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论文

2024-10-16

加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论文(共11篇)

加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论文 篇1

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建设全面提高城市长

效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区政府党组围绕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开展深入调研,提出对策和建议,全面提高我区城市长效管理水平,积极为实现河东区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做贡献。

一、加快环卫体制改革,推行政府、社会、市场三者互动的运行机制环卫事业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处于城市管理特殊而重要的位置,既是城市管理和政府投入的重点,也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针对我区环卫体制政事企合一、管理和作业职能不分、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的运行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政事(企)分开、管干养分离,是提高环卫作业水平的外在驱动力,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的必然趋势。按照逐步平稳推进的原则,可分三步走:一是将政事分开,干管分离。将现有的道路清扫、垃圾运输、公厕清除保洁三大作业队伍从事业单位的职能中剥离出来,成立专业的作业公司,现有作业人员的工资福利暂不变、待遇暂不减,变革的实质是将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单位,职工的行政事业编制身份没有了,完全变为国有企业工人,实现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的分离。二是由行政职能部门按现行运行维护费标准进行测算,制定环卫作业服务项目价格体系,完善作业服务单位的市场监督机制。将现国有的设备、设施、房产纳入运行成本,收取管理费用,转入给公司实行承包制。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标准核定工作经费,实行总额包干,超支不补,下放管理权限、强化工作责任,将服务水平由短期突击向长效管理转变。刺激承包单位向管理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在此基础上,行政管理部门将纳入运行成本上交的管理费用,待市、区环卫体制改革和机制健全后,用于在职职工养老保险的补充等,使职工变换身份退休后工资不受身份影响。三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计划地逐步放开作业市场。可拿出部分道路或区域进行社会招投标,引导三个作业公司参与市场竞争招投标。并各自作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企业化运作的经济实体,接受区、街、居三级考评,考评结果直接与经费挂钩,促使这些服务性经济实体强化内部考核和管理,走上市场化运行的轨道,不断提高作业水平,使政府出

资买服务真正落到实处。为了稳步推进,可先行进行试点,以招投标形式,推进环卫市场化养管作业的实施。①全面启动区环卫局成立的启程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和腾达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的养管作业市场化工作。可将全区的垃圾清运工作交由两个公司按照市场化方式实施养管作业。②可将原由环卫局负责作业的部分主干道路(以十一经路、卫国道、东南半环快速路、津滨大道为试点,核算作业成本)以政府招投标的方式,交由有资质的保洁公司进行市场化作业管理。③可选一个街为试点,将街域内部分三四级道路(含绿地)、居民区甬路(含绿地)的作业交给有资质的保洁公司进行市场化作业管理。

二、调整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的设置

城市管理的重点在街道社区,管理的难点也在街道社区,管理的水平更体现在街道社区。实践证明,管理权力与管理对象越近,管理就越到位,管理幅度越小就越有效,也就是常说的扁平化管理。针对近年来我区在城市管理体制上亟待解决的“管得了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及出现问题推诿扯皮影响及时有效处置的问题,建议将区综合执法局现行执法机构进行调整。

一是按照一个执法主体、二级执法、三级管理、科学分工、责任明确、齐抓共管、高效运作的工作格局,由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牵头将五个地区大队按照各街道办事处行政管辖范围,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核定执法人员数量,足额配置,重新调整组建以街域为单位的12个地区综合执法大队,派驻各街道。以综合执法局的名义,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依据承担的职责,依法行使对各街域内市容、环卫、园林、规划、工商、交通、市政部门全部或部分处罚权,依法对道路两侧及公共地上私搭乱盖、占道经营等违法现象进行查处,消除各类违法行为。

二是鉴于天津站地区综合管理办公室已正式批准成立,并包含站区综合执法工作。建议将现有3个直属队(其中1个为站区直属队)调整为2个,由区综合执法局管理,按照原机构设置所定职责和范围,实施城市管理执法工作。

三是加强执法保障,维护法定权益。建议赋予区综合执法局内设民警办具有独立办案权,并接受公安河东分局、区综合执法局的双重领导。在重大执法事件中,形成积极配合、保障有力、协同作战的强大阵势,切实解决执法过程中的司法保障问题,维护执法队伍的法定权益,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三、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确保管理工作责任到位

属地管理,是实现城市高效能科学化管理的根本措施。街道办事处作为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或受本区人民政府委托,对本辖区内的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经济发展、社会治安、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建议街道办事处要履行以下主要职能。一是要切实发挥街道办事处在地区城市管理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和管理服务的职能。调整和健全街道城市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区域城市管理经费划拨及使用与监管机制。按照“责权统一”、“费随事转”的原则,下放到街道管理的工作项目的费用应划拨到街道,由街道统筹管理和使用,并接受区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

二是要进一步强化街道城管委的作用。城管委对派驻的地区综合执法大队、环卫驻街员等实施统一领导。地区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由街道办事处任命为街城管委副主任兼城管科常委副科长。地区综合执法大队日常执法和工作效能监督管理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对其年终考核评优意见占本单位的60%。工作绩效奖励纳入街道城市管理考核,由区考核办按考核分值进行划拨。街道办事处对地区综合执法正副队长、环卫驻街监察员和各部门派驻的联络员赋有任免调换的建议权。各街以地区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出发,调剂充实城管科干部力量,增配相关工作人员,以保证各项城管工作的有效落实。

四、强化区城市管理考核办的职能,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

以城市管理考核机制为基础,区城市管理考核办肩负着对全区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指导、协调的职能。结合我区实际,建议要把城市管理考核工作摆上全局性、权威性的重要位置,将考核办纳入政府组成部门或定为正处级单位,要提高各部门、各街道对城市管理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各单位在城市管理考核中的绩效情况纳入党政考核目标当中,被考核单位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负责人的提职、评优等征求区考核办的意见。

加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论文 篇2

加强管理,成立组织

为了进一步推进司法局行政系统专网升级改造和局域网终端建设,成立了以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以主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把这项工作确实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我们确定了议事规则,写入了局工作要点,局领导小组每月听取一次专项汇报,一把手亲自过问,抓具体,具体抓。瞄准配置弱项,研究补齐短板措施,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查漏补缺,填平补齐,使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安排、有部署、有落实、有提高,逐步向规范化迈进。

