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气息的训练和运用

2024-10-19

歌唱气息的训练和运用(精选4篇)

歌唱气息的训练和运用 篇1

声乐是通过人声来表达词曲作者的创作内涵, 抒发人的内心思想和情感, 是音乐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它是一门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音响学、哲学等学科元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从表现形式上它包含气息、咬宇、共鸣腔体、声音位置等多种因素。然而在众多影响歌唱水平的因素中, 最为基础的是气息与声音的科学合理的运用。

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优美动听的声音必须依靠正确适度的气息运用, 只有调节和控制好气息, 演唱者才能够获得好的声音效果。我国清代陈颜衡在《说谭》中提到:“气者, 音之帅也。”欧洲声乐大师巴葛亚洛蒂说:“懂得呼吸和发音的人, 就懂得歌唱。”可见, 气息与歌唱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从学习声乐的呼吸气方法、气息训练、气息运用这几个方面来阐述歌唱气息的训练与运用。

一、歌唱呼吸气方法的建立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与源泉。只有科学地运用气息, 才能具备持续歌唱的能力, 才能拥有长久的艺术生命。歌唱时的呼吸有别于日常生活中说话时的呼吸。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交流距离较近, 所需音量较小, 力度不大, 因此气息较浅。而歌唱时台上台下的距离较远, 因而所需音量较大, 力度要强, 且要根据歌曲表现的需要, 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有变化地输送气息。要做到这些, 只靠日常的呼吸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经过后天艰难而漫长的学习训练、掌握科学呼吸方法才能胜任。在歌唱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人们通过不断实践, 探讨总结出了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即是运用胸肋肌肉、横膈膜、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它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与欧洲声乐唱法中普遍采用的最有效、最科学的呼吸方法。下面简要介绍胸腹式呼吸法中吸气、呼气的生理运动过程。

1. 吸气

兴奋地打开口、鼻, 垂直向下吸气, 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此时两脚站稳, 背部挺直, 肩膀放松。吸气时胸腔肋骨扩张, 横膈膜下降, 使前腹和后腰前、后、左、右向外膨胀扩张, 自我感觉好像形成一个气环。在气息呼出前, 仍须保持住吸气时的兴奋扩张状态。总之, 整个吸气过程要做到快、静、深。

2. 呼气

与吸气正好是一个相反的生理运动过程, 歌唱中的呼气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呼气状态。所谓“吸着唱”、“吸在哪唱在哪”就是说歌唱呼气时应保持在吸气的积极状态下完成, 呼与吸形成一种对抗的力量。即呼气时横隔膜上提, 下肋回收的力, 我们称之为向上向里的力, 与吸气肌群形成的向下向外的力协同动作, 形成对抗。在呼气的过程中, 要让吸气肌肉群有控制地、慢慢地放松, 使气息通畅无阻地输出, 直至音节、乐句停顿或结束。整个过程小腹始终要收住不可放开, 胸、腹部仍努力地向外扩张, 有控制地将气匀、缓、稳地呼出。呼出的气息一定要均匀、有节制, 不能时多、时少、时猛、时弱, 破坏正常的歌唱状态, 这样才能实现声音、气息的连贯。

另外, 歌唱的换气又叫“句间吸气”、“补气”, 也是歌唱呼吸的重要环节。第一句开唱以后的句间, 能否吸好或补好气, 关系到吸气与呼气能否循环往复, 关系到已经获得的呼吸支持能否继续保持。换气时可以根据乐句旋律的进行, 也可以根据作品的表现而进行。换气的要求高, 难度大, 需要重点训练。练习时, 可以有意识地放慢歌曲的速度, 让句间换气有足够的时间和准备, 等达到熟练的程度, 逐渐加快到歌曲要求的速度, 使歌唱恰如其分地进行句间换气, 使歌唱真正具有专业水准。

