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精选12篇)
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 篇1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 也是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如何提高山区初中生的作文水平, 对于从事山区教育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山区初中生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语文基础较差, 作文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错别字多、语句不通、语病多;无话可说、东拉西扯、层次混乱;内容空乏、言之无物、中心不清。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1.学生语文基础太差, 字、词、句都掌握不好, 写作时心理压力大, 再加上作文往往都要写五、六百字, 使得学生的畏难情绪加剧, 难写出像样的文章。2.山区条件差, 可供学生读的书不多, 读书时间也很少, 导致学生头脑空空, 缺乏写作的材料。3.教学方式陈旧, 教师没有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去观察, 怎样去获取材料, 练习又缺少系统安排, 有很大的盲目性。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从而提高山区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培养山区初中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什么事都一样, 有了兴趣, 就会产生主动参与、把事情做好的欲望。因此,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兴趣。
(一) 适当降低要求, 减小心理压力。让学生感到写作任务是能够完成, 使他们逐步对写作产生兴趣。
(二) 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进行训练。
学生对身边事物都比较熟悉, 写起来会比较轻松, 会觉得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写。
(三) 创设情境, 活跃气氛, 激励创新, 引发兴趣。
作文时, 创设一些有趣的活动、情境, 给学生以轻松感, 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 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作文出头露面, 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作文评讲时可多选读一些学生的好文章或好片断, 也可在“学习园地”里展出, 让学生感受到进步的快乐, 从而增强信心。
二、注意指导学生积累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材料, 写作时就只能胡编乱造。因此, 指导学生进行不断地积累是很有必要的。
(一)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材料。
写作题材来源于生活, 生活越丰富, 作文材料就越充足, 内容也就会越充实具体。
1.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对生活漠不关心的人, 是不能从生活中获取到好的写作材料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参加生活实践、人际交往活动及其他各类活动, 以积累写作素材。
2. 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怎么观察生活呢? (1) 要随时观察。即要时时关注生活, 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良好习惯。 (2) 要用心观察。即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 从琐碎的小事中挖掘材料, 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闪光点。 (3) 要反复观察。当学生对生活现象产生困惑时, 更需要再观察、再思考, 从而使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4) 要动笔记录。通过写观察日记或观察片断, 把观察到的人、事、物、典型语言、所产生的感受记录下来。 (5) 要亲身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情”的源泉。学生只有热爱生活, 深入生活, 亲身体验, 反复思考, 才能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 才会写出充满“情”的文章。
(二)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材料。
虽然写作的材料都来自于社会生活, 但一个人的阅历是很有限的, 不可能对过去、现在所发生的一切都能够去直接观察和感受。广泛阅读, 就可帮助我们了解不可能亲自去接触、认知的生活和知识, 从而扩大知识面, 开阔眼界, 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
1. 要解决书的问题。
山区初中生可读的书不多, 为此, 教师就要懂得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可以在班上组建图书角, 也可让学生互相交换自己的读物, 以达到资源共享。
2. 要对阅读的方法进行指导。
要教给学生阅读、积累资料的方法, 指导学生写作时要灵活运用所积累的材料。
3. 要多开展读书活动。
通过读书活动来激励学生阅读, 检查阅读效果。
作文, 首先要有一定的材料。没有材料就如同一台没有原料的机器, 不能生产出产品。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充实的材料“仓库”, 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三、激励学生多动笔练习写作
熟练的工夫来自于长期的勤学苦练。如果不动笔写, 头脑中的材料再多, 都不可能转化为有用的材料, 更不可能提高写作能力。因此, 勤练是必要的。
(一) 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
让学生明白:刚开始作文写不好是正常的。正如小孩学走路, 开始时总是要摔跤的, 但只要坚持走, 久了, 就能学会走了, 再后来就可以跑了。写作也是这样, 只要坚持, 不怕失败, 并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最终都能获得成功。
(二) 防止学生的自卑、自负心理。
一些学生开始写作时劲头较大, 经过一段时间后, 有的会因多次低分而感到自卑, 有的会因受到几次表扬而产生自满。这些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大障碍,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解决好这些问题。学生只有坚持练习, 不断努力, 逐步体会、摸索、掌握写作要领和技巧, 才会真正有所进步。
(三) 改换练习形式, 增强新鲜感。
同一种形式的练习做多了, 学生就会缺乏激情, 没有兴趣, 甚至产生厌恶感。因此, 要将各种形式的练习交替变换, 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其中。
四、辅导学生多修改自己的作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修改过程是一个重新思考、重新构思、重新认识的过程。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 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 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辅导中, 要致力于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养成认真阅读、反复修改的习惯。
提高山区初中生的作文水平, 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工作, 必须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需要长期坚持, 循序渐进, 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师生共同努力, 作文教学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 篇2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初中阶段的作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起小学作文从形式到理论都需要一种飞越。而现阶段初中学生的作文,一直是令所有老师棘手的问题,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低;写能力低下,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初中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更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那么如何让中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话可说呢?下面把我的作文教学上不成熟的做法在分析作文现状后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 分析现阶段作文现状
从老师来说,当前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和成绩,就教给学生一些应试作文的方法。把作文固定成几类:三点式、分类式、开头式、结尾式等,甚至给几篇例文给学生背诵,以应付考试,但正是这种方法使得学生作文雷同性的越来越多,这几年来的中考、高考的作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难道我们的学生这样会写新时代的“八股文”不是应试教育的一种悲哀吗?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及教师的评价、评估没有一套好的方案,由于中考的指挥棒,追求高分仍然是每所学校趋之若鹜的事。就作文教学来说,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知道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靠的是多积累和多写。但教师们为了追求升学率和成绩,想尽方法搞一些所谓的提高作文的“格式”和“技巧”来训练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生学习能力、智力等的发展,也造成他们学习写作能力畸形的发展。
从学生来说,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习与否对成绩影响不大,作文
只要把字写得漂亮就可以得高分;还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太大,生活单调,作文缺乏热情,作文时就说些空话、假话,表现做作,不能真实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文内容单薄、语言苍白、毫无感情抒发;有的寻章摘句,机械模仿,甚至胡编乱造,感情失真失度。学生对付作文形成了“套子”模式。如思维套子;选材套子。还有的学生拿到作文题以后,更是无从下手,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架势。对作文他们是既害怕,又无奈,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境地。
二培养学生学生写作情感,感悟生活。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作文作出了要求:要说真话,抒发真情实感。然而,在我们传统作文教学中,忽视了作文内在审美价值,扼杀了学生的悟性、灵性和思维创造能力,功利色彩浓重,致使有些中学生的作文矫揉造作,没有真情实感,写的都是些与自己的年龄结构,心智水平不相契合的文字。而一篇好的作文犹如一部精彩的影视作品,留住生活的精彩,让人感受人间的真情.那,末,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呢?这是大多数同学都要求回答的难题:
1丰富生活,增加积累
这是针对那些对生活缺乏体验的人来说的,让他们在人生百态中体味作文的乐趣。培养学生写随笔的习惯,学生的随笔写作往往是性灵之作,洋溢着作者的真实情感。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随笔可采用以下手段:
(1)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情。并及时记下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意识。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胡适的《我的母亲》之后,启发学生:你们也为人子女,你的目光曾在双亲的身上停留过吗?你曾为父母为你的无私付出而感动过吗?激发之后,给学生一段时间去体验,然后在学生有了相关的情感体验后着手写作,就会有真情涌动!
