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心理护理

2024-07-30

妇产科心理护理(精选12篇)

妇产科心理护理 篇1

我院对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对比治疗与观察。应用科学的手段研究在妇产科进行心理防护的必要性与应用价值。通过科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供大家分析探究[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患者70例。年龄22~45岁, 患者所患疾病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而且患者所进行的手术都是大中型手术。通过观察[2], 我们发现有25例患者的性格较为开朗外向, 32例患者的性格具有懦弱内向的特征, 剩余的患者没有明显的性格倾向。

1.2 方法

对于所收治的患者, 我院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与相关注意事项的告知。而且, 在我院进行实验观察期间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告知, 并签署相关的知情通知书。所以, 此次试验没有违反相关的医学伦理, 具有合理性。我院依据统计学方法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 我院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实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加以引导与梳理, 而对照组的患者则采取常规的治疗手段。通过对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我院进行相关的统计与梳理工作。

对于观察组的患者我院主要应用以下心理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节。

首先, 我院对患者入院后进行必要的日常护理工作, 并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详细的诊治与告知, 以便患者对自身的病症具有详细的了解。从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 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增强其治疗信心;其次, 我院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精神支持, 通过与患者进行相应的沟通与交流建立患者的信心[3]。在此过程中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熟悉度, 从而使患者更加信任我院的医护人员;最后, 医护人员应尽量保持患者处在较为轻松的治疗状态下, 应用心理手段保持患者的心理状态平稳, 从而更加积极的配合相关治疗, 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 比较不同心理状态下患者的效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长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最终的恢复结果进行比对与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对此次选取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在对此次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合理解析, 其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我院通过对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与最后恢复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后发现,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后, 其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2天左右, 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5%, 而且在治疗过程中能积极地配合医生的相关治疗手段, 从而最终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最后均健康出院, 通过治疗取得的恢复效果状态较好, 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较高;相对而言, 对照组的患者也都健康出院, 但其住院时间较长, 平均在15天左右。而且, 在进行相关治疗时配合程度不高, 对治疗的有效性信心不足。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 患者所受痛苦较大, 最终的恢复情况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现代医疗手段只能够对心理护理的重视程度加大, 这不仅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医学手段不断发展的表现。现代医学已经证明, 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手段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所以, 医院在进行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应注重心理护理的必要性。而且, 医院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从而最终取得较好的疗效, 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5]。

在现在医疗手段下, 手术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得到应用。但是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程度较大, 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这样对医生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所以, 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视程度, 通过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工作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进而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尤其是在妇产科, 受限于患者的特殊性, 医生进行心理护理工作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只有通过应用较为有效的手段缓解患者的心理恐慌与压力才能更好取得效果。

我院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妇产科进行心理护理的有效性与必要性进行探究, 充分肯定了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程度。所以, 在妇产科必须建立相关有效的心理护理工作机制。医护人员也应不断加强学习, 熟练掌握心理护理的相关技能与手段, 这样不仅是对患者的负责, 更是对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摘要:目的 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式进行探究, 以便更好地缓解患者因患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从而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身体健康[1]。方法 依据统计学上随机分选的原则, 对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 观察组应用心理护理手段;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手段。结果 通过事后总结分析,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后, 病症的缓解情况明显, 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自身健康水平, 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 效果明显。相对而言, 对照组患者因心理恐慌造成治疗的配合程度不高, 治疗时间较长,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 效果明显偏低。结论 通过运用心理护理的手段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与恐慌,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病症的治疗, 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 在妇产科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防护的推广意义明显[2]。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中心,心理护理,应用探析

参考文献

[1]王艳秋, 李艳萍, 丛智宏, 等.常见不良情绪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12, 11 (6) :733.

[2]何丽敏, 付爱凤, 兰秀丽, 等.护理干预在减轻妇科腹部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11 (2) :320.

[3]李世兰,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探析[J], 医学与法学·综合版, 2013, 01.

[4]黎南南.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健康, 2013, 6, 7 (6) :140-141.

[5]赵岁红.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意义.现代护理, 2013, 05, 30:77-79.

妇产科心理护理 篇2

【摘要】在新医学模式的理念下,医务工作不仅只为治疗疾病,还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更深层次的关注,因为心理状态给患者疾病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患者良好的心态会有助于患者的恢复,本文就患者的病情与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心理咨询;治疗;妇产科;影响

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将女性卷入到竞争与挑战的纠纷中。现代女性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中,发挥的作用都十分明显,尤其是那些职业女性,她们不但是企业的脊梁,同样也是家庭的骨干,不但要参与社会竞争,还要负责家里的日常事务。日益繁忙的事务给广大女性朋友带来了伤病,心理健康也成为困扰和阻碍女性前进的绊脚石,各类社会问题接踵而至,由于生理特征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会造成女性更容易被各类心理疾病攻击,使大多职业女性长期在亚健康状态下工作。

通过不断的临床发现,患者的病情往往受心理因素干扰较大,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只是单纯地以药物进行治疗,很难达到治愈的效果,往往要辅以心理咨询,方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心理状态给患者疾病造成的影响

1.1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在社会和家庭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之事,或者有一些小摩擦,这些因素都会对女性的内心造成不利影响,只有做到与人和睦相处,对事情认真负责,问心无愧即可,无需太多猜忌,保持一颗平常心。

1.2性格、情绪的影响在患病之后,患者的忧郁和紧张的情绪会对病情造成无形的加重。尤其是一些性格相对内向的患者,严重的还会患上精神疾病。还有一些绝经妇女,对“更年期”形成恐惧感,还难以启齿,不仅自己寝食难安,还使家人身心疲惫。

1.3医院环境的影响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再加上陌生感,常常会使患者感到紧张和焦虑不安,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加重病情。为此,部分医院主张工作人员淡妆上阵,并将工作服换成淡妆,这些措施通过临床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2治疗

2.1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原则就是要学会聆听,聆听要全神贯注、诚心诚意。在聆听的过程中,要与对方建立起友情,但要避讳隐私问题。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治疗,以相关的医疗制度和职业道德为要求,逐步取得患者的配合与信任,使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比如,我院有一位患者,以为自己患了乳腺癌,但经我院确诊后,并无问题。通过和她的深入交谈,了解到她会有此想法的原因是:她的邻居家中有人患病,在探病回家之后,她将情况告知家人,但未引起足够重视,而自己则感觉双乳不适,尤其是在月经前后。根据这一情况,只需向患者说明这是大多数已婚妇女普遍面临的问题,不应该过多紧张和在意,只需放松身体,与身体的朋友多多交流、听听音乐,适当放松,并积极参加娱乐活动。一番开导之后,患者豁然开朗,忧郁等症消失殆尽。

