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脾破裂的护理(精选7篇)
创伤性脾破裂的护理 篇1
创伤性脾破裂是一种日常生活中较为少见的创伤性疾病, 可见于腹部闭合性损伤和腹部开放性损伤[1]。为研究创伤性脾破裂的有效护理方法,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本文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127例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127例, 将其按照入院编号顺序随机分成A组和B组, 其中A组63例患者, B组64例患者。A组男32例, 女31例, 年龄16岁~75岁, 平均年龄 (43.3±20.4) 岁, 其中36例患者伴发休克症状;B组男33例, 女31例, 年龄16岁~74岁, 平均年龄 (43.2±20.3) 岁, 其中35例患者伴发休克症状。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手术方法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A组42例患者采用单纯脾切除术治疗, 21例患者采用脾修补术治疗;B组41例患者采用单纯脾切除术治疗, 23例患者采用脾修补术治疗。
1.3护理方法
1.3.1 B组护理方法B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因为创伤性脾破裂通常具有变化快且病情急的临床特点, 且患者为复合伤, 伤情复杂, 在临床上容易发生误诊现象。故而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在入院后, 医护人员要以尽量快的速度安排其进入急诊室进行抢救治疗。手术前要及时观察患者的伤情和体征, 记录患者的体位、体表软组织伤情和生命体征, 然后再行穿刺,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让患者平卧, 采用定期观察和不定期观察两种方式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 并记录患者出现的呼吸梗阻和功能性障碍等临床反应, 呼吸道中异物和分泌物要及时清理, 确保患者呼吸顺畅。治疗过程中, 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气管插管治疗和吸氧治疗。
1.3.2 A组护理方法A组患者在B组的基础上行综合性的优质护理。该护理方法在创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中主要包括针对性较强的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 给予患者更加人性的关怀和护理, 帮助患者从身体上和心理上逐渐强大起来,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护理:患者在术后要立即禁食, 待其恢复肠蠕动功能后方可逐渐恢复饮食, 在肛门开始排便和排气后, 拔除患者的胃管, 此时可进流质食物, 若患者进食时出现腹痛、腹胀和呕吐反应, 则要及时换成半流质食物。患者在术后情绪恢复稳定后, 可食用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食品。护理人员要尽量为患者搭配出营养价值均衡的菜单。
出院指导: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稳定后, 经过医护人员同意后, 可申请出院。出院前, 医护人员要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且耐心的病情沟通。沟通过程中,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饮食、作息和日常保健等做合理指导。出院后, 患者注意忌口各种影响伤口恢复的食物;平时作息要规律且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长;运动方面要注意适量平稳, 出院初期切忌不能进行较为剧烈的运动项目。医嘱中要特别提醒患者要定期复诊, 患者在出院后发生腹痛或肛门排气、排便停止现象时, 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1.4临床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 治愈率为100%。其中A组无患者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0;B组共计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其中腹痛1例、腹胀1例、排便排气停止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69%, 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B组3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二次治疗中, 医护人员对其改用A组护理方法, 特意强调了饮食、作息和运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经过3个月的观察, 确认痊愈。
3讨论
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护理方法除了常规护理之外, 更应该注意强调日常作息对疾病恢复的配合[2]。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行综合性优质护理, 有利于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和营造疾病康复的稳定健康的生活环境[3]。患者在手术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卧床护理后, 通常会有较为强烈的运动欲望, 而适当运动也有利于帮助患者增强体质, 加快康复的速度。故而, 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在手术后进行适当的运动, 早期只限于床前的简单走动, 且要控制走动的量, 避免运动量过大牵动伤口。患者住院时运动要由医护人员陪在身旁监督指导, 出院后则要在家人的陪同下按照医嘱进行适量运动。
参考文献
[1]况文霞.19例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重庆医学, 2006, 35 (24) :2301-2302.
[2]冷凯, 曾鹏飞, 冯春林, 等.射频消融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4, 23 (9) :1296-1298.
[3]龚溪明, 吕福华, 叶贤德, 等.外伤性脾破裂急症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 23 (7) :623-625.