(3)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唤起学生潜意识中的与作文内容相关的情感体验。如观看影片的片段,听歌曲等方式,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中回味生活,激发感情。
2、在唤起阅读情感的同时再次唤起学生的写作情感:
课内阅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主阵地,应坚守这一主阵地,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教材在写作情感资源的开发和配置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老师碰到有不少的学生平时很少看课外书,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书籍,有的甚至除了课本之外,没有一本课外阅读材料,写作的知识贫乏,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无话可说,记流水账。或者刚开了个头,凑完字数以后,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洞,因此对作文望而生畏。所以,为了让学生改变这种害怕作文的现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的地步,平时要多进行阅读积累训练。
首先老师要对课文的重组和再创作。对作品的再度创作既可满足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帮助学生通过再创作进一步理解作品。重组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变换文体,也可扣住作品进行扩写或缩写。然后老师还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评点或交流。开设阅览课后,布置学生写随笔,对阅读内容交流点评,发表见解;并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派出代表,开好全班读书报告会。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他们的思想,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激情。
最后还要加强相关话题的思考与写作。结合学生的阅读(包括观看电视、电影)的心得及平时讨论的热门话题,提供相关话题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思考。
(3)模仿是最好的老师
仿不是简单的照搬,应当是创造性的借鉴,它既降低了作文的写作的难度,又会使学生有写作的榜样。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应该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逐步培养写作兴趣,使之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渐地提高写作能力。即使刚开始时的机械模仿,也应加以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学生学了课文,可以模仿写作,使学以致用。例如学生在学完鲁迅先生所描写的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后,可以鼓励他们模仿写一篇人物肖像的小作文,要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的描写,表现这一人物形象性格。有很多学生仿写很成功,把课文写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虽然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开始起步时,可以进行模仿,但入
门后,必须脱离仿写,走创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写法,有自己的特点。
(4)鼓励学生创作发表
任何人要想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出优秀作文进行发表。例如学生写出好的作文以后,教师要积极鼓励并推荐他们把自己的作文送到学校学校报刊编辑小组,让他优秀作文得以发表。这样,会极大地刺激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从作文中找到自信,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创作的积极性。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多读多写,提高作文水平,才能解决长期困扰语文界的一大难题。
三 培养写作兴趣 激发写作热情
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明确作文教学目标,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教师要明了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从生活中合理选择素材,安排材料;(3)以写记叙文为主,叙议并举;(4)根据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5)借景抒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6)用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7)写人记事,立显个性;(8)学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9)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事物;(10)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11)写常见的应用文;(12)扣住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写简单的议论文。所以教师要在作文训练形式上记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国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而我们教师应尽量避免这种过程,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取材——构思——记叙——推敲——评价,它的特点与学生的写作过程相一致,整个过程体现的是“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创作个性得到良好地发展。在不同文体的训练形式上,大多数语文教师目前仍采用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单线文体训练,彼此之间仿佛是独立的学科;而我们应该采用不同体交叉的综合训练方法,三种文体相互穿插,相互渗透。这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规律,是作文教学的共同发展趋势。
采取多样的,灵活的作文批改方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作文教学就不可忽视。从指导写作到作文批改,教师都要精心备课,力争做到省时得法。
(1)教师精批细改 精批细改要求的是“要有启发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的批改质量,而不是教师在作文本上批改的数量。应为每一次作文训练目标是具体的,较为单一的,不可能在一次作文批改中
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在一次作文训练就能达到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效果。作文训练是阶段性和连续性有机结合的过程,只有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分步实施,才能一步一步地接近和达到目标。为此,教师对作文的批改不可能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都全面地具体地精批细改,这样会使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笼统,学生不易把握训练重点,相反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此次作文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况且每篇作文都采用一种批改,也就达不到批改的目的,发挥不了批改应有的诱导,帮助和激励学生努力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对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都“精批细改”。而教师在批改中要注意:
1、通读全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划出文章的病句和错别字。
2、逐句逐段地对文章进行修改,适当加上眉批。眉批写在作文的边框空白处,不要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乱涂乱改。
3、复阅全文,纵观整体,写上总的评语并评定分数。
4、做好评改记录,记下评改时发现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阅读的感受,摘抄典型素 材,为讲评作文做好准备。
(2)学生自改 引导学生学会自改作文,可以提高语感水平,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在批改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作文评改采 用百分制。
2、用红笔评改。要有条有理,绝对不要在作文本上乱勾乱画。
3、统一修改符号:错别字圈出并改正在边框空白处,病句划线并在线末打上问号,好句佳句划上波浪线,其余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
4、请按量化标准分项给分,最后算出总分并写好评改评语。作
文评分一律写在题目右边,批改日期一律用汉字写在总批的右下边,书写要工整。由自改片断逐步过渡到自改全篇,是一种飞跃,让学生修改一篇完整的文章,首先要引导学生统观全篇,总体考虑,从大处着眼。如作文的中心是什么,合乎题意吗?所写材料是否能表现中心,是否把突出中心的部分写具体了,等等,然后再对症下药。当初稿写成后,培养学生朗读初稿的习惯。这是朗读自改法。有些错别字、漏字、病句、笔误,只要学生多读几遍,就能发现,并纠正过来。还可以把作文读给同桌听,旁听者更容易发现问题。教师对学生修改后的作文,通过批语和修改符号指出问题,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改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对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初中生;作文写作;提高