二、歌唱气息的训练

练习呼吸的方法有很多, 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四种。

1. 慢吸慢呼

这是训练和歌唱时常常采用的方法。打开口、鼻, 将气息慢慢吸到肺部, 横隔膜下降, 两肋肌肉向四周外扩张, 小腹向内微收。然后通过保持住两肋和横膈膜的状态, 控制住气息, 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就像做深呼吸运动一样, 但要注意的是吸气要与闻花时一样自然、平静、柔和。力度不要太大, 气不要吸得太多, 但要吸得深。因为力度太大, 气吸得过多, 并不能解决歌唱时气息不够用的问题, 反而容易使身体僵硬, 声音不流畅。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的练习来体会并获得慢吸慢呼的状态。

A.闻花香:仿佛面前有一盆花香花, 深深地吸进其香气, 控制一会儿后缓缓吐出。

B.举重物、推重物、抬重物之前的吸气感觉 (在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边抬钢琴吸气, 边发声来体验深气息, 对歌声的支撑力。

例如在歌曲《兰花花》中的开头叙述部分, 我们就可以运用慢吸慢呼的气息运动来完成歌曲的演唱。

3. 快吸慢呼

吸气时想象自己有一位离别很久的好朋友, 突然出现在你面前, 你惊奇地倒抽一口气, 几乎喊叫出来, 就停止在这种状态上, 几秒钟后仿佛有一股外部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 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外来力量的对抗中, 气息徐徐向着上齿根的背后发送。这时横膈膜有力地起着支持作用。这种呼吸方法我们在演唱实践中也是经常用到的, 因为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吸气不允许歌者有很长时间的停顿, 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 这就是快吸慢呼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的练习来体会并获得快吸慢呼的状态。

A.快而深地吸一口气后, 从牙缝中发出“咝——”声, 力求平稳、均匀、持久。

B.数数:快速吸气后从一数到十, 往复循环, 一口气能数多少遍就数多少遍, 要数的清晰响亮。

4. 快吸快呼

通过口、鼻快速、敏捷地深吸气, 气息保持适度, 然后, 快速呼出。整体感觉是一吸一松 (呼) 。

这种呼吸方法一般在情绪激烈、热情洋溢、欢快的歌曲或段落中用得较多。如歌剧《小二黑结婚》小芹的选段《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中段小芹因思念而变成梦的叙述。

此段情绪速度都加快, 声音热情激动, 因此气息的处理是快吸快呼, 唱出小芹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三、气息的实践运用

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后, 并不意味着就能将歌唱好。只有把吸气熟练地运用好之后, 才能为良好的歌唱创造条件。因为每首歌曲 (或乐句) 的用气是不同的。我们在进行胸腹式呼吸时, 呼吸气势的强弱、吐气的方法要根据所演唱曲目的风格特点做出相应的整体安排布局和适当调整。下面我们以歌剧《江姐》的著名女高音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为例来具体分析气息在歌唱实践中的运用。

第一段:“春蚕到死—粉身碎骨也甘心”。前半段到“满人间”结束, 音乐以抒情的慢板开始。气息安排应慢吸慢呼, 起音柔缓。慢吸时气息应吸得饱满, 慢呼时气息要均匀流畅, 不慌不急, 通过气息控制好音量, 让音乐沉浸在一个肃穆的境界, 把内心的赞叹之情生动而韵味十足地表现出来。后半段:“一颗红心—心也甘”, 节奏加快, 音乐行腔坚定有力。气息安排应是快吸快呼, 吸气要求饱满而有力。动作干净, 拍子要稳, 使气息完全与音乐的情绪吻合, 把江姐坚定刚毅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

第二段:“久盼望—热血染山川”。这段采用“慢三眼”的板式来展现江姐的革命理想。因此气息以慢吸慢呼为主, 一共六大句, 前五句每句前的换气都要深, 一大句一大句地连音唱出来。气息舒展, 声音开阔, 感情激越。最后一句“愿将这满腔热血染山川”, 在第五句唱完后快而深地换气并托住气息铿锵有力地把字咬出来, 特别是“川”字要用气息把它推出来, 把江姐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表现出来。

