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钳工》课教学改革

2024-09-14

浅谈《钳工》课教学改革(精选8篇)

浅谈《钳工》课教学改革 篇1

浅谈《钳工》课教学改革

实训中心

薛杰良

摘要:本文针对我校实习中心的教学情况叙述在钳工教学方面的一点改革尝试。浅谈几点意见。

关键词: 钳工实习教学改革

在钳工实习中,钳工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但长期以来钳工的教学模式总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机械单调的训练、缺乏新意的课题,难免存在一些教学弊端,总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我仔细分析钳工实习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学生从初中走进职校,很少或从未接触过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钳工教学目的主要是加强学生基本功的掌握,熟悉工件的加工工艺过程,了解生产设备使用及性能。

以下是我校在钳工教学方面作了初步尝试:

一、尝试“一体化”教学

在以往钳工教学过程中,工艺课与实习课教学脱节,每学期工艺

开设内容和实习课题不符,形成了你教你的,我练我的,自成体系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其次是学生在学习工艺课时,缺乏与实体的结合,设有感性认识,常感枯燥无味,上课打瞌睡,难以接受。实习过程中,往往用得着的内容没讲,实训室不用的东西讲了一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操作水平的提高。再次实习课与专业课相比,上课环境差,竞争力差,学历低的教不了,学历高的不愿教,实习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整体偏低,直接影响实习的质量提高。

鉴于以上状况,我校的钳工工艺课和实习课合二为一,即钳工实习的教师同时兼任钳工工艺课,即教师一体化。根据教学安排,对钳工专业进行教材一体化和教室一体化进行配套改革。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钳工工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工艺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围绕钳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训中心将报请学校支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体化教学”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工艺课和实习课的脱节,使钳工工艺课更有针对性,直观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工艺、实习课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合理地安排工时。

要想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除了教师良好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要

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采用“一体化”教学之后,如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觉得应该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统筹兼顾各种训练技能之间的时间分配以及工艺学———生产实习一体化教学中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之间的时间分配。各种技能之间要合理交叉训练等尤其重要。

《钳工工艺学》一书中,錾口锤的制作工艺较复杂,而我校汽修专业的学生不参加考工,针对这状况,我校把錾口锤的制作尺寸缩小,并把中间的腰孔改成螺纹孔,大大缩短了工时。本课题包括了原錾口锤的基本操作技能,还增加了攻丝、套扣、装配等工艺。可以让学生对钳工了解的更全面,能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而且我校汽修专业的金工实习是采用循环实习方式,学生一月实习一周,正好可以利用这个空余时间给学生安排相应的课题,比如本田、雪佛莱车标的制作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他们的所学,而且还促进他们创造性潜能的发挥。这样一来,克服了传统教学内容中制作件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把錾口锤制作简化后,可以把单调乏味的钳工技能训练溶入一个有趣制造中。既能增加学生的实习内容又能提高学生对实习的兴趣,能够寓教于乐,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原来錾口锤的制作由于工进较长,三分之一的学生放弃或没有完成,过去对钳工实习普遍带有抵触情绪,无心实习。而现在是带着兴趣学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良好。和学生的交流中普遍反映良好,觉得钳工训练体力消耗较大,但忙而充实,并有所收获。同学们都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对自己制作得像工艺品似地车标、錾口锤等东西简直是爱不释手。

三、重视生产实习中的德育教育

良好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实习的全过程。从每天准点到达本岗位,不旷课,不早退,遵守本工种实习纪律,安全生产,实习结束要及时清扫场地。德育教育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结果,教师要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要具备一定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德育教育需要教师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严肃、科学的工作态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浅谈《钳工》课教学改革 篇2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

