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实践教学

2024-09-11

钳工实践教学(共12篇)

钳工实践教学 篇1

钳工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好课堂,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 社会对钳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 要不断改革和创新钳工教学思路, 培养一批批技能型人才,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钳工教学存在的问题

钳工的主要工作是使用钳工工具或其它设备, 按技术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等, 其工作范围很广, 对技能要求高。同时在钳工教学中存在着三个问题:首先, 师资力量不足, 缺乏专业技能教师, 开设相关课程不多, 没有对知识进行拓展。同时学生学到的只是些简单的基本操作, 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然后, 教学内容缺乏全面性、科学性、系统性, 教材单一, 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最后, 教学条件滞后, 缺乏学生实践操作的基地。面对此教学现状, 对钳工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

钳工教学思路的革新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对一些基础知识、简单技能都很少接触过, 甚至有些学生对此是一无所知, 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操作技能进行创新是很难完成的。因此作为一名钳工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 要从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出发点, 引导学生对所用工具或设备的用处和使用方法进行深入了解和认识。只有基础打好, 再通过课外实践, 不断使学生巩固、丰富理论知识, 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拥有一个好的操作技能, 关键是各项基础功底掌握扎实。

2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生学的怎么样, 关键在于教师教的好不好。说明教师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钳工教学, 也关系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的钳工教师, 要对工作高度负责, 努力提升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要不断地注重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 学校要定期对钳工教师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 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了解其需求和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 培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师。

3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的锻炼

现如今的毕业生与企业的标准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 学生掌握的技术水平达不到企业的水准, 为了缩小这种差距, 学校必须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动手实践的教学场所。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 加强基本专业技能的培训, 掌握基本的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还要对学生在机床的组装与调试以及今后的维护方面加以强化, 使每个学生成为动手能力高, 操作能力完善的全能型人才, 使学生与企业的标准相一致。

4完善评价体系

作为一名钳工教师, 我们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评分标准, 从多方面来评价一个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要从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方面综合的客观评价一个学生。对理论知识评价时, 教师不能以自己意愿评分, 要听听其他学生对其评价, 从多方位来评价。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技能评价, 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相互比较, 增强竞争意识,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钳工技能。

钳工教学的实践探究

1规范示范动作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边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在讲课中, 示范动作要准确到位, 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此外, 教师在示范过程中, 要注意边讲边示范, 以强化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认识和掌握。教师示范之后, 让学生进行练习示范,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发现问题, 最后教师对错误动作一一指出并纠正, 防止下次再犯。

2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巡回指导

在进行操作技能训练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后, 由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时, 教师要及时走动, 每到一个工位, 应耐心细致观察学生操作动作、步骤以及方法有无不正确的地方, 发现问题后, 教师要讲清道理, 并辅以动作示范, 及时的纠正学生错误,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下次不再出现此类错误。应避免出现学生练习时, 教师却没有踪影的现象。同时发现错误后,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找出问题所在, 使学生对操作掌握更牢固。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3准确地对学生评价指导

对学生进行最后的讲评是钳工教学必要环节, 应以激励、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思想, 主要就是对学生操作实践形成过程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做的好的地方, 教师给予表场;对于其不足, 耐心引导学生完善改正, 对学生进行鼓励。对学生进行讲评是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环节, 把这个过程作为师生感情交流的平台, 所以教师要认真对待, 不能敷衍了事。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讲评要讲到关键上, 讲到点子上,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同时能使学生能认识到自身不足, 达到评价促进学生理论和技能提高的目的。

结语

钳工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因此钳工教学任道而道远, 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思路, 总结经验, 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 提高钳工的教学效果,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技能人才。

钳工实践教学 篇2

一、指导思想

1、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培养合格的中级技能人才。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生产实际需要,注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本工种,增强安全生产和质量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本工种的基本技能。

(1)能较合理的拟定加工方案,熟练地编制中等程度零件的加工程序。2)能熟练合理地选用各种钳工工具。((3)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各种侧量工及排除常见故障。(4)训练学生具有普通中级钳工的技能基础,并能独立完成本工种中级技术等级工件的加工。

三、实习教学计划表

章 节 内 容 理 论 实践 第一章 钳工工作性质及特点;?安全知识及1学时 工种。

第二章 常用工具,量具的认识及使用。1学时 第三章 划线的种类,?划线基准的确3学时

定。

第四章 1学时 ?锯削的姿势。锯削的力,第五章 ?锉削的姿势,锉削的力度。錾2学时 子的几何角度。第六章 钻床的认识,钻削原理。1学时 第七章 螺纹切学的知识。1学时 第八章 ?工艺的编制 4学时

第九章 手锤制作 21学时 合计 14学时 21学时 四,实物制作;锤头

燕尾槽

对本计划内容,原则上应按大纲规定的顺序进行。但当受设备条件等因素影响时,也可分组交叉轮换进行。

五、实习装备及师资要求(按每班50人编制为基数)(一)实习装备

1、可容纳50--60人的钳工教室。2,保证钳工实训时每个学生有一个工位。

3、备有5—6台台钻及3—4块划线平板。(二)师资

钳工刮削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钳工专业 刮削知识 刮削工具 刮削方法

刮削是钳工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课题,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手工操作方法,也是一项比较繁重的体能劳动。作为机械制造和修理中最终精加工重要型面的一种重要方法,刮削可以提高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减小表面粗糙度值。在刮削技術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好刮削知识、刮削工具,采用正确的刮削方法来消除不良因素对刮削操作的影响,才能使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刮削的目的与特点

刮削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表面粗糙度值,提高接触精度和几何精度,从而提高机床的配合精度、润滑性能和使用寿命。刮削在机械制造和工量具制造及日常维修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精密机床设备加工所难以替代的,因而也是必需的加工方法。它的特点是工具简单,不受工件形状、位置以及设备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具有切削量少、切削力小、产生热量低、装夹变形小等特点。但对操作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且操作上重复单调,容易造成学生的烦躁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强调操作过程要有细心和耐心,并加强操作指导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突出刮削的作用

刮削后的零部件表面,不仅能获得很高的形位精度、尺寸精度,而且能使零部件的表面组织紧密和获得小的表面粗糙度值,还能形成比较均匀的微浅坑,创造良好的存油条件,减少摩擦阻力。所以刮削常用于零部件互相配合的重要滑动面,如机床导轨面、滑动轴承等。刮削时刮刀对工件既有切削作用,又有推挤和压光的作用。刮研挤压对零件表面的硬度有一定的提高,刮研后留在工件表面的小坑可存油,使配合件在往复和回转运动中有足够的润滑不致过热而引起拉毛或抱死现象。教学中可运用实物比对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加深对其作用的理解。

