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共12篇)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1
在医院里, 门诊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医院的直接对外窗口[1]。目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 人们对妇产科的医疗服务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 在妇产科中, 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复杂等, 并且服务的对象为一些比较特殊的人群, 所以, 护理人员在门诊护理中, 要对患者做好相关的心理护理, 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焦虑等情绪, 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组织等工作, 维持好门诊的秩序, 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好评, 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3例妇产科门诊患者均为我院在2010年4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 年龄21~58岁, 平均年龄 (29.6±2.4) 岁。其中手术和早孕患者为173例, 性病患者为50例, 产检孕妇为50例, 更年期患者60例, 急诊患者25例,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15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试验组 (173例) 和对照组 (200例) , 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 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2.1 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及时了解患者健康状况、生活方式以及年龄等信息, 同时对患者的需求及时掌握, 仔细观察患者的情感和行为等情况, 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
取得患者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1.2.2 来院就诊的患者都希望自己的咨询时间短, 就诊时间长, 同时也希望得到详细的检查和准确的诊断[2]。
因此, 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 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及时而准确的掌握, 同时要对患者的个性和生理需要进行掌握, 根据先重后轻和先急后缓的原则给患者适当的照顾。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1.2.3 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就诊环境, 比如在门诊大厅安放电视机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宣传栏或者黑板报等形式给患者宣传《婚姻法》和妇科常见的疾病知识等。
也可适当地放一些音乐, 使得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得到有效的改善。
1.2.4 尽快地消除患者的焦虑和忧虑等情绪,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职业以及文化程度等, 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护。
同时要关心、鼓励以及安慰患者, 解决患者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语气要平缓, 态度要友善, 让患者感觉到亲切和安全。
1.2.5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要熟练, 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将相关疾病知识、治疗方法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地给患者进行讲解, 同时还可将相关疾病治疗的成功案例介绍给患者。
对于更年期的患者, 告诉患者要及时来院进行妇科检查, 同时给其进行一些必要的健康指导。对于孕妇, 早期可给予孕期保健和卫生知识等宣传教育, 让孕妇在孕前和孕后3个月补充叶酸;在饮食上多吃些易消化和清淡的食物, 让其多吃杂粮、蔬菜以及水果;让患者远离放射性物质, 注意预防病毒感染, 防止发生感冒, 禁止吸烟喝酒, 同时不能进行性生活, 要勤洗澡。在孕中期, 要对孕妇进行胎教, 合理地控制好饮食, 对胎儿的体重进行合理控制, 避免胎儿过大。在孕晚期, 给孕妇进行心理安慰和支持以及鼓励, 同时要告诉孕妇消极心理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1.3 评定方法
由2名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对干预前和治疗后1个月, 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分析[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护理干预后试验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具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对于一些初诊患者, 由于就诊环境的变化和人员的生疏等, 害怕受到歧视, 心理存在很大的担心[4]。在我们国家,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未婚先孕是一种禁忌, 由于心理害羞等, 同时害怕被熟人撞见, 心神不安。有一些患者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差, 害怕连累家人等, 在治疗和费用上产生极大的内心矛盾。对于文化水平高, 经济条件好, 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的患者, 想通过比较好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但是, 又担心在手术以后失去对配偶的吸引力, 进而影响到后续生活质量。种种原因使得患者的精神紧张, 心理非常的焦虑和忧虑, 因此,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地缓解紧张和抑郁等情绪, 改善患者的症状, 树立患者的信心, 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于患有性病的患者, 由于害羞而不敢就诊, 一般都到了病情严重时才来医院就诊, 很多患者心理非常痛苦, 怕被医生和其他人歧视, 同时还害怕家庭破裂, 受到朋友和同事的冷落以及嘲笑等;其次患者对性病知识了解较少, 对治疗缺乏信心, 导致患者的情绪非常低落。因此,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鼓励和安慰患者, 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 将一些治疗成功案例讲给患者听, 同时将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宣传和教育。
总之, 对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减轻或消除心理焦虑等情绪, 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妇产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2012年11月我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37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173例) 和对照组 (200例)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试验组HAMA的评分下降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 减轻或者消除患者的心理焦虑等情绪, 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妇产科,心理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李少琼, 伍靓, 聂玉敏.妇产科临床心理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1, 32 (3) :611-612.
[2]张宝焕.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 24 (2) :604-605.
[3]张晓秋.妇产科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2) :48.
