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2024-09-24

产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精选8篇)

产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篇1

沭阳仁慈医院 妇产科专科护理技术规范

第一章 孕产期护理技术.............................................2

一、子宫底高 度和腹围的测量........................................2 二、四步触诊........................................................2

三、胎心音听诊......................................................3

四、胎心电子监测....................................................3

五、胎动计数........................................................4

六、分娩期护理......................................................4

七、外阴部消毒......................................................4

八、会阴保护........................................................5

九、会阴切开缝合....................................................5

十、会阴护理........................................................6

十一、子宫复旧护理..................................................6

十二、母乳喂养......................................................7

十三、乳头皲裂护理..................................................7

十四、乳房按摩......................................................8

十五、产褥期保健操..................................................8

十六、引产术护理....................................................9 第二章 新生儿及婴幼儿护理技术.....................................9

一、眼部护理........................................................9

二、脐部护理........................................................9

三、臀部护理.......................................................10

四、沐浴...........................................................10

五、奶瓶喂养.......................................................11

第一章 孕产期护理技术

孕产期护理是孕产妇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科护士应以良好的护理技术,在孕期促进孕妇健康,预防并发现妊娠期并发症;在分娩期关心和支持产妇,及时发现产程异常,科学接生,避免分娩合并症,促进母婴安全;产褥期及时评估和观察产妇、新生儿状况,按照产科护理常规给予产妇和新生儿护理,实施母乳喂养,指导产妇康复和新生儿护理知识,促进母婴健康。

一、子宫底高 度和腹围的测量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孕周、是否为高危妊娠、腹形及腹壁张力。2.评估环境温度、光线、隐蔽程度。

3.评估孕妇的反应。

(二)操作要点。

1.孕妇排空膀胱,取仰卧屈膝位。

2.皮尺一端放在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另一端贴腹壁沿子宫弧度到子宫底最高点为宫高。

3.皮尺经脐绕腹1周为腹围。

(三)指导要点。

告知孕妇测量宫高和腹围的意义和配合事项。

(四)注意事项。

1.以厘米为单位。2.注意子宫敏感度。3.皮尺应紧贴腹部。二、四步触诊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孕周及是否为高危妊娠。2.评估环境温度、光线、隐蔽程度。3.评估孕妇的反应。

(二)操作要点。

1.仰卧屈膝位,暴露腹部。

2.第一步:检查者面向孕妇,双手置于子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子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以双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分。

3.第二步: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的位置。

4.第三步:右手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握住胎先露部,查清是胎头或胎臀,并左右推动。

5.第四步: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两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入

口方向下压再次判断,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部入盆程度。

(三)指导要点。

1.告知孕妇四步触诊的意义及配合方法。2.告知孕妇检查前排尿。

(四)注意事项。

1.动作轻柔,以取得配合。2.注意保暖,保护隐私。

三、胎心音听诊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孕周、胎位及腹部形状。2.了解妊娠史及本次妊娠情况。

(二)操作要点。1.仰卧位,暴露腹部。

2.用胎心听诊器或胎心多普勒在相应位置听诊胎心,记录。

(三)指导要点。

1.告知孕妇听诊胎心音的意义和正常值范围。2.指导孕妇自我监测胎动。

(四)注意事项。

1.与子宫杂音、腹主动脉音及脐带杂音相鉴别。

2.胎心>160/min或<120/min立即吸氧并通知医生。3.临产产妇在宫缩间歇期听胎心。4.保持环境安静,注意保暖和遮挡。

四、胎心电子监测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孕周、胎位及是否为高危妊娠。2.评估环境光线、温度及隐蔽程度。

(二)操作要点。

1.孕妇取半卧位或坐位,暴露腹部。

2.胎心探头涂耦合剂,固定于胎心音最强位置。3.宫腔压力探头固定于宫底下约两横指处。

4.胎动记录器交给孕妇,指导其使用方法。5.启动监护仪,无宫缩时将宫腔压力归零。

6.观察胎心音、宫缩、胎动显示及描记情况,注意有无不适主诉。

(三)指导要点。

告知孕妇胎心监护的意义及配合方法。

(四)注意事项。

1.尽量避免仰卧位,避免空腹监护。

2.固定带松紧适度,注意探头是否有滑脱现象,及时调整部位。

3.每次监测20min,如有异常可延长时间,并通知医生。

五、胎动计数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评估孕周及是否为高危妊娠。

(二)操作要点。1.孕妇取舒适卧位。

2.每天早、中、晚平静状态下各1h计数胎动。3.3次胎动数相加乘以4,为12h胎动总数。

(三)指导要点。

1.告知孕妇计数胎动的方法。

2.告知孕妇胎动次数减少或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加,立即就诊。

(四)注意事项。

孕28周到临产均应计数胎动,应坚持每日监测。

六、分娩期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了解妊娠经过及既往分娩史、疾病史、心理状态。

2.评估生命体征、胎心、子宫收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胎膜情况。3.观察胎盘剥离征象、软产道情况、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4.评估新生儿情况。

(二)操作要点。

1.鼓励产妇进食及适当活动。2.协助产妇及时排便、排尿。

3.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适时胎心监护,适时肛查。4.准备接生及新生儿所需物品。

5.协助胎儿娩出,行新生儿Apgar评分。6.协助娩出胎盘并检查是否完整。7.胎儿娩出后及时给缩宫素。

8.检查软产道是否有损伤,必要时缝合会阴伤口。

(三)指导要点。

1.指导产妇配合呼吸减轻疼痛的方法。

2.指导分娩时的配合要点。

(四)注意事项。

1.重视产妇主诉,给予个性化、人性化的全面护理。

2.胎儿娩出后2h内应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出血情况,监测血压变化。3.鼓励产妇产后尽早自行排尿。

七、外阴部消毒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孕、产妇合作程度及会阴部皮肤状况。

2.评估环境温度及隐蔽程度。

(二)操作要点。

1.孕妇仰卧外展屈膝位,臀下垫会阴垫。

2.用肥皂水棉球擦拭外阴部,顺序是小阴唇、大阴唇、阴阜、大腿内上1/

3、会阴体及肛门,温水冲净,2遍。

3.消毒液棉球擦拭,顺序同上,2遍。4.更换会阴垫。

(三)指导要点。

1.告知孕、产妇外阴消毒的目的及配合要点。2.告知孕、产妇不要用手触碰已消毒部位。

(四)注意事项。

1.保暖,动作轻柔。

2.使用消毒棉球前应擦净血渍及分泌物,酌情增加肥皂水棉球擦洗次数。

八、会阴保护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妊娠期及产程进展情况。

2.观察胎儿大小、胎位及胎头拨露情况。3.观察会阴部状况。

(二)操作要点。1.会阴部铺消毒巾。

2.宫缩时,胎头拨露后,会阴后联合紧张时,一手大鱼际紧贴会阴体,向上内方抬托,同时另一手轻轻下压胎头枕部,协助胎头俯屈控制胎头娩出速度。

3.胎头枕部在耻骨弓下方露出时,协助胎头仰伸。4.胎肩娩出后,保护会阴的手方可放松。

(三)指导要点。

1.告知产妇分娩过程的配合要点。

2.根据宫缩指导产妇用力及放松的方法。

(四)注意事项。

1.宫缩间歇期,保护会阴的手稍放松。

2.保护会阴的手要向内上方托起,而非堵压。

3.双手应协调配合,控制胎儿娩出速度。4.面部外露时先挤出口鼻腔内黏液。5.娩前肩时避免用力压迫会阴。

九、会阴切开缝合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妊娠期及分娩期情况。2.观察胎儿大小及胎位。3.评估会阴部状况。

(二)操作要点。

1.产妇取膀胱截石位,消毒会阴。

2.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皮下浸润麻醉。

3.左手中指、食指伸进阴道内,撑起阴道壁,以指引切口方向和保护胎儿先露部,宫缩时行会阴侧斜切开(与后联合中线呈45°角)或会阴正中切开术。

4.纱布压迫止血,必要时用止血钳止血。

5.胎儿胎盘娩出后,查宫颈有无裂伤、切口有无延裂。6.阴道内塞一尾纱,尾线留阴道口外。7.从里向外逐层缝合。8.取出阴道内尾纱。9.肛查。

(三)指导要点。

1.告知产妇会阴切开的目的和方法。2.指导产妇产后保持外阴清洁的方法。

3.告知产妇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四)注意事项。

1.根据产妇及胎儿情况选择切开方式及切口大小。2.缝合时从切口顶端上开始缝合,逐层对齐。3.术毕注意清点纱布和缝针。

十、会阴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病情、自理能力、合作程度。2.观察外阴部皮肤、黏膜及伤口情况。3.观察恶露性质和量。

4.评估环境温度及隐蔽程度。

(二)操作要点。

1.产妇取膀胱截石位,臀下垫防护垫、便盆。2.消毒液及棉球擦洗外阴,边擦边冲。

(三)指导要点。

1.告知产妇会阴护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勤换会阴垫。

3.会阴有伤口应以健侧卧位为宜。

(四)注意事项。

会阴水肿、切口用红、肿、热、痛、硬结、愈合不良时遵医嘱给予局部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十一、子宫复旧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

2.评估子宫底高度、宫缩情况。3.观察恶露性质、量及气味。

(二)操作要点。

1.按摩子宫底,观察宫底高度。2.倾听产妇主诉。

(三)指导要点。

1.告知产妇观察宫缩及恶露的目的。2.告知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3.告知产妇恶露异常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四)注意事项。

1.每天在同一时间观察子宫底高度。2.按摩子宫后再评估宫底高度。

十二、母乳喂养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分娩方式、身体状况及乳房情况。2.评估母乳喂养方法掌握的程度。3.评估新生儿状况。

(二)操作要点。

1.哺乳前,洗净双手,清洁乳房及乳头。2.选择舒适体位。

3.新生儿与母亲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

4.拇指在上,其余四指在下,轻托住乳房,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放于新生儿口中。

