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2024-08-31

钳工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共12篇)

钳工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篇1

一、项目教学法应用的现状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中, 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这种教学法最初是由德国联邦职教所按行动为导向制定而成, 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模块分五个教学阶段进行:1、确立项目任务;2、制定计划;3、实施计划;4、检查评估;5、归档或结果应用。

在项目教学中, 学习过程应该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 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 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 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 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应与时俱进,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自我挑战, 不断提高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目前, 我国的职业教育中, 在专业课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形成职业能力, 确保职校毕业生按工厂岗位要求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经, 其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

二、项目教学法在《钳工技能》教学中的创新

针对目前我国中职《钳工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总结出以下基本的教学思路。

1、课程的开设

《钳工技能》应根据工厂生产实际和学生认知规律分模块、课题开设, 让理论教学的教师与技能教学指导教师相互沟通与合作, 这样有利于制作以钳工技能训练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既解决了师资问题又促进了相关课程的结合, 使学生易学易用, 在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能力, 进一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

2、推销“项目教学法”

在开展项目教学法之前必须用一周的课时讲解分析《钳工技能》课程的有关知识, 包括概念、职能、内容、方法等, 以及其在机械加工中重要作用, 并强调指出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后向学生介绍“项目教学法”, 说明开展此教学法的优缺点和要求, 以求得学生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并且征求他们的意见。

3、确定项目

为了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项目的选择应该“就地取材”,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根据本地的经济状况、机械加工发展的要求来确定项目方向。具体来说, 有教师用作教学案例的项目和学生实践操作的项目两种其中, 教师用的项目是《钳工技能》和具有本地机械加工特点的课题项目, 以便于教学过程中与工厂实际的零距离。例如在教学中, 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和需要, 自由组合, 8~10人为一组, 由教师带队到工厂进行实际车间的工厂见习, 以一线操作工人的心态进行车间调查。

4、项目的实施

各组根据钳工技能的职能, 自行分工, 成立组织以进行管理, 由班长充当车间主任, 组长充当项目负责人, 组员合作完成任务。首先, 各组制定项目计划, 有生产计划书和钳工技能训练策划书, 经教师认可, 然后分组执行。在课堂上, 以完成学生的项目为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教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且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 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5、项目的评价

当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出成绩, 更是为了改良项目以便应用, 包括所建理实一体的完善性、校企合作的手段和措施的有效性。所以, 应采取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 自评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且可以改进课程或教学的设计, 其作用是重视学生学习主体, 重视学生的反思,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互评利于学生共享学习成果,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教师对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这一工作是最主要的, 教师在评价时不能只评价结果的优劣, 更着重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而且不只是评出分数, 更应该要指出问题所在, 给出具体改进及修改建议等, 让学生继续完善项目。如果有条件的话,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评奖,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 给优胜者颁发奖状、证书和奖金, 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6、项目的归档与应用

项目教学法强调项目的实用价值, 所以进行评价后得以完善的项目, 应该推广应用或者归档以便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不管是教师或者是学生完成的项目, 如果其实用价值能引起企业的兴趣, 不妨商业化运作, 由学校与企业联系, 将企业的加工产品直接由学生在钳工实习室完成加工。这也是培养与检验师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之一, 同时, 也检验了教学效果, 加强了校企合作, 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 《职业教育研究》, 2005年。

[2]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

钳工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劳动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传统教学要求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如何发展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是新时期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对教师而言重在研究适应新时期的新教法,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把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穿插配合、相互取长补短,定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以往的钳工教学中,学生普遍觉得钳工技能训练枯燥无味,又脏又累,开始新鲜感一过去,操作就提不起精神,针对中学生这一实际,如果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耐心细致地讲解知识要点,千遍一律的进行灌输,必然使学生对钳工知识的学习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活力,造成了课堂气氛沉闷,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大部分学生人在心不在,效率极低。那么这样就无法完成钳工教学的目标,更谈不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教学方法,把钳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目前广大钳工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项目教学法”是一个实用有效的好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的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

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采用项目教学法一般可按照下面五个步骤进行:

1、明确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的项目

2、制定计划: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充分利用模型制定项目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与教师经过分析讨论后最终得到认可。

3、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内的分工及小组成员间合作形式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方案和程序工作。

4、成果展示:项目计划的工作结束后,对形成的成果进行展示。

5、评估总结:主要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进行评价,可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近年来,我在钳工的教学中尝试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下面我将“镇纸的创意造型”的课堂教学过程介绍给大家共同探讨。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将一个简单的长方体镇纸加工完毕,接下来的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这个结构比较简单的镇纸进行设计,任意改变镇纸的形状。配合这次课程的内容,我下达的任务书:让学生自由组合分为4组,第一步,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构思、设计,15分钟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经过讨论之后,推选一位同学将有创意的或者是有争议的设计提出来一起分享及讨论。第二步,学生要在两节课的课时里完成对镇纸创意造型的加工。

任务书下达之后,同学们立即全身心的投入到镇纸造型的设计中,15分钟之后,同学们表现的相当活跃,展开了积极的讨论。通过激烈地讨论之后,在老师的主持下,由各组代表上台把各组的讨论情况进行阐述,每组讲解后,在由老师和全体学生针对有争议的设计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确定这些设计的加工步骤。接下来,学生们就按照确定的加工方案对镇纸进行加工。90分钟之后,加工结束,再由老师对实际的操作情况和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概括和打分。

五、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确立的项目要恰当、实用

确立一个项目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情。首先,一个项目要有计

划好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规则上项目结束后要有一件能看到的产品。其次,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再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最后,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评分标准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我之所以选择镇纸的创意造型这个项目,就是由于镇纸的结构较为简单,可供实习时间在半天内的班级使用。这个项目虽简单但涉及到所有的已学的基本操作,而且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设计,任意改变镇纸的形状,很容易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如何做好主持人

项目教学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以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主持人。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主持人应注意:做好课题的回顾,引出新的课题;强调任务书,明确本次课题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将各个小组的表演衔接好,使课堂的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各个教学环节应紧凑而流畅。

3、做好讨论和评价的工作

在课堂中,学生按照制定好的计划,按要求分组讲解后,做为教学活动的引导人,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好讨论并做好课堂的评价小结。在本课题的课堂中,我首先概括了四种镇纸造型的方法及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同学们讨论的造型设计中的优缺点,给予了重点讲解,以达到让所有学生共享经验的目的。

4、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项目,使学生学得更全面

项目教学法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由于每个学生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到评价各个环节中,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可以说是心手脑并用,这种模式充分的刺激了学习的各个器官,根据心理专家的实验,这种学习方式记忆持久、效果高达90%。我本人也做过课后调查,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让他们感觉新颖、有吸引力,能使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效果特别好。因为这些都是同学们的倾力之作,所以在课堂上展示这些成果时,同学们都很自豪,而且注意力极其专注,这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

