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卫生工作

2024-09-30

妇幼卫生工作(精选12篇)

妇幼卫生工作 篇1

绩效评估起源于20世纪的企业管理, 后来一些国家将绩效评估及考核的概念逐渐运用到政府和政府公共部门。我国将绩效考核应用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机构, 已有多年的历史,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 妇幼卫生体系亦开始逐步推行绩效考核工作, 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视。2011年, 按照国家卫生部要求和黑龙江省卫生厅部署, 首次对全省相关妇幼卫生机构和工作进行了绩效考核。通过探讨和实践, 初步掌握了妇幼卫生绩效考核工作的做法, 深刻体会到妇幼卫生绩效考核工作的意义。妇幼卫生绩效考核工作的推行, 对于促进妇幼卫生事业发展, 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 妇幼卫生绩效考核的考核对象

1.1 市 (行署) 妇幼卫生

省卫生厅要求, 对黑龙江省12个市和1个行署的市级妇幼保健院进行绩效考核。

1.2 县级妇幼卫生

按国家卫生部要求, 对黑龙江省64个县的妇幼保健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1.3 区和农村妇幼卫生

按省卫生厅要求, 在13个市 (行署) 中各抽取1个县和1个区, 每个区抽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县抽取2个乡镇卫生院进行绩效考核。

2 妇幼卫生绩效考核的政策依据

2.1 市 (行署) 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

以省卫生厅制定下发的《黑龙江省地市妇幼保健院目标考核量化标准 (试行) 》、《黑龙江省地市妇幼保健院工作绩效考核方案 (试行) 》为依据和标准。

2.2 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

以国家卫生部制定下发的《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试行) 》——卫生部妇社发[2010]201号文件、其中附《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标准 (试行) 》为依据和标准。

2.3 社区和农村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

以省卫生厅制定下发的《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办法》 (主要含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和孕产妇健康管理) 、《黑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标准 (试行) 》为依据和标准。

3 妇幼卫生绩效考核的分级实施

3.1 市 (行署) 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

在各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自评的基础上, 由省统一部署实施。

3.2 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

首先由县本级进行自评, 由市 (行署) 负责逐一考核, 省按10%比例数对县进行复核, 国家将对若干县进行抽查。

3.3 乡镇和社区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

应分成两种情况:从块状结构上, 妇幼卫生工作作为农村、社区卫生工作的组成部分而接受绩效考核;从条状结构上, 作为整体妇幼保健的网底延伸工作而接受绩效考核。无论何种情况均由县 (区) 负责实施, 省、市进行必要指导和抽查。

4 妇幼卫生绩效考核的职能分工

4.1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省、市、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组织领导, 落实好上级对本级的绩效考核, 部署好本级对下级的绩效考核。

4.2 妇幼保健专业机构

省、市、县妇幼保健机构既要充分做好自身接受考核的准备, 又要发挥职能作用和技术专长, 牵头、协助、参与对下级的绩效考核。

4.3 社区和农村卫生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兼有行政和业务职能, 要组织落实好本辖区内妇幼卫生工作和绩效考核工作。

5 妇幼卫生绩效考核的组织体系

5.1 管理协调组

根据绩效考核的工作数质量要求等具体情况, 由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体系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专业机构的人员组成。

5.2 技术指导组

由辖区内或更大区域内与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内容有关的专业技术、业务管理等专家组成, 负责绩效考核技术问题的解答和指导。

5.3 考核执行组

根据绩效考核工作实际需要, 抽调相关业务机构领导和若干名专家组成, 视情况在组内指定联络人员和文秘人员。

6 妇幼卫生绩效考核的内容区分

6.1 绩效考核的种类

要区分工作考核和机构考核。工作考核即区域考核, 事关区域内所有与妇幼卫生相关的部门和工作。机构考核则是以该妇幼保健机构自身工作建设状况及承担职能任务完成情况为主。目前这两种考核在市、县两级分别进行, 必要时可统一进行。

6.2 绩效考核的范围

要区分全面工作考核和专项工作考核。许多妇幼卫生单项工作特别是重大综合妇幼项目都要经常进行检查考核, 但要求的绩效考核是全面工作考核, 应包含专项工作考核在内。

6.3 绩效考核的时限

要区分年度绩效考核和规划目标中期 (终期) 考核或相关工作随机考核。各级每年不同时段都会对不同妇幼卫生工作有相应考核, 要求的绩效考核是年度绩效总体考核, 每年一次, 但平时各种考核成绩均应计算在年度绩效考核中。

7 妇幼卫生绩效考核的先期准备

7.1 考核方案的制订

及时研究制订下发相应的实施方案, 除了一般工作方案的要素, 妇幼卫生绩效考核方案同时要明确开展考核工作的技术规范, 还要明确促使考核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规范。

7.2 考核组的准备

卫生行政部门确定考核时间, 下发通知, 抽调人员组建考核组。考核组要召开动员会和培训班, 掌握考核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 备齐各种材料和报表, 以及开展工作所需的相关用品。

7.3 被考核单位的准备

一方面是迎检工作的准备, 成立组织, 明确分工, 按考核要求及程序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是考核内容的准备, 按考核标准分门别类充分准备好资料、现场和人员。

8 妇幼卫生绩效考核的实施过程

8.1 资料的验证核实

主要通过材料阅看、实物检查、现场观察、基层访视、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 看资料的全面性、系统性;评资料的准确性、正确性;查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

8.2 考核的综合评价

对于定量、定性指标, 按照确定的分值、计算公式和统计学方法处理, 判定得分数。

8.3 情况的报告反馈

考核组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写出书面报告, 以评估情况通报会的形式向被考核单位如实反馈考核情况。

8.4 结果的复核校正

考核组将考核结果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抽样复查, 并参照平时工作情况进行适当校正。

8.5 成绩的确认公布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被考核单位的层级和工作需要, 于一定场合、一定范围、一定形式、一定时间将绩效考核成绩排序公布。

9 妇幼卫生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

9.1 实事求是

严格要求考核人员, 尊重事实, 尊重被考核单位, 考核中把成绩说足, 把问题找准。

9.2 按章办事

提高考核人员的政策水平, 一切按标准和制度办事, 杜绝随心所欲和个人说了算。

9.3 科学严谨

对考核工作进行周密规划, 不搞形式走过场, 认真把好每道关查实每件事。

9.4 一视同仁

加强考核过程的有效监督, 反对双重标准, 有几组考核人员时必须统一口径统一标准。

9.5 紧凑高效

明确考核人员各自任务, 搞好协作, 抓紧时间, 减少应酬尽早完成工作。

9.6 廉洁公道

考核人员要认真执行考核纪律, 遵守自律规定, 避免暗箱操作和人为因素干扰。

10 妇幼卫生绩效考核的理性对待

10.1 把绩效考核作为更上层楼的动力

绩效考核排出名次不是唯一目的, 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作, 不论考核成绩如何, 都要做到不骄不躁, 谦虚谨慎再创佳绩。

10.2 把绩效考核作为改进工作的契机

在诸多被考核单位中排序必然有前有后, 在某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下成绩不甚理想时, 要认真总结经验, 决不气馁以利再战。

10.3 把绩效考核作为交流学习的平台

各个妇幼保健机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不要盲目和其他单位攀比, 要通过绩效考核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10.4 把绩效考核作为奋发进取的起点

成绩和不足都不能代表今后, 不要把绩效考核的结果当作包袱, 应着眼长远, 确立新的目标, 振奋精神从头开始继续努力。

妇幼卫生工作 篇2

白河县妇幼保健院是政府举办的医疗保健机构,承担着全县4.86万妇女,1.21万7岁以下儿童的保健工作及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的实施。保健院现有编制22人,床位15张,现有在岗人员25人。其中:医生7人,护理人员5人,药剂人员2人,影像、检验人员4人,管理及行政后勤人员7人,临时聘用人员5人。对外开展门诊、住院和妇幼保健业务。近年来,我县的妇幼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在上级卫生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主题,积极推进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加强和完善县、镇、村三级妇幼保健规范化管理,以妇幼保健示范镇和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全面规范基层保健服务,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各项妇幼工作指标稳步提高,全县妇幼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精心组织,积极推进项目实施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紧紧围绕基本及重大妇幼项目目标,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加强监督管理,精心组织实施,在项目实施中,坚持做到了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技术服务、资金补助、动态监管“五个到位”,保证了各个项目的顺利进展。2012年我县孕免项目共计救助孕产妇1128人,补助资金89.87万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率达到100%。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自去年6月启动到年底,共计发放叶酸6123 瓶,叶酸发放告知率达到95.7%以上。叶酸服用率达到93%,依从率达82.5%。全县共对901名孕产妇进行了艾滋病、梅毒、乙肝阻断检测,查出梅毒阳性1例,乙肝阳性43例,对检测出的孕产妇按要求,认真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从去年4月1日启动到12月,累计管理孕产妇1454人,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12181人,管理率分别达98.98%和97.57%。

二、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我们从加强妇幼保健职能建设,突出妇幼保健特色,满足广大家长和儿童的保健需求出发,在充分分析市场,学习参观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创建我院儿童保健中心的共识,从2010年11月至今年5月底,为了能更多的借鉴其它地方的好的经验,又分别考察了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商洛市妇幼保健院、安康市妇幼保健院、十堰市妇幼保健院、襄阳市南漳县妇幼院,从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创建模式,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选调、招聘、培训、房屋的规划设计装修、儿童保健设备和系统软件的购置等,共计投入资金91.32万元,儿童保健中心已于5月30日正式揭牌开业。服务内容包括儿童健康体检、生长、发育监测、微量元素测定、听力和视力筛查、骨密度测定、喂养及营养指导,早期教育及潜能开发、心理行为发育指导、预防接种和出生医学证明的办理等,从而填补了我县儿童保健领域的空白。

三、加强督导、培训宣传

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义诊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项目的相关政策,累计举办项目培训班30余期,县有线电视台播放大型宣教片3期、专题讲座4期,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及宣传册页5万余份。发放项目宣传围裙8000条,开展义诊宣传30场次,制作大型宣传牌15块,刷写永久性宣传标语350余条,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使群众对项目知晓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增强群众对项目的信任度,从而为项目的运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创新思路,推进妇幼保健工作上台阶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的基层保健管理,切实提高全县基层保健工作质量和服务能力,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工作思路,提出在全县开展妇幼保健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这一思路得到卫生局的肯定和支持,从2009年开始,采取先行试点,逐步铺开的方法,在创建过程中,县妇幼院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挤出13万元统一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定做了制度牌、宣传牌和项目公示牌等,规范了镇村妇幼工作资料,还专门为村卫生室定制了婴儿量床。采取分级包抓责任制对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帮助解决创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逐级明确任务,夯实责任,经过近3年的努力,参与创建的12个镇和124个村已全部达标并通过验收,各项妇幼工作指标均达到要求,创建成效显著。目前全县所有的村卫生室都能独立开展儿童查体,各种资料也都达到规定要求,通过创建,使全县基础保健整体服务力得到提高。

