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操作技能训练

2024-10-1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护理操作技能训练(精选12篇)

护理操作技能训练 篇1

从2007年起, 我校开始为西北战区, 每年承担一批为期半年的卫生士官升级培训。承担卫生士官的教育培训, 是我校建校以来从未经历过的新生事物。如何通过短期培训, 达到提高卫生士官任职能力的目的, 是我们进行护理实践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贯彻落实新大纲, 不断深化对卫生士官护理操作技能训练模式的改革, 在《治疗护理操作技术》的教学中, 经过近几年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1 明确培训目标是深化训练模式改革的重要基础

卫生士官是基层卫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无论在平时卫生防病还是战时火线抢救工作中, 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部队体制编制调整的逐步落实, 部队卫生专业许多岗位的工作改由卫生士官担任。卫生专业知识密集, 更新速度快, 专科分类复杂, 就目前部队的培训条件, 卫生员经过初级培训后, 仅能掌握一般的通科知识, 从事一些通科业务工作, 很难达到实际工作的需求。针对卫生士官这个特殊的群体, 在学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 如何改革训练模式, 使《治疗护理操作技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明确培训目标是深化训练模式改革的重要基础。

紧贴工作实际, 明确教学目标。卫生士官学兵均来自基层卫生工作的第一线, 根据对卫生士官学兵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经过半年升级培训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提高学兵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满足他们参加升级培训后的第一任职需要。提高卫生士官学兵的任职能力, 为西北战区培养出能够胜任基层卫生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医务人才, 是进行《治疗护理操作技术》教学活动, 应紧紧围绕的教学目标。

紧贴学兵特点, 调整教学方式。前来参加培训的卫生士官学兵, 主要为一期和二期士官, 任职时间以3-4年和5-8年居多, 均是各单位推荐的优秀骨干, 还有个别同志参加过军区组织的卫生比武、出国执行过维和任务。虽然他们的服役年限不同, 工作时间长短不一, 其卫生技术水平也存有差异, 但他们必竟都有着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 况且作为西北战区几千余名卫生员的优秀代表, 参加完升级培训后, 他们的护理操作技能, 将在战区起到以点带面、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角度来说, 卫生士官学兵实践能力的高低, 就是升级培训成败的关键。为了更好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我们把护理操作技能教学的重点, 放在了对卫生士官学兵正确规范的训练上。确定了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精讲多练的主导思想。并采取了教员演示-学兵练习-难点研究-重点演示-学兵练习-教员讲评-操作技能考试的教学方式进行, 调查结果显示, 学兵们均赞同这种教学方式, 认为不仅科学、实用, 而且很有创意。

紧贴实战要求, 加大训练难度。为进一步贴近实战的需要, 培养学兵的实践技能, 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时, 救治特殊伤病员时的急救能力, 在静脉输液的操作训练上, 增加了单层黑布障眼静脉输液法、火柴照亮静脉输液法、手电筒闪光静脉输液法和闭光下进行静脉输液的四项训练内容, 不但加大了学兵们训练的难度, 还磨炼了他们的意志, 练就了过硬本领, 博得了学兵们的一致好评。

2 严格训练标准是深化训练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

规范操作程序, 严格训练要求。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护理专业素质的关键。为紧贴基层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 我们以对学兵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交流等形式获得的资料为参考, 将无菌技术等16项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作为授课的重点内容, 并以兰州军区卫生部下发的《十五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为依据, 详细制定了16项护理操作技术的操作流程, 并印刷成册下发学兵人手一册。让教员以此为蓝本、统一备课、分组实施, 让学兵以此为教材、规范操作、统一训练, 较好的达到了教学要求。

规范训练标准, 严格教学质量。专业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兵掌握标准的护理操作技能, 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规范实践性教学, 必须以规范化标准为准绳, 这个标准不仅是衡量实践性教学效果, 更是检验专业技能训练质量的尺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修改、制定、完善了16项护理操作技术的技能训练和考核标准。使教员示教有标准, 学兵练习有标准, 考试验收有标准, 使技能训练达到了标准化的要求, 保证了教学质量。

规范教学管理, 严格效果落实。为了确保实践性教学效果, 狠抓学兵对基本功训练和教学组织管理的质量, 是使学兵达到技能训练要求和标准的关键。为了达到此目的, 必须狠抓基本功训练和对“四练”要求的落实, 即“课堂示教当堂练、单元小结综合练、课终验收系统练、重点项目强化练”。尤其是在重点项目强化练的过程中, 为加强对模拟战时条件下卫勤保障能力训练的研究和探索, 我们以微光条件下静脉输液的操作技能训练为重点, 严格组织学兵多次进行了实施, 并通过比武竞赛的形式, 检验了训练效果。由于参赛学兵训练刻苦, 现场发挥较好, 参赛成绩优秀率达到了91.7%。

3 加强技术指导是深化训练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

重视演示指导, 能够事半功倍。南丁格尔说过:“护理工作是最精细艺术中最精细者”。护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不仅需要技术娴熟, 而且要求做到操作美。操作美指的就是护理技术操作不仅娴熟, 而且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护理技术操作美主要体现在技术娴熟美、操作轻巧美和动作稳健美。要让学兵达到这样一种美的境界, 做为护理专业教员的操作技能,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教员的操作动作不仅协调、准确、均衡、敏捷、姿态优美, 而且整个操作完成的又快、又准、又好, 能给人以美的享受[1], 自然也会提高学兵对护理操作技能训练的兴趣, 能够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要想达到这一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员必须精心备课, 刻苦练就一手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

加强技巧指导, 能够铸练精兵。要提高学兵的护理操作技能, 教员必须在操作技巧的指导上狠下功夫, 是帮助其提高的重要一环。如何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的技巧指导, 应注意把握住三点。一是要让学兵明确每项护理操作的要点, 如听诊器的胸件为什么不能置于袖带的内面?手持注射器时为什么不能“一把抓”?给病人使用的胶布为什么不能贴在工作服上等, 不但要让其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二是对每一项护理操作技术, 对每一个操作动作的操作技巧, 都应通过反复讲解、反复演示、手把手地进行传帮带, 才能让学兵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在手里。三是通过抽查, 由教员对学兵的护理操作技能进行点评, 对其存在的问题再进行重点演示, 不但可纠正他们一些习惯的错误动作, 还可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提高培训质量。

及时交流指导, 能够激发动力。为了提高学兵的护理操作技能, 在每次课终都要及时组织学兵们进行讨论总结。挑选出操作技能较好和较弱的学兵, 分别介绍亲身体会, 以他们最朴实的语言, 使学兵们不断领悟掌握操作技巧的真谛, 提高了操作水平。另外, 通过开展比武竞赛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不但大大调动了学兵们的学习热情,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也为全面提高学兵们的护理操作技能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提升了教学水平。

4 落实学用制度是深化训练模式改革的根本保证

建立健全制度, 调动学习热情。举办卫生士官的升级培训, 为基层部队培养技术骨干, 满足基层部队卫生工作的需要。为了确保培训效果, 真正能为基层部队输送出高素质的医务人才, 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培训、管理和使用制度, 使学习培训与升级晋升、使用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 解决目前存在的学用脱节问题。对参加过升级培训的学兵, 应在相等、公平竞争的情况下, 优先给予套改晋升, 以利最大限度的调动学兵参加培训学习的兴趣, 并无后顾之忧, 学有所用。

改革培训制度, 保证教学质量。从对三期经过培训的学兵的问卷调查来看, 一致认为举办卫生士官升级培训, 对满足基层部队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但对完善培训制度, 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理论课时太多, 应结合基层部队卫生工作实际需要, 以实践教学为主, 真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二是应落实实习制度, 统一安排到设备条件好、带教规范的医院实习, 不但可开阔眼界, 还可较好的巩固学习效果;三是解决学历与地方接轨, 为今后军地两用奠定基础。

严格落实制度, 保留技术骨干。对卫生士官升级培训, 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培训、管理和使用制度, 就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实施, 坚决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现象, 必须要体现出培训的价值性和培训的权威性。对学兵套改士官的情况, 上级领导部门每年都应组织进行跟踪调查, 并及时进行总结、讲评、通报, 以利提高学兵学习的积极性和基层部队卫生队伍骨干的保留。

参考文献

[1]高兴.注重言传身教塑造美的天使[J].中华护理杂志, 1996, 31 (8) :462.

