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破裂的护理病案分析

2024-05-25

脾破裂的护理病案分析(通用11篇)

脾破裂的护理病案分析 篇1

一例脾破裂的个案护理

一病区普外科 丁凤霞

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术前观察及术前术后护理。关健词:外伤、脾破裂、观察、护理。

外伤性脾破裂是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主要因脾脏位置比较固定,组织结构脆弱,血供丰富,一但受到外力作用容易破裂,可导致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但是由于外伤后早期症状不典型,特别是合并其他部位受伤时,容易被其他伤情所掩盖,所以术前观察及术后护理对愈后极其重要,现对一例脾破裂患者的护理体会如下: 病人资料:患者,程玉忠,男,45岁,因高空坠落致胸腹部外伤伴疼痛1小时余于2014.5.17号入院,查体:T:36.2℃,P:78次/分,R:25次/分,BP:148/73mmhg。患者于1小时前在工地干活时不慎高空坠落,而致胸腹部受伤,感疼痛难忍,无明显胸闷及呼吸困难,感腹痛及腹胀,无恶心及呕吐,无昏迷史,遂来我院急诊查腹部B超示腹腔内积液(考虑出血可能),胸部CT示肋骨骨折,胸腔积液,上腹部CT示腹腔内出血,脾破裂可能,头颅CT示未见明显异常,故急诊拟“胸腹部外伤,脾破裂”收住我科入重症监护病房,病程中神志清,无昏迷史,无大小便失禁,大小便正常。胸廓对称,胸廓挤压征阳性,左下胸部压痛阳性,两肺呼吸音粗,呼吸音对称。腹平软,左上腹压痛,肌卫(+),左侧腰部压痛,肝区及双肾区叩击痛阴性,腹部未触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不亢进。

辅助检查:腹部B超示腹腔内积液(考虑出血可能),胸部CT示肋骨骨折,胸腔积液,上腹部CT示腹腔内出血,脾破裂可能,头颅CT示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1.腹腔内出血 2.脾破裂3.多发肋骨骨折4.胸腔积液5.全身多处外伤。

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全脾切除术+胰尾修补术+腹腔引流术。术后入ICU治疗。共输A型红细胞悬液一次,共800ml。2014.5.21 10:00(术后第四天)由ICU转入病房。查体: T:36.5℃,P:66次/分,R:15次/分,BP:120/70mmhg。带入脾窝引流管及盆腔引流管各一根,颈内静脉置管一根,外露8cm,局部无红肿,遵医嘱予以抗炎、止痛、补液等对症治疗,氧气吸入,予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半流质饮食。24h脾窝引流血性液体20ml,盆腔引流血性液体5ml。2014.5.22(术后第五天)拔除盆腔引流管。脾窝引流液血性液体15ml。复查上腹部CT平扫示:脾脏切除术后改变。胸部CT+三维重建示:左侧第3-12后肋骨折,两侧胸腔积液(左侧明显)。

护理目标:1.病人体液平衡能得到维持,生命体征平稳。2.病人情绪平稳,积极配合治疗。3.病人腹痛缓解,伤口疼痛逐渐减轻。4.病人各引流管保持有效引流。5.病人卧床期间各项生活需要得到满足。6.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被及时发现处理。护理诊断:1.疼痛:与手术创伤、切口引流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术后禁食,手术创伤组织修复需要量增加有关。

3.自理能力缺陷:与手术创伤有关。4.清理呼吸道低效:与切口疼痛有关。

5.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创伤性湿肺、血栓。6.焦虑:与意外创伤所致的疼痛、担心预后有关。

护理措施:1.疼痛:与手术创伤、切口引流有关:a.协助病人取半卧位卧床,以降低切口张力,减轻伤口疼痛。b.做好心理护理,与病人交流转移其注意力,指导深呼吸以缓解疼痛。c.使用腹带外固定,定时更换毛巾,保持皮肤清洁。妥善固定各引流管,翻身时先妥善处理引流管,防止拔出引流管。d.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术后禁食,手术创伤组织修复需要量增加有关:a.遵医嘱予以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b.指导半流质饮食,如排骨汤、瘦肉汤、鱼汤、牛奶、素菜汤、水果汁等,少量多餐。c.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增进食欲。d.遵医嘱定时复查血常规、血生化,了解病人的营养状况。

3.自理能力缺陷:与手术创伤有关:a.加强生活护理及专科护理,病房环境保持整洁安静,床单位整洁。按时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b.给予营养支持。c.根据病人的情况协助病人进行床上活动,室内活动。

4.清理呼吸道低效:与切口疼痛有关:a.指导并鼓励病人学会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减轻伤口张力。b.取半卧位,Q2h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c.遵医嘱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5.潜在并发症:出血:a.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血压和脉搏的变化,予以心电监护,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率大于120次/分,应及时报告医生。b.保持各引流管通畅,严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若2h内引流液大于100ml,颜色鲜红,应及时报告医生。

6.焦虑:与意外创伤所致的疼痛、担心预后有关:a做好心理护理,与患者多沟通,减轻患者心理负担。b.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与和配合治疗。c.鼓励家属与病人共同面对疾病的痛苦,增强信心。

康复指导:1.适当加强锻炼,增加体质,术后3月避免剧烈活动。2.注意身体的保暖,预防感冒。

3.清淡低脂饮食,营养均衡,多饮水,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摄入,保持维生素C在一定水平,可降低感冒发生。4.戒烟酒。

5.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每天至少8小时睡眠时间。6.定期门诊复查血常规。

7.定期门诊随访,如出现腹痛腹胀及其他不适及时就诊。

脾破裂的护理病案分析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127例, 将其按照入院编号顺序随机分成A组和B组, 其中A组63例患者, B组64例患者。A组男32例, 女31例, 年龄16岁~75岁, 平均年龄 (43.3±20.4) 岁, 其中36例患者伴发休克症状;B组男33例, 女31例, 年龄16岁~74岁, 平均年龄 (43.2±20.3) 岁, 其中35例患者伴发休克症状。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手术方法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A组42例患者采用单纯脾切除术治疗, 21例患者采用脾修补术治疗;B组41例患者采用单纯脾切除术治疗, 23例患者采用脾修补术治疗。

