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调研报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共12篇)
教师调研报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1
根据学校党支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和安排,本人就自己分管的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教师调研报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调研内容:
1、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现状调查,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调研时间
2009年3月25日——2009年4月7日
三、调研形式
1、深入教室听课
2、召开教师及学生代表座谈会
3、深入班级问卷调查
四、形成的共识及存在的问题和整改的措施
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http:///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1、本学期截止2009年4月7日本人共听了20名专业教师课程,主要专业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机械电子组、医学组、根据听课情况,部分教师存在的共同问题是:①对专业教材内容不熟,需尽快熟悉教材;②对各专业培养目标设有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不明导致教学目标不具体;③各专业教师动手操作能力不能适应教学需要;④学生见习、实习活动偏少,需加大学生见习、实习活动,以便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有了感性认识后,便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以降低教学的难度;⑤部分专业需淡化理论知识的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⑥优化教材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文化课基础差,针对这一实际,为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从实践活动中突破,同时对教学内容,教师要作以合理的取舍,调查报告《教师调研报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在本校92名带课教师中,有本科学历62名,还有30名教师学历不达标,其中现有21名正在参加各类学历进修函授,成人教育;其中专业课教师50人,专业教师缺乏,目前各专业所急缺教师情况,工业与民用建设2史,机械加工1名,汽车运用与维修1名,护理2名,计算机2名,解决办法,现申请教育局调入专业教师或从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中解决。
3、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解决办法,争取国家项目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学校自己联合企业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加技能培训,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开展校本培训,通过各类培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力争在1-2年内成为双师型教师。
4、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要求教师一方面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又一方面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帮教年轻教师,并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业务自修。
5、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问卷调查,已达到以下共识:
下一页
教师调研报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2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 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所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 教师必须具备美好的师德。因此, 加强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1.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养
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的学习教育活动, 使广大教师全面、准确、深入地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四有”好老师的讲话精神, 开展“好老师的标准”大讨论活动,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 实施以“铸师魂, 倡师德, 强内功, 树形象”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形象工程, 引导教师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师德形象。
3.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探索适合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方法,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加强业务培训,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1.“走出去, 请进来”,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选派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 到县境外的名校学习, 通过邀请专家开讲座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认识, 转变教师的观念, 增强教师的信心。
2.实施“青蓝工程”, 开展师徒结队活动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让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进行结对, 徒弟主动向师傅请教, 师傅及时对徒弟指导, 要求师徒相互听课评课, 及时总结得失。学校要与结队教师双方签订帮扶责任书, 并进行相应的考核, 对做出显著成绩的师徒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3.开设“校长大讲堂”
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 校长就教研教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进行宣讲, 做到主题鲜明、内容新颖、观点正确、指导性强, 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 并与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对照, 查找不足, 积极整改。
4.开展“教师大讲堂”活动
为促进教师相互交流, 学校要指定教师进行宣讲, 重点介绍自己在班级管理、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差生转化等方面的好想法、做法, 要求宣讲人员精心准备, 做到内容真实, 事例典型, 实用性强, 杜绝无中生有、照抄照搬的现象。通过本活动, 给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每学期开学初, 各教研组要认真制定本学期教研活动的计划, 每项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 目标明确, 内容具体。教研组长要认真组织教师开展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活动与主题教学研究活动, 做好活动过程记录, 避免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的现象发生。
6.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 分配任务, 教研组下达指标, 结合教学实际, 确定有研究价值的教研课题, 并积极争取立项。凡被立项的课题, 学校给予适当奖励, 并要求参与人员要以扎实的作风、认真的态度积极开展工作, 力争在规定时间内结题。
7.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要求每个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 积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并把反思内容写在教学设计中, 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借鉴利用。
8.开展教师“三字一画一话”大比武活动
这是教师的基本功, 也是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情绪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课堂艺术性的基本因素。教师在比较中寻找差距, 相互学习, 相互指导, 共同提高。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可以每学期举行一次“三字一画”比赛和普通话演讲比赛, 要求所有一线教师全部参加, 对优胜者进行奖励, 并作为年终考核与职称评定的依据。
9.教师认真开展“四个一”活动
