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作文水平的三步曲

2024-11-15

提高作文水平的三步曲(共6篇)

提高作文水平的三步曲 篇1

作文自古以来就是衡量一个人知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即所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出口成章”都与作文有关。古代的科举制度不就是通过考生的几篇大作来看他们的才识吗?而在如今的中考、高考当中, ……作文占的比分也一直居上不下。

如何辅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对语文教师来讲, 是件很棘手、很伤脑筋的事。学生写作文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统一格式:让他们写亲人, 总是写妈妈“深夜为我端水倒茶、热牛奶”或“一个人寒夜背我上医院”;写老师, 总是“带病上课”、“冒雨替学生补课”;写同学, 不是“考试不帮我作弊, 过后为我讲解”就是“为一点小事闹了别扭, 一直没和解, 现在突然一个搬家了, 空留思念和懊悔”。其内容空洞陈旧, 实在无新意可言。据此, 笔者通过十几年的教学摸索, 在结合职业中学教学特点的基础上, 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读、练、改。既为作文, 则重在积累素材, 重在勤于苦练, 重在修改升华。为此, 笔者让学生掌握课内与课外阅读的两条途径, 多方面展开练习, 并重视写后的修改工作, 学生作文大有长进。

一、读———“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古人云:“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又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 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阅读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思维, 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生活的一大内容就是读书, 读写结合, 间接地从书中汲取写作的材料, 从范文中借鉴, 极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阅读可以分成课外和课内两种方式。

1. 课内阅读

语文教材中不乏优秀的文学作品:散文、诗歌、小说……老师在讲解中带领学生反复地咏读精彩片断, 体味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 学会借鉴, 灵活运用于自己的文章中。有人说:“一次成功的朗读, 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既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 也是“以声传情”感染学生的过程。教师用“动情”的语言传达“动情”的事, 通过调节自己语言的轻重高低, 语调的抑扬顿挫, 语速的快慢缓急, 表情的喜怒哀乐, 将课文中的文字语言及蕴涵的感情声情并茂地传达给学生, 点燃学生感情的火焰, 使学生从教师悦耳的语言、起伏的语调、适宜的节奏、丰富的表情中传递情感信息, 进入情感意境,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喜爱阅读、喜爱作文的目的。如教《岳阳楼记》这一托景言志的散文名篇时, 教师可先用一种低沉、缓慢、凄苍的语气形象地描绘一幅阴冷的画面:淫雨霏霏, 阴风怒号;然后, 转用一种轻快活泼的语气具体地描绘晴朗的画面: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这两景一阴沉一晴朗, 都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境, 从而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迁客骚人”的“悲”和“喜”。学生的情感随着教者的朗读而发生或悲或喜的变化。同时, 为学生进一步领会下文的“不以物喜, 不以物悲”的崇高思想境界做好铺垫。又如我们读茅盾的《风景谈》:“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 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 成为队, 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 叮当, 叮当, 送到你的耳鼓, 而最后, 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 排成整齐的方阵, 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 ……”这是怎样的一幅风景啊!同时又伴随着和谐的音乐, 着实让人留连, 让人沉醉!应该说读书的过程也是理解文章的过程。反复地读, 就能体会文中的意境, 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交流融合而引起共鸣, 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只有通过朗读, 方能很好地领会其美的质地、美的韵味。

2. 课外阅读

中学生背负中考、高考的压力, 学业负担较重, 可能没有多少闲暇时间看课外书。但职业中学的学生课余时间较充足, 学习压力不大, 相对于中学生来讲, 完全有时间阅读优秀的课外作品。课外阅读种类丰富, 不必让学生拘泥于经典的中外文学作品, 有的武打小说、侦破小说、民间故事中的人物描写、场景描写都有其独到之处。记得一位名教师在谈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说:“我们语文老师对学生看课外书不要太苛刻, 我就主张让学生看金庸的武打小说, 里面的许多场景描写相当的精彩。”的确, 只要作品的主题积极进取, 乐观向上, 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都可以让他们广泛涉猎。同时, 在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体会书中的乐趣。让各种知识材料不断地充实学生的大脑, 写作时则会信手拈来, 而不至于脑中一片空白。