第三段:“粉碎你旧世界—幸福的明天”。这段采用“摇板式”的紧拉慢唱, 气息以慢吸慢呼为主。但处理上要收放自如, 如“碎、你、界、役、链、代、来、那、幸、天”这些字气息处理上都应由小到大, 然后甩腔收音。对气息的控制能力要求比较高, 情绪起伏对比要明显, 每句换气都要深。

第四段:从“我为祖国生”到最后结束, 是全曲的高潮, 前半段到“百折不饶志如山”。这段的情绪激昂澎湃, 一拍一板。气息安排应是快吸快呼, 铿锵有力。在“青春”的长音上气息要有控制地收放, 由弱到强, 唱出内心最强音。这种激动的情绪一直贯穿到“贫贱不移”。到“百折不饶”速度突然变慢, 慢吸慢呼, 气口处气息吸得从容、饱满。“志如山”又加快, 气口处要依情绪一叹而出。后半段从“赴汤蹈火”到结尾。这段是流畅的“慢三眼”式, 气息从容, 舒缓而饱满地随着人物的感情起伏, 要把握好气息出口的轻重缓急。最后一句“不觉辛苦只觉甜”在保持高位置的同时气息要深。“甜”字气息要有控制地由小而出, 结束在弱音上。这样使英雄人物的崇高思想境界得到更高的升华。

歌唱中的气息不是一种机械的演唱手段, 它本身是有意义、有表情的。在演唱时我们要根据歌曲的旋律、情绪的松紧张弛, 抓住气息的脉络, 标出气口, 做到合理、灵活地安排好气息, 然后通过不断的练习直至能随心所欲、轻松自如地进行情感倾诉, 这样就能气韵贯通, 一气呵成地把所要表现的形象塑造得更准确、生动。

四、结语

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在声乐学习中, 要注意提高对呼吸方法重要性的认识, 避免在技巧学习上盲目追求高难度、大作品, 走入歌唱学习的误区。要注意通过加强呼吸基础练习, 循序渐进, 深入透彻地掌握呼吸运用的方法, 使呼吸从“不自然”的运动过程, 逐步成为我们歌唱时的一种科学的自然状态, 从而能够根据作品表现的需要自如地调整呼吸。即便达到了这种科学的“自然”状态, 我们仍然要养成在每个歌曲演唱前, 认真分析作品特点, 统筹安排好整个作品演唱中的呼吸运动, 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的习惯, 这样在演唱实践中, 才能通过科学呼吸控制气息, 更好地表现作品、表达情感。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11.

[2]吴碧霞.论中外作品演唱的歌唱观念和思维方法.中国音乐, 2009, (2) .

[3]张鹿樵.声乐入门.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5月.

[4]郭秀芬, 黄亚玲.声乐基础教程 (第一册) (第二册) ,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4.

[5]弗.兰皮尔蒂等著.李维渤译.嗓音遗训.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4.

试论歌唱气息的训练与运用 篇2

呼气与吸气是锻炼气息的重要方式, 歌唱者通过呼气和吸气的锻炼将气息运用到歌唱艺术中, 更自然地表达歌唱者想要表现出的情感体会。呼气与吸气的练习也必须讲究一定的专业方式, 把握科学的训练姿势和方法。

(一) 呼气法的训练方式。呼气法讲究顺畅无阻, 在呼气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呼吸肌, 将气流从胸腔缓缓送出, 在换气时切忌急躁。呼气越急在歌唱中的噪音就越大, 唱的音越高就越不容易把握, 因此呼气要掌握好节奏, 在保证呼气顺畅的前提下保持呼气的平缓、均匀, 连贯吐气有利于歌唱环节中更好地换气。

(二) 吸气法的训练方式。吸气的训练首先要把握好吸气的姿势, 这是训练的基础。抬头挺胸, 双肩放松, 目视前方, 在吸气的同时体验气流从喉咙划过, 感受吸气的轻重缓急, 气流的轻重与否会影响歌曲的节奏和音色。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三种不同的吸气方式:叹息式、闻香式、惊吓式。叹息式重在一个“叹”字, 借助先叹后吸的方式由急到松, 调动气息在嗓间的运动。闻香式就是运用“闻”这一动作, 在吸气的时候加深对气息的了解, 让气流缓缓送入胸腔。惊吓式是结合生活中受到惊吓时的体验, 把气流在短时间内吸入口中, 体验音乐中重气息的涌入。

