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临床心理护理(共12篇)
妇产科临床心理护理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分娩产妇60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0例, 对照组产妇只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 (9.6±4.1) h, 出血量 (116.3±20.1) m L, 中转剖宫产45例 (15.0%) , 纯母乳喂养294例 (98.0%) ;对照组产程时间 (12.5±7.5) h, 出血量 (176.6±25.1) m L, 中转剖宫产117例 (39.0%) , 纯母乳喂养240例 (80.0%)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对护理满意296例 (98.7%) , 对照组对护理满意220例 (73.3%)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心理护理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妇产科,应用价值
分娩是产妇正常的生理反应,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产妇较大的心理压力[1], 影响了正常分娩, 因此, 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对缓解产妇心理压力, 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 笔者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分娩的产妇进行心理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分娩产妇60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0例, 观察组初产妇190例, 经产妇110例, 年龄22~39岁, 平均27.8岁;对照组初产妇192例, 经产妇108例, 年龄20~39岁, 平均27.2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对照组产妇只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心理护理措施: (1) 产前护理:由于产妇入院后不适应医院的生活, 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因此, 护理人员要向产妇作自我介绍, 同时介绍医院环境, 如厕所位置、开水位置、食堂位置等, 了解产妇一般资料, 对产妇进行心理状况调查, 针对产妇存在的不良心理进行疏导, 首先向产妇讲解分娩的过程, 让产妇对分娩有个清楚的认识, 增强产妇的信任, 帮助产妇消除各种不良心理,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分娩。 (2) 分娩中的心理护理:在分娩期间, 医院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分娩环境, 做到温度、湿度适宜, 告诉产妇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2], 引导产妇何时用力、如何用力等, 在分娩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全程陪护, 消除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 使产妇有安全感, 期间要多与产妇沟通, 耐心地为孕妇听胎心和检查宫口的情况, 这样可以缩短产程, 降低风险率。若遇到不能顺产的产妇及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 要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 耐心讲解进行剖宫产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要与产妇沟通, 介绍剖宫产的过程、注意事项及产妇配合的方法, 引导产妇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顺利完成剖宫产。 (3) 分娩后的护理:产妇分娩后心理变化很大, 有来自胎儿性别的压力, 有来自分娩后不适的压力, 还有的产妇需要面对剖宫产疼痛的压力, 因此, 护理人员要了解产妇的具体情况, 对重男轻女思想较重的家庭, 特别是产妇家属, 尤其是是对丈夫的教育, 使丈夫能够对产妇多关怀、多给与温暖, 消除产妇的心理压力, 要耐心引导, 生男生女不是产妇一个人的问题, 要多给与温暖, 男孩女孩都一样, 而且, 现在计划生育政策也放宽了, 生育二胎是早晚的事情, 消除产妇及家属的各种顾虑, 积极照顾产妇;对待顺产的产妇, 要及时告诉产妇尽早排尿, 防止尿潴留, 对待剖宫产疼痛的产妇, 要耐心教育, 同时给产妇播放轻音乐等欢快的歌曲, 来分散产妇的精力, 以缓解疼痛, 另外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 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行流质饮食, 逐步过渡到普食。另外对产妇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密切关注产妇的言谈举止, 及时反映产妇出现的异常, 联合产妇家属共同治疗;然后应该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多向产妇介绍有关母乳喂养及育婴的常识, 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最后动员家属关爱产妇, 给予产妇心理安慰, 指导产妇进行产后体形恢复训练, 使其保持自信, 以更好更快地恢复。
(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出血量、中转剖宫产例数及纯母乳喂养比较:观察组产程时间 (9.6±4.1) h, 出血量 (116.3±20.1) m L, 中转剖宫产45例 (15.0%) , 纯母乳喂养294例 (98.0%) ;对照组产程时间12.5±7.5) h, 出血量 (176.6±25.1) m L, 中转剖宫产117例 (39.0%) , 纯母乳喂养240例 (8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护理满意度情况:经过心理护理后, 观察组对护理满意296例 (98.7%) , 对照组对护理满意220例 (73.3%)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产妇安全生产的前提是做好妊娠期的妇产科基础知识教育和心理护理, 而辅助条件是加强产妇生产时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有积极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做好适当的心理护理, 做到医护工作之间的融合、护理学与心理学的融合, 来实现医患关系的融合, 创建科学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减少产妇的分娩时间, 减少难产的发生, 保证产妇的分娩顺利进行。在妇产科护理的过程中, 作为护理人员, 不仅要充分重视专业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 还应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下产生的心理反映[3], 及时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中的访视对产妇非常重要, 不仅能够帮助护士了解产妇的情况, 也能够在手术的过程中根据产妇的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 使产妇更进一步了解护士, 熟悉护士, 并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 从而缓解紧张的心情。对心理护理方面的问题要有足够的重视, 在产妇问及心理护理方面的问题时, 不应回避或照本宣科, 在工作之余, 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加强对心理学方面的学习, 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的护理模式的转变。通过心理护理, 不仅使产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关怀, 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而且也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 从而大大提高产妇对医院的满意率, 提升医院的声誉。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程时间、出血量、中转剖宫产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纯母乳喂养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对护理满意296例 (98.7%) , 对照组对护理满意220例 (73.3%)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心理护理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素娥, 覃桂荣, 雪丽霜, 等.促进早期母乳喂养干预措施的实施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9) :664.
[2]陶富芬.心理护理在产科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27) :4086-4087.
[3]汪小梅, 苏志琴.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3 (4) :132-133.