[4]高丽花.妇产科手术患者64例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 (9) :2220-2221.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2
【摘要】通过总结笔者多年的基层卫生院工作经验表明,在乡镇卫生院的妇产科当中由于患者本身的文化素质较低以及相关卫生保健知识较为缺乏,而妇产科的日常诊断又常常会涉及到一些较为隐私的问题,因此患者时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诸如在面对医生时会显得紧张羞怯,对于病情状况过于焦虑恐惧,以及出现自卑封闭、担忧疑虑等不良心理状况。因此在乡镇卫生院妇产科的日常诊断工作中就应当加强对患者心理特点的关注,并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方法来进行引导。本文就乡镇卫生院妇产科日常诊断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对策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与探讨,以期能够为促进妇产科日常诊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妇产科;诊断;心理特点;问题;策略
在乡镇卫生院当中妇产科是其中的基础科室,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科室之一,做好妇产科的日常诊断工作对于保障广大农村妇女的身心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价值[1]。但由于广大农村地区人们对卫生保健知识了解甚少,对于自身病情缺乏基本的常识性了解,也就会导致患者产生出一定的负面情绪,并在就诊时表现出许多心理问题,对此也就需要广大的基层医疗工作者能够加强对这一形式的认识,采取必要的措施手段来改善这一现状。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3
【关键词】细节管理;心理护理;妇产科危及重症;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985.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06-01
妇产科危及重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发病后病情变化较快,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生命。部分患者发病后心理波动较大,容易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影响患者治疗预后,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护理,造成护理过程中差错较多。近年来,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妇产科危及重症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1]。为了探讨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妇产科危及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笔者医院诊治的52例妇产科危及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来笔者医院诊治的52例妇产科危及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有26例,患者年龄为(21~41)岁,平均年龄为(36.5±0.8)岁;对照组有26例,患者年龄为(20~26)岁,平均年龄为(56.7±0.8)岁,患者病程为(1.2~6.5)天。患者对其护理方案、治疗方法等知情,患者年龄、病程等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精神支持:入院后为为患者安置一间病房,并保持空气新鲜,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抢救过程中对于意识清醒患者要多与患者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患者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心理疏导。患者发病后心理不免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向患者宣传教育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了解,减少和避免心理应激。(3)放松训练。患者治疗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锻炼指导,增强患者免疫,促进机体康复。
实验组联合细节管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护理时要具备细节管理风险意识,要深入临床、深入患者,做到有效的细节管理。医院要根据本院实际情况规范护理制度,重视护理管理中的不同细节,加强护师细节管理培训。同时,医院还应该建立统一的细节管理考核标准,把细节管理渗透到护理质量中去。定期为护师讲授成功的护理案例,优化护理工作的中的细节服务,做好日常急救用品及其仪器的细节管理,保证患者抢救顺利进行[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相关资料进行SPSS16软件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将得到数据通过t方法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则采用n表示,并进行卡方检查,实验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2.3%患者对护理方案给予肯定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方案(52.8%)(P<0.05);实验组88.5%患者对护理方案对满意,高于对照组(69.2%)(P<0.05),见表1。
3.讨论
妇产科危及重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疾病类型也比较多,常见的有:产后异常出血、异位妊娠、先兆子痫等,患者发病后病情变化较快,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患者将威胁其生命。近年来,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妇产科危及重症中使用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2.3%患者对护理方案给予肯定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方案(52.8%)(P<0.05);实验组88.5%患者对护理方案对满意,高于对照组(69.2%)(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这种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它的实施更加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它是一种爱的延伸,它的实施能够让患者能够对自己的疾病、护理模式等有一个了解,消除患者消极心理,促进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配合护理。同时,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还能够能够完善医院规章制度,规范护师行为,强化护师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使得患者护理更加有依可循,让每位护士把小事做细,养成良好的护理工作习惯,主动去对护理,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最为贴心的护理,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此外,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实施过程中并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且护理过程中不需要患者过多的配合,更加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妇产科危及重症发病率较高,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莉.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33(18):77-78.
[2]张贺真,傅华珍,赵正品.急危重症患者转住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63(5):874-875.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48例妇产科患者, 年龄25~67岁, 平均年龄 (34±20) 岁。孕产妇20例, 孕周 (36±2) 周;子宫肌瘤18例, 宫颈癌6例, 子宫癌4例, 病程3个月~2年。
1.2 心理特点
1.2.1 情绪急躁
妇产科患者大多是妊娠、分娩、恶性肿瘤或其他疾患。当今社会, 妇女同志无论在社会上或者是在家里, 都有一定的地位。当她们身患疾病时, 往往比较悲观、伤感, 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有的患者病情重, 不仅害怕疾病恶化, 也担心经济负担。不少患者表现出急躁不安, 甚至不配合治疗。
1.2.2 恐惧忧虑
妇产科患者入院后, 由于对医院环境以及医院医疗条件不熟悉, 再加上缺乏有关医学知识, 对医疗操作程序, 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不了解, 容易产生恐惧、忧虑等不健康心理, 表现为惊慌失措, 恐惧万分。另外, 有些患者考虑到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 压力很大, 心情烦躁, 不配合治疗工作[3]。
1.2.3 孤独寂寞
妇产科患者入院后往往时间比较长, 患者家属不可能天天时时陪护患者, 她们往往表现为无所事事, 孤独寂寞, 情绪低沉等。
1.3 护理方法
1.3.1 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宣讲教育。
产妇入院后, 给予产妇讲解必要的分娩知识, 并让其熟悉周围环境。使产妇对分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增强其信心。对恶性肿瘤或其他疾患患者, 使他们了解自己所患疾病形成的原因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4]。
1.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直接相关的, 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反应[5]。护理人员要用美好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去与患者接触, 通过热情、耐心、周到、细致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患者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 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6]。
2 结果
心理护理对妇产科患者疾病的痊愈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 48例妇产科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
3 讨论
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病程的长短甚至疾病的痊愈, 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7]。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 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现代护理工作模式中, 护理工作已包括心理护理等高层面且更具复杂性、创造性的工作。妇产科患者大多是妊娠、分娩、恶性肿瘤或其他疾患, 容易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 产生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现象。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护理实践证明, 对妇产科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效果确切, 简单易行, 值得推广。因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陈进莲.手术室责任制护理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 15 (2) :83-84.
[2]李亚辉.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02, 24 (10) :615.
[3]杨胜敏.浅谈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学, 2008, 45 (4) :41-42.
[4]陈少炎.急诊治疗和护理的指导方针[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3, 24 (6) :23-24.
[5]邵红霞, 姜海波, 仲蓉.肛肠手术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7, 7 (4) :74.
