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作文水平论文(精选11篇)
提高作文水平论文 篇1
一、面批面改与比较评改相结合
我在想这样的一个问题, 如何让作文水平稍高的学生的作文写得更好一些;让全班的大部分同学做到能写, 会写, 写得稍好一点。基于这个出发点, 我采取以下的步骤:
1、确立批改目标
首先, 我把全班交上来的作文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 整体浏览一遍, 写上优缺点。挑选有代表性的、较好的习作, 确定为本次重点评改目标, 采取面批面改的方式。
面批面改对于习作较好的同学,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习作较好的同学, 他们的语文功底大部分都是较好的, 因为作文的知识的综合性, 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作文的提升空间是在主题评改, 材料评改, 结构评改以及语言评改上。所以, 当面评改通过交流, 和学生互相协作, 共同改进, 这样较好的学生能真正有所收获, 知道自己擅长写哪方面的文体, 了解自己写作中的优点, 弥补不足, 加快进步的速度。同时, 也给好的同学内心上予以触动, 有一种被重视的感受, 以激励下一次的写作。但是有一点需要老师注意: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 决定了他在理解层面的差异, 教师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对待学生的见解, 评价是时可以用“可以, 不错, 很好, 精彩”等词语, 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带动全班写作水平的提高。
2、修改点评
我把和学生一起改好的习作复印下来。然后, 在这篇习作的基础上, 我再进行加工整理, 加入我个人对立意的升华, 对语言的感悟, 成为类似的一篇作品。将两篇作品同时发给学生, 从主题、材料, 结构及语言上进行比较, 讨论两篇作品的不同。让全体同学在比较中领悟修改的方法, 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修改的全过程。并选择一些有类似错误的习作, 让学生指出修改的办法, 然后教师板书本次集中存在的问题, 并做理论引导。这样, 全体同学都有了一定意义上的收获。
3、运用评改指导方法, 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记得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曾说:“不要讨厌修改, 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 二十遍。”他写《安娜·卡列尼娜》用了五年, 改过十二次;杨沫写《青春之歌》修改六七次;著名诗人、报告文学家徐迟每篇稿子至少改和抄五遍。可见好作品是在不断磨砺中呈现出来的。学生的作文更需要这个精雕细琢的过程。他们的作品往往要经过反复讨论后, 大家意见才能逐趋统一, 教师点评总结后, 进一步指明写作要求, 让学生批改自己的作文, 学生相对轻松、自主, 批改的信度也大为提高。
二、教师“下水”作文, 指引学生习作评改方向
1、了解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困难
老师写下水作文的好处在于, 我们在写作中切身了解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困难, 在评改作文时, 就能迅速抓住关键之处, 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如:材料如何引用, 如何通过材料引出论点, 怎样进行论述, 文章应从何种角度构思等等, 我们都可以对学生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体味, 我们这一层次的孩子在学习中的苦难所在。
通过老师的几篇“下水”作文, 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让学生从此篇文章中抓住以下几点:
1、材料不能套作2、开篇点题, 结尾扣题3、引用事例, 详略得当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如:排比, 反问等5、文章结构:五至七段式6、辩证论证全面深刻
我进一步有给出学生评改文章要注意的十个方面: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文面是否整洁;三看有无错别字;四看有无病句;五看标点有无明显错误;六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七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 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 过渡是否自然, 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九看表达方式是否恰当;十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形象。
其实, 这几点正是我们高考习作要求的方面。只有学生会评改文章, 在自己写作文的时候才能真正达到高考作文的要求。才能快速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真正做到考点心中留。
2、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
老师写下水作文, 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 调动其写作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动笔之前, 或者在作文讲评课上, 拿出自己的“下水”文章, 与学生共同评议, 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经过努力, 自己也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从而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惧怕心理。学生也会很自愿地投入到作文的尝试性写作上来。
有句话说得好:“无知者则无思。”只有平时有写作的动力, 他才会留心生活, 注意书、报、刊的阅读, 他才知道自己的作品中需要什么, 才能勤于向身边的人们请教, 才能积累起丰厚的信息, 为思路的驰骋、作文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刻, 在这里, 不觉得由我们的教学想到了我们的人生, 我们有何尝不是在摸索中前进, 在摸索中成长呢, 但我们深知, 是信念在传递着力量。
那是一角落。那是一个新的开始。那是一个梦。孕育梦的过程是一个诗意的过程。因为有梦的寄托和渲染, 即使简陋的, 寂静的, 与孤独相伴的东西同样也可以放飞美丽。
那是一个角落, 那是一个开始。开始, 让我们享受孤独, 在喧闹与嘈杂之中, 在竞争与磨砺之间, 逐渐攀登, 让我们用自己的信念与梦想最终筑成一个神圣而又美丽的舞台吧!