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护理干预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本组研究的91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并接受保守治疗,经临床影像学检测明确诊断为创伤性脾破裂,随机分成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例、45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为11岁~69岁,平均年龄为(34.1±4.8)岁;脾脏损伤程度:Ⅰ级29例,Ⅱ级14例,Ⅲ级3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为11岁~70岁,平均年龄为(34.2±4.7)岁;脾脏损伤程度:Ⅰ级28例,Ⅱ级12例,Ⅲ级5例。2组患者均无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且意识清晰,就本次研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在年龄、性别、伤情等基线资料的比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包括常规体征检查、起居护理、用药指导和出入院手续办理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其具体干预措施包括:①基本护理。a)患者入院后快速开放静脉通道(血压低者需开放2条静脉通道),并补充液体与药物,补液量控制在2 500~3 000 m L/d,纠正其水电解质紊乱,尽可能选取上肢贵要静脉或者头静脉。应用止血药物,给予抗生素治疗,疼痛剧烈者可应用止痛镇静药物。b)患者禁食、胃肠减压期间做好其口腔清洁工作,教导其学会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长期卧床或者肺部感染者,则应帮助其翻身,及时予以叩背等,按摩其受压部位。保证床单整洁、干燥,并定期更换衣物和被褥。保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②病情观察。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心理状态、语言表达能力、意识状态、刺激反应和是否昏迷等,并警惕其并发休克。同时,隔30 min检测1次患者的血压,血压稳定后,可隔1 h~2 h检测1次血压变化,若患者血压降低则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同时,观察患者呼吸、体温和脉搏以及尿量等变化,关注其腹部体征,做好记录工作,一旦发生异常需立即处理。③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为其详细解释创伤性脾破裂致病过程、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转归情况等,并选取成功案例现身说法;同时,积极与患者交流,做好情绪疏导工作,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鼓励家属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安慰,为其创建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④饮食干预。脾破裂内出血患者会出现电解质、酸碱失衡,补液时应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急性期叮嘱其禁食,病情稳定后可给予流质以及半流质食物,并逐步过渡至普通食物。因患者需卧床休息,活动量较小,减少了胃肠蠕动,易发生便秘。护理人员应指导其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并提高饮水量,必要时可予以人工通便。
1.3 观察指标
统计2组患者保脾成功率,其中经保守治疗成功者,即为保脾成功;保守治疗失败而转为手术治疗者为保脾失败。统计2组患者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保脾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保脾成功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8±2.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0.5±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0,P<0.05)。
3 讨论
创伤性脾破裂属于临床常见脾脏疾病,其传统治疗措施是脾切除术。伴随对于人体脾脏的免疫功能认知和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传统疗法受到冲击,保守治疗方案凭借其保留脾脏的优势日益受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推崇。而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应用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其保脾成功率,并加速痊愈。但通过研究既往临床实践结果可知,常规护理无法满足患者保留脾脏的需求。
综合护理干预是目前医学护理领域中新型护理干预模式,要求护理人员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总结既往护理经验,采取循证医学方式不断完善不同疾病的护理服务,从而为患者提供系统化、全面化护理[4]。本研究中即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首先,基础护理有助于保守治疗顺利开展,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并避免其并发口腔溃疡等并发症发生[5];其次,病情观察有助于护理人员动态掌握其病情进展情况,并及时维持其生命体征平稳;再者,创伤性脾破裂主要是意外受伤所导致,患者精神会受到严重打击,导致其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而此时提供心理护理,可打消患者内心顾虑,并改善其遵医行为和心理状态,增强其治疗信心;最后,饮食干预可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其整体健康状态,并避免其因便秘而导致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由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保脾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较短,充分印证了综合护理干预在创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贺翠莲.外伤性脾破裂的抢救和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12):95-96.
[2]段小玲.外伤性脾破裂伴有失血性休克患者急症急救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238-239.
[3]韩桂荣.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232-233.
[4]李俊杰.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156.