5.新生儿停止吸吮,张口后,抽出乳头。6.挤出少许乳汁涂在乳头上,自然干燥。

(三)指导要点。

1.告知产妇一侧乳房吸空后再吸吮另一侧,两侧交替吸吮。2.指导产妇哺乳后将新生儿抱起轻拍背部1~2min。3.指导按需哺乳。

(四)注意事项。

1.哺乳时能看到吸吮动作,听到吞咽声音。2.防止乳房堵住新生儿鼻腔。3.乳头凹陷者,每次哺乳前牵拉乳头。凹陷严重者,宜用吸奶器吸出后喂哺。

十三、乳头皲裂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观察哺乳方法和姿势。2.评估乳头状况。

(二)操作要点。

1.含接姿势正确。

2.哺乳后挤出少许乳汁涂在乳头上,自然干燥。

(三)指导要点。

1.告知产妇乳头皲裂的原因及纠正方法。2.指导产妇先喂哺皲裂较轻的一侧。

(四)注意事项。

1.尽早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2.勿用消毒剂擦拭乳头。

十四、乳房按摩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2.评估乳房及乳汁分泌情况。

(二)操作要点。1.清洁乳房。

2.一只手固定乳房一侧,另一只手用大小鱼际从乳房边缘向乳头中心做环形按摩。

(三)指导要点。

1.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哺乳的方法。2.指导产妇配戴合适的乳罩。3.指导产妇自我按摩乳房的技巧。

(四)注意事项。

按摩时,既要照顾产妇的感觉,又要达到按摩效果。

十五、产褥期保健操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了解分娩方式,评估产妇身体状况。

(二)操作要点。

1.穿宽松及弹性好的衣裤。

2.仰卧位,双手放于身体两侧。3.深吸气,腹肌收缩,呼气。4.进行缩肛与放松动作。

5.双腿轮流上举与并举,与身体呈直角。

6.髋、腿放松,膝稍屈,尽力抬高臀部及背部。

7.跪姿,双膝分开,双手平放床上,肩肘垂直,做腰部旋转。8.全身运动,跪姿,双臂支撑床上,左右腿向后交替高举。

(三)指导要点。

1.产后第2天开始。每1~2天增加1节,每节做8~16次。2.产后6周可选择其他锻炼方式。

(四)注意事项。

1.避免进食前后1h内运动。

2.运动前排空大、小便。

十六、引产术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孕妇及胎儿情况。

2.了解引产指征及引产方式。3.评估孕妇及家属心理状况。

(二)操作要点。1.遵医嘱使用宫缩药。2.观察子宫收缩情况。

3.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4.做好剖宫产准备。

5.做好产妇及新生儿抢救准备。

(三)指导要点。

1.告知产妇引产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给药前告知使用宫缩药可能出现的不适。3.指导产妇配合呼吸减轻疼痛的方法。

(四)注意事项。

1.密切观察宫缩、胎心及产程进展情况。2.根据原发病给予相应护理。

第二章 新生儿及婴幼儿护理技术

新生儿、婴幼儿许多生理特点、病种、病理特点均不同于其他年龄组患者,因此,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客观评估患儿生长发育状况,根据患儿生理特点,实施安全准确的护理措施,同时与患儿家长沟通,共同促进患儿康复。

一、眼部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观察眼部及评估身体状况。

(二)操作要点。

1.用生理盐水棉签从内眦到外眦清洁眼部。

2.遵医嘱选择眼药水或眼药膏。

(三)指导要点。

告知家属保持小儿眼部清洁、预防感染的方法。

(四)注意事项。1.动作轻柔。

2.1根棉签只能擦拭1次。3.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脐部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观察脐部及周围皮肤状况。

(二)操作要点。1.暴露脐部。

2.环形消毒脐带根部。

3.如脐轮红肿并有脓性分泌物,加强换药,必要时送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三)指导要点。

告知家属保持脐部干燥,勿强行剥落脐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四)注意事项。

1.观察脐部及周围皮肤状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结扎线如有脱落应重新结扎。

2.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每日彻底清洁消毒脐部1~2次,直至脱落。3.沐浴时注意保护好脐部,沐浴后要及时擦干脐部。

三、臀部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观察臀部皮肤及评估身体状况。

(二)操作要点。

1.撤掉尿布,温水冲洗臀部,用柔湿巾擦干净。2.根据臀红程度不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三)指导要点。

告知家属预防臀红的方法。

(四)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尿布,勤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2.采取暴露法要注意保暖,远红外线灯照射时要专人看护,避免烫伤。

四、沐浴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环境温度。

2.评估身体及皮肤情况。

(二)操作要点。

1.调节室温26~28℃,用手腕内侧试水温。

2.流动水洗浴顺序由头到脚,先正面后背部、会阴、臀部。3.洗毕,用毛巾包裹,擦干并给予相应护理。4.更换衣物。

(三)指导要点。

1.告知家属避免在喂奶前后1h内沐浴。

2.指导家属新生儿沐浴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耳、眼、口、鼻进水。3.告知家属保持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

(四)注意事项。

1.减少暴露时间,动作轻快。

2.沐浴过程观察新生儿反应。

五、奶瓶喂养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评估日龄、体重、病情、发育及喂养情况。

(二)操作要点。

1.配奶,用手腕内侧测试温度,注意奶嘴孔大小及流速。2.颌下垫小毛巾。

3.将奶嘴送入患儿口中。4.喂奶后擦净口角。

5.抱起患儿轻拍背部排出奶嗝,取右侧卧位。

(三)指导要点。

1.告知家属喂奶过程中奶嘴应充满奶液,不能有空气。2.告知家长当奶嘴吸瘪时,稍转动奶瓶,负压即消失。

3.指导家长选择奶嘴孔大小合适的奶嘴。

(四)注意事项。

1.出现呛咳或发绀时,暂停喂奶,观察患儿面色及呼吸,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喂奶。

2.喂奶时持奶瓶呈斜位,使奶嘴充满乳汁,防止吸奶的同时吸入空气,哺喂完毕轻拍小儿背部,驱除胃内空气。

3.奶具需经灭菌后使用,严禁混用。

产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篇2

一、整体护理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意义与特点

(一) 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整体护理的核心是护理程序, 从护理诊断、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学生体会到护理工作在疾病诊治尤其是在病人的康复中的“独立性”与“重要性”, 了解现代护士的职能, 理解“多功能角色”的含义。通过模拟整体护理的反复训练,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学会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逐步掌握了专科护理程序及规范的护理病历书写, 并且能较熟练地运用于临床工作中。现代护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 而护理程序的第一步—————护理评估, 是需要学生充分利用多方面的知识, 包括语言、文学、美学等沟通技巧, 面对面的与病人或家属进行交流, 这就使学生懂得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从而自觉地学习掌握沟通的技巧;通过实习医院护理部的反馈, 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也表明在校期间多进行“整体护理”的训练, 可以缩短临床实习的适应期, 学生无论是待人接物、语言表达、还是分析思维能力或护理病历书写的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有利于增强自信心, 提高应聘成功率。

(二) 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整体护理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参与, 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课前会主动对照病案, 带着问题预习教材, 运用书本知识分析病案,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角色的暗示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 而生动的病案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课前的预习、课堂的发言及课后写病历的“压力”变为促进学习的动力。

(三) 促进教师的知识更新

选择与教学计划内容同步, 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病例, 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此次住院的原因与要求、既往史、护理体检 (妇产科检查) 及化验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及医疗诊断、生活状况及自理程度、病人的心理状态等, 进行适当的“加工”整理, 提供护理评估中所需要收集资料的内容, 印发给学生预习, 以便于讨论。

开展整体护理教学, 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而且要掌握现代护理的模式。由于病案的选择和整理、教学的设计与组织、诱导发言等方面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师起关键作用。因而在备课中不但要深入钻研教材, 科学地处理教材, 还要分析整理和精心选编病案, 更要经常翻阅现代护理学的专著与杂志, 学习护理学的新知识。只有教师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敏锐的教学信息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 以及清晰的课堂目标, 才能使启发讲解与引导讨论得心应手, 驾驭自如。

二、整体护理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实施过程

(一) 展示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专科理论知识, 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比如在第一产程中, 首先要介绍医院的环境。解释各种临产征象, 使产妇有安全感;采集病史并详细记录, 了解宫缩持续时间, 测生命体征、体重, 间隔时间及强度;骨盆测量情况;胎膜有无破裂, 胎心、胎位及胎头入盆情况, 阴道流血量;评估产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做好准备, 如遇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其次是一般护理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勤听胎心, 腹部触诊观察宫缩, 记录其持续时间, 频率及强度, 及时描记产程图, 宫口小于3cm每4小时做一次阴道检查或肛查, 宫口大于3cm每2小时做一次检查。

(二) 教学形式

明确护理目标后, 让学生围绕各阶段护理目标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 并解释所采取护理措施的依据, 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共同分析。对有争议或被忽略的问题, 教师及时启发讲解。以课时目标为教学切入点, 引导学生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结局, 结合病案精讲点拨, 分析病案中“病人”身心在治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 让学生掌握“本病”的基本理论知识, 进行护理评估, 引导学生找出护理对象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作出护理诊断。

(三) 书写护理病历

课后印发给学生整体护理使用的各种表格:护理计划表、护理病历首页 (护理评估表) 、护理实施记录表等, 应用上述表格对其全过程完整记录。要求学生就本病案独立书写出完整的护理病历, 使学生模拟扮演“护士”角色, 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四) 发现并问题

每次病案课后, 教师对每份护理病历给予认真批改评分, 书写格式规范完整;评分标准以书面整洁、清楚;护理检查填写详细;护理措施与依据合理;护理效果评价确切;心理活动判断准确;护理诊断正确;护理小结与出院指导正确等10项内容制定评分细则, 列入平时成绩。从病历的批改中发现, 护理诊断比较混乱, 主要存在:一是不能正确使用护理诊断的公式———PE (问题+原因) 或PES (问题+病因+症状或体征) 或SE (症状或体征+原因) ;二是没有以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为指导, 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排出主次, 体现中优、首优、次优的排序。如:在产后出血一节, 理论诊断应为:1) 恐惧:与大量出血担心自身生命安危有关;2) 有感染的危险, 与失血后抵抗力降低或手术操作有关。3) 组织灌注量改变 (P) 与大量出血有关 (E) , 表现为头晕、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速 (S) ;4) 疲乏:与大量出血引起贫血有关。

参考文献

[1]李建宏.整体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 2009.