护理操作技能训练 篇2

【摘要】 我国加入了wto后,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精选人才,其中中职毕业生就是他们用人的首选之一。但是,有些中职毕业生往往与企业的期望相差较远,部分中职毕业生存在基本功不扎实、操作不规范、欠缺独立完成产品的能力,产品加工速度较慢,甚至有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这样对工厂的效益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也对中职毕业生的推荐就业工作和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中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在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提高及生产工艺流程知识方面的培养。【关键词】 提高 学生技能 训练 效果

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不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继开设了车工方面的专业。我校也于2006年购置了4台普通车床和7台经济型数控车床以满足教学的要求。通过几学期的教学实践,对车工专业学生如何提高操作技能和技巧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问题及主要原因

我国加入了wto后,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

精选人才,其中中职毕业生就是他们用人的首选之一。每个企业都希望录用的人员(中职毕业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胜任本岗位的工作,使现有的设备、资源能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但是,有些中职毕业生往往与企业的期望相差较远。据不少单位反馈的信息,部分中职毕业生存在基本功不扎实、操作不规范、欠缺独立完成产品的能力,产品加工速度较慢,甚至有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这样对工厂的效益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也对中职毕业生的推荐就业工作和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师的教法等。其中原因之一是学生知识基础较差,众所周知,部分学生入学时成绩较低,因此,他们在理论课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在操作技能方面得不到理论知识的支持,难以提高并形成技巧。例如,由于《机械制图》知识掌握不好,对一些产品的结构就无法想像出来,由于工艺知识掌握不好,无法完成整个产品的制造,更不要说制造出好的产品了。另外,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少部分学生无心学习、怕苦怕累,个别学生甚至说是父母迫他来读书的,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风气。学生未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对所学的知识必然学不好、记不牢。操作训练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表现为:一是生产实训中的对口项目训练时间过少。二是训练时缺乏连惯性。三是缺乏产品意识。四是对于训练项目,未能作出严格的时间要求,使学生未能形成工作效率观念,做得多少算多少,不讲速度、效率,对掌握操作技巧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到新单位一时很难适应计件工作。以上种种原因都影响到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因此,中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在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提高及生产工艺流程知识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操作技能训练效果的方法

对于中职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以解决。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学好专业操作技能的重要性,真正解决好我要学与要我学的关系,因为这是学好专业操作技能的思想基础。

车工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车工方面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组织好车工实习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关键。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技能,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培养实习兴趣,增加好奇心,提高主观能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肯动脑,肯动手,肯学肯钻研,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在教学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长知识,恢复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具体作了如下探索:

(一)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要培养一名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并不是一件易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产实习教学是一个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实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双边都必须积极互动,相互促进,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以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来培养学生,学生则通过接受教师的传授和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获得知识,从而具备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专业理论课是学生掌握本工种工艺理论知识的专业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专业理论课为生产实习服务,因此,专业理论课必须要

密切结合生产实习课。学生在生产实习前,已经学过车工专业的有关理论知识,对车床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等已有初步认识,由于未接触过实物,对上述知识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认识阶段,因此,除了要求学生重温已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实习前要学生注意生产实习的安全及应注意的事项。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象与抽象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形象事物中感受抽象理论,用较短的时间理解理论知识,并用以指导实际操作,让理论知识渗透在实践中,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教学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在理论课讲授车床操作技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车床的操作姿势及要领,明确车床的操纵方法,了解操作时要注意的问题,同时可以让学生迅速感知和掌握学习内容。

(二)规范基本功的动作,为熟练操作作准备

在进入车工实习操作时,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因为此时学生对任何机械都感到好奇,实习注意力的范围较小,只能集中在个别的动作上。在这个阶段,实习教师应指导学生知道怎么做,如何按规范操作,并保证每个动作的规范和正确,即使是只加工一个端面,都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和养成规范的操作,并努力使之形成习惯。

规范基本操作是学习、掌握操作技能的先决条件,每个课题都有它的规范性,正如小学生入学时,老师先对学生进行握笔的训练,只有先握好笔,才能写得好字,才能提高写字的速度。又如钳工专

业在学习基本功的操作——锉削,就必须对锉削时的站立姿势、锉刀的握法、用锉的力度及速度等都要掌握其规范。规范基本操作对任一工种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基本功不规范,你就未算为学会某一操作技能,且对技能的提高并形成技巧成为极大的障碍,规范基本操作是提高操作技能并形成技巧的基础。在车工专业基本功训练中,对每一项基本操作的训练,都从“规范”入手,如车床的启动操作练习,主轴转速的确定及调整,车刀的选择与刃磨等,都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练习。又如工件装夹的操作,它的工艺过程是预紧——找正——夹紧,在练习中,对每一操作步骤都作出规范要求,且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规范进行练习,并了解其理论依据。例如装得不正,加工出来的工件就不同心;夹紧时夹紧力过大,就会造成工件被夹坏等;加工时一次进给量太少,操作效率就低。学生明白了其中理由,就能自觉地进行规范化练习。因此“规范”对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做好巡回指导,让学生熟练掌握技能

在学生“知”道了最基本的操作加工方法后,就要求学生在熟练方面下功夫,不仅要求正确、规范操作,达到技术要求,还要在操作的熟悉程度和时间上有所要求。

对学生刚开始的技能训练,教师不能过分强求,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同,所反映出来的实习好坏程度也不一样,应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慢到快,逐渐掌握操作技能。例如,刚开始车削螺纹,可在基准外圆上车出螺纹线,深度不宜加深,进

行空刀练习,每次对刀在线上,起开合螺母或倒顺车车削,从而观察学生练习动作是否规范正确。学生动作熟练后,然后再车削一定的深度,这样既可使学生逐步掌握技能,又可在操作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多巡回、多指导,应深入观察、积极指导,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操作动作是否规范和正确。初次训练有些学生因某些因素的影响,模仿的动作不一定规范、协调,教师不应多加指责,应耐心指导,并加以纠正,让学生知其利弊,以便学生及时更正。要注重学生个性,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因势利导,多加鼓励,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浓厚兴趣,敢于多问,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实习学习氛围。在巡回指导中,如果发现是大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应及时集中讲解,不能让其延伸和扩展,应向学生道明原因,说清道理,使学生正确而及时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在训练中,把全班同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组织纪律性强、学习态度认真、操作技能掌握得较好的同学,第二部分是纪律性较差、怕苦怕累、操作技能掌握得也较差的同学,其余部分是各方面表现得一般的同学。在训练中,认真抓好“第一部分”同学,使他们的操作技能达到或超过教学大纲的要求,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对“第二部分”同学,鼓励他们很好地向“第一部分”同学学习外,更要耐心帮助他们真正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抓好了“两头”,使得中间部分的同学前有学习的榜样,后有被“第二部分”同学赶上、超过的危机感,他们在训练中必然会认真起来。这样就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局面。

在这过程当中,学生会对实习有厌倦的心理,或认为车工操作不过如此,不想再动手操作;针对这种现象,实习教师就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采取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见习和开展竞赛等办法。到工厂参观可增加学生对新产品、新工艺等的见识,体会工人师傅的工作时间安排得极其紧凑的情景。或通过测验、个人和小组之间的技能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竞赛,能有效地提高操作技能外,也是增强学生时间观念和工作效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上述的多方面的工作,使学生不仅真正掌握好操作技能,还俱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合社会、企业的需要。

