些活动在这一节课会有什么作用,它们与其他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弄清楚这些活动是不是对知识点有引导、巩固或者加深作用,并作好分析的记录,要做到心中有数。

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平时学生也会提一些书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这时候不仅要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平实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要做到时时了解和搜集信息,做到生活中时时备课,而不仅限于备教案的过程当中,只有时时备信息,才能信手拈来,随时有备而来,随时更新教学。

其次是上课,上课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技能让我们把一节课上的更完美,更生动,通过训练,虽然说我没有做到那么好,但至少我知道了上课应该怎样导入,怎样提问,怎样去鼓励学生,怎样评课,怎样说课,怎样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说要学会引导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要想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我们就要在教学方法设计上采用多种方法例如把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多举生活中的例子等。先将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一下,并携接好今天的内容。偶尔在课堂中提个小问题,来启发学生对所讲内容的进一步了解,同时刺激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堂上气氛变得活跃。另外,我们要注意板书的作用。写上本节课标题,并将各个知识的重点内容写在主板书上,方便学生记笔记和整理;副板书写一些非重点内容帮助学生记忆。还有,每节课要配备一定量的练习题目,这些题目要落实到知识点上,使学生能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一个巩固加深,系统记忆。或者在最后强调一下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强化记忆。能够把自己既有的知识轻松的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又乐于接受,这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传授一种切合实际的知识技能,对学生来说是相当有用的,所以课堂的授课方式也是不容忽视的,它直接影响着一个老师的教学成果。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所以,我们不能只为了讲而讲,应该更注重学的结果,应以学生为中心。

真实的感受,切实的体会,我找出了自己平时很少注意的细节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只有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没有人一生下来就能做好一切,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成长的。

最后,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要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不可眼花缭乱,要学蜜蜂,采撷百花精华,自酿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

通过学习使我深深认识到我们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建构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要想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一要知识丰富,二要有胆量,优秀教师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除了会教书,还要会育人。要让学生感到上你的课是一种快乐,而不是负担,和你在一起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拖累。通过训练,我知道暂时我们还不能做好,不过只要认认真真地思考,去发现,去和同学们沟通,我相信我可以的。

09级数本

(一)班

周梅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探究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 教学技能 ;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243-02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是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数学教学技能是小学数学教师培养的重点,也是使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能快速上手”并受小学欢迎的重要条件。

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扎实的数学教学技能,适应当前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质量合格的小学教师,我们在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途径做了进一步调整,初步建立了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体系。

1.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的训练内容分为数学技能和综合技能两部分。

1.1 数学技能

数学技能是指学生承担数学教学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读写技能、绘图技能、计算技能、应用题解题技能、教具学具制作技能等。

1.1.1 读写技能

内容:数字书写;整数、分数、小数、常用字母、符号、公式和小学数学算式的读写。

要求:熟练掌握数字、常用字母、符号和公式及小学数学算式的规范读法、写法,书写正确、规范、工整,具有一定的速度。

1.1.2 绘图技能

内容:小学数学教材中常见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小学数学中常用的统计图表;应用题的线段图;简笔画作图等。

要求:正确使用三角板和圆规等绘图工具完成小学数学教材中常见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绘制;正确、美观地画出小学数学教材中常用的统计图表、应用题的线段图;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用简笔画绘制情景图,突出教学重点。

1.1.3 计算技能

内容:笔算、口算、速算、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运算;估算;近似计算等。

要求:掌握笔算的算理、算法,算式书写规范、工整,具有一定的速度;掌握常见的口算、速算和估算方法,熟练进行口算、速算和估算;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运算法则、性质,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地进行四则混合计算。

1.1.4 应用题解题技能

内容:小学数学应用题基础知识;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的解答、分析、讲解等。

要求:讲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语言表述清晰、简洁,解题步骤完整;能用多种思路和方法进行解答,说理有理有据。

1.1.5 教具学具制作技能

内容: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正棱锥、正棱柱等常用的立体几何模型;制作钟表模型、数位表、七巧板等小学数学常用教具等。

要求: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制作简单、便于操作的教学用具,能够讲解所做教具的使用方法。

1.2 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是指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而必须具备的综合技能技巧,包括教材分析技能、教案编写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说课技能和数学课件制作技能等。

1.2.1 教材分析技能

内容: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的、重点、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等。

要求: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前后联系,明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法。

1.2.2 教案编写技能

内容:教案的内容、类型、格式等。

要求:能完整、有条理地设计一节小学数学课;编写教案,格式规范,结构清晰。

1.2.3 课堂教学技能

内容:数学语言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板书技能等。

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能进行教学片段的讲解,完成预定的教学步骤;数学语言准确,重点突出,讲解具有启发性、趣味性,适当地板书教学要点。

1.2.4 说课技能

内容:说课的内容、要求;说课稿的撰写等。

要求:恰当地说清楚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说出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具体教学思路、步骤及依据;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和学法能够提出充分的理论依据;仪态端庄、体,语言表述流畅,理论依据充分、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语速恰当。