六、结束语

关于钳工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钳工教学;基本条件;创新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钳工教学的基本条件

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钳工教学一直以来强调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但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却很少,除了条件受限制外,大多是教师本身缺乏对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使本已抽象的知识更显枯燥,这样不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提高。所以我们应不断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来充实学生的理论认识。

1.因材施教,制作一些钳工操作的简单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大量的操作性的内容,而许多学校又不完全具備操作模型和模拟场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主动的挖掘和创造,创造性的进行教学,自己动手制作钳工操作的过程。例如:在研磨一节中,在没有研磨平板、研磨剂、工件等情况下,利用铁板作为研磨平板,黄砂掺水作为研磨剂,石头作为工件,边进行现场研磨,边结合课本教学,最后,通过石头表面被磨去了薄薄的一层,让学生真正领会到研磨操作的全部内容。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即形象又直观,学生也很喜欢,因而效果良好。

2.带领学生参观校实习工场,观摩高年级实习操作

学生的理论学习到了一定程度,迫切想知道现实的各种状态。这时教师利用学校具有的实习工场(一般学校都有),带领学生进行参观,了解钳工一些常用工具、量具、机床,并在高年级学生操作时,联系课本内容进行现场讲解,具备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试操作,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参观专业机械厂,了解机械加工过程,进一步加强感性认识

钳工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也在得到不断提升。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平时所见的,渴望更多的了解。这时,教师应在恰当的时间,带领学生去设备齐全、工艺先进的机械厂参观。参观的同时,要求专业教师要结合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过程进行讲解,特别是在课堂上不易讲明的、讲彻底的内容,要着重讲解。对学生参观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耐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学习,否则,无疑是走马观花,失去参观的意义。

二、与其它学科的配合教学是钳工教学能否成功的必要保证

在钳工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它不是一门独立性的课程,它的教学与其它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仅从钳工单方面的角度来开展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不能够取得教学成功。因此需要我们灵活的运用学生所学各学科的知识,来辅助做好钳工教学,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基础知识是学好钳工的关键

虽然钳工教学给学生容易造成不需基础知识,或需基础知识很少的感觉,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发现,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很难学好钳工。其实,在课程中,例如:钳工落料、尺寸链计算、装配、定位误差计算等问题,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除了正常的钳工教学之外,还需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的补充。这对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也是很有好处的。

2.其它机械专业课知识对学好钳工也至关重要

钳工在实际生产中,有着“万能钳工”的美誉。这除了证明钳工的作用之外,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钳工的涉及知识面较广,内容的复杂。在实际教学时,不难发现许多的机械专业课程,自始至始贯穿于钳工课程中,例如关于金属材料热处理知识,刀具角度及刃磨知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等,都与钳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知识的补充,对能否学好钳工课程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学习也是很必要的。

三、不断充实自我,努力搜集现代科技知识,创新课程内容是学好钳工的重要途径

当前的钳工教学,由于工业飞速发展,书本的知识与现实已有很大的差距。记得曾有人说过:书本的知识与时代脚步相比,总是滞后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本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点来对待,对于书本中的常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应讲深讲透。同时,应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将课本以外的东西融入到教学中去,与时俱进的开展教学。

1.教师应不断充实课程以外知识

在钳工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习课本以外的内容,不应该在钳工中学钳工,而应跳出钳工来教钳工,这包括,我们应吸收新的知识和技术。

2.教师应收集更多的当代信息,填补书本的空缺

现代钳加工方面的机械、材料、加工工艺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教师,不应停留在原来的一些传统的加工模式或工艺(其实早已淘汰)上面,而应注重从网络、电视、杂志等方面收集更多的当代信息和科技,充实到我们的教学中。例如;纳米科技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但在书中只字未提。这时,我们应及时查阅各种资料,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能应付将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至少不至于一无所知。

3.教师应拓展眼界,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的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有开拓性的来进行钳工教学。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教学过程和方法,没有定论,也没有固定的公式可照搬照套,只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才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小议钳工实习教学中的强化训练 篇4

第一阶段:以强化基本功训练为主

基本功训练阶段是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主要阶段, 是体力与技能的有机结合阶段。为此, 这个阶段的实习教学必须严格执行“强化”手段, 训练内容一定要有严格的逻辑结构。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如, 钳工实习锉削动作“强化训练”的重点、难点应是:两脚站立角度和位置, 身体的倾斜与两腿运用配合, 以及身体移动与两臂运动的协调等。实习指导教师要逐个动作讲解演示, 逐个动作检查指导, 直至学生达到动作正确, 要领掌握, 操作方法规范为止。在实习过程中, 采取分解、连贯、分解相结合的形式, 认真纠正每一个错误动作, 哪怕某一个细小错误也不放过, 绝不能让错误的习惯干扰正确动作的掌握。学生在基本功训练阶段, 可能会出现千奇百怪、五花八门难以纠正的错误姿势、动作、操作方法, 这给技能的掌握、提高及形成技巧带来许多困难。还可能由于学生不明确没有好的基本功就不可能有好的技能技巧的道理, 再加之基本功训练比较单调、枯燥、劳累, 一天下来, 腰酸腿痛, 手起泡、流血等, 练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不愿再继续练下去, 停留在一个似会不会、似清不清的阶段。因此, 这个阶段“强化训练”, 要强调严格要求, 严格训练, 始终围绕“苦练”下工夫, 要求学生吃大苦、耐大劳, 一丝不苟地把基本功练得扎扎实实。

第二阶段:以强化综合操作训练为主

综合操作训练阶段也是复合作业阶段, 是智力与体力有机结合阶段, 该阶段要按二、三级工操作标准进行全面训练, 以巩固基本功, 并逐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形成技巧和工艺分析能力。这个阶段“强化训练”要体现在“严”字上。所谓“严”是指对工艺过程、技术要求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关, 严格检测, 强化学生严格遵守科学合理的工艺过程并运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教师应随时检查学生各项技能的准确性, 防止出现差错, 以各项技术达到要求为目的, 并有组织、有目的地诱导学生“动脑”, 在动脑的基础上去进行操作。因为这一阶段是智力与体力的双重活动, 所以训练计划要围绕这一中心环节来制订。同时实习指导教师还要在不脱离教学大纲的情况下, 有目的、有计划地经常变换工件形状, 而技术要求不加改变, 如, 锉配课题的直角与斜角、铸件与钢件、凸体与凹体、万与圆等。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认真揣摩, 引发学生操作兴趣, 在丰富多彩、作业不断进行变化的训练形式中强化训练效果。