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 每周参加一次教研活动, 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 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加强教师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教学质量;师德;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发展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一、加强教师管理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今天的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教育素质将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建设,关系着本世纪中国的命运。学校的教育任务,既包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又包括依法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了伟大民族的复兴,学校要对每一个学生全面负责,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最佳的条件,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走向成功。要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自觉性,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教师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加强教师管理,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深化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改革,影响和带动全社会扶正祛邪、净化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显重要,学生受到的教育直接影响家庭,并通过家庭影响社会。加强教师管理的力度将会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采取的策略
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既是学生求知的楷模,又是做人的表率。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织者,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军。教师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所在,有了教师的积极参与,先进的教学设备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俗话说“尊其道”而“信其道”,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既教书,又育人,这本来就是教师的职责。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是实践者、示范者,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没有优良的教风,就不可能有优良的学风。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就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因此,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学校要经常开展“弘扬高尚师德、争做美丽教师”师德宣誓、签名活动,举办师德讲堂,举行学生最喜爱的好老师报告,观看最美乡村教师视频,撰写观后心得,开辟师德建设专栏,传播校园正能量……强化师德建设,让教师明白担负的神圣职责,以其伟大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学生、影响家长、示范社会。
(二)健全教师培养制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培育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学校已有一系列政策,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如建立辅导教师制度,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一对一地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作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从事业、感情和待遇等多方面给予关心,使教师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健康成长。
学校要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多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理论的学习,可采取培训学习、参观交流、举办论坛等方式,提高其素质,让教师们重视其担负的神圣职责,搞好教学工作,以带动本单位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各种活动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认识的飞跃。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让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学校领导对教师要采取人性化管理,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要为教师创造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各种制度的制定、评先树优等一些决策让教师参与进来,建言献策,博采众长,采纳合理化的建议,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让教师时时、处处感觉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切实提高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投身教育教学中去,努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四)要积极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们需要下大力气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年级组的质量意识,完善以年级组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机制。我们要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教学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规范课堂教学环节基本程序和常规要求,杜绝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摈弃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这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能持续提高的基本要求。如果能达到这一步,那就是一个和谐的境界。学生获得知识是发展的前提,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健康发展,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内因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外界引导他们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有了兴趣和信心,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就会主动地去钻研,因而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检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所培养的能力的考查及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道德素质的考查都是督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对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我们要强化教师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师调研报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4
洪山区楚才小学
一、坚持教师发展第一,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积极秉承“尊重教育”的办学思想,践行尊重管理模式,做到刚性和柔性相结合,深化尊重管理的文化内涵(尊重、沟通、激励),让学校成为教师生命成长和专业成长的精神家园,尊重教师的幸福追求,尊重教师的个性特点,尊重教师的发展需求,促进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
2.学校确立了“教师发展学校”的发展理念,全面关心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发展愿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采取“师德修养培育”、“教师阅读促进”、“教育培训提升”、“教育技能强化”等举措,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专业素养,实现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整体推进。
二、强化德育工作,立德树人,深化有效德育工作特色 1.全方位构建和推进尊重德育模式的研讨。
牢固树立全科、全程、全员育人的大德育观,创设并形成了“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的德育工作文化环境,整体构建了尊重德育模式,培育学校德育特色,提升德育教育水平。
尊重德育模式(12345德育模式)一个目标:培育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人 二条主线:贯穿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大阵地:学校、家庭和社会融合
四大内容:尊重自己——生命教育、养成教育
尊重他人——感恩教育、礼仪教育
尊重知识——笃学教育、情商教育
尊重环境——责任教育、生存教育 五条途径:环境熏陶体验
主题活动体验
艺术启迪体验
岗位角色体验
评价激励体验
2.加强班级建设管理,提升班级生态德育水平
(1)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严格落实班主任(辅导员)例会制度和培训制度,持续推进“我的看家本领大家谈”班主任(辅导员)策略论坛,增强班主任(辅导员)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形成了“研修主题课题化、研修行为自主化、研修内容系列化、研修活动制度化”的班主任(辅导员)校本研训格局,让班主任(辅导员)的专业成长根植于先进的教育理论和鲜活的教育实践的沃土中,极大地促进了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成长,提升了德育教育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2)持续推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创建评比活动,通过“一班一品,一班一特色”班级生态文化的构建,真正让班级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精神发育的家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持续推进“尊重之星成长手册”评价机制,学校围绕“四个尊重”分年段系统地构建梯次性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重心过程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增值性发展评价,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文明习惯、能力素养等综合提升,深受家长、学生、教师的好评。