当前,很多初中生的作文面临写不出、不会写、写不好、无新意的状况。主要表现在:布置的作文出现无话可写;作文中错别字多、语句不通、语病也多;层次混乱、东拉西扯、内容空乏、中心不明等状况。总体感觉水平一般,与作文要求的新颖、奇特、高远有很大的差距。总的表现为:语文基础差、视野狭窄、体验生活少、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当前初中生的语文基础太差,写作时心理压力大,畏难情绪加剧。二是初中生阅读量不够,对课外书籍阅读得很少,接触社会生活少,缺乏写作的材料。三是教学方式陈旧,教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如何才能改变当前初中生作文的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必须从四个方面进行培養和学习,方能使初中生作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一、切实加强对初中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作文写作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只要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有种把事情做好的欲望。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兴趣。
1.要循序渐进
教师在教学中,对作文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减小写作压力。通过“修楼房式”的一层一层提高。在教学中倡导学生多积累、多练笔。一篇习作中哪怕是写好一个精彩的句子也是成功的。
2.要善于诱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写作。身边事物比较熟悉,写起来轻松,感觉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然后从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身边的事件感悟,通过周围的事物了解,通过沟通对事物产生启示,然后在熟悉中提高。
3.要轻松愉快
作文写作要创造愉快的生活环境,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讨论,与学生成为朋友,这都是轻松愉快环境创造的必要条件。如,“十里蛙声一片”,在绘画中,如果在一个池塘中画下很多很多蝌蚪,就足有创意和新鲜感,也完全可以表达“十里蛙声”这个生动活泼的气氛。作文写作同理,创新设置一些有趣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感到轻松、有趣,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提高、创新、超越。
4.要鼓励成功
初中生作文,怎样才能鼓励成功呢?我们可以在学生作文批语中使学生享受“成功”的果实;在“校园之声”提高知名度来宣传“成功”,也可以在学校的网站或其他网站中,选登学生的文章来收获“成功”感。让学生感受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灵感。
二、提高初中生对生活素材的积累
没有素材,就没有写作之源,只有多积累素材我们才会有生动的原始基础,才会对认知有新的想法、情感、感知。
1.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
(1)要使学生热爱生活。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充分的了解、发现,要热爱生活。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人际交往。
(2)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良好习惯,用心观察之后要思考问题;从琐碎的小事和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闪光点;要动笔记录,把生活中的琐事记录下来,充分积累写作元素。引导学生多参与、体验生活,文章才会更真实可信,贴近生活。
2.多阅读书籍,积累好词佳句
对现有书本的阅读,只是基础,在我们写作文时就会有局限性。素材的积累,不仅要从课内外书籍中汲取营养,还要从社会知识中拓宽知识面,使自己知识丰富。这样写作时在头脑中具有一个富饶的材料“庄园”,才会将写作的“城堡”修建得更好。
三、强化学生多写、多练
1.帮助学生树立写作自信
引导学生明白写不好一篇文章并不怕,怕的是一句话都写不好。要有循序渐进慢慢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是一个耐心积累的过程。
2.克服自卑、自负心态
引导学生克服自卑、自负两种心理,就要始终树立坚持练习、不断练习的思想,逐步体会、摸索、掌握写作的要领和技巧。
3.创新思维方法
引导学生不要千篇一律写一篇文章,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体会、多感悟、多思考,新颖的文章才会出现。
四、提升学生自己对作品的自我评改能力
初中生对自己的作文,往往觉得自己改不了,要么认为自己的作文很美好,要么认为自己的作文很不值得一改,无从下手。要让初中生形成文章百改成“精品”的理念。因为修改过程是一个重新审视、重新构思、重新认识的过程。指导学生修改自己文章,可以养成学生严谨认真对待写作的态度,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判断思维能力。要培养他们善于修改的习惯,善于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陋习,请同学多批评指正,才会在修改中渐渐的提高。
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是一项坚巨、复杂、长期的工作,所以,对初中生的作文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要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努力、共同学习,才会使初中生的写作有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庆梅.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德育的思考与实践.上海师范大学,2010.
[2]李磊.中学生语文学业自我及其与语文成绩的关系研究.西南大学,2010.
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 篇4
一、生活是灵感的本源
灵感是写作的动力与源泉, 它首先产生于丰富的生活积累, 作者切身的情感体验, 具有生活的灵感的触动, 才能写出洗练铅华的文字。如果陶渊明没有投身田园生活的劳作, 笔下便不会产生“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超然忘我, 也不会有“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的感慨。可见, 我们的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失去了生活的体验, 作文如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因而, 我们要做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改善对生活的态度, 以一颗满怀热情的心让生活中的“乏味”与“寂寞”黯然离去, 让诗意与韵律伴随人生。看到春光怡人, 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脱口而出, 望到夕阳西下,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浮上脑际。可见, 从大自然这个万花筒的生活中捕捉灵感, 是多么重要, 它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在它的熏陶与感染下, 诗词歌赋才得以流淌, 汇成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之河。
二、课堂是灵感的土壤
如果说, 生活是灵感产生的第一故乡, 那么, 课堂将是灵感产生的主阵地。课堂是迸发灵感火花的火石, 以灵感激发灵感, 以思想碰撞思想的课堂是灵感诞生的土壤。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的灵感在语文的课堂中飞扬。《木兰诗》中“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令学生不可思议, 课堂上他们那疑惑难解的神情是诱发灵感的最真实的风景;《愚公移山》中,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的蛮干, 能激发起学生的奇思妙想, 他们苦思冥想, 替愚公想出千条妙计, 课堂上, 那眉头一皱, 是灵感汇集的生动写照。学习《致女儿的一封信》, 学生对“嫦娥与后羿”是否属于真正的爱情争论不休, 那振振有词的辩论响彻耳畔, 透过辩论, 学生的思维中迸射出灵感的火花。所以说, 富有激情的语文课堂, 产生创意的语文课堂, 深入思考的语文课堂是灵感产生的火石, 在情境结合的瞬间就可能撞击出灵感的火花。于是, 学生在《我的同窗》中写道:一次上美术课, 老师提问“什么是树苗?”同位揉着惺忪的睡眼答曰“外面站着许多树苗。”全场哗然。就在这样的笑声中, 诞生了不知多少美妙的灵感, 笑声是灵感产生的催化剂。
三、阅读是灵感的温床
从课堂中产生的灵感总归是有限的, 灵感的产生, 还应当从大量阅读之中去开拓。阅读是催生灵感之花的温床, 在阅读中, 任思想遨游, 这种兴奋的, 自如的心态犹如初春的田野, 极易萌生灵感的幼苗。“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只有读破万卷书, 思想之水才能涌动为江河, 遇到时机才可喷涌而出。比如, 一生受到优秀作文《在书中品味阳光》的影响产生了写作的激情。
“一个寂静的身影坐在窗前, 微微散乱的刘海低垂在额上, 手中的书一页页地翻过, 就像蝴蝶的翅膀, 金色的阳光勾勒出它流畅的轮廓。喜欢在落叶飞舞时, 在华丽的文字中穿梭, 喜欢在蝴蝶纷飞时, 在迷离的语句中沉浸, 感觉舒适, 像一个掉落在地上的松子, 其中散发着诱人的松香, 还有黯然的茶色。有些书是冰红茶, 清凉中带有茶的韵味, 就像那些烂漫的文字, 每一个词语都是松软的, 像雪花, 你不忍去触摸它的洁白, 旁观它的无瑕, 已是最大的满足。又像大海, 你想尽力去与它拥抱, 总是发现自己手中只有残留的液滴, 却感到了大海的宽广。”
四、想象是灵感的圣殿
灵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它需要打破常规, 以新的眼光看人和事, 出奇制胜。比如, 为了让学生旧题新作, “换角度写作”, 以他人眼光看自己, 《我家有个乖乖女》, 《我是一条伤心的毛毛虫》, 《我替父亲写札记》等优秀的作品都产生了。学生乐意下笔, 喜欢老师让他们走入一条新奇而陌生的写作之路。横看成岭侧成峰, 换角度会看到一番新的风景。创造性思维, 就需要多个角度思考, 在想象这座殿堂中, 思维左右穿梭, 打破时空的局限, 神游八方, 眼观千里, 在想象的飞船带领下, 灵感会让学生走进写作的殿堂。
