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2024-05-14

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精选12篇)

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篇1

解题是初中生最重要的基本功, 也是检验一个学生专业水准的试金石.那么,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呢?经过多年实践, 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过好审题关

数学教学常以解题为教学核心, 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 能真实反映出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得到一道题目后, 首先是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基础与前提, 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解题应当从认真审题开始.要搞清哪些是已知条件, 哪些是需要求解的, 哪些已知条件是显知的, 哪些已知条件是隐含的, 哪些问题是一个具体的数量.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词的确切含义, 要采取“咬文嚼字”与“逐字推敲”的方法, 弄清楚, 想透彻, 不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如, 学习有理数后引入非负数.在学习绝对值以后有:|a|=a, a为正数, 而忽略非负数中的0, 其实|a|=a, a为非负数.这就是说, 模糊之处要用心思考, 才会明辨是非.

二、学好课本, 过好概念关

应该看到, 书本知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是考试题目的基本来源, 具有客观属性, 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对象.对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不能丢开课本.教师不但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好课本, 用好课本, 就是到了复习阶段, 也要以课本为主, 充分发挥教材中知识形成过程.

数学课本中有不少概念, 概念具有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在教学中应着力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只有把概念问题搞清楚了, 解题才能得心应手.如, 代数中有关相反数、绝对值、平方、立方等词的意义, 要细细品味, 精读深思.又如, 二次根式, 学生往往弄不清这两个概念的意义.教学时可抓住问题的关键, 并以此为突破口, 多方面进行对比联系,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两者有三个不同点:1.两者的运算顺序不同;2.运算结果不同;3.取值范围不同.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对比, 加深了以上两者的理解, 认清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做有关此类题目就不容易出错了.

三、挖掘课本例题的功能

课本上的例题是经过认真筛选后设置的,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示范性, 起着主导作用和探究性的题.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切实而有效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本上的例题或习题, 并通过一些相关的练习, 使学生在解题时能知常达变、举一反三, 真正提高解题能力.

如, 在讲到“不等式的性质”中的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

这看似是一道简单的例题, 但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不等式的三个性质, 疏忽一点都不行.有的同学解不等式-3x>5时错解成或x>8, 这是由于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熟悉造成.因此, 只有弄清典型的例题, 搞清楚三个性质, 才能全面准确地解决问题.

四、总结解题的方法和要点

数学题型浩如烟海, 题海无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实践证明, 灵活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我们要教会学生总结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和要点, 抓住解题的主要矛盾, 面对变化多端的数学问题, 弄不懂的地方或不会做的题目, 就是回头再仔细读几遍书上有关的内容,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会指示我们解题的方法.自己再进一步归纳一些解题的方法与要点, 记住一些清规戒律.帮助学生按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坐标, 图形与证明, 统计与概率等八个部分建立知识结构图, 要求学生对每一部分的知识结构要十分清楚.

如, 代数方面:

(1) 二次根式加减时, 必须先化为同类二次根式.

(2) 因式分解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 运用公式, 十字相乘法.

(3) 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是化为整式方程, 必须考虑验根, 可能出现增根.

(4) 特殊角30°、45°、60°的正弦值分母都是2, 分子分别是.

平面几何方面:

1.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方法: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斜边直角边.

2.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3. 等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的余角相等.

4. 对于圆中辅助线的添法: (1) 在比较简单的题型中考虑从运用基本性质的角度作辅助线; (2) 在综合题目中考虑从应用知识的角度作辅助线.

五、注重解题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 不要让学生为解题而解题, 而要进行解题反思.

所谓解题反思, 就是解完一道数学题后,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探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查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知识上属于哪一类?在解题方法和思路上属于哪一类?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本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途径?哪一种解题比较简单?说得浅显一些, 解题反思就是使学生对解题过程和结论、解题思路、解题结构进行反思, 从本质上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系统.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 要重视平时考试出现的错误, 订一个错题本, 专门搜集自己的错题, 这些往往就是自己的薄弱之处, 复习时, 这个错题本成了宝贵的复习资料, 是一笔很好的可利用资源.要把自己做错的题目重新做一做, 特别是感觉模棱两可、容易混淆的地方更要彻底搞清, 不留隐患.平日多记录错题, 避免再犯.如, 改错题:“36题的平方根是±6, 所以-36的平方根也是±6.”让学生思考这道题错在哪里, 为什么错, 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以后应注意什么.俗话说:“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可惜有的同学一次又一次地掉进相似甚至相同的“陷阱”里.

在做题过程中, 对一些一题多解的例题、习题的教学, 要注意引导学生再想想, 再试试, 有无新的发现, 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解题中通过反思, 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引导学生反思, 归纳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者之间的联系, 可以说, 对学生进行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我们经常性的、不可能忽视的任务.

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并非朝夕即得, 更非靠教师的潜移默化和学生的自觉行动就能做好, 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 有的放矢地进行长期培养和严格训练, 才能收到实效, 这永远是数学教育界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篇2

对于提高初中生解析数学应用题的问题,国内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讨论,他们通过调查问卷、对比试验以及个别访谈的形式了解到学生解应用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对于解决问题缺乏自信产生对应用题的恐惧心理;(2)生活经验不足造成对应用题的理解困难;(3)阅读能力较弱致使学生对题意理解不透彻;(4)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技巧有所欠缺,不够灵活多变。

二、提高初中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实现解题目标,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手段,解决目前初中生面对应用题无从下手的状况,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提升阅读能力

解应用题的第一步是读题,因此,教师要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要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明确每一句话所包含的信息,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题目阅读训练,为解题打好基础;其次,要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要能够理解符号语言和图标语言,把握好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次,要提高阅读水平,要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要点,独立思考、认真分析。

2.树立建模思想

应用题中的文字较长,它所包含的信息也比较多,这就要求学生有筛选、提炼的能力,要能够迅速将文字转化为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这样能够便于解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分类整体,并提供建模思路,让学生在面对题目时能够迅速找到对应的数学模型,从而找到解题思路,顺利解决问题。

