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锉削训练(共4篇)
钳工锉削训练 篇1
系统教学是从系统出发展开教学, 是一种由整体到局部、局部再到整体的循环教学方法。而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训练过程中主张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钳工锉削训练能力的特点难以体现, 更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钳工是技能要求较高且最基础的专业之一, 而钳工锉削又是钳工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其主要是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 使其尺寸、形状、位置和表面粗糙度等都达到技术要求的加工方法, 钳工锉削训练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 在钳工锉削训练系统教学中应按照培养兴趣——科学训练——因人而异——感觉反映——针对课题等环节分阶段系统地循环进行。
一、培养兴趣
培养兴趣是系统教学锉削训练中的重要前提。要充分调动学生锉削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能干”向“会干”转变;由“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为提高学生们训练兴趣, 采用口诀的形式来帮助理解和掌握各项基本操作要领。对学生来讲, 锉削姿势正确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和发挥以及学生的疲劳程度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兴趣口诀是:
两手握锉放件上, 两臂继续送到头。
左臂小弯平如炕, 节奏协调不用愁。
右臂纵向保平衡, 左腿伸直借反力。
左手压来推不停, 体心后移接地气。
上身倾斜紧跟上, 顺势收锉体前倾。
右腿伸直不晃荡, 接着回想前要领。
二、科学训练
科学训练是系统教学锉削训练中的重要保证。常言说, 苦练不如巧练, 训练的效果与训练时间有关系, 但并不绝对与时间成正比。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是教学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在学生体能普遍不足的情况下, 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尤为重要。如我们在“錾削”课题训练中穿插“游标卡尺使用”课题;在“锉削”课题训练中穿插“划线”课题;在“锯削”课题训练中穿插“錾子的刃磨”等。目的是通过系统教学由每个训练局部整合成系统, 将单调枯燥的全天基本训练变为机动的穿插训练。基本动作训练结束后, 穿插有关《钳工工艺》学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 从实践再到理论, 这样就避免训练过程中的单调枯燥现象, 从根本上保证了系统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是系统教学锉削训练中的有效措施。我们知道, 学生素质有差别, 体制有强弱, 接受能力也有快有慢。因此, 在训练中要因人而异, 不搞一刀切, 要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的不同分出层次, 制定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即让体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 又让体力不足, 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了”充分调动和维护好每名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和求知欲。
四、感觉反映
感觉反映是系统教学锉削训练中的实训目的。感觉技能是指与感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 不同的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如汽车修理工能凭听觉判断发动机工作是否正常, 在钳工锉削训练中, 仅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我们知道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来完成, 培养出一定手感就更为重要, 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 体现出学生的技能水平。对初级技工考核而言, 加工的尺寸精度通常也要控制在丝米级, 学生要对自己的下手有一定分寸。以锉削为例, 学生需要了解当自己分别采用大板锉、中锉与油光锉时, 每次锉削的锉削量心里要有个大概, 以免下手不分轻重, 开始尺寸超出忍不住用力连锉几下, 就把工件锉小了。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动手勤检查, 常思考细观察。一般情况下, 熟练的学生在锯割后留下约0.2mm的余量, 使用大板锉连锉十次左右, 将余量减少到0.1mm, 然后使用中锉再锉削十余次, 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 最后用油光锉休整。经过系统教学锉削训练之后, 循序渐进, 熟能生巧, 学生们的感觉技能和反应能力会不断提高。
五、针对课题
针对课题是系统教学锉削训练中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熟练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 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 即对学生综合测量、综合判断、综合分析能力的训练, 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性课题有:
1.平面与相邻平面的形状锉削。其要点是平面与相邻平面的形状锉削关键在于定位及形状要求的锉削余量的把握, 否则会导致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产生偏移。这就要求学生从划线开始来估计细锉的余量, 也就是说粗锉要给细锉留出均匀适当的余量, 余量的大小, 需要反复的练习和体会。
2.平面与对应面的平行锉削。对于平面与对应面平行度的锉削技术要求较高, 此时的两面关系不仅仅是余量的把握, 还增加了尺寸公差的确定, 这就要训练学生在制作工件到了最后的形成时, 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要同时合格, 同时还要注意对应面的平行度的公差。
3.平面与曲面的锉削训练。工件上有平面、有曲面, 在一般情况下应先加工平面, 然后加工曲面, 这样便于使曲面和平面光滑连接。在锉削加工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平面与圆弧相切的部分掌握不好, 容易发生位移或界限模糊不清。有效的方法是, 先锉好平面, 然后在平面上划出清晰的圆弧面与平面的相切线, 在锉削圆弧面时, 多用半径规检测并注意观察不要使锉削加工的圆弧面超出相切线, 从而保证平面与圆弧面各自的完整性。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我们采用了系统教学的实训方法,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 努力让学生自己构建钳工锉削系统的训练体系,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柳阳.论钳工实训八大原则.职业教育研究, 2008, (9) .
