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

2024-09-30

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精选12篇)

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 篇1

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的作用下, 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创伤。其严重程度采用多发伤创伤严重度评分法 (A IS-ISS) , 凡ISS>16者定为严重多发伤。严重多发伤是急诊科的常见急症, 病情危重多变, 病死率高, 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急救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科2007年9月—2010年9月共抢救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143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43例患者中男98例, 女45例, 年龄12岁~78岁, 平均年龄3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96例, 坠落伤24例, 刀刺伤9例, 挤压伤6例, 爆炸伤5例, 其他3例。伤后至接诊时间为15 m in~3 h, 就诊时呼吸心搏停止12例, 处于濒死状态21例, 6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休克表现。伤及部位:腹部多脏器损伤33例, 腹部合并其他部位伤27例, 胸部合并其他部位伤25例, 颅脑伤合并骨折52例, 其他6例, ISS评分均>16分。

2 急救护理措施

2.1 伤情评估

严重多发创伤是一种并发症多、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的动态损伤。接触患者后应简明扼要询问病史, 同时迅速评估伤情, 按A BBCS法检查患者:A (A irway, 气道) 有无堵塞;B (Breathe, 呼吸) 深度和频率;B (Bleeding, 出血) 体表及体腔主要出血部位;C (Circulate, 循环) 脉搏、血压及末梢循环;S (Sense, 感知觉) 患者意识、反应。

2.2 快速准确地执行V IPCO抢救程序

V (V entilation) 即保持呼吸道通畅, 迅速清除呼吸道异物, 予高流量吸氧, 并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对舌后坠者用拉舌钳拉出并固定, 对有呼吸衰竭表现者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备好呼吸机调节参数, 协助医生进行相关操作。本组共41例行气管插管, 9例气管切开, 其中32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I (Infusion) :立即在上肢或颈部建立2~3条静脉通路。上肢或头部损伤者取下肢静脉, 疑有骨折者, 则在骨折部位的向心端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液、输血, 以扩充血容量纠正休克。使用动、静脉套管针, 确保液体的快速输注及标本的抽取。对穿刺困难者, 立即行静脉切开置管输液。液体的复苏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 根据血压情况调节滴速, 并及时配血, 为急诊输血做好准备。P (Pulsation) :即对心脏泵功能的监测, 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及时发现纠正心律失常, 心脏骤停时立即行心肺复苏术。C (Control bleeding) :紧急控制出血, 有明显的外出血者给予加压、填塞、钳扎等止血措施并抬高患肢。O (O peration) :手术, 需紧急手术者, 应急诊尽快完成交叉配血、备皮、皮试等术前准备, 立即送手术室手术。注意转送途中生命体征的监测, 发现病情恶化时, 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 同时做好抢救记录及交接班工作。

2.3 心理护理

在抢救中几乎100%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 有的患者会产生悲观情绪。在积极抢救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同情患者, 对意识清醒者, 多与之交谈、鼓励和安慰, 消除其恐惧心理, 使之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

3 结果

本组143例患者中, 抢救成功117例, 抢救成功率为82%.死亡26例, 死亡患者中院前死亡9例, 急诊抢救室死亡15例, 2例送手术室途中死亡。

4 讨论

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情复杂、凶险、病死率高, 所致死亡有三个高峰[1]:第一个死亡高峰出现在创伤后数分钟之内, 因为极严重致命伤, 极少能救护存活。第二个死亡高峰出现在创伤后6 h~8 h内, 因颅内硬膜下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和 (或) 出血性休克所致, 此期间若抢救及时能减低病死率。第三个死亡高峰发生于创伤后数日或数周内, 因各器官功能衰竭或全身重度感染所致。创伤后60 m in内的抢救能明显降低第二个死亡高峰, 被称为“黄金1小时”, 故急救护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2]。

急诊护士应分工明确, 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统一指挥协调,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 分清轻重缓急, 科学规范地执行抢救护理程序, 并重视心理护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方颖, 方绍明.严重多发性创伤分类和临床特点[J].中国医刊, 2001, 36 (12) :8.

[2]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 :52.

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 篇2

一、急救措施

1、立即控制创伤所致的大出血

(1)加压包扎止血:用消毒敷料或消毒棉垫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填塞入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能达到伤口止血但不影响其远端血运为宜,同时应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以减轻出血量。

(2)气压止血带止血:用于四肢较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的方法不能止血时。将上肢抬高2小时,使血液回流。局部垫上松软敷料或毛巾布料,其上止血带环绕肢体缠扎两周勒紧,以不出血为止;但要及时记录开始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60分钟松开5分钟,以防肢体缺血性坏死。

2、快速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选择上肢静脉或深静脉臵管,确保液体快速进入体内。重度休克时应在10-30分钟内输入2000ml液体以扩容,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液等,以增加心输出量和回心血量,然后输入胶体液,如全血、血浆等,以减少晶体液渗入血管外第三间隙。

3、立即采血、配血,通知血库备血。在抗休克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4、休克卧位:头及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可防止膈肌及腹腔器官上移,影响心肺功能,并可增加回心。

。血量及改善脑血流。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血块、异物及分泌物,给予高流量吸氧,每分钟4-6L/min,给氧浓度40-50%,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需做好机械通气的准备。

6、严密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测各项生命体征一次,随时调整补液速度及氧流量以防发生肺水肿及氧中毒。

7、留臵导尿,妥善固定,准确记录出入量。

8、妥善固定骨折部位:避免搬动过程中骨折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器官的进一步损伤,适当镇痛,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利于防止休克、便于患者的搬运。

9、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应用。先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每5-10分钟测一次血压。血压平稳后每15-30分钟测一次,按药物浓度严格控制滴速,严防药物外渗。血压平稳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撤除,以防突然停药引起不良反应。

二、严密观察病情

1、神志、表情与瞳孔的观察:神志和表情反映脑组织的血液灌流情况和缺氧程度及大脑皮质功能状态,是判断休克分期的首要临床指征,休克早期,患者神志清楚、紧张、兴奋或烦躁、焦虑,瞳孔无明显改变。随着休克加重,表现为表情淡漠,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双侧瞳孔也可出现放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根据神志、表情与瞳孔 的变化,可对病情作出初步的判断。

2、皮肤、粘膜与肢体温度:显示外周微循环的血流状态。休克发生时,患者表现为口渴,眼睑、口唇、面色及肢端皮肤发白、发凉,甲床由红转为苍白,体温低于35C。休克进一步加重,皮肤出现出血点或瘀斑,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肤色改变往往出现在血压、脉搏变化之前,恢复往往在后。皮肤转暖、转红润,提示病情好转。

3、脉搏、血压、脉压差和呼吸:脉搏、血压和脉压差代表心脏搏出血的压力和外周血管的阻力,血压是反映休克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每15-30分钟测定一次,收缩压小于90mmHg,脉压小于20mmHg应考虑休克存在。注意休克早期血压可能不下降反而升高,应提高警惕,一般收缩压下降不明显,舒张压略升,脉压差减小;休克晚期,收缩压明显下降,有时测不出。休克初期,脉搏细速多发生在血压下降之前,常在120次/分以上;休克晚期,脉搏极其微细缓慢,甚至不能扪及。当出现呼吸加快、变浅或不规律,鼻翼煽动,提示病情有恶化的趋势;反之,则提示病情好转。