五、勤奋是灵感的家园
灵感来去匆匆, 只有及时捕捉才能将这笔宝贵的财富收藏下来。王勃著《滕王阁序》。郭沫若创作《凤凰涅梁》。歌德写《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都是灵感一来, 信笔挥就。切莫错失良机, 再也寻他不到, 成为一桩憾事。辛弃疾的《青玉案》中形象地展现了这样的情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由于灵感的这种突发性和偶然性。所以建议大家在灵感产生的瞬间, 及时作下记录。以免这些宝贵的财富付诸东流。做一个勤奋的人, 及时让灵感回家, 这些宝贵的财富就可储存了。
浅谈提高农村初中生作文水平方法 篇5
本学期我接手的七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从学生的第一次作文、日记、周记、第一次语文考试的作文情况来看,发现班上学生在作文时存在以下问题: 一.审题不清
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时,抓不住题目的重要和要点,写出的作文大多试偏要求的,这种现象在语文成绩差的学生身上很普遍。就拿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题目《这就是我》来说,这个题目的要写的是“我”,而不是别人,也不是其他什么的故事,但在我批改作文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学生写的是别人的,出现这个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审题不清,导致中心把握不住。
二.材料陈旧
农村学生接触外界较少,学校的图书馆藏书量又少,阅览室的报刊杂志陈旧,能提供给学生作文的材料自然很少了。所以学生作文时只能多次利用一个陈旧的题材:我在上学的途中怎样帮助小同学等等,写多了,味道都是一样的,写不出新意,还有的因为没啥材料写,就胡乱编造材料行文,结果造出了内容空洞,缺乏感情的作文来,很是让我们教师无奈。
三.错字、语病连篇
农村学生的学习资源匮乏,可阅读书籍少,拥有最起码的语文学习工具-字典的学生都比较少,而学生主观方面也存在原因:不注重对字词的积累,大多数学生平时的交流都是讲方言,因此学生作文中常常有很多的错别字以及方言语法结构的句子。
四.详略不当,结构残缺
初中学生接触的事物形形色色,但由于受到他们自身表达能力的影响,学生在作文 时既想写这个内容,又想写那个内容,写了这件事,又忘了那个事,生怕那个事情没有表达出来,而最终写出来的作文可能就存在着详写了与中心无关的内容,而忽视了把握与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内容繁杂而空洞,中心不突出。还有更严重的现象:有的学生在写一些作文的时候,由于把握不了详略,结果就是罗列现象,这样的作文让读者读起来感觉很乏味。许多学生的作文结构也做不到清晰,有的学生作文开头就是一大段,没有及时的做到点题;也有的学生文章不管写多长,正文部分就是只有很长一段,有的学生没有对文章进行结尾,因此,学生的作文结构残缺严重存在。
总之,农村学生作文很不成熟,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做许多努力,总结出了解决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的策略,下面我就来简单谈谈我的做法: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对作文的安排是毎个单元写一次大作文,我们老师可以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地布置适合学生写作的作文题目。
二.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
坚持写日记、周记非常重要,日记、周记写多了,就能做到熟能生巧,在训练中不断改进,在训练中不断提高。
三.注重作文的批改和讲评
作文批改是老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老师的批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与亮点,从而在下次作文中提高写作水平。批改作文应该做到细中求精,既要有旁批,又要有总批,最好能找学生面批,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批改的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可以由老师
批改,可以让学生相互批改,也可以给学生自己批改,但学生互改和学生自改的前提是教师已经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和技巧。讲评环节也不容忽视,教师讲评作文,应选劣文和佳文共同讲评,并且引导学生参与点评,从而找出作文的差距,以此提高学生本身作文的能力。
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34
引言:
初中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他们是否能够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体现了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然而,现如今的初中生在写作中受到方方面面的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往往较为空洞,缺乏真挚的情感,更缺少创新意识,有的学生甚至还存在不少遣词造句方面的问题,在主题的设立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为了改变初中生写作能力薄弱的现象,语文教师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策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生和小学、高中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他们虽然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但是他们本身理性思维的能力还比较弱,往往不能更好地自己选题并谋篇措辞,所以教师应该从各方面帮助学生,在课内外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一、促进阅读,培养兴趣
要提高初中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在读中积累词句。教师可以从课文教材出发,进行延伸,让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阅读的文章,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和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新闻两则》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扩展阅读,寻找身边的报纸,阅读上面的新闻消息,并且从中总结撰写新闻的要素是什么。由于学生所阅读的新闻消息都是自己身边的社会新闻,更具有即时性,这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阅读了一定的新闻消息之后,教师可以渐渐地将本单元的写作任务引入,让学生自己编一份报纸,练习写消息,写作的题材可以是学校、班级里发生的新鲜事,也可以是小区、街道里发生的事情。通过这样以阅读带动创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阅读了大量材料之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另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养成随时摘录好词好句的习惯,可以定时在班级里组织班会,让大家朗读自己摘录的好词好句,以拓展学生的鉴赏水平。
二、联系生活,积累素材
要写好作文的话,就必须要在生活中积累大量的素材,教师要指导学生走出课堂,从社会生活中积累原始素材。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提醒学生多观察生活,例如可以利用放假的机会,让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或者是外出旅游,并且将活动中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在假期结束的时候将它们进行总结,写成一篇作文。又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背影》、《台阶》等课文之后,学生将要面对一个写作任务,那就是“叙事要详略得当”,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安排学生讲述一个自己在上学途中所遇见的有趣的事情,然后根据学生所描述的对象来进行分析,分析在写作中,哪些部分可以重点描述,哪些部分可以一带而过。由于分析的内容就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学生对于如何掌握叙事的详略将会更加清楚。这时候再让学生写类似《一件小事》这样的题目,学生将不会感到无话可说,同时对于主题立意方面的掌控也会更加精准。
三、多方调动,创设情境
教师在安排写作课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地将学生身体的各个感官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去。要做到这点的话,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写作情景,采用多媒体的方法让学生不仅用眼睛看,更用耳朵听,用头脑思考,这样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更有促进作用的。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等课文后,学生要练习说明文的写作,可是学生往往对于如何抓住说明的特征不太了解。教师可以选择一篇课文,例如《苏州园林》,然后结合课文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让学生们寻找在图像中有哪些景物是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通过这样形象化的教学可以帮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要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进行描写,明白哪些可以算是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时候再让学生练习写说明文很显然会比直接用语言来指导写作更能让学生接受。
四、学生互改,自主学习