摘要:在近年的高考中, 150分的试卷, 作文一项就占了60分。作文是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最全面的考题。因而,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从事语文教学六年了, 在这短暂的今几年中, 也在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着作文的指导。回顾整个作文教学, 一般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我认为教师的指导, 是在进行“引领”;学生的写作是基础;而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评改, 学生能写出好作品却是重中之重。那么批改, 讲评的实效性则是作文提升的最好手段。
关键词:作文评改,高中生,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冰沁、张志刚、孟祥英:《走进高中语文教学现场》,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
谈如何提高作文水平 篇2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会观察生活,经常写日记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让学生走入生活,在作文中说他们自己想说的话,在广阔的生活天空下,尽显其才华,张扬其个性,写出色彩纷呈的好作文。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生活,就是以其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关注自己周围发生的问题,把自己融入社会生活之中,关心祖国发展和人类进步,关心学校社区的变化。这种关心不是要求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是要求学生在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上与人类命运的一致性。有了这样的一腔热血,自然就学会了觀察生活,自然就会关注时代的发展,留心社会的走向,注视世界的变迁,也就会关注时局,议论时事,抨击时弊,这样自然就能开阔视野,磨砺思维,陶冶人格,从“小我”中站起来。,学校生活表面看是“三点一线”,其实这样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就看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提高观察生活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写日记,日记是观察和认识社会现实生活的窗口。把每天见到听到的社会生活中的时间即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客观公正的剖析,久而久之经过长期的训练,就逐渐培养出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重视文化积累,做读书笔记
有不少中学生的作文缺少文化底蕴,作文写的不深刻。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走进经典,研读精品,体味作品的情感,领悟作者的智慧,博采众长,拓展文化视野,提高其审美情趣,促成他们人文情怀、创造精神、崇高人格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知识的丰富,写作技巧的提高,语言驾驭的灵性,贵在靠博览群书, “只有通过反复的阅读,才能掌握词句,提高读写的水平。”另外,文化的积累还需要勤于动笔,随时记下有启迪的文化现象以及自己对文化的思考,咀嚼名家名句,以提升自己的思想修炼及文化底气。
三、“没有想象就没有写作。”学会想象联想,为作文增光添彩
联想是头脑中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思维方法,是问题转化的桥梁。想象是指在感知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作文失去想象,就会变得单调呆板,缺少生机,联想和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在平时的话题作文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例如,以“责任”为话题,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解释此语、组合词语,然后在链接事物(自然、人事、古今事物、诗句、格言),最后设问自答(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我们还可以经常进行仿句训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四、讲评作文, 加强写作指导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前的写作指导至关重要,它是学生想写作文写好作文的前提,同时,它能够该学生展开广阔的视野,提供伸手可及的写作思路及材料,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联想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学生思维进入一个无比瑰丽的世界中去,便于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具体来说,可以运用其发行指导,消除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心理障碍,运用针对性指导,克服写作过程中的难点,帮助学生辨体裁、分析重心。
注意作文批改中对优点加以肯定,增强写作信心;注重评讲时的成功表扬,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总之,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作品,从而促进作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如何提高高中作文水平 篇3
关键词:高中作文,素材积累,提高水平
现在的高考应试作文,基本上都是素材作文,可是每年开榜后,有些考生不是唉声叹气,就是大跌眼镜,究其原因作文考分低,拖了总分的后腿,造成这种原因不外乎这几种情况:一是肚中草莽,无话可说;二是审题不清,洋洋洒洒,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三是能切中题意,但语言乏味,内容空洞、干瘪,没有文采;四是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文体范围局限,没有高瞻远瞩的开放思维,体现不出创新精神,所以卷子被打下档作文。我们分析原因是平时作文缺乏兴趣,不喜欢阅读,不能生活体验。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河,你们如何能提高高中作文水平,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见解,供同仁参考。
一、审清题意抓住题眼
现在作文都是素材作文,有很多材料反应的故事都发生在学生身边,有的是社会热点问题,但他们不能抓住题材的灵活,手拿一支笔,写到哪里是哪里,下笔千言,跑题万里。或者不能抓住素材作文的寓意,绞尽脑汁,无从下笔,所以平时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素材作文的研讨、训练,培养学生对素材作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开展素材作文竞赛,学会欣赏优秀素材作文范文,让学生挖掘文本资源,树立对文本作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碎作文共性的模板,表达共性话语,张扬个性,使素材作文润泽生命,孕育花开,使学生在平时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写作水平。
