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初中数学课件(通用8篇)
优秀的初中数学课件 篇1
初中数学的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的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数学的优秀说课稿1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
2、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问题;
3、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并能灵活应用;
4、通过二次根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二次根式性质和的介绍渗透对称性、规律性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二次根的意义;
(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难点: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2、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计算
(二)引入新课
新课:二次根式
定义: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对于请同学们讨论论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1)式子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是二次根式吗?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须保证根号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围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是二次根式,而,提问学生:2是二次根式吗?显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种式子的“外在形态”。请学生举出几个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由学生分析、回答。
例1当a为实数时,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 x是怎样的实数时,式子在实数范围有意义?
解:略。
说明: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在x是什么数时,x—3是非负数,式子有意义。
例3当字母取何值时,下列各式为二次根式: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把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
解:(1)∵a、b为任意实数时,都有a2+b2≥0,∴当a、b为任意实数时,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时,是二次根式。
(3),且x≠0,∴x>0,当x>0时,是二次根式。
(4),即,故x—2≥0且x—2≠0,∴x>2。当x>2时,是二次根式。
例4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分析:这个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让学生分析式子中字母应满足的条件,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本题已知各式都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2)由,得3a—1>0,解得。
(3)由于x取任何实数时都有|x|≥0,因此,|x|+0。1>0,于是,式子是二次根式。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由—b2≥0得b2≤0,只有当b=0时,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满足的条件是:b=0。
初中数学的优秀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三学制)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内角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
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
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活动二: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
关注:
(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五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1: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3个180的和是540。
方法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0的和减去一个周角360。结果得540。
方法3:从五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然后用4个180的和减去一个平角180,结果得540。
方法4: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然后用180加上360,结果得540。
师:你真聪明!做到了学以致用。
交流后,学生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并验证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之后,同学们又认真地讨论起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类比四边形、五边形的讨论方法最终得出,六边形内角和是720,十边形内角和是1440。
(二)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师: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知道多边形内角和吗?
活动三:探究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思考:
(1)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
(3)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
学生结合思考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后的结果进行交流。
发现1:四边形内角和是2个180的和,五边形内角和是3个180的和,六边形内角和是4个180的和,十边形内角和是8个180的和。发现2: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内角和增加180。
发现3: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n存在(n-2)的关系。
得出结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
(三)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1、口答:(1)七边形内角和()
(2)九边形内角和()
(3)十边形内角和()
2、抢答:(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它是几边形?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且每个内角都相等,则每个内角的度数是()。
3、讨论回答: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四边形的内角和多540,并且这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这个多边形每个内角等于多少度?
(四)概括存储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3、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五)作业:练习册第93页1、2、3
八、教学反思:
1、教的转变
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展示,激发学生自觉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2、学的转变
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层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
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初中数学的优秀说课稿3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2.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画,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2.学生学法:动手画,动脑概括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难点:有理数和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师生同步画,学生概括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
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出示投影1)
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教法说明】从温度计用标有读数的刻度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再从温度计这个实物形象抽象出来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了用数学的.意识.(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的画法
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教法说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着一起画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类比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贯穿于概念形成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领悟这种思想方法.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1)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的定义。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初中数学的优秀说课稿4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例2 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还剩余42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来有多少面粉?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3.若设原来面粉有x千克,则运出面粉可表示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关系,如何布列方程?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
x-15%x=42 500,所以x=50 000。
答:原来有50 000千克面粉。
此时,让学生讨论:本题的相等关系除了上述表达形式以外,是否还有其他表达形式?若有,是什么?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教师应指出:
(1)这两种相等关系的表达形式与“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虽形式上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仔细审题,透彻理解题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题中的一个合理未知数;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题中条件应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将一个条件重复利用等;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
例3(投影)初一2班第一小组同学去苹果园参加劳动,休息时工人师傅摘苹果分给同学,若每人3个还剩余9个;若每人5个还有一个人分4个,试问第一小组有多少学生,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
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
3x+9=5x-(5-4),解这个方程:2x=10,所以x=5。
其苹果数为3× 5+9=24。
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
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则依题意,得)
(三)课堂练习
1.买4本练习本与3支铅笔一共用了1.24元,已知铅笔每支0.12元,问练习本每本多少元?
