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操作流程管理

2024-08-10

护理操作流程管理(精选5篇)

护理操作流程管理 篇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恢复内环境稳定并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治疗措施。静脉输液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据统计[1], 约90%~95%的住院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因其具有侵入性、风险性而占据临床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较大比重。因此, 加强输液安全管理, 降低静脉输液差错发生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我院于2009年6月以来优化了静脉输液查对操作流程,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我院共发生输液差错33例, 其中床号姓名差错19例, 药物名称差错6例, 药物剂量差错7例, 液体质量差错1例。

1.2 方法

在常规做好三查七对的基础上, 制定“优化输液查对操作流程”标准。①突出显示床号。 在原有输液卡上用红色白板笔重复书写床号约3 cm大小, 使标识醒目;②加药前查对。改以往单人查对、配药为夜班、早班双人共同配合进行“一读一看、一人一清”式查对, 即由夜班读输液卡上内容, 早班核对药物后立即打开, 夜班抽取并注入液体内, 两人以分数形式签名;③挂液体时查对。输液或更换液体时, 在挂液体前常规让患者自报姓名, 并将输液卡交与患者或家属确认信息无误后再操作。

2结果

优化输液查对操作流程后, 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共发生输液差错9例, 其中床号姓名差错5例, 药物名称差错1例, 药物剂量差错3例。与2008年及2009年度同期比较, 输液差错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 认真落实查对制度是预防输液差错的关键。

三查七对制度的建立对预防静脉输液差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每年仍有大量差错发生[2]。多年以来, 尽管查对制度受到了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但许多护士对三查七对只停留在口头上, 而在日常繁杂操作中对查对制度的淡化是护理缺陷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3]。我院实施优化输液查对操作流程后, 使查对制度可执行性增强, 有效的减少了差错的发生。

3.2 落实查对制度应注重细节。

在护理活动中, 护士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和每一项操作, 稍有疏漏, 就有可能在护理活动的某个环节上出现问题, 导致护理差错或事故发生[4]。由于输液卡内容原字迹为黑色或蓝色, 在输液卡上用红色白板笔对床号再标识, 既不影响其原有字迹的辨认, 又使床号更加醒目, 护士在2 m以内能很清晰的看到, 便于快速而准确地拿到所需液体,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取错液体的现象。

3.3 抓好关键环节的查对能有效减少差错的发生。

加药前查对是检验液体配置是否有误的最后一道程序, 也是保证输液准确性的前提。临床工作中, 由于护理人员对患者床号、姓名和药物非常熟悉, 在单独进行重复性操作时易形成思维定势, 过于自信, 忽略查对要求而导致差错的发生。加药前两人一读一看采用的是双盲法查对, 避免了凭经验、想当然的现象发生;一人一清可防止同时打开两组液体需配置的药物而发生差错。两人操作既强调协作, 又互相监督, 彼此保护。

3.4 患者参与查对既体现了患者知情权, 又增进了护患沟通。

查对过程中不仅护士本人操作时注意力要集中, 同时要学会吸引患者的注意力。鼓励患者或家属积极参与查对, 是对护士查对工作落实的有效监督, 也是对护理三查七对的补充和完善, 可有效地避免多种原因引起的误听误应等情况, 提高了查对的准确性和输液的安全性。在临床护理实践中, 由于任务繁多、人员缺编、时间紧迫等因素影响, 使护理人员的实践活动更多集中在完成必要的治疗护理任务, 忽略护理活动中的沟通。我们在每个患者床头设立温馨提示卡, 说明患者或家属参与查对的意义, 恳请他们配合并取得理解和支持。护士利用此机会向患者进行相应的宣教, 告知患者本组所输入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加强了护士与患者互动及沟通, 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 患者安全感增加, 也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参考文献

[1]张敏, 蒋萍, 罗琴.在静脉治疗安全管理中实施标识化管理实践与成效.护理学报, 2007, 14 (5) :36-37.

[2]郑玉凤, 杨玉霞, 王莹, 等.询问式查对在预防医疗差错中的作用.护理学杂志, 2006, 21 (16) :51-52.

[3]杨蔓, 李斌.双人核对加患者参与查对在预防门诊输液差错中的作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5) :75.

[4]陈世妮.护理缺陷登记本的设计与应用.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5) :409.