妇产科临床心理护理 篇2
1.2.3.4.5.6.7.8.9.胎头迟迟不入盆,骨盆测量径线最有价值的是对角径 预防和控制子痫的首选药物是硫酸镁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降压首选的药物是肼屈嗪 前置胎盘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是无痛性反复的阴道出血,禁止肛门指检 胎盘早剥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是伴有腹痛的阴道出血 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病率最高的是风湿性心脏病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型首选的药物是缩宫素静滴,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高张型首选的药物是哌替啶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首选在第一产程中注射哌替啶 胎盘与宫壁界限不清首先考虑的是胎盘植入
10.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局部特征是宫颈糜烂
11.宫颈癌最早的症状是接触性出血
12.筛选宫颈癌最有效的方法是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13.子宫肌瘤继发贫血最常见的是粘膜下子宫肌瘤(粘膜下子宫肌瘤最易发生阴道大量出血及肌瘤坏死)
14.死亡率居妇科癌症首位的是卵巢肿瘤
15.蒂扭转最易发生的是浆膜下子宫肌瘤
16.侵蚀性葡萄胎转移,转移灶最长转移到的部位是肺部
17.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是腹腔镜检查
18.最常见的功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无排卵型功血
19.固定宫颈位置最重要的韧带是主韧带
20.HCG(人绒毛膜促腺激素)于妊娠时间分泌达高峰的时间是8-10周21.习惯性流产最常见的原因是宫颈内口松弛
22.胎盘早剥最严重的并发症是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3.确诊前置胎盘首选的检查是B超检查,可见胎盘覆盖宫颈内口
24.羊水进入母体循环最常见的途径是宫颈管黏膜的静脉
25.粘膜下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是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26.肌瘤变性中,最常见的是玻璃样变
27.恶性程度最高的子宫内膜癌是鳞腺癌
28.宫颈癌最好发的部位是宫颈移行带
29.卵巢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直接蔓延累及邻近器官及腹腔种植
30.绒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是肺、阴道、脑、肝
31.功能性月经失调促进排卵的最好方法是氯米芬治疗
妇产科临床心理护理 篇3
【关键词】人文关怀;妇产科;心理护理
“人文关怀、和谐社会”这2个词语是2005年的“两会”运用次数最多的词语,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体现的是对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命运和前途的关心,是一种实践人类内心价值追求的、具体的、动态的过程。医学人文关怀则体现的是对人、人的生命与身心的健康的关爱,是一种实践人类内心医学人文精神信仰的、具体的、对象化的过程。从医学人文关怀的具体内容看,医生对患者的耐心治疗,是一种起码的人文关怀;而周到的服务、优美的环境则是人文关怀的进一步延伸;对患者尤其是妇产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则是实施人文关怀更高的要求。
1人文关怀的体现
1.1以患者为中心与无私奉献
随着医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医疗客观效果、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在主观上却在逐步退化。不是以患者为中心,而是以疾病为中心。高明的医术与人文关系的缺失矛盾相当尖锐,结果医患关系疏远化,医患纠纷逐年增多。所以,人文关怀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在妇产科工作中,尤其是处理一些急诊患者时,要求医护人员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无私奉献。
1.2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是人性化服务的第一要点,“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全心全意的优质服务,给患者以人文关怀,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充分体现人性的关爱、人格的重要、人文的平等,使患者心理有平衡感。
1.3创建热情温馨的服务氛围
充分认识礼仪服务的重要性,强化肢体语言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护理服务最理想的状态是应敏锐地察觉出各种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并予以满足,让患者享受到高质量不同档次的护理服务,以舒适为条件,让患者感到方便,以简单为基础,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患者的个性需求,在护理细心周到的服务中让患者体验到人文关怀的温馨,使每位患者处于身心的最佳康复状态。
1.4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
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多谈心,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这必须建立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给患者以信任感,我们才能获取准确的信息,才能做好心理护理。
2妇产科患者心理特点及表现方式
2.1焦虑、恐惧
常见于一些急重症患者,如宫外孕、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难产患者等,因角色转变、缺乏思想准备、疼痛的折磨和面临死亡的威胁而处于极度恐惧之中,对分娩的担心、宫外孕等手术后的影响等,均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2.2紧张、害羞
妇产科往往会涉及到生殖、性等比较私隐的话题,不少患者尤其是农村的患者,在患上妇科病以后因为怕被误会而显得非常的紧张,甚至有的患者选择不就诊;入院后显得更加的紧张,不愿意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即使有了疑问也不向医护人员咨询。
2.3内疚、自卑心理
常见于不孕症及性病患者,是缺少社会支持者常常出现的一种心理反应。其内疚感来源于既往的婚前或婚外性行为,因怕被人歧視,怕被同事、朋友笑话,不敢到医院前来就诊而延误治疗。
3如何在妇产科临床中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3.1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体现出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通过温和的语言,亲切的问候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感到真诚与温暖,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3.2自卑心理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要充分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给予患者关心;其次要适当的选择时机向患者介绍病情的治疗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尽可能的消除患者悲观、绝望的心理,从而使患者可以重新树立信心,放松心情,接受治疗。
3.3减轻患者的内疚与自卑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以倾诉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帮助她们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保持心态平和,尽可能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特别是对性病患者,要做到不讥讽、不嘲笑,尊重患者的人格,多体贴关心,不背后议论,感情上不疏远、不抛弃、不放弃,同时为其保守秘密,最终让患者做到自尊自爱,鼓起勇气面对人生。
4小结
总而言之,在妇产科的护理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的护理技能,还应该注意分析探讨不同的患者在不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并且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足够的重视心理护理方面的问题,当探讨到有关患者心理护理方面问题的时侯,不能回避或者照本宣科,在工作之余要多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够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黄珍,刘学云.浅谈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4,23(21):30.
[2]杨秀娟.妇科手术前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8,29(8):160.
[3]赵爱红.妇产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1,22(8):30.
[4]张林燕.妇产科患者手术前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26(20):66.