(四)做好总结评比,提高学生技能

每一个工件的完成,教师应对学生的实习成果作出评价。批改工件时,不能简单地打上“v”或“×”,这样不利于学生自我改正能力的提高。应找出问题错误所在,告知学生应如何避免,以便学生知错、纠错,及时改正。对每名学生制作工件的批改,应有针对性地纠错,实行个别辅导。对于大多数学生均出现的典型问题,应集中讲解,分析原因,必要时可重新示范、讲解,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让其自行改正,从而使学生共同提高实习技能。通过对学生实习课件的评分,针对学生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可与学生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实习成功的经验和体会,讨论

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造成工件差或报废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不合理的工艺和车削方法所造成的后果,懂得要获得较高的加工质量和熟练正确的操作技能,必须养成细心、认真、严谨的学习作风,从而不断提高车工操作技能。

三、教改效果

游标卡尺操作技能训练要求 篇3

1操作要领

游标卡尺在操作手法上要做到动作规范,左右分工明确,有利于快速完成测量任务.

1.1右手紧抓游标卡尺

右手紧抓游标卡尺的要点:

(1)右手大拇指与食指约成90°角,大拇指按游标卡尺下面半圆形部位,其余四指合拢环绕主尺紧抓尺身;(2)在移动游标片时,大拇指利用半圆形部位稳推(或拉开),四指环绕主尺紧抓尺身借助于大拇指推动(大拇指与四指沿尺身的施力方向相反,外量爪合返时大拇指与四指施力方向沿尺身向外,否则向内)配合游标片移动.

1.2左手紧抓待测工件

左手紧抓待测工件的要点:(1)紧抓工件测内径时用内量爪,测外径时用外量爪;(2)用外量爪时要注意所夹的部位:①测圆球(或圆柱体)外径时卡尺平面平行水平面,工件要夹在外量爪中间的两个平面上;②测孔距时卡尺平面垂直水平面,工件要夹在外量爪尖端“刀刃”部位,要注意待测工件不能夹在外量爪靠近尺身有空隙的部位;(3)用深度尺杆测深度或台阶高度时,尺身垂直水平面,深度尺杆插到待测工件的底部,尺身末端放在待测工件的上沿.

2读取数值

护理操作技能训练 篇4

1 实践教学前的准备

1.1 明确实践目的

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取决于代教老师组织教学的能力、知识技能的储备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外科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就是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的临床操作打基础。让学生明白了基本技能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才会使其学习有动力。

1.2 正确评估学生的状态, 制定课堂计划

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理论基础、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提出具体要求。由于大多数学生是初次接触手术操作, 会有紧张、恐惧心理, 不能将手术器械正确灵活使用, 不能将切开、分离、止血等操作融会一起, 如切开中遇到出血会惊慌失措, 不知如何应对等, 根据这些情况可先制定模具教学如在缝合手臂上练习切开、缝合、打结等基本动作, 熟练后再进行动物教学。这样学生心理上有过渡阶段, 更容易接受。

1.3 手术器械准备

手术器械种类多, 用途各异。让学生使用前熟悉所用器械种类、使用方法、要求是正确应用的前提。比如经常看到学生在夹持组织时用持针器, 而在切开不同组织结构时不知选择何种执刀方式更有利, 违反一定的外科准则势必影响手术效果。因此, 应在实践前先向学生详细讲解各种手术器械的用途, 握持方法及使用要求, 示范操作, 做到熟悉功能、熟练应用。

1.4 观看录像, 加深理解

通过感官刺激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前对手术中器械应用, 各种技能的灵活配合实施的全过程有一感性认识。

2 实践教学方法

2.1 示教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 使学生对该技能产生整体印象。在实教过程中要明确示教目的, 突出观察内容, 对于易出现的错误着重指出。如外科操作首先要遵循无菌原则, 必须做好个人准备, 正确刷手, 穿手术衣、戴手套, 不能因为是动物实验而马虎。在做切开练习时, 皮肤切开手术刀可采取执弓式, 使刀片与皮肤平面垂直, 方向准确, 用力均匀一致, 争取一次切开皮肤全层, 避免反复切割形成锯齿状切缘;腹膜切开手术刀改为执笔式, 用力轻柔, 操作灵活准确, 便于控制刀的力度, 防止损伤内部器官;如需扩大皮肤切口可采用反跳式执刀, 可避免损伤深部组织等等。带教老师的这些演示操作及讲解, 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脑中, 它能体现一个老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艺术水平。因此必须做到操作准确、熟练、规范, 手术器械执法准确、运用灵活、摆放整齐, 讲解通俗易懂、重点突出, 如加上反问式教学让学生自己思考亲自动手体验在解剖神经血管时手术刀采取执笔式还是握持式更好, 更能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掌握手术操作技能。因此, 示教在实验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实物教学法

先采取模具教学, 如缝合手臂, 它的优点是模拟人体结构层次, 无出血, 可反复应用, 适合练习切开、缝合、打结等基本操作。之后采取动物教学, 模拟手术过程, 给予麻醉、摆放体位、备皮, 选取手术切口等一系列完整的手术操作, 使学生体会到手术过程的紧张、严肃, 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其技能操作和应急问题的处理能力。

2.3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接受能力不同, 教师应因材施教。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适当点拨, 鼓励自己动手;对于能力稍差的同学要具体指导, 甚至手把手教, 争取全面提高。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多观察, 及时发现问题, 如有不遵循无菌原则、手术器械混用等现象应立即纠正, 不能让其形成习惯带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2.4 增加见习, 激发兴趣

让学生亲自接触病人, 了解他们的疾苦;参观手术, 体会医学的神圣;阅读病例,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见习的作用是我们课堂上无法传授的,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严格考核, 及时反馈, 认真总结

考核是督促学生进步的一种方式, 又是对教学质量的反馈, 从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总结成功的经验, 分析失败的原因, 取长补短, 达到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护理技能操作流程 篇5

一、准备:

1、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核对床号、姓名、输液单;

2、评估:患者病情、穿刺部位皮肤及浅静脉现状、治疗计划;解释、问二便;对碘、酒精有无过敏史,有无传染病史;

3、核对医嘱:检查液体和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有效期、是否混浊、变质;

4、用物准备:静脉留置针、透明敷料、封管液,其余与静脉输液法相同;

二、备药:消毒输注口、加药

三、床边备药:核对→插输液管→将液体挂于输液架上,排气

四、选静脉: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戴手套(有传染病史者)→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的静脉,避开静脉瓣

五、消毒:范围8cm×8cm(碘伏)

六、选择留置针:根据病情及血管选择型号,并检查有效期及包装是否完好

七、连接、排气:头皮针接输液管,打开留置针包装,将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内并排气

八、再消毒:扎止血带、消毒

九、松动套管

十、查对、进针:

1、进针前查对

2、进针:在消毒范围内1/2或2/3处,夹紧针翼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平行进针约0.2cm

3、退针芯:松开两翼并用食指、中指固定,另一手退针芯0.5~1.0cm,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第四代留置针一手退针芯0.5~1.0cm,另一手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

4、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

5、拔针芯:食指、中指固定两翼,另一手将针芯全部拔出

十一、固定:

1、透明敷料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延长管与穿刺管呈U字型固定(Y接口勿压迫穿刺点)注明穿刺时间、责任者

2、脱手套

十二、调速:按年齡及病情调节速度

十三、查对:再次进行查对

十四、交代注意事项:输液期间可适度活动,穿刺侧肢体不能长时间下垂,如出现疼痛,红肿、敷料卷边脱落应及时告诉护理人员处理

十五、整理: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分类放置→洗手→记录(护理记录单记录穿刺时间、责任者)

