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

2024-06-18

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精选11篇)

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 篇1

摘要:在医学生临床见习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必然要求, 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本文采用妇产科学理论、临床实践和双语教学相结合的临床见习模式, 使医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医学英语进行妇产科知识的学习与交流, 改进了临床见习方法, 提高了教学质量, 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妇产科学,双语教学,临床见习

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 以中文和外文做为教学语言, 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其目的是使学生既掌握知识, 又提高外语的应用能力[1], 是培养国际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在临床见习阶段, 实习医生不但与带教教师以及病人密切接触机会多, 而且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妇产科临床操作, 例如产科检查、骨盆测量、妇科双合诊检查、三合诊检查等, 因此这一阶段医学生的学习热情再一次被激发, 选择这一阶段进行有效的双语教学, 不但能培养和增强学生外语能力, 提高英语综合水平, 拓宽专业视野, 增加国际交流能力, 而且可以提高他们获得国际最新医学信息的能力。为此, 结合妇产科学专业特点, 本文作者近两年在七年制的临床见习过程中积极践行双语教学, 并将体会总结如下。

1 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而是培养学生利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及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2]。目前, 英语是科学领域的第一语言, 许多学科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都以英文形式在国际会议上交流或在国际期刊杂志发表。尽管现代医学生公共英语水平很高, 但专业英语水平相对薄弱, 因此要培养与时俱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需要这些未来的医生可以在国际会议上用流利的英文宣读论文, 把先进的医疗技术或最新研究成果和同行交流, 因此, 双语教学非常必要。

2 双语教学在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2.1 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妇产科七年制临床见习过程中应用双语教学, 不仅可以使妇产科理论课双语教学得到延续和深化, 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专业英语词汇, 培养他们医学英语运用能力, 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病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双语教学是以知识目标为主、语言目标为辅。

为此, 每次临床见习课时, 安排30min的双语教学, 内容包括:本次见习病例中的常用的英语专业词汇、重要名词解释和英语病例摘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灵活掌握。

2.2 配备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师资

合格的双语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英语, 还要能灵活运用公共英语, 授课教师英语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双语教学的前提条件[3]。在妇产科见习带教中, 应用双语教学传授临床专业知识的难度远远大于母语教学。要求带教教师不但对临床专业知识有较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且要具备较高的英语能力, 尤其是英语口语的应用能力, 要能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熟练应用。

为了圆满完成见习教学目标, 选择科内具有国外留学经验的骨干医师承担见习教学任务, 上课前教研室组织见习教师集体备课, 集思广益, 共同思考设计每次见习病种, 英文教学部分的比例及设置, 在确保教学内容、知识点传授前提条件下, 有效借助双语教学提高学员的临床英语运用能力。

2.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在妇产科临床见习过程中, 为提高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作者所在教研室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课间见习小讲课时, 对于理论课中比较重要的内容用全英文讲授, 时间不宜过长, 讲课时语速放慢, 让学生有足够时间领会。对于比较复杂的课程内容 (如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变化) 可采用中英混合方式讲述, 便于学生理解。

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等。其中, PBL教学法是教师课前先将英文病例发给学生, 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自学查找有价值的信息, 深化理论授课所学到的知识。首先在见习课前选择典型病例, 课上带领学生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在这一过程中, 要求学生用英语汇报所收集的病史以及发现的问题, 无法用英语描述的也可应用中文, 鼓励其他学生用英语补充和提问。对于重点词汇和关键内容的英语部分要反复提醒、强调, 将专业英语融入到临床思维的培养中。例如:腹痛和阴道流血是异位妊娠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 学生一见到类似症状的患者, 很容易联想到异位妊娠, 而忽略了近一步询问和排除其他更为常见的疾病, 如流产, 急性输卵管炎、急性阑尾炎、黄体破裂和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可以设定问题为:引起腹痛和阴道流血的疾病有那些? (How many kinds of diseases can cause abdominal pain and bleeding?) 异位妊娠患者的腹痛、阴道流血有什么特点?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topic pregnancy abdominal pain and bleeding?) 这个患者的腹痛和阴道流血又是怎样的?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atient, s abdominal pain and bleeding?) 通过这一系列问题, 既可以提高学生拓展性思考的能力, 又能增加专业词汇的重复率。随后再次询问病史, 补充遗漏, 纠正查体错误, 使学生掌握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技巧, 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 提高了双语教学效果。

2.4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使课堂形式多样化

在进行见习小组集中授课时, 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 课件中可加入生动的图片、动画、录像和部分原版英语解说, 形象生动地再现医学英文环境,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际运用能力[4]。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 带教教师和学生进行英语互动, 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因材施教, 调动整个小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述“子宫肌瘤”这一章节时, 带教教师让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回答子宫肌瘤的分类:intramural myoma (肌壁间肌瘤) , subserous myoma (浆膜下肌瘤) , submucous myoma (粘膜下肌瘤) ;让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描述子宫肌瘤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等等, 部分较难表达的, 可由学生、教师提醒、补充, 也可用中文代替。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消除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畏难情绪。

3 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双语教学融入妇产科临床见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加深对妇产科疾病认识、提高妇产科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妇产科临床思维的同时还锻炼了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为今后开展临床工作和国际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们普遍反映在妇产科临床见习过程中应用双语教学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有帮助和提高。但是在双语教学应用和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如双语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目前大多数临床实习带教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双语教学培训。另外, 目前没有标准的双语教材, 其内容的设定也没有标准, 不同教师使用的教材差异大, 教学随意性大, 影响了双语教学效果。建议可根据本专业特点, 参考国外教材, 根据学生特点,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编写适合学生的双语见习讲义, 典型病例, 组织双语查房及病例讨论[5]。还有双语教学临床见习课时的设置、教学评价、考核标准以及双语教学所占的比率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总之, 在七年制临床见习中应用双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得到逐步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彭伟莲, 唐晓鸿.关于医学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13 (13) :151-152.

[2]韩德平, 田野苹.提高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效果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8, 10 (1) :88-90.

[3]王瑞婷, 梅爱敏, 左彦珍, 等.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7 (7) :75-76.

[4]田桂玲.医学生医学英语素质培养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2) :166-167.

[5]姜秀峰, 王志农, 刘建民, 等.实习医学生外科基本操作技能双语教学的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10) :1281-1283.