妇产科临床心理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90例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 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中已婚患者32例, 未婚患者13例;19例已产妇, 26例未产妇;患者年龄20~49岁, 平均年龄 (34.3±1.2) 岁;患病时间1~8年, 平均患病时间 (3.1±0.4) 年;观察组中已婚患者31例, 未婚患者14例;20例已产妇, 25例未产妇;患者年龄23-52岁, 平均年龄 (35.8±1.4) 岁;患病时间2~7年, 平均患病时间 (3.3±0.2) 年。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式
采用常规妇产科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 内容: (1) 统一饮食方案配置; (2) 常规例行心理护理; (3) 常规病房巡视, 观察病情变化; (4) 检测疾病相关指标, 如心电图, 胸片, 血、尿、便常规, 肝、肾功能等。阴道分泌物检查, 排除急性和亚急性生殖道炎症; (5) 疾病健康教育, 让患者对病情及手术有一定了解。
1.2.2 观察组护理方式
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 主要内容: (1) 通过患者本身、亲属、丈夫了解患者性格特点和社会角色; (2)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 (3) 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 放松患者紧张的心情; (4) 有意识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 通过家属对患者产生的影响, 让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 (5) 根据病人病情和情绪变化调整心理干预方案[2]。
1.2.3 健康宣教
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变化, 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宣教的内容: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盆腔肌肉锻炼方法、对并发症的预防、手术后恢复身体的锻炼方法、夫妻间性生活的宣教等[3]。
1.2.4 出院指导
(1) 术后患者应注意进行为期3个月的休养; (2) 对会阴部进行清洁卫生; (3) 多摄取营养丰富的食物, 如高蛋白、高能量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 2个月后回医院复诊, 如有不适, 应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子宫切除术治疗效果、对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模式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疗效评价
无效:术后症状没有好转表现, 存在妇科疾病指标显著异常, 或病情发生恶化;有效:术后患者症状出现显著好转表现, 和治疗前相比妇科疾病指标改善明显;治愈:术后患者临床病症基本消失或者彻底消除, 妇科疾病指标恢复到正常状态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1.5 统计方法
该实验中所有临床数据均使用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SPSS18.0做数据分析, 其中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同时做t检验, 计数数据做χ2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
对照组实施常规妇产科护理前后SD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前后S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前后SD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前后S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DS评分与S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干预后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
对照组进行常规妇产科护理中产生焦虑情绪病人10例, 产生抑郁情绪病人10例, 产生恐惧情绪病人8例, 产生紧张情绪病人15例;观察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过程中产生焦虑情绪病人2例, 产生抑郁情绪病人3例, 产生恐惧情绪病人1例, 产生紧张情绪病人4例。见表2。
注: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为复合情况。两组该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子宫切除术治疗效果
对照组实施常规妇产科护理后子宫切除术治疗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后子宫切除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1.1%。见表3。
2.4 妇产科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
对照组对临床妇产科护理服务模式表示满意病人共计38例, 满意度是84.4%;而观察组对临床妇产科护理服务模式表示满意病人共计44例, 满意度是97.8%。妇产科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疗效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疗水平技术的不断提高, 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少患者由于对病情或者是治疗方法缺乏了解, 会产生相应的心理负担, 过分的担心。患者在面对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会有恐惧、忧虑、不安等不良心理表现, 手术治疗后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的可能性较大, 对手术治疗效果与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5]。针对这种现象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 并对手术过程进行简单的描述, 让其了解手术的优点以及安全性;嘱患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特别注意对患者信心的增强, 能够让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因此, 对接受该项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有效护理显得非常重要[6]。
对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护理人员应该经常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使彼此间的感情增强, 平时热情招待患者, 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细致观察, 交流要诚恳, 通过彼此间感情对患者进行影响; (2) 通过实施整理护理、评估, 迅速找到患者心理存在的问题, 采取个性化方式护理, 消除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心理, 使战胜疾病信心增强; (3) 将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向患者进行讲解, 帮患者了解病情, 使患者能够以积极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增加其安全感; (4) 积极主动的争取患者家属配合, 亲友的关心和照顾可以给患者带来极大鼓励, 尤其是丈夫, 对于解除其心理压力, 消除悲观不良情绪, 使手术治疗的信心显著增强[7]。
综上所述, 应用心理护理模式对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进行护理, 满足了患者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需求, 让患者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能够显著提高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 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也进一步改善了医患关系。
摘要:目的 对进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90例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平均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妇产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 对比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子宫切除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1.1%, 明显优于对照组73.3%, 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对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模式满意度达97.8%, 明显高于对照组84.4%。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64 9, P=0.027 4) 。结论 应用心理护理模式对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能够显著提高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
关键词:心理护理,子宫切除术,妇产科,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璐瑶, 黄鹏九.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对照分析[J].河北医药, 2012, 34 (13) :383-384.
[2]陈秀锦.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12) :1895-1896.
[3]马芳兰.产科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4 (15) :3150-3151.
[4]刘小棉, 吴千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3) :35-36.
[5]马丽.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与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4) :69-70.
[6]谈燕飞, 明爱红, 刘一芳, 等.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2 (17) :860-861.