二、博览群书丰满习作内容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鼓励阅读,开发书角,在阅读中做好积累。平时我要求每学期每个学生读两本名著、两篇优秀散文、一本诗集,我认为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汲取人类思想的精华,真如大教育家叶圣陶所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语: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让阅读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开放思维,保证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积累丰富、更多的写作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我校每周安排一堂阅读课,开展好阅读兴趣小组,阅读时要注意从文体特点来思考和把握要点,对于阅读记叙文要养成提起笔来,关键语句画出来,站在当时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注意文章的写作特点。例如:侧面描写、环境烘托、借景抒情、托物寓意、详略安排、欲扬先抑、点面结合、伏笔照应等。对议论文,要求学生把握论据、论点、论证。我让学生开动脑筋,营造轻松的阅读环境,彼此交流心得,为提高写作水平在头脑中,做好足够的素材储备。图书馆是我们学生汲取营养的最佳场所,所以我鼓励学生经常光顾它,在那里博览群书,使他们认识了托尔斯泰,了解了雨果,感受到鲁迅的匕首,尝到了莫泊桑的辛辣、蒲松龄的鬼怪,当然少不了朱自清散文的陶醉。这些阅读量为我们提高作文水平提供了新颖独特的写作来源。
三、体验生活使之成为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文章。”老师要鼓励学生融入社会,体验生活,参加社会实践,用独到的、犀利的眼光去看待发生在身边的奇闻趣事,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考生活中真、善、美、丑,让学生学会看世界,在细致观察中获取写作素材。我们的身边不缺真情实感的人、物、事。例如我国美丽的锦绣河山、宽广的葱茏的田野、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还有几千年灿烂的历史遗址、遗存,拥有数不清的古代文人骚客、运筹帷幄的元帅、驰骋疆场英雄豪杰们,当然还有助人为乐雷锋式时代模范,还有视死如归、见义勇为的英雄们等等,无不是我们滔滔不尽的写作源泉。因此,我们老师有的放矢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他们走出课堂,感受大自然,利用好实践活动,组织好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要求学生牢牢抓住身边的一些素材,有话可说,说而不尽,这样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也自然而然提高了作文水平。
四、巧设情境培养写作兴趣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创作中去,让学生写到我要写、乐于写。例如,一次学校请专家做了以感恩为主题的报告会,一件件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句句催人泪下的话语,使每一个学生睹情思人,勾勒出父母对儿女眷眷的疼爱,同时也流露出学生对父母的愧意和思念。我抓住这个情境,立即开展一堂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课,每一篇作文的真情流露都使我很感动,真正实现了情境激发情感,以情促作,每一篇无不流露出学生的入情动情、情景交融,写出来的文章基本上是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有一种欣慰感、成就感。
五、让学生互批互评学会欣赏
过去学生的作文只有老师自己批改,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很少;现在我采用学生互改互批,我要求每位学生写出改后的心得体会,这样给学生一个做老师的平台,也增强学生对写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也向老师一样不仅纠正错别字、病句,而且还把学生精彩的段落、华丽句子、华丽的辞藻用笔勾勒出来,并且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欣喜的感受,同时似乎在和同学进行心灵的交换,为自己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典范。
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 篇4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常常感到头痛的事。它不仅要求教师去引导学生审题,构思作文,又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去批改,却收效甚微。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多读多思,丰富语言,为写作做储备。
关键词:初中学生;作文教学;观察;指导;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65-01
一位老师布置一篇作文600字左右,一堂课下来只有几个同学能完成,大部分只写二三百字,有的只写几个字。这不是个别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现实中许多学生写作文,他们的写作的经验,往往来源于“百度”,来源于“中考满分作文”“作文大全”等册子上文章,因此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写出别人没有的,动人的深刻的文章。
首先让学生懂得学会观察的意义。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名家观察生活的例子,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说说名家的例子。
其次在学习课文时,反复强调许多文章都是作家对所写的事物观察的结果。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作者观察济南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写出济南那种“温和”“慈祥”的奇趣,才有了只能下小雪,才有到处都是蓝汪汪的。
再次教学时紧扣课本布置观察作业提高观察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如阳春三月带领学生到郊外,引导学生“开放五官”。观察景物:眼睛看到的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耳朵听到婉转的鸟鸣,淙淙的流水,风儿的絮语......鼻中的花香,泥土的芬芳......舌头尝着花蕊的甜蜜味......让学生体验春之美,春 之乐。带学生去大街小巷看看那儿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