2.2心理治疗医生的`鼓励、安慰、关心以及同情等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战胜病魔的决心,也是心理治疗起效的关键步骤。医生应结合每个患者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对其神态和言行均给予足够的支持,使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

3压力的缓解

轻度压力会使人紧张,而当压力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两方面。生理方面有:心律加快和血压升高以及免疫力下降等;心理方面有:躯体化和抑郁以及焦虑等。若压力得不到及时的舒缓或者释放就会出现记忆力衰退、失眠、麻木和沮丧等症状,会产生疲惫感,导致身体失调,成为一种亚健康或者慢性疲劳病状态,也会产生心身疾病。

3.1自我调适心理健康不但和社会心理刺激关系密切,还和心理中介因素有关,比如个人素质、控制感以及社会支持等。此外,还需保持一颗平常之心、感恩之心,保持乐观的心理,不要怨天尤人,觉得别人欠自己的,所有人都对不起自己,要善于发现别人的美。

3.2摆正心态,积极面对树立正确的观念,将压力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做好随时抗压的思想准备。善于自省,宽以待人,懂得付出。只有保持正确的心态,才能踏实入局,使内心变得强大,就不会经常为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所累。

3.3锻炼情绪注重情绪的锻炼,对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的突发情况冷静对待并妥当处理,保持稳定的情绪对事物作出客观准确的分析和理性判断,并从中找出解决办法和处理措施。对于生活中的琐事不必太过计较,懂得消除怨恨,与周围的家人和朋友建立友好关系。此外,可以将适当的情绪向朋友或者家人倾诉,将情感转移,以减轻负担。

3.4分解压力适度降解压力,主动寻求支持,对家人、朋友以及同事给予充分的信任,无需事事亲力亲为,发动大家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关系。

俗话说三分治病七分治心,妇产科的疾病很多跟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妇产科医护工作人员均要按上述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辅导治疗,改变传统以药物治疗的固定模式,从身体和心理全方位治愈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雅娟,于景龙,刘璐,等.孕妇心理咨询及健康教育的技巧[J].中国实用医药,,06(29):250-251.

[2]叶惠萍.孕产妇在不同妊娠时期心理咨询剖析[J].中国妇幼保健,,25(25):3688.

[3]张晓冬,张弛,宋珺,等.团体心理咨询对社区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11(23):2147-2149.

[4]黎荔.心理咨询对孕早期情绪抑郁的干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2(2):148-149.

妇产科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篇3

关键词:妇产科;急诊患者;心理问题;不良情绪;护理

中图分类号:R816.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05-01

引言:妇产科急诊就诊的病患所出现的病症主要是与生殖器官有关,例如,妊娠、分娩等一些有关急症。这些疾病的主要特点是病情紧急、病症变化快、发展较为迅速,在受到外界与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心里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患者极易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1]。因此,急需对妇产科病患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究其原因总结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提高护理的质量与效果,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有效的减少医疗矛盾和纠纷。我院妇产科急诊于2011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360例妇科急诊患者,通过对其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效果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1月到我院妇产科急诊就诊的360例病患,其中未婚54例,已婚患者为306例;按年龄区分,16~25岁患者共计113例,26~35岁患者为159例,36~45岁患者88例;城镇户口患者256例,患者中有104例是农村户口;小学文化以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患者56例,87例初中,103例高中,大学以及大学以上患者114例。除去134例是患有妇科疾病患者外,21例患有宫外孕,36例流产患者,34例急性盆腔炎患者,14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11例黄体破裂,18例妇科肿瘤;产科疾病患者有226例,其中116例正常临产,3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28例胎儿宫内窘迫,14例前置胎盘,37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就诊原因均为感到剧烈腹痛、阴道出血等,在就诊后30min~6h之间便得到确诊。

1.2方法

将360例妇产科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8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加了强心理护理:①.妇产科急诊患者前来就诊时其情绪为严重的焦虑不安及恐惧,因此,护理人员为让患者能够顺利的进行抢救,首先应通过镇定、沉着的进行抢救工作开始,忙而不乱,这样才能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为之后的抢救工作打下良好基础。②.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注意倾听与换位思考,只有努力做到与患者感同身受,尽量去理解患者,只有这样才能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处理问题,同时,非语言沟通也是极为重要的。如前来妇产科就诊的病患,在进行医护处理使,应时刻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熟练地运用所学专业的护理技术对患者进行帮助,使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③.根据患者病因不同,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流产患者多有悲观情绪,应多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给予患者理解与呵护,并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给予患者迎接下一个小生命的希望;对于患有妇科囊肿患者,多出会产生严重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应多给予关心,并用自身所学的专业医疗知识为患者讲解病情,让患者充分认识自身病症,与抢救的医生积极配合,熟练云中护理技术为患者减轻病痛的同时,稳定患者的不良情绪。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与焦虑评分对比

(1)经不同护理方案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者为48例、一般满意者为95例,总满意人数为141例,占78.33%;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者为156例、一般满意者为22例,占98.89%。可见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恢复与预后