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 篇2

摘 要:目的:对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学生反馈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整理,同时更好的优化妇产科的临床教学方法。方法:同时选取两个同等时间入学的班级学生共200名,其中甲组100名同学,给予自由组合模式教学;乙组100名同学,给予传统教学模式,对两班级学生进行教学成绩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测试,同时对甲组同学的信息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结果:甲组整体妇科知识掌握程度、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满意度、学生临床能力培养评价等均明显优越于乙组,差异性明显,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同学反馈信息结果显示,学生在妇科学习中对于产科的学习评价难度较高,认同率为64.00%,同时对在临床就诊中信息的采集更加难以掌握,认同比例为78.00%,对医患沟通难度较高,认同比例为82.00%。结论:对于妇产科的临床教学中,依据学生在学习中的信息反馈进行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更好的掌握妇科的临床知识,增加学生的独立出诊能力,改善学生对于妇科的学习态度,增加师生间的沟通和了解,更好的提高师生互动,明显更加教学质量,更好优化妇产科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妇产科 教学 反馈信息 学生

教学是培养临床医学生向一名合格医生转变的第一步,是医学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应用各科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成为关键。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由加拿大多伦多的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美籍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首创。这种医学教育模式已经开始成为我国医学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其精髓在于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妇产科的知识更加复杂和抽象化,对于学生的学习中困难程度更高,但在临床中妇产科知识的掌握更加具有临床意义,也能够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整体的独立学习能力。为更好的改善妇产科的教学模式,提高妇产科的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独立执业的能力和责任感,因此在临床教学中名,对1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给予自由组合的方式教学,100名学生给予传统教学,对情况分析如下。

一、资料及方法

1.基本资料

选取两个同等时间入学的临床医学专业的班级学生共200名,甲组100名同学,其中男性同学为26名,女性同学为74名,年龄20-22岁,平均年龄(21±0.50)岁,给予自由组合模式教学;乙组100名同学,其中男性同学为30名,女性同学为70名,年龄20-22岁,平均年龄(21±0.50)岁,给予?魍辰萄?模式,两班同学的年龄、性别比例及平时学习成绩对比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班级学生在整个学习中无一人因特殊情况退出学习,同时均参加整个学习过程和考核、评估。

2.方法

甲组同学100名,给予自由组合教学模式,首先对全部学生的情况进行登记,同时每个学生发放信息反馈卡,在每个课室结束后对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和教学难点进行重点学习,同时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度。同时针对学生的教学增加基础知识讲解,临床实践语言艺术、同患者沟通的技巧等知识进行重点和详细的讲解。对甲组的全体学生尽量采取实践性教学方式,并且明确医生的职业操守,对患者的保密制度,尊重原则,保证临床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保证患者在进行妇科检查中能够更好的配合,同时定期学生给予独立出诊的培养和检测。

乙组同学100名,给予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老师进行常规带教学习,并且在实践中尽量保证学生能够见到更多的疾病案例。

3.统计观察标准

对200名学生给予问卷调查方式,同时对调查反馈信息进行整体统计和分析,同时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对考核成绩和资料进行整理。

4.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5。

二、结果

1.对比两个班级学生的临床学习情况

甲组整体妇科知识掌握程度、实践动手能力、学生临床能力培养评价等均明显优越于乙组,差异性明显,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3。

2.对比两个班级对教学满意情况

甲组教学满意度均明显优越于乙组,差异性明显,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甲组同学反馈信息

甲组同学反馈信息结果显示,学生在妇科学习中对于产科的学习评价难度较高,认同率为64.00%,同时对在临床就诊中信息的采集更加难以掌握,认同比例为78.00%,对医患沟通难度较高,认同比例为82.00%,人流操作困难69.00%。

三、结论

妇产科是一门临床知识较为复杂多样,同时动手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中如果按原教学安排:学时:96学时,理论讲授:68学时,实验及实践:28学时,因此在课堂上难以完全掌握妇产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操作实践性,同时在课堂上参照模型进行学习,知识更加抽象难以完全掌握,同时理解能力也相对降低,因此在大部分的妇产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的锻炼都会在临床实践中展开,由此可见临床实践教学对于临床学生的重要性。

但在传统带教中基本为临床医生讲述和帮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仅仅在临床中对实践情况进行分析,不能够更加明确学生具体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学习中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及时的反馈信息时因此会影响学习的成绩和学习兴趣。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和学习进度的整改,能够更加准确,也能够更加实际的帮助每个学生进行妇产科的学习,同时在临床教学中增加了医患沟通技巧、语言艺术、医德教育等,也增加了学生对妇产科的了解,和临床实践技能,更好的为以后的独立临床执业打下结实的基础,同时能够更好的增加学生在临床治疗中的技术知识应用。

如:在临床实践带教中对部分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重点的讲解或是增加教学课时,提高学生疑难问题的动手能力,在对甲组同学反馈信息结果显示,学生在妇科学习中对于产科的学习评价难度较高,认同率为64.00%,同时对在临床就诊中信息的采集更加难以掌握,认同比例为78.00%,对医患沟通难度较高,认同比例为82.00%,人流操作困难69.00%。对于比较抽象的产科学习,可增加立体动画知识讲解后,让学生在临床中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服务和管理,增加学生和产妇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学生对产科知识的掌握,同时更加了解产科的产检内容、时间、相关疾病、医患沟通技巧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提高学生的独立执业能力。对于学生采集患者的有效信息困难,对于部分学生、尤其是男性学生在进行问诊中的部分问题难以开口,如:月经时间、性生活情况、白带情况等,在进行询问中难以进行准确的描述,因此对学生给予详细的询问程序和计划,让学生按照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询问采集信息,让患者更加放松和准确的提供详细的病史信息。例如人流操作困难问题,对于此类学生可依据情况多增加人流操作的帮助和操作,提高准确的人流操作能力和技巧。医患沟通问题是整个医疗行业的难题和关键,因沟通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医患纠纷的比例较高,因此在临床教学中增加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理解和沟通技巧,提高医患间的理解和支持,改善医患管理,提高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同时也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加学习积极性。

本文中对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分析结果显示甲组依据学生反馈信息进行自由组合教学的学生对于整体妇科知识掌握程度、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满意度、学生临床能力培养评?r等均明显优越于乙组传统教学,(P<0.05),同时同学反馈信息结果显示,学生在妇科学习中对于产科的学习评价难度较高,认同率为64.00%,同时对在临床就诊中信息的采集更加难以掌握,认同比例为78.00%,对医患沟通难度较高,认同比例为82.00%。

上述结果显示对于妇产科的临床教学中,依据学生在学习中的信息反馈进行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更好的掌握妇科的临床知识,增加学生的独立出诊能力,改善学生对于妇科的学习态度,增加师生间的沟通和了解,更好的提高师生互动,明显更加教学质量,更好优化妇产科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维宏,徐红兵,漆洪波.教师标准化病人结合模型教学在妇产科男学生临床教学中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01:126-127.[2]屈登雅.C-P-L联合教学模式在妇产科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4:192-194.(2017-03-0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503.R.20170303.1840.204.html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1704102

[3]肖欢,马唯,高洁.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01:93-94.[4]黄敏,廖少玲,向宇.专题研讨在高职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03:194-198.[5]张丹.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04:53-56.[6]刘海艳,陈方旭.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问题与教学优化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03:17-19.[7]陈隈陟,高洁,马唯,李晓梅.PBL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和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03:

[8]邓幼林,赵玲.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患者隐私保护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1:1736-1737.[9]闫昱,孙美玲,路莉,王红丽,高佳音,李佩玲.模拟情境式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1:77-78.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1.077

[10]张媛媛,王爱华.以情景剧为载体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在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06:778-781.[11]赵洁,毕怀梅,郭趣,吕芳菲,傅映平.角色扮演为核心的WebQuest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0:179-181.[12]廖萌,迟博,况燕,王晨光,林汇斯.案例中心教学法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7,3905:748-750.[13]吕晓君.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05:128+141.[14]侯文杰,韩琳.PBL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4:25-26.[15]常颖颖,初岩.学生标准化患者情景模拟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6:95-96..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6.095

[16]刘娜.以医学模拟教育为基础联合标准化患者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5:13-14+17.[2017-10-09].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5.013

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 篇3

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接受的395例实施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有效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出院,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53-02

