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技能教学

2024-09-07

钳工技能教学(共12篇)

钳工技能教学 篇1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动作技能的三个阶段即认知和定向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协调阶段和完善阶段进行钳工教学,旨在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钳工,动作技能,技能教学

钳工是使用钳工工具、钻床等按照技术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的一项工种,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它的特点是灵活性强,工作范围较广,技术性强,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决定加工质量。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的动作或智力的活动方式,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这两者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动作技能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也是它的经常体现者;智力技能则是动作技能的调节者。根据心理学知识可知,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动作形成的不同阶段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钳工操作能力,并通过动作技能的教学和练习来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提高。笔者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进行技能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动作技能的认知和定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学生对所学操作技能有初步认识,对动作方式有所了解,在头脑中形成动作印象。此阶段学生动作忙乱紧张、呆板而不协调,并出现多余动作,并难以觉察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因而自己不易发现错误。

根据这个阶段的特点,教师在钳工技能教学时,首先要设法加深学生对动作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技能。常用的方法有:

1. 将运用逐步分解。

教师在示范时应把操作的过程按顺序展现出来,以有利于学生观察操作中的要领;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并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自己的模仿写出操作步骤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而后再依据操作步骤进行练习,这种方法在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钳工锯削姿势的教学,教师对推锯、回锯、锯条的运动轨迹等进行分解示范,同时学生模仿练习。

2. 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

职业学校的钳工实习都是采用班级授课,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很难使每个学生都注意到,即使学生都集中注意力,也很难说每个学生都能理解。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的训练方法,一是可以缓解教师力量的不足,二是可以使指导与示范个别化,三是可使学生理解和观察中的错误及时得到纠正。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讲解示范后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人进行练习,一人进行动作监督,这样同学之间可以互相示范,并指出对方错误所在。例如,在钳工錾削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握锤、握錾、挥锤、锤击等动作进行指导,这时采用的“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的方法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进行多媒体教学。

在播放多媒体课件前教师要注意讲解,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观看操作过程的动作细节。播放时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必须研究的动作上来,特别是对重点的动作或画面动作不够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醒,以免学生疏忽。播放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小结。例如,在进行钳工修理教学时,在学生进行操作之前进行多媒体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动作的联系形成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已使个别动作联合成完整的动作体系,视觉控制作用逐步减弱,肌肉运动感觉的自控作用逐步提高,并能发挥特殊功能。同时,在本阶段动作相互干扰减少,紧张程度减弱,多余动作消失。由于技能逐近形成,学生发现自己错误的能力也在加强。

根据本阶段的特点,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反复有效的练习。这种练习并不是机械的重复,要使学生获得技能并达到熟练程度,教师在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 调动学生练习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具有了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练习时就能开动脑筋、主动练习。在操作练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独立操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独立操作时可能发生一些错误,教师应及时给予指正,这对学生熟练掌握技能极为有利。如果仅让学生进行重复模仿练习,虽然学生操作不会发生错误,但这种正确性是教师示范的结果,而不是学生认识后加以掌握的结果,将无助于学生的技能提高。

2. 充分利用练习中反馈的强化作用。

教师在指导学生技能操作的练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指出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和不合理的地方,帮助学生分析动作的要领、操作的注意事项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了反馈信号,知道练习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就能每次练习都有所收获。

三、动作的协调阶段和完善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学生的各个动作已联合成为一个有机体系,相互协调,能够依照动作的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出来。此阶段意识的调节作用已大大降低,肌肉运动感觉作用占主导地位,视觉对动作的控制也进一步减弱,注意范围扩大,并能根据情况变化适当调整动作方式。

1. 突出要点,反复练习。

由于这个阶段学生已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操作应以学生练习为主,其目的在于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使他们的操作技能得到强化和巩固。对难度较大的操作技能教师要重点练习,力求人人过关。

2. 定指标,合乎规范性。

根据心理学原理可知,这个阶段正是技能形成过程的高原期,学生练习的兴趣可能下降,或产生厌倦情绪,使技能成绩出现停顿状态。为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每次教学中应给学生一定的生产指标和技术指标,用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严格规范学生的技能操作,逐步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达到规范化、标准化。

在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具体分析各种技能操作成绩提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还是先后快慢一致,合理安排好技能教学三个阶段的时间,以免学生的操作技能达不到熟练程度的要求或感到枯燥、乏味。

钳工技能教学 篇2

“钳工”是机械行业的典型工种,也是技职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具有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艺要求高的特点。多年来,“钳工”一直是中高技工院校的热门课程,不仅机械专业学生要学钳工,其他专业,如数控、电子电工、汽车修理、焊工等的学生,也要学习钳工知识和技能。然而,就是这样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重要课程,在一些中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学与训练中,存在不少问题,教育质量一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笔者以为,关键在于教师。例如,有的教师只重视在课堂上理论教学,忽视了训练操作;有的教师不重视理论指导,“放羊式”地让学生自行操作;而有的老师抓不住教学重点要领,做不好操作演示,学生训练不得要领,加工常出纰漏。总之,理论教学与训练缺乏有机结合,成了互不粘连的两张“皮”。笔者从事钳工教学多年,现就如何开展钳工教学与训练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做法。

一、抓好钳工理论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感觉技能的培养

1.抓好钳工理论教学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理论作为其支撑,钳工也一样,包括概念、原理、功能性质等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需要在训练前与训练中对学生进行讲解,以理论去指导训练,防止学生训练的盲目性。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书本理论的教学,讲清、讲透理论知识,依据理论指导实践的原理进行课堂教学。只有理论讲解清楚到位,教学才能有的放矢,训练才能准确无误。例如,笔者在讲授“锉削技能”一课时,告诉学生:“锉削在锉平直平面时,必须使锉刀保持直线的平行运动,因而右手压力要随锉刀推动而逐渐加大,左手的压力要随锉刀的推动而逐渐减少,这个变化可以用力矩平衡的原理来解释。把工件看作一个支点,锉刀就是一根杠杆,由于锉刀在前后运动,所以支点两边的力臂长度是不断变化着的。为了保持锉刀的平衡,两手的用力必须随锉刀的运动不断变化。”通过一番理论上的阐述,学生加深了直线平衡的力学原理的理解,开始训练锉平直平面,注意两手的力度调整变化,体验到端平锉刀的手感,为锉成标准工件打下了基础。

2.注重学生感觉技能的形成

据笔者了解,目前中职中技钳工教学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传统的理论教学,即以课堂理论教学,训练以书面作业为主;二是以电化或多媒体课件形成为主的课堂教学;三是课堂理论教学配之于实训为主的教学方法。目前,多数中职中技学校采用第三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点,灵活结合使用,辩证地处理好这三种教学方法,使之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例如,介绍工件加工工艺技能或装配性操作工艺的过程,教师在黑板上画图或示范性讲解操作,往往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既费时又费力,效果又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可尝试采用录像或课件教学,因为它具有直观真实的教学效果。钳工加工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生产场面,通过电视荧屏展示,仅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就可以系统地、科学地把需要几十个小时加工装配的过程展示完毕。这种教学方法简捷高效,而感性认识的形成,则可为学生动手操作打下基础。在上实训操作课时,让学生置身于实训岗位上,不妨先放一段录像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后,然后指导学生操作。这样,学生所学知识易于巩固,感觉技能可以得到锻炼和培养。锉削技能是钳工技能的基础技能,也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重点,其难就难在加工工件时全凭钳工自我感觉技能的体验和判断,钳工感觉技能好,加工工件则能时恰到好处,准确无误,否则就容易出现瑕疵。