二、练———不拘形式, 百花齐放

通过大量的阅读, 胸有点墨了还不算, 关键还是要会说出来, 写出来。当然, 练习写作, 不可能一步到位, 完全可以细水长流, 这里介绍几种练笔的方法。

1. 写读书笔记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说过:“学以为料, 文以为获。”没有耕耘, 就没有收获。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写读书笔记, 每星期一篇, 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摘抄优美的语句, 精彩片断, 并要求写出自己的理解。如读了余光中的《乡愁》, 要能够找出你最欣赏的段落, 结合诗人的感情, 融入自己的理解。

2. 关注时事、新闻

学生不能一味地读死书, 死读书, 唯有拓宽知识面, 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职业中学的学生, 尽管时间比较充裕, 但在学校里仍然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 接触不到学校以外的知识, 他们的视野非常狭窄, 有时对国内外的一些大事竟然一问三不知。因此, 可以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一个“剪贴栏” (同学们后来把它叫做“百草园”) ,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让他们把自己所看到的新闻、奇人逸事从报纸、杂志上剪下来, 或抄下来, 贴在“百草园”中, 以供大家阅读。安排专人负责, 以小组或同桌的名义尽量每天更新, 让学生了解时事、动态。

3. 每天一说

语文课是读、写、听、说的一个最好的练习场地, 我们不妨在上课前几分钟, 让学生尽情地说说讲讲。有位大师曾经说过:“作文就是说话。”当然, 要安排好内容。如:讲述本班同学的外貌特点, 让大家猜;抓住校园一角景物, 展开叙述……这样, 在上每节语文课前, 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又丰富了语文课的情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知己知彼, 择善从之

修改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保证作文质量, 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有些学生信奉所谓的“一挥而就, 文不加点”, 写完后从不修改。不看、不改, 结果错字连篇, 错句百出;教师批改得两眼发疼, 怒从心生。因此, 要提高作文水平, 必须掌握好修改这一关。

1. 自己改

完成作文后, 让学生自己先快速浏览一遍, 以确定有没有明显的错字错句, 接着, 细细地精读一遍, 再结合主题想想, 有没有跑题。最后, 自己给自己打出一个分数, 写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2. 同学改

一篇文章, 自己有时看几遍, 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所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所以, 在自己修改的基础上, 让别的同学帮着评一下。形式可以采用同桌互评, 也可以小组内评。这一步骤, 主要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看清文中的错字别句, 前后有没有矛盾的地方, 符合文章的写作要求与否。在这基础上, 写出自己对他人这篇文章的看法。这样,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作文发展水平, 以便扬长避短, 自我调整。这属于第二轮对一篇文章的修改。

3. 教师改

教师在前面两者修改的基础上, 打出最后的分数, 总结写出公正、诚恳的评语。这一步, 教师主要从整体上看文章的结构、语言、中心所在。教师所写的评语要以公允的态度, 一分为二看问题。可能在前面两个环节中, 找的缺点较多, 在第三环节这儿, 教师就要既肯定优点, 又指出不足。应尽量找出文中的闪光点, 用赞赏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更乐意接受, 甚至铭记终身, 这既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又沟通了师生感情。

总之, 要写好一篇作文, 广泛阅读是基础, 积累素材;练习是目的, 实践最重要;修改是辅助, 锦上添花。只有熟练弹奏好这三步曲, 才能写好文章。

参考文献

[1]马鹤梅.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几条途径[J].青海教育, 2003, (22) .

[2]李素芳.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N].大同日报, 2007.

谱写优秀作文的三步曲 篇2

一、深入生活,从课本收集、整理材料

通过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中,我们会发现,这些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行文优美的文章,他们的素材大多来源于课本。

(1)课本中的人物

鲜活的人物形象有着空洞的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将这些人物巧妙的写入作文,可以有很强的说服力。

项羽、刘邦可谓一代枭雄,项羽正直守己、刘邦狡猾机智。鸿门宴上,项庄为项羽而舞剑刺沛公,本可助项王成就一代伟业,然而,项王却因固守正直的沽名纵虎归山,以致日后项王兵败乌江。鸿门宴上刺沛公已在情理之中,岂料项王却甘愿保护自己日后的死对头,这倒是出人意料的。然而情理毕竟是人的主观理念,出人意料的事在历史上也非罕见。 ——2005年河南高考优秀作文:《我心飞翔》

