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2024-10-18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精选12篇)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篇1

随着机械化大生产和生产技术的发展, 机械制造厂的部门分工和技术工人的分工愈来愈明确。机械技术工人可分为铸工、锻工、车工、铣工、磨工、钳工等工种。其中钳工是起源最早、技术性最强的工种之一。它的特点是灵活性强, 工作范围广、技艺性强, 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决定加工质量。钳工主要用于以机械方法不适宜或难以解决的场合。在国民经济建设中, 钳工工种占有重要地位, 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钳工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铰孔、攻螺纹与套螺纹、矫正弯曲、铆接、刮削、研磨、技术测量、简单的热处理等, 并能对部件或机器进行装配、調试、维修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应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 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常用设备, 懂得常用工具、量具、夹具的结构, 熟练掌握其使用、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

(2) 掌握钳工工作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 并能合理选择切削用量;能根据工件的技术要求编制加工工艺。能安全文明生产。

(3) 熟悉常用典型结构的装配工艺过程, 理解尺寸链的概念, 掌握尺寸链的基本解法, 理解定位、夹紧的概念。

(4) 懂得机床维修的一般知识。

钳工工作泛围广, 锉配是钳工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作为一名钳工若不会锉配, 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钳工。以下是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 谈谈自己对《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的几点体会。

1在国民经济建设中钳工工种占有重要地位

(1) 随着我国在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地位的突显, 机械制造领域中技能型人才愈显紧张, 钳工技术作为机械、机电等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技能, 它反应一个国家的总体技术水平。从较原始的农机具加工到高科技装备都离不开钳工对零部件的制作和装配。既使当今的计算机以及计算技术带动的高新技术, 其元器件的工作母机, 也离不开钳工的部分制作和组装。是因为钳工对诸多工种的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都有所了解和掌握, 否则就无从修理和装配了。因而说它万难并不过分。而在钳工各项基本技能中, 锉配无论是难度和实用性上都当排在该工种之首位。

(2) 当今钳工的专业分工不断细化, 无论怎么细化, 要完成本职工作, 首先应掌握好钳工的基本技能, 而锉配又是诸多基本技能的集中体现, 是基本技能的尖端和最高层次。因此, 不论摸拟训练或实际操作, 都要在训练相关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于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并在提高配合精度和形位精度上下工夫。只有锉配达到一定水准, 才能给专业技能的提高奠定好的基础;才能完成细化了的专业分工所担负的任务。

(3) 一名好的钳工, 必须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基本功要通过基本技能来展现, 而对基本技能的衡量, 最好的办法是观其锉配水平。锉配是硬指标, 看得见, 摸得着, 是检验钳工基本技能高低、优劣的重要指标。当然, 掌握了锉配技能并不意味着囊括了全部钳工技能, 它是集相关基本技能为一体, 并以这些技能为起点, 难度较大, 涉及内容较多, 要求高的一项综合技能。在重点学习掌握锉配的同时, 还应兼顾钳工其它技能的学习、巩固和提高。

2要得钳工技术好、苦练锉配有技巧

机械零件的加工, 首先应按图样要求锉削好外轮廓基准面。达到图样尺寸及垂直度和平行度要求。其次, 按要求划出编号零件加工线, 并钻工艺孔。

加工首要零件的形体面, 根据首要零件的形体各面尺寸精度, 形状、位置度, 锉配次要零件的各形体面。

为了能对各类形体零件特别是对称性的配合零件的对称度进行有效地测量, 在对配合零件实施编号加工的基础上, 各加工部位相对基准的实际尺寸必须测量准确, 并应取其各点实测值的平均数值。

采用间接测量方法来控制工件的尺寸精度时, 必须控制好有关工艺尺寸。这样才能保证对称度的误差, 控制最大、最小对称度误差在实测范围内。

当零件不允许直接锉配, 而要达到互配件的图样间隙时, 就必须精确控制配合件的尺寸误差。

为达到配合后转位互换精度, 在加工配合件形面时, 必须控制垂直度在最小的范围内, 如果配合形面没有控制垂直度, 互换配合后就会出现最大间隙。

在加工垂直面时, 要防止锉刀侧面碰伤另一垂直侧面, 必须将锉刀一侧在砂轮上进行修磨, 并使其夹角小于90度, 刃磨后用油石磨光, 完成其加工。

3要得钳工精, 锉配功夫深

锉配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借助于锯、錾、钻、研磨、刮削等基本功得以实现的。钳工的三大基本技能在锉配中尤为重要, 而锉功显得更为关键, 展示锉功高低的衡量标准则是看其能否以规范的锉姿控制锉刀的平直运作。可以说, (下转第123页) 最难掌握的锉削是平面锉削, 要求最高的锉削还是平面锉削。锉不好平面的钳工就不具备锉配的起码条件。实际操作中的工艺方法有多种, 成功的锉配取决于操作者基本功的娴熟程度和善于动脑筋与否。简言之, 锉配的成功是智力、技巧和以锉削为主各功力合而为一的最佳发挥。

钳工锉配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和提高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无论何种形体的锉配都由凹凸两部分组成, 原则上应以凸体作为基准。因为凸件配合部位裸露, 便于加工和测量, 容易精确, 可用先行制作完毕符号图样要求的凸体作为检验尺度, 去测控锉配件, 才能保证较高的配合精度。

(2) 加工界线不是最终成形依据, 完成一付锉配套件的制作, 首先要在毛坯上排料, 确定形体位置、方向和余量的分配, 其次按图样划出加工界线, 并检查所划线条的几何尺寸精度, 形状、位置精度, 再规范的打上冲眼。划线时为减少误差, 应借助辅助设施, 如划线平板、分度头、直角尺、高度划线尺等。既使这样, 划出的加工界线也只是粗加工依据, 在加工至界线0.1~0.3 mm时, 必须用量具检测实际尺寸, 在量具的指示下, 逐步按技术要求去完成锉配:

1) 在锉配前对其基准再做一次精度复查, 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是对称配, 除按技术要求给定的精度项目检测外, 还应测量对角尺寸。两个方向的对角尺寸计数差应小于对称度公差的一半或小于等于配合尺寸公差。其它检测项目也应符合技术要求, 才能成为基准件, 才能作为基准件使用。

2) 细心把握好配入。大体成形的凹件与作为基准的凸件试配时, 先用透光法, 找出余量大的地方, 用粉笔涂上记号, 照记号修配。其过程为:试配 (透光) —涂记号—修锉。待嵌入耳0.2~0.5mm时再改用显点法:既用手锤木柄轻击凸件中部, 使两件硬性嵌入一些, 然后反向敲出, 修去凹件亮点 (磨痕) 。这样经多次显点修配, 凹凸两件完全配合, 锉配基本结束。切忌急燥速成。嵌入敲击时不宜用力过大, 以免拉伤基准件配合面而使基准失真或工件变形。严禁修锉凸件 (基准) 磨痕。

3) 控制好配合间隙是锉配成败的关键。先计算出最大间隙值, 用小于最大间隙值的间隙片轻易塞入, 则间隙可能超差。若用大于间隙值的间隙片塞入, 则此锉配作业件间隙绝对超差。