1.3护理方法

1.3.1 B组护理方法B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因为创伤性脾破裂通常具有变化快且病情急的临床特点, 且患者为复合伤, 伤情复杂, 在临床上容易发生误诊现象。故而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在入院后, 医护人员要以尽量快的速度安排其进入急诊室进行抢救治疗。手术前要及时观察患者的伤情和体征, 记录患者的体位、体表软组织伤情和生命体征, 然后再行穿刺,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让患者平卧, 采用定期观察和不定期观察两种方式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 并记录患者出现的呼吸梗阻和功能性障碍等临床反应, 呼吸道中异物和分泌物要及时清理, 确保患者呼吸顺畅。治疗过程中, 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气管插管治疗和吸氧治疗。

1.3.2 A组护理方法A组患者在B组的基础上行综合性的优质护理。该护理方法在创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中主要包括针对性较强的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 给予患者更加人性的关怀和护理, 帮助患者从身体上和心理上逐渐强大起来,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护理:患者在术后要立即禁食, 待其恢复肠蠕动功能后方可逐渐恢复饮食, 在肛门开始排便和排气后, 拔除患者的胃管, 此时可进流质食物, 若患者进食时出现腹痛、腹胀和呕吐反应, 则要及时换成半流质食物。患者在术后情绪恢复稳定后, 可食用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食品。护理人员要尽量为患者搭配出营养价值均衡的菜单。

出院指导: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稳定后, 经过医护人员同意后, 可申请出院。出院前, 医护人员要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且耐心的病情沟通。沟通过程中,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饮食、作息和日常保健等做合理指导。出院后, 患者注意忌口各种影响伤口恢复的食物;平时作息要规律且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长;运动方面要注意适量平稳, 出院初期切忌不能进行较为剧烈的运动项目。医嘱中要特别提醒患者要定期复诊, 患者在出院后发生腹痛或肛门排气、排便停止现象时, 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1.4临床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 治愈率为100%。其中A组无患者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0;B组共计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其中腹痛1例、腹胀1例、排便排气停止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69%, 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B组3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二次治疗中, 医护人员对其改用A组护理方法, 特意强调了饮食、作息和运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经过3个月的观察, 确认痊愈。

3讨论

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护理方法除了常规护理之外, 更应该注意强调日常作息对疾病恢复的配合[2]。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行综合性优质护理, 有利于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和营造疾病康复的稳定健康的生活环境[3]。患者在手术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卧床护理后, 通常会有较为强烈的运动欲望, 而适当运动也有利于帮助患者增强体质, 加快康复的速度。故而, 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在手术后进行适当的运动, 早期只限于床前的简单走动, 且要控制走动的量, 避免运动量过大牵动伤口。患者住院时运动要由医护人员陪在身旁监督指导, 出院后则要在家人的陪同下按照医嘱进行适量运动。

参考文献

[1]况文霞.19例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重庆医学, 2006, 35 (24) :2301-2302.

[2]冷凯, 曾鹏飞, 冯春林, 等.射频消融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4, 23 (9) :1296-1298.

脾破裂的护理病案分析 篇3

【关键词】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256-01

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脾破裂属于常见的一种类型,对患者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患者因为脾破裂导致出现了失血性休克后,对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为了研究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对此完成对应的急救与精心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了极其显著的提高。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112例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76例,女3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9岁-4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6.4±1.5)岁。在所有患者中,出现闭合性损伤的患者96例,出现开放性损伤的患者16例。均于受伤后30分钟-50分钟住院接受治疗。患者失血量为1500毫升-2000毫升范围内的患者25例,在2000毫升-2500毫升范围内的患者65例,大于25毫升的患者22例。出血量主要集中于3000毫升,临床均表现出了休克症状。

1.2 方法

针对患者对其当前疾病的情况进行观察,研究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急救,并且对患者实施精心护理,观察最终获得的临床效果。

1.3 评价方法

通过模糊数字评分法,分别对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焦虑心理以及抑郁心理进行评分,评价分数为0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与抑郁心理缓解程度越明显【2】。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5.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通过卡方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2例患者在住院后的20分钟-50分钟之间准备实施急诊手术,麻醉方式主要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方法或者全麻的方法,实施脾切除术,配合实施脾片移植的患者6例,实施脾修补术的患者30例,实施脾切除术的患者76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8天-14天,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天。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患者切口全部有效愈合,最终全部痊愈出院。通过模糊数字评分法对患者的焦虑感以及抑郁感进行评定后最终发现,所有患者完成治疗后,最终的评分优于治疗前极其明显(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模糊数字评分的比较情况

时间n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治疗前1202.35±1.263.05±1.22

治疗后1207.98±1.038.02±1.01

P-<0.05<0.05

3、讨论

研究具体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抢救与护理显得至关重要。具体的步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做好手术前的急救工作

3.1.1 对患者临床疾病情况给予密切观察

利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特别是患者临床血压以及脉搏等指标。与此同时,对患者肢体末梢血液循环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患者临床已经表现出苍白症状等系列症状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输液,确保患者的血容量正常。在对患者进行输液的过程中,监测患者的自觉症状,防止过多以及过快对患者输液后,导致患者出现肺水肿的情况。

3.1.2 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

针对休克患者,在对其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应该有效将循环血量进行恢复。通过静脉留置针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数量为2条-3条。要求休克患者取卧位,确保患者的呼吸道始终通畅。与此同时,对患者给予氧气吸入措施,成功保证患者的血氧含量。并对患者吸氧的效果进行密切的观察,在关键的时刻予以双鼻导管供养。氧流量最少为5升/分钟,最多为6升/分钟,或者利用面罩对患者进行加压供养。在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遵守急救的相关原则与医生进行密切的配合【3】。