1.2.5 数学课件制作技能

内容:常用制作软件的使用;制作综合课件等。

要求:掌握小学数学课件常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途径

2.1 实行数学技能辅导员制度

每学期初组织选拔数学技能好的同学作为数学技能辅导员并定期组织培训。初等教育专业每个班配备一名数学技能辅导员,每周一个早自习、一个晚自习对学生进行辅导。各年级制定统一的训练内容及展示内容,学生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板书板画训练,将小黑板摆放在指定位置,由专人负责检查、评分,并将学生的突出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再由任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2 开设小学数学技能训练课程

为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将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体系。根据训练内容分别在第一学期开设数学技能训练课,第三学期开设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课。通过课堂教学,集中讲授各项技能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训练目标等,同时给与及时地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技能,然后分组训练。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 根据训练内容布置小学数学教学任务,训练方式以模拟试教为主,每个学生都要备课、讲课,由其他同学扮演学生角色。讲完后师生共同点评,在此基础上再加以修改完善。

2.3 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和指导

初等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

2.3.1 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安排两次,分别在第二、四学期各两周。第一次见习的任务是了解小学的一日常规,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及教学情况;初步接触小学教学实践,观摩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在全体学生试讲的基础上,择优试教。第二次见习的任务是掌握听课的方法,会做听课笔记并即时点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初步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2.3.2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和班级管理,教学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恰当,语言准确、流畅,板书设计科学、合理,书写规范、工整。

2.3.3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在此期间学生将以准教师的身份独立走上讲台,教学技能的各方面都将得到综合提升。为确保实践教学的成效,每次见习、实习前都组织有针对性的辅导。见习、实习过程中由技能训练指导教师全程指导,确保见习、实习效果。

2.4 定期举行数学教学技能比赛

试谈初中英语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 篇4

合作学习将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成“活动小组”,分工协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让学生“荣辱与共”,共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将学生个人的竞争变成小组间的竞争,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充分学习和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参与和体验中感受语言学习的乐趣,拓展思维,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然而在实际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操作仍存在诸多偏差,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1. 合作学习中缺乏全员参与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英语能力好的学生往往是合作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他们更为活跃和优秀;而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则习惯于听,很少发言,难以真正融入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全员参与,共同进步,否则就背离合作学习的初衷了。

2. 合作学习缺乏有效互动

目前,大多数学生习惯于独立思考,缺乏交流和分享的意识,讨论和合作也流于表面和形式,学生之间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学习方式仍基于传统的独立学习层面,合作学习只是部分学生的“独角戏”,难以实现预设的合作学习目标,更谈不上发挥其优势了。

3. 合作学习缺乏合作能力

大多数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往往安排同桌或前后左右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由于小组成员搭配不合理,导致学生的合作学习缺乏一定的组织性和有效性,使合作学习难以有效开展。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学习模式”,加强了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技能的训练,这对于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谈谈如何有效展开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训练,以改变目前合作学习中“参与不均衡,学习效率低”的现象,从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效率。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合作技能训练策略

1. 培养学生的参与技巧

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相互帮助,然而在很多时候合作学习小组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那些“鲜艳的红花”,学习能力稍弱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绿叶”,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则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首要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充分融入其中,这样才能让合作学习走向高效。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七年级下册Unit 4Finding your way中Reading板块时,我把学生按照A、B、C、D、E进行组合,分成8组,让学生自己给小组取名、选组长,并发给每一名学生一张“发言记录卡”,上课开始时教师就明确地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标,学生每发言一次,各组长就为其盖上相应的“发言印章”,课程结束时再评选出“活跃之星”,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我首先通过Riddle的猜谜语游戏让学生猜出相应的动物,带领学生“温故知新”,让他们迅速投入相关话题的学习中,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语言学习氛围。接着,我则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预测Where are they?What are they doing?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可向学生出示阅读任务单,如Read and choose,Read and draw,Read and act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文章阅读和信息找寻,并让学生学会分工,如A和B负责找寻信息,C负责汇总信息,D负责绘出路线图,E和F负责演一演,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学生盖上“发言印章”。这样的安排能让小组内的每一名成员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学习和帮助,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2. 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

当前很多学生都缺乏沟通和分享的意识,喜欢“单打独斗”,他们不喜欢和别人一起共享学习材料和学习体验,他们习惯于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或对别的小组成员议论纷纷、指手画脚,这些都是影响合作学习顺利展开的“绊脚石”。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七年级上册Unit 6Food and lifestyle中Reading板块时,我首先通过Guessing game的游戏让学生猜一猜What’s this?带领学生复习相关的食物单词,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接着,我通过My favourite food的介绍活动告诉学生自己所喜爱的食物,并引导他们介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从而展开合作调查,让学生在分享活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并自然地融入相关话题What do we eat?How do we live?的学习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无缝对接”。然后,我出示了人物Kitty和Daniel,让学生预测What do they eat?How do they live?以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实现思维共享,产生智慧碰撞,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展开合作阅读,找出Kitty和Daniel的lifestyle,并展开Is Kitty’s/Daniel’s lifestyle healthy?的讨论,让学生在分享想法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合作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分享的意识,引导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合作学习”活动,这样才能优化学生的合作学习。