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手术方法最普通常见的,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不仅仅只在术后,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也是护理的一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康复情况的好坏与术前的准备和术后的精心护理照料是很有关系的。在本次研究中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95例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患者。现将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妇产科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接受的395例实施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其中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有360例,进行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有3例,子宫次全切术的患者有7例,进行异位妊娠的患者有25例。患者的年龄在22~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1±5.7)岁。患者住院的时间为7~12d,平均住院时间为(8.2±3.5)d,患者的切口愈合之后出院。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1.2.1.1饮食调节。进行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需要充分的调整好饮食。也别是对于需要择期手术的患者更加需要患者根据具体的身体情况在采取相应的饮食调节措施。可以按照适宜能量、低脂肪、低膳食纤维以及少量多餐的原则来合理的调节患者的饮食。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需要补充能量、蛋白质以及维生素,从而提高血浆蛋白量,充分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来尽快的促进腹部伤口的愈合以及增强机体自身抵抗力和组织修复的能力。如果是糖尿病的患者应当通过对饮食的控制和药物来血糖的含量,在患者的血糖稳定时再施行手术。如果是贫血的患者,需要采用药物来给患者补充铁元素。如果是消化道吸收能力差的患者需要通过补充营养的方法尽量改善,之后再进行手术治疗[1]。

1.2.1.2健康指导。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前对患者耐心细致的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效果,要嘱咐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如对于吸烟的患者在手术前2周内要戒烟,手术前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备皮时间不能超过术前24h,尽早的手术能够减少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的概率。医护人员还要向患者讲解有效咳嗽的方法、重要性以及在咳嗽时如何保护伤口。

1.2.1.3心理護理。对患者在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医护人员需要耐心的听取患者的疑惑同时给予患者最细致的讲解,从而消除患者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还有患者会担心长期的住院治疗,其本身承担的经济压力。这样会使得患者出现焦虑、情绪低落以及恐惧等等不良的心理。心理上情绪的波动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良的影响[2]。所以医护人员应当仔细的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的不良心理状况应当尽早的给予患者最贴心的关心和帮助,在同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应当采用最和蔼的口吻。给患者心理做疏导,尽量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医护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2术中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在手术中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横切口以及减张缝合,在关腹时应当保证满意的麻醉,动作要轻柔,从而避免腹壁组织的撕裂,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彻底止血。要逐层缝合好伤口,预防好伤口的感染。

1.2.3术后护理。

1.2.3.1切口护理。在腹部切口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每天观察患者腹部切口的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药敏实验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对于广谱抗生素一定要谨慎使用,避免伤口的感染。另外还需要注意患者的切口处有没有渗血的情况以及切口的张力是否增加,特别是对于肥胖的患者,医护人员就跟要密切的注意切口的伤情,还要对患者采用红外照射伤口,如果发生伤口裂开的情况需要立即告知医生来采取相应的措施[3]。

1.2.3.2康复教育。在手术后医护人员要多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来增加患者对于病情的知识,以免患者放松对于切口的关注。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讲解床上大小便以及科学起坐的意义,从而避免因为这些方面的不注意而导致患者切口张力增强妨碍到伤口的愈合。指导患者护理的使用腹带,每天查看腹带的松紧程度。患者在手术后要尽量避免剧烈活动,要保持大小便的通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患者做好全面的解释工作,以防因为操作时患者的体位变动导致切口的裂开。

2结果

通过对患者术前的饮食调节,健康的直达和新玻璃护理,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及术后对切口的严密护理,患者在术后都痊愈康复出院。

3讨论

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应激都有积极的作用。缓解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紧张情绪,稳定的心理有利于身体状态的安定平稳,稳定的身体状态是在手术成功和恢复中的重要因素。才采用人性化的护理的方法,处处以病人为本,处处为病人着想,稳定手术病人的情绪,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人的治疗时间,降低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医疗费用。通过对腹部切口的针对性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义才,潘铨.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3):1631

[2]黄志强.腹部外科手术学[J].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5:14

妇产科学临床见习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4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 是临床医学中涉及面较广、独立性较强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妇产科学课程已经和内科学课程及外科学课程一样, 成为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必读课程和主干课程。

临床见习是学生接触临床的起点, 是实现由学生到医生角色转变的第一步。妇产科临床见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机会去了解, 熟悉, 巩固妇产科学的知识, 使课堂上的许多抽象难解的理论知识更直观, 更具体, 增强了今后的临床实践能力。见习使学生体会到学好妇产科学, 不仅能够救治和帮助妇女, 重新认识女性的伟大和生命价值, 并且对提高自身未来生活的质量都非常有益。通过产房的见习, 病房内的观看, 目睹新生命的诞生, 妇产科患者术后的喜悦, 可使学生深刻领悟“健康所系, 生命相托”八字的分量。见习课学的知识为今后的临床实习及工作作了充分的准备。见习开始前有许多学生并不清楚见习对他们学习妇产科学带来怎样的帮助, 当见习课结束后, 全体同学一致认为, 见习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 伴随妇产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妇产科学临床教学工作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让学生对见习课产生更大的兴趣, 提高临床见习的教学水平逐渐成为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关心重视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就此有了一些体会和建议。

1 临床见习教学的改革

1.1 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见习开始前先由见习带教老师向同学们进行妇产科学临床见习的总体介绍, 以提高学生对妇产科见习的兴趣, 激发起主体创造性, 创新思想和行为。向同学们讲述妇产科的重要性, 例如, 讲述剖宫产, 产钳术后的一些事故, 试管婴儿的研究进展及一些成功抢救危重产妇, 使母婴平安的实例。其次, 为激发见习学生的求知欲望, 每次见习课先由老师简单阐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建立一个理论框架, 然后带领学生们到床边进行问诊, 查体或在检查室, 监护室, 门诊, 彩超室, 手术室内进行观摩操作, 之后再对所看的和所查的在示教室内进行讨论, 改变过去教师主讲一次的临床课模式, 锻炼学生们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使其对本节见习课的相关理论的重点和难点更清楚, 避免以往见习教学时学生常出现的“听时了然, 问时茫然”的现象。由于见习时间有限, 临床操作复杂繁多, 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基本诊断, 操作技能和“三基训练”核心。见习大纲要求是参考内容之一, 带教老师见习时所讲的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陈旧诊治内容, 还应反映当今科技成果的新内容。教师需经常查阅期刊, 上网收集专业资料, 相互交流, 寻找有利于教学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新知识, 在努力探索与完善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和深度。因临床见习是针对具体的临床患者进行的分析和讲授, 是从患者的特点来分析疾病, 所以在临床联系紧密的大课内容提纲挈领强调一遍后, 更多时间用于实践教学, 使学生更多的接触临床, 了解参与和病情有关的临床诊疗活动, 增强他们对临床的感性认识, 学会用书本知识来帮助临床患者, 完成具体的诊疗实践, 顺利跨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第一步。妇女疾病谱的变化使得教学内容也需作相应的调整。例如, 见习不全流产的患者时, 由学生讨论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老师要讲解药物流产所致的不全流产现在占一定的比例, 不正规应用及滥用流产药物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学生通过对它的学习, 建立预防保健的新观念, 适应医学新模式的要求。而临床诊断手段和辅助设备的进步, 决定了教师对它们的介绍和应用要加以重视。例如, 胎心监护仪, 彩色超声等在临床诊断的作用日益突出, 讲述胎儿监护和彩超在产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同时可利用见习彩超让同学们比较清楚的理解胎势, 胎方位, 胎盘附着的部位, 羊水量的确定等概念。利用胎儿监护仪电脑中所储存的图像资料和病历资料, 讲述各种监护图形与临床处理胎儿预后的关系, 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 在见习妇科炎症时, 可利用阴道镜电脑中的储存图像来加深学生对宫颈炎, 宫颈赘生物等方面的认识。当然, 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们在临床工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患者交流的语言艺术的培养。因妇产科的患者均是女性, 看病常涉及隐私, 较敏感, 注重语言艺术才让她们放松的进行充分的交流, 取得理解和合作, 顺利完临床教学和医疗诊治双重任务。