妇产科临床心理护理 篇5
异位妊娠指的是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其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有所提高,患病者趋向年轻化,严重威胁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有效的临床护理就显得尤其重要。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宁德市医院妇科住院部2010年1~5月确诊为异位妊娠的病例为145例,年龄16~45岁,其中20岁以下为7例,20~30岁间为90例,30岁以上为48例,手术治疗率为85%。
1.2临床特点
患者多有明确的停经史,常伴有下腹痛及阴道不规则出血,结合妇科彩超及β-HCG等相关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护理
2.1 术前护理
将患者安排在安静的病室,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及同室病友,给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让患者了解手术目的和方法,消除患者紧张及焦虑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根据医生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
2.2 术后护理
患者术毕回到病室,病房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每30 min测量血压、脉博并做好记录,保持静脉路通畅。根据医生医嘱给予输液,必要时输血。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注意保暖。随时观察切口渗液、渗血情况,给予砂袋压迫切口6~8 h。固定好导尿管,保持导尿管
通畅,定时消毒尿道口,预防逆行感染。正确评估术后伤口疼痛程度,耐心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指导患者用放松疗法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术后6 h协助患者翻身、拍背,进食少量开水或米汤,告知患者排气后可先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食物。
2.3 出院指导
进行健康指导与卫生宣教,嘱患者术后一个月禁性生活及盆浴,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做好个人卫生。定期门诊随访及复查β-HCG值。护理小结
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篇6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对妇产科手术后护理工作的提高?方法:对47例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观察其反应?结果:通过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饮食调节,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对切口进行的严密护理和康复指导,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结论:情绪的安抚,科学的预防,护理的舒适度,合理的饮食是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重要护理,对减轻患者疼痛?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和术后恢复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妇科手术患者 心理特点 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技术的发展,目前妇产科疾病手术治疗仍然是妇产科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妇产科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疾病和手术的双重压力,尤其女性在情感过程中感受较强,较男性更脆弱?敏感?因此做好妇产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现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70例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0例,年龄25~58岁?其中子宫肌瘤44例,卵巢囊肿8例,宫外孕16例,宫颈癌2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手术对患者是一种极强的刺激,多数患者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对治疗缺乏信心等不良心理反应,同时还会伴有失眠,血压升高等情况?针对患者的这些心理状态,我们要主动接触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释,主动向其介绍医院的环境,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减少恐惧和不安全的心理因素,建立其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种安全?亲切感,问病史时要避开其她患者,不暴露患者的隐私的,对于年龄大的患者,由于理解能力差,再加之记忆力减退,与病原沟通交流时,不过多的使用医学术语,说话速度要慢,通俗易懂,便于患者理解记忆,另外,妇产科护理中与患者家属沟通亦很重要,护士在减轻患者家属心理负担的同时,要让她们对护士产生信任感,从而共同为患者解除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全方位的术前沟通及充分的健康教育,能让患者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治疗状态?使患者感到被重视,使其在感到安全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心理护理上我们根据患者的文化?认识?素质等不同,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对于文化层次较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采取隐瞒病情真相的护理保护措施,与她们谈话时,要热情?耐心?细致,使她们在精神上减少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知情机会,避免患者情绪低落,丧失治疗信心?对一些知识修养高?性格乐观的患者进行试探性的交谈?知道其已经对自己的病情略知一二时,我们以必要的医学知识?心理知识与之沟通?
2.3 消除患者恐惧和焦虑的心理: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主动向其介绍医院的住院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态度要和蔼?语言要文明?热情接待,在患者入病室时,要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舒适,消除患者的紧张陌生感?向患者介绍手术前的检查项目?目的?注意事项及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手术医师技术水平?麻醉方式?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及如何克服术后切口疼痛,早期下床活动的意义,帮助患者正确对待手术,积极配合治疗?积极沟通,提高家属参与的认识性 家属是患者最亲近?最相信的人,他们的关心?鼓励和支持能使患者的心灵得到很大的安慰,使她们积极地配合接受治疗?
2.4 解除忧郁心理:护士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素质?人生观和心理承受能力,进行生殖系统解剖知识和性知识教育?临床上由于子宫切除给妇科病人带来生理?心理?生活适应的负面影响,向患者解释子宫切术后月经不再来潮,但夫妻生活不会有影响,待术后2~3个月阴道残端愈合后可恢复正常性生活?对卵巢切除的患者,告诉患者切除一侧卵巢另一侧还有排卵功能,即使两侧切除还有其他分泌器官,如肾上腺素也可以分泌少量雌激素及较多的雄激素,后者也可以在外周组织生成雌激素,可以维持女性特征及性生活需要,以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做好未生育小孩患者的心理护理,对那些担心术后没有小孩会影响丈夫感情的患者,要帮助她们解除思想顾虑,不断从各方面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生活,从而加深夫妻感情所以疼痛的有效控制,为减少抑郁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说出心中感受,主动联系亲友同事探望?
2.5 消除自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热情主动的进行心理护理宣教,护理工作者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开导工作,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相关疾病的医疗护理知识,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与要求?同时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使家庭为患者创造更和谐的生活气氛,尽可能让患者与家人团聚,与社会接触,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亲人的理解和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以愉快心情接受治疗?患者术后大多十分關心手术效果,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极想知道手术效果,同时手术后还会出现刀口疼痛,身体虚弱,精神疲惫,烦躁不安?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要突出心理护理,要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鼓励患者常翻身,保持正确体位,督促尽早下床活动,并指导患者正确保护按压伤口?告诉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及定期复查时间?
3 讨论
妇产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3例妇产科门诊患者均为我院在2010年4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 年龄21~58岁, 平均年龄 (29.6±2.4) 岁。其中手术和早孕患者为173例, 性病患者为50例, 产检孕妇为50例, 更年期患者60例, 急诊患者25例,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15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试验组 (173例) 和对照组 (200例) , 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 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2.1 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及时了解患者健康状况、生活方式以及年龄等信息, 同时对患者的需求及时掌握, 仔细观察患者的情感和行为等情况, 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
取得患者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1.2.2 来院就诊的患者都希望自己的咨询时间短, 就诊时间长, 同时也希望得到详细的检查和准确的诊断[2]。
因此, 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 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及时而准确的掌握, 同时要对患者的个性和生理需要进行掌握, 根据先重后轻和先急后缓的原则给患者适当的照顾。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1.2.3 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就诊环境, 比如在门诊大厅安放电视机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宣传栏或者黑板报等形式给患者宣传《婚姻法》和妇科常见的疾病知识等。
