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创伤压力

2024-09-26

继发性创伤压力(精选3篇)

继发性创伤压力 篇1

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的作用下, 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创伤。其严重程度采用多发伤创伤严重度评分法 (A IS-ISS) , 凡ISS>16者定为严重多发伤。严重多发伤是急诊科的常见急症, 病情危重多变, 病死率高, 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急救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科2007年9月—2010年9月共抢救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143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43例患者中男98例, 女45例, 年龄12岁~78岁, 平均年龄3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96例, 坠落伤24例, 刀刺伤9例, 挤压伤6例, 爆炸伤5例, 其他3例。伤后至接诊时间为15 m in~3 h, 就诊时呼吸心搏停止12例, 处于濒死状态21例, 6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休克表现。伤及部位:腹部多脏器损伤33例, 腹部合并其他部位伤27例, 胸部合并其他部位伤25例, 颅脑伤合并骨折52例, 其他6例, ISS评分均>16分。

2 急救护理措施

2.1 伤情评估

严重多发创伤是一种并发症多、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的动态损伤。接触患者后应简明扼要询问病史, 同时迅速评估伤情, 按A BBCS法检查患者:A (A irway, 气道) 有无堵塞;B (Breathe, 呼吸) 深度和频率;B (Bleeding, 出血) 体表及体腔主要出血部位;C (Circulate, 循环) 脉搏、血压及末梢循环;S (Sense, 感知觉) 患者意识、反应。

2.2 快速准确地执行V IPCO抢救程序

V (V entilation) 即保持呼吸道通畅, 迅速清除呼吸道异物, 予高流量吸氧, 并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对舌后坠者用拉舌钳拉出并固定, 对有呼吸衰竭表现者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备好呼吸机调节参数, 协助医生进行相关操作。本组共41例行气管插管, 9例气管切开, 其中32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I (Infusion) :立即在上肢或颈部建立2~3条静脉通路。上肢或头部损伤者取下肢静脉, 疑有骨折者, 则在骨折部位的向心端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液、输血, 以扩充血容量纠正休克。使用动、静脉套管针, 确保液体的快速输注及标本的抽取。对穿刺困难者, 立即行静脉切开置管输液。液体的复苏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 根据血压情况调节滴速, 并及时配血, 为急诊输血做好准备。P (Pulsation) :即对心脏泵功能的监测, 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及时发现纠正心律失常, 心脏骤停时立即行心肺复苏术。C (Control bleeding) :紧急控制出血, 有明显的外出血者给予加压、填塞、钳扎等止血措施并抬高患肢。O (O peration) :手术, 需紧急手术者, 应急诊尽快完成交叉配血、备皮、皮试等术前准备, 立即送手术室手术。注意转送途中生命体征的监测, 发现病情恶化时, 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 同时做好抢救记录及交接班工作。

2.3 心理护理

在抢救中几乎100%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 有的患者会产生悲观情绪。在积极抢救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同情患者, 对意识清醒者, 多与之交谈、鼓励和安慰, 消除其恐惧心理, 使之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

3 结果

本组143例患者中, 抢救成功117例, 抢救成功率为82%.死亡26例, 死亡患者中院前死亡9例, 急诊抢救室死亡15例, 2例送手术室途中死亡。

4 讨论

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情复杂、凶险、病死率高, 所致死亡有三个高峰[1]:第一个死亡高峰出现在创伤后数分钟之内, 因为极严重致命伤, 极少能救护存活。第二个死亡高峰出现在创伤后6 h~8 h内, 因颅内硬膜下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和 (或) 出血性休克所致, 此期间若抢救及时能减低病死率。第三个死亡高峰发生于创伤后数日或数周内, 因各器官功能衰竭或全身重度感染所致。创伤后60 m in内的抢救能明显降低第二个死亡高峰, 被称为“黄金1小时”, 故急救护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2]。

急诊护士应分工明确, 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统一指挥协调,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 分清轻重缓急, 科学规范地执行抢救护理程序, 并重视心理护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方颖, 方绍明.严重多发性创伤分类和临床特点[J].中国医刊, 2001, 36 (12) :8.

[2]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 :52.

多发性创伤急救的护理体会 篇2

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的作用下, 人体同时或相继2个或2个以上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 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 也可能危及生命。多发性创伤伤情变化快, 病死率高[1], 因此, 多发性创伤患者在急诊时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由于多发性创伤来势凶险、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而成为急诊工作的一个难题。2010年3月-2012年3月, 我科收治多发性创伤患者65例, 予以相应的急救处理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多发性创伤患者65例, 男39例, 女26例;年龄20~60岁, 受伤至就诊时间约20~120min。致伤因素:交通事故47例, 坠落伤5例, 刀砍伤11例, 塌陷伤2例。损伤情况:以颅脑损伤为主35例, 胸腹部损伤为主23例, 四肢骨盆损伤为主7例。