1.2 教学方法的改革

让理论教学与病房, 门诊, 产房, 流产室, 宫腔镜室, LEEP刀手术室和手术室等的见习有机的结合起来, 提供足够见习学生观摩学习的场地和见习病种的实践。例如正常分娩的见习, 笔者了解到100%的学生认为观看一次以上的分娩过程对他们掌握相关知识非常有益, 但由于分娩本身不受时间限制, 见习课时按课程安排不能保证每组5个左右的学生见习到分娩过程, 为保证每组同学都能见到分娩, 留下了学习委员的电话及时联系, 利用他们自习的时间或晚上以及节假日见习分娩, 尽量给每位学生提供1次见习分娩的机会, 使课本的内容更加得以深刻理解, 理论学习效果更好。同样, 在见习人流, 诊刮术, 取环, 放环以及通液术等妇科小手术时亦联系学习委员由其分组安排两三个学生随时见习。由于学生们存在片面思维, 印象思维, 表现思维等问题, 应加强床旁教学, 针对患者, 应用新的医学教学模式, 讲解患者的问题并作规范的临床技能示范。注意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并增补专业方面的新知识, 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在获得书本知识同时, 扩展了视野, 增加了学习临床知识的兴趣, 有些特殊病例, 由老师引导以学生讨论为主, 使学生们在兴趣中获取知识, 讨论中培养思维能力,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见习时先讲本次见习的目的及要求, 见习结束时针对本堂课内容提问。让同学有压力地进行见习, 从而达到最佳的见习效果。

2 重视医德教育和素质的培养

2.1 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医生这一职业是以道德为主, 加强医德教育史提高临床见习不容忽视的环节。在由学生转化为医生这一初始过程中, 临床带教教师应作出表率, 使学生懂得医生对患者心理作用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选择了医生这一职业就必须把它作为献身的事业, 时刻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 急患者之所急, 痛患者之所痛。通过实践, 使学生们逐渐明白见习实际上是向患者学习, 即从患者那儿学习到服务于患者的知识和本领, 只有多接触患者, 了解患者, 把同情心及责任心贯彻到临床具体工作中, 才能取得她们的信任与合作, 获得第一手资料, 作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临床技能。临床见习时患者对见习医生一般都心存顾虑, 甚至产生怀疑, 抵触, 逃避等情绪, 笔者要求学生注意仪表及文明礼貌, 语言和蔼, 动作轻柔, 关心和爱护患者, 不加重患者的伤痛, 使其消除顾虑, 感到放心, 自愿接受见习同学规范的检查。因妇产科的特殊性, 学生要克服紧张不安和莽撞的心态, 同时要具有保密意识和严肃的态度, 逐步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工作品德。

2.2 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医护卫生保健服务模式提出的新需求, 使医学教育更注意强调学生的临床技能与素质的培养。通过见习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 杜绝医疗上的随意性和怠慢性, 而且能提高职业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应付各种社会因素的能力, 将医学伦理学的讲解贯穿在课堂中进行, 提高见习学生的素质, 并纠正学生中认为理论和技能考试过关就是好医生的思想, 争取做到以素质教育为中心, 培养出具有高尚医德, 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强烈社会责任心的新型医学人才。

3 进一步提高妇产科学临床见习课水平的想法

3.1 增加仿真人和器官模型的使用

因近年来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多数教学医院见习学生的人数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另外, 为了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不必要的医疗服务方面的纠纷, 很难使每位见习同学都能进行双合诊, 三合诊, 产科骨盆内外测量, 胎位以及产程进展过程中的宫口开大程度, 先露高低检查的操作。要增加人体和器官仿真模型的使用, 最好多使用电动智能模型, 例如妇产科示教室的胎心听诊模型和难产分娩模型, 供见习学生反复练习练基本操作和检查, 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

3.2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参与见习课

因为每组学生在妇产科见习的时间不多, 有些典型的临床病例比较少见, 学生见习时只能见到部分病例, 笔者在见习课中增加多媒体教学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 老师可以用手机, 数码相机或录像机随时记录下特殊及典型病例的资料, 并加以分类归纳, 在同学们上见习课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给他们, 更有助于同学们的认识和理解。

3.3 加强临床标本在见习课中的应用

带教老师做好临床标本的收集和保存, 如早期妊娠孕囊标本, 葡萄胎标本, 中晚期胎儿和胎盘, 脐带标本等等, 见习不同内容时提供相关的标本,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4 加强在见习学生中的临床技能操作教育

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 篇5

摘 要: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课中实践教学的研究与体会,为优化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级护理专业1、2班学生共12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60名。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学生应用改革后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方案,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成绩及满意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学生的教学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教学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护理学实验课中采取改革后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教学成绩,增强学生自信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实验课;实践教学;研究;体会

《妇产科护理学》这门临床课程专业性、操作性、技术性及实践性要求都是非常强的[1],实验课实践教学应该要有病人的配合,因妇产科的患者不同于其他科室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一些病人往往不愿意配合护理人员,造成实践教学非常抽象。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期之后,因不熟练的操作技术常被患者拒绝甚至辱骂,明显影响了实习护士的心理状态,对实践教学成果造成影响[2]。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因而我院本次实施了改革后的多元化教学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我校2012级护理专业1、2班学生共12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学生60名,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18.7±1.63)岁,其中55名女生,5名男生;对照组学生60名,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9.0±1.46)岁,其中57名女生,3名男生。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取常规教学模式,而研究组学生采取改革后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具体如下:模拟会谈,老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在《妇产科护理学》这门课上的心理感受与体会;分工扮演角色,将60名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每个人各自承担自己的角色;标准化模拟病人。实验课上按照教学目标,分别让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思考如何进行护理。例如模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护理人员则需马上观察病情,对症护理治疗,以免出现癫痫,家属多与病人聊天沟通,缓解心理生理压力,有利于使孕妇维持愉快的心情,最终慢慢战胜疾病;小组讨论法,例如讲到护理分娩异常的妇女时,让学生多查阅产妇焦虑不安的临床资料,分组探讨如何进行护理,老师多鼓励学生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借助现代化教学方法例如:进行多媒体教学,组合声音、文本、图像及视频,选择两维动画显示等待。例如当期在讲异位妊娠的病情时候,学生往往会觉得比较抽象,不直观,老师可以利用三维动画效果将受精卵着床位置清晰显示出来。

(三)判断标

教学考核成绩由检查妇科、测量骨盆、检查腹部、擦洗会阴及灌洗阴道等5方面组成,每项各20分,满分100分,算出各组平均分。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率100%。问卷内容包括教学后操作技能是否提升、理论知识是否加深、沟通能力是否提高、学习兴趣是否激发、思维是否得到锻炼等。