[2]魏碧蓉.整体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实践[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8.

浅析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化 篇3

【关键词】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化

1 前言

自50年代以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面逐渐规范和统一。1985年时,我国卫生部组织具有经验丰富的中医护理专家,对临床治疗中常见的25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整理。在用物准备、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作出要求,并以此作为我国中医护理的规范性操作。1993年至1994年期间,我国的中医药管理局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一同组织加强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及标准化研究,列出中医护理技术的评判标准及操作流程图,使其越加规范、科学及实用,并作为我国的中医治疗单位的规范化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现状分析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缺陷在于其治疗时间过长以及治疗的效果不显著。这使多数患者不愿接受中医治疗,而采用西医的护理方法。为使更多的病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采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

2.1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局限性 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操作过程中,应遵照医嘱进行。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医生极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这使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受到限制,难以体现出中医护理的特色。此外,基于历史原因,中医护理的人才多来源于西医护校的毕业生,并且多数是未学过或者未进行中医护理知识的培训,这使我国的中医治疗单位缺乏较多的中医护理知识人才,中医的护理操作技术难以发展,影响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全面推广。

2.2 中医护理教育工作不到位 学校护理教师在向学生讲授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相关知识时,侧重于理论知识,未安排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造成学生缺乏对护理技术操作的认识,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未能很好的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此外,由于实践课的课时较少,教师能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讲授几项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内容。另外在分组操作时,多是20个的学生为一组,造成多数学生未能很好的掌握教师示范的护理技术操作过程,甚至有较多学生未能进行实际操作。

3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3.1 加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应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丰富中医护理知识。通过临床护理制定护理技术的评价标准及操作流程,这既丰富了护理的评价内容,又使护理技术管理更加标准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使护士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有章可循,保障了中医护理工作的安全,避免因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护理质量缺陷及差错事故。此外,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前应通知病人其操作的目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便于病人了解,从而减小护理风险,提高护理的质量。

3.2 重视科学研究以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越加重视及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各地区的中医院也随之加强重视中医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考核及培训。但这些考核及培训只侧重于技术的操作过程,而对于技术的规范性操作却未严格管理。对此,中医护理研究者应抓住机遇,系统化的整理中医古籍及现代中医药的研究成果,寻找并挖掘出与现代医疗环境相适应的中医护理技术,便于指导临床实践。此外,积极展开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科学研究。现阶段的中医护理科研项目较少、层次低,缺少大样本与深层次的对照研究。因此,中医护理研究者在加强护理实践的同时,进行基础及临床研究,总结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效果评价体系以及作用机制,使其达到能重复量化、验证的护理效果,大大提高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科学性。

3.3 加强培训中医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 首先,系统性的培训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使其掌握各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其次,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性的考核及培训,如每年培训4至6项的中医护理操作,采取示教、培訓及考核的方式,有计划的进行考核,使我国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更加程序化与标准化。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占重要位置,是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其是中医护理质量的保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护理技术的操作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求研究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用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使其更具有参照性、指导性以及普遍性,并成为护理人员规范操作的重要标准。只有对我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及分析,并对此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其操作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张志芳.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2]王俊杰,杨郁文,汪丽娟,边雪梅,李培君,谷娟娟.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11).

产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篇4

【目的】

1.排出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以减轻症状,明确诊断。2.向胸腔内注入药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用物准备】

1.物品准备:基础治疗盘一套、胸腔穿刺包、无菌手套、注射器(5ml、20ml或50ml各1支)、试管、量杯、垫巾、靠背椅。2.药品准备:2%利多卡因10ml,需注药者按医嘱准备。【操作方法及配合】

1.查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术中配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

2.嘱病人排空大小便,帮助病人摆放体位;协助术者定位,腰部铺垫巾。3.打开胸腔穿刺包,配合医生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协助固定孔巾。4.术中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协助留取标本。

5.操作完毕术者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防止出血,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用胶布固定。

6.整理用物,洗手,记录抽取的气量或液量及其性质。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胸腔感染。

2.术中病人应避免咳嗽、深呼吸及转动身体,有咳嗽症状者可遵医嘱在术前口服止咳药。术中如发生连续咳嗽或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汗、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抽液,拔除穿刺针,让病人平卧,遵医嘱给予吸氧及对症处理。

3.抽液或抽气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一般第一次抽液不超过8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200ml。

4.需要向胸腔内注入药物者,抽液后接上备有药物的注射器,将药液注入。

护理操作规范 篇5

护理站流程:

素质要求(着装,仪表,态度).进护理站首先,先洗手,戴口罩,操作前,查对医嘱单.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天紫外线消毒一次.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护理站是护理人员办公场所,要保持工作区域安静,严肃.护理站物品放置要整齐,合理,定位有序,护理站内桌面不得放私人物品.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必须穿戴工作衣帽,着装,仪表符合规范.工作人员不得在护理站聊天,非本区域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准进护理站.接听电话时要使用文明用语,无特殊情况不打私人电话.保管好护理站内物品,交接班时应做到清楚,正确无误,物清,室内清洁整齐.一般洗手

(一)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二)实施要点:

1.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

(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也可以将洗手分为七步,即增加清洗手腕。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双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

(三)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皮内注射(过敏试验): 准备用物:基础注射盘,按医嘱备药,注射器包括(1ml,2ml,3ml各一支),0.1%盐酸肾上腺素,操作中查对并检查药物 ,配制过敏实验液,准备启开需配制的药瓶铝盖,按常规消毒:消毒生理盐水安(生理盐水溶液),并按需要抽取稀释液;最后取1ml实验液备用。

病人准备:查对医嘱单,叫病人姓名;取得病人配合,询问过敏史,解释注射目的与注射事项;将病人安排舒适体位。

选择部位:前臂掌侧下段1/3处(尺侧), 消毒皮肤:70%酒精(直径大于5cm)一遍,消毒待干。排气:手固定针头,药液不能外溢, 扎针:进针时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5度-10度角刺入皮肤。(表皮与真皮之间);进针时针面向上,深度以整个针尖斜面进入皮肤为宜。推药液时应放平注射器,用后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缓缓注入药液0.1ml,皮丘呈圆形隆起,皮肤苍白,毛孔变大。拔针:迅速拔出针头,拨针时和拨针后请勿按压;嘱病人无擦,及覆盖注射器部位;拨针后要求针孔无血液流出。

目的: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步骤。指导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和查对制度,关心患者;

2.物过敏试验者要准确判断试验结果,必要时需两人进行认定。结果阳性着,应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在病历和体温单上注明并在床头卡上做醒目标记,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药物;

3.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如对所用药物有过敏史着,禁止做皮试。皮试液要现用现配,剂量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

4.注射后10min判断结果,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患者,用药后观察30min,以及时发现迟发性过敏反应;

5.如患者发生过敏时,要立即使患者平卧进行抢救,并通知医生,根据药物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给予氧气吸入;

临床常见技术操作规范 篇6

用于检查伤口,清除伤口分泌物,去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通畅引流,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方法】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消毒溶液冲洗。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酒精中和。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5.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外科技术,换药者如已接触伤口的绷带和敷料,不应再接触换药车或无菌的换药碗。需要物件时可由护士供给或洗手后再取。各种无菌棉球、敷料从容器取出后,不得放回原容器内。污染的敷料须立即放污物盘或敷料桶内。

2.换药者应先换清洁的伤口,如拆线等;然后再换感染伤口,最后为严重感染的伤口换药。

3.换药时应注意取出伤口内的异物,如线头、死骨、弹片、腐肉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

4.换药动作应轻柔,保护健康组织。

5.每次换药完毕,须将一切用具放回指定的位置,认真洗净双手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深部静脉穿刺与注射

深部静脉穿刺常用者有股静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等。多用于采血化验或急需加压大量输液、输血而周围浅静脉穿刺又非常困难者。锁骨下静脉穿刺还可用于中心静脉压测定、肺动脉插管及心血管造影等。

【方法】

1.股静脉穿刺

病人仰卧,膝关节屈曲并略外展,股三角区局部常规消毒,医生带无菌手套或用碘酊、酒精常规消毒左手手指,以左手示指在股三角区触到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并加以固定。右手持注射器,从股动脉内缘垂直或与股静脉走向成30°~45°角斜行刺人股静脉,回抽注射器内栓观察有无回血,如有回血,即可抽血或注入药液。

2.颈内静脉穿刺

病人仰卧偏向对侧后仰,将一小枕垫于肩下,使穿刺部位肌肉松弛。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与乳突连线的外侧,多在其中段或下段穿刺。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医生戴无菌手套,右手持注射器。针尖向近心端稍偏向外方,与皮

肤成30°~40°角刺入皮下,穿过胸锁乳突肌,刺破颈深筋膜,刺入颈内静脉则可见回血。

3.锁骨下静脉穿刺

病人仰卧并抬高床尾约30cm,穿刺侧肩部略上提并外展,使肩锁关节前侧膨出部展平以利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一般多选用右侧(左侧靠近胸导管且胸膜顶位置较高易误伤),因其较直,易于插导管,亦较安全。穿刺部位多取锁骨中点内侧1~2cm,锁骨下0.5~1.0cm处。局部用碘酊、酒精严格消毒,医生戴无菌手套并行局部麻醉。将5ml注射器吸满生理盐水后接于穿刺针头,并排净空气。在选定的穿刺点进行穿刺,针尖向头与胸骨纵轴约成45°角,与胸壁平面约成15°角,以恰能穿过锁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为准。紧贴锁骨背面缓缓刺入,当刺入3~4cm后有穿透感,继续进针,当有第二次减压穿透感时抽动活塞,如有静脉血流入注射器,说明已刺入锁骨下静脉。从皮肤至锁骨下静脉,成人4~7cm,儿童l~3cm。若需输液应在病人呼气时取下注射器,并迅速接上输液管之玻璃管接头。