三、控制刮削余量减轻劳动强度

工件表面的刮削,每次只能刮去很少的量,而且劳动强度很大,因此机加工后留的刮削余量不宜太大,刮削前的余量一般控制在0.05~0.4mm之间,平面和曲面(孔)的余量数值应按国标相应规定选择。教学中强调具体用量数值应根据刮削面积大小和工件结构刚性以及孔径大小而定,刮削面积大则余量相应要大;刚性差,余量相应也要大些。但若刮削余量太大,则既影响刮削工作效率又增加劳动强度。

四、掌握显示剂及其使用方法

显示剂是用来显示被刮削表面误差大小的。每次刮削前,为了辨明工件误差的位置和大小,需要在精密平板、平尺、专用检具或与工件相配的偶件表面涂一层薄而均匀的显示剂,然后与工件合在一起对研。对研后,工件表面的某些凸点便会清晰地显示出来,这个过程称为显点。常用的显示剂有红丹粉(油),是氧化铁或氧化铅(铁)加机械油调制,用于钢和铸铁工件刮削;蓝油,是普鲁士蓝粉与蓖麻油或机械油调制,用于精密工件和有色金属及合金的工件的刮削。刮研时,要保持显示剂清洁,不能混进砂粒、铁屑和其他污物,以免划伤刮削表面和造成显点的虚假。显点后将凸起的亮点刮去。经反复显点和刮削,使工件表面的显点数逐步增多并均匀分布,表面的形状误差逐步减小。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不同材质、不同表面显示剂的选用是不同的,调配显示剂的稠与稀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显示剂的涂抹要薄且均匀,工件与校准工具的表面一定要保持清洁,这是提高显点效果的重要环节。

五、刮削面质量和精度的检查方法

刮削表面质量,从刮削操作的过程看,刮削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决定了刮削面质量的优劣。刮削面质量的检查方法,是将被刮削面与校准工具对研后,用边长25mm的正方形方框罩在被检查面上,根据25×25平方毫米面积内均布的研点数来评定,点数越多,表面精度越高。一般连接面要求有5~8点;导轨面要求有12~16点;精密平面的平板、平尺等检具的表面及滑动配合的精密导轨面要求有16~25点;超精密平面的平板或高精度机床导轨及精密测量量具的表面要求有25~30点。大多数的刮削面还要用水平仪进行平面度和直线度检查;导轨配合面除了用方框检查还要用塞尺检查配合间隙大小。对平行度可用百分表进行测量检查,垂直度用垂直圆棒进行检查。对滑动轴承内孔的刮削面质量,不同接触精度的研点数要求不同,应根据轴承孔径大小和机床精度要求而定,一般动力机械的轴承要有4~8点;通用机械的轴承要6~12点;精密机械的轴承要16~25点。要使学生明确,接触点数的增加表示表面的质量越好。检查则是在刮削的表面随机取25mmx25mm面积内的研点数,而不能指定位置。

六、刮削工具与用途

刮刀是刮削工作的重要工具,刮削时由钳工手持刮刀操作,刀头部分要有足够的硬度和锋利的刃口,刀体要有弹性。常用T12A和GCr15钢制成,也可在刮刀头部焊上硬质合金,以刮削硬金属。后端装有木柄,刀体部分淬硬到HRC60左右。刮刀有平面刮刀和曲面刮刀两种。平面刮刀用于刮削平面和刮花,分为粗、细、精三种刮刀;曲面刮刀用来刮削内曲面,曲面刮刀有多种形状,常用有蛇头刮刀和三角刮刀,用钝后可在油石上修磨。

刮削平面校准工具主要有:校准平板、校准直尺和角度直尺及专用校准型板。要使学生懂得它是用来与刮削表面对研,以显点数和疏密程度来显示刮削面的平面度和检验刮削面的精度,为刮削操作提供依据。

七、刮削操作方法

刮削也称刮研,是刮削和研磨两个工序的结合。即研磨显示刮削,再研磨显示与刮削,往复交替循环,使刮削表面粗糙度值和形位误差逐步降低,接触精度、几何精度在刮研中逐步提高,直至达到规定要求。刮削操作是教学中的难点,掌握好刮削方法是学习和掌握刮削技术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1.刮削方法的要领

(1)选择基准面,基准面应比沿其表面移动的工件的面长。

(2)刮基准面,然后根据基准面配刮相配合的另一面。

(3)两个相邻的面以一大面为基准面先刮。

(4)相同形状的阶台面,以原设计基准或磨损量较小的作基准面先刮。

(5)装配过程中,需通过刮削来调整两个部件上的互相平行或垂直面时,应刮削其接触面。

2.平面刮削方法

分推刮和拉刮两种。推刮主要依靠臂力和胯部的推压作用,切削力较大,适用于大面积的粗刮和半精刮。拉刮仅依靠臂力加压和后拉,切削力较小,但刮削长度容易控制,适于精刮和刮花。推刮有手刮法和挺刮法两种。其刮削方法是:

(1)粗刮:先用连续推刮方法,去除机加工痕迹。用粗刮刀在刮削平面上均匀地铲去一层金属,对凹凸不平的地方进行不同程度的刮削,快速除去过多的余量,刀迹较长,按一个方向刮。当表面研点为4~6点/25mm2,有细刮余量时为止。

(2)细刮:用细刮刀经粗刮的表面上刮去稀疏的大块高研点,进一步改善不平现象。细刮时用短刮方法,刀迹宽约5mm,长约6mm。第二遍刮削时要用40°左右的交叉刀迹。当研点均为10~15点/25mm2时停止。教师要特别强调对硬点应刮重些,软点要轻些。加强指导学生软硬点的判别。

(3)精刮:用带圆弧刀刃的精刮刀进行刮削,使研点达20~25点/25mm2。精刮时常用点刮,每个研点尽量只刮一刀,交叉刀迹排列整齐,刀迹宽和长应小于5mm,且落刀要轻,起刀要快。将最大、最亮的点全部刮去,中等显点只刮顶部,而小研点则留住不刮,以便迅速提高研点数量,达到精刮要求。

(4)刮花:主要使表面美观和形成良好润滑条件。采用拉刮方法,常见的花纹有斜纹花、鱼鳞花和半月花等。

3.曲面刮削

一般常用三角刮刀,刮削时用腕部和肘部的力量,用腕力控制使刀刃顺着工件曲面刮削,用红丹粉显点,用工艺轴作为内曲面研点的校准工具进行配研刮削。对滑动轴承的刮研方法是:

(1)研刮轴瓦。其方法是应先刮接触点,同时要顾及接触角,最后再研刮侧间隙。要使接触精度符合技术要求,并使侧间隙达到允许的数值。一般侧间隙是顶间隙的一半,但不允许超过顶间隙的2/3。同时接触角在60°~90°范围内。注意接触与非接触部分的交界处应刮研成光滑过渡,用手指擦抹应感到光滑。

(2)上下瓦之间有调整垫片的,应该上下瓦同时研刮。刮好之后再用垫片调整轴承的顶间隙,一般控制在1/l000d~3/l000d之间。上下瓦之间没有调整垫片的,上瓦的研刮就可直接从轴承盖里取出,放在轴颈上研刮。上瓦的侧间隙、接触角及接触点应和下瓦一样,研刮上瓦时,应先刮顶间隙,使顶间隙基本达到要求,再刮研接触角和接触点。

刮削是钳工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课题内容,也是展现技能水平高低的一个项目。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校教师对实训过程进行了精心的分析和指导,使我校钳工专业学生对刮削技术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毕业生进入机械制造和修理行业后,普遍受到用工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劳动部培训司.钳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

「2」劳动部培训司.钳工生产实习[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85.

