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中的合作学习

2024-09-30

音乐课中的合作学习(共12篇)

音乐课中的合作学习 篇1

合作式教学能够大大改善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已被教师广为采用。音乐课程改革也提出了要选择更适合初中生身心特点和音乐教学特点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合作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多元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音乐学习的效果。

一、改编歌舞,别样演绎

王坦教授认为:“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进行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的时候,可以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小组中,让他们组成异质小组。”在异质小组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对于歌舞改编提出自己的不同建议,从而促使他们的表演更为多元化。

在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聆听音乐,再进行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歌曲所展现的音乐风格,歌词之中所蕴含的深意。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小组成员互动学习并演唱这首歌曲,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现自己对这首歌的感悟。由于采用了异质分组方式,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较好地展现自己的个性。有的学生对舞蹈比较感兴趣,他们便组织同伴在演唱时添加了一些具有新疆特点的歌舞动作,如转动脖子、翻动手腕等;有的小组还安排了队形的变动,让整个歌舞表演显得更具生机;有的学生对新疆的民风民俗比较了解,在改编歌舞时挑选了一些能够反映新疆特色的乐器,如手鼓等,在演绎歌舞时一边演唱,一边用手鼓打出节奏,让表演更具动感;还有的学生对新疆歌曲的演唱风格比较了解,在他的帮助下,小组成员的演唱也更具新疆风格。在不同风格的演绎中,学生能更好地诠释自己对《青春舞曲》这首歌曲的认识,体现了自己的个性。

在尝试改编歌舞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学会了分享和倾听,从而更好地展现了歌舞,体现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特点。

二、就地取材,练习节奏

在音乐学习中,掌握音乐的节奏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师生交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练习节奏时可以就地取材,选择自己熟悉的物品来进行演绎,在与同伴的即兴合作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快地掌握音乐中的各种节奏。

在学唱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的节奏,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节奏和节拍的掌控力,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和速度,在演唱时也能较好地控制情绪。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就地取材的方式,在小组讨论中探讨《新世纪的新一代》的节奏特点,并利用身边的物品来练习节奏,如借助手掌击打方式打出节拍,或借助尺子、铅笔等。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探讨《新世纪的新一代》的节拍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找到节奏的特点。如提出:“这首歌曲的二、四、六、八等小节的第三拍的地方有拍击节奏的标记和小过门,在第二乐段的某些地方有三角铁的记号,大家知道该如何通过拍掌和击打三角铁的方式来展示其节奏变化吗?使用这些手段能起到什么效果?”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新世纪的新一代》的节奏特点,并能尝试使用各种乐器来展现节奏。

就地取材、练习节奏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尝试节奏演绎的过程中,他们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激发。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充分互动,以观众的身份欣赏学生的表演,增进师生情感。

三、自评互评,深入交流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学生不只是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还可以从其他的学生那里获得知识,在合作式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来深入交流,彼此获得启发。”

在学习《戏曲撷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自评互评的方式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戏曲是我国特有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然而不少学生对于戏曲缺乏了解,错误地认为“戏曲十分难听”,教师可以适当选择同时兼有戏曲和通俗歌曲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戏曲进行自主学习,自行欣赏京剧武打打击乐器伴奏的场景,倾听部分戏曲选段,并尝试将选段和剧种、剧目名称进行匹配,了解昆曲、豫剧、黄梅戏等地方戏曲的特色。在学生对戏曲有了初步认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学生通过演讲、互动、交流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而其他学生则可根据对方的展现内容来评价,如有的学生提出:“某学生模仿了戏曲的片段,但却没有展现出该选段阳刚的特色。”这样的交流能促使学生在体验中更好地感受音乐,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能够深化他们的审美体验。

在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时,教师可以让各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轮换组长、记录员等角色,并定期交换角色、互动评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四、多元展示,深化素养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群体活动中提高协调能力,充分利用音乐活动中的集体表演和实践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展示,展现自己对音乐的认知和音乐技能。这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合作,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

在组织学生欣赏《春之声》《樱花》等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思考:“自己还知道哪些与春天或者与春花有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展现自己对描写春天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在讨论中,学生进行了充分交流,讨论的内容范围也很广,不仅涉及音乐,还讨论了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中的春天作品。在展示过程中,学生的展示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小组选择了舞蹈表演的方式,在《春之声》的伴奏下进行表演,先朗诵了古诗《春晓》,随后在音乐的伴随声中展现春花飘落、采茶扑蝶的场面;有的小组选择了演讲的方式,他们将《樱花》和《采花》等与花有关的音乐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歌曲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阐述了日本民歌和中国四川地区民歌的不同;还有的小组采用了表演唱的方式,不仅演唱了《樱花》,而且还加入了小品形式,展现了小伙伴们一起去赏樱花的故事情节。不同的小组展示了不同的作品,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展示学习成果时,方式可以多样化,除了让学生以歌舞的形式展示自己的音乐技能外,还可以让学生用调查报告等形式来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我国音乐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展开之时,合作式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合作互动,教师要积极组织师生、生生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改编歌舞、合作演绎节奏、自评互评等活动过程中全面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

参考文献

[1]张雯.初中音乐课有效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8).

[2]林莉红.浅谈新课标下与时代相融的初中音乐课[J].双语学习,2007(80M).

[3]王红军.新课改后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及优化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4(12).

音乐课中的合作学习 篇2

牛娟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这就是课标中社会交往价值的体现,要想更好的体现这一价值,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从人文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出发,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就是教给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方法、手段,也是为更好地实施质量工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然而,事实表明,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有些表面看似热闹的小组音乐合作学习,却形式有余实效不足。这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我们这些音乐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实质了解甚少,导致小组合作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有效运用小组合作才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和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否则,只会使小组合作的成效适得其反。

二、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的明确。

2.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习惯和良好的个性。3.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差异性的研究。4.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性的研究

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著名学者,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坦在他的《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一文中指出:“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互动方式,实现人际交往,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

杭州市杨家门小学傅莉娟老师在浙江教育科学2006年第二期中的《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音乐课堂合作学习》一文中指出:“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在课题中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它需要学生各个感官的积极参与,而且更需要学生形成一股合力,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我认为,我们的音乐课堂上有很多综合性的表演,比如合唱、合奏、音乐剧等,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进行,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宁夏教育》2009年第三期,银川市兴庆区实验小学谢宁娟老师所著《课堂教学的亮点——合作学习》一文中:“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意见。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因而,新课程提倡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非常有实际意义。”我认为,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音乐课堂就是“动”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个愉悦的情境里学习音乐。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

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基于这种认识,合作学习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

