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分析教学法妇产科

2024-06-07

病案分析教学法妇产科(精选6篇)

病案分析教学法妇产科 篇1

传统的中专护理专业教育较为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能力培训, 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输灌式”、“填鸭式”教育方法, 这种方法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却是十分不利, 易抹杀学生主观能动的创造性, 不利于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而在课堂上进行病案分析讨论打破教科书的经典式顺序, 对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其观察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其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外科护理学教学时将病案分析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使教学过程更具启发性, 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最大限度地较长时间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现将我在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病案讨论的体会列举一二。

在最为枯燥的体液代谢失衡这一章节的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缺水的类型、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以高渗性缺水为例在讲述的过程中我就找了如下的一个病案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一探险旅行者行至一沙漠中迷失了方向, 所带饮用水也已经用完, 数日后被救援人员发现时, 表情淡漠, 嘴唇干裂, 到医院后查血清钠浓度为156mmol/L。提问一这个病人属于何种缺水类型?提问二这个病人的缺水程度如何?”问题一抛出后, 学生就兴趣十足地一边查书一边相互议论开来, 很快这两个问题就被学生解开了, 最后我抽了一名个学生来回答第一问:该学生回答说这个病人属于高渗性缺水, 理由一是这个病人断水已数日了, 属于摄入不足, 二是在沙漠中高温出汗量大水分丢失过多。就这样, 高渗性缺水的病因学生就已经完全理解了。然后我又抽了另一位学生来回答第二问:该学生答曰“这个病人属于重度高渗性缺水, 理由是病人有缺水征嘴唇干裂, 有神经精神症状, 还有就是血清钠浓度高达156 mmol/L。就这样学生对高渗性缺水的临床表现也很轻松地理解了。通过这一病案分析讨论使得较为枯燥、难懂的体液代谢失衡在学生脑海中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 加深了对其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的理解。

在学习损伤病人的特征和急救护理时, 讲授完了后我也同样地列举了一个病案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病案如下:“一满载乘客的客车行至山路上时刹车失灵翻落山脚, 全车乘客无一例外的不同程度都受到了损伤, 有的上肢疼痛粘满鲜血痛得不停地直呼救命, 有的虽无伤形, 但面无血色萎靡地坐在地上, 有的伤后出血已经浸透了全身衣服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有的受伤后还能走动但感觉胸痛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提问是:当我们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如何施救?”学生也是很认真地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 答案也是五花八门, 后来我引导他们说救人要救急, 危及生命的情况应当是我们最应重视的, 比如说呼吸、循环。学生最终也找出了正确的答案。通过这一病案分析使得学生对创伤急救特别是事故现场急救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在外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病案分析讨论还有很多, 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通过病案分析讨论这种教学形式在外科护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使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去, 对错综复杂的疾病进行综合分析, 制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从而实施正确的护理。通过病案分析讨论这种教学形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从而提高外科护理学的教与学的效果。通过病案分析讨论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树立现代整体护理观, 为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感性认识。通过病案分析讨论这种教学形式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使其树立现代整体护理观, 学会运用整体护理程序, 从而适应现代整体护理发展的需要, 满足患者的需要。

摘要:病案分析讨论对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其观察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其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教学过程更具启发性, 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最大限度地较长时间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使其树立现代整体护理观, 学会运用整体护理程序, 从而适应现代整体护理发展的需要, 满足患者的需要。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病案分析讨论,整体护理

病案分析教学法妇产科 篇2

1 在病理学授课过程中举例法和病案分析法的区别

1.1 举例教学法。

即举例说明教学法, 教师为解释病理学专业术语或基本定义, 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 列举一些典型病例进行解说, 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引发学生兴趣, 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教学方法。所举的病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居次要地位。

1.2 病案分析教学法。

即案例教学法, 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 运用典型病案将学生放在摸拟的临床环境中和引入医生的角色, 让学生通过对病案本身的讨论或分析, 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病案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 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2 在病理学授课过程中举例法和病案分析法的作用