备注:

1、封管液种类:生理盐水或稀释的肝素溶液。

2、肝素液浓度:每毫升盐水含10~100U肝素钠,用量2~3ml。

3、正压封管:将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冲管后余0.5ml边推注封管液边拔针。

鼻导管吸氧操作流程

一、准备:

1、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缺氧程度、鼻腔、合作程度、心理反应、治疗计划、环境安全;解释、问二便

3、用物准备:鼻导管、棉签、水杯内盛洁净水、记录单、弯盘、纸巾、手电筒。氧气筒吸氧另备氧气筒、氧气表装置1套、扳手;

二、装表:开大开关吹尘→关大开关→装表旋紧→接湿化瓶→接氧气连接管→开大开关→开小开关检查有无漏气→关小开关

三、吸氧:

1、查对患者,协助取舒适体位

2、清洁鼻孔→接氧管→开小开关→调节流量→查通畅→给氧

3、单鼻导管蘸水,轻插入鼻腔约自鼻尖至耳垂的2/3长度

4、鼻导管固定的两种文法:绕到枕骨后固定,绕过双耳廓到颈前固定

四、交代注意事项→记录吸氧开始时间

五、停氧气:

1、根据医嘱评估患者病情、缺氧改善程度

2、取下鼻导管→关小开关→擦净脸部→分离氧导管→关大开关→开小开关,放余氧气→关小开关→卸氧表装置→湿化瓶消毒

3、记录停氧时间

六、整理: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分类放置→洗手→记录

备注:

1、环境安全包括: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2、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3、防止交叉感染,定期更换鼻导管、温化瓶,湿化液采用无菌水。

4、如发生急性肺水肿,可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酒精,能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之破裂,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功能。

5、依据吸入氧流量分类:低流量给氧:1~2L/min;中流量给氧:2~4 L/min;高流量给氧:4~6L/min

单人徒手成人心肺复苏

一、判断、呼救:

1、判断意识:呼唤患者同时轻拍肩部,如无反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2、呼救援助:呼喊医生或护士帮助

二、取复苏体位:去枕仰卧位置于硬板或平地上

三、打开气道:

1、一般采用按额提颌法,将头后仰90°;

2、疑颈椎损伤文法,双下颌上提法;

四、判断呼吸:通过视、听、觉来判断呼吸:视患者胸部是否起伏、听是否有呼吸音、感觉是否有气流呼出,观察颜观10S,有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无呼吸按以下步骤进行。

五、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频率为12次/min,每次吹气1S,吹气量700~1100ml,同时用视、听、觉观察效果;

2、如吹气不成功,重新打开气道,仍无胸部起伏,按异物梗塞处理;

3、如吹气成功按以下步骤进行;

六、判断循环:

1、触摸颈动脉10S,第6S抬头观察肢体活动情况;

2、有脉搏、无呼吸:实施人工呼吸,每学5S吹气1次,2min后评估呼吸;

3、无脉搏、无呼吸,按以下步骤进行;

七、胸外按压:

1、按压部位:胸骨下1/2段,或剑突上2横指处;

2、按压方式: 双手掌根重叠,双臂垂直按压胸骨;

3、按压深度:4~5cm

4、按压频率:100次/min

八、GPR循环:

1、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30:2

2、每反5个循环(约2min)判断呼吸、循环一次

3、持续1h无效,宣布死亡

4、出现复苏有效指征,进行下一步

九、整理:协助病人取复原体位→实施进一步救治→整理用物

备注:

1、成人猝死最常见是室颤,尽早除颤是最有效救治方法,新指南建议除颤一次后立即开始GPR;

2、除颤能量选择:单相波:360J:双相波:200J。

3、口对口人工吹气时一手捏紧鼻翼,包严口唇缓慢均匀将气吹入至胸部膨起;

4、GPR有效指征:自主呼吸恢复、颈动脉有搏动、瞳孔由大缩小、口唇及甲床转红润;

5、终止心肺复苏的指征:心肺脑复苏历时1h,而心或脑死亡的证据仍持续存在者;或开始心肺脑复苏前循环及呼吸停止已超过15min者。

6、复原体位:①救护人位于患者的一侧,将靠近自身的患者手臂上举置于头部侧方,另一手肘弯曲置于胸前;②把患者对侧下肢弯曲,救护人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只手抓住患者的胯部或膝部,轻轻将患者侧卧;③将患者上方的手置于面颊,防止面部朝下。

浅谈职业操作技能训练中的负迁移 篇6

[关键词]负迁移;职业操作技能;技能训练

一、迁移的概述

迁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之为迁移。前面的学习对后面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反之称为逆向迁移。迁移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技能的学习中,比如,学会了自行车有助于学习驾驭摩托车;提高了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等。

不同学者对操作技能的迁移有着不同的解释。Bower认为动作技能的迁移是把过去的学习的某些相似动作,影响了新学习的动作,并加速其技能的形成,就这样使以前学习过的动作,迁移到新动作上了。Schmidt认为操作技能的迁移是新操作动作的获得,以及原有操作动作的丧失,新操作动作是来自于旧操作动作所获得的操作动作经验。杨锡让指出,如果研究操作技能学习的迁移,必须建立三个基本的概念:第一,学习者必须有过去掌握过多少个操作动作技能的学习经验,以此作为学习新操作动作的基础背景。第二,教学者必须估计到或者想到学习者以前的旧有技能对新学习的技能可能有良好的、不良的,或者毫无关系的影响。第三,教学者必须注意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因为学习者的个体学习背景不同,会影响操作技能的迁移。

职业操作技能的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负迁移是指一种操作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操作技能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已有的操作技能在学习新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干扰和混淆。尽管负迁移在职业操作技能的训练中很少出现,并且十分短暂,但我们还是很有必要对负迁移进行研究,以便懂得如何避免这种影响,并且当它们发生的时候可以进行恰当处理。

二、负迁移发生的情形

当一个旧的刺激需要新的并且相似的反应时,就有可能会发生负迁移。这就是说在两种技能操作情景相似,但操作的特征不同的情形下,负迁移可能会发生。负迁移在两种情境下特别容易发生:技能操作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技能操作时间结构的改变。

关于空间位置改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当驾驶一辆变速挡的位置与你已经习惯的位置正好相反的汽车时,你会发现自己很容易在习惯的位置上换挡,然而这样的操作却是错误的。特别是在你没有集中注意力而去换挡的时候,更容易发生这样的情况。这个例子说明,当我们通过学习一个具有明确空间导向的动作去完成一个目标动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定的注意力和实践来学习在新的方向或末端位置上的相似动作,因为原先的学习经验产生了负迁移作用。

负发生迁移第二种情形是已习得的系列操作动作的时间结构改变。它有两种不同的时间结构情形。一个是节奏的模式或者说是时间相关模式,指的是一系列连续操作动作的学习。当在时间相关模式下学习一系列的有序动作时,如学习弹吉他时,我们常强调操作动作的顺序而忽视它的节奏结构,往往需要重新进行多次的尝试才能建构新的节奏结构模式。第二个时间结构模式可能与内在的、双手时间协调有关系。Lee等人(1995)的一项实验要求被试操作一个他们感到非常困难并且与他们固有的协调模式明显不同的双手协调模式,如在短时间内同时移动双臂。当第一天进行的新模式练习快要结束并获得一定的进步之后对之前的练习进行回顾,然后被试重新操作他们原来的双手协调模式。结果表明,原来固有的协调在空间对称方面对新活动模式产生了暂时性的干扰。

当需要“遗忘”之前的技能操作方式或必须学习一种新的技能操作方式时,例如,初级技工想要到高级的技工,就必须学习一种不同于初级的方式来进行技能操作。即使他们在初级对该项技能的操作时很成功,但是为了在高級的级别里取得成功,任然要学习不同的技能操作方式。在这样情形下,负迁移会经常发生。

