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精选11篇)
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篇1
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开江县教育局:刘吉海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由此可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近段时间对“教育发展纲要”的学习,本人感触颇深,下面来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纲要”强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教风的必要性。“纲要”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常规管理,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风核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在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几个方面。因此,加强教风建设,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就是要强化职业意识,丰富职业情感,优化职业行为。
(一)、强化职业意识是加强教风建设的前提。
教师的职业意识指教师对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的看法和思考。这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基础。学校领导要经常帮助教师提高职业认识,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教师对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效益有了深刻的理解,加之领导榜样力量的感召,就会产生一种崇高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立定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志向,并付诸行动。
(二)丰富的职业情感是加强教风建设的基础。
教师的职业情感表现在责任感、事业心和爱生情等方面。丰富职业情感,就是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事业心、爱生情,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风尚。
(三)优化职业行为是加强教风建设的保证。
教师的职业行为就是要忠于职守,做到以身作则。就是要坚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批判抵制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不精通业务的教师很难教好书,当然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没有高尚品德、良好作风的教师,也很难育人,同样也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教风是一个学校工作的外在体现,是教学效益优劣的关键。学校只有从教师的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入手,实实在在地治理育人环境,才能形成“严谨教书、管理育人”的优良教风。
二、政府下狠心加强名师的培养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纲要”指出: “大力实施名师工程。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骨干教师素质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是关键。”
如何在开江尽快地有效地建设一支素质良好、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造就一支素质良好的骨干队伍。必须有一套过硬的措施,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名师选拔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名师培养培训制度、重视发挥名师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稳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如能按照“纲要”要求坚持这样做下去,名师队伍定能不断形成和壮大。开江
教育的振兴就不再是梦想。
三、对教师的关怀要细致入微。
“纲要”指出“要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落实教师的政治待遇,努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
长期工作在农村边远山区的教师,其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很艰苦,有的离家很远,上下班要花很多钱,有时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我认为:县委政府应对长年工作在农村山区学校任教的教师,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交通补贴,以鼓励他们长期扎根农村山区工作,并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到农村山区工作。实为关心基层教师的好措施好方案。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实从现实来看,老师的政治待遇不高。为了切实落实教师的政治待遇,政府可以定期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坚持多形式、多媒体地宣传教育、宣传教师,营造全社会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浓厚氛围。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尊师重教,捐资办学,捐资兴师,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适当增加人大、政协及其他群团组织中教师代表的名额,提高教师参政议政程度。
教师的待遇,要说前些年涨了很多,但现实情况,与某些行业待遇相比,老师的经济收入是不高的。还有许多教师现在生活还很困难。为了解决教师待遇问题,“纲要”指出“将努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全面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教师应享受的各种工资待遇。总之,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关怀,对教育改革的决心。衷心希望“纲要”的精神迅速落实。我们基层教师惟有在感动过后,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忠于职守,教好书育好人,为国家教育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1年5月17日
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篇2
我是一名音乐教师, 所在的是一所县城中学, 条件在当地还算不错, 学生能每周上一节音乐课, 但没有音乐教室, 就在教学楼里上课, 一个班上音乐课, 相当于整个教学楼都上音乐课。学校的音乐教师都是师范学校音乐班毕业的学生, 还通点音乐, 在全县有音乐教师的中小学校中, 只要有音乐教师, 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师范学校音乐班毕业的学生, 现在这所师范学校已经改制, 近十年没有音乐班了, 这些年又受到毕业分配的影响, 有艺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想教音乐课却没有就业机会干脆就转行了。在偏远的山区, 有很多所学校都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 多是由别的学科的老师代课, 面对这些境况, 我们何谈音乐课程教育改革, 长期以来, 这种薄弱和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形成了音乐教学的消极机制, 使学生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 致使音乐课学生不爱上, 与教师形成对立面, 这种局面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 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激励教师进取, 完善教学管理, 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 面对这样艰巨的任务, 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想谈谈个人看法:
一、加强现有艺术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修养
前边曾提到我们现有的艺术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毕业, 学识有限, 我们深知要想给别人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 自己都没有多少水, 怎么给别人?所以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修养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怎么加强呢?
1. 凭我教课的感觉, 我们许多艺术教师都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知识是基础, 是力量。教师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搏的文化知识、扎实的教育知识, 音乐教师必须有实践, 上级要经常组织业务培训, 激励教师进取。应由国家专业人员针对现实情况撰写艺术教师培训教材, 教材要力求实用, 分专业课和理论课, 从教师的实际水平出发, 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 做到弄通教材, 掌握教法, 熟悉专业, 培养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这里的培训, 是理论与实践的培训, 是严格意义上的培训, 不是我们平常的培训, 说白了, 应同全日制学校上课一样规矩, 不能想来就来, 想走就走, 走过场。
2. 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 因为我们地处小县城, 不
像大城市工作节奏快, 压力比较大, 所以很多教师认为音乐教师队伍比较稳定, 没有下岗压力, 暂时涉及不到竞争上岗、全员聘任, 认为音乐教师这么缺, 还怕没饭吃?素质教育、课堂改革都不过是摆摆花架子做给别人看, 工作中检查表演是一套, 平时教学另一套。老的思想、老的方法仍在占着绝对优势。受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 思想产生偏离, 做不到不计名利、乐于献身, 做不到热爱学生, 诲人不倦, 做不到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做不到好学不倦, 积极进取。