3. 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

有效沟通是顺利展开合作学习的基础。然而,在当前诸多合作学习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当一名学生发言时,别的小组成员或漫不经心,或随意打断。这不仅影响了别人的表达,导致听不清楚或理解不了别人的意思,同时也影响了自己的思维和感受。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七年级上册Unit 5Let’s celebrate!中Reading板块时,我设计了“预习学案”的任务活动,让学生在课前了解Halloween的相关信息,在上课开始,我设计了“Talk show”的预习检查活动,让小组内成员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关于Halloween的相关知识,并提出明确要求:(1)认真倾听组内同学发言,在陈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要描述出前一名发言同学的主要观点,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因急于陈述自己观点而不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问题,这有助于真正实现信息的交流。(2)发言卡的使用。每一名学生有三张发言卡,发言积极的学生用完三张卡后就必须“暂停”,只能倾听别人的发言,学生要用完自己的三张发言卡,这样就可以避免优生“滔滔不绝”,差生“闷不作声”的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在初中英语课堂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沟通方式和倾听技巧,使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展开。

三、结语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机械语言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有趣的“任务”或“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体验和探索的方式进行语言的学习,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黄鹰.初中英语课后练习形式的调查与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郑方红.初中英语听力微技能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初中数学技能的训练 篇5

试题

姓___________

得分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20分)。

1、学业评价:

2、考试的效度:

3、过程性评价:

4、终结性评价:

二、填空题(每空2分,计20分)

1、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包括(即时性评价),实作测评,(成长记录袋法),日常测试,口试等的常用方法技巧。

2、发展性评价,通常是指以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价值取向,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改进功能),通过评价促进发展。

3、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社会等共同

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4、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作业,作业是学习活动的必须程序,是学习者(温习学习内容),巩固学习成果,检测学习效果,(督促学习进程)的必要手段。

5、解答题隶属于客观题。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划分是以(阅卷方式)为依据的。一般讲能用光电阅读机或其他机器进行分数评判的测试题称为客观题,将需要由(评分人员)进行人工评分的测试题成为主观题。

三、简答题(每题5分,计20分)

1、发展性评价:

2、实作测评:

3、命题质量检测的四项指标:

4、选择题的功能:

四、论述题(每题20分,计40分)

1、如何有效地发挥中小学日常检测卷的功能?

初中数学技能的训练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讲解技能;讲解框架;课本例题

所谓讲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向学生描述、分析各种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讲述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讲解又称讲授,它是运用语言对数学知识进行剖析和揭示,从而充分剖析数学事实的外在条件和内在结论等要素,描述数学事实的内涵,揭示不同问题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领会、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味原则。

我们不禁反思: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极力追求的、所必须具有的教学基本功是否已没有意义?新课程是不是不需要传统的讲解技能?回答是否定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学”双方缺一不可,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种“教”有为学生创设良好、主动、自主学习氛围的责任,也有向学生传递传播知识信息的任务。而且,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中对传统的讲解技能进行更新,提高课堂讲解的效能,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清晰的讲解框架

教师在认真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按知识结构之序、学生思维发展之序,提出系列化的关键问题,形成清晰的讲解框架。这样易使讲解条理清楚,引起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把握讲解的脉络,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

二、讲解具有启发性

教师应把直观、具体的现象、事件,通过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将其升华为理性的概念和规律。讲解时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应把握讲解的时机及时施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时“开其意”,指导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在学生“口欲言而未能”之时“达其辞”,帮助其理清思路、明确认识,学会准确、恰当地表达。在学生“愤”“悱”之时讲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启学生的思维,把教学变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的过程。

三、透彻讲解课本例题

课本上的例题都是经过认真筛选后精心设置的,大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示范性和探究性,其内涵都十分丰富。因此,例题讲解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所以,需要数学教师深入研究课本中的典型例题,挖掘其潜在的价值,进行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既可优化认识结构,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提高学生重视教材,钻研课本的自觉性,提高解题能力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浙教版八年级(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中为更好地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我对例1进行了适当的变式:

例.已知:在△ABC中,AB=AC,∠A=80°,求∠B和∠C的度数。

变式练习1:已知:在△ABC中,AB=AC,∠A=0°,求∠B和∠C的度数。

变式练习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求另两个角的度数。

变式练习3: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为100°,则其余的角为多少度?

变式练习4: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为m°,则其余的角为多少度?