高职院校钳工实习教学探析 篇4

一、高职院校钳工实习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得以大量出现和推广应用,机械制造业正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主要的技艺型传统制造技术向自动化、最优化、柔性化、绿色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精密化方向发展”。[1]与这种变化相适应,高职院校钳工实习教师也应该以此为提高个人技术业务水平的契入点,不但要传授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把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具体生产的能力与素质。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钳工教学多采用传统的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基本功,如锯、锉、剪切、弯板、钻孔等基本功的练习,没有考虑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钳工技能提出的深层次技术要求。钳工机械单调的反复训练让部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学方法的陈旧和缺乏新意的课题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收状态,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加上客观存在的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在工作中容不得一点懒惰,真正工作起来又苦又累,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对于钳工学习的热情。如何提高钳工实习的教学质量是钳工实习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二、提高高职院校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策略

为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钳工实习教学质量,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改变目前高职院校钳工实习教学被动的局面,让学生从消极对待变成积极参与,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以对我国高职院校钳工实习教学有所贡献。

1. 钳工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提高自我教学和实践能力。

钳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钳工实习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高职院校专业钳工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能够适应钳工新发展要求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改变过去只注重基本理论的掌握、基本知识的运用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强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旨教学思想。

钳工教学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并坚持用理论知识指导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巩固和提高。由于受生源质量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基础知识及其他机械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能促使基础知识差和缺少专业知识、技能的学生学好钳工技能。如钳工开料计算、装配、定位、误差计算等都需用到中学基本知识,刀具度、刀磨知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等都需用到钳工技术,补充以上知识与技能能够切实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

“名师出高徒”,要切实提高高职院校钳工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出高水平的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高级钳工技术人才,钳工实习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我,不断提高自我教学和实践能力。只有不断争取在校内外等多种渠道的学习与进修机会,才能使自己知识技能得到丰富与提升,从而保证钳工实习教学质量。

2.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教学是否得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2]浓厚的学习兴趣会激发学生集中注意力追求知识,成为最终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强大动力。

从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成熟状态来说,绝大部分学生还处在“准成人”阶段。如果在实习教学中采用一种方法单调的练习,会使学生心理感到厌倦,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教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主动的知识接受者。如在学生练习锉削基本功时,教师把操作训练与制作小手锤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训练和制作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在钳工实习教学中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只有当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3]教师在钳工实习教学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训练,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感到学有所得,才能使学生对钳工产生追求心理。

3. 注意学生个体间动手能力的差异,合理设置课题。

“五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长”,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有高低之分。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教育目标对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学生个体间动手能力的差异。对此状况,在实习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牢固掌握操作技能;对动手能力相对差的学生则需要辅之必要的辅导,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长,掌握操作的技能。

在高职钳工实习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有意安排一些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课题,如制作啤酒瓶盖起子、锉配钥匙等。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一方面能满足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良好学习效果的取得。

参考文献

[1]宋孟娟.浅谈钳工实习教学[J].科技信息,2010,(1).

[2]田德全.在钳工实习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

钳工教学讲义---划线 篇5

(二)教学时数: 2学 时 课

题:

划 线(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划线基准的概念,明确划线基准三个类型

2、掌握划线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

划线基准的概念和划线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划线基准的概念和选择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具:

划针、划规、划线盘、钢直尺、高度游标尺、90°角尺、样冲、工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复习提问〉

1、划线的概念及分类。

2、划线工具有哪机类?

3、如何正确使用划线平板? 〈引入新课〉

工件在加工的过程中,划线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在工件上钻孔,要通过划线确定孔的位置。加工锤头(实习考核件)也要先划出锤头形状,然后再进行加工,不能拿着一块料盲目的琢磨着去干。该怎

样去划线?应遵守什么规则?

〈讲授新课〉

划 线

(二)划线是钳工操作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划线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件的精度和质量,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划线的基本知识。我们本节的重点是划线基准的选择、划线的方法和步骤。

三、划线前的准备工作

1、毛坯涂色

为保证划线的清晰度,应清除工件表面的氧化铁皮、油污、型砂、飞边、毛刺等,并在划线部位的表

面涂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涂料。

常用的涂料:

石灰水用于铸、锻件毛坯表面;

粉笔用于小件毛坯表面;

蓝油用于钢、铸件半成品(光坯)及有色金属表面。

2、在工件的孔中装中心塞块

在有孔的工件上划圆或等分圆周时,为便于划线,必须在孔内先安装一个定圆心用的塞块。塞块有铅塞块、木塞块和可调节塞块。铅塞块使用方便,但只适用于直径较小的孔。其它两种塞块适用于较大直径的孔。当用木块时,在定圆心的部位预先钉上一铁皮。

四、划线基准及选择

1、划线基准

工件上要划出有很多条线,从哪一根开始划?在划线时要遵循划线的原则是划线原则。

划线原则——从基准开始。

划线时应在工件上选择一个(或几个)面(或线)作为划线的根据,用它来确定工件的几何形状和各部分的相对位置,这样的面(或线)就是划线基准。

2、划线基准类型 划线基准三个类型:

(1)两条中心线为基准;

零件上宽和高方向的尺寸,与中心线具有对称性,其它尺寸也是从中心线起始标注的。

(2)一条中心线和一个平面为基准;

零件的高度方向尺寸是以底面为依据,此底面就是高度方向划线基准。宽度方向尺寸对称中心线,故,中心线就是宽度方向的划线基准。

(3)以两个面互相垂直的平面为基准; 每一个方向的尺寸都是依据它们的外平面确定的。

3、划线基准的选择:

(1)、当工件为毛坯时,可选零件图上较重要的几何要素,如主要孔的中心线或平面等为划线基准,并力求划线基准与零件的设计基准保持一致;(2)、以两条互相垂直的边(或面)作为划线基准;

(3)、以一条边(或面)和一条中心线(或中央平面)作划线基准;

(4)、以两条互相垂直的中心线作划线基准;

(5)、如果工件上有一个已加工平面,则应以此平面作为划线基准;(6)、如果工件都是毛坯表面,则应以较平整的大平面作为划线基准;