充分调研,摸清底数

宁河区司法局按照《天津市司法局办公室关于加快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广域网建设的通知》要求,为加强局机关终端建设,做到人手一机,对机关和乡镇司法所电脑配备情况进行了充分调查摸底。重点做好了两个层面的调查。首先是局机关人员电脑配置情况。目前局机关现有计算机21台,其中,老旧电脑6台,这些老式电脑因运行非常缓慢,经常死机,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急需更换。同时,为了达到市局人手一机要求,需新添置电脑10台。其次,区和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人员电脑也急需配置。全区目前共有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司法所)14个、公证处1个、法律援助中心1个。虽然目前已全部配备了电脑,但许多电脑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性能低下,我们按照局党组把优势的资源首先配备基层的要求,为全区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司法所)每个中心(所)配备电脑l台,共计14台。经与区财政申请,通过集中采购方式,总计投入了12万元,更换了24台电脑,达到了人手一机的目标要求。

克服困难,稳妥推进

我局按照区委统一安排,机关楼拆迁,目前借用人保局的教学办公室临时办公,借用人保局会议室作为视频会议室,加之人保局教学楼尚未验收,不能插间分割。针对以上问题,首先我们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了整体实施方案,提出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要求,积极争取市局及区政府的支持。目前我们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我们正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租赁新的独立办公场地,解决客观困难。另一方面,不等不靠,工作不停滞,我们按照市局的要求升级改造了会议系统,更换了视频摄像头和主机,我们为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司法所)配备了专用机柜和电源插孔,并对安装环境进行了要求,先后三次下发和转发相关文件完善和提升此项工作。目前全区的所有的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司法所)已具备了局域网接入的条件,为整体推进我区的司法行政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局的要求,结合“三大”活动的开展,扎扎实实的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司法系统专网。

加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论文 篇3

本着“精心打好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潜心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用心拓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办学理念,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瞄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学校先后被评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首批教育现代化学校”“苏州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着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战略,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实现了特色建设与学校的同步发展。

对照标准,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装备水平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明确分管校长,设立教育技术中心,由教技室主抓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及培训等工作。学校按《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类要求配备和落实了各专用教室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并能重视队伍管理。

落实经费,保障设施,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

学校每年安排充足的专项经费,保证教育装备的添置、更新和补充,2008年暑期,学校实施“苏式园林风格的校园主体建筑装修工程”,投入200万元,重新架构了学校计算机网络等弱电系统。2011年暑期,学校又投入3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装备水平。目前,信息技术中心及专用网络、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配备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类标准。学校图书馆为“苏州市小学一级图书馆”,成为首批“苏州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按《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规范要求做好音乐、美术、劳技等其他专用室场的装备工作。学校拥有计算机294台,生机比为3.5:1。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由校园网络中心、音像资料室、2个电子阅览室室、3个网络教室和2个大型多媒体教室组成;全校教室、专用室全部配备了互动电子白板。学校还拥有闭路电视系统、综合广播系统和多功能演播厅。校园信息基础建设达校校通、班班通、室室通的三层次要求,校内主干速率达到100 Mbps,网络终端遍及每个教室及每位教师办公桌,网络终端数与学生数之比为1:6。每位教师配有笔记本电脑和办公台式电脑,所有普通教室和专用室均装有液晶投影、视频展示台等多媒体教学设施,为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保障。

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装备管理水平

多年来,学校十分重视网络中心的安全工作,定期做好备份,并能定期进行常规的网络防毒杀毒等工作,确保学校网络正常运行,能保存与积累有关软件资料和纸质资料。我们还实行班级小岗位责任制,落实班主任工作职责,由一名教师专门负责设备监测维护,通过教室电教设备使用记录和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掌握班级电教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学校教技室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查等形式掌握学校设备管理情况,通过看台账、查记录了解管理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和修正,期末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部门服务情况。学校教技室通过每两周一次的行政例会,将学习、检查、管理、执行纳入了管理工作常规,各项工作日趋规范,使之成为“苏州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先进学校”。

培研结合,服务教育,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加强管理,夯实流程,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依托校园网,建立了学校课题管理平台,分课题以网页形式呈现课题信息及研究过程资料。设置的栏目有研究方案、学习资料、研讨活动、成果鉴定等。在各课题组明确了课题组长及课题档案管理员,每月及时上传课题研讨的动态资料,如研讨活动、研究课、学习活动的记录、教案、教学案例、活动照片等。每学期还上传课题执施计划、研究成果综述等。研究过程中的成果资料,如获奖论文、发表论文、获奖课视频、证书等均按规定格式上传。全校100%的课题实现网络化管理,学校也因此荣获“苏州市课题管理优秀网站”。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课题管理的效率,夯实了课题研究的流程管理。

1)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每年寒、暑期,学校都要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网络技术、电子白板运用技术的专题培训。在此基础上,各学科再分组培训和研讨。各学科中心组精心选择学习内容,结合具体教育教学案例进行辅导讲座。在做好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还自主学习了一些课改书刊,结合自己的任教学科,大胆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为了促进教师自学,学校还结合“过三关,创三杯”系列活动在青年教师中每学期按年级、学科定期开展征文、演讲、会课和课件展评活动。

2)课改沙龙,确立理念。多年来,学校先后多次组织了课改学术沙龙活动,让老师们在课题组内进行自主、开放、融洽的学习交流。为了加深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与把握,结合新课程教材和相关的教学个案,我们先后举行“有效教学大家谈”“后茶馆式教学论坛”等活动,数学学科组、艺术学科组也先后举行“电子白板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论坛”“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艺术课中的运用”等贴近课堂的主题沙龙活动。老师们利用鲜活的教学案例,分析研讨,各抒己见,深度碰撞,从而加速实验教师对新理念的接纳。

3)编发简报,深化交流。为了及时传递学校课改动态,介绍课改先进经验,点击课改新理念,学校教科室定期编印《烛光集》。栏目主要有“八面来风”“课改在线”“案例平台”“课改拾贝”“课改问讯”等,并分学期对简报优秀稿件进行评比。