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其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必须借助于实训来体验、学习,这不是老师们的满堂灌所能替代。中职学生素质和普通中学相比差距较大,对机械专业而言,学生基础较差,且具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一些学生只想混张毕业证,对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都不认真学。钳工虽然是专业技能课,但仍有一些同学怕吃苦受累,学习不用心;部分同学没有刻苦钻研精神,干活不认真。如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影响实训质量,达不到教学的要求。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作为中职学校学生,练好专业技能,既是其区别于普通高中学生的特征,也将对其今后参加工作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在钳工教学时,不要急着就把学生带到钳工车间开始实训,而是先开一个动员会,讲明绪论内容,强调上述观点,使学生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激励学生只要肯付出就会有收获,要有将铁棒磨成针的毅力。

二、分解钳工实训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光知道让学生“为什么学”还不够,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学”。如果仅有一个总体实训目标,学生对自己每次课程必须达到的技能练习要求不够清晰,缺乏紧迫感,新鲜劲一过,又会懒懒散散。因此,有了掌握钳工技能的愿望,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学习的内容,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作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掌握何种技能。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简单的以为时间还长,对自己反复的动作练习感到枯燥单调,对照分解出的每个阶段技能目标,明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分解实训目标,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

具体来说,在开始练习前,教师将历届的学生参加技能鉴定的工件展示给学生,从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精度、加工的方法与过程、考试工时等几方面给学生进行分析,先让学生初步对他们应掌握的钳工技能有个总体了解,然后把从开始实训到参加技能考试之间的时间进行分配,指出在每个时间段内要掌握的技能。比如,锯割练习课,学生要做到基本掌握正确的锯割方法,保证锯割尺寸误差小于1mm,锯缝与基准面垂直度误差小于1mm。第二周锯割练习要控制尺寸误差小于0.5mm,并向学生指出,如果锯割尺寸误差不能准确控制,就会导致工件报废,增加锉削工作量和劳动时间。

让学生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后,练习起来的时间观念就会增强,积极性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三、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打牢基础

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的失误,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及时指出问题。当学生能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随着练习的深入,动作连贯,协调一致,不再需要时刻注意就能持续稳定正确的操作,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以锯割来说,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得胳膊、手发酸,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有关。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练习。学生刚开始要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且随着大量的练习,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减少为下道锉削加工所留的余量。比如,锯割后的切削余量大约达到0.2mm,这样才算打牢了锯割的技能基础。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部位与姿势动作、操作用力、锉削方法等几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锉刀能否端平,更是一个需要反复观察、反复纠正的训练,学生对自己姿势是否正确往往会“当局者迷”,通常要安排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只有当随手端起进行锉削都能基本达到要求,才能进行更高的练习,逐步提高操作技能。

四、培养感觉技能,锻炼反应能力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如汽车修理工能凭听觉判断发动机工作是否正常。钳工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在钳工技能实训中,仅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还远远不够。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来完成,培养手感尤为重要,这就是钳工技术所在。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对初级技工考核而言,加工的尺寸精度通常也要控制在丝米级,学生要对自己的下手有一定分寸。以锉削为例,学生需要了解当自己分别采用大板锉、中锉与油光锉时,每次锉削的锉削量大概值,以免下手不分轻重,开始尺寸超出,忍不住用力连锉几下,就把工件尺寸锉小了。这就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检测、多思考、多观察,通过科学训练,熟能生巧,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一般情况下,熟练的学生在锯割后留下约0.2mm的余量,使用大板锉连锉10次左右,将余量减少到约0.1mm,然后使用中锉再锉削10余次,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最后用油光锉修整。

五、注重综合操作训练,有针对性进行课题练习

在学生熟练的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这是钳工技能训练的又一重要阶段。教师应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这种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技能的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迅速提高技能,做到熟能生巧。如钳工技能训练中,多数都要制作的一个小钉锤,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对于技能考核的要求,钳工的针对性练习课题较多 , 例如“凹 凸T形配”、“方孔配”等。这样有针对性进行课题练习,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作出评价

无论是单项操作技能练习,还是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在每次实训时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强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提高学习积极性。

摘要:作者通过常年从事钳工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亲身体验,从六个具体环节来组织和开展教学,并提出相关教学细节的注意事项。