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篇3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患者, 男32例, 女20例, 年龄18岁~56岁, 平均年龄39岁。其中车祸32例, 钝器打击11例, 锐器伤2例, 高处摔伤6例, 行走摔伤1个月后慢性出血1例。
2 围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因手术存在创伤且需切除机体重要器官, 患者往往怀疑手术是否成功, 会产生犹豫、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医护人员向患者宣教疾病特点、手术方法, 讲解术前准备的各项程序, 鼓励、安慰患者, 将同种疾病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介绍给患者, 认真询问、倾听患者焦虑和担心的问题, 解除顾虑。同时多关心、体贴、安慰患者, 尽量满足其合理的需求, 促进早日康复。
2.1.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 如患者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 心悸、眩晕、口渴、面色苍白、意识淡漠, 要警惕失血性休克的发生;观察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腹部叩诊有无移动浊音等;动态判断腹腔内有无继续出血[1]。
2.1.3 常规护理
嘱患者平卧, 避免翻动, 吸氧, 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常规检查心电图、凝血功能、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备皮、配血、抗生素皮试、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留置尿管等。
2.2 术中护理
手术的成功进行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手术, 减少术中出血的发生。护士良好的配合有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 在手术中, 护士应在麻醉前摆好患者的体位, 并严密监测记录各项生命体征。手术中器械护士接好手术器械, 术中严密观察手术进展, 准确及时传递器械, 关闭腹腔前及时准确清点手术器械与纱布, 用生理盐水清洗患者创面, 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与纱布。手术结束后护送患者返回病房。
2.3 术后护理
2.3.1 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使之能正确面对术后出现的各种情况, 增强治疗信心。
2.3.2 引流管的护理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每日更换引流袋, 引流袋低于引流口, 防止逆行感染; (2) 保持引流口敷料清洁干燥, 如有渗出及时更换, 加强引流管口皮肤的护理, 必要时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3) 妥善固定引流管, 定时挤压, 防止折叠、受压、扭曲、堵塞或脱落, 保持引流通畅; (4)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2.3.3 饮食护理
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 指导患者每日用软毛刷刷牙, 以清新口腔, 增进食欲。胃肠道功能恢复蠕动后鼓励患者少量多餐, 从进食流质, 逐渐过渡至半流质、普食。饮食应遵循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高纤维素的原则, 尽量使食物色、香、味俱全。
2.3.4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脾脏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腹腔内出血、感染、脾热、血栓形成[2], 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 密切注意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尿量、腹部伤口和渗出情况并记录分析, 若患者出现躁动不安、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少等症状, 或伤口引流管引出大量鲜红色血液 (﹥100 m L/h) , 持续4 h, 或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新鲜血性液体, 提示有内出血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 给予快速补液、输血, 同时做好紧急手术的准备。本组发生1例腹腔内出血, 再次手术确诊为动脉血管结扎线头脱落, 紧急二次手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出院。 (2) 麻醉未清醒前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吸, 清醒后若生命体征平稳, 改为半卧位, 以利于引流, 鼓励患者深呼吸运动, 痰液咳不出时, 轻叩背部以协助排痰。每日用生理盐水10 m L加α糜蛋白酶4 000 U、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或沐舒坦15~30 mg, 2次/d超声雾化吸入。如果患者确实无力咳嗽咳痰, 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升高、动脉氧分压 (Pa O2) 下降, 经处理仍不能改善者, 应及时果断行气管切开。本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 经过精心护理, 肺部感染痊愈出院。 (3) 术后发热不超过38.5~39.0℃为自限性发热, 如出现高热, 并排除其他感染性并发症的存在, 可采取物理降温, 应用退热药物进行处理。本组出现脾热2例, 采取物理降温和药物处理10 d后体温正常。 (4) 遵医嘱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 (5) 监测血小板的变化, 若血小板计数﹥500×109/L[1], 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痛、视力下降、腹痛、腹胀、血便、黄疸、肢体麻木肿胀等症状。病室避免吸烟, 以免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及血液黏滞度增高。
2.4 出院健康指导
术后3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 每3 个月检查1次血小板计数, 若血小板计数﹥500×109/L, 或出现自觉症状时, 应及时就诊。
3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 占7.6%, 其中腹腔内出血1例, 占1.9%;肺部感染1例, 占1.9%;脾热2例, 占3.8%;无血栓形成。
4 讨论
创伤性脾破裂是临床常见急症, 一旦发生大出血, 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 做好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住院时间, 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顾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0.