[6]潘黎.肛肠疾病28例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09, 25 (12) :203.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5
摘要:目的 研究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和干预。结果 干预组患者48例中,伤口甲级愈合47例,占97.9%,明显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为(28.18±7.79)h,明显早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所引发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提高伤口愈合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护理目前,临床上已广泛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妇产科疾病,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围手术期给予妇产科疾病患者全面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对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患者48例实施全面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患者96例,均为女性,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3.7岁;手术类型:剖宫产28例,子宫全切20例,子宫次全切18例,附件手术14例,宫颈癌切除术3例,卵巢癌切除术4例,异位妊娠8例;合并病症:肥胖24例,贫血19例,糖尿病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8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病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和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疤痕、伤口愈合等效果。
1.3护理体会手术治疗模式现在已经普遍应用在妇产科的疾病治愈当中。手术治疗势必会对作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出血,疼痛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大多数的患者来说,很多的疾病治愈过程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治愈的过程。妇产科手术的心理护理就要求对于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找准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所在,通过心理安抚和心理治疗让患者更顺利的完成治疗任务。在文明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心理护理一直要求秉承“人、健康、环境、护理”治疗理念,把对患者的护理关爱融为一体,让护理工作闪出更多的亮点。
待手术患者是一类特殊患者群体,总体而言其心理活动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也因人而异。在对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深入患者家属和患者的内心世界,多于他们进行必要的交流,给与他们的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满足患者的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需要,解决疾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治疗适应性,帮助他们树立好战胜疾病的的信心和决心。
1.3.1术前护理
1.3.1.1饮食调节术前患者饮食要本着少食多餐、低膳食纤维、低脂肪、热量适当的原则,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体质做出相应调整:消瘦、营养不良者,要相应多食用一些维生素含量丰富、高蛋白的食物,以改善机体组织自我修复功能及提高抵抗力;糖尿病患者,应在饮食方面加以控制,以降低血糖,必要时可给予药物调整;贫血患者,给予药物调节[2]。
1.3.1.2术前准备医护人员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检查所使用的器械是否正常,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判断出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3]。
1.3.2术中护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横切口,以降低缝合张力。要确保麻醉效果良好,关腹动作做到轻而稳,防止损伤腹壁组织。选用的缝合材料要适当,逐层缝合,缝合后对切口做好保护工作,并采取感染预防措施[4]。
1.3.3术后护理
1.3.3.1切口护理要观察切口张力是否增加、渗出液的颜色与量,特别加强对肥胖、营养不良的患者更要细致观察;平时卧位应该将床头抬高15°~30°,并双膝下垫小软枕以放松腹部肌肉;但咳嗽时应采用平卧,同时为减轻切口张力,双手应轻压腹部两侧;在营养调节方面应适当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必要时补充血浆、蛋白进行胃肠外营养。对于肥胖患者,术后可采用红外线照射切口以促进切口的血液循环,红外线治疗仪距腹部切口20cm~40cm,要注意保持切口干燥;还要预防切口脂肪液化,一旦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微波治疗,以起消炎、止痛、促进切口愈合的作用。
1.3.3.2预防感染手术结束患者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要给予充分的基础护理,包括[5]:给病房进行定时消毒,确保患者所使用衣物、床单干燥清洁等,以有效预防切口发生术后感染。要定时观察患者切口部位变化情况,观察切口处敷料是否清洁,敷料污染后要及时更换。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广谱抗生素要遵医嘱慎用。
1.3.3.3康复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当知识健康教育,教会科学起坐、床上正确的大小便方法,并说明其重要性,以防止增加腹部切口张力,妨碍腹部切口愈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前,要向患者说明操作内容及配合方法,取得患者同意后方可操作,以防止患者体位不当增加腹压,造成切口开裂。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腹带的方法,帮助患者固定腹带,腹带松紧度要适当。科学的饮食有助于加快切口的愈合速度,因此患者应食用易消化、产气少及热量、高纤维素、高蛋白含量适当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
1.3.4心理护理的方法
1.3.4.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手术治疗或多或少的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恐惧感。手术患者由于其自身疾病的特殊性,在情绪上往往都表现得十分激烈。作为手术治疗当中的一名护理人员,接触患者的时间相对较长,在这样的一个漫长的治疗时间当中建立起良好的护理医患关系需要掌握相当的技巧。在手术中,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焦躁情绪,主动对患者进行访视,说明手术治疗的过程和治疗的优越性,让患者的对整个手术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可以直接影响到患者救治过程的情绪,所以并需尊重患者,关爱患者。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是比不少的,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配合我门后续的治疗工作。
1.3.4.2重视营造科室人文环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将人放在首位,妇产科的护理需要一个干净温馨的护理氛围,这样也可以减少陌生人的治疗紧张程度,为每个患者扫清各种生活的障碍,尤其是那些行动不方便的患者。
1.3.4.3护理人员要树立高度责任感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可亲,用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知识引导患者,并对术前术后的系列相关知识进行宣教,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
1.4统计学处理数据的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检验采用t、χ2,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经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48例中,伤口甲级愈合47例,占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肛门排气时间为(28.18±7.79)h,明显早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48例,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发热、咳嗽、便秘、腹胀、切口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14例,干预组中出现不良反应8例,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伤口感染是腹部切口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在手术过程中,常会因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导致伤口部位暴露在外的时间延长,接触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会随之增加,从而更容易引发伤口感染。术中牵扯触摸等同样会增加感染率;②手术手法:在手术过程中,若手术操作手法运用不当,会造成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感染。如:皮下组织缝合时,若线结打得太密或针距过小,则会使影响周围血运;切口非一次成功时,会严重损伤皮下脂肪;用于皮下组织止血的钳夹面积过大时,会因过度捻搓而严重损伤脂肪组织。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所引发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医学卫生知识不断普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患者看病、住院、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解释指导及安慰。作为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逐一认真,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情绪,这样也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医院的信誉。
参考文献:
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6
【关键词】术后疼痛;妇产科;综合护理