[2]曹润白.提高钳工操作技能一些尝试.职业教育研究, 2007, (9) .
钳工锉削训练 篇2
项目教学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 强调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行动。项目教学法以符合生产过程实际的“项目”为依托, 教学目的在于生产一个具体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项目教学法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有充分自主性, 从任务设计到项目实施以及项目评估, 学生都是通过自己的主动性, 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辅助作用。
锉削是钳工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而锉削直角样板是《钳工技能与训练》课程的一个典型实训项目,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采用项目教学法完成锉削直角样板这一项目, 需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实施完成项目。
一、项目任务
根据锉削直角样板的生产实际全过程, 可以将项目任务确定为以下四个: 任务一: 识读零件图、选择加工方案、选择工量具。任务二: 编写锉削直角样板加工工艺步骤。任务三: 锉削直角样板实际操作加工。任务四: 产品的测量与检验。
二、项目目标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用45号钢挫削一个18mm*26mm的直角样板。
三、项目实施
( 一) 项目实施计划
任务一: 识读零件图、选择加工方案、选择工量具。学生需要掌握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公差与测量技术、识读零件图的能力、尺寸计算的能力、合理选择工量具的能力。学生分组学习和讨论, 组长总结学习结果, 并派一名代表向教师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识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评价各小组选择工量具的合理性。
任务二: 编写钳工加工工艺步骤。学生需要掌握钳工加工工艺的知识, 识得零件的钳工加工工艺, 具备制定工艺方案和编写钳工加工程序的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零件的钳工加工工艺, 编写锉削直角样板加工工艺步骤。教师教授加工工艺步骤编写方法, 指导学生完成本组锉削直角样板加工工艺步骤的制定。
任务三: 锉削直角样板实际操作加工。
根据图纸锉削直角样板主要按照以下七个步骤进行:
1. 锉基准面, 要求平直。
2. 锉其余3面。
3. 锉一端面, 与4面垂直。
4. 划线, 在划线平台上划出工件各部分高度尺寸, 将工件转90度, 按图纸尺寸划出中心线和各部位的加工线。
5. 钻孔。
6. 按图纸要求修整各部位的尺寸。
7. 理顺锉刀纹路, 修光各平面。
学生需要了解台虎钳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台式钻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以及台虎钳和钻床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演示操作并进行安全指导和现场操作指导; 学生分组探究操作工具并进行锉削操作, 独立完成零件加工。
任务四: 产品的测量与检验。学生需要具备产品质量的有关知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能力以及检测零件质量的方法。教师教授产品质量检测方法、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演示量具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讨论 锉削直角样板质量的检测方法、训练质量检测能力、树立产品的质量意识。
( 二) 项目实施组织过程
1. 课题实施准备: 相关工量具、台虎钳、图纸、材料。
2. 组建学习小组: 把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并由教师指定组长, 组长负责相应的学习讨论, 协调组员完成工作任务。
3. 安全教育: 任务开始之前, 对全班同学进行安全教育, 督促学生正确使用机器设备, 确保人身安全。
4. 执行项目任务: 教师给各学习小组分配任务。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查阅资料、归纳分析、共同学习、团结协作完成工作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零件图、正确选用工量具、制定合理的加工方案、加工零件以及科学检测零件。
5. 小组总结: 项目完成之后, 每个组员总结自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总结学习成就与学习不足。每组组长对自己的组员进行评分, 肯定组员取得的成果, 搜集组员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表现出的知识缺陷和技能缺陷, 组织组员讨论学习, 最后将考核记录上交教师。
6. 教师点评与总结: 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仅起辅助作用, 仔细观察并记录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汇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专业知识缺陷和操作技能的纯熟度。待项目完成之后,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总结观察结果, 对各小组的加工方案和项目操作工艺进行评价, 总结项目成果和不足, 并解答全班同学的疑问, 启发学生优化加工工艺。
四、项目评价
评价包括小组自我评价 ( 30% ) 、小组间评价 ( 30% ) 和教师评价 ( 40% ) 三个维度。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 评价全方位检查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情况,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 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1. 小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包含小组对自己完成每个工作任务和项目成果的评价, 评价须说明工作任务名称和小组成员。组长组织组员对每个工作任务中组员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组织组员报告各任务实施思路与心得体会, 最后完成本组的任务过程反思。任务过程反思包括情感态度维度、知识技能维度以及拓展优化任务完成情况维度等。
2. 组间互评。两个小组交叉评价, 对各任务完成过程中对应组的小组合作、项目实施方案和各任务操作准确度进行评价。最后进行对应组项目成果的评价。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情感态度、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评价指标包括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流能力、敬业精神与责任感等; 知识学习评价指标包括: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综合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与实际探讨的能力等; 实践能力评价指标包括安全文明生产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质量管理和控制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设备仪表的使用保养等。
参考文献
[1]王敏.探析项目教学法在模具钳工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 2013, (3) .