第三阶段:以独立操作训练为主

这个阶段是训练学生手脑并用的阶段, 是钳工生产实习教学最难的阶段。因为学生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已初步掌握了各种基本技能, 并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操作能力, 所以这一阶段要在“硬”字上下工夫。所谓“硬”就是不满足现有的技能、技巧和技术水平, 进行三、五级工的强化操作练习。训练的内容“硬”, 技能也就过硬。指导教师指令性的内容要少, 要多启发, 提倡和鼓励学生自己编排工艺, 积极思维, 手脑并用。这一阶段的训练课题要多样化, 难易程度、技能技巧要适当、全面。工艺要适当复杂, 并辅以考试, 在规定时间内, 在严格的技术内容, 严洛的评分标准下进行考核。一次考核达不到要求, 就来多次, 直到过关, 从而促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技巧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 掌握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和工艺分析能力。

第四阶段:以提高工效操作训练为主

这一阶段是把技能技巧与提高工效相结合, 突出一个“快”字。在以往钳工实习教学中, 我们片面强调动作规范, 工艺合理, 却忽视了要求学生有意体验影响技能技巧的关键因素“快”, “快”是体现实习工效的关键。以确定锉削余量、速度、力度为例, 要求如下:对粗齿挫、中齿锉、细齿锉、整形锉在正常力度下 (用正常速度) 加工常用材料时一次锉削余量能十分熟悉并熟练应用。方法:确定一种锉刀 (指齿距相同) 锉削某一种材料时一次锉削余量。可分三步: (1) 用一种锉刀, 同一速度不同力度对同一种材料加工, 分别记下最大、最小力度时切下的余量, 根据锉削余量与锉削的次数比, 求出锉削余量的变化范围。 (2) 用正常的力度锉削同一种材料, 加以平均确定锉削的正常值。 (3) 用正常力度锉削, 验核锉削余量是否在预定的范围内。注意余量不宜太大。当锉削余量确定以后, 可反复训练, 直至熟练运用。这样在精加工某一工件时, 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游刃有余, 从而保证质量, 提高生产效率。

钳工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篇5

广东省清新县职业技术学校 黄彬然

摘要:“教学结合”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钳工技能实训课教学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要素,只有以“教学结合”为基本原则,以技能的养成为目标,把钳工的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建立并完善钳工技术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 钳工实训 教学结合

钳工被誉为“万能工种”,是在钳台上以手工工具为主对工件进行加工的一种操作方法。其特点是技艺性强、应用范围较广;不受设备、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具有万能性和灵活性的优势。它不仅是机电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之一,而且是对产品的最终质量负有重要责任的工种。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钳工这一技能,钳工实训课正是对学生进行钳工技能培训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那么,在钳工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通过近十五年从事钳工实训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出以“教学结合”的授课方式,供同行们参考。

钳工实训课是学生实现钳工技能转化的重要途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要以“教学结合”为基本原则,“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达到学习和掌握钳工技能的目的。一、三大版块,四个阶梯 “三大版块”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在示范讲解时应包含①做什么②怎样做③为什么,使学生在“做”的同时明确做的目的、掌握做的方法、了解做的原理。而“四个阶梯”指的是在钳工实训中的“准备、示范、模仿、总结” 四个步骤。在实训教学中教师通过这些步骤进行“做上教”,动手操作以“做”来进行示范,边操作、边讲解,使学生体会技术要领和工艺要求。这里的操作是“做”,而讲解是为了“做”而讲解,同样也是“做”。学生以具体的操作来获得技能,是在“做上学”。首先,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观察,从中得到反馈信息,对于好的方面给予肯定,不足之处及时指导纠正,使学生通过正确的“做”掌握技能。其次,要正确地执行“教学结合”的原则,必须以做为中心,在“做”字上下工夫。真正的“做”是要求手脑并用,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还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勇于开拓。单纯的动手或动脑只是蛮干和空想,都不符合钳工实训课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实训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大胆实践,通过“手脑联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手和脑行动的同时获得了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创新能力,实现钳工技能由“迷”到“悟”的转变。

二、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也是进行钳工实训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心理上还很不成熟,他们的可塑性大,也容易受到各种诱因的影响。又因缺乏自制力、不善于采用正确的行为方式和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等原因,学生在工作时的举止,并非都符合职业准则和道德的要求。如经过多次重复,这种行为稳定后就难于矫正,并常常会使学生不自觉采取类似的行为,所以教师要在钳工实训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准则的教育。具体在工作中,教师同样要遵循“教学结合”的原则,以学生的“做”为主,结合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使学生在“做”的同时,养成爱护劳动工具和成果,节约原材料,遵守劳动纪律的工作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既然钳工实训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做”也就是操作来完成提高学生技能的。那么是不是不需要理论的指导呢?答案是否定的。钳工专业培养的是生产一线从事钳工加工的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新型劳动者。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钳工技术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快,今天的莘莘学子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就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的。

三、因材施教,创新教学

钳工是一门对学生科学思维要求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但是前面也说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素质普遍不高,学生有着基础相对较差、知识结构、学习习惯不良等诸多不利因素,过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只会使他们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影响到学习钳工技能的积极性,甚至会使职业学校的钳工实训教学工作陷入异常困难的境地。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内容,适当降低学习的门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化“难学”为“易学”,化“苦学”为“乐学”:

1、理论学习应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进行模块化、综合化整合,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学生自我动手时间,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钳工理论的能力,突出钳工理论的应用性、实用性,使学生能通过“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顺序,掌握一定的钳工加工技能。

3、教学中应将教学与生产实际、与新科技的转化、应用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熟练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钳工实践教学特别要注意其先进性、前沿性,通过教学内容上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延伸等,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钳工操作人才。

4、在确定课题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区别,因材施教。对于学得好、干得快的学生提高精度、加大难度,使他们保持积极性,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使技能向更高一步发展。反之则降低难度,选用较简单的课题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工件从而掌握钳工技能。综上所述,“教学结合”是钳工实训课教学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要素,教师只有以“教学结合”为基本原则,以技能的养成为目标,把钳工的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建立并完善钳工技术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参考文献:

钳工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篇6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模具钳工实习教学

钳工大多是在台虎钳上用手工操作方法进行工作的。目前采用机械加工方法不太适宜或难以进行机械加工的场合,通常都由钳工来完成。随着生产的日益发展,目前钳工工种已有专业的分工:有普通钳工(简称钳工)划线钳工、工具钳工、装配钳工和修理钳工等等。钳工要完成本职任务,首先应掌握好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它包括划线、錾削、锉削、锯削、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和套螺纹矫正和弯曲铆接、刮削、研磨以及测量和简单的热处理等。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钳工要不断地改进工具和加工工艺,逐步实现操作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对减轻劳动强度、保证装配质量的稳定性和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几乎能够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所有要求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生产一样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的工作任务。在技术领域,很多小产品或一些复杂产品的模型都可以作为项目,如模具制造(钳工专业)、模型汽车(机加工专业)、报警器(电子专业)、测量仪器(仪器仪表专业)以及简单的工具制作等;在商业、财会和服务行业,所有具有整体特性并有可见成果的工作也都可以作为项目,如销售专业在不同场合的商品展示、产品广告设计、应用小软件开发等。