(4)深化班级德育研修,学校现有校本德育课题《尊重教育理念下班级生态文化环境建设实践研究》1个,举全校之力开展行动研究,积极探索班级德育管理新模式,建立集体备班制度,构建了在班主任的统一协调下,班级学科教师、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合作育人模式,真正落实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三全”育人机制,提升了班级整体育人功能。实现了德育工作系统化,注重针对性;德育目标层次化,突出主体性;德育队伍网络化,强调全员性;德育方法多样化,激发主动性;德育评价科学化,讲求实效性,全方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三、强化教学工作,深化课改,提高教学质量 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常规管理质量
(1)强化课程计划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专课专用,杜绝执行课程计划随意性的发生,学校教学线加大了执行课程计划的督查指导力度,落实查堂、巡课、调课制度,规范教师课程管理行为。(2)强化教学流程管理。学校落实教学常规月度检查评价力度,做到规范性管理、过程性管理和质量性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常规管理质量。
(3)强化常规课质量管理。常规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加大了常规教研管理,落实常态下随堂课观课议课制度、随堂课教学反思制度、点课制度,保障了常规课的教学管理质量,引领教师在互助、互学、互研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4)强化集体备课管理。推行群体教研,提高导学案编制质量,落实集体备课一条龙,初步形成了我校“个人初备——集体研讨——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集体备课模式,真正实现了“备为教用,教为学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强化教研组的管理。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以规范教学常规质量和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为研究重点,研制校本研修计划,通过系列化的学习型研修、教学型研修、研究型研修,不断提升教师团队专业化水平和高效课堂教学质量。
(6)强化质量目标管理。一是树立“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深化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常规管理和动态管理,落实具体的提质改进计划,努力提高全科教学质量;二是本着“强化平时、夯实过程、淡化期末”的工作思路,重视教学质量形成性监测调研和教情、学情质量分析工作,推进教与学质量的提升;三是持续推进培优补差帮扶工程,强化学生基本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训练与培养,全面提升质量。2.持续推进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工作
(1)拟定楚才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坚持“四项原则”(理论先导、师生协同、整体发展、科学实效)、“六项路径”(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教育资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辅导与评价、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加工与学习成果交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交流与合作学习、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式学习)、“五项措施”(资源开发共享、鼓励师生应用、支持方法创新、发挥校本优势、强化研究指导),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积极融合、有效融合、优化融合,深化高效课堂建设,在提升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校本研修力度。一是学校通过外引内联,专家引领式培训与校内教师自助培训相结合,围绕“互联网+”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学校教育方式尤其是课堂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为主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化系列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二是深化校本教研,构建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优势互补的全新教研模式,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本教研文化,使网络教研作为传统校本教研的有力补充,常规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常规化,推动高效课堂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1微课(微课程)教研,微中见道。学校为加大教育信息化进○ 程,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益,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新途径,持续开展了“强化微课教学研究,打造和美高效课堂”系列化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以此同时,许多教师尝试把“微课”资源用在教师备课、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听评课、课后反思等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课例研修。一是学校根据省、市、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开展“砺炼教学新技能,促进师生共成长”为主题的课例研修活动,采取团队研修形式,做到课例研修与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相结合,与技术应用、微课教学的探索相结合,采取“预案上传——团队磨课——观课议课——教学反思——视频上传”研修形式,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能,聚合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变革,确保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研修效果;
二是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翻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把传统的教学过程完全颠倒,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学视频来完成课程学习,课堂中进行作业、测试及其他教学活动来进行的知识内化。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以“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顺应了我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学校结合市、区高效课堂建设要求,积极开展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尝试“家校翻、校内 翻、课内翻”等形式,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促进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3)创建校园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探索微信公众平台在教育中的作用。在日益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微信的应用快速发展,微信也逐步地应用于教育领域,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创新引
1向深入。本学期,学校结合学习,认识到微信在教育应用上的特性(○2学习过程的情境性、○3学习交互的多媒体性、学习形式的移动性、○4学习行为的个体性)○,创建了洪山区楚才小学“智慧校园信息化服务平台”,实践探索微信这种新型网络交流平台与常规教育教学的有益结合,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研究,变革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四、下学期的工作思路:
1.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第一根本。结合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需要,拟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推动教师梯次性多样化发展。
2.深化德育科研,持续地推进尊重德育模式的实践研究,巩固特色,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班级德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教师调研报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5
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严跃森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当教师。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大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加强校长培训,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培训。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