二、训练教学抓住重点、难点,规范学生动作,培养学生精品意识、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钳工是一门技能性非常强的课程,培养操作技能是钳工的主要任务,所以,训练是钳工教学的重要环节。钳工的操作技能,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图纸的理解能力通过手工操作来达到技术指标,实训教学内容较多,应抓住重点、难点。

1.既要强化基本操作训练,又要突出训练重点难点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是指钳工必备的基本功,如划线、锯钊、锉削、测量、装配等技能,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这些“看家本领”,如果学生缺少这些技能,就难以适应企业钳工工作。但是,笔者认为,在这些技能中,锉削是重点,又是较难掌握的一种技能,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学习。同时,教师在教学上要做到“四个到位”。第一,讲解到位:必须把图上尺寸、形位公差和加工工艺过程讲解到位。第二,示范到位:教师应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让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第三,分析到位:测量学生工件应当学生面操作,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符合技术标准,哪些地方不符合技术标准,教会学生以后碰到类似问题解决的方法。第四,点拨到位:教师指点时,切中要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要规范学生的训练操作

规范化的操作是保证加工产品质量的前提,是实训教学必须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实训教学中,学生加工的工件很多不符合技术标准,大多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教师指导不到位、要求不严格而造成的。笔者在实训教学中,一方面严格要求学生按规范操作,培养学生科学、谨慎、细心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非常注意自身的操作规范,绝不把错误的动作姿势误导学生。几年来,在笔者的严格要求和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学生在实训中几乎无报废的加工工件,为学校节省了不少实习成本。

3.在钳工训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精品意识,过好“精品关”、“速度关”

现代许多机械设备都十分精密,零部件装配不能有丝毫误差。以锉削为例,多锉或少锉一下,可能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后果,所以,学生必须要具备精品意识。精品意识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靠训练出来的。笔者在指导学生实训中,十分关注学生的观察、判断、决策三种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拥有一双“金睛火眼”,能在加工中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培养判断能力,除了增强学生的感觉技能外,还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量具,如刀口、尺、塞尺、直角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以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所谓决策能力,是通过大脑一系列思考做出的决定,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技能,是教师通过示范、启发、点拨教会学生的一种技能。只有具备了这三种技能,才能具备精品意识,通过“精品关”。

当然,过了“精品关”还不够,还要过“速度关”。笔者在实训教学中,要求学生经常不断地练习技能,使之熟能生巧。另外,要“巧”,有“熟”才能有“巧”,技能熟练后,就要求学生从找窍门入手,用最少时间完成最大的工作量,操作时必须高度集中心思,不能养成拖沓松弛的不良习惯。

4.在钳工的教学训练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十分重要。钳工不是机器,是活生生的人,现代企业越来越需要有一定知识技能,又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有鉴于此,在学生具备钳工基本技能后,教师就要加强核心技能、专业拓展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长期受以考试为主导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钳工技能教学与训练都是按照教师预设的方案进行的,其结果是不知不觉地误导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知识,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动作,形成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定势思维,抑制了学生创新思想。因此,笔者在钳工教学中转变了陈旧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创设学生讨论质疑的氛围和情境。例如,对于钳工实习课题的工艺分析,从不同角度,见仁见智。教师不必急于分析,可以先让学生看图样,让他们先思考、讨论,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最后由师生共同分析、讨论、评价,综合得出最佳工艺分析方案。在学习讨论中,允许有不同意见争论,让学生争论中形成共识。这种教学学法,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十分有利。

三、发扬教学民主,抓好典型教学、强化技能考核

1.教学发扬师生民主

教学是师生的一种相互学习的互动形式,师生之间历来是教学相长的。笔者在教学中,从不以师长的态度盛气凌人,不搞“一言堂”,有问题大家一起磋商,学生对老师可以提出批评、质疑。凡要求学生做到的,笔者自己首先做到。在实训教学时,笔者与学生同下车间,把自己看作实训的一员,布置学生加工工件,自己必先“下水操件”,率先做出示范,然后请学生评制。教学的民主使课堂教学十分和谐,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2.以典型引路

在训练中,每次加工工件,笔者都把学生的一些精品作为典型,让其他学生学习、讨论、分析,用典型引路,唤起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有榜样,做有参考,引导他们热爱所学专业,树立敬业精神。这种方法对“学困生”尤其有效。

3.强化技能考核

对学生定期进行技能考核评价,是搞好钳工技能教学和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考评机制,技能教学有可能流于形式,也难以长久维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前一些中职中技的技能教学出现松垮现象,问题往往与考评不严有关。笔者在技能教学训练中,比较注重考评,除学校考查技能外,还邀请企业人员参加,考查学生有无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此外,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上级劳动部门组织的技术等级考核,争取多拿各种证书。

钳工技能教学 篇3

一、转变技能教学观念

技工学校的教学应该包括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实习是技工学校的一门主课,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技工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技能教学时间,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

二、改革技能教学模式

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为了克服自身条件不足,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相关大、中型企业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技能教学。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一种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校学习理论和基本技能后,再将学生送入相关企业单位实习,这样一来,学生在实习期间不光可以学到书本之外的实际知识,还可从工厂的一些老师傅那儿学到实际经验和操作窍门等,另外学生在企业实习还可以将书本上难理解的内容与实际结合,较为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提高技能指导教师素质

提高技能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要加强技能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工厂进行实践和考察,以提高技能指导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下厂进修实习,深入了解先进技术、工艺手段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种认知经验会给教学带来新鲜感和吸引力。技能指导教师对本专业先进技术或先进生产工艺的了解多数源于科技刊物或书籍,这种了解有利于开阔教师视野,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即太空泛,不具体。如在讲授卧式车床总装配工艺和维修时,要具体讲一讲其构造、操作方法以及应用的优点,恐怕很少有教师能讲得很详细。但这些设备在工厂中的应用已相当广泛,教师本人如有机会亲自去操作、观察,授课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使所教授的内容生动、深入。

四、改革技能考核方式

现行的“应会”考试因其内容上的单独性、狭窄性已严重的影响了技能教学的发展,因此改革“应会”考试的内容势在必行。改革后的“应会”考试可将基本技能与装配及修理一般的机床故障和试车训整等课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题目可分必考题和选做题,然后按不同的比例进行分配,评分可现场进行也可试后进行,时间可以是数小时也可以天为单位进行考核。但都必須围绕《教学大纲》、《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充分体现技能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钳工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

五、调整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宏观上体现了它的社会功能与性质,微观上决定了它的课程要求与内涵。培养目标是社会需求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因而,培养目标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中级钳工所需技术操作技能技巧的课程。依据教学大纲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钳工的基本技能、技巧;能够完成本工种中级技术等级工作的技术操作;能对机器或部件有一定的装配工艺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能熟练使用、调整和维护保养本工种的主要设备;能正确使用工、夹、量、刃具;具有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懂得并掌握1~2个其他加工的初步操作技能训练。

六、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

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相应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与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同时又必须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现场操作技能和素质,就业后应能尽快上岗,所以,技能教学是实施机械类专业整体教学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应占较大比重。技能教学应遵循职业技术教育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专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

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的《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按教学大纲规定可分为两个学习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零件的钳工加工,学习时间为一年半;第二阶段主要学习产品的装配及设备的修理,学习时间也为一年半。并规定通过三年学习,达到3~4级技术等级的操作技术水平,因而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保证学生全面掌握好钳工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

在基本操作教学时,应按大纲规定的课题顺序进行。为考虑设备条件的限制,在组织学生进行各课题的实习时,可分组交叉轮换进行,但必须保证完成规定的实习课题和时数,并应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要求结合生产实习教材内容进行安排,其中复合作业和工具制造课题的产品,在满足实习教学要求的条件下,可按各校实际情况选定。