创伤性脾破裂的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3例患者为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的病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33例,患者年龄在6~69岁之间,平均(40.18±3.19)岁。患者受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69例,高空坠落31例,硬物击伤23例。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其左上腹和左侧肋区收到严重损伤。经过腹腔穿刺,从患者体内冲出不凝血。有43例患者发生休克情况。所有患者均经过B超和CT检查确诊。患者损伤类型包括:单纯性脾损伤93例,复合性脾损伤30例。
1.2 护理措施
1.2.1 病情观察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密切的病情观察,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血氧饱和度。为患者进行留置导尿,记录患者的尿量。观察患者有无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肛门排气情况。为患者进行腹部听诊,观察患者的肠鸣音,如患者出现疼痛加剧,并有移动性浊音,腹膜刺激征明显,则提示出现腹腔内的脏器出血[2]。此外,护士还要观察患者的中心静脉炎、四肢血液循环、神志等。
1.2.2 药物护理
迅速为患者进行抢救。为其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药物和液体。维持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并保持脏器的血液供应。提高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增加其心排血量。对血管进行适度扩张,使内脏器官得以充分灌注。在用药期间,护士要观察患者的反应,注意有不良反应的发生。询问患者用药期间的情况,观察药物是否有效。
1.2.3 术前护理
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定时为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策略。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休克,或者经抗休克治疗处理后,患者的病情仍不稳定,需要尽快做好术前准备,以施行手术。护士为患者抽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根据结果对患者进行血液输入。
1.2.4 术后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采用心电监护仪做好监护。详细记录患者的实际情况。如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血压不稳,脉压降低,脉搏增快,则需要立即检查患者的伤口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并对患者进行腹部叩诊,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活动性出血。及时将情况报告医生,以为患者进行早期处理。
1.2.5 引流管的护理
由于患者在手术后需要给予各种引流管,因此,护士要对引流管加强护理管理。认真核对各种引流管的作用,名称。妥善将引流管固定在适宜位置,避免弯曲、脱落和受压。观察引流液体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1.2.6 防止并发症
脾破裂患者在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肝脏功能损害[3]。护士要针对两种易发感染情况,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嘱患者在手术后8小时改为半坐卧位,并进行低负压引流。保证引流有效,及时更换水封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患者脾脏周围和腹腔内的残留积血能够从体外引出。遵医嘱为患者使用各种抗生素。
做好患者呼吸道管理工作。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并为患者进行保暖。协助患者排痰,做好翻身叩背,在叩背时注意动作轻柔,以防止伤口裂开。如患者的痰液过于粘稠,可联合使用超声雾化吸入,为其进行雾化吸入。此外,还可使用吸痰等方法,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防止肺部感染的出现。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其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护士在旁协助患者。如果患者体温高达39℃,并出现呼吸加快和呼吸困难,伴有心率加快,则提示有肺部感染情况出现[4]。
此外,对出现休克的患者,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肝脏功能。由于休克能够导致患者的肝脏出现缺血和缺氧,易发生肝脏功能衰竭[5]。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皮肤巩膜情况,并遵医嘱给予保肝药物。
1.2.7 心理护理
从患者急诊入院时到患者出院,护士均应加强心理护理工作。患者入院时,由于病情紧急,患者可能会表现为严重的焦虑、恐惧和不安。护士此时要安慰患者,稳定患者的情绪,为患者提供以往治愈的病例。同时,在忙中有序的工作中,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按时,多关心患者,多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以促进患者配合抢救工作。
在患者经过急诊手术后,往往会出现焦虑和抑郁,担心治疗费用和预后情况。此时,护士要用耐心细心的态度,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顾虑。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各种分散精力的方法,如电视,图书,音乐等,使患者的精力从自己的病情中转移出来,减轻其痛苦。此外,护士还可为患者寻找各种社会支持系统,如患者的家属,朋友,共同鼓励患者,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向患者积极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各项操作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各项操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避免由于无知造成的恐惧和抑郁情绪。同时,还能使患者对自身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促进患者与医护人员配合。
2 结果
将123例患者的治疗结果录入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百分数表示。123例患者经过我院的积极治疗与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患者均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123例患者中,有110例患者接受了脾切除手术,13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治愈率达100%。
3 小结
