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都镇中心卫生院妇幼保健工作总结

2024-05-18

甘都镇中心卫生院妇幼保健工作总结(共2篇)

甘都镇中心卫生院妇幼保健工作总结 篇1

2011年甘都镇中心卫生院妇幼保健工作

总结

2011年我院妇幼保健工作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依托妇幼卫生项目进一步加强产科质量管理,围绕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中心,强化乡,村两级妇幼资料的管理,注重健康教育不断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使我院的妇幼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

为了使我院的妇幼保健工作顺利进展不断完善产儿科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切实降低孕产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增强群众的健康意识,制定了《二0一一年甘都镇中心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二0一一年甘都镇中心卫生院实施降消项目工作计划,》《二0一一年甘都镇中心卫生院实施西班牙项目工作计划》将主要工作纳入到村卫生室考核中,进一步管理和落实村级资料的规范化管理。

二.扎实有效开展妇幼卫生工作:

(一).西班牙项目进展顺利,制定了计划和年终总结,通过开发使用母子保健手册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村医培训工作显著业务有所提高,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二)降消项目工作制定了工作计划,每月20日召开村医例会,例会工作达到了掌握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提升业务水平的预期效果。对每村每双月进行督导,深入村卫生室采取查,看,听,核的方法全面了解妇幼保健及降消项目进展情况。

(三)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项目 为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通过母婴传播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县卫生局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的实施方案制定了结合我院实际的《甘都中心卫生院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院长

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截止9月底共检测艾滋病277人,梅毒检测74人,乙肝检测74人。检测率为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00%。

三.完成了信息报告:

据统计全镇活产493人 产妇数491人,住院分娩471人,住院分娩率96.1%。其中本院住院分娩277人,高危产妇75人,高危产妇住院分娩75人,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为100%,产前检查率为86.6%,产后访视率为97%。母乳喂养率为98%,纯母乳喂养70%。5岁以下儿童死亡9人。无一例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营养检测1898人,检测率为81%,发现营养不良25人,营养不良率为1.3%。

四,加强村医的培训:

我院在2011年中每月召开例会,培训了村医妇幼保健三种表册的填写方法和规范使用母子保健手册,并在下乡的机会入户进行健康教育,并在西班牙项目检查组的带领下对孕妇和儿童家长进行孕期保健和儿童合理饮食指导,对我院的妇女儿童保健工 作给予很大帮助。我们力争整改今年的不足,在以后继续努力做好妇幼保健工作。

甘都中心卫生院

2011年10月15日

2011年甘都中心卫生院妇幼保健工作

甘都中心卫生院 2011年10月15日

甘都镇中心卫生院妇幼保健工作总结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西城区7个社区卫生中心预防保健科的122名工作人员。

1.2 调查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构成、工作年限、工作满意度等。

1.3 统计学处理

经质控审核将调查表所得资料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 13.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西城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西北部,总面积31.66 km2,现有人口76.6万人。辖区内共有7个街道,148个居委会,每个街道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的工作人员共122名,与辖区人口数之比为1∶6 000~7 000。其中,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人,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人,金融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人,西长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人。

2.2 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情况

2.2.1 性别、年龄情况:

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中,女性120名,男性2名。平均年龄(中位数)为39岁,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19岁。主要集中在50~60岁组和20~30岁组,分别为36人和35人,占全部工作人员的29.51%和28.69%。年龄构成,见表1。

2.2.2 学历情况:

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共24人(其中研究生1人),占全部工作人员的19.67%;大专学历58人,占47.54%;高中及中专学历40人,占32.79%。

2.2.3 职称情况:

高级职称(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4人,中级职称(主治医师、主管医师/护师)39人,初级职称(医师/护师/护士)60人,实习医师/助理医师19人。高、中、初级职称之比大约1∶10∶15。新上岗的实习医师/助理医师较多,占15.57%。职称构成,见表2。

2.2.4 工作年限情况:

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的平均工作年限(中位数)为8.5年,最长的为38年,最短的不足1年(新上岗)。其中,工作不足1年的22人,1~4年27人,5~10年16人,10~20年21人,20~30年25人,30年以上11人。近几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续进入新人,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占到40.16%。由于新上岗人员较多,缺乏社区卫生尤其是预防保健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我们应重视对新上岗人员的全面培养,为其提供学习、深造机会,切实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保证服务质量。

2.2.5 工作满意度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对机构的管理体制非常满意(满意度为100.00%);对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落实情况和日常工作内容比较满意(满意度分别为79.29%和80.00%);对工资分配制度不太满意(满意度仅为32.86%)。

3 讨论

3.1 社区卫生服务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十一五”期间,原则上按照每2 000名服务人口配备1名预防保健人员的标准,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健全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

3.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是决定因素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是构成社区卫生服务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年龄、学历、职称和技能等的状况直接决定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生存与发展[3]。从调查结果可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根据西城区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半径、居委会数量等,预防保健科约需配置300名工作人员。目前,仅有122名工作人员,占需要量的40%,不能满足当前社区卫生预防保健工作的需要。我们要加大人才引进和补充力度,一方面鼓励和吸引高等医学院校新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到社区中心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医务人员的转岗培训,吸引大中型医疗机构离退休或在职医护人员到社区中心任职或兼职。

3.3 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

工作人员年龄偏大,主要集中在50~60岁组,占全部工作人员的31.30%。表明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中坚力量薄弱,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工作的发展,应注意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更多地充实年轻、知识层次比较高的人员到预防保健服务的队伍之中。

3.4 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性别比例失调

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性别差异极大,仅有2名男性,比例严重失调。尽管女性在“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有其特长,但男性过少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3.5 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低

学历水平在一定条件下说明他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学历层次偏低,以大专为主,占全部工作人员的44.35%;本科以上学历仅占20.87%。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业务工作的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其直接关系着社区服务机构在社区居民中的形象和影响[4]。我们应鼓励工作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历层次,改善和提高知识结构。

3.6 缺乏高级技术人员

世界各国均以职称结构作为衡量群体结构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5]。调查结果表明,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全部工作人员的52.17%;中级职称占33.91%;高级职称仅4人,占3.48%。说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尚未形成以中级职称技术人员为骨干,专家作为技术指导的队伍结构,还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预防保健服务的需要。

3.7 建立激励机制

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对机构的管理体制满意,对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和日常工作内容比较满意,但对工资分配制度不太满意。提示我们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制定财务绩效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技术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充分调动和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发爱岗敬业精神,稳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辛梅,曲江斌,林静.济南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J].社区卫生服务研究与交流,2004,7(21):1624.

[2]张东峰,杨九龙.青岛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6):720-721.

[3]贾利高,王芳,林良强,等.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况调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1):35-37.

[4]王米兰,潘传德.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素质现状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2006,4(9):51-52.

上一篇:《小学语文多元化识字教学研究》课题计划下一篇:酒店年度客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