3.增强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解应用题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每年的`中考中都有很多学生因为运算失误而导致失分,即使明确了解题思路,也相当于做了白工。因此,教师要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运算方法和运算技巧,还要改善他们因为非知识因素而导致的运算失误的现象。

4.改善评价标准

应用题解题能力的高低也不能单单以最终结果是否正确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要从读题、思路分析、运算等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评价,同时还要通过解题时间、错误率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学生才能够了解自己的问题和优势,并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发挥优势、改善问题。

参考文献:

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篇3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它是表达人类思维,反映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它有逻辑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等基本要素。虽然不同的传统学派可以强调不同的侧面,然而正是这些互相对立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综合起来的努力,才构成了数学真正的生命力、可用性和它的崇高价值。我们要突出数学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

一、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逻辑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虽然不同的传统学派可以强调不同的侧面,然而正是这些互相对立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综合起来的努力,才构成了数学科学的生命力、可用性和它的崇高价值。

1.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强调最多的是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推导,没有从生活经验中去好好领悟数学的需要,所以不难想像,学生对数学内在的真正作用是存在着很大疑惑的。纯粹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能力和修养是不够的,要从更加广阔的意义上去培养初中生“用”数学的意识。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把学到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用它去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因此增强初中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关键。

2.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已经慢慢涉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就拿计算机来说,它的理论模型之父图灵就是应用抽象分析方法首先阐明计算本质的一位数学家,图灵仔细地观察发现,一个人进行笔算时总是把一些符号写在纸上,当计算中出现不同的特殊符号时,就改变作计算的动作。而计算者工作时用的是铅笔还是钢笔,用的纸是有形的、无形的或方格纸等,这些都与计算过程的实质无关。图灵在分析计算过程时,正是对过程中一切无关因素加以舍弃,对过程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发现了计算的本质,这样才导致后来计算机的发明。计算机的不断发展更是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并且科学、人文科学、化学等领域也都用到了数学知识,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

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措施

1.设计教学方案

首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中改变过来,不要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死记硬背,这样在教学情境中,学生就会不知不觉的养成了不动脑、不动手、不爱看书、过分依赖老师的被动学习习惯。老师可以对教材经心安排下,很好的设计一下教学课堂,让学生们一开始就能进入创新思维的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可以精心选取实际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们通过想办法,相互之间讨论做比较,增强学生们追求新知识的渴望。一些和课本内容相关的案例,做到要有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能够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数学活动课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带着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写、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积累相关经验。比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一课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设想,根据今天上课学习到的知识怎样去测量山高、河宽以及联想一下步骤。让学生在课堂与现实中寻求解决的答案,在实践中应用,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其实在生活中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习题生活化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习题,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如在学习直角坐标系时,可以把当地区域的地图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再写出本地区有关部门的位置,最后坐标确定有关部门的准确位置,把生活中的知识融于课堂中。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建模训练

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在解应用题时,特别是解综合性比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其实际上也就是建构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对选编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通过建模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定义、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经过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数学模型,与现实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三、结论

提高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 篇4

数学概念有些是由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 有些是由数学自身的发展与需要而产生的, 许多数学概念源于生活实际, 但又依赖已有的数学概念而产生[2]. 数学概念是建立法则、定理的基础, 自然也是计算和证明的基础, 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许多错误常常与“概念不清”有关. 注意概念的引入, 尽量将概念的讲授与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联系上, 或简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东西. 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 应抓住本质特征, 着重加强概念的直接运用, 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迅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并逐步深入理解, 达到巩固. 如我在讲授“分式”这一节时, 并没有采用课本上提到的“分式”概念, 而是直接地道出“凡是分母里含有字母 ( π除外) 或未知数的代数式就叫分式”. 然后马上板书练习: 以下式子中, , 分式有 .

二、深入研究教材, 重视定理、法则、公式的教学

定理、法则、公式作为一个经过千锤百炼近乎“完美”的逻辑体系展现在我们的课本上, 自然有它的精彩之处. 教师应认真深入研究教材, 把定理、法则、公式的导出当作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来解决,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揭示定理、法则、公式的发展过程及证明思路的探索, 不仅要使学生记住定理、法则、公式, 更应使学生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抓住典型范例, 注重例题的示范教学

例题作为典型范例, 不但要求教师做好分析和解答, 更应注意将例题作为一把“钥匙”, 关键是给我们“开路”, 所以应深入探究是否还有其他更妙的思路, 并想想课本为什么要选用这种解法而不用其他方法.

四、加强变式训练, 重视公式的变形与逆用

固定模式的规范训练固然重要, 但问题解答的许多方面都需要进行变式处理. 事实上, 许多的运算法则、公式、性质等都包含着自左向右和自右向左两方面的定义或运算. 如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就是一种互为逆运算. 因此, 在解题过程中, 应多对原题进行变式或改造, 使问题形式灵活多样. 通过训练, 既可熟练掌握某一类型题的解题方法, 也可增强学生正逆向思维的能力. 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时, 我设计了下边一组训练题:

如图1, △ABC中, DE∥BC且DE等分△ABC的面积, 则DE∶BC =__.

变式训练: ( 1) 上题中, 改求: AD∶AB或C△ADE∶C△ABC或△ABC与△ADE的相似比或△ADE与△ABC对应高的比等.

( 2) 如果BC =6, 则DE =__.

逆向训练: 如图1, 梯形DBCE中, DE∥BC, DE =4, BC =6, S梯形DBCE= 5, 梯形两腰延长线交于A, 求S△ADE和S△ABC.

通过正逆向思维的讲解和训练, 也避免了问题认识的单一性.