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被用于音乐探究活动、歌曲处理、二度音乐创作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我校音乐教师已经开始注意并认识到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许多重要的能力成分都可以通过这一形式进行培养,音乐教学中许多主要的课型都可以以这一形式展开。但是音乐课堂上大部分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任务不明确,缺乏挑战性;忽视对学生合作习惯和良好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四、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中指出:“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形式常常都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他需要学生牢牢树立群体的和谐意识。虽然音乐教育中常常能发展个人技能,然而大量的音乐活动在小组内产生,成就依靠集体的力量获得。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所以,小组合作符合音乐教学的特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运用与音乐教学中,达到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过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1.《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论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合作精神是音乐教育中的强音„„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活动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合作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学习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其中,合唱、合奏、音乐剧等内容表现得十分突出,这些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些活动的学习中,有时候要求某些学生承担主角、主旋律声部的任务,有时又要求这些学生承担配角、副旋律、甚至是伴奏的任务。这种角色的变化,意味着他们必须要与他人紧密合作。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方面,音乐课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2.终身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中法国的著名成人教育理论家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不再是传授知识、问题,而是用适当的手段训练每一个人,使他永远不停地学习。他认为,终身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努力建设美好的生活,即使人过一种更和谐、更充实和更符合人生真谛的生活,具体目标就是教给人们掌握一种在自己求知路上得心应手的方法,即使学习者“学会学习”。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到:“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采用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遵循原则:

1.在日常教学中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的组建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

2.在课题研究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及个人分散研究和小组合作探讨相结合的原则。课题组成员利用相关理论知识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形成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在课题组内进行交流,达成共识,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教研室和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开展课题研究,他们将为课题的研究开展提供方便和物质、精神支持(如课题指导、通讯、交通、电脑网络等)。本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约1900元,可由单位

和课题组成员自行筹措解决。除前期已经收集到的资料外,所在学校可以随时上网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查阅,学校图书室均有可供随时查阅的教育书籍,同时课题组成员都订阅了音乐教育杂志,可以提供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课题参加者牛丽是惠农区教研室音乐教研员,自治区级骨干教师,一直致力于音乐课堂教学研究,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评选活动中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或发表。在教育科研方面可以给予专业性的指导。

课题主持人牛娟是市级骨干教师,参加工作12年,小教一级,大学学历,一线音乐教师。同样致力于音乐课堂教学研究,有多篇论文在自治区以及市级评选中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2004年11月被宁夏教育学会评为年度音乐教研先进个人、优秀音乐教师。曾在2005年石嘴山市中小学二期课堂质量工程观摩研讨会上承担观摩课。在课题研究方面,曾经参与了宁夏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对策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

该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专职音乐教师,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为中级职称。均为惠农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他们立足于音乐课堂教学,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活,曾有多篇论文、教学设计等获不同程度的奖励,都曾参与过各级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够积极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由于课题组成员比较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和研究。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课堂中学生以小组为学习群体,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的活动。而本课题就是研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研究合作学习的形式、策略,从而增强小组合作学习、乃至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课题的研究假设和研究目标

(一)研究假设

针对我校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些误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创设合作环境,使学生融入群体,淡化自我。

通过音乐的合作使学生反应迅速,灵活多变;通过合作,使儿童了解个体服从群体的关系,同时在合作中体验着同一情感共鸣。

2.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有意识的在合唱、合奏、音乐剧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排练中,潜移默化

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

3.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分组、明确学习任务等一系列的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科研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在教学中做到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应用、学习、理解、发展理论,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整体教育科研水平。2.育人目标:(1)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2)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3.工作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 1.增强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3.选择合作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随时调整和修正实践方案,边实践,边研究,边解决实际问题,使研究工作按照研究设计顺利进行;

2.文献研究法: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借鉴利用,掌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调查研究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撰写调查报告;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不断验证,修改提高,形成成果。

四、研究对象

课题组成员及其研究周期内任教班级学生。

五、研究程序

(一)实验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2月

1.组建课题组,学习理论与先进经验,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

没有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就不可能有新的、先进的教学行为,教学效益的新台阶则很难登上,所以本课题的研究,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为切入点。在课题组组建成功后课题组成员学习《现代教育思想专题》、《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音乐课程标准》,以及关于合作学习理论方面的内容。采用自学为主,集体学习相互配合、交流、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抓精神,抓实质,做到用坚强的、新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科研人员的头脑,为课题的实践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2.完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3月 这一阶段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问卷调查,分析现状(2010年1月)通过设计问卷和深入课堂,调查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以及我校音乐教师在课题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困惑。针对问题,讨论寻找解决的措施。第二步:针对问题,制定措施,实践行动(2010年3月~2011年1月)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经验和方法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全体研究人员,利用课堂教学的有利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第三步: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学习(2011年3月~2011年7月)研究人员进行教学实践的经验、问题交流研究,取长补短,各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公开教学、研讨,聘请教研室的教研员进行指导,各教研人员进一步改进、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1.实验教师就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进行经验交流(研讨沙龙、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等)。

2.反思研究过程,整理研究相关资料,撰写论文与结题报告。2011年12月提交课题实验成果论文。

六、预期成果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论文集》 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案例、反思集》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1.课题主要负责人:惠农区惠农小学音乐教师牛娟,全面策划、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包括起草实验方案、召开课题会议、收集资料、组织学习、撰写报告等)。

2.课题组主要成员:惠农小学音乐教师李丽,路建宏。实验教师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及时准确记录实验情况,提供有关数据,整理活动案例。

八、保障措施

教研室和学校领导他们将为课题的研究开展提供方便和物质、精神支持(如课题指导、通讯、交通、电脑网络等)。本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约1900元,可由单位和课题组成员自行筹措解决。课题参加者牛丽是惠农区教研室音乐教研员,自治区级骨干教师,一直致力于音乐课堂教学研究,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评选活动中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或发表。在教育科研方面可以给予专业性的指导。

课题主持人牛娟是市级骨干教师,参加工作12年,小教一级,大学学历,一线音乐教师。同样致力于音乐课堂教学研究,有多篇论文在自治区以及市级评选中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2004年11月被宁夏教育学会评为年度音乐教研先进个人、优秀音乐教师。曾在2005年石嘴山市中小学二期课堂质量工程观摩研讨会上承担观摩课。在课题研究方面,曾经参与了宁夏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对策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

该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专职音乐教师,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为中级职称。均为惠农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他们立足于音乐课堂教学,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活,曾有多篇论文、教学设计等获不同程度的奖励,都曾参与过各级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够积极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由于课题组成员比较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证