浅谈钳工生产实习课的探索与实践 篇3

关键词:钳工 生产实习课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34-01

在钳工生产实习课的运用中,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的方式,在全面加强实习理念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的综合每一个实习环节,通过感知技能、动作技能以及心智技能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全面掌握钳工的专业技能与技巧,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1 明确实习目的,提升整个学习兴趣

在钳工生产实习课中,首先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钳工生产实习的重要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钳工的综合兴趣。因此,要采用多种有趣的实习课程安排,综合学生的综合特点,进行兴趣点的引导。当前,在一些学生中,对于钳工学习,有的只是单纯的获取一张文凭,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没有认真态度,更不上说在钳工实习课,加之钳工生产需要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有些学生存在懒散的心态,对于实习课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因此在整个生产实习中没有端正态度,怕吃苦,怕累。所以,教师在钳工生产实习课之前,要不断培养学生的个性精神,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钳工技术学习的专业性特点,帮助学生进行吃苦训练等,让学生真正掌握钳工方面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具体的实习课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实施“双证制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毕业之前要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并根据学生在学校的整体成绩,然后颁发毕业证。同时,在机械行业人员要求增多的背景下,加强钳工技能学习,是一门求生之道,也是为自己就业创造条件,为以后走上社会岗位,谋求生存之道的重要方式。在钳工生产实习教学中,采用多种有趣的方式,不要急于将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而是召开专业知识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在思想上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主观上认识到钳工生产实习的重要性,真正从内心认识到学好钳工的必要性,并主动的参与到钳工技能锻炼之中。

2 突出生产实践,对实训目标进行分解

在钳工生产实习中,最主要的就是要突出实践综合能力,注重在生产实习中的每一个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因此,教师要从课程的整体设计上下功夫,围绕实习的具体操作进行实践操作方面的综合训练。尤其是一些学生对钳工知识的理解相对分散,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形成,这样,学生在整个生产实习课中,就缺少相应的系统化操作规程。对每一节实习课的具体技能训练不是相对的理解,只是一时的新鲜感。所以,在具体实习课中,教师要对每一个阶段的实习内容进行全面把握,将钳工实习课的具体内容进行分解,将每一项实训内容进行进度表的安排。在制定实习计划的基础上,充分突出就业导向的引导功能,从企业的用工需求出发,结合企业的相应需求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安排。在实习课之前,教师将以往学生的技能鉴定以及各种工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实习之前了解到工件的形状、尺寸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钳工专业知识中的形位公差、配合精度以及公共方法、过程等均有详实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每一项实训内容进行详细的分解,对技能培训排出相应的时间进度,明确每一个阶段要掌握的整体技能。譬如,在具体的实习课程中,可以进行生产实习课的具体的安排,在第一周让学生掌握锯割练习,要求学生在一周时间内掌握好锯割练习中的一些方法运用等,将锯割练习中要熟知到每一个尺寸的误差性,控制在一毫米之内,并保证锯缝与基准面垂直的误差,也要控制在一毫米之内。在这个基础上,对第二周的任务进行安排,主要提升整个锯割练习中误差控制的力度,最好能实现控制在小于半个毫米,并对整个要求逐渐提升,这样,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与认识中,感受到整个综合钳工实习课的循序渐进,提升钳工操作的专业技能,收到理想的实习效果。

3 注重基本操作技能,夯实基础训练

在钳工生产实习课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对实习任务进行分解之后,对每一个项目要形成具体的操作指导,在不断熟练与总结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钳工知识的进步。教师采用讲解、示范动作要领等方式,在学生机械化模仿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我操作,在实践操作中摸索出更多的经验,实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各种误差与错误,并及时的给予纠正。在学生综合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动作上的连贯、协调一致。在具体的实习中,钳工操作主要包括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多项综合技能的运用,在整个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操作步骤,形成正确的锯割练习方法,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式、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等方式,并注重在操作过程中身体、胳膊等的配合,注重速度的整体控制以及眼睛的注视部位等。因此,学生在具体的实习操作中,要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注重整个动作的协调性,避免出现生硬的方式。譬如,在实习过程中,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部位与姿势动作、操作用力、锉削方法等几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锉刀能否端平,更是一个需要反复观察、反复纠正的训练,学生对自己姿势是否正确往往会“当局者迷”,通常要安排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只有当随手端起进行锉削都能基本做到水平,才能进行更高的练习。