(四)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由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平均分的对比

研究组学生平均分为(95.36±4.37),对照组学生平均分为(90.68±3.83),研究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数据见表1。

(二)两组学生接受教学满意度情况的对比

研究组学生28名十分满意,28名满意,4名不满意,而对照组学生24名十分满意,24名满意,12名不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三、讨论

实验课实践教学属于护理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毕业需求,在实验课教学中的关键是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3],增强学生动手操作水平。但现阶段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均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轨的问题,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本次我校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相比较于对照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发现多元化教学的研究组学生平均分为(95.36±4.37),对照组学生平均分为(90.68±3.83),研究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得到学生一致好评,可知常规单纯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妇产科护理专业实验课的需求了,多元化教学模式更为受欢迎。其中模拟会谈使得同学们不单学到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也增强处理一般常见病例能力,感觉自身作为一名专业护士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有利于激发学习信心[4];而进行角色扮演不但会使学生印象加深,在分配角色的同时,也使教学与实习岗位之间的距离减短;标准化模拟病人可以深入的与病人进行心理方面的交流,懂得从病人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提高了标准化病人的处理能力;小组讨论法借助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互相之间取长补短,在交流探讨中提高见识,促进全方面进步发展;另外,选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简化原本复杂冗长的专业内容,理解上去更为直观,教学知识点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更为一目了然,提高教学效果[5-6]。

总而言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也是双向互动的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双方共同的努力,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挖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利因素,推动妇产科护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成绩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妇产科护理实验课的实践教学还需要更多的教育及医护工作者的不断探索,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妇产科护理人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产科助产士临床带教的研究与体会 篇6

【摘要】助产士作为特殊的护理群体,工作强度大、风险高、专业技术强,临床带教难度大,为提高临床实习质量,采取理论为基础,模型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带教方法,带教过程层次分明,突出重点,使助产士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关键词】助产士;临床带教

【中图分类号】R71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11-02

助产士作为护理队伍中不可缺少的特殊群体,是贯穿女性分娩前后的主要照顾者,除具备基础护理能力,还要具有助产操作能力以及产科相关能力等,随着社会医学技术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母婴安全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助产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助产人才已刻不容缓。现就助产士临床带教中的一些体会和带教方法介绍如下:

1 对象

2013-2014年卫校助产专业三年制学生44名,女性,年龄17-20岁。

2 方法

2.1 严格挑选优秀的带教老师 为加强助产士带教老师队伍的建设,我院挑选本科学历、在产房工作10年以上,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丰富的临床助产经验和熟练的助产技术等综合素质比较高的资深助产士担任带教老师,成立带教小组,2-4人为宜,推选组长一名。

2.2 根据实习大纲和科室特点制定带教计划

2.2.1入科培训 护生一般在产房实习16周,第一周,由带教组长进行入科培训,内容包括: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母婴保健法,护士职业道德规范,护士礼仪,孕产妇及新生儿转接流程,科室环境(如房屋设置、无菌区域划分、无菌物品放置等),基础护理,无菌技术及消毒隔离知识,产科常用药及急救药的应用及注意事项,专科常用仪器的使用及维护,如:胎儿心电监护仪、母胎监护仪、输液泵、新生儿复苏台等。

2.2.2 临床见习 第二周 由带教组长根据产房工作特点组织集中理论与实践培训,如:产前、产时、产后的健康教育、产程的划分及观察内容、产程图绘制、分娩机制、新生儿Apgar评分、产科常见病护理常规、正常新生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区别、骨盆内外测量内容及操作、胎心音检测、肛诊及阴道检查的目的及操作。

2.2.3 实行一对一带教 第三周开始带教组长将护生分配给各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带教,因助产士工作专业性强,技术操作要求高,需要手把手带教,例如:产程的观察,肛诊和阴道检查的方法,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会阴侧切缝合,接产动作分析,都需要老师言传身教,反复讲解示范,一位老师对一位实习生全方位带教,师生班次相同,便于系统的对实习生进行理论上的提问和技术上的指导,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最后进行双向评价,检验带教质量,专科理论、操作每月考核一次。

2.2.4模型带教 从第3.4周开始每位带教老师利用产妇分娩机转模型和带有脐带的娃娃示范带教。带教老师模拟操作,示范产妇会阴冲洗消毒,接产准备,外科手消毒,铺无菌巾,穿手术衣,戴手套,会阴阻滞麻醉术,会阴侧切缝合术,会阴的保护等方法,待分娩机转模型中“胎头”着冠后“胎儿”改为布娃娃,由一护生协助自无菌巾后缓缓娩出[1]。重点示范讲解分娩机转的每个动作,示范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及脐带结扎方法,在布制品上示范缝合打结技术。操作中边示范边讲解,指导实习生逐一操作,纠正不规范手法,督促其多练习,直至熟练。

2.2.5助产三步带教法 此方法是经过临床教学实践及护患相关多角度总结出的带教方法,贯穿整个分娩过程的技术学习,实习生应重视每一次接产机会,争取进行一次操作提高一次技术水平。第一步:台下见习和练习。第5周,带教老师在台上进行操作,边讲解边提问,加深学生印象。台下练习主要利用模型和器械练习接产缝合技术,考核合格进入下一步。第二步:站副台。第6-10周,强化实习生无菌观念,掌握接产前手消毒和会阴消毒,铺产台和器械放置,学会与产妇的沟通;指导用力;与老师一起保护会阴,在老师指导下协助胎头俯屈娩出减轻会阴裂伤程度;断脐和处理脐带;托放新生儿的方法;协助胎盘娩出的方法;会阴裂伤缝合的操作。接产后用物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方式方法,少批评学生,多用手法暗示,点到为止。实习生每次接产后应总结经验与老师交流,针对不足,加以练习,下次改进。考核合格进入下一步。第三步,站主台。第11-16周,实习生能独立完成接产操作,从经产妇逐渐过渡到初产妇,老师在台上指导,重点掌握会阴阻滞麻醉术,会阴侧切缝合术,会阴保护,清理新生儿呼吸道,轻度新生儿窒息处理,接产操作连贯自如。

2.3 考核 第16周 结束实习考核,根据实习大纲和优质助产标准考核。

产妇产程观察及时合理,沟通有效,会阴缝合无感染裂开,阴道无异物残留,未发生会阴Ⅲ度裂伤,产后出血<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

3 结果

考试成绩理论成绩平均90分以上,操作考核平均85分以上,带教老师满意度达95%。

4 體会

4.1 分娩助产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带教过程中,制定带教计划要突出专业技术特点,督促实习生多看多练,方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4.2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母婴安全越来越重视,为适应社会发展,

培养优秀助产人才,应加强带教队伍的建设。带教老师要有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好,有经验的资深助产士担任,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模式让带教老师言传身教,规范操作,增强责任心,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带教过程中多鼓励,勤讲,勤查,勤教,严格执行“放手不放眼”原则,在保证母婴安全基础上,让实习生独立操作,掌握语言沟通能力和技巧、常见病的护理措施、产科技术操作常规、消毒隔离技术、母婴保健法律法规,系统的学习产科相关知识和技能。