(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经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后保持良好心态,与工作人员相配合,积极进行术后恢复,经统计各类患者经手术或药物治疗后恢复速度较对照组患者更快,住院时长明显缩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于相应时间对两组进行随访,对照组患者中19例病情复发,其中1例肿瘤患者生存期仅为6个月,观察组中仅有1例患者复发盆腔炎,观察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急诊患者在到妇产科急诊室就诊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如,紧张、焦虑、恐惧、烦躁等消极情绪,这与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身受病痛折磨有关,加强了不良情绪对体内交感神经受的影响,患者本身在病理和生理上会产生一系列的改变,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出现,对医护人员的抢救效果有严重的影响[2]。所以,重视妇产科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才能使患者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达到提高救治效果的目的。护理人员运用较为科学的理论对急诊病患进行心理护理,建立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良好护患关系,只有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有所改变,通过进行心理护理来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这是作为护理人员服务于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3]。在对妇产科急诊患者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应该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而一些患者出现过于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与病患交流、沟通,可适当利用肢体语言,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护理操作时,应该动作敏捷、细致、专业,这样才能给患者足够的安全感[4]。在妇产科急诊室工作的护理人员,要具备时刻应对突发事的能力,所以,必须不断对自身能力进行提高,只有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及心理素质,才能在突发情况出现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心态[5]。需要注意的是,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过程中,注意文明用语的应用,要充分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使患者对诊疗保持积极的态度,有效提升病患的应激能力,只有当患者处于最佳状态时,才能使缺血、缺氧、疼痛等耐受能力有所增强,争取更多的时间,让医生进行抢救,尽早缓解患者的痛苦[6]。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医护人员对妇产科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到有效的消减,护患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患者与医生积极配合,才能为抢救工作赢得宝贵时间,抢救的成功率可以明显提升,进而提高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黄蔚;;对产妇的心理护理之我见[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卷08期 ;165-165页

[4] 罗彩利;;急诊宫外孕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年27卷30期 ;32-33页

妇产科心理护理 篇4

关键词:心理护理,妇产科,应用价值

分娩是产妇正常的生理反应,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产妇较大的心理压力[1], 影响了正常分娩, 因此, 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对缓解产妇心理压力, 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 笔者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分娩的产妇进行心理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分娩产妇60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0例, 观察组初产妇190例, 经产妇110例, 年龄22~39岁, 平均27.8岁;对照组初产妇192例, 经产妇108例, 年龄20~39岁, 平均27.2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对照组产妇只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心理护理措施: (1) 产前护理:由于产妇入院后不适应医院的生活, 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因此, 护理人员要向产妇作自我介绍, 同时介绍医院环境, 如厕所位置、开水位置、食堂位置等, 了解产妇一般资料, 对产妇进行心理状况调查, 针对产妇存在的不良心理进行疏导, 首先向产妇讲解分娩的过程, 让产妇对分娩有个清楚的认识, 增强产妇的信任, 帮助产妇消除各种不良心理,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分娩。 (2) 分娩中的心理护理:在分娩期间, 医院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分娩环境, 做到温度、湿度适宜, 告诉产妇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2], 引导产妇何时用力、如何用力等, 在分娩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全程陪护, 消除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 使产妇有安全感, 期间要多与产妇沟通, 耐心地为孕妇听胎心和检查宫口的情况, 这样可以缩短产程, 降低风险率。若遇到不能顺产的产妇及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 要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 耐心讲解进行剖宫产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要与产妇沟通, 介绍剖宫产的过程、注意事项及产妇配合的方法, 引导产妇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顺利完成剖宫产。 (3) 分娩后的护理:产妇分娩后心理变化很大, 有来自胎儿性别的压力, 有来自分娩后不适的压力, 还有的产妇需要面对剖宫产疼痛的压力, 因此, 护理人员要了解产妇的具体情况, 对重男轻女思想较重的家庭, 特别是产妇家属, 尤其是是对丈夫的教育, 使丈夫能够对产妇多关怀、多给与温暖, 消除产妇的心理压力, 要耐心引导, 生男生女不是产妇一个人的问题, 要多给与温暖, 男孩女孩都一样, 而且, 现在计划生育政策也放宽了, 生育二胎是早晚的事情, 消除产妇及家属的各种顾虑, 积极照顾产妇;对待顺产的产妇, 要及时告诉产妇尽早排尿, 防止尿潴留, 对待剖宫产疼痛的产妇, 要耐心教育, 同时给产妇播放轻音乐等欢快的歌曲, 来分散产妇的精力, 以缓解疼痛, 另外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 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行流质饮食, 逐步过渡到普食。另外对产妇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密切关注产妇的言谈举止, 及时反映产妇出现的异常, 联合产妇家属共同治疗;然后应该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多向产妇介绍有关母乳喂养及育婴的常识, 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最后动员家属关爱产妇, 给予产妇心理安慰, 指导产妇进行产后体形恢复训练, 使其保持自信, 以更好更快地恢复。

(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出血量、中转剖宫产例数及纯母乳喂养比较:观察组产程时间 (9.6±4.1) h, 出血量 (116.3±20.1) m L, 中转剖宫产45例 (15.0%) , 纯母乳喂养294例 (98.0%) ;对照组产程时间12.5±7.5) h, 出血量 (176.6±25.1) m L, 中转剖宫产117例 (39.0%) , 纯母乳喂养240例 (8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护理满意度情况:经过心理护理后, 观察组对护理满意296例 (98.7%) , 对照组对护理满意220例 (73.3%)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产妇安全生产的前提是做好妊娠期的妇产科基础知识教育和心理护理, 而辅助条件是加强产妇生产时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有积极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做好适当的心理护理, 做到医护工作之间的融合、护理学与心理学的融合, 来实现医患关系的融合, 创建科学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减少产妇的分娩时间, 减少难产的发生, 保证产妇的分娩顺利进行。在妇产科护理的过程中, 作为护理人员, 不仅要充分重视专业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 还应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下产生的心理反映[3], 及时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中的访视对产妇非常重要, 不仅能够帮助护士了解产妇的情况, 也能够在手术的过程中根据产妇的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 使产妇更进一步了解护士, 熟悉护士, 并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 从而缓解紧张的心情。对心理护理方面的问题要有足够的重视, 在产妇问及心理护理方面的问题时, 不应回避或照本宣科, 在工作之余, 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加强对心理学方面的学习, 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的护理模式的转变。通过心理护理, 不仅使产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关怀, 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而且也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 从而大大提高产妇对医院的满意率, 提升医院的声誉。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程时间、出血量、中转剖宫产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纯母乳喂养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对护理满意296例 (98.7%) , 对照组对护理满意220例 (73.3%)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心理护理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素娥, 覃桂荣, 雪丽霜, 等.促进早期母乳喂养干预措施的实施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9) :664.

[2]陶富芬.心理护理在产科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27) :4086-4087.