4 结语

在钳工生产实习中,最主要的是培养血红色呢个的感觉技能,在反复训练中形成熟能生巧的技能,并增强整个锻炼的敏感度,掌握基本的技能,并不断更新教材内容,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需要相融合,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践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样,有助于培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钳工人才,培养高素质的钳工队伍。

参考文献

[1]丁元生,庄志军,杨英杰,等.提高工科院校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J].吉林化工學院学报,2008(5).

[2]刘志强.创新钳工实习教学的“三个突破”[J].职业,2008(12).

[3]张立志.演示法在服装生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08(3).

浅谈《钳工》课教学改革 篇4

摘要:项目教学法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项目课程要求教学规范,按实践课程设计学习过程,在实践情境中开展学习,并最终落实到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上。教师的组织方式变为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教学场所融实践与理论学习于一体。

关键词:职业教育 项目教学法 钳工实训教学 区别

随着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渴求,职业类院校的学生走进企业后,专业知识储备不够、操作能力不强,学校学习的知识与企业需求的能力衔接不上的问题很明显地暴露了出来。因此,大力推行职业教育改革成为了各职业类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系列课改举措推广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项目教学法作为实习课程中经常使用到的教学方法被职业类院校广泛采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要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授课形式,打破理论与实践脱钩的教学组织方式,打破以接受书本知识为唯一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建立适合学生个性的发展的项目课程,让学生在特定任务的情境下通过小组协作来解决问题,从而为日后立足工作岗位获取必须的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新的课程体系既要能拓宽学生知识、技能获取渠道,又要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自觉挖掘自身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才。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完成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在于避开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以逻辑思维方式为主转向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始终围绕着项目是否能够完成而进行,对知识结构的要求本着“够用”的原则,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重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项目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项目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

1、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分发挥协助作用。

2、选出适当任务,开发项目课程:

①项目课程:若干个任务组成项目课程,项目可以是一组典型的工作任务,综合覆盖若干个实际工作任务;也可以针对某一典型的工作任务,完整地经历生产某一产品的工作过程;也可以解决某个单个或局部的问题。一门项目课程,纵向上可以分成若干个任务,其逻辑关系有:递进式(按复杂程度)、流程式(按工作过程)和并列式(按任务安排),等等。横向上每个项目可以分为若干个任务,一个项目与其对应任务是分解的关系,从大的典型产品(设备、故障、服务)到小的典型产品(设备、故障、服务),每个任务4至8个学时为宜。

②项目课程下的任务内容:以工作任务中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主要内容包括工作任务、技能操作知识、技术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工技能考核要求,等等。其中技能操作知识是指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操作性知识,如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等。技术理论知识,是指完成该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理论性知识,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其基本要求是以满足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要避免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重新裁剪原有理论知识体系的倾 向。

三、项目教学法在钳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钳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几项步骤: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

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循序渐进、包含全面的课题项目。项目确定后,应对每一项目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教学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钳工实习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时一般有五个步骤:任务提出—任务计划—任务实施—项目验收和评价—项目总结评价。

1、任务提出: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分析讨论,给学生观看图片资料和加工图样,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哪方面的知识,练习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2、计划阶段:学生一般以小组合作方式工作,制定工作计划。

3、任务实施:教师将本节课要达到的任务目的进行明确,并将完成任务所必须的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教师做示范操作,学生在旁看,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解答,学生根据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师观看并巡回指导。

4、项目验收和评价:学生自行检查实训过程、结果。

5、项目总结评价:自我评价,开展小组内自评和互评活动,锻炼自我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由教师对总体教师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问题予以评价,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一次技能训练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有所认识、有所提高。