五、注重归纳总结, 形成知识网络

在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之后, 应引导学生认真小结或教师将所学知识作归纳. 如我在学习“圆”这章书后, 就有关圆的辅助线的添作问题编了个顺口溜: “辅助线, 莫乱添, 规律方法记心田; 弦与弦心距, 亲密紧相连; 切点与圆心, 连线要领先; 两个相交圆, 不离公共弦; 两个圆相切, 常作公切线; 圆与圆还要注意连心线; 直角相对或共弦, 千万莫忘辅助圆; 若遇直径想直角, 灵活运用才方便. ”这样, 既探究了一般规律, 又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添加了趣味性. 又如在学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后, 可引导学生将它们的面积公式归纳为S =1 /2 ( a + b) h, 并弄清公式中的a、b、h在三种图形中分别代表什么. 归纳出这一面积公式, 不仅方便了记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这几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深刻的认识.

六、规范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学习品质

学生的解题规范要从平时抓起, 说清格式是否规范是可给或扣分的. 另外, 现时学生分层脱节比较严重, 许多学生课外作业都是抄袭的. 故此, 教师应多找机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情况. 在课堂上要经常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板演不同档次的习题, 这样做, 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以便教师能对症下药、有效点拨, 及时调整教学方略. 在点评学生所作的解题过程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如何规范解题, 如何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

总之, 只要师生均对运算能力的培养予以重视, 并在平时切实加以注意, 那么学生的运算能力必定能有较大的提高, 而这不仅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或其他学科有帮助, 而且对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和认真的态度很有好处, 从而使学生今后的生活, 工作都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王建磐.数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篇5

【摘要】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身边人事物缺乏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因而他们的写作能力相当低下。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3、加强协作能力训练。

【关键词】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身边人事物缺乏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因而导致他们的写作能力相当低下。害怕写作,“没有写的”“不知道写啥子”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口头禅。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只好敷衍成篇。内容往往千篇一律,虚假不实;语言干瘪无生气;缺乏想象力。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我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潜在动力,它能把学生“要我写”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写”的自主行为。针对当

前农村初中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情况,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难心理,积极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

首先,写熟悉的内容,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出,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难以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说真话,说实话。因此,作文命题应开放,在内容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农村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有想表达的愿望,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的冲动。可以出一组作文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一个来写。例如:《我的妈妈》 ;《我的爸爸》 ;《妈妈,我想对你说》;《老师,我想对你说》;或者干脆出一个半命题作文“《我的》”,让学生补充完整后再作文,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此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举此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就会谈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各有各的具体的想法、做法、结果就会获得不同的感受,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肯定各有千秋,各不相同。

其次,用鼓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的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

会出现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将写得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为范文宣读。这样小作者的眼睛就会一亮,神情会高兴。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范读,就会激发他(她)对作文产生兴趣,产生写作的欲望。特别是能够激发作文学困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而由“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

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如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将学生作文中优秀的作文,甚至段、句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尝。选到的同学就会信心十足,继续努力,而没有被选到的会拼命努力的学习追赶别人。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相关报刊、杂志单位投稿发表。如学生习作《我的“怪”老师》《抢电视》、《做一朵花的知己》等在《天全教育》上发表后,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倍增,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有的还主动交给老师修改。还可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阅读自己的优秀习作。开展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我要写”的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这样可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水平和文章质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不可能写出好作文。观察有利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更是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有目

标,有顺序的观察事物。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这样才能清楚、流畅、准确地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这样的文章才能感动读者。

其次,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比如带领学生观看校园内的“上下楼道,请靠右行”“请勿喧哗”等警示语。并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其他学生的所作所为,学生们就会发现有的学生视而不见,上下楼道不分左右,过道时高声喧哗,相互追逐;有的学生特别遵守纪律。回到教室之后,学生们纷纷发言之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出来,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作文,而且同时也对学生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一举两得。

最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教师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积累一些写作必备的材料,如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大小小的事件、千变万化的景物以及情感、哲理都是写作必备的材料。还可以按学生自己的喜好积累其他方面的材料,如名人名言、优美文段或篇章、一些历史事件或故事、神话、传说等等。

3.加强写作能力训练

3.1从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指导。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从写作的角度来对课文进行写作的分析和指导,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更多的写作基本知识、写作方法等。如朱自清《背影》中的开

头用的就是开门见山的写法,直接点题。这样,让读者感觉到简洁又直截了当。结尾时又和开头照应,用的是首尾照应的写法。又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一段,是对景物进行细致、多层次、动静结合的描写。还有其他课文中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等。

3.2仿写名篇。仿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名篇具有用词准确规范、写人记事感染力强、写作特色显著等特点。仿写名篇,可帮助学生很快地吸收名篇中有价值的东西,有利于学生正确、快捷地进入写作正轨。我们使用教材中有不少名篇。教师可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仿写训练。如作文开头结尾的训练、写景写人的训练,等等。在开头和结尾写景方面,鲁迅的《故乡》的开头和结尾都写景,又首尾照应且情真意切,在深化主题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老舍《济南的冬天》在写景方面也非常突出,对学生进行写景训练不妨仿写这些名篇文章来练练。

3.3片断写作与整篇写作的训练。写作基本能力训练可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片段作文练习。片段作文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写好片段作文是今后写好一篇完整文章的基础。片段作文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可以暂时不考虑整篇文章的主题、结构和布局等因素,也不求全,可单就人、事、景、物的某方面或局部做单一性的写作训练。如专门描写人的外貌、记一件事情的片段、写某一季节的特

定的景和物等。写作的字数、方式可不和统一要求。

其次是完整的作文练习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 第一、主题思想的提炼。作文必须根据所给的题目或材料先定好主题思想。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同学们平时多关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一般而言,颂扬憧憬美好生活、弘扬高尚思想品德、批评不良行为等,都可作为初中学生写作文时考虑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当然,这些主题的形成都应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表达“家庭成员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遇事多从对方立场作考虑” 的主题思想,就是从现实生活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如果平时学生多关注和思考生活,想想事件给了自己什么启发。那么,写作时要选定好主题思想就不难了。

第二、作文提纲的拟写。文章结构和材料的恰当运用能较好地表达主题思想。列提纲就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文章要写多少段、各段写什么、用什么材料、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等等,都用提纲的形式一一地列出来。先列出提纲,然后再写作文。经过这样经常性的训练,学生就容易把作文写好了。

当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远远不只这些。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为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提高

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数学教学主要是以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然而,任何学习都是以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有利于开阔视野、提升认知水平,充分发挥教材作用,新课程理念也开始重视并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谈一谈看法.