对常规配合件松紧程度的把握, 以双手持套件, 两拇指加力能使凸件从凹件中推出为度。如需敲击才出, 则说明存在着过盈, 须再度用显点法修配。

4) 清理外围, 在配合达标后, 对外部及相关部位的尺寸和形位精度进行修整以达到技术要求。需要注意的是:一般锉配件组合的配合部位都是以外部的某边或面为基准。为减小制作难度使锉配成功, 在实际操作中, 往往先完成配合部件的制作, 当嵌入达标后, 再以配合位置为基准, 加工相关部位和外轮廓。锯开后配不进, 锯后配, 有时锯断后配不进。究其原因, 无非是凹件配合部位尺寸小于或等于凸件配合部位尺寸 (单件测量尽管都未超出公差范围) 。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即把凸件按接近最小极限尺寸制作。

综上所述, 只是个人工作积累的粗浅认识, 但具体实施, 还得靠个人在实际操作中, 在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基础上逐步探索。

摘要:钳工在机械制造业中常被称为“万能”工种, 要想达到最高层次, 必须刻苦训练, 严格要求, 夯实基础, 扎实掌握钳工各项基本操作技能, 熟能才能生巧。其中, 锉配是钳工技能高级阶段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钳工基本技能和技巧,钳工综合能力训练,钳工锉配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篇2

一、情况分析:

二年级机电专业的学生经过前二个学期的钳工生产实习,已经初步掌握了钳工操作的一般技能,懂得了钳工的常用设备、工具、量具的使用,维护,保养,能做出简单的工料,及懂得了钳工一般的安全文明生产要求。

但有部分学生使用工具姿势不规范,有些学生工作不认真,不重视工件的加工精度,马虎了事。有些学生不重视安全文明生产,在车间乱搞,有些学生劳动纪律差,离岗串岗,玩手机等各种违纪现象都有,整体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二、指导思想:

坚决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从校长的领导,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坚持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技工教育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致力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操技能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工作目标、任务

1、工作目标

力争在新的学期使学生钳工技能操作基本功整体加工精度有所提高,牢固树立安全文明生产意识,遵守劳动纪律,爱岗敬业。

2、任务

3、本学期是二年级学生的第三学期,是很关键的一个学期,钳工实训课题则重于难度大,加工精度高的各种形状配合件,因此一定要狠抓车间实习劳动纪律,安全生产,边实训,边纠正部分学生不规范动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加工精度,努力提高学生的钳工操作技能。

四、工作措施:

1、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实习小组,选出小组长,让组长协助管理,带领本组学生完成每一次的实习课题。

2、每一个实习课题先在教室里画出图讲解,讲解力求语言清晰,透彻,把工件的外形、尺寸、特点及关键的点、线、面讲清楚,然后写出加工步骤,并讲清加工顺序原因,前后步骤的关系,影响作用等。

3、在车间坚持多巡查,发现学生动作不规范时,及时纠正,指导,并讲请原理。

4、每一次下车间前都在教室里讲解上一实习课时在车间发现的问题,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

5、每做完一个课题,让学生在教室里写实习报告,把实习时遇到的困难和存在问题,解决的方法写出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钳工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为下一次实习积累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篇3

【关键词】钳工工艺 技能训练 一体化教学 启发式教学

1.引言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丰富学生钳工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受到教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但在教学中由于受到思想观念、师资队伍等因素制约,当前教学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些老师仍然坚持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随着教学观念更新和教学方法创新,一体化教学模式得到应用,并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下面将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2.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钳工工艺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内容,学生以前基本上没有接触相关知识。对相关理论知识、操作工艺、操作流程等缺乏了解,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普遍不感兴趣。而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有效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得课堂教学变得不再枯燥无味,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投入到钳工工艺和技能训练相关知识的学习当中,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2.2提高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更为重 要的是增强操作技能和实践水平,更好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而一体化教学模式正好满足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能避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现象发生,让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并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不仅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3.1明确教学内容。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工作的开展,应该以国家要求的职业人才培养标准为指导方针,坚持培养职业型人才为目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操作融为一体。重点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对钳工工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够对工、夹、量具等知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让学生掌握这些工具和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并且学会基本的养护、管理技巧,从而让设备处于良好性能和工作状态,促进学生综合技能提升。另外还应该根据企业生产、市场营销的实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模块,包括划线、堑削、锯削、锉削等模块,并且每个部分应该包括定义和使用范围,设备对不同组成部分及作用,操作方法及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具体授课形式采用讲授、示范、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学生亲自操作等形式。从而让学生通过这些内容学习之后,不仅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而且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合理安排课时。例如,将理论和实训课程教学安排在实训车间进行。第一、二节课学习理论知识,第一节课复习以前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对所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巩固所学知识。第二节课学习当天的新知识,着重在理论学习方面,主要包括钳工工艺、机械制图等内容。第三、四节课进行实践操作,采用示范法、视频演示法等,让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例如,学习锯割内容时,对锯条安装方法、起锯、锯弓握法、人体站立方式等内容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眼睛注意部位、身体与胳膊的配合等内容,锯割用力与速度大小等。然后让学生进行操作,掌握操作方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做好课前准备。为促进一体化教学顺利进行,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授课内容和授课目的,教学重点,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学生的难点和疑问,除了基本知识传授外,还需要介绍的先进操作技术和操作方法等内容,准备教学需要的设备等,为一体化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第三、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对钳工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等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前要对学生进行示范操作,更好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新内容与以前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启发和诱导学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能启迪学生思维,还能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3重视教学考核。一体化教学中要树立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在实训车间进行操作和训练时,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要求,保持课堂的严肃性。一般采用分组管理模式,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每组的管理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工作。另外在每次实践操作任务完成之后,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形成反馈和改进意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任课老师评价结合起来。最终考核成绩应该由平时成绩、课堂表现、期末成绩等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更好指导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提升。

4.结束语

总之,实现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今后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该项策略应用,综合采取有效对策,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徐云龙.一体化教学在钳工实习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5),92-93

[2]汪涛.谈《钳工工艺与技能》的一体化教学[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112-113

[3]宋海峰.技工学校《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研究[J].湖南农机,2013(7),216-217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篇4

关键词:特殊孔,工艺,分析

本文我们将着重针对以上时常出现的问题分析钻小孔、钻深孔、钻斜孔三种特殊孔进行举例实践。解决在平时出现的难题, 努力应用在以后在学习和实践操作中。

1 钻削小孔

小孔是指直径在5㎜以下的孔。对于有些孔直径虽然大于5㎜, 但因孔的深度和直径之比很大, 加工困难, 也可按钻削小孔的要求来对待。

1.1 受力分析

(1) 钻头直径小、强度低, 刚性差。 (2) 钻削小孔时钻速快, 切削温度高, 且不容易散热, 钻头磨损加快, 严重影响钻头的寿命。 (3) 当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较大, 钻头起钻时很容易滑移偏向一边。 (4) 钻小孔一般采用手动进给, 很难保证进给量, 稍不注意就会折断钻头卡在孔中。 (5) 由于钻头的螺旋槽较窄, 不利于排屑, 加工时很容易讲螺旋槽堵死, 阻碍加工;同时钻头较细, 深入工件内部较长时, 两侧主切削刃很难保证对称, 钻头在价格过程中承受的径切削力不对称, 致使钻头受到的径向力不对称, 会影起加工孔偏斜或者钻头折断的情况发生。

1.2 钻削方法

针对以上钻小孔时常见的问题, 我们在切削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 正确选择钻头的形状, 钻孔一般常用直柄麻花钻或中心钻。 (2) 起钻时要注意手感, 钻削反映不正常时要立即停止进给, 以防钻头折断。并且要经常提钻用以排屑并加注充分的切削液进行冷却。 (3) 要根据情况选择好钻床和钻速, 钻头直径为2~3㎜时, 转速可选1500~2000 r/min甚至更高的转速。 (4) 刚起钻时, 进给力要小, 防止钻头弯曲和滑移, 以保证起钻的正确位置。