也可适当地放一些音乐, 使得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得到有效的改善。
1.2.4 尽快地消除患者的焦虑和忧虑等情绪,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职业以及文化程度等, 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护。
同时要关心、鼓励以及安慰患者, 解决患者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语气要平缓, 态度要友善, 让患者感觉到亲切和安全。
1.2.5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要熟练, 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将相关疾病知识、治疗方法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地给患者进行讲解, 同时还可将相关疾病治疗的成功案例介绍给患者。
对于更年期的患者, 告诉患者要及时来院进行妇科检查, 同时给其进行一些必要的健康指导。对于孕妇, 早期可给予孕期保健和卫生知识等宣传教育, 让孕妇在孕前和孕后3个月补充叶酸;在饮食上多吃些易消化和清淡的食物, 让其多吃杂粮、蔬菜以及水果;让患者远离放射性物质, 注意预防病毒感染, 防止发生感冒, 禁止吸烟喝酒, 同时不能进行性生活, 要勤洗澡。在孕中期, 要对孕妇进行胎教, 合理地控制好饮食, 对胎儿的体重进行合理控制, 避免胎儿过大。在孕晚期, 给孕妇进行心理安慰和支持以及鼓励, 同时要告诉孕妇消极心理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1.3 评定方法
由2名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对干预前和治疗后1个月, 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分析[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护理干预后试验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具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对于一些初诊患者, 由于就诊环境的变化和人员的生疏等, 害怕受到歧视, 心理存在很大的担心[4]。在我们国家,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未婚先孕是一种禁忌, 由于心理害羞等, 同时害怕被熟人撞见, 心神不安。有一些患者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差, 害怕连累家人等, 在治疗和费用上产生极大的内心矛盾。对于文化水平高, 经济条件好, 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的患者, 想通过比较好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但是, 又担心在手术以后失去对配偶的吸引力, 进而影响到后续生活质量。种种原因使得患者的精神紧张, 心理非常的焦虑和忧虑, 因此,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地缓解紧张和抑郁等情绪, 改善患者的症状, 树立患者的信心, 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于患有性病的患者, 由于害羞而不敢就诊, 一般都到了病情严重时才来医院就诊, 很多患者心理非常痛苦, 怕被医生和其他人歧视, 同时还害怕家庭破裂, 受到朋友和同事的冷落以及嘲笑等;其次患者对性病知识了解较少, 对治疗缺乏信心, 导致患者的情绪非常低落。因此,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鼓励和安慰患者, 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 将一些治疗成功案例讲给患者听, 同时将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宣传和教育。
总之, 对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减轻或消除心理焦虑等情绪, 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妇产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2012年11月我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37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173例) 和对照组 (200例)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试验组HAMA的评分下降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 减轻或者消除患者的心理焦虑等情绪, 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妇产科,心理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李少琼, 伍靓, 聂玉敏.妇产科临床心理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1, 32 (3) :611-612.
[2]张宝焕.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 24 (2) :604-605.
[3]张晓秋.妇产科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2) :48.
妇产科临床心理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妇产科手术患者, 年龄23~39岁, 平均年龄32.1岁;其中16例患者为子宫肌瘤, 25例患者为异位妊娠, 15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癌, 19例患者为卵巢肿瘤, 11例患者为子宫脱垂。随机将其护理组与常规组, 各43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 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针对性的术前、术中、术后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并且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认真倾听患者倾诉, 并以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为依据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护理人员还要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及相关问题, 使患者明白手术的有效性及重要性, 取得患者的认可及配合;同时护理人员还要确保病房环境的干净、卫生, 同时也可以患者的喜好为依据对病房进行布置, 从而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逐渐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1.2.2 术中护理
患者行手术治疗时护理人员应进行陪伴, 并且要耐心的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及主治医师的相关情况, 从而逐渐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术中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保暖措施, 并且要及时给予患者安慰及鼓励, 避免患者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
1.2.3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者身上的血迹擦拭干净, 并且对患者衣着进行整理, 同时还应及时将患者送至病房, 并以温和的语言向患者说明手术效果。由于多数患者都担心术后会产生剧烈疼痛现象, 因此,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通常情况下术后切口仅会在24 h内产生轻微疼痛现象, 从而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此外, 术后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病房巡视的重视, 认真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一旦有异常现象发生则应立即告知医师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组间数据展开χ2检验, 组内数据展开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然分娩率及阿氏评分情况对比
护理组43例患者中34例产妇为自然分娩, 9例产妇为非自然分娩, 护理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为79.07%, 常规组43例患者中24例产妇为自然分娩, 19例产妇为非自然分娩, 常规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为55.81%, 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 。护理组43例产妇中40例产妇阿氏评分≥8分, 占93.02%, 3例产妇阿氏评分<8分, 占6.98%, 常规组43例产妇中31例产妇阿氏评分≥8分, 占72.09%, 12例产妇阿氏评分<8分, 占27.91%, 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 。
2.2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35%, 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6.74%, 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妇产科手术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前通常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 从而使得患者极易出现紧张、恐惧、担心、焦虑等不良情绪, 若不及时给予患者行之有效的处理, 极易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而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维持患者心态平稳、减少情绪波动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加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重视, 给予患者系统的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干预就显得至关重要[2]。
心理在现代护理模式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贯穿临床护理全过程, 涉及护理实践各环节[3]。我院为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效果,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护理组患者行针对性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且研究结果表明护理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阿氏评分及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这就说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妇产科手术患者针对性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自然分娩率及分娩质量, 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晋凤.妇产科护理风险及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5) :261.
[2]陈珅.妇产科护理安全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健康大视野, 2013, 21 (8) :809.