五、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一)全力控制医药费用。去年底我院被列入统一配送的县级医疗机构,在执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制度按时上报采购计划,所有的药品全部实行了零差价销售。

(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几年来,我们通过持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坚持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医院改革的核心内容,建立健全了各种医院管理工作制度及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围绕“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严把质量关,从而使各个医疗环节质量逐步提升。

(三)狠抓医德医风,提高医疗保健水平。近两年,我们结合行风建设和创人民群众满意医院活动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医德医风建设活动。一是优化服务过程,提供人性化服务。通过公开服务承诺,落实便民措施全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二是通过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和满意度调查形成了社会各界就诊患者、医院职工对医院评议和监督的良好机制。三是建立医务人员医德档案。医院制定了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办法,并为每位职工建立了医德医风档案。

促进妇幼卫生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篇3

【关键词】 基层 卫生;管理 实践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70-02

在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 经过几代妇幼保健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我国妇幼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目前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第三世界国家, 取得这样的成 绩主要得益于建立的完 善的妇幼保健网络体系。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 2 001 ~ 20 10 年 ) 》 和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 20 01 ~ 2 01 0 年 ) 》 对妇 幼卫 生 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因此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妇幼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探索实现两个《纲要》目标的新途径。

1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妇幼卫生工作服务对象是面向群体,提供服务单位既有妇幼保健专业机构、综合性医院,更多的基础性工作落在乡(镇)社县卫生服务中心。针对这一特点,县妇保所作为县妇幼保 健中心,要围绕如何带领县内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单位上下一致,政令畅通地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开展一系列妇幼卫生服务,在行使管理职能上下功夫。首要点是搭好框架,确保组织建 设健全。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主任具体抓,专门成立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既相对独立又与妇产科、防保科工作紧密联系。县卫生局要明确工作职责,将妇幼卫生工作列入工作内容,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向县卫生局上报本月工作计划及上月工作完成情况,重点指标每月上报,定期通报。每季度县卫生工作会议上,向各单位通报妇幼卫生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跟进措施,从管理层面重视妇幼卫生工作,进行敦促落实。

2 细化任务,加强落实

不断探索妇幼卫生管理模式,促进全县妇幼卫生工作协调一致。在县卫生局下发各相关单位工作考核办法的基 础上,县妇保所将妇幼卫生工作任务分 解细化,每年制定和下发县《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工作考核 标准和要求》,从行政管理、设施装备、保健质量、信息管理、健康教育5个方面下达工作要求,明确标准。通过平时、年中、年终工作 考核,与医院、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总分挂钩。在管理手段上注 重四方面:①坚持 每月例会制度,将每月妇幼卫生工作要求、重点、工作进度、存在问题、改进意见等内容通过例会形式传达到各医院和社县 卫 生服务中心,妇儿保医生 必须将会议精神汇报到科主任和分管领导,以签字为证,确保工作部署有落 实。②每月制定基层工作指导重点,使职能 科室分管人员每月对基层指导工作有的放矢。③每月上报妇幼卫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到县卫 生局,动态掌握工作进度,效果适时有力。④以现场考核抽查,促进工作务实,促进妇幼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3 注重细节,均衡发展

提高全县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是主要的工作目标。妇保所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有些工作由县所 统一制定,各单位需明确填写统计、汇总工作要求,再依目录顺序逐一完善,充实完整。从而弥补信息管理、资料归档方面的薄弱点,既保证全县妇幼保健台帐基 本统一,又拉近了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差距。同时我们利用每月例会,加强了各单位之间工作沟通,通 过有特色和亮点单位 进行先 进 经验 交流,带领其他单位走捷径,提高全县妇幼卫生整体水平。

4 加强督导,攻坚克难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妇幼卫 生项目的开展,妇幼卫生面临严峻的考验,在技术服务方面要规范标准,不断完善操作流程,强化规范服务。在指导和督查方面,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做好指导记录。基层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反馈,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 集体讨论解决方案,对于个别突出问题由所 领导进行协调和沟通。妇幼卫生专项督查由卫生局或 妇保所 组 成检查组 集中開展,并形成 督查小结。通过不断地强化,提高管 理,提高基 层单位规范化服务意识,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5 总结表彰,促进提升

每年的岁末年初召开中心主任、分管主任、妇产科主任、妇儿保医生、托幼园所主任、保健医生(保健老师 )多个层面的工作总结表彰会,全面总结上年度妇幼卫 生工作取得的成绩,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认真剖析存在不足,明确下一年工作重点。此举致各单位之间和妇幼人员内部产生触动,通过调动妇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热情和干劲,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6 正视问题,扬长避短

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功能,但是受条件制约,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还不能完全得到社县居民的认可。虽然在妇幼卫生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受重点难点问题困扰,必须正视存在问题。①各县所设备配置不同,比如有些保健科室设立不足,一些专业服务项目尚不能开展。②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有的县所人员无资质,部分对于妇幼卫生业务工作不熟悉。③妇产科质量管理有待进 一步加强,我县现开展 助产技术服务产科医院 有3家,在基础条件、产科管 理、服务能力和服 务质量上均需要不断改进,妇幼卫生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需要进一步务实。免费项目需及时对外宣传和公示,产后访视和儿童体 检质量需提升,信息质控需完善,报表统计 需规范等。贵州省《妇女儿童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面对未来,我们感到身上的重任。县卫生间、妇幼保健所应进一步探索管理模式,使提供保健服务的专业机构、综合医院、社县卫生服务中心明确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为了共同目标,依靠健全的管理网络,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设计流畅的工作流程,提供规范的质优服务,真正让百姓受益,促进妇幼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妇幼卫生工作 篇4

我国妇幼卫生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进步, 有效地维护了我国妇女和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妇幼卫生工作人员的辛苦努力。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目前基层的妇幼卫生工作仍然无法满足妇女和儿童对于卫生保健的需求, 甚至是不能满足2/3的妇女和儿童的卫生健康需要。在我国加大对农村改革的进程中, 妇幼卫生工作方面的发展十分缓慢, 已经无法与农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相适应, 基层妇幼卫生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1,2,3,4,5]。

2 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现状

2.1 基层妇幼卫生工作人员构成及其待遇

我国大多数城市辖区内的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较少, 而且水平也有限。据某地统计资料表明, 从事妇幼卫生工作的人员中, 具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人员屈指可数, 初级职称者几乎占到了48%左右, 无职称者占到了约45%;从事妇幼卫生工作5年以上者不足8%, 5年以下、3年以上者比例约为30%, 3年以下者约占62%。由此可见, 失衡的人才从业比例会导致妇幼卫生工作整体技术及服务水平会日趋下降, 同时妇幼卫生工作人员的进修深造机率、培训专业程度也很低, 从而加快了该行业的衰落速度。

在市场经济中, 一旦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地方财力容易不足, 加上地方对基层妇幼卫生事业重视力度不够, 很容易造成妇幼卫生机构缺乏经费, 无法保证卫生工作人员的工资及其正常生活, 反过来直接导致妇幼卫生机构人才逐日流失。据资料显示, 我国县财政对于妇幼卫生经费的投入基本上呈现负增长趋势, 而且妇幼卫生事业本身的公益性特点, 即基本上是无偿服务的, 经济效益自然会下滑, 逐渐处于弱势地位。长此以往妇幼卫生机构中的技术人才不得不转向医学临床行业, 而机构中剩下的非专业人士承担工作, 为了妇幼卫生机构的生存, 利用为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获得报酬, 这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负面影响。妇幼卫生机构逐渐成了医疗机构的附属或服务机构, 失去了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2.2 妇幼卫生机构的用房及其设备

妇幼卫生机构由于长期为医疗机构提供辅助服务, 其自身的卫生保健工作逐渐忽略, 放在了次要地位, 会导致卫生保健用房的严重不足, 甚至没有设立专用的卫生保健体检室。妇幼卫生机构的资金短缺, 还导致其无能力购买新型设备或维护已有设备, 工作设备变得日益简陋, 加上非专业人士的服务, 最终仅能做一些简单的物理测量或健康体检工作, 长时间的低水平技术及服务, 使得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失去了群众基础。

2.3 三级卫生保健网的破裂

妇幼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凭借其技术水平和待遇, 无法立足于三级卫生保健网之中, 发挥不出其核心作用, 缺乏对乡级的技术指导, 村级卫生保健工作人员也变得徒有虚名, 从而三级卫生保健网无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地发展了。县级妇幼卫生保健工作人员只顾集中精力完成经济指标, 忽略了无偿的义务卫生保健服务, 乡级对县级的工作布置以数据统计进行应付。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这些数据统计资料无法真正了解妇幼卫生保健的实情, 更不能对其实行资源、人才、资金的科学配置。

3 应对基层妇幼卫生工作问题的措施

我国政府多次强调农村卫生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是保障广大农民健康, 保护农业生产力, 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 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切实做好基层妇幼卫生保健工作, 保障妇女和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是妇幼卫生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也需要多方面协助, 尤其是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以下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提出应对问题的有效措施:

3.1 国家与当地政府要给予妇幼卫生机构政策倾斜与经济支持, 首先

要保障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相关部门需要制定适宜的工作量化指标与奖惩措施, 借此带动从事妇幼保健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国家从宏观调控上实行支持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卫生保健质量、稳定卫生保健队伍。

3.2 妇幼卫生保健机构要加强自身专业队伍建设, 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 非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培训后才能上岗服务。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群众对卫生保健服务水平的要求也更高, 当前基层卫生保健人员专业知识及技术不足, 无法满足群众对卫生保健的需要, 所以必须加强培养高级职称从业人员、中级职称从业人员, 同时欢迎高学历人士入行, 鼓励个人的深造进修, 为提高妇幼卫生保健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而全方面吸纳人才和塑造人才。

3.3 妇幼卫生机构需要改善工作环境, 增添新型设备, 拓宽服务领

域, 实现无偿卫生保健服务和有偿卫生保健服务的有机结合, 在首先满足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再赢得经济效益。

3.4 修复三级卫生保健网, 改进管理体制, 体现各部门应有职责。

县级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对乡级妇幼卫生保健机构行政管理权, 实行聘任制, 遵循能者上任的原则。对于村级妇幼卫生保健员, 要稳定他们的合理报酬,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明确其作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者的义务与责任。在保证妇幼卫生工作服务水平提高的同时, 真正体现我国三级卫生保健网的优势。

摘要:基层妇幼卫生工作在我国很多县乡中发展困难重重, 这是长期以来内外因素共同导致的, 想要改变这种局面, 切实为妇女和儿童的卫生健康尽一份责任及义务, 需要政府和妇幼卫生机构协同合作, 找到问题根源, 采取有效措施, 将我国妇幼卫生保健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关键词:基层,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现状,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李丽榕.做好基层妇幼卫生工作, 提高群体保健能力[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27) :3801-3803.