通过一系列的变式讲解使学生深层次认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重视语言表达的效果

数学课堂要想具有吸引力,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富有激情,语言较平淡,不够生动,不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程度。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做到:授课时使用普通话,口齿清晰,语调抑扬顿挫,富有知识性、趣味性。逻辑严密,富有哲理,数学中的符号语言、几何语言表述规范。为此,作为数学教师,要有意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语言,重视语言表达的效果。

五、重视获取反馈和及时调控

在讲解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行为和操作,留意学生的非正式发言,向学生提出问题或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收集讲解效果的反馈信息,弄清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调整讲解的程序和方式,以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上精彩生动的必要讲解并不违背新课改的理念,也不会压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不能仅限于形式、流于肤浅,出现教师不敢多讲解、多分析那种矫枉过正的现象。

当然教师在对传统的教学技能这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在新课程下进行保持和发扬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技能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社会,特别是教育理论和教育体系的变化而变化的,体现了时代、社会,特别是教育理论和教育体系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比如,在新课程理念下会产生诸如:教学任务设计技能、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技能、教会学生学习的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与提升教学技能,以适应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8.

[2]邱红心.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04.

初中英语听力技能训练浅析 篇7

一、听力不好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学生英语听力不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音标基础打不牢, 发音不准确。2.词汇量太少, 文化差异大。3.母语思维方式, 反应速度慢。4.训练方式不当, 养成不良习惯。5、.信心不够, 存在心理障碍。

针对上面种种原因, 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重视语言基础知识, 扩大词汇量。

在听力训练中, 要有意识地解决学生听力中存在的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等方面的问题, 总结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等英语发音特点和规律, 不断提高学生对英语语音、语调以及语速等的认识, 增强语感。加强对学生进行听写训练, 可以听写完整的句子, 也可以只听写关键词句或自己能够理解的速记符号, 训练学生短期记忆关键词或句的能力。听力速度可以采用由慢速到快速逐步提高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刚开始采用词汇、内容和语速都比较适中的材料, 先从单词、词组再到单个句子, 然后再到整个段落, 甚至整篇文章。

2. 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例如, 记笔记, 听录音时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 记录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 特别要记录与大意及一些重要细节有关的词语。记录也有技巧, 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地点、人名用代号, 长词用缩写, 长句抓住主要成分等。在听力训练过程中, 着重培养预测能力, 在听音过程中, 学生借助说话人所提供的语言标志, 结合自己经验和所掌握语言知识, 来预测和解释说话人在某一情境下想表达的意思。

3. 加强文化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录音资料, 提高听力理解水平。应适当增加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同时, 应鼓励和帮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英文报刊、小说及各类杂志, 这是积累文化背景知识较为经济便捷的途径。

4. 培养自信心, 克服心理障碍。

克服心理障碍, 增强学习语言自信心是学生在自我训练中重要的第一步。在授课中, 教师应多给学生布置一些难易适中、经过努力后能完成的任务;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褒奖, 增强学生信心, 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情绪, 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二、提高听力应试的能力和技巧

1. 精选听力材料, 强化听力训练。

选用内容新、时代感强、题型与中考题相符、难易程度适中的听力材料, 坚持每天听, 可以是早读、午读、上课前二十分钟、晚自习前半个小时或是每周一节的听力专项练习课。每次的操练可以是一、两套听力题, 听的量适中为佳。

2. 创新听力检测批阅方式, 激发学习兴趣。

一套听力试题的检测批阅可以是多样性的, 老师亲自批阅, 能够很好的了解整个班级的得分情况;小组交换批阅, 能够形成小组间的竞争;同桌相互检查, 能够做到互助。让学生批阅, 让其体会到阅卷的乐趣, 在阅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寻求帮助, 解决问题, 提高能力,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 掌握方式方法, 提高应试能力。

首先, 要做好审题。考生应该充分利用听力开始前的几分钟, 在拿到试卷后快速阅读听力部分的问题, 包括A、B、C答案选项的阅读, 并由此猜测文章可能涉及到的内容。在听力过程中应全神贯注、做到动耳、动脑、动笔, 脑子灵活反应, 对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关键信息点要做简单提示性记录, 以自己看得懂的方式做记录, 在草稿纸上的记录可以是中文的, 可以是一个单词的前一两个字母, 可以是半中半英的形式, 也可以用阿拉伯数字, 甚至是图形符号等, 总之是自己能够辨认, 选对、填对即可。此外, 提高心理素质。中考的英语听力一般读两遍, 如果第一遍没听懂, 千万不能紧张, 可以带着第一遍时已听懂的有效信息点, 再听第二遍, 寻找最接近自己理解和有效记忆的答案。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探究 篇8

为提高我院初等育专业的教育质量,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有扎实的数学教学技能, 适应当前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质量合格的小学教师, 我们在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 对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途径、考核方法做了进一步调整, 初步建立了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体系。

1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的训练内容分为数学技能和综合技能两部分。

1.1 数学技能

数学技能是指学生承担数学教学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包括读写技能、绘图技能、计算技能、应用题解题技能、教具学具制作技能等。