脾破裂是临床十分严重的疾病类型,其主要的危险在于患者可能会出现大量的腹腔出血,引起休克。因此,临床收治到此类患者时,要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护士要协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用熟练的技术操作,为患者做好各种治疗,加强心理护理,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的临急救与护理,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3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分析临床护理工作要点。结果:123例患者经过我院的积极治疗与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患者均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123例患者中,有110例患者接受了脾切除手术,13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治愈率达100%。结论:临床救治创伤性脾破裂的患者,需要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脾破裂,创伤性,临床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陆凤英.创伤性脾破裂189例临床急救监护[J].交通医学,2008;22(1):106-107
[2]周娟仙,郎史文.创伤性脾破裂的急救护理[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22(2):120
[3]朱美意,王霞,欧阳军,等.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农垦医学, 2009;31(1):71-73
[4]熊敏外伤性脾破裂53例急救与护理[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 (1):103
创伤性脾破裂的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治疗的5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资料, 致病原因为车祸、斗殴、砸伤、刀刺伤、坠落伤等, 在入院后均成功进行脾切除手术。其中男32例, 18例;年龄17~66岁, 平均 (32±2) 岁;术前出现失血性休克25例, 伴有合并伤25例。
1.2 护理方法
5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成功完成脾切除术后, 给予严格的术后护理, 具体如下。
1.2.1基础观测
①患者均取平卧位势并保持6~8 h, 待病情基本稳定后, 再转换为半卧位, 以便减轻腹部的疼痛、肿胀, 从而改善呼吸情况;②患者均给予病情的实时监测, 随时了解患者的血压、呼吸、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 并详细记录, 以便时刻观察病情。
1.2.2 加强营养支持
术后患者体质虚弱, 需加强营养的均衡摄入, 以增强患者抵抗力, 尽早恢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术后早期为减轻肠胃压力禁食的期间, 需同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以补充身体所需, 待患者胃肠状况稳定后再合理饮食补充营养物质。
1.2.3 观察并发症情况
①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腹部胃肠体征, 定期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血细胞比容等指标;②注意胃肠减压与腹腔引流管中引流的颜色、量等, 若引流量大于150 ml, 且颜色鲜红, 伴有血压下降, 可能再次出现腹腔出血, 需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③若术后出现胰瘘等症状, 需检查引流液中淀粉酶浓度, 保证引流管的通畅, 并低负压持续引流, 及时更换管旁皮肤所敷药物, 若高流量胰瘘则需采取禁食措施, 提供肠外营养支持等;④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症状时, 医生应注意观察腹部伤口状况, 按时更换切口敷药, 若出现高热, 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生素等药物;⑤创伤性脾破裂合并胸部创伤的患者, 应选择半卧位, 以降低毒素的吸收;⑥注意避免肺部感染。
1.2.4 心理护理
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病发突然, 易使患者感到恐惧、绝望, 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 医护人员需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 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避免血压升高等[2]。
2 结果
50例患者经术后护理后, 49例临床相关症状消除, 治愈出院, 1例腹腔继发出血合并术后感染, 经抢救无效后病死, 治愈率达98.0%。
3 讨论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和工程施工的不断增加, 各种外伤、车祸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外伤导致的脾破裂病例也不断增加[3]。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损伤机制较为复杂, 常在脾切除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因此, 严格的术后护理显得极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术后护理后, 49例治愈出院, 1例腹腔继发出血合并术后感染, 经抢救无效后病死, 治愈率达98.0%。说明良好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 医护人员需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日常监测及病情的观察, 若出现腹腔出血、胰瘘、感染等并发症, 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保证术后引流管的通畅, 排除术后感染的风险,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并通过补充营养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通过心理辅导更好地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4]。严重创伤性脾破裂病死率较高, 且患者行脾切除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对外伤性脾破裂实施脾切除手术的患者围术期加强护理, 可及时、有效地配合抢救工作[5]。术后给予完善的护理措施, 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增加治愈率,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 围术期加强护理可使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心态良好, 减少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增加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张秀丽.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的护理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 (11) :336-337.