例如选择 “六方螺母”作为钳工实习操作项目。此课题在巩固已学习的钳工锯、锉削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钻床的使用方法,提高钻孔精度,并学习扩、铰、锪、攻套螺纹方法。此项目共分为三个分任务:六角体的加工、钻头刃磨及钻孔、孔加工(钻、扩、铰、锪、攻套螺纹等)。

六角体的加工任务:学生在此任务实施之前分组讨论六角体工件的加工步骤和工艺分析。通过任务实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教师在此任务中主要起到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加工工艺,并纠正个别错误的任务。

钻头刃磨:本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为麻花钻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技能知识为麻花钻的刃磨方法。将钻头刃磨任务中的必须知识介绍给学生后,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后在教师的监督下,分组进行钻头刃磨的练习,通过与合格钻头的比对、角度的测量等方面,小组间讨论总结,提出问题找寻规律,逐渐熟练钻头刃磨技能。

孔加工(钻、扩孔、攻螺纹等):本任务讲解钻床的使用方法,工件和钻头的正确装夹以及钻、扩孔、攻螺纹方法,工件的检验及质量分析,钻孔的安全文明操作等。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独立六角螺母的设计加工工艺,并练习钻、扩孔、攻螺纹方法,在熟练操作后完成六角螺母的加工。

小组内进行六角螺母的测量检验,共同寻找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并随时向指导教师提出问题,改善优化加工过程。通过组内检验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并将测量和加工技能灵活结合,避免学生只会加工,而将工件检验完全推给教师,让学生懂得用测量去随时纠正加工中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之后进行小组内自评和互评,对整个项目在设计、实施、总结的过程中,收获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的,组间互相展示,选取最优的加工方法和成品工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钻研精神。最后由教师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进行总体评价,找寻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并点评个别问题。

项目教学法的选取改变了过去教师讲解加工工艺,学生单纯按照教师确定的流程循规蹈矩加工的过程,在为学生补足需要的知识后,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加工、互相评比,变被动的学习过程为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实施,学生独立应对问题、积极思考的学习精神逐渐建立了起来。

四、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1、师生角色的变化

单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虽偶有互动,但教师始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教师说怎么做就做什么,学生一直被动接受知识。而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独立或小组解决技能训练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2、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改变

传统技能训练的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用一个工件或课题定成绩,决定学生技能的优劣,显然具有偶然性与片面性,应试痕迹明显。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教师特别注重过程评价,每个项目、任务都由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组合而成,最后再根据整个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来综合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同时注重过程评价,每个同学都获得了较多的表现机会,加上教师适时地表扬与肯定,对培养学生自信心和抗挫能力大有好处。

3、对实训教师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过于注重实训指导老师的“技能”水平,对“知识”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长期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通过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的实践以为,若要使项目教学卓有成效,实训教师起码应具备以下能力与意识: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研究能力;熟知项目课程内容、体系,能够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对接、穿插的时机;了解本专业工种生产 一线的要求,能适时构建“仿真车间”情境;能了解学生未来从事的一个或几个相关岗位组成的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排除课程束缚,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能以特定的职业或专业范围实践活动为主线,用项目来组织安排教与学的过程等。否则,项目教学也只会流于形式。

4、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转变

职业类院校的学生群体,普遍形象思维好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优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好于动脑能力,而传统教学又把理论与实践相对割裂,学生在枯燥无边的理论课学习中找不到成就感,而在实习操作中又不能顺利地抓住关键。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法,并没抛弃理论,而是把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拉近,让枯燥的理论更加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易于感知与接受。以往钳工实习,终日重复单调的锉配的技能动作,从“废料”到“废料”,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零件加工仿真度高,再加上过程激励措施,最后形成“产品”或“作品”,给学生技能训练过程注入了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其自身潜能。

浅谈钳工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5

【摘要】中职教育中钳工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操作技能,据有“万能工种”的称号,对产品质量的好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现阶段,学生在钳工实训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操作方法动作不规范以及教学内容枯燥,严重影响了学生钳工实训的积极性。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当前钳工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钳工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钳工实训 问题 策略