1.3 改进钻削

根据麻花钻的切削原理, 钻头结构要素 (主要指主切削刃的长度和钻头顶角) 确定后, 排屑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是一定的, 即当给定钻削用量 (或钻削深度) 后, 排屑的体积是一定的, 要改善的参数的切削的宽度 (横截面积) , 通过适当增大钻头顶角大小, 推荐值在120°到150°之间, 在两主切削刃后刀面上磨出小窄槽。

这种开分屑槽的改善能在切削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单刃的切削热量, 切屑的长度没有变化, 切屑的体积 (横截面积) 变小, 从而改善了排屑和冷却情况。

2 钻削深孔

2.1 概念及受力分析

(1) 概念:深孔一般是指孔深与孔径之比大于5的孔。 (2) 受力分析:1) 钻削深孔时, 最主要的问题是不利于排削, 加工时很容易将螺旋槽堵塞, 阻碍加工;同时钻头深入工件内部长度过长, 两侧主切削刃很难保证绝对对乘, 钻头加工过程中承受的径向切削力不对称, 致使钻头受到的径向力不对称, 会引起加工孔偏斜或者钻头折断的情况。2) 钻深孔时要注意及时的排屑、冷却、进给量要小、防止孔偏斜, 在钻孔到深度是直径的3倍时, 就需要将钻头提出排屑, 以免切屑阻塞而把钻头折断。

2.2 钻削方法

2.2.1 采用分级进给

(1) 采用加长钻头在立钻或摇臂钻上钻削, 钻削时注意好排屑、冷却、进给量、孔偏斜。 (2) 钻削深孔时也可以采用分步进给的加工方法, 即在钻削过程中, 钻头进给一定深度后退出钻头, 排出切屑并有利于加注切削液冷却。退钻的次数是依据钻孔深径比的大小, 还可以采用两面钻孔的方法完成深孔钻削。

2.2.2 采用预钻锥形孔和钻套

由于加工小直径孔的钻头过于细长, 刚性较差, 相应导向型也较差, 如遇到较硬的质点会起到偏引作用, 致使加工成偏斜孔。

可以采用直径较大的麻花钻先在加工孔的位置预先钻出一个锥形孔, 起到定心作用, 然后再用小直径麻花钻加工。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孔与加工件表面垂直的情况。在加工过程中还可以用钻套为钻头定位, 防止偏斜,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孔与加工表面不垂直的情况, 如斜面和曲面。

2.2.3 采用枪钻加工

采用枪钻加工深孔是一种高效的加工方法, 有利于提高生产率。枪钻采用内进油外排屑的方法进行切削, 冷却润滑液由空心钻杆中的孔通到刀体部分, 再由刀体前方的出油口喷射到切削区。

但枪钻也有其自身缺点, 在理论上, 枪钻加工孔应该是一次进给的方式, 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并不适用, 因为加工产生的加工削是被具有一定冲击力的切削液冲走的, 如果孔过深, 切削力压力不均匀, 加工削就会发生阻塞, 引起枪钻发生折断的情况。所以我们在使用枪钻加工小直径深孔时同样采用了分级进给的方式。

3 钻斜孔

斜孔是指孔的中心线与钻孔表面不垂直的表面。通常有在斜面上钻孔, 在平面上钻斜孔, 在曲面上钻孔等。

3.1 受力分析

钻斜孔时, 孔的中心线与钻孔端面不垂直, 钻头单边受力, 作用在钻头切削刃上的径向分力, 会使钻头向一侧偏移, 很难保证孔的正确和钻孔的垂直度要求, 且钻头也容易弯曲而折断。

3.2 钻削方法

(1) 不改变工件位置钻斜孔。1) 用样冲在钻孔中心打出一个较大的中心眼, 在适力的将钻头一步步钻削下去, 千万不宜用力过急;或用錾子錾出一个小平面, 用中心钻在孔中心钻出一个较大的小孔, 然后再钻孔, 这样使钻头的切削刃不受工件斜面的妨碍。2) 钻孔前先用孔径相同的立铣刀铣出一个与钻头轴线相互垂直的平面, 然后再打样冲, 再钻孔。 (2) 改变工件位置钻斜孔, 采用垫块斜度的方法, 或用钻床上有可调整斜度的工作台进行钻孔。

总之特殊孔的钻削也是我们钳工钻削中比较重要、特殊的一种类型钻削, 我们只有严格的按照受力分析和钻削要领的原则, 才能保证在钻削过程中不会出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发生。特殊孔的钻削是钻削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的孔加工, 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实践加工作用都非常大。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9:150-180.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篇5

2、使用内径百分表不能直接测得工件的实际尺寸。

3、卡盘的作用是:用来装夹工件,带动工件一起旋转。

4、车削不同螺距的螺纹可通过调换进给箱内的齿轮实现。

5、光杠是用来带动溜板箱,使车刀按要求方向作纵向或横向运动的。

6、直柄钻头不能直接装在尾座套筒内。

7、变换进给箱手柄的位置,在光杠或丝杠的传动下,能使车刀按要求方向作进给运动。

8、小滑板可左右移动角度,车削带锥度的工件。

9、床鞍与车床导轨精密配合,纵向进给时可保证径向精度。

10、机床的类别用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在型号的首位,其中字母“C”是表示车床类。

11、对车床来说,如第一位数字是“6”,代表的是落地及卧式车床组。

12、CA6140B表示第二次改进的床身,最大工件回转直径达400mm的卧式车床。

13、机床型号CMK6140表示的是加重型数控磨床。

14、C6132车床型号中的32表示主轴中心高度为320 mm。

15、在机床型号中,通用特性代号应排在机床类代号的后面。

16、车床工作中主轴要变速时,必须先停车,变换进给箱手柄位置要在低速时进行。

17、为了延长车床的使用寿命,必须对车床上所有摩擦部位进行润滑。

18、车床露在外面的滑动表面,擦干净后用油壶浇油润滑。

19、车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20、主轴箱换油时先将箱体内部用煤油清洗干净,然后再加油。