二、注重讲评指导,树立写作信心
一篇作文写出来,同学们又高兴又害怕,不知道自己的作文的了怎样的分数,为了鼓励写作,在评讲时以表扬为主,哪怕一个词一个句子用得好就给以表扬,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批改作文时做到每个同学都有批改记录,肯定他们的优点,再把好的地方用红笔圈出,在课堂用实物投影向全班同学展示。同学们看到自己作文有好的地方,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心里很高兴,进而逐步有了写作的信心。如一位平时作文写的较差学生,在写《宽容》这篇作文时,只有作文的开头写得好,其余的有些条理不清。他的开头是 “宽容是什么?宽容是一座桥,将矛盾那条大河得到化解;宽容是一杯热茶,使寒冷的两个人得到温暖,宽容是一支无形的手,将两个有矛盾的人手拉起来。”我当堂展示,并给予他表扬和鼓励,课后指导如何有条理写作,他很高兴,从此他的习作积极性渐渐地提高了。
三、从阅读入手,结合文体以读促写
我们学习的课文,文质兼美,他们的文章语言规范,人、事、物、情,应有尽有,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我们借鉴,值得我们细细揣摩,领悟写作技巧,技法。学习课文时,教会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如教学魏巍《我的老师》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的记叙文,他从七个方面刻画了老师,文章写七件事有详有略,多方面的刻画老师的例子,教学时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这几件事连在一起,又是怎样做到有详有略的。在作文课时就学习“多方面、角度的”刻画人物、详略得当的这种方法,来学习写一篇记人记叙文,如《我的――》,有了课文的例子学生在时就有话可说了。
四、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写作奠定基础
写作是在“听、说、读”的基础上一种创造。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知识的积累,很难写出好文章。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博览书群,积累词汇为写作打下基础。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两类文章,一类是记叙性的文章,二是议论性的文章。初一时初二时,要求学生读记叙性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散文,宗璞的散文;初三时多阅读议论性的文章,如吴晗的文章,梁启超的文章等。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积累,每天利用半小时进行时文阅读,对自己阅读过的文章要摘录精彩的语句,提炼写作的材料,并写三、四句感想随想或评价性的语句。
其次,教师及时检查,利用每周的阅读课,让学生把自己的周认为比较好的文章及感悟、随想,先以小组交流,然后在按小组序号用进行检查,其他同学随时记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课后在整理。如一位同学读了一篇关于“李大钊”的文章,他摘录了李大钊的名言警句,并做随想,其中有关知识和时间的内容,他写的随笔我认为这是叫我们热爱知识,学习知识,我知道学习重要时间的珍贵,我在上课时老是走神,对老师讲课总是爱理不理,读了这些名言,我 知道要多读书珍惜时间,我上课不在走神,认真听课做笔记。早读课时集中注意力背诵文言文和英语,我知道学习的重要行性和时间的珍贵。我对这个同学表现给与肯定,然后鼓励其他同学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言之有理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同学们也增长见识,积累了写作素材。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多观察多倾听、多读些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爱学习,爱写作,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初中作文教学案例集》,冯善亮,语文出版社,2009年1月。
怎样提高作文水平 篇5
初中阶段是学生语言表达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靠积累、模仿、
化、积淀。因此,提供平实、规范的文本语言就显得尤其重要。苏教版教材非常注意这一点,注意从学生表达与写作的规律出发,选文语言规范平实,易读易懂。所选课文虽不全是名家名作,但都是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与模仿。
比如《台阶》一文,细致入微的描写给人印象深刻,而所有描写都围绕表现人物与主题。如通过“父亲洗脚”“父亲踩黄泥”“敲烟袋”等一系列细节描写,刻画父亲的辛劳,表现出劳动者的物质状态与心灵状态。这些都是作者印象深刻的记忆,也是文中很有价值的叙述。读过之后,文中的细节令人过目不忘。在讲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父亲形象时,我就让学生试着仿照文中描写父亲的细节,去写生活中母亲的一两处细节描写,完成一段100字左右的小练笔,看谁的描写能让大家记住他的母亲,并当堂展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与评议。
二、读写结合,模仿课文提供句式
“有话不知怎样说”,是学生怕作文的主要原因,而这就更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写”。精美的文章结构,巧妙自然的过渡,真实深挚的感情,大胆丰富的想象,别具一格的见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些无一不能在教材中找到精彩的范例。在讲读课文时,如能将这些精彩的范例引导学生仿写运用,实现由扶到放的写作过程,往往就能很好的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就以郭沫若的《白鹭》为例,这是一篇优美的诗性散文,文笔清新流畅,表现自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精读课文后,我当堂就让学生略作思考,口头完成这样的创新仿写: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如散文的______,小说的______,诗歌的______,戏剧的______。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这种课堂上一次次师生思维火花的共同碰撞,一次次读与写的不断结合,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读写结合,依托课后探究习题
苏教版教材很重视读写结合训练。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都恰当地安排了一部分习作训练。被称为“短线上的读写结合”。它通常是在阅读教材中,结合某一篇具体课文内容随机安排的习作,意在培养学生写作技能,培养他们的习作习惯和习作兴趣,这种练习机动灵活,针对性强,不在乎写得多少,只让学生写一个小片段,抓住特点。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而言,应格外重视这些写作机会才对。
四、读写结合,用好单元诵读欣赏