妇产科手术为重要的产科分娩异常以及妇科疾患治疗手段,近年以来妇产科手术的成功率不断提升,手术方式也不断改进[1],在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尤其是对于术后疼痛的有效护理,会对手术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关乎患者术后的康复质量[2]。因此减轻患者疼痛就成为了医疗机构护理人员日常的一项主要的工作内容,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科就诊的6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对其采用综合式护理从而使术后疼痛得以减轻,效果令人满意,具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科就诊的6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其中7例为附件的切除手术,7例为子宫的次全切除手术,6例为子宫的全切除手术,40例为剖宫产手术,全部选用硬膜外连续麻醉,在手术完毕拔管时没有注射镇痛的药物,而选择使用综合护理的措施。同时随机选取60例妇产科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择常规的护理措施。
2 综合护理
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于患者入院之后应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令其对环境尽快熟悉,使陌生感消除,将手术细节以及预后事项向患者进行详细的阐述,使其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心理负担得以减轻,此外取得家属的密切配合,使患者的恢复主动性被充分调动,使其在手术之前可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在手术之后护理工作人员要对患者表情进行仔细观察,通常来说,手术后的3天为关键的切口疼痛时期,手术后的8~36个小时为切口的疼痛时间,需要适时予其合理护理,对病人的自我放松进行诱导,使其心态可以保持轻松,若有必要可在病室内放置鲜花,并嘱患者多听音乐,保持心态乐观。
2.2 疼痛的正确评估 正确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选择针对性治疗以及护理疼痛患者的基础。疼痛的强度不同,则其对于患者的社会、精神、心理和生理方面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也都不同。所以应当对患者术后基本的疼痛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因此护理人员应对评估疼痛的方法和技能正确掌握,对于患者的术后疼痛有准确的评估。
2.3 伤口的护理 术后的疼痛基本为伤口疼痛,所以对于伤口的创面护理要重视起来,随时观察伤口有无感染、渗血、渗液;要注意伤口的干燥和清洁,及时更换湿透的敷料,更换敷料时间一般是手术后3日;如果患者出现感染,应将缝线拆除,扩创引流,并定期更换药物。如果患者存在外阴伤口,应当使外阴保持清洁,使用0.01%~0.02%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0%洁尔阴溶液对外阴进行冲洗;如果患者外阴伤口有疼痛和肿胀现象,可以使用50%的硫酸镁或者95%的酒精纱布进行湿敷,2~3次/d,20min/次。在便后要注意对肛门和外阴进行冲洗,勤更换内衣。睡眠时选择没有会阴伤口一侧侧卧,从而使疼痛减轻,也使感染机会减少[3]。
2.4 正确使用镇痛药物 目前,处理患者的术后疼痛主要选择预防性的药物,给药的剂量偏小,使患者的痛苦缓解,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已有研究表明[4],在手术前使用阿片类的镇痛药物可以使术后疼痛得以减轻,使用药的总量减少,使术后首类止痛剂的作用时间得以延长。而目前硬膜外的自控镇痛(PCEA)为应用比较广泛的临床术后镇痛措施。
2.5 其他的护理方法
2.5.1 替代疗法 也叫做非常疗法,就是使用穴位敷贴、针刺等进行止痛的方法,对以往的药物常规止痛进行替代。已有研究表明术后止痛中针刺和药物具有相似的止痛效果。
2.5.2 体位护理 帮助患者选择正确合适的体位,通常在术后的6小时内选择半卧位。因其能够使腹部肌肉张力和腹部伤口痛感得以减轻。
3 结果
60例采用综合护理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而采用一般护理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4 结论
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过程当中,责任护士使用心理护理、对患者伤口护理、疼痛进行正确评估以及适量适时选用镇痛类的药物,可以令患者疼痛被控制在可接受的最小范围。有助于患者紧张情绪的消除,并平静安全地渡过手术后的恢复阶段。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进行综合护理,其手术疗效得到了显著提高,佐证了综合护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于妇产科患者的术后疼痛施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可以将疼痛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平稳渡过手术之后的恢复期。
参考文献
[1]杨俊美. 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J]. 健康大视野, 2013, 21(7).
[2]钱小亚. 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6): 41-42.
[3]方亚珍. 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 2011, 27(9): 27-28.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妇产科手术患者, 年龄23~39岁, 平均年龄32.1岁;其中16例患者为子宫肌瘤, 25例患者为异位妊娠, 15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癌, 19例患者为卵巢肿瘤, 11例患者为子宫脱垂。随机将其护理组与常规组, 各43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 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针对性的术前、术中、术后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并且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认真倾听患者倾诉, 并以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为依据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护理人员还要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及相关问题, 使患者明白手术的有效性及重要性, 取得患者的认可及配合;同时护理人员还要确保病房环境的干净、卫生, 同时也可以患者的喜好为依据对病房进行布置, 从而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逐渐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1.2.2 术中护理
患者行手术治疗时护理人员应进行陪伴, 并且要耐心的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及主治医师的相关情况, 从而逐渐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术中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保暖措施, 并且要及时给予患者安慰及鼓励, 避免患者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
1.2.3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者身上的血迹擦拭干净, 并且对患者衣着进行整理, 同时还应及时将患者送至病房, 并以温和的语言向患者说明手术效果。由于多数患者都担心术后会产生剧烈疼痛现象, 因此,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通常情况下术后切口仅会在24 h内产生轻微疼痛现象, 从而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此外, 术后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病房巡视的重视, 认真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一旦有异常现象发生则应立即告知医师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组间数据展开χ2检验, 组内数据展开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然分娩率及阿氏评分情况对比
护理组43例患者中34例产妇为自然分娩, 9例产妇为非自然分娩, 护理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为79.07%, 常规组43例患者中24例产妇为自然分娩, 19例产妇为非自然分娩, 常规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为55.81%, 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 。护理组43例产妇中40例产妇阿氏评分≥8分, 占93.02%, 3例产妇阿氏评分<8分, 占6.98%, 常规组43例产妇中31例产妇阿氏评分≥8分, 占72.09%, 12例产妇阿氏评分<8分, 占27.91%, 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 。
2.2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35%, 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6.74%, 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妇产科手术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前通常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 从而使得患者极易出现紧张、恐惧、担心、焦虑等不良情绪, 若不及时给予患者行之有效的处理, 极易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而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维持患者心态平稳、减少情绪波动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加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重视, 给予患者系统的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干预就显得至关重要[2]。
心理在现代护理模式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贯穿临床护理全过程, 涉及护理实践各环节[3]。我院为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效果,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护理组患者行针对性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且研究结果表明护理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阿氏评分及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这就说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妇产科手术患者针对性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自然分娩率及分娩质量, 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晋凤.妇产科护理风险及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5) :261.