1.1.1 读写技能

内容:数字书写;整数、分数、小数、常用字母、符号、公式和小学数学算式的读写。

要求:熟练掌握数字、常用字母、符号和公式及小学数学算式的规范读法、写法, 书写正确、规范、工整, 具有一定的速度。

1.1.2 绘图技能

内容:小学数学教材中常见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小学数学中常用的统计图表;应用题的线段图;简笔画作图等。

要求:正确使用三角板和圆规等绘图工具完成小学数学教材中常见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绘制;正确、美观地画出小学数学教材中常用的统计图表、应用题的线段图;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 用简笔画绘制情景图, 突出教学重点。

1.1.3 计算技能

内容:笔算、口算、速算、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运算;估算;近似计算等。

要求:掌握笔算的算理、算法, 算式书写规范、工整, 具有一定的速度;掌握常见的口算、速算和估算方法, 熟练进行口算、速算和估算;在规定时间内, 根据运算法则、性质, 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地进行四则混合计算。

1.1.4 应用题解题技能

内容:小学数学应用题基础知识;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的解答、分析、讲解等。

要求:讲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 语言表述清晰、简洁, 解题步骤完整;能用多种思路和方法进行解答, 说理有理有据。

1.1.5 教具学具制作技能

内容: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正棱锥、正棱柱等常用的立体几何模型;制作钟表模型、数位表、七巧板等小学数学常用教具等。

要求: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 制作简单、便于操作的教学用具, 能够讲解所做教具的使用方法。

1.2 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是指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而必须具备的综合技能技巧, 包括教材分析技能、教案编写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说课技能和数学课件制作技能等。

1.2.1 教材分析技能

内容: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的、重点、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等。

要求: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前后联系, 明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法。

1.2.2 教案编写技能

内容:教案的内容、类型、格式等。

要求:能完整、有条理地设计一节小学数学课;编写教案, 格式规范, 结构清晰。

1.2.3 课堂教学技能

内容:数学语言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板书技能等。

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能进行教学片段的讲解, 完成预定的教学步骤;数学语言准确, 重点突出, 讲解具有启发性、趣味性, 适当地板书教学要点。

1.2.4 说课技能

内容:说课的内容、要求;说课稿的撰写等。

要求:恰当地说清楚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说出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具体教学思路、步骤及依据;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和学法能够提出充分的理论依据;仪态端庄、得体, 语言表述流畅, 理论依据充分、合理, 层次清晰, 重点突出, 语速恰当。

1.2.5 数学课件制作技能

内容:常用制作软件的使用;制作综合课件等。

要求:掌握小学数学课件常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途径

2.1 实行数学技能辅导员制度

每学期初组织选拔数学技能好的同学作为数学技能辅导员并定期组织培训。初等教育专业每个班配备一名数学技能辅导员, 每周一个早自习、一个晚自习对学生进行辅导。各年级制定统一的训练内容及展示内容, 学生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板书板画训练, 将小黑板摆放在指定位置, 由专人负责检查、评分, 并将学生的突出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再由任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2 开设小学数学技能训练课程

为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将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体系。根据训练内容分别在第一学期开设数学技能训练课, 第三学期开设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课。通过课堂教学, 集中讲授各项技能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训练目标等, 同时给与及时地示范和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技能, 然后分组训练。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 根据训练内容布置小学数学教学任务, 训练方式以模拟试教为主, 每个学生都要备课、讲课, 由其他同学扮演学生角色。讲完后师生共同点评, 在此基础上再加以修改完善。

2.3 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和指导

初等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

2.3.1 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安排两次, 分别在第二、四学期各两周。第一次见习的任务是了解小学的一日常规, 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及教学情况;初步接触小学教学实践, 观摩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在全体学生试讲的基础上, 择优试教。第二次见习的任务是掌握听课的方法, 会做听课笔记并即时点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初步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2.3.2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和班级管理, 教学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教学方法恰当, 语言准确、流畅, 板书设计科学、合理, 书写规范、工整。

2.3.3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 在此期间学生将以准教师的身份独立走上讲台, 教学技能的各方面都将得到综合提升。

为确保实践教学的成效, 每次见习、实习前都组织有针对性的辅导。见习、实习过程中由技能训练指导教师全程指导, 确保见习、实习效果。

2.4 定期举行数学教学技能比赛

为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增强训练意识, 展示学生训练成果, 定期组织速算比赛、应用题解题比赛、教具制作比赛、板书板画比赛、教学片断比赛、说课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比赛。

3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考核办法

技能考核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方式,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过硬, 学有专长的小学数学教师, 是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

3.1 制定考核标准及成绩管理办法

由数学教研室负责初等教育专业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考核和成绩管理工作。针对各训练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和办法, 对各项技能规定质和量的要求并制定出考核标准明细表。

学生的考核成绩将记入学生教师职业技能成绩档案, 要求学生在教育实习前通过各项技能的考核。在各学年的评优评先、评定奖学金等活动中, 教学技能的成绩都作为考察因素。

3.2 改革考核形式

在考核形式上, 采取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结合、单项考试与综合考试结合等形式。