三、负迁移发生的原因

职业操作技能发生负迁移,至少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学习操作技能所形成的记忆表象。在进行操作技能练习时,会将目标记忆特征和动作系统进行记忆连接。这种连接逐渐变成操作记忆表象的一部分。当在技能操作时,看到了记忆中熟悉的动作特征,动作系统便会以偏好的方式开始运作,对这些特征做出反应。虽然这种连接既快又准确,但当知觉情景不同于之前已经学会的操作技能时,就会出现问题。从一种偏好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第二个产生负迁移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认识模糊。如在汽车换挡时,如果需要司机在车的相反的位置上换挡,便会产生暂时性的困难。当在按键位置与以前不一样的键盘上打字时也会产生相似的困难。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产生困难的原因是肢体控制能力出了问题,不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以此敲击键盘,仅仅是位置不是你所熟悉的。

四、负迁移的暂时性

在职业操作技能训练中,一般来说负迁移的作用不会一致持续于技能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是因为负迁移的作用在本质上是暂时性的,并且影响主要在学习的前期。意识到这个特征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在操作技能学习的前期阶段所遇到的负迁移,可能会对他学习新技能响或寻找新的方式来操作已习得的技能产生影响。另外,认识到负迁移的这些影响和作用,就会获得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暗示,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负面影响。

五、如何减少负迁移

在职业操作技能的训练时,我们希望减少负迁移,促进正迁移。因此,职业学校教师在教授学生职业操作技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在操作技能教学时,要注意扩大两种操作技能之间的差别,从而使学生容易区分出两种操作技能之间的差别;(二)在教新的操作技能时,教师要示范并指出新旧操作技能之间的相似与差别之处;(三)教师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区分新旧操作技能的相似与差别之处,并且能够描述操作动作,有意识地去抑制负迁移的干扰;(四)在技能教学时,采用跳跃式教学法,可以以减少两种操作技能之间的干扰。

参考文献

[1]张忠秋.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杨锡让.实用运动技能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护理技能操作标准与教学实践 篇7

1 护理技能操作标准的内容

护理技能操作标准是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 其内容应“以规范、实用、简便为原则”[1], “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和现代护理观的需要”[2]。

1.1 护理规范化

护理过程原则上分为计划、实施、评价3个阶段。计划阶段的标准应包括:核对患者信息, 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评估, 对使用物品评估等。实施阶段的标准包括该项操作的具体规定和标准动作等。评价的标准操作是否正确、操作是否熟练等。护理的规范, 体现在过程的规范, 只有把操作过程的每一项细节做到位, 才能实现护理技能操作的规范化。

1.2 操作人性化

一是操作前, 要了解患者的职业、既往史、主要症状、发病部位等。要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过程, 要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做好各种预防和应急措施的准备工作。二是操作中, 要随时了解和掌握患者对操作的不适感, 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 指导患者顺利完成操作。三是操作后, 要询问患者的满意程度和看法, 告知注意事项, 让患者感受护理人员的关爱和体贴, 并对整个操作进行自我评估。

1.3 理念先进化

操作要体现现代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理操作的对象是特殊的群体, 他们对各种事物的反应与常人不同, 心理处于相对封闭时期, 因此更需要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和关怀,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要求, 使他们得到心理的安慰。操作要做到严格、认真、细致、准确、熟练, 保障患者的安全。另外, 物品的准备程序要明确规范, 摆放有序, 放置适当, 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简化操作程序。

2 护理技能操作标准的制定

2.1 标准制定的原则

标准制定要具体、灵活、实用, 具有可操作性。标准制定要以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核心。标准制定要跟踪考核护理的全过程, 既要考核护士的操作水平, 又要考核服务意识、语言沟通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等。

2.2 标准评价的研究

笔者认为, 护理技能操作标准应分成3个部分。一是操作前准备阶段标准。应包括以下5项内容:护理技能操作理论知识、操作前护士本人及物品的准备、对患者情况的了解、对护理环境的了解、对操作执行的预案。二是操作中实施阶段标准。应包括以下6项内容:无菌技术及“三查七对”、操作时患者的准备、操作流程的掌握、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操作中应变能力、对患者的告知义务。三是操作后总结阶段标准。应包括以下7项内容:操作的熟练程度、操作目的的实现程度、对患者注意事项的宣教工作、对患者现存护理问题解决情况、操作完毕终末处理、能否发现新的护理问题、对本次操作的自我反思和评价。每一项标准按完成任务质量和患者、同行、本人和管理者4个方面人员分别进行评价打分。

2.3 护理技能操作标准的发展趋势[3]

一是向以人为本, 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服务, 确保患者的身心安全和舒适方向发展。二是向个性化、个体化、差异化方向发展。既体现了标准的严谨性, 又突出了灵活性。三是向集约化、实用化方向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提高护理效率。

3 护理技能操作标准的教学实践

3.1 亲身体会、以身示教

教员要以护理技能操作标准为核心, 把标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员。教员要采取各种措施,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虚拟仿真实验室, 把护理技能操作标准贯穿教学始终, 以标准为教学的根本和基础, 以标准为教学的依据和目的, 力求使学员准确掌握, 深刻领会, 灵活运用。

3.2 变化角色, 学会沟通

通过学员、教员、“患者”与“家属”等角色互换的方式, 提高学员的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员学会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强化与“患者”交流, 避免各种纠纷, 增强学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3 强化素质、提高能力

要注重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 即把学员学到的各种技能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在一起, 做到融会贯通, 提高学员的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如:学习患者心理学, 开展操作大比武、组织学员见习、请老学员讲课等。

总之, 通过护理技能操作标准实践, 使之更加科学化、实用化和人性化, 并应用于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 提高了护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伯利.临床护理操作考核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杂志, 2006, 5 (1) :63-64.

[2] 曹梅娟, 姜安丽.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考评标准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1) :89-90.

护理操作技能训练 篇8

1 操作技能的学习理论[1]

心理学家费茨 (Fitts) 和泼斯纳 (Posner) 的研究证明, 操作技能的形成包括学习、保持和迁移3种形式。

1.1 操作技能的学习

操作技能的学习需要经过以下3个阶段。

1.1.1 认知阶段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或观察别人的示范, 形成有关此项操作技能的表象。此阶段的关键是领会操作技能的基本要求, 掌握操作技能的局部动作。教学的重点是通过示范等方式提供反应线索,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技能的表象。

1.1.2 联系形成阶段

在掌握局部操作的基础上经过练习将个别操作连接起来, 克服不连贯现象, 形成一个连续的操作技能整体系统。教学的重点是提供练习的机会, 使学生逐步形成连续的技能操作整体。

1.1.3 自如阶段

操作技能达到熟练、自然的程度, 无需思索就能熟练地完成整个操作。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动作不熟练的情况下, 人需要大脑高级中枢的思考来判断下一步动作如何进行, 而到自如阶段, 人不需要经过大脑高级中枢的思考, 只需要低级中枢的控制来完成动作, 这使反应的速度大大提高, 以保证有关动作的顺利进行。

1.2 操作技能的保持

操作技能一经学会便不易忘记, 而且越复杂的操作技能, 越不容易忘记, 这主要因为操作技能是经过大量练习之后习得的, 在练习时各种感官同时作用, 并包含大量的学习, 使效果得以巩固;操作技能以连续任务的形式出现, 各操作步骤之间相互提示, 得以保持;操作技能的保持主要依赖于小脑及脑的低级中枢, 这些部位的记忆容量较大, 有利于保持。

1.3 操作技能的迁移

操作技能的迁移是指一种操作技能的掌握对另一种操作技能的形成产生影响。操作技能的迁移按照结果可以分为正迁移及负迁移。一项操作技能对另一项操作技能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为正迁移;产生消极、抑制的作用为负迁移。