课题的正常开展和研究。

参考资料: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

2、《音乐课程标准》

3、朱则平、廖应文主编

《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王坦著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

《教育研究》 2005年第2期

6、黄林佩璇著

《合作学习》

五南图书馆出版社

2002年第1版

7、谢宁娟

《课堂教学的亮点——合作学习》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3

关键词:初中 音乐教学 合作学习 策略

合作学习最早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并在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取得较大进展。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极具创意和实际意义的教学策略,对于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与沟通,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将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运用于初中音乐教学过程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并且对于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合作学习理念的本质就是从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出发的,通过创设合作学习小组来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学生能够进行相互交流,实现彼此尊重,充分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小组中的每位成员均能够享受平等的待遇和参与机会,学生充分发表自身的见解和看法,实现了发展性的教学目标。

(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合作学习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合作以及平等交流的平台,通过合作学习,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这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对于一些不良的态度和价值观会受到同伴的指证,从而促使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和价值观在小组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得到形成。

(三)有利于学生自然地习得音乐语言

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树立学生良好的音乐观,同时促进学生对音乐语言的运用和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发展与变化,同时对于音乐创作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良好的把握。积极鼓励学生把对音乐语言的思考和交流融入音乐的鉴赏、技能训练以及歌唱实践中去,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在合作学习氛围中的音乐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造来不断刺激和丰富学生的感官,促使他们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自然地习得音乐语言。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充分掌握合作学习的内涵

要想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际功效,首先要认真学习理论,充分掌握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主要以教学目标作为导向,通过学生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动态互动作为动力。合作学习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同伴互助、小组合作以及全员合作,其中小组合作是进行合作学习最常见的形式。通过掌握这些基本的合作学习的理论,才能将其准确地运用于教学的各个阶段。总而言之,合作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资源共享,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从而促进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不断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合作学习是一种资源共享的过程,需要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并善于从合作的角度来看待组中的成员。不断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方面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倾听对方的意见和观点,并积极参与小组音乐问题的讨论过程中。通过相互的倾听能够使表达效果更好,促使双方达成有效合作;另一方面学生之间要学会相互帮助和支持,尤其是对于具有一定音乐天赋,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积极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实践证明,通过同伴之间相互的帮助和鼓励,能够给予学生极大的精神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做出合理而正确的评价

教师通过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能够有效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学业状况有一个良好的评价;同时教师通过学生提供的反馈信息能够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评价要注重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和合理性,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突出“形成性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自然地习得音乐语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其中的策略和运用技巧,充分领悟合作学习的内涵,不断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对学生音乐学习的成果进行合理评价,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初中音乐教学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微微.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读书文摘,2015,(16).

[2]芮永红.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音乐时空,2011,(12).

[3]杜建萍.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艺术教育,2013,(04).

谈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4

一、音乐教学中的生生合作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友好相处,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中不仅提出了师生间的合作,而且也提出了生生间的合作。音乐教学之间的合作具有很多优势,它可以通过音乐密切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角色扮演能力和角色表现能力,提高同学之间为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音乐教学中的生生合作体现在分工合作、冲突与协调、互助与支持等方面的合作。

1.分工合作。分工是合作的一种常见的形式,它是以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目标任何为前提,为了实现目标,往往会将一个学生群体分成几个部分,让其承担其中的某项任务。如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志乐演唱艺术,是表现声乐作品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多声部、参与人多并要求声音和谐与统一等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合唱,人人都能参与,参与性很强,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信心的有效手段和培养学生合作共处的有效途径,是人与人合作共处的一种教育。在合唱中它要求演唱者必须具有综合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群体分工合作的意识,会使人认识到合唱是集体的力量,但它需要声部的分工与合作,轮唱的分工与合作,犹如“红花配绿叶,一声部是红花,二三声部好比是绿叶,它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缺一不可”。因此,这就要求参与合唱的朋友间要共同掌握怎样分、怎样合,演唱时应注意在唱好自己的控制,学会相互照应、彼此理解、协调合作,使唱出的歌曲清脆、甜美、和谐动听。使唱的人、听的人都共同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达到分与合的情感交融。

2.冲突与协调。音乐是一门艺术,是技能性较强的学科,虽然人人都喜爱音乐,但每个人对音乐所表现出的感受、情感、态度却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喜爱民族音乐、有的喜爱流行音乐、有的喜爱戏曲音乐……因而就会产生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冲突,而音乐教学中生生间也同样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冲突。比如,创编舞蹈,这对喜爱跳舞的孩子来说是得心应手,往往在编排舞蹈的过程中都先入为主,而排斥不善于跳舞的孩子,视他们为笨蛋,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创作,一味要求别人跟着自己做,使同学间产生相互冲突。笔者认为,在一个为了共同任务而努力的群体中,应当让学生学会相互尊重、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他人,并要有礼貌地对待合作同伴,同时还要为学生创设解决冲突、切磋学习、协调合作、共同发挥各自特长的机会和环境,让他们能体验到群体智慧的力量使每个学生能从群体或对抗性活动中初步感知团结齐心协力力量大,学会在主动与人合作中尊重别人,不损害别人的快乐、损害别人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

3.互助与支持。合作既然是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协调行为,是并肩携手、同舟共济的,因而在合作中还应让学生学会互助支持、相互鼓励。互相支持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大家有更多的探索机会、创作机会和发现问题的可能,让学生在互助中学会关心他人。比如器乐教学,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其演奏方法,如果靠音乐老师一周的几节课就达到目标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支持,从而使他们不仅学会怎样合作,而且还能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团结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之情。

二、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合作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主要是通过情感的交流而实现的。而音乐教学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共同合作,通过听、唱、跳、奏、等一系列实践实践活动,把对音乐的美,把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共同表达出来,以达到师生间相互交流的一种活动。

1.师生要平等、尊重、相互理解。为了达到师生相互合作的目的,在音乐教学中应建立起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良好心理环境。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才会使音乐教学在师生间的合作中产生共鸣,才能奏出师生间一组组和谐的旋律。音乐教学中,从唱歌到欣赏,再到器乐教学、创作、音乐知识的学习等等,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合作。例如,师生间的相互问好:

学生所学会的歌曲、乐器的演奏等都是师生默契合作的结果。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高高在上,把自己的行为作为圣旨,忽视学生的存在,不尊重学生,一味地让孩子们服从、服从、再服从,把自己的行为作为圣旨,忽视学生和的存在,不尊重学生,一味地让孩子们服从、服从、再服从,把教师所说一切都视为唯一标准,这不仅摧残了孩子的意志,更损害了他们的心理,而且在师生间留下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学生中我们作过这样的问卷调查:“你喜欢上音乐课吗?在音乐课中你最讨厌什么?”99%的学生回答喜欢音乐,最讨厌老师提问或上台唱歌,因为回答错误和唱得不好,可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从问卷调中使我们意识到,人人都喜欢音乐,都有一种接受音乐享受的欲望和权利。而欲望一旦被教师粗暴地横加指责,便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会使他们失去了师生间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形成的情感交流环境,就更谈不上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演奏、表情、歌唱、指挥等产生任何的呵护和理解,这样所反映出来的只会是一曲不和谐的音符,更谈不上师生间共同目标的达成。

2.“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才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合作充满温馨、充满民主、充满平等,让师生在合作共处中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现代教育过程中,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是师生间多向、多形式、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的过程,而现代教育又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情感交流的反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音乐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 篇5

音乐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有效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既然是小组合作,那么合理的分配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每个小组都因有学习成绩低、中、高的学生,注意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上的差异,音乐课上的小组学习要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个性特长,例如,我们可以成立乐器组、演唱组、表演组、舞蹈组、以及评价组,依次轮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在音乐方面有潜力的孩子,发挥他们的特长,每个小组中,都可以设立音乐组长,不仅表现好的孩子可以担任,只要有进步的孩子也可以担任小组长的角色,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就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比如:学生初步熟悉歌曲的情况下,每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一起拍拍歌曲的节奏,找找相同或者相似的乐句,一起感受下歌曲的情绪特点,相互交流下自己对本课学习产生的疑问、难点,如果学习中遇到困难,小组成员在商讨后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能请求老师的帮助,每个小组在学完乐曲后都可以进行实践表演活动,这样孩子在小组表演中容易克服羞怯感,从而变得主动、活泼。在平时的课堂上,很多时候评价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中,这样也会限制学生鉴赏能力的发展,教师因该把评价权交还给孩子,让他们进行小组评价、自评,使学生们在音乐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更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

合作学习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篇6

关键词:合作学习 中职学校 音乐教学 合作氛围

音乐欣赏课作为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的潮流滚滚向前,中职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积极的先进教学理论和音乐方法的创新,并在音乐的实际教学中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良好影响。崭新的教学理念“合作教学”已经被广大教师接受和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合作教学”中,合作是最有效的手段,“合作教学”这种教学手段就是师生在音乐教学中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音乐课程的合作学习中,要充分体现民主和谐的师生气氛,要求师生平等,共同参与音乐教学过程的活动设计和实施,整个音乐教学活动呈现出一种共同协作探讨的氛围。

一、中职学校音乐教学运用合作教学的重要性

1.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合作学习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教育教学任务,明确教学与学习责任的一种分工合作。合作学习注重师生间的积极参与和团结协作,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生动形象、多种多样,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合作方式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具体操作要结合学校或者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课程知识的探究活动,主动接受所学音乐知识与技能。

2.中职学校音乐合作教学的重要性。(1)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利用音乐课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点,从小、从实、从远入手。学生通过学习音乐作品后,精神世界会得到净化。比如,演唱《红旗飘飘》《国家》《长江之歌》等歌曲时,就会激发出他们心中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2)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质,《音乐课程标准》对中职学校音乐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一切以育人为上,以学生为本,把自己的知识、智慧、爱心等奉献给每一位学生。教师必须搞好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优良的职业风范。要更好地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教师的音乐业务素质就要不断提高。

二、当前中职学校音乐合作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音乐教学课程缺乏统一规范的教材,评价内容单一,没有形成适合职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的完整的评价体系。由于教材内容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多媒体教室不足、教材设施缺乏、师资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教学设施较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在合作学习上,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进入合作状态,使音乐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任务的完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职业中学音乐教学改革的基础。音乐教师应该是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专家,既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又具有良好的音乐基本技能、丰富的音乐知识,在教学品格、教学技能、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心理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素质。教师个体优异的文化素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职业精神、高超的教学艺术,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巨大的。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条件,结合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所在学校客观条件的教学方法,如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兴趣,提高中职音乐教学实效。

三、中职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改进策略

1.合理地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在音乐课堂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生根据性别、种族、地理水平等异质进行分组。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在相互讨论中得到提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所有教育者学习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习音乐的效率。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合作学习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2.营造中职学校音乐合作教学的良好氛围。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创造能力。所以要上好一堂新颖而别致的音乐课,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至关重要,在中职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和谐、轻松、愉快的良好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音乐课堂中,教师最好在多数时间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要有序地领着学生走进音乐教学的殿堂,不断带给学生新的音乐教学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学生一起高声歌唱。为了把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坚持下去,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展示音乐才华平台,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重视培养他们的音乐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参与音乐课程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3.选择适合中职学生合作学习的音乐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适合中职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是音乐合作教学成功的关键。除中职音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以外,教师可以适当选取学生都喜爱的、大街小巷耳熟能详且适合中职学生的流行音乐和歌曲作为中职学校音乐合作教学的辅助内容。如《水调歌头》等歌曲既有流行度,又有其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教师还能借此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一举两得。又如,在欣赏《银屏之歌》的时候, 因为学生对《西游记》的主题曲很熟悉,很容易和歌曲产生共鸣,对课堂的内容产生兴趣。

总之,中职学校音乐新课程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突破,在于创新,中职音乐教师应秉持创造和发展的态度,通过营造和谐的合作学习教学环境,培养中职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让中职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音乐课程,努力培养和发展中职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鼓励他们团结合作、相互沟通,在合作学习中欣赏、品味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蒋四林.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讨[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6).

[2]刘黎君.音乐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行探索.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3]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曹理,章连启.中等学校音乐课教案选评.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12).

[5]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类型与课堂应用研究初探[J].教育评论,2001(2).