4)加强“教科——教研——课堂”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十一五”期间,学校以国家级电教主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为抓手,开展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研究中,我们一方面主动为实验教师解除后顾之忧,为研究老师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我们采用集体备课、骨干培训、专家引领的方式来共同研讨具体的教学问题,并通过示范课、比赛课、讲座等形式在校内推广。多年来,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实小青年教师课改课堂教学公开教学活动、课题组研讨展示活动、区级学科带头人示教活动、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等活动,并形成了“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即‘任务驱动’)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学习的‘问题探究’方式及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主体实践学习的‘资源利用与共享’方式”。实验教师共制作出150余个教学课件,并汇集了《自制课件集锦》,摄录了20多节网络整合课录像课,主课题组编辑出版了阶段成果集《烛光集》,写出课题阶段报告;教师撰写的130多篇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在省市级各类教育、教学刊物上,教师制作的课件获省、市级奖14项;实验教师说课、上课获奖34人次。在苏州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暨十佳网络教学团队评比活动中,我校代表队又荣获小学组一等奖的好成绩;在“江苏省第六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活动中,我校也每年获得优秀组织奖。

5)组织教师开展“阅读——练笔——反思——实践——博客”活动。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内涵建设的提升。五年来,学校又有2位教师被评为苏州市名教师,3位教师被评为苏州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3位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8位教师被评为区教育能手,9位教师被评为区教坛新秀,6位教师分别获区“十杰”教师和“教学标兵”。

抓住契机,组织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年来,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色建设为契机,依托网络,积极搭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实践体验平台。如青少年网上读书活动、计算机绘画比赛、网上制作贺卡、电子小报比赛,制作个人、班级主页等。这些活动在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形成的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全人格,也使他们对网络有了一个积极的认识。五年来,学生频频获奖,先后有6个班级被评为“苏州市‘书香之班’”,8位学生荣获苏州市“阅读之星”称号;学校代表队参加苏州市中小学第二届阅读节暨“海峡两岸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也载誉而归,学生在各级各类的报刊上发表习作265篇,其中全国级的有129篇,省级73篇。学生各类艺体获奖1 013人次,其中全国级的615人次,省级104人次。

整合推广,学以致用,推动学校工作新发展

学校信息化建设还有力地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准。学校先后获“江苏省苏教版语文教材实验先进集体”“江苏省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实验先进集体”。2006年2月至今,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实验基地和全国优秀子课题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先进学校、中国创新教育示范单位等。《上海教育科研》《长三角教育》《江苏教学》《苏州教育》等刊物及江苏教育电视台对学校的信息技术工作还作了专题报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加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论文 篇4

我校紧紧围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研究探索新的技术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和方法,并通过师资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特别是在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四结合”实践中作出了成效。

<1>坚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优化课堂教学相结合

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学校各部门都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推广活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及省、市、区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数学组在运用《几何画板》辅助课堂教学及教研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他们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听讲座、参加各类教学竞赛等实践活动,学习和掌握电化教学技术,学会了从网上吸取新信息,网页、课件制作等技术。在校、区、市、省各等级的说课比赛、课改研讨公开课、探索性的公开课教学比赛等活动中,该科组老师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制作了大量的供说课、公开课、竞赛辅导用的课件,其中有2人获得省说课比赛的二、三等奖,2人获市说课比赛一等奖,2人获区一等奖,3人获区二等奖。

物理科组在实验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全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充分利用媒体的放大、重复、定格、模拟、动画等功能,利用媒体的优化组合,创设声、光、色、形于一体的情境,将较大容量的信息在短时间内生动、形象、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扩展了教室的空间,节省了时间,使传统教学不能实现的想法、做法得以实现, 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特别是彭群英老师于12月在广东省青年物理教师说课比赛和3月广东省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中,所上的《牛顿第三定律》均获省一等奖,并于月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第三届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历史科组利用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语言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集成一起,对历史资料进行储存、加工、控制、编辑,并以较完善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创设历史问题情境,激趣引思;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升华知识。丁宝琴老师在全市青年教师历史公开课比赛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所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获得了很好的视听效果,先后被评为市、省一等奖。其他教师也经常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师生们尝到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甜头。

化学科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他们以“引导发现法”,向学生提出观察的要求,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用先进的科学仪器提高观察的效果。如:用实物投影仪使学生对实物观察得更清楚,把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化学问题的方法。还有一些突出的实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校所有学科在结合学科自身特点进行媒体整合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贡献,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中,学校的多媒体双向播控系统投入使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它主要用于对学校的教学活动点实行监控及电视教育的转播工作、实况转播、公开课教学、观摩听课、多端电视会议、收看电视教育资料、电化教育等;还有学校承担的各种考试,学生的英语听力训练、家长会、专题报告会等活动,每学期不少于50次。

学校承担了两次大型的省级比赛活动,年8月期间,我校成功举办了广东省高中青年教师数学说课比赛;2000年12月期间,我校又成功举办了广东省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大赛。在活动中,我们提供了相应的软硬件环境、应用平台,保证了比赛的顺利完成,受到主办单位及执教者的赞扬。

<2>坚持现代教育技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课题研究是实验工作的重点,也是检验学校实验成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自开展实验以来,电教实验研究,一直是我们考核科组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我校所选取的课题都是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是本地区、本学校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所申请的课题既有“九五”省级课题,也有“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措施,给予充足的研究经费、充足的研究时间,并建立了激励机制。我校先后投入经费2万多元,用于课题组购买资料和开展研究活动,并将课题的开展情况与科组评先、老师评优挂钩,担任课题的教师承认其工作量,课题组定期开展活动。

近几年来,我校开展的省级课题研究(省级以上)有10个,其中有3个已经获得结题通过,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另外,各科组都开展了校内课题研究活动,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明显,我校在开展课题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或终结性成果。(1)通过实验锻炼和培养了一批电教骨干,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者、受益者和引导者。(2)撰写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论文,有的已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有的获得了各级科研机构的肯定和奖励,大部分论文已从经验型逐步提高到理论型、学术型。(3)初步形成了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些新型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4)研究开发了一批多媒体软件。近三年来,有150余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或在全国及省市报刊发表。

<3>坚持实验与提高管理效能、办公效率相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管理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学校的成绩管理、工资管理、档案管理、人事管理、体卫达标统计管理都已电脑化,提高了工作的质量与效益,为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坚持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依据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由学生自己选题并组成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指导教师教学生如何上网查找资料,如何利用音像设备收集素材,并通过电脑编辑成汇报材料。高一学生马炜霖等五位学生的课题“网吧对中学生的影响”、高二学生冯伟仟等三位学生的课题“通明村红树林的破坏状况及其保护措施”在成果展示中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音像画面,观点的鲜明,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特别是课题“通明村红树林的破坏状况及其保护措施”获得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社区的XXX,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在这里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社区作为基层群众组织,是居民与政府进行沟通的“枢纽”和“桥梁”。加强作风建设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的必然要求。