2.我国城乡居民1988年末的储蓄存款达到3 802亿元,比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的18倍还多4亿元。求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
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四)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代数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全面掌握题意;恰当选择变数;找出相等关系;布列方程求解;检验书写答案.其中第三步是关键;
(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五)作业
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2.用76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的教具,要使宽是16厘米,那么长是多少厘米?
3.某厂去年10月份生产电视机2050台,这比前年10月产量的2倍还多150台。这家工厂前年10月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4.大箱子装有洗衣粉36千克,把大箱子里的洗衣粉分装在4个同样大小的小箱里,装满后还剩余2千克洗衣粉.求每个小箱子里装有洗衣粉多少千克?
5.把1400奖金分给22名得奖者,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求得到一等奖与二等奖的人数。
初中数学的优秀说课稿5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
四、课堂引入
1.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
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
3.【探究】(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通过演示,容易得到:
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
菱形判定方法2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109的例3)略
例2(补充)已知:如图 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E∥FC.
∴ ∠1=∠2.
又 ∠AOE=∠COF,AO=CO,∴ △AOE≌△COF.
∴ EO=FO.
∴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又 EF⊥AC,∴ 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例3(选讲)已知:如图,△ABC中,∠ACB=90°,BE平分∠ABC,CD⊥AB与D,EH⊥AB于H,CD交BE于F.
求证:四边形CEHF为菱形.
略证:易证CF∥EH,CE=EH,在Rt△BCE中,∠CBE+∠CEB=90°,在Rt△BDF中,∠DBF+∠DFB=90°,因为∠CBE=∠DBF,∠CFE=∠DFB,所以∠CEB=∠CFE,所以CE=CF.
所以,CF=CE=EH,CF∥EH,所以四边形CEHF为菱形.
六、随堂练习
1.填空:
(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 ;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
(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
(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 的四边形是菱形.
2.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
3.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七、课后练习
1.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是().
(A)两条对角线相等(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C)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已知:如图,M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中点,DM⊥AB,EF⊥AB,ME⊥AC,DG⊥AC.求证:四边形MEND是菱形.
3.做一做:
设计一个由菱形组成的花边图案.花边的长为15 cm,宽为4 cm,由有一条对角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个菱形组成,前一个菱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后一个菱形的一个顶点.画出花边图形。
优秀的初中数学课件 篇2
一、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
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热爱数学教育事业, 具有献身数学教育事业的精神;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对数学教育的发展保持一颗坚定的心;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注当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应当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应当为人师表, 严以律己, 以身作则, 以数学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生本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热爱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 是热爱数学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 是衡量数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没有爱的教育、不尊重学生的教育, 是不成功的教育。教师只要在认真研究中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成长经历等基础上, 采取合适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学策略、数学教学方法, 才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理念引领, 行为为要
我认为, 当下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为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为数学新课程理念内化为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可见, 初中数学教师对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和落实程度, 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提出了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包括:其一,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要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二,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三,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其四,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其五,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熟悉修订后的这五条基本理念, 在新理念指引下, 开展初中数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数学课堂教学行为, 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转变。
三、充实知识, 开阔视野
初中数学教师应掌握的知识可以分为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其一, 通识性知识方面, 不仅要具有一般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还要了解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以及信息技术知识。其二, 本体性知识方面, 不仅要把握数学发展的动态, 还要深入学习数学思想与方法等知识。其三, 条件性知识方面, 不仅要了解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而且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等书籍, 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指向和新要求, 学会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会基于标准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其四, 实践性知识方面, 在反思、积累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缄默知识同时, 向周围老教师请教默会知识, 领悟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我们说, 进入21世纪, 做数学教师变得更难, 更具责任感, 因此, 只有不断学习知识, 充实自我, 才能站稳数学讲台。
四、能力为重, 提高水平
初中数学教师应提高的能力包括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分析能力、初中数学教材分析能力、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实施能力、初中数学教学评价能力、初中数学教学科研能力等。我认为,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分析能力和初中数学教学科研能力。其一,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分析能力, 是数学教师非常重要且容易被忽视的能力。只有深入分析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教师才能领悟数学课程的价值诉求, 才能开展基于“标准”的数学教学和基于“标准”的数学教学评价。其二, 初中数学教学科研能力, 是促使数学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支撑。没有初中数学教学科研, 就谈不上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就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
五、终身学习, 专业发展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 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1994年, “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在罗马隆重举行, 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当下, 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 在学习型社会中, 初中数学教师就应当“活到老、学到老”, 将自己的数学教师职业理想与终身学习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初中数学教师在终身学习的环境下, 增强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逐渐提高专业化程度, 逐渐成为一个反思型、研究型、专家型的名师, 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摘要:《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对如何做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 提出如下要求: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理念引领, 行为为要;充实知识, 开阔视野;能力为重, 提高水平;终身学习, 专业发展。
关键词:专业标准,数学教师,师德,理念,知识,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232/201212/xxgk_145603.html.