比如计算技能的考核, 先通过笔试考核学生的计算水平, 然后通过教学片断的讲解考核学生对算理、算法的掌握程度。具体步骤是教师选择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相应内容, 提前一天让学生抽取讲解试题做准备, 组织试讲, 试讲后由同学针对讲解过程提出相应问题, 师生共同评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及时巩固计算方面的有关知识, 同时还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机会。

教学技能训练的成效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将各项技能训练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 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还存在很多不足。今后我们将在这方面继续探索, 争取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的人才。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技能是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备的职业技能, 是教师职业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学生数学教学技能水平, 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途径、考核方法做了进一步调整, 初步建立了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技能,初等教育专业

参考文献

[1]刘娟娟.小学数学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杨荣.加强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2) .

[3]崔秀男.浅谈高师生数学基本功训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4 (6) .

初中数学技能的训练 篇9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提高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而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的依据正在于此, 在当今改革大势之下, 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是对其能顺利走上新课程的讲台必要保障。教师教育类专业应当按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及其他相关政策性文件, 结合学校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扎实有效开展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教学技能训练。

1. 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育质量提高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师教育的有效改善, 对于教师教育发展这一核心问题我国历来十分重视。

1.1 战略部署

为适应中国现今教育教学需求, 2010年7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其中第二部分“发展任务”对高等教育进行了相应要求和具体的发展规划。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具体要求。

1.2 改革依据

2011年10月8日, 国家教育部以教师[2011]6号文件形式正式下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以附件形式发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

《意见》对教师教育类专业提出:要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 (对于数学教育专业来说, 就是应当加强数学教学技能训练) 。

1.3 改革内容

在《纲要》、《意见》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的指导下, 教育部随后公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以此作为教师准入和考核等的依据, 全国各地就此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学习, 主要是以上述文件作为主要内容细化相关指标, 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等。

数学教育专业是未来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摇篮。因此, 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专业标准》进行。

1.4 提出要求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人才培养, 国家这一系列举措对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毕业及上岗也提出了新的标准。教师应当更新观念, 改革原先固有的人才培养方法。学生应当在毕业前掌握特定的学科知识、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数学教学技能等, 以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因此,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教师教育类专业应当针对国家举措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中的数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去探索切实有效的培养机制。

2. 数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我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给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依据, 丽江师专在这样的形势下急需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自丽江师专数学专科班开办至今, 学校先后培养了3万多名有用人才, 在当今改革契机指引下, 如何既保持原有培养传统特色和优势, 又能在重新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准教师”们的数学教学技能势在必行。

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后生活、就业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为目的的训练是成功的数学教育必备的六要素之一。

36年的数学教师培养历史, 数学教育专业团队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有基本的教育教学知识, 具教学设计与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交流、反思与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等专业能力,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能在教育、企业及行政等部门或行业从事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生产经营及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简言之, 就是要培养“中小学数学教师”。

要培养中小学数学教师, 最关键的就是培养其数学教学技能, 也只有在大学期间对数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专门的数学教学技能训练, 才能保证其在站上中小学数学讲台之时能够有效运用高等数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其他知识实施教学, 才能保证其教育教学思想符合国家人才培养需求, 保证中小学生学习需求和培养标准。

3. 培养数学教师的关键就是培养其数学教学技能

要培养数学教师, 关键就是培养其数学教学技能。因为有研究表明, 数学教学技能是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 它对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提高等都大有裨益。

掌握所教知识, 具备完成相应教育教学任务所需的教学技能是一个专业成熟的数学教师的必备素质。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 必须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也即既要懂得怎么解这道题, 又能准确表达问题所需解决的关键因素和推理步骤, 理解和掌握问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数学教学技能。

教师追求理想的教学效果, 渴望成为受学生尊敬的良师益友。而要向做到这些以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很多, 而熟练地掌握教学技能是其最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在达到基本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后, 教学技能的掌握程度等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掌握数学教学技能程度不同, 可导致两个具备相似背景的数学教师的教学效果完全不同。

初中生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训练 篇10

一、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的内在联系

在使用数学方法处理问题的时候则是表象认知的堆积过程,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引起了质变。通过这一系列的变化,数学方法就成为了数学思想。假如我们把数学知识当做是一幅设计巧妙的图纸而建造成的壮观大楼的 话,数学方法则是建成这座大楼的施工过程,而设计图纸就是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是构建在数学思想的基础上的, 它是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科学的,具有专一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方法还是解决数学难题的根本方法,它在有些时候反映了一些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根本,也是进行一些数学活动的基础。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就要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他们才能认真地去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的学习程度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它们分为三个阶段:认知阶段、理解阶段、运用阶段。数学思想我们只要求学生做到基本的认知即可。 例如:分门别类、化解归类、同类比较等。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精细的讲解。数学方法一部分做到基本的认知即可,还有一部分则要进行进一步理解与运用,如在解决方程式的时候经常用到的解决方法就是要学生进行详细理解和熟练运用。只有熟练到一定的 程度的时候, 才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 通过基本的解题方法衍生出其他的便捷的解题方法。