5、尿量、尿质和尿比重:尿量的多少直接反映肾脏血液灌流情况,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充足与否。观察每小时尿量,尿量<20ml∕h,少尿或无尿、血尿,尿量减少提示血容量不足还须考虑有无肾衰竭。尿量达30ml/h以上表示循环状态好转。休克早期尿液呈生理性浓缩状态,比重高于正

。常值;休克晚并肾功能衰竭时尿比重低而固定;恢复期注意多尿期尿液稀释的变化。警惕水电解质紊乱。

6、中心静脉压及周围表浅静脉充盈变化:中心静脉压显示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下降表示静脉回心血量不足,上升表示补液量过快或心功能损害。浅静脉瘪陷表示循环血量不足,充盈提示病情好转。

三、生活护理

1、一般护理:保持患者清洁、舒适,床单干净整洁、床上无碎屑,身上无异味。

2、安全护理:意识障碍患者应加床档,以免发生坠床。输液肢体夹板固定。如有拔除身上的仪器或留臵管的可能,应加以适当的约束。

3、病房环境安静,减少搬动,以免加重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4、调高室温,增加盖被,液体加温至37C,但肢体局部不加温。

四、心理护理

创伤急救的护理 篇3

【关键词】创伤;急救;护理

1院外急救护理

为了防止院外的急救措施的滞后,使得伤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最为有效的救治护理,医院内的救护车、抢救器械、人员及相关物品应该随时随地的处于一级备用状态,一旦接到院外伤员的急救电话,应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参与急救的医疗人员必须熟知各种急救知识以及熟悉各种医疗器械、药物的使用,确保急救措施能够顺利的落实[1]。

2入院后的急救护理

2.1对患者伤情的初步评估急诊护士在接诊后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对患者的伤情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评估,患者在进入急诊室后应该同时进行急救措施与询问伤员病史以及进一步的诊断,最为优先的排除危及患者生命的因素。急诊护士应该及时测量患者的血压、观察瞳孔的大小、检查脉心跳以及患者的条件反射情况,并且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休克症状,一旦出现休克,应该准确的判定出休克程度的具体分级,以便后续治疗的顺利实施。对于有手术指证的患者应该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包括手术室、手术器械、手术人员的安排、备皮、备血、皮洁以及做皮试等,争取尽早的为患者实施手术。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患者伤后1h是对重症创伤患者最为重要的一段时间,很有可能决定患者后继病情的走向,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要做到分秒必争[2]。

2.2转送过程的护理多数创伤病人需要由受创地点转移到医院进行救治,只有入院后才能接收到最为有效的治疗。因此在转运车上应该配备足够的急救设备以及药物,在运送途中应该确保对患者的氧气供给以及合理的用药,搬运途中应该掌握一定的搬运技巧,对于脊柱创伤的伤员应该尤其重视,严密监测病理变化,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该迅速报告随车医生予以解决。

2.3对伤员伤情的正确判断针对伤员的具体伤情,成立创伤应急救治小组,合理安排医疗人员,做到有条不紊,以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急救效果。首先,应该安排好伤员的气道护理,第一时间保证好患者的呼吸通畅,这样做能够在后续的治疗中大大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以及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其次应检查患者口中是否含有异物,一旦发现必须立即清理伤员口鼻内的异物,防止发生窒息。根据患者的具体伤情,适当准备气管插管物品,一定要保持伤员的呼吸顺畅。同时严密的监护伤员的心电反应、测量血压,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的状况[3]。巡诊护士应该及时纠正患者体内电解质以及保持酸碱平衡,避免因为创伤的过度出血导致休克。一旦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应该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心肺复苏治疗。

3管理护理

3.1呼吸道护理窒息是急性创伤患者最为紧迫的并发症之一,一旦不能及时的排除将会很容易威胁患者的生命。急救时如果发现患者出现窒息症状,应该立即开放患者的气道,及时清除患者口鼻中的呕吐物、口腔分泌物、血块等异物,抬高患者的头部,拉出舌头,将头偏向一边并快速插入气管,即可解除窒息,恢复正常的呼吸状态[1,4]。

3.2维持血液的有效循环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休克症状的同时就应该迅速的为患者建立2-3条静脉通道,抽取患者适量血液进行血型分析以便给患者配血,保证患者输血及输液通道的畅通。

3.3出血控制护理控制出血是对患者早期急救的必要手段,对于出现明显外出血症状的患者应该立即控制出血伤口,敷药并且包扎止血,将出血部位抬高,一般情况下即可止血,如果止血无效,应该采用气压止血带进行止血。

3.4心理护理大部分情况下,突发的事故会带给人们的巨大伤害往往会对伤者以及其家属造成较为严重的心理创伤,导致伤者及其家属的情绪躁动,甚至会有一些家属采取过激行为干预医护人员对于伤者的救治。因此,在对伤员进行救治的同时,医护人员应该拥有足够的耐心充分理解伤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对他们予以支持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对于伤员还应该多加鼓励,尽力取得他们的配合,避免伤员出现不良的抵触情绪,影响对其创伤的治疗[5]。

3.5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在对伤者的紧急救治过程中,应该严密监测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尿量、血压、伤情变化以及出血量等等,以便配合接下来的治疗[6]。对于脑部损伤的患者,应该予以集中进行治疗,脑部损伤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继发颅内血肿,颅内血肿是继发性脑损伤最为典型的,颅内血肿能够引起颅内压瞬间增高,导致脑疝,早期监测发现后的及时处理救治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对于内部脏器破损的伤者,应该注意观察其是否出现腹膜后出血或者内部大出血,在救治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输液后仍然躁动不安、血压下降、腰酸背痛等症状时,就应该考虑是否发生内出血,一经确诊,应立即将伤者送往专门的科室,采取正确而有效的措施以挽救伤者的生命。

4讨论

对于床上患者的伤情评估以及紧急救治护理是急诊人员在患者进入病房前最为重要的工作。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伤者的气道通畅情况、呼吸、皮肤颜色变化、体温、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以及尿量和血液化验结果等诸多指标来评估伤者伤情的轻重以及其对于创伤的反应。在对伤者的转移过程中,应该控制好对于伤者创伤的触及,避免引发后继的损伤。在治疗的同时,医护人员必须要悉心了解到伤者的所有情况,并恰当运用沟通技巧与伤者以及伤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7]。做好对伤者的心理护理,消除他们内心对于创伤的恐惧,稳定住他们的情绪,以便更好地配合下面的治疗。

经过不断的实践证明,通过成立急救小组,合理分配工作,确保抢救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为伤者争取更多宝贵的救治时间以及及时的采取手术治疗是成功救治伤者的关键,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的提高创伤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李水莉,李颖,刘慧,等.高级创伤护理在创伤急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3-24.