重视利用教材,坚持从基础抓起

数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正规文本,是由编审专家精心编写并反复修订而成的,综合了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教育学原理,措辞严谨、用语规范,且充分考虑到了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因此具有非常高的阅读价值,是数学阅读的范本. 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阅读都缺乏重视,没能充分发挥其阅读价值,实在是非常遗憾. 下面,笔者将具体说明数学教材的阅读功效.

数学教材阅读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地方:一是定理、原理、概念以及公式的阅读. 倘若学生能正确把握其中的关键字和关键词,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够轻松地在语言和符号之间互译及转换,从而更加熟练地应用于习题中. 二是思考与探究. 教材在对概念进行阐述论证时,往往会设置思考、探究与归纳的环节,这样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 三是例题旁边的提问. 教材在设置例题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对例题有更深的认识,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常常会在旁边提一些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这也极大地帮助了学生思考. 四是数学的应用. 教材常常对数学现象对比归纳,然后推导出新的结论,再结合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思维深度.

强化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主

阅读能力

自我意识指的是一个人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认知,达到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我的一种内在统一. 自我意识作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人格的形成,对人格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初中生刚刚步入青春期,心理尚不成熟,这将导致学生的自我意识面临各种矛盾和冲突.

在数学阅读时,由于学生基本脱离了教师的直接监控,所以常常需要自我约束,用意志克服浮躁的心理,并且要自觉感知自身的意识、思维和记忆的进展,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 这种自我意识是实现自我约束的心理基础,需要在阅读中培养和强化. 在阅读的过程中,自我意识控制、评价、检查和调节整个学习过程,处于支配地位. 因此,自我意识直接决定了数学阅读活动的开展和质量,是数学阅读的关键. 所以,数学阅读要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而数学阅读本身又促进自我意识的培养,形成了良性循环. 强化自我意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对数学材料的记忆、思维与感知等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任务必须具备的素质. 数学阅读能力为形成和发展数学的记忆能力和感知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反过来,数学能力也促进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与互相渗透的关系. 因此,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不要简单地、以一种孤立的思维去发展,而要统观全貌,用辩证的观点,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数学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其次是规划好数学学习期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因此在引导学生开始数学阅读之前,要帮助他们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化的学习,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不可缺失,而数学学习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深刻影响着学生在整个学校课程的学习. 因此,学生应当树立学好数学的决心与信心,树立克服数学难关的毅力与意志,这便需要进行榜样教育,比如介绍一些伟大的数学家的事迹.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要引导他们去体验数学的美,感受其魅力,让学生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当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他们就会主动寻找文本投身于数学阅读中去了.

要做数学阅读计划,就必须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数学学习期望,这样看得见、感受得到,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计划应有长期和远期的区分,既要有一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阅读计划、一个学期的数学阅读计划,更需要短期的一个阶段甚至是几天内的数学阅读计划. 不仅如此,计划在设置时要保证任务明确,要精确到每一项细节,还要求任务适度、劳逸结合. 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尽力完成每一步计划,可以请求老师和家人帮助监督自己,以期实现每一步计划. 而如果计划没能按时完成,就要认真反省并寻找原因,及时改进.

传授阅读技巧,提升学生阅读

质量

阅读技巧的价值在于学生能够最大效率地阅读书籍,通过教师的传授,学生的阅读少了很多迷茫,方向感更加明确. 指导学生数学阅读不仅要求学生将整本书看完甚至是理解,更要帮助学生读出数学概念的现实来源,分析出数学理论的逻辑方式,找到图形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的关联.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根据阅读的层次让学生分几遍阅读. ?摇

第一遍是略读文本. 即要求学生完整地阅读一遍文本,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很快了解文本内容、拓展视野,又能避免学生对文本产生偏解的状况.

第二遍是细读文本. 这是学生吃透数学文本必须经历的阶段,即学生在略读了一遍文本,对文本内容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对其重难点和关键点再逐字逐句地细读,从而加快学生新知识的形成,并帮助掌握和理解. 这一遍的阅读要求学生将已经理解的重难点等用线画下来,再将不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等有时间向老师询问或找同学讨论. 另外,为了理解一些数学名词、性质、公式、法则等,在阅读时可以放一支笔和一张纸,边阅读边思考边用笔演算. 对于一些理解不了的内容,也可以及时和同桌讨论,一边阅读一边讨论,通过互相交流,促进共同提高.

nlc202309081027

第三遍是精读文本.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更进一步地阅读会形成批判思维,对文本内容质疑问难,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将开始分析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掌握知识内涵,帮助消化新知识.

例如一道应用题的阅读:一项工程规定按期完成,如果甲队单独做则正好按期完成;如果乙队单独做则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才能完成.倘若甲、乙两队合做两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乙单独做,也恰好按期完成. 问:规定完成的日期是多少天?笔者于是设计了以下步骤帮助学生阅读:首先是第一遍阅读,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理清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甲、乙两队在整个任务中各做了几天?”;最后追问“工程完成了吗?”. 通过这种语言的导向,学生被吸引到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上. 当学生根据题中的各种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式以后,笔者进一步提问是否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案,从而让学生懂得了阅读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要大胆假设.

尊重学生学习差异,指导课外

阅读

学生的学习不可避免会存在差异,我们教师必须接受这一事实并在教学中贯彻“因人制宜”的方针. 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不仅要尊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更要尊重学生学习状态的差异.

比如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更为勤奋向上,他们不会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往往会自觉寻找一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课外书籍,不断拓展自身的数学思维. 对于这一类的学生,笔者往往向他们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课外阅读文本,并在课下时间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笔者往往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为他们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并最终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而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差、反应较慢、性格内向、不愿和教师交流的学生,笔者会主动接触他们,关注他们的阅读状况,鼓励他们成立课外阅读小组,与同学互相交流阅读体会,切磋阅读方法,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对于个别学习过于落后的学生,笔者会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的阅读辅导,在面对面交流中逐渐恢复他们的自信心,尽快提升其阅读能力.