[2]魏芳福, 魏娟.影响城市基层妇幼卫生发展因素及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9) :1174-1175.

[3]朱山林, 刘霞.发挥妇幼保健机构的指导作用, 加强基层妇幼卫生工作[J].中国妇幼保健, 2004, 19 (3) :13-14.

[4]宋美新, 方美英.加强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管理的措施与体会[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2, 8 (5) :33.

妇幼卫生工作总结 篇5

2010年上半年,我县妇幼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妇女发展纲要》、《儿童发展纲要》为核心,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面向基层,面向群体”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狠抓住院分娩率和群众保健意识的提高,努力降低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将半年工作情况汇报总结如下:

一、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不断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认真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结合省、市妇幼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县妇幼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工作重点以加强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的建设,扩大保健服务覆盖面,强化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功能,把“降消”项目工作做为推动全县妇幼工作之重中之重,不断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结合“降消”项目、新农合采取了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活动,使广大妇女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6.5%,《出生医学证明》办理率达到95.3%。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认真组织实施“降消”项目,促进全县各项妇幼卫生工作开展

通过“降消”项目工作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带动乡村两级妇幼卫生工作网络的建设,以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开展住院分娩服务水平。使广大农村孕产妇能够平等的享受安全、有效、规范、便捷的孕产期保健服务。

2009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78.3%,孕产妇死亡率25.6/10万。2010年上半年,我县共住院分娩人数为5553人,住院分娩率为80.3%,较去年上升了12个百分

点,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与去年持平,非住院分娩新法接生率为93.7%,较去年下降了5.9%,孕产妇建卡率为93.5%,产检率为92.3%,早检率为88.3%,系统管理率为87.7%,分别较去年上升了0.6%、2.3%、2.9%、1.1%。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0‰、婴儿死亡率为6.5‰、新生儿死亡率为6.2‰,分别较去年下降了0.9‰、2.1‰、2.5‰,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为91.1%,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1.7%,分别较去年上升了12%、5.9%,孕产妇死亡1例,孕产妇死亡率为28.15/十万,未发生新生儿破伤风。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全县共救助农村孕产妇3736人(其中包括2009年12以前住院分娩990人),发放救助资金112.08万元。比2009年全年住院补助3169人上升幅度较大,真正使广大农村孕产妇享受到了党的惠民政策。

2、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

2010年1至6月底发放叶酸1149瓶。并按照省卫生厅、省人口计生委下发的《关于做好出生缺陷防治项目的通知》(甘卫函发[2009年] 133号)填写育龄妇女叶酸发放及随访登记表、育龄妇女服用叶酸统计表,今后人口计生部门做好宣传和药品的发放工作,再由妇幼保健院组织填写项目县叶酸及婴儿基本信息统计表,并按规定时间逐级上报。

3、积极开展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和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

2010年1月至6月底共筛查新生儿957人,筛查率为32%。今年1—6月底共对2878名孕产妇进行了艾滋病抗体检测,未发现阳性患者。

4、积极筹备宣传,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

认真贯彻《**市婚前医学检查实施方案》,及时向卫生局领导汇报,经研究后,积极进行房屋改造和装修,坚持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的服务,为婚检男女双方营造温馨,浪漫的婚检环境,设置了男女婚检室、咨询室、并配备了桌、椅、柜子、宣传器材、检查床等,同时配备了具有主治医师资质和取得母婴保健合格证的专业医师负责男、女婚检工作。

6、加强单位硬件设施改建,开展特色服务项目

为了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暨“降消”项目工作,提高全县住院分娩率,我院预投资50余万元,正在进行业务楼的改建工程,从一楼到四楼,门诊大厅,手术室、产房、诊断科室和病房统一改造装修,重视和加强妇幼保健队伍整天素质的提升,准备开设儿童保健、新生儿游泳、产后康复等特色服务项目。不断改善就诊和住院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截止六月底我院共住院分娩1564人,门诊人数为3.8万人次,业务收入为270余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全县妇幼卫生和“降消”项目工作,在省市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通过我们积极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由于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基础工作薄弱,服务设施和功能不到位,制约着全县妇幼卫生、“降消”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住院分娩率提升缓慢,各项任务指标偏低,其主要问题:部分乡镇卫生院对妇幼卫生、“降消”项目工作思想认识不清,责任性不强,没有充分利用“降消”项目政策的优势,以住院分娩带动其他业务的开展;二是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和管理不到位,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度保障住院分娩工作的开展,满足不了农村孕产妇的住院分娩需求;三是妇幼保健及“降消”项目政策宣传工作力度不大,范围不广,没有深入到村、到户,群众主动寻求项目服务的主动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四是乡镇卫生院对村级保健人员管理不到位,存在着“走过场”现象,基础性妇幼保健服务落实不平衡;五是还有部分乡镇卫生院现在还没有助产专业技术人

员,严重影响着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的开展。

2010年,全县妇幼卫生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以农村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和“降消”项目工作为重,不断强化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功能,不断规范“降消”项目各项工作,以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为宗旨,以《中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指标为目标,工作重点以加强基层妇幼卫生工作,扩大保健服务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暨“降消”项目工作,提高全县住院分娩率。今后我们还要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降消”项目,住院分娩的认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努力提高全县住院分娩率,积极推进全县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妇幼卫生工作的社会共识及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为甘谷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县妇幼保健院

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的思考 篇6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368-01

陕西安康通报“大月份引产”事件中镇坪县政府分管计生工作的副县长于延媚等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这起不该发生的悲剧也给我们从事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这起事件一方面暴露出曾家镇政府有关工作人员在动员冯建梅终止妊娠过程中,违背当事人意愿,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一些基层干部依法行政观念不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意识淡薄,执行政策水平低,影响恶劣,教训深刻。另外一方面也暴露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不够扎实,存在着死角,造成船到江心补漏迟的尴尬局面。

一、妇幼保健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妇女保健包括婚检、孕妇的产前检查,叶酸的发放、高危孕产妇的监控、生殖健康的宣传、分娩的一系列检查和产后访视等等,儿童保健包括小孩子的产后访视,体检,疫苗接种,体弱儿的监控,新筛(新生儿筛查)等等。虽然妇幼保健工作涉及的平平淡淡,这项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谐,做好这项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工作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大意,必须认真管理,努力工作,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

一是个别领导重视不够。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整个国家来看经济建设如火如荼,GDP成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个别领导干部忽视妇幼保健工作的倾向,有的人认为妇幼保健工作无非是婆婆妈妈没啥可抓,部分领导对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研究解决经济建设比较多,研究妇幼保健工作少,甚至出现妇幼保健工作排不上议事日程的现象。上级文件精神得不到及时贯彻落实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妇幼保健资金投入不足。在经济建设工作中,一个地方投资百八十万稀松平常,投资千八百万比比皆是,投资数亿、数十亿、甚至几百亿的项目屡见媒体报道。在妇幼保健领域地方政府投入巨资的屈指可数,妇幼保健工作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依靠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支持的民生工程,在项目配套资金方面一些地方政府长期排不上号,到不了位,只能依靠现有条件开展工作,尤其是村级妇幼队伍建设方面,个别地方人员报酬也没有得到妥善落实,开展业务面临经费严重短缺局面。

三是基础条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相对比较早,由于年代久远,相对于目前城镇建设速度而言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市县(区)两级妇幼保健机构表现更为突出,房屋、设备、人员依然不配套,技术服务设施相对较差,人员结构不够合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比较普遍。

四是妇幼保健工作进展不平衡。大城市妇幼保健机构,设施相对较好,整体队伍素质也不错,工作开展得相对好一些,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不够规范,临床服务设施服务项目相对较差,尤其是乡镇一级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妇幼临床服务所占医疗市场的份额较少的问题比较突出。

五是妇幼保健工作缺乏创新。主要表现在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存在畏难情绪,个别同志工作信心不足,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

六是县(区)级妇幼机构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妇幼保健工作管理欠规范,一些制度难以落实,个别工作人员存在着服务大局意识、依法做好妇幼保健工作的意识较弱等问题,影响妇幼保健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管理对策

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由此可见妇幼保健工作涉及人口大约为6.528亿加上2.225亿等于8.753亿,占全国总人口13.7亿的63.9%,也就是说妇幼保健工作涉及占全国总人口三分之二,这部分人的健康问题牵涉到全国几乎所有家庭,尤其是婴幼儿保健工作直接关系到现在和未来国民的素质,更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一定要提高对做好妇幼保健工作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这项利国利民重要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落实措施,确保妇幼保健事业健康发展。不断强化对妇幼保健工作管理,加强技术、人才建设,做好妇幼保健重点项目和母婴阳光工程等项工作,履行妇幼保健信息监测、技术指导和行政督查职能。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切实强化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全面做好妇幼保健各项服务项目,加强社区妇幼保健工作服务机构建设,各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妇幼保健机构不断强化产科、儿科技术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救治能力。

2.强化技术培训,提升业务素养。2009年新医改方案将妇幼保健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摆上了突出位置,对妇幼保健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国家、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妇幼保健工作规范,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切实强化妇幼保健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着力提升妇幼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积极做好市、镇两级妇幼保健机构业务骨干的技术培训,通过多层次的强化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服务技能,不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项目均等化进程。

3.加强业务管理,提升工作质量。今年,省卫生厅将组织开展妇幼保健机构质量管理检查和“三基三严”考核检查,着力推进各项医疗保健核心制度的落实。因此,各单位要全面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规范管理。各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按照《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要求,规范儿童保健门诊基础质量管理,切实加强儿保门诊规范化建设。要将儿童健康体检与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计免接种日适当增加儿保门诊工作人员数量,在开展儿童计免接种前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切实提高儿童保健管理率和系统管理率。要做好围产保健门诊质量考核。建立专职围产保健医生到产科病房轮转制度,使其熟悉产科业务,提高专业技能;非专职围产保健医生要做到人员相对固定(每次不少于3个月),切实提高产前检查工作质量。同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开设产科B超专用检查室,开展胎儿严重致死性畸形筛查,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把计划生育手术室、产房的院内感染管理和应急抢救处理等纳入院(所)质控体系,严格规范产科各项医疗行为,做到日有检查,月有考核,专人负责,班班管理,切实降低产科风险。对高危孕产妇实施分级专案管理,市级医院必须开设高危孕产妇管理门诊,并畅通绿色通道,接受基层单位转诊,确保高危孕产妇及时得到有效干预。五是要强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建立便捷、通畅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加强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工作,确保母婴安全。同时,要充分整合我市产科资源,建立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基地,全面提升救治水平,切实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4.依法强化监管,规范服务行为。要强化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市卫监所、各区镇卫监分所要重点强化机构、人员和技术的准入管理和日常监督检查,联合市妇保所对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开展执法检查,打击非法执业行为,确保母婴安全;开展“两禁止”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综合执法检查,切实保障广大在园儿童的身心健康。