(2)课本中的哲理

课本中所选取的文章一般言近旨远,洗涤我们内心深处的灵魂。如果将这些发人深省的哲思引入文中,势必事半功倍。

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

(3)关注社会热点事件

创作要源于生活,同时要高于生活。了解社会热点信息,将会更有效的提高创作的档次。例如2013年社会热点事件包括:1.“中国式过马路”。2.“元芳,你怎么看?”3.今年年底之前,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将全部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4.“拼同学”成为新的“关系文化”。5.“最美”一词成为对平民英雄的礼赞。6.网络暴力介入网民公共生活等等。社会热点既是学生关注也是评卷老师关注的话题,如此广泛的知识面,试问,引用热点的文章怎能不引起阅卷人的目光?

二、针对作文命题方式,把握写作文体

作文命题方式一般三种类型: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此外还有问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看图作文等。近年的作文试题都有“文体不限”的说明。一般来说,最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文体。题好一半文,题目就是有神的眼睛。作文题目有以下几种类型:

比喻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设问式:没有耕耘,哪来收获?双关式:沉睡者死于“沉睡”;对比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夸张式: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论点式:不要自以为是;论题式:谦虚与虚伪。作文一般采取“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开篇和结尾要精彩,中间论据论证要严谨,具有可信力。开篇:一根火柴,看似微小,却可以烧掉一座价值千百万的楼房;一个病毒,确实不起眼,却能让千千万万的人倒下;一个缺点,不足挂齿,却可以使一个人事业倾覆,家破人亡。这些 “微小”确实微不足道,但其攻坚灭顶的力量却无物可御。结尾:成功者不浮躁,浮躁者难成功。我们在开拓事业的过程中,必须摒弃浮躁,谨慎前行。

三、作文创作结构追求反复之美

英国诗人柯勒律说过,环状事物代表永恒,而圆环的美就像一条蛇衔住自己的尾巴,堪称美的最高境界。中国也有“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的说法。《诗经》中的《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mǐ)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这回环之美运用在作文的结构上,情感回环往复,观点再三得到论证,能够深化文章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写作还要有审题立意的能力,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有清晰完整的结构,有真实健康的情感,有干净流畅的语言,并且标题要醒目,内容要丰富,思想要深刻,段落要清楚,字迹要漂亮,标点要规范。真正实现“素养—养成”,写作才会达到理想的境界。

爱的三步曲 徜徉在园里 篇3

爱的微笑曲———让幼儿靠近你

有人说, 微笑是内心的鲜花在脸上的绽放, 幼儿园教师的微笑更是充满着无穷的魅力, 它让刚刚入园的孩子愿意接近你, 让已经在园的孩子深深喜欢你, 让孩子家长开始信任你。

有一天, 我无意中听到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对我触动非常大。其中一个小女孩说:“谢老师最喜欢我了, 一看见我就朝我笑。”另一个小女孩说:“谢老师也最喜欢我, 她也看见我就笑。”说完两个孩子相互抱着, 开心地笑起来。我站在她们身后, 感动极了。我没想到老师的一个微笑, 会使这两个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 并由此而开心快乐。

微笑虽然无声, 但它代表着一种宽容、一种认可、一种接纳。当孩子遇到困难时, 老师的微笑能增加他的信心, 帮助他克服困难;当孩子获得成功﹑做了好事时, 老师的微笑使他觉得获得认同, 倍加高兴;而当他们不小心犯错时, 老师的微笑又能减轻他们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对家长来说, 老师真诚的微笑不仅是礼貌, 更是家园共育的润滑剂。常常微笑的老师, 能给家长留下“没有架子”的良好印象, 打消他们的各种顾虑, 使家长工作顺利开展。

老师发自内心的微笑是心灵的阳光, 是扑面的春风, 它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也只有心中装着孩子的教师才会有甜美的、会心的、善意的微笑, 才会用微笑去营造温暖的爱的氛围。为了一切的孩子, 让我们尽情地微笑吧!