3.1.3 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为患者留置导尿管,对患者的血型进行准确的检查,对患者注射术前针,做好备皮工作。除此之外,患者通常会感到寒冷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加盖被褥,并且将室温提高进行保暖,患者休克症状缓解,上述的系列症状便会获得有效缓解。

3.1.4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因为此种疾病临床发病较为突然,并且疾病的发展尤为迅速,在短时间内患者会感觉到强烈的疼痛感,患者内心会表现出强烈的恐惧感以及不安感。此时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通过脾切除手术能够成功确保生命安全,最终有效赢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3.2 对患者进行手术后的护理

3.2.1 对患者的疾病情况给予密切观察

患者完成手术后,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密切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渗血以及出血的情况。确保患者的导尿管通畅,针对患者的体温、患者皮肤黏膜具有的弹性以及皮肤的颜色进行准确评估。

3.2.2 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

因为患者受伤以及手术切口等系列的因素,患者会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疼痛感,在完成手术后的24小时-48小时对患者使用镇痛剂进行镇痛,确保患者的情绪平稳,并且进行充分的休息。

3.2.3 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

患者在2天-3天后,胃肠道蠕动一经恢复,患者便可以进食流质食物,最后逐渐进食半流质食物,直至普通饮食。完成手术后要求患者的饮食需要富含营养,有效促进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防止出现便秘的情况。

总而言之,研究有效措施对患者实施急救并进行精心护理,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了显著的提高,成功凸显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红霞.脾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56例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

[2]林丽丽.浅谈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

[3]黄春英.宫外孕破裂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及護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

外伤性脾破裂的观察与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 男12例, 女4例。年龄10~62岁。开放性损伤3例, 闭合性损伤8例。交通事故3例, 跌打损伤2例。

1.2 结果

本组均有腹部外伤史, 主诉以腹痛为主8例占95.1%。腹部有全腹肌紧张, 压痛、反跳痛阳性35例占85.4%。

2 诊断方法

2.1 严密观察病情, 争取抢救时间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对休克患者每15分钟监测1次, 左肩牵涉性疼痛患者, 可能由于内出血刺激引起, 也应密切观察BP、PRT的变化。严重休克患者必须氧气吸入, 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 放置导尿管, 以观察单位时间内的尿量及输液量是否充足, 如尿量过多, 应减慢输液速度, 如尿量持续过少, 防止发生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

2.2 休克早期的观察

由于病人微血管痉挛, 收缩压仍在正常范围内, 容易认为血压正常, 延误抢救时间, 所以要加强观察, 如发现病人面色苍白, 脉速细弱, 皮肤湿冷脉压差小, 立即通知医生。

2.3 腹痛的观察

腹痛进行性加剧, 腹围增大, 出现移动性浊音及腹膜刺激征, 则提示可能腹腔脏器破裂和出血。

2.4 协助做腹腔穿刺

腹穿对腹内脏器损伤的诊断甚为重要。若抽出不凝固鲜血, 提示有内出血或实质脏器破裂, 若伤后未能抽出腹腔内血液, 并不能完全排除脾破裂, 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以免延误治疗。

2.5 实验室检查的观察

如果RBC男性低于320万/mm3, 女性低于280万/mm3, HB低于9.0%, 而且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说明腹腔有内出血脾破裂。

3 手术前后的观察与护理

3.1 术前按医嘱插胃管, 术前用药, 常规备皮

由于脾破裂的原因均是意外, 病人无思想准备, 故护士应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和恐惧悲观心理, 树立治病信心, 主动配合手术。

3.2 术后疼痛观察与护理

疼痛是机体对侵袭的防御反应, 早期表现切口痛, 是皮肤知觉引起的表浅性局限性锐痛。也可因缝合过紧及咳嗽加重疼痛。当腹蠕动恢复时, 由于肠管内气体贮留, 病人有腹胀及腹牵扯痛。早期切口疼痛可给予适当镇痛药, 鼓励病人深呼吸, 协助病人咳嗽、咳痰, 给予雾化吸入, 因肠蠕动引起疼痛则给催眠剂, 抬高上身可减轻疼痛。

3.3 膈下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3.3.1 体温的观察

手术后病人易产生术后吸收热, 多在38℃以上, 持续10~15d, 患者自觉良好, 不需特殊治疗, 而膈下脓疡患者体温较术后吸收热高, 持续时间长, 多伴畏寒, 胃部饱满, 不适, 肋部胀痛, 在左腋中线90~10肋间隙饱满, 有压痛呃逆不止,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高。超声波检查有液平, 穿刺可抽出脓液, 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的高低热型持续的时间, 有无寒战, 以及其他临床体征, 及时发现报告医生。

3.3.2 引流管的观察护理

脾切除患者在腹腔放置双套橡皮引流管通畅, 妥善固定, 防止脱落, 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量及性质, 若有较多新鲜血性液体流出, 提示有出血倾向, 可能脾动静脉结扎不牢, 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更换引流袋应注意无菌操作, 防止上行感染, 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一般为72h, 注意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净, 观察引流管切口渗血渗液情况, 保持安静的环境, 给予患者舒适的体味, 术后平卧6h后改半卧位, 有利于血液循环, 增加肺的通气量减轻腹部张力, 并早期活动, 防止膈下积血积液, 肠粘连和感染。

4 结语

脾脏是腹腔内实质性脏器, 血运丰富, 组织脆弱, 稍受外力极易破裂, 是腹腔内最易因外伤而发生破裂的脏器, 主要危险是大出血, 所以脾破裂患者需迅速诊断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经验。方法我科自2004年以来共收治脾破裂患者16例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经正规治疗已治愈。结论外伤性脾破裂诊断较易, 腹腔穿刺、B超等能提高脾破裂诊断率。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实行脾全切加自体脾组织移植术是基层医院的主要术式。