在日常工作中,社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树立为民服务的精神,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树立社区的良好形象。努力做到“民思我思、民需我为、民求我应、民困我帮”,以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

我认为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

社区的工作有着很明显的服务性质。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要以居民为本,坚持服务的理念,将管理工作与服务居民统一起来。设身处地为居民着想,坚持“居民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主动为居民排忧解难,并尽最大努力的为居民办事提供方便。对居民反映的问题以及需要办理的事情,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使居民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第二,加强素质建设,提高办事效率

个人素质是我们发挥好作用的重要基础,具体来说,就是要按照 “高素质培育、高效率运行”的理念深化学习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大局意识,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思想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积极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第三,规范工作程序,保证工作质量

社区工作需要我们坚持规范,保证国家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并公示给群众。清理和修订现有的规章制度,坚持“早”“准”“精”原则,切实保证工作质量。

第四,严明工作纪律,规范工作行为

严明的工作纪律是提高服务水平的保障,各工作人员必须自觉遵守社区的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严禁擅离职守或在工作中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待人热情、语言文明、办事高效。严格规范工作行为,确保各项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

第五,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要跟上形势的发展,发挥好职能作用,必须加强学习。学习不够,研究不够,必然导致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我们将大兴学习之风,努力建设学习型部门,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同志们,只要我们有一颗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诚心,只要我们耐得住平凡,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素质建设、规范工作程序、严明工作纪律、加强业务学习。一定能够强化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与群众心连心,心同心,心贴心,成为让群众满意的社区。

加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论文 篇6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8年12月8日)

##市辖5县2市5区,土地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28万,其中现有耕地面积351万亩,农村人口460万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有效提高了粮食产能,年均粮食产量在50亿斤以上,商品量15亿斤左右,均居全省第一。粮食生产是##市农业农村一项主要工作,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粮食基地建设的基本做法

(一)突出组织领导,增强工作合力。近年来,在实施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过程中,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大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市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农口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项目实施。县市政府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在市县###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局牵头,协同有关部门组织项目的实施,调度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大部分项目所在地的乡(镇)、村领导,直接抓好项目建设。领导重视,管理科学,为我市粮食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突出科学规划,加强综合治理。##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农田分布集散不均,导致农户经营规模较小,农业投入不足。针

1对这一现状,我市坚持科学规划,以规划定项目。按照“集中连片、重点投入、区域治理”的思路抓好项目选址,因地制宜地实行水利工程、低产田改造、良种繁育和农机配套等综合投入,有效地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并将原有的渠道、小型水库、骨干山塘等设施修复连贯,新老工程同时发挥作用,达到“建设一点,连成一线,治理一片,高效运行”的建设效果。实践证明,坚持科学规划项目,因地制宜选址,集中连片,综合治理,能使国家有限的投资收到最大的长久的效益。

(三)突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一方面,强化了项目监管措施。我们依据自身职责,在项目监管工作中严把“三关”,即项目申报关、计划下达关和竣工验收关,对县市区的粮食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稽察,较好地保证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另一方面抓好项目建设质量。具体是把好“五关”,即规划设计关、原材料关、施工队伍关、施工质量监督关、检查验收关。严格的质量管理,确保了工程质量,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突出后续管理,发挥长期效益。我们本着“三分建,七分管”和“建管结合,建管同步”的原则,对项目工程建立了三项管护措施。首先是建立管护制度。各县市区制订管护公约,以项目实施单位、项目所在乡(镇)政府、当地公安机关三家共同立碑公布管护公约,明确了对损毁、破坏项目区工程行为的处罚措施。其次是组建管护班子。由乡(镇)领导、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管护班子,负责项目建后管理,工程设施的管护责任到人。三是落实管护责任。对部分工程设施实行承包租赁经营,有偿使用,承包者在管护好工程设施的同时,还上交一定的租赁

2费,纳入管护经费。管护措施的建立,对工程的管理维护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保证了工程设施发挥长期效益。

(五)突出科技投入,保障粮食增收。一是提高项目建设科技含量。工程建设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功效。二是加强良种示范基地建设。在有关县(市)和市农科所兴建了一批标准高、功能全的良种繁育示范园,加强优质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积极帮助群众调整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粮食品质。三是强化技术服务。市县农业部门组织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巡回到各县项目区,以村组为单位举办培训班,让项目区农民尽快掌握优质稻生产技术和特点,发挥示范作用。全市累计推广优质稻面积20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

二、下一步工作设想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国务院公布了中国首个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国家###委编制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最近,中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以增加农产品供给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扩大内需的重大措施之

一。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环境,粮食产能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全面提高研发能力、粮食产出能力、装备能力和服务能力上。

一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新增粮食产能的基本原则。我市自然灾害多发,农业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脆弱,同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耕地也会有所减少。谋划粮食产能建设,同样要突出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好粮食基地建设投资和水土等自然资源的

3供需矛盾。一方面,要注重粮食产能项目建设的生态兼容性。在粮食产能项目规划实施中,避免损害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环境、削弱土壤地力,做到既有效增加粮食产能,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保护性项目协同建设。加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防护林、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流域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和农村清洁能源工程等项目的投入,努力修复、改善农业和农村的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对国土整治、沃土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等项目投入,不断增强土壤地力,提高土地可持续产出能力。

二是把提高供给能力作为新增粮食产能的基本要求。第一,要增强粮农的生产能力。搞好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以粮农生产能力的增强,实现粮食产出水平的提高。第二,强化粮食基地的整体功能。按照“可靠的水源保障、完善的田间设施、稳产的基础地力、规整的田块布局、便捷的机耕路网”的标准,提高粮食基地的整体功能,为粮食生产提供条件。第三,做好粮食基地的科技储备。我国扩大耕地的潜力很小,进一步增强粮食基地的供给能力,要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改良粮食品种,创新田间管理方法,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单位耕地的粮食产能。

三是把做优粮食品牌作为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按粮食产能建设的要求,把粮食基地建设成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和各种经营组织的“第一车间”。提高龙头企业粮食精深加工水平,做优粮食品牌,用“品牌”开拓粮食产品销售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通过“产加销一体化”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把农民、企业