也有很多学生反映,一到作文时,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每单元后的一至两篇“诵读欣赏”课文,引导学生在大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以增加学生的写作资料,习得写作技巧。经过长期的诵读积累,很多学生在口头表达与写作时都能引用诗文,甚至化用诗文,模仿习得的方法技巧,写得像模像样。
感知乡土文化提高作文水平 篇6
一.从教材中感知乡土文化的魅力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正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们可以看到:三味书屋是禁锢儿童的牢笼, 而百草园则是孩子的天堂, 百草园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 有油蛉“低唱”、蟋蟀“弹琴”, 还有神奇的故事、无穷的乐趣, 这生动地道出了儿童对大自然的向往及大自然给予儿童的快乐。大自然养育了万物, 是地球的主人, 也是人赖以生存的空间。大自然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它是语文学习最丰富的课程资源。大到山川日月, 小到花鸟鱼虫, 无论是风雨雷电还是太空宇宙, 所有的这些都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无穷资源, 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源。农村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农村家庭的孩子, 由于经济与环境的限制, 他们不能尽情享受书本带来的快乐, 他们的学习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而神奇美妙的大自然却给我们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有一次在教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让学生想想他们过除夕的情景。他们说要挂灯笼, 贴对联, 打炮仗, “三十日”外出者千里迢迢也要回乡与家人团聚。晚上祭祖, 吃年夜饭、菜肴主要有芋头、鱼 (都含“有余”意) 、年糕 (年年高) ;十个冷盆盛于红高脚碗内, 表示“十全”。是夜居民住舍各处遍点红烛、油灯称作“岁灯” (现在是电灯、灯笼) , 家长给幼辈分压岁钱, 置于枕下。因为与他们的生活贴近, 唤起了他们的生活体验, 全班同学的兴致都很高。课堂气氛也更活跃了。
二.收集乡土语言、民间传说、新鲜故事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 其日常口语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是最鲜活最生动的作文语言, 学生在交流、收集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 并在作文中加于运用。农村学生在用具有乡土特色的语言来作文, 不仅增强对自己的认同感还能激发作文的兴趣。
民间故事作为乡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斗争, 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它又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不同时代农民群众的思想和情感, 表达了他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同时这些民间故事还能激励人们热爱生活、颂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
农村中每天都在发生着新奇的事,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自己身边新奇的事。教学实践中, 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随笔撰写的形式, 提高学生对新鲜事的敏锐的观察力, 通过学习随笔的撰写, 为写好作文提供相应的素材。
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收集材料, 采访、图书资料查阅、上网查阅, 同时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记录所收集的素材:文字记录、图片资料收集、照片、录音等形式, 使资料更趋完整和可参考性。
三.拓宽写作空间, 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
农村学生生活在乡村这个广阔的空间里, 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 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如:碧水蓝天的湖泊河流、乡村田野的风土人情、农家朴实的生活以及民间传说、古诗楹联等, 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 只要我们加以研究和开发, 使丰富乡土文化资源与写作教学校本课程融为一体, 达到写作教学个性化、特色化, 促进教师形成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意识, 从而达到为语文教学服务, 为学校教育发展服务的目的, 进而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使教师成为学生利用习作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引导者, 使学生成为习作教学资源的主体和主人, 勤于动笔, 乐于表达, 擅于表达真情实感, 把自身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快地释放出来, 使得习作教学有效性得以彰显, 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 从而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摘要: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 因此, 在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中, 把乡土资源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 能使作文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中, 我们应该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 引向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 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篇7