在基本操作训练时,宜采用实习课堂教学形式;做好组织教学、讲解、示范指导和讲评等教学环节。贯彻讲解与示范相结合,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实习教师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姿势和方法,扎扎实实地、一丝不苟地练好基本功。在进行机械设备的装配和修理课题时,根据产品实际,组织学生轮换操作,使学生学到所规定的全部课题内容。为逐步实现一专多能,要安排一定时间进行l~2种机床(车、刨、铣、磨等)的初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以及切削刀具的刃磨训练。

在生产实习指导过程中,应加强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生产教育;要注意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因材施教。逐步增强和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能,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要全面熟悉实习产品工艺,了解学生实际,注意培养学生所学技术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能力,在进行产品生产实习的后期,要注意培养学生组织和管理班组生产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当前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作为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 技能教学越来越显示其地位的重要性。因而,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不断得到发展,中等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来展开技能教学,拓宽学生职业能力已成必然,这也是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急需要研究改革的重要课题。

钳工技能教学 篇4

技能是通过练习,以巩固动作或智力活动的结果。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这两者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动作技能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是对动作技能起到调节与提高的作用。根据心理学知识可知,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认知和定向阶段、动作联系形成阶段、协调和完善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动作形成的不同阶段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钳工操作能力,并通过动作技能的教学和练习来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提高。笔者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进行钳工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动作技能的认知和定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学生对所学操作技能有初步认识,对动作方式有所了解,在头脑中形成动作印象。此阶段学生动作忙乱紧张、呆板而不协调,频现多余动作,且不易发现自身错误。

根据这个阶段的特点,教师在钳工技能教学时,首先要设法加深学生对动作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技能。常用的方法有:

1. 逐步分解法

教师在示范时应把操作的过程按顺序展现出来,以利于学生观察操作中的要领;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并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自己的模仿得出操作步骤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而后再依据操作步骤进行练习,这种方法在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钳工锯削姿势的教学,教师从推锯、回锯、锯条的运动轨迹等进行分解示范,同时要求学生模仿练习。

2. 采用电化教学

在播放录相前教师要注意讲解,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观看操作过程的动作细节。播放时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必须研究的动作上来,特别是对重点动作或画面动作不够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醒,以免学生疏忽。播放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小结。

3. 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

职业学校的钳工实习都是采用班级授课,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很难做到使每个学生都注意到,即使学生都集中注意力,也很难说每个学生都能理解。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的训练方法,一可以缓解教师力量的不足,二是可以使指导与示范个别化,三是可使学生理解和观察中的错误及时得到纠正。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讲解示范后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人进行练习,一人进行动作监督,这样同学之间可以互相示范,指出对方错误所在。例如,在钳工錾削教学中,我们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握锤、握錾、挥锤、锤击等动作进行指导,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动作的联系形成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已使个别动作联合成完整的动作体系,视觉控制作用逐步减弱,肌肉运动感觉的自控作用逐步提高,同时,在本阶段动作相互干扰减少,紧张程度减弱,多余动作消失。由于技能接近形成,学生发现自己错误的能力也在加强。根据本阶段的特点,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反复有效的练习,这种练习并不是机械的重复。要使学生获得技能并达到熟练程度,教师在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 调动学生练习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操作练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独立操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具有了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练习时就能开动脑筋,主动练习。在独立操作时可能发生一些错误,教师应及时给予指正,这种学生在明确目的和要求且经过主动学习予以确认的结果,对于熟练掌握技能极为有利。如果仅让学生进行重复模仿练习,虽然学生操作不会发生错误,但这种正确性是教师示范的结果,而不是学生主动学习后加以掌握的结果,无助于学生的技能提高。

2. 充分利用练习中反馈的强化作用

教师在指导学生技能操作的练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指出学生操作中错误所在和不合理的地方,帮助学生分析动作要领、操作注意事项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了反馈信号,知道练习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使每次练习都有所收获。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很有讲究,除个别情况外,一般不采用示范性动作对学生错误操作予以纠正,应在反复的巡查中加强个性化指导,多用启发式提醒、反问式拨正,即使正面纠正也简洁明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指导效率和效果。

三、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学生的各个动作已联合成为一个有机体系,相互协调,能够依照动作的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出来。此阶段意识的调节作用已大大降低,肌肉运动感觉作用占主导地位,视觉对动作的控制也进一步减弱,注意范围在扩大,并能根据情况变化,适当调整动作方式。

由于这个阶段学生已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操作应以学生练习为主,其目的在于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使他们的操作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对难度较大的操作技能要重点练习,力求人人过关。根据心理学原理可知,这个阶段正是技能形成过程的高原期,学生练习的兴趣可能下降,或产生厌倦情绪,使他们的技能成绩出现停顿状态。为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师每次应给学生一定的生产指标和技术指标,用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严格规范学生的技能操作,逐步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在小组和班级中,树立更多的优秀的典型,对大多数学生给予更多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综上所述,钳工技能教学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根据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特点,教学必须不断探究其中的规律性,加强指导的艺术性。要具体分析各种技能操作成绩提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还是先后快慢一致,必须合理安排好技能教学三个阶段的时间,以免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只有这样,师生才能与时俱进,共同成长。

摘要:文章探讨根据动作技能的三个阶段来进行钳工教学, 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动作技能,钳工,技能教学

参考文献

[1]庄志镐.动作技能训练中的“优化组合”[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4) .

[2]白宏伟, 董倩玲.浅析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J].教育探索, 2002, (9) .

钳工技能教学 篇5

摘要:通过明确钳工专业的发展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对钳工专业进行分解,作到心中有数,培养打牢基本操作技能基础,培养感觉技能。注重综合知识的掌握,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反复的的总结和虚心的学习,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

关键词:钳工技术 综合操作 敬业精神

钳工技能是机电专业类同志必备的专业技能。但要学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钳工这个工种是既要技术,又要体力的。如何培养员工的学习兴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一、激发学习意愿,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意愿,钳工是一个多用手工操作的技术工种。所以从事钳工专业的人来说,则显得既苦又累,使初学者感到枯躁无味,甚至在部分员工中出现了抵触情绪,不想练、不愿练钳工工作。那如何培养钳工专业人员的学习兴趣呢?就必须针对员工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发挥钳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从工作中积极引导和培养员工对钳工工种的兴趣。因为我厂维修钳工具有工作环境差,维修强度高,维修区域广等工作特点,从而使得维修钳工对钳工专业更多的是力不从心,所以很难培养起员工的学习工作积极行,以至于钳工的专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由于客观环境的多样性,怎么样带领和引导钳工人员不断的提升自己,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就成了一个沉重的话题,我觉得首先作为钳工专业技术人员,一定要从员工的思想入手,让员工更深刻的了解什么是钳工专业,钳工专业对企业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的重要行,让员工对钳工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钳工专业的社会地位,要从自身做起热爱钳工专业。其次,要加大钳工工种的培训力度,让我们的员工专业知识更扎实,更实干,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专业技能,做一个合格的钳工。

二、调动员工的主管能动性,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动员工的主管能动性,首先我们先了解以下钳工的主要特点及加工范围是那些?钳工主要有以下作业特点:⑴加工灵活、方便,能够加工形状复杂、质量要求较高的零件(举例)。⑵工具简单,制造刃磨方便,材料来源

充足,成本低。⑶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钳工的加工范围为:⑴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如清理毛坯,在工件上划线等。⑵加工精密零件,如锉样板、刮削或研磨机器量具的配合表面等。⑶零件装配成机器时互相配合零件的调整,整台机器的组装、试车、调试等。⑷设备的保养维护。其次,创新是及时发展的原动力,所以钳工专业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基础之上要大胆的进行创新和尝试,可以从钳工技能、设备结构、作业机具等几方面发挥大家的主管能动性。从而可使钳工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发展,要一改以前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采用指导性,提示性,启发性的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培养基本操作技能。