一、?W生钳工实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训准备工作不充足,操作方法动作不标准

通常情况下,在虎钳钳台进行作业之前,应对钳台上所使用的工、量具按要求顺序摆放整齐,为了方便左右手取用,应分别将所使用的工具放置在台虎钳的左右两侧,通常工具在左,量具在右。此外,量具在使用完后不能与工具或工件混合,以防损坏量具的精度。钳工加工前的准备工作看似简单,很多学生却难以做到,工、量具乱放现象经常出现。另外,钳工的一些操作技能是需要学生亲自实践感受,逐渐领悟掌握的。例如,钳工中的锉削,它是钳工操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尤其是平面锉削,很多学生都难以掌握这门技术,无法保证工件的尺寸、形状以及工件表面的粗糙度。一些学生在进行加工过程中,只是为了追求加工的速度,而忽视了操作动作和施力的变化等细节问题,进而影响钳工加工质量。所以,实训老师在进行锉削教学时,应首先规范操作者的锉削姿势,接着在进行两手用力锉削时,要始终保证锉刀动态平衡的前提下沿直线运动,进而锉削出平整的平面。而在进行锉削过程中的动态平衡主要是依靠调整双手的压力来实现的(如图1所示)。

如图1中左手的压力应随锉刀的推动逐渐减小,同时,右手的压力应随锉刀的推动逐渐增大。只有通过慢速分解动作才能够让学生观看清楚,快速掌握加工技能。

2.工件加工中顺序不合理

在钳工实训过程中,零件加工顺序的选择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钳工实训是否成功,所以在进行零件加工之前应该选择一条合适的加工路线,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能够极大提高操作者的自信心。但是很多学生从图纸下发开始却没有认真研究图纸,精心选择合适的加工顺序,而是在加工过程中哪里顺手就加工哪里。此外,还有部分同学对零件加工的基准理解不够到位,这也使得加工顺序比较混乱难以加工出符合要求的工件。例如上边介绍的锉削,如果加工顺序不合理的话可能会造成重复加工或者加工余量不足等问题,将使后续的加工愈加复杂。

3.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不足

众所周知,钳工操作主要是手动操作,且加工对象主要是金属,因此只有加强实操练习才能提高操作技能。这也表明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实现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操作练习,同时也说明钳工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种。比如在进行锯切金属平面操作中,可能天天练习也未必能够达到完全平面的状态,而很多学生在练习过程,经常变换练习作业,每种基本操作的练习时间都不是很长,缺乏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钳工实训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想在钳工加工中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零部件,首先,应在理论教学中掌握好基本的机械制图知识、公差与配合等知识,这样才实践过程中才能看懂图纸,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加工。其次,那些课程内容需要通过理论教学,那些内容需要通过实训实践来解决要有所侧重,比如,一些量具的认识,以及量具的使用方法等这些应通过实践教学来让学生们学习和应用。第三,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教育目的。

2.增加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钳工是一项传统的手工操作工种,实训中劳动强度较大,很多同学会产生学习倦怠现象。因此,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钳工竞赛活动,让学生们自行选材,自己加工通过对加工过程中和成品的比较来确定优胜者,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荣誉感,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此外,钳工教学还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制定一些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工具,进而提高实训操作的趣味性。

三、结语

钳工教学反思 篇6

在钳工教学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将容易使学生形成定向思维和造就能力的局限。在钳工教学中,应结合实际,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钳工教学的基本条件。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钳工教学一直以来强调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本已抽象的知识更显枯燥,这样不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提高。所以我们应不断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来充实学生的理论认识。

因材施教,制作一些钳工操作的简单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大量的操作性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主动的挖掘和创造。利用拍摄的视频,图片。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即形象又直观,学生也很喜欢,因而效果良好。

二、不断充实自我,努力搜集现代科技科技知识,创新课程内容是学好钳工的重要途径。

当前的钳工教学,由于工业飞速发展,书本的知识与现实已有很大的差距。记得曾有人说过:书本的知识与时代脚步相比,总是滞后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本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点来对待,对于书本中的常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应讲深讲透。同时,应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将课本以外的东西融入到教学中去,与时俱进的开展教学。