教师在掌握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不同的阶段后,要对它们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运用。每个阶段只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可以了,不要刻意去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要求理解的,学生了解了就可以了,要求熟练运用的则必须做到熟练运用。如果刻意地增加难度的话会造成学生的负面影响,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还可能造成消极影响,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

三、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的教学手段

1.由表及里,掌握整体

不同的数学思想阶段有着不一样的难易程度,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对整本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认真的了解,做到在什么时候该讲解什么内容,一定要心中有数。初中三年的时间, 要知道学生该了解哪些知识,明白学生在不同时间段掌握不同的知识,要适时施教。教师必须掌握好学生学习的时间段,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授课, 使学生的学习遵循一定的规律, 循序渐进。只有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能使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内容与形式有机融合

数学知识包括数学的概念, 如定律、定理等。然而,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则是体现在概念上面的,需要通过具体内容来体现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授课中,讲解基本概念的时候掺杂一些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基本定律的时候也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学到了,不去刻意地、单独地讲解枯燥的思想和方法。 我们可以有计划地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实际解题中的重要性。我们不能逼迫学生枯燥记忆,生搬硬套,这样不但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可能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3.由普通到特别,由特别到普通

所有的从实践中得出来的知识都会经历由特别到普通的过程。如果要想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则又经历了由普通到特别的过程。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就是这个演变过程的典型代表。 这就要求教师从根本问题着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得到结果。用这一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锻炼学生这种 能力,通过反复运用,学生自己就了解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内涵。学生们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他们便有了学习的兴趣, 可以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从中收获满足感。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学习才能有好的成绩,被动地学习只会应付差事。要想提高自身的能力就必须自主学习,积极主动才能占领优势地位。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才会乐意去学习。我们在数学授课的时候,要想尽一切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在这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特点, 细心引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快乐。

初中数学技能的训练 篇11

【关键字】 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教学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纲中明确提出来,这不仅是大纲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作为数学教师,应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渗透在数育教学过程中。渗透“方法”了解“思想”, 训练“方法”理解“思想”, 掌握“方法”运用“思想”,提炼“方法”完善“思想”。

一、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内涵关系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数学是古老而又常新的学科。数学思想的本质就是在人类对自然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有规律的、符号化的客观思维。数学思想具有抽象性、严密性、科学性等一系列特性。并且,真正了解数学的人都知道,数学最大的特性是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这几个特性,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式训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思想的强大魅力。从而,学生才能对数学产生兴趣,使学生自主自发的去学习数学,并且掌握这门学科的相关知识。

数学方法就是建立在数学思想基础之上的,对具体问题或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严谨的解答方法。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程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来源于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一切数学行为的源泉。教师一定要注意,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关系,进行系统、有条理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一种数学方法之前,一定要首先理解相应的数学思想。单纯的对数学方法进行死记硬背,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的。并且,那样还会使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只有让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学生学得懂,学的明白,学得有兴致,才能产生学得好、学得快的良性循环。

二、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掌握层次

根据《课程标准》,初中教学中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学习从简到难依次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而对于数学思想,一般只要求学生达到了解层次。比如:分类、化归、类比、函数等思想。并且,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天赋对教学难度做好恰当的把握和控制,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到合适、全面的回答。有些数学方法需要了解,有些则需要理解和应用。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图像法等基本方法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的。

教师在明确了不同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层次之后,就应该对其认真把握。不能将需要了解的知识强行的要求学生理解甚至应用,也不能讲应该会应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只讲授到理解甚至了解层面。否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数学过于抽象难懂,以至于失去学习兴趣。

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超出初中生的认知范围,要符合这个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安排。

1.把握整体,由浅入深。数学思想的不同层次阶段有其相应的复杂性,方法也有难易之分。教师要对整个教材进行全面把握和控制,仔细研读,明确什么时候讲什么内容。在初中三年当中,学生能够掌握哪些知识,以及在不同年龄能够掌握哪些知识。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分清层次,由浅入深的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整体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

2.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数学知识中的相关概念,如:公理、定理、法则、性质等,是数学知识的内容。另一方面,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更多的是体现在这些概念内容之上的形式,要根据它们的具体内容反映出来。教师在对数学知识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某些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有目的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并能体会到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意义。切不可照本宣科,让学生处于死记硬背的被动局面。

3.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凡是从具体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知识都会面临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一旦人们想要将总结的理论经验用到实际中去,就要经过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更是如此。对此,教师应该以具体的问题作为出发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一般结论。从而,再运用一般结论解决具体问题。学生在此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领会了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如此,学生在掌握了这个学习过程之后,便可自发的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摸索和探究。这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被动的学习会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只有积极、主动才能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并且,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兴趣,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以后,会主动的对一些数学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此时,教师应该耐心地讲解,循循善诱。最终,学生才能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熟练地运用到学习和生活当中。

总之,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成长中,才会有能力自我提炼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所有教师都应该讲求科学方法,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让学生学好数学。

【参考资料】

[1]田超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J].金色年华(下),2010,(7):102.