一、发辉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写作是对语言文字组织能力的综合运用,是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是需要一定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指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于联想和想象,进行创新。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别让学生担心自己的想象是否合理,教师可经常对学生说:“作文想象要合理。”无形中教师已经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比如,一位教师在一次作文课中对学生说:“如果天空中下一场雨,你希望下什么样的雨?”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言:“冰淇淋雨”“鲜花雨”,“金钱雨”“汉堡雨”“可乐雨”,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可是这时教师说了一句话:“谁的想象更合理?”学生们思索了一会,陆续地说:“老师,天空中不可能下冰淇淋,融化之后会很脏的!”“老师,天空中不可能下鲜花,那么多的鲜花,枯萎后谁来清理呀”……这样争论来争论去,最后的结论就是:天中只能下我们见到的雨。请问一下,教师在作文课前为什么还要问:“如果天空中下一场雨,你希望下什么雨呢?因此,在想象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合理想象为充分想象,要淡化合理,强化充分。
其实,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有意义的作文成人能写几篇?更何况小学生?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是创造发明的先兆。小学生都善于想象,那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这样他们的想象就会丰富,创造性思维就越能得到发展。
二、在作文教学中要进行换位思考
比如,在一次想象作文中,教师出示了一组图,大意是这样的:鸭子们郊游去;几只鸭子掉进了下水道里;鸭妈妈去请警察;警察来救小鸭;小鸭得救了;感谢警察。作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大胆想象,并能进行多角度地叙述,写出真切的感受。类似的作文我们也都做过,但大部分学生采用的都是第一人称的,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这个故事,结果写出来的作文故事都差不多,如果教师稍加点拨,除了旁观者的身份之外,还可以从鸭妈妈、落水小鸭,没有落水的小鸭、路过的行人,司机等不同的角度来写,那样的话,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不一样,这也就是作文教学中的换位思考,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表达以及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关于作文的批改
传统的作文修改,教师只是简单地给个分数或者一段笼统的评语,而学生在看到教师评价后也不会有什么反应。这样的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任何作用。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习作,要努力发现每一篇习作中的闪光点,并针对这些闪光点给予学生最真实的评价。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要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为准则。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因人而异,对于写作水平好的学生,要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激鼓励他们向更高水平前进。对于写作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来说,要放低要求,尽量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建立写作的信心。
另外,要加大学生参与评价的度。作文不能只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要打破以往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统一模式,教师可以通过“读”的方法,学生的作文写完后,可以先让他们自己去读,读着读着自己就会发现他的作文中哪些语句不通顺,那里修辞要修改,也可以读出自己的作文是否注意了细节和心理描写,也可以让别人读自己的文章,听取别人的意见,让学生也参与评价,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学会欣赏、鉴别,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四、关于作文的题目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篇8
一、讲明道理, 引起兴趣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 教师首先要从道理上向学生讲明作文的重要性, 让学生懂得作文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 生活离不开作文, 举例来说,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 有的想成为文学家, 有的想成为一名宇航员或成为创造农作物新品种的新型农民, 有的……不管干什么, 总要写计划, 写总结, 写科学实验报告, 发表和推广科研成果等, 都需要有一定的作文水平。这样向学生讲明作文的重要性, 学生就会在思想上对作文产生兴趣, 觉得必须学会写作文, 写好作文, 兴趣是成才的第一台阶。
二、教给方法, 增强兴趣
当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时, 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 让学生懂得如何写好作文, 增强作文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 作文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作文中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自己的, 而不是照搬照抄别人的模式、腔调。因此在作文时, 学生要真实地反映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和学生的优秀作文, 教给学生作文的基本方法。如怎样写看图作文, 怎样写记叙文, 怎样写景、写物等等;还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文章开头、结尾的写法以及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等。
三、体验成功, 培养兴趣
改进批改方法 提高作文水平 篇9
一、学生互相批改
在学生互相批改之前, 教师先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如批改时要抓住文章的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问题, 学会使用增减符号, 学会写批语, 并要求学生在批改时互相打分。学生批改时, 教师巡视, 及时指导。学生互批互改后, 将全部作文收上来, 仔细分析研究, 掌握学生批改情况, 了解哪些学生批改的比较恰当, 那些批改的不当。学生互相批改是第一步, 它可以减少教师的批改时间, 并能使学生在批改他人作文的同时受到启发, 进而提高作文能力。
二、小组讨论