妇产科临床心理护理 篇9
关键词:妇产科,围术期,心理护理,体会
因产妇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 且多数患者对妇科手术并不了解, 会产生惊慌、恐惧心理, 为有效保证产妇的身体健康以及顺利治疗, 在临床治疗中多给予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笔者抽取我院收治的98例产妇, 给予49例实施了围术期心理护理,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2012年10月收治的98例产妇, 年龄23岁~37岁, 平均年龄30.2岁, 初产妇65例, 经产妇33例, 孕周36周~42周, 平均孕周39.5周。98例产妇均无产期延长出现, 且无其他并发症, 产妇分娩2 h后出血量小于420 m L。98例产妇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均分为2组, 2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 术前做好必要的手术准备, 术中协助术者顺利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清理手术室, 清洗手术工具, 将产妇送入到病房, 并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心理护理。 (1) 产前:清理病房, 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 保证给予患者一个舒适的环境, 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术前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其具体心理状态, 并详细告知术中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 耐心解答产妇的疑问, 针对其所产生的担忧紧张心理, 进行鼓励安慰。告知其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也可告知成功治疗的案例, 增强其接受治疗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应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 告知术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 鼓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安慰鼓励, 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 有利于患者顺利接受治疗。 (2) 产中:进入手术室后, 患者一般需要等待, 在这段时间, 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安紧张心理, 且表现最为集中。此时应由随行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安慰鼓励, 告知其放松, 也可通过抚摸让患者适当放松, 将患者放置于合适体位, 并详细告知产妇手术治疗的方法、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手握患者的双手, 使患者感到安慰。在手术穿刺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间歇性不良反应, 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保持患者体位正常, 保证穿刺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呕吐、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 并根据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变换体位, 安慰患者, 保持心情放松, 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3) 产后:手术结束后, 医护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是否顺利, 以及患者身体状况如何。在产后, 同样应该注意给予产妇必要的心理护理。待产妇恢复清醒后, 将其送入到病房中, 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 并与患者进行交谈, 针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询问予以耐心解答, 便于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共同配合给予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工作, 有利于产妇产后早日恢复。接受剖宫产的产妇术后3 d一般切口会出现剧烈疼痛, 医护人员应在这段时期对患者的切口情况进行观察, 防止出现切口感染、出血情况, 并注意告知产妇做好伤口的清理消毒工作, 保持伤口干燥。若出现感染, 应立刻拆线再次进行缝合, 防止感染范围扩大。产妇心理状态放松, 有利于其早日恢复健康。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新生儿阿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在对妇产科患者进行治疗时, 多采用手术方法。在整个手术实施过程中, 为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 临床主要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措施。随着当前护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发展, 传统的护理模式因护理方式的单一, 不能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当前护理模式在传统护理基础上, 结合必要的心理护理, 并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 涉及到护理的每个环节中[1]。妇产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因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在围术期患者需要接受心理护理。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9.6%, 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53.1%, 且观察组的新生儿阿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采用心理护理有利于减少剖宫产, 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在实施手术前, 医护人员可先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产妇的具体心理状态, 可提前告知手术治疗的过程、目的以及方法, 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度, 知晓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治疗效果[2]。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 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 并将这些心理护理措施贯穿于整个围术期。随着患者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 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医护人员也应提高其心理护理水平, 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保持患者健康的心理状态, 有利于顺利接受手术治疗[3]。
综上所述, 在妇产科手术围术期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 有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 放松产妇的心理状态, 消除其不良情绪, 有利于术中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薛翠芳.浅谈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21) :2790-2791.
[2]李爱群.125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 2009, 16 (7) :90-91.
妇产科临床心理护理 篇10
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2009年6月来我院妇产科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患者150例, 其中未婚51例, 已婚99例;年龄18岁~30岁78例, 30岁~40岁42例, 大于40岁30例;行妇科检查及宫内放置节育器87例, 行人工流产63例。
2 患者的心理特点
2.1 恐惧心理
接受妇科腔内操作患者, 尤其是未婚患者普遍存在恐惧心理, 进入妇检室, 看到诊疗器械变得情绪紧张。英国迪克·瑞德曾提出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的概念[2], 由于患者对操作缺乏充分认识, 害怕检查及操作过程带来的疼痛, 及给身体带来损失, 影响以后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表现为紧张、恐惧, 情绪不稳定, 心率加快, 哭叫, 颤抖, 手足冰冷及不配合检查和操作。
2.2 悲伤心理
部分胚胎停育患者, 情绪悲伤、激动, 表现为哭泣、怀疑、逃避, 不相信B超检查结果, 不愿意终止妊娠, 特别是一些不易受孕患者及行人工受精患者表现更为突出。
2.3 焦虑心理
对部分患者来说, 腔内操作是其以前生活的盲区, 从未有过的体验。患者怕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 技术不熟练, 害怕节育器不能放在宫内合适的位置, 人工流产患者担心不能完全将胚胎排出, 担心下次怀孕会同样出现胚胎停止发育情况。加之操作前告知可能发生种种意外, 无疑引起患者的焦虑心理。
2.4 敏感心理
接受腔内操作的患者, 特别是不易受孕、未婚早孕行人工流产, 及人工受精胚胎停育患者, 情感脆弱, 较敏感, 对医护人员说话声调、动作过于敏感, 医护人员的交流其会误认为自己病情严重而感到恐惧。
2.5 无知、无助心理
无知无助心理多见于未婚早孕行人工流产者, 大多数未婚女性怀孕之前在性行为及生殖方面未能得到必要的指导[3], 抱着侥幸心理, 一旦妊娠, 发现自己没有婚姻的保护和家庭必要的社会支持, 背负沉重的思想包袱, 心理健康状况极差。
2.6 羞愧、自卑、紧张心理
这种心理状态多见于年龄较大及首次经阴道超声检查及未婚先孕行人工流产患者, 大多数患者对阴道超声检查及人工流产知识是一个盲区, 羞愧难当;同时担心自己的身体承受不了, 怕引起大出血, 危及生命, 怕对今后生育有影响, 怕引起其他方面的后遗症等。