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为高校集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制定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制定高等学校编制标准。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
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
教师调研报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6
遂宁市民进中专校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 余华强 为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民进中专校遵照遂宁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扎扎实实地完成了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并且把“师德师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讲党性、守纪律、强素质”作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以这三大活动为主线,贯穿到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党建工作、工会工作、团委会工作等各项工作之中,为加快建设一支德高艺精的教师队伍,构建和谐文明的师生关系,办人民满意教育,建人才发展高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以教师职业道德底线约束教育工作者,是维护教育秩序的基础,自觉遵守高标准的教师职业道德,是促进学校秩序正常,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源动力。我们从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出发,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建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遂宁市民进中专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实施意见》,确定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实施细则,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会议、网站、专栏、展板、广播等有效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把师德师风建设当作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把师德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师队伍
建设的首要任务来落实。
二、查找问题、丰富内涵、稳步推进
通过深入学习和讨论,教职工们对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传播先进文化,培养创新人才,办人民满意教育、推动社会进步,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后,我们引导教师以自查和他查相结合,同时在家长和学生中采取了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违纪学生的罚款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老师们认识到最根本的还是为人师表,言行一致的问题。有的老师谈到:对于教育工作者,师德的基本意义应该是言行一致,为人师表,一个教师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不仅是他上课讲了什么,做了什么,更重要的还有他下课做了什么,不仅是老师要求他们怎样做,更重要的是老师们自已做得怎么样,老师的言行不一,是导致学生不道德的重要因素之一。言行一直,为人师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如你要求学生上课不准迟到,迟到了就不准进教室,那么你迟到了又该怎么办呢?如果对学生要求严格,自己又很随便,这样你能教好学生吗?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必须做出表率,诸如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等等。大家一致认为,言行一致,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意义,必须严格遵守,持之以恒。而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学生罚款则已经是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违纪行为,必须坚持纠正,至于在教师队伍中出现的那些违法行为,更是为人所不耻。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把师德师风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把师德师风活动和讲党性、守纪律、强素质的作风整顿结合起来,把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师德内容,强化师德主题,引领教职工树立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德意识。
三、典型引导,积极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要让师德师风建设成为让广大教师自觉参与的长期活动,需要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的氛围,及时宣传师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交流师德建设的先进经验,让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通过各方面的综合评价,我校评出了十大名师,陆续在遂宁日报上作了专题报道,并在教职工大会上作了交流,利用广播、展板、校园网等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如学生最喜爱的党员教师张利娅、职业教育的多面手张硬贵老师,实干家双师型教师王兴知,让生活艺术化、让艺术生活化的服装专业课教师王清忠,在平凡中建功立业的邱林老师,尽职尽责育人,无怨无悔从教的周斌老师等等,他们的先进事迹,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更加激发了广大教职工自觉加强师德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树立正面典型的同时,我校也通过综合评价实行了末位淘汰制,这学期开学就对20个岗位作了调整和淘汰。同时也对一些机构作了合并或调整,加强了民主管理和督察制度,减少了冗员,增强了执行力。
四、健全制度,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重新修订了《遂宁市民进中专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班主任工作评价细则》、《教学工作评价细则》、《教师工作条例》、《督导管理制度》、《优秀教师评选条例》、《师德工作目标责任制》、《师德奖惩制度》、《师德举报制度》,学校党支部、行政、工会、团委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从制度和机制层面上保证师德评价工作的科学合理,真实有效,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革创新、不断修订完善,逐步形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弘扬高尚师德,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出积极的贡献。
教师调研报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7
1.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少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水平、职业道德与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有所差距。例如:一些教师认为自己教龄长、资格老而疏于学习;一些教师渴望外出交流学习, 但又苦于没有机会;一些教师觉得工资待遇低, 则把精力放在有偿家教或是经商上, 甚至放在牌桌上。
2.师资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相对而言, 县城城区教师较充足, 农村特别是边远乡镇教师队伍薄弱的现象仍很严重。目前, 教师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 以当地一所学校为例, 全校教职工162人, 其中专职教师50岁以上30人, 35~40岁48人, 35岁以下仅21人, 只占到13%;学科缺员现象也较为严重, 尤其是体艺、地生、劳技等学科教师缺乏, 导致学校无法按规定开全开足课程。
3.教师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后, 教师管理体系基本理顺, 但有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够彻底到位。例如:教师在编不在岗现象仍存在, 影响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些学校执行力不强, 岗位考核流于形式, 管理上不敢动真碰硬;随着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 教师岗位考核的内容、方式、方法等面临新的考问。因此迫切需要巩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成果, 继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 以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而就如何加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 提出几点建议, 仅供参考:
一、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建设
一是要正确引导,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继续推广师德教育讲座, 提高讲座规格, 丰富讲座内涵, 健康教师心灵, 纯洁教师行为。二是要加强培训,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知识更新也不断加快, 要经常性的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及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通过培训交流, 使教师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促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克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 同时也促使一些年轻教师在岗位上创造出更好的成绩。三是树立典型, 构建骨干教师网络。通过组织一些竞赛活动, 让一些有能力、有实力的教师脱颖而出, 构建骨干教师网络。通过骨干教师的典型带动作用, 以点带面, 整体推进。