对于写作来说,除了课堂上的写作以外,课后的批改也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写作课总是教师笔批,批完了之后学生往往只是简单看看,并没有深化学习。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改笔批为学生互改,用促进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激发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常用的修改符号来修改对方的作文,在初次尝试的时候,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来批改,总结出:看格式是否正确;找错别字;找病句和标点符号错误;看文章中心是否清晰;看文章结构是否严谨等若干项目。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在批改别人作文的同时领悟自己应该如何进行写作创作,对于他们更好地写作是十分有帮助的。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后,学生的写作任务是“学会说点儿道理”,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写作后指导学生相互批改,让学生自己分析他们所写的文章是不是说理够清晰明了。在学生相互批改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批改的结果进行总结,然后分析哪些文章写得好,哪些文章还有要改进的地方,具体要如何改进等,让学生在思索中取得进步,这样比单纯闷头写作的效果会更好。
当然,教师要注意尽量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以正面鼓励为主,减少批评,让学生在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吸纳修改意见,取得写作进步。
结论
在初中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教学、多阅读、多搜集资料、相互修改、自主学习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通过不断开拓学生视野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找到开启写作大门的钥匙,在写作中得到快乐。
參考文献
【1】刘淑洁. 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策略的三点思考[J]. 作文成功之路, 2014, (12)
【2】潘晓琴. 加强作文序列化训练提高初中生写作素质[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 (30)
如何提高高中生作文水平 篇7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 作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关资料显示, 90%高中的尖子生们, 都有较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 指导学生热爱写作, 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 在高考中写出优秀而高分的作文, 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 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提高高中生的作文水平, 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高中生作文水平, 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勤思考, 勤动手, 收集写作素材
对于高中生而言, 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素材可谓浩如烟海, 写作信息无可限量。但各种写作信息都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 阶级色彩, 社会道德意识, 民情风俗观念, 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 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 或深或浅, 或长或短, 或浓或淡, 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 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 但在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显出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 以此设置作文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 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 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
二、提高拟题功底, 增添作品亮色
1. 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 在确定材料后, 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 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 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如, 《送你一只金凤凰》这篇文章, 作者反映的是随着党的政策好转, 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会现实。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题放在一件极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来深化。家景不好的莲姑向狭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车一用, 在自行车出小毛病之后, 桂嫂扬言要莲姑赔偿损失费;文中有莲姑一句气话“秋收结束, 我送你一只金凤凰。”一句平淡的话, 被作者别具匠心地用来做题目, 显得极具深意, 把党的正确领导下, 人民日渐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题深刻反映出来。
2. 根据材料来拟定文题。
好的文章, 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好作文, 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联想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 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 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 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这样拟题, 从内容上讲, 可以加重加厚作品内涵, 使主题得以较大幅度的凸显;从修辞角度上说, 这种具有类比性材料的反复叠加, 本质上对主题就有鲜明的强调作用。此类文题的设置, 因为它在形式上隐含了基础材料, 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也正是这种模糊性, 使文题本身具有较大信息张力的同时也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设下悬念。而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来看, 其思维过程为: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主题。这一过程与作者的创作思维过程恰好相反。作者看到文题后, 最先关注的是联想材料、基础材料, 进而涉及基础材料;读者在对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进行分析感悟之后, 才能叩响文章主题之门, 才能使主题得以深化。
三、扬长避短, 娴熟运笔
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几点策略 篇8
一、积累作文素材
作文难, 首先难在素材上。突破写作的难关, 首先要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只有积累足够的素材, 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迎刃有余。“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许多作文的素材。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 它不仅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载体, 更是培养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凭借。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读写结合, 挖掘课文的写作特色, 引导学生聚焦好词佳句, 积累作文素材, 实施读写迁移训练, 读中悟写, 读中学写。这样的阅读教学, 阅读和写作水乳交融, 相得益彰。当然, 初中生仅靠读语文书提高写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 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经典文学, 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室中的书籍, 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读经典的文学作品, 一是可以用高层次的人生追求、高层次的审美境界来升华学生的灵魂。二是可以学习文学作品语言独特的表达方法和表达形式。我给学生每天布置的语文常规作业之一就是读书笔记, 引导学生把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同时记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我意在通过这样的举措, 引导学生日积月累, 化解部分学生写作素材缺乏的现实难题。
二、写好日记周记