21、车床主轴箱内注入的新油面不得高于游标中心线。

22、车床尾座及中、小滑板摇动手柄转动轴承部位,每班次至少加油一次。

23、切削用量包括背吃刀量、进给量及工件的转速。

24、对车床进行保养的主要内容是:清洁和必要的调整。

25、车床运转500小时后,需要进行一级保养。

26、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为主,维修人员配合。

27、开机前,在手柄位置正确情况下,需低速运转2分钟后,才能进行车削。

28、装夹较重较大工件时,必须在机床导轨面上垫上木块,防止工件突然坠下砸伤导轨。

29、在切削时,车刀出现溅火星属正常现象,可以继续切削。30、车工在操作中严禁戴手套。

31、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是冷却和润滑。

32、粗加工时,加工余量和切削用量均较大,因而会使刀具磨损加快,所以应选用以润滑为主的切削液。

33、高速钢梯形螺纹精车刀的前端切削刃不参加切削,因此,不能车削梯形螺纹的底径,只能车削两侧面。

34、铰孔时,切削速度越高,工件表面粗糙度越小。

35、乳化液是将乳化油用15~20倍的水稀释而成。

36、锥度是指圆锥大小端直径之差与长度的比值。

37、使用硬质合金刀具切削时,如用切削液,必须一开始就连续充分地浇注,否则,硬质合金刀片会骤冷而产生裂纹。

38、选用切削液时,粗加工应选用以冷却为主的切削液。

39、在加工一般钢件时(中碳钢),精车时用乳化液,粗车时用切削油。40、车孔时的切削用量应比车外圆时的切削用量低一些。

41、车不通孔时,要求切屑呈螺旋状断屑,而不要形成带状切屑。

42、车刀刀具硬度与工件材料硬度一般相等。

43、刀具材料的耐磨性与其硬度无关。

44、为了延长刀具寿命,一般选用韧性好、耐冲击的材料。

45、红硬性是刀具材料在高温下仍能保持其硬度的特性。

46、高速钢刀具韧性比硬质合金好,但不能用于高速切削。

47、解决车孔时的刀杆刚性问题,一是尽量增加刀杆截面积,二是刀杆的伸出长度尽可能缩短。

48、硬质合金能切削高速钢刀具无法切削的难车削材料。

49、高速钢车刀车削螺纹生产效率高。

50、钨钴类合金按不同含钨量可分为YG8、YG6、YG3等多种牌号。

51、钻深孔时,都须使用导向套。

52、精车时,车刀的刃倾角应取正值,主偏角应取小值。

53、钨钴类硬质合金硬度高、耐磨性好、耐高温,因此可以用来加工各种材料。

54、车削有色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时,应当选取较低的切削速度。

55、沿车床床身导轨方向的进给量称横向进给量。

56、车刀前角增大时,车刀越锋利,切削力越小,但是强度越低。

57、增大副偏角能减少工件上的残留面积,降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

58、用高速钢车刀精车时,应当选取较高的切削速度和较小的进给量。

59、粗车时,为了保证切削刃有足够的强度,车刀应选择较小的前角及后角。60、三爪卡盘能自动定心,装夹时一般不需要校正,但是夹紧力不大。61、一夹一顶装夹,适用于工序较多、精度较高的工件。62、M16×1.5是普通粗牙螺纹。

63、装夹螺纹车刀时,车刀刀尖角的中心线必须与工件轴线严格保持垂直,否则会产生牙形歪斜。64、工件需多次调头装夹车削,采用两顶尖装夹比一夹一顶装夹好。65、麻花钻靠近中心处的前角为负值。

66、车脆性材料时,一定要在车刀前面磨出断屑槽。

67、刃磨麻花钻时,钻尾向上摆动不得高出水平线,以防磨出负后角。68、普通三角形螺纹的牙型角为55度。

69、内径百分表使用前必须先用外径千分尺按工件校正它的测量范围,然后将紧固螺母拧紧,再转动百分表的刻度盘,使其零位对准指针。

70、孔在快要钻穿前,由于麻花钻的横刃不参加工作,所以进给量可取大些,以提高生产率。71、薄壁工件受夹紧力产生的变形,仅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72、车削短轴可直接用卡盘装夹。

73、进给量是工件每回转一分钟车刀沿进给运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移。74、两顶尖装夹适用于装夹重型轴类工件。

75、用两顶尖装夹粗车工件,由于支承点是顶尖,接触面积小,不能承受较大的切削力,所以该方法不好。76、圆锥配合能传递较大的扭矩,锥度越小,定心精度越高。77、常用的两种标准圆锥是莫氏圆锥及米制圆锥。

78、米制圆锥有七个号,号数代表大端直径,锥度固定不变,且为1:20。79、Tr60×18(P9)-8e代表的是一个螺距为9mm的双线梯形内螺纹。80、偏移尾座法车削圆锥适用于长度较长、锥度较小的内外圆锥。

81、转动小滑板车削圆锥时,先要将小滑板转过一定的角度,再摇动床鞍进刀车削。

82、用两顶尖装夹车光轴,经测量尾座端直径尺寸比床头端大,这时应将尾座向操作者方向调整一定的距离。

83、用两顶尖装夹圆度要求较高的轴类工件,如果前顶尖跳动,车出的工件会产生圆度误差。84、车削薄壁工件时,一般尽量不用径向夹紧方法,最好应用轴向夹紧方法。85、车床中滑板刻度盘控制的被吃刀量是工件余量的2倍。86、钻中心孔时不宜选择较高的机床转速。87、中心孔钻得过深,会使中心孔磨损加快。

88、工件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到工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89、梯形外螺纹的大径减小,内螺纹的小径增大,都不影响配合性质。90、车工在操作中由于产品有毛刺可以带手套。91、三针测量法比较精密,单针测量法比较简便。

92、用齿厚游标卡尺测量蜗杆齿厚时,测得的读数是蜗杆分度圆直径处的轴向齿厚。

93、粗车蜗杆时,为了防止三个切削刃同时参加切削而造成“扎刀”现象,一般可采用左右切削法车削。94、螺纹分线法有轴向分线法、径向分线法和圆周分线法三种。95、当车好一条螺旋槽后,把车刀沿工件轴向移动一个螺距,再车削另一条螺旋槽的分线方法称为轴向分线法。

96、用小滑板刻度分线法车削线螺纹时,小滑板的刻度盘应转过的格数与螺纹的螺距有关。

97、乱牙,就是螺纹“破牙”,即在车削三角形螺纹时,第二刀车削的螺纹车刀刀头不在第一刀的槽内。98、用轴向分线法车削螺纹时,粗车第一条螺旋槽后,应记住中、小滑板刻度盘上的刻度值,车另外的螺旋槽时,中、小滑板的刻度都应跟车第一条螺旋槽时相同。99、导程是在同一螺旋线的中径线上对应两点之间的轴向距离。

100、在机械加工中为了保证加工可靠性,工序余量留得过多比留得少好。101、代表螺纹尺寸的直径叫公称直径。

102、精车多线螺纹时,必须依次将同一个方向上各线螺纹的牙侧面车好后,再依次车另一个方向上各线螺纹的牙侧面。

103、解决车孔时的刀杆刚性问题,主要是尽量增加刀杆截面积。

104、精车蜗杆时,为了保证左右切削刃切削顺利,车刀应磨有较小的前角。

105、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孔时,必须摆动内径百分表,所得最大尺寸是孔的实际尺寸。106、圆锥表面作为两个相互配合的精密配合面,虽经多次装拆仍然保持良好的定心精度。107、刃磨麻花钻时,应随时冷却,以防钻头刃口发热退火,降低硬度。108、钻孔时的背吃刀量,就是钻头的直径尺寸。109、不通孔车刀的主偏角应小于90度。

110、车削孔类工件时排屑和冷却较困难。111、圆柱孔的测量比外圆测量来得困难。112、车削套类工件要比车削外圆容易。

113、车削套类工件的刀柄由于受孔径和孔深的限制,不能有足够的强度,刚性较差。114、齿厚游标卡尺是由互相垂直的齿高卡尺和齿厚卡尺组成的。115、麻花钻可以在实心材料上加工内孔,不能用来扩孔。116、麻花钻两主切削刃之间的夹角叫顶角。

117、为防止和减少薄壁工件加工时产生变形,加工时应分粗车、精车,且粗车时夹松些,精车时夹紧些。

118、当麻花钻顶角为118°时,两条主切削刃为曲线。119、钻孔时,切削速度与钻头直径成正比。120、麻花钻的横刃是两个主切削刃的交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浅谈对口升学钳工技能训练体会 篇6