妇产科心理护理 篇5

一、(共0分)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下述哪项是分娩的主要力量

A、子宫收缩力B、腹肌收缩力C、肛提肌收缩力D、圆韧带的收缩力E、四肢骨骼肌收缩力

答案:A2、有关灌肠的禁忌证,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阴道出血,胎膜破裂,先露未衔接B、臀位、横位C、估计1小时内结束分娩D、枕横位及枕后位E、严重妊娠中毒症及心脏病 答案:D3、有下列哪项情况者暂不宜上避孕环

A、月经后3~7天B、平产3个月后C、剖宫产后6个月D、人工流产后立即E、引产后立即

答案:E4、子痫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

A、脑水肿B、脑出血C、肾衰竭D、急性重型肝炎E、循环衰竭

答案:B

二、(共0分)每组试题与5个共用备选项配对,可重复选用,但每题仅一个正确

A、滴虫性阴道炎B、真菌性阴道炎C、老年性阴道炎D、性阴道炎E、阿米巴阴道炎

5、泡沫样白带见于

答案:B6、豆渣样白带见于

答案:A

三、(共100分)每题可有一项或多项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7、下述哪些情况禁止使用硫酸镁

A、呼吸每分钟少于16次B、膝反射消失C、尿量每天少于600mLD幼年、心率每分钟大于110次E、血压小于12/9kPa

答案:A,B,C8、妊娠期肝脏负荷加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A、孕期营养需要增加B、母体基础代谢增高C、胎儿的代谢产物经母体排泄D、孕期雌激素分泌增加E、妊娠期间血容量增加

答案:A,B,C,D9、发现葡萄胎病人小阴唇有一紫蓝色结节,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不用处理B、用棉签或钳子夹掉C、报告医师D、观察结节发展情况E、观察结节有无活动性出血

答案:C,D,E

四、(共0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纸答卷正确用√错误用×表示)

10、卵巢肿瘤并发症有蒂扭转、破裂、感染、恶变。

答案:(√)

11、霉菌性阴道炎应用酸性溶液冲洗阴道。

答案:(×)

12、早产儿是指妊娠26周以上,未满36周,体重在1000~2000g以下的活产新生儿。答案:(×)

13、开奶前喂食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是产生乳头错觉,减低对母乳的渴求,产生变态反应,母亲对自已有奶缺乏信心。

答案:(√)

14、纯母乳喂养,指婴儿吃自己母亲的奶包括库奶,除母乳外不给其他食物。答案:(×)

15、宫颈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接触性出血。

答案:(×)

16、子宫肌瘤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粘膜下肌瘤三种。

答案:(√)

17、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流血。

答案:(×)

18、母乳不足的原因是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没有把大部分乳头、乳晕含入婴儿口中。答案:(×)

19、按需哺乳是每天喂乳6~8次。

答案:(×)

五、(共0分)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文字、得数、编号或图形

20、妊娠晚期早破水可能发生的危险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脐带脱垂、宫内感染

21、闭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答案: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垂体性闭经、丘脑下部性闭经

22、正常分娩的母亲母婴皮肤接触应在________,开始接触时间不得________。答案:生后30分钟以内、少于30分钟

23、宫颈癌的好发部位是________。

答案: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处24、24小时母婴同室指________和________,分离时间________。

答案:治疗、护理、不超过1小时

25、按需哺乳是当婴儿啼哭(肚子饿)或母亲感到________进行哺乳,答案:乳房胀时;不限时;不定量

26、胎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答案:代谢、防御、免疫、合成27、产后出血的病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

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研究 篇6

【摘要】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患者的心理护理成为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本文从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出发,着重探讨了手术患者手术室心理护理相关问题以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对心理护理认识和护理技巧。

【关键词】 手术 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44-01

手术是妇产科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同时手术又必然要给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出血、疼痛乃至一定程度的风险。对多数患者来说,则是一个心理性应激与适应的过程。手术室心理护理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不同的个体,找准因手术这个应激源导致的主要心理问题,并通过心理护理手段使患者顺利的获得适应。在倡导文明服务的今天,心理护理以其对“人、健康、环境、护理”的独特见解,把护理连同关爱、治疗融为一体,使心理护理以其闪亮新颖的内容融入到护理工作。

1 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必要性

1.1 解除产妇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响

产妇妊娠分娩是一种自然的正常的生物学过程,然而其强烈的生理、情感体验,以及伴随着角色转变而来的社会、经济与家庭压力却致使孕产妇在怀孕、分娩与产后过程中发生各种心理与情绪波动,出现诸如失眠、忧郁、焦虑、恐慌等影响产妇顺利分娩的不良精神状况。在这一特殊时期,产科心理护理致力于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孕产妇进行科普宣教,促使正确的知识认知改善孕妇因为生理变化产生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对于具有产科并发症的患者,消除其不良情绪,确保孕产妇手术顺利,保障孕产妇人身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2 促进产妇对住院环境的适应性

孕产妇一般在分娩之前便会住进医院,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孕产妇的心理与情绪影响显著。一方面,孕产妇需要自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对于年轻的孕产妇来讲,限制性的条款章程让她们感觉到自由的剥夺,容易产生对立情绪,情绪控制能力较弱的孕产妇,甚至会出现和同房病友以及护理人员闹意见的情况。另一方面,住院环境的布局、环境的安静美化、物品器械的配备会影响孕产妇的安全体验会严重干扰孕产妇心境的安定。产科心理护理是一种认识行为干预,及时发现与处理孕产妇异常情况,通过亲切的交谈,针对性的讲解与答疑,消除孕产妇的心理障碍,建立基于医院环境的参与型的护患交往模式,促进产妇对医院环境的适应性。

1.3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护患关系

医学观念的转变以及医学技术的发展,对产科孕产妇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掌握孕产妇心理特点,将以人为主的护理理念贯彻始终。现代心理护理即是发扬文明社会的人文关怀精神,将珍视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落实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产科心理护理的内容,一是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熟练的护理技巧,规范言行举止,尊重孕产妇的差异化需求;二是重视护患沟通,通过良性的信息传递实现情感交流,化解孕产妇的疑惑与不满;三是致力于消除孕产妇的心理紧张与情绪困扰,促使科学的指导帮助孕产妇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给予孕产妇精神支持与安慰。因此,产科心理护理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具有人性化护理特征,有助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医患关系。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情况 患者50例;年龄:18-35岁,37例,占调查人口74%;36-45岁,12例,占调查人口24%;45岁以上1例, 占调查人口2%;。工人13例(26%),农民21例(42%),干部7例(14%),知识分子9例(18%)。均为大、中型择期手术。性格开朗外向型23例(46%),懦弱内向型16例(32%),无典型性格倾向者11例(22%)。