学生的作文素材, 除了通过阅读积累之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鲜活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学生看到作文题目, 就犯难了, 原因在于他不知道写什么。其实他们忽视了自己写作文的金矿———生活。初中生生活的世界是天真烂漫的, 是新鲜有趣的, 是多姿多彩的, 每天该发生多少令人惊奇、赞叹、高兴、失望或悲伤的事情啊!如果不及时记下来, 这些小事便随风飘逝, 早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我给学生每天布置的常规作业之二便是每天一篇日记, 每周一篇周记。此举旨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及时用笔捕捉生活中真实的小事, 既锻炼了选材能力, 又培养了书面表达能力, 真可谓一箭双雕。对于日记内容, 教师不要过多限制, 只要是真实的人、事、物或感受, 都可以写进日记, 写人也行, 叙事也可, 体裁不做限制。日记的篇幅我也不做硬性规定, 可以写一段, 也可以写一篇, 只要不胡编乱造。这样, 学生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写日记, 就能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这种自由的日记表达深受学生的喜爱, 只要持之以恒, 学生的写作水平肯定会有提高。几年下来, 我班每名学生都写了厚厚的几本, 日记不但记录了他们的生活, 更激发了他们热爱写作、写好作文和兴趣和信心。
三、反复修改作文
修改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中之重。许多文学家的故事反复证明一个道理:优秀作品都是改出来的。学生作文亦然,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所以, 教师要特别重视修改作文这一环节, 运用多种形式的评改方式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学生是作文的第一责任人, 必须对自己的作品负全责。教师改作文累, 精批细改, 学生看了多少, 效果几何?这种单向的评改作文的方式急待改变。一篇习作完成, 我首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上五六遍, 最大程度地减少错别字和病句, 尽可能地多运用些好词佳句。在学生自改作文的时候, 我也没有闲着, 走到学生中间去, 尽可能多地阅读学生的习作, 及时从大的方面为学生的作文把脉。这样做反馈及时, 既兼顾了个别指导, 又在第一时间内找到了学生作文中的共性问题, 为接下来的针对部分学生的作文面批做好了准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自改、教师面批作文的基础上, 教师还要大胆放手, 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之间互相修改作文。这样做的好处是多批改同学的作文, 可以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不断激发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参与修改作文的过程, 反复修改作文, 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程, 教师要以百倍的热情和耐心, 参与其中, 切忌反反复复和急功近利。此外, 在评价学生作文的时候, 教师的评语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 少一些空洞的话, 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指导。在给学生的作文评分时,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 比如结构、中心、语言、详略、书写等, 也可以从学生的不同基础出发, 以激励为主, 也可以采用星级评价和积分评价, 用评价的变化来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写好作文。
四、做好作文讲评
在引导学生反复修改作文的基础上, 教师还要做好作文讲评这项重要的工作。一般老师指导学生写作文, 都是先指导后写作。我却是先让学生自由写作, 然后再讲评作文, 这样的指导才更有针对性。作文讲评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写作规律, 提高作文信心。因此, 教师要在作文讲评课之前, 做好充分的准备。要通读全班学生的作文, 从中挑选出好句、好段、好文和病句病文。我上作文课的第一步:欣赏优秀。我用投影依次出示这次作文写得精彩的学生的句段和文章, 覆盖面要广, 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以激励为主, 激发全体学生写作的信心, 对其他同学也能起到学习模仿的示范作用。第二步:修改错误。我会出示一些病句和病文, 让学生比较、分析、讨论, 集体修改, 引导学生在读中改, 在读中写。病句和病文主要是学生作文中的共性问题, 教师一次出示不宜多。每次讲评课, 我都会留出十分钟, 让学生在作文讲评的基础上, 向优秀的同学学习, 再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 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在反复修改作文的基础上, 学生习作比起第一次来, 一定会有质的飞跃。教师除了给予等级评价外, 还要积极搭建发表平台, 用成功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们班级每周办一期班级电子小报, 主要刊登优秀习作, 用发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我还积极把学生的习作向报刊杂志投稿, 几年来, 我班学生有十多篇习作在省级报刊公开发表。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作文水平 篇9
一直以来, 我都在思考、追问:作文是什么? 最后才知道作文是人真实感情的抒发, 是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作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审视思考, 学会从新角度, 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人生和社会, 反映自己的个性, 表明自己的观点。
从高一开始, 我便拟定了一些方案, 对学生采取了一些措施, 在实践中收到了一些效果。现在把我的作文教学观和措施总结出来, 以供大家参考。
一、细致观察, 追求真实
所谓观察, 就是用眼睛看, 远“观”近察, 事事留心, 时时注意, 养成一种习惯。自然是美丽的、神奇的, 它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同时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古老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给我们以深思, 给我们以遐想, 给我们以知识的源泉, 是我们创作的原动力。只有身临其境, 才会有真实感受, 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否则, 学生作文只能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枯燥无味。如鲁迅在刻画祥林嫂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时, 通过仔细观察祥林嫂的眼睛, 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在每个星期的作文课中, 我都利用一定时间带学生走出课堂, 进行实地写作, 有时在校园里观察校园植物, 观察竹子、树木、花草等, 有时利用周末到野外参观, 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经过这样的训练,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积累了丰富的题材, 写出了真实的内容, 而且陶冶了道德情操, 使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二、认识到位, 提高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的原动力。学生的兴趣靠教师激发, 一方面多表扬学生, 另一方面尽量使作文训练贴近学生实际, 使他们有东西可写, 有写东西的欲望。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 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欣赏、各种作文竞赛、每月出一期手抄报、每学期出一期班刊等, 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行动, 锻炼他们的能力,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可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 使他们的作文有东西可写, 能对生活进行思考, 能洞察社会现象, 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三、循序渐进, 逐一练习
让学生在高一、高二时, 从记叙文开始逐一练习各种文体, 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训练时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目标, 让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地训练一两项写作能力, 让学生通过一次次作文训练提高能力, 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 找到写作的新动力, 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另外, 在练习过程中, 要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文能力的差异实质上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思维能力并非是学生聪明与笨拙的反映, 相反, 脑子灵活的学生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好文章必然出自勤于思考、奋发向上、对生活感悟力强的学生之手。因此, 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生活, 分清是非曲直。
下笔千言, 源于思考。下笔之前, 学生要学会准确审题, 找到最恰当的立意和中心, 之后积极寻找素材, 构思文章的整体布局。作文写作不要重复, 不要老踩别人或自己的脚印, 而要走自己的路, 不踩旧脚印。好文章因为鲜明的个性和创新性而显得更有意义和价值。写作是综合素质的发挥, 不是机械化的模仿, 更不是生搬硬套各种规则和教条。