通过这种区分对待的指导方式,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学习的平衡点,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普遍提升,学生在阅读中逐渐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以及对数学学习的畏惧,使他们培养起了自信心,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内在潜力,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阅读不仅是让学生读书和弄懂概念,更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并进一步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授人以渔”的表现,更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篇7

一、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低的原因分析

1.计算器等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计算工具愈来愈多, 除了计算器之外, 学生还可以使用手机等进行快速计算。计算工具的普及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 他们满足于计算工具的快捷与高准确率, 养成了通过机械地输入数据获得求解结果的不良习惯, 从而忽略了思考怎样运用合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计算工具的使用虽然提高了计算效率与准确率, 但是却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直接减少了学生数学计算的机会, 降低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2.未能培养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

数学计算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基本环节, 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训练中, 学生对数学计算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大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无关紧要, 思路正确才是最关键的。即使一次次出现计算错误, 他们也会觉得无伤大雅, 只要考试时不犯类似错误就可以了。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 学生未能培养起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 其表现在方方面面。如粗略审题, 混淆运算顺序;书写不规范, 写错运算符号和数字;做完题后不验算, 不能及时发现错误等。

二、提高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1.提高学生重视数学计算的意识,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目前, 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出现“重思路, 轻运算”的现状, 学生将理解数学题目放在首位, 不重视计算过程, 甚至一些学生为减轻负担, 不顾教师的禁令, 偷偷利用计算器或者手机进行计算。这种错误想法和做法的存在使部分学生不重视计算, 造成计算能力的下降。面对这种现状, 教师首先要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加强对数学计算的重视, 平时练习中教师要多强调计算的重要性, 对学生习题中涉及数学计算的部分进行严格检查。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因为数学计算错误而造成的悲剧, 如1967年苏联一宇宙飞船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一个小数点而机毁人亡, 使学生提高认识水平, 加强对数学计算的重视。

2.精选练习题, 加强学生数学计算训练的力度

(1) 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练习题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为调动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教师可以精选练习题, 尤其注意选择那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当数学习题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时, 学生会产生一种熟悉感与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还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培养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例如, 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之“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时, 教师在设置练习题以提高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能力时, 可以选择与生活相关的题目, 如某旅行社为吸引市民组团去青岛旅游, 特别推出了优惠政策, 即如果人数不超过25人, 每个人收费1000元;如果人数超过25人, 每增加一个人, 每个人收费降低20元, 但人均消费不能低于700元。如果同学们所在社区的成员一起参与这次组团旅游, 一共支付给旅行社27000元, 请问社区有多少人参加了这次青岛旅游?这种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能够迅速使学生产生兴趣, 提高计算欲望。

(2) 开展数学计算的竞赛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初中生渴望教师、家长与同学们的肯定与认可, 因此对一些竞赛活动表示出强烈的兴趣, 他们渴望通过竞赛展现自己的闪光点, 培养自信心。因此, 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的这种竞赛心理, 开展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竞赛活动。教师可以在课下专门举办一次“数学快速计算比赛”, 激励学生在竞赛中又快又好地完成数学计算习题的运算。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开展数学计算的训练, 如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之后, 立刻出示一系列计算题, 看谁能迅速消化知识, 算得又快又准。

例如, 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之“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乘除法”两节时, 教师可以出示一系列有理数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训练题, 并将题目分配给每个小组, 看哪个小组的计算水平最高。在这个比赛过程中, 教师要保证每个小组题目的均衡性, 并且要保证题目由易至难, 循序渐进。

开展小组竞赛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提升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另一方面, 使学生在数学计算竞赛中培养团结一致的集体意识与竞争意识。

3.重视解题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培养

数学计算能力不能在一朝一夕速战而成, 而是要经过长期训练, 使其内化为一种学习习惯。数学计算水平也不仅仅体现在期中或期末数学考试中, 而是展现在日常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因此, 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 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当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之后, 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能力有了信心, 从而对数学计算的兴趣越来越浓。

(1) 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奠定良好的基础

审题是数学计算的第一步, 是做好数学计算题的前提, 因此, 教师应当强调审题的重要性, 使学生培养起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审数字和数学符号;第二是审核运算顺序, 明确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第三还要看这道计算题是否有简便方法。审题不是走马观花粗略一看, 而是有明确的内容与目标, 否则审题只能流于形式。

(2) 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 做到规范书写

在学生数学计算过程中, 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认真对待每一道数学习题。除此之外, 学生在平时练习时要规范书写, 做到字体端正、书面整洁。规范的书写不仅给人以视觉美感, 而且有助于学生明确运算步骤, 写准运算符号与数字, 为正确做题奠定基础。

4.培养仔细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很多初中生在做题过程中不重视验算, 认为验算可有可无, 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验算是数学计算的最后一个步骤, 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学生在数学验算时, 要掌握正确的验算方法, 使验算快速、准确。除了培养学生的验算能力之外, 学生还要具备估算能力。与验算相比, 估算更节约时间, 更方便快捷。

5.帮助初中生制作错题本或错题档案, 减少错题率

为调动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与积极性,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错题本或错题档案, 将自己每一次出现的错误记录在案, 并进行错题分类、归纳, 使学生把握自己出错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以组织错题档案评比活动, 评比谁的错题档案制作得最优秀, 分类最清晰;评比谁的错题最少, 正确率最高。错题档案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出错原因, 避免下次计算时出现同样的错误, 提高针对性, 因此效果显著。长期记录错题档案, 可以使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 错误越来越少, 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以提升, 对数学计算的兴趣也会逐渐增加, 产生良性循环。

三、结语

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 面对我国目前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 为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 教师应当采取种种措施, 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为此, 首先, 教师要传递正确的思想意识, 使学生在思想上加强对数学计算的重视程度;其次, 教师要加大训练力度, 提高训练质量;最后, 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从审题、计算到验算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认真谨慎。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综合的过程, 因此, 教师要注重采取多种方法, 调动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与积极性。

摘要: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 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然而, 由于计算枯燥烦琐, 很难引起初中生的兴趣。除此之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学生可以使用的计算工具越来越多, 如计算器、手机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针对初中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越来越低这种现状, 要想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必须要从兴趣入手。

关键词:初中数学,计算能力,兴趣

参考文献

[1]陈艳梅.初中生运算能力的现状及其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戚艳萍.浅谈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 2013 (2) .