(7)、平面划线时,通常选择两个基准;(8)、立体划线时,通常需选择两个以上基准。

五、划线方法与步骤

1、划线方法

钳工划线必须掌握以下几种基本划法:

⑴ 划垂直线 ⑵ 划平行线 ⑶ 求圆心

2、划线步骤

⑴ 详细研究图纸,确定划线基准。⑵ 清理毛坯表面,涂以适当的涂料。⑶ 正确安放工件,选用划线工具。⑷ 按图纸技术要求进行划线。⑸ 划完线应仔细检查有无差错。⑹ 准确无误后,方可在线上打样冲眼。

六、划线操作要点

1、划线前的准备工作(1)工件准备

包括工件的清理、检查和表面涂色;(2)工具准备

按工件图样的要求,选择所需工具,并检查和校验工具。

2、操作时的注意事项(1)看懂图样,了解零件的作用,分析零件的加工顺序和加工方法;(2)工件夹持或支承要稳妥,以防滑倒或移动;

(3)在一次支承中应将要划出的平行线全部划全,以免再次支承补划,造成误差;(4)正确使用划线工具,划出的线条要准确、清晰;

(5)划线完成后,要反复核对尺寸,才能进行机械加工。

七、找正和借料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铸、锻毛坯件的形状歪斜,孔位置的偏心,各部分壁厚不均匀等缺陷。如果偏差不大时,可以通过划线时的找正和借料的方法进行补救。

1、找正

找正即根据加工要求用划线工具检查或找正工件上有关不加工的表面,使之处于合理的位置。以此为依据划线,可使加工表面和不加工表面之间保持尺寸均匀。如图5-18所示。如轴承座毛坯,由于底座厚度不一致,因此划线时应以不加工的A面为依据进行找正。当A面校正水平后划出底面加工线,这样就可以保证底座厚薄比较均匀。当上部的内孔与外圆不同轴时,应以外圆为找正依据,求出圆心后再划内孔的加

工线。

2、借料

通过划线把各加工面的余量重新合理分配,使之达到加工要求。这种补救性的划线,称为借料。借料应掌握的要点是:需要进行借料划线时,应先测量毛坯各部位的尺寸,并对各平面、各孔的加工余量及毛坯的偏移量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图纸技术要求,对各加工面的实际加工量进行合理的分配;确定借料的方向与距离,定出划线基准面;以确定的中心线或中心点作基准进行划线。

找正和借料这两项工作在划线时是密切结合进行的。当然,不是所有的误差和缺陷都可以通过找正和

借料进行补救,这点必须注意。

划线操作时应注意事项:

1、工件夹持要稳妥,以防滑倒或移动。

2、在一次支承中,应把需要划出的平行线划全,以免再次支承补划,造成误差。

3、应正确使用划针、划针盘、高度游标尺及直角尺等划线工具,以免产生误差。

〈课堂小结〉

1、划线前的准备。

2、划线基准的选择。

3、划线的方法和步骤。

4、找正和借料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

1、划线基准的概念及类型。

2、划线(给燕尾图)。

课后作业: 预习和复习〈教 后 感〉

浅议钳工实习教学 篇6

一、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技校的学生和普通中学相比,整体素质有比较大的差距,且具有一定的厌学情绪,实训技能学习不认真,根本达不到实训的要求。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一方面,学校实行“双证”制度,学生毕业前要先取得人力资源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然后学校才能根据在校成绩,颁发毕业证书。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也要在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后,方有资格报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另一方面,企业紧缺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作为技工类学校的学生,练好专业技能,也是对其今后的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所以,在钳工教学时,笔者并不是上来就把学生带到钳工车间开始讲解,而是先要开一个动员会,强调上述学习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真正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

二、分层次制定实训目标

学生知道了“为什么学”还不够。由于平时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如果仅有一个总体实训目标,学生对每次课程必须要达到的技能练习目标要求仍不够清晰,因此,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学习的内容、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作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这样,学生就会合理地安排时间,对照分解出每个阶段的技能目标,明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这样学生有了时间意识,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紧迫感。

三、掌握扎实的基本操作技能

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和多余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及时指出问题。当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随着练习的深入,动作连贯,协调一致,不再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就能持续稳定正确地操作,此时,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钳工的基本操作中的锯割和锉削是经常用到的基本技能。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正确的锯割动作,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相关。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学生要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才能提高锯割的精度。

四、培养和提高感觉技能,积累实践经验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如在钳工技能实训中,学生仅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还远远不够。钳工主要是手工操作,培养一定的手感更为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以锉削为例,学生需要了解分别采用大板锉、中锉与小锉时,每次锉削量的大概值,以免下手不分轻重。这就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检测,多思考,多观察,通过科学训练,熟能生巧,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

五、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技能训练

在学生熟练地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这是钳工技能训练的又一重要阶段。教师应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如钳工技能训练中学生都要制作的小钉锤、螺母等,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对于技能考核的要求,钳工的针对性练习课题较多,例如“凹凸镶配”“燕尾镶配”等。

六、完成的工件应及时测评讲解

无论是单项操作技能练习,还是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在每次实训时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加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积极性。

七、重视生产实习中的德育教育

良好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实习的全过程,即每天准点到岗,遵守本工种实习纪律,安全生产,实习结束时要及时清扫场地。德育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精神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德育教育需要教师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严肃、科学的工作态度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钳工教学思路的革新与实践研究 篇7

关键词:钳工,教学思路,革新,实践,人才

开展钳工教学过程中,如何牢牢抓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给钳工教学带来的机遇,使我国钳工技术人才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新时期从事钳工教学的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思路,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钳工教学课堂是丰富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基础课堂,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场所,但是由于传统钳工教学思维、手段方法的滞后性,总是让学生感觉到钳工学习的枯燥乏味。总体来说,传统的钳工教学课堂缺乏新颖与创新,存在很多的弊端与较多的问题。

1 在教学思路上的革新

1.1 教师在思想上进行转变

教学思想的转变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转变的基础与前提。研究表明,在传统教学理念中,课堂教学过程过于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和训练,虽然在过去人才培养中曾经发挥过它的优越性,但是已经不适应现阶段钳工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教学思路,来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训练中,多增加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问题的假设,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步建立起现代化下的大工程理念和意识。

1.2 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对基本的技能、工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都是一片空白,更不用说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后对操作能力进行创新。所以,教师在进行钳工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基础知识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各种设备的真正含义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外实习实训,不断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内容等。

1.3 拓展教学手段

教学改革对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配合教学内容利用电教片、幻灯片以及多媒体CAI课件等手段,为教学提供方便。另外,在钳工教学中根据钳工训练的特点适时安排适量的讨论,为日后的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2 钳工实习教学的实践研究