关键词:脾破裂,创伤,手术,护理

参考文献

外伤性脾破裂术后观察与护理 篇5

【关键词】脾破裂;术后;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43-02

随着人民生活需求及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加之暴力行为、高空坠落等因素,使近年来腹部外伤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据统计,脾脏损伤约占腹腔脏器损伤的40%~50%,居腹腔脏器损伤的首位。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虽有下胸壁、腹壁及膈肌的保护,在外伤暴力作用下亦很容易破裂导致腹腔内大出血,病情进展快,患者易发生失血性休克,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尽快纠正休克,进行手术。术后为了达到最佳的恢复效果,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为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有效的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

1.1 生命体征的观察:接手术病人回病房时,病房护士应与手术室护士严格床边交接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及术中失血、补液情况等。连接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与手术室护士确认患者的生命体征,主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之后每15~30min检测一次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收缩压控制在90mmHg以上。给予患者持续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6%以上。若出现生命体征异常,患者烦躁、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降低并有加重趋势时,说明有休克危险,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尽快补液,维持机体有效循环血量。观察并记录患者24h出入量。

1.2引流管的观察:脾切除术后,在脾窝处放置引流管,了解腹腔出血的同时避免膈下感染。术后回病房应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术后要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堵塞。同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当引流液在50~100ml/h,持续2小时以上,伴有四肢发冷、血压下降等情况时,应考虑活动性出血,积极补液并迅速通知医生,必要时再次行手术治疗。

1.3伤口的观察:观察切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包扎固定情况,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无菌敷料,以保证切口及引流口的清洁干燥,促进愈合。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促进痰液排出,防止伤口裂开。

2 术后护理

2.1一般护理:术后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待患者清醒后若血压平稳,根据病情可采取半卧位,利于呼吸及腹腔引流。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有效咳嗽、排痰以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防止发生口腔感染。每日进行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保持室内合适的温湿度,定期开创通风,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2.2营养支持: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患者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耗能增加,蛋白质分解加速,摄入不足,机体负氮平衡失调,患者抵抗力下降,营养严重缺乏,不利于伤口的恢复,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故术后早期应禁食,均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尤其是大量高糖、白蛋白、维生素的补充。肠道功能恢复后采用合理的饮食结构来保证营养支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定期查血糖、电解质、肝功能的变化并记录患者24h出入量。

2.3发热的护理:脾切除术后,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若术后体温低于38℃,属于术后正常的外科手术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若体温持续升高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增高,提示有可能发生感染,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同时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给予患者足量抗生素。

2.4疼痛护理:疼痛是术后主要症状之一,术后1~2d内疼痛较明显,患者常因疼痛无法入睡。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保持舒适。耐心说服并指导患者深呼吸,指导患者按住手术切口进行有效咳嗽。疼痛剧烈时,必要情况下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剂,或使用镇痛泵,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后疼痛期。

2.5并发生的观察与护理:①出血 脾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腹腔内出血,所以要严密观察引流管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当引流液的量增加,且颜色变为鲜红色时,应考虑腹腔内出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严密观察敷料是否干燥清洁。出血量大时,需再次手术止血,改善引流方式。②感染 彻底清除失去活力的脾组织和污染物,妥善止血,有效引流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严格观察监测患者体温,治疗护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营养支持。③胸腔积液 膈下手术常可导致反应性胸膜炎,形成胸腔积液。鼓励患者有效咳嗽,给予患者舒适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生气促时给予氧气吸入。当患者体温>38.5℃,平卧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坐位症状减轻,考虑合并膈下或胸腔积液,遵医嘱行B超定位穿刺引流。④脾切除后血小板迅速升高,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免静脉血栓形成。定期复查血小板计数。

2.6心理护理:患者术后常见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对脾破裂脾切除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效果认识不够,担心术后机体功能是否会减弱或者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在积极质量的同时,耐心的与患者交流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其内心的顾虑。也可让手术成功及术后恢复好的病友现身说法,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早日康复。

3讨论

一般来说严重脾外伤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率都较高,脾脏破裂会出现腹腔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但手术后完善的护理干预,一般护理与对症护理综合应用,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做好并发症急救准备,可以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对患者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凤琴.脾外伤16例手术后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5):474.

[2] 夏丽阳.外伤性脾破裂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 :215-216.

外伤性脾破裂84例治疗分析 篇6

出血量少或单纯脾被膜下血肿,应保脾治疗;时脾损伤严重或伴有其他严重复杂伤时。应行脾切除。

【关键词】外伤;脾破裂;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074-01

外伤性胂破裂是临床上闭合性腹部外伤中最常见的急腹症。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84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77例,女7例。6~10岁儿童11例,最大年龄69岁。闭合性损伤81例。开放性损伤2例。合并肋骨骨折9例,胃肠损伤12例。肝损伤3例,颅脑损伤4例。胰腺损伤1例,骨折9例,合并休克14例。

1.2术中所见损伤程度脾包膜及脾实质裂伤3例,脾包膜及实质裂伤未至脾门47例,脾门裂伤和/或脾碎裂27例。

1.3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7例(其中1例中转手术行全脾切除术);手术治疗77例,脾修补17例(其中1例术后继发出血行全脾切除);全脾切除43例;全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移植10例;脾部分切除7例。

2结果

2.1治疗结果本组治愈84例,死亡1例。非手术治疗7例(其中1例中转手术)痊愈;手术治疗77例,治愈76例。

2.2并发症非手术治疗组中1例于入院30h后出现继发性出血中转手术行全脾切除。手术治疗组有1例脾修补术后于32h后出现继发性出血再手术行全脾切除。1例发生膈下脓肿,有29例血小板计数超过500x109/L。