2.2 心理问题

(1)对手术本身的顾虑:不理解手术的必要性6例(12%),怕有生命危险23例(46%),怕出血25例(50%),怕上胃、尿管26例(52%),怕被作实验品38例(76%),怕患癌症20例(40.0%)。

(2)对手术医生的顾虑:希望主任或高级医师主刀43例(86%),怕實习医生开刀32例(64%),选择手术医生性别3例(6%)。

(3)对麻醉的顾虑:怕手术疼痛43例(86%),怕全麻影响智力1例(2%),要求全麻以消除恐惧3例(6%)。

(4)对手术后的顾虑:怕术后无人照顾1例(2%),怕伤口感染31例(62%),怕术后影响生育能力11例(22%)。

(5)社会因素造成的顾虑:怕花钱太多4例(8%),担心手术期间影响工作3例(6%),挂念亲人8例(16%)。

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实行心理护理前后是手术患者整体护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解决心理问题具有显著意义,并对保障麻醉和手术的顺利施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心理护理的方法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预手术病人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手术患者由于自身的心理特点和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往往比其他患者表现的更强烈。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主动进病房访视病人;说明手术的过程和麻醉方式,使病人对手术和麻醉有初步的理性认识。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直接相关的。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反应。首先要尊敬病人;其次要关心病人。热情、耐心、周到、细致的服务会取得病人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病人恢复健康。

3.2 重视营造科室人文环境 始终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使入院的产妇有一个洁净、温馨的就医环境,以减缓由于陌生环境带来的紧张感,并且为每个病房都设置了沙发、卫生间,方便行动不便的产妇。

3.3 护理人员要树立高度责任感 在晨间打扫与下午查房中,语言温柔,态度和蔼可亲,用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知识,帮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纠正她们不良的喂哺习惯,并对产前及产后的系列相关知识进行宣教,使她们树立了分娩的信心及育婴的经验,同时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信任。

4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医学卫生知识不断普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病人看病、住院、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迫切需要解释指导及安慰。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对病人的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病人术前焦虑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给予心理支持并告知相关的保健知识协助其手术的预后。术前术后访视充分体现了对患者的重视、理解和尊重,给患者最大程度的关怀,搞好医患关系,这样能够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医院的信誉。

参考文献

妇产科心理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妇产科手术患者, 年龄23~39岁, 平均年龄32.1岁;其中16例患者为子宫肌瘤, 25例患者为异位妊娠, 15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癌, 19例患者为卵巢肿瘤, 11例患者为子宫脱垂。随机将其护理组与常规组, 各43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 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针对性的术前、术中、术后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并且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认真倾听患者倾诉, 并以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为依据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护理人员还要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及相关问题, 使患者明白手术的有效性及重要性, 取得患者的认可及配合;同时护理人员还要确保病房环境的干净、卫生, 同时也可以患者的喜好为依据对病房进行布置, 从而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逐渐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1.2.2 术中护理

患者行手术治疗时护理人员应进行陪伴, 并且要耐心的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及主治医师的相关情况, 从而逐渐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术中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保暖措施, 并且要及时给予患者安慰及鼓励, 避免患者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

1.2.3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者身上的血迹擦拭干净, 并且对患者衣着进行整理, 同时还应及时将患者送至病房, 并以温和的语言向患者说明手术效果。由于多数患者都担心术后会产生剧烈疼痛现象, 因此,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通常情况下术后切口仅会在24 h内产生轻微疼痛现象, 从而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此外, 术后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病房巡视的重视, 认真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一旦有异常现象发生则应立即告知医师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组间数据展开χ2检验, 组内数据展开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然分娩率及阿氏评分情况对比

护理组43例患者中34例产妇为自然分娩, 9例产妇为非自然分娩, 护理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为79.07%, 常规组43例患者中24例产妇为自然分娩, 19例产妇为非自然分娩, 常规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为55.81%, 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 。护理组43例产妇中40例产妇阿氏评分≥8分, 占93.02%, 3例产妇阿氏评分<8分, 占6.98%, 常规组43例产妇中31例产妇阿氏评分≥8分, 占72.09%, 12例产妇阿氏评分<8分, 占27.91%, 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 。

2.2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35%, 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6.74%, 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妇产科手术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前通常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 从而使得患者极易出现紧张、恐惧、担心、焦虑等不良情绪, 若不及时给予患者行之有效的处理, 极易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而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维持患者心态平稳、减少情绪波动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加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重视, 给予患者系统的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干预就显得至关重要[2]。

心理在现代护理模式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贯穿临床护理全过程, 涉及护理实践各环节[3]。我院为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效果,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护理组患者行针对性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且研究结果表明护理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阿氏评分及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这就说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妇产科手术患者针对性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自然分娩率及分娩质量, 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晋凤.妇产科护理风险及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5) :261.

[2]陈珅.妇产科护理安全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健康大视野, 2013, 21 (8) :809.

妇产科心理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48例妇产科患者, 年龄25~67岁, 平均年龄 (34±20) 岁。孕产妇20例, 孕周 (36±2) 周;子宫肌瘤18例, 宫颈癌6例, 子宫癌4例, 病程3个月~2年。

1.2 心理特点

1.2.1 情绪急躁

妇产科患者大多是妊娠、分娩、恶性肿瘤或其他疾患。当今社会, 妇女同志无论在社会上或者是在家里, 都有一定的地位。当她们身患疾病时, 往往比较悲观、伤感, 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有的患者病情重, 不仅害怕疾病恶化, 也担心经济负担。不少患者表现出急躁不安, 甚至不配合治疗。

1.2.2 恐惧忧虑

妇产科患者入院后, 由于对医院环境以及医院医疗条件不熟悉, 再加上缺乏有关医学知识, 对医疗操作程序, 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不了解, 容易产生恐惧、忧虑等不健康心理, 表现为惊慌失措, 恐惧万分。另外, 有些患者考虑到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 压力很大, 心情烦躁, 不配合治疗工作[3]。