1.2 方法

65例患者中予剖腹探查术20例, 气管插管术8例, 心肺复苏术2例, 开颅术24例, 胸腔闭式引流术6例,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例。

1.3 结果

65例患者抢救成功64例, 死亡1例。

2 急救与护理措施

2.1 急救原则

(1) 多发性创伤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遵循边抢救边诊断原则, 即诊断→抢救→诊断→治疗, 首先抢救患者的生命, 如先进行检查可能延误抢救时机, 给患者造成危险。 (2) 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抢救时应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 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如对呼吸道阻塞和窒息者, 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及早建立人工气道;对呼吸心跳骤停者, 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严重内脏破裂出血者, 应边抗休克边紧急手术;对开放性气胸或张力性气胸者, 应立即封闭伤口, 予减压排气或胸腔闭式引流等。

2.2 快速作出伤情评估

急诊护士在预检伤员时, 应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评估伤情[2]。在询问的同时, 立即解开 (或剪开) 患者的衣裤, 按ABCDE法检查:A (airway, 气道) 有无堵塞;B (breathing, 呼吸) 幅度和频率;C (circulation, 循环) 脉搏、血压、末梢循环;D (disability) 神经损伤程度评估;E (exposure) 全身检查。对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作初步评估, 后据各部位伤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抢救顺序。

2.3 快速准确地执行急救程序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充分给氧, 及时清除口腔血块、呕吐物、痰液等分泌物, 必要时做好人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 并备好呼吸机。 (2) 迅速评估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幅度及胸腔情况, 如有异常, 迅速做如下处理:张力性气胸和血胸者予引流减压;关闭开放性气胸;人工辅助通气。 (3) 立即建立>2条的静脉通路, 并做到其中1条能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液体的复苏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 并及时配血, 为急诊输血做好准备。一般在最初抢救10~15min内快速输入晶体1000~2000ml, 输液总量可按150ml·kg-1·d-1计算, 力争在1~4h内使血压回升, 如存在活动性出血则立即止血。有明显外出血者必须立即加压包扎, 上、下肢大出血时, 可使用止血带止血, 并准确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对腹腔内有进行性大出血者, 应及时做胸腹腔穿刺及B型超声检查;需紧急手术的患者, 立即送手术室, 并注意转运途中生命体征的监测。 (4) 迅速做出神经功能评估, 是否对呼叫有反应, 对疼痛有无语言应答, 意识是否清晰。如来不及做格拉斯哥意识程度评分, 则采用简洁的清声痛否 (AVPU) 系统评估法。 (5) 全身检查:脱去患者全身衣服, 查找受损部位。如考虑有颈部或脊柱损伤, 则需行必要的制动。

2.4 及早发现休克早期症状并纠正休克

2.4.1 脉搏、血压与脉压差的观察:

休克时脉搏细速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 有时血压较低, 但脉搏正常, 手足温暖, 这往往是休克好转的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 脉搏细速出现心律不齐, 休克晚期脉搏微细缓慢, 甚至摸不到。初期由于代偿性血管收缩, 血压可能保持或接近正常, 但脉压差减小。收缩压<90mm Hg、脉压<20mm Hg是休克存在的依据。因此, 严密观察脉搏与血压的变化是抢救休克的关键。每隔15~30min测量血压1次, 并作好记录, 直至血压稳定后, 可减少测量次数。在休克晚期, 应每隔5~10min测量血压1次, 直至稳定。

2.4.2 呼吸及尿量监测:

应监测呼吸节律、频率、方式及困难程度, 及其与体位、病情的关系, 若患者出现神志改变, 如烦躁不安、嗜睡等, 提示存在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尿量是估计肾流量和肾排泄功能的有效指标, 24h尿量<400ml为少尿, <100ml为无尿。本组患者在抢救中, 均放置导尿管, 并每小时测量尿量1次, 如每小时尿量≤30ml, 说明肾脏血液灌注量不足, 提示有休克。经抢救治疗后每小时尿量>30ml为休克缓解的重要指标, 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 严格认真监测尿量极为重要。

3 讨 论

及时、全面、连续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及汇报是急诊科护士的基本功。严重多发性创伤的病情常变化多端, 其伤情确定、复苏等问题是危重病急救医学面临的难题之一, 急诊护士应善于及时、全面、连续地观察病情并准确记录, 及时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 特别是有些伤员的损伤部位、程度尚不明确时, 护士应做到有预见性的观察病情, 针对可疑的症状、体征及指标等认真评估,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并协助医师诊断。

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前提, 在救治过程中, 一般分为初步判断伤情、复苏处理和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3个阶段, 针对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措施, 护理人员应明确分工, 各负其责, 使抢救工作紧张有序, 忙而不乱。实践证明, 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简洁、明确, 易于掌握, 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黎鳌.现代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834.