[2]王文玓,黄雪莹.创伤急救护理小组在重症创伤患者急救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0(14):2010-2011.

[3]张红娟,刘宏达,杨红梅.创伤急救中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415-416.

[4]马静.急诊科严重创伤急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22):198-199.

[5]王灵香,殷淑君,吴艳.评价心理护理在外伤急救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4):55-56.

[6]徐国玲.我院创伤院前急救现状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27):101-102.

多发性创伤急救的护理体会 篇4

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的作用下, 人体同时或相继2个或2个以上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 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 也可能危及生命。多发性创伤伤情变化快, 病死率高[1], 因此, 多发性创伤患者在急诊时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由于多发性创伤来势凶险、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而成为急诊工作的一个难题。2010年3月-2012年3月, 我科收治多发性创伤患者65例, 予以相应的急救处理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多发性创伤患者65例, 男39例, 女26例;年龄20~60岁, 受伤至就诊时间约20~120min。致伤因素:交通事故47例, 坠落伤5例, 刀砍伤11例, 塌陷伤2例。损伤情况:以颅脑损伤为主35例, 胸腹部损伤为主23例, 四肢骨盆损伤为主7例。

1.2 方法

65例患者中予剖腹探查术20例, 气管插管术8例, 心肺复苏术2例, 开颅术24例, 胸腔闭式引流术6例,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例。

1.3 结果

65例患者抢救成功64例, 死亡1例。

2 急救与护理措施

2.1 急救原则

(1) 多发性创伤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遵循边抢救边诊断原则, 即诊断→抢救→诊断→治疗, 首先抢救患者的生命, 如先进行检查可能延误抢救时机, 给患者造成危险。 (2) 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抢救时应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 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如对呼吸道阻塞和窒息者, 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及早建立人工气道;对呼吸心跳骤停者, 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严重内脏破裂出血者, 应边抗休克边紧急手术;对开放性气胸或张力性气胸者, 应立即封闭伤口, 予减压排气或胸腔闭式引流等。

2.2 快速作出伤情评估

急诊护士在预检伤员时, 应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评估伤情[2]。在询问的同时, 立即解开 (或剪开) 患者的衣裤, 按ABCDE法检查:A (airway, 气道) 有无堵塞;B (breathing, 呼吸) 幅度和频率;C (circulation, 循环) 脉搏、血压、末梢循环;D (disability) 神经损伤程度评估;E (exposure) 全身检查。对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作初步评估, 后据各部位伤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抢救顺序。

2.3 快速准确地执行急救程序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充分给氧, 及时清除口腔血块、呕吐物、痰液等分泌物, 必要时做好人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 并备好呼吸机。 (2) 迅速评估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幅度及胸腔情况, 如有异常, 迅速做如下处理:张力性气胸和血胸者予引流减压;关闭开放性气胸;人工辅助通气。 (3) 立即建立>2条的静脉通路, 并做到其中1条能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液体的复苏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 并及时配血, 为急诊输血做好准备。一般在最初抢救10~15min内快速输入晶体1000~2000ml, 输液总量可按150ml·kg-1·d-1计算, 力争在1~4h内使血压回升, 如存在活动性出血则立即止血。有明显外出血者必须立即加压包扎, 上、下肢大出血时, 可使用止血带止血, 并准确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对腹腔内有进行性大出血者, 应及时做胸腹腔穿刺及B型超声检查;需紧急手术的患者, 立即送手术室, 并注意转运途中生命体征的监测。 (4) 迅速做出神经功能评估, 是否对呼叫有反应, 对疼痛有无语言应答, 意识是否清晰。如来不及做格拉斯哥意识程度评分, 则采用简洁的清声痛否 (AVPU) 系统评估法。 (5) 全身检查:脱去患者全身衣服, 查找受损部位。如考虑有颈部或脊柱损伤, 则需行必要的制动。

2.4 及早发现休克早期症状并纠正休克

2.4.1 脉搏、血压与脉压差的观察:

休克时脉搏细速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 有时血压较低, 但脉搏正常, 手足温暖, 这往往是休克好转的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 脉搏细速出现心律不齐, 休克晚期脉搏微细缓慢, 甚至摸不到。初期由于代偿性血管收缩, 血压可能保持或接近正常, 但脉压差减小。收缩压<90mm Hg、脉压<20mm Hg是休克存在的依据。因此, 严密观察脉搏与血压的变化是抢救休克的关键。每隔15~30min测量血压1次, 并作好记录, 直至血压稳定后, 可减少测量次数。在休克晚期, 应每隔5~10min测量血压1次, 直至稳定。

2.4.2 呼吸及尿量监测:

应监测呼吸节律、频率、方式及困难程度, 及其与体位、病情的关系, 若患者出现神志改变, 如烦躁不安、嗜睡等, 提示存在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尿量是估计肾流量和肾排泄功能的有效指标, 24h尿量<400ml为少尿, <100ml为无尿。本组患者在抢救中, 均放置导尿管, 并每小时测量尿量1次, 如每小时尿量≤30ml, 说明肾脏血液灌注量不足, 提示有休克。经抢救治疗后每小时尿量>30ml为休克缓解的重要指标, 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 严格认真监测尿量极为重要。

3 讨 论

及时、全面、连续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及汇报是急诊科护士的基本功。严重多发性创伤的病情常变化多端, 其伤情确定、复苏等问题是危重病急救医学面临的难题之一, 急诊护士应善于及时、全面、连续地观察病情并准确记录, 及时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 特别是有些伤员的损伤部位、程度尚不明确时, 护士应做到有预见性的观察病情, 针对可疑的症状、体征及指标等认真评估,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并协助医师诊断。

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前提, 在救治过程中, 一般分为初步判断伤情、复苏处理和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3个阶段, 针对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措施, 护理人员应明确分工, 各负其责, 使抢救工作紧张有序, 忙而不乱。实践证明, 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简洁、明确, 易于掌握, 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黎鳌.现代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834.

创伤急救护理干预论文 篇5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至3月因群休创伤在我院急诊科抢救的患者111例。致伤原因:群殴12起,61例;交通事故6起,32例;建筑事故3起,18例。其中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前61例,流程再造后50例。

1.2方法

1.2.1评估原有功能制急救流程在原有的功能制急救流程中,急诊科接收群体创伤患者时,护士分为登记组、治疗护理组、观察绀、运输组,各组护士只负责各自的工作内容,被动地遵医嘱处置。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得不到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产生不信任感。业务指引不明确,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联系和协作,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无效等候时间,患者在急诊停?的时间延长,问接增加了救治转诊时间,未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2.2构建新的全程护理服务流程

在全程护理服务流程中,职称为护师及以上的责任护士与1~2名辅助护士分管2?4位患吝,责任护士全程参与该组患者的接诊、抢救及安令转送工作,执行VIPC抢救措施,V(ventilation):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1(infusion):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P(pulsation):检测心聚功能;C(controlbleeding):紧密控制出血。及时进行连续、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救治工作,取消了原有功能制护理流程中的护士交接过程,避免交接不清楚延误救治。