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探讨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优秀课 教学设计 问题情境 实践操作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重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讲解,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得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教学效果难以尽如人意。因此,探讨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措施,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相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顺利引入教学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可以顺利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
例如,教师在开始讲解《有理数的乘方》前,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假设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足够大,那么将其对折20次后,其高度和一座1000m的山相比,谁的高度更高?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0.1mm的纸和1000m的山对比强烈,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数学教师顺势引入《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又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學情境,如利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形式,将风车、天平和蝴蝶等轴对称图形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征?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这样创设的教学情境,既可以让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又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注重教学中的实践操作,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中的实践操作,将实践活动和数学理论知识相互结合,灵活多变地处理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掌握枯燥难懂的教学内容。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勾股定理。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每个学生动手准备一个直角三角形,且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口与b,斜边长为c,要求学生将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并让学生完成如下任务:①用数学表达式表述正方形面积②利用拼成的正方形,可以推导出什么结论?
学生在交流、分析和讨论后,可以将4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上图所示的正方形,并且依据拼成的正方形,顺利完成教学任务:①S=a2+b2或者S=4×1/2ab;②c2=a2+b2。数学教师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推导出勾股定理,既可以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即使学生出现错误,也不要急于指出,而是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进行改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利用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某商店有A、B两个品牌乒乓球出售,A品牌乒乓球6个/盒,B品牌乒乓球3个/盒,甲同学买了4盒,共15个乒乓球,求①设A品牌的乒乓球为x盒,B品牌的乒乓球为v盒,依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②利用列表法,求解方程组的解。在解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分析题目中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依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顺利找到解题思路,列出方程组,然后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解法中,学会用列表法试着求解方程组,正确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四、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
虽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在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一次函数》,让学生分析y=kx+b(b≠0)的图象及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去探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①k>0,b>0;②k>0,b<0;⑧k<0,b>0;④k<0,b<0四种条件下一次函数图象;②k的含义,b为何不能为0;③k和b的变化和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数学教师依据学生反馈的结果,指导学生对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因循守旧,而是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创新教学理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浅显易懂,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篇4
湖南广益实验中学李智敏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4平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平移的概念,发现并归纳平移的性质,学会利用平移绘制某些特殊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操作、探究、归纳和总结平移性质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习近平移的有关定义及平移的性质.
难点:1、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2、如何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学情分析
对于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要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同时必须具有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七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欲望的阶段,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感知平移
活动一 观看:李老师的生活片段(视频)
片段一 开窗户
片段二 开抽屉
片段三 开车
片段四 乘坐电梯
看完后,我将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从中抽象出的平面图形的变换,提出问题:“在刚才的过程中,图形是怎么移动的呢?”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难得出:“图形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的”.
【设计意图】
1.以老师的生活片段作为引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进入情景,感受生活中的平移.
2. 渗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想.
二、动手操作 探究平移
活动二 观看下列美丽的图案,并回答问题.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
在老师用动画演示的启发下,经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大家将达成共识:
“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沿一条直线移动,得出若干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组合成图案”.
