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基础训练

2024-08-01

歌唱的基础训练(精选12篇)

歌唱的基础训练 篇1

摘要:声乐演唱技能训练不仅仅是有关于艺术天赋、艺术感觉和艺术表达的活动,也是与意志品质、坚毅性格无法分开的,歌唱的意志的坚强与否,直接决定着歌唱技能训练的质量高低,决定着一个声乐学习者能否真正获得科学的声乐观念和正确的演唱技能,在歌唱技能训练中,要认清歌唱的意志的重要性,使歌唱者真正能够通过刻苦地声乐训练过程,获得扎实的声乐演唱功底。

关键词:意志,歌唱,训练,影响

声乐技能训练是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方能完成的漫长的积累过程,在声乐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天赋和艺术感悟力无疑是十分关键的点,但声乐训练归根结底是属于技能养成的过程,是需要耗费大量实践和精力的长期性活动,因此,在声乐技能训练中会遇到一系列困难:耗时太久、收效过慢、难度过高,这些,对歌唱者的体力和精力都是极大的考验。所以,在歌唱技能训练中,歌唱意志显得尤为重要,有顽强的歌唱意志,才能克服上述困难,在声乐训练中也才能取得良好成绩。

一、歌唱的意志决定着歌唱技能训练的韧度

歌唱技能训练,与体育训练虽有本质不同,但同样是需要一定的韧度方能完成,所谓韧度,即是训练中所需要具有的,无论何时何地、各种场合都能把训练成果运用自如的能力,歌唱训练是一种肌肉记忆养成和经验累积的过程,因此对这种韧度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在歌唱训练所包括的气息训练、音准训练等训练过程中,一旦失去这种韧度,便会前功尽弃,这种必须坚持的韧度,无疑是需要坚毅的歌唱的意志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撑的。

具有顽强的歌唱意志品质,可以克服时间、空间因素所带来的一系列困难,以持之以恒的精神指为基础的歌唱技能训练,在整个歌唱技能训练的过程中,也自然会具有不怕困难、力争上游的精神,在与声乐演唱的长期拉锯战中,获得最终的胜利。在气息训练中良好的歌唱意志品质尤为重要,歌唱的呼吸方式与平常的呼吸有所不同,此外,在歌唱过程中,要求气息既要充沛又要稳定,因此,持续的气息训练是每一位歌唱者都必须进行的“必修课”,气息的训练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在一次次枯燥的气息训练方法的练习中形成肌肉记忆和呼吸经验,这就需要顽强的歌唱意志来指实现歌唱技能训练,克服枯燥感,增强训练韧度,做到持之以恒。

歌唱的意志品质决定着歌唱技能训练的韧度,这是进行声乐训练之前就应当具有的精神,歌唱技能训练失去这种韧度,便很难有所进步,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歌唱的意志在歌唱技能训练中无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二、歌唱的意志影响着歌唱技能训中练细节的处理

对于歌唱细节的处理,乍听是与个人性格和艺术感悟力相关,但归根结底,歌唱训练细节的处理其实是与歌唱意志密不可分的。歌唱的意志决定着歌唱技能训练细节的处理。在打磨一首新的声乐作品的过程中,对细节的处理方法找选择、研究并最终进行歌唱实际训练,都需要对作品极大的耐心和对于训练极度的投入和刻苦精神,将一个声乐作品的训练细化到每一个咬字的训练,是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和体力的,也是一个不断重复和修正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说,歌唱意志的作用就可见一斑。

例如对于乐句的划分,同一首作品有着很多种处理方式,根据歌词的语境、情感内涵的表达音乐旋律的走向等等,找到最合理、最恰到好处的乐句划分方式,并且要结合整部作品表现的和谐度与完整度,进行统筹的修正,最终将这些处理方法带入到歌唱实际训练中去,在训练中根据训练效果进行二次修正,这种细节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声乐歌唱技能训练的效果,但这一繁琐复杂的过程,若要顺利落实,无疑需要训练者以其顽强的歌唱意志品质作为支撑。

细节的处理,需要歌唱意志,歌唱的意志决定着在歌唱技能训练中歌唱者对于细节的把握是否深入、是否能够做到精益求精,也因此决定着歌唱技能训练的质量。

三、歌唱的意志决定着歌唱技能训练的效率

歌唱技能训练并非没有“捷径”可走,但这种“捷径”,只有通过刻苦的声乐练习,在长期顽强的歌唱意志所支撑的歌唱训练实践过程中,才会偶然获得,与其说是一种“捷径”,不如说是通过训练发现的歌唱的内在规律和内在方法,是一种刻苦训练后的融会贯通。

因此,在拥有良好的歌唱意志品质的前提下,声乐训练者会通过训练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更具有效率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的训练和歌唱实践。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歌唱方法的找寻,是建立在长期刻苦训练的基础之上的歌唱实践经验总结,是一种经验的总结归纳,这与缺乏歌唱意志的对于过程的取巧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综上所述,歌唱的意志决定着歌唱技能训练的效果,他决定着歌唱技能训练的韧度、细度和效率,可谓至关重要。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不仅可以有助于歌唱技能训练和实践,也是对声乐学习者的意志品质的重新思考和重新强调,这在声乐全面发展和普及的当下,无疑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歌唱的基础训练 篇2

——隆林宁

课程:通俗唱法训练

班级:08级文秘、体育选修 课时:2节/周/16周

教学内容:发声练习、歌曲演唱 学习的重要性:

通俗音乐在当今社会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这种突出的发展,有着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其自身的良好基础、歌唱方法发展多元化的要求、现代技术手段的发达和就业市场的需要是促使其突出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高职院校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一、通俗音乐的教学逐渐走进高校音乐专业的课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可阻挡。

通俗歌曲的内容常取材于日常生活,歌词的口语化令人感到亲切自然、易唱易记,富于娱乐性,易于在群众中传播。而得到欣赏者的肯定与赞赏是每一位歌者的心愿,因此,演唱听众喜欢的作品也是每一位歌者所要担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如同从廖昌永曾用美声唱法演唱了《掌声响起来》《红旗飘飘》,杨洪基演唱了《再回首》至佟铁鑫的美通唱法风格和李谷一等人的民通唱法风格,这些艺术家的行为,都是希望自己的艺术为大众所认可,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如果艺术家和公众分道扬镳,最终公众对艺术或嗤之以鼻,或把艺术家看成只是技术娴熟、获得满堂喝彩的魔术师。因此,一个艺术家千万要正确估量自己的地位,明白对艺术和自身所负的责任。

二、加强通俗唱法的教学是适应歌唱

方法向多元化发展的需要通俗歌手大多有自然独特的演唱风格,他们很善于运用声音的控制与放开、强烈与轻柔的对比来演绎歌曲的情感。或如泣如诉“悄悄话”似的感觉,或近乎疯狂的撕裂式的喊唱,伴以强烈的节奏与动作的表演,加之一些新奇的装束都会被大众所欣赏甚至得到中学生的盲目崇拜和模仿。歌唱的主体是音乐作品,歌唱方法是表现音乐内容的载体。通俗音乐的迅速发展,通俗音乐创作队伍的逐渐扩大,使通俗音乐作品艺术性地逐渐提高,群众所喜欢的歌曲快速涌现,使得唱法也要适应作品的需要。从我国台湾的邓丽君、香港的许冠杰等人的卡带和黑胶唱片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商品,到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涛声依旧》《弯弯的月亮》《信天游》《少年壮志不言愁》《好人一生平安》《篱笆墙的影子》……风靡全国,到《常回家看看》《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神奇的九寨》等内地、港台作品与韩、欧美等作品的交相辉映,极大地刺激了国内通俗唱法的发展。从听众的欣赏角度上来看,他们更希望听到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民族、美声唱法也强调风格和特色,但是在所强调的规范的发声方法下进行的这种风格和特色是有局限性的。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对声乐作品和表演形式都有不同的要求。据抽样调查,五六十岁以上的群体,多喜欢欣赏一些经典老歌和戏曲;而40岁左右的群体欣赏的面较宽,艺术性强的歌曲和通俗歌曲都能接受;30岁左右的群体则以喜欢通俗者为多;20岁左右及以下的群体,除了专门从事音乐专业和自然嗓音较好的人员外,大部分喜欢通俗唱法,因为利于他们模仿,利于他们演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曹理教授的著作《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书中谈到她在1998年做过一个关于学生最喜欢的音乐问卷调查,其中16至18岁年龄段学生情况简录如下:比例(N=230)喜欢中国民歌的占20%,喜欢声乐艺术作品的占5.6%,喜欢通俗流行歌曲 的占45.5%,喜欢摇滚音乐的占34.6%,喜欢通俗流行音乐的占42.9%,喜欢器乐艺术作品 的占42.9%,其他11.4%。

三、加强通俗唱法的教学是现代科技手段所允许的

通俗音乐由于是“大众的音乐”,故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尤以爱情歌曲居多,也有描写理想、伦理、思乡、友谊、感喟等人之常情的种种内容。它富于娱乐性,手法和风格均较自由,在旋律上力求易记易唱,音域不宽,十分注意通俗性。演出形式上,十分强调群众性,强化交流。所以,大型演出甚多,灯光、美术、服装、舞蹈、音响等综合运用,往往造成十分强烈的效果,使欣赏者的音响感知和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发挥。通俗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和新的电子科技手段相结合。除了现场演出外,它的各种传播方式无不十分现代化。

由于通俗歌曲题材的广泛性与平民化,音乐的娱乐性与简易化,且作品音域一般不宽,非专业人员也能用自然嗓音自如演唱。在先进的电声设备衬托和美化下产生良好效果,使歌者产生强烈的歌唱欲望。许多非专业人员模仿专业人员的歌唱风格,一些自然条件优秀者当达到一定水平时就迈进了专业人员的行列。这为通俗唱法的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和巨大的欣赏群体。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更为通俗音乐和通俗唱法的传播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和无限大的空间。一些网络歌手的出现和成功,一些优美网络歌曲及糟粕的迅速传播,说明在传播通俗音乐方面,互联网已成为比广播、电视媒体更为便利的媒体。教学过程:

一、气息训练:

我们平时生活中采用的是自然式呼吸,这种是下意识的,气吸得少而浅,呼气也不用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钟左右,不能用于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腹式呼吸法,既气要吸到腰的周围,然后利用呼气肌和吸气肌的对抗,找到用力的支点。一次呼吸往往长达十几秒钟,歌唱的高低强弱,茚扬顿挫的变化,全靠呼吸肌肉灵活有力的运动来完成。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这就是人们说的“声靠气传”。

⒈吸气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深深地闻了一下鲜花的异香----好,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气得才深。吸气要用鼻和口同时自然的进行,尽力作到平稳轻巧,柔和,不可用强制力量,不能僵,气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窝处。吸气以后要有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唱歌的关键。

⒉呼气

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腹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想象自己手里拿一大瓶香油往另一个小瓶里灌时那种小心翼翼,憋住气息的感觉,呼气要均匀,舒缓。各位可以准备一张10平方大小的薄纸片,放在墙上,距离它4---6CM,吸气后保持一下,然后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地,半分钟以上便为合格。也可以代之以一只燃烧的蜡烛,对着火苗发“U”音,正确的气息是火苗倒而不灭,时间越唱越好。⒊怎样训练横膈膜的力量

横膈膜的力量对气息的保持和声音的力度都很重要。

传统的训练方法有;

⒈数数字;深吸一口气,利用腰腹的力量保持住,从1开始数,数到60为合格。数数要均匀要有节奏,不能偷气。

⒉吹灰;深吸一口气,然后就像吹掉桌上的灰尘一样往前吹气,节奏是一慢而快,体会横膈膜的力量。

⒊多做仰卧起坐,增强腰腹的力量。

二、发声训练:

吉他弹唱,顾名思义是“弹”与“唱”的结合。如果你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种简单或艰深的伴奏,但是还不能开口唱的话,那你的吉他弹唱还只学会了一半。我们前面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演唱所必须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如何才能有正确的呼吸和共鸣,希望你得到的是实用可行的方法而非一大堆空洞的理论。“好的声音是可以练出来的”。各位要坚信这一点!许多朋友总认为自己的嗓子不行,不是唱歌的料,这种妄自菲薄的观点是不足取的。原优客李林的主唱林之炫那飘逸,激越的高音定让你羡慕不已吧,可他刚开始唱歌时别人都讥笑他音色不好,歌声很难听,是通过苦练,他才有了一副全新的歌喉,喜欢吉他弹唱的朋友一定要以他为榜样!