4或其它经营组织紧密联系起来,使农民从产业化中获得更大的收入,形成国家粮食基地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

四是把做好粮食仓储流通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坚持一手抓好粮食收购,一手抓好粮食保管。首先要从抓好《粮食仓储物流专项规划》入手,加强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总体布局和建设,调整粮食运输总量与结构,培育粮食市场体系,提高物流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建设程度。对国家级粮食通道建设要给予资金支持。要促进仓储设施的社会化和运输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实现粮食物流在各个不同环节的无缝连接。其次要突出企业是现代物流载体的功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粮食流通企业改革,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一批大的粮食集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高粮食物流的组织化程度。再次是要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让中介组织当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做好协调服务,推动现代粮食物流的发展。

三、两点建议

一是建议由###部门牵头组织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国家###委《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省###委《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纲要》出台后,我委迅速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并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在市###委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担任办公室主任,并抽调了5名工作人员,牵头编制了《##市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纲要》,分别征求了农业、粮食、农机、水利、科技、财政等部门和一批专家的意见,报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审议。各相关部门也积极主动配合,各县市区按照市里做法由###

5部门牵头开展工作,正在编制县级产能建设规划。下一步我们将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实施建议计划上报省###委。项目规划、实施方案、投资计划都由我们###部门承担,项目具体实施也相应的可以由我们牵头负责了。这种组织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综合部门的作用,强化我们基层###部门特别是县级###部门的职能,扩大基层###部门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发挥出各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撑作用,部门间既能相互制衡,又能相互配合,这样有利于产能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发挥最佳的投资效益。

加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论文 篇7

1 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云南农业干部学院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不断展开,省内外委培方数量的增多,培训内容、需求的多样化,原有的管理体制、资源配置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衔接不够紧密,与委培方沟通不畅,学员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延伸式学习模式还未充分开展,培训后期跟综、服务不到位,管理者、学员、教师三者在交流、互动上不够通畅等问题。

1.1 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资源存储片断化

目前,云南农村干部学院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课堂授课已基本采用了多媒体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调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全面、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了授课内容,但由于信息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多类型教学模式的开发、深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情景模拟、网络电视等。而在课程设置、授课教师聘请、分班管理、班主任选聘、学员考勤、后勤服务、考核评价、基层调研、档案管理等工作还偏重于人工操作。另外,学院各种资料、文件、信息的存储、保管、传达还由各科室具体负责,资源存储片断化;文件传送、资源共享各科室只有通过QQ群、微信群进行共享,信息传递、通知主要以QQ群、电话、口头通知进行,这种传统的传递、共享方式,容易造成信息的断裂和偏误。

1.2 信息资源共享度不高,工作衔接不到位

干部培训工作兼具综合性和专业性,各部门主要岗位掌握着重要的关键信息。目前学院下设办公室、培训部和调研部三个处室,共享信息、专有信息按不同部门集中,人工传递仍为共享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而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管理涉及到的面、环节比较多,特别是在培训任务集中时,科室之间的共享信息容易被弱化,工作衔接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设计、行程安排、学员管理和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从而影响培训质量。

1.3 监控系统不完备,信息保密工作待加强

由于缺少监控系统,对培训班次的授课进度、课堂纪律、学员出勤、住宿、餐饮等情况还处于人工管理层次,每期培训班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如每期培训班需配备大量的班主任、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班的教学服务、学员管理工作。其次,学院的主要培训对象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党政机关较多,信息保密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学员的档案管理、“两个带来”的资料管理;同时,学院与派出单位、学员的联系主要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进行,传递过程中信息的安全性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1.4 培训需求多样,难以形成个性化定制

随着学院办学能力的提高,培训规模、影响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委培方希望到学院进行培训,但由于培训对象普遍存在年龄差异大、知识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关注点不同、流动性较强等特点,学院现有的信息管理设备很难根据委培方的多样需求,形成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1.5 培训对象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学院围绕提高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的目标,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管理方式,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不畅,学院仍以课堂授课为主、自主学习为辅,学员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还有待提高,自主探究式学习、延伸式学习等有效的学习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1.6 培训后期跟综管理、服务不到位

由于信息化建设滞后,未形成学院与学员交流的系统平台,学院对学员的管理、服务多停留于培训期间,一旦培训结束,学员离校,学院与很多学员的联系也终止。学院要了解、掌握学员培训后的工作情况,只有通过实地调研、邮件或电话访问进行调研;而学员培训后的需求、诉求,学院也未能及时掌握、帮助解决。

2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是提升农村干部学院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核心是培训教学水平。全面信息化建设优化干部教育培训课堂的教学条件,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并大幅度提高教学的“质”和“量”,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实效。如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给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充分调动了学员的视听感官和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培训管理,能够按照中央和云南省委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学员管理。比如,学员报名、培训需求调研、考勤、教学通知、结业登记、征求学员意见建议、统计相关数据等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能优化和规范管理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把信息技术引入培训服务管理评估,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分析学员对课程设计内容、教师授课质量、后勤保障服务等方面工作的评价,有针对性地加强、改进办学工作。因此,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

2.2 是广大培训对象对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迫切需求

云南省委组织部选调全省农村基层干部到学院学习培训,时间一般在一周左右,在短期培训结束后,很多学员希望学院能够提供继续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而现代信息技术正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利用远程网络培训平台,通过课堂教学实时直播,将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网络电视的教学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给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一种便捷的学习途径;精品课程数据库的建设,开设基于网络学习的智慧课堂,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和知识,还可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在线学习、在线讨论,延伸学习方式;智能手机综合应用平台的应用,能实现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学院之间的互动交流,学院为学员培训后继续提供帮助与支持,为广大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延伸服务方式。由此可见,学院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广大基层培训对象的迫切需求。

3 提高认识,积极开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

“教育的重点是教学,教学的成效看管理”,良好的培训教学质量离不开好的管理,因此,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应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服务水平。

3.1 提高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认识,加强各部门的领导

中央《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针对基层干部培训要求各地区、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培训效率和效益,努力实现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云南省委也高度重视云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2013-2017年云南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明确要求教育培训机构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完善干部学习培训信息库、师资库、案例库等,以推动需求调研、计划生成、调训管理、师资配置、积分管理、考核评价、质量评估等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为此,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应从实际出发,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积极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时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系统发展的过程,需要大量资金不断投入,如果没有政府部门、学院领导的重视,信息化建设不可能实现。因此,为保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落实,要建立完善的经费、人才、管理、科研等管理保障体制,各部门齐心协力,为实现基层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而共同努力。