[2]刘书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方法[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7):223~223.

[3]刘士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2):70.

[4]李继祥.浅议初中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2):248.

初中数学教学逆向思维训练的思考 篇12

一、逆用定义、渗透逆向思维的思想

作为定义的命题, 其逆命题一般总是成立的.若能恰当地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研究它们的逆命题及其应用, 帮助学生建立双向联结, 这对培养学生产生积极的迁移和培养逆向思维是有好处的.因此在教学定义时要不断强化, 以渗透逆向思维的思想.尤其在初一年级就要注意这方面的训练.例如, 在“相反数”概念教学中, 书上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入, 象+6与-6这两个只有符号不同的数, 一正一负, 就说+6与-6“互为相反数”.还可设计如下提问:-是什么数的相反数?什么数的相反数是1.5?什么数的相反数的相反数是+8, 等等.并在相反数的概念教完后让学生考虑:a+b=0中的a与b之间的关系.同样在绝对值的教学中, 除了通过实例训练学生掌握绝对值定义外, 还要反过来让学生回答绝对值为5的数是什么数等问题.

二、逆用公式、训练逆向思维的习惯

数学公式总是双向的, 可是不少学生只会从左到右运用公式, 对逆用公式, 特别是利用公式变形不习惯, 其实只有会灵活运用公式, 善于把公式从右到左熟练地逆向运用, 才是对公式的真正理解, 进而形成解题技巧, 提高解题能力.

例已知:x2+x+1=0, 求的值.

由于方程x2+x+1=0无实数解, 故先求x再代入行不通, 细致观察发现, 若能求出x3的值, 问题就可解决了, 因为 (x-1) (x2+x+1) =x3-1, 故逆用公式有x3=1, 则.

在不少数学习题的解答中, 都需要将公式变形, 逆向使用, 而学生往往在解题时缺乏这种自觉性和基本功.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三、逆用定理和法则、激发逆向思维的兴趣

在学习数学定理后, 引导学生探索其逆命题, 再去判断或论证逆命题的正确性, 进而启发他们用这些逆定理去解决一些问题, 这也是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有效方法.

例如,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定理的教学中, 在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的基础上,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得到:若以ax2+bx+c=0 (a≠0) 为大前提, 余之为题设和结论可得逆命题: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 , 若有两个不相等实根, 则Δ>0;若有两个相等实根, 则Δ=0;若没有实根, 则Δ<0.若以ax2+bx+c=0 (a≠0) 为题设, 反之可得相应逆命题.此结论在解题中大有作用.

另外代数的法则逆用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例如, “若干个因式中只要有一个等于零, 那么它们的积为零.”有其反面“若干因式的积为零, 则这些因式中至少要有一个等于零”成立.利用此结论可轻松解决下例.

例已知x, y, z是不等于零的实数, 且 (x+y) (y+z) (z+x) =0.

按习惯方法可能先将结论化为 (x+y+z) (xy+yz+zx) =xyz, 然后把已知条件变形为上式, 再想法完成解答.但运用可逆法则, 由条件知x+y、y+z、z+x中至少有一个为零, 不妨设x+y=0, 即x=-y, 代入后可证出结论.

四、重视反常规运算、提高逆向思维的自觉性

以退求进, 事半功倍.在数式的化简求值等问题中, 通过合并同类项、分式通分相加减、分式约分、分母有理化等正常的运算手段, 一般都能使问题推向前进, 得以解决.但有些问题却需要我们逆着这些常规运算手段进行, 即运用单项式分项, 分式裂项, 和分子有理等方法才能使问题别开生面地得到解决, 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也是培养逆向思维的重要方面.

先分别计算两边或去分母, 照此运算太繁, 且易错, 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退求进, 逆着分式通分相加而行, 即将各分式裂项得:

解得x=7.

五、正难则反、促成逆向思维形成

有些问题按照一般思维方式寻求解题途径比较困难, 甚至无从下手, 在这种情况下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将已知和未知转换, 则容易解决.

例对方程 (1+a) x4+x3- (3a+2) x2-4a=0, 试求x值, 使对任意实数a都有实数解.

此题是一个关于实数x的四次方程求解讨论题, 很难下手, 若注意到方程中系数a的次数仅为一次的特点, 逆向思维, 把x看成常数, 将原方程化为a的方程. (x4-3x2-4) a=2x2-x3-x4, 此时对a的一元一次方程根情况讨论.可知必须有x4-3x2-4=0且2x2-x3-x4=0, 从而求出x=-2.

综上所述,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能够保证思维的流畅和变通, 促使他们由单向思维向双向思维发展, 这对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十分有效.

摘要:逆向思维是思维的创造性和独创能力的基础.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上一篇:机座定位下一篇:化妆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