活动三 指导学生用平移的方法绘制图案
请大家试试看!在一张白纸上划一条直线,将手中的硬纸板图形沿着这条直线移动,并把每一次移动后的图形画下来!
我先在黑板上演示,然后学生动手作图,完成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同学的作品,并告诉学生:“我们刚才做的就是将图形进行平移”.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平移可以创造生活中的美,并进一步加深对平移的印象:
“一个图形的整体沿一条直线移动”.
三、合作交流 学习习近平移
1.平移的定义: 将一个图形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
接着我将引导学生关注定义中包含平移的两要素:方向和距离.
对应点的定义:
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多媒体再一次演示平移,学生很容易得出平移的第一条性质: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接着,我要求学生观察课本P28图中A、B、C点与它们的对应点的连线,并提问:“这些线段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呢?”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对线段大小的比较和平行线的判定的方法.在这里他们可以使用刻度尺、量角器、圆规等工具,通过度量线段、画截线和比较角的大小等方法,探究出平移的第二条性质:
(2)连接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设计意图】
在了解平移定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讨出平移的性质,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协作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师生互动 应用平移
1、请大家举出生活中平移的现象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寻找身边的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他们学好数学,将来更好地让“数学服务于生活”.
2、 例题1.
(1)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
B
A.位置B.大小 C.形状 D.位置、大小和形状
(2)在平移变换中,连接对应点的线段( )
A .平行不相等 B. 相等不平C.平行且相等 D. 既不平行,又不相等
(3)经过平移,图形上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 B. 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D. 无法确定
【设计意图】
为了学生加深对平移性质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例题2.下列变换中可能属于平移的有哪些?
C A B
【设计意图】 D E
强调平移“是图形沿一条直线运动”,让学生意识到“不符合平移性质的不是平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 练习:
(1)下图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左边的小船是右边的小船向平移 单位长度后得到的;
(2)请找出A、B、C的对应点A′、B′、C′;
(3)请找出与线段AA′相等且平行的两条线段,它们的长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
练习题的设计,是为了巩固对平移两要素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实现重、难点的落实,
并为下一步“平移作图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的学习作好铺垫.
五、小结拓展回味平移
1. 欣赏与回味(一)
用同样的基本图形绘制的图案,其效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设计意图】
通过对图形欣赏和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用同样一个基本图形,如果平移的方向不同或平移的距离不一样,将会产生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加深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
欣赏与回味(二)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多媒体绘制这幅图片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用一个基本图形通过不同的平移可以构造出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运用平移设计图案的兴趣.
2. 请大家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平移的定义―平移的两要素
我爱数学初中优秀作文 篇5
我参加的是数学探究,老师每节课都会给我们做一些开发智力的题目,不懂的,经过老师耐心的讲解,题目变得非常简单。慢慢的,我喜欢上了少年宫活动
铃一响,老师走进来。“今天我们要练习的题目呢,跟我们这学期学的内容有关,就是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说着,把题目放在投影下,“你们知道,做这个题目的时候,最容易做错的地方在哪吗?”同学们积极举手,老师叫到坐在第二组第二排的那个同学,说:“来,这位同学,你来说一说!”“我觉得最容易错的地方在算表面积的过程中,因为步骤比较多,一不小心就容易算错,而这种题目,一个地方错了,那接下来就都错了!”这位同学讲得头头是道。老师鼓鼓掌,表扬道:“这位同学说得没错,这些题目考的就是你们能不能静下心来去做,能不能仔细的去做,同学们要注意起来,那就开始吧1我想,这题应该难不倒你们。对吗?”“对!”大家异口同声,信心满满地回答。
“刷刷刷”,尖与书本摩擦时,发出的声音。“有些同学已经做好了,为了等一下那些做得比较慢的同学,做好的同学去仔细检查一遍。”老师看着同学们。等大家都做好了,老师仔细地分析给我们听,很快我们已经会了。
当有些题目很难,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老师会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然后还是会耐心地讲解。
初中数学建模优秀论文 篇6