护理操作流程管理 篇2

一、素质要求:护理员衣、帽穿戴整齐。

要点:洗手,戴口罩,不得戴首饰

二、备齐用物:携至老人床前

要点:翻身卡、笔、棉圈、气圈(海绵垫),有条件备气垫床

三、老人准备:解释、了解情况、酌情关窗

要点:向老人说明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四、仰卧转侧卧:

1、将老人双手交叉胸前,同时一侧腿,交叉放在另一条腿上

2、护理员把手放在老人的肩→腋下和大腿根部,双手一起向对侧翻 要点:松被脚

五、观察:全身情况、受压处局部皮肤

要点:枕骨、耳廓、肩胛骨、脊柱、尾骶部、肘部、足跟、髋部、内外踝、膝关节内外侧

六、支垫:将身体两侧上肢放平,保持姿势稳定

要点:在受压部位垫气垫、海绵垫、气圈、衬垫、枕头(填写翻身卡)

七、整理床单位:平整、无渣屑,无皱褶

要点:取舒适卧位。为了舒适也可以抱枕头

八、记录:填写翻身卡

上海徐汇区康健敬老院

护理部

护理操作流程管理 篇3

关键词:急诊;风险管理;护理操作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22-01

在护理工作特别是急诊护理工作中总是有着一定的风险,急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都是生命情况危急、病情复杂、年龄不定的各种各样情况的病人,在救治的过程又可能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变故,所以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就存在各式各样的风险性,护理人员就承担了一定的风险。本文主要研究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临床意义,具体报道如下。

1. 风险管理的方法

1.1 风险管理思路

根据我医院我具体实际情况以及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我院制定出了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相关规范,制定这些规范制度以保护医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为中心,把每一项护理操作中所存在的风险情况告述给患者家属,让患者家属能够理解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从而使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能配合医院的医护工作。充分地满足了患者家属的知情权,最终达到减少医患纠纷,减少患者的投诉。以下为具体的风险管理实施方法。

1.2 风险管理中风险因素评估

风险因素评估是急诊护理中风险管理的首要方法,首先要识别风险因素。护理人员平时的实践工作里可以总结出许多风险因素,在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有:护理人员不够仔细,有疏忽大意的地方、对患者不够耐心和悉心、违反护理操作规范,削减操作程序、专业技能水平不够扎实,不能正确合理地进行救治、心理素质不好,专业技能不熟练,在实际抢救工作中手忙脚乱,不足所措、与医生的沟通不及时,耽误患者的救治时间、由于工作劳累繁忙给患者用错药物等等。

1.3 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1.3.1 风险管理小组的成立

根据本院的具体人员情况组建风险管理组织,由护士长为组长,与其他主要护理人员一同组成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小组要及时发现护理风险,然后定期举行工作会议,讨论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

1.3.2 风险防范意识的强化

组织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深入且全面的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让护理人员知道执行和坚持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对风险管理制度学习进行一段时间以后,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来强化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制度的认識,让护理人员坚持救死扶伤的原则,并且同时还要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最终通过学习与考核让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知。除了集中的学习之外,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如让护理人员开展自学、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熟练、加强护理人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1.3.3 高风险环节的管理

高风险环节的管理是护理风险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要做好对实习护士的管理,对实习护士要做好岗前培训,做好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以老人带新人的方式去培养实习护士,将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和刚刚参加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搭配排班,加强对新人的训练和考核。训练的内容包括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从相关急救仪器的认识、操作、注意事项、仪器的保养等等逐次讲解培训,并且不定时地进行模拟病例的考核。对于刚刚入院且情况危重的病人、有特殊心理的患者和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患者要安排护理人员加强巡视,特殊病人重点护理。对于急救的相关仪器和药品要加强管理,对于抢救车里的药物和急救仪器要定点放置,并配制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负责仪器和药物管理的人员要每日要对仪器的性能进行检查,确保急救仪器能够正常使用。

1.3.4 风险管理再评估

在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并且实施以后,每月要进行一个重新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护理人员同患者的交流沟通情况、药物的保管情况、急救仪器的管理情况、风险管理中的监管情况、综合护理质量的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等,在综合的评估中找出缺陷和不足,积极改进风险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改进风险管理制度。

2. 结果

我院于2013年以来在急诊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制度,接收到患者以及家属的投诉一共2次,其中有1例投诉是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不及时的问题,1例投诉是由于药物管理问题引起。