音乐教育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篇7

一、在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处于学校阶段年龄层的学生已经逐渐学会了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音乐作品。他们的审美意识不再只停留在“写实”阶段, 一些描写小动物或人物的活泼有趣的音乐作品己经不再能引起他们很大的兴趣。杨春时在他的论著《审美意识系统》中提到:“审美意识是充分个性化的, 它只属于个体及其对象, 因而是个性充分发展的标志。”因此审美态度也是人作为审美主体的一种个性的表现, 学校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年龄群体, 他们有着音乐审美态度的共性, 这种共性相对于其他年龄层的审美主体来说就是他们的审美个性。曹理与何工老师在他们的著作《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中提到:“对学校学生的调查表明, 他们除喜欢‘给人以力量的歌曲 (如国歌、队列歌曲等) 以外, 还喜欢青少年自己的歌曲, 其中包括‘活泼、优美’, ‘开朗、奔放、豪爽’, ‘唱了使人心酸’, 通俗易懂, 容易上口等的歌曲。”可见学生喜欢的音乐作品的范围还是很广的, 那为什么在音乐课堂经常会出现学生打磕睡、开小差或做小动作的现象呢?似乎学生的音乐活动都在课堂之外, 买流行歌星的CD, 学唱流行歌曲, 与同学交流对流行音乐的看法, 在课堂之外他们似乎才真正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我们的音乐课堂缺少了什么?作为教师, 我们的手中掌握了哪一项改革的主动权呢?笔者认为那就是“教学方法”, 如果教材的改变是相对静止的, 那么教学方法的改变则可以是相对不断运动的。我们需要新鲜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音乐课堂来,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校学生的个性正在初步形成, 虽然不太稳定, 但自我意识的发展却是很迅速的, 他们重视别人对自己意志与人格的尊重, 因此笔者认为把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的合作学习引入音乐课堂是可行而有效的。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去独立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

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虽然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大大削弱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但是家庭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影响依然对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一旦他们必须面对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项目时, 他们的学习能力的潜能就得到了自然的开发, 虽然开发的程度因人而异。例如当学生们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 每个人都为小组承担一份工作并且需要与人交流才可能获得学习成果的时候, 学习能力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时发生了作用, 学习的基本能力与综合能力也相应地开始运作, “根据学习能力的实质和形成过程, 我们认为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贯彻和坚持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为基础的‘活动教学观’”。毫无疑问, 合作学习就是依赖“活动”来进行的, 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与实践活动脱节的教学模式。现代的活动教学的内涵, 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参与, 主动发现问题, 搜集资料对问题进行诊释, 提出个人见解。合作学习的实施完全适应现代的活动教学观, 在学校阶段, 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可以适应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 通过合作学习, 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样的辩证关系是科学而有事实依据的。

二、在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 我们的学校总是把个人与个人的竞争作为学习的主要运行模式, 渐渐的“交流”一词在课堂上逐渐被忽略, 即使在音乐课这种几乎不存在分数竞争的课堂中, 教师也容易遗忘“交流”给学生带来的乐趣及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我国的教育学者曾经指出:“夸美纽斯在确立班级授课制之时便明确提出班级教学的一个优点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只是在传统教学实践中, 这一优势并未发挥出来, 同学之间的人际影响局限于教师的权威控制, 学生的学习更多地体现为集体学习背景中的单独学习, 同伴交往增进个体认知、情感、社会性、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功能在课堂上得不到体现。”

为了合作学习在音乐课堂实施的研究, 笔者到福建一所学校进行教学实践, 第一节课要上的内容是教授歌曲《大海啊, 故乡》。我们做一个假设, 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任务也是可以顺利完成的, 但是学习效果与运用合作学习所产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不同的。当笔者运用合作学习上这部分内容时, 我给学生们分发了各小组的学习材料, 要求他们边听歌曲边展开想像, 然后每个人把想像的内容写下来, 组合成一个故事。这样一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积极地调动了, 他们们展开自己丰富的想像, 与同组的合作伙伴交换意见, 人群中不时传出欢笑声, 再也不存在磕睡和做课外作业的现象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音乐课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课程, 让一个人感到美的存在, 必然需要的是一个激发、暗示、感染的自然的过程。特别是处在心理活动丰富、情绪敏感的少年时期的学生们, “对于合乎他们口味的, 他们就积极配合, 喜形于色。对于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的, 可能用捣乱来干扰”。因此, 兴趣是他们最好的, 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 合作学习的实施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 对提高音乐课的质量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一个民主的、不拘一格的, 但有理有节的课堂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和再创造知识的场所。”那音乐课堂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气氛?换句话说, 什么样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呢?在著作《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中对学校学生的心理是这样分析的, “他们在情绪、情感方面常表现出少年期特有的热情, 特别重视感情有激情”。那么一个活跃、融洽、积极的学习氛围无疑对他们的音乐学习是有利的, 而且音乐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个审美体验的过程, 审美体验更需要一个开放、和谐的氛围。

贝内特·雷莫在他所著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中提出:“音乐教育应当由音乐审美体验来组成。当然, 阅读、写作、练习、谈论和考试等, 也都是音乐教育法定和必要的组成部分。但是, 一旦它们脱离了音乐体验本身, 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互动观是合作学习诸多理念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它把传统教学观所提倡的师生互动扩展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认为“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 学生间的交流会变得最少, 竞争与个体化的学习情景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才能的发展, 因为这种情景将学生孤立起来, 并在同学间或同学与教师间建立了消极的关系。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来自热情, 而不是来自某种想法。这种热情来自于伙伴或教师的融洽关系。”当我们作为旁观者在评价一节音乐课的质量时候, 首先影响我们的就是这节课从头到尾的课堂气氛, 是否出现感染在场人员的热烈场面。笔者在教授《音乐教学法》时, 给学生们播放了一系列精彩的课例, 其中有一个中学组的课例, 教师语态严肃, 从头至尾都未出现一个师生互动或是生生互动的环节, 学生们个个“正襟危坐”, 虽然教师在这堂课上展示了大量的课件, 但是很明显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没有被调动起来, 好似安静地在听一个讲座。我的学生们看到一半, 就开始小声议论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在观看结束进行评价的时候, 大多数学生都指出这节课的教学模式缺乏互动, 课堂气氛单调, 学生们被束缚住了, 不是一堂理想的音乐课。

四、合作学习的实施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杨春时在他的论著《审美意识系统》中提到:“审美意识是充分个性化, 它只属于个体及其对象, 因而是个性充分发展的标志。”新音乐课标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基本理念之一) 的同时, 就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求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基本理念之一) 、“面向全体学生” (基本理念之一) 、“注重个性发展” (基本理念之一) , 运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核心的原则。

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篇8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合作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 如果学生的兴趣浓厚, 那么, 对学习效果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是学生进入音乐课堂的基础, 也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有效手段, 学生只有对学习的材料有浓厚的兴趣, 才能激发好奇心, 引发思考和探索。

例如, 笔者在进行《大海啊, 故乡》的课堂导入时, 就利用了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美丽大海的动态图, 学生们一下子被眼前美丽的大海所吸引。笔者引导学生, 对自己所见到的大海进行回忆, 并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学生们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自己曾经观看到的大海, 在探讨大海美的过程中, 大家对大海有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本节课的导入, 通过动态大海的展示, 学生被眼前的多彩图片所吸引, 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热情。接着, 笔者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主动的感受、交流与合作, 感知到不同大海的美, 并对大海形成了情感体验, 为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设置有效问题情境, 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 并不是教师撒手不管, 任由学生自由发挥, 没有任何原则和规定。学生虽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但是其主体地位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合理的问题情景设置, 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有效手段, 也是学生明确合作目的, 增强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初中音乐教学以学生的欣赏性为主, 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如何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合理的问题情境设置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