[3]王秀娟.培养和提高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途径[J].数理化解题研究 (初中版) , 2013 (8) .

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篇8

关键词:问题表征,理解题意,数学思想,思维习惯,感悟

策略一、理解题意是正确表征的基础

正确表征的基础就是理解题意.要想正确理解题意, 学生首先必须有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 以及语言感受能力, 思想分析、辨别与兼容能力.其次要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抓住问题的实质, 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检、组合和加工, 寻找解题途径.

学生,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 请解答下列问题:

(1) 2+4+6+8+10+…+100 (即从2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偶数的和) 用求和符号可表示为____.

分析:本题就是先给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材料, 介绍了求和符号“∑”的意义, 这是学生没有碰到过的新知识, 只有通过阅读理解求和符号的意义, 书写格式等知识, 才能正确解答下面有关问题.求和符号的下面和上面的数字分别表示求和加数的首、尾数字序数, 求和符号右边的代数式表示求和加数的性质.

策略二、感悟数学思想是正确表征的关键

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 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数形结合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正确理解和使用数学思想方法, 可以使得很多复杂问题变得简单, 因此, 感悟数学思想是正确表征的关键, 它能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体系和数学知识结构框架.比如, 模型思想是初中数学问题正确表征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例2小明到眼镜店调查了近视眼镜的度数和镜片焦距的关系如表1.

(1) 根据上表体现出来的规律, 请写出眼镜度数y (度) 与镜片焦距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若小明所戴眼镜度数为500度, 求该镜片的焦距.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首先, 建立数学模型, 要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图, 再根据所得的图形的形状判断两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选择相应的函数关系式———反比例函数;其次, 解模, 求出所选函数关系式的待定系数, 确定具体的函数关系式, 再求出该镜片的焦距.

策略三、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正确表征的灵感源泉

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篇9

几何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初中几何数学主要包括图形的认知、平行线、三角形、平行线、多边形、圆形、勾股定理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点。几何数学占据着初中数学的重要部分,是初中生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同时几何数学也是培养初中生空间思维、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也随之不断改进和完善,如今新课标严格要求初中生掌握几何数学的知识点,将几何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而从多个方面提高数学素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几何教学,积极去探求提高初中生几何数学学习能力的途径。

二、提高初中生几何数学学习能力的途径

1.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几何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苏教版中几何数学是从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开始的,这个学习阶段,初一学生刚进初中没多久,已经接触了简单的代数数学,几何数学还处于懵懂的阶段。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阶段,尽量丰富课堂模式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从而进入几何数学的学习中。

第五章“图形的世界”中很多学习内容都比较简易,主要是对图形运动和图形的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等基础图形的观察,教师不仅要完成教材的学习内容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讲授第二节“图形的运动”的时候,可以运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播放动画,通过动画来演练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觉得新颖和有趣,而且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几何数学的求知欲。如,在进行第三节“展开和折叠”的教学中,教师要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派发给学生特定的纸张,叫学生自己动手折叠不同的图形,再由学生讲述自己折叠的图形有什么特定的性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动脑也要动手。又如,在进行第四节“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展示出实体的圆柱体,因为可能有不少学生都没有真正看懂纸面上的平面圆柱体,通过对实体的圆柱进行展开,那么学生很简单地就能看出圆柱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是什么形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图形的构造和运动,还能有效地带领学生进去几何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几何数学的兴趣,为以后学好几何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把几何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数学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很多数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几何数学,生活中经常都会出现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这些图形都与几何数学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几何数学的教学首先可以从生活情境着手。从生活中创设几何数学问题不仅能使几何数学接近生活,还能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从平常生活中自觉地去发掘几何数学,增强学生学习几何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正式授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备课工作,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平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的几何数学;在备课时要思考这个几何数学问题应该用什么生活实例代入,这样子才可以在授课时,从实际生活的实例引出几何数学知识,因而增加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们平常生活中的购物活动、驾车活动、多面体实物等事物都蕴含着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多引入这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掘和发现数学问题。几何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需要学生多动手去画图形,从图形中探索其中的解题方法。

3.从几何数学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初中几何数学的学习中,发散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几何的练习题都需要发散性思维才能解决,因此初中数学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在进行几何数学练习题训练时,可以多融入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变等不同的出题方式,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不同的公式和定理去解题,让学生既熟练不同性质和公式的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向多方向发展。

总之,几何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相对于代数数学、几何数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这对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几何数学的教学,从多个方面着手提高初中生几何数学的学习探究能力,让学生投入到几何数学的世界里面,感受几何数学的魅力。

摘要:几何数学是培养初中生发挥空间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和提升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提高初中生的几何数学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初中生几何数学学习现状进行了一定分析,并探索出了提高初中生几何数学的途径。