妇幼卫生工作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们于2012年8—9月对福建省89家开展妇幼卫生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抽样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9个设区市与一个综合实验区中随机抽取4个,每个设区市抽2个县,共抽取8个县,其中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以及提供妇幼卫生服务的县医院中随机抽取6名,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随机抽取4名,共抽取80名前来就诊的0~5岁儿童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

1.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提供服务情况和服务满意度两个方面的内容。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被调查地区的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4个设区市中,A市为拥有较多大中型公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医疗资源集中,经济较发达;B市为福建省南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业活动发达,下属县及县级市较多,医疗资源较丰富;C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但拥有两所大型公立医院;D市为福建省北部山区城市,经济发展处于中下水平,医疗资源较欠缺。

2.2 被调查地区妇幼卫生工作提供服务情况分析

本问卷中有两道妇幼卫生工作者服务提供能力题,有效服务率为接受问卷中所提及的所有服务占全部调查对象的比例。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总体有效服务率为60%;不同设区市的服务有效率依次为A市45%,B市90%,C市30%和D市75%;对4个设区市的服务有效率进行检验,χ2=9.231,P<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4个设区市对当地居民的妇幼卫生服务提供能力存在差异。同时,分别对每个设区市不同县区的服务有效率进行检验,P<0.05,说明不同市之间的妇幼卫生服务提供情况存在差异,但同一地区的不同县区间妇幼卫生服务提供情况并未存在差别。福建省妇幼卫生工作提供服务的总体情况见表1。

服务的提供不仅受提供服务者数量和自身能力的影响,也受外在政策以及经济的影响。有效服务率最高的B市,其在医师数量即提供服务者数量上不是最高的。以儿科及儿保医师数为例,B市被调查县中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及儿保医师数量在4个市中排名第二。但由于其有较发达的经济水平作发展后盾,有政府相关部门、行政人员在政策上的支持与督导,使得各种政策能够有效落实,配套设备能够及时到位,基本医疗服务得到保障。

A市在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上与B市相近,且为中心城市,政策落实较到位,但其在服务有效率上远低于B市,一个重要原因为A市三甲医院集中,制约了其包括妇幼保健机构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医疗资源大部分都配备到了大型妇幼医疗保健机构,从而忽略了基层妇幼工作。因此,公立医院对口帮扶基层成为A市基层妇幼医疗保健机构发展的特色。

2.3 被调查地区妇幼卫生工作满意度情况分析

满意度包括服务过程、就诊环境、技术水平和收费标准4个项目;回答分为很满意、满意、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为回答满意者占全部调查对象的比例。服务过程的满意度最高为55.63%,服务技术水平的满意度最低为50.00%,各项满意度基本在50%左右浮动,说明我省总体妇幼卫生工作的满意度不高,仅有约一半的群众认可。同时,对4个设区市的各项满意度进行检验,P皆<0.01,说明不同市区居民的各项满意度存在差异;此外,对各设区市内部不同县间的各项满意度进行检验,得出P皆>0.05,表明同一设区市中居民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满意度并未存在差异。福建省妇幼卫生工作满意度的总体情况见表2。

基层妇幼卫生工作者除了常规诊疗外,还需对患者进行日常保健的宣教,为了赢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基层妇幼卫生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对象相对于三甲综合医疗机构而言,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大多相互熟悉,在服务过程中较少存在语言和认知差异,便于医患之间的沟通。因此,在服务过程上,被调查对象的满意度最高。然而,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资源的缺乏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设备的缺乏及人才的缺失,导致服务对象对技术水平和就诊环境的不满意,从而影响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的提高。A市的满意度远低于经济与医疗水平较落后的D市。这是由于一方面A市三甲医院较多,大多数居民趋向去大医院就诊,从而忽略了基层妇幼卫生机构的作用,并且在就诊过程中常常被患者与大医院的技术水平对比,从而满意度偏低;另一方面,较高的满意度也会基于较低的期望值和文化意识水平,如何提高期望值的同时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这是基层妇幼卫生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最后,由于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缺乏相关的人才和设施,导致部分诊疗项目无法开展,只能做一些常规的诊疗活动,其收费不会过高,因此,服务对象对服务收费标准并没有过多不满。

“-”:设区市中两个县有效服务率的检验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故无值;*为4个设区市间有效服务率的比较。

%

*设区市P<0.05;**县区间P>0.05。

3 讨论

3.1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

日益增加的妇女儿童医疗保健需求对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妇幼卫生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1]。通过此次调查可知,经济水平较高且政府扶持较好的地区,其无论是在服务能力还是在服务满意度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服务对象的认可。因此,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妇幼专项拨款,改善妇幼医疗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保障妇幼卫生工作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转变其服务态度。同时,要加强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落实政府政策,加强管理,切实将服务做到位。

3.2 加强基层妇幼卫生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构建妇幼卫生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妇幼卫生工作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我省妇幼医疗保健机构正式编制较少,工资待遇不高,但工作任务却颇为烦琐,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临聘或返聘关系,人员流动性大[2]。同时,大部分妇幼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职称、学历比例失衡,导致了妇幼卫生工作整体技术和服务水平的下降[3]。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当前妇幼卫生工作面临的难题之一。因此,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培养人才,特别是中高级职称从业人员,鼓励较高学历毕业生积极投身基层,改变基层妇幼卫生机构人员的学历结构;做好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非专业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才能上岗,构建一支最佳的妇幼卫生工作人才队伍。

3.3 改善调整基层妇幼医疗保健机构的硬件配套设施

设备与人才相辅相成,共同为提高服务质量发挥作用。妇幼卫生事业因其本身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其提供的服务基本上是无偿的,大都无经济效益可言。医疗设备的简陋与缺失,是基层妇幼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4]。本次调查也显示,一些基层妇幼医疗机构由于缺乏相关设备,导致部分诊疗活动无法开展,影响了居民就医的效果。因此,各级政府不仅要在经费及人才上给予基层妇幼医疗保健机构倾斜支持,更好地保障其机构设施的建设,而且应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合理配置资源,从而保障基层妇幼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

3.4 加强不同地区间妇幼保健工作的经验交流,建立妇幼保健对口帮扶制度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B市的服务有效率和满意度要高于其他3个市。B市政府重视妇幼卫生工作,定期研究基层妇幼卫生工作规划和策略,建立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和督查制度,切实落实人员、设备和技术问题。而A市虽然满意度情况总体不理想,但其基层妇幼医疗保健机构依托该市内的大中型综合医院延伸发展,建立对口帮扶,成为解决基层妇幼卫生人才技术力量不足问题的新方法。因此,加强不同地区妇幼卫生工作人员的经验交流与分享,让不同模式的妇幼医疗机构相互学习和借鉴;同时,建立妇幼保健对口帮扶制度,依靠三甲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的资源,带动基层妇幼卫生工作发展,促进基层妇幼卫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5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基层妇幼工作的认识和期望值

在本次调查中,90%的居民知道孩子3岁以内要到相应的医疗机构定期检查身体,同时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表示这是通过妇幼工作者平时的知识宣教中得知。这说明居民对妇幼工作有一定认识,但这只是妇幼工作的一小部分内容。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居民对妇幼卫生应提供的服务并不熟悉,虽然体现在调查问卷中是较高的满意度,但实际却反映妇幼卫生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居民的期望值过低。因此,基层妇幼卫生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向居民宣传妇幼卫生的内容、意义和重要性,让居民理解并接受妇幼卫生工作,提高居民对基层妇幼工作公益性及无偿性的认识,从而在提高其期望值的同时提高其对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宋美新,方美英.加强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管理的措施和体会[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8(5):60-61.

[2]楼烨,郑振佺.福州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满意度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34(13):350.

[3]张粉萍.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233-234.

妇幼卫生工作 篇8

关键词: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职能,作用成效

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坚持以“改善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为己任, 始终把握住妇幼卫生工作方针,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工作要求, 切实落实妇幼卫生公共职能, 结合本地实际, 解放思想, 创造性地开展妇幼保健工作, 有力地促进了本院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是全市八个县市区妇幼保健院的业务技术指导中心, 专科特色业务产科、儿科病员量居本市各大医院之首, 全市妇幼保健工作管理、指导与培训成效步入全省先进行列[1]。

1 强措施, 专项工作落实到位

1.1 认真组织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湖北省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妇幼卫生项目于2009年起开始实施, 主要包括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3个项目。本院协助市卫生局及时成立市妇幼卫生项目办公室, 成立领导小组、专家技术组和督导检查组, 切实做好项目的监督管理和督导检查工作, 重点对项目的启动、流程设计、质量控制以及信息上报等工作开展了全程督导, 有效提高项目质量。2011年, 农村孕妇住院分娩补助及时, 资金使用规范, 项目县完成宫颈癌普查25 475人, 完成任务的101.9%, 农村妇女叶酸补服38 136人, 完成任务的102.2%, 有力地推进了医改工作进度。

1.2 扎实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本院作为荆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 严格履行中心职能, 着力完善新筛网络建设、强化实验室内部管理、严格新筛采血标本质量控制、扎实开展新筛标本流程化管理和阳性患者跟踪管理。2011年, 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达到100%, 筛查率达84.3%, 共筛查标本46 358份, 同比增长12.5%, 初筛阳性391例, 确诊甲低35例, 均进行了规范管理, 本院新筛筛查率达到98.7%, 《实行健康教育网络管理模式对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的作用研究》科研课题通过省级科研成果鉴定, 为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3 不断提升妇幼信息管理水平

坚持全市报表例会制、考核评分通报制, 规范妇幼信息管理, 及时上报13类信息报表, 按时落实质控, 适时开展漏报调查, 通过培训、检查、考核、通报、督导, 全市信息统计质量不断提高。