【注意事项】

1.局部应严格消毒,医生要戴无菌手套或消毒手指。术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股静脉穿刺时不可过深或过浅,若过深则可穿透静脉,应在逐渐退针的同时抽吸注射器内栓,若见有回血应固定针头进行抽血;若仍无回血,则应改变方向再行试穿。需要向股静脉内注入药液时,穿刺针头不应垂直而应与皮肤成45°斜刺,以免穿破血管,回血后必须将针头固定好方可推药。若穿入股动脉则回血鲜红应另换注射器,加压止血后重新穿刺。

3.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较多,如气胸、血胸、损伤神经、感染等,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必须准确选定穿刺点及进针方向。

4.锁骨下静脉压力较低,吸气时可为负压。为了防止吸入空气形成气栓,在更换接头、注射进行插管时,必须在病人呼气或处于呼气后屏气的状态下进行。另外胶管与玻璃管接头等连接处亦应紧密或用线扎紧,以免漏气。若用于输液时绝对不可等输液瓶内的液体输完后才换瓶或拔针。

5.穿刺或注射完毕,局部应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

动脉穿刺

动脉穿刺是取血作动脉血气分析,采血作细菌培养,或进行动脉冲击性注射治疗及作有关介入检查等。常选用的动脉有桡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股动脉。

【方法】

1.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确定动脉走向,扪及搏动最明显处。

2.常规作广泛性皮肤消毒及左手食指及中指消毒。

3.术者以左手示指及中指固定欲穿刺的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穿人动脉,穿刺成功后,以右手固定针头,保持针头方向及深度,左

手以最大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

4.操作完毕迅速拔针,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不少于5分钟。

【注意事项】

1.穿刺应选择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消毒面积较静脉穿刺广。

2.做血氧分析时,空针内绝对不能进入空气。

3.操作完毕,局部必须加压5分钟,甚至无出血为止。

环甲膜穿刺术

适用于急性喉阻塞,尤其是声门区阻塞,严重呼吸困难,来不及行气管切开的;需行气管切开,但缺乏必要器械的。

【禁忌症】

1.无绝对禁忌症。

2.已明确呼吸道阻塞发生在环甲膜水平以下时,不宜行环甲膜穿刺术。

【方法】

1.体位:如果病情充许,病人应尽量取仰卧位,垫肩,头后仰。不能耐受上述体位者,可取半卧位。

2.穿刺点:颈中线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的环甲膜空刺点(或称环甲韧带)。

3.用碘酒、乙醇进行常规解决消毒。

4.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

5.穿刺部位局部用2%普鲁卡因麻醉危急情下可不用麻醉。

6.术者以消毒的左手示指及拇指触按穿刺部位,并将皮肤固定,右手持18号穿刺针垂直刺入,注意勿用力过猛,出现落空感即表示针尖已进入喉腔,患者可有反射性咳嗽。接10ml注射器,回抽应有空气;或用棉花纤维在穿刺针尾测试,应可见纤维随呼吸摆动,确定无疑后,适当固定穿刺针。

7.术后处理:①可以穿刺针接氧气答给病人输氧。②病人情况稳定后,尽早行普通气管切开。

【注意事项】

1.穿刺时,不要损伤喉部,必须肯定刺入喉腔时,才能注射麻醉药或治疗药物。

2.注入药液应以等渗盐水配制,PH适宜,以减少对气管粘膜的刺激。

3.如发生皮下气肿或少量咯血可予以对症处理。

气管插管术

用于全身麻醉,心跳骤停及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或呼吸抑制需机械导气者。

【方法】

1.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患者仰卧,用软枕使病人头位垫高10cm,使经口、经咽、经喉三轴线接近重叠。

2.术者立于患者头端(不宜在床头操作者,可立于患者头部旁侧),用右手推病人前额,使头部在寰枕关节处极度后伸。如未张口,应用右手推下颌并用示指拨开下唇,避免喉镜置人时下唇被卷入挤伤。

3.置人喉镜:左手持麻醉喉镜自病人右侧口角置人,将舌体挡向左侧,再把镜片移至正中,见到悬雍垂。沿舌背弧度将镜片再稍向前置入咽部,即可见到会厌。

4.如用直喉镜片,将其置于会厌的喉面挑起会厌,以显露声门;如用弯喉镜片,只需将其远端伸人舌根与会厌咽面间的会厌谷,再上提喉镜,使会厌向上翘起,紧贴镜片而显露声门。

5.以1%地卡因或2%利多卡因喷雾喉头表面。

6.右手以握笔状持导管从右侧弧形斜插口中,将导管前端对准声门后,轻柔地插入气管内,拔出导管管芯。

7.压迫胸壁,查得导管口有出气气流,即可置牙垫于磨牙间,退出喉镜,用胶布将气管导管和牙垫妥善固定。

8.导管接麻醉机或呼吸器,套囊内充气,同时听两侧呼吸音,再次确认导管插入气管内。

【注意事项】

1.根据解剖标志循序推进喉镜片以显露声门,并防止推进过深或过浅。

2.对咽喉反射存在的,适当喷雾作表面麻醉。

3.应将喉镜着力点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手法,严禁将上门齿作为支点,否则极易碰落门齿。

4.导管插入声门必须轻柔,避免使用暴力。

5.根据年龄、男女、体格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

6.完成插管后,要核对导管插入的深度,并要判断有否误插入食管的可能性和确认导管在气管内。

静脉压测定

用于右心衰竭、心包积液或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时,了解静脉压增加情况。

【方法】

1.患者平卧或取半卧位,脱下衣袖,肌肉放松,使上肢静脉不受任何压迫,保持血流通畅。

2.病员上肢外展伸直,使上肢与躯体成45°~60°角,置穿刺静脉于腋中线水平,半卧位时相当于第4肋软骨水平。

3.解开无菌包,向测压管内注人生理盐水或3%枸橼酸钠溶液,使测压管充满溶液,用止血钳夹紧备用。

4.取肘前静脉作为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

5.用附有18号针头之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l~2ml,行肘前静脉穿刺,确定针头在静脉内后,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观察静脉是否通畅。取下注射器,将测压管连接于针头上,待测压管内液体稳定不再下降时,记下压力表上水柱的高度,即为肘静脉压。若有三通活栓接头,可将注射器接上三通接头,穿刺前将活栓转动,使注射器与针头相通。穿刺成功后,再转动活栓,使测压管与静脉相通,进行测压。

【注意事项】

1.病人应安静放松,静脉近心端回流必须通畅,不能有任何回流受压。

2.接测压管时,应避免血液回流到测压管内。

3.穿刺时选用18号针头,以保证血流通畅。

腹膜腔穿刺术

腹膜腔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腹腔积液的性质,协助确定病因,或行腹腔内给药,当有大量腹水致呼吸困难或腹部胀痛时,可穿刺放液减轻症状。

【方法】

1.术前须排尿以防穿刺损伤膀胱。

2.体位:平卧位或斜坡卧位,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

3.穿刺点选择:①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l/3交点,为穿刺点,放腹水时通常选用左侧穿刺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②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③若行诊断性腹腔灌洗术,在腹中线上取穿刺点;④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有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4.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盖消毒洞巾,自皮肤至壁层腹膜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5.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尖已穿过壁层腹膜,即可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作诊断性抽液时,可用17-18号长针头连接注射器,直接由穿刺点自上向下斜行刺入。

6.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注意事项】

1.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适当处理。

2.放液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一般不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维持大量输入白蛋白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3.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4.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针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继续漏出;对腹水量较多者,为防止漏出,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肤到壁层腹膜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方法是当针尖通过皮肤到达皮下后,即在另一手协助下,稍向周围移动一下穿刺针头,尔后再向腹腔刺人。如仍有漏出,可用蝶形胶布粘贴。

5.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6.有肝性脑病先兆、结核性腹膜炎粘连包块、包虫病及卵巢囊肿者禁忌穿刺。

胸膜腔穿刺术

胸膜腔穿刺术常用于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液减压或通过穿刺给药等。

【方法】

1.病人体位:属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上置于枕部。

2.穿刺点定位: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一般常选择①肩胛下角线7~9肋间;②腋后线第7~8肋间;③腋中线第6~7肋间;④腋前线第5肋间穿刺点。

气胸抽气减压:穿刺部位一般选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第4~5肋间;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定位进行穿刺。

3.消毒:分别用碘酒,酒精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为15cm。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盖消毒孔巾。

4.局部麻醉:用2%普鲁卡因在穿刺点肋骨上缘作自皮肤到胸膜壁层的局部麻醉,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无气体、血液、胸水后方可推注麻醉药。

5.穿刺:术者以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的三通活栓转

到与胸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经肋骨上缘缓缓刺人,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人过深损伤肺组织。注射器抽满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排出液体。如用较粗的长穿刺针代替胸腔穿刺针时,应先将针座后连续的胶皮管用血管钳夹住然后进行穿刺,进入胸腔后再接上注射器,松开止血钳,抽吸胸腔内积液,抽满后再次用血管钳夹闭胶管,尔后取下注射器,将液体注人弯盘,记量或送检。

6.抽液结束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后嘱患者静卧。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

2.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

0.5ml,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净。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瘤细胞,至少需l00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6.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射抗肿瘤药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防止胸液重新积聚。注入药物刺激性强可致胸痛,在注药前给强痛定等镇痛剂。

心包腔穿刺术

心包腔穿刺术常用于判定积液的性质与病原;有心包填塞时,穿刺抽液可减轻症状;化脓性心包炎时,穿刺排脓、注药。

【方法】

1.患者取半卧位,可任选下述三个部位之一穿刺:(1)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心浊音界内1~2cm处,沿第6肋骨上缘向背部并稍向正中线刺入,如膈肌较低,可以从第6肋间刺入,此法最常用。(2)在剑突与肋弓缘所形成夹角内,穿刺针与胸臂成30°角,向上穿刺可进入心腔下部与后部夹角处。(3)如心浊音或心影向右扩大较显著,可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刺入,此法有伤及乳房内动脉之危险,故需特别谨慎。