二、加强艺术教师资源的培养, 改变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
想一想, 为什么社会上的各种艺术辅导班比比皆是, 而校园中的音乐课却冷落萧条?辅导班上的教师从哪里来?为什么学生去上课外高额辅导班那么积极, 却宁可放弃免费学习的机会?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我们难道不能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降人才, 把社会上一批有高素质的的专业人才吸收到教师队伍中, 让他们来弥补资源不足的现象吗?事实证明这些人中确实藏龙卧虎, 我们给他们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激发他们的成就感, 让他们更好地服务社会, 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三、要加大艺术教育投资力度
前边也提到我所在的中学的音乐课都是在教学楼里上, 为什么?答案是没有音乐教室, 没有能力添置教学设备, 教学设备增加才能吸引教师的提高业务水平的欲望,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没有设备教师只能是上传统唱歌课, 结果可想而知。一名音乐教师的教学口才再有表现力, 也不能模仿出多媒体、器乐所形成的声音。所以国家应对偏远地区加大投资力度, 真正做到与城市同步, 我们的课改才能真正进行下去, 从而起到真正的作用。
以上只是我个人几点幼稚的想法, 要使农村艺术教师队伍不断强大不是一个短时间的事情, 但我坚信,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问题将逐步解决, 我国的艺术教育必将迈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篇3
小学教师 教师建设 教学质量
一、用科学、合理且富有人性的制度约束、激励教师
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是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对教师的管理,实行过分严厉的控制固然不行。但也不能没有一定的控制措施,正确运用控制手段也是确有成效地实行对教师管理的不可缺少的方法。
因此,学校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各种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是建立完善业绩考核办法,使工作量化、细化、目标化;二是将考核内容全面化、办法科学化、过程公开化,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三是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加大奖惩力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励有效劳动。
这种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教育人,这种人本化的管理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约束能使人按要求去做,不放纵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我们在约束的同时要从激励着手,争取人心,寓约束于激励中,教师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总之,学校管理工作要重视人本管理。这样,对教师的管理才能获得成功。也只有对教师的成功管理,才能发挥、调动起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用强有力的措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1.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教师主人翁责任感
建立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首先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形势任务、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在当前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高需求与教育发展缓慢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和学校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引导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以学校发展大局重,自觉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与学校的兴衰共荣辱。同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强化“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努力争当爱岗敬业、爱生勤业、爱教精业的模范。
2.营造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理念
现代教育呼唤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建学习型团队成为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开展“校本培训”,创设“促学”氛围。学校要发挥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让他们上好观摩课、探讨课,做好教案设计、教材分析示范,以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第二,鼓励“自学”,号召教师全程学习,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通过教师自学弥补自己在知识、能力、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积极提高自己,把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外化为能力。第三,积极搭台子、铺路子,尽可能多提供走出去开阔眼界、学习提高的机会。
3.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有效的活动能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学校要广泛开展以“争当岗位名星”、“争做创新能手”为主题内容的竞赛”活动。举办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在广大教师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熱潮。深入开展骨干教师“带徒传艺”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学研究的“传、帮、带、导”,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早日走向“成熟”。大力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
4.创设和谐环境,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
一个团体如果离心离德,各自为政,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失去战斗力。要把“以人为本”贯穿每项工作的始终,坚持轻“管”重“理”,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形成良好的干群关系;通过文体活动、意见交流等形式,让教师之间加强了解、促进团结、增进友谊,创设和谐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广大教师的集体观念,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整体、心中有大局,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结语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篇4
民和回族中学创建于一九八六年九月,建校之初,它就以治学严谨、教学质量较高而蜚声县外。今日,已成为民和县城一所初级中学,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学校有26个班,学生人数达1800多人。教职员工共计102人,专、兼职教师95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7人,一级教师56人,教学设备与教学能力均达到全省一流水平。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职工队伍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支撑点。近几年来,为了全面提高教职员工素质水平,校领导以前瞻的目光提出了以“常规为先导、改革为动力、质量为目标”,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以老带新的管理模式。并逐步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建立健全校园教职工管理机构
简洁有效的管理机构是学校一切活动的基本保障。为此,我校制定了《太原三中管理规程》。设立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和总务处四个并行的中层机构,由处室主任分别主持工作。教师的思想动态、人事关系等社会活动,一应由办公室全面管理;教导处则负责常规管理,包括教师的教学计划、常规教学检查、教学业务管理、教学成果资料汇总等项工作;政教处担负起班主任和学生管理等各项事宜;而一切后勤事务,如教学环境、办公设备、生活所需等统归总务全权负责。各行政处室各司其职,责任明确,却又在校领导的统筹规划下协同配合,相得益彰。使整个校园教职工队伍管理呈现出流而不乱、整洁有序的可喜局面。
二、建立全方位的教师评估考察机制
“以高尚的师德回报社会”。师德教育是目标,也是基石。俗话说:教人以言,不如教人以德。师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把教师的职业道德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促进教师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我校先后出台了《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教职工职业道德条例》、《班主任工作条例》等一系列考核措施。定期组织领导干部中心组学习,每周一组织党小组学习,每周二分精神文明理论学习与小组学习,探讨党的各项会议指示精神,不断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与此同时,我们还理论联系实际,在全体教职员工中深入开展了“争创文明处室,争当文明教工”的文明积分竞赛活动,将教师的理论学习、文明用语、参加集体活动,甚至吸烟吵架,全部纳入考核评估的范畴。并与集体挂钩,作为个人评优评模,集体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打铁先得本身硬”。教职工的管理工作既要建立在政治理论的高起点上,又要不脱离实际,扎根于本校的教学实践基础上。要掌握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动态的教学状况及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为此,我们建立了准确快捷的反馈评估系统。