3讨论

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关键是治疗,且不能忽视合并伤的治疗。

3.1治疗原则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凡需多科治疗的患者,应按轻重缓急原则进行多科室的密切配合是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1]

3.2非手术治疗脾脏是有着重要功能的器官,具有强大的抗感染和免疫功能,对维持人的生命和健康有着重要价值。因此在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中应尽量保留脾脏[2,3],特别是儿童.对愈后防止发生OPSI有着重要作用。对单纯脾破裂、B超或CT显示脾损伤较浅、出血量少或单纯脾被膜下血肿、生命体征稳定者,应用输液、少量输血、止血药、抗生素、禁饮食等保守治疗,但必须严密观察动态血压、脉搏、血常规、床头B超等变化,如发现有继发出血现象者应立即中转手术行脾切除。本组非手术治疗7例,10岁以下儿童3例,有2例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床头B超观察下保守治愈。1例伤后30h发生继发出血行全脾切除术治愈;另4例为3例成年男性和1例成年女性,为外伤后出现轻度腹痛行B超或CT示脾被膜破裂、脾周少量渗血而住院保守治愈。

3.3手术治疗对脾损伤严重或伴有其他严重复杂伤时应行全脾切除术。切莫顾及脾脏而影响治疗效果。全脾切除如腹腔污染不重可行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对脾脏上极或下极损伤者可行部分脾切除术;对脾损伤不严重者可行脾修补术或加用大网膜包脾、脾动脉栓塞和结扎、网罩或捆扎法[3]。本组手术治疗77例。脾修补17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继发出血再手术行脾切除,脾修补在术中要注意充分暴露好脾脏。尽量清除凝血块和失活脾组织,根据裂口深浅用间断褥式缝合,如裂口较深。可在进出针处加盖明胶海绵或大网膜作补垫物,缝针要深达创底。以防留有死腔发生再出血:全脾切除43例:全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移植10例,脾组织移植要注意选择健康未损伤的脾组织,不能带有包膜,一般切取lcm3寸左右的棱彤或多边型3~5块即可,不需过大或过多,以利移植后着床、成活和生长,腹腔污染重(如合并空腔脏器破裂)或病理性脾脏禁作移植;脾部分切除7例。除1例因严重复杂伤、失血性休克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

3.4并发症的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均有可能发生并发症。继发出血是外伤性脾破裂最常见严重并发症,如发生继发出血应立即手术行脾切除。本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发生继发出血1例,均行全脾切除治愈。膈下脓肿多发生在手术lwk后,可全身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可在B超定位下行穿刺引流。本组1例在脾切除术后7d发生膈下脓肿(与合并肠破裂、腹腔污染有关),经全身应用抗生素治愈。全脾切除多有血小扳计数升高,如血小板计数不超过500x109/L,可不需处理。本组有29例术后血小板计数超过500x109/L,通过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等处理后降至正常。如血小板计数超过(1000~2000)x109/L,则应用肝素等抗凝剂作预防治疗”。

参考文献

[1]顾净,陆孝道.脾损伤165例的诊治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6:376.

[2]张庄文.外伤性脾破裂(附82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4:378.

[3]王茂信,盂凡亭,刘栋滨,等.脾蒂阻断转移大网膜包脾行脾破裂修补术8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4:239.

脾破裂的护理病案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治疗的5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资料, 致病原因为车祸、斗殴、砸伤、刀刺伤、坠落伤等, 在入院后均成功进行脾切除手术。其中男32例, 18例;年龄17~66岁, 平均 (32±2) 岁;术前出现失血性休克25例, 伴有合并伤25例。

1.2 护理方法

5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成功完成脾切除术后, 给予严格的术后护理, 具体如下。

1.2.1基础观测

①患者均取平卧位势并保持6~8 h, 待病情基本稳定后, 再转换为半卧位, 以便减轻腹部的疼痛、肿胀, 从而改善呼吸情况;②患者均给予病情的实时监测, 随时了解患者的血压、呼吸、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 并详细记录, 以便时刻观察病情。

1.2.2 加强营养支持

术后患者体质虚弱, 需加强营养的均衡摄入, 以增强患者抵抗力, 尽早恢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术后早期为减轻肠胃压力禁食的期间, 需同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以补充身体所需, 待患者胃肠状况稳定后再合理饮食补充营养物质。

1.2.3 观察并发症情况

①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腹部胃肠体征, 定期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血细胞比容等指标;②注意胃肠减压与腹腔引流管中引流的颜色、量等, 若引流量大于150 ml, 且颜色鲜红, 伴有血压下降, 可能再次出现腹腔出血, 需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③若术后出现胰瘘等症状, 需检查引流液中淀粉酶浓度, 保证引流管的通畅, 并低负压持续引流, 及时更换管旁皮肤所敷药物, 若高流量胰瘘则需采取禁食措施, 提供肠外营养支持等;④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症状时, 医生应注意观察腹部伤口状况, 按时更换切口敷药, 若出现高热, 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生素等药物;⑤创伤性脾破裂合并胸部创伤的患者, 应选择半卧位, 以降低毒素的吸收;⑥注意避免肺部感染。

1.2.4 心理护理

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病发突然, 易使患者感到恐惧、绝望, 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 医护人员需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 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避免血压升高等[2]。

2 结果

50例患者经术后护理后, 49例临床相关症状消除, 治愈出院, 1例腹腔继发出血合并术后感染, 经抢救无效后病死, 治愈率达98.0%。

3 讨论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和工程施工的不断增加, 各种外伤、车祸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外伤导致的脾破裂病例也不断增加[3]。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损伤机制较为复杂, 常在脾切除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因此, 严格的术后护理显得极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术后护理后, 49例治愈出院, 1例腹腔继发出血合并术后感染, 经抢救无效后病死, 治愈率达98.0%。说明良好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 医护人员需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日常监测及病情的观察, 若出现腹腔出血、胰瘘、感染等并发症, 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保证术后引流管的通畅, 排除术后感染的风险,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并通过补充营养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通过心理辅导更好地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4]。严重创伤性脾破裂病死率较高, 且患者行脾切除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对外伤性脾破裂实施脾切除手术的患者围术期加强护理, 可及时、有效地配合抢救工作[5]。术后给予完善的护理措施, 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增加治愈率,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 围术期加强护理可使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心态良好, 减少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增加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张秀丽.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的护理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 (11) :336-337.