二、要切实加大师资队伍结构调整的力度
一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要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提高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 改善工作环境;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教学点多等特点, 保证教学编制的基本要求;要建立向农村流动的教师调节制度, 引导和鼓励具有相应教师资格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要严格把关农村教师进城“逢进必考”的制度, 以此来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二是增加招聘年轻及术课教师指标。面向社会招聘大专及以上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 缓解教师老龄化的问题 (民转公教师将出现退休高潮) , 同时有规划地招聘一些体艺、地生、劳技等专业的毕业生。
三、要切实完善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
一是要进一步改革教师评价机制, 促进教师持续成长。要及时、科学地建立教师成长发展档案, 做到实事求是, 打破对教师评价走走过场的局面。同时为推进教师全员聘用制度的改革和深入实施, 绩效挂钩的岗位机制的探索与构建提供第一手可行的依据。二是要依法实施教师职务制度。学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核定的结构比例内, 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师职务岗位, 加强聘后管理和履职考核, 实现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任的统一。
四、要切实提高教育事业管理水平
一是明晰权责。要明确县级、局级和校级领导的职责、权限, 理顺相应级别的事权、人权和财权, 处理好宏观与微观、党与行政、行政与教学、规范与效率的关系, 使职责与权限相平衡、相匹配。二是着力规范。在县域教育中, 教学行为、学校管理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够规范的地方, 着力规范, 就是要消除和纠正这些不规范。在教育行政管理中, 要注意各项制度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督导教学行为、办学行为、学校管理和行政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同时, 要注意研究、观察和分析, 将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加以总结, 形成新的标准和规范, 做到规范而不僵化。三是有效激励。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就必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就必须健全激励机制。激励的另一半是约束。激励是前提, 在激励前提下来谈约束, 不能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泥潭。激励与约束是不能用“奖惩”来代替的, 其内涵远比“奖惩”丰富, 其理念也比“奖惩”先进、文明。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近年来, 随着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逐步落实, 教师队伍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但是基层教师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全面发展, 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亟待解决。
教师调研报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8
一、教师队伍的现状
时下,在教师队伍中,滋生着几种怪型。一是“功臣自居”型。有的教师从教十余年,在教学上取得了一些的成绩,尤其是所教学科的考试成绩突出,于是感到自己对学校有贡献了,自己是“功勋”教师了,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了。二是“浮躁不安”型。有的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了奖,有几篇论文在刊物上发表,或是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于是便觉得自己拥有资本,就耐不住性子,“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山望着那山高”,想跳槽的有之,想提拔的有之,甚至要求提升其政治地位或经济待遇的也有之。三是“不思进取”型。有的教师有几十年的教学经历,自认为有经验,有贡献,教学轻车熟路,于是懒于备课,漠视学习,惰于研究,更谈不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凡此种种,严重影响着教师队伍建设,阻碍着学校的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小学校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唤醒教师内心深处不断成长的事业渴望,让这种渴望永不枯竭,伴随终身,让更多的教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做专家型教师。
二、名师培养的目的
1.师徒结对。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让名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向青年教师传授新的教育理念,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带动教师尽快的成长起来,为学校培养更多的“骨干教师”。
2.搞好科研。名师在教学上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学术上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在课题研究上有自己的方法,为引领同科教师搞好教研教改提供了保证。
3.示范引领。上示范课,经验发言,示范引路等是名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仅仅是上一节示范课,而是从理论到实践,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风格,有在一定区域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名师培养的方法
1.提供专业引领是名师培养的关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这种领导就是一种引领。学校不仅仅是“管门房、管课堂”的地方,更应该是“管心房”的所在。教师成长,学校的引领不可或缺。学校是给教师以追求、以鼓舞,引领教师不断走向成功的圣地。一是积极引导教师读书。有人说,“只有不断读书,才有资格教书。”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要想得到人们的尊重是很难的。在学习化社会里,学校应当成为学习型组织,而教师无疑是这个组织的中坚力量。学校不仅要积极引导教师学习本学科知识,还要鼓励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通过学习达到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的境界。二是积极引导教师实践。要努力创设环境,引导教师主攻课堂,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真正让每句话都有效果,每分钟都有效率,每堂课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是教师和学生生命的不重复于过去的发展和成长。还要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为载体,以案例为切入口,坚持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努力让一大批教师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三是积极引导教师反思。引导教师思考研究教育教学的思想、言行、方式,进行自我调整,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迷惘,主动发展。要坚持写教育案例,写教学后记,写教育随笔,既记录教学的成功之处,又汲取失误的教训,并以积极的心态相互交流切磋,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实现自我超越,启迪别人,最终并进共荣,共同成长。
2.搭建展示平台是名师培养的保障
为展示教师才能搭建多彩的平台,使教师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乐趣,应该是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一是搭建个性发挥的平台。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彭芝说:“一所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让它腾,是虎就让它跃。”万事万物都是不同的,教师有擅长文科教学的,有擅长理科教学的,有善于形象思维的,有善于逻辑思维的,有精于教学的,有精于教研的,有善于表达的,有工于思考的……学校要知人善任,清醒地认识每位教师的特长,尊重教师的个性,关注教师的个体成长,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沙龙、演讲、演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一位教师的价值都能得到最大体现。二是搭建挑大梁的平台。“水无压力不喷,人无压力不强。”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人,不能只捧一批教学能手,将其他人“打入冷宫”,须知,“能力是逼出来的,办法是想出来的。”我们要不拘一格“用”人才,有意识地给教师压担子,委重任,如安排教毕业班、搞课题研究、竞赛辅导、作专题讲座等,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只有在实践中,每个教师都被重视,都负重任,几经历练,才会得到发展,才会迅速成长。三是搭建终身从教的平台。对于大多数教师包括优秀教师而言,应该树立终身从教的理念。我始终认为,教优者未必一定要让其“仕”。通览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史,哪一个名师、专家不是经过长期的“水磨工夫”才练就一身本领?要成为名师就得准备付出一生的努力。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也应该身上有更多的责任与道义,有更多的生命与尊严,多些理想,少些功利,多些书卷气,少些仕途味。当然,学校更应该拿出过硬的措施让优秀教师真正潜心教学,鼓励其成长、成功、成名,如大胆重奖教育教学有功人员,生活上给予细致入微的关照,始终如一地支持他们钻业务、搞研究、出成果、培英才。