信息反馈的主渠道是教导处,信息的主要来源有:
1、动态的教学、教研记录——《教学日志》、《教学活动登记本》等;
2、例行会议——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议、班主任会议、学生座谈会和中青年教师座谈会和家长座谈会;
3、专题调查会——中青年教师座谈会、多媒体教学研讨会等;
4、听课、评课——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室主任及学校教研员随机下班听课、评课;
5、教学常规检查——定期查教案(月查)、抽查作业、实验室记录等;
6、各类统考成绩评估——每学期期中考试,采取跨年级背靠背命题,考试后在搜集和分析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质量大检查,召开总结评估会,点明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明主攻方向。这种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同时,将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要求和成果不断地补充到教学常规管理中去的方法,形成了教师常规管理和教学方法同步进行,互相促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抓教研、促教改,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素质水平
时代在变迁,知识在更新,教育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对学生一生有价值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更新观念,搞好自身素质的学习和提高。
1、抓好三支队伍,形成教学龙头。
三支队伍是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必须做到知识、业务、管理三过硬,能团结和领导全组成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学科带头人为专业学科水平最优秀人才,在备课、讲课、辅导诸方面应成为年级学科教学的核心与代表,并负有培养和提携后进的责任;骨干教师为中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者,能在学科教学中独挡一面,承担重任。目前,我校拥有学科带头人10人,骨干教师16人,这支教师龙头队伍在我校已经初步形成,他们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在学校教研教改中显示出勃勃生机。
2、更新观念,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我们引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材料,各教研室下发教育家布卢姆、赞列夫等基本理论摘要,订阅《国内外教育文摘》、《教育科学》杂志,供教师学习参考。通过脱产进修、函授等方法,学校先后有二十余名教师取得了本科文凭。组织教师学习魏书生教学实践经验,派专人参观学习。校长两次带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北京和天津几所名牌中学听课、座谈、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更新观念。
3、讲评结合,引入激励机制。
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年以十月份为中心,组织校级教研员下班听课,用打分考核办法对每节课作出评估,提出更高要求——备课求实、教课求活、训练求精,并将评课结果记入教师教学档案。在普遍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开展全校性的示范观摩教学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优秀教案和示范性作业批改展览,选出典型,评比颁奖,引进激励机制推动教师整体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4、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使教师、教学管理制度化,科学化。
实行以校长办公系统为核心的高级管理自动化,三年实现对全校师生的全方位IC卡档案管理。对教师计算机培训正规化、制度化,全校四十余名教师参加计算机培训,每周开课两次,计四课时,一九九六年年底和一九九七年初举办的历时七天,共有二十一名教师参加的成中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大赛,在全市也属首位,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5、着眼未来,培植师资。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青年教师的优劣,预示着成中的未来。因此,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学校永远不变的中心环节。学校从带、严、练着手,首先从高校选拔尖子学生,三年来,我们从上海高等院校选拔青年教师15名。同时,做到青年教师同老教师“结对子”,老教师从备课到上课板书,从批改作业到课外辅导,从语言表达到仪表着装,都给青年教师以具体的指导,带青年教师到各个名牌学校听课、座谈,同时给他们搭台唱戏,推出青年教师参加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教学赛讲。三年内我校形成“老带新,结对子”小组47对,郭明思、张晋英、杨林仙等青年教师从中脱颖而出,他们不仅在本校成绩显著,在盛市教研活动中也同样是佼佼者,97年温来玲老师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初中数学教师赛讲,捧回桂冠。
6、除了在知识和业务上对教师严格要求外,校领导还深入基层,在生活上,给他们以热情的关怀,从老教师子女的升学、就业到青年教师本人的婚姻及子女入托上学,从教师本人的生病住院到家属的工作调动,都悉心帮助,教工的专业思想更稳固,营造出一片融洽温馨的文化氛围。
如何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篇5
2012年是公司转企改制的第二年,也是推进业务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样的重要时期,我公司要以库房改造搬迁为契机,推动各项工作实现全面升级,提升我公司物流的实力和形象,推进发展现代物流。然而,培养和开发人才对于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我公司做好图书物流业务,完善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我们将从人才培养机制与员工队伍建设着手,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服务企业全局发展。
1.建立以人才培训与人才使用相结合的人才开发利用机制。一些企业往往存在干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培训费用投入过少等问题。因此,要改变现状,企业必须加大对人才培训的投入,制定与人才使用相结合的培训计划,包括面向晋升、面向岗位轮换、面向挂职锻炼、面向选拨后备干部的培训,从而创造企业 文化的氛围,开发人才的潜能并且使人才得到合理的使用。
2.建立以科学考评和分配制度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我国企业传统工资制度侧重于强调职务等级,低工资、高福利,工资分配形式单一,激励作用 欠缺,体现了大锅饭思想。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收入分配制度趋于采用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法,实现分配模式的多元化。
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 引入收入分配制度,增强了收入分配制度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不但挖掘了人才的内在潜能和创造力,而且约束了人才的行为方式,使人才与企业的命运密切相关。
3.团队精神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不竭动力。加强企业团队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企业人才实施团队思想较育,让他们在工作中树立群策群力的观念,在生活中互帮互助的共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附力,促进企业科学快速和谐发展,从而不断促使员工认同企业所奉行的企业文化,感受和体验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的强大动力。
总之,企业要具有并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时刻占领人才这个制高点。为此,必须要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坚持用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眼光去认真对待人才队伍建设,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人才队伍建设作出长远规划,企业才会有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篇6
衡阳市跃龙文武学校
德国哲学家尼采有一句名言:“如果一个人知道他明天在哪儿,他就能忍受今天的一切痛苦。”我认为这是对人性的极有见地的概括。人不断地成长就是为了去探寻未知的未来。如果每个人的未来如街头的算命先生一样是事先就确定好了的,是可以预先知道的,这样的人生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的价值在于永远对未来保持未知,却又能够在不断地努力中将自己的这种对未来的憧憬转化为现实,至少是将其中的一部分变为现实。
教师的职业是极有意义的,但上升的通道和展示的平台却又是狭窄的。在以行政化为等级晋升这个阶梯序列中,很多教师都无法在这个阶梯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造成许多教师在奋斗过程中有一种失落感、失败感,严重的甚至会摧毁他们在自我进取路途上的自信心,丧失对未来美好职业生涯前景的进一步追求。
这是现实,有点残酷,但毕竟是现实。
管理的要领就在于要学会改变现实,或者改善现实。
要想让老师们看到希望,首先就要破除行政本位的晋升阶梯,拓宽老师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平台,让每个教师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现在的学校就像一棵没有多少枝干的树,所有的教师唯一的出路就是随着树干往上爬,否则,就如同秋日落叶被别人踩在了脚下。而且,由于树干只有这么粗,人员这么多,常常会造成“堵塞”现象,让人看不到希望。
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大家为什么一直都要往树干上爬呢?为什么没有人往枝条上去?再一思索,原因在学校、在教育管理体系,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枝条。没有枝条,我们就来造枝条,让枝条越来越多,让每个人都能在大树的枝条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这棵树不也就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了吗?