2 操作技能的学习理论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2.1 护理技能教学前的准备

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材分析、制订教学目标, 吃透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难点和要点, 精心编写教案, 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 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操作程序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课前, 教师可以通过讲一个小病例或放一段录像等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如在讲到静脉注射时可以给出这样一个病例:护士小李给王先生行静脉注射, 当穿刺见到回血后, 她松开止血带, 推注药液, 局部出现隆起, 王先生感觉疼痛, 再抽仍有回血,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如何处理?还可以在进行静脉注射操作示范前, 先放一段静脉注射操作成功的录像片, 以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护理技能的教学过程

2.2.1 有效的示范及指导

由教师以示教配合讲解的方式示范护理技能, 使学生对有关护理技能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在教学中, 教师要以慢动作或动作分解的方式示范, 并配合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理解所演示的护理技能。如在铺床时采用大单斜角折法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系统讲解、连贯演示操作步骤后, 进一步详细分解演示大单斜角的折法, 使学生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2.2.2 利用视听手段

可以采用播放录像、电影或多媒体光盘的方法呈现护理技能操作的全过程, 使学生反复观察完整的护理技能操作过程及复杂的局部操作, 以促进其对护理技能的学习。多媒体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后可以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护理技能能够有效地解决单纯实际操作的局限性问题, 清晰、生动、形象地展示护理技能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也可以方便地将护理技能操作进行分解演示。

2.3 护理技能的练习

操作技能的学习理论认为, 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最重要条件之一。美国护理专家罗杰斯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能记住其所听到内容的5%;记住其所见到内容的30%;记住其所讨论过内容的50%;记住其亲自做的事情的75%[2], 由此可见进行实际操作的作用之大。但是, 掌握护理技能单靠课堂练习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使学生娴熟地掌握操作技能, 达到护理技能的自如阶段, 可以充分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 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到实验室练习。具体做法为:首先, 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实验课教师将常用护理技能操作所需物品准备好, 清点后放入专门的柜子中;其次, 将实验室门上的钥匙、柜门上的钥匙交给组长, 学生可以随时到实验室练习, 待这门课程全部结束后, 清点物品, 收回钥匙[3]。

2.4 护理技能的迁移

操作技能迁移的基本条件是2种操作技能具有共同特点, 且共同特点越多迁移越明显。新、旧技能相同或相似, 又要求学生做相同的反应时, 迁移的效果是积极的、相互促进的, 即正迁移。例如, 掌握了无菌技术, 对其他各种注射法、输液和输血、导尿术等操作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当新、旧技能十分相似, 却要求学生做出不同反应时, 迁移的效果则往往是消极的、相互抑制的, 即负迁移。因此, 促进正迁移, 避免负迁移是进行护理技能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 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 是学生在各种互动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过程。教学的目的是, 在教师的指导下,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挖掘他们的潜能, 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护理技能教学中应用操作技能的学习理论, 可以指导我们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摘要:通过操作技能的学习理论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分析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 在护理技能教学中, 应用操作技能的学习理论, 可增加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操作技能,学习理论,护理技能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在校护理技能操作教学模式的探索 篇9

关键词:学校,护理技能操作,教学模式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对现代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审美修养和整体素质以及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而这些护士素质的培养均始于学校,因此,在校期间护生的教育与培养十分重要[3]。纯熟、规范的护理操作技能是护生进入社会从事护理工作的基础。如何在学校进行护生护理操作技能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是摆在护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本校2004级和2005级三年制(专科)护生。2004级护理专业学生50人,女48人,男2人;年龄18岁~22岁,平均20.6岁;2005级护理专业学生73人,女68人,男5人,年龄17岁~22岁,平均20.4岁。

1.2 方法

1.2.1 传统教学模式

对本校2004级护生的护理学操作技能的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先后进行护理操作技能的讲授和示教,然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并进行巡视指导,期末时对学生进行护理技能操作考核。

1.2.2 综合性教学模式

对本校2005级护生的护理学操作技能的教学采取以思想教育为先导、护理技能操作预习与演示为动力、强化护理操作训练和严格考核评价为催化剂的综合教学模式。护生学习前,进行护士职业导向教育,并列举护理操作有关的法律事例、就业现实等。上课前,要求每位护生进行课前预习;授课前,护生进行技能操作演示与讲解;然后教师进行规范示教与同步讲授(包括操作过程、注意事项与原因等);再将护生分为两人一组进行操作训练,每个教师指导两个小组,教师认真观看护生的每一个操作细节,对错误或不规范的地方进行及时纠正与讲解;教学后,进行有序的实验室开放,并安排老师轮流指导,每学期组织1次护生护理学知识竞赛与技能比武;考核时,采取教师与护生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通过严格的评分标准逐一评分。

1.2.3 教学方式与效果的统计分析

采用表格式无记名方式进行教学调查,包括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自豪感、护理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对护理技能操作学习的兴趣、强化操作技能学习教学方式对学习的作用、实验室开放和知识与技能竞赛的必要性。护生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分为优秀(>90分)、良好(80分~89分)、合格(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不及格(<60分)5个等级。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护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

护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调查显示:与2004级护生比,2005级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自豪感、护理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对护理技能操作学习的兴趣、强化操作技能学习、实验室开放和知识与技能竞赛等教学方式的认可度均明显提高。

2.2 护生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对2004级与2005级护生的护理技能操作成绩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χ2=14.87,P<0.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由于受社会多种思潮的影响,护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逐渐趋于个体化、多元化。有的护生重索取轻奉献、重个人轻集体、重金钱轻道德,有的护生对生活现实、个人前途考虑的多,对理想信念追求的少[4]。因此,护理教育应注重护生价值观、人生观、职业感等方面的教育。调查显示,进行了思想教育的2005级护生的思想素质比未进行思想教育的2004级护生对护理职业感和护理技能操作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提高。

美国护理学家罗杰斯的研究表明,一个人通过学习能记住所讨论内容的50%,对亲自做的事情能记住70%,教给别人做的事情能记住90%。我们要求护生进行技能操作演示与讲解(包括每一个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其原因),提高了护生的主动学习,加强了护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充分发挥了护生的主体作用[5],2005级护生对此教学方式的认可度高于2004级护生,实践表明,演示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形成精神振奋、积极参与的运动愉悦感[6],促进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竞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成效[7]。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演示加同步讲授的教学方法,每学期举办护生知识和技能竞赛,调查表明,2005级护生对这些教学方法认可度明显高于2004级护生。表明演示教学法与知识技能竞赛深受学生欢迎,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目前,实验室开放是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室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8]。但必须强调的是,开放性实验一定具有普遍性,否则就失去其真正意义[9]。在业余时间,我们对实验室进行了合理有序的开放,安排教师进行指导,保障了护生的学习需求,2005级护生对此举的认可度高于2004级护生。

实践证明,严格的护理学基础操作考核有利于激发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10]。在教学中,我们反复强调考核要领及每一操作步骤的重要性。护生考核时,我们从严出发,充分发挥了考核手段对护生学习的促进作用,2005级护生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2004级护生。

总之,以思想教育为先导、护理技能操作预习与演示为动力、强化护生操作训练和严格考核评价为催化剂的综合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值得在护理技能操作的教学中推广。我们相信,这一综合的教学模式的推广实施,有利于实现由传统教学向“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的根本转变,最终提高护生的护理技能操作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崇丽.浅谈21世纪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J].中华国际护理学杂志,2005,4(1):66-67.

[2]刘英菊,赵辉.浅谈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的要求[J].中国社区医师,2006,8(5):83.

[3]裴黎虹.注重在校教育中强化护生护士素质培养[J].当代护士,2005(1):78-80.

[4]许慧清.影响高校护生素质的不良因素及教育对策[J].现代护理杂志,2005,11(7):566-567.