有了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否就意味着能唱好通俗歌曲呢?答案是不一定!通俗歌曲十分讲究“情”,“字”,“声”的配合。“声”当然指的是好的声音;“字”指的是正确的吐词,规范的咬字;“情”就是要唱出感情—悲伤或喜悦,失意或甜蜜,都要从你的歌声中得以表达。这就是人们平常说的“把味道唱出来”,当然也是现在要跟你一块儿探讨的“通俗歌曲的韵味”。

⒈颤音

颤音是利用气息与喉结的配合,使声音产生波动感,起伏感。这是抒情歌曲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颤音有很多种类。如周华健的颤音幅度适中,不大不小;齐秦爱用小颤;邓丽君,张学友则以大颤见长;而日本歌曲的特点是“先直后颤”,即后唱一段直音,再开始颤,幅度有小到大,频率有慢到快,这需要功夫。很多朋友不会这个技巧,不要泄气,这完全可以练出来的。关键是气息与喉头要配合好,千万不要只用喉头,发出一种类似羊叫的小抖音。

⒉气声

在发生时,如果气先与声出,气多声少,就会发出气声。它使歌声更柔媚,更动人心魄。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第一段,林忆莲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第一段也是典型的气声唱法。

⒊哭腔

哭腔是目前通俗歌曲演唱中最流行的技巧之一,它是再喉间和用猛然加大气息而产生的爆发力,发出一种类似痛苦的声音。张学友,周华健是哭腔的代表人物。哭腔用的好可以增加歌曲的感染力,但也不可用的太滥。

⒋挑音

挑音是一位优秀歌手必须掌握的但往往又是最容易被忽列的小技巧。它是在字尾声音向下滑在忽然往上一挑而发出的。周华健再歌唱时挑音用的很讲究,很到位。有的歌手喜欢有大挑音,如叶倩文,她演唱的《真心真意过一生》,《明月心》等歌曲,几乎每句歌词的结尾都有一个幅度很大的挑音。

⒌噎音

噎音是一种在喉间发出的类似哽咽的声音,港台歌手唱噎音最有代表的是王杰。王杰之所以给人一种悲凉沧桑之感就是因为他的歌声中“噎音”,“哭腔”特别多。

三、歌曲演唱训练:

1、男声演唱曲目:

男声五级:《朋友》、《东方之珠》、《伤心太平洋》、《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等。

男声六级:《安静》、《驿动的心》、《朋友别哭》、《把根留住》、《我的眼里只有你》、《把悲伤留给自己》、《男人哭吧不是罪》等。

男声七级:《彩虹》、《涛声依旧》、《用心良苦》、《你在他乡还好吗》、《一场游戏一场梦》、《忘记你我做不到》等。男声八级:《情非得已》、《愚公移山》、《单身情歌》、《我的未来不是梦》、《让我喜欢让我忧》、《一千个伤心的理由》等。男声九级:《暗香》、〈再回首〉、〈爱如潮水〉、〈我是一只小小鸟〉、〈无所谓〉等。

男声十级:〈你快回来〉、〈当爱已成往事〉等。

2、女声演唱曲目:

女声五级:《奉献》、《家乡》、《星语星愿》、《爱的代价》、《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女声六级:《女人花》、《在水一方》、《梦醒十分》、《好大一棵树》、《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等。

女声七级:《约定》、《别问我是谁》、《但愿人长久》、《月亮代表我的心》、《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等。

女声八级:《牵手》、《红豆》、《风铃》、《至少还有你》、《天亮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等。

女声九级:《是否》、《听海》、《领悟》、《橄榄树》、《原来你什么都不要》等。

歌唱训练中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篇3

关键词:吸气;打开喉咙;发声;自然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2-053-010

现在一些中小學的音乐课上,很多老师要求学生们唱准、唱熟教材中的歌曲,却不清楚具体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歌唱。科学的歌唱方法不仅能够保护处于变声期孩子们的声带,发出“美妙的声音”还能提高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我多年的声乐研究与教学中,我认为有“三个要点”,对歌唱尤为重要,分别是“吸气”、“打开喉咙”和“发声”。

一、吸气

人在歌唱中的吸气与日常中生活中的吸气,有没有区别呢?肯定是有区别的,但是动作越小越好。比如:一个人快速跑百米下来,往往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肩膀和前胸高低起伏的运动着。这种呼吸方式在歌唱中就没法用,一是歌者在舞台上不雅观,二是由于肩膀和前胸上提,气没有吸到肺的底部,实际上气吸的很浅,也不充分。正确的吸气方式应是两肋自然张开,肌肉松弛,口鼻同时吸气,这时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也是被动的,就是腰腹部向外扩张,其他部位基本保持不动,动作越小越好。这种吸气方式与说话时的吸气也不一样,说话时稍微吸一点就够用了,但是歌唱时要满足音高、音长的需要,就得有足够的气息支持,并不是说吸到极限,越多越好,而是不要感到“撑”就可以了,一般在七成左右。

二、打开喉咙

打开喉咙是塑造丰满、圆润音色的关键步骤,也是歌唱中省力的技巧。因为喉咙打开了,声音的通道就扩大了,声音的共鸣就变得丰满、圆润了。中国有句俗话,叫“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喉咙打开以后,那种“刺耳”、“紧”的声音就没有了。那么,怎样才能打开喉咙呢?首先,喉部肌肉一定要放松,不要有“夹紧”或“捏”的感觉。其次,要保持在吸气的状态下歌唱,因为人在吸气时,喉头是自然下沉的,喉咙本身就是打开的,嗓子眼里面有一种通道的感觉,这就是打开喉咙,打开喉咙也就是保持着吸气时的通道状态。

三、发声

气吸好了,喉咙也打开了,接下来就是发声。发声应该怎样发呢?我认为,越自然越好。有些人在没学声乐以前,高音还能唱,学过声乐以后,高音反而唱不上去了,很吃力。这是因为他违背了自然,总是拿腔拿调地端着个劲,在咬文嚼字,认为声音应该是他想象的那个样子。其实不然,每个人的声带是不一样的,有长短、宽窄、厚薄之分,再加上共鸣腔体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肯定是不一样的,唱出自己的特色,唱出自己的风格是最重要的。你越自然,你的风格体现的就越明显,你不必要的肌肉参与的就少,你唱起来就越舒服、越省力、越持久,就好像打开喉咙在说着唱,像是打开喉咙在音符上说话一样,千万别拿腔拿调,这等于在发声的过程中,制造一个费力。美声唱法的发源地意大利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把歌唱好,先要把字读准。”这也是在强调发音吐字的自然性,不要拿腔拿调、装腔作势,也不要过于大声、甚至喊叫,就好像是说话、读字时的感觉,就可以了。

当你把“吸气”、“打开喉咙”、“发声”这三点都做好了以后,你会发现理想的音色、音量都跟着来了。这就好比,算术方法正确,答案不用管它,也不会错一样。逐渐地,你就建立起一种科学的发声状态。

[参考文献]

浅析歌唱的呼吸训练 篇4

学习唱歌首先要先学会歌唱呼吸的正确运用。歌唱的呼吸和生活中说话的呼吸是不一样的。平时说话的呼吸比较随意, 不用考虑气息的控制, 而歌唱的呼吸必须根据乐句的长短有控制的、均匀的运用气息。歌唱气息的运用有它特定的规律和方法。要想在歌唱中正确的使用气息, 有必要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人体的身体结构与呼吸原理。我们在歌唱时, 口鼻同时吸气, 气息经过气管、支气管到达胸腔的左右肺叶中, 最后肺叶中的肺泡充满了气, 将胸腔往上往两边抬起打开, 将横膈膜拉开向下铺平, 气息随之下沉。

歌唱时注意保持肋骨的扩张, 横膈膜向下铺平, 把气息保持在腰部的四周歌唱。这样就可以获得较深的气息。那么歌唱中怎样才能更好的掌握歌唱呼吸技巧呢?

正确的歌唱呼吸训练包括歌唱的吸气训练、歌唱气息的保持训练及歌唱的气息在歌曲演唱中的运用技巧训练等。

1. 歌唱的吸气训练

正确的歌唱呼吸是将气息吸到肺部的下叶腰部的四周。怎样使气息吸得深呢?首先吸气时身体放松。特别是肩膀和上胸要放松。肩膀向外向下打开。上胸要立住并且自然, 松弛, 不僵, 保持扩胸两肋打开的状态。歌唱时, 口、鼻垂直向下闻花样深深地吸口气, 将气息自然地吸到肺的底部腰部的四周, 两肋张开, 整个腰部四周像充满气的气球。横膈膜要像降落伞样打开铺平, 前面的肚子稍微的向上向前鼓起, 两肋像小鸟展开翅膀样往两侧打开。包括整个后背也呈打开状。吸气时注意不可抬肩, 背部要挺立, 气要吸得深、吸得松、吸得舒缓、吸得均匀而平稳、自然而松弛。我们在吸气训练中练习吸气的方法也很多, 如我们可想象我们置身百花丛中深深的闻花香, 或想象受到惊吓时快速的倒抽一口气。或是先叹口气把体内气息排出再深深吸口气等等。总之, 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只要用心, 就能掌握正确的歌唱吸气方法。

2. 歌唱气息的保持

掌握了正确的吸气方法, 在歌唱中还要注意气息的保持。歌唱者唱歌用气时, 为了更好地保持住气息, 就必须注意在唱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 要让吸气肌肉群有控制地, 慢慢地放松。使气息畅通无阻地输出。直至歌声乐句停顿结束, 气息吸到横膈膜就保持在那, 不要离开, 要感觉到横膈膜的支持。简单的说, 气要压在横膈膜上。当气息从肺部呼出时, 胸廓和两肋仍要保持张开而无塌陷的感觉。小腹收紧并与两肋扩张的力量形成对抗, 横膈膜也渐渐上升还原。在歌唱呼吸过程中, 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 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我们在歌唱过程中, 肋骨的下端, 腰部的四周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 歌唱时要时刻保持这球状。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 往下拉, 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 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 不能让它提上来。呼气的关键是要找到支持点, 支持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 这个立足点也就是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做支持点, 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 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有了支持点的感觉, 那么在歌唱发声时, 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 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来支持了, 这种声音不但悦耳响亮, 而且能强弱自如地做出各种变化来。

3. 歌唱呼吸的要领及在歌唱中的运用技巧

歌唱中要想更好的运用气息, 首先, 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歌唱姿势, 既身体要放松, 特别是上胸, 肩膀, 头部, 颈部放松, 上身挺直, 眼睛平视。精神饱满, 挺胸且保持胸廓扩开状, 唱时收小腹, 唱完即松开小腹。歌唱的呼吸, 要因歌曲的感情、风格等不同, 而不断地变化呼吸的形式、速度和容量, 它是一种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控制的呼吸运动。在歌唱呼吸运用过程中, 还要注意如下几个要领:

(1) 重视呼, 自然吸

在我平时声乐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太强调吸气, 学生反而会出现抬胸, 耸肩现象而不容易将气息吸得深。在教学中我不强调吸, 而是让学生坐直, 胸廓扩开, 保持惊喜状, 并想像前面有根蜡烛, 我们要把火苗吹灭, 在源源不断往外送气的过程中, 注意提醒学生体会丹田收紧的状态, 换气的时候丹田放松, 气息自然下沉, 根本不用考虑吸气。通过这样反复练习, 学生渐渐学会了用丹田控制歌唱呼吸

(2) 气先行而后停

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息输送出来的, 我们歌唱时要感觉气息先出来, 我们的声音坐着气上再由气息输送出来。气息在运用过程中是连绵不断的。一个乐句结束时, 还要感觉气息还在延续, 而不是着急着就把嘴巴闭上。乐句与乐句之间的换气不是在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上换气, 而是在第二句的第一个字前换气。

(3) 换气以多口气为一组, 不要在一口气上“逞强”

换气的要求高, 难度大, 需要重点训练。练习时, 可以有意识地放慢歌曲的速度, 让句间换气有足够的时间和准备, 等练到熟练的程度, 逐渐加快到要求的速度, 使歌唱恰如其分地进行句间换气, 使歌唱成为艺术的歌唱。要保持好换气的部位。千万不要因为逞强多唱几句导致呼吸部位上移, 气息越唱越浅, 上胸越唱越紧逼, 产生气不通顺、气不够用等现象。

总之, 我们在声乐训练的过程中, 要高度重视歌唱的气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 进行有意识的气息训练, 循序渐进, 就能获得歌唱中应有的动力, 自如地控制气息和运用气息, 唱出美好的声音, 赋予气息在歌唱中的真正价值。

摘要:歌唱的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在歌唱中, 正确的使用气息是唱好歌的关键。文章从歌唱的呼吸原理, 如何通过歌唱的吸气训练、歌唱气息的保持训练及歌唱的气息在歌曲演唱中的运用技巧训练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技巧, 并自如地控制气息和运用气息, 唱出美好的声音。

关键词:歌唱的呼吸训练,歌唱的吸气,歌唱气息的保持

参考文献

[1]夏海蕾.对歌唱呼吸问题的再认识[J].乐府新声, 2011 (4) .

[2]于伟芹.歌唱气息的训练与运用[J].艺术学苑, 2009 (15) .