2.1 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实践方法

钳工操作技能的形成从掌握局部动作到协调、熟练的程度,需要反复练习,也需要教师不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只有在动作规范、方法科学、步骤合理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因此,作为钳工实习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更好地落实上述教学方法,形成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方法非常重要。第一,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到位,在讲解动作的名称和作用时,要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教师一定要示范。在学生对动作技术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传授动作要领,以强化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认识和掌握。在示范过程中,要做到讲做一致,准确无误,规范条理。对于那些可见度小的操作动作,可以考虑使用电化教学或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增大可见度,防止学生错误动作的发生。第二,教师演示分析要到位。在教师的演示过程中,由于边讲边演示,动作慢且不连贯,容易造成示范操作的整体质量低下。如果不加以指出,就会出现问题。让学生作示范,在比较中发现问题。然后由教师把学生演示中发生的错误动作一一指出,并进行分析解剖,以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2.2 加强巡回指导

当学生在各自工位上操作训练时,教师要及时走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防止学生上工位、教师上座位的现象发生。还要避免入门指导完成,教师就放松指导,实习纪律失控,车间无人统领的局面出现。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操作动作是否有不规则之处,操作步骤与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操作流程是否有不规范之处,发现一处纠正一处。教师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要讲清道理,并辅以动作示范。当学生操作出现错误时,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时的点拨才是真正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要把不规范甚至错误的动作解决在开始时,同时还要启发学生找出该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要求学生思考该课题的工艺过程,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操作,如何省时、省力地规范流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技术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得以培养。

2.3 讲评指导到位

该环节是实习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是对实习教学劳动成果的评判,也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其主要任务是检查实习目标的落实情况,分析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出现问题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袁要坤.尝试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职业教育,2013,(2):51-52.

[2]初晓,张学政,武静.机械钳工现场操作技能[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中职钳工项目化教学的实践 篇8

一、项目化教学的前期准备

1. 教材的准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设施条件,我校机械专业教师将钳工教学中的《钳工工艺学》和《钳工实习与考级》两门课程进行了整合,自编了《钳工工艺与技能操作训练》教材。在编制教材时,将钳工知识要点编成各种产品形状、形式的项目,每一个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小模块。我们把相应的加工工艺、方法、手段、工时等尽量以产品的生产实际来要求学生。

2. 教师的准备

我校将钳工工艺课教师与钳工实习课教师进行了整合,具体措施是对工艺课教师与实习课教师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培训,一个班的钳工课由两名教师同时教学,这样使教师都能变成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3. 课时的安排

我校对钳工课程的学时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使项目化教学能更顺利地实施。首先上课地点不在教室,而在实习车间;其次每周安排上午4课时;最后在期中考试之后,集中安排一个月的实训。

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项目化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在完成一个生产项目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是围绕某一生产项目,从理论知识的准备、加工工艺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到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实现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

1. 项目的确定

确定项目时,我们首先解构课程知识体系内容,然后遵循典型性、覆盖性、挑战性、可行性、趣味性的原则选择与设计项目,在此过程中实现知识的重构。

按照上述方式,课程组经过与专业和企业的研讨,为本课程设计了三个学习项目,这些项目以“钳工基本工量具的使用”为主线,层层推进,由简单到综合,难度逐渐增加。见表1。

2. 项目的完成

项目进行前,教师应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确定每一组的组长。组长其实就是一位小老师,充分肯定组长的成果,从而带动其他组员的操作热情。同时,教师布置要完成的项目,应积极引导学生对项目加工步骤的确定,让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或小组解决技能训练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比如完成“六角螺母加工”模块,第一个小课题是划线训练:教师再次复习划线的知识,让一个学生示范各种划线工具的使用,进行正确的划线操作示范。例如在游标卡尺操作过程中,教师稍作指导之后,小组集体测量,每人报出自己测量结果,发现问题,集体评议,对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请老师答疑,整个步骤轻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率高,主导与主体角色明确、互补;第二个小课题是平面锯锉加工:教师做好锯锉的知识复习、示范锯锉操作姿势,另一名教师到学生中去,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引导学生完成锯锉加工;第三个小课题是钻孔训练:一名教师引导组长正确的钻孔操作,组长掌握后,教会其他组员;第四个小课题是内螺纹加工:教师示范攻丝的正确方法,提醒学生攻丝中易出现的问题。

教师应充分发挥在项目化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同时还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致。教师不断地在实训中检查学生的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是否正确规范,并在些基础上强化操作要领,从而加快技能的巩固和掌握。例如:在锯削训练中,有的学生锯缝总容易歪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指出原因可能是姿势不对,或者工件夹持的位置不对,或者起锯姿势不正确,等等。通过学生的发言,锯削的速度、锯条装夹的松紧程度、眼睛应该看哪里、怎么看等相关的问题都一一提出来了,这正是所谓“一夹持、二松紧、三起锯”的锯削操作要点。由学生这样交流出来,比教师自己讲述和示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掌握。

3. 项目的评价

项目完成后,教师应组织产品展示与评价是项目化教学法的关键。这一环节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产品展示并自评:每个小组推荐一件较好的产品展示,同时推荐一位学生向其他组的成员介绍自己在实施项目中的收获,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2)互评:在参观了其他组的产品及听了他们的自评后,组织各组员进行互相评价。对他人的思维模式、操作技能、产品质量进行借鉴和点评。(3)教师点评:教师对完成项目中出现的一些关键的、共性的理论与技能问题加以集中点评,加深学生的认识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我们在钳工课程中进行项目化教学,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学生通过钳工技能考核的比例大大提高。这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

参考文献

[1]万志坚.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职业技术教育, 2009.11, (32) .

[2]徐敏.浅谈中职数控专业的实习教学改革.中等职业教育, 2009.7 (总第184期) .

[3]孙洪军, 李仁强.机电专业钳工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职教论坛, 2002.1, (49) .

[4]徐冬元主编.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5, 第13次印刷.

钳工实习教学改革探究 篇9

1 选取市场企业所需的教学教材

钳工技能实习教材内容选取, 是很重要的一步,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就业方向。目前, 钳工实习教材的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要, 与市场需求不符合, 与企业联系不紧密,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特别是综合技能训练内容所占篇幅过多。钳工实习教材的内容应在现有的教材内容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删减与补充, 有侧重的增加核心技能训练内容, 有适度的减少基本功技能训练内容。

核心技能训练内容应该以维修钳工为主, 保留传动机构装配、轴承及轴组装配、液压传动等内容。增加典型液压回路装配及调整、卧式车床精度检测及拆装等内容。模具核心技能训练内容应包括模具设计、模具制作、试模调试以及产品制造等内容。

基本技能训练这部分应以钳工常用量具测量、划线、锯削、锉削、孔加工、螺纹加工为主。当然实际训练内容可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进行适当的取舍, 其中錾削可作为辅助内容进行训练, 錾削平面等内容可适当去除;另外, 呆錾子侧重于挥锤动作姿势的掌握, 刮削、研磨侧重于机修专业的学生;综合技能训练中的制作锤子可改为錾口榔头, 锉配可改为镶配。