2.用碘酒、乙醇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及助手均戴无菌手套,并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孔巾。

3.在心尖部进针时,应使针自

下而上,向脊柱方向缓慢刺入;剑突下进针时,应使针体与腹壁成30°~40°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刺人心包腔后下部。待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针已穿过心包壁层,同时感到心脏搏动,此时应稍退针少许,以免划伤心脏。助手立即用血管钳夹住针体固定其深度,术者将注射器接于橡皮管上,尔后放松橡皮管上止血钳。缓慢抽吸,记取液量,留标本送检。

4.术毕拔出针后,盖消毒纱布、压迫数分钟,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证。因此术会有一定危险性,应由有经验医师操作或指导。并应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穿刺较为安全。

2.术前须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确定液平段大小与穿刺部位。选液平段最大、距体表最近点作为穿刺部位,或在超声指导下进行穿刺抽液更为准确、安全。

3.术前应向患者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嘱其在穿刺过程中切勿咳嗽或深呼吸。术前半小时可服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

4.麻醉要完善,以免因疼痛引起神经源性休克。

5.抽液量第一次不宜超过100~200ml,以后再渐增到300~500ml。抽液速度要慢,过快、过多,使大量血液回心可导致肺水肿。

6.如抽出鲜血,应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压塞症状出现。

7.取下空针前夹闭橡皮管,以防空气进入。

8.术中、术后均需要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等的变化。

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脑瘤等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有时也用于鞘内注射药物,以及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

【方法】

1.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手挽双下肢胭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并做好标记,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自中线向两侧进行常规消毒,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并检查穿刺包内器械,铺无菌孔巾,用2%普鲁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做局部麻醉。

4.术者用左手拇指紧紧按住两个棘突间隙,皮肤凹陷,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稍斜向头部,成人进针深度为4~6cm,儿童为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拔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5.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让病人双腿慢慢伸直,可见脑脊液在测压表内随呼吸波动,记录脑脊液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0或40~50滴/分钟。可继续作Queckenstedt试验,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6.取下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碘酒消毒之后,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列为禁忌。

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予等量置换性药液注入。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其检查内容包括细胞学、原虫和细菌学等几个方面。

【方法】

1.选择穿刺部位: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骼前上棘后l~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2.体位:胸骨或髂前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用1%普鲁卡因作局部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保持针体与骨面成30°~40°角),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人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

5.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病人感到一种轻微锐痛,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吸取量以0.1~0.2ml为宜。

6.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上,急速作有核细胞计数及涂片数张备作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7.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皮肤或皮下组织块堵塞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

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即可取得骨髓液。

8.抽吸完毕,将针芯重新插入;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连同针芯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针孔上,并按压l~2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

【注意事项】

1.术前应作出、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患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对血友病患者禁止作骨髓穿刺。

2.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胸骨穿刺不可用力过猛,以防穿透内侧骨板。

4.抽吸液量如为作细胞形态学检查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有核细胞增生度判断、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如临床疑有败血症,则于骨髓涂片后,再接上注射器抽取骨髓液1.0ml,送骨髓培养。

5.骨髓液取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发生凝固,使涂片失败。

膝关节腔穿刺术

膝关节腔穿刺术常用于检查关节腔内积液的性质,或抽液后向关节腔内注药。

【方法】

1.患者仰卧于床或操作台上,两下肢伸直。

2.穿刺部位按常规进行皮肤消毒,医师戴无菌手套,铺消毒孔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3.自髌骨上缘外侧,向内下方穿刺,即可从髌骨后面进入膝关节腔。

4.抽液完毕后,如需注人药物,则应另换无菌注射器。

5.术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部位,再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穿刺器械及手术操作均需严格消毒,以防无菌的关节腔渗液继发感染。

2.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关节软骨。

3.如关节腔积液过多,于抽吸后应适当加压固定。

耻骨上膀胱穿刺术

用于急性尿潴留、导尿未成功或无导尿条件者,需穿刺法置管建立膀胱造瘘者。

【方法】

1.仰卧位,可不剃毛,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检查器械用物。

2.在耻骨联合上2横指中线处作局部麻醉达膀胱壁。

3.用普通腰椎穿刺针于麻醉点刺入皮肤,使与腹壁成45°倾斜向下、向后刺向膀胱。在刺入3~4cm时,拔出针芯,用50mL注射器试行吸尿。如无尿,在维持空针抽吸的情况下,继续向深处推进,至有尿抽出时,将穿刺针再缓缓送入1~2cm.抽出首次尿液送常规检查及培养。固定穿刺针,防止摆动,并保持深度。反复抽吸,将尿抽尽后把针拔出。穿刺部位用碘酒消毒后,覆盖无菌辅料,用胶布固定。

4.需穿刺置管引流者,应在穿刺点用尖刀作皮肤小切口,用套管针刺入膀胱,拔出针芯,将相应粗细之导管放入膀胱,然后拔出套管针,缝合切口,固定导管,将引流管接无菌瓶及一次性引流袋。

【注意事项】

1.严

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穿刺前必须确定膀胱已极度充盈。

2.穿刺点切忌过高,以免误刺入腹腔。

3.穿刺针方向必须斜向下、向后,且不宜过深,以免伤及肠管。

4.抽吸尿液时,应固定好穿刺针,防止摆动并保持深度,以减少膀胱损伤,并保证抽吸效果。

5.膀胱穿刺后,应及时安排下尿路梗阻的进一步处理,防止膀胱充盈时针眼处尿外渗。

6.尽量避免反复膀胱穿刺。过多穿刺可致膀胱出血及膀胱内感染。

7.膀胱穿刺术后,应适当使用尿路抗炎药物。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法

用于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者。

【方法】

1.检查气囊有无漏气。抽尽双囊内气体,将三腔管之前端及气囊表面涂以液体石蜡。将三腔管从病人鼻腔送入,达咽部时嘱病人吞咽,使三腔管顺利送入至65%标记处,如能由胃管腔抽出胃内容物,表示管端已至幽门。

2.用注射器先向胃气囊注入空气250~300ml(囊内压40~50mmHg),使胃气囊充气,用血管钳将此管腔钳住,然后将三腔管向外牵拉,感觉有中等度弹性阻力时,表示胃气囊已压于胃底部。再以0.5kg重砂袋通过滑车持续牵引三腔管,以达到充分压迫之目的。

3.经观察仍未能压迫止血者,再向食管囊内注入空气100~200ml(囊内压30~40mmHg),然后钳住此管腔,以直接压迫食管下段的曲张静脉。

4.定时自胃管内抽吸内容物,以观察有否继续出血,并可自胃管进行鼻饲和有关治疗。

5.每2~3小时检查气囊内压力一次,如压力不足应及时注气增压。每8~12小时食管囊放气并放松牵引一次,同时将三腔管再稍深人,使胃囊与胃底粘膜分离,同时口服液体石蜡15~20ml,以防胃底粘膜与气囊粘连或坏死。30分钟后再使气囊充气加压。

6.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取下牵引砂袋并将食管气囊和胃气囊放气,继续留置于胃内观察24小时,如未再出血,可嘱病人口服液体石蜡15~20ml,然后抽尽双囊气体,缓慢将三腔管拔出。

【注意事项】

1.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2.术前检查三腔二囊管是否好用。

3.注意三腔二囊管插人位置及气囊的压力。

4.气囊放气、放松牵引要及时,以免不良损伤。

现场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技术,是用于呼吸和心跳突然停止,意识丧失病人的一种现场急救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禁忌症】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方法】

心肺复苏(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

密配合不间断地进行。

1.证实:迅速用各种方法刺激病人,确定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主要采取:一看:“看形态、面色、瞳孔;”二摸:“摸股动脉、颈动脉搏动;”三听:听心音、证实病人心跳停止后应立即进行抢救。

2.体位:去枕平卧,将病人置于地上或硬板床上。

3.畅通呼吸道:采用仰额举颌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颏处抬起下颏。有假牙托者应取出。清理口腔异物,用手钩出固体异物。

4.人工呼吸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

人工呼吸方法是:

(1)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

(2)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示指,捏在病人的鼻翼下端。

(3)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均匀吹气一次,看到病人胸廓抬起,持续1~2秒。

(4)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同时松开捏鼻的的手,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

(5)吹气频率:10~12次/分,或心脏按压

次,吹气2次(30:2)进行。吹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

(6)吹气量:按7~10

ml/kg计算,一般不超过1200ml/次,以免引起肺泡破裂。

4.拳击心前区为心脏骤停者第一步采取的抢救措施,要先于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是从20~30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段交界处用于捶击1~2次。部分患者可瞬即复律。

5.胸外心脏按压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l/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简单确定方法是两乳头间)。

(2)按压方法:①抢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②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cm(5~13岁3cm,婴幼儿2cm)。③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④按压频率:80~l00次/分。

(3)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④出现自主呼吸;⑤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4)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

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

【注意事项】

1.发现病人,立即抢救,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要同时进行。

2.人工呼吸注意气道通畅,口对口应堵鼻,口对鼻应堵口,防止漏气。

3.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不能中断,按比例进行。

4.胸外心脏按压选好部位,避免损伤肋骨和肝脏。

5.一般情况下,不要搬动病人。

6.检查生命体征必须在5个30:2循环之后,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

急救止血法

适用于周围血管创伤性出血;某些特殊部位创伤或病理血管破裂出血;减少手术区域内的出血。

【方法】

1.手压止血法: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压迫出血区域近侧动脉干,暂时性控制出血。压迫点应放在易于找到的动脉径路上,压向骨骼方能有效,例如,头、颈部出血,可指压颞动脉、颌动脉、椎动脉;上肢出血,可指压锁骨下动脉、肱动脉、肘动脉、尺、桡动脉;下肢出血,可指压股动脉、腘动脉、胫动脉。