4.3 通过模型带教和三步带教法,使实习生直观形象的、循序渐进的掌握了分娩机转,接产等操作,为她们以后走向助产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14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69岁, 平均年龄 (43.2±7.6) 岁;其中异位妊娠21例, 剖宫产12例, 子宫全切除术23例, 子宫次全切除术14例, 宫颈癌4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2~67岁, 平均年龄 (42.8±8.3) 岁;其中异位妊娠22例, 剖宫产16例, 子宫全切除术20例, 子宫次全切除术15例, 宫颈癌1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种类、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切口护理, 包括术前备皮、术后切口护理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加强腹部切口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向患者讲解病情的发展状况以及手术措施和安全性, 从而减少患者对于手术的疑惑。

1.2.2 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为主治医生准备好手术器械, 减少术中出血量, 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手术仪器等引起的声音刺激, 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脉搏、心率、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 年老、体弱患者适当调高室温和使用保暖设施, 防止术中低体温发生。同时, 密切观察手术患者反应, 对于手术过程中引起的牵拉反应给予心理安抚, 从而使患者平稳度过整个手术过程。

1.2.3术后镇痛护理

手术结束后, 护理人员可对患者疼痛的性质、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估,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可以采用音乐疗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和按压腹部切口法等, 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1.2.4 术后饮食指导

患者在术后6 h内禁食, 之后可以进食少许食物, 并少食多餐。尽量减少容易产气且不易消化的食物摄入, 但需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以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

1.2.5术后换药

护理人员应每日关注患者的切口是否存在渗液渗血等情况, 并及时换药。针对肥胖患者应注意保持切口干燥, 防止脂肪液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疼痛及愈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 术后腹部切口疼痛轻52例, 中12例, 重10例;伤口甲级愈合68例, 手术瘀痕5例;对照组患者中, 术后腹部切口疼痛轻38例, 中25例, 重11例;伤口甲级愈合43例, 手术瘀痕11例, 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妇产科患者的腹部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切口, 易发生切口裂开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2],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重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因此护理干预对于妇产科患者切口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2]。对于患者来说, 手术创伤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因此在围术期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加强腹部切口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大的意义, 可以提高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速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3]。具体措施包括有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镇痛护理、术后饮食护理以及术后换药。本研究中, 对本院的妇产科患者采用加强腹部切口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情况, 伤口愈合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进行加强腹部切口护理, 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能提高伤口愈合效果, 具有较好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方亚珍.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9) :27-28.

[2]窦云爱, 张春云.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8例原因分析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20) :93.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救治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3~37岁, 平均年龄 (27.3±3.6) 岁;初产妇57例, 经产妇35例;异位妊娠破裂出血36例, 子宫破裂23例, 不全流产20例, 软产道损伤13例;92例患者在手术治疗阶段的平均出血量>1020 m L, 但出血总量均<9860 m L。

1.2 治疗方法

1.2.1 急救方法

(1) 基础治疗:取患者平卧位, 抬高头部约15°, 并向右侧或左侧倾斜。医疗人员应第一时间给予吸氧治疗, 为了充分保障养气吸入的有效与通畅, 维持氧气高流量与高浓度, 浓度通常控制为40%, 流量为5.0 L/min。同时, 及时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及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与呕吐物, 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 (2) 建立静脉通道: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均行静脉套管针选择颈外静脉穿刺置管, 坚持“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的原则[1]。取患者仰卧位, 充分暴露颈外静脉, 为了使颈外静脉上段充分充盈, 在行穿刺之前急救人员需要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心点以下的部分进行压迫, 操作人员站立在患者床头, 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在穿刺时应当使穿刺针头沿着颈外静脉走行方向直视下直接刺入, 然后见有回血同时确定已经进入血管后前行2 mm左右, 此时左手向着穿刺血管方向将塑料套管缓缓推进, 然后连接并固定输液装置及穿刺套管[2]。常用的输液液体为全血、右旋糖酐及氯化钠等。 (3) 病情观察:在输液过程中对患者的输血及输液情况进行观察, 导管是否时刻保持通畅, 同时监测患者的尿量、呼吸、脉搏及血压等变化。除此之外, 急救人员还应当对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及瞳孔反应等进行观察, 皮肤颜色变得苍白、出冷汗时则表示休克加重。

1.2.2 急救护理方法

(1) 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在急救之前准备好相关的器械与药品, 保证临床救治工作处于正常状态。其次, 询问病史及发病情况。护理人员首先应当对患者的意识、呼吸、血压、体温等进行全面的检查, 充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 了解并掌握发病的主要原因。同时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告知主治医师, 以便于作出更加科学的判断与评估。此外, 当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之后, 由于会产生消极心理,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告知成功病例的治疗过程, 逐渐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 取得其对医疗人员的信心。 (2) 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准备好相关的手术工具与器械, 默契配合医疗人员的抢救工作。在执行穿刺等护理技术时, 护理人员应当做到熟练稳重, 同时还要测量患者的出血量及尿量, 鼓励患者放松心情, 为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奠定坚实的保障[3]。 (3) 术后护理:在患者手术后转入病房中, 护理人员应当提前调整好室内的温度与光线, 做好保暖工作, 为患者提供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进行观察, 指导患者健康饮食与合理锻炼,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指导患者定期接受复查, 以降低失血性休克的复发率。

2 结果

92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救治与护理之后, 在围手术期间有3例患者死亡, 临床死亡率为3.26%, 其余91例患者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逐渐消失, 住院时间为8~19天, 平均住院时间 (13.7±1.4) 天, 9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治愈率为96.74%。

3 讨论

如果孕产妇的出血量的>1000 m L时, 就很有可能诱发失血性休克症状。在临床上,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十分常见而且危急的病症。要想使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最大的保障, 必须对其采取科学有效的救治措施与护理干预措施。由于妇产科中失血性休克患者大多数都为低血容量性休克, 所以必须及时开放静脉通道, 补充血容量, 积极抗休克, 这一点是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的必要措施[4]。颈外静脉是人体颈部最大的浅静脉, 由于管径较粗, 所以更加容易显露出来, 并且活动度小, 所以方便固定, 临床穿刺成功率很高。此外, 为了使急救工作的效果达到最佳, 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也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默契配合医疗人员各项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做到熟练有度, 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减轻患者的痛苦, 而在术后则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与科学锻炼, 从而促进其早日康复[5]。

本次研究中, 92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救治与护理之后, 临床死亡率为3.26%, 其余91例患者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 治愈率为96.74%。由此可见, 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时需要依据患者的休克具体症状采取科学的抢救措施, 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 提高临床治愈率,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救治体会。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临床救治的方法及效果。结果 92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救治与护理之后, 临床死亡率为3.26%, 其余91例患者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 治愈率为96.74%。结论 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时需要依据患者的休克具体症状采取科学的抢救措施, 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 提高临床治愈率,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临床救治

参考文献

[1]段转仙.失血性休克在妇产科临床上的救治[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学术版) , 2014, 12:4-6.

[2]姜朝霞.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救治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 11:1920-1923.

[3]裴乃英.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05:859.

[4]袁小芳.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11, 03:84-85.