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流程如下:(1)确定项目任务: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明确完成项目的目标和任务;(2)相关知识学习:教师讲解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点,学生查找相关资料;(3)制订工作计划:由学生制订完成任务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步骤并进行集体讨论,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审核,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修改完善的方案同样要经过教师审核并认可;(4)实施工作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工作小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正确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教师根据各小组的项目运行情况进行指导;(5)成果检查评估:学生先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自我检查评估,并将个人或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参观讨论,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行为特征,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成果。

2.当前模具钳工实习教学的现状

钳工的工作范围很广,大多数是直接在钳桌上用手工工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手工操作的特点是技艺性强,加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操作者技术水平的高低,而且不受设备、场地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因此,凡是机械加工不太适应或难以进行机械加工的场合,通常由钳工来完成。所以说,钳工不仅是机械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种之一,而且对产品的最终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产生故障就需要钳工来维修[2]。

1)钳工工艺学是研究钳工工作方法和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培训中级钳工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①掌握钳工所需要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②掌握零件加工技术综合运用的能力,正确选择加工方法和检验方法。③掌握零件加工、机器装配与调试及精度检验的工艺要点,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工艺计算。④了解一些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方面的知识。

2)学习本课程应注意以下方法

①因钳工技术涉及面非常广泛,与技术基础课联系密切,故应提高认识。②本课程实践性强,在学习过程中要与技能训练教学相结合,以利于加深理解。③解决工艺问题,特别是制定工艺方法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学习过程中应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进行分析与选择。④加强实践知识的积累,善于综合运用本课程的知识指导生产实践。

钳工教学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本校钳工实习场进行,通过钳工教学实习,应能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熟悉钳工技术的基础知识。2)正确使用钳工常用设备及工量刃具。3)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技能。4)养成安全操作及文明生产的工作作风。

3.项目教学法在模具钳工实习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如下:(1)教师前期准备:确定训练项目,提前做好场地布置,要求学生按学号每6~7人组成一个小组。各小组根据自身能力与兴趣自主选择训练子项目。教师确定的训练项目如下:项目名称:冷冲模具的拆装与测绘(一周)子项目名称:单工序冲裁模的拆装与测绘复合冲裁模的拆装与测绘级进冲裁模的拆装与测绘明确任务:模具的整体结构如何;如何进行拆卸,拆卸的顺序是什么,如何判断其结构中可卸或不可卸部分,拆卸中要用到哪些工具;如何进行测绘,测绘中要用到哪些工具;如何进行组装,组装的顺序是什么,组装中要用到哪些工具;小组内部如何分工。学生资讯:学生在这期间详细了解教师的要求和任务,并对分到的任务进行初步了解。(2)学生分析模具的结构与类型,制订工作计划(人员分工计划,拆卸计划与装配计划)和工作标准,分析在拆装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工量具,提交工量具清单。(3)学生上交工作计划,师生共同找出方案中的缺陷,教师根据学生小组制定的工作标准,进行汇总与修正,形成完整的工作标准并公示,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工作标准内容包括考勤、着装、工具、操作的规范性四个方面。具体为:准时上下班,无缺勤情况;工作服、工作帽穿戴整齐;工具摆放整齐,使用正确,能够自觉进行维护与保管;规范执行拆卸流程、组装流程,榔头不直接敲击模具,组装后模具结构正确等。(4)学生领取工具后,按计划进行模具拆卸、测绘、组装工作,并互相监督是否按工作标准进行工作。(5)根据工作标准检查工作成果,进行自评与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教师指出需改进地方[3]。

4.案例分析

4.1实习项目一:划线

实训目的:掌握划线的常用量具和划线步。

实训重点:正确选用划线工具,掌握基本划线方法。

实训难点:正确选用划线工具,掌握基本划线方法。

根据图样要求,在毛坯或工件上,用划线工具划出待加工部位的轮廓线作为加工和检验的依据,这种方法称为划线。通过划线,可以检查毛坯件是否合格,对一些局部有缺陷的毛坯,还可以利用划线调整加工余量来弥补,划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加工质量,因此,在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划线仍然是机械加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

(1)划线的作用

①确定工件上各加工面上的加工位置和加工余量。②检查毛坯的形状和尺寸是否符合图样要求,是否满足加工需要。③当毛坯上有某些缺陷时,可通过划线的“借料”方法给予适当的弥补。④在板料上按划线下料,还可以正确排料,合理使用材料。

(2)划线常用工具

常用划线工具有:1)划线平板;2)划针;3)划针盘;4)直角尺;5)高度游标尺(划线仪);6)划规;7)V型铁;8)方箱;9)万能分度头;10)千斤顶;11)样冲;12)手锤;13)钢尺。

(3)划线的种类

1)平面划线 平面划线是指在工件的一个表面上划线,就能明确反映出该工件的加工尺寸界限位置的划线方式,通常用于薄板料及回转体零件端面的划线。

2)立体划线 立体划线是指同时要在工件的几个不同表面或不同方向上进行的划线,这几个面通常是相互垂直(或平行),通过划线能确定该工件加工尺寸的界限及位置,适用于箱体类零件及支架类零件的划线。

3)综合划线 综合划线是指既有平面划线又有立体划线的划线方式。其选用根据零件的具体结构确定,一般是平面划线在立体划线上进行的[4]。

(4)划线工艺步骤和实例

1)划线工艺步骤:①看懂图纸,明确加工工艺,以便于基准的选择;②熟悉划线零件,确定划线基准,做到心中有数;③检查划线工件,主要对毛坯和上道工序的加工尺寸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错误,以便在划线过程中予以修正和合理分配加工余量;④涂工件和涂色,使划线清晰可辨;⑤准备必要的塞块,以便对毛坯件的中心孔划线时装入塞块。⑥在线条上冲眼;⑦做好划线前的其他准备工作。

2)划线实例以加工榔头为例,如下图1所示。榔头锯斜面时的划线过程:①以底面为基准向上7mm划线;②以右端面为基准向左40mm划线,即线2;③以底面为基准向上划12mm,即线3,线2与线3相交于点B;④以左端面为基准向右56mm划线,与棱边交于A点;⑤依次连接AB、BC三点,此线即为所锯斜面的(锯削加工)线,锯削时,看线加工,留0.5mm锉削加工。

4.2实习项目二:攻螺纹和套螺纹

实训目的:掌握攻丝和套丝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实训重点:攻丝和套丝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实训难点:攻丝和套丝底孔直径和圆杆直径的确定。螺纹是机器上常见的要素,常用于紧固连接、密封和传递动力。螺纹加工的方法很多,除传动螺纹用螺纹车刀外,连接和紧固螺纹则用丝锥和板牙来完成。我们把用丝锥加工内螺纹的操作称为攻螺纹,用板牙加工外螺纹的操作称为套螺纹,俗称攻丝和套丝。