3.建立保障机制是名师培养的基础
如果没有规范的管理机制作保障,教师就难以不断成长,更难成为名师。学校应切实建立健全三个机制。一是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明确是非,区分工作的优劣程度,更重要的是要寻找原因,做出对策,对教育教学活动予以指导,使教师时刻保持专业发展的冲动与欲望,为保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指明方向。为此,学校要不断改革完善《教职工考评细则》及各类评先评优的规定,使之发挥积极的导向功能。评价的理念要“新”,充分体现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实现对教师工作的动态跟踪,不搞一潭死水的静态评价,甚至是对教师做出的一种“一评定终身”的打击性评价,要着眼于进步,着眼于发展,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用人。评价的要素要“全”,既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的提高,又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既面向全体教师,又考虑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评价的方式要“活”,坚持个人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课堂评价与生活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二是积极的激励机制。在执行激励机制时要“菩萨心肠”,善于“赏识”。一方面,要实行人性化激励。譬如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领导说了算,需要倾听广大教师的想法和建议,充分体现对教师的尊重,使“要我成长”变成“我要成长”,使学校方案成为教师集体意愿,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要实行目标激励。目标制定不能好高鹜远,急功近利,应切合实际,要让教师有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感觉,有愿意为目标奋斗的热情,不断增强内驱力,为教师不断成长提供不竭的动力,推动教师始终不渝沿着专业化成长道路良性发展。三是严格的约束机制。人管人,管不住人,制度管人,才管得住人。约束机制要突出一个“严”字,划定“两条线”。“严”就是严明纪律,严格要求,严厉处罚,不讲情面,不走过场,不循私情。“两条线”就是一要划定“底线”,凡是底线以上的要求和标准一定要达到,譬如出勤、上课、备课、作业、考试的规定等。二要划定“高压线”,凡是高压线的内容绝对不能动,一碰就会伤人,就会铸成大错。譬如学生安全、乱收费、体罚学生等。即使最有本事的教师如果不能完成底线要求,就无望做优秀教师;如果敢去碰高压线,就没有资格成为名师。在执行约束机制时一定要“金刚怒目”,敢于管,管到位,一以贯之,一管到底。
教师调研报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9
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就必须有正确的道德认识,教师的任何道德行为都是受某种道德观念支配的,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乃至整个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和先导。提高教师道德认识的重要任务是把道德的感性经验即一般的道德常识上升至道德的理性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对我国教育工作中一系列重大问题,1
作了深刻精辟的论述。学校要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大力宣传、深刻领会,并在工作中坚决贯彻江总书记的重要谈话精神,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认真组织,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系统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敬业爱岗、无私奉献,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这就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教师培养自己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十分重要,如历史使命感,就是教师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的热爱而引起的责任感,它使教师清醒地意识到祖国、人民和时代赋予自己的重任,并勇于承担重担,为之操劳、产生紧迫感。
教师道德情感陶冶是把教师情感的培育理解为如同把陶瓷放在窑中烧制,把金属放入炉中熔冶的过程,以塑造教师的良好的品德、坚定教师的信仰为目标。与系统的道德理论教育不同,情意陶冶要充分利用环境条件,或寓教于乐,或身教示范、寓理
于情、反复进行,逐步培养道德情感。我校以青年教师为主,要结合青年教师的特点开展于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发展的各项活动,如“21世纪我们如何当教师”、“我爱万红”演讲比赛,“万红好教师”评比、“许一个心愿,收一份成果”等活动,使青年教师行动有方向,奋斗有目标,工作有规范,同时利用教师节期间,召开一年一度的表彰大会,表彰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脱颖而出的典型代表,从而激励全体老师在平时工作的热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一个教师有没有坚毅顽强的道德意志,既是其是否具有某种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他能不能具有这种道德品质和重要条件。教师履行职业道德所规定的各种义务,并不总是畅通无阻的,往往需要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阻力。这种阻力有时来自社会上错误舆论的非难,歪理邪说的干扰、亲友的误解或责备等;有时也来自自己主观意志上的缺陷,如面对个人利害得失难以决断,面对个人欲念的冲突,情感起伏不定,干扰道德行为等等。在这个情况出现的时候,如果没有坚毅顽强的道德意志,就可能在教师道德行为的选择时放弃初衷,或在道德行为执行中半途而废。为此,必须锻炼教师道德意志。使他们用正确的道德动机经
常战胜不道德的动机,能用理智战胜欲望,制止错误行为的发生。同时,有排除自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干扰、障碍的决心和勇气,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坚持到底。
四、确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教师的道德信念是教师对一定道德的真诚信仰,它是深到的道德认识,炽热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升华一定高度后产生的,它建立在一定的认识体系(即世界观)的基础上,成为道德动机的理性形式,因而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合金”。教师一旦树立道德信念,就会精神充实,心明眼亮,奋发努力,无所畏惧,不为名利诱惑,坚持做符合教师道德规范的事,不怕别人的讥笑,讽刺和打击.相反,如果缺乏这种坚定的信念,就容易胸无大志,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为了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听报告,看教育录像,参观展览,展开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广大教师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和荣誉感。大力开展面向全体教师,以全员培训为目标,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为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的继续教育,维护广大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方法和技术,不断更新和拓展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落实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
育发展方向。
五、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道德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支配下的道德实践。它是形成道德品质必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道德教育的目的,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好坏、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因此,我们把抓师德教育与教师队伍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和奖惩办法,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聘任、职称评定.表彰奖励.工资晋升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对在教书育人做出显著成绩的及时予以表彰。以此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变压力为动力,在教师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过程要通过一系列科学管理充分调动其加强师德修养的积极性,逐步把道德认识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并经过长期实践,成为道德习惯。教师的师德总是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只有让道德认识付诸于行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才具有了直接现实的步骤,才能锻炼道德意志,增强道德情感,进一步增强道德信念;也只有通过这种道德行为反馈过程,才能做到“习以性成”,促使道德品质的最终形成并不断发展。
宾县第四中学
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能力 篇10
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能力 -教师工作总结