例如, 在进行欣赏课《夜莺》的学习时, 如果在欣赏音乐之后, 教师让学生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的话, 很多学生只能说出一些简单的理解, 很多人都不知道从什么方面进行回答, 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说什么。而在学习过程中, 笔者在学生欣赏音乐之前, 首先帮助学生明晰了问题。笔者设置的问题有:“这首歌曲使你联想到怎样的画面, 以及存在怎样的人物和事物?开头和结尾部分分别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意境?”这样一来, 学生在欣赏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就有了明确的目的, 而且很容易抓住问题的要害。接着笔者向学生发问:“你知道这首歌中模仿夜莺的鸣唱是用哪种乐器吗?从这首歌曲中你分别听出了有哪些乐器的声音?”再一次播放歌曲, 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并将所得出的答案写出来, 看哪个组找得最多、最准确。有效的问题设置, 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学生们带着明确的问题意识, 迅速地发现知识点。

三、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实践, 在合作学习中使创新能力水平得到提升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 不但要获得知识, 思维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也要得到提高, 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而音乐课堂带给学生的, 不应该仅仅在于音乐与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还应该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 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例如, 在学习《阳关三叠》时, 在学唱歌曲之后, 笔者让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进行音乐剧的表演。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 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 而且每组队员都各尽所能地进行了创造, 有的小组用贴满绿色纸条的扫帚当作杨柳,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客观环境;还有的小组在悠扬的歌曲中, 朗诵《送元二使安西》;有些甚至用横笛吹奏与歌曲和声……多样的形式一下把课堂教学引入了高潮, 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改老师一人唱大戏、众人观看的局面, 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也为每一个学生积极思考、创造和展现自我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其中, 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尊重, 每一个成员都在快乐中成长。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必不缺少的理念, 但是也不是一个僵化与千篇一律的形式, 需要广大教育者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 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嵇松梅.自由·自在·自然——对音乐课堂里教师语言的再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 2012 (04) .

音乐课中的合作学习 篇9

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主要为了对学生的音乐思维与情感进行培养, 使学生可以形成好的乐感, 初中音乐课堂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音乐思维的重要阵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育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初中音乐教学中也在探索开始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具备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并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加强交流, 增进感情, 教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识, 使学生可以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 相互之间有更深入的了解, 并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际关系。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接近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 使初中音乐课堂变的轻松愉悦, 形成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激起初中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 构建一种开放性的音乐学习环境。

2.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 转变教学模式, 重视对学生的引导

教学当中,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必须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音乐知识。所以,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当中, 教师教学的模式与引导的模式, 对初中生学习音乐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思维, 创新教学工作, 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把学生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中心, 并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有效的引导, 有针对性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要按照初中生音乐知识的层次, 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使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研究, 以构建和谐平等、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为基础, 使教学可以寓教于乐, 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2.2 科学合理分组, 实现学生的优化组合

初中音乐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当中, 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是关键环节。对此, 教师必须按照学生不同的成长背景、性格爱好、知识层次以及生活积累等来进行小组的分配。若选择让学生自由地来结组, 势必会使性格相同的学生组合到一起, 也会使知识层次相同的学生全都聚在一起, 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向着极端化发展, 有的小组学习会很好, 而有的小组则会比较差,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等, 所以学生分组, 必须在教师的监督下科学合理地进行。音乐教师必须在全面掌握学生的性格爱好、成长背景、生活积累以及知识层次等方面的情况, 使每个小组, 既具备音乐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 又具备音乐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 还要有音乐知识比较匮乏的学生, 使每个小组都能够在小组长的带动下, 形成共同努力, 共同进步的良好环境,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并在小组当中可以更好沟通与创造。

2.3 掌握好时机, 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当中, 教师可按照音乐教材具备的特点给学生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与时间。教师要努力给学生构建一个可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并可以去探索知识的情境, 按照教材内容提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此环节, 教师必须注意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和讨论, 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析并探索音乐知识, 使学生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使学生间加强沟通与交流, 教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的结果要进行分析总结, 让学生在课下搜索相关资料再深入地进行分析。教师必须充分地理解教材, 掌握学生的心理, 并根据音乐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提出问题, 使学生的创造性以及思维能力可以真正的发挥出来, 真正理解音乐知识, 促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升。

2.4 为学生搭建平台, 提升合作学习效果

初中音乐小组学习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 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探索能力。所以, 音乐教师必须努力给学生搭建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小组学习活动之后, 学生们都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组内共同讨论的结果, 此师教师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可以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例如:在学习中国传统歌曲《茉莉花》的教学当中, 笔者先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茉莉花》这首歌曲的视频, 使学生产生对《茉莉花》这首传统歌曲当中悠美的弦律兴趣, 从视觉和听觉上深深地吸引学生, 使学生进入到《茉莉花》这首歌曲演唱的情境当中。听完歌曲之后, 笔者问学生, 《茉莉花》这首歌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吗?悠扬婉转的曲调和歌词当中又包含了含义?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笔者在上节课结束前便提出了这一节的问题, 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们都会敢于将自己所找到的相关资料和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表达出来, 并最终确定好小组的讨论成果, 然后再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到讲台上将自己小组的成果讲一讲。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审美能力、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显著提升。

另外, 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当中, 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多学习时下流行的歌曲, 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爱上初中音乐课堂, 并在不断地学习当中, 提升自己欣赏音乐的能力、审美能力、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等, 促进自己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素质教育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合格的人才, 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还要具备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初中音乐教学当中, 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有利于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笔者在下文中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着手, 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运用

参考文献

[1]高亚娟.基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引入分析[J].黄河之声, 2012, 10:43.