爱的语言曲———让幼儿爱上你

如果有人问我, 世界上谁的语言最美?那我会大声肯定地回答, 幼儿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最美的语言。幼儿教师的语言抑扬顿挫、生动形象, 甜美有趣、浅显易懂, 是属于孩子们专用的“特殊语言”。

记得, 我曾经带过一个大班的孩子, 他经常尿裤子。大班会尿裤子的孩子已经很少, 所以这个孩子尿了裤子从不愿意告诉老师。我想他肯定担心老师说:“你这么大了还尿裤子?”更加害怕班上的其他小朋友会笑话自己, 所以为了“面子”, 只好自己忍着。了解了情况, 我知道忍着对孩子不好, 特别是寒冷的冬天, 可能就因为没能及时换裤子而着凉。为了孩子, 为了照顾孩子的感受, 我知道他尿了裤子, 从不责备他, 而是蹲下来亲切地、轻声地说一句:“没关系, 我们悄悄地去办公室换上干净地裤子。放心吧, 我会替你保密的, 小朋友们不会发现的。”后来, 这个孩子再尿湿裤子都会悄悄地告诉我, 我想他对我已经产生了信任感。在教师节那天, 这个孩子递给我一张画, 画上画着一个美丽的女孩, 旁边还歪歪斜斜写着一行字:“老师, 我爱你!”我被感动了, 被孩子简单的示爱方式感动了!是的, 面对孩子, 只要我们地真诚付出, 我们就能收获成千上万份爱。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缺点, 每个孩子都有取得成功的愿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和特长,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而且, 孩子的优点需要教师表扬性的语言去固化和发扬光大, 自信心需要教师表扬性的语言去“扶植”和推进, 学孩子成功的愿望也需要教师肯定和激励性的语言去“内化”。所以, 幼儿教师的语言应该充满爱心、热情, 以消除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代沟, 拉近彼此的距离, 使孩子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应该充满尊重、激励性, 以影响孩子、引导孩子、感化孩子, 真正让孩子在享受美好语言的同时爱上老师, 促进孩子和谐、健康的发展。

爱的行动曲———让幼儿恋着你

当你有了爱的微笑, 孩子就开始想靠近你;当你有了爱的语言, 孩子就已经悄悄地爱上你;当你有了爱的行为时, 孩子们便粘着你、恋着你了。爱的行为是爱的过程, 是具体可感的实施爱的行为方式。教师在实施爱的行为时必须讲究智慧与艺术。

我班有个漂亮、聪慧的小姑娘, 叫兰兰, 但却十分内向, 从不愿意和老师多说话, 更不愿意和小伙伴们交往。家长为此很着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发现兰兰特别爱美, 尤其对自己的小辫更是呵护有加。好几次我都看她悄悄走到镜子前照一照她的辫子, 脸上还会露出一缕难得的微笑。于是, 我有了自己的小策略, 决定一步一步地帮她克服交往障碍。

一天午睡起床后, 我给兰兰梳了一个羊角辫, 拿镜子给她照了照, 并请全班幼儿欣赏, 小朋友们都夸兰兰的辫子真漂亮。第二天, 兰兰的妈妈告诉我, 兰兰昨天回家后可开心了, 晚上睡觉都舍不得将辫子拆掉。我心中暗喜, 于是便经常给她换个发式, 时而冲天辫、时而马尾辫、时而麻花辫……总之, 使尽了浑身解数。每天梳头的时候兰兰的脸上总会泛着淡淡的笑容, 此刻, 我便适时的和她说说话, 诸如你的头花真漂亮, 是谁买的呀, 在家里, 谁帮你梳小辫呀。这时, 兰兰总是很乐意回答。我知道, 小策略开始生效了。随着发型的增多, 我和兰兰之间的话题也不断扩展, 看得出, 她越来越喜欢我了。偶尔她还会主动走过来问我一些问题, 或是说上一两句悄悄话呢!渐渐地, 兰兰变了, 话语越来越多, 少了几许沉默与胆怯, 多了几分活泼与自信;她开始愿意和小朋友交往、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了, 脸上时常荡漾着快乐的笑容!