总之, 在教材内容选择的时候, 学校领导及相关教师要进入市场, 深入到各企业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 结合企业所需, 根据企业所反馈的信息, 然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进行汇总、梳理、取舍, 选择符合学校实情, 适应企业所需的钳工技能实习教材, 为钳工实习教学提供基础保障。

2 建立产教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虽说学校认识到了钳工实习教学与市场、企业联系的重要性, 并安排学生到校外各厂家进行实习, 但受到实习时间及实习基地实际情况的影响, 如实习设备、生产产品等与学生所学不符, 使得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钳工实习教学与生产实际及企业发展的相脱节是目前表现出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直接给学生的就业带来影响。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 许多钳工专业学生在毕业后所从事的企业工作与其专业是不太对口, 近15%左右的学生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 这对于一个实践性、技术的专业而言, 是不太乐观的。因此, 各学校应根据钳工实习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发展方向, 在详细了解企业生产设备、生产产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选择与学生实习相符的实习基地。

而要解决与企业相脱节的现象, 其根本措施是探索出一套与学校和学生实情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即产、教、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可以说, 实习基地的有效选择是推行和实施该教学模式的一个过度。学校应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和社会资源, 积极与企业联系, 确定合作计划, 通过钳工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沟通和交流, 可以共同编制生产工艺, 从而提高教师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学生承担生产任务, 由简单的实习变为顶岗实习, 以提高学生实际岗位适应能力。这样不仅减少材料消耗, 节约教学成本, 其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使教学与实际紧密相结合, 教学与企业发展同步, 使“学生”与“工人”角色实现“无缝对接”, 使学校与企业保持“零距离”, 提高学生工作适应能力及就业水平, 提升学生的专业就业率和就业层次。

3 应用多样合理的教学方法

钳工实习教学过程中, 会出现学生厌学、学习疲劳、学习吃力等不良现象, 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及教学实情综合性的选择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此,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3.1 趣味性教学

钳工实习教学本身而言是比较枯燥的,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现象, 所以有必须采取趣味性教学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由“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首先是教学手段的趣味性, 在钳工实习教学中, 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口诀教学法, 可以帮助学生简单深刻掌握各项操作技能的要领。如锉削操作姿势常用的口诀为:两手握锉放件上, 左臂小弯横向平, 右臂纵向保平行, 左手压来右手推, 上身倾斜紧跟随, 右腿伸直向前倾……。其次是技能实习项目趣味性。如果直接照教材上的项目进行长时间的技能实习训练, 就会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 教师应该创造性的在一些项目中增添一些有趣的内容, 或者工艺, 改变传统实习教学中千篇一律的做法。

3.2 分解目标教学

作为钳工实习教学教师, 不只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 还要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什么”, 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实习训练目标, 但仅有一个总体实训目标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学生不能对每次课程所要达到了技能训练目标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 缺乏紧迫感, 不能按计划完成总体教学目标。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对各阶段必须掌握的技能目标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 同时让学生时刻做到心中有数, 知道何时应该掌握什么样的技能, 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样一来, 学生就不会因为常时间内的总体目标训练而感到乏味, 能够参照分解出的各个子目标, 清楚的认识自己此阶段所学技能的优点的不足,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接下来笔者就具体实习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在实习教学训练开始前, 可以将以前学生经过技能鉴定的优秀工件展示给学生, 并详细的讲解该工件的形状、形位公差、尺寸公差、加工方法、加工程序、配合精度等内容, 以便学生对他们所应掌握的总体钳工技能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 然后详细的分配从实训开始到考试结束之间各个环节, 确定每个阶段所应掌握的技能。比如首周的实习课程是锯割技能训练, 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锯割方法, 并保证锯割尺寸误差及锯缝与基准面垂直度误差<1mm。接下来的锯割练习则要求更加精准, 控制尺寸误差<0.5mm, 并向学生说明锯割尺寸误差准确控制的重要性, 在学生明确各个阶段的实习训练目标后, 其在练习过程中就会有时间观念。

3.3 感觉技能教学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度有关的技能, 不同专业对感觉技能的要求是不同的, 如汽修人员要求通过听觉来判断发动机的工作是否正常。在钳工技能实习教学中, 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是远远达不到实际工作要求的, 所以需要通过感觉技能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手感, 感觉的正确是否将与能力强弱将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以锉削为例, 在运用大板锉、中锉与油光锉时, 学生需要清楚的掌握自己每次锉削的锉削量, 以免实际操作时没有分寸, 使工件尺寸过大或者过小, 教师需要让学生多动手, 多操作, 多检测, 多观察, 多思考, 科学训练, 循序渐进, 熟能生巧, 逐步培养出学生准确的的感觉技能。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 熟练的学生在锯割后留下约0.2mm的余量, 使用大板锉连锉十次左右, 将余量减少到约0.1mm, 然后再使用中锉锉削十余次, 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 最后用油光锉修整。

3.4 综合训练教学

在学生熟练的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 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进行综合训练, 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 这是钳工技能实习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阶段。教师应根据实习训练内容和要求,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课题, 这种训练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加深对知识和了解, 快速的提高技能, 做到熟能生巧。如钳工技能实习训练中要求制作一个錾口榔头, 就是基于此目的。

3.5 教练结合教学

俗话说, 苦练不如巧练。训练效果与训练时间有关系, 但并不绝对与时间成正比。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是技能实习教学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在训练时间太长, 学生体能普遍下降的情况下, 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尤为重要。如:笔者在“錾削”课题练习中, 穿插“錾子的刃磨”这一课题;在“锯削”课题练习中, 穿插“游标卡尺使用”练习;在“锉削”课题练习中, 穿插“划线”课题练习。其主要目的将全天单调、枯燥的基本技能训练转变为穿插训练。这种基本技能训练中, 穿插有关《钳工工艺学》理论知识及其它课题的教学方法, 可以让学生劳逸结合, 得到休息时间, 恢复体能, 从根本上确保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最重要的是, 穿插教学, 很容易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习, 在实习中去体会理论, 检查理论, 以实现学生较快的掌握钳工基本技能及钳工工艺学理论的目的。

4 确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总结评价是钳工实习教学的必要阶段, 其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实习训练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评价教师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 分析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在给学生做出评价以前, 我们通常要求学生自己先行评定, 然后通过学生自测和教师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发现一些问题。在总结评价时, 一是检测要认真。对实习作业的检查应严格按照零件技术要求, 认真、全面地进行测试检验, 不能敷衍了事, 留下质量问题和死角。二是记载要详细, 对作业的检查结果, 要按考核项目逐一登记, 尽可能地把实测数据记载下来, 便于问题的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实施。三是要及时公布测试结果。这样既便于学生习了解自己, 也有利于学生进行横向对比, 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总结评价还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即便是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 也应讲究方法, 点到为止, 避免伤害其自尊心。

5 结语

钳工实习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由于其所涉及的内容较多, 并且较为复杂, 难以控制和把握, 所以需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进行总结, 以提出综合性的教学改革方法。

参考文献

[1]薛增戈.谈钳工实习教学改革[J].职业, 2009, (5) .[1]薛增戈.谈钳工实习教学改革[J].职业, 2009, (5) .