1.2.3 孤独寂寞

妇产科患者入院后往往时间比较长, 患者家属不可能天天时时陪护患者, 她们往往表现为无所事事, 孤独寂寞, 情绪低沉等。

1.3 护理方法

1.3.1 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宣讲教育。

产妇入院后, 给予产妇讲解必要的分娩知识, 并让其熟悉周围环境。使产妇对分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增强其信心。对恶性肿瘤或其他疾患患者, 使他们了解自己所患疾病形成的原因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4]。

1.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直接相关的, 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反应[5]。护理人员要用美好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去与患者接触, 通过热情、耐心、周到、细致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患者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 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6]。

2 结果

心理护理对妇产科患者疾病的痊愈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 48例妇产科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

3 讨论

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病程的长短甚至疾病的痊愈, 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7]。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 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现代护理工作模式中, 护理工作已包括心理护理等高层面且更具复杂性、创造性的工作。妇产科患者大多是妊娠、分娩、恶性肿瘤或其他疾患, 容易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 产生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现象。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护理实践证明, 对妇产科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效果确切, 简单易行, 值得推广。因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陈进莲.手术室责任制护理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 15 (2) :83-84.

[2]李亚辉.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02, 24 (10) :615.

[3]杨胜敏.浅谈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学, 2008, 45 (4) :41-42.

[4]陈少炎.急诊治疗和护理的指导方针[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3, 24 (6) :23-24.

[5]邵红霞, 姜海波, 仲蓉.肛肠手术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7, 7 (4) :74.

[6]潘黎.肛肠疾病28例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09, 25 (12) :203.

妇产科心理护理 篇9

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2009年6月来我院妇产科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患者150例, 其中未婚51例, 已婚99例;年龄18岁~30岁78例, 30岁~40岁42例, 大于40岁30例;行妇科检查及宫内放置节育器87例, 行人工流产63例。

2 患者的心理特点

2.1 恐惧心理

接受妇科腔内操作患者, 尤其是未婚患者普遍存在恐惧心理, 进入妇检室, 看到诊疗器械变得情绪紧张。英国迪克·瑞德曾提出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的概念[2], 由于患者对操作缺乏充分认识, 害怕检查及操作过程带来的疼痛, 及给身体带来损失, 影响以后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表现为紧张、恐惧, 情绪不稳定, 心率加快, 哭叫, 颤抖, 手足冰冷及不配合检查和操作。

2.2 悲伤心理

部分胚胎停育患者, 情绪悲伤、激动, 表现为哭泣、怀疑、逃避, 不相信B超检查结果, 不愿意终止妊娠, 特别是一些不易受孕患者及行人工受精患者表现更为突出。

2.3 焦虑心理

对部分患者来说, 腔内操作是其以前生活的盲区, 从未有过的体验。患者怕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 技术不熟练, 害怕节育器不能放在宫内合适的位置, 人工流产患者担心不能完全将胚胎排出, 担心下次怀孕会同样出现胚胎停止发育情况。加之操作前告知可能发生种种意外, 无疑引起患者的焦虑心理。

2.4 敏感心理

接受腔内操作的患者, 特别是不易受孕、未婚早孕行人工流产, 及人工受精胚胎停育患者, 情感脆弱, 较敏感, 对医护人员说话声调、动作过于敏感, 医护人员的交流其会误认为自己病情严重而感到恐惧。

2.5 无知、无助心理

无知无助心理多见于未婚早孕行人工流产者, 大多数未婚女性怀孕之前在性行为及生殖方面未能得到必要的指导[3], 抱着侥幸心理, 一旦妊娠, 发现自己没有婚姻的保护和家庭必要的社会支持, 背负沉重的思想包袱, 心理健康状况极差。

2.6 羞愧、自卑、紧张心理

这种心理状态多见于年龄较大及首次经阴道超声检查及未婚先孕行人工流产患者, 大多数患者对阴道超声检查及人工流产知识是一个盲区, 羞愧难当;同时担心自己的身体承受不了, 怕引起大出血, 危及生命, 怕对今后生育有影响, 怕引起其他方面的后遗症等。

2.7 迫切求医心理

大多数患者急切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安慰和交流, 特别是意外妊娠者希望尽早摆脱妊娠反应的困扰;未婚怀孕者, 急切希望尽早终止妊娠。

2.8 不安全感、不信任感

多数患者担心医生技术水平低, 反复询问医生的年龄、工作年限、学历等情况;无痛人工流产者担心麻醉师技术水平低, 担心麻醉带来的副作用, 担心人工流产不干净, 造成宫内感染, 怕影响以后的正常工作、生活、生育等。

3 护理干预

3.1 恐惧、焦虑护理干预

医护人员多与患者进行耐心的交流、沟通, 了解掌握患者焦虑、恐惧的原因, “对症下药”。给患者以支持、鼓励、安慰, 进行流产及性知识的宣教, 鼓励患者主导自己的情绪, 消除和缓解恐惧、焦虑心理。

3.2 悲伤心理护理干预

部分胚胎停育患者, 由于失去胎儿, 表现为生气、抱怨、哭泣、否认等。应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育史、停经时间、妊娠反应情况、对流产知识了解的程度, 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的诉说, 引导患者把内心的悲伤倾诉出来。

3.3 无知、无助感护理干预

对此类患者, 护理人员要以家人的心态面对患者, 使她们不受歧视, 有被接纳感;并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 以直泄法及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 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操作。

3.4 羞愧、自卑紧张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以热情、真诚的态度和同情心去关心爱护她们, 解释人生的经历中有坎坷是难免之事, 应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应该自立、自强和自信, 鼓励她们从自卑中解脱出来, 面对现实, 增强对未来生活的勇气。

3.5 不安全感、不信任护理干预

给患者讲解操作医师的业务水平及知名度, 给患者提供之前腔内操作成功的实例;对无痛人工流产者讲解麻醉医师的工作经验及其技术娴熟, 手术时间短, 无痛苦, 术后1周即可工作, 使其放心, 积极配合操作。

3.6 术中护理

创造安全、舒适、安静、整洁的环境, 告知患者操作步骤、体位、大概所需的时间,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教会患者放松、配合的方法。操作中动作应轻柔、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适时与患者交谈, 转移、分散其注意力, 缓解患者的恐惧、紧张情绪。