2.7 迫切求医心理
大多数患者急切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安慰和交流, 特别是意外妊娠者希望尽早摆脱妊娠反应的困扰;未婚怀孕者, 急切希望尽早终止妊娠。
2.8 不安全感、不信任感
多数患者担心医生技术水平低, 反复询问医生的年龄、工作年限、学历等情况;无痛人工流产者担心麻醉师技术水平低, 担心麻醉带来的副作用, 担心人工流产不干净, 造成宫内感染, 怕影响以后的正常工作、生活、生育等。
3 护理干预
3.1 恐惧、焦虑护理干预
医护人员多与患者进行耐心的交流、沟通, 了解掌握患者焦虑、恐惧的原因, “对症下药”。给患者以支持、鼓励、安慰, 进行流产及性知识的宣教, 鼓励患者主导自己的情绪, 消除和缓解恐惧、焦虑心理。
3.2 悲伤心理护理干预
部分胚胎停育患者, 由于失去胎儿, 表现为生气、抱怨、哭泣、否认等。应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育史、停经时间、妊娠反应情况、对流产知识了解的程度, 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的诉说, 引导患者把内心的悲伤倾诉出来。
3.3 无知、无助感护理干预
对此类患者, 护理人员要以家人的心态面对患者, 使她们不受歧视, 有被接纳感;并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 以直泄法及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 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操作。
3.4 羞愧、自卑紧张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以热情、真诚的态度和同情心去关心爱护她们, 解释人生的经历中有坎坷是难免之事, 应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应该自立、自强和自信, 鼓励她们从自卑中解脱出来, 面对现实, 增强对未来生活的勇气。
3.5 不安全感、不信任护理干预
给患者讲解操作医师的业务水平及知名度, 给患者提供之前腔内操作成功的实例;对无痛人工流产者讲解麻醉医师的工作经验及其技术娴熟, 手术时间短, 无痛苦, 术后1周即可工作, 使其放心, 积极配合操作。
3.6 术中护理
创造安全、舒适、安静、整洁的环境, 告知患者操作步骤、体位、大概所需的时间,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教会患者放松、配合的方法。操作中动作应轻柔、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适时与患者交谈, 转移、分散其注意力, 缓解患者的恐惧、紧张情绪。
3.7 健康宣教
对患者进行避孕保健知识及注意事项宣教:人工流产患者术后多摄入优质蛋白, 同时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忌食生冷酸涩辛辣食物。出血停止后, 可进温补之品, 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纠正患者禁食水果的错误认识。半年后可以再怀孕, 怀孕早期服药要谨慎, 怀孕前3个月可到当地妇幼保健院免费领取施利安预防胎儿畸形。同时告知患者流产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据文献报道, 40%~60%与免疫因素有关[5]。使患者对下一次怀孕有充分的准备, 充满信心。
4 结果
通过心理及护理干预措施, 101例患者在腔内操作中配合良好, 49例配合较差, 仍存在负性情绪及部分心理问题[4]。表现在年龄及文化程度上的差异, 其中年龄<35岁者, 配合情况明显好于年龄较大者, 文化程度较高者配合情况明显优于文化程度低者。
5 小结
悲伤、恐惧、焦虑、敏感等不良情绪从生理及心理上给患者造成双重负性影响, 进而使接受腔内操作的患者产生各种不配合的行为。在操作前及操作中梳理、归纳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 针对问题利用相关的医学知识、心理学方法合理指导, 使各种腔内操作患者能做到正确认识, 积极配合, 保证检查治疗的顺利实施, 最大限度地减轻腔内操作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参考文献
[1]钱玉秀.中日两国手术室护理比较[J].使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2) :17-18.
[2]卢美秀, 许淑莲.现代护理实用全书[M].第3卷.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8:220.
[3]张亚男, 范红斌.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2, 10 (4) :223.
[4]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1998:208-209.
心理护理在产科病人的应用分析 篇1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产科应用中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100例到我院分娩的正常足月的产妇,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产妇的心理护理。分析产妇入院第一天和产后第三天的心理状态、剖宫产率等数据。结果:观察组的SDS评分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剖宫产率等数据也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地缓解产妇焦虑情绪,降低剖腹产率等概率,是产科护理中很有必要的护理环节。
【关键词】心理护理;产科;应用
很多产妇在怀孕期间至生产前对分娩有未知的恐惧心理,因为分娩本身就是一种持久而难忍的应激源,在这段期间,产妇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不但会对产程的进展产生影响,还跟新生儿的健康紧密相关。因此,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助于保障母婴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产妇护理的质量[1]。随着人们对护理要求的逐渐提高,心理护理已经成为了产科护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本研究主要分析心理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和疗效,现将分析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到我院正常足月并接受产后检查的产妇,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是(26.61±7.43)岁,孕期是36~42周,经过检查产妇各项指标正常,没有明显的高危状况和伴发疾病,无见红、破水、宫缩不规律送院待产的情况发生。随机将100例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加强心理护理。两组产妇的相关数据在年龄、孕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产前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产妇入院后向产妇及其家属详细介绍责任护士、主管医生以及医院的环境,让产妇感受到被关心和照顾。尽量将病房营造出家庭的环境和氛围,采用温馨舒适的色调、窗帘和床上用品,为产妇提供最好的设施和环境,每天坚持用电子灭菌灯消毒,确保空气的清新。此外,还要做好产前的宣传和教育,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向产妇讲解无痛分娩、母乳喂养的价值和意义,尽量消除产妇的恐惧。在为产妇检查时充分尊重其隐私,减少身体暴露情况的发生,尊重其尊严[2]。
1.2.2 产时心理护理
分娩过程中往往会给产妇造成巨大的痛苦,因而产妇的焦虑和恐惧会逐渐增强。护理人员必须通过言语上的鼓励,态度上的缓和,尽量提供产妇精神和物质上的需要,引导产妇实用正确的分娩方法,和产妇及其家人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陪伴在产妇身边,耐心解释接产过程中的呼吸和用力相配合的知识,每次的宫缩都要积极鼓励产妇,及时纠正产妇不正确的用力方式和呼吸方式,让产妇深切地感受到安全感[3]。
1.2.3 产后心理护理
在产妇顺利分娩后,护理人眼要给予产妇足够的祝贺与鼓励。坚决实行母婴同室,帮助产妇和新生儿建立亲子融洽的关系。耐心正确地为新生儿做好护理指导,教会产妇正确掌握母乳喂养技巧。通常产后产妇的切口痛及宫缩痛会引起产妇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必须仔细观察产妇的调养情况和心理状态,加强鼓励和引导,和产妇家属做好陪护的工作,尽量缓解产妇的产后心理压力。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1.0软件包实施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均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第三天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入院第一天的对照组(P<0.05),而产妇的剖宫率等数据相比于对照组也明显较低(P<0.05),详细情况见下图表1、表2。〖XC48.JPG;%60%60〗〖XC49.JPG;%62%6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产妇的心理状况在其分娩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心理状态不良容易导致产妇难产或是产后并发症的产生。一些产中护理,医生和护理人员忽视了对产妇心理状态的关注,产房环境的陌生,助产工作的紧张直接导致产妇心理发生变化,既痛苦又焦虑,大大加重了产妇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助产工作的进行,还会影响产妇的宫缩正常,产期延长,加重了分娩的痛苦。传统的护理模式忽略了对产妇的人文关怀,在现在更人性化的护理中不适合发展[4]。
本研究观察得出,观察组产后第三天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一天的数值,而在剖宫率等方面的数据也明显偏低,这证明人性化的注重心理教育的护理工作不但能给产妇带来心理上的安慰,有效缓解产妇紧张和焦虑的不良情绪,还能提升产妇助产工作的效率,减少分娩的痛苦和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心理护理在产科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产科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值得广泛地推广应用到临床的产妇助产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何锋云,陈少英,杨小平.产科分娩期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4):213-214.