如何更好的进行钳工教学 篇10

关键词:目标,兴趣,步骤,改进措施

大多数职业院校, 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普通高中相比, 差距较大。对于学生而言, 要求掌握的工种较多, 其中钳工是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且最为基础的工种之一, 为了更好的进行钳工教学, 提高钳工教学水平和质量,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

1 明确目标, 激发兴趣

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指南针和保证。特别是对于职业学校教师而言, 这两者更应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力争取得毕业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毕业、就业的必要条件, 若是取不到相应的证书, 在就业时就比较困难。且技能等级证书是衡量学生技能水平, 能不能适应将来工作的直接证明。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生产第一线紧缺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作为职业学校学生, 练好专业技能, 既是其区别于普通学校学生的特征, 也对其今后的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所以, 在进行钳工教学时, 不能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到钳工车间开始讲解, 而是必须先开一个动员会, 强调上述观点以及安全生产知识, 使学生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 从而真正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

2 分解目标, 确定步骤

教师在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 还应该将其划分为各个具体目标。具体目标的作用在于为具体的教育过程指明方向, 提供有效的考核依据, 防止目标过大让学生无所适从。而且目标要做到科学、具体、适当。正确确定具体教学目标:一要, 根据教学内容, 确定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二要,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 进行学生群体目标的细化。

2.1 确定阶段目标, 制定教学措施

根据教学内容和技能证书的考核要求, 对实践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分阶段划分, 同时辅以相应的概念知识。因此, 在进行钳工教学时, 应该先让学生对他们应掌握的钳工技能有个初步的总体了解, 然后把从开始实训到参加技能考试之间的时间进行分配, 指出在每个时间阶段内要掌握的技能。

2.2 明确不同层次, 细化群体目标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 我们要形成多极化教育目标机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合理确定培养层次和目标,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考核,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技能, 改变过去“齐步走”平均发展的状况。

不同教学目标的划定, 并不意味着取消职业教育的一般要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般要求、不同目标与发展机会三者的和谐统一。学校教育就是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力, 发挥每一个学生特长, 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水平。

3 实施目标, 强化训练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以锯割来说, 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 凭着一股冲劲, 一口气锯下去, 不一会儿就累得胳膊、手发酸, 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实际上, 正确的锯割动作, 从锯条的安装, 起锯的方法, 锯弓的握法, 站立的部位, 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 用力的速度与大小, 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有关。在学生熟练的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 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进行综合训练, 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 这是钳工技能训练的又一重要阶段。教师应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 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这种训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加深对知识、技能的了解与认识。

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 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 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 使学生由简单的模仿, 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和不正确的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 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 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到位.在讲解动作的名称和作用时, 要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在学生对动作技术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教师要因势利导, 抓住动作要领, 较慢地给学生演示一至两遍, 以强化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认识和掌握。在示范过程中, 对于那些可见度小的操作动作, 要做到讲做一致, 准确无误, 规范条理。其次, 教师演示后应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做, 演示分析要到位。在教师的演示过程中, 由于边讲边演示动作慢而不连贯, 造成了示范操作的整体质量低下。如果不加以指出, 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作示范, 将教师的动作重复一至两遍, 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然后教师将学生演示中发生的错误动作一一指出来, 并进行分析解剖, 以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之后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4 达成目标, 持续改进

无论是单项操作技能练习, 还是综合操作技能训练, 我们在实训前都要确定一个评分标准。要求学生在加工时首先要看清图纸的要求, 对一些尺寸、平行度、垂直度的加工都要控制在图纸误差范围内, 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也不一样。通过对实训的要求, 教师利用这个标准, 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 立即改进, 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 增加竞争意识, 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 提高学生积极性。

总之, 如何更好的进行钳工教学, 各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不同见解和成功经验。我们只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 认真教学, 教导学生强加训练, 才能提高学生的钳工技能水平, 以及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才能为社会提供高技能人才, 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蒋增福.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2]刘亮.钳工手册[S].湖北科技出版社, 1900.

钳工实习指导课教学探究 篇11

关键词:钳工;实习;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33-01

一、钻研教材,分析教学目的

钻研教材是上好钳工实习教学指导课的前提。具体表现为:研究教材的版本、作者、实习课题及实习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实习课题与前后课题的联系;研究实习课题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而分析实习课题的教学目的是上好钳工实习指导课的基础。具体表现为:通过实习课题教学,学生必须了解、理解的知识内容及应掌握的技能、技巧;同时分析实习课题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实习课题教学,了解学生的技能应达到的等级标准。在综合以上两者的基础上,运用所授知识和思想品质相统一的教学教育性规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研究学生,设计教学方法

研究学生,设计教学方法是上好钳工实习指导课的保证。钳工实习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综合实习指导课的结构,灵活运用启发提示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习指导法等教学方法,突出钳工实习教学的示范性、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实习的积极性,讲练结合,教得生动,学得轻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结构,优化实习教学

合理课的结构,优化实习教学是上好钳工实习指导课的中心。根据认识规律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联系的规律,钳工实习指导教学课由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三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入门指导占总课时的12%左右,巡回指导占总课时的82%左右,结束指导占总课时的6%左右。

1、入门指导是学生学习钳工实习理论,明确工件具体操作工艺的理性认识主要阶段。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授课时首先简介与实习课题密切相关的工艺知识,采用多种教法,联系相关钳工工艺理论讲清、讲透;其次分析操作工件图,直接切入实习课题,同时明确技术要求(主要是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及配分;再次引导分析、总结工件的实习操作步骤(一般情况下,这是实习课题的重点内容),充分运用分步教学法,即指导教师示范一个步骤,要求学生同步训练一个步骤,同时指出该步骤容易出现的问题,深层次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尔后将各个步骤进行整合演示和训练;最后列出工件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缺陷(一般情况下,这是实习课题的难点内容),多方面分析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要从组成操作工艺系统(钻、铣床等、钳台(台虎钳)、工件、刀具、操作者等)的因素中寻找突破口,拎出操作工件的注意事项。