[2]陈珅.妇产科护理安全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健康大视野, 2013, 21 (8) :809.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8
关键词:妇产科,围术期,心理护理,体会
因产妇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 且多数患者对妇科手术并不了解, 会产生惊慌、恐惧心理, 为有效保证产妇的身体健康以及顺利治疗, 在临床治疗中多给予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笔者抽取我院收治的98例产妇, 给予49例实施了围术期心理护理,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2012年10月收治的98例产妇, 年龄23岁~37岁, 平均年龄30.2岁, 初产妇65例, 经产妇33例, 孕周36周~42周, 平均孕周39.5周。98例产妇均无产期延长出现, 且无其他并发症, 产妇分娩2 h后出血量小于420 m L。98例产妇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均分为2组, 2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 术前做好必要的手术准备, 术中协助术者顺利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清理手术室, 清洗手术工具, 将产妇送入到病房, 并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心理护理。 (1) 产前:清理病房, 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 保证给予患者一个舒适的环境, 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术前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其具体心理状态, 并详细告知术中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 耐心解答产妇的疑问, 针对其所产生的担忧紧张心理, 进行鼓励安慰。告知其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也可告知成功治疗的案例, 增强其接受治疗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应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 告知术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 鼓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安慰鼓励, 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 有利于患者顺利接受治疗。 (2) 产中:进入手术室后, 患者一般需要等待, 在这段时间, 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安紧张心理, 且表现最为集中。此时应由随行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安慰鼓励, 告知其放松, 也可通过抚摸让患者适当放松, 将患者放置于合适体位, 并详细告知产妇手术治疗的方法、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手握患者的双手, 使患者感到安慰。在手术穿刺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间歇性不良反应, 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保持患者体位正常, 保证穿刺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呕吐、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 并根据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变换体位, 安慰患者, 保持心情放松, 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3) 产后:手术结束后, 医护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是否顺利, 以及患者身体状况如何。在产后, 同样应该注意给予产妇必要的心理护理。待产妇恢复清醒后, 将其送入到病房中, 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 并与患者进行交谈, 针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询问予以耐心解答, 便于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共同配合给予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工作, 有利于产妇产后早日恢复。接受剖宫产的产妇术后3 d一般切口会出现剧烈疼痛, 医护人员应在这段时期对患者的切口情况进行观察, 防止出现切口感染、出血情况, 并注意告知产妇做好伤口的清理消毒工作, 保持伤口干燥。若出现感染, 应立刻拆线再次进行缝合, 防止感染范围扩大。产妇心理状态放松, 有利于其早日恢复健康。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新生儿阿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在对妇产科患者进行治疗时, 多采用手术方法。在整个手术实施过程中, 为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 临床主要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措施。随着当前护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发展, 传统的护理模式因护理方式的单一, 不能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当前护理模式在传统护理基础上, 结合必要的心理护理, 并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 涉及到护理的每个环节中[1]。妇产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因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在围术期患者需要接受心理护理。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9.6%, 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53.1%, 且观察组的新生儿阿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采用心理护理有利于减少剖宫产, 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在实施手术前, 医护人员可先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产妇的具体心理状态, 可提前告知手术治疗的过程、目的以及方法, 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度, 知晓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治疗效果[2]。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 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 并将这些心理护理措施贯穿于整个围术期。随着患者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 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医护人员也应提高其心理护理水平, 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保持患者健康的心理状态, 有利于顺利接受手术治疗[3]。
综上所述, 在妇产科手术围术期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 有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 放松产妇的心理状态, 消除其不良情绪, 有利于术中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薛翠芳.浅谈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21) :2790-2791.
[2]李爱群.125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 2009, 16 (7) :90-91.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1999年1月~2008年10月共分娩18 837例, 需行急症子宫切除者20例, 其中, 胎盘早剥4例, 胎盘植入3例, 前置胎盘2例, 子宫破裂3例, DIC 3例, 宫缩乏力2例, 羊水栓塞、子宫内翻、子宫切口裂开各1例。20例急症子宫切除产妇平均年龄 (28.80±2.89) 岁, 初产妇4例, 经产妇16例;平均孕周 (39.10±1.24) 周;剖宫产后行子宫切除11例, 阴道分娩后行子宫切除9例。出血量:2例出血量<1 000 ml, 余出血量均在1 500~4 500 ml, 输血量最多达3 200 ml。其中1例因羊水栓塞子宫切除后仍抢救无效死亡。4例因DIC及脑水肿等并发症于子宫切除后转上级医院后治愈出院, 余15例均在本院治愈出院。20例新生儿均存活, 健康状况良好。
1.2 调查工具
采用Derogatis于1973年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3]进行问卷调查。
1.3 调查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 分别于术后第1天及第7天给产妇发放问卷调查表, 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进行[3], 并根据调查表的内容进行讲解后, 指导产妇或家属完成所有问卷的条目。有效问卷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产妇年龄、孕周及SCL-90各因子评分采用t检验;子宫切除术后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
1.5 干预方法