(1)攻丝

1)攻丝工具 ①丝锥 丝锥是加工内螺纹的标准刀具,有手用和机用、左旋和右旋两种,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套丝锥一般由两个或三个组成,即头锥:二锥或三锥。每个丝锥的工作部分有切削部分和校准部分组成。切削部分是形成螺纹的主要部分,通常磨出锥角,使切削负荷分布在几个刀齿上,这样,不仅省力,而且丝锥不易崩刃和折断。校准部分具有完整的齿形,用来校准已切出的螺纹并使丝锥沿底孔做轴向运动,丝锥一般采用合金工具钢或高速钢制造而成。②铰杠 手用丝锥攻丝时要用铰杠。铰杠有普通铰杠和丁字形铰杠。普通镣杠又有固定和活动两种,一般M5以下的螺纹用固定铰杠,活动铰杠可以调节方孔尺寸,使用范围广,有150~600mm六种规格。

2)攻丝方法步骤 攻丝时先使用头锥。将头锥垂直放在工件已加工好的底孔内,然后用手餐压并使铰杠旋入。当丝锥的切削部分已进入工件时,只需转动铰杠面不加压。同时丝锥每转一圈后应反转1/4圈,以便使切屑退出脱落苷攻到尺寸后同样垂直让铰杠反向转出,头锥用完后,同样的方法用二锥或三锥,直到攻完。

①攻丝底孔直径的确定 加工碳钢或塑性材料:d=D0-P;加工铸铁、青铜等脆性材料时d=D0-1.1P。式中:P——螺距(mm);D0——螺纹大径(ram),钻盲孔时孔深尺寸为:钻孔深度一图纸深度+0.7D。②攻丝时的注意事项 头锥、二锥或三锥要分清,不能颠倒使用,否则有可能损坏丝锥或尺寸报废;攻碳钢时加机油润滑,攻铸铁时加煤油,攻铝、铝合金或铜材时加乳化液;丝锥已经进入工件内孔时不可加压,以免丝锥崩牙或螺纹变小;④不可用嘴直接吹切屑,以防切屑飞入眼睛。

(2)套丝

①圆板牙 圆板牙是加工外螺纹的常用刀具。有固定式和开缝式两种。开缝式板牙螺纹孔的大小可以调整。

②套丝方法步骤 套丝前需把圆杆的端面倒角,一般15o~20 o。板牙必须装在板牙架上方可使用,不能装倾斜。套丝时板牙端面必须和圆杆轴线垂直。开始套丝时,为了使刀刃顺利切人工件,应该一边转动板牙架,一边用力向下压,等到正常进入时只需转动板牙架而不用加力。套丝排屑和攻丝是相同的,也要一边顺转,一边倒转以便使切屑及时排出,否则,会加快板牙磨损,甚至崩断板牙。套丝结束时,只需轻轻反转使板牙架退出。结论

在整个模具钳工实习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即教师的行动局限在准备和收尾阶段,而不是教学过程中。在所有的教学阶段中,学生的行为都是独立的。换言之,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

参考文献:

[1]杨峰,李晓静,苏静.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特种加工实训[J].新技术新工艺,2011(01):152-153.

[2]孙峰,廖其兴.项目教学法在电焊实训中的实践[J].广西教育,2009(36):118-119.

[3]胡科,张松.“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产品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190-192.

钳工实习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篇7

1 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

对中职学校学生而言,学生基础多数较差,且具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一些学生就只想混张高中毕业证。文化课不必说,专业理论课也不认真学。钳工这门课虽然是专业技能课,但仍有一些同学改不掉作风懒散的坏毛病。有的同学怕吃苦受累,学习不用心,干活不认真,这样下去,根本达不到实习的要求。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使学生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真正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

2 分解钳工实训目标,作到心中有数

学生光知道了“为什么学”还不够。由于平时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如果仅有一个总体实训目标,学生对自己每次课程必须达到的技能练习要求不够清晰,缺乏紧迫感,新鲜劲一过,又会懒懒散散。因此,有了掌握钳工技能的愿望,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学习的内容,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作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简单的以为时间还长,对自己反复的动作练习感到枯躁单调,对照分解出的每个阶段技能目标,明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有了时间意识,产生一种紧迫感。

3 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打牢基础

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地失误和多余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及时指出问题。当学生能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随着练习的深入,动作连贯,协调一致,不再需要时刻注意就能持续稳定正确的操作,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以锯割来说,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的胳膊、手发酸,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有关。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练习。学生刚开始要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且随着大量的练习,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减少为下道锉削加工所留的余量。再比如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部位与姿势动作、操作用力、锉削方法等几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锉刀能否端平,更是一个需要反复观察、反复纠正的训练,学生对自己姿势是否正确往往会“当局者迷”,通常要安排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只有当随手端起进行锉削都能基本做到水平,才能进行更高的练习。

4 注重综合操作训练,有针对性进行课题练习

在学生熟练的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这是钳工技能训练的又一重要阶段。教师应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这种训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技能的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迅速提高技能,做到熟能生巧。如钳工技能训练中多数都要制作的一个小钉锤,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对于技能考核的要求,钳工的针对性练习课题较多,例如“凹凸T形配”、“方孔配”等。

5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学生学有所长

俗话说:“五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边长”,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有高低之分。由于学生的智力、体力、性格等差异,会造成学生完成工件的质量与时间的不一,这是必然的现象。钳工实习课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育目标既要提出统一的要求,保证统一标准,同时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比如在燕尾件锉配中需要用到的操作技能有锯削、锉削、錾削、钻孔、铰孔等,这其中只要有一项基本操作技能不过关,就会影响到工件整体的加工质量。当教师对工件进行检验后,就要督促差生反复练习未掌握的操作技能,可以把综合技能训练分为单项技能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该项技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在实习课中,要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牢固掌握操作技能。对差生要耐心指导,辅之以必要的补课,使其能扬长补短,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逐步提高操作技能。

6 做好总结评比,提高学生技能

每个工件完成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实习成果做出评价。批改工件时,应找出问题错误所在,告知学生应如何避免,以便学生知错、纠错,及时改正。对每名学生工件的批改,应有针对性地纠错。对于大多数学生均出现的典型问题,应集中讲解,分析原因,必要时可重新示范、讲解,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让其自行改正,从而使学生共同提高实习技能。通过对学生实习工件的评分,针对学生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可与学生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实习成功的经验和体会,讨论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造成工件差或报废的原因。让学生懂得要获得较高的加工质量和熟练正确的操作技能,必须养成细心、认真、严谨的学.习作风,从而不断提高钳工操作技能。