一、提高认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首先,老师要让学生明白一点:钳工技能总分是300分,些许的松懈就会导致几十分的差距。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差距是多深的一个大坑,要想通过其他科目弥补上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其次,在认清技能的重要性以后,老师要详细分析钳工技能训练的特点,让大家清楚钳工训练和考试不光是比技术和加工精度,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和精度是建立在相当大的劳动强度之上的。这就要求同学们首先要做好吃苦头、打硬仗的思想准备。

二、科学训练,提高效率

1.打牢基础,养成规范的动作习惯

钳工基本操作有画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这些基本的操作技术必须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先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再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在训练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直到养成规范的动作习惯。这就要求老师能深入学生中间,观察学生的动作并作出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在日常训练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操作习惯整齐摆放各种工量具。其原则是:各就各位、方便、高效。例如:常用的量具的位置应该是顺手就能拿到的地方,而不常用的可以安排在稍远的地方,用完之后及时放回原处。

只有规范的操作和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工艺动作和时间的浪费。

2.突出重点,与专项训练相配合

在我们对口升学的钳工技能考核中锉削占的分值最多,因此锉削是我们训练的重中之重。

(1)根据日常的教学实践,常见的问题

①平面中间凸或者中间凹;

②对角线方向塌角;

③一边高一边低。

(2)避免或纠正问题的方法

①养成正确的锉削姿势;

②双手用力要平衡;

③锉刀前后摆动要协调,保持锉刀平面与加工表面平行;

④边做边量,多种锉法灵活配合;

⑤示范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⑥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对于钻孔、錾削、锯割、扩孔、铰孔、攻丝等项目可以采用专项训练的方法,直到熟练、规范掌握为止。

3.优化教学手段,引入激励机制

传统的技能教学方法是:老师讲解、示范、指导与总结;学生听讲、理解、模仿与实践。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应该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配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入积极的竞争和激励机制,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会”变成主动的“会学”。我们经常采用的有以下两种方式:

(1)例行总结会

在每次实训课结束时,我们都会做实习小结,以指出该次课的收获与教训。总结会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各小组的成员先在小组发言,由组长组织和记录;然后每组派一名同学为代表上台发言;最后由老师总结。通过这样的例行总结活动既可以实现指导目的,又可以集思广益,使大家共同提高。

(2)学生上讲台

在模拟训练时,先让同学们看图纸,然后让他们毛遂自荐到讲台上分析工艺,并让大家积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工艺。而老师在其中只做一些穿针引线的工作,回归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以上内容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虽然对学生钳工技能成绩的提高有一定帮助,但是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有待于以后改进和完善。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篇7

对复杂的机械工件进行合理的划线与锯割以及锉削工作, 是设备修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能操作。因此, 钳工只有将基本工训练扎实了, 对设备修理的基本操作进行充分的掌握, 才能够有效地处理和修复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工件。钳工的基本功训练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有效培养钳工的实际操作技能, 促使钳工能够充分将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际的实践操作中去。

1 目前我国钳工的现状分析

目前, 我国各大企业在实际的生产中, 无论是技术管理型还是技术应用型的人才都比较缺乏, 这就使得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与日常生产活动都不能得到充分的进行。特别是我国对于高级钳工的缺乏, 使得企业在实际的生产模式中产生了不合理的偏差。不管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 高级钳工都是我国重要的应用型人才中的主流队伍。现阶段, 为了能够更好地顺应现代化工业模式的发展需要, 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对钳工的基本功训练, 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与高技能地新型高级技工人才。所以说, 只有充分的解决钳工的人才配置问题, 才能真正有效地确保我国的工业能够实现全面的健康发展。

2 钳工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

2.1 基本功训练前存在的问题

钳工是我国机械制造工业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机械的零件进行合理的装配与修整, 其中机修钳工则主要是从事各种机械设备的修理与维护工作。如果没有对钳工进行充分的基本功训练, 往往会使得其对于锯削、锉削、钻孔等基本工作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 这就不仅会造成其工作时间的加长, 同时也会对工作的质量与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

2.2 基本功训练后的有利情况

在对钳工进行充分的基本功训练之后, 能够促使钳工对锯削、錾削、划线、钻孔、锉削、扩孔、铰孔、锪孔和刮削以及研磨等基本技能操作进行充分的掌握, 并能够充分提高钳工的实际工作质量与工作水平, 使其具备更高的技能水平。因此, 对钳工进行全面的基本功培训, 不仅能够有效地进行机械的合理装配与维修, 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钳工的技能水平, 从而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与高技能的高级钳工人才。

2.3 钳工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

基本操作技能不仅是进行产品实际生产的基础, 同样也是促使钳工拥有充分专业技能的保障。钳工的基本功训练的项目比较多, 且其各个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过程通常又具有一定的联系与依赖关系。钳工的基本工操作是技能技巧与技术知识的充分结合, 这就要求钳工必须要循序渐进, 确保其能够对每一项基本功的具体操作都进行充分的掌握, 从而进一步提高钳工的专业技能水平。

3 钳工基本功训练的主要方法

3.1 对其进行有效的技能讲述

钳工的基本功训练活动通常需要专业技师来对其进行有效的技能讲述, 确保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 能够充分为钳工解释说明各项原理概念, 并对其所出现的公式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论证, 确保钳工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例如, 在进行套螺纹的训练讲解时, 技师就要充分地指导钳工来对套螺纹的圆杆直径进行计算, 其中, 锉配、锯削、铰孔、与螺纹的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并进一步促使其能够有效的掌握具体的计算公式, 从而确保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对各种材料工件进行更加准确的计算, 促使其能够加工出质量达标的工件[1]。

3.2 对其进行严格的练习指导

为了进一步巩固钳工的专业操作基础, 就要求技师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引导, 确保其能够充分的进行操作练习, 只有通过不断的操作训练, 才能真正的确保钳工的专业技能得以提高。通常情况下, 钳工对于技能操作的掌握主要包括技能定向、技能分解、技能定位和技能熟练这四个重要阶段。

(1) 操作技能的定向阶段:该阶段指的是钳工通过对技师所进行的操作示范与讲解, 进行充分的观察与了解记忆, 使其对相关的知识与性质进行充分的联系, 并对技能的难度与要领以及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仔细的回顾, 使其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基本的动作定向, 来帮助其进行下一步的具体操作活动。

(2) 操作技能的分解阶段:由于初学者在进行钳工基本功的操作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动作紧张不协调的现象, 使得其所观察主义的范围过于狭窄而不能有效进行注意力的合理分配与合理转移。这就需要技师来将整体的操作分解成若干个局部的操作动作, 并让钳工来对其进行有序的模仿练习活动, 从而促使其能够通过正确的模仿练习来进一步完成技能操作中的各个局部动作要领。

(3) 操作技能的定位阶段:该阶段指的是通过不断的进行反复练习之后, 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掌握一系列的局部动作, 并能够充分的将各个局部的动作进行紧密的连接, 促使其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不过, 在这个阶段中, 钳工对于各个动作之间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使得各个动作之间还会出现一定的停顿现象。

(4) 操作技能的熟练阶段:在该阶段中, 随着钳工操作练习的进一步加强, 使得其已经能够有效地将各个操作动作进行充分的结合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使得操作的动作能够更加协调完善, 并进一步实现自动化[3]。该阶段中, 钳工的操作动作具有明显的灵活性与连贯性。

3.3 对其进行恰当的示范操作

在进行实际的钳工基本工训练时, 要求技师必须对其进行恰当的示范操作。在示范操作的过程中, 要将操作标准、操作重点和操作规范以及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促使钳工能够对其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帮助钳工能够更加具体形象的学习操作技术, 让钳工在潜意识中形成更加精确的操作动作形象, 并将其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从而确保钳工能够在合理的模仿中, 来对操作技能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掌握和理解。