这一步的具体做法是:先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指定专人负责, 然后有选择地挑出几篇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文章, 分给各组讨论。学生可以对原批改的情况品头论足, 提出与原批改者不同的看法, 经过讨论, 认为原批改较恰当的, 小组可以维持原来的评语和分数。对原批改不恰当的, 小组可以重新写批语, 重新打分。每个小组要推举出一名代表做中心发言。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增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小组批改可以弥补学生互相批改的缺欠, 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 促进作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教师面批面改
面批面改主要是处理作文批改遗留的问题, 并不是对每名学生都面批面改。对作文水平低的学生, 要帮助他们认识作文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对于写字不规范、错别字较多的学生, 要引导他们向写字规范的同学学习, 使之有方向可循;对于缺少立意的学生, 除了引导他们模仿范文, 学习文章立意外, 还要引导他们对事物深思熟虑, 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来立意, 让学生懂得以小见大, 以少胜多等道理, 从而使学生在写文章时注意挖掘, 深化主题, 逐步提高立意能力;对布局谋篇能力较差的学生, 引导他们掌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作文技巧。同时还要鼓励他们树立作文信心,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至于优等生, 在充分肯定他们的同时, 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 使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 进一步提高作文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篇10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生活 阅读 激励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许多学生一提到作文,眼睛就没了神采,学生怕作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贴近生活,亲近自然
要做到贴近生活,亲近自然,很不容易,因为老师头上有一个“紧箍咒”,那就是安全问题。这一点首先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能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实地观察,贴近生活,亲近自然。当然,在组织活动前,教师也要做充分的准备。如:制定恰当的活动方案,收集相关资料,预设参观顺序,恰当的语言介绍,引导学生对看到的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融情于景;对学生的作文要及时评讲交流。
指导学生留意生活,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学校的变化,家乡建设的变化,人们衣、食、住、行和消费的变化。善于发现美,如清洁工是如何在辛勤劳作的,城市、社区、小区是哪些人合作管理的、医生是如何为病人治病的、教师又是如何关心学生的、爷爷奶奶是怎样勤俭节约的、同学之间是怎样友爱互助的……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丰富情感、美化心灵,积累丰富的写作文素材。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积累更多的作文实践素材。
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通过种植花草等植物,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饲养小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通过参加一些劳动及公益活动,体验劳动的辛苦与收获;考察生活及生活的环境,指导学生把所见所感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从生活中学到作文写作的知识和素材。
对生活有了情感,对事物有了理解,再加上老师的引导,自然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与阅读教学的紧密结合
教材中的文章是经过精选的,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要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流和作文训练的重点。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好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积累好词佳句,还要指导学生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并灵活运用于作文写作中。语文教师要长期坚持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指导相结合,并坚持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文水平。
三、加强课外阅读,注重积累
加强阅读,注重积累,就是培养学生多读、多记,多积累,在写作时,学生才会信手拈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坚持阅读,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名篇佳作,积累写作素材。选用一些同龄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学生品读,帮助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巧妙的构思、精美的词句、布局谋篇的特点等进行领会,指导学生阅读,掌握写作方法。只要坚持不懈加以要求和训练,几年下来,就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还能让学生成为才思敏捷、能说会写的小天才。
当然,也不要忽视家庭教育的力量。家长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家长平时多陪学生一起阅读,帮助学生精选适合的名篇佳作,协助学生积累,帮助学生赏析,领悟文章奥妙,丰富学生的情感。
四、不断激励学生,让其获得成功感
多给学生以掌声和赞美,创造更多的平台,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也许学生刚开始写作并不被老师看好,那是学生蹒跚学步的开始,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给予学生信心和勇气,让学生不畏惧写作文。学校、班级要经常举行优秀作文的评选与表彰活动,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在学校橱窗中进行展示,既让学生获得写作的成功感,也给其他学生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语文教师要经常收集学生的优秀作文,指导学生精心修改,向报纸杂志推荐发表,这也是让学生获得成功感的好方法。
挖掘学生潜力提高作文水平 篇11
一、体验生活,让作文内容鲜活起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如何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呢?