这些年不是一直在强调教师要专业化发展吗?什么是专业化发展?首先,学校要尊重专业(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小学,将语数学科列为主科,其他学科列为副科,特别是音、体、美、科学、思品等课程,作为一种应付式课程设置),连专业都不尊重,老师怎么可能会有专业化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一定要尊重专业,让专业的人士能够在学校受到全体人员的尊重,让他们的位置更加突出。管理者的作用应该是为他们提供平台,提供支持,搞好服务。
在此,我个人认为首先应该要成立“教师专业化发展三级工作室”。一是专家引领室。由知名专家和学校校长以及在某一学科领域里有影响力的学校老师组成专家组,领导学校各科骨干教师精研教材,细磨课堂,学习反思,提高成效。在某些方面,专家可享受校长级待遇,在经费上实行预算制,一旦预算经过校委会和教师代表大会的通过,专家就有调配的权利。
二是骨干实验室。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已积累一定教育教学业绩的教师组成,他们锐意进取,率先实践学校教育发展理念、教学模式和德育模式,能够围绕某一个专题开展教育教学实验研究。骨干实验室也实行预算制,经费预算通过校委会和教师代表大会的审核后,可以自己掌握支出,只要在开展项目许可的范围内,实验室的负责人都有自主权。
三是青蓝体验室。由一批热爱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组成,他们思想活跃、极具潜力、综合素质优秀,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积累,磨练教艺,快速成长。“三级工作室”的成立不但为打造学习型团队开辟了一条别具新意的路,更主要的是为教师们的专业化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有了“三级工作室”的模式,可以让教师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明年我要争取进入哪个工作室。因为,在哪个工作室里行走标志着他们专业技能修炼状况。以前老师们通常眼睛都盯在今年管理干部招几个人,大家都往那儿挤,但管理人员一年能挤进几个呢?因此,很多老师就在这种观望中消磨了斗志,荒废了岁月。
工作室建立以后,还需要针对不同级别的老师提出口号,加以正确的引导,如:“新入职的教师要入格;青年教师要升格;骨干教师要有风格。”也就是说,新老师先别忙着订上专家工作室、骨干实验室,先入格再说,即先搞明白哪些是紧急必须现在干的,哪些是后来才能干的;骨干教师不能一升格就看不起“后辈”,得表现出风格来,要发挥“传、帮、带”的功能。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文化的判断是这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这样,既要有竞争,同时,又能共荣共生,“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当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仅仅依赖于设立几个工作室还是显得太单薄。作为管理者必须还得添砖加瓦、添柴加火。学校还要在教师学习的空间和实践的空间上下功夫,将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件事抓牢夯实。
一是校本培训。重视培养教师的理念培训和专业培训。理念的学习主要包括各类教育、教学、心理学等理念专著以及校长的考察报告等。专业培训主要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各学科之间的教材联动及学科本身的年段教材通关学习。可利用假期下发一些辅导资料,提出学习要求。
二是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学校鼓励教师继续学习,提高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如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和各种专业培训活动,开展“送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活动,在工作安排、时间、资金上提供所需要的支持。
三是学历进修。鼓励教师通过正规和刻苦的攻读获取学历,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为后面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的学历进修,对于学校而言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师们不仅读书,还将一些专家和学者引导校园里来,其他的教师又多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帮助学校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专家圈子。专家的风采无疑也是最好的激励教师做好工作的精神食粮。
四是外出交流。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走进来的人也就越多,建立长期联系的学校也越来越多。可以利用假期派出一些老师出去观摩、学习和交流,这样的学习和观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和学习名校一些管理学生的优秀做法,发挥自己的学生管理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当然,通过这种学习,对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是很重要的。
作为管理者,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是打造教师在自己额专业领域里产生真正的影响力,而不是一当好老师就像去“当官”,能做行政的做行政,不喜欢做行政或者做不了行政的教师就努力做好自己专业的事情,让每个教师在“人生发展”的这棵树上都能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并在这个位置上做出应有的贡献来。
如何加强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 篇7
1 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理想信念逐步动摇
人们在充分享受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的同时, 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以“钱”为中心的负面效应也在无形或有形之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不少政工人员就是在“金钱”这根魔杖的影响下, 渐渐对自己当初所虔诚信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动摇。在平时也放松了自己对理论的学习, 不读书、不看报, 不关心国家和企业大事, 政治道德修养和思想觉悟有的低于一般的普通群众。特别是有的人经受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 忍耐不住政工工作的清贫, 过多地强调“有位”, 而不在“有为”上下工夫, 染上一些社会不良习气。导致革命意志不坚定, 政治信念有所动摇, 党性观念淡薄, 甚至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把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庸俗化为对物质和金钱的追求, 使党性和人格变成商品化, 丧失了作为一名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
1.2 政工队伍素质不高, 知识欠缺, 工作不专
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念素养、知识水平不高, 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又缺乏创新, 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知识更新难、见世面少、信息量少, 并且有自卑心理。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精力分散, 兼职过多, 做政治工作心不专, 这样会精力有限, 往往顾此失彼。更重要的是身兼数职的情况下, 使思想政治工作者难以胜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缺乏制约监督机制情况下, 难免出现一些个人专断, 一手遮天的弊端。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1.3 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
企业有关领导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 重视不够。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看法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次要, 形式主义作风特别严重。大部分企业领导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 还有些企业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看作是“两张皮”难以融洽。搞思想政治工作的总想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 但是又缺乏相应的物质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而搞经济工作的强调经济的重要性, 认为经济工作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只要经济搞上去, 思想政治工作无关紧要。
1.4 政工干部岗位交流缓慢, 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逐年老化
正由于政工工作没有人愿意干, 因而, 一旦干上了, 就很难再有机会调整到其它岗位, 有的政工干部一干就是十几年, 甚至是一辈子, 该提拔的得不到发展, 前途不大, 没奔头, 产生了自卑和失落感。这样导致政工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逐年老化。
1.5 有些政工干部工作不积极
有些政工干部被认为是搞其它工作不行或因某些“特殊原因”以工作需要为名从业务岗位调整到政工口上的, 他们本身爱面子, 思想上有包袱, 加上部分职工对政工工作的劳动缺乏公正的评价不理解不支持, 甚至有种种非议和冷落, 觉得有你不多, 没你不少, 成绩别人看不见, 出了问题遭到领导批评的往往是政工人员, 因此政工干部心态浮躁, 心理失衡, 精神不振, 无力也无心去思考加强企业政工工作的问题, 对工作不安心、不专心、不热心, 一心想“改行”、“跳槽”。
2 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对策
2.1 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
为了适应竞争的社会需要, 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地要进行各种学习, 以提高竞争的实力,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做人的工作, 而人又是现实生活中最不稳定, 最难以控制和把握的要素。因此, 要做好人的工作, 首先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和邓小平理论工作方法的学习,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要思想来武装企业政工队伍的头脑, 并且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积极推进理论与实践创新, 在工作实践和提高理论创新能力上不断取得新成效。企业政工队伍还要建立落实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 围绕提高理论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断加强和改进培训工作,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改革创新的需要, 提高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2.2 树立群众观点