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体会 篇8

1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俗话说:要想给予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要有一桶水。身为一个钳工实训教师,自己首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钳工基础技能,还有就是要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将正确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准确地传达教授给学生。具体方面包括:

1.1丰富的钳工理论知识

钳工是机械及相关专业一门最基本的专业课程,要想做好钳工工作,必须要有丰富地理论知识为基础,如:钳工的工作场合、工量具使用、操作要领等等,都是一个钳工必备的知识。

1.2扎实的钳工操作技能

钳工工艺是作为钳工岗位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包括现在许多的数控加工中都要用到基础的钳工技能,尤其是在机械维修岗位,甚至于维修电工方面都要用到这些技能。

1.3细致的实训讲解能力

要想把学生指导好,除了自己要会操作外,仔细体会实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找准重点在什么地方,琢磨难点怎么解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本领。学生在实习操作过程中,经常会碰到问题,而有些问题还会不一样,实训教师应根据情况具体进行分析,不断讲解,帮助学生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1.4一定的工艺分析能力

作为钳工实训教师,除了能完成基本的钳工技能教学外,还要对存在一定难度的钳工工艺进行分析,以满足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深化和拓展,比如说,前几年安徽省举办的中职类学校技能大赛“装配钳工”项目比赛,如果教师不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工艺分析,又如何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懂得如何去完成比赛。

2积极探索专业层面,激发学生兴趣

钳工岗位又分为好多种,如何教会学生正确面对以后的工作内容,确定好自己的工作角色,就要从社会的岗位情况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能干”向“会干”转变,由“要我学” 向“我要学”转变,从根本上保证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2.1改变教法:在钳工实训教学中, 将一些常用的技能和技巧,总结成口诀, 帮助学生记忆,以便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采用口诀法加以形象的概括后,学生记熟了口诀,明确了教师的要求,可按照口诀和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另外,学生出现错误动作后,教师可针对错误有的放矢,用口诀进行及时纠正,使得学生易记易改。

2.2改变内容:如果按照书本上的项目进行实操,训练时间长了大部分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此时指导老师应把实操项目设得有趣一些。可对实操项目进行大胆的改变,使得实操变得有趣、实用,绝大部分学生都较好完成了任务。

3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探索分层教学

现在的中职学生都是娇生惯养的,能有稍微懂事、积极跟进学习的学生很少, 所以,教师在实训教学时,就要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位同学在操作技能、技巧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训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好坏、动手能力的强弱、分析能力的高低都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各项条件好,工件做得又快又好;有的同学条件相对差一些,工件做得慢而差, 这就需要我考虑因材施教,区分层次,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的不同,制订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要让能力差的学生完成好工作任务,又要让能力强的学生“吃饱”。调动和维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比如对体能较差的学生可以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适当降低标准要求;要求体能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加大钳工量、提高钳工精度等。

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采取传、帮、 带的形式,在学生中实行“师徒结对”,让学得慢的学生跟学得好的学生进行学习, 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也促进了班级学生中的学习氛围。

4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诱导学生教学

钳工实训教学一直是教师和学生都喊累的实训课程,能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当然是好事,但如何让学生能轻松开心地去参与学习和实践就不是什么简单事了。在实习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作者根据几年的尝试和实践后,发现让学生参与教学后,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进行刃磨钻头时,教师首先做演示,把正确的操作过程演示给学生看,然后请几位同学进行操作,再分别让大家总结,分析这几位同学的操作过程是否正确?操作时应注意那些方面的问题?这样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操作过程,对错误加以纠正,别人出现的问题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在操作时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用这种方法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钳工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篇9

一、钳工实习教学中工件上平面锉削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 通常运用的锉削平面的方法有四种:斜锉、顺锉、交叉锉、推锉。在这四种锉削方法中, 斜锉、交叉锉对操作者而言更容易把握住锉刀, 使锉刀保持平稳, 因而这两种方法通常粗加工时使用;在细加工时, 一般用顺锉, 因为顺锉这种方法加工到最后, 工件上留下的是笔直的锉痕;如果加工的工件有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操作者应该选用推锉, 因而在工件的精加工时应选用推锉。

二、钳工实习教学中常用的锉削方法和技巧

1. 加工单一平面常用的锉削方法和技巧

单一平面有长平面和短平面, 在长平面锉削时, 容易产生平面度误差, 工件上更容易产生横向中凸或倾斜、纵向中凸或中凹。在短平面锉削时, 由于接触面较小, 锉刀的平稳难控制, 容易滑向两边, 造成两角蹋角, 工件的纵向发生中凸。根据上述常见问题, 加工单一平面要注意以下技巧的应用: (1) 零部件上长平面锉削技巧。首先采用横向交叉锉, 尽量使平面保持平直;接着采用中扁锉或半圆锉、推锉, 在推锉过程中, 要推锉到整个平面;最后用小扁锉推锉修光。由于小扁锉刚性较差, 锉刀握法采用如图 (图略) 方式, 容易控制推锉范围, 也可防止锉刀滑出, 可以修整平面横向中凸。 (2) 零部件上短平面锉削技巧。当平面较短时, 锉刀一部分留在加工平面以外, 锉刀容易向一边滑出, 造成塌角, 因而在进行短平面锉削加工时应采用横向锉。当平面产生纵向中凸时, 让锉刀转过一定的角度, 使锉刀略微倾斜, 使锉刀面的部分参与切削, 锉低中凸的部分, 尽量使平面平直, 最后用小扁锉推锉精修。

2. 加工角度平面常用的锉削方法和技巧

(1) 加工角度平面前的锉刀改造修磨。操作者在加工角度平面时常常会遇到下列问题:有带钝角的平面、带直角的平面、带锐角的平面, 带有钝角和直角的加工平面一般不带工艺孔, 带有锐角的加工平面常带工艺孔。不带有工艺孔的内角不容易清干净, 余料常常留在角槽内。带有角度平面的锉削不仅对锉削技巧有更高的要求, 对锉刀也有更多的严格要求。针对角度平面锉削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锉刀改造修磨, 以满足不同锉削的需要。 (2) 操作者要掌握的加工角度平面锉削技巧:1) 进行粗锉削加工时, 不应该选用大扁锉, 应该选择较窄的中扁钝锉刀或三角锥;进行锉削时, 使磨光的一面靠紧已经加工的面, 不会破坏已加工面。2) 进行细锉刀削加工时, 应该采用横向锉刀削与推锉相结合的方法, 操作者在进行推锉时选用半圆锉, 保证食指与大拇指用力, 尽量使锉刀倾斜一定的角度, 加工时让锉刀面的一部分进行切削。3) 在最后的加工工艺中, 工件进行精修时, 要使用磨成锐角边的小扁锉来推锉。4) 加工的工件上如果有不带工艺孔的钝角和直角的角度平面, 操作者在进行角度清角时, 要选用磨光一面的三角锉, 让磨光的面紧紧地贴到已经加工的面上, 目的是用磨光面与锉刀面的交线处的锉齿来对工件进行切削。5) 加工的工件上如果带有锐角的角度平面, 加工者要进行角度清角, 也要用修磨过的三角锉对工件进行锉削。但是, 如果锐角角度小于60O, 教师就要选用半圆锉。