[2]杨春云.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的术后护理方法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3) :139-140.
[3]赵旋, 王世芳, 彭俊华.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手术护理配合[J].贵州医药, 2012, 36 (5) :479-480.
[4]黄海琴.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 19 (4) :138-140.
创伤性脾破裂的超声误诊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8~74岁,均有明显腹部外伤史,如遭遇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刀刺伤、被殴打等意外,均在伤后40 min~24 h内即行超声检查。
1.2 检查方法
使用美国GE的LOGIQ- BOOK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 MHz。检查时因患者大多有外伤病史,身体活动受限,通常采用仰卧位检查,此体位易受肋骨的遮挡影响检查效果,我们在检查时要尽量避免盲区,将探头置于左侧腋前线至腋后线间第7~11肋间,逐一进行斜断面扫查。为了获得脾脏最大扫查断面,可嘱患者深呼吸(气),仔细观察脾脏实质、脾脏包膜、脾周围的异常回声。
2 结 果
本组中有25例超声误诊为正常脾脏,后经随访证实为创伤性脾破裂,其中23例浅表性脾裂伤,2例脾门完全断裂;有6例误诊为创伤性脾破裂,后经进一步检查发现其中2例左肝肥大覆盖脾脏上方, 1例脾脏分叶畸形,1例脾梗塞,1例脾血管瘤,1例脾囊肿。
3 讨 论
3.1 脾破裂的超声图像特征
3.1.1 脾包膜下破裂
包膜下脾实质破裂处出血在包膜下形成血肿,脾脏增大,外形失常,内部回声密集增强;脾包膜光滑、完整、隆起,与脾实质之间可见“月牙”形无回声区,严重者可压迫脾实质,使表面呈凹陷状;随时间延长,无回声区内可出现点状、条索状回声或团块状中高回声改变。
3.1.2 中央型脾破裂
深部脾实质损伤破裂形成血肿,脾脏可增大,脾包膜尚完整,脾实质内出现不规则的低或无回声区,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后方回声轻度增强。形成明显血肿后可表现为无回声区或内含回声的低回声区,部分病灶内可见高回声或混合性不均匀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
3.1.3 真性脾破裂
脾实质和包膜同时破裂,为脾破裂多见的类型,其破裂程度可为脾包膜撕裂、脾脏断裂及脾粉碎。
3.2 误诊原因分析
本组31例患者中有25例误诊为正常的脾脏,其中23例(92%)为浅表性脾破裂。当患者受伤时间短而脾脏周围未出现明显积液,同时脾脏裂口在脾脏内侧时超声很难做出判断。据统计当脾破裂口较小且隐蔽、脾脏的解剖位置较高及急诊患者肠腔气体干扰较多时,超声检查容易误诊,假阴性率达10.7%[3]。有部分患者病情较重合并腹腔多脏器损伤腹腔大量积液时,患者体位和呼吸无法配合,超声此时存在检查盲区,容易造成漏诊。另外2例脾门处脾蒂断裂患者误诊,因肝破裂腹腔大量积血,此时脾脏大小正常、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检查者未能仔细查看脾门结构,也未使用彩色多普勒显示脾脏内是否有血供,误认为脾脏完好。