政工人员的基本任务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 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在企业党组织的周围,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建功立业。为此, 要积极深入基层、深入职工、深入生活, 站在群众“位置”看问题, 当好职工群众的代言人。
2.3 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
企业政工队伍要重视所在工作岗位专业知识的学习, 做到精益求精, 同时, 还需要对企业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在新的历史时期, 企业员工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青年员工, 都是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高素质群体, 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除了熟悉和掌握他们的思想观念、学习、工作、生活和心理动态外, 还要对他们所从事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 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帮助他们, 真正地解决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上所遇到的难题和实际问题。了解和掌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一些专业知识, 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有力的支撑, 只有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 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 找到突破口, 做到点子上, 具有针对性, 增加亲和力, 让人心悦诚服, 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2.4 提高政工队伍的精神状态
2.4. l钻研精神。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 它有着特殊的规律和对象。因此, 要求政工干部一定要以严谨的态度, 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入实际工作中, 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 研究探索新的方法, 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4.2 实干精神。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 如果缺乏实干精神, 即使道理讲得再透彻、再正确、再动听也没人相信, 甚至让人产生反感情绪。因此, 要在企业政工干部中提倡少说教, 多做事, 以身作则, 埋头苦干的精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2.4.3 自强精神。
企业政工应充分看到愈是发展市场经济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不会削弱, 而且将会不断地得到加强。因此, 大家不应自暴自弃或是怨天尤人。而是要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增强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进一步强化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贵任感。
2.4.4 奉献精神。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对党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工作, 也是一项既艰苦又清苦的工作。要干好这项工作.就必须要有较强的党性和奉献精神, 要有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勤奋工作的精神, 用自己的作为来体现自身的价值。
2.5 把好政工干部的选拔任用关
严把入口, 按照党的干部政策选拔任用干部, 是建设高素质政工队伍的重要环节。要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 反对任人唯亲、迁就照顾。要按照“四化”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培养选拔干部, 大胆提拔优秀年轻的人才。从抓制度入手, 建立健全政工干部选拔、管理与考核机制。疏通进出渠道, 强化竞争意识, 把那些政治、业务素质强, 工作实绩突出, 深受职工群众信赖的同志选拔到政工干部队伍中来。
2.6 建立干部的轮岗机制
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篇8
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创新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才能开创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局面。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职技学校教师的来源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对长期依靠教师转型为主的职技学校来说,既是一种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又是面对新形势的探索性实践策略,更是面向未来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推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根据现代科技迅速发展、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实际,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促进其素质的提高。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是当务之急,解决措施是提高教师的现代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和管理交际能力。
1. 教学能力的提高
随着技术和制造业的发展,教学手段日趋多元化。目前,部分职业技术学校中传统单一教学媒体已被打破,现代化教学媒体大大提高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的效率。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断增添大量新技术信息,必须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个教师都能无纸化备课,课堂教学能以多媒体手段进行,这一目标已不再遥远。
2. 专业技能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技能包含了解现代高新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内的某些传统及高新设备操作维护等。如果教师不能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就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课堂上的执教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能。
在教师中推行与所教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专业教师取得中、高级技术等级证书。如果条件许可,职技学校应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专业教师申报所教专业对应的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使专业教职员工既是合格教师,又是称职的技术工作者。
3. 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教师大多身兼多角,既是理论课的施教者,又是实验实习课的指导者,有的还是校内外产学结合的开发者,或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因此,要求教师掌握多种管理知识与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另外,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润滑剂。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校内外同事的交往方式和技巧上,应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以培养学科中坚力量为核心
在新老教师交替、任务紧迫的形势下,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和教育教学专家的培养力度,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应坚持政府、社会和学校相结合的方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面向全体、重点培养、择优资助、不断优化的办法,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优秀人才培养格局,开创优秀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1. 完善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制度
学校要选取一批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优秀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对象。通过2~4年的努力,使他们成长为具有较高教育理论水平,有较强教育教学能力,并在工作中起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在实践上,可定期组织专业课教师赴省级、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在名师或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开展相关专业实践性教学进修。
2. 建立和完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
选取一批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优秀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对象。通过学习专项资助,开展省级或市(地)级课题研究,参加全省乃至全国较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选送攻读专业硕士学位,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具有坚实、系统教育理论基础和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并在教书育人和科研方面成绩突出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3. 建立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专家培养制度
选取一批具有中级甚至高级职称的优秀学科带头人作为培养对象。通过专项资助开展省级课题研究、举办教师个人教育思想或教学方法研讨会等,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促使他们进一步成长为具有广博、深厚教育理论素质和精湛教育教学艺术,在教书育人和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成就显著的名教师和中青年教育教学专家。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包括激励机制、规范管理等在内的调控手段。
1. 办一流学校,招天下人才