[2] 岳喜格.心理護理在产科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7):94-95.
[3] 陶富芬.心理护理在产科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6(27):4086-4087.
[4] 汪小梅,苏志琴.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04):679.
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篇12
关键词:心理护理,医学模式,心理健康,母婴安全,护患关系
1 产科心理护理的相关概要
(1)产科心理护理的基本内涵
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中发展起来的应用学科,传统医学模式奠定在纯生物学基础之上,现代医学模式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明确了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体系中应有的位置,强化了医学领域与心理学的互补作用,为心理学参与医学实践提供了可能。
(2)产科心理护理的主要原则
产科心理护理的主要原则护理人员在对孕产妇实施心理护理时必须遵循社会交往礼仪,良好的医患关系以人际关系为基础,护理人员的礼貌仪容应体现社会人际交往环境中约定俗成的文化与道德规范。
(3)影响产科心理护理的重要因素
影响产科心理护理的主要因素有护理人员的心理品质因素、护理人员与孕产妇信息需求的差异性因素,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因素。首先,影响产科心理护理依靠护理人员的思想信念与意志力发挥作用,护理人员的心理品质修养是孕产妇安全感与信息依赖的源泉。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必要性
(1)解除产妇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响
产妇妊娠分娩是一种自然的正常生物学过程,然而其强烈的生理、情感体验,以及伴随着角色转变而来的社会、经济与家庭压力却致使孕产妇在怀孕、分娩与产后过程中发生各种心理与情绪波动,出现诸如失眠、焦虑、恐惧等影响产妇顺利分娩的不良精神状况。在这特殊时期,产科心理护理致力于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孕产妇进行科普宣教,促使正确的知识认知改善孕妇因生理变化产生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对于具有产科并发症的患者,消除其不良情绪,确保孕产妇手术顺利,保障孕产妇人身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促进产妇对住院环境的适应性
孕产妇一般在分娩之前便会住进医院,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孕产妇的心理与情绪影响显著。一方面,孕产妇需要自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对于年轻的孕产妇来讲,限制性的条款章程让她们感觉到自由的剥夺,容易产生对立情绪,情绪控制能力较弱的孕产妇,甚至会出现和同房病友以及护理人员闹意见的情况。产科心理护理是一种认识行为干预,及时发现与处理孕产妇异常情况,通过亲切的交谈,针对性的讲解与答疑,消除孕产妇的心理障碍,建立基于医院环境的参与型的护患交往模式,促进产妇对医院环境的适应性。
2 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妊娠期的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妊娠期是指产妇受孕后至分娩前的生理时期,可称为怀孕期。
这个时期产妇承受着正常的妊娠期疼痛,因此,孕产妇在心理上既有一种体现女性价值的自豪感与兴奋感,也有一种伴随着身体机能的剧烈反应,尤其是疼痛反应带来的心理恐惧,使孕产妇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加上对分娩的恐惧感,越是迫近分娩期,心理焦急与忧虑越严重,情绪波动越明显。
(2)产褥期的产妇心理健康状况
产褥期是产妇分娩以后直到恢复孕前状态的时期,民间称俗坐月子,在这时期,产妇的各个器官系统都发生了生理变化,其中一部分缺乏家庭关怀,情感脆弱的产妇会进一步形成哭泣、烦闷、焦虑等精神障碍,容易导致产后忧郁综合征。
3 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策略
(1)妊娠期产妇的心理护理策略
针对妊娠期产妇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在言行上体现对产妇的尊重,并在情感上支持与鼓励产妇。一方面,妊娠期产妇因为孕育生命的自豪感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与关心,期待被尊重,自尊心强烈,因此,护理人员对待新产妇入院应热情接待,态度温和有礼,响应产妇需求迅速并富有耐心,特别是针对一些具有自我中心意识的产妇,应始终有礼有节,以得体举止、熟练的技巧展现应有的自信。另一方面,面对疼痛症给孕妇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积极了解孕产妇的心理活动,向产妇传授正确的医学知识,消除产妇因为经验与知识缺乏造成的心理恐惧与焦虑,通过情感抚慰获得孕产妇的信任,并配合心理暗示疗法,帮助孕产妇建立必胜的信念。
(2)分娩期产妇心理护理策略
针对分娩期产妇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的对产妇加以心理疏导与技巧性沟通。分娩期的产妇由于身体的强烈反应,极度欠缺安全感,精神高度紧张,心理恐慌最大化,情绪焦躁难耐,这时候护理人员应引导产妇调整呼吸,放松精神,正确运用腹压,通过具有正面鼓励能量的语言沟通减轻孕妇大脑皮层的疼痛信号,促使产妇注意力集中,调动产妇分娩的主观能力性。对于耐受性差的产妇,护理人员应多鼓励、多巡视、多安慰,要求产妇及时反应自己的不适,并将积极的信息反馈给产妇,必要时应采取肢体语言.比如轻轻触摸产妇腹部,稳定产妇情绪。
(3)产褥期产妇的心理护理策略
【妇产科临床心理护理】推荐阅读:
妇产科临床护理理论考12-07
妇产科心理护理07-30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05-18
妇产科术前心理护理07-06
妇产科临床治疗06-07
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06-18
妇产临床08-01
妇产科护理技术07-25
妇产科护理缺陷10-13
妇产科综合护理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