(三) 换气法的训练方法。换气讲究的是吸气和呼气同时进行时的紧密配合, 呼气与吸气的连贯性也是决定气息的重要因素。在换气前要保证时间和腹部气流的充足, 不能在换气的时候突然中断。对换气要进行系统的重点训练, 把呼气和吸气有机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气息锻炼好。

二、保持和控制气息的方法

掌握好呼气和吸气的方法, 就要对气息的保持和控制展开训练, 这是将气息融入歌唱艺术的关键。气息在不同的音乐中有不同的作用效果, 欢快的音乐需要调动更多的气流交换, 安静的音乐则需要气息沉稳, 气流交换要自然。

(一) 胸腔呼吸法。这种控制气息的方法借助胸腔来进行, 胸腔式呼吸法虽然可以将气流在胸腔中暂时储存, 但是对于气息容量小的人来说, 容易造成喉咙紧张胸闷气短。所以单纯的胸腔式呼吸法不适合气息的长期训练, 要结合其他方法才能健康有效地完成训练。

(二) 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可以将气流送入深处, 尽管吸气很深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 它无法将气流平缓沉稳地送出, 容易造成换气障碍, 因此这种单一的方式也不是气息锻炼的长久方法。

(三) 胸腹结合法。这种方法是人们最常采用的气息训练法, 原因是它可以将胸腹结合起来, 气流在送入与呼出时得到调节和舒缓, 身体也得到放松, 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最重要的是歌唱表演中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润色声音, 达到完美的演唱效果。

(四) 通过情感起伏调控气息。演唱技巧只是表现歌曲内涵的途径, 并不是最终目的, 歌曲表达的情感才是歌唱者真正想要呈现的。一个好的歌者懂得运用情感的变化加之气息的起伏营造出感动人心的气氛。在歌曲中铺垫了许多的情绪点, 有的欢乐、有的悲伤, 歌曲的音乐也有缓有急, 因此要借助这些点找到气息表达的节奏, 更好地控制和运用气息, 赋予歌唱艺术以灵动性。

三、实践运用中的气息交换

呼吸方法因人而异, 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之后需要加以实践训练, 我们以下面两个作品为例。

(一) 歌曲《黄河大合唱》。在合唱时需要歌唱者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声线和音色, 调动情感来渲染。演唱时要有气势, 气息需要浑雄有力, 充满感染力, 把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充分展现出来。

(二) 歌剧《江姐》。在演唱时, 音乐从抒情到激扬, 演唱者的情绪也要随之变化, 气息在倾吐时要注意这其中的变化, 转折要明显, 气息要富有感染力, 把握好节奏, 一气呵成, 努力把英雄气概通过歌唱抒发出来。

四、总结

歌唱的气息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完美的, 需要歌唱者不断练习并加以实践, 在演唱环节中不断探索, 寻找适合自己的气息训练法。在训练中不可以贪图速度而忽视自己的实际情况, 要在保证自己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进行, 歌唱训练也绝不止于此, 需要更多的努力。

摘要:众所周知, 气息对于歌唱艺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对独唱者还是对歌唱团体来说, 气息在歌唱训练中都是重中之重, 没有了科学有效的气息训练, 歌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也不会使歌唱艺术更好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样, 气息也可以使歌曲艺术内涵充分表达, 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歌唱艺术,气息,训练

参考文献

[1]雷亚林.试论歌唱中气息的处理和运用[J].音乐大观, 2013, (9) :103.

[2]赵彬.浅谈歌唱中气息训练对声乐教学的作用[J].大众文艺, 2015, (14) :222-223.