2.1 举例教学法。

在病理学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列举典型的病例来讲解医学专业理论知识, 能达到巩固书本知识、引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教学效果。但举例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行为, 而所举的病例主要用于配合教学, 病例的涵盖面一般较狭隘。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 师生之间没有双向互动。学生的思路跟随着老师的讲课内容进行学习, 只会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横向联系和独立思考, 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2.2 病案分析教学法。

在病理学授课过程中采用病案分析教学尤, 其是综合性的病案分析, 是以典型疾病案例为中心, 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 将疾病过程中所有环节进行全面考虑,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自的分析意见, 从而使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和提高,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同时, 由于有些病例并非只有单一的动态发展方向或者结局, 留给了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和讨论的空间, 利于学生创新式思维能力的培养。但病案分析教学必须以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和基础, 如果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 学生就无法进行病案的分析和思考过程。

3 病理学授课过程中举例法和病案分析法运用

3.1 举例法运用。

举例法病例来源广泛、引用简便, 比较适合大课堂理论教学。通过列举典型、新颖、通俗有趣、灵活多样的病例, 使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 从而生动、活泼、高效地实现课堂教学。例如: (1) 运用同学耳闻目睹的疾病为例导入新课。通过举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思考, 带着问题完成整个课堂学习, 即问题导向教学法; (2) 在讲解具体问题时举例, 帮助学生理解病理学理论中的专业问题, 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 (3) 通过举例提出问题,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路, 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问题, 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4) 为了进一步巩固新学的内容, 引导学生根据掌握的专业知识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见闻中列举疾病实例, 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5) 教师举出相关病例, 要求学生依据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讨论, 老师适时予以交流和指导; (6) 组织学生到医院或门诊见习, 延伸课堂教学, 用实践强化教学效果。

但所举的病例主要用于配合教学, 而且这种单向灌输教学法, 只会使学生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横向联系和独立思考, 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如能适当配合病案分析教学就可以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3.2 病案分析法。

要熟练地驾驭和运用病案讨论方法进行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教师需选取一些典型鲜活的疾病案例用于实践教学,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学习观念自然而然地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2];同时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是完成传统教学任务目标后的进一步提高。该教学法的病案涵盖面广泛, 讨论分析过程较复杂, 因而在大课堂授课中不易实现[3], 适宜在病理学实验课、第二课堂等小班授课或小组讨论中开展。病案分析法实施应该包括三个阶段。

3.2.1 教师选推病案。教师推出病案时应该指出病案的难度、需要注意的地方和要达到的目标。

3.2.2 学生分析讨论。

病例讨论是病案分析教学的中心环节, 而学生是主体, 应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在讨论中教师应少讲多“点”, 应允许有不同观点之间辩驳, 这样才能深入挖掘, 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升华, 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 在讨论脱离主题, 或在某细节上纠缠不清时, 教师要把讨论引回到正题上。讨论中出现了“冷场”情况, 教师可提一些恰当的问题来改变种状况, 设法启示学生提出其他的处理方案, 引发大家的探讨, 从而引导他们的创新思维。

3.2.3 总结述评。

是病案分析教学的最后环节, 可由教师总结, 也可由学生总结, 教师补充。总结中不要简单对疾病案例直接做出结论, 也不要单独评价某个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 而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述评, 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 对疾病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 给予澄清,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新问题进行思考, 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但病案分析教学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和基础, 若能提前结合举例教学法将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讲解透彻后, 就可以运用基础知识对病案进行分析和思考了。

病理教学过程中的举例法和病案分析法都需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 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在病理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方面, 举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为病案分析教学法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病案分析教学法只有在学生对专业知识透彻理解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实施[4]。因此, 在病理教学过程中, 既要运用举例法将理论知识部分讲解得清楚透彻, 也要适当地采用病案讨论进行实践训练, 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病理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从而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发挥病理学专业基础课和桥梁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宁波.病理教学中的病例教学法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8) :957-958.

[2]袁杨.病案分析法在外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卫生软科学, 2009, 23 (2) :202-203.

[3]苏金玲.案例式教学病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2) :91-92.