1.2.3效果评价①评价内容:护士于患者入院时采用创伤评分法评估患者创伤的严重程度,得分<7分者为重度创伤,得分多7分者为轻度创伤。分别于患者术前或住院准备完毕时,进丨7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的效果评价,病情稳定后进行满意度评价。②评价方法:抢救成功率采用急诊抢救脱险标准,统计抢救成功人数。成功判定标准:采取抢救措施后,危及患者的牛命体征缓解或消失,离开IX院或转入科室无生命危险,即可确定为急诊抢救脱险。冇效抢救时问:从接诊到术前或住院准备完毕的寸间131患者满意度调査:制定满意度调食表,对来院时祌志淸楚的患者进行调查。

2讨论

在医院管理活动中,围绕患者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流程是管理的电点之一。通过流程再造可达到以下4个口标:一是简化:〔作过程,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挖掘人的潜能,降低服务成本;三是满足患者需要,提高满意度;四是保持竞争优势,取得合理效益1现代创伤中突发群体创伤发生率较高,就诊时患者多、病情危踅、伤情复杂,及时的抢救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具有很大影响。将流程管理应用到急诊群体创伤患者的抢救中,规范急救护理服务,是提高抢救效率的保证。

2.1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后,由责任护士及1名辅助护士分管2~4名患者,责任护士全程参与该组患者的分诊、抢救、安全转送等过程,责任明确,能对患者进行连续、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救治工作。流程取消了原功能制护理流程中的护士交接过程,缩短了有效抢救时间,且避免了因交接不淸楚延误救治的情况。创伤救治效果主要取决于创伤急救女业队伍的建立,包括急诊医护人员对严重创伤的诊断、伤情评占、抢救流程的简化、处理多发伤的综合能力。急救护理流程;造后,采取全程护理服务,缩短了有效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2.2全程护理服务流程以患者为中心,提高了患者满怠度全程护理服务模式成为币体护理之后的一种全新投式在我国,进入21壮纪后,随矜社会发展和医疗服务改革的深化,促使装院转变服务理念,推行人性化服务。各叚院相继开展了调查分析,积极找出传统护理方式的欠缺,针对患者的需求借鉴H外先进服务理念,提出了人性化全程护理服务,即由门诊到病房,从入院到出院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全程优质服务。急诊患者入院前的护理是全程护理服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抢救中几乎听有的群休创伤患者都有不问程度的恐惧心理,迫切需要得到最佳治疗和护理,尤其是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心理护理应贯彻在整个救治过程中,程再造前、后重度创伤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寸能与例数较少以及当时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荷关;轻度创伤患者的满意度较流程再造前提高。全程护理服务流程的实施,由责任护士负责2~4名患者的抢救工作,使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得到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安全感,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密切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2.3全程责任制护理能提高急救质量,防范医疗纠纷

群体创伤抢救时强调针对性。全程护理流程从简单完成任务转变为对患者进行多方面、全方位、全过程和无缝隙的护理,从千篇 一律的护理服务转变为对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责任护上与辅助护士分管2~4名患者,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避免了多名护士集中抢救某一危重患者,忽视对其他患者的观察与治疗。责任护士全程参与分诊、抢救、安全转送的过程,减少r护士的交接时间,避免了因交接不清楚而延误救治,提高急救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护理 篇6

【关键词】外伤性;血气胸;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89-01

多数创伤性血气胸因涉及内脏而伤势严重,死亡率可高达15%~20%[2]。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及时准确处理是降低胸部损伤病人死亡的关键。有组织的创伤急救护理,一般在第二个高峰实施。现将我院2010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创伤性血气胸39例病人采取术前急救护理程序,术后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为19~66岁,平均41.8岁,均为健康受伤。车祸伤16例,刀刺伤14例,钝器伤6例,坠落伤5例,塌方挤压伤4例,摔倒跌伤3例,火器伤1例。血胸8例,气胸6例,其中双侧者4例;合并肋骨骨折32例,连枷胸7例,肺挫裂伤13例,右心室穿透伤2例,膈肌贯穿伤8例,休克13例,肝破裂伤2例,脾裂伤5例,肾胃胰裂伤1例,肾挫伤1例,胸锁关节脱位1例,锁骨骨折3例,肱骨骨折1例,股骨骨折1例。

2 急救护理

2.1物品准备 备好氧气(中心供氧)、胸腔穿刺包、胸腔引流瓶与管、胸带、吸引器、心电监护仪、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简易呼吸球囊与面罩等。

2.2维持循环功能 胸部损伤常引起胸腔积血,特别是肋间血管或胸廓内血管断裂出血,出血量多而急,常在短时间内导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应立即扩充血容量,快速静脉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是抢救的首要措施[3]。因此必须迅速、及时地建立2条静脉通道,以利快速补充血容量和保证静脉给药。必要时行静脉切开,决不能贻误抢救时机。并根据病情,作加压输液、输血。及时有效地纠正休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及时测量呼吸、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必要时每15~30分钟测量1次,并做好记录。若经输血输液后,仍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呼吸困难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同时予以留置导尿,观察尿量及尿色的变化。当采取合理补液措施后,成人尿量达到每小时30ml以上,表示抗休克治疗有效。

2.3恢复有效呼吸功能 血气胸患者由于胸腔内有积气积液,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常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严重障碍,必须尽快排出,在抗休克的同时予以胸腔闭式引流,使萎缩的肺尽早膨胀,改善呼吸功能。如果是开放性气胸患者,立即用多层无菌敷料将胸壁的伤口严密包扎,使之变为闭合性气胸。制止反常呼吸,因多根肋骨骨折出现反常呼吸,立即用宽胶布固定胸壁,制止反常呼吸,避免骨折端刺破肺组织。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清除口鼻腔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改善缺氧状况。胸部损伤后,由于肺通气功能不足,气体弥散功能障碍,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引起呼吸障碍,应立即进行胸腔穿刺,置胸腔闭式引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给氧多采用鼻导管法,流量为2-4L/min,对持续用氧12小时以上,给氧流量1-2L/min[4]。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做好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每隔1~2小时挤管1次,防止血块阻塞管道,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在放引流液时,速度不能过快,一次放液不宜大于1000ml,以免引起患者虚脱,休克加重,纵膈摆动。当引流液排出每小时大于150ml,应考虑到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诊术前准备[5]。协助排痰,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指导患者做有效咳嗽及深呼吸,每隔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1次。如伤口疼痛,予以胸带固定,同时咳嗽时双手按压伤口,必要时适当使用止痛剂,痰液粘稠者可超声雾化吸入后协助咳嗽排痰。

2.4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畅通,引流管要固定好,勿扭曲、受压、脱落,观察水封瓶内玻璃管内水柱波动情况,防止引流管被阻塞。单纯水封瓶引流,玻璃管入水深度尽量保持2~4cm,减少气体排出的阴力。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用水平面标记记录引流量。如引流液为鲜血,每小时超过100ml,持续3小时不减者应考虑胸腔有活动性出血。如引流液为乳白色,应考虑有胸导管损伤。观察胸腔内气体排出情况。如肺仍不张,排气管未见有气体排出,可能是引流装置不严密、漏气[6],可用止血钳夹住各段,分别检查。如咳嗽或深呼吸有大量气泡逸出,且水柱波动大,应考虑有肺泡破裂,胸腔内有大量残留气体的可能。