多发性创伤病因分析与急救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7例, 男35例, 女12例, 年龄20-50, 平均34岁。

1.2 创伤原因及部位

交通事故30例, 高处坠落伤6例, 挤压伤4例, 刀刺伤7例。其中颅脑伤并脑部伤10例, 颅脑并腹腔脏器破裂12例, 胸腹联合伤例8例, 腹部及其它多处伤例7例, 多处多根骨折例6例, 四肢骨折4例。

2 结果

治愈25例, 致残5例, 死亡10例, 好转7例。患者来诊时心跳呼吸停止4例, 抢救无效死亡6例, 其中4例失血性休克未能纠正, 2例合并中度颅脑损伤。

3 急救护理

3.1 快速对伤情做出评估:

接诊时快速、及时、准确评估伤情, 实行首诊负责制[3]。护士要有独到的急救意识, 敏捷的思维, 对病情观察要有预见性[4]。在询问的同时, 充分暴露创伤患者身体各部分, 按ABCDS法检查:A (airway气道) 有无堵塞:B (breathe呼吸) 动度和频率:B (bleeding出血) 体表出血部位:C (circulate循环) 脉搏、血压、末梢循环;S (sense感知觉) 意识、反应。对病人主要存在的问题和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评估, 然后根据各部位伤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抢救顺序。

3.2

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 根据评优结果, 确定危及生命的部位, 及时配合医生的处理, 反复观察病情变化避免遗漏诊断, 即诊断--抢救--诊断--治疗。

3.3 快速准确地执行VIPCO急救程序:

具体地说, V: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及时清除口腔血块, 呕吐物, 痰液等分泌物, 必要时做好人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 并备好呼吸机。I:即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快速输液, 输血, 以扩充血容量, 维持循环稳定。可以迅速在上肢建立2--3个静脉通道, 使用动, 静脉套管针, 确保维持液体的快速输送及标本的抽取, 如若处周静脉循环不好, 可以同时作深静脉穿。液体的复苏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P:即心脏泵功能监测, 通过监测血压, 心率及中心静脉压等血液动力学指标, 及时发现纠正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等。有时显出血的必须立即加压包扎, 并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O:即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 立即送手术室手, 并注意送转途中生命体征的检测。

3.4 置管

3.4.1 留置导尿抢

救中一般均需留置导尿, 观察尿液的颜色, 性质和尿理, 了解有无泌尿系统损伤及损伤程度。

3.4.2 其他管道

疑有空腔脏器损伤患者则需要留置胃管作胃肠减压, 应及时作胸腔闭式引流术, 并严密观察波动记其, 引流液的性质, 颜色及量的变化, 以便确定是否需要剖胸手术处理, 注意各管道通畅, 避免堵塞。

3.5 术前准备

如备皮, 皮试, 交叉配血等。在建立静脑通道时, 就常规留取血标本备血, 为急诊输血争取时间, 并通知手术室做好相应准备。

3.6 做好转运途中的护理处理

在护送患者住院或急诊手术途中, 需配备急救物品, 确保途中氧气供给和注射用药, 掌握搬运技巧, 防止由于搬运不当继发伤害, 做好转运监测, 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 同时做好抢救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4 讨论

多发性创伤以交通事故发生为最高, 其次为高处坠落伤等, 且伤情严重复杂, 损害程度较大, 尤其是复合性损伤及重要器官损伤, 致残率和死亡率非常高。因此, 增加护士急救护理意识, 对病情观察有预见性, 对创伤患者的外观预测指标有特殊敏感性, 做到瞬间判断, 正确评估, 果断处理, 使患者在最早时间得到积极有效的救治很重要, 除低致残和死亡的发生。通常多发伤者有三个死亡高峰和六大并发症, 三个死亡高峰为:第1死亡高峰于伤后数分钟之内, 死亡原因主要为脑, 脑干, 高位的严重创伤等, 往往来不及抢救;第2死亡的高峰在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 被称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黄金时刻", 往往是救治创伤病人的关键;第3死亡高峰在伤后数日至数周内, 多因继发感染, 重要脏器功能哀竭或MODS, 死亡。六大并发症:是指受伤后先后发生的创伤性休克, 急性肾功能哀竭, ARDS, 严得的心律失常或心功能哀竭, 胃肠或肚功能障碍及继发细菌或MODS, 死亡率极高。据统计, 创伤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约占全球病死率的7%。因此笔者认为, 迅速, 正确评估与预见性的急救护理能抓住"黄金时刻", 对多发性创伤救治起关健作用。争取在"黄金1H"内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而同时做时一步的安排, 使创伤患者得到及时全面的救治, 提高成功率降低致残和死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宋小娟, 詹文英, 等.护理程序在创伤解急救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杂志, 2005, 6 (6) .

[2]王福顺.多发伤306例急救与早期处理经验[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3, 11 (16) :1150~1151.

[3]周秀华, 陶红.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5.

[4]刘桂华, 杭树叶.创伤患者急救护理的讨论[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7, 5 (9) .

上一篇:转移效应下一篇:供应链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