三、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打牢基础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以锯割来说,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的胳膊、手发酸,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有关。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练习。学生刚开始要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且随着大量的练习,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减少为下道锉削加工所留的余量。比如锯割后的切削余量大约达到0.2mm,这样才算打牢了锯割的技能基础。再比如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部位与姿势动作、操作用力、锉削方法等几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锉刀能否端平,更是一个需要反复观察、反复纠正的训练,学生对自己姿势是否正确往往会“当局者迷”,通常要安排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只有当随手端起进行锉削都能基本做到水平,才能进行更高的练习。

四、培养感觉技能,锻炼反应能力培养感觉技能,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

如汽车修理工能凭听觉判断发动机工作是否正常。在钳工技能实训中,仅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还远远不够。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来完成,培养出一定手感就更为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对初级技工考核而言,加工的尺寸精度通常也要控制在丝米级。学生要对自己的下手有一定分寸。以锉削为例,学生需要了解当自己分别采用大板锉、中锉与油光锉时,每次锉削的锉削量大概值,以免下手不分轻重,开始尺寸超出,忍不住用力连锉几下,就把工件尺寸锉小了。这就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检测,多思考,多观察,通过科学训练,熟能生巧,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一般情况下,熟练的学生在锯割后留下约0.2mm的余量,使用大板锉连锉十次左右,将余量减少到约0.1mm,然后使用中锉再锉削十余次,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最后用油光锉修整。

五、注重工作态度及敬业精神的培养注重工作态度及敬业精神的培养爱岗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热爱本职,就是职业工作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职业劳动,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一个人,一旦爱上了自己的职业,他的身心就会融合于职业工作中。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每个岗位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都是要求从业人员在社会分工中所获得的扮演的一个公共角色。在现阶段,就业不仅意味着以此获得生活来源,掌握了一个谋生手段,而且还意味着有了一个社会承认的正式身份,能够履行社会的职能。尤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更要求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员,都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对一种职业是否热爱,有一个个人对职业的兴趣问题。有兴趣就容易产生爱的感情,没有兴趣就谈不上爱。但每一个岗位都要有人去干,缺一不可。因此,国家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把人安排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去。不论你对从事的工作是否感兴趣,你都要从整个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培养兴趣,热爱这一工作,这是基本觉悟的一种表现。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那些人们比较喜欢的条件好、待遇高、专业性强、工作又轻松的工作,做到爱岗相对比较容易。对于那些工作环境艰苦,繁重劳累或是工作地点偏僻,工作单调,技术性低,重复性大,甚至还有危险性的工作要做

到爱岗就不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热爱这些岗位并在这些岗位认真工作劳动的人就是有高尚品德的人。所谓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倡敬业精神,孔子称之为“执事敬”,朱熹解释敬业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整”个社会好比一台大机器,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哪怕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螺丝钉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整台机器的运转。如果一个从业人员不能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就会影响整个企业或单位的工作进程。严重的还会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损失,甚至还会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

钳工技能教学 篇6

一、钳工传统教学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钳工实操安排,学生在基本技能的练习中,极易疲劳,加上动作单调、内容枯燥,影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钳工实操教学中突出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学生对钳工实操认识不高,思想不重视,实操态度不端正,认为钳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认识不到钳工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实操时,应付凑合,满足于“及格”,对自己要求不严,得过且过。第二,少数学生怕苦怕累,甚至叫苦连天,不愿完成既定的实操训练任务,在实操中偷工减料,影响了钳工实操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个别学生身体素质差,造成了体能难以胜任钳工实操训练需求的矛盾。有的学生尽管实操态度端正,训练也很刻苦,但由于体能不足,影响了实操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项目训练教学法在钳工教学中的必要性

项目训练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即以项目为主体,以职业行为为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训练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教和学互动的模式,集中关注于该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所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在课堂的前20分钟时间里,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课堂内容,并结合实际项目,在学生注意力尚未完全分散前结束讲解,做一次示范后让学生开始模仿项目制作。这时,教师不时地加以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认识新的工具、新的方法,以完成规定的项目。

三、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关键

1.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需要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失败的经验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机会。

2.师生、校企的互动

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实践性。然而,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是很难真正得到体现和落实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让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产生新的知识和技能,使项目更科学、更易于操作。同时,在学校里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而加强校企互动是有效的途径,也是提高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

3.以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

要注意对工作任务本身做详细阐述,为理论学习提供坚实载体。要让学生理解工作任务,并提醒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务上,而不仅仅是知识上。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完成工作任务。

4.把握讲授的运用时机

虽然讲授法已经不是项目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但它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恰到好处的讲授,将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扩充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讲授法的运用时机,需要教师仔细斟酌,控制好讲授的时间,避免长篇大论。

5.把握理论的切入时机

教学中,教师何时讲解理论非常重要。要善于把握时机,完成“实践—问题—理论”的过程。

6.注意“衔接语言”的运用

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衔接性语言,把不同工作任务衔接起来,把理论与实践衔接起来,把前后不同工作任务中出现的理论知识衔接起来。这样,学生才不会有“零乱”的感觉。当然,这不仅需要教师对整个课程内容体系的项目关系有深刻把握,而且要求教师打破线性的教学思维,学会网状的教学思维。

四、项目教学法运用于钳工技能教学的探讨

针对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基本的教学思路。

1.分组

项目式教学法以小组工作方式为主,强调学生个人独立发展,也强调团队协作精神,以期使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实施中,一般以4~6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尽量保证男生、女生搭配,学优生、学困生搭配,动手能力强、动手能力差搭配。小组人员构成的综合实力相当,有助于发挥团队的共同力量和智慧,完成项目的各项要求。

2.课题设计

课题设计是项目式教学法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课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在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根据所达到的目标要求进行精心设计。项目的设计应使学生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及人格品质修养等几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实习,要求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正确的操作规范,保质、保量独立完成考核零件的加工操作,且要求编制该考核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进行工件成本核算。同时,针对设计与加工内容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例如,违反安全操作的后果分析,以及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加工质量、分析和解决加工中出现的问题等。另外,还要安排市场调查,收集有关材料、刀具、工具等方面的价格信息,进行成本核算。

3.项目实施

例如,在钳工技能“金属丝成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分为以下流程组织教学:第一,展示由各种金属丝制作的生活日用品和各种智能玩具,以及部分自行车模型的作品,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些作品所用的材料(金属丝、各种颜色的彩色套管)、结构形状有何特点?”第二,构思设计、操作过程和要领,首先将不同优势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钳工技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互助合作。其次,各组根据钳工技能的职能自行分工,成立组织以进行管理,由班长充当车间主任,组长充当项目负责人,组员合作完成任务。各组制订项目计划,生产计划书和钳工技能训练策划书要经教师认可。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宏观监控,不断巡查、观察、询问;对生产实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类、集中讲解。

4.评估

考核结束后,教师应组织总结评估专题会,要求各小组及每一个成员从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工作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人协同工作和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估,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确定努力的方向和措施。然后,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总评,简要指出优点、不足和特别需要注意的方面。

总之,实施项目教学法,能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通过选取“项目”创设“情境”;通过分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并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完成项目达到教学和创新目的,尤其适用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弱、实践性比较强的钳工技能教学。

(作者单位:从化市技工学校)