病案分析教学法妇产科 篇3

1 对象及方法

试验组为公共卫生学院2004级预防医学专业 (五年制) 学生125名。对照组为公共卫生学院2003级预防医学专业 (五年制) 学生96名。两组均以教学大纲为基础, 采用统编教材。

试验组将大纲要求的各论内容按临床常见症状归类, 分黄疸与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发热皮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免疫缺陷性疾病等5个主题, 每一主题设计2-3份病案, 其中有完整的典型病案, 通过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 对发病诱因、病理转归、疾病表现、治疗措施等进行学习回顾, 加深对临床基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另有结构不完善的病案, 给出部分条件 (如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结果等) , 由学生回答为明确诊断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可能的诊断和诊断依据、鉴别诊断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讲一个主题前教师先讲述相关的重点及难点内容, 再提出问题, 将病案发给学生, 学生通过找资料、查阅参考书进行准备, 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 推选学生代表发言,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归纳, 具体安排见表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大班理论授课的教学方法, 以单病为主线, 按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讲授。

2 结果

试验组课程结束后, 进行理论考试, 根据大纲要求出题, 教考分离, 题型与往届保持一致。比较二组理论考试成绩, 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undefined表示, 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考试平均成绩为 (77.65±9.28) , 对照组为 (69.60±8.84) , 差异显著 (P<0.01) 。

课程结束后, 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反馈调查, 结果显示在研讨式、PBL ( Problem-based learning) 、病案三种教学方法中, 27.5%的学生赞成研讨式教学法, 13.94%赞成PBL教学法, 59.02%赞成病案式教学法。大多数学生认为病例讨论很有趣, 生动、印象深刻, 容易理解记忆, 希望有更多的病例讨论, 以病例为基础来讲解各种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但对于设计的病案有的学生反映“由于知识面较窄, 只能看懂典型的病案, 或学一个懂一个, 但多个混起来, 就不太分得清了”。而有的学生则希望“病案不要过于简单, 讨论的内容可以再难些”。结果还显示在讨论时有的学生不主动发言的原因, 38.02%是没有弄懂, 38.84%是胆怯, 23.14%是不想说。

3 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赞成病案教学法。病案教学, 从病例入手, 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 趣味性和科学性强, 使课程理论的重点和难点易记易懂, 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际, 有利于促进学生诊断思维的形成, 学习会更容易[1]。PBL教学法, 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该教法倡导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 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它以小班教学、探究、协作、讨论等为特点, 这与我国教学中的真实情境差别较大[1]。再者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已习惯应试教育的模式, 老师讲学生听, 注重接受和掌握, 对于PBL教学法可能不适应, 且PBL学习效率低于传统的教学方法[2], 医学生本来课程负担重, 不愿“加负”。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是PBL教学与病案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更适合中国国情, 我们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届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好于上届。通过有目的性地设计一些问题, 使学生能通过病案的讨论, 掌握传染病学知识, 解决传染病的临床问题, 建立多学科知识的立体框架, 不仅教给学生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 虽然从形式上与传统的病案讨论相似, 但从教学目的和方法上却截然不同, 它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导向, 围绕病例进行讨论式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强调的是学生的“学”而不是老师的“教”。传统的病案讨论答案一般可直接从所提供的资料中寻找到, 虽能复习巩固所学相关理论, 但不利于启发学生的诊断思维活动。调查中发现对于病案和讨论题有的学生认为分析起来有难度, 有的学生又认为太简单, 这提示病案和讨论题的设计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初次进行病例分析时, 应讲解病例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应从简单到复杂, 适用于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调查还显示讨论时学生不发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不懂, 而是由于胆怯和不想说, 多年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扮演听众角色, 所以教师应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使大家畅所欲言。病例分析时,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启发, 而不是包办代替、面面俱到, 一定要留出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和时间。

总之, 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 是PBL和病案教学方法的结合,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适合中国国情。当然, 为提高高等医学教育质量, 培养21 世纪医精学博的创新型人才, 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简道林, 闵秀全, 雷小敏, 等.认真研究病案讨论教学法, 提高临床课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 2003, 11 (4) :316-317.

[2]黄伟民.问题导向学习 (PBL) 中问题慨览[J].当代医学 (学术版) , 2007 (7) :26-28.