根据问卷调查所获得的资料, 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实施干预。
1.5.1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帮助产妇消除焦虑、恐怖的心理。产妇产生焦虑、恐怖的原因与角色转变, 缺乏子宫切除的思想准备, 疼痛的折磨和面临死亡的威胁而处于极度恐惧之中, 从而产生焦虑、恐怖心理。护理人员应做好各项护理措施, 避免出现与护理有关的压力源, 减少不良的心理应激。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 使护士充分了解产妇的心理问题, 制订并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 理解产妇对急性子宫切除的应激反应, 以及所出现的心理状态, 耐心细致、及时地给予心理疏导, 掌握交流的技巧。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 以产妇为中心, 通过温和的语言, 亲切的问候和娴熟的操作技术使产妇感到真诚和温暖, 产生安全和信任感, 进行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地给予护理干预, 并进行换位思考, 为产妇提供优质的服务, 减轻和消除产妇的负性心理, 帮助产妇消除焦虑、恐怖的心理, 给产妇心理上的安慰和治疗的信心。
1.5.2 躯体不适状态的护理
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多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4]。在帮助产妇消除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的同时, 对术后切口疼痛、活动无耐力、睡眠障碍等, 给予适当的鼓励和适量的镇静剂或镇痛剂, 以减轻躯体的不适和疼痛, 帮助产妇入睡。
1.5.3 帮助产妇建立自信心, 克服抑郁反应
子宫切除手术后产妇常担心失去女性特征, 失去吸引力而影响家庭, 本组产妇术后多表现为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抑郁反应。一旦子宫切除, 再无生育能力, 这对于农村地区的产妇及家属将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创伤, 同时, 刚出生的婴儿能否健康成长也是产妇极其关心的问题。产妇对此表现为抑郁、烦躁、失落感及对婴儿特别关心等一系列特殊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要用心、眼来透视产妇内心深处的渴望, 主动与产妇进行交流, 通过适当的肢体语言给予抚慰, 用真诚的目光表达对产妇的理解, 从而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 避免过激行为的发生, 让产妇感受到大家的关爱, 赢得产妇的信任感, 帮助其度过这一心理冲突期, 正视自身形象, 增加自尊感。并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 鼓励产妇参与护理婴儿, 促进和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 教会产妇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 给婴儿换尿布、沐浴以及有关育儿方面的知识, 以分散产妇对子宫切除所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反应, 尽量使产妇把注意力转移到护理婴儿当中, 培养产妇的自信心。
1.5.4 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护士不但要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 而且要取得产妇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特别是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对年轻的产妇就是一付最有效的安慰剂[5]。此时产妇最需要的是丈夫的爱, 因此护士应做好产妇配偶的思想工作, 积极争取产妇配偶的配合, 纠正其不科学的认识, 引导他在产妇面前保持良好的心境, 多理解和体谅产妇, 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 帮助产妇重建精神和生活的信心。有了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使产妇自始至终处在温情之中而无失落感, 这对于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1.5.5 加强心理问题的疏导
在涉及性生活问题时, 向产妇介绍有关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并明确告之虽然子宫已切除会引起绝经和丧失生育能力, 但不会影响性生活和女性形态。与女性形态维持、性生活密切相关的阴道和卵巢功能还是正常的, 保留的卵巢仍分泌激素, 不会过早衰老, 改变女性的体态、性格。并向产妇说明, 性生活主要是一种精神产物, 只要夫妻感情协调, 即使切除子宫, 仍然可以有满意的性生活, 使产妇能够正确面对自我形象的改变。
2 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所获得的资料, 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 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经过精心的心理护理, 使产妇的焦虑、恐怖、抑郁等心理明显得到缓解, 增加了她的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能在较好的心态下接受治疗, 从而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见表1。
3 讨论
子宫切除术是治疗产科急性子宫出血, 抢救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女性的特殊生理特点, 以及在家庭中的特殊角色, 使产妇在术后的心理压力特别大, 即对夫妻的性生活、自身的形象等, 严重影响了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安定。由于麻醉药的作用及产妇大出血, 术后产妇极度疲劳, 手术当天产妇大多处于昏睡的状态, 而且产妇的自我感觉是刚从死亡的边缘上回来, 能活着已是很幸运, 来不及思考其他问题, 因此不良的心理反应比较少。而到了术后的第1天, 产妇的身体状况已在慢慢恢复, 更多地考虑子宫切除所带来的后果, 产生消极情绪, 因此各种心理问题就出现了, 如表1显示的结果, 各因子的评分均高于常模, 其中以焦虑、抑郁因子以及性生活、睡眠障碍等尤为明显。因此根据调查的结果, 针对产妇存在的心理问题, 给予有效的护理心理干预, 增加了产妇的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能在较好的心态下接受治疗, 从而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如表1所示, 通过护理干预, 产妇在术后第7天SCL-90各因子评分结果与术后第1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P<0.05) , 而且已接近常模。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心理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逐渐引起重视, 人类的心身健康与心理状态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6]。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后产妇复杂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产妇的康复, 子宫切除后, 除了做好子宫切除的常规护理外, 更重要的是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 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 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是护理人员在护理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后产妇的工作重点。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产妇术后的心理状态, 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 促进产妇身心健康的恢复。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 分别于术后第1天及第7天对15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产妇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术后第1天调查的结果, 分析产妇存在的心理问题, 实施护理干预, 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产妇的心理变化。结果:通过护理干预, 产妇的负性心理状态明显下降, 护理干预前后产妇心理调查SCL-90各因子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P<0.05) 。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产妇的心理状态, 及早、有针对性地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 能有效地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 促进其身心健康, 提高其术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子宫切除,产科,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李巨, 高红.剖宫产术中的子宫切除术[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274.
[2]胡卫红.产科急症子宫切除28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杂志, 2008, 14 (4) :43.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7.
[4]韩美君, 马殿丽.免疫功能在心理应激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的研究进展[J].神经病与精神卫生, 2004, 4 (2) :142.