略谈钳工的技能实训教学 篇7

一、培养学生对钳工技能学习的兴趣

学生从初中进入技校学习, 可以说很少有人接触过钳工, 对工艺知识、操作技能知之甚少。学生在起始学习阶段, 大都觉得新奇, 不少人都跃跃欲试, 希望能加工出成功的产品。但传统的钳工教学模式往往是要学生先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 接着是按图索骥地单调训练学生, 整天与錾、锤、锯、锉打交道, 又脏又累, 且缺乏新意,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缺乏主动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学生这种厌学、消极应对的情绪, 直接影响到实训的教学效果。因此, 必须设法改变教学模式, 使学生对钳工这门技能课保持长久不衰的兴趣。笔者认为, 要提高钳工的实训教学质量, 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 笔者为了提高学生钳工实训的积极性, 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措施:一是适当缩短训前理论课学习时间, 增加实训时间, 让学生边做边学。二是在实训中按学生个人特长爱好组建若干个兴趣小组, 以便开展兵教兵活动。比如錾削是锤击实训教学的一项基本功, 接受能力、反应能力强的学生, 短时间内即可掌握要领, 而接受能力、反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因学不会而容易泄气。这时, 接受能力较快的兴趣小组成员即可开展互帮互学的兵教兵活动, 各兴趣小组通过相互学习、模仿、比较, 学习落后的同学即能迅速赶上先进同学, 学习兴趣陡然而增。三是组织学生赴大型机械厂参观, 让他们看到大到一台机床, 小到一颗螺丝都离不开钳工。钳工是机械加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工种, 是一项令人敬仰的技艺。特别是看到自己的校友所加工的精品展出时, 不少人都受到了鼓舞, 增强了学习钳工的信心和兴趣。

二、言传身教, 教会精密量具的使用, 强化精品意识

钳工的实训教学,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具有精品意识, 所加工的产品力求没有瑕疵, 符合加工标准。笔者在实训教学中, 非常重视规范化操作的指导, 因为教师示范是实训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示范的好差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示范指导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告诉学生动作姿势及操作步骤要正确、规范。笔者在示范中注重身教, 全神贯注地按最佳操作方法和安全技术的要求进行一招一式的演示, 决不把不标准、不规范、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习惯动作和姿势留给学生。二是要领解说正确、详细, 注重言传。笔者在示范演示时, 演示、解说同步进行, 讲做配合默契、协调一致。同时, 笔者对演示解说词也十分注意用词的准确贴切, 充分调动学生眼、耳、脑、手的功能。对于那些可见度小的操作动作, 有时放慢速度, 重复演示或解说, 时间允许的, 则使用电化教学或多媒体课件教学, 以增大可见度, 防止学生因看不清教师演示的操作动作而导致错误的操作产生。如锉削动作的前后两手用力的变化, 学生很难从教师的示范动作中获得正确的感观认识, 笔者借助于FLASH软件制作成动画, 凭借形象生动的画面, 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就十分深刻。

在钳工实训教学中, 光有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解说还不够, 更多的是要个别地手把手地指导。因为学生看了教师的演示, 听过教师的同步解说, 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 一旦自己去操作, 仍会遇到许多问题, 所以必须逐个看学生操作动作是否规范, 操作方法是否科学, 操作程序是否合理。笔者在上实训课时, 则不停地进行巡视指导, 每到一个工位, 则细致地观察学生操作的动作是否有不当之处, 发现问题, 及时予以纠正, 这样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掌握良好的操作方法。

在实训教学中, 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精密量具, 强化精品意识。笔者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基本训练阶段, 第二步是精度加工训练阶段。前者是培养合格钳工的基础, 要求人人技能扎实;后者是合格或优秀钳工的关键, 为出精品所必备技能。在基础训练阶段, 一般只要求学生会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万能角度尺等基础量具。但对于学习较优秀的学生尤其是参赛选手来说, 单会使用这些量具是不够的, 于是还增加了精密量具使用的教学———块规的组合使用。当学生学会了钳工的“十八般武艺”后, 在加工中, 既可游刃有余, 能用科学方法操作, 又能使用复杂精度的量具把关, 精品则顺理成章地产生了。

在实训教学中, 笔者始终遵循“熟能生巧, 练能熟手”的原则。实训本身就是实战训练, 离不开练习。为了强化学生的精品意识, 让学生在实训中多出精品, 笔者有意识地让绝大多数学生加大训练力度, 尤其是对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 让他们通过制作“双板型插配”、“弧行、分孔样板”、“工字型燕配套”等工件, 让他们从大量的练习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和丰富的感性知识。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笔者在钳工实训教学中, 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因材施教。如前所述, 按个人的特长组建兴趣小组, 开展个性化教学。比如学生中有男生、女生, 体格强壮和体格弱小之分, 故教学时的要求就不能一概而论。同样, 在实训技能掌握上, 学生也不可能在同一层次上, 我们应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予以因材施教。对接受能力、反应能力快的学生, 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逐步加大学习难度, 让他们知道学无止境, 克服浅尝辄止的毛病。对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 则加强个别辅导, 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适当延长实训时间。鼓励后进同学赶上先进的同学, 保证全班同学整体提高, 达到人人能通过考工考级, 同时又能培养技能尖子, 为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和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实行模块式教学。遵循“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 以技能训练为核心, 按技能的特点分类, 建立若干个功能模块, 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操作是将钳工分为划线、錾削、锯割、锉削、钻孔、扩孔、铰孔、攻套螺纹等12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包括安全教育事项、相关图纸文件和资料、技术条件要求、工具清单等内容。然后对每一模块的工艺理论知识进行了分割, 对技能要求及操作方法进行分解, 将其划分为若干学习单元, 再针对每一个学习单元的设计及零件加工, 对学生进行专项技能训练。

在实训教学中, 由于技能训练受到以考试为主导的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一般都按照教师预先制定的操作要项、工艺方案进行, 结果大都死记硬背或一味模仿教师的要领方法, 这一定程度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创造力。所以, 笔者在实训教学中, 发扬民主, 营造师生互动气氛, 努力创设师生对话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质疑。例如, 钳工工艺分析, 教师不必预先将自己的意见告诉学生, 让学生先看图纸, 进行独立思考, 然后由学生讲解工艺步骤, 最后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评析, 综合大家最佳方案。在加工的过程中,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工艺步骤, 最后, 通过实践效果来评判。学生通过集思广益, 各抒己见, 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以此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四、“严”字当头, 培养了一批技能尖子

钳工技能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篇8

培养学生对钳工技能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以来,传统的钳工教学实习模式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空洞的理论知识、机械单调的训练、缺乏新意的课题,总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注意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带领学生参观高年级学生的钳工实习作品,多参加校内外举办的钳工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对钳工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学生在接触钳工技能训练之前,基本上都没有或者很少接触钳工操作,对钳工操作感到很新奇。通过参观,学生会觉得钳工操作既有新意,又很简单。但在具体的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学生了解到考工、考级及企业用人标准要求,又会认为钳工专业很难,尺寸精度要求、尺寸配合、装配、定位误差等等问题,时常困扰着刚刚接触钳工操作的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要加强学生基础训练,要注意师生互动。既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学习。

消除学生在钳工实习中的疲劳

刚开始学习时,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学习热情高涨,但时间长了,就出现学习疲劳,慢慢地学生就失去了学习方向。所以,在实训实习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将来立足社会,回馈社会。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了,才能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