在急诊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制度之前的2012年接收到患者以及家属的投诉一共23次,其中有有关护理操作的投诉有9例,有关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问题的投诉有7例,有关药物管理问题的投诉有4例,有关科室监督管理的投诉有3例。2011年接收到患者以及家属的投诉一共27次,其中有有关护理操作的投诉有10例,有关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问题的投诉有8例,有关药物管理问题的投诉有5例,有关科室监督管理的投诉有4例。

3. 讨论

对急诊护理实施风险的管理指的就是对于急诊护理前后以及在护理过程中已经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识别后进行评价,最后处理风险,最终能够减少风险事项的发生并且降低风险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随着我国不断地进行医疗改革,医疗制度不断完善,观念也慢慢与国际医疗相结合,逐渐重视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开始制定并且逐步完善医疗风险管理机制。根据本文的实践结果可以看出来自从我院在急诊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制度以来,来自患者以及家属的投诉大幅度的减少,医患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后护理人员对于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比较合理,与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也及时进行,使护理工作高效率开展。

参考文献

[1] 席淑华,王雅芳,周立,严爱萍,朱国琴.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02:43-45.

[2] 邵凤娣,萧海怡,蓝芬芳.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2:108-109.

[3] 唐翠秀,韦云猛.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7:246-247.

护理操作流程管理 篇4

(一) 流程银行的概念。

“流程银行”的概念是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于2005年10月在“上海银行业首届合规年会”上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上, 刘明康主席列数了我国银行业存在的种种弊端, 例如银行合规失效的问题仍然严重存在, 有章不循、长期不执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现象仍大量存在, 银行内部相互制衡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这些弊端给银行业造成了严重的资金损失等等。他还认为, 这些弊端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是目前的合规化管理仍然建立在“部门银行”的基础上, 而不是“流程银行”的基础之上。这一状况导致银行针对客户需求的服务、创新和风险防范等受到人为地限制, 而出了问题之后, 各部门间又相互推卸责任, 难以查处。因此防范银行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对目前的部门银行模式进行再造, 建构流程银行。在这之后, 构建流程银行的理念迅速被国内银行所接受, 并付诸于实践中, 流程控制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按照发生的频率和损失大小,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分为以下七类:一是内部欺诈, 二是外部欺诈, 三是雇用合同以及工作状况带来的风险事件, 四是客户、产品以及商业行为引起的风险事件, 五是有形资产的损失, 六是经营中断和系统出错, 七是涉及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管理的风险事件。在金融机构管理实践中, 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已经明显大于其他风险, 如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等。因此, 近年来, 国际金融界和监管组织开始积极探索和构建操作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 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形成了一系列的操作风险管理理论。但是, 国内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和层次上, 以至于近些年银行因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 研究操作风险管理对策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基于流程控制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

二、基于流程控制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

(一) 按业务流程设置操作风险防范策略。

与以往的“部门银行”不同的是, 流程银行按业务流程设置部门, 即银行各部门按前、中、后台严格分离设置, 其中, 前台部门负责银行业务营销和市场拓展工作, 后台部门则负责处理占用大量人力和时间的单证等业务, 总行或省分行等区域管理中心则集中负责对风险控制、不良资产管理控制。通过这种按照流程设置职能部门的措施, 就能实现银行管理的集中化, 它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业务效率, 另一方面有利于操作风险的流程控制。因为业务流程本身与操作风险的管理是相互融合的, 不管是内、外部审计部门还是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 他们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必须通过对业务流程的管理产生影响来实现。这样就要求在业务流程的设计要考虑风险管理的因素, 只有使各业务流程部门对操作风险承担必要责任, 才有利于银行风险管理部门进行操作风险的管理, 从而使银行能够对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二) 通过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来防范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与银行的组织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在以往的科层制的组织结构中, 银行实行总行——分行——支行——营业网点的组织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往往使上级的操作风险防范策略在基层单位会弱化, 甚至完全失效, 从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案例中也可以发现, 我国银行基层网点的操作风险往往比较大, 且难以防范。而流程银行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流程银行的设计的重要特点是针对不同类型客户设计不同的业务流程, 然后再根据业务流程来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 并安排相关工作人员。相对于以往按照行政等级划分职能部门的组织模式, 流程银行更注重从整体上提高各流程部门的效率, 剔除不利于银行创造价值的业务操作, 实现组织机构的扁平化, 避免机构的重叠和人力资源的浪费。这种扁平化的组织机构设置也增强整个业务流程上的监督效率, 简化操作风险报告途径, 从而利于明确各部门的关系及风险责任, 从而有利于减少操作风险发生的机会, 达到防范操作风险的目的。