(1) 锯割的操作训练:在进行锯割操作示范时, 要求技师必须注意钳工的手锯握法, 并对其进行充分的引导, 让钳工的右手能满握住整个锯弓的手柄, 并将大拇指轻压在食指上, 合理使用左手来控制锯弓的基本方向, 将左手的大拇指压在弓背上, 并用左手的中指、食指和无名指来辅助锯弓的前端。

(2) 工件划线的操作训练:所谓的工件划线, 通常指的是利用相应的划线工具, 来为工件标设出初步加工的基准线与相应的加工轮廓线, 来充分的标示出加工工件中某个部位的尺寸与形状大小, 为加工工件设定一个合理的尺寸界线, 来进一步为后续的各项加工工序提供有效的依据与标志, 如图1所示。

(3) 锉削的操作训练:技师在指导其进行实际的操作前, 要将具体的操作规范进行详细的讲解与示范, 并确保其能够在具体的示范过程中, 将操作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细致的讲述, 并对学员在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方法和习惯进行及时的纠正[5]。由于锉刀的握法的准确性, 能够直接的影响到锉削的质量, 这就要求技师必须充分的注意钳工对锉刀的握法。其中, 以圆钢为毛胚, 运用不划加工线完成六方形体的锉削方法如图2所示。

4 结语

由于我国各大企业在实际的生产中, 无论是技术管理型还是技术应用型的人才都比较缺乏, 这就使得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与日常生产活动都不能得到充分的进行。因此, 为了更好的提高钳工的技能水平, 就要求其必须对基本功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掌握, 不断地进行基本功的训练与培训, 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伟红.加强钳工基本功训练培养合格技能人才[J].成才之路, 2014 (16) :26-27.

[2]庄小虎.项目教学法在模具钳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 2013 (18) :51-52.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篇8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及训练是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 由简到难、由生到熟、由不精确到精确逐步提高的。因此, 制订教学计划在实习操作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拟订实习教学计划, 首先要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 组织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师, 以生产实习教学大纲为依据, 保证实现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其次是根据本校的实习教学条件, 拟订本次课题所用的工卡、量具及设备的使用计划;再次是探讨专业理论与实训课题的相互结合。主要是专业工艺课的协调互补应起到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功能。并且要按学期编制生产实习教学计划, 其内容包括教学课题、教学要求、实习工作及技术要求、练习时间及练习次数。学生按工位编组, 该计划在每学期实习前订好。实习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还要制订周实习计划和日教学计划, 以保证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全面实施。

二、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 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是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内在因素。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来源于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对刚进校的新生, 从实习开始实习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就业教育,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热爱所学专业, 认识到自己将来成为一名能工巧匠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认识自己的技能是有发展前途的。在突出技能训练的重点上, 要确定训练项目和考核标准, 要从严、从难、从实践出发进行严格训练。对每项基本操作技能要规定合理严格的训练标准, 要有一整套科学的考核办法, 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对操作技能应严格按照规定标准 (工件精度及加工时间) 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加强示范和巡回指导的力度

示范演示、巡回指导都是实习教师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它既是实习教师的个别辅导与检查督促, 又是学生具体实习过程的实施和技能的提高, 而且在巡回中也加强了教学管理, 它通常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 分工序、定时间进行督促与检查。实习教师可以把课题的工件加工工序分成几个部分, 然后根据时间分配, 对每一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予以督促。在检查中, 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 对实习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并通过检查、督促, 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质量。实习教师在检查中应认真、仔细, 除对工件的尺寸、精度进行检查外, 还应检查学生的操作方法和协助学生进行工艺分析, 引导学生找出操作中的不足及造成不足的根源, 使其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做好实习记录工作。实习教师在上述检查中, 应充分做好实习记录。这样教师对于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也有利于今后实习课题的安排和针对性指导。在完成上述记录的同时, 还应对学生的实习表现及实习纪律进行记录, 以便于结束指导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

(3) 实习教师应注意个别示范指导。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环节中, 应根据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不同进行个别辅导。这种个别示范辅导有针对性, 较统一示范指导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利于基础差的学生成绩的提高。在示范中, 应按标准的技术术语和规范的动作进行, 语言动作要协调一致,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样板。

四、强化实习结束过程

要求实习指导老师每天实习结束时要对学生实习的表现作总结, 指出技能好的方面及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具体的要求, 使学生下次实习有所提高。

(1) 实习成绩评定。实习成绩评定按照科学、准确、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实习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实习纪律态度占30%。实习纪律态度部分主要根据学生实习出勤情况、实习过程的表现评分, 因为实习的目的除了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外, 还要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要重视学生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实习技能占60%。实习技能部分主要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的技能掌握程度及所完成的工件质量评分。实习总结占10%。实习总结部分根据每个学生所交的实习总结质量评分。最后根据上述三项先评出实习分数, 再将其对应转成优、良、中、合格、不合格等级。

(2) 实习总结。每个班完成一轮实习后, 实习指导老师和学生都要进行认真总结。老师的实习总结主要从本班的实习总体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措施方面进行总结, 一式3份, 交教务科、教研组审阅并归档;学生的实习总结主要从个人的主要收获、对今后搞好实习工作有何意见与建议方面总结, 每人一份, 交实习指导老师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并由实习指导老师每班选交5份交教务科存档。

(3) 优秀实习工件展览。实习指导老师通过对学生实习工件的测量评分, 并从中选出优秀工件展览。此举有两个目的:一是方便各级领导、来宾参观;二是对实习做得好的学生的一种激励, 让他们有一种自豪感, 也让其他同学学有榜样, 促进学生实习更加认真。

要强化以上几个教学环节的指导。要想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 我们还要做到: (1) 课前讲解要求精练, 层次应分明, 语言准确, 形象生动, 要抓住重点、难点并尽可能运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 (2) 示范表演动作要准确, 成功率要高, 给学生以明显而深刻的图像印迹, 重点部分应随时提醒学生注意, 难点部分应做动作分解, 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动作形象。 (3) 巡回指导是生产实习教学的主要环节, 是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有利时机, 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 在指导方法上可集体指导或个别指导, 只有做到这一步才能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普遍提高。 (4) 课后总结应根据学生在操作练习中对技术掌握的程度进行评价, 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讲解和纠正。

总之, 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强化实习及管理是职业学校的主题。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 我们还要根据形势的变化, 不断地学习与总结经验, 才能为社会多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新疆兵团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本篇阐述了在实训教学中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方法, 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把理论用到实践当中去,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钳工技能的基本操作。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篇9

焊工一体化实习课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和文化课,它具有项目多、相互依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密切的特点。因此,学生在学习技能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备课要以教育方针为指导,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基础,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教学课题,围绕教学目标,对涉及的基本思想、相关概念、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作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备课不仅要备教才、备学生、备焊接安全技术生产知识、备工艺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训操作的各种方法,而且要拟定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安全技术生产知识的讲解。教案力求从各个方面入手,既要扣紧课题的内容,又要突出讲解重点、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无论什么科目的教学,如果没有把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出来,那么教本科目的老师讲得再好,也是失败者。在焊工一体化教学中,应通过实践操作与理论工艺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在焊接一体化教学中,可以通过工艺学习、看图、识图来分析焊接工艺步骤,再根据工艺步骤组装工件,进行焊接实训操作并完成,这就要求学生把抽象的制图、焊接符号、焊接工艺等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动手操作中,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且使学生每组装好焊完一组工件就有一种成就感。这就能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工艺理论焊工实习的兴趣,从而间接地培养了学生对工艺理论和技能训练学习的兴趣。