当学生在钳工练习中出现疲劳时,一方面,是身体上的疲劳,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疲劳。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可以适当地调节实训强度和难度,调整实训课题,增加实训课题的趣味性,让学生有成就感;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注重劳逸结合;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学演示和实训操作时间,统筹兼顾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之间的时间分配,各种技能之间合理交叉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长久高效的实习实训效果。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当今社会是信息多元化社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进行适时的变革,才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钳工实习中的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会涉及大量的操作性内容,对男生、女生,体能强壮、体能弱小的学生,不能一概而论。在实习实训内容的掌握上,学生不可能都在同一个层次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练习和掌握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具体对待。对已经掌握的学生,教师要保证他们有事情可做,及时调整进度,逐步加大难度,让他们知道学无止境,既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又不能让他们滋生出“我已经会了”的满足情绪;对掌握得比较慢的学生,教师应该重点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必要时可以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学生觉得自己跟不上实习实训进度而出现厌学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整体的学习进度,完成考工考级任务,同时,又能培养出技能尖子,为学生将来参加技能竞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钳工实习实训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制定相关课题练习的评分标准,学生可以参照评分标准自我衡量,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调整,及时改进;教师可以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相关的评价、适当的点评,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不足,做到共同进步。

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支配空间在钳工实习实训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支配时间。在安排相关实训课题的时候,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让学生开动脑筋分析加工方法,制定加工工艺卡,然后再经过教师简单讲解,学生再开始实训。在钳工实训过程中,因为钳工实习体能消耗较大,要根据钳工训练的特点,适时安排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学生自我调整以便更好地训练。同时,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对有选择的、重要的、关键性内容的讨论,使学生能够彼此交流实训体会,从多角度体会到实训内容,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在实训结束后,还要安排学生对实训工件进行互评,通过互评,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再经过教师讲评,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言传身教,注重示范教育效应作为教师,要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参加专业培训,提高自身能力;要及时收集更多的新信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应灵活地将现代信息和科技充实到教学中,以填补书本的空缺,扩大学生的视野;作为教师,还要具备敬业精神和较高的专业水平,注重言传身教,以严肃、科学的工作态度给学生作出良好的示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注意实习操作规范的养成,通过科学训练,熟能生巧,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摘要:在钳工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劳,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并分析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

关键词:钳工技能,实习教学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钳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钳工技能教学 篇9

钳工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铰孔、攻螺纹与套螺纹、矫正弯曲、铆接、刮削、研磨、技术测量、简单的热处理等, 并能对部件或机器进行装配、調试、维修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应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 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常用设备, 懂得常用工具、量具、夹具的结构, 熟练掌握其使用、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

(2) 掌握钳工工作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 并能合理选择切削用量;能根据工件的技术要求编制加工工艺。能安全文明生产。

(3) 熟悉常用典型结构的装配工艺过程, 理解尺寸链的概念, 掌握尺寸链的基本解法, 理解定位、夹紧的概念。

(4) 懂得机床维修的一般知识。

钳工工作泛围广, 锉配是钳工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作为一名钳工若不会锉配, 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钳工。以下是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 谈谈自己对《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的几点体会。

1在国民经济建设中钳工工种占有重要地位

(1) 随着我国在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地位的突显, 机械制造领域中技能型人才愈显紧张, 钳工技术作为机械、机电等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技能, 它反应一个国家的总体技术水平。从较原始的农机具加工到高科技装备都离不开钳工对零部件的制作和装配。既使当今的计算机以及计算技术带动的高新技术, 其元器件的工作母机, 也离不开钳工的部分制作和组装。是因为钳工对诸多工种的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都有所了解和掌握, 否则就无从修理和装配了。因而说它万难并不过分。而在钳工各项基本技能中, 锉配无论是难度和实用性上都当排在该工种之首位。

(2) 当今钳工的专业分工不断细化, 无论怎么细化, 要完成本职工作, 首先应掌握好钳工的基本技能, 而锉配又是诸多基本技能的集中体现, 是基本技能的尖端和最高层次。因此, 不论摸拟训练或实际操作, 都要在训练相关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于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并在提高配合精度和形位精度上下工夫。只有锉配达到一定水准, 才能给专业技能的提高奠定好的基础;才能完成细化了的专业分工所担负的任务。

(3) 一名好的钳工, 必须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基本功要通过基本技能来展现, 而对基本技能的衡量, 最好的办法是观其锉配水平。锉配是硬指标, 看得见, 摸得着, 是检验钳工基本技能高低、优劣的重要指标。当然, 掌握了锉配技能并不意味着囊括了全部钳工技能, 它是集相关基本技能为一体, 并以这些技能为起点, 难度较大, 涉及内容较多, 要求高的一项综合技能。在重点学习掌握锉配的同时, 还应兼顾钳工其它技能的学习、巩固和提高。

2要得钳工技术好、苦练锉配有技巧

机械零件的加工, 首先应按图样要求锉削好外轮廓基准面。达到图样尺寸及垂直度和平行度要求。其次, 按要求划出编号零件加工线, 并钻工艺孔。

加工首要零件的形体面, 根据首要零件的形体各面尺寸精度, 形状、位置度, 锉配次要零件的各形体面。

为了能对各类形体零件特别是对称性的配合零件的对称度进行有效地测量, 在对配合零件实施编号加工的基础上, 各加工部位相对基准的实际尺寸必须测量准确, 并应取其各点实测值的平均数值。

采用间接测量方法来控制工件的尺寸精度时, 必须控制好有关工艺尺寸。这样才能保证对称度的误差, 控制最大、最小对称度误差在实测范围内。

当零件不允许直接锉配, 而要达到互配件的图样间隙时, 就必须精确控制配合件的尺寸误差。

为达到配合后转位互换精度, 在加工配合件形面时, 必须控制垂直度在最小的范围内, 如果配合形面没有控制垂直度, 互换配合后就会出现最大间隙。

在加工垂直面时, 要防止锉刀侧面碰伤另一垂直侧面, 必须将锉刀一侧在砂轮上进行修磨, 并使其夹角小于90度, 刃磨后用油石磨光, 完成其加工。

3要得钳工精, 锉配功夫深

锉配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借助于锯、錾、钻、研磨、刮削等基本功得以实现的。钳工的三大基本技能在锉配中尤为重要, 而锉功显得更为关键, 展示锉功高低的衡量标准则是看其能否以规范的锉姿控制锉刀的平直运作。可以说, (下转第123页) 最难掌握的锉削是平面锉削, 要求最高的锉削还是平面锉削。锉不好平面的钳工就不具备锉配的起码条件。实际操作中的工艺方法有多种, 成功的锉配取决于操作者基本功的娴熟程度和善于动脑筋与否。简言之, 锉配的成功是智力、技巧和以锉削为主各功力合而为一的最佳发挥。

钳工锉配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和提高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无论何种形体的锉配都由凹凸两部分组成, 原则上应以凸体作为基准。因为凸件配合部位裸露, 便于加工和测量, 容易精确, 可用先行制作完毕符号图样要求的凸体作为检验尺度, 去测控锉配件, 才能保证较高的配合精度。

(2) 加工界线不是最终成形依据, 完成一付锉配套件的制作, 首先要在毛坯上排料, 确定形体位置、方向和余量的分配, 其次按图样划出加工界线, 并检查所划线条的几何尺寸精度, 形状、位置精度, 再规范的打上冲眼。划线时为减少误差, 应借助辅助设施, 如划线平板、分度头、直角尺、高度划线尺等。既使这样, 划出的加工界线也只是粗加工依据, 在加工至界线0.1~0.3 mm时, 必须用量具检测实际尺寸, 在量具的指示下, 逐步按技术要求去完成锉配:

1) 在锉配前对其基准再做一次精度复查, 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是对称配, 除按技术要求给定的精度项目检测外, 还应测量对角尺寸。两个方向的对角尺寸计数差应小于对称度公差的一半或小于等于配合尺寸公差。其它检测项目也应符合技术要求, 才能成为基准件, 才能作为基准件使用。