音乐课中的合作学习 篇10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 它坚持以学生为本, 注重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一切活动都要以学生为基础,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来, 从而在共同努力下完成学习任务。

一、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合作教学的重要性

对初中音乐课而言, 合作教学的推出有助于将课堂教学效果更加优化, 为了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加强心灵上的交流, 积极配合,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同时, 合作教学的实施还有利于加强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而且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反应, 及时进行改善, 从而真正凝聚与团结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 这样将促进教师教学成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二、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合作学习观念

在课堂欣赏教学中, 大部分学生没有体会到合作学习形式的存在, 导致整个课堂的教学秩序非常紊乱。而且由于合作学习观念是属于新观念, 所以合作学习观念没有深入传达到学生的意识当中, 导致很多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合作学习的概念。面对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 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比较陌生, 但同时也会有一定的好奇, 表现方面也有不适应的现象出现, 感觉是按照老师的指令来办事, 从而被动地进行合作学习, 这样的合作学习失去了本质意义。

2. 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够合理

在课堂欣赏教学中, 有一些问题很简单, 不需要学生深入研究就可以解决。但是, 部分教师存在为了合作而合作的观念, 将简单的内容设置为合作学习的内容。问题没有探讨的意义与价值, 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合作讨论的积极性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没有兴趣, 学生就不会去主动讨论与探究, 从而影响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而且也没有落实到合作学习中。

3. 合作学习缺乏科学性

目前, 音乐课堂教学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没有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来进行合理小组分配, 而是主观地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来分配, 这样的方式太过于随意, 而且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小组分配后组与组之间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因此, 讨论过程中, 一些组很激烈, 一些组过分安静甚至没有进行合作与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 违反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4. 合作学习缺乏正规性

音乐课堂中, 合作学习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 教师不能安排了任务就成为旁观者, 不能过于放任学生。教师没有融入学生之间讨论相关问题或者及时地进行指导, 而是在讲台上旁观。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协调, 学生虽然有了合作学习的平台, 但是却不具备正规性。大部分学生没有合作相关经验, 很容易将讨论带到无关紧要的方面去。同时, 小组成员之间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 这样的合作浪费了教学资源。

三、初中音乐课堂加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措施

1. 创设有助于合作学习的音乐教学情境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他们乐于参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以教学情境为出发点,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以兴趣为切入点, 加强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例如:欣赏完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以后, 在相关油画欣赏的配合下, 我们可以了解该民歌的内容是:表现了船夫们迈着沉重步伐拉纤的劳动场面。作品的基调深沉而又粗壮有力, 表现了一定的反抗精神。歌曲开始的节奏显示出拉纤时动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微弱的叹息声、号子声仿佛纤夫们拉着笨重的货船从远方缓缓走来, 而在沉重的叹息声中又隐藏着反抗的力量。接下来的下行级进旋律徐缓抒情, 与前面动机形成对比, 流露出纤夫们对母亲河———伏尔加河的深爱。随着力度的不断加强, 歌曲达到高潮, 近乎高喊的音调表现了他们要求摆脱痛苦的决心和对光明、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歌声又弱下来, 逐渐消逝, 仿佛纤夫们已离去, 高八度音结束则给人以信心和希望。在欣赏过程中, 同学们对这部民歌非常有兴趣, 这时, 教师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即兴表演纤夫拉纤, 将学生进行分组试唱一下并表演, 感受一下俄罗斯民歌所带来的震撼力, 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每一位同学都表现得很优秀。

2. 合作学习要注重明确分工

明确分工才能促进音乐教学任务有效。快速地完成, 明确分工需要我们明确自己的岗位, 在开始的时候将学生分配为学习小组, 每一个小组中都由学生来担当自己的岗位角色。例如, 可以设置音乐组组长、副组长, 小组领导的主要工作首先是为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 更好地协调组员的关系, 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教师。其次, 要对学习任务进行明确, 切忌漫无目的地开展, 通过小组任务目标的设置来更好地保障课堂教学合作气氛。

3. 要灵活运用教师的作用, 促进师生互动

初中音乐需要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教学。因此, 要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 积极推行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自己的“主导”作用, 虽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但是教师的参与和组织作用依然不可忽视。例如, 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时, 完毕之后, 教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最初感受。一些学生说:“我仿佛感觉到了少女梦幻般的温婉。”有些学生会说:“我仿佛感觉到作者的人生在生命成长中的许多无奈以及理想在命运前面的脆弱。”由此可见, 音乐给每一位学生的感受都不相同, 有浅有深。要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将自己的感觉分享给其他学生, 但是教师不能强行将自己的感觉给予学生, 而是要灵活运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去感受与理解“如歌的行板”所呈现的美好意境。

总之, 新时期的初中音乐教学要紧贴时代的步伐, 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组合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更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无论是在哪一个学科的应用, 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改善、创新, 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申艳琼.合作学习的故事[J].小学教学参考, 2005 (04) .

音乐课中的合作学习 篇11

关键词:合作学习;音乐教学;小组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充分与他人交流,而且可以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这种合作的学习方式必定可以培养人的合作能力。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果可以开展合作学习的模式,那么一定会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内取长补短,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提高个人音乐水平以及音乐审美能力。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建立合作小组

谨慎合理地分组,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组内各个成员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班集体的发展,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合理建立小组非常重要。尽管初中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有的还会有一些实践经验,但是总体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有的学生音乐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个性鲜明的特点,很多学生具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对于流行音乐非常着迷,并且能够积极参加到课堂中,但是他们却没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大多数学生对师生互动式的学习模式不太喜欢,所以,根据现在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作为音乐老师,可以这样分组:根据班级整体学习状况,将全班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即表现前一半的学生与表现后一半的学生,然后从这两组学生中每组挑选一个最优的与一个最差的组成一个新的小组,即四人一组,最后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位组长,使其对小组进行有效管理。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音乐评赏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在每次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将音乐课堂想象为一个音乐大厅,然后与学生一起欣赏美妙的音乐,并且在每次音乐赏析结束后试着让学生发表一下内心的感受。例如:让学生在课上欣赏《丝路驼铃》单元中的《青春舞曲》,当学生欣赏完毕后,老师可以试着让学生发表一下对此首曲子的感受,并且对曲子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行生动的描述,在学生发表自身对此曲的感受时,有学生表示,这首曲子节奏欢快给人一种欢乐、喜悦之感。老师趁着学生此时对音乐的欢乐之感,可以再让学生欣赏一些节奏欢快的乐曲,像《琵琶》《冬不拉》等具有民族音乐风情的曲子,从而让学生找出这些乐曲间的异同,虽然它们都属于欢快节奏的乐曲,但是却给人一种不同的感受。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每次音乐欣赏结束后,书写一份关于乐曲的小诗歌,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对照音乐来欣赏彼此的诗歌,从而达到良好的情感交流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丰富学习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音乐的学习也不例外。在音乐的学习中学生总会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因此,如果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开展音乐教学,将会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表演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学生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老师在安排小组表演时可以尝试让学生在乐曲欣赏结束后,各小组自主编排舞蹈或者歌曲,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例如,在学习了《草原牧歌》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使每个学习小组自行编排舞蹈,从而体现草原的风土人情。良好的表演活动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而且可以丰富学科内容。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够提高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可以使他们在一起享受音乐,讨论音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学会演绎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为我国音乐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属于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洪叶.基于小班化教学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3(8):30-31.