歌唱技巧之训练方法 篇5

有的人讲话或唱歌声音洪亮、持久、有力,人们赞叹说,他(她)“中气”很足,相反,有的人说话或唱歌音量很小,有气无力,上气不接下气,像蚊子嗡嗡叫一样,使人难以听清,这种人则“中气”不足。其间除了身体素质的区别外,还有一个气息调节技巧问题,即呼吸和讲话的配合、协调是否恰当的问题。

1、正常情况下,说话是在呼气时而不是在吸气时间进行的,停顿则是在吸气时进行的。如果是持续时间较长的讲话或朗诵,必然要求有比平时更强的呼吸循环。

讲话时的正确呼吸方法,应当采用由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也称丹田呼吸法),即运用小腹收缩,靠丹田的力量控制呼吸。郭兰英在谈到运用这种呼吸方法时说:“唱歌时小肚子常是硬的,唱的越高就越硬” 。

胸腹式联合呼吸介于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者之间,是二者的结合。具体方法如下:

(1)、吸气:小腹向内即向丹田收缩,相反,大腹、胸、腰部同时向外扩展,可以感觉到腰带渐紧,前腹和后腰分别向前、后、左、右撑开的力量。用鼻吸气,做到快、静、深。

(2)、呼气:小腹差不多始终要收住,不可放开,使胸、腹部在努力控制下,将肺部储气慢慢放出,均匀地外吐。呼气要用嘴,做到匀、缓、稳。在呼气过程中,语音一个接一个的发出后,组成有节奏的有声语言。

这种呼吸方法可以使腹部和丹田充满气息,为发音提供充足的“气”,同时,由于小腹向内收缩,胸前向外扩张,以小腹、后腰和后胸为支柱点,为发音提供了充足的“力”。“气”与“力”的融合,为优美的声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讲话过程中,要处理好讲话和呼吸的关系,必须注意:

第一,尽可能轻松自如,吸气要迅速,呼气要缓慢、均匀,吸入的气量要适中。

第二,尽可能在讲话中的自然停顿处换气,不要等讲完一个长句才大呼大吸,显得讲话很吃力。还要根据自己的气量来决定是否用中途不便停顿的长句,不要为了渲染和曾强表达效果而勉为其难地为之。那样,会适得其反。

第三,尽可能时讲话时的姿势有利于呼吸。无论是站姿和还是坐姿,都要抬头舒肩展背,胸部要稍向前倾,小腹自然内收,双脚并立平放。这样发音的关键部位??胸、腹、喉、舌等才能处于良好的呼吸准备和行进状态之中。呼吸顺畅,方可语流顺畅。

3、练习呼吸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

(1)闻花香:仿佛面前有一盆花香花,深深地吸进其香气,控制一会儿后缓缓吐出。

(2)吹蜡烛:模拟吹灭生日蜡烛,深吸一口气后均匀缓慢地吹,尽可能时间长一点,达到25-30秒为合格。

(3)咬住牙,深吸一口气后,从牙缝中发出“咝————”声,力求平稳均匀持久。

(4)数数:从一数到十,往复循环,一口气能数多少遍就数多少遍,要数的清晰响亮。

(5)用绕口令或近似绕口令的语句练习气息。如: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儿,拿着杆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儿,两个枣儿,三个枣儿,四个枣儿,五个枣儿,六个枣儿,七个枣儿,八个枣儿,九个枣儿,十个枣儿``````这是一个绕口令,一口气说完才算好。

开始做练习的时候,中间可以适当换气,练到气息有了控制能力时,逐渐减少换气次数,最后要争取一口气说完,甚至多说几个枣儿。

气息是声音的动力来源。充足、稳定的气息是发音的基础。说话时,横在呼出气流通道上的两条声带,迅速地一开一闭,把稳定的气流切成一串串的喷流……

二、声带训练。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说话时,声带的振动频率大约在60-350赫之间。声带的振动频率决定了发音的音响、音高、音色。声带对发音起很大的作用。,声带的好坏,既有先天因素,也靠后天的训练和保护。注意恰当的训练与运用声带,改变声带条件,保护声带,都是提高语音素质的重要方面。

1、声带训练。最基本的方法是,清晨在空气清新处“吊嗓子”:吸足一口气,身体放松,张开或闭合嘴,由自己的最低音向最高音发出“啊”或“咿”的连续声响,。还可以做高低音连续变化起伏的练习。

2、声带运用。声带运用要科学,得当。这主要是指:

第一:在长时间计划之前,声带要做准备活动,犹如赛跑前韧带要做准备活动一样。方法是:将声带放松,用均匀的气流轻轻的拂动它,使之发出细小的抖动声,仿佛小孩子撒娇时喉咙里发出后的那种声音。可以逐渐加大到一定分量,使声带启动,以适应即将到来的长时间运动。

第二:在人数较多或场合较大的地方讲话时,发音要轻松自然,处理还节奏,停顿,特别是起音要高低适度,控制好音量,充分利用共鸣器的共鸣作用,要运用“中气”的助力来说话,不能直着嗓子叫喊,否则,声带负担过重,会导致声带很快不堪重负,变得嘶哑,影响效果。

3、声带保护。为了保护自己的嗓子,要有意识的少抽烟,喝酒,甚至,不抽烟,不喝酒,少吃或不吃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那些对声带都有不良影响。不喝过烫或过冷的汤水。

三、共鸣训练。

声带所产生的音量是很小的,只占人们讲话时音量的5%左右,其他95%左右的音量,需要通过共鸣腔放大得来,。共鸣腔是决定音色的重要发音器官,直接引起语音共鸣的是声带上方的喉、咽、口、鼻四腔,此外,胸腔和头腔也有共鸣作用。说话用声是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共鸣器以咽腔为主又可分为高、中、低三区共鸣。高音共鸣区,即头腔,鼻腔共鸣,音流通过该区共鸣,可以获得高亢响亮的声音。中音共鸣区就是咽腔、口腔共鸣,这里是语音的制造场,是人体中最灵活的共鸣区,音流在这里通过,可以获得丰满圆润的声音。低音共鸣区,主要的胸腔共鸣,音流通过该区共鸣,可以获得浑厚低沉的声音。

要想使说话的声音好听和持久,就要正确的运用共鸣器。而运用共鸣器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畅”与“阻”的对立和统一关系。所谓“畅”,就是整个发音得声道必须畅通无阻,胸部舒展自如,喉部放松滑润,脊背自然伸直,以便声音不憋不挤,形成一个声柱流畅地奔涌出来。所谓“阻”,并不是简单的把声音阻挡住,而是不让声音直截了当地通过声道奔涌出来,让它通过共鸣器加工、锤炼、变得洪亮、圆润、雄浑、优美动听。

要处理好“畅”与“阻”的关系,必须进行共鸣训练。以下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共训练方法。

1,放松喉头,用“哼哼”音唱歌。

2,学鸭叫声。挺软腭,口腔张开成一圆筒,边发gaga音,边仔细体会,共鸣运用得好的gaga音好听,共鸣运用得不好的gaga音枯燥、刺耳。

3,学牛叫声。类似打电话的“嗯”(什么?)和“嗯”(明白了)。

4,牙关大开合,同时发出“啊”音。

5,模拟汽笛长鸣声。(di)既可平行发音,也可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地变化发音。

6,做扩胸运动,同时尽量发高亢或尽量低沉的声音。

7,“气泡音”练习。闭嘴,用轻匀的气流冲击声带,使之发出细小的抖动声。

8,音阶层练习。选一句话,在本人音域范围内,先用低调说,一级一级地升高,然后又一级一级地下降,在一句高一句低,高低交替,一句话又高到低,再由低到高。

9,夸张四声练习。选择韵母因素较多的词语或成语,运用共鸣技巧做夸张四声的训练。如:清——正——廉——洁——,英——勇——顽——强——。

论音乐教学中歌唱气质的训练 篇6

关键词:歌唱气质;歌唱语言;音乐演绎;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34-01

一、什么是歌唱气质

字典中对气质的解释是这样的:气质是指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也指一个人的风格特点。这主要是指不同的人在生活中以气质给人留下的不同印象。特定到歌唱气质,应该是一个歌唱者在歌唱中表现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特点。比如:当前活跃在舞台上的歌唱家,一提起某人的名字,其歌唱形象、声音特点和演唱风格便立刻在我们大脑中浮现,这就是歌唱者有个性的歌唱气质在观众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歌唱气质的形成是一个歌唱者成熟的表现。而歌唱气质的形成非一朝一夕或唱几首歌就能练就的,它是歌唱者在长期的艺术追求、艺术审美和艺术实践中经过摸索、千锤百炼而逐步形成的个人演唱特点。

二、歌唱气质的重要性

在音乐学习和演唱的过程中,我们常见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从学校毕业时,音质、音色和共鸣已达到一定程度。论技巧对许多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歌剧选曲都能胜任,我们认为他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演唱功底,但其艺术表现及演唱时的整体美感却难以激动人心,他们也为自己倾尽全力的演唱却得不到观众发自内心的称赞而苦恼。类似的情况在历届全国歌手大赛中更是屡见不鲜,能够参加比赛的歌手,从声音和演唱技巧方面没有太大差距,选手能否巧妙的运用声音,能否正确把握作品感染观众,整体歌唱气质如何是取胜的关键所在。在声乐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就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整体歌唱气质的重要性,把培养学生的歌唱气质同训练学生的声音技巧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漫长的声乐学习过程中追求、体验作品中存在的美,传达作品的美感,逐渐形成自己的歌唱气质,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修养,让观众不能遗忘的歌唱者。

三、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歌唱气质

(一)通过歌唱语言的把握形成独特的歌唱气质。声乐中的语言是音乐化的歌唱语言。它是通过音乐的造型手段使语言音乐化,使之富于音乐旋律节奏感与 歌唱性。

1.歌词作为人类书面语言的一种具有极高的文学性:以语言塑造形象,叙述一段故事或表现某种情感。

2.从形式上看:歌唱语言具有极高的凝练美和准确性,受人声嗓音本身和听众听觉承受能力的制约,在一定的时间容量内,歌词不能像诗歌一样根据内容或抒情的需要着意铺陈。而且,声乐曲式的时间容量也是有所限制的。因此,歌唱语言不得不凝练它的语言表现,以极少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最准确的词句,完美的表达思想情感。

(二)通过对音乐的演绎形成独特的歌唱气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靠语言来达到交流的目的。人类的语言不仅是活动信息的主要渠道,更是用以表达丰富情感的载体,即人类的日常语言具有一定的生活语调,生活语调主要通过概念及其逻辑关系来表达人的思想,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生活语调的抑扬顿挫是歌唱语调的基本来源。由歌唱语调形成的歌唱旋律具有造型性、抒情性、叙事性和戏剧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为准确的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而服务的。歌唱气质的形成要求投入大量的心思去挖掘音乐中的美,要让学生多朗诵歌词,体会歌词的抑扬顿挫和平仄关系中蕴含的声调美。声调美是声乐旋律的造型基础。声调美再加上音乐的音高、节奏、调式、和声等手法创造出鲜活的音乐形象,达到声乐旋律的造型目的。而同样的声乐旋律,具有不同歌唱气质的歌唱家演唱效果截然不同。

(三)通过提高对歌唱职业的认识和艺术审美水平,形成独特的歌唱气质。歌唱表演是讲究个性和气质的。歌唱个性和歌唱气质是一个歌唱者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所从事的歌唱事业有一个清楚地认识。一个称职的歌唱者是以自己美好的声音和充满激情的演唱来表现不同艺术作品的美,通过演唱传递给观众,获得美的享受,受到启迪。因此,要使观众最大程度的获得艺术享受的满足感,歌唱者不能把作品唱得平淡无味,毫无生机。我们对某位歌唱家留下美好印象,除了他有漂亮的声音和动情的演唱外,他们在舞台上的歌唱形象也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久而久之,他们的歌唱形象固定在观众心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歌唱气质,不同的歌唱气质把不同的美传染给了观众,体现的了歌唱者典型的稳定的个性特点。音乐教学中,教师接触的学生各不相同,有的性格大胆活泼,情绪变化强烈,有的虽然不好动,但情绪和情感发生变化快,且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两种性格都比较适合歌唱专业。而有的学生心理活动迟缓,缺乏歌唱激情,见人羞怯,这种性格不符合歌唱者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循序善诱,使学生逐渐改变这种心理,走上正常的歌唱道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歌唱气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提高艺术审美水平。由于每个人的嗓音条件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而每部作品的思想感情不同,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同,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及情感反应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个性。这种审美个性决定着歌曲演唱处理的个性,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歌唱气质。因此,要求学生提高审美水平使自己的嗓音条件和作品选用尽量达到统一。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还有助于和歌曲作者的精神气质产生共鸣,最大限度的表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歌唱气质的重要职责。在学生歌唱道路的起步阶段,学生的声音技巧和歌曲的处理能力都十分有限。一个负责任的、高素质的教师,应一边教给学生歌唱技巧,一边培养学生的歌唱气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是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确定其属于哪个声部,如女高音可分为戏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等,然后才能选择适合学生养成的作品。音乐教师应因势利导,把学生引导到他的正确的歌唱道路上来。教师还要花费大量心血,在对作品地理解把握上,细致搜寻、挖掘、剖析隐含在谱子里面的东西。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对音乐的正确演繹,提高艺术审美水平是提升演唱水平,最终形成自己独特歌唱气质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个合格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歌唱气息的训练和运用 篇7

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优美动听的声音必须依靠正确适度的气息运用, 只有调节和控制好气息, 演唱者才能够获得好的声音效果。我国清代陈颜衡在《说谭》中提到:“气者, 音之帅也。”欧洲声乐大师巴葛亚洛蒂说:“懂得呼吸和发音的人, 就懂得歌唱。”可见, 气息与歌唱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从学习声乐的呼吸气方法、气息训练、气息运用这几个方面来阐述歌唱气息的训练与运用。