三、实践理论相结合,巩固理论知识

人们常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可见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没有技术理论的指导,机械地模仿和盲目地实践必将影响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的形成。因此,必须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联系理论知识。比如,平对接焊,在讲解焊接时焊条的角度、运条、接头、收弧及焊接过程中出现焊接缺陷的原因等,如果我们只嘴上讲,很难让学生完全接受,因为学生对这些方法没有实际动手操作过,没有感性认识。所以我们在焊工一体化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去体验、理解、掌握这些知识。这样面对一些具体的焊接问题时,学生就会试着去理解思考,并把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一体化教学的效益。

四、做好教材改革,注意因材施教

1. 焊接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快,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出现,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专业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而且要积极探索和发挥焊接技术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作用。其次,专业教师除了自身要不断学习充实更新自己的焊接专业知识范围,还要努力学习和提高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这样才能在上课时做到居高临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后,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根据专业的特点,以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补充最新的教材内容,改善教材教学中实际教学操作内容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适应社会就业的需要。

2. 要对个体差异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要耐心针对每位学生的错误操作姿势,进行纠正。

正确的焊工操作姿势可以减少学生的劳动强度,缓解身体局部疲劳,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五、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根据焊接一体化实践性强的特点,授课应在一体化实训车间或教室进行现场教学,有目的地强化焊接操作实践环境,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来提高焊接一体化教学的效益。

1. 充分利用一体化实训车间或教室教学设备,采用精讲多练、生动活泼的教法。

2. 授课中合理地分配时间,讲练结合。

3. 注重启发式教学,在课堂实训练习中,发现学生出现操作错误时,教师不要直接点出和纠正,而要通过提示,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

六、诲人不倦,不厌其烦

每个学生在刚接触焊接操作时都不习惯这样那样的姿势。就像我们第一次学做事一样,都是不习惯不熟悉;教师刚刚讲演指导的动作,保持不了几分钟就走了样。在这期间,如果教师不经常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姿势和焊接方法,就会使许多学生都做不规范,养成很难纠正的不正确的操作姿势和焊接方法,并且在生产实习中身体疲劳得快,焊接质量下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不厌其烦地指导和纠正每位学生的焊接操作姿势和焊接方法,使学生长期保持规范的动作并多加练习,从而使学生完成由不熟悉到熟悉、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

总之,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特别是要联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立足当前,志在长远,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才能由生到熟、由不规范到规范,熟能生巧,学生的技术水平才能得以不断更新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志聪.工艺课的教学体会点滴[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6) .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柳海民.教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9.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篇10

(一) 现状

笔者曾对桂西地区部分中职学校模具专业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发现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课堂教学状况令人担忧, 主要表现如下:

(1) 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在上课时, 学习热情低, 缺乏学习专业课的动力, 对教师的课堂讲授不够主动积极, 敷衍了事, 得过且过, 作业不完成、不上交。

(2) 课堂纪律松懈。学生在上课时, 自律能力较差, 常做一些与学习毫无相干的事。如嬉戏追打或聊天、看小说、玩手机、吃零食等。

(3) 实训操作不规范。学生在上实训课时, 领悟能力差, 责任心不强, 出现安装车刀不正确, 对工件不进行测量或仅用卡尺粗略地测量, 结果尺寸超差, 导致加工出的工件不合格, 实训结束后, 不清扫机床、不擦拭工量具, 乱丢乱放废料、余料、铁屑等现象。

(4) 教学效率低下。虽然学生按教学计划完成课时, 但学生的考试成绩无进步, 参加车工考证通过率低, 达不到教学目标。

(二) 原因

1. 学生综合素质低, 学习目的不明确

(1) 文化基础差。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 他们很多在初中阶段就是“问题学生”, 中考的落榜者。他们文化基础薄弱, 学习能动性不足, 自我约束能力差, 思考问题方法简单, 空间立体思维缺失和自信心不足等。学校大部分学生是初中毕业生, 文化基础与学习能力较差, 特别是空间想象力较弱, 学习本课程普遍感觉很困难, 容易产生畏惧学习、厌倦学习的心理。

(2) 缺少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兴趣不大, 觉得实习很枯燥、很累, 缺乏学习车工工艺知识的动力;一些如车刀角度、切削参数、车削工艺等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 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知识储备不足。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远远不足。这不仅仅让他们很难理解一些工艺方面的问题, 更严重的是挤占了大量的实习操作时间。造成了“我们不该讲的讲了, 该讲的没讲、该学的没学到”这一尴尬局面。

2. 教学内容枯燥单一, 不适应现代企业要求

(1) 教学内容形态单一, 抽象乏味。目前中职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材中涉及的一些理论知识比较枯燥, 虽然有一些图样, 但对学生来讲仍然略显抽象,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滞后, 与企业需求脱节。教材内容有些落后于企业需求, 与生产实习相脱节,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材缺少向学生灌输产品质量意识、成本意识等内容, 对环境的要求、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检验标准等方面都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学生很难胜任企业岗位。

3. 教学模式传统, 方法落后

(1) 教学模式传统, 一些机械类专业教师还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完成, 也是先学理论后实践, 到了实践时, 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遗忘较快, 许多知识难以在实际操作中用到使理论与实践脱节, 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效果, 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2) 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简单讲解图纸, 示范做一遍, 学生往往只是教师的简单重复, 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 很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出来的学生不能让企业满意,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效果。

(3) 教学评价简单。在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上, 通常是以学生的卷面分数为标准, 强化了考试成绩的反馈作用, 却难以实现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正确评价, 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同时易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造成实际教学效果较差。

二、构建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1.关爱学生,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给学生和蔼可亲、彼此信任的感觉, 起到树立榜样的示范作用。如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完成某一工件, 一起评定工件, 师生之间相互比较, 教师的每一个规范、正确动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实训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让学生能够你追我赶, 超过教师, 构成“在学中教、在教中学”的师生互动教学格局,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深对本专业的热爱。

2.直观教学,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中职学校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存在的学生文化基础差、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枯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联系不够紧密,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致使教学效率普遍较低的问题, 造成课堂教学效果差的问题, 探索运用现代化手段等构建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有效课堂的策略,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车工工艺与技能实训,有效课堂,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明.浅谈金工实习中车工的教学问题[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 2015 (8) .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篇11

一、教学“一体化”方式对实习教学的重要性

1.教师的“一体化”

在以往钳工教学过程中,钳工工艺课的教师与钳工实习课的教师不是一个教师,造成教学的严重脱节,往往造成钳工理论课开设内容和实习课题在时间和范围上的严重不符,形成了你教你的,我练我的,形成自成体系、互不相干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2.教材的“一体化”

学生在学习钳工工艺课时,缺乏与实体的结合,没有感性认识,常感枯燥无味,上课打瞌睡,难以接受。实习过程中,往往用得着的内容没讲,实训室不用的东西讲了一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操作水平的提高。

3.教学的“一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钳工理论课的教学与实习技能课的教学是相对独立,这样会造成理论课学习内容没有得到有效的理解和吸收,而仍然在满堂“填鸭式”灌入新的内容。反之,在实习操作课上的实习操作却得不到理论上的及时支撑和解释,形成盲目、机械的操作。在这样的教学中,学习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的结合,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教学、实习时间,而技能水平却提高缓慢。