音乐课中的合作学习 篇12

一、注意生生合作与师生合作的结合

“生生合作”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不过教师的作用不容低估, 因此笔者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音乐课堂的应用。但是除了对整个合作学习过程的设计之外, 教师在“生生合作”开始之后依然要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活跃因素。同是课堂的一份子, 既然学生与学生间都形成了合作关系, 那教师理所当然地要加入这个合作的群体, “生生合作”是在小组内部实现的, 而“师生合作”的关系则属于整个班级, 是一位教师与几十位学生间的合作。既然是合作, 这种关系必然是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层面上, 既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又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如果教师坚持着合作的态度, 那么在发表自己见解时就容易“减少作为知识提供者的权威作用”。特别是在音乐课堂中, 审美意识本身就具个性化, 因此教师的见解也不能作为标准答案要求学生接受, 那么这就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表达的技巧。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评价存在, 而不要总带有评判的色彩, 这就是“合作”与“非合作”态度之间的区别。“由于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因此, 大多数的合作学习课堂都是富有成效的。但是, 我们也必须看到, 合作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体系的新教学策略, 它的使用, 自然也要求在管理上有相应的策略与措施为保障。”学生需要教师作为合作者给予他们帮助, 教师也需要学生的配合才可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在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时候, 除了讨论外, 有时还有小组音乐表演的活动, 比如根据音乐表演短剧、小组唱、或是表演乐器等。这些活动会使课堂气氛很活跃, 但有时也会造成课堂纪律的混乱和时间的浪费。因此为了实现设想的教学计划, 教师也需要学生很好地合作。

二、加强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

1. 组织能力

作为在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师, 如果没有好的组织能力, 那么所有的小组合作活动都可能无法正常进行。但是合作学习的“组织”并不把严肃地控制课堂作为手段, 这种众所周知的旧式办法虽然有效, 但它的效用只限制在课堂纪律, 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并无好处, 与合作学习的理念也不相符。笔者之所以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课堂的应用”也是基于了这种观点。要想成为一个拥有较高组织能力的教师, 需要的是计划与技巧。约翰·麦金太尔与玛丽·约翰·奥黑尔在他们合著的《教师角色》中提到:“阿伦兹1988年的研究指出:过去30年的教育研究不断表明, 计划是减少管理问题的关键因素。那些能将课堂组织和计划好的教师发现他们并不需要严格的纪律, 因为他们的课堂和课程会沿着一系列活动和想法顺畅地进行下去。”他们提出了组织者角色的三个核心能力:“目的设定”、“选择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小组”。这三个核心能力是本文“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都有所涉及。

2. 选择教学策略的能力

当你选择好你的教学目标时, 第二步要做的就是选择教学策略。“如果说目的或目标是一个教学单元预先设置的结果, 那么选择教学策略和活动就是达到这些结果的手段和方法。”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教学策略的选择。例如笔者想通过合作学习在音乐课堂的应用, 实现“新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 创设开放、活跃的课堂气氛, 那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必定要以“学生为核心”。如何设计出“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个能力的考验。麦金太尔与奥黑尔认为“为了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你必须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和经验, 学生的需要和经验, 教学内容和标准以及周围环境和气氛”。当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 常常会忽略对教学策略的设计, 仅仅把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的这一学习形式安置在音乐课堂里。由王安国、郭声健、蔡梦老师主编的《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案例与评析》中关于“国家级实验区在教学改革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对合作学习的实施有一句这样的评价:“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其实在课堂引进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并不难, 难点在于如何根据这种学习方法和本学科的特色, 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三、加强音乐教师教学策略的实施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激发者, 教师应了解怎样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动机是个体行动的意愿, 当学生还没有领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意义时, 大多数人是由于学校与社会规定强制坐在课堂中的。如果说中考与高考让大部分学生以无条件的毅力专心地坐在课堂里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 而音乐课则不具备这个优势。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只能靠理解与技巧, 而不是压力。麦金太尔与奥黑尔认为理解学生的渠道有“提高学生的自尊”、“打破已有的心理定势”。对于合作学习来说, 小组活动带来几个学生共进退、互相帮助的优势, 但是有时也会造成以一两个优秀学生为主角, 其他学生成了配角的局面。在《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对合作学习的评析中有这样一段话:“由于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 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 他们更多的时候在做听众, 即使他们发表了意见也不会受到重视, 在小组回报时成绩差些的学生的意见往往被忽视。”这样的情形维持不了多久, 就会给部分同学造成心理压力, 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机会均等的条件, 让每个学生都受到重视, 也就是“提高学生的自尊”。

也许每个教师都有能力去执行一种新的想法, 但是周围环境的阻力有时候会转变为内心的压力, 为执行新想法的能力建起一座围墙。安静的课堂一直以来是学校管理系统所标榜的, 但是新的课标、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学的要求必然对这个标榜形成影响。因此如果我们的教师要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 就不能因为受旧有的评价模式的影响而举步不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这要求教师灵活而富有变化, 灵活不仅表现在教学风格上, 还表现在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努力去修补新的模式所带来的问题。

总之, “一个有创造力的教师应该是富有想象力的、经验丰富的和新型的;而一个缺乏创造力的教师则是循规蹈矩的、严厉的和谨慎的”。这句话对教师下了这样的定义:有创造力的教师充满魅力、受人欢迎, 而缺乏创造力的教师则具备了不受学生欢迎的几种特质。但是正如麦金太尔与奥黑尔说的“变化和革新通常会使很多人感到不舒服。人们直到确信变革会带给他们好处的时候, 才会改变他们的行为或态度”。那么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就成了夹缝中的人物, 人们既期待他们的创新成果又对他们的改变一直存在的旧模式的态度产生不满。但是毫无疑问, 学生需要教师的创新, 而创新的本质也是进步的。麦金太尔与奥黑尔认为“具有革新态度的教师愿意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学校环境, 从而使他们能够自信而且成功地成长”。那么在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学习时哪些又意味着创新呢?也许我们可以说合作学习的应用就已经是一个创新, 但是毕竟教师做的只是引用了一个创新的成果, 真正体现他们个体创新的是他们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填充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喻娟.让所有学生从音乐中受益---英国人理想中的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 2004 (4) .

[2]砰缪娥.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国音乐教育, 2004 (5) .

[3]吴修林.在音乐教学中提高综合能力.中国音乐教育, 2004 (5) .

[4]蒋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中国音乐教育, 2004 (3) .

上一篇: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下一篇:妇幼卫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