正常的脾脏误诊为创伤性脾破裂患者6例,因患者有外伤病史,局部疼痛明显或者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腹腔大量积血时,检查者容易把脾脏实质的异常回声和脾脏形态的异常联想到创伤性脾破裂,此时如果经验不足容易误诊。本组中有2例因患者肝左叶肥大覆盖在脾脏上方而误认为脾脏真性破裂,其中1例误认为回声较高的肝左叶为时间较长的血肿,另外1例因患者大量腹水突发昏迷跌倒,在大量腹水的情况下肝左叶和脾形成一定裂隙(图1), 检查者误认为真性脾破裂;1例患者因外伤肝破裂腹腔大量积液,检查者把脾脏二叶畸形误认为真性脾破裂,究其原因是对脾脏的分叶畸形认识不足,没认真扫查脾包膜的完整性;中央型脾破裂随着时间延长,深部脾实质损伤破裂形成明显血肿后可表现为无回声区或高回声区,当形态呈类圆形时容易和脾脏良性的占位如囊肿和血管瘤混淆,当异常回声区为片状时容易和脾梗死混淆,如不仔细鉴别容易误诊,本组病例中此类情况误诊各有1例。
3.3 防范误诊的对策
腹部探头、高频探头联合应用,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联合应用,增添诊断依据,特别对于微小脾破裂,作者认为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可根据损伤区有无明显血流信号而做出准确判断,对于本组中2例脾蒂断裂的患者,如能观察脾实质是否有血流信号显示定能避免误诊的发生。常规检查腹腔内有无游离液性区,微小脾破裂时脾包膜和实质的声像图改变不明显,脾周或腹腔内暗区回声可能是唯一的超声诊断依据。结合外伤史必要时超声引导下20 ml注射器抽取液性内容物,证明为血液时可间接判断脾破裂可能。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对创伤性脾破裂及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认识,熟悉脾脏与周围脏器的解剖关系。对于本组中2例因肝左叶肥大而误诊的病例,如能注意到解剖关系和声像图回声差异可减少误诊的发生。做好超声动态观察,对部分脾内或包膜下血肿进行密切随访,监测有无延迟性脾破裂的出现。对部分假阴性患者及时进行复查,可提高脾破裂的检出率。
超声检查时对怀疑创伤性脾破裂的患者应注意多探头联合应用、多切面仔细扫查并结合病史动态观察,以提高外伤性脾破裂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超声诊断创伤性脾破裂的误诊原因,提高超声对创伤性脾破裂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近期)31例超声误诊的创伤性脾破裂的声像图特征,所有病例均经CT或手术证实。结果:本组中有25例创伤性脾破裂误诊为正常脾脏,其中23例浅表性脾裂伤,2例脾门完全断裂;6例误诊为创伤性脾破裂,其中2例左肝肥大覆盖脾脏上方,1例脾脏分叶畸形,1例脾梗塞,1例脾血管瘤,1例脾囊肿。结论:超声检查怀疑创伤性脾破裂时,应注意多探头联合应用、多切面仔细扫查并结合病史动态观察,提高创伤性脾破裂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脾破裂,超声诊断,误诊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汗.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4.
[2]何三光.中国外科专家经验文集[M].沈阳:沈阳科技出版社,1993:214.