高一学生字迹潦草, 卷面不整洁, 甚至连最起码的段落和标点符号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所以得严把他们的卷面关, 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卷面的重要。在每次作文甚至平时的作业中都要注意书写, 规范卷面, 正所谓:“你可以写得不漂亮, 但你不可以写得不认真。”
四、海量阅读, 不懈积累
不少学生平时很少看课外书, 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书籍, 有的甚至除了课本之外, 没有一本课外阅读材料, 也很少看书读报, 写作知识贫乏, 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 写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 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者刚开了个头, 敷衍了几句, 就草草收场, 内容空泛, 不知所云, 因此对作文望而生畏。为了改善害怕作文的现象, 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平时要多阅读, 多积累写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书读百篇, 其义自见。”新课标再一次提出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的积累。学生有了材料, 写作时才会情到文至, 思到章出, 彻底改变“无米下锅”的局面。
由此看来,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得明确地告诉学生, 只有厚积, 才能薄发, 即必须积累素材。素材的积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 积累作文素材从观察生活点滴开始,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无材可写的根源在于不善观察。因此, 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生活, 做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引路人。在作文指导过程中, 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让他们学会思考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哪些事是主要的, 哪些是次要的, 哪些人、事、物可以忽略不计, 哪些细节可以发掘出深层涵义。告诉学生, 课内外的点点滴滴都要关注, 思考可以用于什么样的作文话题, 可以从哪些方面利用它。其次, 得阅读, 大量阅读, 甚至海量阅读, 我们积累的素材不仅来源于课本, 更来源于课外的书刊杂志。看课外书时不要走马观花, 只满足一时的兴趣和愉悦, 而要深入仔细地读, 带着思考和记录读, 把阅读过程中觉得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好的段落摘录下来, 并利用课外或早自习时间放声朗读, 久而久之, 积累多了, 朗读多了, 好的语言就会信手拈来, 就会觉得下笔千言, 文如泉涌。
五、互评法
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 篇10
关键词:初中学生,作文水平,抓基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计划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抓基础
语文基础不扎实, 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试想, 整篇作文错字连篇, 语法不通, 怎么算得上是好文章呢?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就非常强调基础, 字词反复过关, 容易错的字词再多次听写, 多次强调。可是, 有的学生屡教不改, 怎么都改不过来, 看来真是积重难返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还是想了一些办法。比如说, 网上有个小游戏, 叫作“疯狂猜成语”, 我就在课外活动时跟学生玩这个游戏, 学生兴致很高;还有我们小时候玩过的一个游戏: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做成小纸条, 让学生抓阄, 然后根据所给的条件自己编成一个小故事。最近, 电视上开始宣传重视汉语, 还出现了两个电视节目, 一个是《汉字听写大赛》, 一个是《汉字英雄》, 我看了几期, 觉得这样的形式很好, 是可以引进课堂的。这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 在游戏中进步。但有些学生小学没有打好基础, 所以要继续学习, 继续努力。
二、重积累
这是写好一篇作文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 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那么, 怎样积累呢?我认为积累材料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烦琐的事情, 如果没有高度的自觉性, 是做不好的。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融入生活中去, 到书刊中去寻找写作素材。积蓄写作养料, 捕捉写作情思, 养成有意识地去积累材料的好习惯, 而不要临阵磨枪, 一个作文题下来, 才被动地去寻找材料, 翻遍所有的作文书、上网查找相关内容, 却不知道有多少珍贵的材料已经从身旁悄悄地溜走了。如果长期这样被动地接受, 是不可能积累起丰富的材料的, 而且即使得到了一些, 也不过是些零乱、肤浅、笼统、模糊的材料。所以, 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 就应以积极的态度, 充分发挥感知觉功能, 细致地观察生活, 用心地品味生活, 深刻地思索生活, 那么我们获得的材料就会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有时, 我们看到一篇作文题目, 会突然想起, 我前两天正好在某本书上看到过有关的内容, 不是正可以用上吗?这样似乎是无意中得来的素材, 反倒对写作起了巨大作用。但这种现象并不能证明习作者无需保持高度自觉的态度, 因为只有那些保持高度自觉的人, 才能化无意积累为有意积累, 才能认识到这些稍纵即逝的材料的意义, 这种看上去“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结果, 实则是建立在“踏破铁鞋”的基础上的。诚如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所说:“在观察的领域中, 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但是,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 是没有这种自觉性的, 那么, 作为教师, 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督促他们去积累。
首先, 我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两句话, 然后背诵下来。当然, 如果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你可以把它抄下来, 但并不一定要全背下来。有些基础好的学生, 基本上每天都是一段, 还能全背下来。其次, 我在家长会上对家长作要求, 督促孩子每天在家要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当然, 这可以灵活掌握, 如果作业实在太多, 那么临睡前在床上看十分钟也可以, 但一定要坚持。但是这一点, 我感觉实施得不太好, 因为有些家长的确是不负责任, 对孩子放任自流。所以, 下学期, 我打算在班上开展“同读一本书”的活动, 促使学生积累材料。最后, 每天安排一个学生讲故事, 可以是美文, 可以是励志故事, 也可以是自己写的文章, 讲完故事后, 问问大家, 听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收获?使听的学生也能记忆深刻, 并能互通有无。
三、讲技巧
很多学生连基本的作文要求都不能达到。这就必须给他们精讲、细讲, 小到标点符号、卷面要求, 我都要分别用一节课来讲。容易出错的常用字, 反复讲解、辨析。然后再从格式、结构、内容、思想等各方面进行分别讲解。当然, 这不可能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任务, 需要循序渐进。如果一节课能完成一个目标, 很不错了。
四、勤练笔
平时, 要多给学生一些练笔的机会。碰到课文中好的语段, 就让他们即兴仿写;有优美的语段, 也要求他们背下来。每周一篇周记, 先提要求, 只提一两点就可以, 能达到这一两点简单的要求就算过关。两周一篇作文, 要达到当期的作文目标。例如, 我这周作文课上讲的是人物外貌描写, 那么学生这篇作文中就一定要有多处外貌描写, 有详有略, 通过外貌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作文水平 篇11
一、利用想象,获取灵感
当前,学生的作文模式化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象力,特别是缺少创造想象力。“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文章形式更多样,文章的主题更深刻,思路更广阔。
比如在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提几个“这像什么呢?”,“看着这些,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等问题。促使学生从实际的事物出发,由此及彼,塑造形象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善于观察,发展思维
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灵感,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的根底厚了,想象与联想才有起飞的基地。很难想象,一个生活经验贫乏的人,能写出充满活力的文章来。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倡他们写观察日记,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
三、方式多样,培养能力
陈旧老套的作文题是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枷锁、也是让学生感到作文无话可说的祸根。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因此,作文命题中,要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如:《我们班的新鲜事》、《我当上了老师》、《假如我是校长》、《异想大开》、《我是小小设计师》等题目,来自学生“生活近区”。自然有兴趣,也乐于写。