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三步曲 篇4

【关键词】 高中 古代诗歌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5-006-01

0

一、诵读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作为诵读,它不同于传统的对诗歌达到背诵的教学要求。因为读诗诵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作为高中老师,你不应该将重点放在告诉学生这字怎么读上,而是把重点放在对他们语言能力的培养上,所以在诵读这一摸块,我一般是这样做的:

1.读准字音: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

2.读得流畅:最好能熟读成诵。因为背诵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3.读中理解:用比较的方式,如低吟慢诵、高声吟唱。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生动的传达诗人的情感,以达到对诗歌的初步认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一般把前面的两步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因为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作用在于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课堂上课的重点放在第三步上。除了上面两种方式外,我的课堂上还会出现现场诵读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感受诗歌灵动美妙的韵律,品味诗歌精微深婉的韵味,就必须通过吟咏诵读来达以“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效果。在课堂上,如果师生以冷冰冰的旁观者的身份来朗读,就会索然寡味。所以在课堂上老师的一颦一笑、语言声调,无不牵动着学生的心弦。如果学生自己进入到角色中,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投放进去,那就不仅是感染别人,更是感动自己!

二、品味法

在完成第一步诵读法后,学生对诗歌有了一个最初的认识。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空间思维力,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我们把这种探究意境美的方法称之为“品味法”。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去领悟诗的意境美。

对于诗歌的意境,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诗辨》比喻得很形象,“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诗歌意境具有朦胧感、空灵感,可望而不可及,可感而不可触。如果学生还只是单纯地追求矛盾冲突,情节人物,还不会透过字面去体味揣摩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还没有对诗歌的激情、敏感和直觉,那诗歌对他而言是味同嚼蜡了;如果老师还是那样把一首首优美的、空灵的、清新的诗歌肢解成字、词、句、篇的语言知识点堆积,还不如带领学生去涵咏,去感悟、去思索。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往往通过意象和语言来加以表现这种意境美。所以要引导学生抓住诗歌意象,并且理解诗歌意象的内涵。比如柳即留,古人在送别诗折柳相送,以示依依惜别之意;鸿雁寄予的则是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繁盛的草木用以反衬荒凉,表达昔盛今衰之感……

同时,古代诗歌的语言精确、凝练,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练含蓄,有时一字一词,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一黄一白”两种颜色,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画面,表达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

三、创造法

古诗的表达往往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不论是写人、叙事、写景或状物的诗,也不论是抒情和叙事的诗,无一不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是诗文思想感情升华的结局。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对古诗的教学,启发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歌,开展佳词绝句欣赏或读书笔记等形式的教学活动。

诗歌教学是一个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的诗歌教学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通过读对诗歌进行总体把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整体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若是在诗歌教学中再贯穿一些仿写诗句、语段或整篇的练习,那更好,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勇气,进而增强他们文学的整体鉴赏能力。要知道,会写诗的人肯定更会欣赏诗歌。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三步曲 篇5

一、无影无声阶段

在新学期期末即新年前我给每位家长寄一张贺年片, 这时班主任与家长并没有面对面的交流, 我把它称为“无影无声”阶段。因为学生从新学期开始在校的学习时间只有三、四个月, 很多同学尚没有表现出真正的自我, 一般说来这段时间学生表现比较好, 所以, 我给家长们寄去的贺年片, 一是表达我的新年祝愿, 二是能与家长有所沟通, 便于今后联系, 因此我在贺年片上都写明我的联系地址和联系方式。

在贺年片上我用简捷的语言把每个学生最突出的表现告诉家长, 更多的是表扬, 也有建议和批评。例如, 盛小娥同学是班级的优秀学生, 所以在给她父母的贺年片上我写上了这样一句话:您有位十分出色的好女儿, 我为有这样的学生而骄傲。还有个别学生有不佳的表现, 我很婉转的表达并暗示家长, 希望能引起他们的关注。例如, 班级有位约束力较差的男生, 我在给他父母的贺年片上先是对他的成绩给予肯定, 最后写上一句:希望我们多沟通使他取得更大的进步。这位学生家长接到贺年片后, 第二天早上, 主动来学校找我, 询问自己的孩子在校的表现, 并能理智地和孩子交流, 也能使孩子接受。

一张小小贺年片的教育功能表现在:一是加强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二是通过间接的表扬, 激励作用更大;三是有利于师生关系正常发展。