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 篇3

一、声乐教学中的吸气方法

吸气是为歌唱服务的, 要求带有感情, 富有表现力。 在平时讲话的时候, 没有人会注意吸气问题, 也就是说, 这时的吸气是自然的、下意识的过程, 它依语气的不同、句子的长短而变化。 但是, 要向远处呼喊某人, 就会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呼吸, 而且随着呼喊声音的大小、长短和情绪而自然地调整吸气量。这就是说吸气要根据歌唱内容的需要, 富有感情。 因此, 吸气本身就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 所以歌唱时一定要把吸气融入音乐中。

在教学中, 要对症下药, 因人而异, 根据学生具体存在的问题而采用不同的提示方法, 可以用以下方法训练学生的呼吸。

叹气式呼吸法:叹气状态是向下且放松的, 符合歌唱的气息要求。 先叹后吸, 叹到哪儿就从哪儿吸, 在唱的过程中注意每个乐句都保持叹的状态, 形成良性的呼吸循环, 解决歌唱气浅、气僵的问题。

闻花式吸气法:闻花式吸气吸得深, 没有声音和明显的动作, 易于体会和掌握。 在闻花吸气时嘴要自然张开, 与鼻同吸为佳, 保持进气的速度和灵活性。

高位置吸气法: 在吸气的过程中感觉气息是通过鼻子和口腔上牙、上鳄处到达横隔膜处的, 所以在演唱时可按吸气状态的原路线唱, 会有高且深的气息的声音。 如果在吸气时位置低, 似乎是贴着下牙、舌面, 只用口腔吸, 那么必然气吸得浅, 有动作和声音, 低位置气息唱歌会横、白、浅、紧, 音域狭窄, 很难解决高音的问题。

二、歌唱中气息的运用

我国传统声乐论述:“夫气者, 音之帅也, 气则音浮, 气弱则音簿, 气浊则音滞, 气散则音竭。 ”这说明了歌唱中声音和气息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 如果气息不通畅, 动力不足, 声带就不可能正常、合理地振动, 就不能发生美的声音;反之, 若没有声带正常、合理地振动, 呼吸也就不能通畅, 这就是气催声响, 声靠气传, 气停声止, 无气不发声, 声和气必须结合好。

歌唱中的吸气方法不对, 唱的肯定不对, 但是吸得正确, 不善于在歌唱中应用和保持, 也会采用错误的唱法。 经常有人在演唱过程中感到气短和不够用, 越唱越吃力, 这与不会运用气息和保持气息密切相关。 有的学生虽然吸得很深, 但一唱起来, 气难以上来或是都跑光。 针对这个问题, 在训练中可采以下歌唱中用气的方法:

1.歌唱中高强与稳劲气息的保持: 高强的气息应该可以流动, 但又不应该没有控制地像皮球那样刺破, 迅速地把气泄掉。 歌唱时要对呼吸肌肉群予以恰当的调控, 既让呼吸肌肉群不断吸气, 又不能迅速泄掉, 两方面要保持平衡, 既要高强又要稳劲地流动。 随着旋律的推进, 音高、音强、时值等多方面因素, 时刻都在变动, 故此气息的数量和力度要随之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 吸气的要点是深, 但不能过满, 否则会使腹部肌肉僵硬、缺乏弹性, 进而造成后部肌肉紧张。 因此, 吸气既要充足以满足发生的需求, 但又不宜过满, 让腹部有弹性, 具有活力和柔韧性。

2. 歌唱中的叹气状态: 在歌唱过程中, 一般出现的气不足、气短或憋气的现象, 都与气僵和气浅有直接关系, 最佳解决办法是使用放松和叹气的办法。 叹气是生活中的习惯动作, 每个人都会做, 可以此启发学生把气放下来并保持这种状态歌唱, 这样气息不仅有深度, 而且自然、放松、流畅, 气僵和气浅的问题得以迎刃而解。 在使用叹气状态歌唱时, 要注意声音不要脱离呼吸, 否则就会声气脱节, 难以控制呼吸。

3.歌唱中保持吸气状态: 在向外的同时要始终保持向内的吸气状态, 形成内外对抗, 这不仅可以保证气息的深度, 而且可以使歌唱时气息均匀、流畅、持久。 用吸气状态唱是一种感觉, 因为在唱的过程中任何人都无法吸进气, 但是, 这种感觉可以保持气息, 保证声音与气息的平衡。 此外, 在演唱过程中气息越是不够用, 就越要向里吸来缓解, 听起来气息有用之不竭之感。