3.2 积极开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应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系统开发建设《云南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平台由教学综合管理应用子平台、基层调研综合管理子平台、移动设备综合应用子平台、远程网络培训子平台等四个子平台组成。教学管理应用子平台对学员培训进行管理服务,对教学培训进行全监控,移动设备应用子平台方便学员随时随地使用培训资源,反馈培训效果,科研管理子平台有助于有关项目研究、培训质量提升,远程培训子平台满足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需求,各子平台各系统的功能互补、有机融合,形成了有效的培训方式和管理模式,为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基层干部的培训需求、提升培训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开展多渠道的教育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学员、教师、教学资料等信息的不断采集,最终建立学员库、师资库、课件库、视频库、典型案例库等资源数据。如图1所示。

3.3 加强授课教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培训,以适应现代化教育培训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建设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培训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干部培训的发展需求,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应改变传统的培训管理理念,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获取信息、选择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发布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因此,学院应从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出发,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操作、维护等方面的培训,整体提高教管理队伍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授课教师应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技巧,将课件制做成具图、文、音频、视频一体的课件,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培训质量。

4 展望

云南农村干部学院综合应用平台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将降低学院在日常管理运行的人力物力成本、扩大教育培训、提高培训价值、降低教学资源的获取成本、节约对各地方农村干部的培训投入,并以最小的运行成本获得最好的培训成效。同时,能有效改进传统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方式,推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数字化,实时更新干部参加培训的信息,实现对农村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的动态管理,有效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能有效改进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把网络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建立网络远程教学平台;并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课程资源、案例资源、教学视频资源等信息资源库,以满足基层干部的学习需求。通过信息化建设,还将大幅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的整合、共享和高效利用,增加教育培训工作的受益面,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注:汪善荣,通讯作者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化建设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必要性,提出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建议和意见,以期提高学院的管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谭蕾.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架与设计思路研究——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四川大学基地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6).

[2]周莲芳.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常规管理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11).

加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论文 篇8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双一流”),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是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又_重大工程与布局,将对今后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加强我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是新常态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目前,我省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民生发展任务繁重。高校是人才的摇篮、创新的源泉,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更加凸显,更加需要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人才支持和创新引领。省长谢伏瞻在2013年省政府与教育部联席会议上指出,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不高仍是河南教育的最大短板,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融合不够是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要办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河南实际、符合人民期盼的教育。学科是高校学术地位、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优势特色学科是学科建设的龙头,是重大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的主阵地,实现创新驱动战略和我省产业转型升级,都对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加强我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是我省高等教育局部高端突破的迫切需要

我省是高等教育大省,但是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大而不强的问题亟待解决。我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比较少,存在“四缺”:缺名校,没有部属高校和“985高校”,“211高校”只有1所;缺名师,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大师级、领军人才较少;缺高端平台,全国近1000个国家重点学科中我省只有8个,10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我省只有4个;缺高水平研究生,由于研究生培养单位、学位授权点、招生规模等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硕士生、博士生招生计划分别只占全国的2.28%、0.68%。这“四缺”严重制约着我省高等教育跨台阶、上水平,与我省人口规模、经济规模极不相称,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极不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内涵提升、大众化深入发展的新阶段,我省高等教育要想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由大变强,迅速缩小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差距,必须突出重点,特色发展,把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作为突破口,实施重点投入、重点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服务创新驱动等方面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实现局部高端突破,带动我省高等教育水平整体提高。

省政府统筹考虑国家政策和我省高等教育现状,决定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2015年年初,省长谢伏瞻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今后三年省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

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是我省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决策

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是省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决策,涉及项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协调、资金分配等诸多重要问题,要求之高、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必须严肃对待、慎之又慎,积极工作、扎实推进,有的放矢、确保实效。教育厅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之一。在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副厅长訾新建的亲自领导和指导下,我们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工作,多方协调,会同省财政厅专题调研、论证。35个优势特色学科的遴选主要包括三个关键环节。

深入研究,广泛调研,审慎论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学科建设必须持之以恒,对待这项学科领域的重大投入,需要统筹规划、持续建设,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实施方案是遴选学科的前提。一是深入研究有关政策。对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即协同创新中心)有关学科建设的政策进行仔细对比分析,同时密切联系教育部,了解国家“双一流”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进展情况。二是学习借鉴省外经验。多渠道了解江苏、广东、上海等省市重点学科建设的成功做法。三是开展调研。分赴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调研座谈,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四是充分论证。2015年5月,教育厅会同财政厅起草了《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7月下旬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根据省长谢伏瞻的讲话精神,教育厅、财政厅对《方案》进行深入讨论并修改。10月14日,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召开全省19所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座谈会,对《方案》进一步论证。密切跟踪国家“双一流”建设工作动向。我省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恰逢国家即将启动“双一流”建设。为了与国家规划有效对接,我们密切关注国家政策走向,及时调整、修改《方案》,前后历经30多稿。2015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公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教育厅立即认真学习领会国家总体方案的核心内容,再次对《方案》认真修改,向副省长徐济超作专题汇报,根据徐济超的指示要求,对《方案》又作进一步修改。2015年11月9日,省长谢伏瞻做出重要批示:“坚持标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公平公正确定重点支持学科并持续支持,力争早出成果,早出人才,形成整体合力,决不能撒胡椒面,不能照顾平衡。”

认真做好第三方评价遴选。为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科学、公平、公正地遴选立项建设的学科,自2015年9月上旬起,教育厅便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就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的遴选办法、评审指标等重要问题进行反复交流磋商。2015年10月和11月,有关人员两次赴学位中心,与中心领导和有关处室负责同志进行协商。经积极努力,学位中心同意接受我省委托其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通过函评和会评两个环节,聘请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内高水平专家实施。2015年10月27日,教育厅会同财政厅印发《关于做好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申报准备工作的通知》,组织有关高校做好申报工作。2015年10月15~24日,学位中心聘请382名专家分22个组对46个申报学科进行了函评;11月30日~12月1日,学位中心聘请34位国内一流专家莅临河南,听取了申报学科的答辩。教育厅、财政厅根据学位中心提交的综合评审结果,报请省政府批准,确定了35个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