【摘 要】本文以“减肥问题的研究”为例,介绍了数学建模基本方法和步骤,希望它能对初次参加数学建模的同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学建模;基本方法;步骤
数学建模就是应用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对实际问题作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含变量和参数的数学问题,求解该数学问题并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这种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下列能力:(1)洞察能力,许多提出的问题往往不是数学化的,这就是需要建模者善于从实际工作提供的原形中;抓住其数学本质,同时有些数学模型又可以有许多现实意义,这使得建模者不得不具有很强的洞察以及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横向、纵向的研究;(2)数学语言翻译能力即把经过一定抽象和简化的实际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模型,并对数学的方法和理论推导或计算得到的结果,能用大众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案或建议;(3)综合应用分析能力,用已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综合应用分析,并能学习一些新的知识;(4)联想能力,对于不少的实际问题,看起来完全不同,但在一定的简化层次下它们的数学建模是相同的或相似的,这正是数学应用广泛性的体现,这就要培养学生有广泛的兴趣,多思考,勤奋踏实地学习,通过熟能生巧达到触类旁通地境界。因此,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自己组织或参加全国乃至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竟赛。然而,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初次参加数学建模的学生对数学建模感到很茫然,本人多次承担数学建模指导老师,撰写该论文,希望对初次参加数学建模的同学有所帮助。
1.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1.1 使问题理想化
在众多因素中孤立出所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经典方法。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要精细地研究一个问题常常无从下手,就是因为思考相关问题太多所致。因此,对初学者最好的方法就是使问题简单化、理想化,在特殊或极端情况下进入课题,然后加入相关因素,修正结果,使问题深化。这一步的核心思想就是在复杂的现实中孤立我们所关心的事物与什么有直接因果关系,把这些孤立出来的事物用符号、算式及相关学科的理论进行数学分析处理的全过程,就可以认为是数学建模的过程了。
1.2 假定及符号认定
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建立数学模型还是很容易的。所谓理想就是通过假设条件把所研究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哪些条件先不虑,哪些条件应设为变量,哪些变量与时间(路程、费用等等)有关。这样就为下一步建立数学模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 数据处理与模型建立
数学模型的建立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问题本身给出一些数据,建模的人应从数据上找出一定的规律性,这时就应通过相应的数学方法整理数学数据。如使用最小二乘法、统计学方法等。对于没有数据的数学模型的建立,一般要使用数学手段建立形式,如矩阵、微分方程、数学优化形式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数学模型的初创时期。在建模初期还必须注意使用其它学科的成果,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工、机械、光学等学科,把这些学科的现成结论直接拿来使用也是数学建模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1.4 分析结果及修改模型
在比较理想的状态下建立的数学模型一般都与实际原形有较大差距。为使数学模型更能反映原形,就必须按实际情况再修改、补充新条件,分析新结论,最终经反复研究会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2.以对“减肥问题的研究”为例,探讨数学建模方法和步骤
2.1 问题的提出
对于人类来说,肥胖症或减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各种减肥食品或药物数不胜数,各种减肥新法也纷纷登场,如国氏全营养素、减肥酥、soft海藻减肥香皂等。一时间,爱美的人,害怕肥胖的人面对如此多的食品、药物或疗法简直无所适从。这里不准备也不可能去论证各种食品、药物或疗法的机理和有效性,只从数学上对减肥问题作些讨论,即科学减肥的数学。
2.2 合理假设
A1:不妨假设人体由脂肪构成。(相对而言,成人是由骨骼、水分、脂肪组成,短时间内人体的骨骼、内脏等变化不大,可视为常数。)
A2:设时刻t,人的体重为W(t)千克,显然W(t)可假设为t的连续函数;
A3:假设单位时间内人食用食物产生的热量为A大卡,同样也假设A为常数;
A4:单位时间内维持新陈代谢的热量为B大卡,同样也假设为常数;
A5:设单位时间内因运动消耗的能量与体重成正比,即CW(t)大卡(由于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而且体重越大,能量越多);
A6:对于人体系统而言,能量守恒;
A7:过剩的热量按1千克脂肪=D大卡热量转化为脂肪(D=4.2*10焦耳/千克,称为脂肪的能量转换系数);
A8:初始时刻t=0时,体重为W0千克。
注:1千克脂肪完全“然烧”相当于释放10000(即1D)大卡热量。
2.3 模型的建立
由能量(热量)守恒原理即任何时间段内由于体重的改变所引起的人体内能量的变化应该等于这段时间的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之差。故在△t(或[t,t+△t]时间间隔内,“增加”的热量=△t[单位时间内吸入热量-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热量],于是有:
3.总结
(1)一般方法只供参考,各步有机联系但侧重点不同。
(2)模型虽粗,但能定性说明问题,每步还有改进的余地。
参考文献:
[1]数学建模[M].高等教育出版社.