一、歌唱呼吸气方法的建立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与源泉。只有科学地运用气息, 才能具备持续歌唱的能力, 才能拥有长久的艺术生命。歌唱时的呼吸有别于日常生活中说话时的呼吸。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交流距离较近, 所需音量较小, 力度不大, 因此气息较浅。而歌唱时台上台下的距离较远, 因而所需音量较大, 力度要强, 且要根据歌曲表现的需要, 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有变化地输送气息。要做到这些, 只靠日常的呼吸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经过后天艰难而漫长的学习训练、掌握科学呼吸方法才能胜任。在歌唱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人们通过不断实践, 探讨总结出了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即是运用胸肋肌肉、横膈膜、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它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与欧洲声乐唱法中普遍采用的最有效、最科学的呼吸方法。下面简要介绍胸腹式呼吸法中吸气、呼气的生理运动过程。

1. 吸气

兴奋地打开口、鼻, 垂直向下吸气, 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此时两脚站稳, 背部挺直, 肩膀放松。吸气时胸腔肋骨扩张, 横膈膜下降, 使前腹和后腰前、后、左、右向外膨胀扩张, 自我感觉好像形成一个气环。在气息呼出前, 仍须保持住吸气时的兴奋扩张状态。总之, 整个吸气过程要做到快、静、深。

2. 呼气

与吸气正好是一个相反的生理运动过程, 歌唱中的呼气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呼气状态。所谓“吸着唱”、“吸在哪唱在哪”就是说歌唱呼气时应保持在吸气的积极状态下完成, 呼与吸形成一种对抗的力量。即呼气时横隔膜上提, 下肋回收的力, 我们称之为向上向里的力, 与吸气肌群形成的向下向外的力协同动作, 形成对抗。在呼气的过程中, 要让吸气肌肉群有控制地、慢慢地放松, 使气息通畅无阻地输出, 直至音节、乐句停顿或结束。整个过程小腹始终要收住不可放开, 胸、腹部仍努力地向外扩张, 有控制地将气匀、缓、稳地呼出。呼出的气息一定要均匀、有节制, 不能时多、时少、时猛、时弱, 破坏正常的歌唱状态, 这样才能实现声音、气息的连贯。

另外, 歌唱的换气又叫“句间吸气”、“补气”, 也是歌唱呼吸的重要环节。第一句开唱以后的句间, 能否吸好或补好气, 关系到吸气与呼气能否循环往复, 关系到已经获得的呼吸支持能否继续保持。换气时可以根据乐句旋律的进行, 也可以根据作品的表现而进行。换气的要求高, 难度大, 需要重点训练。练习时, 可以有意识地放慢歌曲的速度, 让句间换气有足够的时间和准备, 等达到熟练的程度, 逐渐加快到歌曲要求的速度, 使歌唱恰如其分地进行句间换气, 使歌唱真正具有专业水准。

二、歌唱气息的训练

练习呼吸的方法有很多, 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四种。

1. 慢吸慢呼

这是训练和歌唱时常常采用的方法。打开口、鼻, 将气息慢慢吸到肺部, 横隔膜下降, 两肋肌肉向四周外扩张, 小腹向内微收。然后通过保持住两肋和横膈膜的状态, 控制住气息, 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就像做深呼吸运动一样, 但要注意的是吸气要与闻花时一样自然、平静、柔和。力度不要太大, 气不要吸得太多, 但要吸得深。因为力度太大, 气吸得过多, 并不能解决歌唱时气息不够用的问题, 反而容易使身体僵硬, 声音不流畅。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的练习来体会并获得慢吸慢呼的状态。

A.闻花香:仿佛面前有一盆花香花, 深深地吸进其香气, 控制一会儿后缓缓吐出。

B.举重物、推重物、抬重物之前的吸气感觉 (在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边抬钢琴吸气, 边发声来体验深气息, 对歌声的支撑力。

例如在歌曲《兰花花》中的开头叙述部分, 我们就可以运用慢吸慢呼的气息运动来完成歌曲的演唱。

3. 快吸慢呼

吸气时想象自己有一位离别很久的好朋友, 突然出现在你面前, 你惊奇地倒抽一口气, 几乎喊叫出来, 就停止在这种状态上, 几秒钟后仿佛有一股外部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 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外来力量的对抗中, 气息徐徐向着上齿根的背后发送。这时横膈膜有力地起着支持作用。这种呼吸方法我们在演唱实践中也是经常用到的, 因为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吸气不允许歌者有很长时间的停顿, 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 这就是快吸慢呼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的练习来体会并获得快吸慢呼的状态。

A.快而深地吸一口气后, 从牙缝中发出“咝——”声, 力求平稳、均匀、持久。

B.数数:快速吸气后从一数到十, 往复循环, 一口气能数多少遍就数多少遍, 要数的清晰响亮。

4. 快吸快呼

通过口、鼻快速、敏捷地深吸气, 气息保持适度, 然后, 快速呼出。整体感觉是一吸一松 (呼) 。

这种呼吸方法一般在情绪激烈、热情洋溢、欢快的歌曲或段落中用得较多。如歌剧《小二黑结婚》小芹的选段《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中段小芹因思念而变成梦的叙述。

此段情绪速度都加快, 声音热情激动, 因此气息的处理是快吸快呼, 唱出小芹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三、气息的实践运用

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后, 并不意味着就能将歌唱好。只有把吸气熟练地运用好之后, 才能为良好的歌唱创造条件。因为每首歌曲 (或乐句) 的用气是不同的。我们在进行胸腹式呼吸时, 呼吸气势的强弱、吐气的方法要根据所演唱曲目的风格特点做出相应的整体安排布局和适当调整。下面我们以歌剧《江姐》的著名女高音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为例来具体分析气息在歌唱实践中的运用。

第一段:“春蚕到死—粉身碎骨也甘心”。前半段到“满人间”结束, 音乐以抒情的慢板开始。气息安排应慢吸慢呼, 起音柔缓。慢吸时气息应吸得饱满, 慢呼时气息要均匀流畅, 不慌不急, 通过气息控制好音量, 让音乐沉浸在一个肃穆的境界, 把内心的赞叹之情生动而韵味十足地表现出来。后半段:“一颗红心—心也甘”, 节奏加快, 音乐行腔坚定有力。气息安排应是快吸快呼, 吸气要求饱满而有力。动作干净, 拍子要稳, 使气息完全与音乐的情绪吻合, 把江姐坚定刚毅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

第二段:“久盼望—热血染山川”。这段采用“慢三眼”的板式来展现江姐的革命理想。因此气息以慢吸慢呼为主, 一共六大句, 前五句每句前的换气都要深, 一大句一大句地连音唱出来。气息舒展, 声音开阔, 感情激越。最后一句“愿将这满腔热血染山川”, 在第五句唱完后快而深地换气并托住气息铿锵有力地把字咬出来, 特别是“川”字要用气息把它推出来, 把江姐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表现出来。

第三段:“粉碎你旧世界—幸福的明天”。这段采用“摇板式”的紧拉慢唱, 气息以慢吸慢呼为主。但处理上要收放自如, 如“碎、你、界、役、链、代、来、那、幸、天”这些字气息处理上都应由小到大, 然后甩腔收音。对气息的控制能力要求比较高, 情绪起伏对比要明显, 每句换气都要深。

第四段:从“我为祖国生”到最后结束, 是全曲的高潮, 前半段到“百折不饶志如山”。这段的情绪激昂澎湃, 一拍一板。气息安排应是快吸快呼, 铿锵有力。在“青春”的长音上气息要有控制地收放, 由弱到强, 唱出内心最强音。这种激动的情绪一直贯穿到“贫贱不移”。到“百折不饶”速度突然变慢, 慢吸慢呼, 气口处气息吸得从容、饱满。“志如山”又加快, 气口处要依情绪一叹而出。后半段从“赴汤蹈火”到结尾。这段是流畅的“慢三眼”式, 气息从容, 舒缓而饱满地随着人物的感情起伏, 要把握好气息出口的轻重缓急。最后一句“不觉辛苦只觉甜”在保持高位置的同时气息要深。“甜”字气息要有控制地由小而出, 结束在弱音上。这样使英雄人物的崇高思想境界得到更高的升华。

歌唱中的气息不是一种机械的演唱手段, 它本身是有意义、有表情的。在演唱时我们要根据歌曲的旋律、情绪的松紧张弛, 抓住气息的脉络, 标出气口, 做到合理、灵活地安排好气息, 然后通过不断的练习直至能随心所欲、轻松自如地进行情感倾诉, 这样就能气韵贯通, 一气呵成地把所要表现的形象塑造得更准确、生动。

四、结语

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在声乐学习中, 要注意提高对呼吸方法重要性的认识, 避免在技巧学习上盲目追求高难度、大作品, 走入歌唱学习的误区。要注意通过加强呼吸基础练习, 循序渐进, 深入透彻地掌握呼吸运用的方法, 使呼吸从“不自然”的运动过程, 逐步成为我们歌唱时的一种科学的自然状态, 从而能够根据作品表现的需要自如地调整呼吸。即便达到了这种科学的“自然”状态, 我们仍然要养成在每个歌曲演唱前, 认真分析作品特点, 统筹安排好整个作品演唱中的呼吸运动, 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的习惯, 这样在演唱实践中, 才能通过科学呼吸控制气息, 更好地表现作品、表达情感。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11.

[2]吴碧霞.论中外作品演唱的歌唱观念和思维方法.中国音乐, 2009, (2) .

[3]张鹿樵.声乐入门.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5月.

[4]郭秀芬, 黄亚玲.声乐基础教程 (第一册) (第二册) ,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4.

歌唱呼吸及训练方法的探析 篇8

人们在平时生活中, 吸气是用力的, 主要是肺部的扩张。呼气则是自然放松的, 无需用意识加以控制。而歌唱呼吸就不同了。那么, 什么是歌唱的呼吸呢?

歌唱呼吸是一种有意识、有控制、有目的, 经过一定科学训练与练习才能达到的技巧性比较强的呼吸。它有着特有的呼吸方式与方法。

一、歌唱呼吸的方式

歌唱呼吸的方式有三种:

(1) 胸式呼吸:只用胸部抬起及收缩的动作来进行的呼吸。歌唱时胸部也跟着起伏。吸气较浅, 气息容量较小;唱出的声音发直、费力、生硬、尖刻, 音域也不易扩大, 难有上佳的声音效果。

(2) 腹式呼吸:这是一种只用腹部肌肉收缩来控制横膈膜运动, 而胸部不抬起的呼吸方式。呼气时小腹和横膈膜一起收缩, 故称为腹式呼吸。它吸气过深, 使腹部膨胀, 胸腔肋骨受到挤压, 所以气息容量并不大;歌唱时发出的声音空洞无力不能持久, 高音很难唱上去。

(3) 胸腹式联合呼吸:这是一种用横膈膜周围的肋间肌、上腹肌、后腰肌和腹部肌肉群联合, 而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式。它使声音有确定的支点, 并且呼吸均匀, 有节制, 并能对呼气气势的强弱进行调节, 自如的驾驭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由于吸气时下降横膈膜和张开两肋同时并用, 使气息的容积增大。因而音量、音域得以扩大, 使高、中、低三个声区协调统一;歌唱的共鸣达到辉煌的效果。这才是歌唱时应采用的正确呼吸方式。而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的方式、方法, 是学习正确的歌唱艺术最重要的基础和必要的前提。

二、歌唱呼吸的方法

歌唱呼吸是歌唱器官联合运动的状态, 无论哪种呼吸方法都包含了吸气和呼气有控制的进行运动的过程。常用的歌唱呼吸方法有以下四种:

1、缓吸缓呼。

这是我们在训练和歌唱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 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 横隔肌下降, 两肋肌肉向外扩张 (也就是腰围扩张) , 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 平稳柔和地进行, 如同我们去闻花的芳香时的吸气吸感觉。但吸气时不要用太大的力, 只要轻轻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 呼气时缓慢的呼气。注意保持吸气的状态, 控制住两肋和横膈膜, 也就是控制住了气息, 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呼出。是一种长长地吹气的感觉。

2、急吸缓呼。

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 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 并将气息保持住, 然后, 按照缓呼的要求而呼出。是歌唱者在演唱实践中要经常用到的。因为在歌曲时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吸气不允许有很长的停顿时间。一般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气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 这就是急吸缓呼的作用。为了培养呼吸的控制力, 歌唱者可以采取一些练习曲及歌曲中的某些乐句做带词的练习, 效果比较好。

3、急吸急呼。

急就是快, 快速吸气, 方法同上。然后将气息保持一下, 再快速呼气。呼气时要注意横膈肌及周围的肌肉群的支撑力的运动, 立住歌唱的支点, 做到迅速而有弹性。可以采用做仰卧起坐、下蹲、快速跑步等运动的动作, 来体会此种呼吸的状态。