病案分析教学法妇产科 篇4

关键词:病案导入式双主体教学法,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调查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必修课, 是研究和学习中医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 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实践检验同时又指导实践的基本理论。学好本门课程不仅能更好地掌握中医其他基础课及临床课知识, 而且为临床、科研工作奠定基础。但是, 由于中医基础理论具有抽象性、系统性、多层次性和立体性强的特点, 且内涵丰富, 往往使初学者抓不住学习重点, 不易记忆。传统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部分以课堂讲授形式进行, 缺乏实际情境的支持, 教师只能抽象地向学生灌输临床诊治中可能用到的知识, 学生很难将知识和知识的具体应用情境联系起来。进入临床实习后, 学生往往不知道用什么知识、如何运用知识, 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为此, 笔者采用病案导入式双主体教学法, 强化中医基础理论教学, 教师充分利用教与学环节, 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为临床实习奠定基础。同时, 进行调查表研究, 以了解该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1 调查方法

(1) 选取本校中医专业二年级在校大专生, 并随机分组, 其中实验组76人, 对照组80人。 (2) 实验组采用病案导入式双主体教学法强化中医基础理论教学, 对照组以统编教材为蓝本, 系统串讲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理与病机、诊法、辨证、预防与治则等中医基础理论。授课结束后, 以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汇总相关资料, 并由专人负责分析处理, 根据不同研究资料采用相应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调查结果 (见表1~7)

由表1可知, 学生普遍认为实习前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强化教学很有必要,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由表2可知, 对教学方法感兴趣的实验组学生占100.00%, 对照组为97.50%, 说明病案导入式双主体教学法更易被学生接受。

由表3可知, 学生普遍认为2种教学方法对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很有帮助,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由表4可知, 实验组89.47%的学生认为病案导入式双主体教学法能帮助他们增强实习信心, 对照组85.00%的学生认为实习信心有所增强。

由表5可知, 实验组认为有区别的学生占86.84%, 对照组占85.00%。

由表6可知, 实验组88.16%的学生认为对培养临床实习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有帮助,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从表7可知, 实验组学生认为运用病案导入式双主体教学法强化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后, 收获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在研究过程中, 笔者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采用病案导入式双主体教学法,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开阔思路, 积极思考, 以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目的。马淑然等[1]认为病案导入式双主体教学法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脱离实际的不足。宋述财[2]认为病案导入式双主体教学法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是培养21世纪中医药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孙必强[3]认为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适当应用病案导入式双主体教学法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中医思维能力和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和解决医疗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淑然, 刘晓燕, 郭霞珍, 等.病案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高等教育版) , 2006, 147 (12) :26~28.

[2]宋述财.案例教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6, 6 (4) :344.

病案分析教学法妇产科 篇5

在本科五年制医学生妇产科临床技能教学中遇到一些问题, 根据目前社会的需要和医学教育的要求, 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在课间见习、生产实习入科前、生产实习过程中, 建立妇产科学临床技能培训体系, 按不同教学内容和疾病特点, 整合多种教学方法, 分三阶段进行妇产科临床技能培训, 包括:妇产科病史采集、妇科检查 (双合诊、三合诊、阴道窥器检查) 、产前检查与保健、产科腹部四部触诊、骨盆外测量、妇产科常用辅助检查的识别与临床意义 (胎心监护识别、超声) 、妇产科临床病例分析、医疗沟通。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

1 妇产科临床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临床技能学习的认识不足

受到应试教育、教学条件、医疗体制、教育观念的影响, 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临床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目前, 医学生就业压力大, 考研者多, 在生产实习阶段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复习考试, 而疏于临床技能的学习。目前各种高科技辅助检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明显地提高了医师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使得一些青年医师过多的依赖辅助检查, 而忽视检体诊断的重要性, 从而不重视临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部分学生对临床技能的学习, 以应试为主要目的, 机械记忆, 不能够将其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还有一部分学生, 认为今后不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 放弃或轻视妇产科学专业的学习。另外, 部分学生对模型教学认识不足, 训练中没有把模型假想成病人, 没有责任感, 态度不认真。这些均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临床技能不扎实, 理论与实践脱节。