怎样才能制作好优秀的视频课件 篇7
关键词:视频课件,EXE录像文件,截取,制作
随着教育领域中相关教育技术的不断增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教学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 但很多教师在尝试运用视频课件教学的过程中, 却存在不会制作, 或制作出来的视频课件内容单一、形式刻板、衔接不畅等问题, 无法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运用视频课件进行教学的方法更加直观与生动, 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 教师需要制作出优秀的视频课件, 以满足当前条件下的教学要求, 提升教学效果。
一、录像文件的生成与编辑
(一) 视频文件的录制
屏幕录像专家是当前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视频文件录制与制作软件, 运用该软件, 视频课件制作者能够将相关的课程内容转化成流媒体格式或EXE文件, 从而实现视频元素的无缝衔接。
在运用屏幕录像专家录制视频文件以前, 需要以最终视频文件类型为基础, 对显示器颜色值进行合理设置, 举例来说, 最终视频文件为256色AVI格式, 则需要将显示器颜色设置成256色。[1]如果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录音, 则还需要将话筒接入, 并进行提前试音, 可以运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功能进行测试。
前期工作做完之后, 便可以打开软件, 调整视频的录制频率、声音与光标的录制、生成格式、设置文件名等。因为EXE格式小于AVI格式, 所以, 一般情况下, 都会选择生成EXE格式的视频文件。
属性设置完成后, 按F2键便可以开始视频文件的录制了, 录制完成后再按F2键能够结束录制, 最终生成EXE格式的视频文件。在使用过程中, 双击文件便能够自动播放, 也能够连接PPT中的相关文字, 实现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配合。一些重点与难点也可以点击鼠标暂停视频播放, 学生看清楚之后, 再单击鼠标继续播放。
(二) EXE文件的截取
在录制视频课件的过程中, 可能会因为一些因素将不必要的部分也录制到了视频课件中, 造成视频课件的操作冗余, 因此, 需要对已经基本录制完成的视频课件进行截取, 将与教学无关的部分剔除, 让课件更加简练精确。
将需要进行截取的EXE文件导入到软件中, 在“工具”一栏中点击“EXE截取”, 运行该窗口。播放视频文件, 在需要截取的地方暂停, 并运用“前一帧”与“后一帧”两个控制按钮, 精确确定截取位置, 将需要截取的范围确定下来。之后, 点击“定义头”, 确定截取起点, 点击“后一帧”, 直到到达目标位置, 点击“定义尾”, 从“定义头”到“定义尾”这一范围内的视频便是需要截掉的。点击“截取”, 新文件便生成了。[2]
(三) EXE文件的合成
如果视频课件的内容相对较多, 则可以运用分阶段的方式实现视频课件的制作, 将视频素材分成若干个小节, 之后将这些小节合并到一起, 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视频课件, 这种方式能够给学生更多的理解时间, 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在“工具”一栏中点击“EXE合成”, 运行该窗口, 通过点击“加入”按钮, 将素材加入到EXE文件中,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 被加入的素材帧图像的大小必须相同, 之后点击“合成”, 命名该合成文件, 便完成了EXE文件合成。
二、视频文件的截取
如果想要在已有视频中截取一部分文件, 可以运用豪杰超级解霸软件来实现。该软件能对avi、mpeg、dat、mpg等格式的文件进行截取。举例来说, 如果想要从光盘中截取一部分mpg格式的视频文件, 需要将光盘文件在超级解霸软件中播放, 之后在“控制”一栏中选取“循环选择开关”, 之后便会弹出视频播放进程条, 在需要截取的起点单击“控制”一栏中的“选择开始点”, 然后在需要截取的终点点击“控制”一栏中的“选择结束点”。最后点击工具栏中的“保存”, 选择mpg格式, 便完成了视频文件的截取工作。
三、视频课件制作的注意事项
首先, 视频课件的内容需要与教学内容相关, 也可以加入一些辅助的讲解说明, 课件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流程, 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讲解。其次, 视频形式要尽量简洁朴实, 不能太过花哨, 颜色要搭配合理, 对比度不宜太大, 避免花哨的装饰分散学生注意力。最后, 要重视细节, 但也要尽量平实厚重, 不能让视频制作技术喧宾夺主, 重点放在视频教学内容上。
四、结论
总而言之, 视频课件是当前教学领域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具有直观生动等运用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视频课件,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 制作好优秀的视频课件, 是当前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张晶香.Format Factory软件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的应用研究——以《环境科学概论》课件制作为例[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2 (10) :173.