2) 细心把握好配入。大体成形的凹件与作为基准的凸件试配时, 先用透光法, 找出余量大的地方, 用粉笔涂上记号, 照记号修配。其过程为:试配 (透光) —涂记号—修锉。待嵌入耳0.2~0.5mm时再改用显点法:既用手锤木柄轻击凸件中部, 使两件硬性嵌入一些, 然后反向敲出, 修去凹件亮点 (磨痕) 。这样经多次显点修配, 凹凸两件完全配合, 锉配基本结束。切忌急燥速成。嵌入敲击时不宜用力过大, 以免拉伤基准件配合面而使基准失真或工件变形。严禁修锉凸件 (基准) 磨痕。

3) 控制好配合间隙是锉配成败的关键。先计算出最大间隙值, 用小于最大间隙值的间隙片轻易塞入, 则间隙可能超差。若用大于间隙值的间隙片塞入, 则此锉配作业件间隙绝对超差。

对常规配合件松紧程度的把握, 以双手持套件, 两拇指加力能使凸件从凹件中推出为度。如需敲击才出, 则说明存在着过盈, 须再度用显点法修配。

4) 清理外围, 在配合达标后, 对外部及相关部位的尺寸和形位精度进行修整以达到技术要求。需要注意的是:一般锉配件组合的配合部位都是以外部的某边或面为基准。为减小制作难度使锉配成功, 在实际操作中, 往往先完成配合部件的制作, 当嵌入达标后, 再以配合位置为基准, 加工相关部位和外轮廓。锯开后配不进, 锯后配, 有时锯断后配不进。究其原因, 无非是凹件配合部位尺寸小于或等于凸件配合部位尺寸 (单件测量尽管都未超出公差范围) 。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即把凸件按接近最小极限尺寸制作。

综上所述, 只是个人工作积累的粗浅认识, 但具体实施, 还得靠个人在实际操作中, 在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基础上逐步探索。

摘要:钳工在机械制造业中常被称为“万能”工种, 要想达到最高层次, 必须刻苦训练, 严格要求, 夯实基础, 扎实掌握钳工各项基本操作技能, 熟能才能生巧。其中, 锉配是钳工技能高级阶段的集中体现。

钳工技能教学 篇10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及训练是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 由简到难、由生到熟、由不精确到精确逐步提高的。因此, 制订教学计划在实习操作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拟订实习教学计划, 首先要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 组织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师, 以生产实习教学大纲为依据, 保证实现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其次是根据本校的实习教学条件, 拟订本次课题所用的工卡、量具及设备的使用计划;再次是探讨专业理论与实训课题的相互结合。主要是专业工艺课的协调互补应起到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功能。并且要按学期编制生产实习教学计划, 其内容包括教学课题、教学要求、实习工作及技术要求、练习时间及练习次数。学生按工位编组, 该计划在每学期实习前订好。实习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还要制订周实习计划和日教学计划, 以保证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全面实施。

二、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 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是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内在因素。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来源于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对刚进校的新生, 从实习开始实习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就业教育,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热爱所学专业, 认识到自己将来成为一名能工巧匠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认识自己的技能是有发展前途的。在突出技能训练的重点上, 要确定训练项目和考核标准, 要从严、从难、从实践出发进行严格训练。对每项基本操作技能要规定合理严格的训练标准, 要有一整套科学的考核办法, 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对操作技能应严格按照规定标准 (工件精度及加工时间) 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加强示范和巡回指导的力度

示范演示、巡回指导都是实习教师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它既是实习教师的个别辅导与检查督促, 又是学生具体实习过程的实施和技能的提高, 而且在巡回中也加强了教学管理, 它通常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 分工序、定时间进行督促与检查。实习教师可以把课题的工件加工工序分成几个部分, 然后根据时间分配, 对每一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予以督促。在检查中, 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 对实习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并通过检查、督促, 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质量。实习教师在检查中应认真、仔细, 除对工件的尺寸、精度进行检查外, 还应检查学生的操作方法和协助学生进行工艺分析, 引导学生找出操作中的不足及造成不足的根源, 使其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做好实习记录工作。实习教师在上述检查中, 应充分做好实习记录。这样教师对于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也有利于今后实习课题的安排和针对性指导。在完成上述记录的同时, 还应对学生的实习表现及实习纪律进行记录, 以便于结束指导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

(3) 实习教师应注意个别示范指导。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环节中, 应根据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不同进行个别辅导。这种个别示范辅导有针对性, 较统一示范指导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利于基础差的学生成绩的提高。在示范中, 应按标准的技术术语和规范的动作进行, 语言动作要协调一致,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样板。

四、强化实习结束过程

要求实习指导老师每天实习结束时要对学生实习的表现作总结, 指出技能好的方面及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具体的要求, 使学生下次实习有所提高。

(1) 实习成绩评定。实习成绩评定按照科学、准确、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实习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实习纪律态度占30%。实习纪律态度部分主要根据学生实习出勤情况、实习过程的表现评分, 因为实习的目的除了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外, 还要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要重视学生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实习技能占60%。实习技能部分主要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的技能掌握程度及所完成的工件质量评分。实习总结占10%。实习总结部分根据每个学生所交的实习总结质量评分。最后根据上述三项先评出实习分数, 再将其对应转成优、良、中、合格、不合格等级。

(2) 实习总结。每个班完成一轮实习后, 实习指导老师和学生都要进行认真总结。老师的实习总结主要从本班的实习总体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措施方面进行总结, 一式3份, 交教务科、教研组审阅并归档;学生的实习总结主要从个人的主要收获、对今后搞好实习工作有何意见与建议方面总结, 每人一份, 交实习指导老师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并由实习指导老师每班选交5份交教务科存档。

(3) 优秀实习工件展览。实习指导老师通过对学生实习工件的测量评分, 并从中选出优秀工件展览。此举有两个目的:一是方便各级领导、来宾参观;二是对实习做得好的学生的一种激励, 让他们有一种自豪感, 也让其他同学学有榜样, 促进学生实习更加认真。

要强化以上几个教学环节的指导。要想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 我们还要做到: (1) 课前讲解要求精练, 层次应分明, 语言准确, 形象生动, 要抓住重点、难点并尽可能运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 (2) 示范表演动作要准确, 成功率要高, 给学生以明显而深刻的图像印迹, 重点部分应随时提醒学生注意, 难点部分应做动作分解, 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动作形象。 (3) 巡回指导是生产实习教学的主要环节, 是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有利时机, 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 在指导方法上可集体指导或个别指导, 只有做到这一步才能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普遍提高。 (4) 课后总结应根据学生在操作练习中对技术掌握的程度进行评价, 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讲解和纠正。

总之, 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强化实习及管理是职业学校的主题。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 我们还要根据形势的变化, 不断地学习与总结经验, 才能为社会多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新疆兵团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本篇阐述了在实训教学中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方法, 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把理论用到实践当中去,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钳工技能的基本操作。

钳工技能教学 篇11

【关键词】钳工技能;注重实训;教学效果

钳工是职业高中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其内容主要有: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研磨、技术测量等。目前,我校已在矿山机电、数控技术、金属冶金、汽车维修等专业均开设了这门课程。以往的钳工老师在课堂讲学生听,教学模式有点陈旧,传统教学内容中制作工件千篇一律、是机械单调训练、缺乏新异课题,加上实训操作劳动强度大,学生普遍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呈现被动接受状态,没有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因而如何提高钳工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会对这门学科认真思考、主学习。钳工项目理论教学须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与理论课同步进行光盘录像教学,录像教学能演示钳工操作过程,比如操作者的站立姿势,工具、量具的握持等细节操作动作均能呈现出来,较直观形象,学生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向优秀生学习兴趣。实训指导老师应从工件形位公差、尺寸精度进行客观分析,加深学生对钳工技能课程的印象。