4、缓吸缓急呼。

缓吸气, 略保持, 呼出时, 气息状态就象前面“缓吸缓呼”中讲的一样呼出, 保持性的缓慢呼气;后面的急呼, 就要做到横膈肌及周围的肌肉群的支撑力的运动, 的情况下, 急速把剩余的气呼出。

这种方法比较常用于一般歌曲的结束句, 包括乐段的结束句和整个歌曲的结尾句。在演唱时, 按结束句的拍子唱到结束拍子的前一拍是缓呼的气息, 到了结束的最后一拍就要快呼气, 并急速先将声音停住, 再停气息。使结束拍快停, 这样结束句就唱得干净利落。

以上的四种呼吸方法, 是比较常用的。歌唱者还可以根据其声音的发展需要, 自身在呼吸上存在的不足去做有针对性的练习, 把歌唱的呼吸掌握完成好。因为它是唱好歌的基石。

因此, 对歌唱呼吸方法的掌握及歌唱者正确的领悟、进行呼吸器官的发生基础训练, 以便打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三、歌唱呼吸的训练方法

歌唱呼吸有很多种有效的方法, 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训练方法。

1、吸气练习:

正如上述说的一样。这里简介一种最容易体会到的歌唱时的吸气的状态之法。就是要想象:你面前有一簇色彩绚烂的鲜花, 你要闻到花的芳香, 上前深深的慢慢的嗅闻花香, 香气沁透心脾的那种感觉, 就是歌唱的深吸气的状态。然后, 屏住呼吸, 要像打大喷嚏之前那样憋住气一下, 体会腰腹周围向外扩张的感觉、气球状膨胀的状态。这是歌唱支持点的感觉。对歌唱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呼气练习。

(1) 、保持吸气状态的“对抗”性呼气。

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呼气时首先做到:保持吸气状态的同时, 横膈肌要给一个既向外又向上的力量。在吸气时的感觉应该是一种整身向外扩展的感觉, 所有的吸气通道都是放松的打开, 将气息吸深, 感觉身体像一只有弹性的皮球。美声强调的呼吸要更深, 必须保持吸气状态与呼气肌肉群构成对抗, 产生压力, 将气息控制的均匀缓慢的呼出来支持歌唱, 使演唱呈现出一个圆润、饱满、通畅、明亮的声音。

(2) 、快吸气慢呼气。

一是数拍子。按上述方法吸气, 呼出时按“四八拍”依次均匀的数拍, 一口气三个八拍以上为合格。每次10分钟。初学者可以循序渐进的练习。

二是吹蜡烛。点燃一支蜡烛, 在面前距离30——40公分左右。练习者对着火苗发出“u”音, 去吹, 以使火苗吹得倒向前边而不灭掉为准。一口气坚持吹30秒左右。

三是颤双唇。在声乐训练, 我个人认为打嘟噜练习最容易体会到呼吸对抗所产生的支持点的感觉, 就是用气息“推动双唇颤动”发出一种“嘟嘟”的声音, 可以采用一些音阶式的练习。例如:

用一个呼吸完成。这种练习对锻炼横膈肌的控制力很有效果。

(3) 、快吸气快呼气。

松而静的自然站立, 扩胸鼓胃。吸一口气, 呼一口气。1分钟100—120次。每次五分钟左右。

上述练习可以达到训练呼吸的耐力以及控制呼吸的节奏的功效。也会给学习歌唱练习者打下演唱中等程度以上的艺术歌曲“呼吸控制”的基础。

(4) 、增强肺活量与横膈肌力量的锻练。

要想唱好歌曲, 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加强身体机能的锻炼是其前提。例如:可以采用跑步锻炼, 每天保持800——1000米。这可以增加肺活量与横膈肌的力量。还可以常做仰卧起坐几十次。次数多少可以因人而异, 可以由少到多的增加, 坚持不懈。有条件可以练一些健身器械。这样能增强腹肌、腰腹的力量。总之, 适当的做一些增加肺活量和强化身体横膈肌的锻练, 增强体质和增加腰腹的力量, 是歌唱者提高身体机能不可或缺的一项, 也是唱好歌曲作品的重要保证。

摘要:歌唱呼吸声乐教学中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之一, 是唱好歌曲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从声乐教学的角度, 对歌唱呼吸的方式、方法作了分析与论述。并介绍了常用的歌唱呼吸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歌唱呼吸,基本技能,方式方法,常用训练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论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与训练 篇9

一、培养学生坚韧的歌唱毅力

良好的歌唱毅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毅力不强、意志薄弱的学生遇到困难情绪下降, 歌唱心理消极, 导致歌唱生理不积极, 既而产生不正确的声音, 歌唱欲望也越来越低落。相反, 毅力坚韧的学生, 在遇到困难时能以积极的心态、稳定的情绪以及美好的歌唱状态启发并引导自身良好的歌唱生理活动, 这样能够避免在挫折的阴影中徘徊, 充分利用困难中的时间学习并总结, 为实现良好的歌唱效果积淀。这种毅力的培养, 是教师在刚一开始教学时就应该注意到的, 并要贯彻整个教学的始终, 特别是在某一学习阶段学习效果不佳, 或者某此演出、比赛受挫的情况下, 更要加强这种毅力的教育和培养, 促进歌唱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定制心理标准, 严格要求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为学生制定一个严格的心理标准, 并时时刻刻用此标准要求学生。严格的歌唱心理标准是在基础训练之上逐步建立起来的, 也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以及同一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 有针对性的制定与之切合的心理标准。在训练过程中, 无论声乐作品的难易, 教师都要严格地用已制定的标准训练学生, 决不能因作品的大小而忽略或改变已有的心理标准和艺术标准。另外, 教师要把课堂、考试、演出、比赛统一起来, 不能片面的认为在课堂中只是学习方法, 在考试、演出、比赛时才是艺术表现时间, 这样的话, 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的缺点会带到考场和舞台上, 这时候即使再怎么提醒也作用不大, 因为此时已经形成了一种不良的歌唱定势。

三、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情感表现能力

声乐演唱和人类的任何创造行为一样, 都是以创造这个心理活动为主体的。任何一首声乐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思想内容。演唱者除了准确地阐释音乐语汇之外, 还必须深入地挖掘隐含在这些固定的音符、记号之外的东西, 进而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 赋予音乐灵魂。因此, 情感是歌曲的艺术生命, 是声乐学习的灵魂。如何拨动声乐学生的情感之弦呢?首先, 专业教师应该选择多个国家、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经典声乐作品作为教学曲目。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 这些经典的声乐曲目在提高声乐技术、训练读谱能力、传达作品内涵、表现作品情感等方面对学生来说都大有裨益。在选择好曲目之后, 教师必须带领和要求学生从作品的写作技术和情感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 从歌词到曲调、从感性到理性全面认识和了解歌曲特定的时代背景以及风格, 进而深刻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最终用自己的想象与作品的艺术原貌对接, 织出一幅立体的音乐图画。“学者于私下妆作古人, 对境目观, 其品行忠直者, 正直为之, 奸逆者, 邪曲为之, 有意有情, 一脸神气, 两眼灵, 喜则令人悦, 怒则使人恼, 哀则动人惨, 惊则叫人怯, 如同古人一样, 始谓之真戏, 视听之学, 实私下功夫也”, 这虽然是《明心鉴》中对戏曲艺术的生动描述, 但对于声乐艺术的学习, 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实践是培养良好歌唱心理的重要途径

歌唱是一个整体艺术, 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舞台实践, 人的心理活动也与实践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经过大量的演出实践的磨练, 也不会使歌唱真正成熟起来的。学生在歌唱时的潇洒自如、充满自信, 必然建立在大量的舞台实践基础之上,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这一环节。首先应该经常组织学生观摩一些高水平的舞台演出或视频资料, 学习优秀艺术家们的表演, 从而汲取全面的歌唱表演经验。其次要让学生多上台表演,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和各种演出活动,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演出机会, 多熟悉舞台环境, 适应舞台灯光、音响、乐队等等, 用以培养演唱的胆量和勇气。但即便如此, 学习声乐时间较短的学生们, 由于没有良好的歌唱心理, 在实际演唱时往往会出现种种生理上的不适反应, 如颤抖、冒虚汗、心跳过速、忘词、表情呆滞、身体僵硬等, 这些实际上都是舞台紧张的表现, 那么如何在舞台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克服歌唱时的舞台紧张心理呢?

造成舞台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环境的差异。声乐学生平时演唱都是在自己熟悉的学院琴房里, 课堂上面对的是自己的专业老师, 课下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或朋友, 相对固定的环境和人群早已相互磨合, 也就无所谓紧张了。而实际演出时则身处若大的舞台, 面对刺眼的灯光、陌生的环境、密集的观众, 这诸多的反差难免造成安全感缺失, 从而导致紧张。

2.声乐技术不纯熟。声乐专业之所以学习起来比较难, 就是因为它是咽腔、声带、喉腔、胸、肺、腹等一系列小肌肉群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生无法用肉眼直观的看到, 只能靠专业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并自身实践后一点一滴的获得, 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由于无法完全掌握, 声音就常常表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而实际演出时观众则是按照最终标准来衡量歌者的, 此时舞台上学生在声乐技术要熟练、歌词要清晰、风格要准确、情感要到位等诸多要求的重压之下难免紧张。

⒊自信心不足及性格中的弊端。自信心是充分发挥应有水平的基础, 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心理, 导致演唱失败。就性格方面而言, 一般外向型的学生善与人沟通、活泼开朗, 喜欢表现自己, 因此舞台适应能力就相对较强, 舞台紧张感相对较少。内向型的学生一般不善言辞、文静内敛, 羞于表现自己, 则舞台适应能力就相对较弱, 舞台紧张表现的相对较多。

此外, 演唱时的身体健康程度、演唱前进行的各种活动、对所要演唱作品准备的完善程度等, 也是造成舞台紧张的原因。

根据上述这些具体原因, 笔者认为采用如下一些办法和措施对克服学生的舞台紧张是行之有效的:

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舞台紧张是每个声乐学习者都要经历的必然过程, 也是所有表演型专业都要面对的关卡, 只不过不同的学生身上反映出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不同罢了,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 这一现象通过不断的训练、适应、磨合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而且一定程度上的紧张对增强演出效果还具有积极的作用。

2.采用精神转移法。在舞台演出前不要想“要注意放松”、“不要紧张”、“不要害怕”这类具有提示或使人联想紧张、害怕情绪的问题, 演唱之前想到这些, 反而容易使自己紧张。此时应该安静的回忆几遍作品的旋律, 或是与旁人聊一聊与演出无关

浅谈音乐艺术在实践手法上的共性及其贯通应用

杨昭 (四川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本文仅概括性地谈论了一些对于音乐里的各艺术分支种类在一部分实践手法上的共性。虽然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音乐其实根本就是相通的, 由于学习者的认识不足导致了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无法很好的将多种艺术共同学习更不谈通过借鉴的手法来辅助其学习的效率。因此作为师者的我们更应该打破学生们在学习中思维的禁锢, 帮助他们走出困惑, 以便能够达到越来越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音乐共性;贯通应用;声乐与管乐;弹拨乐与拉弦乐;打击乐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 其表现形式分两大类:器乐与声乐, 而这两大类又分有多种具体不同的专业类型分支, 然以在艺术的表现上总论而言, 他们皆有着诸多相通的地方, 即“音乐共性”。作为师者,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对音乐师范生的教育中, 让学生了解并学会灵活运用借鉴这些“不同”专业的“相通之处”, 不仅能够对他们自己所学的专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同时也能大大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就此, 本人通过以下些许举例表达对“音乐各分支艺术在实践手法上的共性”这一观点, 并同时简单列举了一些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 以供探讨。

一、声乐与管乐

在师范类音乐教育的专业教学中, 无论是管乐教师还是声乐教师, 都必须充分了解探究声乐与管乐的共性, 运用这些共性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地、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吹奏和歌唱训练, 这样, 才能保证他们在这两方面都能达到音乐教育专业所应有的水平。

(一) 呼吸与气息的共性

声乐与管乐都是运用气息这一点几乎是不容质疑的, 这也是学好二者必须要掌握的条件之一。在实践教学中, 常有人认为学习吹管乐会影响歌唱发声, 他们认为吹奏乐器时会使喉部肌肉紧张, 劳损声带, 从而影响发声, 孰不知这正是因为气息的错误使用而造成的。正确的气息不仅不会起阻碍作用反而对二者的互相学习起到促进和帮助的作用。据了解, 在我国有很多著名歌手和电视播音员都从事过管乐演奏.他们在运用气息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础。

声乐与管乐都是靠气息带动从而发音。虽音色不一样, 气息震动点也各不相同——声乐的发音是气息震动声带, 而管乐发音是气息震动哨片和簧片或管体。但发音原理是一致的, 都离不的话题, 也可以回忆某一件自己的趣事等等, 这些都能使自己的紧张、不安情绪得到转移和淡化。