初中数学的数学思想方法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
初中是每个人学生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待数学更没有很完整的概念,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数学教师对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是很重要的,这个时候就能体现出教师对数学方法的理解了,在平时的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总结了一些关于初中数学的数学方法,首先说说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视知识形成过程听数学思想方法的现象非常普遍,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教师们充分认识到: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必备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挖掘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一定的数学意识。
关于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的种类,下面我来说说我所总结的集中数学方法:
1.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归入一类,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归入另一类。分类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如果对学过的知识恰当地进行分类,就可以使大量纷繁的知识具有条理性。
2.数形结合思想。人们一般把代数称为“数”而把几何称为“形”,数与形表面看是相互独立,其实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数量问题可以转化为图形问题,图形问题也可以转化为数量问题。数形结合在各年级中都得到充分利用。
3.逆向思维的方法。所谓逆向思维就是把问题倒过来或从问题的反面思考或逆用某些数学公式、法则解决问题。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得到有效的迁移。
4.类比联想的思想和方法。数学教学设计在考虑某些问题时常根据事物间的相似点提出假设和猜想,从而把已知事物的属性类比推广到类似的新事物中去,促进发现新结论。
5.整体的思想和方法。整体思想就是考虑数学问题时,不是着眼于它的局部特征,而是把注意和和着眼点放在问题的整体结构上,通过对其全面深刻的观察,从宏观整体上认识问题的实质,把一些彼此独立但实质上又相互紧密联系着的量作为整体来处理的思想方法。整体思想在处理数学问题时,有广泛的应用。
光知道数学教学思想方法是不行的,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也要知道各种思想方法要怎样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呢?
1.在备课中,有意识地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
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有利于对其深入理解和把握。例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
2.以教材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受篇幅的限制,教材内容较多显示的是数学结论,对数学结论里面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并没有在教材里明显地体现。在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应用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创设使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激发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入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汇成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中,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往往就是需要有意识地运用或揭示数学思想方法之处。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往往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更新交替、综合运用、跳跃性较大有关。因此,教师要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更要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组织教学。例如,“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是一个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就要运用类比思想、整体思想、化归转换思想方法寻找解决问题途径,采用类比“整式的加减运算”的手段,构造出具体形象的数学模型,从而进行猜想、推理、研究,实现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
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是上述几种,还有很多我没接触到的,所以这里不可能全面阐述。总之,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应该意识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邵光华.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8-1.
[2]杨传林.数学分析解题思想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2-09.
[3]黄明信.浅谈如何把握数学思想方法教学[J].数学学习研究,2010(8).
[4]吴晓娜.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0(7).
【优秀的初中数学课件】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直线的位置关系》优秀教案08-12
初中美术优秀课件07-04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11-16
初中优秀数学说课稿08-27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集合09-15
优秀寒假的初中日记12-16
游泳的优秀初中作文07-12
优秀初中的学生评语12-30
写人物的作文初中优秀05-24
冬至的初中作文优秀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