3.7 健康宣教

对患者进行避孕保健知识及注意事项宣教:人工流产患者术后多摄入优质蛋白, 同时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忌食生冷酸涩辛辣食物。出血停止后, 可进温补之品, 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纠正患者禁食水果的错误认识。半年后可以再怀孕, 怀孕早期服药要谨慎, 怀孕前3个月可到当地妇幼保健院免费领取施利安预防胎儿畸形。同时告知患者流产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据文献报道, 40%~60%与免疫因素有关[5]。使患者对下一次怀孕有充分的准备, 充满信心。

4 结果

通过心理及护理干预措施, 101例患者在腔内操作中配合良好, 49例配合较差, 仍存在负性情绪及部分心理问题[4]。表现在年龄及文化程度上的差异, 其中年龄<35岁者, 配合情况明显好于年龄较大者, 文化程度较高者配合情况明显优于文化程度低者。

5 小结

悲伤、恐惧、焦虑、敏感等不良情绪从生理及心理上给患者造成双重负性影响, 进而使接受腔内操作的患者产生各种不配合的行为。在操作前及操作中梳理、归纳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 针对问题利用相关的医学知识、心理学方法合理指导, 使各种腔内操作患者能做到正确认识, 积极配合, 保证检查治疗的顺利实施, 最大限度地减轻腔内操作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参考文献

[1]钱玉秀.中日两国手术室护理比较[J].使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2) :17-18.

[2]卢美秀, 许淑莲.现代护理实用全书[M].第3卷.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8:220.

[3]张亚男, 范红斌.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2, 10 (4) :223.

[4]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1998:208-209.

妇产科心理护理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本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所收治的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当中选取108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每组各54例。观察组中, 年龄22~44岁, 平均年龄 (28.12±2.06) 岁, 其中初次妊娠33例, 多次妊娠21例;对照组中, 年龄21~44岁, 平均年龄 (27.06±2.16) 岁, 其中初次妊娠32例, 多次妊娠22例。通过对比, 两组患者的年龄、妊娠情况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 具体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心理护理和术后心理护理。①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病史、手术方式等进行全面的了解, 及时有效的和患者进行沟通, 让患者清楚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②术中: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 手术护理人员要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接待患者, 从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③术后:要告知患者手术效果, 并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以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术中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等为观察指标。采用本院自制的心理状态评分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 每一项满分为50分。分数越高, 心理状态越差[1]。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心率 (HR) 、血压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经过护理, 观察组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2。

3讨论

在妇产科手术中, 由于患者需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因此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例如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 这些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分娩情况, 甚至会威胁到患者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因此在整个围手术期要要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及时有效的和患者进行沟通, 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其次要做好术中心理护理, 手术护理人员要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接待患者, 消除患者的陌生感, 增强患者的信任感。第三, 要做好术后心理护理, 要告知患者手术效果, 并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树立术后恢复的信心[3]。

通过本文的研究,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护理, 观察组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行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 能够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有效改善预后[1,2]。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从本院所收治的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当中选取108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 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行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 能够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有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朱运添.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32 (9) :128.

[2]李兰英.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分析[J].健康必读, 2013, 12 (3) :486.

妇产科心理护理 篇11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心理观念 心理护理 产科 应用

临床护理工作不仅是护理活动的过程,也是护患双方交往的过程,产科是医院风险大、事故高发的科室。以人为本的心理观念及心理护理是指以孕产妇为中心,以真挚、尊重、接纳、同感、信任、理解和温暖的态度始终陪伴孕产妇及家属,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充分评估并了解孕产妇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在护理的全过程中,通过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能,积极影响孕产妇的心理,以达到帮助她们在各自的条件下保持最佳身心状态的护理目的。通过在妇产科3年的护理管理与临床实践,对基层医院产科心理护理技术的应用有较深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5~2007年收治产妇320例,年龄17~42岁,平均28岁;其中顺产215例,难产17例,剖宫产88例;病程3~7天298例,8~14天17例,15~30天5例;文化程度文盲31例,小学117例,初中92例,中专33例,大专以上47例;农村产妇75%,城镇产妇25%。

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充分评估每位孕产妇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在产前、产时和产后采用一般心理护理辅以针对性的个案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技术

评估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在新入院时,通过入院宣教和询问病史,从两方面评估影响护患沟通与交流的因素。良好的护患沟通与交流,可以帮助我们充分了解产妇及家属的心理状态,提高她们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亲属之间的亲和力,把心理护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好的程度。①来自于孕产妇方面的因素:主要有孕产妇的性格类型、既往史、孕产史、文化程度、婚育观念等。②来自于家属方面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重组家庭)、经济条件、夫妻关系的类型(爱情型、平等合作与分工型、建设型、惰性型、失望型、一体型)、社会背景等。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技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先决条件。护士用尊重、热情、同感、真诚、接纳和积极关注的态度为孕产妇创造一个安全、信任、温暖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①表达尊重与真诚的技术:表达尊重需要以真诚为基础,做到以礼相待,一视同仁,信任对方,保护隐私,完整地接纳产妇,用理解和温暖来消除她们的顾虑。尊重、真诚、热心、积极的态度会决定你对孕产妇的认同感,可以增强孕产妇的自信心,切忌用消极与评判的态度,以免使孕产妇自信降低,甚至产生对抗。②建立良好的同感技术:同感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作为态度,它表现为对产妇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爱护;作为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产妇及家属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感是心理护理的平台,要求护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孕产妇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设身处地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用心去体会她们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在与孕产妇及家属建立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尽量花时间去陪伴孕产妇的分娩过程,让她体会到安全、温暖及被尊重、被关心的气氛。

实施有效心理护理的关键因素是护理人员本身:心理护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自身的思想、态度、一言一行,人生经验、自我形象、性格、需要、信念、价值观、生活观、对人的看法、态度与关怀等都是实施心理护理的有效因素。在护患关系中,护理人员内在的品质越是协调一致,越能给产妇及家属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心理护理方法