⒊强化心理素质, 培养外向性格。针对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 教师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强化训练, 也不必要完全局限在声乐领域, 比如让其在主题班会上演讲、在公开课上多发言等。在课堂演唱时可以多组织一些同学旁听, 或者多举行周末音乐会, 汇报音乐会等, 这些都是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此外,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演出时把思想集中在歌唱方法、曲目处理、情感表现等方面, 要告诉自己台下的观众对于你的演唱都是欣赏、支持和鼓励的, 敢于歌唱, 享受歌唱, 让观众从你的歌唱中获得无与伦比的快乐, 并让自己愉悦其中。如果你是内向型性格, 那么还需促使自身性格开朗化, 因为内向型性格对表演专业来说是有明显弊端的。对于内向性格的学生, 作为教师来说, 要以鼓励式教育为主, 抓住这类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给予充分肯定, 逐步建立其歌唱的自信心, 日常生活中要对他们多加照顾, 潜移默化的让他们更多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为其多创造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 为逐步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做铺垫。作为自身来说, 应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与老师、同学、朋友加强交流, 在公开场合大胆抒发自己的看法、感想和意见。课外多观看一些高水准开气息。管乐与声乐在气息运用上完全一样, 同时也非常重要。如音乐的强弱是声乐与管乐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它直接影响旋律的线条以及音乐感情。然有很多学生, 无论是在演唱或是演奏中, 每当遇到有强弱表现的乐句就会出现音准不佳, 这就是气息没有控制好气流而造成的后果。气息能控制气流, 而气流对震动频率又至关重要, 然而频率又直接决定音高的准确性。因此要解决好强弱之间的音准问题首先要有科学的、正确的运用气息的方法。

在演奏或演唱中, 呼吸作为一种技巧, 它可以为演唱、演奏补充气息。通过呼吸动作不断调整演奏、演唱状态, 这样也保证了音乐的完整性。

吸气可用闻花香时深吸气的动作使喉结等整个上呼吸道畅通无阻、放松舒展地打开, 这一过程不能有任何阻碍气息畅通的动作。这样一来, 一方面可以消除喉部的紧张感, 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吸气的方式保证气息的充足和力量。凡音程在高音运行时都必须用丹田来稳定气息, 从而使震动点保持所需要的频率, 这样发出的音高就不会出现上下波动而影响音准和音色的问题, 同时在低音运行时也要使气息下沉来稳定所需要的发音效果。

(二) 吹奏与发声技巧的统一

1. 气震音 (颤音) 技巧的运用共性

由于在不同器乐里的称谓不一致, 这里的“气震音 (颤音) ”其实就是指演奏者运用气息使音乐旋律呈波浪式的活动。这种发音技巧是声乐与管乐在音乐表现中都必不可少的一种技巧, 尤其是运用在舒缓的旋律中更能加深它的舒情性和流畅性。对管乐和声乐来说, 他们所用的气震音 (颤音) 方法也是相通的。主要是运用“胸腹式呼吸法”。即依靠腹腔震动气流使声音有规律的上下波动从而起到使音色更加柔美的效果。另在哨片乐器类还有用嘴唇压柔的方法来达到独特的演奏风格。而这些方法依旧必须要用丹田来稳定气息才能完成。

2. 花舌音技巧

“花舌”音是吹管乐和声乐里比较常用的一种技巧。“花舌”是在演奏或是演唱时, 要求舌体在口腔内自然的微微翅起, 在呼气对舌尖冲击的同时产生密集连贯的颤动而发出的碎音效果, 类似“吐噜”之声。在实际演奏或演唱中它表现一种较为强烈的气势, 不过更多地是担任点缀的作用, 如运用得当, 又可以有力地表现出乐曲的强弱对比和明丽谐趣的良好效果。

演出, 开阔艺术视野, 明确艺术追求。

当然, 还有一些比如要多参加舞台实践、课堂要与舞台统一、对所要演唱的作品要把握准确等问题, 这又与声乐学习过程中其它环节所进行的培养和训练密不可分了。

综上所述, 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坚韧的歌唱毅力, 定制心理标准严格要求学生, 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情感表现能力, 充分的舞台实践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所以声乐教师要有条不紊的进行长期的训练和探索。

摘要:声乐艺术是一门具有即时性、直接性、风险性和创造性特点的综合艺术, 要求演唱者必须拥有坚实的心理平台才能驾驭。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坚韧的歌唱毅力, 定制心理标准严格要求学生, 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情感表现能力, 充分的舞台实践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歌唱心理,歌唱毅力,心理标准,情感表现,舞台实践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2]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9

歌唱中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 篇10

关键词:歌唱器官,正确的发声方法,嗓音的保健

很多人都知道唱歌需要嘴, 殊不知, 要说到发声系统以及完整地唱好一首歌曲, 光靠张张嘴是不够的。首先, 我们必须知道歌唱其实一个比较复杂, 甚至可以说艰难的运动过程, 有人归结过, 歌唱运动其实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高难度运动。也许有人会奇怪, 不就张嘴发声的事吗?哪有那么多的专业理论。要知道, 声乐就是一门专业技能课, 它的理论以及实践系统随着大家的努力正在大步向前发展, 越来越专业, 越来越系统, 也将会越来越完整。

歌唱的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组成。呼吸器官主要由口、鼻、喉、支气管、横膈膜、胸肌、腹肌等组成, 这些都是我们身体里不可缺少的器官, 同样也是歌唱不可缺少的器官。气息从鼻、口吸入, 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 分布到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之中;然后经过相反的方向, 从肺的出口处分支的气管将气息汇集到两面三刀个大气管, 最后形成一个气管, 再经过咽喉从口、鼻呼出。

而发声器官主要就是指我们的喉头和声带。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 位于颈前正中部, 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 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 性质非常坚实。

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我们在歌唱的时候, 由于音区的不同, 所偏重的共鸣器官也有所不同。比如低声区真声用得比较多, 一般用口腔;而高声区需要高位置的演唱, 自然而然地地会更贴近头腔;在混声区, 相对而言胸前会用得较多。当然这不能说得太绝对, 需要视情况而定, 在不同的歌曲里面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这里我不再多说。

咬字吐字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发声歌唱时, 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虽然我们在课上一直强调要像说话一样咬字, 这其实只是比喻, 更可以说是一种倾向和模仿, 倘若真像平时说话一样使用我们的咬字器官, 那就不对了, 至少达不到我们所追求的歌唱的艺术效果。

在了解了我们的发声器官后, 我来说说歌唱的正确发声方法。在现金这个非主流时代, 各种各样的演唱风格都展示在大家面前。“萝卜白菜, 各有所爱”, 我们没有权利, 也没有必要来评论哪种风格更好。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要想唱出优美的歌声, 要想驾弩那些高难度的、专业的、艺术性比较强的声乐作品, 正确而有效的发声方便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天生的嗓音条件占有很大一部分的优势, 但若是得不到科学的训练和保健, 再好的嗓子也会被浪费, 甚至被废掉。

要说正确的方法, 虽然都提倡因材施教, 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是要因人而异。但是我们从大体方向来看, 很多东西都是类似的。

一般来说, 唱歌时都是站着的, 至于坐姿, 我们之后再作论述。歌者站得要挺拔, 高大, 具体一点地讲, 头部要端正, 面部肌肉放松, 两眼平视前方, 最好保持微笑的状态。肩膀平放, 不可耸肩或者斜肩, 这都是不够放松的表现。挺直胸部, 后腰的腰杆立住, 身体可以稍往前一点, 但仅仅一点即可。两腿自然分开, 中心在脚板, 要感觉自己的脚像是树根一样深深地扎稳。而在别人眼中你是开放、积极、分量很重的一位歌者。前面说到坐姿, 当然一般来说我们在训练的时候很少坐着, 若要坐, 臀部应该坐在凳子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处, 两腿平放, 脚心稳稳着地, 千万不能跷二郎腿。腰杆同样挺直。至于坐着的时候脸部状态则跟站着的时候一样。

歌唱时的气息训练, 对于初学者, 我们必须耐心地教他们如何吸气和呼气。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气息和呼气, 但是说到歌唱中的呼吸, 又有很大的不同。平时我们吸气一般都比较浅, 大多吸到胸腔便打止, 而歌唱中的吸气则需要加大强度, 吸进的气要经过胸腔、横膈膜再到达腹腔, 更准确地说是我们所谓的“丹田”处, 也就是气息的支点。之所以要练习深吸气, 就是为了延长我们唱长句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水平高的歌唱者在唱完那么长的一句词也不会费劲的原因。而呼气, 主要是要适时呼出, 平稳地呼出。我们在最开始的训练时都会把吸气和呼气当作声乐课的一个重点来训练, 这是歌唱的基础, 决不能轻看它。

而声音的训练则是声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音区有不同的训练方法, 发声的位置, 腔体, 都会有所不同。在低声区, 我们运用得更多的是真声, 但是这个真声并非用力去扯喉咙, 而是在真声的基础上把口腔打开, 加入气息控制而成。请记住, 没有控制的声音是称不上艺术的声音的。而中声区,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混声区, 这是训练中比较难把握的一个过程, 如果混声区没有处理好, 后面的高声区则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甚至根本唱不上去, 最后导致没高音。在混声区, 我们更多的是运用胸腔的支点, 把真假声混合在一起。如果处理得不当则会出现真假声打架的情况, 所以这个音区的训练至关重要。到了高声区, 我们追求更多的是头腔共鸣, 只有高位置才能使我们的高音轻松、通透、自然、漂亮。就因为如此, 近年来, 哼鸣越来越受到重视, 只是训练高位置的一条有效路径, 让我们都爱不释手。在训练高音的时候, 一定要强调口盖的打开, 软腭的提高, 另外我们的气息也不可松弛, 越到高音, 后腰越要使出一种对抗的劲。通常, 我的学生在我这一系列的训练下都会满头大汗, 腰也会酸, 但是不管是他们还是我自己, 都会觉得很不错,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在歌唱中的咬字吐字也不可小看, 声音再漂亮, 气息在好, 字头咬得不对, 会严重影响整体效果, 甚至让观众没法听下去。这就是为什么历来的声乐专家们都强调“字正腔圆”的原因了。好的咬字会让效果事倍功半, 反之, 则让人觉得你的声音不堪入耳。一般来说, 我会要求我的学生在每唱一首歌曲前都带着歌唱的状态大声朗诵几遍, 特别是碰到一些古曲, 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朗诵的时候要搭上腔体和气息, 声音饱满有力, 情绪激动, 这样才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很多学生的歌唱基本状态都已经具备了, 但是一上台就会畏手畏脚, 头不敢抬, 身体轻飘飘的, 眼睛不知道该看哪。这都是台风问题, 在平时的训练中老师必须严加提醒, 学生自己也必须非常注意。良好的舞台形象并不是靠化个妆, 穿个漂亮衣服就够了, 要从内而外地绽放自己, 表现自己, 要让听众听着顺耳, 看着也悦目。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我就不多说了。

现在我们再来谈谈关于嗓音保健的问题。长期以来, 声乐

谈歌曲《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二度创作

林敏丹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摘要:民族声乐的学习既要遵循歌唱技术的规范要求, 又要有深入的理论思考。歌唱技术的掌握为理论上的总结提供科学、正确的依据, 而理论的总结又能促进歌唱技术更好的提高。本文就是本着这个宗旨, 就歌曲《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的二度创作过程进行梳理理、思考和总结, 目的是期望从实践中寻找理论的源泉, 再将理论回归到实践中进行验证。

关键词:二度创作;内涵;调整

通常我们讲的歌曲的二度创作过程, 是指将歌、乐谱由书面的形式转换成立体的音响。这个过程中, 除了需要演唱、演奏者保持再现词曲作者的书面创作要求外, 还必须体现出自己对歌曲独特的理解和处理。这种的二度创作无疑会彰显出个人的风格。本文以歌曲《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为例, 表述二度创作上, 如何对歌曲进行深入的分析, 做到既能遵循声乐的“民族化”, 进而又能彰显出个人风格。

一、对歌曲内涵的理解

歌曲的内涵指的是作品要传达出的内容、情感、音乐特点等。它是二度创作的基础, 也是二度创作的依据, 只有深刻理解了作品的内涵才能更好的表达感情, 才能更好的与听众产生共鸣。如何理解内涵,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的了解

上个世纪40年代, 作家赵树理深入农村, 创作出了反对封建礼教的小说《小二黑结婚》。而后, 为了配合《婚姻法》的实施, 中央歌剧院决定将赵树理作品《小二黑结婚》搬上歌剧舞台。曲作者田川、杨春兰、马可等人深入基层, 广泛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歌民俗、地理环境, 于是创作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淳朴乡土气息的歌剧《小二黑结婚》。《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是主人公小芹第一场出场时在村外河边唱的歌。

爱好者和专业学习者大都一味地去追求声乐演唱方面的技巧, 而常常忽略掉嗓音健康与嗓音保养也是唱好歌的首要因素之一, 忽略了这一问题, 便脱离实际, 在长时间的恶性循环之后, 轻者会使歌唱者的嗓音沙哑不集中, 严重者会导致嗓子唱坏 (如声带小结) , 更有甚者会失声, 丧失歌唱的信心, 长此下去, 慢慢地就会产生畏惧学习声乐的心理。这种例子已经屡见不鲜, 我们熟悉的三大男高音中的卡鲁索, 就是没有保护好嗓子, 到最后嗓子发生病变, 让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舞台, 这是多么让人遗憾和痛心的事?