1.2 临床技能操作机会少

近年来, 随着招生规模扩大, 我国医学生人数众多, 导致人均临床见习和实习的病床数减少, 造成学生动手及与病人接触的机会减少。由于妇产科疾病的特殊部位和传统思想的影响, 使得妇产科的临床教学更具特殊性, 特别是男学生的教学难度很大, 部分病人不愿配合查体, 无法完成技能训练与培养[2]。加之临床教师相对缺乏, 医疗法规的不完善等在客观上也限制了医学生的实践机会。

妇产科急诊、急救相关疾病, 例如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产后出血伴DIC等严重并发症等疾病, 虽然从书本上学习理解抢救过程, 但是能够参加抢救的实践机会比较少, 学生不能够深刻的认识、体会疾病的急救过程, 缺少应变能力。

1.3 缺乏严格的技能训练

由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素质和考核标准等问题, 导致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不严格或不规范。

1.4 临床诊疗思维训练不足

在毕业实习过程中, 有些学生不能将各种疾病的症状进行横向联系、对比分析。采集病史过程中, 不能够很好的按病史顺序进行问诊。在病史采集、诊断方面尚有不足[3]。超声是妇产科疾病主要应用的诊断性辅助检查, 在影像学学习中涉及不多, 学生对各种妇科和产科疾病的超声影像特征知之甚少, 对超声报告单表述性语言缺乏认识, 只关注超声诊断结果, 从而判断疾病。课程设置的时间是固定的, 但是在课程安排的时间内, 临床上不一定能够刚好有与之对应的典型病例, 不典型病例教学往往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和印象不深刻。

1.5 人文素质教育欠缺

传统的医学教育, 容易忽视人文精神、医患沟通及法律法规等教育, 而人文素质、沟通能力、职业道德、法律意识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必备素质, 很多医疗纠纷正是医患沟通不足造成的。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也是对医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重要方面。“重知识、轻人文”将成为医学生步入医疗实践中的很大障碍。

2 对策

建立妇产科学临床技能培训体系, 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分阶段综合教学。

2.1 加强教育, 重视检体诊断, 提高对妇产科临床技能学习和训练的认识

临床技能是要求医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 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化临床医师的必备条件。首先纠正观念, 提高教师对妇产科技能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在课间见习、生产实习过程中, 渗透性的加强妇产科临床技能学习重要性的教育,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 只凭理论知识是不能够当好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的。要理论联系实践, 要有扎实的临床技能, 要有反复接诊患者、反复临床技能操作、反复病例书写等的训练, 要有逐步提高的过程。应协调考研复习、就业与生产实习之间的矛盾, 合理安排时间, 在课间见习、生产实习阶段注意角色转换, 尽量多的接触患者, 重视检体诊断、实践技能操作, 使学生改变过度依赖辅助检查的思维。

2.2 创造条件, 增加临床技能操作机会

在课间见习小组学习中,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疾病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 妇科检查、产科检查, 将学生分成2-3人小组, 分配到妇科诊室和产科诊室进行交换学习,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人数减少, 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也可以增加学生操作的机会。此外, 充分与患者沟通, 尽量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 允许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正常和异常分娩,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批到产房参观实践。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产后出血等急救疾病, 随时通知学生来病房实践。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等常见疾病, 在课程安排的时间内学习。

2.3 充分利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加强技能培训

近年, 全国医学院校均进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 提高了临床技能培训的熟练程度[4]。在课间见习期间, 教师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模拟教具上进行妇产科专科查体示范讲解操作步骤, 之后到临床进行见习操作。录制妇产科技能操作视频教材, 利于学生课下自学。毕业实习前, 在模拟教学培训中心集中进行临床技能培训:系统体格检查采用一对一、模拟病人、模拟教具训练;妇产科专科查体及临床诊疗操作技术采用模拟技术进行训练;临床检验诊断学、胎心监护、影像诊断学 (以超声为主) 采用实际案例分析报告学习;讨论式教学促进医学生交流能力。教师讲解并在模拟教具上进行教学演示操作, 然后由学生在模拟教具上反复练习, 直到操作规范、熟练。培训之后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方能进入临床实习。采用模拟教具、案例式、角色分配情景教学方法进行妇产科急救技术的训练, 例如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产后出血、分娩监护等。