2.注重实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教学一般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课堂上学生似乎听懂了老师所讲的内容,但到校内实训车间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而且课后教师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也不清楚学生到底对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钳工这门课程对实际操作性要求很高,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采取讲授和实训练习紧密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多年教学发现学生从实训中能够发现问题,学生有机会互相讨论问题,最棘手的问题由教师现场集中给予解决。

钳工课程我们采用的是项目教学法,根据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学时。每当讲完一个项目内容,就把学生拉到校内实训车间进行本项目实训。在实训课堂里,笔者只安排15到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然后就让学生同步操作,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真正实现了“教中做,做中学”教学方法。比如,讲完锯削理论内容就带学生去实训,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对锯削并不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的胳膊酸痛,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甚至会造成废品。实际上正确的锯削动作跟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姿势、身体与胳膊运动的协调性、胳膊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等等都密切有关。掌握正确操作方法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持续几个小时练习。学生开始要对锯削操作基本功反复训练,逐步加强动作的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从而不断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动力。

3.充分利用晚自习、提高学习效率

职业高中学生课程安排比较多,每天课程都安排六、七节。在这六、七课程里,要么由老师进行新课教学,要么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有关知识巩固与技能训练。白天课堂时间大都由老师来支配,而且课堂教学容量很大,同学们能够听懂,跟上老师教学节奏就相当不错了。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好晚自习呢?想提高晚自习学习效率,我认为,首先我们中午要休息,哪怕就休息半个小时,下午和晚自习就会有较充沛精力学习。有的同学为了赶时间学习,中午竟然忘记休息。下午听起课来迷迷糊糊。晚上会有瞌睡,更不用说有效利用晚自习学习了。其次,晚自习每个教室里都安排老师看管,老师主要是起着辅导作用,很少利用晚自习进行新课教学。晚自习时间主要由学生自己分配到各个学科。白天听的钳工理论知识自己觉得较薄弱环节,晚自习就可以补差补缺。晚自习也是学生用来解答难题的最佳时机,身边有同学,有老师,遇到疑难题目要不耻下问。我相信再怎么复杂题目都会迎刃而解。当然,同学或老师为你解题时,我们要虚心认真听讲,主动交流,以取得最大收获。最后,晚自习学生要以巩固白天所学的知识为主。只有在所学课本知识完全消化了才能做一些提高性的题目,以达到对课本知识更深的理解与掌握。也可以利用晚自习对第二天老师要上的新课进行有效预习。

4.注重技能学习反馈、及时给予评价

钳工技能教学尽量融理论知识于实训过程当中,老师在旁边监督、指导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当然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的高低各不相同,有些学生能够很快掌握钳工技能,有些学生则略差一些。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里因人施教,对于技能好的学生要加以肯定并适当给予奖励,哪怕是一片掌声也能让他们倍感自豪,同时增加他们课题难度;对于技能差的学生指导要有耐心,多加鼓励、让他们多多练习。还可以成立互助小组,取长补短,让技能好的同学帮助技能差的同学,介绍自己技能操作经验。因为同学之间更容易交流、经验更容易分享。

总之,我们要明确钳工每个项目的教学目标、处理好教学重难点、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训教学学时,处理好教与学的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学习每个项目内容都能取得最大的收获。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毛国明.钳工技能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反思[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2]陈允峰,孙凌芳.钳工教学方法初探[J].民营科技,2010(11).

钳工技能教学 篇12

一、讲清实训练习要求,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知道了“为什么学”还不够, 还要清楚“我要学和学什么”。因此, 不仅要求学生要有掌握钳工技能的愿望, 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的内容, 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要求和掌握程度制定一个目标。通过适时制定出每个训练阶段计划, 让学生对比找出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 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

具体来说, 在开始练习前, 先展示历届干得好的工件给同学们看, 从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精度、加工的方法与过程、加工工时几方面给学生进行现场分析讲解, 先让学生初步对他们要练习的钳工技能有个总体了解, 然后把从开始实训到参加技能考试之间的时间进行分配, 指出在每个时间段内要掌握的技能程度。比如:第一周的课是锯割练习, 学生要做到基本掌握正确的锯割方法, 保证锯割尺寸误差小于正负一个毫米, 锯缝与基准面垂直度误差小于正负一个毫米。第二周锯割练习要控制尺寸误差小于正负半个毫米, 并向学生指出, 如果锯割尺寸误差不能控制在公差要求之内, 过小导致工件报废, 过大则增加锉削工作量和劳动时间及体力消耗, 对工件精度控制有直接影响。

二、训练感觉技能, 提高应变能力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 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在钳工实训中, 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还不够。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工来完成, 培养出一定手感非常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 体现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以锉削为例, 学生需要了解当自己分别采用大板锉、中锉与细锉、油光锉时, 每次锉削的锉削量的大概值, 以免下手不分轻重, 开始尺寸超出, 忍不住用力连锉几下, 就把工件尺寸锉小了。这就要求学生多锉、多测, 多思考, 多观察, 多总结, 通过科学训练, 循序渐进, 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一般情况下, 熟练的学生锯割后留下约0.2mm的余量, 使用 (10—12寸) 大板锉连锉十次左右, 将余量减少到0.1mm左右, 然后使用中锉 (6—8寸) 再锉削十余次, 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 最后用细锉和油光锉修整, 达到尺寸、技术要求。

三、强化单项基本功操作技能训练, 打好坚实牢固的基础

构成钳工技能的基础动作练习起来相对比较简单。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对动作要领的讲解, 让学生从简单机械的模仿, 逐步过度到熟练地掌握。在学生开始练习时, 老师要及时巡视, 多注意观察学生操作姿势动作的正确性, 及时纠正指出不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中锯割和锉削是重中之重, 以锯割来说, 许多学生刚开始并不是太重视技术要求, 凭着一股子冲劲, 一口气锯下来, 锯条顿了不说, 一会儿就累的胳膊困、手发酸, 锯缝歪歪扭扭。而正确的锯割动作, 从工件划线、装夹、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恰当的站立位置、身体与上肢的运动配合、用力的大小与速度、眼睛的注视部位等都有着密切关系。掌握正确的动作, 可以使操作者节省很多体力, 才能进行长时间的练习。刚开始学生要对这些要求进行反复练习, 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 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在锉削加工时, 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位置与姿势动作的协调性、锉削时两手的用力、锉削方法等几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锉刀是否端平, 是锉平的关键, 更需要用心去认真仔细体会, 通过反复观察锉刀的运行轨迹、反复正确检测工件平面度、垂直度等、反复纠正调整前后两手用力的情况, 并加上自己一定能锉平的意识后, 通过一段时间的正确反复系统练习后才能端平锉刀, 锉出平面。

四、注重综合课题训练, 全面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学生能熟练的掌握单项技能操作后, 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进行综合训练, 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 这是钳工实训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教师应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 制定出有一定针对性的训练课题。这种训练应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加工水平, 促进学生技能迅速提高, 做到熟能生巧。

如:钳工技能训练中多数都要制作的一个扁嘴方榔头, 虽然个头不大, 但包括的练习项目很全面 (划线、锯、锉、錾、钻、扩、锪、攻丝) 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对于技能考核的要求, 钳工的针对性练习课题很多, 如“凹凸T形配“”单角配”“方孔配”“八卦配”等。每个课题都包括:划线、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丝等基本操作, 很全面。

五、结语

总之, 只要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分解钳工实训目标, 做到心中有数, 打牢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基础, 训练感觉技能, 注重综合操作训练, 就能搞好教学工作。

摘要:钳工技能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的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但要学好、掌握好这项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基于此,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钳工技能实训教学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机械制造专业,钳工技能,实训教学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金属工艺学教研室:《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

[2]孙洪军、李仁强:《机电专业钳工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职教论坛》, 2002 (10) 。

上一篇:七年级英语语音教学下一篇:农技推广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