二、无影有声阶段

这是在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前后, 我会通过电话、手机、互联网络等现代通讯给每一位家长沟通, 特点是方便、及时和有效。学生考试得了好成绩, 发个短信报喜, 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身体不舒服, 及时打个电话通知家长, 家长会觉得老师工作细致, 孩子交到老师手上放心;逢年过节, 手机上收到一条条祝福的话语, 教师会感到舒心。这种交流方式, 虽比不上面对面来得真实与自然, 可是却能随时随地用到, 是一种灵活的沟通方式。互相交流学生在家、在学校的表现。班主任与家长这样交流, 也不失为教育的一种好形式。既可以避免贺年片容量不足的局限, 又能减少和某些有问题的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的尴尬, 我把它称为“无影有声”阶段。俗话说“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 特别是学生犯了严重错误需要向家长反映的时候, 用电话等交流方式最好。班级有位女生早恋, 我在电话里和家长进行交流, 共同商定教育方法, 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帮助下, 使这位女生端正态度, 后来成为很优秀的学生。

利用电话等与家长交流的教育功能表现在:一是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在校的一些表现, 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要求;二是通过一学期的在校生活, 老师也可以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以便改进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三是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也有利于班主任有的放矢去教育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的发展。

三、有影有声阶段

一般是一学年以后, 班主任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家访, 或有特殊事情发生, 请家长到学校来。 (这也有可能发生在上两步中) 。这是班主任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的过程。我把它称为“有影有声”阶段。由于有了上两步的铺垫, 班主任家访可以避免以往出现的尴尬局面, 使家长与班主任很自然地进行沟通。家访中, 应让学生也参与到班主任与家长的谈话中, 并要多给学生讲话的机会。这样, 既能够让学生自己剖析自身的不足, 又可以消除学生厌恶老师“上门”告状的反感情绪, 从而使学生、家长和班主任在思想上能够真正沟通。

今年暑假我走访了三位学生, 一位女生因在假期中做甲状腺手术, 我为此家访, 送去老师的关爱, 并与家长、学生一同商议下一学期的学习生活的安排。这类家访属于安慰式;走访的第二位学生家庭:是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 因家庭经济原因, 父亲让他辍学, 我到他家和他父亲一起商谈此事, 据了解主要是家庭收入减少, 负担过重, 实际上还是希望孩子多读书。这样我与他们父子俩共同商量, 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等形式, 解决学费问题, 父子俩人欣然接受。这类家访属于询问式;走访的第三位学生家庭:是位很聪明, 但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一些学生心目中, 班主任家访往往是同“上家告状”同名。我先和家长拉家常, 让家长成为谈话的主角, 把学生身上的优点和在学校的点滴进步作为谈话的主题, 创造一个融洽的谈话氛围。在融洽的气氛中, 我以磋商的语气向家长提出学生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 使家长积极配合班主任寻求原因, 从而制定帮教措施, 后来这位男生有了很大进步。这类家访属于探讨式。

家访的教育功能表现在:一是班主任走进学生家庭, 对学生进行家访, 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是它不仅可以直接与家长交换意见, 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 还可以观察孩子的家庭学习、生活环境, 从而使班主任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使师生关系在融洽、民主中发展。

班主任和家长在和谐的气氛中保持经常沟通, 使班主任与家长互通情况, 交流教育心得, 协商教育方法, 形成相互信任, 相互激励的机制, 家校形成教育合力, 以达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多年来, 我带的班级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突出, 学生发展潜力也很大, 我觉得:这当中班主任与家长通力合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钟志贤.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 修订板.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

[2]21世纪班主任素质.2006.

[3]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5.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三步曲 篇6

一、善于发现

据报道:最近某学校一位男生, 因数学老师上课没有提问他, 觉得受到冷落, 就多次给该老师投“恐吓信”, 扬言要报复他。其实, 他这种“想谋害人”的心理疾病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就有的, 必定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 特别是班主任平时要细心观察, 善于发现。

(1) 定期开展心理调查。调查可以书面形式的问卷调查, 也可以是口头形式的座谈会, 这种方法可以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六年一班主任曾对本班62位同学做了一份心理健康自问表:31位同学“做事经常半途而废”, 28位同学“经常觉得智力不如他人”, 25位同学“总觉得事事不如愿以偿”, 反映了学生普遍有情绪不够稳定、对自己缺乏信心和悲观失落的心理问题。