培育优势特色学科,高校须长期坚持,持续投入,加强管理,争创一流

目前,我省学科建设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缺少高水平领军人才在全国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较强科研能力和较高认可度的学科创新人才和团队较少;二是缺少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较少;三是学科建设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不够,主动融入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2011年,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在郑州大学等5所博士学位授权高校遴选了8个一级学科重点学科进行重点培育,省财政连续三年给予每个学科每年2000万元专项资助。2015年,我们会同财政厅,以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委托学位中心聘请16名主要由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组成的国内高水平专家组莅临我省,组织学科集中答辩,赴学科点现场考察。最后,学位中心综合学校自评、通讯评审和现场考察的情况,对重点培育学科建设成效、存在问题、发展方向进行全面、深入、客观的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这种集中财力、重点建设的方式是切合我省实际的学科建设之路,为我省随后顺利启动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进行了有益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按照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本次遴选的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一期建设学科建设期为5年。我们将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管理,确保建设效益。一是进一步完善有关学科建设规划,2016年2月26日会同财政厅下达了《关于完善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进一步规范细化建设任务。二是会同财政厅研究制定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经费管理办法,确保资金投入效益和效率。三是继续与学位中心合作,建立第三方评价平台,对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过程进行及时跟踪和动态评估。四是建立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季报制度。五是建立优势特色学科交流机制,有关学校和学科定期交流建设经验,研究解决共性问题,提高建设成效。

加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论文 篇9

提高计生工作水平

——xx区xx港镇xx村计划生育协会

xx村位于四望山区,是xx港乡一个行政村,全村5个村民组,总人口543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08人,建立基层协会组织5个,发展计生协会会员98人。近年来,村两委会认真总结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发挥村计生协会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情系民心,不仅赢得了村民的广泛信任,成为了村民的贴心人,而且把计生协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明显成效,从一个计生后进单位成长为计生先进集体。

一、抓队伍建设,提高协会战斗力。

近年来,xx村十分重视计生协会工作的组织管理和领导,健全完善了村计生协→基层协会组织→协会理事→计生协会会员的塔型网络组织队伍,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各方配合,会员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村协会在健全组织的同时配齐了会员小组长,并聘任了专职秘书长。及时吸纳有能力、有特长、热爱协会工作的同志入会,组织会员每季度学习一次,理事每月学习一次,学习协会工作、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科技致富等知识。通过学习,全面提高了村协会组织成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为协会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抓阵地建设,参事议政到位。

村计生协会不仅承担着村育龄妇女上站孕检、健康检查、送知识、送温暖上门等日常工作,而且还在参与村务、政务最大决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村计划生育协会是群众自己的组织,在组织动员群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发挥了“植根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功能。计生协会会员联系广大群众,定期向协会反馈诸如独生子女、养老保险、上学奖励等群众心声,同时还反映出群众对承包土地、划分宅基地、村部规划等村务政务的建议和意见,使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网络体系由村延伸到村民小组,遍及家家户户,有力提高了协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三、抓宣传教育,增强协会感召力。

村计划生育协会充分发挥宣传引导职能,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通过人口学校系统教育和开展生产、生活、生育的“三生服务”活动,帮助妇女和群众做到“五了解、五知道”,即了解人口形势、生育政策、避孕节育方法、晚婚晚育要求、优生优育知识;知道协会的性质、任务、地位和作用,知道入会条件,知道会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知道本村人口目标,知道本村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细则,提高群众对协会的认识。同时针对流动人口难以管理的状况,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专门建立外出人口困难家庭帮扶计划,关心帮助留守家庭在医疗、技术培训、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要求外出务工夫妇做好孕情监测,健全档案资料,定期进行生殖健康普查,诊病治病、孕检,通过人性化服务,转变其生育观念,有效控制了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现象的发生。

四、抓优质服务,增强协会亲和力。

加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论文 篇10

说起企业文化,许多人片面地认为只是娱乐、文艺、体育等等。其实,它不仅仅包括这些,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被普遍认同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由此形成的企业文化。

在公司日前举行的一次企业文化建设专题讲座上,各职能部门针对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并着重探讨了松下、科龙、海尔等集团大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松下是世界著名的电器公司,其“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斗向上、礼仪谦让、适应形势、感恩报德”的松下精神也是远近闻名的。松下公司非常重视对员工进行精神价值的教育训练,它通过反复诵读和领会公司目标、使命、精神和文化,隆重举行新产品出厂仪式,以及所有团体成员每人每隔一个月至少要在他所属的团体中,进行10分种演讲,说明公司的精神和公司与社会的关系等多种形式,让松下精神持久发扬下去。

且看科龙集团的企业文化。科龙人认为21世纪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将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是一种新型(来源于新世纪范本网)的生产力,因此科技人把塑造企业文化作为当务之急,“万龙耕心”工程旋即应运而生。(“万龙”指科龙12000多人的员工队伍,昭示了科龙雄大的实力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耕心”指把企业文化的种子散播在每位员工的心田,让它开花结果,发展壮大。)此项工程为科龙的企业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下世纪的再创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看海尔的企业文化。诞生于实践和竞争中的海尔文化,代表着中国企业管理的最高水平,它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旗舰。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把海尔文化形象地诠释为“海尔是海”。他说,要把所有的海尔人凝聚在一起,才能迸发出海一样的力量,这就要靠一种精神,一种“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同心干,不论你我;比惟文凭。把许多不思议和不可能都在我们手中变为现实和可能,那么海尔巨浪就能冲过一切障碍,滚滚向前。

看来,企业文化给企业创造的价值是巨大的。企业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就是一盘散沙,企业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就不可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啊!其实,先科也有先科的企业文化,只是还要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不能误认为不定期举办球赛或是其它活动就行了,我们要通过大力弘扬传统的企业文化,大力宣传和灌输“开拓、创新、和谐、效益”的企业精神和“办一流企业、上一流水平、创一流效益、作一流贡献”的企业目标,使全体员工进一步树立“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树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奉献精神,树立“互相尊重,和睦共处”的友爱精神,树立“励志图强,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直面入关的机遇和挑战,创造出更加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加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论文 篇11