总之, 由于歌曲的情感、意境、速度等不同, 气息的运用也不同。 在演唱情感较内在、含蓄、速度较慢的歌曲时, 气息要以连为主, 像轮子一样不停在转动, 歌声就随着这种转动带出。在演唱情感激烈、速度较快、旋律跳动的歌曲时, 气息的控制要有力、灵活、轻巧、有弹性。 一般一首歌不止一种用气方法, 而是随内容、情感的变化, 多种方法交替运用。

参考文献

[1]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浅谈气息在歌唱中的合理运用 篇4

歌唱被越来越多的人作为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越来越普及,很多人也不再注重用什么方法去唱,只要声音能打动人,并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大家都觉得好听,其他的就都不重要了。在专业的歌唱领域中,我们不仅需要漂亮的声音,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打好歌唱基础,才能在歌唱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所长,将歌曲表现得更好。

歌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先学好歌唱的呼吸,也就是气息。帕瓦罗蒂曾说过:“谁掌握了呼吸,谁就掌握了歌唱”,可想而知,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学过唱歌的人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歌唱是呼吸的艺术”,而在我们平时的声乐学习中,我也体会到了没有气息的歌唱是根本不行的,所以对气息的探讨和深究是很有必要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曾说过:“一旦掌握了呼吸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1)唐末段安节撰《乐府杂录》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2)有论者解释说,“调”的意思是指“调整好歌唱前的情绪和状态”。其实不然,这里讲的就是要调理好“气”——呼吸,即掌握正确的歌者呼吸方法。若想达到“遏云响谷之妙”的歌唱境界,首先要有“调其气”的真功夫。在民族传统唱法中,也认为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并强调“气催声发,声靠气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不仅这样,气息还会直接影响到歌唱的音准、音质、艺术表现等,这些基本的歌唱要素都达不到,又岂敢说歌唱呢。

我们听到别人唱出的声音能够传的很远,声音很透亮,这一切一切都与气息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因为“有气才有声,有声必有气。”

二、吸气与呼气的良好控制

歌唱的呼吸是在人的歌唱意识控制下进行的,我们需要用我们的神经系统去控制身体的各个机能。呼吸其实就是由两个动作构成的,一个是“吸”,一个是“呼”。先来说说吸气,在歌唱中最重要的就是吸气,我们听的最多的是用“闻花”或以“打哈欠”来比喻歌唱的吸气,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外面的空气通过口或鼻吸进肺中,再由肺部呼出空气,在横膈膜中形成压力,吹动声带而发声。

呼气,用最形象的比喻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叹气。生活中,这些叹气声是比较随意的,但这个气息的量是很强的。在歌唱时,我们不能把吸进来的气一口气给放了,而应该与吸气很好地协调、配合与合作,将吸进来的气保持住,在腰的周围形成一股压力。歌唱最重要的是,在呼气时保持住吸气的状态,就是肚子膨胀着的时候,缓缓地将气吐出来。帕瓦罗蒂说过,腰围的膨胀像充满气的轮胎,说人的气息在腰上。那为什么说像充满气的轮胎呢,因为它有弹性。所以我们在练习时要自然,不要瘫,不要僵,更重要的是不要把呼吸吸在小腹上。在歌唱时,我们要保持歌唱的姿势,收腹、提臀,保持腰围的膨胀,这是很重要的。横膈膜在此时要保持吸气的下沉,然后将气息缓缓吐出来,也就是说要有控制地呼出。与此同时,也要注意节省气息,要在需要换气的地方换气,不要随意乱换气。出气时应和声音同时发出来,避免漏气。这种有控制地呼气,也是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地。许多歌唱者将歌唱发声呼吸方法分为三种: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而大多专家都比较提倡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下面就结合这种方法,来谈谈气息的合理运用。胸腹式联合法是现在比较推崇的声乐呼吸法,它是合乎人们的生理规律和正常呼吸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外肋间肌的收缩,提起肋骨,扩展胸腔,吸入空气进肺,当内肋间肌收缩时,可牵引肋骨后降、胸腔缩小,使横膈膜下降,产生腹部的对抗,使空气从肺内呼出。