(三) 根据业务流程需要配置操作人员。

反思近年来我国银行操作风险而引发的案件, 它们发生的重要原因在于操作者对不法利益的追逐。因此, 在加强流程控制和组织结构调整的同时, 合理配置操作人员、提高业务操作人员的素质是一项重要措施。在流程银行中, 人员配置的关键在于正确界定员工职责。首先应确立银行的业务流程和风险报告路线, 然后根据流程的需要进行业务模块划分、职能设定和人员配置, 在这个过程中, 要精简环节, 理顺关系, 明确各流程的职责。同时, 确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和薪酬激励制度, 以绩定薪, 以险定薪, 使业务人员收益获取与风险承担相对应, 这样可以缓和操作风险发生的机会。另外, 目前银行合规部门的风险管理一般是事后管理, 但是操作风险存在于整个业务流程之中, 因此, 一个可行的应对方法就是在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队伍之外, 专门建设一支风险管理队伍, 分布于整个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 专门对客户经理、业务经办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监督和审核, 并向上级风险管理部门报告, 从而构建严密的操作风险监控网络, 实现对操作风险的有效防范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良灿, 张同建。国有商业银行流程操作风险防范研究——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0/05

[2]、张艺霄。浅析流程银行建设与操作风险管理。现代经济信息, 2009/24

护理操作流程管理 篇5

一、目的:1.利用负压作用,讲胃肠道内积聚的气体、液体吸出,减轻胃肠

道内压力

2.用于消化道及腹部手术,减轻胃肠胀气,增加手术安全性。3.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性质及量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协助诊治、4.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

二、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压舌板)、治疗碗内盛生理盐水或凉开水、治疗巾、12~14号胃管、20ml注射器、石蜡油、纱布、棉签、胶布、无菌手套、弯盘(弯盘内放别针)、听诊器、镊子、负压吸引器、三、操作程序:1.评估、核对病人并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洗手、戴口罩、着装整齐、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

3.再次核对、准备三条胶布(两长一短)。

4.病人如带眼睛或义齿,应取下妥善放置。

5.根据病情采取坐位或者半坐卧位,无法坐起者可采取右侧卧位。

6.铺治疗巾于颌下,检查胃管是否通常,弯盘放置于方便取用处。

7.观察鼻腔,选择通畅一侧,棉签清洁鼻腔。

8.测量胃管长度,并用短胶布做好标记。

9.用棉球或纱布沾少许石蜡油湿润胃管前端。

10.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一手用镊子夹住胃管,沿选定侧鼻孔,先稍向上平行在向下缓缓插入,查到10~15cm(咽喉部)时,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当病人吞咽时顺势向下插入,直到预定长度。

11.插管过程中若出现剧烈恶心、呕吐,可停止插管,嘱病人深呼吸,待平稳后继续插入。若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现象,说明胃管插入气管中,应立即拔出,待平稳后再插入。

12.为昏迷病人插管时应取去枕平卧位,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cm(咽喉部)时,托起病人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继续缓缓插入至预定长度。

13.验证胃管位置。(三种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方法)。

14.确定胃管位置后固定胃管,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颊部。

15.接负压吸引器,用别针别于床头,位置低于鼻腔位置。

16.撤除用物,协助病人擦口,鼻及面部,整理床单位。

17.用物清洗,消毒备用。洗手记录。

四、注意事项:1.严格遵循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技术。

2.与病人及家属做好沟通并获得配合。

3.准确测量并标识胃管需要插入长度。

4.插管动作要稳,以免损伤黏膜。

5.告知病人胃肠减压期间禁饮食,并保持口腔清洁。6.妥善固定负压吸引器,并嘱病人及家属活动时托住负压吸

引器以免胃管脱出,并保持负压状态。

7.观察引出胃内容物的颜色、性质和量。

8.留置胃管期间应加强患者口腔护理。

9.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

况。

10.及时发现并积极预防和处理与引流相关的问题(例如更

换装置)等。

11.昏迷病人插管不顺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误入口中,如果

发现剧烈咳嗽,应立即拔出胃管,待平稳后继续插入。

五、胃肠减压禁忌症:凡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或梗阻,以

上一篇:食品材料下一篇:基层工会的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