在当今世界,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发展优势,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职业学校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条件,如人才市场初步形成、流动环境日趋宽松、学校灵活办学等,采取短期聘用合同制或其他形式,进一步扩大“调入”的优秀人才队伍规模,如聘用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聘用大学退休专家、教授等,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壮大学校一流人才队伍,也可以利用他们的信息、经验来推动自身教学、管理等工作。
2. 深化教师任用制度改革
强化职业学校用人的自我调控机制,在加强教师编制管理、推行编制的基础上,放权于学校,实行学校自主聘用教师制度。目前,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兼职多、流动性大等问题,归根到底是人才管理制度的弊端,教师由国家“统购统销”,缺乏开放的教师人才市场。因此,打破职业学校与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动的壁垒,建立统一的师资市场,显得非常重要。
允许学校不受身份限制,面向企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立教师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
允许职业学校建立必备的人才库,稳定和储备专业教师队伍,防止教师流失或隐性流失。对于暂时招生困难的专业,不能随意调离专业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以长远的眼光,让教师通过进修等途径,掌握新技术,为老专业复生或新专业设置保留人才、储备力量。
3. 不断深化职称改革,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
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善教师职务评审、聘任和聘后管理制度,打破目前存在的“一评(聘)定终生”的现象,应充分利用教师职务评聘这一政策,实行教师职务评聘分离,择优聘任的机制,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在教师评聘工作的评审中,要彻底改变论资排辈现象,引入和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优者上,庸者让,劣者下。
综上所述,以高标准建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已迫在眉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勇于面对挑战,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实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必将快步跟上经济发展的大潮,迎来新的生机。
如何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档 篇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社会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推进、深化社区在城市、乡镇街道管理和社会服务中的地位和日益突出。如何创新社区工作机制,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社区干部队伍是当前加强社区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我们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社区干部的动态管理,强化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1、创新社区干部选拔机制,优化队伍整体结构。社区建设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要求社区干部必须有工作经验、热心公益事业、政治素质优、文化程度高、协调能力强。要针对社区工作实践和换届需要,采取多种方式选拔一批年富力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干部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中去。一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干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一批综合素质好的优秀人才充实社区干部队伍。二是从镇机关干部中选派社区干部。根据社区工作需要,从机关干部中选派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和熟悉社区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或通过法定程序担任社区主任。三是招考录用社区干部时,要重点从高校毕业生中挑选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推动社区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改善社区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结构。
2、建立健全培育机制,提升队伍能力素质。要把社区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市镇干部教育整体规划。由组织部门牵头,街道、民政、苏动、司法等单位配合,每年在党校举办1-2期社区干部培训班。坚持“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要注重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的多样、灵活和全面性。实行分类施教,缺什么补什么。定期邀请部门领导或社区建设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同时选派社区骨干到外地学习考察,不断拓宽社区干部视野,提高工作水平。
如何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篇10
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情报室
成果办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促进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全面推进新世纪人才工程,是为实现我州经济腾飞提供人才保证的必要措施。相对于全省人才队伍建设,我州人才队伍更为明显地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高等问题,特别是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创业创新的高层次人才普遍匮乏,严重制约着海西经济提升后劲和竞争力。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始终坚持把将人才作为新的增长点,努力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依托,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带动点,集中力量,大力创新,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强力推进我州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事业的发展。
一、我州人才队伍的现状
(一)学历结构
全州机关单位中硕士研究生8人,研究生139人,占机关人员总数的3.94%;大学本科1644人,占机关人员总数的44.04%;大学专科1502人,占机关人员总数的40.24%;中专270人,占机关人员总数的7.23%;高中及以下的170人,占机关人员总数的4.55%。
全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研究生6人,占参照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1.28%;大学本科145人,占参照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30.98%;大学专科255人,占参照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54.49%;中专43人,占参照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9.19%;高中及以下19人,占参照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4.06%。
全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单位中研究生5人,占群团参照单位人员总数的8.77%;大学本科27人,占群团参照单位人员总数的47.37%;大学专科21人,占群团参照单位人员总数的36.84%;中专、高中及以下4人,占群团参照单位人员总数的7.02%。
(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
全州事业单位中,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39人(其中在管理岗位工作的138人,具有职业资格的2519人)。按专业技术职务分:高级职务856人(正高级职务17人),中级职务3717人,初级职务2754人,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66人;按专业类别分:工程技术人才599人,其中高级51人,中级280人,初级261人;农业技术人才652人,其中高级34人(正高1人),中级325人,初级285人;卫生技术人才1644人,其中高级155人(正高13人),中级663人,初级823人;教学人才3739人,其中高级565人,中级2072人,初级1085人;其它专业技术人才859人,其中高级51
人(正高3人),中级429人,初级300人。
(三)培训情况
全州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中参加培训的458人,其中州级133人,县级291人,乡镇34人;全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培训的3025人。其中州级418人,县级1840人,乡镇767人,占全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40.53%。
全州企业单位中管理人才参加培训的21人,其中州级12人,县级9人,占全州企业单位管理人才的10.66%。全州企业单位中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培训的35人,其中州级4人,县级31人,占全州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9.54%。
二、我州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我州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对外合作、专家学者任职挂职、高级人才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了一批高级人才缓解了海西人才严重不足问题,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提高了我州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目前从我州人才资源现状分析来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层次科技人才总量少,制约产业升级发展 海西作为青海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人才的制约。一方面地域面积较大,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少,本土人才供应能力不足;另一方面项目聚集少,产业规模小,难以吸引更多才智。从区域分布看,中高级人才主要集中在州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基层人才严重缺乏,县、乡(镇)