2 强规范, 指导基层管理到位

2.1 对各县市区妇幼保健院工作质量实行百分制考核

在全省率先制定了《荆州市妇幼保健工作考核标准》, 强化督导检查力度, 配备专车、设有专班, 常年深入基层, 进行爱婴医院创建与管理、HIV母婴阻断、两系管理、出生证管理、妇女健康行动、基层产科绿色通道建设、“降消”项目管理等13个方面的工作督导检查, 保证了妇幼公共卫生工作的有效落实。

2.2 强化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内涵建设

通过全面、系统、指导性的工作检查, 结合保健院等级评审、省市级保健重点专科创建评审工作, 有力地推动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 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以创促建, 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 规范了各个环节质量管理, 改善了服务条件, 更新了仪器设备, 加强了服务队伍建设, 真正起到了等级评审促规范、规范管理升质量的成效, 目前全市已有7家县市区保健院通过二级优秀妇幼保健院等级评审, 10个保健二级专科通过市级保健重点专科评审。

3 强素质, 提高能力培训到位

3.1 以会代训

常年协助市卫生局召开全市妇幼卫生工作会、妇幼卫生信息培训会、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例会、基层卫生和妇幼保健工作会、妇幼保健工作年会、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会等, 为全市妇幼保健机构的互动发展搭建了平台。3.2定期举办专业培训班在主动为基层提供专业进修、技术服务、专家蹲点、工作质控四大服务项目同时, 每年举办各专业培训班近十类, 培训学员逾千人。如“产科知识培训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及治疗培训班”、“新生儿疾病筛查培训班”、“乡级助产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班”、“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室规范化建设培训班”、“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培训班”、“托幼机构保健老师常见传染病知识培训班”等。在举办培训班的过程中, 一方面注重培训质量与基层医务人员参学率, 与省、市级继教项目相结合, 特邀省内知名专家授课。培训学员覆盖全市8个县市区基层妇幼保健专业人员、托幼机构保健老师、保育员、各级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主任、市级综合医院保健科主任等,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注重理论培训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2011年, 由本院组织实施的科研课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培训临床实践的制度化管理模式探讨》获中国妇幼保健成就奖。

4 强干预, 两率指标控制到位

围绕妇女儿童两个规划纲要规定的目标, 强化妇幼卫生管理, 为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水平,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按《国家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 (试行) 》和《湖北省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的要求, 定期组织、召开全市孕产妇死亡评审、新生儿死亡评审会议, 及时找出影响我市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这[2]。对降低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起到了很好的技术指导作用, 近年来我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 本院代表市政府顺利通过了省政府两个规划纲要终期评估检查及现场考核, 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7.39/10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06‰, 防控指标位居全省先进前列。

5 强覆盖, 健康教育普及到位

积极开展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 以农村、城区和院内为基础, 形成较完整的健康教育网络, 健康教育融入门诊、住院、社区、社会性宣传的各个环节。院内健康教育实行患者入院问卷制, 了解患者需求, 针对性开展健康宣教, 坚持开办孕妇大课堂、门诊小课堂、爸爸课堂、儿童营养俱乐部、幸福妈妈俱乐部等, 注重通俗性、互动性、参与性[3]。院外深入单位、学校、居委会、幼儿园、乡镇开办各类健康学校, 以专家讲课、义诊咨询、播放科普光碟、发放健教资料等形式普及健康知识。近两年, 本院开展义诊咨询活动达95次, 接受咨询人员数万人, 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余份, 开展院内外健康课堂315次, 开办《健康宝贝热线·课堂》栏目24期, 《妇幼安康》宣传片在周边乡镇电视台常年滚动播放。扎实的健康教育工作, 有效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6 强公益, 开展活动惠民到位

6.1 定期举办青少年心理阳光工程暑期心理激励夏令营活动, 开办儿童营俱乐部, 连续举办9届全市“健康儿童”评选活动, 为儿童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6.2 面向社会实施医疗价格承诺服务, 向低收入群体实行优惠卡减免服务近30种, 每年组织下乡及社区巡回义诊, 为特困户提供纯成本医疗, 每年为农村妇女及城区下岗女职工进行免费妇检。

6.3 支援惠民工程和新农村建设, 向基层卫生室捐赠价值为40万元医用设备。

6.4 积极为民办实事, 与市总工会合作举办“免费月嫂培训班”, 与妇联合作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帮扶活动”, 与残联合作实施“白内障复明扶贫工程”, 与团市委合作拓展“心理阳光工程”等, 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总之, 本院紧紧把握妇幼卫生工作方针, 贯彻落实“一法两纲”, 切实履行妇幼公共卫生管理、指导与培训职能, 努力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努力提升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核心竞争力, 努力为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建慧.建立地市级妇幼保健院危重孕产妇救治院级质量管理体系的成效[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6) :2405-2046.

[2]刘巍.吉林省妇幼卫生信息人力资源建设情况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7) :2568-2570.

妇幼卫生工作 篇9

1 学习型组织理论概述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一书,提出了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学习型组织,他认为要成为学习型组织需要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5项修炼,要在组织上下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最有效地促进员工不断地通过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工作中学习来实现自我超越,导致个人知识、信念、行动的不断变化,从而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成长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本书轰动了全球,成为企业管理最热门的一本书,被人们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美国排名前25家医院中.有85%采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和模式进行了改造,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2]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学习型组织理论开始传入中国,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国各地掀起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许多妇幼保健院也不例外,积极争创学习型妇幼保健院,然而,最终大多数都流于形式、“虎头蛇尾”、草草收场,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一些妇幼保健院一心急于求成,仅仅停留在办几个学习班,搞几次竞赛活动这些表面现象上,而缺乏对学习型妇幼保健院的深入研究和实践,这一点从文献检索的结果可以看出;其次,缺少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计划、措施、制度和机制;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而,未能达到学习型组织的目标和要求。

2 从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现状等看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3]

2010 年四川省有妇幼保健机构199所,其中1 所省级机构、市(州)级21 所、县(市、区)级177 所。

2.1 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2.1.1 2010年全省52.26%的机构人员编制不足,而且随着机构级别的增加,编制不足情况越明显,缺编较严重,市、县两级分别有66.67%、50.28%的机构人员编制不足。

2.1.2 2010年省级和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职工总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州)级机构职工总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全省妇幼卫生人才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除了省级机构外,市级和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学历和职称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

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普遍还存在人员编制不足,人才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硕士及以上学历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业务技术骨干等问题。妇幼卫生人才的质和量是保证妇幼保健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保障妇幼保健机构能否开拓创新、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对提高妇幼卫生人才素质,加快妇幼保健院发展步伐意义重大。

2.2 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及教学管理

除省级机构外,市(州)级发表论文的中位数为5 篇,市(州)级和县(市、区)级反映科研状况的各项指标中位数均为0。从教学管理情况看,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均有不同比例的单位承担了妇幼保健教学任务。(见表2)

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明显较弱,教学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实质就是创新能力,而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学习是知识的来源;教学不仅能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也是为自身培养人才,是实现教学相长、医教相长双赢的目的。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在提高组织学习能力的同时,能进一步提升医、教、研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妇幼保健院的核心竞争力。

2.3 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5.12”灾后重建情况

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在汶川地震中受损114个,房屋受损面积23.20万平方米,设备受损1610台(件),经济损失3.67亿元。经过三年灾后恢复重建,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无私帮助下,不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超前发展了20年。39个重灾县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用房、万元以上设备、总资产和床位数较地震前分别增长了47.63%,133.23%、250.78%、42.99%;职工总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增长了53.74%、57.44%。因而,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对于提升灾区妇幼保健院人才队伍的卫生技术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确保与灾后重建高起点的硬件设施相适应,显得尤为重要。

2.4 继续医学教育

2010年四川省平均每一个妇幼保健机构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费用占机构年业务收入的0.42%,进修学习人次数占职工总数的34%。说明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对职工继续医学教育投入偏低,对进修学习还不太重视。继续医学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就是要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让员工重视继续医学教育,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理念,与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3 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的必要性

3.1 妇女儿童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仅是国际上公认最基础的健康指标,更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要综合性指标。[1]而妇幼保健机构承担着为广大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服务的社会责任,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对提升妇幼保健院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妇幼卫生人才的整体素质,不断满足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加快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2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疾病谱的改变,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对医院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世纪60年代,被《财富》杂志列为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到上世纪末已所剩无几了,有学者研究后发现,导致大部分企业消失的原因是这些企业不善于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的节拍而终将被时代所抛弃,而凡是通过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团体学习等提高学习的修炼,都能在原有基础上重焕活力,再铸辉煌。因而,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是组织勇于变革,敢于创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3.3 彼得·圣吉教授指出,组织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具有比对手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当今世界充满了竞争,人才的竞争其实就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因而组织的学习能力就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力包括发现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及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运用于工作实践的能力,学习力转变为生产力,就能不断提高组织绩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塑造妇幼保健院的良好形象,树立优质品牌,打造“百年妇幼保健院”。

3.4 妇幼保健院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组织,拥有8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人才的成长过程具有固有的客观规律,即与医学院校教育、医院见习、实习实践、毕业后教育以及继续医学教育形成一个连续不间断的完整的学习过程。[4]因而,一名合格医务人员的培养和成长,是一个终身教育学习的过程,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快速成长,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和创造为患者服务的新技术、新项目,才能更新观念,改善个人心智模式,增强优质服务意识,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4 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的思考

要成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需要通过“五项修炼”:一是自我超越,就是通过组织学习激发员工去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去实现创造和超越;二是改善心智模式,通过学习,形成能有效表达自己和善于接纳别人意见的氛围,形成组织内共同的心智模式以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三是建立共同愿景,就是将组织成员内心的目标整合成组织的共同愿景,并有渴望实现的内在动力去主动奉献和投入。四是团队学习,是要充分运用集体智慧,发挥群体效应,使团队学习产生出比个人学习更出色的效果。五是系统思考,要求员工通过学习能系统地、全面地、发展地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以上五项修炼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只有五项修炼都成功才能成功构建学习型组织,因而,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我们去认真学习、系统思考和努力探索。

4.1 将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纳入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建设学习型组织是一项长期和持续性的任务,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将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纳入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就是要树立长期建设的思想,只有做到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能确保学习型妇幼保健院建设取得预期的成效。要制定出符合医院自身发展的规划、计划及活动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如果光有目标,没有措施、制度和机制也就是一句空话,不会取得实质性效果。

4.2 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的目标要与员工心目中认同的远大理想和渴望实现的目标一致,才能达到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的统一,达成学习的共识,实现“创造性学习”。只有实现了组织愿景,个人愿景才得以实现,同时,只有通过个人愿景的实现才能达成组织的目标,才能使全院干部职工树立全员学习、共同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齐心协力全身心地投到与医院共同的事业中。