2、巡回指导是学生将学到的钳工理论指导实习操作并不断完善的感性认识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除按照入门指导中的操作工艺加工工件外,须留心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而作为教学主体的指导教师,更应全面观察,及时了解操作工艺的实施情况,抽测工件,对操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集体指导,同时对巡回指导中个别“差生”出现的“离奇”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从分析他们原有的技术、理论基础入手,指导他们寻求产生缺陷的原因,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肯定他们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做到从根子上补差。总之,在巡回指导教学过程中,实习老师的技能指导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从而使学生少走弯路,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结束指导是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技能抽测考评、分析总结,布置作业的主要阶段。实习老师在综合抽测评分的基础上,结合巡回指导中出现的共性、个性问题,紧紧扣住入门指导,多层次、全方位分析工件未操作好的原因;多角度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多方面挂钩相关的工艺理论。依据巩固性教学原则布置课外作业,帮助学生消化、巩固、提高。

四、围绕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围绕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上好钳工实习指导课的关键。整个实习教学过程围绕教学重点全面展开。首先在入门指导中,实习老师应依据认识规律,综合采用较先进的教学手段,辅以一定的动感语言,体态姿势,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师生共同合作,多角度解决实习课题的教学重点;其次,在巡回指导中,实施教学重点;再次,在结束指导中总结教学重点。同时,实习指导老师应该严格遵守教学规律,针对实习操作难点,站在理论的高度,全方位、深层次剖析,同时落实具体的针对性措施,突破实习课题的教学难点,升华钳工实习指导课。

五、德智结合,既教书又育人

寓德育于钳工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上好钳工实习指导课的灵魂。首先,必须端正学生的学习、实习态度,稳固其专业思想。学生刚开始钳工实习操作,苦、脏、累、单调、枯燥接踵而至,很多学生由于认识不足而导致实习积极性不高,个别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此种情况下,实习指导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介绍历届优秀毕业生(如首届全国职业中学“钢城杯”钳工技能比赛状元蔡洪兵等)刻苦成材事迹,也可针对个别学生具体情况做细致性思想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实习的兴趣一天天被激发,实习的热情一天天高涨,渐渐爱上钳工实习,为钳工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实习指导教师应严于律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钳工实习教学中,实习指导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教学态度及教学作风对学生学习、实习态度及工作作风的影响举足轻重,“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实习指导教师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必须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拳拳父母心,体验到老师的切切育子情,全面丰满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这样才会更自然有效在实习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如何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 篇12

1 钳工培训的特点

1.1 钳工培训所用工量具和设备操作简单易学

锉刀、直尺、錾子、手锯、钻床等, 这些工具和设备在生活中常见, 但是导致好多学生认为这些工具在家里有的都用过, 感觉太简单, 学生对工量具使用缺失好奇心, 没有求知欲, 有的学生还感觉这些日常用到的工具和高科技相差太远, 体现不出科技含量。

1.2 钳工实习体力消耗比较大, 手工操作易疲惫。

由于钳工实习的特点决定了实习的特殊性, 要练会一项技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一个项目, 并且都是体力活见效慢, 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1.3 钳工效率低, 进度慢。

“紧车工, 慢钳工。”钳工操作是一个慢速细心的活, 实习一上午也不一定能做一个工件。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学生实习的情趣。

2 钳工实习中常见的问题

由于钳工操作有着以上诉说的特点, 加之现在的中学生家庭条件好不愿吃苦、大多是留守孩子父母在外打工, 爷爷奶奶照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并且中国的职业教育对象都是学习基础差、文化程度低、素质不高的学生。

钳工实习中普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1) 很多学生对实习操作认识不深, 思想上不够重视态度不端正;认为钳工就是锉、锯、錾没有技术含量。并且劳动强度大很累, 出成果慢.认识不到钳工维修在现代化生产中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实操时出现应付差不多就好的的现象, 做不到精益求精。

(2) 怕苦怕累, 实习中叫苦连天, 一会看不到就坐着休息, 聊天玩手。

(3) 文化程度低对加工工艺安排不合理, 个别学生只会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操作, 稍微有变动就不能进行操作。

(4) 总体学生身体素质低, 特别是女同学总以为这些都是男孩干的, 最终造成了钳工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 市场很大, 但是能胜任钳工维修操作的的很少。

3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实习质量

通过以上的全面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 , 影响钳工实习的因素, 既有钳工操作本身特点的限制, 也有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和体能方面的原因。因此编排实习计划的时候, , 针对钳工操作的特点, 认真分析课题, 找出难点, 另辟奇径解决存在的问题, 提高钳工实操教学质量。

3.1 做好思想教育———改变学生的认识

讲解艰苦奋斗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为提高实操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教育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勤学苦练, 要有自己的“梦”, 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好的品德和素质是现代企业所需要的, 为了下一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诱发兴趣——改进钳工实习的关键

运用探究的教学模式, 对常出现的问题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解决。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只有发自自身的主动接受, 才是学好技能的主要开始。杜绝混日子, 充实在学校的每一天, 我累但我很快乐。

3.2.1 教学的多元化

在钳工教学中摆脱单调的基本知识的死记硬背和基本功长期枯燥乏味练习, 要把内容简单化, 生活化。例如:, 錾削姿势正确与否将会对錾削质量有很大影响, 理论知识要讲解步法, 錾子锤子的握法, 敲击方法, 起錾终錾注意事项等。讲者手忙脚乱的笔画, 听者枯燥乏味。而我的改变是把内容精炼为“稳、准、狠”三个字, 对这三个字进性讲解, 学生能牢记于心, 然后在练习中体会錾削的理论要求。通过亲身体会和老师的后期指导学生会掌握这项技能, 与老师在三尺讲台上笔画讲解相比我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

3.2.2 趣味实习项目

抛却课本上死板的授课内容, 对教学项目大胆改革, 可以争取学生的意见, 设计他们感兴趣的项目来进行实习。把训练项目融入到里面, 既增加了实习的趣味性, 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摆脱了枯燥、单调、乏味的传统教学方法, 让实习妙趣横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老师只负责引导纠正, 展现了新时代的教学观。

3.3 培训科学化——钳工实训的保障

并不是实习越长效果越好, 苦练不如巧练。实习效果与实习时间有关系, 但不是正比关系。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好的实习效果呢?尤其是在学生身体综合素质低的情况下, 合理科学的安排实训更为重要。例如:在“錾削”课题练习中, 穿插“游标卡尺使用”这一课题;在“锉削”课题练习中, 穿插“划线”课题练习。再就是新的实习动作先不要急于蛮干, 先在脑子中想一遍再下手。出发点就是变单调、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为趣味横生的训练。体力训练和脑力训练相结合, 这样学生不但得到了休息, 体能得到了恢复, 而且学到了新的知识。

3.4 分层次培养——提高实习的措施

学生素质有高低, 接受能力有快慢, 要区分对待, 根据学生能力大小、素质的高低, 制订不同的训练项目和考核标准, 从而调动和维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对体能较差的学生可以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适当降低标准要求;素质高的、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加大实习难度、提高钳工工件加工精度等。

上一篇:政治实现机制下一篇:生态系统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