2.5合并症的处置 鼓励患者咳嗽和排痰,以防肺不张。如痰液不易咳出,可用0.9%盐水100ml内加入庆大霉素8万单元、氨茶碱0.25g、α-糜蛋白酶1支超声雾化。胸腔插管患者的疼痛时可将贴靠胸壁处的引流管抬高,给予一般止痛剂,必要时作肋间神经封闭[7]。皮下气肿较轻的患者,取半坐位,用双手轻轻向引流管切口处挤压皮肤,助气体排出,或局部热敷促进皮下气肿吸收;严重皮下气肿者可切开皮肤减压排气。多发性肋骨骨折病人在搬移血气胸患者时,要保護患者的受伤部位,动作要轻柔,勿牵拉扭曲,避免再损伤。用胸带固定胸部,对连枷胸必要时用棉垫和沙袋加压胸围,控制反常呼吸。加强对瞳孔变化、对光反射、腹部压痛、腹肌紧张、血尿等的观察[8],能够及时发现其它的合并伤,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胸部损伤-血气胸[M]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34.

[2] 邵孝珙,外伤性血气胸[M]急诊医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2:289.

[3] 史爱珍,姜梅,王芝;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3,4:302-303.

[4] 李淑平,血气胸病人的术后护理[J]护理研究,2010,15:1372.

[5] 刘晓光,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16:330-331.

[6] 金文英,创伤性血气胸急诊观察和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6:710-711.

[7] 熊燕,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2008,4:40-41.

多发性创伤病因分析与急救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7例, 男35例, 女12例, 年龄20-50, 平均34岁。

1.2 创伤原因及部位

交通事故30例, 高处坠落伤6例, 挤压伤4例, 刀刺伤7例。其中颅脑伤并脑部伤10例, 颅脑并腹腔脏器破裂12例, 胸腹联合伤例8例, 腹部及其它多处伤例7例, 多处多根骨折例6例, 四肢骨折4例。

2 结果

治愈25例, 致残5例, 死亡10例, 好转7例。患者来诊时心跳呼吸停止4例, 抢救无效死亡6例, 其中4例失血性休克未能纠正, 2例合并中度颅脑损伤。

3 急救护理

3.1 快速对伤情做出评估:

接诊时快速、及时、准确评估伤情, 实行首诊负责制[3]。护士要有独到的急救意识, 敏捷的思维, 对病情观察要有预见性[4]。在询问的同时, 充分暴露创伤患者身体各部分, 按ABCDS法检查:A (airway气道) 有无堵塞:B (breathe呼吸) 动度和频率:B (bleeding出血) 体表出血部位:C (circulate循环) 脉搏、血压、末梢循环;S (sense感知觉) 意识、反应。对病人主要存在的问题和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评估, 然后根据各部位伤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抢救顺序。

3.2

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 根据评优结果, 确定危及生命的部位, 及时配合医生的处理, 反复观察病情变化避免遗漏诊断, 即诊断--抢救--诊断--治疗。

3.3 快速准确地执行VIPCO急救程序:

具体地说, V: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及时清除口腔血块, 呕吐物, 痰液等分泌物, 必要时做好人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 并备好呼吸机。I:即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快速输液, 输血, 以扩充血容量, 维持循环稳定。可以迅速在上肢建立2--3个静脉通道, 使用动, 静脉套管针, 确保维持液体的快速输送及标本的抽取, 如若处周静脉循环不好, 可以同时作深静脉穿。液体的复苏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P:即心脏泵功能监测, 通过监测血压, 心率及中心静脉压等血液动力学指标, 及时发现纠正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等。有时显出血的必须立即加压包扎, 并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O:即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 立即送手术室手, 并注意送转途中生命体征的检测。

3.4 置管

3.4.1 留置导尿抢

救中一般均需留置导尿, 观察尿液的颜色, 性质和尿理, 了解有无泌尿系统损伤及损伤程度。

3.4.2 其他管道

疑有空腔脏器损伤患者则需要留置胃管作胃肠减压, 应及时作胸腔闭式引流术, 并严密观察波动记其, 引流液的性质, 颜色及量的变化, 以便确定是否需要剖胸手术处理, 注意各管道通畅, 避免堵塞。

3.5 术前准备

如备皮, 皮试, 交叉配血等。在建立静脑通道时, 就常规留取血标本备血, 为急诊输血争取时间, 并通知手术室做好相应准备。

3.6 做好转运途中的护理处理

在护送患者住院或急诊手术途中, 需配备急救物品, 确保途中氧气供给和注射用药, 掌握搬运技巧, 防止由于搬运不当继发伤害, 做好转运监测, 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 同时做好抢救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4 讨论

多发性创伤以交通事故发生为最高, 其次为高处坠落伤等, 且伤情严重复杂, 损害程度较大, 尤其是复合性损伤及重要器官损伤, 致残率和死亡率非常高。因此, 增加护士急救护理意识, 对病情观察有预见性, 对创伤患者的外观预测指标有特殊敏感性, 做到瞬间判断, 正确评估, 果断处理, 使患者在最早时间得到积极有效的救治很重要, 除低致残和死亡的发生。通常多发伤者有三个死亡高峰和六大并发症, 三个死亡高峰为:第1死亡高峰于伤后数分钟之内, 死亡原因主要为脑, 脑干, 高位的严重创伤等, 往往来不及抢救;第2死亡的高峰在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 被称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黄金时刻", 往往是救治创伤病人的关键;第3死亡高峰在伤后数日至数周内, 多因继发感染, 重要脏器功能哀竭或MODS, 死亡。六大并发症:是指受伤后先后发生的创伤性休克, 急性肾功能哀竭, ARDS, 严得的心律失常或心功能哀竭, 胃肠或肚功能障碍及继发细菌或MODS, 死亡率极高。据统计, 创伤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约占全球病死率的7%。因此笔者认为, 迅速, 正确评估与预见性的急救护理能抓住"黄金时刻", 对多发性创伤救治起关健作用。争取在"黄金1H"内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而同时做时一步的安排, 使创伤患者得到及时全面的救治, 提高成功率降低致残和死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宋小娟, 詹文英, 等.护理程序在创伤解急救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杂志, 2005, 6 (6) .

[2]王福顺.多发伤306例急救与早期处理经验[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3, 11 (16) :1150~1151.

[3]周秀华, 陶红.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5.

[4]刘桂华, 杭树叶.创伤患者急救护理的讨论[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7, 5 (9) .