两级人才严重缺乏,形成了人才积压浪费与短缺并存的不合理现象。从专业结构看,党政管理、师范、卫生类专业居多;农牧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法律等专业较少。从行业分布看,从事教育、卫生行业的居多,从事农业、工业、经济技术方面的较少。从素质结构看,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少,普通人才多,科技带头人,项目带头人极其紧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捉襟见肘,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中懂经营、会管理,能够驾驭市场经济的“决策性”人才相对较少,高层次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海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人才区域分布、专业、行业不平衡,制约了海西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求产业不断扩大升级,我州推动产业升级的高层次人才需求旺盛但供给严重不足。
(二)高层次人才队伍优势作用发挥不明显
高层次人才对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一个高层次人才可以带动一个人才群体;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可以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近几年来,我州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自主创新,培育了一批科研项目,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示范基地,但是为数不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未能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科研成果未能在全州范围内转化成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原因在于人才队伍结构没有呈现良好的梯队建设态势,高层次人才引进少,培养又没跟
上,人才结构、产业链接之间出现严重的断层和脱节。
(三)本土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
全州每年有近千名学生考入高等院校,而选择回海西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仅有200人左右,年外流率在80%以上。全州从流进流出人才素质比较来看,流出的绝大多数是专业技术骨干或有较高能力的领导人才,作为人才重要来源的本地输送、培养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返乡”率很低,造成高素质后备人才“断流”。同时,随着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引进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具有中高级职称或各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等方面的人才,通过调动、辞职等方式外流,且有一人外流,相互带动的“传、帮、带”现象,人才外流呈上升态势。各类人才在地区内也呈现由下向上逆向流动的趋势,越是需要专业人才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越少,高素质专业技术干部更少。
(四)用人机制和政策措施上的不灵活,使现有人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科学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尚未形成,距离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使一些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人才地方所有、单位所有的管理理念依然存在,导致人才资源共享、开发效率偏低。
(五)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作用发挥有限,不能很好
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人才市场发育不全,市场配置人才的功能未充分发挥,目前海西除州人才交流中心和都兰县人才交流中心外,其他各市县行委人才市场虽已挂牌,但均无编制及人员,且其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制度和设施比较落后,功能不完善,人才市场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管理和发展落后于客观要求,表现为未建立人才市场的信息系统,包括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信息处理、信息反馈等。市场渠道不畅,人才市场受机关、事业单位增人计划的限制,人才很难合理、有序地流动。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以人才理念为牵引,坚持从实践做起,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体系。
1.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如今人才流动呈现双向选择形势,地区选择人才,人才也可以选择地区。因此,我们要撇弃以前的“拿来主义”,发挥好灵活引进人才的优势,通过实行“人才驿站”和“候鸟政策”,使各类人才在不受户籍等条件的限制下充分发挥聪明才干,达到对人才的最佳利用和效能的最大发挥。
2.要深入调查,搞好人才需求指数预测。以重点骨干企业、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为载体,以引进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会同科技局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
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各单位需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3.要通盘筹划,建立稳定长效的用人机制。人事部门要把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抽调专人会同科技局等相关部门深入到州内企业、科研单位等进行人才政策宣传,人才需求调查,并组织企业、机构参加项目成果交易会和高级人才招聘会,帮助他们开辟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和实用型人才引进的“直达通道”,建立“来去自由、柔性流动、专兼结合”的用人机制,切实做好我州人才引进工作。
4.要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通过学术梯队建设,团队吸纳项目资助或鼓励自由探索,选送到国内外重点大学、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究等方式,加大对学科带头人的支持和培养力度,提高学科带头人跟踪学术前沿的能力。同时,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大师,要下大力气进行引进。
5.要良性循环,打造人才“蓄水池”。产业集聚导致人才集聚,人才集聚加速产业集聚,从而产生共生效应与乘数效应。我州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并重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产业化需要强大的人才作为后备。因此,要在已经取得的成果上,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树立“用产业聚集人才,用项目吸引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的理念,打造好我州人
才“蓄水池”。
(二)从抓好服务保障做起,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的工作生活环境。
1.要切实为人才施展才干搭建平台。在给予人才优厚待遇的同时,应更注重因才选岗,因地制宜,努力发挥每个人才的业务特长,使其具有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广阔空间和肥沃土壤。因此,要努力在人才有事业可做上下功夫,杜绝因图虚名,为引进而引进,一旦引进又束之高阁、不闻不问的现象。要积极组织他们与企业项目进行技术对接,吸收他们参加我州发展战略规划的研制、新产品的开发和重点技术、重点项目、重点课题的可行性研究等重大活动,倾听他们对加快我州经济发展及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2.要大力倡导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宣传人才引进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涌现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先进事迹,倡导鼓励团结、创新、向上的科研精神,对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广泛开展“重才爱才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地区人才队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紧紧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实际,突出事业激励、物质激励、情感激励,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营造地区人才队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1、突出事业激励,以优化创业环境培育人才 一是创新人才创业载体。立足本地区实际,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部署,积极构建有效的人才创业载体,把人才创业的内在动力和政策扶持的外在推力有机结合起来,依托“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示范工程、科技富民工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和科技特派员项目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在地区特色产业、农业、工业、节能减排等领域聚集并发挥各级各类优秀人才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项目的示范推广力度,努力实现“实施一个项目,推广一项技术,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批农户,致富一方农民”的目标,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好事业、帮助人才干成事业的创业氛围。二是塔建人才培养平台。采取送出去培训锻炼和引进智力项目相结合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各类优秀骨干人才的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科研攻关能力。
2、强化物质激励,以优化政策环境吸引人才
一是完善配套制度激励人才。制定出台政策,鼓励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做到智力资源资本化,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以一流业绩赢得一流报酬。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引进
人才。出台引进人才政策措施,设立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基金,每年组团赴内地高校引进地区的急需人才和紧缺人才。三是加大力度奖励人才。新修订的《海西州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设立了重大贡献奖和对外合作交流奖,每年评选一次,重大贡献奖奖金30万元,对外合作交流奖奖金5万元,科学技术进步奖奖金一等奖每项6万元,二等奖每项4万元,三等奖每项2万元。通过开展科技奖励,使各类优秀人才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和专业技术成果,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