1、教师应不断充实课程以外知识。在钳工的教学中,应注重学习课本以外的内容,不应该在钳工中学钳工,而应跳出钳工来教钳工,这包括,我们应吸收新的知识和技术。在教学中多加入些课外的知识,如企业、工厂钳工的利用。

2、教师应收集更多的当代信息,填补书本的空缺。现代钳加工方面的机械、材料、加工工艺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教师,不应停留在原来的一些传统的加工模式或工艺(其实早已淘汰),而应注重从网络、电视、杂志等方面收集更多的当代信息和科技,充实到我们的教学中。

3、教师应拓展眼界,创新教学方式。在枯燥的基本技能练习中,我一般选择小组教学,以及小组比赛的方法来激励学生进行练习。

灵武职业教育中心

浅谈钳工实习教学的三到位 篇7

钳工操作技能的形成, 从掌握局部动作到协调、熟练的程度, 须反复练习, 需要教师不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只有在动作规范、方法科学、步骤合理的前提下, 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因此, 作为钳工实习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示范动作到位

首先, 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到位。在讲解动作的名称和作用时, 要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 教师一定要示范。在学生对动作技术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教师要因势利导, 抓住动作要领, 给学生演示1~2遍, 以强化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认识和掌握。在示范过程中, 要做到讲做一致, 准确无误, 规范有条理。对于那些可见度小的操作动作, 要考虑使用电化教学或多媒体课件教学, 以增大可见度, 防止学生错误动作的发生。

其次, 教师演示后应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做, 演示分析要到位。在教师的演示过程中, 由于边讲边演示, 动作慢而不连贯, 造成了示范操作的整体质量低下。如果不加以指出, 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最后, 让学生作示范, 将老师的动作重复1~2遍, 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然后老师把学生演示中发生的错误动作一一指出来, 并进行分析, 以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二、巡回指导到位

当学生在各自工位上操作训练时, 教师要及时巡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防止那种学生上工位、教师上座位的现象发生。还要避免入门指导完成, 老师没了踪影, 实习纪律失控, 车间无人统领的局面出现。每到一个工位, 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操作动作有无不规则之处, 操作步骤与方法有无不当之处, 操作规程有无不宜之处, 发现一处纠正一处。

作为一名指导教师必须做到循循善诱, 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要讲清道理, 并辅以动作示范。尤其对差生更要不厌其烦地讲解演示, 再讲解再演示, 手把手地教, 直到学会为止。当学生操作出现错误时, 要让学生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时的点拨才真正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要把不规范甚至错误的动作在刚开始时就加以解决, 同时还要启发学生找出本操作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 并要求学生思考本课题的工艺过程, 怎样改进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更加省时、省力,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 学生的技术素质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创新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得以培养。

三、结束指导到位

结束指导是实习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完善, 进一步地说这是对实习教学劳动成果的评判, 也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 其主要任务是检查实习目标的落实情况, 分析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总结成绩, 发扬光大;找出不足, 提出要求;鼓励鞭策, 再出佳绩。

在结束指导这一环节中, 讲评要讲到点子上, 讲到实质上, 讲到关键上。讲到点子上, 就是要从技巧上给学生以明确的提示;讲到实质上, 就是在实习操作过程中, 必须明确指出技术动作是否符合原理, 还要从根本上解决正确技能形成的障碍 (其中包括心理障碍和思想障碍) , 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讲到关键上, 就是在讲评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 实习操作指导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坚持“三到位”实习操作教法, 并坚持考核, 才能真正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摘要:根据实习教学的四步教学法, 即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个阶段, 论述了作为钳工教师在实习教学中应做到的几个重点工作。

浅谈钳工教学改革 篇8

关键词:基础训练创新思维综合素质

前言现今高新技术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尖端的国防和科学研究需要,机械制造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制造观念,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效益。新内容冲击着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机加工中唯一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钳工的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一直处于比较落后、陈旧的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现代制造课程后明显表现出对钳工的实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在实习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针对目前这种状况,我做了如下几点探索。