[2]杨春云.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的术后护理方法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3) :139-140.

[3]赵旋, 王世芳, 彭俊华.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手术护理配合[J].贵州医药, 2012, 36 (5) :479-480.

[4]黄海琴.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 19 (4) :138-140.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体会 篇8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外伤性脾破裂20例。其中, 男12例、女8例, 年龄2~66岁。致伤因素:车祸10例, 高处摔伤4例, 打架及撞击伤6例。20例均行脾切除术;诊断依据:明确的外伤史, 尤其是左上腹部及左季肋区受伤;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性液体;生命体征变化;B超或CT检查确诊脾破裂。

1.2 临床表现

脾破裂的临床表现以内出血及血液对腹膜引起的刺激为其特征, 并常与出血量和血速度密切相关。出血量大而速度快的很快就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伤情十分危急;出血量少而慢者症状轻微, 除左上腹轻度疼痛外无其他明显体征, 不易诊断。随时间的推移, 出血量越来越多, 才出现休克前期的表现, 继而发生休克。由于血液对腹膜的刺激而有腹痛, 衩起在左上腹, 慢慢涉及全腹, 但仍以左上腹最为明显, 同时有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有时因血液刺激左侧膈肌而有左肩牵涉痛, 深呼吸时这种牵涉痛加重, 此即Kehr征。实验室检查发现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进行性降低, 提示有内出血。

2护理

2.1 急救护理

血压开始每半小时测1次, 病情稳定后改为每1~2小时测量1次, 直至病情完全稳定。并根据血压情况小剂量多次输血, 每天200 ml或隔天输200~400 ml;观察周围循环状况特别是观察患者四肢末梢远端血液循环状况, 如果是足前静脉收缩萎陷, 呈条索状, 证明血容量不足。这时可轻轻拍打足背并将小腿悬于床边或使用热水袋加温, 若不能令静脉充盈则是血容量不足及休克早期的重要体征, 应迅速补充血容量, 以预防和纠正休克。

2.2 观察生命体征

观察意识和表情首先观察患者神志是否清楚, 能否正确陈述病情。患者若由神志清楚转为烦躁不安、口渴、出汗, 面色苍白, 腹痛症状加剧则是休克早期的表现;脉搏加快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 小儿和中青年人更为明显。主要观察脉搏是否规则有力, 呼吸是否规则平稳。开始每半小时测量1次, 脉搏、呼吸逐渐平稳后, 可逐渐地延长每1~2小时测量1次, 而休克时脉搏改变常先于血压, 早期呈代偿增快, 脉搏细频;晚期脉搏极其微细, 甚至不能触及。休克早期呼吸呈代偿性加深加快, 当出现呼吸浅快或鼻翼扇动, 提示病情恶化趋势。

2.3 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及时补充液体和药物, 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若血压偏低 (<90/60 mm Hg) 可建立两条输液通道, 静脉通道要选择上肢的贵要静脉或头静脉, 使用18GA以下的BD留置针, 或选择中心静脉置管, 可以加快输液速度和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 , 并做好输血准备。每天补液量2 500~3 000 ml给予止血药物, 同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2.4 术前准备

备皮范围应比择期手术备皮区域大些, 以防术中发现其他脏器损伤时扩大手术治疗范围;抽取静脉血查血常规、交叉配血、血细胞比容、止凝血筛选试验、电解质、肾功能等;做好药敏试验, 保证手术安全;胃管应选择管腔较粗的以保证术后的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心理护理。

2.5 术后护理

手术后送入ICU继续治疗。术后24 h内, 每4小时测体温1次, 以后每6小时1次, 直至体温正常后改为2次/d。如术后持续高热提示有感染的可能, 应查看伤口有无红肿或渗液, 切口敷料有浸湿时要及时更换防止感染;严密观察面色及末梢循环、生命体征外, 要注意观察胃液、尿液、腹腔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状, 每天更换无菌引流袋, 并详细记录, 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观察腹腔引流液的量、性质, 如引流液鲜红色且量不断增加提示有术后出血, 必要时做好二次手术的准备, 及时更换引流袋, 注意无菌技术操作。

2.6 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 妥善固定, 防止脱落。观察引流物的量及性质, 及时记录。如有较多的新鲜血液引出提示有出血, 及时报告医生。观察切口渗出液情况, 切口敷料应整洁, 拔管后也应严密观察。

2.7 术后基础护理

术后疼痛一般是反应性的, 早期为切口疼痛, 可因缝合处过紧的牵扯及咳嗽加重疼痛或腹胀引起的牵扯痛。应鼓励患者深呼吸, 术后6 h采取半卧位, 以减轻疼痛。手轻压切口处协助排痰、咳嗽。如经上述方法无效时应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剂;发热通常为术后吸收热, 多在38℃左右, 如无不适症状不需治疗。如发热持续时间长伴有其他不适症状,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讨论

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脏器, 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而致大出血, 危及生命。外伤性脾破裂占腹腔脏器损伤的30%, 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1]。本组20例非手术治疗患者恢复顺利, 无并发症发生。因此, 加强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 篇9

【关键词】 外伤性脾破裂;诊治方法;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657.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17-01