一、教师队伍的现状

时下,在教师队伍中,滋生着几种怪型。一是“功臣自居”型。有的教师从教十余年,在教学上取得了一些的成绩,尤其是所教学科的考试成绩突出,于是感到自己对学校有贡献了,自己是“功勋”教师了,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了。二是“浮躁不安”型。有的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了奖,有几篇论文在刊物上发表,或是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于是便觉得自己拥有资本,就耐不住性子,“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山望着那山高”,想跳槽的有之,想提拔的有之,甚至要求提升其政治地位或经济待遇的也有之。三是“不思进取”型。有的教师有几十年的教学经历,自认为有经验,有贡献,教学轻车熟路,于是懒于备课,漠视学习,惰于研究,更谈不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凡此种种,严重影响着教师队伍建设,阻碍着学校的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小学校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唤醒教师内心深处不断成长的事业渴望,让这种渴望永不枯竭,伴随终身,让更多的教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做专家型教师。

二、名师培养的目的

1.师徒结对。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让名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向青年教师传授新的教育理念,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带动教师尽快的成长起来,为学校培养更多的“骨干教师”。

2.搞好科研。名师在教学上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学术上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在课题研究上有自己的方法,为引领同科教师搞好教研教改提供了保证。

3.示范引领。上示范课,经验发言,示范引路等是名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仅仅是上一节示范课,而是从理论到实践,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风格,有在一定区域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名师培养的方法

1.提供专业引领是名师培养的关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这种领导就是一种引领。学校不仅仅是“管门房、管课堂”的地方,更应该是“管心房”的所在。教师成长,学校的引领不可或缺。学校是给教师以追求、以鼓舞,引领教师不断走向成功的圣地。一是积极引导教师读书。有人说,“只有不断读书,才有资格教书。”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要想得到人们的尊重是很难的。在学习化社会里,学校应当成为学习型组织,而教师无疑是这个组织的中坚力量。学校不仅要积极引导教师学习本学科知识,还要鼓励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通过学习达到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的境界。二是积极引导教师实践。要努力创设环境,引导教师主攻课堂,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真正让每句话都有效果,每分钟都有效率,每堂课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是教师和学生生命的不重复于过去的发展和成长。还要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为载体,以案例为切入口,坚持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努力让一大批教师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三是积极引导教师反思。引导教师思考研究教育教学的思想、言行、方式,进行自我调整,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迷惘,主动发展。要坚持写教育案例,写教学后记,写教育随笔,既记录教学的成功之处,又汲取失误的教训,并以积极的心态相互交流切磋,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实现自我超越,启迪别人,最终并进共荣,共同成长。

2.搭建展示平台是名师培养的保障

为展示教师才能搭建多彩的平台,使教师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乐趣,应该是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一是搭建个性发挥的平台。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彭芝说:“一所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让它腾,是虎就让它跃。”万事万物都是不同的,教师有擅长文科教学的,有擅长理科教学的,有善于形象思维的,有善于逻辑思维的,有精于教学的,有精于教研的,有善于表达的,有工于思考的……学校要知人善任,清醒地认识每位教师的特长,尊重教师的个性,关注教师的个体成长,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沙龙、演讲、演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一位教师的价值都能得到最大体现。二是搭建挑大梁的平台。“水无压力不喷,人无压力不强。”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人,不能只捧一批教学能手,将其他人“打入冷宫”,须知,“能力是逼出来的,办法是想出来的。”我们要不拘一格“用”人才,有意识地给教师压担子,委重任,如安排教毕业班、搞课题研究、竞赛辅导、作专题讲座等,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只有在实践中,每个教师都被重视,都负重任,几经历练,才会得到发展,才会迅速成长。三是搭建终身从教的平台。对于大多数教师包括优秀教师而言,应该树立终身从教的理念。我始终认为,教优者未必一定要让其“仕”。通览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史,哪一个名师、专家不是经过长期的“水磨工夫”才练就一身本领?要成为名师就得准备付出一生的努力。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也应该身上有更多的责任与道义,有更多的生命与尊严,多些理想,少些功利,多些书卷气,少些仕途味。当然,学校更应该拿出过硬的措施让优秀教师真正潜心教学,鼓励其成长、成功、成名,如大胆重奖教育教学有功人员,生活上给予细致入微的关照,始终如一地支持他们钻业务、搞研究、出成果、培英才。

3.建立保障机制是名师培养的基础

如果没有规范的管理机制作保障,教师就难以不断成长,更难成为名师。学校应切实建立健全三个机制。一是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明确是非,区分工作的优劣程度,更重要的是要寻找原因,做出对策,对教育教学活动予以指导,使教师时刻保持专业发展的冲动与欲望,为保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指明方向。为此,学校要不断改革完善《教职工考评细则》及各类评先评优的规定,使之发挥积极的导向功能。评价的理念要“新”,充分体现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实现对教师工作的动态跟踪,不搞一潭死水的静态评价,甚至是对教师做出的一种“一评定终身”的打击性评价,要着眼于进步,着眼于发展,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用人。评价的要素要“全”,既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的提高,又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既面向全体教师,又考虑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评价的方式要“活”,坚持个人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课堂评价与生活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二是积极的激励机制。在执行激励机制时要“菩萨心肠”,善于“赏识”。一方面,要实行人性化激励。譬如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领导说了算,需要倾听广大教师的想法和建议,充分体现对教师的尊重,使“要我成长”变成“我要成长”,使学校方案成为教师集体意愿,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要实行目标激励。目标制定不能好高鹜远,急功近利,应切合实际,要让教师有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感觉,有愿意为目标奋斗的热情,不断增强内驱力,为教师不断成长提供不竭的动力,推动教师始终不渝沿着专业化成长道路良性发展。三是严格的约束机制。人管人,管不住人,制度管人,才管得住人。约束机制要突出一个“严”字,划定“两条线”。“严”就是严明纪律,严格要求,严厉处罚,不讲情面,不走过场,不循私情。“两条线”就是一要划定“底线”,凡是底线以上的要求和标准一定要达到,譬如出勤、上课、备课、作业、考试的规定等。二要划定“高压线”,凡是高压线的内容绝对不能动,一碰就会伤人,就会铸成大错。譬如学生安全、乱收费、体罚学生等。即使最有本事的教师如果不能完成底线要求,就无望做优秀教师;如果敢去碰高压线,就没有资格成为名师。在执行约束机制时一定要“金刚怒目”,敢于管,管到位,一以贯之,一管到底。

上一篇:辩论队队史下一篇:开幕式上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