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篇10

一、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激发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动力.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在20世纪30年代指出:任何创造都始于问题.因此创新的起点在于问题, 问题是人们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而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决于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培养.所以从提高创新能力角度来看, 必须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 强化自己的问题意识, 学会善于发现问题, 不断进行观察、思考、研究问题, 进而提高创新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呢?首先教师要使学生生“疑”, 要不失时机地激“疑”.激“疑”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疑”.初中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盛, 上课时如果设计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悬念问题,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猜疑的机会, 充分发挥他们内在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促使他们不断地产生创造欲望.例如:在“添拆项分解因式”教学中, 教师先给出“分解因式”:x2+4x+4+x+2= (x+3) (x+2) , 那么计算结果是怎么得来的呢?中间分解步骤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对此问题产生了“疑”心理, 产生了悬念, 分解为 (x+3) (x+2) 即可, 那怎么分解呢?学生迫切想知道这种分解方式, 进而拨动其思维积极性之弦.这时教师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 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学生在轻松环境下,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使其在激烈竞争的气氛中不断探寻发掘问题, 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 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 或修正他人的想法, 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 从而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其次,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质疑机会.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 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求胜欲使学生感受创造成功的喜悦, 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因此,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 努力创设条件, 营造质疑机会.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让他们去理解知识, 产生种种疑点, 并鼓励根据疑问, 设计更多解决方案, 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进而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

二、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一题多解、变式引申

求异思维是提高创造能力的核心, 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 主动探索,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叶圣陶老先生也说:“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 要特别注意引导他知变、求变、善变, 有所改革, 有所创新.”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着力于指导学生的探求热情和求异思维, 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从不同的方案去思考同一个内容.培养他们做到:不唯师, 不唯书, 不从众;敢于否认自我、同伴, 敢于否认通解, 敢于创新, 使他们挣脱思想的羁绊, 敢于标新立异, 主动灵活地学习.同时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教师也应引导学生灵活思考, 鼓励他们求异, 培养转化的数学思想, 使学生通过分析探索, 让他们体会一题多解、变式引申的优越性, 使学生不拘泥于常规解法, 突破思维定式,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如题目:某人买13个鸡蛋、5个鸭蛋、9个鹌鹑蛋, 共用去9.25元;如果买2个鸡蛋、4个鸭蛋、3个鹌鹑蛋, 则共用去3.20元.试问:只买鸡蛋、鸭蛋、鹌鹑蛋各一个, 共需多少钱?教师可以给出提示:设鸡、鸭、鹌鹑三种蛋的单价分别为x, y, z元, 则根据题意, 得13x+5y+9z=9.25 (1) , 2x+4y+3z=3.20 (2) .此方程组是三元一次方程组, 由于只有两个三元一次方程, 因而要分别求出x, y, z的值是不可能的, 但注意到所求的是x+y+z的代数和, 因此, 学生可通过变形变换得到多种解法.此时, 学生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 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 大胆探索解题思路, 勇敢地提出新解法, 勇于质疑、讨论, 发表各种见解, 形成师生间、学生间的能动交流.有学生提出主元法解法:设x, y为主元, 设z为常数, 解 (1) 、 (2) 得x=0.5-

0.5z, y=0.55-0.5z.∴x+y+z=0.55+0.5-z+z=1.05;有学生提出假设法:令x=0, 则原方程组可化为∴x+y+z=1.05;还有学生运用参数法:设x+y+z=k, 则 (1) - (2) ×3, 得x-y=-0.05 (4) , (3) ×3- (2) , 得x-y=3k-3.2 (5) , 由 (4) 、 (5) 得3k-3.2=-0.05, ∴k=1.05, 即x+y+z=1.05.一道题目引发学生探索出如此多的解法, 可以看出学生必然在课后通过积极思考, 创新求解.因此多解、多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 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转换思考角度

在初中数学中, 联想思维是进行类比、猜想、归纳、推理的基础, 又是回忆旧的数学知识、发展新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联想思维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探究问题, 进行大胆设想, 寻求答案.教师要求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 不设计标准答案, 不追求大统一, 不轻率的否定学生的探索, 积极鼓励学生向传统挑战, 向书本挑战, 鼓励学生多视角、多层面的探索和研究问题, 寻求不同解决问题的角度, 鼓励学生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 打开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 转换思考角度, 以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例如, 教师在教几何证明题时, 引导学生联想类比, 逐次扩展, 使原有的知识定理形成具有整体价值的认知结构.然后在新建构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问题展开联想, 探求新方法, 形成新概念.同时可以展开异向思维, 逆向思维, 转换思考角度, 追求创新.

参考文献

[1]李传贞.浅谈数学教学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数学教学研究, 2009 (12) .

谈提高高中生学好数学的能力 篇11

喜爱也就是做一件事的理由和把事情坚持下去的最强动力。良好的心理素养、近乎痴迷的兴趣是高效率学习数学的前提,也是在最后的考试中取胜的必要条件。大多数同学都会觉得繁重的数学学习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遇到一道难解的题,或者期末考试考砸了,更是郁闷至极;也许,此时的我们,都会有一种很不舒服的压抑感——这是由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的竞争氛围,沉重的学习压力造成的;可是,我们能逃避吗?难道就这样被动的忍受吗?不,既然不能逃避,那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正视他,化解它!心情不愉快的时候总会有的,怎么办呢?是继续硬着头皮学习吗?不是,而是要迅速让自己摆脱不愉快,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遇到这种情形,可以找一个自己信任的人,把自己的不快倾诉出来,寻求他人的理解,这样,就能很快收回烦恼的心,专心学习,也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怎么样?试试看就知道了!此外,由于学习太紧张,再加上学习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顺心的事情,我建议,我们每天都要找一个时间,最好是在傍晚的时候,走出教室、走出家门,在安静的地方走一走,放松一下,回顾一下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表面上看起来这样做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有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境,提高了学习效率,那点时间算不得什么,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除此之外,对自己还要有十足的自信,自信的学习,自信的走入考场,就能自信的取得成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精神太紧张,特别是在考试的时候,就很难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更不要说超水平发挥了。

那么,数学学习中、考场上,什么是心理的最高境界呢?一句话,“宠辱不惊”!也就是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兴趣不减,心静如水,沉稳对付;如果感到题目比较难,不好对付,能做到既不紧张也不失望,依然我行我素,全力以赴;反之,如果感到题目比较容易,也能做到不喜形于色,以至于放松了警惕,漏洞百出。也许,你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感触,比如有的时候感到题目非常容易,却并没有取得一个意料中的好成绩;而有的时候,感到题目非常难,结果也没有考的一塌糊涂!原因很简单,不管平时的习题或考试题目怎么样,都是大家来承受,决定你成绩如何的不是题目的难易,也不是你的绝对成绩,而是你在全体同学或考生中的位置,而是你是否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因而,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形,都要不受其影响,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步骤学习和考试,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当然,真能做到这一点,也非常不易,但是,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去锻炼,去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对我们学生而言,学习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内容,那么,我们就把学习、考试作为演练场,有意识的去提高自己数学的心理素养,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而成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二、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毅力——学好数学的保障