首先,练就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观察生活是获取写作素材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观察作为作文教学的基础,认为观察作文能够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这三者是科学的作文教学的“支柱”。例如一次写“荷”的作文,我从观察入手抓写作,先不作要求,让学生自由观察荷塘美景,然后写作,结果发现个体观察能力差异较大。有的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具体观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如观察到了荷花的不同形态:青色小骨朵、青紫带粉的大骨朵、正在盛开的粉嫩大荷花、开败了的残花;还观察到了叶的不同风姿:尖尖角、水面漂叶、欲展未展的卷叶、舒展的大荷叶、枯叶……而有的学生则粗枝大叶,抽象笼统,三五句话交差了事。于是,我引导他们第二次观察,并教他们:观察要有序、细致,调动视听嗅触感官,获得自己的独特感受,描写具体。几次训练之后,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此时,我提醒他们做每周一则的练笔日记作业时,多写观察自然、观察周围人、事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养成喜欢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逐步积累起丰富的写作素材。
其次,磨砺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校园内或学校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时,学生们喜欢围观凑热闹,我趁机叫他们记叙经过。有的学生表述很好,而有的却交代不清;有的会对事件进行思考后提出看法、发表议论,而有的则习惯于对任何事都不思不想,记完了事。于是,我引导他们思考、辨别,谈看法、说想法,并提醒他们遇事要善于思考,勤于动笔。正如威廉·W·韦斯基在《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中说的:“写作过程帮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了你的思想。”
第三,陶冶一颗热爱生活的诚心。语文学科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课本范文本身就是陶冶性情的极好的材料,语文教学要有激情,教师要把文本蕴涵的感情挖掘出来,传达出去,并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对学生课余的正当爱好和活动要支持并热心帮助,有机会时还应亲身参与,让学生时时感到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让学生们热爱生活,满怀激情投入生活,才能造就大批思想健康、感情丰富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勤于积累,让作文语言生动起来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写作的材料,教师要善于抓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本上要求背的名篇佳作一定要抓落实。学生的记忆需要在几次反复后才能巩固下来,我们要掌握记忆的科学规律,在学生告诉你“已经背了”的几天后,可通过默写、抽背等形式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阶段学习结束时再让学生们互背一遍,再次强化记忆效果。另外,教师还应适当增加课外名篇名段让学生背,当然这要因人而异,优秀生可让他多背点,后进生则不宜增加他的负担。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读书笔记,收集名言佳句,并经常读、记这些语言精华,写作时信手拈来,定能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多开展说话训练。如:接新班时,我让学生上讲台向全班作1分钟自我介绍的说话训练;上新闻单元时,我举行一分钟新闻发布会;在班会课上还开展了“我的理想”、“父(母)爱情深”、“师恩难忘”等口头作文训练,融思想教育与听说讲活动为一体。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只有持之以恒地练这些“诗外”功夫,才能清除学生的畏“写”心理,才会觉得有话想写,才会乐于写,敢于写。
三、讲究技巧,让文章结构优雅起来
写前指导构思,写时注意结构,写后做好讲评———让学生领会、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用不同类型文章为例让学生写前学会构思,并写出简要的写作提纲,确定哪儿详写,哪儿略写,胸有成竹后下笔;写作时要教学生处理好连接、过渡与照应;写后的讲评要典型、精要,选取范文要真正起到“示范”的导向作用,可以从同班学生作文中选最好的,也可以借鉴别班、别校的或书报上的。教会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很重要,正如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的:“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针对作文的写作,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开展了一些专题指导讲座,如:
●“凤头”——作文开头有灵气
●“猪肚”——作文内容要充实
●“豹尾”——作文结尾含意深
●“广角镜头”———小标题式作文写作指导
●“反复修改”———千锤百炼文生辉
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讲座中运用了大量的例子,学生们开扩了眼界,学到了技巧,一步步提高了写作水平。
四、陶冶性情,让作文格调高雅起来
文章是作者生活阅历及生活体验的艺术再现,从中往往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道德倾向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语文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潜心育“德”。如:孝亲、尊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友爱、同情是为人处事的根本,自律、向上是自我塑造的手段,诚信、爱国是公民的首要责任,教师要抓住机会感染、熏陶、教育学生,并促进学生们相互教育。有一久我在德育课上让学生们大声背《三字经》、《弟子规》,没想到学生们很感兴趣,学习兴致很高,还有好几个同学在日记中写了读后感,说自己读了这些古训之后深受教育。对学生作文中流露的不良思想倾向要予以纠正,作出正确引导,把作文与育德结合起来。
【提高作文水平论文】推荐阅读:
提高高中作文水平07-09
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07-18
后进生作文水平提高07-19
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06-03
多管齐下提高作文水平05-23
提高作文水平的三步曲11-15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05-12
从培养兴趣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07-05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论文06-15
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论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