除了作文命题,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样化,片断作文、作文填空、连词口头作文、想象作文、编写电视剧等多种形式的作文,使学生如同游戏,兴趣盎然。因此,“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成为学生作文时追求的一种境界。
四、注意评价,培养人格
要注意作文评价的开放,作文评价不能只有唯一的模式,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可以说、充满激情的鼓励,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这也是我们在作文评价中必须做到的。要想让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真正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以上这几个方面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做到的。
总之,将创新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会让作文教学别有洞天,充满盎然的生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在学生写作陷于困境时,要激发起他们兴趣的火花,点燃火花以后,还要帮助他们燃起创新的火把,并使之越烧越旺,从而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作文写作水平 篇12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对策
一、初中学生作文写作的现状
初中课程改革的发展, 依照“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 广大初中师生在作文“导”与“练”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初中生作文写作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在落实“新课标”写作要求时, 与写作目标相比, 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抽样测评和座谈讨论等方式, 对初二、初三各两个班共168位学生进行了调查, 研究初中生作文写作现状, 很多初中生作文写作不合乎“新课标”写作要求书写不规范、语句不通。脱离生活、惧怕作文, 内容空泛。据调查数据显示, 有38.1%的中学生写作时感到生活素材很贫乏, 有37.5%的中学生认为生活素材要根据情况而定, 感到生活素材较丰富和很丰富的学生仅占24.4%, 多数同学认为是没有材料可写, 词汇贫乏。写作兴趣不浓, 把写作当任务。初中生作文写结束后很少修改达63%, 从不修改的达43%, 再加上边写边改草率成文的竟达66%, 有50.3%的中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 有17.9%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写作, 可见, 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抱着应付和应试的态度去写作, 缺乏写作的兴趣, 只有18.3%学生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而写作, 有13.6%的学生为了记录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大多数初中生对作文应付了事。作文内容虚假、缺乏真情。思维定式, 写法模式化。语言罗嗦, 大多苍白贫乏。语言平庸、罗嗦者达4l%;词汇贫乏、用语平淡者达42%。
二、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写作水平
(一) 激发初中生的作文写作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要按照课标规定的习作要求定位, 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于写作能力强弱不同的学生宜提出不同的要求,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感受到作文的分量, 大大提高他写作的积极性。创设乐写情境,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知道, 写作没什么难的, 写作文首先应该自己想写, 喜欢写, 学会写, 然后才谈得上能否写好文章, 揠苗助长或本末倒置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现代文的典范, 学习优秀现代文是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师应有目的地选取篇幅短小、生动感动人的文章给学生朗读, 而且是带着极为浓烈的饱满的深情读得如痴如醉, 驱“情”以动人, 营造一种令人向往的氛围, 学生无不被强烈感染,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平时, 语文老师要注重多找一些生活气息很浓厚的优秀文章, 利用早读、读报写字课、自习课等空隙, 师生共读, 共同融入到作者的感情中去涵泳、体会, 从而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因为读的过程是听和读的结合, 让学生从别人的作品里受到美的熏陶, 与作者的感情共鸣, 然后产生写作的欲望。语文老师还可以通过诗赛会、演讲、朗诵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 通过作文讲评、传阅优秀作文, 向杂志投稿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 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二) 丰富学生实践活动
根据大语文教育的理论, 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语文第一课堂, 让课外活动、社会生活和社会语言实践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到广阔无边的社会生活中去, 使学生在平凡之处看到平同里没有注意到的动人的美, 认识生活便成为了学生写作的源泉。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应鼓励学生从观察和积累生活做起, 用眼去观察, 用脑去感悟生活, 挖掘生活中最感人的, 最能震撼人心的宝藏。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古诗词朗诵默写比赛、成语接龙比赛、剪报摘抄、读书交流、演讲比赛等, 教师更应当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 将他们的眼光从室内课堂引至更广阔的自然、社会课堂。可以组织学生就近游览、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 认识周围发生的最新事物, 了解当地发生的巨大变化, 丰富他们的人生经验;
(三) 读写结合, 增加学生阅读积累
广泛阅读积累, 坚持读写结合。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句千古传诵的名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就是读写结合的最好例证。笔者在这里说的“阅读”, 既包括背诵课标规定的优秀诗文80篇, 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 以及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等, 也包括扩展学生的阅读面, 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当然课外阅读要有选择性。如果上述阅读的要求落实到位, 加之读写结合, 那么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胸中有积蓄, 不吐不快。”如经常训练学生写观察日记或小练笔等, 就是在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思维和表达的习惯。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目并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 对健全中学生的心灵、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有重大作用。鼓励初学生平时最好随身带一支笔和一本小本子, 把见闻感受随时写下, 平时多写观察感悟日记、心得或随笔, 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无论是阅读教学, 还是作文训练都要努力挖掘教学中的“创新点”, 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势, 引导他们对艺术形象进行多元思考, 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要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 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是广阔无垠的, 教师应该抓住各种契机, 采取各种有效手段, 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 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时在学校图书室看自己喜爱的书, 有时在教室阅读, 给学生搜集或征订的有益书刊。要求每生阅读时做好摘要、批注, 并有重点地选择某些文章作细心阅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第12页“阶段目标·第四学段·写作”。
[2]苏霍姆林斯基著, 《给教师的建议》 (下) ,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出版。
【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水平06-02
有效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教学研究08-12
初中生如何提高中考英语作文不是个难题10-16
提高高中作文水平07-09
提高作文水平论文09-16
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10-20
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高05-14
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07-18
后进生作文水平提高07-19
提高初中英语方法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