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能力国外有学者提炼出“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要由知识传递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反思是必经之路。一、什么是反思呢?反思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索、评价的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为目的。其实,教师由不成熟到专业成熟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思完善的过程,完全不反思的教师是不存在的。总结过去的工作,吸取教训,推广经验这不是反思是什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会因此成就自己的专业化。区别就在于教师的这种反思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二者都应该包括两个过程:第一,回顾教学事件。第二,寻找更好的办法。但自发的反思只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感觉到了某一方面做得成功或感到失败,于是,确认好的办法或是寻找更好的办法。自发性反思有自己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没有标准就不可能有成功、失败的感觉,但这个标准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也可能是不够科学的。而且这个标准存在的形式也可能是潜意识的,因为教师并没有教育教学必须反思的意识,所以,成功感或失败感就只能称为感觉,跟着感觉走的结果也只能是对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这样的反思不具有持久性,因为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它可以使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却不会让一个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质的飞跃。在新课标实施以前的反思大部分都属于这一类型。自发性反思可能使教师正确总结经验,接受教训,从而在反思中不断成熟、成长。但也可能出现相反情况,即经过反思产生自以为正确而实际上并非正确的想法和行为。自觉的反思是理性的,应该是教师已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寻求正确理论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持续不断地批判性的思考。二、自觉性反思的特点教师要打造自己的专业底气,提高专业化水平,要进行自觉的反思。自觉的.反思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必须有在正确教育理论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因此,每位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新课标理念,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第二,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自觉性的反思应是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反复循环的过程,最终的结果是达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教师的学习是反思的基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职业行为,具有经常性的特点,教师的反思也应该持续不断地进行,当然这种持续性不是简单地循环,它是在一定计划指导下的有目的地向着既定目标攀升,这有点像爬盘山公路,教师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中自觉寻求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向一定的教育理论专家讨办法,所学的理论得以内化为教师个人的思想>,教师也能以自己的实践反思着、充实着、丰富着、论证着或修正着某种理论,这种理论又去指导新的理论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这样实现的。第三,自觉性反思应该表现为一种写作文体。思考的结果如果不形成文字,就会有漏洞,就会出现逻辑错误,就不会是成熟的。这种文体形式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教学案例的形式,也可以是札记、体会、感想、启示、教后记的形式。三、教学反思的内容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2、反思教学策略。3、反思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4、反思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四、反思的类型及方式:反思从范围上说有教师的个体行为,也可以是教师集体的行为。1、教师集体的反思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某一位老师把自己对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公开在同事面前,大家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一起讨论交流。另一种情形是经过教师集体讨论形成某种方案,待该方案实施后,大家对实施情况进行诊断,通过一番审视和反思进而得出结论或提出某些改进意见。这种集体的反思本质上是一种校本的教研或培训。既有教师个体的反思,又有集体的反思,这样进行的反思往往是深刻的,是具有理论指导的,是可以共享的。其反思成果是可以作为有益的经验来传递的。2、我们平时讲的最多的反思其实是教师的个体反思。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来实现。第一、把自己作为学生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作为课前反思的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做到未雨绸缪。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对生活态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果我是学生,面对这种教法会有什么收获?如果我是学生,对课堂提问会怎么回答?当教师这样换位思考后,教学的设计会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形成文本后这样的设计应叫“学案”,比“教案”更妥帖,也更适用教学。第二、通过同行中的榜样来反思。第三、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回顾进行反思。我们平时说的反思大部分都属于这种方式,如写的教学反思、阶段教学回顾,课堂教学录像自我观察分析诊断等。第四、通过学生的反应(如学生的课堂言行神态、思维状态、学习成绩变化等)反思自己的教学。这应该作为我们反思的主要方式。因为教与学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用心的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的反应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中的成功与缺陷。第五、通过家长对学生发展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教学这种方式需要教师做一些工作。如面向家长的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召开家长座谈会等,通过家长的意见来反思自己教学得失,改进自己的教学,这也是获得反思的一种方式。第六、通过同事的听课评价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当然,对同事的听课评价我们应该作认真的分析、鉴别,分清哪些属于自己课堂教学真正存在的问题,哪些属于不同见解。对于自己教学真正存在的问题,应找出原因,思考对策。五、反思的方法:行动研究教师的反思必须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看到自身的教学活动存在问题时,其反思才是有力量和有效果的。反思的最佳方法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目前比较盛行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反思方法的操作程序是:第一,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广泛地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第三,根据行动方案展开研究的问题,并根据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第四,收集研究信息、撰写研究报告。六、反思的指向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之间的差距;反思理性的课堂与学生实际收获之间的差距。反思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问题意识,从看似没有问题去发现问题,从问题成堆的地方聚焦问题。同时,教师还要进行反思性学习,坚持写教学案例或教育随笔。这是由反思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最佳途径。
教师调研报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11
一、加强师徒之间的互动
每个学校都有老教师和青年教师,所谓老教师指的是教学时间长,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青年教师则反之。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青年教师应该主动地拜老教师为师,建立师徒关系,虚心向老教师学习。青年教师应该学习老教师认真工作的态度、有效的教学方法、团结协作的精神。老教师也应热情地、耐心地帮助青年教师,做到有求必应,处处关心,使青年教师的思想认识、教学水平能够不断提高,逐渐成熟。这种师徒之间的互动是时时刻刻的,而且是富有成效的,其结果也将是名师出高徒,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加强备课组里的互动
学校按学科或按年段组成备课组,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备课、教学、交流。但不少教师却忽视了备课组的这种作用,很少互相学习、交流,以至于备课组形同虚设。要想整个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都有所提高,就应该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积极开展备课组里的教学研究,如钻研教材、探讨教法等。同一课题,可以让各个教师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观摩,或是集思广益后再由一位教师上研究课、示范课。由于每位教师的认识不同,文化基础不同,性格气质不同,上课的方法不同,上课的效果也就不同。因此,课后备课组还要及时进行评课,加以总结。这种备课组里的师师互动,既能发挥教师的个体特长,又能提高备课组里教师的教学水平,缩小教师之间的差距。