2.4 加强临床诊疗思维训练

建立标准病例库, 包括常见病、少见病、急救疾病等, 每个病例的内容包括病案、辅助检查 (影像学资料) 报告、图片或视频资料 (术前临床特征、手术过程、术后标本、病理标本) 及相关的病例分析。课间见习采用案例式结合PBL式教学, 教师根据标准病例库中的病例, 设计PBL教学引导问题, 学生课前预习, 课上从症状学入手, 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并结合授课当时的实际病例, 到床旁进行问诊、查体, 分析辅助检查结果, 对妇产科特有的辅助检查 (如胎心监护图、盆腔超声等) 进行讲解学习, 对诊断、治疗和随诊进行讨论。生产实习过程, 通过晨间查房、晚间查房和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形式进行病例分析和临床思维训练。

2.5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重视医疗沟通、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增加创新能力培养

教师树立榜样, 在课间见习、生产实习等带教过程中, 教师言传身授, 渗透性教育医学生对患者应具有的人文关怀, 注意医疗沟通技巧。开设医疗沟通、医学法律法规课程, 在生产实习中进行集中授课, 并利用案例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进行讨论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就他们在临床生产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病例和问题进行讨论, 以及目前社会对医生、医患关系等现实问题的观点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职业态度。

此外, 鼓励医学生参与科研, 培养创新能力, 熏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进行早期科研训练, 增加科研能力培养。从课程讲授或临床所见疾病出发, 引导、激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探寻疾病发生的机制和解决方法, 强调转化医学的重要性, 并参与妇产科科学研究。

妇产科学临床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及实施, 是适应现代社会需求、高等医学教育要求而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临床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学生的临床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及创新性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彭义香, 郑军.改革出科考试方法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J].医学教育探讨, 2003, 2 (2) :97-98.

[2]王艳杰, 彭鸿英.男性医学生在妇产科实习中存在问题的调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136.

[3]鹿群, 王建六, 王山米, 等.影响妇产科临床技能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10:96-97.

病案环节质量控制分析 篇6

1 环节质量监控的优势

1.1 可从源头上预防病案缺陷的发生

我院由科主任、质控员、主治医师和科护长组成的一级病案质量监控小组。根据《住院病历质量评估标准》进行检查, 经常性的自查、自检、自控本科或本病房的病案质量, 检查下级医师的记录的合理性、及时性、合法性及完整性。对查出的缺陷内容, 当即告知责任医师及护士, 及时补充和修改缺陷的内容, 从源头上预防病案缺陷的发生。

1.2 能有效地预防医疗差错事故和缺陷病案的发生, 提高了医疗和病案质量, 防范医疗纠纷

我院由医疗质量监控科、医务科、病案科组成的病案质量小组, 定期到临床科室检查运行病历质量, 从环节质量检查医疗法规、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 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均反映在病案记录中, 在日常的病程记录中应体现三级医师查房记录、疑难病历讨论记录、会诊记录、术前及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危重患者抢救记录、输血记录等核心制度内容。职能部门经常督促检查, 有效地预防了医疗差错事故和缺陷病案的发生, 提高了医疗和病案质量, 防范医疗纠纷。

1.3 有效地为医院管理提供服务

病案是医院管理中重要的信息资料, 医院内许多信息流皆可从病案中取得。如危重病抢救成功率, 其反映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 反映其抢救中使用医疗仪器设备的水平与使用效果, 反映医疗费用与医疗活动的比值, 反映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及其他方面的服务质量等等。真实而完整的病案标志着医院和工作人员为患者服务的质量和医疗专业水平。出院病历在运作过程中受到很好的监控, 在病历形成阶段就达到了高质量, 为医院管理者医院管理中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同时可以及时为医师、患者提供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服务。