一、基础训练中必须强调钳工在工艺流程中的特殊作用

首先:传统加工的基础训练是学生对机械制造认识的开端,只有具备了基本操作技能,才谈得上对工艺流程有所了解,对机械制造才会有整体认识。锉削、锯切、划线、钻孔、攻丝、套扣、装配等是钳工的基本操作,也是钳工加工的基本特征,其加工灵活,操作方便,在机加工中有着其他工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工件实体直观作用反映给学生。这种教育方式他们容易接受.比枯燥的理论说教效果好得多。实习方式和内容上也要有所改变,主要以指导性示范教学为主,以启发和培养思想意识和学习兴趣。

二、激发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实操教学课程的重要课题之一。而钳工作为手工操作的工种,更有先天的优势。为此,在实际操作中,我尝试改变多年的传统加工教学路线,通过广泛征集资料,设计与制作很有新意的课件和使用性的工件,可根据实习专业及实习周数的不同进行选择。譬如:虎钳制作、冲裁凸模的修配、半成品的加工汽车模型等。其中,半成品的加工的结构较为简单,可供实习时间在2天的班级使用。课件中涉及到所有的基本操作(尽可能的用视频材料讲解),而且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设计出自己的加工工艺路线,但必须保证加工出的工件是合格品,然后在小组总结讨论出最合理最高效的加工方案。(在学生方案中选)奖励被选方案的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冲裁凸模的修配较复杂,适用于3天以上的实习,一般4人一组协作完成。此课题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创作欲望,通过一系列零部件的锯、錾、锉、划线、钻孔、弯曲、研磨等基本操作修配后,最后进行装配,修饰,喷漆等工作。使之同学从中认识到钳工不再是一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很高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和具有一定创造能力、设计思想的“高级脑力劳动”。

三、审视市场需求,重抓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今制造业求才若渴,对于高技生的就业前景非常景气,特别是对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及较高职业技能的技术人员。所以我们要审视市场需求,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这个大市场加工面广,种类繁多,各种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不仅包括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经济意识、创新意识、法律意识等,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强健的体魄等基本素质。而钳工实习正是为德育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作为培养国家高技能教育者,我们有义务在教学中作有意识地引导与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诚信的德育教育贯穿于所有的实习全过程。要求学生每天准点到达本岗位,不旷课,不早退,并且能够保证遵守各项实习纪律,安全文明生产,按时、按质的完成当堂的实习作业。另外,德育教育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结果,教师必须高度注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严肃、严厉、科学、诚信的工作态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应从教学内容上跟紧当前的发展形势、不断丰富、更新,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多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使学生有信心、感兴趣、想实践、能实践的参与钳工实操。还应努力自我提升坚持不懈地学习,积极了解新工艺、新方法并灵活的应用于课堂教学,帮助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实际加工中不断改变教学手段,灵活利用现有的条件,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校企实际生产中来。用真实的生产零件让学生在真切的产品加工中体验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这过程中,学生根据存在的问题以及的原理自行设计方案,有利于学生创造出更先进、更便捷的工艺技术,在不自觉地动手训练中加深对机械制造的认识。

综上,改革源于教育的根本,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使钳工的教学不再是一个学生游逛的“市场”,不再是一个单调的锯、挫、配、钻体力活,应演变成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和具有一定创造能力、设计思想的“高级脑力劳动”的工种。适应当前市场形势,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当然,钳工实习教学要实现全面素质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用我们教师的努力来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从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将教学改革一直进行下去,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晋.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

[2]刘福军.关于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2009,(14).

[3]谢增明.钳工技能训练第四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化”具有高职鲜明特色、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高度吻合的教材。

三、结束语

构建实施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構建知识结构完整、具有应用性、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改革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熊熙,尹洪.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刘丽华.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7,(10):27.

[3]黎川林,林勇.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1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

上一篇:[心得体会]如何提高英语听力?下一篇:学会感恩小学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