嗓音病变的原因有很多, 但是对于歌唱者来说, 不管是何种原因都是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为了更好地促进声乐学习和更加持久地歌唱, 本人认为以下这些对嗓音的保健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在选择歌曲的时候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 只选自己喜欢的, 而不考虑到底适不适合自己。我就有个这样的学生, 明明是个很好的男高音, 但是因为自己长期唱那些不适合自己的歌曲, 一味地飙高音, 到现在大四快毕业, 连一首唱到小字二组G的歌都拿不出来。只要一到了这个音高他就会破音, 或者出现那种跟自己的声音脱节, 完全不符他本身音色的声音。我很遗憾, 他自己更后悔, 所以我也经常拿他的例子来提醒其他同学。

除了选择歌曲, 适当用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凡声乐学习者都会有这么一种体验, 在自己状态比较好的时候总感觉怎么都唱不厌, 而且还想尝试各式各样的作品。明明嗓子已经很

2.对作品歌词的理解

一首歌曲的歌词或长或短, 但都蕴藏着词作家的深情厚意, 这就需要歌唱者认真挖掘与领会, 只有对歌词进行认真的研读, 分清每个层次的含义, 才能在演唱过程中做到纯真完美的艺术创作。这首歌剧曲的歌词是描述了主人公小芹在村外的河边, 对民兵队长小二黑内心痴情的表述。反映出当时农村进步青年勇于冲破封建思想枷锁的束缚, 追求自由恋爱的勇敢的思想。全曲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背着俺的爹娘来洗衣裳”, 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小芹淳朴善良可爱的形象, 又表达出对小二黑的急切的思念之情。第二段从“你去开会的那一天”到“人多眼杂我没敢靠前”, 这段歌词的表达, 是建立在小芹回忆小二黑去公社颁奖, 与乡亲们热情相送的情景之上, 感受到小芹对小二黑纯真炽热的感情, 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小芹含情羞涩的少女情怀, 第三段, 作者巧妙地借小芹之口, 描绘出一个抗日战争时期优秀青年的形象——英勇机智, 同时, 唱出了她心中的自豪与骄傲。

3.对音乐特点的分析

音乐吸收了山西民歌和山西梆子、河南梆子等地方戏曲音乐的特点, 全剧的音乐以歌曲连缀为主, 同时借鉴了戏剧中梆腔体的结构手法, 发展了唱段和音乐。音乐是在以晋剧为基本调式上展开的。在“武安落子”的过门旋律中展开唱段。旋律明朗、愉快、舒展, 音乐以其飘逸、优美、清澈、抒情的特点, 一下把我们带进一个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山乡之中, 又宛如走进一幅风景秀丽、色彩鲜艳的图画里, 一切美好情感都自然地从中流露出来。接着“一字多音”的作曲技法, 将主人公小芹委婉、含蓄、细腻而又丰富的少女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紧接着, 经过一段激动、声声高涨的间奏之后又借助旋律中八分音符弱位的进入及跳荡的节奏和稍快的速度, 以借小芹之口, 用回忆的方式, 描绘了小二黑练就过人本领及英勇机智、抗击侵略者的光辉形象。整首

累、很干、甚至是开始嘶哑了, 但他还是不想停止, 就像唱到自己不想唱。当然, 偶尔这样是不会出现大问题的, 只是事后多让嗓子多休息, 多喝开水还是能恢复。但若是长期这样下去, 嗓子迟早会病变。所以我在这里想提醒广大声乐学习者:请悠着点, 只要有好的方法, 我们唱几十年都可以的。看看世界舞台上那些声乐大师, 七八十岁还活跃在舞台上可是越来越多。所以, 大可不必把往后几十年的歌龄都毁在一时激情上。

另外, 我希望声乐学习者在唱歌前和唱歌后都注意饮食。男士切忌抽烟喝酒, 在唱歌前抽烟不但会影响音色, 更重要的是对声带和口腔肌肉群的危害也很大。很多人在痛快地唱完歌后喝酒 (这一般是男性) , 或者吃冰饮和那些比较刺激的食物, 这些可都是不可取的, 嗓子在运动过后需要休息。这时候尽量少说话, 如有不适, 多喝点白开水, 或者泡一些清凉下火的茶。若出现较严重的情况, 则要去医院求助于专门的喉科医生, 切勿自以为是地进行自我调整。

歌唱的基础训练 篇11

摘要:歌唱快闪是当下年轻大学生易于接受和喜爱的一种行为艺术,本文将歌唱、快闪、公益进行三位一体融合思考,探讨在高校开展“公益歌唱快闪”演出的实践和训练方法。

关键词:快闪公益歌唱训练实践

【分类号】J60-4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5年广西科技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高校‘公益歌唱快闪的实践与创新训练推广——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10594036

导言:“快闪”的由来

快闪,一种近年来在国际新兴起的嬉皮行为,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它主要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出乎意料的用歌唱、舞蹈、器乐演奏等方式为人们传达思想或文化等。国外最早的快闪活动,是由一个叫比尔的组合于2003年在美国的曼哈顿举行的,当时号召500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域中朝寄一条机械恐龙,大概5分钟后众人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得名。在中国最早的快闪是源于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少林足球》中的搞笑片段。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多元的快闪形式,运用于商业及娱乐等活动,由于歌唱快闪轻松自然,易于被观众接受,所以运用相对广泛。

一、“歌唱快闪”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歌唱快闪”的表现形式包括一领众和、多领众和、合唱、表演唱为主,也有一些歌唱快閃运用一些舞蹈辅助歌唱,达到点缀的效果。具有短暂迅速、独特新颖、出人意料的特点。

二、“公益歌唱快闪”的灵感源发

1.笔者与“歌唱快闪”

“快闪”在中国的发展较短,甚至有些大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快闪”一词,真正接触过“快闪”的也是少之又少。笔者在2014年,亲身参与一次“歌唱快闪”的活动。活动主题为欢庆圣诞节,活动形式为“歌唱快闪”,活动场所为一座大型商业广场一楼。圣诞节当天,歌唱快闪歌曲包括《至少还有你》、《阿里山的姑娘》、《铃儿响叮当》等曲目,以“歌唱快闪”的方式来欢度圣诞节的到来,大概几分钟之后迅速撤离,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快闪”活动。

2.千人或万人参与的“歌唱快闪”

2015年9月,广西柳州大龙潭公园举行了“千人快闪唱三姐”活动,以千人唱壮歌的形式来寄托人们对刘三姐的怀念和对丰收、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在国外最盛大、在有名的“歌唱快闪”活动要数2010年8月纪念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诞辰的快闪活动,这场活动在俄罗斯、乌克兰、匈牙利、瑞士等西方国家举行,以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为主展开的世界性的纪念活动。

3.“公益歌唱快闪”的灵感源发

基于“歌唱快闪”给人们带来一种释放、表现自我的方式,同时它显现出当代人追求前卫,释放自我的特点,其方式和特点与90后大学生敢于挑战新生事物以及审美价值取向契合,笔者思考把“歌唱快闪”渗透到高校的公益活动中,选择在学生密集的广场或者食堂等地方举行,发挥“歌唱快闪”的传播实效,,希冀与大学生产生共鸣,传播公益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呼吁他们爱护环境,自觉维护校园文明生态。

三、高校“公益歌唱快闪”演出活动的方案构思

1.演出活动目的

在高校运用“歌唱快闪”方式传播公益思想,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并让90后大学生主动加入到歌唱快闪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受,使大学生产生共鸣,歌唱快闪以一种轻松而自然的方式,唤醒大学生的爱心与公德心,从而达到传播公益的宣传目的。

2.演出活动时间与地点

2.1“公益歌唱快闪”演出场地为:广西科技大学食堂。

2.2“公益歌唱快闪”演出时间为:教师和学生的午餐时间。

3.参与演出人员

笔者和快闪团队成员,包括:吉他演奏人员1人,音响工作人员1人,主唱人员2-3人,合唱人员25-30人,摄像2人。

4.演出前的准备工作

4.1乐器为吉他、音响话筒设备、摄像机及照相机各一台。

4.2 选择公益歌唱快闪的曲目,目的是聚焦吸引学生的目光和参与性。

4.3做好歌唱训练和快闪现场表演的设计和排演工作。

5.演出设计构思

5.1为了凸显此次以公益为主题的歌唱快闪活动,笔者和团队采取改编歌词与“光盘行动”公益相互关联,并在食堂实施以实现歌唱快闪活动宣传公益的效应。

5.2参与公益歌唱快闪的所有队员统一帽子的款式和颜色。演出时,演员集体戴帽子亮相,演出歌曲结束时,演员集体脱帽闪退,消失在人群中。

四、高校“公益歌唱快闪”的训练方法与实践

1.演出前的声乐训练

训练嗓音。正确使用嗓音就是唱歌时声音处在一个恰当、舒服的位置,学会控制嗓音周围的肌肉,发展嗓音器官的自动控制能力,也可以通过说话来发展自己最自然的嗓音,结合笔者的学习体会,认为训练嗓音的三大关键点就是气息、共鸣和发音。

首先谈歌唱的气息,指歌唱时对吸气和呼气的控制,有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快吸慢呼、慢吸慢呼的呼吸方法。歌唱快闪的气息训练,重点放在对快吸慢呼方面,呼气时要求慢、有节奏、控制均匀,找到呼气与起音对接的方法,便能够正确发音。

其次谈歌唱的共鸣,指唱歌时形成的整体腔体音效,通俗来讲就是唱歌时要有一个“管子”的概念。其中,头腔共鸣是指在唱歌时声音都必须在面罩之中,像是在后脑勺发出的声音;胸腔共鸣是指泛音,支撑点在后脚跟,声音好像从这里发出,在唱歌时起到支撑作用。

再次谈发音,发音在歌唱技巧中也是很重要,如果把嗓音比作管乐器,发音则像是弦乐器,没有弦也就没有声音的出现。

最后,兼顾谈歌唱的咬字吐字,一首歌表现的不仅仅是旋律而已,更多的是用歌词来表现感情,歌唱中的“字”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没有歌词就没有灵魂,这体现了咬字吐字在歌唱技巧及表现中的重要性。

2.演出前的情感表演训练

如何在短时间内表现歌曲既能使自己动之以情,又能感染别人,这需要考验歌唱者在演唱歌曲时的表现能力。情感是歌唱者表现音乐,诉说故事的以及表达歌曲作品的“魂”,有情有味才能够突出歌曲的神韵。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么一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中国文学网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这句话对歌唱者在演唱歌曲时提出了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情感体验。笔者结合个人的歌唱实践与体验,对情感体验的理解是:歌唱者为了理解歌曲的内涵与其所要表达的情感,需要深入生活,感受、体验和积累各种感情,提高理解歌曲作品思想内涵的情感素质和素养,在演唱时才能做到“寄情于声”,把情感融入到音乐作品之中,二度创作出“有血有肉”的歌曲作品。

3.演出前的排练

高校“公益歌唱快闪”演出是多人参与的团队活动,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实施团队排练,团队队员之间的默契是通过多磨合多训练才得以实现。团队排练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点,做到排练场地模拟性和隐蔽性。第二点,做到提前踩点,熟悉场地。第三点,制定排练计划。按部就班实施排练,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有规律的进行排练,对于突发的情况加做好记录和分析,避免再次发生。

4.关注“公益歌唱快闪”演出的安全问题

关注“公益歌唱快闪”演出过程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因为“公益歌唱快闪”演出在食堂中举行,人群较多,学生及群众的反应和表现不会同步,这造成“公益歌唱快闪”演出过程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实际情况也不可能和排练情况一模一样。所以在正式演出前,对所有参演人员进行安全、应变及防范意识等方面进行专题学习,强调演出前、演出中及演出结束时的各种安全意识及应变把控的重要性;同时告知参演人员,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惊慌,而是自然地、顺畅地把节目进行完毕。

5.“公益歌唱快闪”的演出实践

正式演出之前,首先,是对食堂进行一些小的调整,把原来排队的空间稍微扩宽一些,作为歌唱快闪的表演聚集中心。其次,把音响设备安装完成,等待学生下课到食堂用餐。参演团员做些歌唱的积极准备活动,例如适量的伸展运用、发声以及调整歌唱气息练习等,目的是舒缓紧张情绪,以及进行积极心理暗示,调整出饱满的演出状态。

6.演出活动后的反思

演出后需要做总结和反思,有几个途径:一是观看演出录像;二是询问参演的每一个演职人员;三是询问观看公益歌唱快闪的观众。通过审视、询问及反思,找出演出的优点和不足,调整训练和排练方法;也可以换场地实施,或者和别的高校合作实施。

结束语

通过在高校开展“公益歌唱快闪”演出活动,首先,尝试并总结了活动的核心,即歌唱训练的方法及实施。其次,基于“歌唱快闪”形式与90后大学生标新立异和自我的表现欲贴近,容易使大学生印象深刻,产生共鸣的特点,笔者希望在校园、在社会推广歌唱快闪这种形式,把公益、学风建设、校园文明、公民文明公约等内容融入其中,传播文明、民主、富强、和谐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和更多的人们通过参与、感受、体验“歌唱快闪”,践行热爱祖国、崇尚文明、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信仰和文化自觉。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语言学--讲话与唱歌[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2]韩勋国、吴晓娜,音乐表演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3]卡洛琳·维尔金斯(美),歌手秘籍:演出、試音与排练[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4]王淼、纪中生,都来学唱歌[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