“一体化”方式对实习教学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学校能够在钳工实习教学中,真正做到教师、教材、教学的一体化,即钳工的理论与实习由同一位教师担任,加快教材开发,理论与实习教材合二为一,理论与实习教学在同一场所(教室与实习室合二为一)。我们将通过这种方式,以便能较好地解决钳工工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工艺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学习兴趣对实习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采用“一体化”教学之后,如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呢?笔者觉得应该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统筹兼顾各种训练技能之间的时间分配以及工艺学——生产实习一体化教学中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之间的时间分配。各种技能之间要合理交叉训练尤其重要。我校为职业类学校,学生基础多数较差,且具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一些学生就只想混张毕业证。文化课不必说,专业理论课也不认真学。钳工这门课虽然是专业技能课,但仍有一些同学改不掉作风懒散的坏毛病。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一方面,我校实行“双证”制度,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毕业、升学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生毕业前要先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然后教育局才能根据在校成绩,颁发毕业证书;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也要在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后,方有资格报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升学。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工业上紧缺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作为职业学校学生,练好专业技能,对其今后的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钳工教学时,笔者并不是上来就把学生带到钳工车间开始讲解,而是先开一个动员会,强调上述观点,使学生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真正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

三、分解内容、打实基础对实习教学的重要性

1.分解实训内容,让学生明确每阶段任务

学生光知道了“为什么学”还不够。由于平时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如果仅有一个总体实训目标,学生对自己每次课程必须达到的技能练习要求不够清晰,缺乏紧迫感,新鲜劲一过,又会懒懒散散。因此,有了掌握钳工技能的愿望,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学习的内容,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作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

具体来说,在开始练习前,笔者将以前的同学参加技能鉴定的工件展示给同学,从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精度、加工的方法与过程、考试工时几方面给学生进行分析,先让学生初步对他们应掌握的钳工技能有个总体了解,然后把从开始实训到参加技能考试之间的时间进行分配,指出在每个时间阶段内要掌握的技能,比如第一周的课是锯割练习,学生要做到基本掌握正确的锯割方法,保证锯割尺寸误差小于一个毫米,锯缝与基准面垂直度误差小于一个毫米。第二周锯割练习要控制尺寸误差小于半个毫米,并向学生指出,如果锯割尺寸误差不能准确控制,过小导致工件报废,过大则增加锉削工作量和劳动时间。学生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后,练习起来的时间观念就会增强。

2.打牢基础,为学生技能拓展提供保证

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和多余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及时指出问题。当学生能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随着练习的深入,动作连贯,协调一致,不再需要时刻注意就能持续稳定正确的操作,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以锯割来说,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得胳膊、手发酸,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到站立的部位、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有关。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练习。学生刚开始要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且随着大量的练习,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减少为下道锉削加工所留的余量。

四、做好总结评价对实习教学的重要性

每一个工件的完成,教师应对学生的实习成果作出评价。评定工件时,不能简单地以“好”或“坏”来评定,这样不利于学生自我改正能力的提高。应找出工件制定过程中的问题错误所在,告知学生应如何避免,以便学生知错、纠错,及时改正。对每名学生制作工件的评定,应有针对性地纠错,实行个别辅导。对于大多数学生均出现的典型问题,应集中讲解,分析原因,必要时可重新示范、讲解,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让其自行改正,从而使学生共同提高实习技能。通过对学生实习课件的评分,针对学生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可与学生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实习成功的经验和体会,讨论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造成工件差或报废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不合理的工艺所造成的后果,懂得要获得较高的加工质量和熟练正确的操作技能,必须养成细心、认真、严谨的学习作风,从而不断提高钳工操作技能。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篇12

关键词: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当前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学主要面临两个困惑:一是专业课程枯燥乏味, 科学性、系统性很强, 而且专业技术更新步伐很快;二是技校生源素质近年来不断下滑, 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强。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何提高机械专业课程课堂效率, 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使毕业生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相应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 是摆在机械专业课教师面前的难题, 也是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在此基础上, 项目教学法能极大地改善以上原因, 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

1 项目教学法

所谓项目教学法, 就是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采用项目教学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从而达到职业所需能力的要求。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 项目教学是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第二, 项目教学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引导。第三, 项目教学的学习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之中。

项目教学法主要按照五个教学阶段进行:布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过程、检查评价、归档或应用。在项目教学中, 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 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 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 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创新的乐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不会→认识→熟练→巩固→提高”的过程。由此可见, 项目教学法在进度控制上遵循知识的连续性, 学生学习有张有弛, 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认识规律。这样学生学得快, 学得牢, 其教学容量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 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 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精神。

2《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实例分析

项目的名称是《单球螺纹轴的加工》, 这是《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实训项目。该实训项目主要练习圆弧的加工和螺纹的加工, 包括外圆尺寸控制、工件装夹、圆弧车刀刃磨等。具体过程如下。

2.1 布置任务

如图1所示, 零件图教学训练的典型零件。毛坯尺寸为φ50×98 mm的45号钢, 通过本校现拥有的车床CA6140加工出图纸要求的单球螺纹轴。并按照评分标准检测评价。

2.2 准备与安全

(1) 圆弧车刀刃磨方法; (2) 双手控制法车成形面的方法; (3) 圆球的检测方法; (4) 螺纹的加工方法及螺纹的检测标准等。学生的学习资料包括, 课本课题七“车成形面”, 课题八“低速车普通外螺纹”一节, 以及机床的操作规程与说明书、安全知识等, 让学生作为学习参考的资料。

2.3 讨论与确定

全班30名同学分成6组, 各小组分别进行加工方案设计讨论, 并最终由组长把加工方案汇总, 选出本小组认为最合理的加工方案。填涂工艺卡片。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和解读本小组的具体方案, 指出方案的优缺点, 并接受其它小组成员的质询。教师在这一过程中, 对学生未发现原则性的错误指出并引导学生改进。全班学生通过这一环节, 开阔了设计思想, 各小组对设计方案都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以下是班上第二小组学生设计的加工方案。

先夹一端车毛坯端面, 伸40长, 先粗精车左端外圆φ48、φ36—切槽—倒角—车M36螺纹—调头—平端面保总长—车外圆φ40、φ22—车单球—车R5圆弧—抛光。

2.4 加工与检测

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后, 每个小组准备相应的工、夹、量具, 刃磨刀具。分别对机床进行加工前的检查与调试, 准备工作结束。在加工过程中, 严格按照工艺卡片进行加工。工件加工完成后, 首先进行自检, 然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互检, 最后教师检查, 确定本次加工成绩。

2.5 归纳与总结

展示各小组学生的加工零件, 让每一名同学叙述在本项目中失与得, 发现错误以及改正错误的方法。最后由教师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对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表扬, 犯错误的同学进行鼓励, 屡犯错误的同学进行批评。

通过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各个操作环节, 学生通过已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补充的新知识, 基本能完成本零件的工艺设计、加工、检测, 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 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兴趣。但是, 也存在个别同学在学习过程中, 自我控制能力差, 主动学习意愿不强, 存在散漫不认真现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 让同学快速适应这种教学形式。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 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大胆尝试。通过一年多的实践, 得到学生的极大认可, 也更加鼓励我们积极的参与的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当中。

参考文献

[1]徐涵.项目教学法有关材料[J].职教论坛, 2007 (3) .

上一篇:连续硬脑膜外麻醉下一篇: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