为了使气息能有力度、有节制地慢慢呼出,吸进来的气要在一刹那间就控制起来,然后再立即转化为呼气的状态。胸廓、两肋以及上腹部要轻轻地挺住,不要使刚吸进来的气马上都撒出去,做到自然而有弹性的气息控制状态,直到播报的内容允许我们一刹那间补充一口新气为止。实际上,此时就是控制的开始,也就是说,要有意识地控制住已经处在收缩中的吸气肌肉群,两肋及横膈不要马上回缩,以便维持胸廓的扩大。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只船,那么两肋就是船桨,要有划桨的感觉,向外撑开。否则,两肋一松,腹肌无力,气马上就呼完了。但横膈本身具有一定回升的弹力,两肋也有一定的重量,此时两肋及上腹部的呼气肌作控制性的收缩,当这种收缩的力量恰好超过支撑胸廓能扩大的吸气肌的力量时,气息便会有节制地呼出。但在呼气动作结束时,胸廓才会恢复到原来状态。此外,在呼气时,后颈稍挺起,提起软腭,打开后声腔,放松喉部与下巴,这几部分的状态都是同时出现的。

三、歌唱中的换气处理

在歌唱中,我们需要换气,这是歌唱中的重要环节,我们也称之为“气口”,简单地说,换气就是在歌唱中间吸气。歌唱换气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歌曲演唱的质量和效果。

歌唱时要计算如何用气,对所唱的歌曲预先要设计好在哪些地方换气。一般都在曲调的两个乐句之间换气,初学者气不够用,可以先多换几次气。在换气时,要尽量照顾到乐句的流畅。有些乐句之间没有休止符,那么就要靠缩短换气前一音的时值来进行呼吸。如果呼吸时前一音不缩短,后一音的时值就会被呼吸占去,拍子就不准了。有的时候碰到一首歌曲,就给你半拍的时间吸气,这时候你也可以用快吸慢呼的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吸气的过程,但呼的要慢。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容易提肩膀,这也是很多人的弊病,我们的身体状态是自然的、放松的,只需要腰的扩张是平稳地向外。平时练习时,我们可以在呼气时哼鸣。

换气不仅是气息用完了需要补,更主要的是需要情感表达。我们的语言有抑扬顿挫,歌唱也一样,歌唱中的换气一般是在一个乐句之后进行的,有时为了加强语气、渲染气氛,在某个重点的字的前后停顿,并采用特定的换气方式,有时是根据歌曲的需要,延长或缩短换气的时间,对歌曲的演唱做换气的处理,这也是需要技巧的。有时候有些同学在课堂上,老师觉得他音质很好,唱歌的基本功也很好,可在专业的考试、表演时,由于没有重视对作品中“换气”的处理,出现高音没有想好就唱、乱换气等现象,这些都是需要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学习、改进、加强和锻炼的地方。

在换气时如何减少换气的声音。正确歌唱的换气应该是气息在运动时,发声状态不动,声音流畅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样的换气会给人一种自然轻松的感觉。在唱歌时换气声音很大,有些人觉得是气流小的原因,我觉得不完全是。例如,我们正常的呼吸,几乎没有声音,但在唱歌换气时,会大口吸气,是不是因为吸气太快所以发出的声音呢,我觉得也不完全是。那么我们用呼气去练习,我们叹口气“哎……”,这时我们发现是有声音的,但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同样,我们用同样的方法,但不发出声音,我们是可以做到的。按照这种方法,来改变我们的习惯,可以将这个换气时发出声音的毛病,慢慢地改掉。

摘要:气息是歌唱的源动力,良好的气息运用将对演唱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应将气息作为声乐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本文结合演唱实践,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声乐演唱,气息,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罗倚琪.声乐艺术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上一篇:直读远程抄表系统设计下一篇:重塑社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