严重多发创伤病人的现场急救护理 篇8

1 争取时间, 提高出车效率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时间效率, 当接到呼叫电话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 包括接电话的时间、详细地址、电话号码、病人主要表现及症状、意识是否清醒、出车时间、到达时间、抢救时间、回院时间等[1]。必要时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 为抢救赢得时间, 避免盲目、随意处理使病情加重, 甚至危及生命、丧失抢救时机。立即通知司机、医生、护士, 白天在3 min~5 min出车, 晚上在5 min~10 min 出车。

2 现场评估

护士到达现场后应配合医生快速评估造成事故、伤害及发病的原因。快速评估危重病情, 包括对意识、气道、呼吸、循环等进行评估。在急救现场应优先处理以下存在的危险因素, 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2]。在转运途中进一步检查, 进行病史采集, 通过询问护送人员、事故目击者了解受伤机制, 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伤情, 进一步为病人赢得抢救时机。

3 急救与护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梗阻或窒息是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护士应立即开放气道, 对口、鼻腔内有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凝块或其他异物者应迅速给予清除, 解除束缚, 并将头偏向一侧, 防止胃内容物倒流至口腔引起窒息;对舌后坠病人应侧卧, 并将舌体暂时拉出固定, 并给予氧气吸入。心搏骤停伤员做心肺复苏的同时应尽快做气管插管, 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的供氧, 有利于循环复苏。

3.2 妥善处理出血创口, 防止创面二次损伤

严重多发创伤病人大多有开放性伤口, 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 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 创面广泛出血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 并将伤部抬高, 以控制出血。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皮肤撕脱伤, 可用大拇指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 及时加厚敷料加压包扎伤口或上止血带加压止血, 上止血带之前用纱布、毛巾等软垫保护受伤皮肤, 止血部位上肢在上臂上三分之一处, 下肢在大腿中上三分之一处, 以防损伤神经, 并标明包扎时间, 每小时放松1次, 并用简易夹板妥善固定骨折肢体。对单纯头皮出血可加压包扎止血, 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用明胶海绵贴敷, 外加无菌纱布覆盖临时包扎, 若病情许可宜将头部抬高以减少出血量。对于腹腔脏器外露者, 先无菌敷料覆盖, 再用盆扣上, 外用绷带固定。

3.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严重多发创伤病人病情复杂、出血量大, 紧急情况下病人的血压可用手触动脉来评估, 如可触及桡动脉、股动脉或颈内动脉搏动, 则收缩压分别为80 mmHg (1 mmHg=0.133 kPa) 、70 mmHg、60 mmHg;如触不到, 表明血压不超过60 mmHg;颈动脉若10 s内摸不到任何搏动, 有出血性休克征象, 护士必须马上选用12号~16号留置针头建立2条或3条静脉通道快速输液, 快速补充血容量, 确保输液用药通畅, 维持有效循环;颅内血肿病人应给予20%甘露醇、地塞米松、呋塞米等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 对于躁动病人不宜应用镇静剂, 以免掩盖病情[3]。

3.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做好院前抢救工作

抢救同时通过向现场人员询问, 了解致伤原因, 判断有无其他部位伤情, 防止隐匿伤情继续发展。应用车载监护仪, 注意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感觉、末梢血管充盈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呼吸、循环异常, 应随时准备抢救;详细记录创面是否继续出血, 出血量等;同时准备好各种抢救设备。

4 确实保障途中安全, 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经过现场紧急处理后, 在病人呼吸道通畅、休克得到基本纠正的情况下, 立即转回医院抢救。对于多发性骨折的病人, 为避免途中骨折断端移动临近血管、神经再次损伤, 应用夹板暂时固定, 搬运时要小心, 以免诱发更多出血。颅脑损伤伴昏迷病人易将异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在途中应让病人平卧, 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或血凝块, 切忌头后仰, 致分泌物或血凝块堆积咽部造成窒息。脊椎损伤病人, 应保持脊柱轴线稳定, 将其身体固定在硬板担架上搬运;对颈椎损伤的病人要尽可能用颈托保护颈椎, 如无禁忌, 应使伤员平卧、保暖。抬担架时尽量保持水平位。车速要平稳, 不要急刹车或突然提速, 途中保持输液通畅, 及时补充血容量, 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转运途中一旦出现心搏停止, 立即停车就地复苏抢救。做好护理记录及初步检查记录, 准备、通知院内领导和相关科室, 畅通绿色通道, 作好抢救工作。到达医院后与急诊室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 详细说明负伤时间、原因、意识、瞳孔、合并损伤、现场及途中呼吸情况等。

5 小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 卫生急救事业的发展, 人们对急救意识的增强, 人们对院前急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120”急救中心接到呼救电话, 医护人员应以最短时间到达现场, 迅速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 实施紧急救护措施, 挽救病人生命、防止伤势或病情恶化、减轻病人的痛苦。院前救护的重点在于迅速评估病人的病情, 建立静脉通道, 保护重要器官, 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 为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 提高生存质量。

摘要:介绍严重多发创伤病人的现场急救护理措施, 包括紧急出车、现场评估、现场急救与护理、安全转运等。

关键词:院前急救,严重多发创伤,急救,现场评估,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陶红.急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7.

[2]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

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 篇9

1 争取时间,提高出车效率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时间效率,当接到呼叫电话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接电话的时间、详细地址、电话号码、患者主要表现及症状、意识是否清醒、出车时间等,为抢救赢得时间,避免盲目、随意的处理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丧失抢救时机。立即通知司机、医生、护士,在2~3min内出车。

2 现场评估

护士是第一时间的主要参与者,在正确评估病情和进一步救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到达现场后应配合医生迅速对患者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在急救现场应按照以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

在转运途中进一步检查,在转运途中可进行病史采集,通过询问护送人员、事故目击者了解受伤原因,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伤情,进一步处理,减轻患者伤情,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

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情况,以及加压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等,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做出相应的处理。

3 急救与护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障氧气顺利输入

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大多合并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过程中非常重要,检查呼吸频率、深度及规则性,若病人没有呼吸或呼吸缓慢时(<6次/min),护士应立即开放气道,对口、鼻腔内有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凝块或其他异物者应迅速给予清除,平卧,解除束缚,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胃内容物倒流至口腔引起窒息,对舌后坠患者应侧卧,并将舌体暂时拉出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氧气吸入,准备气管插管用物,护士应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紧急情况下能够独立进行操作。要提防频繁的呕吐或胃内容物返流引起气道阻塞。

3.2 妥善处理出血创口,防止创面二次损伤

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大多有开放性伤口,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较浅血管破裂出血可直接钳夹结扎止血,创面广泛出血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皮肤撕脱伤者,可用大拇指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时加厚敷料加压包扎伤口或上止血带加压止血,上止血带之前用纱布、毛巾等软垫保护受伤皮肤,止血部位上肢在上臂上1/3处,下肢在大腿中上1/3处,以防损伤神经,并标明包扎时间,每小时放松1次,并用简易夹板妥善固定骨折肢体。