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质地较为柔软,容易受到外力的打击而出现破裂的现象,同时脾脏的破裂容易引发大出血,因此加强外伤性脾破裂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当前脾外伤破裂大部分都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这就其诊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择了我院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脾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了226例的脾外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171例,女性患者有5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4岁到70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是46.2岁,患者的平均外伤就诊时间为4.2h,其中有50例患者属延迟性脾破裂者。通过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诊断发现,患者中有96例是交通意外脾外伤,有75例受到打击伤害,因尖锐物质刺入造成的脾外伤患者是12例,摔倒造成的脾外伤30 例,自发性脾外伤6例,挤压造成的脾外伤 10例。

1.3 患者的临床病状

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出上腹部的疼痛,有185例患者,向左肩背部放散者25例,同时166例的患者出现了口渴、心慌、出汗等临床症状,而有60例的患者能够明确其受伤位置,通过对224例患者进行B超诊断及诊断性腹腔穿刺,腹穿阳性者198例,B超阳性者201例,术中发现腹腔出血150~4 200 ml,平均1 500 ml。通过诊断发现,部分患者有带有不同程度的合并伤,患者的受伤部分集中在肾脏、颅脑、腹部、肠胃、肝脏、四肢、胸部等。

1.3 患者治疗方式

对于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通常要采用两种治疗方式:①手术治疗,对于脾外伤程度为Ⅰ级的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方式,并对患者的其他脏器继续详细检查,确定无其他损伤后,置入重症监护室内,并采用输血、止血、抗感染的治疗方式,同时要强化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如血压、心率、红细胞比积和腹部B超,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②手术治疗,对于伤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并根据患者脾受伤程度进行不同方式的手术,采用切除、修补、移植的手术方式。

二 外伤脾破裂诊治中注意的问题

2.1 及时诊断、确定患者伤情

脾外伤会引发大出血,严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脾破裂的诊治要及时进行诊断,这是抢救外伤脾破裂的关键所在,同时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避免出现漏诊的现象。通过研究显示,早期确定患者的脾外伤破裂可以极大提升患者救治的成功率,通常在临床中采用腹腔穿刺的方式提升诊治的成功率。腹腔穿刺要进行多部位、多次数的穿刺,使用9-10号针头最佳,此外B超对于脾脏的诊治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对出血患者不宜过多搬动,仅靠穿刺阳性及病史体症即可明确。

2.2 积极进行抗休克处理

出血性休克是导致患者发生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出血性休克的患者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通常要建立2-3条静脉通道,并留出置针的位置,必要时行颈内静脉或大隐静脉置

管。此外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血液补充,同时补充其盐分的补充,当体液复苏不能纠正休克患者时,要及时进行抗体手术和抗休克结合的诊治方式,降低患者发生生命危险。

2.3 对于脾破裂治理方法的选择

要根据患者病情状况选择治疗方式,这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至关重要。通产而言,对于出现轻度脾破裂腹腔内出血患者,并且没有休克现象,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但是要结合其他的脏器检查状况。在外伤脾破裂患者治疗中,要遵守先保命在保脾脏的原则,当脾脏的破裂危机患者的生命健康时,要果断进行脾脏切除,例如当患者脾脏出现严重破裂或者脾蒂严重断裂,并出现大出血现象,要进行全脾脏的切除,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要加强患者的生命特征监控,避免患者出现病情的恶化。

2.4 脾切除手术的注意事项

当进行外伤脾破裂手术时,要及时游离脾脏韧带,保留部分脾胃韧带,并小心的托出脾脏处理脾蒂,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手术效果,但是要注意周围血管的保护,避免脾损伤造成胰腺以及血管的损害。同时若脾脏较大,粘连明显,出血较慢,先结扎脾动脉,原位脾切除。

三 总结

总之,外伤性脾破裂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提升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水平,进一步规范诊治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从而降低脾破裂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要及时进行病情诊断,确定患者的伤情,并彩玉抗休克处理,优化脾脏切除手术的注意事项,提升救治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广辉,苏长岐.外伤性脾破裂226例诊治体会[J].吉林医药,2011,23(6).

[2] 陈爱玲.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J].大家健康,2011,8(11).

脾破裂的护理病案分析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共173例, 其中男性118例、女性55例, 男女比例为2∶1;年龄8~75岁, 平均年龄为43.4岁。

1.2 致伤原因

车祸伤149例, 高处坠落伤5例, 机械挤压伤6例, 刀刺伤8例, 腹部枪伤1例, 骑自行车撞伤4例。

1.3 合并伤

本组173例脾破裂中合并其他外伤者71例, 占41%。其中合并脑外伤15例、四肢骨折47例、血气胸6例、肾挫裂伤3例。

1.4 手术方法

173例外伤性脾破裂中全部行脾切除术。

1.5 并发症

切口感染3例, 切口裂开5例, 肠梗阻再次手术1例, 腹腔脓肿1例, 均经积极治疗与护理痊愈。

2 护理与体会

2.1 外伤评估

外伤性脾破裂当有合并伤时, 多因损伤严重而广泛出血部位多, 病情凶险休克发生率高, 且休克发展迅猛[1], 本组合并外伤发生率为41%。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护士既分工又密切配合, 并根据医师手术方案积极配合手术进行急救。

2.2 快速救治

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当并存其他伤时其伤死率较高, 稍有延误即可导致死亡, 应迅速全力组织抢救, 切不可贻误救治时机。

2.2.1 建立静脉通路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我们快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并固定牢靠, 选择上肢较粗血管, 用16#或18#静脉留置针穿刺以保证液体迅速输入。若穿刺困难, 积极配合医师行深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术, 快速扩容并维持有效血容量。立即抽取血液标本做有关检查, 并根据出血量调配血源。

2.2.2 配合麻醉医师施行全麻

备好吸引器, 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的呼吸支持, 配合麻醉医师施行气管插管;用监测仪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血压、血饱和度及外周血循环情况;留置导尿管, 监测尿量, 详细记录一切数据。