创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 篇7
关键词:脾破裂/治疗,创伤和损伤
脾破裂是腹部外伤中最常见的脏器损伤。我科自1998年1月-2008年10月共收治创伤性脾破裂82例, 对其中18例脾破裂实施非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女5例;年龄12~48 (平均32) 岁。主要致伤原因包括:车祸伤10例 (55.6%) , 撞击伤6例 (33.3%) , 坠落伤2例 (11.1%) 均为闭合性损伤。单纯脾破裂11例, 合并肾挫伤2例, 合并肋骨骨折2例, 合并长骨骨折1例, 合并轻度头外伤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14h。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左上腹疼痛、压痛18例 (100%) , 腹胀14例 (77.8%) , 恶心、呕吐3例 (16.7%) , 胸痛、胸闷2例 (11.1%) 。腹部穿刺抽出不凝血为阳性, 右下腹穿刺阳性2例 (11.1%) , 左上腹穿刺阳性4例 (22.2%) 。18例均经腹部超声、CT等检查确诊。脾损伤程度按张峰等脾损伤分级标准为Ⅰ~Ⅱ级[1]。
1.3 非手术治疗病例选择标准
(1) 血流动力学稳定或输液、输血后能够稳定, 表现为收缩压>90mmHg (12kpa, 1kpa=7.5mmHg) , 脉搏<100次/min。 (2) 血红蛋白>80g/L, 血细胞比容>20%。 (3) 无腹腔内其它脏器损伤。 (4) 年龄<50岁。
1.4 治疗
(1) 患者安置在外科监护病房, 绝对卧床1-2周。 (2) 禁食禁饮至肠蠕动恢复, 腹胀者置胃肠减压管。 (3) 快速补充血容量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4) 使用止血剂及抗生素。 (5)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 (6) 动态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细胞比容、尿量、超声、CT等表现。 (7) 处理其它合并伤:肾挫伤、肋骨骨折、长骨骨折、头外伤。
2 结果
本组1例伤后6d因下地排便而再次出血, 遂行急诊手术。另1例伤后2周出院, 出院后第7d干家务劳动时再次出血而急诊手术。其余16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 成功率为88.9%。住院天数13~28d, 平均15d。出院后随访3~12个月无并发症。本组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近年发现, 脾脏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其存在可降低肿瘤的发生率。脾切除后, 可能会出现以肺炎球菌为主要病原的凶险性感染。为此, 脾破裂除采用粘合凝固止血术、脾修补术、脾动脉结扎术、脾网罩捆缚法保脾止血术、部分脾脏切除, 自体脾组织片大网膜内移植术及其它各类保脾手术治疗外, 亦有采用非手术治疗者。非手术治疗去得到良好的效果, 脾损伤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在66.6%~95%[2,3], 本组成功率为88.9%。非手术保脾治愈者占整个脾破裂的18.5%~46.6%[4,5], 本组占19.5%。
根据我科非手术治疗脾破裂的经验及文献材料, 笔者认为以下情况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1) 入院时血流动力学稳定, 或经快速补充血容量后血流量动力学稳定, 表现为收缩压>90mmHg (12kpa, 1kpa=7.5mmHg) , 脉搏>100次/min。 (2) CT显示脾损伤AAST分级为Ⅰ-Ⅱ级。 (3) 无合并腹内其它脏器损伤。 (4) 年龄<50岁;如年龄过大, 脾脏结构老化, 被膜变薄, 手术治疗成功率低。
笔者认为非手术治疗脾破裂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适应症选择恰当, 应对患者受伤时间、伤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坚持"抢救生命第一, 保脾第二"的基本原则。 (2) 治疗期间,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监测尿量。 (3) 定时查体, 以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合并其它腹内脏器损伤。若出现休克不能纠正或纠正后再度出现休克, 高度怀疑空腔脏器破例, 或出现明显腹膜刺激征者应立即中转手术。 (4) 绝对卧床1~2周或更长, 直至腹部超声或CT提示脾周积液消失。 (5) 卧床期间必须防止便秘, 必要时口服泻剂或外用开塞露。 (6) 从事体力劳动应在出院后3个月以上。本组第2例既是因为过早从事体力劳动再次出血, 应引为教训。 (7) 定期复查腹部超声或CT以了解脾脏愈合情况。 (8) 病理性脾破裂不考虑非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峰, 姜洪池, 乔海泉, 等.脾脏损伤的临床分级[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1998.6 (2) :99.
[2]梁健峰, 林良辉, 张茂忠.外伤性脾破裂诊治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 2000, 2 (2) :102-103.
[3]杨平, 田建洪, 钱忠亚, 等.外伤性脾破裂41例非手术治疗的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 19 (12) :763-764.
[4]刘昌, 刘峰, 陈变铃, 等.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4, 12 (7) :531-533.
[5]李文东, 蔺锡侯.肝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 19 (7) :390-391.
【创伤性脾破裂的护理】推荐阅读:
创伤性脾破裂06-20
创伤性肝脾破裂的护理09-20
创伤性小肠破裂11-04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05-17
脾破裂的护理病案分析05-25
脾破裂个案护理09-10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护理11-17
创伤性休克护理的试题07-11
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09-30
外伤性脾破裂急救护理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