3、注重情感激励,以优化社会环境关爱人才
重视精神激励和感情投资,大力提倡敬业精神,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报道社会上涌现出来的各类优秀人才、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增强各类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的成就感。采取通报表扬、会议表彰、文件命名和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等形式,激励高层次人才、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弘扬各类人才的创业精神、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开展各级领导干部与各级各类人才结对子活动,交流思想,掌握情况,积极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人才营造一种亲情氛围。
4、是要注重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 约束与激励是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约束机制包括系统、科学的规章
当前企业如何加强政工队伍建设 篇11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使职工队伍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旺盛的工作热情,不断激发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为确保企业在生存发展各个阶段的各项工作能顺利、有序开展,并高质量的完成。因此,要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就必须不断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提高政工人员工作能力。
一、国有企业应坚持企业党组织领导不动摇
应该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以交叉任职来夯实企业的党政体系,从而使企业党组部门实时参与员工的思政教育,并在决策方面发挥自身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和对待员工的指导方真,引入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践和思政教育,以主流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思政教育的发展。
二、多管齐下建立有利于政工队伍人才成长的新机制
1、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总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想政治工作专业队伍。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把政工队伍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 关心这支队伍、建设好这支队伍。要不断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中青年干部充实到政工队伍中来,以保证队伍的后劲。在改革和机构调整中及时调整、充实、选好配强政研骨干,积极引进政治素养高、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好的政工人才;积极组织发动,把行政、科技干部吸收到政研队伍中来,充实研究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研究力量;进一步完善工作网络,理顺工作关系,确保工作的有序连贯开展。
2、要根据政工队伍的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同时为他们的成长进步提供平台,加强培养力度,努力为他们增长才干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政研骨干的培养。通过开办培训班、举办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政研骨干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为进一步推进工作的创新储备人才资源。
3、进一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对取得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作出突出贡献的政工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和提拔,要在政治上关心,业务上培养,工作上支持,努力改善他们的学习、工作条件。要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在入党、提干上优先考虑,摆正他们的经济地位和工作地位,解开他们“心中的结”,更好地调动、发挥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要把政工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纳入到本企业整个人才战略体系中,在人才的培养、提拔和任用上,保障政工干部与管理技术人才有相同的机会。还可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政工干部轮岗轮训,到基层或到业务部门挂职锻炼,提高他们驾驭全局的能力。总之,有盼头、有希望、有前途,才会激活政工队伍的活力细胞,促进他们聪明才智的更好发挥,从而获得个人价值发挥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4、进一步做好政工职称的评定工作,这是加强和稳定政工队伍的重要一环。要落实政工人员待遇,政工人员的工资、奖金、职称、职务晋升等要与同级行政管理人员同样待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要与同级科研、管理成果同等对待。对取得突出成绩、荣誉称号、研究成果的宣传和群众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和大力宣传。
三、要不断加强政工人员自身建设
加强政工队伍建设,除了外部环境外,还需要政工人员自身不断练好真功,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取得工作实效。
1、要敬业爱岗。
政工人员首先要自爱、自强,敬重自己的职业,因为只有爱得深本职工作才能干得好。特别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 ,每个政工人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无怨无悔地坚守好自己的阵地。政工人员从事的工作是光荣的,它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选择。政工人员要坚决破除自卑感和失落感,自愿献身于政工工作,轻个人进退,重事业兴衰,始终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不断地加强学习,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理论宣传、政策引导等方面的能力。要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找准自身定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勤奋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2、要提高素质。
政工干部是群众观察、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坐标。当前,我们工作的对象发生深刻变化,这就需要政工干部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注重改善知识结构,并善于从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吸取营养,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本职工作。要鼓励政工干部不断学习,开拓视野。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使政工干部朝着懂政治、懂经济、懂管理的复合型、知识型人才发展。只有政工干部自身的政治素质过硬了,才能用正确的理论和高尚的精神去教育和鼓舞群众,搞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3、要塑好形象。
良好的自身形象是政工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决条件 。因为政工干部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形象,人格好的形象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4、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企业的参谋助手作用。
紧紧围绕和服务于中心工作,围绕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主动积极地开展,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5、坚持“三贴近”,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是尊重人、关心人、启发人、激励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工作。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利益关系、分配方式以及人们的价值取向都日益呈现多样化。在这种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形势下,我们的职工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这给政工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繁重的任务。要深入基层一线,贴近职工、贴近实际,深入探讨如何做好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以人为本,做好人性化管理,研究各个岗位、各个层次职工的价值取向、实际需求,做到把握职工心理,知晓职工冷暖,了解职工愿望,围绕职工要求,解决实际问题,极大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
四、结束语
总之,要在企业中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有效工作,凝聚人心,激发积极性,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工作中去;才能从理论上多指导,从思想上多开导;才能变滞后为超前,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世成.浅析如何加强政工队伍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4(03).
[2]张利红.论新时期如何加强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4(02).
[3]黄其鹤.新时期如何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4(02).
【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荐阅读:
如何加强队伍建设05-28
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08-13
企业如何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队伍建设08-30
杜海燕:浅谈如何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07-14
谈谈如何加强法治建设07-05
个人如何加强三基建设06-16
如何加强一线团队建设10-20
如何加强政治文化建设06-18
如何加强廉政文化建设08-08
如何加强我国国防建设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