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年龄21~40岁, 平均 (28.3±4.2) 岁。孕次1次31例, 2~4次19例;初产妇30例, 经产妇20例;出血原因:软产道损伤7例, 异位妊娠破裂出血20例, 不全流产11例, 子宫破裂12例。出血量在手术期间均≥1 000 ml, 但总量≤3 000 ml。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划分, 组间基线资料具可比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临床表现

(1) 脉压差<20 mm Hg, 血压小于90/60 mm Hg (1 mm Hg=0.133 kpa) 。 (2) 皮肤泛白、紫绀等症状逐步出现, 表层温度呈降低状态。 (3) 脉率较为紊乱, 动脉搏动频率在血压急剧下降后, 呈加快趋势, 触摸其变化几乎无法感知。 (4) 患者精神状态在大量失血前期极不稳定。 (5) 尿量减少, 呼吸增快。

1.3方法

对照组应用妇产科常规救治方案。观察组重视整体、全面救治干预措施的应用。

1.3.1救治方法 (1) 基础救治:协助并指导患者取平卧位, 抬高头部约15°, 并倾斜至左或右侧。立即予以人工吸氧, 以使体内缺氧状态缓解, 吸入的氧气需调整为高流量、高浓度, 浓度一般控制在40%左右, 流量通常控制于4~6 L/min, 以保证吸入的有效性和通畅性[3]。为保障呼吸道通畅, 需及时清洁口腔、鼻腔、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 并做好保暖工作。 (2) 建立静脉通道:均取静脉套管针应用, 完成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操作, 全血、葡聚糖、氯化钠等为临床常用补入液体, 滴注全血效果最明显, 患者情况危急时, 可在加压状态下输入, 并将尿管同时开放[4,5]。 (3) 碱性缓冲液应用:血液补充除为对流失血液及时补充外, 也可防范术中酸中毒。依据动脉血气状况, 取碱性缓冲液适量应用, 对恢复有促进效果[6]。 (4) 药物应用:取5%葡萄糖液和多巴胺20 mg静脉注射, 依据病情恶化状况调整滴注速度, 初始以15~20滴/min为宜。另外, 患者因休克而心肺功能衰弱, 为防范并发心衰竭, 需适量取去乙酰毛花苷静脉注射。严重休克者, 可取地塞米松加葡萄糖后静脉滴注。 (5) 感染性休克:可依据临床表现, 行抗生素治疗和体位治疗。 (6) 密切观察病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掌握瞳孔对光反射情况、大小等。休克好转时皮肤呈红润状, 并转暖。若尿量每小时>30 ml, 提示循环状态良好。

1.3.2护理干预 (1) 术前干预:做好急救物品准备, 确保100%安全性和到位率。为了解病因, 需询问患者发病情况, 并向主治医生报告, 以对病情准确评估。失血性休克病情恶化快, 且有疼痛及严重失血症状, 患者易有焦虑、恐惧心理, 护理人员需做好心理疏导, 简单介绍疾病基础知识, 配合要点, 以消除患者顾虑,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增强遵医依从[7,8]。 (2) 术中干预:确保手术器械、监护仪处于理想工作状态, 为快速救治, 护理人员及麻醉师及医生需全力合作。护士需对各项护理技术如静脉穿刺等娴熟掌握, 及时用量杯对新增出血量和尿量测量, 向主治医师汇报, 并鼓励和安慰患者, 确保术中安全性。 (3) 术后干预:术后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 需减少压抑气氛, 重视温馨环境的营造, 调整好室内光线、温度, 完善保暖措施。对患者呼吸管道情况密切观察, 保持通畅, 清洁。出院前, 需告知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并嘱定期到院复查, 防范复发。还可开展延续性护理, 通过上门或电话随访的形式, 规范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健康行为, 规避不良因素引发的并发症[9,10]。

1.4指标观察

记录两组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 对照组为8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 对照组为2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 (24.2±1.7) 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38.6±2.4)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救治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无差异 (P>0.05) , 救治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但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P<0.05) , 见表1。

3讨论

临床妇产科日常工作中, 当孕产妇机体失血量>1 000 ml时, 可诱导失血性休克发生。为保障产妇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 需及时确诊, 并实施妥善、高效的救治干预[11,12]。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在临床以低血容量性休克多见, 在短时间内建立一条有效静脉通道, 使血容量得以迅速补充, 发挥抗休克作用, 是首要救治措施。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 在建立正常静脉通路时, 存在一定难度, 因患者机体末梢循环较差, 体表静脉塌陷或充盈不佳, 即使建立成功, 在患者情绪较为躁动时, 也易引起穿刺静脉肿胀、穿刺针脱落。本次研究应用静脉套管针完成颈外静脉穿刺置管, 效果理想[13,14]。

在常规基础救治的基础上, 重视全面、整体护理干预的实施对确保预后同等重要,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在术前重视完善的手术准备, 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可确保手术顺利实施, 同时打消患者顾虑, 增强其治疗信心, 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为获得良好预后提供条件。术中密切配合, 对患者情况密切监测, 并将监测结果向医生及时汇报, 医生依据相关指标, 调整救治方案, 确保了救治的高效性。术后加强康复指导, 并行随访干预, 掌握患者的情况, 告知规避风险因素方法, 从根本上确保患者安全, 防范并发症的发生。结合本次研究结果, 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心理状况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 篇10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

94版的《母婴保健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妇女接受科学的健康保健服务的权力, 确保妇女以及婴幼儿能够安全的度过妊娠期和分娩的全过程。作为医护工作者要为夫妇开展生育、分娩保健教育。在医院护理中, 作为人性化的护理组成部分对元产妇和新生儿开展健康教育, 更加有利于孕产妇的身心康复, 也可以保证母婴的平安与健康。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接收的10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教育组和对照组各500例。其中教育组年龄24~39 (平均27) 岁, 孕周36~41 (平均38) w, 初产妇有415例、有经产妇85例;顺产238例, 剖宫产262例;初中及以下文化62例、高中文化127例、大专以上311例。对照组年龄25~38 (平均26) 岁, 孕周37~43 (平均39) w, 初产妇有421例、有经产妇79例;顺产198例, 剖宫产302例;初中及以下文化79例、高中文化122例、大专以上299例。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产妇的文化程度等各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

对照组产妇接受正常的孕情检查和产前护理, 教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跟踪开展健康教育, 对比两组产妇临床差异。对于教育组患者主要做好妊娠期健康教育、分娩期教育、产前健康教育、产时的指导、产褥期教育以及新生儿的护理方面教育和指导。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 对照两字患者的满意度, 同时注意记录两组患者初次泌乳时间, 以及产后两个小时的泌乳量以及产后48h的泌乳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5.0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和教育组通过一段时期护理之后, 对照组对分娩的认知程度和水平较教育组低, 在进行母乳喂养方面, 教育组孕产妇优于对照组, 另外, 孕产妇的家属和本人在护理新生儿方面, 教育组方法比较的科学和健康, 而且教育组孕产妇和医护人员关系较为密切。见附表。

3 讨论

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 助产士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保证产妇满意度的提高。开展妊娠期健康教育, 开设孕产妇课堂, 使孕产妇掌握妊娠期间, 发生在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变化, 指导孕产妇在孕期做好营养以及保健工作, 引导所有孕产妇选择科学的分娩方式。要指导做好胎教, 促使新生儿健康发育成长。指导好运动, 要讲解孕妇在孕期适合的项目和运动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指导做好产前的检查, 并做好胎儿的监护工作, 监护胎儿宫内情况、胎盘功能和胎儿成熟度, 让产妇掌握自数胎动方法[1]。