3.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顺利输入

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病情复杂,出血量大,紧急情况下患者的血压值可由周边血管脉动来推测,以食指及中指轻触桡动脉,摸不到表明血压不超过60mm Hg,颈动脉若10s内摸不到任何搏动,有出血性休克征象则立即给予胸外按压。护士必须马上选用12~16#留置针头建立2~3条静脉通道快速输液,快速补充血容量,确保输液用药通畅,维持有效循环,有颅内血肿患者应给予20%甘露醇、地塞米松、速尿等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对于躁动患者不宜给镇静剂,以免掩盖病情。准备除颤电复律用物,必要时进行心脏除颤电复律,监测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3.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院前抢救工作

抢救同时通过向现场人员询问,了解致伤原因,判断有无其他部位伤情,防止隐匿伤情继续发展,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感觉、末梢血管充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5 确实保障途中安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经过现场紧急处理后,在患者呼吸道通畅、休克得到基本纠正的情况下,立即转回医院抢救。做好护理记录及初步检查记录,准备、通知院内领导和相关科室,畅通绿色通道,作好抢救工作,到达医院后与急诊室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详细说明负伤时间、原因、意识、瞳孔、合并损伤、现场及途中呼吸情况等。

4 抢救小组的沟通

现场急救另一重要原因是抢救小组间的默契配合与沟通,护士应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医生也要及时将体查情况反映给护士,与护士共同进行抢救;担架员应配合医护人员,在医护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可施行一些急救措施,安全顺利地将患者送到医院。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卫生急救事业的发展,人们对院前急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发展院前急救事业的重要保证,院前救护的重点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器官,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 篇10

关键词:针对性救治方案,车祸,严重性多发性创伤

多发伤指的是在单一致伤因素的影响下, 患者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多处解剖部位损伤[1]。本次研究对车祸导致出现严重性多发性创伤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救治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车祸导致出现严重性多发性创伤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中, 男21例, 女17例;年龄22~64 (42.5±1.8) 岁;受伤时间1~6 (2.3±0.6) h;观察组中, 男23例, 女15例;年龄21~66 (42.4±1.9) 岁;受伤时间1~7 (2.2±0.5) 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统一救治模式实施救治。常规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创伤随症治疗、维持机体酸碱和电解质平衡、实施检测生命体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采用针对性救治方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救治: (1) 救治过程中对病情进行进一步询问和检查; (2) 脑疝和颅脑损伤患者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3) 对创伤性休克进行积极防治; (4) 快速补液, 每小时保证在2000ml左右。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水平复常时间、住院接受临床救治的总时间、严重性多发性创伤救治效果、救治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疗效判定

临床治愈:创伤表现彻底消失, 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水平完全恢复正常;有效:创伤表现明显好转, 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水平有显著改善, 或恢复正常偶尔有小幅度波动;无效:创伤表现没有好转, 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水平没有改善, 或患者由于创伤而导致死亡[2]。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命体征复常时间和住院救治总时间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水平复常时间和住院接受临床救治总时间比较,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2。

2.3 救治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9例 (23.7%) , 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例 (2.6%)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严重性多发性创伤患者大多数由于伤情程度过重, 累及多脏器, 且临床症状表现复杂, 病情进展速度快, 给诊治带来较大困难, 如果抢救不当会导致严重后果, 甚至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对该类患者实施针对性救治过程中, 首先要对正确抢救程序进行全面掌握, 遵循先对威胁生命安全的器官损伤进行处理[3]。通常情况下按照胸、腹、脑、泌尿、四肢的顺序进行。多发性创伤中最多集中于腹部, 保守治疗易导致危险性显著增加。腹部损伤, 要求剖腹探查保证做到全面、认真、仔细, 对包膜下肝、脾破裂、肠挫伤等的观察应有意识加强。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水平复常时间和住院接受临床救治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且救治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车祸导致的严重性多发性创伤患者采用针对性救治方案实施救治的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雪梅, 陈楷珠.车祸致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途中转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 l1 (11) :1675.

[2]李湘军.64例车祸创伤伤员的急救与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10, l1 (19) :2829.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和护理体会 篇11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救措施;护理措施

创伤性休克是急诊科比较常见的病种,如果抢救不及时,有很高的死亡率,近年来,突发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创伤性休克临床变现主要是由于患者血压过低以及缺氧造成患者人体各个器官正常循环受到阻碍,在体内出现大量的危害物质,在发病早期,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抢救,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可能导致死亡。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了13例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及时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現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1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最小的患者年龄8岁,最大的64岁,平均年龄为47.8岁,在这13例患者中,7例患者的受伤部位是颅脑,1例受伤部位属于肝破裂,2例受伤部位属于脾破裂,3例受伤部位属于肺挫裂伤。7例受伤原因为车祸所致,2例由于爆炸所致,1例由于挤压所致,3例由于高空坠落伤所致。

2急救措施

2.1迅速扩充血容量第一时间恢复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建立两条或者三条静脉通路,给予大量液体补液,必要时给予输血支持,输液部位尽量选在离受伤部位较远的大静脉。

2.2呼吸支持彻底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放置口腔通气道,防止患者发生缺氧从而引起低氧血症从而加重休克,给予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要立即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3护理措施

3.1基本护理将患者平卧于床上,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呕吐物堵塞气管造成窒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应用,同时抬高患者下肢30度,这样有利于下肢静脉血的回流,尽量不要搬动患者,保持安静。

3.2吸氧休克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所以要给予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如果患者缺氧状况不能得到改善,需要立即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有效的清理,包括鼻腔、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必要的时候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吸氧的效果。

3.3保暖由于休克患者皮肤湿冷,而低体温又是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生凝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做好患者的保暖,可以提高室内温度,加盖棉被对患者进行保暖,如果患者颅脑发生损伤,可以给予冰帽应用对脑细胞进行保护,降低脑细胞的代谢。

3.4建立静脉通路和液体复苏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对患者进行液体复苏,严格遵循医嘱给与液体滴入,保证液体的通畅,并且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密切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防止患者出现液体复苏的不良反应。

3.5预防感染在对患者进行急救和护理措施时,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各项操作流程,及时清理患者伤口,如果患者符合手术指证,需要立刻和手术室联系,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讨论

创伤性休克在急诊科非常常见,而且发病早死亡率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很大的威胁,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救治,病情很容易恶化甚至发生死亡,所以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宋红梅,吕秀春.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J].吉林医学,2007,28(12):1440.

[2]赵喜梅,陈淑云,胡晓敏.196例创伤性休克的护理[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0,4(2):114-115.

[3]乔燕.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延安大学学报,2011,9(2):72-73.

[4]吴小燕.抢救13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625-3626.