2 终末质量监控的弊端

2.1 终末质量监控不能确保病历质量

病案是医护人员从事医疗活动全过程的客观记录, 是一种严肃真实的过程描述。它一经形成, 不允许改动。如果在病案的形成过程中未能认真书写, 写成的病历质量较差, 返修时要把它加工成高质量的病历不是那么简单, 这如同将已加工成型的不合格产品, 要修理成合格的产品是不容易的, 因为有些地方是根本不能修改的, 只能永远是次品。

2.2 终末质量监控不适合当前形势

2002年9月1日实施的国务院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使得病历内容基本向患者公开, 向社会公开。法律允许患者和相关人员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有些患者因医疗、保险需要, 办理出院手续时即要求复印病历。还有些患者住院期间对医院的医疗行为产生疑义及发生医疗纠纷, 要求立即复印或封存病历, 根本容不得修改病历。

在2002年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也指出了“举证倒置”的新规定。病案是医疗法律文书, 作为证据, 它在法庭上会受到“质证”, 求证其可信度。

2.3 终末质量监控后修改病历是违法的

归档的病案中某些内容尚能加以补充、修改, 例如, 病案首页填写不全、上级医师未签名、用词不当、诊断主次颠倒等, 还可以修改, 但有些病历中的缺陷是无法弥补和修改的, 例如, 病史不详细、缺乏重要的阴、阳性症状描述、查体漏项、缺少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知情同意书的签署等, 患者已经离院, 相关信息无法再补充。若是失真的补充, 必然会降低病案的科学价值及法律价值。一旦发生医疗纠纷, 即使我们在医疗上没有问题, 但由于病历记录不准确、不完整、不及时或者有误, 都会给矛盾的处理带来麻烦, 而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所以, 大修大改患者出院后的病历, 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3 讨论

病案是医疗法律文书, 作为处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定性的重要证据, 必须充分认识和懂得病历质量控制的潜在法律风险并规避。

病历质量控制的目标应当是在符合法律精神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综合控制手段, 提高病历自身以及所蕴涵的医疗服务过程的质量[3,4]。从病历质量控制的通常模式看, 医院的病历质量控制不可避免地存在对缺陷记录进行修正的行为。虽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事实, 更完整地阐述病情, 但为使医疗过程在文书上看起来完整、科学而采取的修正措施, 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法律风险的, 如事后更正错误的诊断、不合理的医嘱及补充相应检查、诊断依据等。病案一旦形成, 依据法律法规是不能修改的, 终末修改病历不论对个人, 还是对医院都是不利的。尤其是在医患发生矛盾的情况下, 修改病历在法律面前则意味着败诉[5], 会给医院和个人造成经济上和名誉上的损失。

因此, 要规避以上风险, 一方面临床医务人员不仅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及时、准确、全面、规范地书写病历;另一方面病案管理委员应将病案质量监控的重点放在环节质量监控上, 狠抓基础环节和中间环节, 强化基础质量管理,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三基”训练知识考试,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医疗和病案质量。主治医师、质控医师把好病历质量关, 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职能部门经常到临床科室检查运行病历,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控制问题再出现, 使病案保持良好的恒定水平, 使病历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和法律性, 提高病案的管理质量, 更好地为医院的管理和社会服务。

摘要:目的:寻找提高病案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对病案质量控制的分析, 比较病案环节质量控制与病案终末质量控制的优势与弊端。结果:环节质量控制才是提高病案质量的有效方法。结论:病案终末质量控制未能有效地提高病案质量, 只有在环节质量控制上下功夫, 使病历在形成阶段就达到高质量, 这样才能提高病案的法律证据质量, 适应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上升的形势。

关键词:病案,质量控制,环节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任长乐, 周贺亮, 侯旭, 等.强化病案管理提高医疗质量[J].中国卫生产业, 2007, (3) :89-90.

[2]姚峥, 周莲娥, 李小莹, 等.住院病历质量实时监控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2 (3) :172-173.

[3]王静, 郑晓丽.科学管理病历档案, 提高病案管理效率[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4) :146-147.

[4]姬军生, 张勇, 郭继卫, 等.病历质量控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8, 24 (4) :220-221.

上一篇:水性环氧树脂研究下一篇:图书馆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