3. 加工曲面的锉削方法和技巧

曲面的锉削主要用于机械加工中较为困难的曲面工件, 如带有凹凸曲面模具、带有曲面样板以及凸轮轮廓曲面的工件等。工件的曲面是由各种不同的曲线形面组成, 所以曲面锋削比较困难。所有的曲面大都是由外圆弧面和内圆弧面形成, 钳工专业的学生要想掌握各种曲面锉削技能, 必须先学会内外圆弧面的锉削。圆弧的锉削技巧如下: (1) 外圆弧锉削用板锉, 在锉削时前进运动与锉刀的绕工件圆弧中心的转动同时进行, 要避免锉刀随圆弧摆动变成上下摆动, 最后加工工件的棱边变成圆弧。 (2) 内圆弧的锉削要完成几个动作的协调, 锉刀随内圆弧面向左或者向右的直线运动与绕圆弧中心线的转动得到很好地衔接, 这样加工出的圆弧面才光滑, 从而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三、结束语

总之, 学生只有掌握了平面、圆弧的锉削方法和技巧, 才能拥有过硬的锉削技术。同时, 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快地应用到实操中, 这才能展现出职业教育践行的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1]郭强.钳工锉削课题训练实例——浅谈实习教学课堂化模式的推行与实践[J].职业, 2007 (02) .

浅议钳工实习教学中的示范操作 篇10

钳工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在进行示范操作时,可以先讲解后示范,或先示范后讲解,也可以边示范边讲解。大多数情况是先讲解操作动作要领,示范操作过程中再对操作中的重点、难点的地方进行边示范、边讲解,这样做的效果较好。示范操作中的讲解,要讲清楚操作动作的要领和关键,如何防止发生废品和人身、机床事故等,为学生能全面地掌握操作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采用示范操作法进行教学时,对于钳工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应着重注意以下要求,确保示范教学的科学有效:

1. 以专业理论作为指导,精确示范:

操作技能的掌握离不开专业理论的指导,钳工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要精通专业生产理论,并能熟练、规范、准确地进行操作演示,操作姿势正确,不能有错误和多余的动作。否则,起不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 讲解与示范操作协调一致:

边示范、边讲解时,讲解与示范操作的步调要一致,使学生既观察教师的操作动作形象,又同时听取教师讲解操作的要领和应该注意的事项,使学生在操作练习时能够准确地模仿教师的操作动作,掌握操作技术。

3. 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示范效果:

在进行示范操作之前,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要事先告诉学生示范操作的细节内容,在重点、难点的示范操作前,还要再次提醒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通过全神贯注地仔细观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师操作动作的要领,以便更好地模仿。这样做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模仿的前提和基础,观察能力提高,模仿能力也就随之加强,学生就能较快地掌握操作技术和形成操作技能、技巧。

4. 完整示范和重点示范相结合:

完整示范,就是系统连贯地把操作的整个操作过程演示给学生看,它所呈现的是一整套动作的内容、顺序、节奏、连接方法和完成速度。在示范操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钳工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都要以正常的速度把全部操作动作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操作过程的示范操作,使学生获得完整和正常的操作过程概念。重点示范,是针对操作技术的某一重点步骤和部位进行的示范,常在分析操作重点、难点和纠正带有普遍性的技术错误时运用,通过重点示范则能加深加快学生对关键操作技能的认识和掌握。

例如锉削的示范教学,通过完整示范,使学生明确锉削操作的各个组成环节以及之间的相互联系。重点示范则应放在对锉刀力量的控制上,操作过程中为了确保锉刀的直线运动,双手压力要随着锉刀的推动而逐渐增加或减小,双手用力的变化可以说是锉削操作中重点和难点,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对此教师应调动多种示范手段,分别从静态要素到动态要素来演示锉刀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轨迹。

5. 示范的操作速度:

在实习教学中,慢速示范与正常速度示范要有机配合,所谓正常速度示范,是按操作要求的正常节奏进行的示范,慢速示范则是以低于正常节奏的速度在示范,正常速度示范主要用于简单易学的操作课题,也常在学生已掌握操作动作的基础上。慢速示范更多的用于动作技能初始学习阶段的示范教学,及用于比较复杂的操作动作的示范,同时在对学生的错误操作进行讲解时,采用慢速示范可以更好分析错误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动作结构并纠正错误动作时应用,慢速示范它能清晰地显示某一操作的结构、路线、方向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学生建立鲜明的视觉表象。

钳工技能教学中正常速度示范和慢速示范要科学配合,很好地衔接起来。如在钳工锯削操作示范时,首先要从正常锯削操作速度做起,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整个锉削操作有更好的感性认识,接下来利用慢速示范将锉刀及手臂的运动过程详细向学生演示,要让学生看清楚,了解复杂的操作动作是怎样组成的,有利于学生模仿练习和掌握,有利于把复杂的操作动作逐步协调一致,便于学习掌握。最后再以正常的锯削速度示范,使学生对锯削操作形成正确的知觉。

6. 正确与错误操作的对比示范:

在技能学习的初期,学生对操作的姿势要领未能很好掌握,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姿势、动作。此时,老师如能把正确的操作和错误的操作进行对比示范,这样能使学生非常直观的发现哪里出错。对比示范在纠正错误动作时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运用时可以先正确后错误、最后再演示正确操作,也可以先示范错误操作后更正。应用错误示范的目的是为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对比示范中应一正确示范为主。

综上所述,在钳工实习教学中,示范操作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首先必须在“规范”上下功夫,实习教师的操作示范一定要讲究规范,示范动作是否正确,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由于示范操作直观、具体、形象,可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容易模仿和操作练习。因而,实习教师要努力提高示范操作的教学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钳工操作的技能和技巧。

摘要:在钳工实习教学中,示范操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示范操作,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具体地学习各种基本技能。示范操作的正确、有效对学生技能掌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示范操作在生产实习教学中的一些要求和方法做了阐述分析。

关键词:钳工,生产实习,示范操作,教学

参考文献

钳工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钳工实训教学?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

由于钳工实训教学内容简单,常规操作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落实学院的教学改革方针,笔者所在技师学院采用了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创新钳工生产实习教学手段,以学院现有的生产实习设备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完成一个项目的生产工艺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探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有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 “项目教学法”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

1.确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项目的选择一般由教师确定,或由教师提出若干个项目再由学生选择其中之一的方案。项目的设计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自主创新,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让几乎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完成规定的项目活动任务。总之,项目的确定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需要教师们经过多次的研讨,紧紧结合岗位能力的要求来确定。