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厚敷料覆盖伤口后,外加绷带缠绕,略施加压力,以能适度控制出血而不影响伤部血运为度。四肢的小动脉或静脉出血、头皮下出血多数患者均可获得止血目的。

3.强屈关节止血法:前臂和小腿动脉出血不能制止,如无合并骨折或脱位时,立即强屈肘关节或膝关节,并用绷带固定,即可控制出血,以利迅速转送医院。

4.填塞止血法:广泛而深层软组织创伤,腹股沟或腋窝等部位活动性出血以及内脏实质性脏器破裂,如肝粉碎性破裂出血。可用灭菌纱布或子宫垫填塞伤口,外加包扎固定。在做好彻底止血的准备之前,不得将填入的纱布抽出,以免发生大出血措手不及。

5.止血带法:止血带的使用,一般适用于四肢大动脉的出血,并常常在采用加压包扎不能有效止血的情况下,才选用止血带。常用的止血带有以下类型:

(1)橡皮管止血带:常用弹性较大的橡皮管,便于急救时使用。

(2)弹性橡皮带:用宽约5cm的弹性橡皮带,抬高患肢,在肢体上重叠加压,包绕几圈,以达到止血目的。

(3)充气止血带:压迫面宽而软,压力均匀,还有压力表测定压力,比较安全,常用于四肢活动性大出血或四肢手术时采用。

【注意事项】

1.止血带绕扎部位:扎止血带的标准位置在上肢为上臂上1/3,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区。

2.上止血带的松紧度要合适:压力是使用止血带的关键问题之一。止血带的松紧,应该以出血停止,远端以不能摸到脉搏为度。过松时常只压住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

3.持续时间:原则上应

尽量缩短使用上止血带的时间,通常可允许1小时左右,最长不超过3小时。

4.止血带的解除:要在输液、输血和准备好有效的止血手段后,在密切观察下放松止血带。若止血带缠扎过久,组织已发生明显广泛坏死时,在截肢前不宜放松止血带。

5.止血带不可直接缠在皮肤上,上止血带的相应部位要有衬垫,如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均可。

6.要求有明显标志,说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

常用切开技术

一、气管切开术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喉梗阻,造成呼吸困难;各种原因引起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需进行人工呼吸;某些头颈部手术,因口腔插管影响手术操作。

【方法】

1.体位:①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高,头向后仰,颈部伸直并保持正中位,使气管向前突出。②不能仰卧位者,取半坐或坐位,但肩下仍需垫高,头向后仰伸。若头后仰伸使呼吸困难加重,可将头稍前屈,作切口后再后仰。

2.用碘酒、酒精进行常规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20cm。打开气管切开包,戴无菌手套,检查切开包内器械,选择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并将内管取出,套入通管芯,检查套管系带是否结实。铺无菌巾。

3.用2%普鲁卡因自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作颈前正中皮下浸润麻醉,气管两侧也可注射少量麻醉剂。若病人已昏迷或紧急情况下,可不予麻醉。

4.切口:术者用左手拇指、中指固定喉部,示指按喉结以定中线。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稍上作颈前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颈浅筋膜。

5.分离气管前软组织:用止血钳自白线处分离两侧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并将肌肉均匀地拉向两侧,暴露气管。

甲状腺峡部通常位于第2、3气管环前壁,若甲状腺峡部较大,影响手术操作,则沿甲状腺峡部下缘与气管前筋膜之间分离,然后用甲状腺拉钩,将甲状腺峡部向上牵引,即暴露气管。将气管前筋膜稍加分离,气管环即清晰可见(注意分离过程中始终保持气管居中,且经常用手指触及气管位置,以免损伤邻近重要组织)。

6.确认气管:①视诊:分离气管前筋膜后可见到白色的气管环。②触诊:手指可触及有弹性的气管环。③穿刺:用空针穿刺可抽到气体。

7.切开气管:切开气管前,气管内可注入1%地卡因O.5ml,以防切开气管后出现剧烈咳嗽。用尖刀于第2~3环正中自下向上挑开前壁。注意刀刃不宜插入太深,以免损伤气管后壁及食道壁。

8.插人套管:气管切开后,立即用气管撑开器或中弯血管钳撑开,插入气管套管,迅速取出通管芯,套入内管。暂用手指固定套管。若分泌物较多,立即

用接有抽吸器的导尿管自套管内抽吸。

9.切口处理:①分别检查气管前壁两侧切口缘是否内翻,尤其是小孩。若内翻应用蚊齿钳向外挑起。②仔细检查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并予以妥善处理。③固定气管套管,系带打死结。④皮肤切口上端缝合1~2针。⑤正中剪开一块纱布,垫衬于气管套管底板下,以保护切口。

10.术后注意病人呼吸情况及有无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等,若发生并发症应作相应处理。

【注意事项】

1.手术过程中要经常以手指判定气管位置,以免手术入路偏离中线。

2.手术中注意不要过分向下分离颈前肌群,以免伤及胸膜顶。

3.儿童的胸膜顶一般较高,气管切开时宜特别注意。

4.以尖刀挑开气管软骨环不宜过大(不超过周径的2/5),以免术后气管塌陷。

二、静脉切开术

适用于急需输液、输血,而静脉穿刺有困难;需要长时间输液,估计静脉穿刺不能维持过久;作某些特殊检查,如心导管、中心静脉压测定以及静脉高营养治疗等。

【方法】

1.病人仰卧,选好切开部位。临床上,多采用内踝上方的大隐静脉。

2.用碘酒、酒精消毒局部皮肤;打开静脉切开包,戴无菌手套;检查包内器械;铺无菌巾。

3.以2%普鲁卡因2ml作局部浸润麻醉,在所选择的静脉切开处作横形皮肤切口约1.5~2cm。用小弯钳沿血管方向分离皮下组织,将静脉分离显露l~2cm。用小弯钳在静脉下面引两根丝线,并将静脉远端丝线结扎静脉,而近端丝线暂不结扎。牵引提起远端结扎线,用小剪刀在结扎线上方将静脉剪一小斜口,将已接好注射器(内有注射盐水)、排净空气的塑料管或平针头插入静脉切口,回抽见血后,再缓慢注入盐水;后结扎静脉近端丝线,并固定在插入的塑料管或针头上;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及血管有无穿破等现象,如有漏液,应加线结扎。切口用丝线缝合,并将缝合线固定在插入的塑料管上,防止拉脱。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必要时用绷带及夹板固定肢体。

【注意事项】

1.切口不宜过深,以免切断血管。

2.剪开静脉时斜面应向近心端,小于45°角,剪开1/2管壁。

3.插入的塑料管口应剪成斜面,但不能过于锐利,以免刺破静脉。

4.静脉切开一般保留3~5天,硅胶管可保留10天,时问太长易发生静脉炎或形成血栓。

三、动脉切开与动脉输血术

用于严重的急性失血性休克;心脏骤停患者,动脉切开输血,配合复苏术,以恢复正常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血液透析治疗;动脉造影术;休克经各种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中心静脉压升高,左心衰竭而需要输血者;经动脉注入凝血药物或栓塞剂

以达到区域性止血或治疗癌症。

【方法】

视需要可选用桡动脉、股动脉或颈动脉等。临床最常选用左侧桡动脉。

1.患者仰卧,术侧上肢外展90°,掌面向上,桡动脉处常规碘酒、酒精消毒.2.术者戴无菌手套,铺巾,局麻。

3.在桡骨茎突以上2cm处,沿桡动脉方向作一长2~3cm的直切口,亦可采用与桡动脉垂直的横切口。

4.用蚊式钳沿动脉鞘膜钝性分离出桡动脉约1~2cm,切勿损伤伴行之静脉。若单纯行动脉输血,则用穿插针直接向桡动脉穿刺,成功后,接上动脉输血装置(若无此设备,可将血液装于多个50ml注射器内),行加压输血或输注药液,一般输入速度为80~l00ml/分,通常1次输入量为300~800ml。若施行插管术者,应在桡动脉下穿两根“4”号线和胶布条一根。切开桡动脉后,立即将导管迅速插入,并用胶布条止血。

5.输血与检查操作完毕后,拔桡动脉内针头或导管。切开桡动脉者,应间断缝合动脉切口。

6.术毕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及远端组织血运情况。

7.缝合伤口,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动脉输血适用于严重休克或急救复苏,但使用动脉输血的时机不宜过迟,当收缩压低于60mmHg时,即应考虑动脉输血。

2.动脉输血或液体,主要是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使血压增高。一般在2

~3分钟内可以注人100~200ml血液,总量通常约400ml。如超过1000ml而血压仍无改善者,应改用其他方法。

四、脓肿切开引流术

用于浅表脓肿已有明显波动;深部脓肿经穿刺证实有脓液;口底蜂窝织炎、手部感染及其他特殊部位的脓肿,应于脓液尚未聚集成明显脓肿前施行手术。

【方法】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巾。

浅表脓肿切开引流

1.用1%普鲁卡因沿切口作局部麻醉。

2.用尖刀刺入脓腔中央,向两端延长切口,如脓肿不大,切口最好达脓腔边缘。

3.切开脓腔后,以手指伸入其中,如有间隔组织,可轻轻地将其分开,使成单一的空腔,以利排脓。如脓腔不大,可在脓肿两侧处切开作对口引流。

4.松松填入湿盐水纱布或碘仿纱布,或凡士林纱布,并用干纱布或棉垫包扎。

深部脓肿切开引流

1.选用适当的有效麻醉。

2.切开之前先用针穿刺抽吸,找到脓腔后,将针头留在原处,作为切开的标志。

3.先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然后顺针头的方向,用止血钳钝性分开肌层,到达脓腔后,将其充分打开,并以手指伸入脓腔内检查。