2.2.3 配合手术医师做好手术

当接到手术通知后器械护士立即备好所需手术器械, 手术中准确传递手术所需器械, 并装好血液回收过滤装置, 及时用吸引器吸出腹腔内积血, 协助医师尽快找到出血点, 积极配合医师止血结扎, 做到动作敏捷, 协作默契。在关腹前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器械, 防止器械遗入腹腔。本组173例中155例失血量>1000mL, 手术“从简、从快”, 避免了手术时间过长[2]。

2.2.4 准备好抢救物品

在手术过程中, 巡回护士积极协助麻醉医师观察病情, 保持静脉通路达到快速补液要求, 必要时采取加压输血法, 快速输入佳乐施或贺斯补充血容量, 以林格氏液为主保证足够液体量。根据术中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及各种治疗药物, 控制给药速度和药量, 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

2.3 心理护理

针对意外伤患者及家属情绪紧张、恐惧的情况, 我们用温和通俗的语言, 向他们进行解说和安慰, 消除了紧张、恐惧心理和不良情绪。同时以沉着的心态和娴熟的操作投入抢救工作, 积极配合医师手术。

2.4 术后护理

手术后视患者病情送入ICU继续治疗。同时告知病房护士除严密观察面色及末梢循环、生命体征外, 要注意观察胃液、尿液、腹腔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状, 每日更换无菌引流袋, 并详细记录, 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当有合并伤时, 病情危急, 需要立即手术治疗, 因此, 相关医护人员除争分夺秒、密切配合外,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急腹症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也是降低其病死率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急诊手术,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岳茂兴, 李学彪, 张圭显.129例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救治成功的经验体会[J].急诊医学, 1997, 6 (2) :104

保守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体会 篇11

【关键词】 保守治疗;脾破裂;疗效;临床体会

外伤性脾破裂作为最为常见的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发病率在闭合性腹部损伤中约占20%—40%,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导致脾破裂的发生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对于脾破裂的治疗,前些年多采用脾切除术或脾修补术,而随着脾脏功能的广泛认知,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守治疗逐渐成为脾破裂的重要治疗方法,并得到了临床上的普遍认可2。本研究中,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实施保守治疗的28例脾破裂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实施保守治疗的28例脾破裂患者,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15.5—68.5岁,其中15例撞击伤、6例挤压伤、4例打击伤,以及3例坠落伤。患者有左腹季肋部外伤史,体检时左上腹压痛,经过CT或超声检查,均确诊为脾破裂。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脾外伤分级标准3,28例脾破裂患者中,16例为1级、8例为2级、4例为3级。

1.2 保守治疗方法 告知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至少卧床休息2周以上,禁食或者通过胃肠减压,快速补液,必要时进行输血,迅速补充血容量,保证重要脏器的正常血供,给予止血剂和广谱抗生素,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腹部体征的变化情況,并对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以及尿量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转为手术治疗。患者出院后,也要告知患者定期复查CT和B超,了解破裂愈合情况。

2 结 果

3例患者保守治疗期间出现休克症状,立即给予脾切除术,术中证实:其脾损伤程度2例为3级,1例为2级,其余25例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平均住院时间21天,出院后3个月复查显示破裂已愈合,平均随访1年,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3 讨 论

传统对脾损伤破裂多行脾切除术。但研究表明,脾脏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伤口感染、血栓栓塞性病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甚至可发生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OPSI)。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脾脏功能的广泛认知,以及保守治疗成功率的不断提高,并且保守治疗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输血需求,而且脾破裂较少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所以,保守治疗逐渐成为脾破裂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脾破裂的保守治疗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适应症标准4。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关于脾破裂保守治疗的适应症,在坚持“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第二”的原则下,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以供参考:①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或者经过输血400ml—800ml后能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②CT检查结果显示脾脏损伤程度为1—3级,CT复查时显示病情稳定或者好转,腹腔积血量没有增加;③没有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动态观察腹部体征无进一步加重趋势;④排除病理性脾破裂;⑤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不能承受手术者。

脾脏作为重要的免疫器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脾脏的重要免疫作用,意识到无脾带来的严重后果,脾破裂的保守治疗方法被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人们认识到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同时,也逐渐掌握了脾脏损伤后的病理变化。有报道称,脾破裂后,脾脏自身具有止血功能,也有极强的自愈能力5。脾破裂多为脾轴呈垂直性的段间破裂,相对而言,脾门大血管损伤相对较少,并且不与段间血管相连,所以,在较短时间内,脾脏可以自行止血,这都是脾破裂保守治疗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中,25例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出院后3个月复查显示破裂已愈合,平均随访1年,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也证实了上述理论基础。

保守治疗期间,早期绝对卧床休息,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必要时留置胃管、尿管,保持大便通畅,应用止血药,预防感染,加强巡视,动态掌握病情变化,随时准备手术。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一般情况下,最初48小时,每小时监测一次,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每隔4小时一次,一周后,每天一次。如果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出现进行性下降,以及明显腹膜刺激征等情况,高度怀疑腹内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应该先进行CT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显示不是脾破裂导致的血压下降,则可以继续进行保守治疗,如果结果显示脾破裂导致血压下降,则立即手术治疗。本研究中,3例患者保守治疗期间出现休克症状,CT显示:腹腔内液体明显增多,立即给予脾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也要注意定期复查CT,外伤3个月后,注意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待CT检查证实破裂已愈合,血肿已吸收后,才可做剧烈活动。

总而言之,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脾破裂的保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从而避免脾切除手术及影响免疫功能。并做好治疗期间的病情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转为手术治疗,以保障患者生命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祖兴,骆文辉,练森.外伤性脾破裂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12,10(3):181—182.

[2] 饶承明,李兴.外伤性脾破裂17例保守治疗体会[J].医学信息,2011,7(4):3012—1013.

[3] 马金广.保守治疗脾破裂29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9):185—186.

[4] 柴明如.脾破裂患者经保守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105—105.

上一篇:马 小学作文范文下一篇:中秋晚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