[5]高国贞,潘汗韶,王少玲.思维训练教学法的临床实践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16(12):708.

[6]李平斌,郭晶.演示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6):685-686.

[7]黎敏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技能竞赛中勇夺佳绩[J].教育现代化,2006(9):70-71.

[8]肖晓华,赖天华,李成富,等.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3):119-2-121.

[9]孔德昭,卞长弘.高校实验教学法改进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8):128-130.

护理操作技能训练 篇10

关键词:护理技能大赛,护理实践教学,职业院校

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护理技能操作比赛从去年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为了充分检验参赛学生的技能操作、专业理论及心理素质, 提高选手训练效果, 增强护生间的凝聚力、培养合作精神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全国各地中职学校参加了比赛。作为参赛指导教师之一, 对迎赛训练进行了反思, 总结了参赛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便在今后的护理实践教学中, 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操作强化, 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手来源

选手是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每班举行小组赛选出2名选手, 共20名进行集训1个月, 通过淘汰赛取前12名选手参加市赛, 再取前4名选手参加省赛, 最后省赛的前4名参加国家级比赛。

1.2 竞赛项目

为了体现护理的可观赏性和技术性, 竞赛组委会确定了5 项比赛项目: 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氧气吸入法 (利用氧气瓶进行鼻导管供氧) 、无菌技术操作、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

1.3 操作要求

每位选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操作规程完成各项操作, 超出规定时间15 s扣1分, 超出规定时间不达10 s不扣分。

1.4 场地要求

为了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 评委与选手不碰面。场地设置分为5部分: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氧气吸入法 (利用氧气瓶进行鼻导管供氧) 、无菌技术操作、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每个部分均含比赛区、赛前休息区、赛后休息区、赛前与赛后的单独通道, 每项比赛未赛选手与已赛选手无法碰面。

1.5 人员分配

对参赛选手随机分5组。

1.6 扣分原因

1.6.1 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

操作前解释不到位, 语速太快;操作时与病人交流不够;移床旁桌、椅动作欠轻稳;床头、床尾的大单分布欠合理;大单没铺紧, 中线有偏离, 床垫未紧靠床头;被子不平整;姿势欠美观;没有注意节力。

1.6.2 密闭式静脉输液法

操作前查对无看医嘱, 评估病情欠全面;进针时未告知病人;输注速度调节不够精确;进针后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欠全面;拔针后未对病人进行输液后的健康教育。

1.6.3 氧气吸入法

操作前评估病情欠全面;湿润鼻腔深度欠缺;观察鼻腔不够;流量调节不准确;吸氧管整理时间太长。

1.6.4 徒手心肺复苏术

失误率高;操作目的未告之;应变能力差, 不懂选择自己合适的脚垫;呼吸判断不到位;定位不正确;气道开放不到位;复苏后观察时间不够。

1.6.5 无菌操作

用物摆放不合理;持物钳使用不正确;消毒不合理;戴口罩不规范;手套戴完位置不正确。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

2 讨论

2.1 加强护生人文关怀, 增强沟通技巧

以往的实践教学认为中职学生基础差、学历低、知识面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较差, 因此认为他们会做就行了, 教学中没有重点强调与病人交流。从比赛中可以看出, 护生这方面的意识欠缺, 核对解释比较教条、死板, 沟通交流不能融入到操作过程中。因此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应转变观念, 在加强技能的规范性、程序性和熟练性的同时注重人道主义精神的灌输, 强调评估和告知。操作前评估病人的病情, 告知病人操作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取得病人的配合;操作中应询问病人的感受, 关心体贴病人, 鼓励和安慰病人, 告知配合要点, 做到边操作边沟通;操作后询问病人的感觉, 清理用物, 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 交代注意事项, 向病人致谢。交流时应面带微笑, 语言亲切温柔, 用词准确, 赋予同情心。交流要不失时机, 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切实为病人着想并为病人解决急需问题, 使病人对护士有信任感。培养护生关心病人, 爱护病人, 以病人为中心,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崇尚人文。

2.2 加强护生理论学习, 强化操作技能

在本次比赛培训中, 反映出一个特点, 选手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护理实践中。如在氧气吸入法的操作中, 清洁鼻腔是简单而必不可少的步骤。在操作培训中, 选手只知道操作流程中需要做这一步骤, 然而怎么规范操作, 为什么要这么操作, 选手并不知晓, 从而导致操作随意, 清洁不到位。这就提示我们在护理实践教学中, 加强护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 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来强化操作技能, 将书本知识真正用于帮助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否则护生将来到了临床只能“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3 提高护生的应变能力

有些选手平时练习很好, 但一到比赛就手忙脚乱, 缺乏应变能力。如在无菌技术操作中, 溶液瓶的塞子污染不懂处理;夹取无菌物品时, 物品失手掉落, 也不知所措。因此, 在操作比赛培训中, 要求选手语言表达规范化、操作步骤程序化的同时, 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 并不强求细节一致, 否则会僵化选手的思想, 导致临场应变能力缺乏。一切模板都是相对的参照, 只要不违反原则, 面对不同情况, 选手都应该懂得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应对。临场应变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 在教学中就应该注重培养, 设置不同的场景, 如把操作考核设在临床中进行, 让护生去体验和锻炼, 无形中就提高了护生的应变能力。

2.4 鼓励护生勇于创新

护理操作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在技能操作大赛中, 创新理念的合理应用, 已成为选手获胜不可或缺的法宝。如在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中, 各个选手套被套的手法各不相同, 每一种方法, 都是经过实践锤炼出来的, 当创新出更省力更简单的方法并得到了合理的应用, 在比赛中自然更胜一筹。因此, 在操作比赛培训与日常教学中, 都应该注重培养护生的创新理念。培养创新理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 通过对护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使护生遇到问题懂得列举较多的解决方案, 探索较多的可能性, 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 大胆突破常规、勇于创新。

2.5 加强学习、及时总结, 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笔者在操作比赛的辅导过程中发现, “加强学习、及时总结”是提升操作能力的关键, 要做到“边总结边改进”。如在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中, 有一条是用物齐全, 摆放合理美观。教师指导时就要求选手把全部用物摆放在操作台面上, 致使实际操作时间较紧, 影响了操作的规范性。如何解决摆物用时问题, 教师在总结前期操作经验的基础之上, 查阅最新资料和信息, 重新解读评分标准, 提出新的操作修改, 并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在赛场上, 不仅可以看到各个学校选手不同的比赛风格, 还可以通过对比, 发现其他学校的优势与自身队伍的不足, 通过赛后学习、反思、讨论、总结, 取长补短, 积极优化实践教学和比赛素质。因此, 无论教学还是竞赛, 教师都应加强学习, 及时总结, 找出不足之处,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护理技能操作是护理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能水平的高低与护生的成绩、实习、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所以在护理实践教学中, 培养护生的技能水平至关重要。护理大赛可进一步评价、完善、推动技能操作,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不同程度地提高护生各方面的能力;对教师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反馈作用。在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中, 充分体现了护理技能操作教学的成功, 凡参加大赛的护生技能操作都比较娴熟, 综合能力较强, 但是参赛选手人数有限, 不是所有的护生都能参赛。同时, 比赛中也反映出有些操作程序比较机械, 缺乏灵活性。总之, 每次护理技能操作大赛都是对护理技能操作之美的充分展示, 也促使我们对护理实践教学进行再一次的改进和完善[1]。

参考文献

护理操作技能训练 篇11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生 实践操作技能 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06-01

一前言

众所周知,护理学是一门具备强烈实践性的应用型专业。护理操作技能的训练是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机组成内容。毋庸讳言,护理学专业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否熟练,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在临床中还会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和口碑。由此一来,结合护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对其加强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熟练的护理技能,以此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本文尝试分析护理学专业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方法,希望能为提高护理学专业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献出微薄之力。