待产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方法:①孕妇新入院时,护士要以热情的态度、温和的语言迎接,主动关心和听取孕妇的主诉,介绍医院的环境及主管医生,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量给产妇及家属提供生活上的方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对于初产妇及农村偏远山区孕产妇入院后要及时清理婴儿出生后的所须物品,对物品准备不足的,要及时告知家属准备充足。②积极了解孕妇及家属当前的状态,包括她们对检查、诊断、治疗的态度,内心的感受,与家人的关系,对未来的打算等。对过期妊娠或有妊娠并发症的高危孕妇,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除加强产程观察外,应多与孕妇及家属沟通交流,以防孕妇因为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产生不安的情绪。③临产过程中,产妇会因宫缩而产生痛苦、焦虑、不安的情绪,护士在与产妇交流时,表情要与产妇合拍,表现出足够的庄重与专注,同时采用指导性的交流方式,帮助产妇认识产程进展过程,积极鼓励产妇,用深呼吸放松和转移注意力来减轻对疼痛的感受。因进食少导致产力不足的待产妇要鼓励和协助进食,以保证充足的产力。对产程进展不顺利需行剖宫产的待产妇,要及时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疏导,主动介绍手术过程、手术方式,减轻其对手术的恐惧与不安,以良好的状态去适应手术。

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方法:①分娩过程中,针对第二产程,护士要根据产妇的情况,加强宣教和指导:用启发性的交流方式,激发产妇的主观能动性和顺利分娩的信心,帮助产妇明确自己目前面临的问题,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用最佳的配合方式来完成第二产程。②疼痛的护理:第二产程是产妇体力消耗的高峰,也是宫缩最密集的时段,加之会阴侧切,胎儿即将娩出,产妇的身心消耗巨大,這一阶段,护士要用心陪伴产妇,安慰并稳定产妇的情绪,让产妇感到有护士和她在一起去面对分娩的困难,对疼痛忍耐差的产妇,在保证配合分娩的情况下允许其喊叫或哭诉,护士可适当地握住产妇的手,在宫缩时,协助其使用腹压,增加产力。③避免不良心理刺激:在第二产程中,产妇身心反应最大,护士要用温馨体贴的话语进行指导和安慰,避免在产妇最疼痛时在一旁谈笑风生或述说无关话题,对求子(女)心切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可先不急于告知其胎儿性别,应待产妇情绪平稳后告知并行疏导,以防产妇情绪突然低落,引起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大出血。

产后心理护理方法:①加强观察,重视主诉:产后不能因分娩完毕就忽略产妇的主诉。在观察生命体征的同时,要注意观察产妇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及角色的适应、对婴儿的态度,警惕产后抑郁的发生。②实施讨论性的交流与护理:产后产妇的紧张焦虑基本缓解,面临的是全新的生活。除了对产妇顺利分娩进行祝福外,可用讨论性的交流与产妇及家属共同商讨对婴儿及产妇的护理。主要内容:指导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方法,改变以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要充分尊重产妇,用信任和理解来解决产后遇到的问题。③对产后个别心理反应较大的产妇要加强观察,如有新生儿先天畸形、或经过复苏抢救的新生儿产妇及家属,性别期待失望的产妇,夫妻关系不和的产妇,或单身产妇,未婚先孕的产妇,有智力缺陷、精神疾病的产妇,要及时予以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使产妇感到被尊重,被关心,从而增强其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产妇出院前,向产妇介绍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指导产妇在产褥期做好自我关怀、自我指导、自我接受,以增强身为人母的幸福感。

以人为本的心理观念及心理护理强调以产妇为中心,用真诚、温暖、尊重的态度平等对待每一位产妇的心理需求,注重发挥产妇的内在潜能,始终和产妇在一起面对困难,是一套建立在科学的心理咨询理论基础上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是现代心理护理领域值得推行的一种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心理护理在产科输血护理中的应用 篇12

2012年8月至12月,我科共计收治需输血孕产妇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心理护理),每组19例孕产妇患者。19例对照组孕产妇患者中,平均年龄27.2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1例,患者本人为独生女16例。19例观察组孕产妇患者,平均年龄26.9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2例,患者本人为独生女17例。两组患者自然情况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两组接受输血的孕产妇患者,年龄差异不大,文化程度相近,患者本人独生女比例接近,但个体的疾病种类和病情病期等不同。两组均按照护理规程进行常规护理,输血前了解患者病情(妊娠史、输血史、过敏史、传染病史等)、输血的目的、输注的血液品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时间和速度。按照一人一次一管的顺序采集交叉配血血样,记录采样时间后,按规定时间送输血科。接到取血通知后,到输血科取血,与输血科共同核对,并检查血液质量,确认无误后签字记录。血液取回后,应尽快输注,不得储存。

观察组在常规输血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方法:

2.1 输血前心理护理

近年临床孕产妇年龄多在20~35岁之间,身体素质比较好,文化程度大专以上者居多,对新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强,但独生子女比例高,心理脆弱依赖性强者居多。孕产妇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由于体内激素作用,心理变化较为显著,情绪波动起伏较大,经常处于矛盾、烦恼、抑郁、焦虑和疑虑之中,心理脆弱、易激动,依赖性增强。特别是在确定需要输血后,由于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缺少对所患疾病的了解,加之对自身身体和胎儿健康情况的担心,对输血有明显的恐惧、紧张甚至是抵触的顾虑心理。针对孕产妇这样特殊心理特点和需求,我们重点加强输血前宣教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向患者介绍输血的有关知识、输血对恢复健康的意义、现代输血的安全性、需要输注血液产品的特点等相关知识[2]。

2.2 输血中护理

在输血过程中护士操作要从容熟练,给孕产妇以安定感和信心。在输血开始的前十五分钟要陪伴患者,输血过程中反复巡视观察,指导大量输血患者注意保暖,及时发现输血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并正确处理。出现输血反应时,除了根据医嘱的积极处理外,护士要陪伴在病床边加强观察,稳定患者情绪,安慰患者。

2.3 输血后护理

输血结束后,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输血后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变化。输血常有明显的短期效应,充分利用这一效应,及时与孕产妇沟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孕产妇的愉快情绪,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

3 结果

两组输血后第2天护理满意度情况见表2。

4 讨论

孕产妇输血护理有特殊的护理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普通输血护理知识,根据具体病情和输注的血液成分,管理好各种血液成分输注顺序和速度[4]。还要做好输血前、中、后的心理护理,改善孕产妇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调动主观能动性,正确面对疾病和输血,共同参与输血过程,才能顺利的完成输血工作,以达到输血护理目标的最佳效果,保障治疗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艳杰,护理心理学,第3版,2012,11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

[3]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

上一篇:生态排水下一篇:高中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