(2) 经常促膝谈心。教师和学生坐下来面对面的交谈, 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 从而发现个别同学存在的特殊的心理问题。例如:五年一班主任在与一位女同学交谈时, 她诉说很烦恼, 觉得对不起同学。进一步交谈发现, 原来是因为她在一个月前的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比赛中, 本来背得“滚瓜烂熟”的英语单词上台时竟然“卡壳”, 导致小组丢失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从中, 我们发现她的心理问题。

(3) 捕捉偶发事件。班主任工作往往要处理大量的偶发事件。例如:有一位同学在周记中写道:“本周班里搞了一次背外语的活动, 大家很开心, 但我知道无非是整整我们这帮不喜欢背诵的人。”短短的几句话, 把常规的学习竞赛看成了整人的活动。从而, 让我们意识到他为什么与周围同学及好几位任课老师相处不好的根本原因:敏感、偏激, 好把自己放到别人的对立面去孤立自己也敌视别人。

二、善于正确看待

在发现学生存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后, 班主任、学生家长和学生自己都应该勇敢地去接受这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客观、冷静地看待心理健康问题。

(1) 班主任要正确看待。当班内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特别是有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时, 班主任老师, 一方面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或图省事而视而不见, 另一方面更不能因无知而大惊小怪, 夸大事实。既要勇敢面对又要冷静处理, 这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2) 学生家长要正确看待。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子女心理上有问题或者老师说其子女有某种心理障碍时, 家长往往会“轻描淡写”地说“不会的, 我孩子挺正常的”。一种是对心理健康缺乏足够认识的轻视, 另一种是误以为心理健康有问题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 怕承认了会影响孩子的前途和生活而去逃避。所以, 班主任还要疏通学生家长的心理, 只有学生家长也能正确看待这一问题时,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开展。

(3) 自己要正确看待。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学生, 面对自己的不健康心理问题, 容易走入误区。比如全不当回事, 自认没问题。例如:六年二班有位女同学在周记中写道:“最近很烦, 又要期终考试, 真是坏事一件件来, 真让人心寒。”字里行间表现出抑郁、烦躁等症状, 但她不认为自己心理健康有问题。所以, 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鼓起学生敢于与不健康心理作斗争的勇气,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顺利进行。

三、善于纠正

因学生心理发育的不健全而出现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已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必须及时、有效地加以纠正。主要策略如下:

(1) 上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有计划、有系统地上心理健康教育课, 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相应的矫治方法。例如:学生普遍存在交际困难, 甚至有不同程度的交际障碍。通过上课可以让他们了解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 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 促膝谈心。通过和学生面对面促膝交谈, 循循善诱, 班主任可以熟谙学生心理, 成为他们心理的“按摩师”, 从而帮助他们解开心结, 纠编导正。例如:与那位因COPY走了样而逃下台的同学长谈多次。一方面告诉他“不走样”是对专业演员的要求, “过于完美”的心理只能使人缩手缩脚, 只有放大胆子才能保证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后少“出丑”。就这样, 心结打开了, 承受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又勇敢地投入到了集体生活之中。

(3) 课堂会诊。个别同学身上表现的, 但实际上在班内是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最有效的纠正方法就是把问题带到课堂上, 让同学一起来会诊。例如:可以就六年二班那位女同学周记中“最近很烦, 又要期终考试, 真是坏事一件件来, 真让人心寒”这句话上一堂班会课。在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的发言中, 不少学生会发现自己也患有“考试焦虑症”。进一步讨论, 大家还找出了这一症状的病因:平时的懒惰心理和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接下来的对症下药, 让“患病”的同学因平时的勤奋而恢复了自信, 考出了好成绩, 脸上又露出了温暖的笑容。

(4) 榜样感化。班主任老师自身健康心理的榜样示范作用可以感化学生。例如:六三班有位同学孤僻、冷漠、很不和群。有时你跟他说三句话, 他可能最多看你一眼, 而决不会给你一个字, 集体活动中也很少有他的身影。而对如此“冷漠”的学生, 班主任用“热情”去感染他:一次次“有意无意”地逗他开口, 一趟趟“小题大做”地表扬, 一声声“轻轻”的电话问候。每次班级活动, 同学们“不约而同”找他搭档。渐渐地, “热情”得到了“热情”地回报。

让我们的学生在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 也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更是每位班主任无限的追求。

上一篇:激光制导武器下一篇:小康社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