创伤急救的护理措施 篇12

创伤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大公害,无论在平时或战时,均需要建立健全救治组织,特别在处理对生命有威胁或成批伤员时,无组织、无计划的治疗常导致灾难性后果[1]。急诊科作为一线科室,除院前急救外,成为创伤救治的第二个环节,创伤急救的黄金时间在急诊室,急诊室期间的抢救是否及时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患者的预后。

1 临床资料

本组选择创伤患者98例,男65例,女33例,年龄19~75岁,受伤后就诊时间约15~210min。致伤因素:交通事故30例,高处坠落伤40例,利器伤5例(自残2例,2例均为割腕后导致左侧桡动脉断裂),塌方压伤5例,井下瓦斯爆炸伤15例,高空坠物砸伤头部3例。损伤情况:颅脑损伤15例,胸腹部内脏损伤38例,骨折10例,多发复合伤患者35例,其中15例井下瓦斯爆炸伤的患者中烧伤8例,其中浅Ⅱ度烧伤3例,深Ⅱ度烧伤3例,Ⅲ度烧伤2例,肺爆震伤合并血气胸5例,有害气体中毒2例。

2 急救与护理措施

2.1 快速作出伤情评估

急诊科治疗班护理人员在接诊伤员时,应力争在尽早的时间内迅速评估伤情[2]。询问随行人员或患者受伤机制的,通过明确受伤机制可初步估计受伤部位,从而做到“有的放矢”的护理,同时去除异物,动作要轻柔,要有其他医护人员配合,防止二次损伤。按CRAMS系统进行评分,每项指标计0、1、2分不等,最后将5项指标计分相加,即为CRAMS评分的总分,CRAMS评分越低伤情越重。本组病例通过CRAMS评分0~2分10例,3~5分60例,5~7分28例。初步评估患者后,及时发现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创伤,并制定急救及护理措施。CRAMS评分系统具体见表1。

2.2 建立急救小组

如果发生群发伤,比如我们遇到煤矿塌方及瓦斯爆炸等情况,医院立即成立医疗急救小组,急救小组有专人组成,包括医护人员及院内专家,医疗小组的负责人调配指挥急救人员,争取做到在抢救过程中积极有效配合,完成群发伤的抢救。

2.3 摆放合适的体位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治疗需要,为之调整相应的卧位。正确的卧位对增进患者舒适、预防并发症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3]。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采取休克体位,下肢抬高15~20度,头及躯干抬高20~30度,从而增加回心血流量,改善机体,尤其是脑组织的血液供应。颅脑损伤患者严禁头低位,以免加重颅脑损伤或胸部损伤,肋骨骨折伴血气胸的患者采取半卧位以改善呼吸功能,其他急救患者一般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道,脊椎骨折的患者整体搬运,颈部用颈托或枕头两侧固定。

2.4 采取护理急救措施

2.4.1 准备急救用物:

根据病情及治疗需要摆好体位后,连接心电监护仪,吸氧等基本护理措施,同时其他护理人员准备抢救用物于床旁,以供医务人员抢救患者时使用。

2.4.2 先救命后治病:

就诊时发生呼吸及心脏停止的患者,积极心肺复苏治疗,2例呼吸及心跳停止的患者经过心肺复苏及药物治疗后1例恢复呼吸及心跳,随后进行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

2.4.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创伤患者多可因多种原因如舌后坠、面颌部及咽喉部的直接损伤、异物如血液、呕吐物误吸等而致气道完全或部分阻塞,可导致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危及重要器官功能,甚至窒息而出现心跳停止,所以及时检查呼吸道,明确梗阻的原因及部位,及时清除口鼻等呼吸道堵塞物。摆体位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阻塞气道。通过以上方式不能解除呼吸道梗阻,当机立断开放气道,我们采取手法开放气道,脑外伤昏迷患者及气道内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的选择气管插管,2例脑外伤长期昏迷的患者插管时间>10d后行气管切开,2例Ⅲ度烧伤的患者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注意管道及呼吸机工作情况。

2.4.4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迅速扩充血容量:

对创伤休克患者进行抢救时,为尽快恢复患者的血容量,应立即对其进行大量快速输血、输液的抢救[4],建立静脉通路成为急救的关键,尤其是创伤失血性休克。一般迅速建立2~3个静脉通道,我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选择距离受伤部位较远的静脉,防止输入的液体通过受伤部位丢失,降低补充血容量和迅速扩容的效果,从而影响患者的救治。休克患者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外周静脉萎瘪塌陷,给静脉穿刺带来了很大困难。对于休克患者抢救时应在穿刺前结扎止血带后推压血流,局部轻轻拍打,用拇指分别向外下绷紧皮肤固定静脉,辨清血管走行方向,采取静脉上方挑起进针法,细心地把针头刺入血管肌层,针放平后将针头稍稍挑起,把血管前后分离,当针头斜面滑入血管时有失阻感,不见回血时,挤压近心端血管会有少量回血,如仍未见回血,但感觉针在血管内,可缓慢推注0.9%氯化钠溶液观察局部有无肿胀,以确定穿刺是否成功[5]。如经上述静脉穿刺不成功选择静脉切开。建立静脉通路的同时留取血样,以备临床检验,交叉配血。液体复苏原则坚持“早期、快速、足量、种类”,补液时遵循“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原则。烧伤患者根据医师医嘱进行补液。

2.4.5 包扎固定,控制出血:

骨折的患者辅助医师进行固定和止血,急诊常用辅料加压包扎和止血带止血,如用止血带止血需准确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上肢≤1.5h,下肢≤2h,到时注意放松一般每次10~15min,防止肢体坏死。

2.4.6 采取保暖措施:

体温被视为生命活动的重要体征之一,创伤患者因有效循环较差,体温低,毛细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组织的缺血,对于创伤的患者积极采取保暖措施,我科急诊室使用空调保证室内温度约24℃~26℃,除此在外给患者盖好被褥保暖。

2.4.7 留置管路及护理:

抢救中一般均需留置尿管,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尿量,了解有无泌尿系统损伤及损伤程度;疑有空腔脏器损伤患者则需留置胃管作胃肠减压,并观察胃液颜色、性质和量;对合并血胸或血气胸患者,应及时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以确定是否需要剖胸手术处理,留置时间长时需要行管路护理。

2.4.8 注意观察病情变: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反应、尿量、中心静脉压,急诊输血的患者患者要注意有无输血反应,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尤其是抢救成功的患者也不要掉以轻心。

2.5 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及转院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积

极术前准备,待患者病情经过急诊抢救治疗稳定后送手术室,护送前备好抢救用品,一般由医护人员随行护送,并注意转运途中生命体征的监测,大量失血的患者,急诊主管护士和手术室沟通是否备足血液及协商转入手术时间。转院患者准备救护车,待病情稳定后由本院医护人员护送。

3 结果

本组9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而康复94例,共死亡4例,其中1例呼吸及心跳停止的患者经过心肺复苏无效后死亡;2例高处坠落伤致延髓损伤的患者经抢救,后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2周后,全身脏器衰竭死亡;1例腹腔脏器多发伤患者,经抢救病情稳定,送手术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生DIC死亡。

4 讨论

创伤疾病为急诊常见病种,因其致伤因素各异,但病情一般较重,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在创伤急救中关键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迅速扩容,维持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预防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通过回顾分析,在抢救中施以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最大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正国.实用外科创伤学[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3.

[2] 黎鳌.现代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34.

[3] 贾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5.

[4] 牟灵英,冀玲,历德风,等.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相关问题调查分析[J].山东医药,2004,44(8):52-53.

上一篇:距离几何约束下一篇:音乐课中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