二護理学专业生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方法

培养护理学专业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方能见到明显成效:

1、重视课堂技能传授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操作是护理学专业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初始环节,它以熟练、规范的操作动作和简单形象的口头语言帮助学生形成具体鲜明的动作表象。教师的示范动作具有直观性、渐进性和针对性,通过讲解与示范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不断重现教师做过的示范动作,同时,教师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适时调节教学进度,由浅入深、由简及繁地示范相关动作,从而使学生逐渐理解相关知识,记忆相关动作。所以,课堂技能传授环节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为了提高技能传授效率,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首先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要掌握好操作速度与技能动作的协调性,防止学生“消化不良”。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项示范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2、强化课堂综合练习

观察完教师的示范后,学生要进入课堂综合练习环节,及时巩固已学到的知识,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课堂综合练习环节,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来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一是使用分组练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然后再将本学期所需要的实训物品分成相应组列入物品柜中,由小组长保管钥匙。在每次练习课中,小组长在小组成员的监督和组合下取出本次练习需要使用的物品,按组练习,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讨论、一起学习,遇到困难一起解决,或者寻求教师的帮助。在练习结束后,组员要将物品按照原样整齐放回。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翁,有效提高他们积极练习的主动性,还能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使物品损坏、丢失现象大为减少;

二是采用小老师制。教师先在综合练习课之前培养几名小老师,手把手地将相关技能传授给他们,然后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考核,确保他们的操作技能过关后,再由他们负责所在小组成员的实践操作,及时纠正组员的错误动作。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放在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方面,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

三是采用情境模拟法。情境模拟法其实也叫做角色扮演法,即让学生扮演护士和患者的角色,要求学生按照护理程序实施操作过程,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医患关系,学会与他人沟通,为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从目前来看,情境模拟法对培养护理学专业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至关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扮演角色,身临其境地进行真实操作,处处体现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与有效沟通。比如在练习肌肉注射时,扮演护士的学生要做好每一个治疗环节,从洗手、抽吸药物,再到选择正确的肌肉注射部位和皮肤消毒,一直到进针、推管、拔针,每一个环节都要非常细致,以免操作不当给“患者”带来疼痛或心理阴影。扮演患者的学生也能感受到由于“护士”操作失误所引起的疼痛感,从而在自己扮演护士角色时避免犯相同的错误。总之,通过角色扮演,护理学专业生可以培养爱心和耐心,充分理解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中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3、加强课后练习实践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时间内将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学生将眼光延伸至课外,在课后加强练习实践。学生有着大量的课余时间,通过加强课后练习实践,学生可以不断强化有用反应,排除无用反应,并将各个有用的子技能形成有机的系统,逐渐达到熟练化和自动化程度。

为了能让学生主动在课后加强练习实践,学校要加强护理实训中心建设,将其建成为一个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模拟病区和相关科室,并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条件。教师在课后也要与学生加强联系,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使其培养起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收集学生犯下的普遍性错误,再在课堂上统一讲解,使学生不断提高主动发现错误的能力。

4、完善操作技能考核

操作技能考核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全方位地考核学生各个阶段的实践技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为了客观考察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考核方式应该多元化,可以分为日常考核和实习前考核。日常考核可以在课堂上随机进行,实习前考核则是学生各项技能实践教学效果的第一次考核,考核过关,方能进入实习环节。在这种考核中国,学生要随机抽签,然后完成与其操作相关的试卷,然后再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病例进行实际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也要适时考核学生的实际技能。如此系统的技能考核体系能够确保学生的各项技能都过关,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

三结束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提高护理学专业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十分重要。护理学专业生不能纸上谈兵,这样只能使学到的理论知识成为摆设。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培训他们的实践技能,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美萍;;强化操作训练 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J];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04期

[2]赵丽芝;;中专护生实习前技能操作强化训练的方法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19期

[3]刘振华;;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09期

[4]绳杰清;杨丽艳;邹继华;;护理专业操作技能训练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家庭护士;2007年14期

[5]刘丽霞;;探索改进实验教学法,提高护生护理操作技能[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30期

[6]张萍;;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技能强化训练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05期

护理操作技能训练 篇12

一、改革教学模式, 拉近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距离

中职护理学生大多都是应届毕业的初中生, 针对这些学生年龄小, 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理解能力及动手能力差等特征, 我们可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例如, 在理实一体实验室, 教师运用多媒体讲解静脉输液的理论知识, 强调重点和难点, 接着视频播放临床输液操作, 一步一步示教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 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 并从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当堂进行课程测评。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也可指定某一位学生按教师讲述和演示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 完成后由当时在场观看的学生和教师共同指出问题并进行打分。整个教学环节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 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 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 而是理中有实, 实中有理, 不仅实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更改变了传统教学造成学生上理论课时不能充分理解理论知识, 而上实践课时又缺乏足够理论指导,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 提高了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水平, 为学生日后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操作要领, 规范学生的操作方法

在进行护理实验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做好引导, 抓住实验课的要领, 保证让学生在进行实验课学习过程中, 能通过教师精心准备好的实物、模型或教师的规范示教, 对护理操作技能有一种全面直观的学习, 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在进行示教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示范操作, 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反复性的练习, 一定要让学生心领神会到正确的操作方法。以测体温实验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测量, 然后教师再规范地重新测量, 比较数据为什么有差别, 并列举出三种测量体温过程中可能导致测量不准确的情况, 然后让学生一一实验验证, 如测腋下温度夹紧与没夹紧及夹时间长短的结果区别, 刚喝热水与喝后半小时及没喝热水前的口温区别等,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体温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考与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还能够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 为临床护理打好基础。

三、创设情境,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角色互换法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提升护生对护理技能的学习兴趣, 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情境, 组织学生进行护士、患者和家属的轮流扮演, 在这个过程中, 要求有问题咨询与回答的环节, 让学生带着新鲜感和兴趣进行护理技能的操作练习, 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感受不同的心理, 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和沟通能力。比如, 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给患者做皮试的情境, 假设护士在没有对患者进行用药史询问的情况下, 就给一个有过敏史的患者做皮试导致青霉素过敏的病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表现过敏性休克的情形, 再指导扮演护士的学生实施抢救措施, 从而强调皮试问三史的重要性, 同时进行皮试操作, 包括青霉素皮试液配制, 皮内注射方法的操作等情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还要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应该准备什么用物;与患者之间应该沟通哪些内容;如何配制皮试液;如何注射;当出现过敏休克时, 应该怎样进行抢救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 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反复练习, 督促学生的护理技能操作达标

虽然实验课教学占据了二分之一的课时, 但是对于护理学这样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来说, 练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护理操作技能, 还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所以, 除了在教师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进行练习外, 课余还应为学生开放实验室, 鼓励学生在课外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组练习、反复练习。比如, 在讲解无菌操作时, 需要学生建立起无菌观念, 但是很多护生在刚开始操作时并没有无菌的概念, 尤其是在进行注射或导尿护理操作过程中, 不难发现许多学生不太注意无菌操作的细节, 污染次数多。基于这样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可以把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讲解, 然后将护理技能操作的视频提供给学生进行观看, 让接受能力与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操作标准。此外,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自行进行练习, 相互纠正问题, 真正掌握操作, 使学生的操作得心应手, 规范流畅。

五、结语

深化护理专业教学改革, 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前提。广大教师应在教学中及时总结经验, 纠正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加大护理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力度,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为社会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

摘要:护理实验教学是中职护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护理操作技能。但从整体上看, 当前的护理实验教学尚有一些不足之处, 要想真正提高护生的护理操作技能水平,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究, 希望能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职护理,实验教学,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庄前玲.护理操作技能考核中学生紧张心理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14)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下一篇:刑事律师辩护之难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