详细讲解整个分娩生理过程, 介绍宫缩的阵痛性质和规律, 提前告知分娩中可能的不适感, 和产妇交流增加自信心以及自控感。在产前要通过教育, 对孕产妇自我监护进行指导, 做好产前心理护理。通过感情支持消除不利心理;确保孕妇本人和家属的情绪稳定, 产妇产时主动、积极, 有利于分娩, 有利于母婴健康。

孕产妇在待产室需要有护士进行陪伴, 并对孕产妇进行教育疏导, 减轻产妇由于宫缩产生的痛苦感。对产妇报告产程的进展情况, 必要时家属应该允许参与陪同, 争取给产妇最大的精神支持。当顺利娩出胎儿时, 要及时的给予祝贺, 让新生儿亲密接触母亲, 奠定良好的母乳喂养基础。

护士对产妇产褥期状况进行评估, 并制订出健康教育的计划。指导产妇合理膳食, 确保搭配得当, 有利于产妇的体力恢复, 而且对乳汁的分泌具有较好地促进作用。另外指导母乳喂养, 宣教母乳喂养优点, 讲解姿势等, 让产妇能够尽快的掌握婴儿有效吸吮的特点, 提高喂养成功率。

指导护理新生儿, 要学会从哭声、大小便等方面了解婴儿需求, 做好脐部护理、沐浴、适时合理的添减衣物;指导合理的喂奶次数, 确保新生儿处于正常的体重范围, 以及最新的育儿科学。另外出院指导要注重饮食搭配、注意休息, 性生活和计划生育指导[2]。

参考文献

[1]崔娥萍, 原培芳.产科健康教育模式、内容及实施方式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12 (36) :69.

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 篇11

我国的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存在以下问题:①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境不利;②临床实践时间不能保障;③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矛盾;④多途径培养的研究生水平参差不齐;⑤临床技能培养质量控制体系欠缺[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作为北京市最大的妇产科专科医院, 开放床位600张, 自1994年被批准为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授权点, 2004年被批准为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已为全国培养妇产科学硕士生、博士生近百人,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进行了探讨, 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在妇产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教育处作为研究生的主管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在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的指导下, 制定了《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轮转要求》及《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临床轮转要求》及相应的临床能力考核标准。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轮转期间必须管理一定数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人;完成妇科轮转后要求独立完成全子宫切除术并制成手术录像作为毕业临床能力考核的一部分;完成产科轮转后要求独立接生30例, 独立完成剖宫产术;能独立完成人工流产术。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在整合首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妇产科的基础上成立了妇产科学系, 系办公室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教育处。教育处定期组织妇产科学系专家进行专题集中授课, 授课内容涵盖妇产科最新临床进展, 要求所有研究生必须参加。同时定期组织研究生进行座谈, 了解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困惑、问题及不足, 并针对相关问题与各科室教学秘书进行协调并尽可能解决问题。在临床能力考核阶段, 聘请妇产科学系副主任医师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考官, 在双盲的前提下进行评分, 考核内容包括妇产科门诊、病历书写、手术操作及临床病例答辩。教育处每年花费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购置教学模型及多媒体软件, 改善教学条件, 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未能通过临床能力考核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补充临床轮转, 直至通过临床能力考核。就业单位普遍反映我院培养的研究生临床能力扎实, 动手能力强, 有些研究生已经成为了科室骨干。

2 提高导师及临床带教教师的自身能力

所谓学高为师, 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学识和掌握本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和影响贯穿研究生学习的全过程, 其影响不仅仅是知识经验的传授、科研方向的引导、专业业务的指导、科研成果和论文的审核, 更重要的是导师自身的价值观、学术素养、治学风格、人格特性对研究生造成的隐形影响。总的来说, 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权威性、榜样性和指导性[3]。在导师的遴选中, 选取年富力强、临床技能好的导师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轮转中, 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临床技能的指导和培训, 要求指导研究生阅读相关专业的经典著作。有些导师甚至亲自带学生上手术, 将自己多年的手术经验传授给研究生。不仅如此, 导师把一些最新的临床进展为研究生讲解, 使研究生跟上新的研究步伐。临床带教教师作为临床业务骨干, 在日常临床医疗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规定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临床轮转25个月。在研究生的在临床轮转过程中, 其临床带教教师均是有多年临床经验、年富力强、学历均在硕士以上学位的主治医师。带教教师直接对研究生负责, 而研究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管理病人, 参与手术并参与临床值班。因此临床带教教师能从各个角度指导研究生的临床工作。从基本的手术操作如切开、缝合、打结等到与完成子宫全切术;从基本的产科四步触诊到接生。同时, 除了正常的医疗工作之外, 带教教师通过教学查房、科内业务学习和讲课的方式指导研究生的临床工作。定期召开带教教师和研究生的沟通交流会, 并由研究生推选年度优秀带教教师, 对优秀带教教师进行嘉奖。带教教师也定期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师资培训班, 提高自身带教意识和教学水平。因此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中, 导师和带教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同时, 更需要加强导师及临床带教教师的自身能力建设。

3 强调研究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 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我国现有研究生的培养制度中研究生的质量良莠不齐。目前,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收对象基本包括:应届本科生 (包括免试推荐生) 、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往届毕业生三部分。应届本科生有一部分人为备考没有经过完整的本科实习, 直接导致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下降。七年制学生多集中在条件较好的重点医学院校, 学生的起点较高, 外语好, 但在学习过程中, 对学习成绩要求高, 对临床训练重视不够。往届毕业生的水平差距较大, 有的毕业后工作不理想, 干脆不上班全力应对考试, 有的在基层医院, 条件差, 无法完成住院医师的培训, 有的在条件较好的大医院工作, 经过了较系统的住院医师培训[4]。研究生经过大学5年的本科学习, 有着和本科生不同的特点, 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 在研究生入学教育时, 就强调研究生的学习主要依靠研究生本人, 因此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个培养中, 始终贯穿着“我要学”的思想。按照《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妇产科学专业学位研究在临床轮转过程中需要管理一定数量的患者, 完成门诊及病房的轮转计划, 参与临床值班及对病人的管理。在轮转过程需要完成全子宫切除术及剖宫产术, 并且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接生术及人工流产术。在毕业前的临床能力考核中, 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的专家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病历书写、手术、病例答辩等项目评分。为完成轮转要求及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研究生在平时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及文献尤其是一些经典著作如《中华妇产科学》及《威廉姆斯产科学》, 同时参观大量的手术及观看手术录像并应用于实践。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手术中最初担任助手, 完成皮肤的缝合, 逐步过渡到独立完成全子宫切除术及剖宫产术。研究生还主动参加由教育处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及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 了解该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在空闲时间, 专业学位研究生主动和导师及专家出门诊, 学习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断与处理, 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在轮转过程中, 主动向高年资医师请教, 和同学对一些疑难的问题进行讨论。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 研究生也在一些专业的网站及论坛中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参与病例讨论、并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并应用于临床。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学习, 专业学位研究生能逐步将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实施是研究生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 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需要, 也是卫生事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如何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 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 建立符合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我们共同的目标[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作为培养妇产科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基地, 我们会将研究生工作继续深人开展, 为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翟亚军, 王战军.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问题辨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5) :23-27.

[2]魏永祥, 王克霞, 刘焕茹, 等.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7, 8 (1) :111-112.

[3]朱小军, 时章明, 周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导师指导因素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8 (1) ;246-24.

[4]闰长祥, 刘颖.试论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 11 (11) :1045-1046.

上一篇:对于法律的认识下一篇:食管胃交界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