2.项目实施过程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环节

项目确定后,进行项目实施动员,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习动员工作,让学生了解项目活动教学的意义、项目应完成的功能、项目活动所需的技术与学习方法、实施流程及考核办法等。教师先期实施完成该项目,一方面对项目有全面的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展示案例效果,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活动教学中来。教师在实施项目活动时,要充分设计好各个环节的活动,提前做好准备,并在实施项目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安排,在项目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需要临时调整教学计划。因此,在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中,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督促学生认真对待项目活动中的每一环节,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项目活动内容。

3.总结评估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项目完成后的总结评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首先,让学生表达、分享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项目教学活动对他们的意义。通过总结,使学生找到自己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以及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的最大收获与体会。然后,教师要在评估中指出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教师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各自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评估中得到提高。最后,进行项目完成后的综合评定,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教师的评价结合,对学生个人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及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二、“项目教学法”项目设计案例——槽轮间歇运动机构设计

1.槽轮间歇运动机构项目的确立

槽轮机构是机械基础课程学过的一种典型的间歇运动机构。槽轮机构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外啮合槽轮机构,其拨盘与槽轮转向相反,外槽轮机构应用比较广泛;另一种是内啮合槽轮机构,其拨盘与槽轮转向相同。槽轮机构构造简单,用处广泛,如在电影放映机中卷片机构的应用,在六角自动车床转塔刀架转位机构中的应用等。所以我们选用设计槽轮间歇运动轮机构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如图所示。

2.槽轮间歇运动机构项目的实施过程

(1)槽轮机构的设计计算。槽轮机构主要有外啮合槽轮机构和内啮合槽轮机构。外槽轮机构结构简单且应用比较广泛,所以本案例选用设计外槽轮机构。首先应根据工作要求确定槽轮的槽数z和主动拨盘的圆销数k,再按照受力情况和实际机器所允许的空间安装尺寸,确定中心距L和圆销半径r。然后按几何关系,学生查询机械手册中槽轮机构的计算公式求出其他尺寸。

(2)利用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根据设计的尺寸利用Solidworks等绘图软件绘制各零件的立体图。在Solidworks中完成槽轮机构的装配图,利用Solidworks软件中的干涉检查和模拟仿真可以检验设计的各个零部件的尺寸是否正确。如果干涉检查和模拟仿真出现问题可以进行再次修改,这样反复修改,直到各零件符合要求,Solidworks软件中的干涉检查和模拟仿真没有错误。通过零件图的绘制复习了制图、公差等基础知识,可使学生熟练掌握Solidworks、AutoCAD等计算机绘图软件,培养学生钻研、探索、自学的能力。(3)各零件生产加工及装配调试。槽轮机构中各零件大部分由学生自己动手加工完成。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使用车床、铣床、磨床等,能达到熟练、正确的操作,能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熟悉各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和加工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各个零件加工完成后再完成槽轮机构的装配和调试。

3.总结

本案例通过教师的指导答疑和学生的思考设计,完成槽轮机构的结构设计;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完成各零件的加工制造;最后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合作,完成机构的装配和调试。通过对槽轮间歇运动机构的设计、制造、装配,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养成学生分析和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工作中机器设备的设计、制造的一般流程,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中涉及的新知识,要通过学生查找资料和教师引导讲解进行学习,加深印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对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运用要有特色地研究,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特点,结合学院的现有实习教学条件和生源情况,设计开发出一套具有学院特色的钳工实训“项目教学法”,并以此来推动学院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方法的改革。

浅议钳工实习教学中的几种关系 篇12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技工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 它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之一, 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技工学校的教学活动就是专业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技术相结合的过程, 是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过程, 就学生的认知活动来讲, 则是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生产实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文化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 理论指导实际, 并在掌握生产技能的过程中, 巩固和加深所学过的理论知识, 逐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教学中要以年级技术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出发, 根据每一实习课题的教学目的、内容和特征, 来选择“结合点”, 以便使联系的内容准确、扼要, 如果广泛地联系, 重复理论课所讲过的内容, 就会使学生抓不住重点, 也冲淡了学生的注意力,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再者,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由浅到深地应用理论知识, 这样, 学生才容易理解和接受, 更好地把操作要领和技术理论挂起钩来。如在进行“錾削”课题教学时, 以錾子的几何角度为切入点, 然后讲解如何根据工件的材料性质、錾削精度的高低来选择錾子的楔角, 并在实际训练中加以运用, 反过来, 学生通过实际训练加深了对錾子的几何角度的理解, 再也感觉不到理论知识的空洞了。

2 教与学的关系

传统教学, 多注重于教, 往往忽略了学。其实, 教与学是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教不能替代学, 却离不开学, 影响着学, 而学却关系着教, 也制约着教, 促进着教。只有教与学相互统一起来, 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要实现二者的统一, 必须做到教学观念的转变, 将观念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符合时代要求, 符合学生接受技能技巧和思维方式的特点, 从而确立学生在实习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树立教要服务于学的思想, 引导学生由灌入式学习, 变为创造式学, 努力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自觉学习知识和创造性学的过程, 这就要求实习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考虑用什么方法教, 而应更多地考虑如何设计课题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使学生较快掌握技能技巧, 达到教以致用, 学以致用, 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 实习教学与生产的关系

传统的实习教学大多是课堂化式的教学, 与生产衔接不够紧密, 这就势必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学生的实际生产经验不足, 就业时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为了实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避免消耗性实习, 实习教学就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实习与生产相结合的过程中, 实习教师要合理安排实习课题, 产品要符合实习教学的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有选择地选择产品进行教学, 另外也要把生产计划和教学计划协调起来, 这样才能使教学与生产有效地结合起来, 从而完成实习教学课题, 达到教学目的。我校钳工专业常利用校实习工厂的有利条件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厂生产计划, 通常是二年级学生整学期下厂, 采取轮换制, 每个学生在不同的生产岗位进行实习, 从而完成曲面刮削、零部件加工、装配和维修的学习。教学管理和生产管理协调一致, 实习教师协调车间对学生进行管理, 要求学生遵守厂有关规定, 服从管理, 实习结束时由车间、工人师傅以及实习教师给学生一个综合评定。

4 实习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我国老教育家徐特立曾告诫人们:“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人, 教育后一代成为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技工学校是以实训教学为重点, 学生60%以上的时间都在进行实际技能的学习, 和实习教师在一起的时间较长, 因此实习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要结合本专业性质和职业特点, 有针对性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严格职业纪律培养和职业岗位规范训练,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总之, 教无定法, 只有遵循教学发展的规律, 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 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关系, 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能, 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生产实习教学法[M].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出版.

上一篇:基本原理下一篇:动力学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