三、加强年级之间的互动
各年级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都有不同,但并不意味着互不联系,不可交流。实际上,各年级是互相承接,密切联系的。因此,各年级的教师也应互相学习,多多交流。低年级的教师和高年级教师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互相交流教学体会,就能更清楚地懂得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更好地进行其所教年级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此外,各年级的教师中也不乏教学人才,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长。比如,有的擅长画图,喜欢用图画进行直观教学;有的擅长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有着一套好办法;有的擅长演艺,喜欢用表演帮助学生理解;有的擅长写作,善于总结教学经验等等。这些教师的风格特长,只有在年级间的说课、听课、评课中看到、学习到。所以,多进行年级间的师师互动,有利于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加强校与校之间教师的互动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校与校之间的差别确实存在。这些差别体现在各校的教学设备、教学风格、教学质量上,但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师资力量上。城市之间各校的师资有别,城乡之间各校的师资有别,乡镇之间各校的师资也有别。要使这些差别逐步减小,除了加强各校的各项硬件设施外,还要加强各校的师资建设。而加强师资建设的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加强校与校之间教师的互动。这些互动表现在:校际之间教师互相听课,互相交流经验,你到我校来,我到你校去,城里的优秀教师到乡镇教学一两年,做好“传、帮、带”,乡镇的教师到城里教学一两年,从而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这样的互动,可以逐步减小各校之间的差别,达到各校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各校的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责编 刘宇帆)
教师调研报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12
一、提高教师师德素质, 树立求真务实形象
德为师之本, 师者须德高。师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 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爱岗、敬业、进取、奉献、为人师表的精神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首先要热爱教育工作,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这是教师的道德核心, 也是衡量教师个人行为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其次, 要从战略意义的高度认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肩负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而没有教育, 人类就不可能向前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时代意识、创新意识。21世纪是竞争、挑战的时代, 教育的任务更艰巨。忽视、放松教育, 就将断送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为了突出师德的重要性, 我们提出了“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的口号。要求做到外树形象, 内强素质, 对教师提出了“十准十不准”的要求。虽然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 金钱名利的诱惑, 行业不正之风的侵蚀, 但是我们校的教师都能弘扬正气, 抵制邪恶, 保持自己高洁的情操, 守住学校的一方净土。
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 为了教好学生, 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能力素质, 不仅使自己成为学科专才, 还要成为教育通才, 不仅要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就要准备一桶水”, 还要准备的是“活水”, 以此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1) 教师要接受继续教育,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 抓理论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学习时间, 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 汲取别人的先进经验, 了解最新的教改动态, 聘请县进修学校的教师和有关的专家来校做专题理论讲座。利用星期天, 开展新课程标准讲座, 选派教师外出汲取养分, 以此丰富教师的理论水平。 (2) 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进修, 努力提高学历层次。这些举措, 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学历层次, 还拓展了教师知识的基础的深度和广度,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现代教育理论素质, 塑造了一批“博学善教”的师表形象。 (3) 全员培训, 大面积提高。通过开展优质课、课件制作等竞赛活动, 教师在比中学、比中超、苦练内功, 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良好风气, 从而提高了教师基本功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以适应现代化教育工作的要求。
(2) 教师要学会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首先必须学会学习, 从而去影响学生的学习。一个不善于学习、没学会学习的教师,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不可想象的。蔡元培先生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而是教学生学。”这些都说明了教师要学会学习, 才能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托夫勒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诚然, 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掌握与改善都需要有一个认识、学习、调整的过程, 但这个过程的完成, 要靠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才能实现。
三、注重教师人格素养, 浑厚教师人文情怀
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力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信赖于人格的伟大, 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社会要求教师不仅有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知识、发达的智力、健壮的体魄, 而且要求教师要有完善的人格。可见, 教师的人格是何等重要。青少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可塑性极大, 教师人格影响的烙印非常清晰。因为教师的人格包含在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纪观、政治观、理想、信仰、生活的态度之中, 通过一定的言行、情感等表现出来,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 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培养创新求异思维, 增强开拓进取意识
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 把握时代的脉搏, 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至的各种问题, 具有新思路和新策略。这就要求做到: (1) 广猎信息, 自我充电。要善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提炼, 敢于另辟蹊径, 大胆探索, 借石攻玉。 (2) 精心教学, 着力课改。要求“创新型的教师”必须做到:第一, 明确一节好课的具体要求, 规范教学。第二, 严格进行“说课”培训, 通过钻研教材, 研究教法, 探究教法, 进而为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 准确把握和运用课堂教学常规。第四, 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3) 潜心科研, 迈步“高科”。“创新型的教师”能自觉补充、更新、扩容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 会创造出许多新颖独到的教学方法, 会创造出良好的教育情感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论何时何地, 他的思维火花, 总是处于不断创造的态势中, 从而在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中, 升华自己的人格, 也升华自己的师德。
【教师调研报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荐阅读: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07-06
教师文化建设调研报告06-20
黄台岗镇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06-28
加强听评课活动 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05-29
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09-21
争做四有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心得体会10-17
《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读后感07-01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质量05-22
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教育学习心得体会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