[5]徐鑫芳, 林莉莉, 朱萍, 等.子宫切除患者出院随访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8) :601.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10
关键词:产科急症手术,心理状态,综合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急症手术指病情危急, 需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做好准备实施的手术。临产孕妇, 身体与心理状态均处于一个特殊时期, 产科急症手术患者在产前多会出现各种心理及情绪上的变化, 进而影响到宫缩, 也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直接影响到产妇的顺利分娩。本文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30例产科急症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产科急症手术患者的产前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30例产科急症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在26岁~38岁, 平均年龄为 (30±3.1) 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7岁~37岁, 平均年龄 (29±3.5) 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6岁~38岁, 平均年龄 (30±2) 岁。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产科急症手术患者的产前心理状态, 对患者心理紧张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记录。随后对2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模式, 对照组:对产科急症手术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 主要包括密切监护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并对其生命体征及心理状况进行记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及人性化的护理, 主要包括: (1) 制定严格的培训与考核制度, 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指导能力, 用恰当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2) 工作人员应将患者的病情及时反映给患者家属, 使患者家属随时知晓患者的病情, 同时对患者及家属都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 耐心给予其健康的心理引导。 (3) 如果产妇为聋哑人, 护士可请其家人做相应的翻译,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患者传达患者所想知道的手术相关事宜, 也可准备一些有关手术室的布局与装饰图, 平时将图片拿给患者观看, 使其对环境有初步和大体的了解, 从而消除患者心理上的障碍[1]。 (4) 加强与家庭成员间的互动, 采用适当的方式安慰、鼓励患者, 使患者感受到温暖, 时刻对母亲的角色加以肯定、支持、表扬, 增强患者的勇气与自信心[2]。
1.3观察指标通过以上方法观察和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 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 最后分析2组患者及家属对综合及人性化的护理模式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未经任何护理模式之前, 2组患者均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消极的心理状况。其中观察组中在产前紧张焦虑心理的产科急症手术患者40例, 抑郁患者为19例, 存在消极心理现象的患者共59例, 存在消极心理的概率为90.7%;对照组中在产前有紧张焦虑心理的产科急症手术患者41例, 抑郁患者为19例, 存在消极心理现象的患者共60例, 存在消极心理概率为92.3%;无明显差异 (P>0.05) 。见表1。
观察组患者经综合及人性化的护理后好转率为84.6%, 对这种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为98.5%;对照组患者经常规的护理后好转率为55.4%, 对这一常规的护理模式满意度为60%。2组数据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讨论
根据有关资料可知, 对产科急症手术患者的产前心理状态要重视早期预防, 加强围生期的心理保健工作。早期宣教, 要充分利用周边及网络上的孕妇学校, 大力宣传有关孕前、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知识。孕妇的分娩过程虽是一个自然生物学过程, 但其涉及的不仅仅是躯体和生理功能, 还涉及到心理和社会功能, 同时研究表明, 产前患抑郁症的妇女产后患抑郁症的概率会增加, 所以对产科急症手术患者的产前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观察组患者存在消极心理现象共59例, 存在消极心理的概率为90.7%;对照组在产前存在消极心理现象的患者共60例, 存在消极心理概率为92.3%, 说明产科急症手术患者产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观察组患者经综合及人性化的护理后好转率为84.6%, 对这种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为98.5%;对照组患者经综合及人性化的护理后好转率为55.4%, 对这一常规的护理模式满意度为60%。
护理人员对每个孕产妇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 向她们介绍有关产科急症手术的相关知识, 使其了解手术的过程及生理与心理上的变化, 可以消除孕妇因无知而对手术产生的紧张与恐惧心理[3];同时针对不同个体, 采用适当方式对孕产妇进行宣教, 使她们减轻对产科急症手术的恐惧感, 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和良好的健康行为, 对保持情绪稳定、愉快、心境平和有积极的意义[4]。同时发现医护人员“一对一”实施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其紧张忧虑和抑郁情绪[5]。
综上所述, 对产科急症手术患者实施综合及人性化的护理模式, 能够减轻患者生理上及心理上的痛苦, 使患者病情得到很大的改善, 受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综合且人性化的护理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郁改香, 张芳.急诊手术产妇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 8 (24) :68.
[2]叶郁葱.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及其干预措施[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7) :96-98.
[3]黄云.产前孕妇情绪状况调查与护理对策[J].医药论坛杂志, 2004, 25 (5) :72-73.
[4]于秀梅.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7) :858-859.
妇产科临床心理护理体会 篇11
关键词:妇产科 心理 护理 措施【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49-01
随着现代社会对健康观念的不断转变,“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护理对于妇产科的患者来说,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是任何药物都不能代替的。许多临床医生认为:心理治疗不但可以减少病人的心理反应,并能直接产生治疗作用,改善机体的免疫机能,提高疗效。心理护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现将妇产科住院病人的心理特征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紧张、恐惧心理。妇产科患者入院前,常会出现紧张恐惧心理,认为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过度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怕疼痛、怕出血、怕开刀、担心医生技术不高,担心手术出现意外和术后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同时怕医护人员态度不好,表现出焦虑不安、反复询问病情、缺乏自信心的心理状况。比如说患有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宫外孕破裂、子宫破裂、胎盘早期剥离等等的患者[1],由于患者非常意外,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也就非常难以接受,常常会因为病痛的折磨以及死亡的威胁而处于极度恐惧的心理当中。处在分娩期的产妇不仅仅担心自己,而且还担心腹中胎儿的安危。
1.2 自卑、羞怯心理。妇产科患者,特别是患有性病的患者经常会表现出自卑、羞怯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患者由于对性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会特别担心自己染上类似艾滋病的不治之症,从而产生自卑、自责心理;在患病初期的时候,会因为羞愧而耽误了及时的治疗,拖延到症状加重的时侯才到医院接受诊治;担心会影响自己今后的生育问题,担心受到周围人的冷落、担心受到社会的歧视等等;常在男医生面前,特别是人多的时候,自卑、羞怯感会更加强烈。
1.3 失落、多疑心理。某些妇产科患者、特别是癌症患者常会非常担心手术后自己有生理缺陷,担心会男性化,失去了女性特征,会影响夫妻关系和提前进入更年期,担心生命过早结束等,表现在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思想情绪悲观、甚至绝望,患者常有一种失落感且表现出多疑的特征,比如进行子宫、卵巢切除手术的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种手术后女性特征、生育能力、性能力丧失的失落感,从而导致精神压力倍增,对生活失去信心。
1.4 过度失常心理。过度失常心理是指治疗本身没有问题,而病人却表现出剧烈的心理反应,如宫颈癌根治术、子宫全切术。表现为缺失感和性格孤僻、多疑、易怒,甚至会答非所问、定向不全等等。
2 如何在妇产科临床中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2.1 紧张、恐惧心理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举止大方、着装整洁、态度和蔼可亲,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的基本情况[2],主动向患者介绍疾病情况以及介绍主管医生的手术能力,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等,同时要告知患者不实施手术的隐患以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鼓励患者配合医护工作,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尽量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去接受治疗。
2.2 自卑、害羞心理护理措施。这类患者心理特征的表现是消极的,但由于患者入院的动机是积极地寻求医治,因此具有非常高的积极态度,针对这类患者,医护人员要转换角色,通过暗示、分散以及转移注意力的方式[3],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要学会理解患者的苦衷,以一个同龄姐妹的身份,关心、体贴、同情、尊重患者。护理过程中,积极向患者讲解女性生理知识。在进行换药、注射、阴道冲洗、导尿的时侯,要尽量的让异性回避。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不过多暴露患者、操作要轻柔,男医生查体时主動陪伴。