4.手术后置入干纱布条,一端留在外面,或置入有侧孔的橡皮引流管。

5.若脓肿切开后,腔内有多量出血时,可用干纱布按顺序紧紧地填塞整个脓腔,以压迫止血,术后2天,用无菌盐水浸湿全部填塞

之辅料后,轻轻取出,改换烟卷或凡士林纱布引流。

6.术后做好手术记录,特别应注明引流物的数量。

【注意事项】

1.结核性冷脓肿无混合性感染时,一般不作切开引流。

2.为保证脓腔引流通畅,切口须作在脓腔的最低部位,且切口必须够大,也可作1~2个对口引流。

3.切开时不能损坏重要血管、神经,颜面部的切开引流应注意尽可能不损坏面容。

4.切口部位的选择,应注意愈合的瘢痕不影响该处的功能,尤其是手指的触觉,手的握力,足的负重及关节的运动功能。

5.引流物的选择必须恰当,一般浅表的脓肿可用凡士林纱布或橡皮条引流,而深部脓肿或脓腔较大、脓液较多者,可用橡皮管引流。

清创术

各种创伤伤口均由不同成度的污染,经过处理,使之成为较清洁或清洁伤口,可能达到一器期愈合的方法称为清创术。

(一)操作步骤

1.先以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用汽油擦净油污,再以肥皂水清洗伤口周围皮肤,必要时可用软刷。剃去毛发。拿开伤口覆盖纱布,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内污物、血块和异物。

2.洗手、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检查伤口,清除血块及异物,有活动出血予以止血。

3.将污染、切缘参差不齐和失去活力的组织予以切除,一般切除1~2mm创缘。如伤口较深、口小,克适当扩大创口使清创完全。清创时随时以生理盐水冲洗。检查创面组织色泽是否正常,止血是否彻底。

4.更换手套、器械等。再次消毒、铺无菌巾,缝合伤口。注意要按层次缝合,不存留死腔。

(二)注意事项

1.伤后8小时以内伤口清创后可一期缝合。伤后8~12小时,污染不严重、清创彻底、已给予抗生素者可以考虑一期缝合,术后勤差伤口。

2.头面、颈部伤口及有血管、神经外露或与关节相通者也可一期缝合,术后应用抗生素。

3.超过12小时在清创,或者伤口严重污染者,不宜一期缝合,或仅缝合深层,皮下、皮肤放引流,观察2~3天,如无感染现象则延期缝合。

4.经过10~14天,伤口又新鲜肉芽组织填满者也可考虑二期缝合。

5.面部创缘要少切或不切,一面瘢痕过大影响面容,要尽量保留和修复重要血管、神经、肌和关节囊,与软组织相连的骨片应予以保留。已游离的的大骨片清洁后放回原处,以免骨质缺损。

6.所有清创均应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U,注射前先做过敏试验,阳性者采用脱敏注射法。

皮肤肿物切除术

适应症:

皮肤良性或恶性小肿物、皮肤活组织取材等。

操作步骤

1.主要器械。消毒切开包。

2.常规消毒皮肤、铺巾、局部浸润或区域阻滞麻醉。

3.皮肤切口设计、切开方法、止血、缝合等同美容外科学部分。

注意事项

1.皮肤良性肿物,可仅切除肿物。皮肤恶性肿物,则须多切5~10mm肿物周边正常皮肤,或在冷冻切片指导下切除。必要时术前还需X线或超声等检查以判断肿瘤侵犯深度。

2.耳前、颊部皮肤肿物切除,由于接近面神经,尽量不要深入到面颊浅筋膜以下,以免损伤面神经。

3.皮肤囊肿的切除应完全切除,保持囊壁完整,以免复发。

4.治疗过程中力求保护自然解剖位置,减少瘢痕及色素沉着形成。

术后处理

血液透析的护理操作规范化 篇7

1 透析前准备

进入血透室前, 需在更衣室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口罩、帽子、手套等。A:准备透析液, 开水、电, 打开透析机开关, 进行机器自检, 检查并安装透析血路、透析器, 并对血路管和透析器进行预冲, 30min后, 解除警报, 准备透析。B:询问患者姓名、问尿量、测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配制肝素生理盐水备用。铺无菌盘, 准备穿刺针, 剪胶布, 备齐用物推车至床前。

2 上机

(1) (A或B) 穿刺血管, 应因人而异, 一般为先穿刺静脉, 而后动脉, 用灭菌纱布覆盖针眼并固定。 (2) 调节机器的各参数 (血流量, 温度, 透析时间, 超滤总量, 肝素量, 钠浓度) 到预定值, 连接动脉端血路管和穿刺针启动血泵, 引出血液, 血流量要<80m L/min, 待血液至静脉壶时连接静脉端血路管, 穿刺针, 调节血流量200~250m L/min。检查体外连接情况并核对治疗参数。然后随时对患者进行监护。

3 下机

(1) 洗手戴手套、口罩、帽子, 准备下机用品, 检查治疗过程是否已经完成。在患者穿刺处放好止血带及纱布, 将血流量减至80m L/min以下, 将动脉穿刺针拔出, 待血液回流至动脉端侧孔处, 用止血钳夹住, 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 将侧孔打开, 用生理盐水将血管路及透析器中的残血输回人体。放入空气, 当空气至静脉穿刺针时, 关闭穿刺针夹子, 同时关闭血泵, 拔出穿刺针, 用止血纱布块压迫止血。 (2) 甲:卸下透析器、血路管送回复用室并处理。乙:给患者测血压, 测透析后体重并记录, 交代注意事项, 整理物品, 冲洗血透机。

4 透析过程中的监测

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 及时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 作好透析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观察血流量, 血液颜色、有无分层、透析器颜色, 及时发现凝血情况;随时监测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血流量、液流量、肝素等抗凝剂的用量并作相应记录, 最少应半小时记录1次, 确保透析顺利完成。另外还应注意血透机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5 结语

护理方面有一个特殊的领域那就是血液透析的护理。我国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比例约为万分之三, 如此庞大的群体导致血液透析机的逐渐增多, 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随着全民素质的提高,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也更加强烈。目前必需要做的就是制定一个统一的透析护理操作规程, 我国发生较多的护患之间的纠纷, 就是因为在我国没有明确的在血液透析方面的操作规程。我们目前使用的观察表, 主要观察项目有脉搏、呼吸、体温、血压、血流量、肝素等抗凝剂的用量、跨膜压、时间。因为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患者观察表, 国家还没有统一的制定, 所以造成在使用的过程中, 观察及监测的项目不规范、也不一致的现象。

血液透析已经不只是针对肾脏疾病的治疗方法, 在其他疾病如急性药物中毒、流行性出血热、挤压综合症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 与其他科室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遇到这种情况, 以往只是科室间口头交代患者透析情况, 容易出现医疗护理差错和纠纷, 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制作血液透析治疗反馈表, 由透析室护士和相关科室分别填写, 对患者透析前后的病情进行详细记录, 具有连续性:体现了对患者的高度责任心, 提高了护理质量, 同时将表格附在病历中保存, 其内容真实可靠, 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于患者每次透析多少都会有血液流失, 因此, 血液对他们来说尤其珍贵。透析中减少血液的损失就成了血透的一个重要项目。液体-空气回血、液体回血和空气回血是减少残血量的3种方法。这3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均使用过, 结果表明回血较彻底的是液体-空气回血, 前提是液体量必须在100~150m L之间, 过多的话则会增加患者血容量, 过少则回血不彻底。与其他临床科室的护理工作的规律不同, 血液透析的护理工作其过程更为复杂。所以常规的“三查七对”制度不能覆盖工作的全部, 为了防止护理工作出现差错, 提高透析质量, 建议采用“五查八对”的查对方法[2]。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38~139.

[2]杨芳, 季丹.采用“五查八对”加强血液透析中心护理管理[J].当代护士, 2001, 7:26.

[3]韩咏梅, 乔淑芳, 张央, 等.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22) .

[4]薛颖芝.血液透析风险管理[J].现代护理, 2007, 13 (21) .

[5]冯凯芬.血液透析室的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 2009, 7 (26) .

产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篇8

关键词:稻麦周年生产;深松整地;作业条件;作业规程

中图分类号: S23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346-02

随着少免耕技术的不断应用,耕地的板结程度也会逐年增加。为了改善耕层的结构,深松整地是一项有效措施。目前多采用农机深松整地,该项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种,是在旱作农业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是适合不同类型土壤、不同耕作方法和广泛旱作区域的一种机械化生产作业方式。深松是土壤保护性耕作和获取农作物高产必不可少的机械化作业项目[1]。机械化深松作业能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熟土层的厚度,增加土壤蓄水蓄肥、抗旱保墒的能力,是农业可持续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2]。机械深松大体上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局部深松,另一种是全面深松。局部深松主要通过杆齿、凿形铲进行间隔的局部松土,全面深松是用深松机在工作幅宽上全面耕松土地,具体形式有间隔深松、灭茬深松、中耕深松、垄作深松、垄沟深松等[3]。目前的农机深松耕作方法在北方旱作地区应用较多,但江苏的粮食生产以稻麦两熟为主要方式,一季为旱作,一季为水作,其深松时间及方式等与北方地区会有不同,特别是在秸秆还田方式下,机械深松的技术要求也有不同。因此掌握稻麦周年生产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对提升江苏耕地质量及提高粮食产量有重要意义。

1 机械深松整地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1.1 深松基本原理

机械深松耕作通过大型拖拉机来实施。拖拉机可以配挂深松机,或配挂带有深松部件的联合整地机等机具,然后进行全方位或行间深层土壤耕作。应用机械深松技术可以打破坚硬的犁底层,从而改善土壤耕层结构,起到蓄水保墒、加厚松土层、增加地温、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同时还能使作物根系得到充分的发育,增强其防倒伏能力,为农作物高产稳定奠定一定的基础。该方法可以加深耕层,增强雨水渗入速度和数量,提高耕作层的蓄水量[3]。

1.2 深松的作用

机械深松的具体作用:(1)由于深松没有翻动土壤,所以对地表的植被覆盖影响不大,可以减少因翻地使土壤裸露造成的扬沙和浮尘天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采用该方法可以防止土壤风蚀与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2)机械深松耕作相对于传统的耕作方式效率更高,单位时间的作业面积可提高20%~30%,因此可以通过降低油耗以及用工成本来减少投入,从而可以提高耕地的效益。(3)机械深松可以改变耕作层以下的土壤结构,使灌溉水及雨水更容易下渗,在更深的层面上形成保水层,可以减少干旱带来的影响,更有利于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4)机械深松在盐碱地区可起到压盐降碱的作用,由于深松可以使水層下移,因此盐碱也随之下移,在雨水较多的时期,效果更明显。