4.3 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要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院领导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创建者和推动者,院领导不仅要重视还要积极带头成为学习型领导,带头参加学习、带头向他人学习,接受他人意见和建议,带头与人分享知识和信息,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只有通过院领导的率先垂范,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员工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学习中,激发大家为医院的明天而努力奋斗的热情。只有在院领导的带领下,通过各级职能部门广泛宣传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共同克服学习智障,使员工在共同学习中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归属感和忠诚感,将自己与医院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联系在一起,主动奉献,无怨无悔,使全院上下形成崇尚知识、勇于探索、尊重他人、包容理解和热爱学习的文化氛围,也能减少人才流失给医院带来的困惑[5]。

4.4 把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只有把学习与个人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员工感受到医院对他们的重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多数都是从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一步步自然发展而来,少数发展好的将会成为学术技术带头人或院级领导,因而,将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就是要帮助员工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每一个阶段的学习计划,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平台和空间,帮他们树立信心,找准目标,规划未来,激发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反省自我,努力去实现自己下一阶段的成长目标,做一个有准备、适应医院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

4.5 学习型组织是指善于获取和使用各种知识、信息,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的组织[6]。而培训则常常是提供知识、信息及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妇幼保健院必须重视员工培训,把培训作为员工的福利和奖励,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培训制度和奖惩机制。通过大力开展一系列培训,如专科医师培训、岗前培训、学历培训、出国深造、进修学习、学术交流、专题讲座、专家指导、继续医学教育等来强化员工的学习观念,通过培训,让员工能不断接受新思维、新观念,能及时有效减少由于社会和科技高速发展带来的工作压力,增加他们工作的乐趣,激发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创造和超越自我。

4.6 要重视团队学习和工作中学习。团队学习能充分发挥成员的交互作用和群体效应,团队学习比个人学习更有效,比个人学习成长更快。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举办继续教育项目、学习考察、知识竞赛、技能大赛、才艺表演、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礼仪大赛等,增加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加成员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信息反馈和资源共享的机会,增进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形成团队凝聚力,提高组织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要将医学理论知识转变为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意识,就是要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通过工作中向上级、同级和下级学习,向相关及非相关专业人士学习,科室之间互相学习,向兄弟医院学习等,加强员工间的交流与沟通,主动学习别人好方法和技术,形成知识技能互补,通过查找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改善个人心智模式,达到思维与行为方式的改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全体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医院工作绩效的改善。

4.7 完善的考核奖惩制度,将学习培训与考核挂钩,将考核结果归入个人档案,作为奖惩的依据,目的是激励员工努力学习,不断创新,做出成绩,让员工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增强学习的动力。一些单位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时候,由于缺乏学习型组织的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相应的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及奖惩的长效机制,见不到学习带来的成效,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4.8 要建设学习型妇幼保健院,不仅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还需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作为学习的物质保障。建设学习型妇幼保健院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配备大量的必需的硬件设施、技术支持及学习资源等物质支撑条件,如:图书室、资料室、电子阅览室、网络建设平台、临床技能培训及示教室等文化设施建设以及开展各种学习方式实施等需要的经费支持。因而,应建立学习经费管理制度,专款专用,保障学习经费投入的长效化。

5 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的措施

5.1 建立分级教育培训组织体系。

第一级为院级教育培训管理小组,即医院最高培训管理机构,由院长任组长,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目的是使教育培训工作得到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将教育培训作为实施医院战略的重要手段;第二级为中心教育培训管理小组,由各中心负责人、教学秘书及带教老师组成,目的是加强本学术中心的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第三级为科室教育培训管理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护士长、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和教学秘书组成,负责本科室人员的学习培训。以上三级培训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发挥不同的作用。

5.2 以科研项目和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和促进团队学习。

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重点学科建设打造创新学术团队,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技术骨干,提升医院的知名度。通过鼓励员工提出对工作的设想,要求他们具有把临床工作转化为科研创新的意识,不断去思考和总结,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努力提高自己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同时促使他们快速成长。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学科建设,能促进成员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打造优秀团队,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医院要加大对重点学科和科研项目的奖励力度,形成全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风气。

5.3 培训方式应多样化。

由于医务人员上班时间的不确定性,可以采用E-Learning的培训方法,在网上建立一个组织学习知识库,通过在网上开设课程,将文字、图片及影音文件等培训资料放在网上,形成一个网上资料馆,供全院职工自主学习、经验交流和自主考试。这种方式具有信息量大,新知识、新观念传递优势明显,使用灵活,符合分散式学习的新趋势。学员可灵活选择学习进度、时间、地点和内容,节省了学员集中培训的时间与费用,大大提升员工的整体培训效能。也可以通过网上考试评估,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低成本地更新培训内容[7]。

5.4 加强继续医学教育。

根据员工不同的学历、职称层次分别设置不同的业务培训目标和课程,逐步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重点打造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大对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出国深造、高校培养、建立重点学科(实验室)、国家级科研、院外讲课、出版著作、发表译文、参加学术团体等方式;高级职称人员主要有学术交流、省级科研、撰写论文、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大查房、院内讲课等方式;中级职称人员通过学历教育、外出进修、继教项目培训、学术讲座、市厅级科研、大科轮转、进修实习带教、科内讲课、撰写论文等方式;初级职称人员主要通过学历教育、岗前培训、专科医师培训,三基三严培训、远程网络学习、院内学术讲座、岗位培训、科内学习以及撰写读书报告等方式学习。行政管理及后勤人员培训主要通过管理项目培训(如MBA)、邀请管理专家讲课、实地考察、学习研讨等方式学习。年终将继教学分纳入年度考核或评先选优的内容之一,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职位变动等奖惩挂钩,并评选出学习型员工。

5.5 制定出学习型科室的考核办法。

年终由医院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科室的学习状况进行考评,考评指标有:科室发表论文著作数、立项科研课题数、申报重点学科项目数、继续医学教育达标率、参加院内外学术活动人次、科室学习次数、外派进修学习人数、举办继续医学项目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数等,根据考评得分多少评选出学习型科室,并按照奖励办法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于促进全员学习,团体学习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也会在科室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

5.6 年初由院教育培训管理小组讨论确定全年的学习预算费用。

如将医院业务收入的2~5%作为学习培训费用,全院三级培训组织在年初制定出学习培训计划(含学习目标、内容和经费预算),将医院总的预算费用分为医院培训、中心培训和科室培训三部分,年终检查经费的使用情况,如果没有完成学习计划或达到学习目标,在明年的预算中酌情减少,如果经费使用合理,学习效果较好,在明年的预算中将适当增加,目的是要求各级培训组织切实承担起学习的责任,为员工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机会。

总之,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全面提升妇幼卫生人才素质,增强妇幼保健机构的组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妇幼保健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是妇幼保健院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脉搏的重要举措,是妇幼保健院蓬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敢于实践,积极探索出适合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学习型组织的新路子。

摘要:妇幼卫生是立足现代,面向未来的事业,妇幼卫生人才的素质将直接影响中国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与全国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情况的对比,以及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的科研能力、教学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和“5.12”灾后重建现状,说明了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方法,对创建学习型妇幼保健院提出了思考和措施。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1)[Z].

[2]程洁,王斌全,余艳萍.创建学习型医院的理论探讨.中国医疗前沿[J],2011,6(7):92.

[3]2010年度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调查报告[R].2011,1-27.

[4]陈传林.论医学人才的主要特点与成才规律[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12.

[5]张建,吴宇彤.创建学习型组织塑造医院文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12(24):804-805.

[6]陈维政.组织行为学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加速基层卫生和妇幼体系建设 篇10

一、强力推进抓整合, 实现资源深度融合

去年以来, 我们借卫生计生机构改革的大好机遇, 巩固完善县、乡、村三级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顺利实现了卫生计生机构和业务的全面整合。一是快速推进机构整合。按照县委、县政府卫生计生机构改革要求, 在行政机构整合到位后, 迅速组建基层卫生和妇幼健康管理办公室, 承担卫生和妇幼健康工作职能。同时, 将县计生服务站整合到县妇幼保健院, 成立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保留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两块牌子。将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并入辖区乡镇卫生院, 加挂乡镇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站门牌, 在各村卫生室加挂村卫生和计生服务室, 确保县、乡、村三级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健全。

二是合理解决用人机制。院站合并后, 针对业务融合难、身份不统一等问题, 我们坚持“大稳定、小调整、优结构、深融合”的工作思路, 对原乡镇计生服务站站长直接转任乡镇卫生院副院长或院委会成员, 将村医纳入村计生服务工作序列。针对人员身份及工资待遇不统一问题, 采取从业资格考试的办法, 将原计生站技术人员全部纳入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 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保证了卫生、计生技术服务队伍的稳定。

三是专业职能深度融合。在科室设置上, 按照充分保障计生服务工作要求, 在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项目中心增设了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办公室、妇幼健康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婚检孕优咨询室, 负责全县妇幼健康服务的组织管理、业务培训、督导考核等业务;在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和门诊部分别设立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办公室和计生服务咨询室、药具发放管理室, 将计生服务与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及门诊妇产科业务有机融合;在村卫生室设立计生服务室, 将计生宣传、育龄妇女健康体检和孕前优生服务的组织协调、药具发放等工作交由村医去落实。在信息共享上, 把原卫生、计生信息平台整合为卫计信息中心, 建立统一管理、资源共享、运行高效、服务便捷的卫生计生综合信息平台, 实现了信息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明确目标抓“两创”, 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按照省市“两创一提”的总体思路, 我们以积极争创基层卫生工作先进县和先进乡镇为抓手, 通过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 提升了全县基层卫生计生整体服务能力。一是认真谋划, 总揽全局抓“两创”。为保证“两创”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 先后出台了《保康县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保康县“四化”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保康县“五化”村卫生室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 指导创建工作。同时紧盯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组建基层卫生计生服务师资团队, 根据各乡镇实际工作需求, 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的方式, 大力开展业务理论和技能培训, 不断规范服务行为, 使基层整体服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二是严格管理, 高点定位创“四化”。在创建“四化”乡镇卫生院工作中, 我们紧紧围绕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培训指导、强化督办检查、强化考核考评、强化奖励兑现“五个强化”, 全面落实创建任务。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 将“四化”创建纳入年度评优表模内容, 对通过省、市评审的单位, 按照评审得分等级, 整合相关资金, 一次性给予10—15万元的奖励, 以经济杠杆撬动创建热情。