[2]胡迎春.职业教育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楼振华, 曹士其.项目教学法在钳工技能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职业, 2012, (21) .
[4]原国森, 翟德梅, 楚庄.项目教学法在模具钳工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1) .
[5]郁庆寿.项目教学法在《钳工技能与训练》课中的运用——开式四方锉配的锉配方案设计[J].职业时空, 2010, (11) .
[6]邱小雄.项目教学法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 2011, (35) .
钳工锉削训练 篇3
一、钳工实习教学中工件上平面锉削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 通常运用的锉削平面的方法有四种:斜锉、顺锉、交叉锉、推锉。在这四种锉削方法中, 斜锉、交叉锉对操作者而言更容易把握住锉刀, 使锉刀保持平稳, 因而这两种方法通常粗加工时使用;在细加工时, 一般用顺锉, 因为顺锉这种方法加工到最后, 工件上留下的是笔直的锉痕;如果加工的工件有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操作者应该选用推锉, 因而在工件的精加工时应选用推锉。
二、钳工实习教学中常用的锉削方法和技巧
1. 加工单一平面常用的锉削方法和技巧
单一平面有长平面和短平面, 在长平面锉削时, 容易产生平面度误差, 工件上更容易产生横向中凸或倾斜、纵向中凸或中凹。在短平面锉削时, 由于接触面较小, 锉刀的平稳难控制, 容易滑向两边, 造成两角蹋角, 工件的纵向发生中凸。根据上述常见问题, 加工单一平面要注意以下技巧的应用: (1) 零部件上长平面锉削技巧。首先采用横向交叉锉, 尽量使平面保持平直;接着采用中扁锉或半圆锉、推锉, 在推锉过程中, 要推锉到整个平面;最后用小扁锉推锉修光。由于小扁锉刚性较差, 锉刀握法采用如图 (图略) 方式, 容易控制推锉范围, 也可防止锉刀滑出, 可以修整平面横向中凸。 (2) 零部件上短平面锉削技巧。当平面较短时, 锉刀一部分留在加工平面以外, 锉刀容易向一边滑出, 造成塌角, 因而在进行短平面锉削加工时应采用横向锉。当平面产生纵向中凸时, 让锉刀转过一定的角度, 使锉刀略微倾斜, 使锉刀面的部分参与切削, 锉低中凸的部分, 尽量使平面平直, 最后用小扁锉推锉精修。
2. 加工角度平面常用的锉削方法和技巧
(1) 加工角度平面前的锉刀改造修磨。操作者在加工角度平面时常常会遇到下列问题:有带钝角的平面、带直角的平面、带锐角的平面, 带有钝角和直角的加工平面一般不带工艺孔, 带有锐角的加工平面常带工艺孔。不带有工艺孔的内角不容易清干净, 余料常常留在角槽内。带有角度平面的锉削不仅对锉削技巧有更高的要求, 对锉刀也有更多的严格要求。针对角度平面锉削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锉刀改造修磨, 以满足不同锉削的需要。 (2) 操作者要掌握的加工角度平面锉削技巧:1) 进行粗锉削加工时, 不应该选用大扁锉, 应该选择较窄的中扁钝锉刀或三角锥;进行锉削时, 使磨光的一面靠紧已经加工的面, 不会破坏已加工面。2) 进行细锉刀削加工时, 应该采用横向锉刀削与推锉相结合的方法, 操作者在进行推锉时选用半圆锉, 保证食指与大拇指用力, 尽量使锉刀倾斜一定的角度, 加工时让锉刀面的一部分进行切削。3) 在最后的加工工艺中, 工件进行精修时, 要使用磨成锐角边的小扁锉来推锉。4) 加工的工件上如果有不带工艺孔的钝角和直角的角度平面, 操作者在进行角度清角时, 要选用磨光一面的三角锉, 让磨光的面紧紧地贴到已经加工的面上, 目的是用磨光面与锉刀面的交线处的锉齿来对工件进行切削。5) 加工的工件上如果带有锐角的角度平面, 加工者要进行角度清角, 也要用修磨过的三角锉对工件进行锉削。但是, 如果锐角角度小于60O, 教师就要选用半圆锉。
3. 加工曲面的锉削方法和技巧