2.3 失落、多疑心理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耐心地与患者及患者的家属积极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想法,获取尽可能多的支持。用责任心和积极的态度照顾好患者,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用爱心来消除其孤独失落的心理[4]。面对接受乳房、卵巢或者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特别是患者的丈夫多沟通,让他们充分了解解决办法,即使切除了卵巢,人体的其它内分泌系统也可以分泌雌激素;另外,还可以通过口服雌激素来维持女性的基本特征。
2.4 过度失常心理的护理措施。术后患者发生过度失常心理反应,尽管与患者自身的素质密切相关,但不应排除心理、精神因素的作用。医护人员要给病人有效的心理引导,使患者的“医学知识”科学化[5]。对于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并发症、后遗症等,应及早向患者或家属说明,使患者及家属理解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已出现的过度失常心理反应,更应及时处理,体贴和照顾,防止病情加重。
3 小结
总而言之,在妇产科的护理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专业技能,还应该随时注意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并及时地进行相应的治疗。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必须充分重视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在工作之余要多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不断转换的现代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黄珍,刘学云.浅谈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4,23(21):30
[2]王珍菊.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8,5(2):177
[3]杨秀娟.妇科手术前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8,29(8):160
[4]王娴.妇产科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6,4(5):74-75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患者70例。年龄22~45岁, 患者所患疾病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而且患者所进行的手术都是大中型手术。通过观察[2], 我们发现有25例患者的性格较为开朗外向, 32例患者的性格具有懦弱内向的特征, 剩余的患者没有明显的性格倾向。
1.2 方法
对于所收治的患者, 我院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与相关注意事项的告知。而且, 在我院进行实验观察期间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告知, 并签署相关的知情通知书。所以, 此次试验没有违反相关的医学伦理, 具有合理性。我院依据统计学方法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 我院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实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加以引导与梳理, 而对照组的患者则采取常规的治疗手段。通过对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我院进行相关的统计与梳理工作。
对于观察组的患者我院主要应用以下心理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节。
首先, 我院对患者入院后进行必要的日常护理工作, 并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详细的诊治与告知, 以便患者对自身的病症具有详细的了解。从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 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增强其治疗信心;其次, 我院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精神支持, 通过与患者进行相应的沟通与交流建立患者的信心[3]。在此过程中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熟悉度, 从而使患者更加信任我院的医护人员;最后, 医护人员应尽量保持患者处在较为轻松的治疗状态下, 应用心理手段保持患者的心理状态平稳, 从而更加积极的配合相关治疗, 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 比较不同心理状态下患者的效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长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最终的恢复结果进行比对与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对此次选取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在对此次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合理解析, 其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我院通过对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与最后恢复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后发现,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后, 其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2天左右, 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5%, 而且在治疗过程中能积极地配合医生的相关治疗手段, 从而最终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最后均健康出院, 通过治疗取得的恢复效果状态较好, 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较高;相对而言, 对照组的患者也都健康出院, 但其住院时间较长, 平均在15天左右。而且, 在进行相关治疗时配合程度不高, 对治疗的有效性信心不足。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 患者所受痛苦较大, 最终的恢复情况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现代医疗手段只能够对心理护理的重视程度加大, 这不仅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医学手段不断发展的表现。现代医学已经证明, 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手段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所以, 医院在进行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应注重心理护理的必要性。而且, 医院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从而最终取得较好的疗效, 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5]。
在现在医疗手段下, 手术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得到应用。但是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程度较大, 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这样对医生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所以, 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视程度, 通过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工作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进而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尤其是在妇产科, 受限于患者的特殊性, 医生进行心理护理工作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只有通过应用较为有效的手段缓解患者的心理恐慌与压力才能更好取得效果。
我院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妇产科进行心理护理的有效性与必要性进行探究, 充分肯定了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程度。所以, 在妇产科必须建立相关有效的心理护理工作机制。医护人员也应不断加强学习, 熟练掌握心理护理的相关技能与手段, 这样不仅是对患者的负责, 更是对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摘要:目的 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式进行探究, 以便更好地缓解患者因患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从而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身体健康[1]。方法 依据统计学上随机分选的原则, 对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 观察组应用心理护理手段;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手段。结果 通过事后总结分析,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后, 病症的缓解情况明显, 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自身健康水平, 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 效果明显。相对而言, 对照组患者因心理恐慌造成治疗的配合程度不高, 治疗时间较长,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 效果明显偏低。结论 通过运用心理护理的手段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与恐慌,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病症的治疗, 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 在妇产科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防护的推广意义明显[2]。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中心,心理护理,应用探析
参考文献
[1]王艳秋, 李艳萍, 丛智宏, 等.常见不良情绪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12, 11 (6) :733.
[2]何丽敏, 付爱凤, 兰秀丽, 等.护理干预在减轻妇科腹部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11 (2) :320.
[3]李世兰,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探析[J], 医学与法学·综合版, 2013, 01.
[4]黎南南.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健康, 2013, 6, 7 (6) :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