三是明确责任, 强化措施促“五化”。在创建“五化”村卫生室工作中, 我们按照先易后难的指导思想, 重点针对建设资金投入困难这一核心问题, 以积极争取“三个支持”为抓手, 全面落实创建任务。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 由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五化”村卫生室创建工作责任状, 将创建任务纳入政府年度工作实绩考核。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对符合中央和省财政扶持条件的村, 按程序上报资料, 争取中央和省财政的资金支持;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村卫生室, 积极争取县财政配套经费和挂点单位扶持资金的支持。对确有特殊困难的村, 直接组织财力、物力, 设法给予扶持。2014年, 全县共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54家, “五化”村卫生室创建达标179家, 5家“四化”乡镇卫生院创建单位全部通过上级评审, 其中歇马中心卫生院荣获全省“十佳四化乡镇卫生院”荣誉称号。

三、健全机制抓公卫,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我们坚持把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惠民工程抓紧抓好, 健全“四项机制”, 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发展。一是健全考核机制。将项目实施情况列为政府工作考核指标, 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 对项目实施方案、服务规范、绩效考核、资金管理等内容进一步细化, 出台了一系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细则, 在业务管理、具体服务上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健全保障机制。全额预算、足额保障各项配套经费和工作经费, 按标准落实乡村医生补助, 并纳入常年预算, 实行财政专户管理, 绩效考核, 专项拨付。

三是健全考评机制。我们建立了分级定期督导考核机制, 由县考核乡 (镇) , 乡镇考核村 (站) , 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年终进行总考核, 督导考核结果与项目经费拨付直接挂钩。每次督导后即召开一次项目工作推进会, 通报督导情况, 推广工作经验, 查找问题和不足, 提出整改意见, 促进项目工作平衡推进。

四是健全管理机制。逐步健全以疾控、妇幼保健、卫生计生综合执法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业务指导, 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 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实行项目单位一把手负责制, 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确保项目工作任务规范落实。在2014年的全市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 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卫妇幼项目工作均位居前列。

四、深化改革求创新, 探索卫生运行新机制

我们紧紧抓住深化改革的大好机遇, 大胆创新, 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具有保康特色的基层卫生工作新模式、新机制。一是不断完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模式。针对家庭医生团队在实际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进一步对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的工作方案、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进行系统修订和完善, 强化服务保障。全县居民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率达到40%以上, 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和满意度达到60%以上。

二是实施分级诊疗服务模式。通过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制定分级医疗标准、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完善医保补偿政策等综合措施, 逐步形成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 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整体利用效率逐步提高。

妇幼卫生工作 篇11

【摘 要】:妇幼保健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依法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我国妇幼保健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探讨,对新时期我国的妇幼保健工作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妇幼保健;妇女儿童;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039-01

妇幼保健机构是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的使命。妇幼保健机构的特殊职能和特殊使命决定了妇幼保健机构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其他任何卫生服务机构无法替代的。《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母婴保健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妇幼保健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卫生改革的深化、乡镇机构的改革,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甚至很多地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出现了大幅度滑坡。

1 目前我国妇幼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国家对妇幼保健工作投入不足 妇幼保健服务属于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服务的主体是妇女儿童,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在基层,以社会效益为主,工作的性质不同于综合医院。妇幼保健工作肩负着极其繁重的历史任务,又要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服务。妇幼保健工作,必须有基本的投入做保障。尽管各级政府多年来对妇幼卫生投入了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但由于地方财政有限,对妇幼保健机构的投人还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仅有人员经费,无事业发展经费,依靠业务创收来求得发展。因此,我国妇幼保健所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较差,现有办公用房建造早,且设备较为落后,B超以及妇科检验设备大部分为20世纪80年代购置,远不能适应当前妇幼保健需要,严重制约了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

1.2 取消强制婚前医学检查 (婚检)带来的严重影响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以来,我国规范了婚检工作管理,民政、卫生、计生部门已达成共识:民政部门必须凭婚前检查办理结婚证,计生必须凭结婚证办理生育服务证,卫生部门凭生育服务证接收产妇分娩。但自2003年一些媒体宣传要取消婚检,使已逐步走向正规的婚检工作严重受损,影响了婚检工作的有序进行,目前婚检率达不到5%,不仅降低了婚检工作带来的拉动效益,更为主要的是降低了出生人口的质量。

1.3 妇幼保健队伍不稳定 多年来,妇幼卫生人员的工资待遇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有一大批有经验、有一定水平的妇幼保健人员通过各种梁道改行或向医疗临床流动。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比较艰苦,子女入托、入学困难,外出学习机会少,使部分有事业心,要求上进的保健人员不安于现状,想方设法,使出浑身力量也要跳槽,从而导致基层妇幼保健人员不是缺空,就是每年重新配备,使指导村级开展保健工作难上加难。

1.4 无序竞争带来的影响 周围医疗网点的增多,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妇幼保健所的业务工作量不饱和,同时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建立,特别是计生指导站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使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妇女病普查工作处于一种恶性循环、无序竞争之中,给我们现有的妇幼保健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严重削减了妇幼保健机构的工作职能和工作量。如何在这种恶性循环无序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是我们妇幼保健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搞好新时期妇幼保健工作的思路对策

2.1 政府重视 政府重视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基础,许多妇幼保健工作开展较好地方的政府行为值得提倡。妇幼保健工作同其它公共卫生工作一样服务于保护公众基本健康权利,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了服务于社会的大目标,所以政府必须加强,不能弱化,更不能当包袱一甩了之。

2.2 增强对妇幼保健的投入,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的待遇 增强对妇幼保健的投入,顺应卫生战略的重点转移,需要上级对妇幼卫生实行政策性的倾斜,不断充实和稳定农村妇幼保健队伍。可将大、中专毕业生先充实到妇幼保健队伍中去,尽可能为妇幼保健人员排忧解难。

2.3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妇幼保健专业队伍 医疗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妇幼保健专业队伍,在当前知识经济空前发展的时代,软件建设比硬件建设更为重要。因此,要加强妇幼保健人员特别是基层妇保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在职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自学考试,参加更高层次的学习,同时加强骨干力量的培训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流动措施,各尽其能发挥潜能,大展才华,以提高妇幼保健机构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2.4 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突出优势项目,增强创收能力 始终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这一方针,以保健带动临床,以临床支持保健。在临床科目设置上注意把握“大专科、小综合”这一原则,对与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妇产科、儿科加大资金投人和人员配置力度,同时注重提高综合救治能力,突出优势项目,增强服务能力。

总之,在当前形式下,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要进一步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努力提高我们的妇幼保健知识和水平,满足百姓妇幼保健方面的需要。

妇幼卫生工作 篇12

1 全球卫生内涵及其背景

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的肆虐, “全球卫生”概念也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由公共卫生 (public health) 和国际卫生 (international health) 发展出来的新的概念, 全球卫生仍然包含卫生学 (hygiene) 和热带医学 (tropical medicine) 的内涵, 然而, 全球卫生的外延已明显扩展, 并不断顺应时代的变迁。Koplan JP等学者作为全球卫生执行委员会 (Global Health Executive Board) 成员, 在2009年对全球卫生进行了定义:①以人群为基础, 预防为中心;②主要对象为贫困、易感人群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匮乏的人群;③需要采用多学科研究方法;④强调健康是公益事业, 以及系统和结构的重要性;⑤需要多部门合作[1]。显然, Koplan等学者的观点认为全球卫生与公共卫生、国际卫生三者均拥有共同的特点。

全球卫生定义中, 首先是强调“全球 (global) ”的卫生问题, 它不仅包括跨越国界的卫生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指严重影响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卫生问题, 或者该卫生问题存在跨国性影响因素, 比如气候变化 (climate change) 、城市化 (urbanization) 、消除脊髓灰质炎 (polio eradication) 。流行性传染性疾病, 如登革热、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HIV感染是典型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全球卫生同时还关注诸如妇幼卫生、烟草控制、微量元素缺乏、肥胖、伤害预防、流动人口健康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等。因此, 全球卫生中“全球”的内涵是指卫生问题的广度 (scope) , 而非卫生问题的来源地 (location) 。基于这一层面, 全球卫生类似于公共卫生, 而非国际卫生, 全球卫生既可以关注国内卫生不均等性 (domestic health disparities) , 又可以涉及国际性卫生问题。全球卫生执行委员会还强调, 全球卫生还涉及卫生体系、卫生筹资、卫生人力资源的分布和培训等诸多方面, 这一层面上又超越了公共卫生所强调的卫生保健工作者能力建设 (capacity-building) 。

在关注现有健康问题的同时, 全球卫生还积极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活跃在全球卫生舞台上的行为体包括了政府及其卫生部门、跨政府机构如联合国、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各种健康相关的基金会、公私伙伴关系及慈善机构等, 如何在这些角色中取得协调、共促健康, 是全球卫生治理的重要内容。此外, 全球卫生还倡导通过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途径来促进健康公平、增进社会福祉, 主张从体制出发, 改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2]。

全球卫生的重要性使其被纳入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 也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2007年4月, 巴西、法国、印度尼西亚、挪威、塞内加尔、南非和泰国等七国联合发表了《奥斯陆部长宣言》, 将全球卫生提上国家发展议程;同年, 英格兰首席医疗官向政府提交了《卫生是全球的》发展报告, 阐述了全球卫生的重要性, 得到政府首肯, 并于2008年正式发布全球卫生战略。同时, 有关全球卫生的论著和研究文献在近年来增速明显, 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也频频召开, 其重要性和关注度可见一斑。

2 重返阿拉木图宣言, 建立全球人类健康新世纪

人们认识到, 在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迈进的过程中, 大多数人群被遗落在后面了。这种丧失机遇的意识使人们回忆起30年前在阿拉木图引发对健康的价值观发生的革命性改革的原因。阿拉木图会议启动了“初级卫生保健运动”, 它发动卫生专业人士和机构, 政府及民间社会组织, 研究人员以及基层组织共同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解决“在政治、社会及经济方面难以接受的” 卫生服务不均等问题。阿拉木图宣言明确了其所追寻的价值观:社会公正和人人享有更佳健康的权利, 参与以及团结。人们意识到, 为实现这些价值观, 卫生保健系统的运作模式及利用其他部门潜能的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变革。阿拉木图宣言特别强调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 (equitable distribution) , 即强调所有人不分贫贱、富贵、远近, 都能公平地获得医疗服务, 尤其是绝大部分医疗资源集中于城市, 应该设法提高在农村地区医疗及卫生的投资, 以减少城乡差距[3]。这与我们强调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一致。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权衡诸多因素时优先考虑人群“对卫生及卫生保健的期望”并确保“ (他们的) 发言权和选择权能对卫生服务体系的设计及运作施加决定性的影响” 。要实现这些目标, 卫生系统必须对变化的世界提出的诸多挑战和不断增长的社会期望做出响应。这些响应包括对当今社会卫生系统的运作模式进行实质性的重新定向和改革。