学习是要吃苦的,是要能忍得住板凳上、台灯前的寂寞。学习就是学习,学习不是娱乐,没有哪一种学习方法能让你像看美国大片似的学到博士。这是自然规律。

三、事半功倍的方法——学好数学的手段

(1)做一个个人错题集。我给同学们一个公式:少错=多对。如果做错了题目,不管发现什么错误,不管是多么简单的错误,都收录进来;我相信,一旦你真的做起来,你就会吃惊的发现,你的错误并不是更正一次就可以改掉的,相反,有很多错误都是第二次、第三次犯了,甚至于更多次!看着自己的错体集,哎呀,太触目惊心了。这真是一个自我反省的好地方,更是一个提高成绩的好方法。复习越往后,在知识上取得突破的可能性就越小,而能纠正自己的错误,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增长空间。

(2)怎么跳出题海?我想大家一定非常关心这个题目,因为物理难懂、化学难记、数学有做不完的题。但题目是数学的心脏,不做题是万万不行的。而摆在我们面前的题目太多了,好像永远也做不完。试试下面的方法,第一,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分析一下每到题目都是怎么考察的,考察了什么知识点,这个知识点的考察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第二,继续做题时,完全不必要每道题目都详细的解出来了,只要看过之后,可以归入我们上面分析过的题型,知道解题思路就可以跳过去了!这样,对每个知识点,都能把握其考试方式,这才是真正的提高。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做一道题只是做了一道题,“就题论题”,不能跳出题外,看到本质,遇到新的题目,稍有一些不同就没有办法了,还谈什么提高呢?又怎能摆脱让你烦恼的题海呢?

(3)学习考场制胜的法宝。首先是要摆脱心理上的恐惧,可以这样提醒自己,“害怕什么呢,不管有多难,大家都和我一样”。这样自我心理暗示一段时间之后,心里就坦然平静多了。其实学习和考试中最重要的不是要学或考的怎么怎么样,而是能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这也是超水平发挥的前提。大家不妨试一试,也许效果很好呢!其次,就是要有正确的学习和考试策略,做到“宠辱不惊”,特别是,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要紧张。考试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旦遇到一个题目,作了好长时间还无法解决,就焦躁不安,严重影响后面的作题,进而也影响考试的成绩。

(4)正確认识考试。其实,这里,我只是提醒大家注意一个事实而已了。那就是,如果不是竞赛,那么考试卷中,超过80%的内容都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经练习过的内容的翻版,也就是说,80%多的题目都是非常基础的,80%多的分值通过努力,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拿到的,如果大家不相信,可以自己去看一看是不是这样。想象看,抓住了这些基础的题目,是什么水平呢?所以每一个同学都要看到这个事实,让自己自信起来。

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篇12

1. 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际上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的过程,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辩证思维. 比如,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 “梯子问题”,然后让学生们相互讨论,最后引出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数学模型以及近似解. 具体问题如下:在墙上斜靠着一个梯子,总长度为10 m,梯子的顶端和地面的垂直距离有8 m左右,假如梯子顶端向下滑1 m,梯子底端是不是也会滑1 m的距离? 请同学们列出梯子底端滑动距离的方程,并且将方程的近似解求解出来? 最后求解出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在1 m内还是超过1 m.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再提供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这样也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兴趣.

其次,教师也可以进行建模训练,比如可以引入交通、水利等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将这些数学问题转化成代数方程组进行求解. 这种建模活动可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及广阔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2. 精心设计习题,使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主要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很多数学概念、 数学方法以及基本定理都源自于现实生活,很多数学结论也可以解决社会生产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数学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以及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 因此, 教师应该结合数学教学要求精心设计一些和科学、现实生活相关的一些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这些数学问题中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有机结合数学理论知识的现实生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方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债券、 保险、储蓄以及股票等相关知识. 有这样一个例题:王某分别以两种储蓄方式存1000元、2000元, 存1年后全部取出,将利息税扣除后,得到43.92元的实际利息,现已知两种储蓄方式的年利率之和是3.24%, 希望求出这两种储存方式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

又比如,在学习“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和产品销售、利润等相关的问题,有这样一个例题:某工厂目前有A种原料、B种原料360 kg、290 kg, 该工厂希望利用两种原料生产50件甲、乙产品,其中甲产品生产需要A、B原料分别是9 kg、3 kg,可以获得700元利润;乙种产品生产需要A、B原料分别为4 kg、10 kg,可以获得1200元利润. 现请问: 1可以设计出几种甲乙产品生产方案? 2假设生产甲产品件数为x,生产两种产品的总利润为y,请列出关于x,y的不等式,并且求出哪种生产方案可以获得最大利润? 最大利润额是多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也可以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 使学生明白数学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 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应用能力.

3.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们比较熟悉,贴近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可以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这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数学概念可能比较抽象, 这样教师就可以从实际生活着手,比如“正数、负数”可以引入海拔高度、零下温度、 零上温度等实际的量数. 这样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记忆,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为此,教师一定要熟练掌握数学教材, 在教材中深入挖掘和现实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比如,学习计算各种图形面积方法,了解关于对称图形的一些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计算装修住房中地板砖铺设的大概费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地板砖的不同种类,也可以了解地板砖镶嵌的问题,进而掌握计算各种图形面积的方法,了解中心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应该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数学教师平时应该多观察生活,收集一些和初中数学知识相关的生产问题、生活问题,将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摘要:数学这门科目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自己学习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从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学生的应用能力普遍比较差,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上一篇:中国光谷下一篇:集控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