曲面的锉削主要用于机械加工中较为困难的曲面工件, 如带有凹凸曲面模具、带有曲面样板以及凸轮轮廓曲面的工件等。工件的曲面是由各种不同的曲线形面组成, 所以曲面锋削比较困难。所有的曲面大都是由外圆弧面和内圆弧面形成, 钳工专业的学生要想掌握各种曲面锉削技能, 必须先学会内外圆弧面的锉削。圆弧的锉削技巧如下: (1) 外圆弧锉削用板锉, 在锉削时前进运动与锉刀的绕工件圆弧中心的转动同时进行, 要避免锉刀随圆弧摆动变成上下摆动, 最后加工工件的棱边变成圆弧。 (2) 内圆弧的锉削要完成几个动作的协调, 锉刀随内圆弧面向左或者向右的直线运动与绕圆弧中心线的转动得到很好地衔接, 这样加工出的圆弧面才光滑, 从而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三、结束语
总之, 学生只有掌握了平面、圆弧的锉削方法和技巧, 才能拥有过硬的锉削技术。同时, 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快地应用到实操中, 这才能展现出职业教育践行的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1]郭强.钳工锉削课题训练实例——浅谈实习教学课堂化模式的推行与实践[J].职业, 2007 (02) .
钳工锉削训练 篇4
在工业生产中锉配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如键的修配, 模具滑块修配, 制作各种样板等, 都离不开锉配的技能。因此, 本文以典型凸凹配合为例, 所示, 分析论述其加工工艺过程, 零件图工艺分析, 工艺路线制定和测量方法。
1 零件图工艺分析
2 零件工艺分析
3 加工工艺路线
(4) 粗锉加工各个加工面。件1尺寸35±0.01mm, 50±0.01mm与80±0.01mm各留0.1mm的精加工余量, 另外80±0.01mm尺寸应以孔距40±0.02mm为准对称分配。件2尺寸19mm留余量为1mm, 即实际加工尺寸为20mm, 使其与件1上表面配合, 以保证配合尺寸70mm和装夹要求, 尺寸35mm, 80mm精加工余量均与件1相同。
(5) 使用平行夹与平口钳装夹, 采用百分表校正工件, 主要校正80mm尺寸方向的直线度。装夹方向及检测。
3.2 件1加工工艺
(2) 以底面为测量基准, 精修控制尺寸19±0.01mm, 采用百分表和量块配合测量。
(3) 以底面为测量基准, 精修控制50±0.01mm尺寸。
(5) 用正弦规和量块检测, 间接控制斜面交点尺寸21.52±0.01mm。首先计算斜面与基准直角的点的垂直距离68.96mm, 再次计算正弦规左下角与平板的距离T;然后两数值相加就是的量块尺寸T+68.96。
(6) 复检、去除毛刺。
3.3 件2加工工艺
(1) 将件1与件2组合, 放入定位销, 以件1下平面为测量基准, 采用角度尺和千分尺测量控制件2外形尺寸80±0.01mm的C面, 保证其与件1同线, 所示;再以C面为基准控制尺寸80±0.01mm。
(2) 保持工件组合状态, 以件1下平面为基准控制尺寸70±0.01mm。
(3) 以工件上表面为基准, 精修尺寸19mm。
(4) 以工件外形实际尺寸, 计算斜面尺寸到基准点的距离34.32, 采用与件1斜面相同的测量方法进行加工, 所示。
(5) 以上表面为测量基准, 精修尺寸50mm, 确保1mm的配合间隙。
(6) 复检、去除毛刺。
4 结论
零件锉削加工之前要充分考虑其加工顺序、测量方法, 否则就难以达到各项精度要求。尽量采用标准量具, 以减少测量的累积误差。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零件变形造成的影响, 并及时检查予以消除。这样零件的加工精度不但提高, 加工工时也会相应的减少。
参考文献
[1]曹洪利, 姬振宇.高级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劳动保障出版社, 2011.
[2]高级钳工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钳工锉削训练】推荐阅读:
钳工技能训练08-23
钳工操作技能训练06-02
钳工操作技能训练05-25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10-18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考试试卷09-21
浅谈钳工平面锉削姿势与方法06-14
钳工05-26
钳工的06-29
机械钳工08-02
钳工方法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