2008年, WHO提出了《初级卫生保健:过去重要, 现在更重要 (Primary health care: Now more than ever) 》的年度卫生报告, 重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同时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要坚持的四项核心原则:全民保健、以人为本的服务、有益的公共政策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领导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两个文件首次提出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最基本的内容, 是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追求的卫生目标, 是我国医改方案的“亮点”之一。

3 我国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面临挑战

改革开放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 也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但是, 与快速的经济增长相比, 中国社会发展的速度和程度相对滞后, 社会公平性和普惠性的问题日益突显。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转型时期, 伴随着市场导向的改革日益深入, 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了大量的政策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 使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妇幼卫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4]。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仍不相适应, 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仍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 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 中提出的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目标仍需要艰苦地努力。

3.1 妇女儿童生存状态与发达国家距离甚远

自1991年以来, 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从1991年的61‰降到2004年的25‰。值得注意的是, 全国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3.9%。新生儿死亡率下降速度略缓。反观世界各国近些年婴儿死亡率的降低状况,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尽管世界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婴儿死亡率已经较低或很低, 但是他们的这一指标仍在继续下降, 有些国家的降速甚至比部分中、高婴儿死亡率的国家更快。根据UNICEF 2009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 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低的国家和地区仅为3‰~4‰, 其中既包括瑞典、卢森堡、冰岛、丹麦、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也包括摩纳哥、新加坡、斯洛文尼亚等较发达的国家, 它们占到全球国家 (地区) 总数的约10%左右[5]。由此可见, 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3.2 妇女儿童生存状态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类似的马来西亚、泰国、越南, 甚至经济水平远不如中国的斯里兰卡等国家, 婴儿死亡率却持续显著下降, 追上并大大超越了中国。这提示, 与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相比, 中国妇幼卫生指标的改善还具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但同时也显示, 在现有的基础上改善我国妇女和儿童生存状态, 还面临众多的挑战。

3.3 巨大的地区和城乡差异

尽管儿童死亡率有了大幅度下降, 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在下降的水平和幅度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1996-2004期间, 城市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22.8%, 农村地区下降了46.8%。在一类、二类和三类农村地区, 下降幅度几乎达到了50%, 但在四类地区, 只有15.7%。这些数据再度表明,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自1991年以来, 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991年的80.0/10万下降到2004年的48.3/10万。但是不同地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下降的幅度和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约为城市的3.2倍, 而且城乡之间的差距从1996年的2.7倍扩大到2004年的3.2倍。2004年, 内地和边远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是沿海地区的4.1倍和7.7倍, 农村二、三、四类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最高, 分别是城市的2.9倍、4.4倍和5.3倍。

城乡之间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不良率差距大约是3倍。2002年, 儿童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农村是17.3%, 城市仅为4.9%;农村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是9.3%, 而城市仅为3.1%[6]。

3.4 被边缘化的流动人口

逐渐加深的贫困, 较差的生活条件以及得不到或只能得到很少的产前和产后保健, 使一些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妇女处于较高的孕产期死亡风险中。2005年, 上海该类人群的孕产妇死亡率为48/10万, 而普通城市居民孕产妇死亡率只有1.6/10万;2004年, 北京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率为42/10万, 常住人口仅为18/10万[7]。

3.5 预防性服务不足

良好的生殖健康预防性服务, 如健康教育、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以及对生殖道感染的筛查等, 由于数十年来实行的财政分灶吃饭体制和政府对卫生系统的经费投入不足而受到削弱。过于强调回收成本, 向服务利用者收费和销售药品, 使卫生服务机构偏向于提供治疗服务。贫困农村地区对生殖健康服务的利用由于健康教育的不足、人们对服务质量的不信任以及服务质量低下而严重不足, 不平等现象加剧。

3.6 性别不公平现象卷土重来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Amartya Sen曾评价认为, 中国是世界上“消失了的女性 (missing women) ”人数最多的国家[8]。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出生性别比攀升到了117[9]。婴儿期和儿童期都存在性别歧视, 2000年女婴死亡率达到33.7%, 而男婴死亡率则只有23.9%[10]。

3.7 与经济增长的不相称

近20年来, 根据世界银行、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国际组织或机构的年度报告, 中国的婴儿死亡率在世界各国的排位均出现了序次“下滑”的局面。中国GDP的年均增长率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奇迹”。相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中国的婴儿死亡率进入了下降缓慢的“平台期”:1997年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为33.1‰, 1998-1999 年不降反升, 出现徘徊, 到2002年这一指标才进一步降低到29.2‰。中国妇幼健康水平和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与国家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未能同步的现象较为突出。

4 反思

4.1 世界的经验

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中国的婴儿死亡率降低还远没有抵达“谷底”, 下降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 中国过早进入“平台期”并不正常。一些妇幼卫生指标好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则表明:妇幼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而这要以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优先投入为保证。

在发达国家, 如芬兰, 其母婴服务设施和机构广布于居民区内, 助产士和公共健康护士定期访问家庭, 服务的可及性很强。同时, 所有相关服务都是免费的。虽然芬兰的妇幼服务设施的使用是自愿的, 但是无论家庭的经济状况如何, 几乎100%的家庭都使用母婴保健服务[5]。

因此, 在中国加强农村和社区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改善乡镇卫生院的产科服务条件, 强化和规范农村孕产妇转诊急救制度, 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妇幼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切实解决农村和城市社区妇幼保健人力资源不足和服务能力低下的状况, 是有效降低我国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的必要途径。

4.2 进一步明确妇幼卫生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地位

4.2.1 高度认识作为典型公共产品的妇幼卫生所体现的社会共享性和公益性 明确界定妇幼卫生在促进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落实人口政策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充分考虑妇幼卫生对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重大影响。 将妇幼卫生作为公共卫生优先发展的领域,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法制保证、群众参与的原则, 制定国家妇幼卫生发展战略, 并将其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之中。

4.2.2 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公共责任 明确妇幼卫生服务不能以市场为主导, 明确妇幼卫生应是政府优先考虑和发展的公共服务领域, 明确政府在推进服务可及性、均等化和普惠性方面的社会职责;大幅度增加对妇幼卫生的投入和财政保障, 妇幼卫生经费纳入公共财政的优先领域; 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 确保妇幼卫生公共产品的优先提供, 并实行基本服务项目由政府买单的免费服务;倾力改善妇幼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和可及性, 保证社会最弱势和边缘的妇幼群体能够获得最基本的服务;履行调控职能, 实行政府规制;建立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机制, 加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4.2.3 进一步明确改进和完善妇幼卫生服务模式重要性 妇幼卫生与一般意义的医疗卫生在服务理念、服务对象上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妇幼卫生服务强调面向健康人群、面向基层、面向预防保健, 突出系统服务、系列服务、追踪服务和人性化服务的现代服务模式;重视对基层服务设施的配备、人员的培训、技术的指导 (手段) ;建立规范、及时和有效的转诊制度 (机制) ;加强服务的监测和监督 (必要途径) ;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妇幼卫生服务的完善和妇幼卫生水平的提高 (创新方式) ;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 儿童营养不良与伤害的避免和减少, 母亲生育安全, 妇女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以及艾滋病的重点预防和保护等 (关注重点和难点) 。

5 实现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

5.1 实现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原则

本着公平的原则, 所有妇女和儿童, 不论其生活或出生在何处, 都应有权利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包括产科和新生儿服务, 享受和利用预防保健、治疗和营养等有效干预措施, 确保妇女和儿童人人享有优质的产前、产时和新生儿期、婴幼儿期的基本保健服务以及儿童综合保健服务。

积极实施妇幼保健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解决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大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

因地制宜地开展妇幼保健服务, 关注农村地区特别是二/三/四类农村地区, 关注城市贫困人口和流动人口。

5.2 为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进一步完善妇幼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的同时, 加强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将妇幼卫生指标明确纳入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规划, 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制度化、递增式的妇幼卫生经费投入机制, 保证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甚至超前;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增加对贫困地区和重点人群的资金投入;同时建立对基本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的资金导向机制, 增强妇幼卫生资金投入的效率和有效性。

5.3 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 我国在实施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 9项中有3项与妇幼卫生相关。分别是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 开展新生儿访视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为孕产妇开展每年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11]。

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民生工程, 积极实施妇幼保健重大专项。例如,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12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意见》中提出, 开展的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民生工程, 其中包括婚前医学检查 (免费) :每对婚前检查基本项目财政补助108元, 所需经费省财政承担5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中央财政自2009年起对中西部地区按照活产数人均300元补助, 同时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规定给予补助;儿童免疫接种 (免费) ;按照全省每年约83万名新出生儿童、人均接种22针次和每针补助3元安排补助经费;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共同承担;妇幼保健能力建设 (设备添加和房屋维修) :每年安排2 500万元, 安排25个机构建设, 各补助100万元, 地方财政负责安排项目工作和奖励经费。

妇幼健康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妇幼群体同时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妇幼保健是满足人们基本健康需求、实现健康权利的重要途径。“儿童优先, 母亲安全”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政要的共识。我国妇幼保健网络相对健全, 妇女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相对清楚, 妇幼卫生国际合作经验有一定的积累。我们有理由相信, 率先实现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将为全面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示范。

参考文献

[1]Koplan JP, Bond TC, Merson MH, et al.Towards acommon definition of global health[J].Lancet, 2009, 373:1993-1995.

[2]Kickbusch I, Silberschmidt G, Buss P.Global healthdiplomacy:the need fornew perspectives, strategicapproaches and skills in global health[J].Bull WorldHealth Organ, 2007, 85 (3) :230-232.

[3]WHO.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8-Primary health care:Now more than ever[EB/OL].http://www.who.int/whr/2008/whr08-en.pdf.

[4]China Ministry of Health, WHO, UNICEF, UNFPA.Jointreview of maternal and child survival strategies in China[EB/OL].http://www.wpro.who.int/NR/rdonlyres/E6C29183-BC8E-4DEF-9A50-3606032E8CB4/0/MaternalandChildSurvivalStrategyinChinaENG.pdf.

[5]UNICEF.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hildren 2009:Maternal and newborn health[EB/OL].http://www.unicef.org/sowc09/docs/SOWC09-FullReport-EN.pdf.

[6]陈春明.中国营养状况十年跟踪1990-2000[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7]Zhan S, Sun Z, Blas E.Economic transition and maternalhealth care for internal migrants in Shanghai, China[J].Health Policy Plan, 2002, 17 (suppl 1) :47-55.

[8]Sen A.Missing women-revisited[J].BMJ, 2003, 327 (7427) :1297-1298.

[9]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10]Banister J.Shortage of girls in China today[J].J PopulRes, 2004, 21:19-45.

上一篇:音乐课中的合作学习下一篇:早期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