2 江苏稻麦周年生产现状

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地少人多,粮食安全问题突出。为了解决人口不断增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带来的粮食安全压力,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单产仍是首要任务[4]。江苏目前稻麦周年生产面积约在200万hm2左右,不同年份间稍有波动。为了稳步提高作物的单产,对品种及耕作方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要选用优良品种。如水稻宜选择南粳5055、武运粳24 号、南粳44、淮稻5号、淮稻7 号等优质品种。小麦宜选择宁麦13、宁麦14、扬麦13、扬麦15、镇麦168、扬辐麦4 号等优质品种[5-6]。二是要抢播种期。水稻最终要有好的产量,必须保证在安全齐穗期齐穗,所以水稻的播栽时间和方式上首先要满足安全齐穗这个前提。小麦的播期问题实质上是冬前热量资源的利用问题。稻麦两熟地区由于水稻的种植方式大都采用机插或直播,水稻的成熟期相对推迟,从而使小麦的播期推迟,形成了稻麦双高产潜力在水稻、难点在小麦的局面[4]。三是耕作方式的选择。为了解决播期的问题,江苏地区曾尝试过套播的方式(包括稻套麦和麦套稻),但效果都不是太好。后来又采用少免耕技术,为抢播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方式的应用最终都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土壤耕层板结。因此深松技术已成为稻麦周年生产地区提升耕地质量及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

3 深松作业条件

3.1 耕地基本条件

一般当采用少免耕或旋耕机耕作3 年以上,以及留茬秸秆粉碎还田加浅翻耕4年以上,所形成的耕作层小于20 cm时,容易形成坚硬的犁底层,此时应采取机械深松作业。

判定是否形成坚硬的犁底层应因地制宜,不同的土壤类型在耕层深度上会略有差别,同时要考虑耕层质地、土壤墒情等情况。

在深松作业的季节应先通过经验判断或仪器测定土壤含水量,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深松作业。如果土壤含水量稍高,但土质不黏,也可以开展深松作业;如果土壤含水量较高且土壤比较黏重的地块,以及水分较多的沙壤土地块,没暂时不宜进行深松作业,特别是不宜采用全方位深松作业。

如果在不适宜深松作业的条件下采取深松耕作,容易在后期形成坚硬板结的垄条,这样会给下一年的耕作带来难度。

3.2 土壤含水条件

当0~20 cm 土壤含水量在12%~22%时宜深松。土壤含水量可以通过手抓、脚踩等经验方式判断,也可以取样测定后分析,后者结果更准确。

同时应考虑不同土壤类型、不同耕层质地等因素对含水量的影响。如果土壤偏沙性且质地黏重,在土壤含水量较高时不宜进行机械深松作业。

3.3 地表条件

地表秸秆应粉碎,秸秆切碎长度低于8 cm,抛撒均匀,根茬高度低于30 cm。

地表应较为平整,无明显高低障碍。除秸秆外,不应有树根、石块等影响深松刀具的杂物,避免在深松过程中破坏机具。

nlc202309031501

4 作业技术要求

4.1 作业深度

一般深度为25~35 cm,行与行之间深度误差应控制在 2 cm 以内。机械深松的深度也要考虑不同的土壤类型和质地等因素。对于江苏的稻麦两熟地区,主要以打破犁底层、改善耕层结构、增加蓄水保墒能力为目的,选择30 cm左右的松土深度比较适合,一般应在25 cm以上。

如果是用于渍涝地排水、盐碱地排盐洗碱的地区,可以选择用35~45 cm松土深度,这样利于表层水下渗,起到排水压碱作用。

4.2 深松间隔

一般在40~50 cm,最大不超过60 cm,深松作业中,深松间隔距离应保持一致。实际深松作业过程中应考虑作业田块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深松间隔。如果作业田块免耕时间较长(在5年以上),板结较为明显,耕作层明显在15 cm以上时,应减小深松间隔,最小可控制在30 cm左右,不过此时可能会明显增加深松作业的阻力,因此拖拉机的马力也要相应提高。

4.3 深松时间

深松一般安排在秋播季节,水稻收获、秸秆粉碎后进行,然后进行耕整和麦子播种等作业。江苏地区一般在10月上旬至下旬开始深松作业,特殊田块可提前到9月下旬(如水稻制种田块),最迟可到11月上旬,前后一般有20多天的时间可以安排。专业的深松作业单位可以根据苏南、苏北的收获时间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表,提高深松机具的使用效率。

4.4 作业周期

每3~5年深松1次,特殊情況下(土壤板结明显)可以适当增加深松次数。

4.5 作业质量

(1)机器匀速前行,同时保持直线运行。拖拉机在带动深松机具作业时,不能破坏田块表层结构及表层附着物。

(2)深松深度应尽量一致,控制深度稳定性误差不超过20%。该项质量检查可通过剖面深挖,露出深松断面,检查深度情况。

(3)机器来回的深松间隔应均匀,不重复深松,也不产生漏行。该项质量检查可随时通过目测实现,并随时进行纠正。

(4)深松后要及时进行地表旋耕整地处理,平整深松后留下的深松沟。如果深松后地表较为平整,则可省去此工序。

4.6 深松机具选型

4.6.1 配套动力选择原则 拖拉机动力应与所选作业机具相匹配,同时要满足相应的农艺要求。

深松作业所需动力较大,一般应配套90马力(66.2 kW)以上的拖拉机,并保证机器液压机构灵活可靠,总体性能良好。

4.6.2 机器型号选择原则 目前常用的深松机有多种类型,根据作业方式分为全方位深松机、间隔深松机(包括凿式深松机和铲式带翼深松机)、振动深松机等,根据土壤类型、耕作要求,选择相应的机型。

5 作业规程

5.1 深松前准备

(1)深松作业机具应配备驾驶人员1~2名,驾驶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除了要掌握深松的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外,还应掌握机具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等,便于作业实施。

(2)按照土壤含水量查看田块是否符合作业要求,如含水量过高应暂缓作业。

(3)根据秸秆处理情况查看田块是否符合要求,主要是看秸秆的粉碎情况、秸秆的留茬高度等,如不符合还要对秸秆进行处理。

(4)根据土壤类型、质地及机具指标等情况,确定深松作业的深度及机器行进的速度。

5.2 深松机调整

主要是机器的纵向、深度和横向调整3个方面。纵向调整主要是考虑减少深松作业时的阻力,所以要保证深松机刀具在入土时有适度的倾角,一般在3°~5°。深度调整是考虑深松作业刀具入土深度,所以要保证机器两侧限深轮的高度一致,以保证深松效果。横向调整是考虑刀具间的误差问题,要保证机器左右的水平高度,以减少深松产生的深度误差[7]。

5.3 准备作业

在正式深松作业之前,都要先试作业。试作业的目的是检查准备工作是否完备,机器是否还存在问题等,如一切都正常,则可开始正式作业。

5.4 过程控制

作业过程中,尽量使机器保持匀速直线行驶,使深松间隔保持一致,同时也可保证深度误差不会太大。机器往返过程中应保证不重复、不漏行。及时检查机器,以免出现异常情况。

5.5 机器操控

在深松作业过程中,如机器出现异常响声,应及时停止作业,待排除状况后再继续进行作业。遇到阻力激增时,也应及时停止作业,排除状况后再继续。深松机在田块的两头入土与出土时,应控制速度,主要是减速缓行,不可快速上下拉升深松机具,以免损害机器。

6 注意事项与机具维护

6.1 注意事项

(1)深松作业进行过程中拖拉机两侧及深松机具上严禁站人,以确保人员安全。(2)拖拉机及深松机具的维修不能在作业过程中进行,应在拖拉机熄火后才能对机具进行维修。同时要保证机具落地后才能开始维修和调整。(3)当深松机具还未提起前,不得转弯和倒退,防止损坏深松刀具。(4)拖拉机转移作业地块时,应将深松机具升起到安全运输状态,防止深松机具碰到田埂或其他地面杂物产生损坏。

6.2 深松机维护

(1)如连续开展深松作业,应每天检查1次拖拉机及深松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每季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深松机,对机器的各个部件均应检查保养,并放在专门的库房内保存。如没有专门的库房,也可放置室外,但应注意选择较为安全的地势,并有防雨布遮盖,不能长期露天放置。

7 小结

机械深松作业是目前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耕地质量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秋季深松作业可改善土壤耕层结构,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地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当然深松的方式方法应根据田块的具体情况确定。深松的时间应与当地季节和实际情况相吻合,深松的深度应掌握适宜。深松应根据土壤的类型、质地、当时含水量及养分状况来确定。江苏稻麦两熟地区一般以打破犁底层为宜。在深松作业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拖拉机及深松机具都要进行检查,避免任何因安装带来的问题。在正式深松作业之前,都要先试作业。农机深松的同时应配合施用有机肥,以利于培肥地力。

参考文献:

[1]王 微,邱立春. 深松部件对深松作业质量影响的试验分析[J]. 农机化研究,2011,33(1):179-182.

[2]朱龙兵,张 连. 土地机械化深松技术的示范推广[J]. 江苏农机化,2012(1):23-24.

[3]马 涛. 农业机械深松深翻推广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91,94.

[4]潘长虹,陈云明,查日扬,等. 淮北地区稻麦周年高产技术路线探讨[J]. 农业科技通讯,2013(4):167-169.

[5]池巧燕,薛世芳,池善聚,等. 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6):43,54.

[6]张丽萍. 海安县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生产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65,68.

[7]张锦川. 大型机械深松的技术要点[J]. 农机科技推广,2010(10):50,55.

上一篇:八年级上英语教学个人总结下一篇:九月你好发朋友圈励志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