作者简介:常静(1993-05),女,河北保定人,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音乐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心理调控在歌唱训练中的作用 篇12

一、歌唱是心理调控于生理运动的过程

歌唱从外在表象来看是一个持续的生理运动过程。从生理学讲, 人体的歌唱器官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和吐字器官。歌唱时各器官协调运动, 产生美妙的歌声, 似乎歌唱就是一种简简单单生理运动过程。其实不尽然。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要通过大脑的神经系统活动来实现, 歌唱表演活动当然也不例外。歌唱过程就是大脑神经活动形成的必然产物。人的体内充满了网络式神经, 各个器官的神经都通往大脑指挥中心, 故称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信息传入为感觉神经, 信息传出为运动神经。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构成人先天的、完整的心理反应系统。传入神经把外部吸收信息传大脑, 传出神经把内部信息传给肌肉, 使各部器官按内部信息进行动作。这种心理反应系统反映在歌唱和发声过程中即通过传入神经把歌唱技能信息传给大脑, 经过思考、分析, 形成意志, 然后大脑通过传出神经给肌肉下达命令, 使各部器官按照信息进行动作, 贯彻实施大脑司令部的意志。意志实施与贯彻的好坏程度、通过听觉传入神经反馈给大脑, 大脑再进行调整, 纠正或重新发出指令, 使肌肉更准确地运行。事实上, 要经过不断反复的反馈、调整才能正确的实施大脑意志。由此可见, 这种心理系统反应始终贯彻在歌唱与声乐训练中。换句话说歌唱和发声训练这一特殊的生理运动受心理“统治”。我们把这种心理反应或歌唱的心理“统治”称为歌唱和发声心理调控。

二、心理调控在歌唱训练中的作用

从心理学范畴讲, 心理调控分为感觉调控、想象调控、情感调控等。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心理因素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一) 感觉调控在歌唱中的作用

感觉是心理的重要因素。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呼吸、声音、共鸣、情绪与情感等属性的不同反应。因而, 感觉是具体的, 总是被某种客体引起的, 或者是以它为目的的。

感觉调控按其感受途径的不同, 可以分为内部感觉调控和外部感觉调控。内部感觉是指歌唱者自我内部的呼吸、气息控制、声音共鸣、声音位置、咬字与吐字等肌体的感觉。外部感觉是指歌唱者对外部刺激产生的感觉。内外感觉两种调控功能在歌唱训练中发挥着协同工作的作用。

歌唱训练中, 内外感觉在调控中的作用, 是学生把教师的描述 (时常伴随有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的表演) 或示范, 与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 切身去体会这一感觉的过程, 从而获得对歌唱技术的初步感受和理解。歌唱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不仅要求气息吸入量较多而且要深。歌唱训练者可以通过感受和体会“闻花”、“惊喜”、“叹气”, 去理解歌唱的呼吸。训练时, 教师描绘具体的闻花情境, 激起学生的记忆和想象, 在设想和感觉闻花的过程中, 情不自禁地把气息深深地吸入肺部。这种吸气肌肉自主工作、呼气肌、喉部肌、腹部肌和腰肌暂时的放松, 正是歌唱时的吸气状态。同样, 老师可以设置惊喜的场面, 或者是失落、忧伤的情境, 激起学生的思维 (感觉、想象、记忆等) , 促使自己在特定的场景中体会控制气息和气息流动的感觉。“惊喜”时会造成神经紧张, 身体肌肉收缩, 从而使腔体 (胸腔、喉腔、头腔等) 扩张。这种下意识的打开腔体的感觉正是歌唱发声时控制气息的感觉。而“叹息”时, 我们不仅会发出“嗨”的声音, 而且还会伴随着身体下沉的动作。这个向下沉的动作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吸气肌肉群主动参与到呼气肌肉群的工作中, 体会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之间形成力的对抗以及气息的徐徐呼出。此外, 歌唱中的音色也是可以变换的。而这种自如转换音色的歌唱技术也依赖于学对外耳、内耳产生声音的感受。

总之, 在歌唱和发声训练过程中, 采用内外感觉进行调控, 不仅丰富了歌唱训练的方法, 而且使歌唱训练变得具体可操作, 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音乐感觉的灵敏性。

(二) 想象调控在歌唱中的作用

想象是贯穿在发声训练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 是一种以表象为特征的思维活动。演唱想象是演唱者头脑中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演唱想象的生理机制是很复杂的。声乐学习中的想象不同于判断、推理为思维形式的抽象思维, 也不同于其它艺术形式的形象思维, 甚至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想象。想象在调控中的作用, 是学生把教师的语言和自己的思维结合起来, 使歌唱技术这样一个不能直接感知而需要加以思考才能深刻认识的事物——在思想上作为一个形象的实体来理解和掌握它的规律, 训练中的想象, 是歌唱者建立在对发声概念的理解和领会, 以及某些发声技能的体会基础上, 对声音形象产生联想, 达到对发声生理机能技巧的感觉更精确的把握。只有这样, 才能把想象感觉等心理因素结合起来, 达到对生理机能技巧活动的调节和控制, 从而进入发声机能训练的更高阶段, 获得理想的歌唱共鸣和变换自如的纯净音色。

想象对发声技巧有很大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它能帮助歌者去理解发声心理状态及生理肌肉动作机能, 建立正确的发声感觉。从发生的生理机能的角度分析, 歌唱发声是相当复杂而又抽象的活动。大多数参与发声机能练习的神经、肌肉及喉头、声带、软腭、隔肌、舌根、肺等器官基本上是不能被直接感受, 因而也不能随意控制的。同时一个具有一定音高、音量、音色的富有情感的声音, 也不是单靠某一组肌肉、某一组肌肉群的控制就能发出来的, 而是需要呼吸、发声、吐字、共鸣等神经, 肌肉群的复杂、精确地自然协调动作。而预先对声音进行构思和造型的想象, 就会比较易于成功的协调、统一并指挥这些复杂的肌肉动作。更确切的说, 只有致力于准确的形成自己头脑中正确的声音形象, 并使自己发出的声音与头脑中想象的声音一致, 才能产生科学的发声。因而, 教师要重视想象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要用多种想象, 启发学生去理解歌唱发声的技巧, 使得声乐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情感调控在歌唱中的作用

“情感”是心理的重要品质, 它是人对客观世界内部感受和心情的反应。情感在调控中的作用, 是学生把教师描绘的情绪体验和自己以往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激发自己内心的兴奋状态, 这种内在心态可以创造出热情洋溢的姿态, 这种姿态必然伴随着相应的面部表情, 肌肉的必要动作、共鸣腔体的必要形态和声音的必要色彩。

情感调控分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在发声训练时, 情感的直接调控表现在教师用自身的情绪体验引起学生自己内心情感的共鸣, 使自己处于情绪饱满感情充沛的状态之中, 并且自然而然地促使腔体打开, 发声机能趋向协调的兴奋状态, 而不再拘泥于发声“方法”具体的运作过程。这样, 学生也就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声乐技术。在声乐训练中, 情感体验活动对发声机能的协调运动, 通常还具有高度的下意识的调节功能及间接调节功能。为突破高声区, 教师会假设惊喜或惊吓的情境, 让学生去想象和体会, 并要求伴随“啊”音的发出, 这个音的高度往往是学生在使用发声方法时一时难以达到的。而当歌唱学习者在设想的

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刘芳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071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理论的分析, 结合教学实例得出语篇分析这一手段在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 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与作用。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阅读;写作

一、引言

《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是针对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所用的教材, 主要是“注重培养听说能力,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将教、学、练、考融为一体”

一般来说, 教授英语课程的教师都会遵循一些“固定模式”:1.背景文化知识介绍;2.语言点的释义;3.课后练习的答疑解惑。阅读理解的部分会逐句翻译, 写作则给定模板让学生进行背诵。这固然会有效果, 但这始终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学生在阅读有难度的文章时常会“碰壁”;在写作方面也总因屡犯语法错误而被纠错, 从而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理论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产生成为语篇分析的一个有力的依据。韩礼德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一书中明确指出, 他构建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用来分析任何口头或书面鱼片的理论框架。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断货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分析法指把语篇作为整体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的教学法, 以篇章为单位围绕其中心思想来进行教学活动。在写作过程中, 也可以借助语篇分析法来借鉴并分析范文的结构, 从而掌握写作技巧。

三、语篇分析法在阅读方面的应用

1. 体裁分析

语篇的体裁有很多种, 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每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归纳并分析文章的特点。在阅读记叙文时, 要找出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议论文要首先找到文章的论点, 然后是支撑论点的论据, 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并学习论证的技巧;说明文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一类体裁, 所以更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整体结构, 掌握说明文的特点。例如《21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Thanks, Mom, for all you have done一文是一篇抒情的记叙文,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文章整体的四要素交代的很明确。此外, 文章运用写信的格式, 这不仅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 而且还可以增强抒情记叙的力度, 作者孩童时, 母亲陪伴其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映入脑海。又如同册第八单元的Learning to Learn, 则是一篇议论文, 文章开头部分先提出论点:有效的学习技能和策略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其次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论据:认识你自己, 安排好你的学习生活, 更加专心致志, 了解学习的含义和如何去学习, 培养听课与记笔记的技能, 最后进行总结式评论, 文章结构清楚明了。

2. 主题分析

语篇全文内容是通过其主题体现的, 由于主题是掌握全文的关键, 所以要首先找到主题句或中心句, 如《21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二单元He Helped the Blind一文的题目便是其主题句, 文章第一段作为引言, 其后叙述的是他如何帮助盲人突如其来的情境中发出这个高音时, 是根本来不及也不可能有意识地想到发生机能是如何的运作, 而纯粹是出于受惊吓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促使发声机体下意识地做了精确的自动调节的结果。

可见, 特殊情境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克服高音上的技术难点, 同时也可以摆脱发声训练中局部机体紧张, 协调歌唱机能运动状态, 从而达到声中有情, 情中有声, 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

三、总结

综上所述, 笔者从声乐教学的实际出发, 把生理学、心理学和歌唱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初步探讨了感觉、想象、情感在歌唱训练中的调控作用。然而, 歌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 探索心理活动在歌唱训练中的作用, 并形成一套科学的声乐心理技能训练体系, 还有待声乐教学工作者继续钻研。

的, 一条线索一贯到结尾。通常情况下, 主题句或中心思想会出现在开头或结尾部分, 但有时也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所以在平时阅读时要勤于分析总结。

3. 结构分析

语篇的结构不是随意安排的, 而是作者根据文章内容安排的需要而精心组织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作者组织文章结构的技巧与方法, 如一些连接词或词组的运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的内容, 把握中心思想, 也能从文章本身“取其精华”。

在分析语篇体裁、主题和结构过程中, 笔者认为可以开展课堂讨论或由学生讲解等形式, 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培养并提高其阅读兴趣。

四、语篇分析法在写作方面的应用

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 英语写作课程要求其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法、词汇准确流畅地进行表达。英语写作也一直都很让学生头疼。笔者认为英语写作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背诵范文, 有的时候文章虽然背下来了, 但是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等到类似的情况依旧是写不出文章来或是写出来的文章不尽如人意, 所以引导学生真正地学会写作是关键。基于思维模式上的差异, 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思维习惯——一般是直线型的, 组织文章先点题, 开门见山, 提出观点, 然后再进行论证说明, 丰富文章内容;而中国人习惯于迂回的思维方式, 即先把事情原由阐述清楚, 说明问题比较含蓄、婉转。因此, 学生在写文章时应注意遵循英语的思维方式,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地道。此外, 培养学生这样的思维模式也有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者相辅相成。

传统的写作教学一般是先让学生用词造句, 再用句子串联成段, 最后由段组成文章, 结果是整篇文章缺乏连贯性。这种方法只强调语法的重要性, 而忽视整个语篇的结构组成, 学生以为改正了语法上的错误, 文章就没有问题了, 殊不知文章依旧在结构上如一盘散沙。因此, 在平日的写作训练中, 基本功 (语法、词汇) 方面的训练是要坚持不懈的, 但也要引导学生注意篇章结构的整体性。笔者在写作课上训练学生的构思能力, 由一个话题 (topic) 展开来构建文章的结构,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教师对其进行点评。这样, 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增强信心, 而且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切磋。高职高专英语写作中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 如通知、告示等, 对于其中的一些固定用语, 格式则需要学生不断积累、学习, 力求表达的准确与规范。

笔者仅粗浅地从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的角度探讨了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教学,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求取, 从而才能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8

[2]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3翟象俊, 余建中.《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上海出版社, 1998.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

[4].威廉.文纳.歌唱一一机理与技巧[M].李维渤译.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

[5].邹本初.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6].王茹湘.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J].中国音乐.1996 (2)

[7].于琦.声乐学习中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国知网, 2004.

上一篇:风险资本发展现状下一篇:值得注意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