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共11篇)
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篇1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未进行过胃、十二指肠、胆囊手术, 而幽门功能完好, 由于胃排空延迟或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障碍所致[1]的常见病。笔者应用清胆汤联合西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05-06~2011-03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12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中男33例, 女29例;年龄最大76岁, 最小24岁, 平均年龄50.0岁;病程1~5年25例, 5年以上37例。对照组中男34例, 女28例;年龄最大75岁, 最小26岁, 平均年龄50.5岁;病程1~5年26例, 5年以上36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订[2]。 (1) 临床以胃脘部疼痛, 或痛引两胁, 嗳气烧心, 恶心口苦, 呕吐酸水或苦水为主要症状。 (2) 电子胃镜检查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
1.3 排除标准
排除有胃、十二指肠、胆囊手术及上消化道癌肿的患者。
2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用西药多潘立酮片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10mg, 每日3次口服, 胶体果胶铋胶囊 (山西同达药业有限公司) 0.1g, 每日3次口服, 奥美拉唑肠溶片 (上海康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mg, 每日2次, 饭前半小时口服。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同时再予以清胆汤加减治疗。处方:柴胡、黄芩、白芍、枳壳、陈皮、半夏、槟榔各15g, 黄连12g, 乌贼骨30g, 代赭石30g, 龙胆草、吴茱萸、甘草各6g。兼气虚者加党参15g、茯苓12g、白术15g以益气健脾养胃;兼胃阴虚者加麦冬、玉竹各15g以滋阴养胃;兼血瘀者加五灵脂10g、蒲黄12g以活血祛瘀;兼气滞者加青皮15g、佛手12g以理气止痛;兼便秘者加生大黄6g、火麻仁25g以泻热通便;兼湿重者加佩兰15g、苍术10g以芳香化湿;兼呕吐者加广藿香15g、竹茹12g以和胃止呕;兼疼痛较剧者加广木香15g、延胡索12g以理气活血止痛;兼吐血、便血者加三七粉12g (另包冲服) 、仙鹤草30g、白芨15g、炒地榆25g以凉血止血;兼饮食停滞者加鸡矢藤25g、隔山撬25g、槟榔12g以消食导滞:兼脾胃虚寒者去龙胆草、黄芩、黄连加炮姜10g、肉桂12g、砂仁6g以温中散寒止痛。每日1剂, 用水1000ml, 水煎取汁600ml, 分3次饭后温服, 每次服200ml。
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订。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胃镜检查无胆汁反流。好转;临床症状消失, 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 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无明显变化。
3.2 结果
治疗组62例, 治愈30例, 好转28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3.5%, 对照组62例, 治愈19例, 好转30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7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χ2检验;P<0.05) 。
3.3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中有5例出现腹胀、便秘症状, 在停药后症状消失。
4体会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胃排空延迟或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障碍, 导致十二指肠内的胰液、胆汁、肠液反流入胃, 破坏了胃黏膜, 使胃黏膜损伤, 并产生炎症、糜烂、溃疡等[3]。目前西药治疗的效果不理想, 常常反复发作, 难以治愈。故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属中医“胃脘痛”、“吐酸”、“嘈杂”、“呕胆”等范畴。多因饮食失节, 过食辛辣、肥甘厚腻, 损伤脾胃, 使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 湿浊内蕴, 郁而化热。或情志内伤, 肝气郁结, 气郁生痰, 痰浊内扰终致肝胃不和, 胃气上逆, 发生胆液反流而病, 临床以实证居多。故用自拟清胆汤加减治疗。方中柴胡、陈皮疏肝利胆、理气和胃;黄芩、龙胆草苦寒, 既清胆胃之热, 又燥湿和中;吴茱萸与黄连辛开苦降, 使肝火得清, 胆热得泄, 胃气得降;法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代赭石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 配以法夏止呕力量倍增;枳壳与槟榔降气导滞、消结除痞;乌贼骨制酸止痛保护胃黏膜;甘草调和诸药, 以白芍相伍缓急止痛。全方共奏疏肝清热利胆、降逆和胃止痛, 从而达到使肝气得疏, 胆热得清, 痰湿得化, 气机得畅, 胃气得和, 诸症悉解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证实[4]:代赭石能阻止胆汁和肠液反流入胃, 中和胃酸;柴胡、陈皮有利胆, 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枳壳、槟榔能增加胃排空, 肠蠕动的速度;法夏、吴茱萸镇静、止吐;黄芩、龙胆草、黄连抗炎、解毒、抑杀幽门螺杆菌;乌贼骨制酸, 保护胃黏膜;甘草、白芍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起止痛的作用。
所以中西药合用, 优势互补共同起到改善胃排空的功能, 达到制酸, 防止肠内容物的反流, 保护胃黏膜, 加速胃炎痊愈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国铭.胆汁反流相关性疾病.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5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6.
[3]王兴鹏.现代胃肠病学高级进修教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209.
[4]高学敏.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346.
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篇2
作者:张建中
来源:《今日健康》2015年第02期
【摘 要】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如胆汁、胰液、肠内碱性液体反流入胃,与胃黏膜接触而产生的病变。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失调被认为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协调运动失调引起的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幽门关闭功能减弱、胃排空延迟,均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过量反流入胃导致炎症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中上腹胀痛不适为主,伴有嗳气、泛酸、嘈杂或消瘦、心烦、不寐等神经衰弱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胃脘痛范畴,其中肝气犯胃型居多。
【关键词】 胃炎 胆汁反流性 中医药疗法 舒降汤
自2013—2014年,笔者采用自拟舒降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属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6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67例均为本院2012年8月—2014年10月内科门诊患者,男31例,女36例;平均年龄57.2岁;病程6个月~6年。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消化病诊疗学》[1]中有关胆汁反流性胃炎与的诊断标准拟定:1.上腹部持续性无规律性烧灼痛,进食后加重。2.典型的反流症状,嗳气、泛酸、恶心呕吐。3.胃镜下可见有较多胆汁反流至胃内滞留,胃液呈黄色,胃体有胆汁附着,胃体粘膜充血、水肿甚糜烂出血。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2]中胃脘痛的辩证分型。肝气犯胃证:症见胃脘痛,痛连胁肋,嗳气、矢气后痛缓,胸闷嗳气,喜叹息,舌苔薄白,脉弦。1.3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年龄在20岁以上、65岁以下的患者。1.4 排除标准
龙源期刊网 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65岁。患有胆结石、肝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胰腺炎等病伴有胃脘痛痛时,应该剔除。2 治疗方法
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法,自拟舒降汤。其药物组成:柴胡9克、枳壳9克、川楝子9克、延胡索18克、降香6克、半夏9克、旋复花9克[包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9克、王不留行12克、生晒参9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甘草9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治疗标准》[3]拟定:痊愈:胃脘痛、嗳气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复查胃镜胆汁反流消失;显效:胃脘痛、嗳气等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复查胃镜胆汁反流明显减少;有效:胃脘痛、嗳气等症状、体征均改善,或复查胃镜胆汁反流减少;无效:胃脘痛、嗳气等症状、体征及胃镜检查均无改变或加重。3.2 治疗结果
67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27例,占40.3%;显效18例,占26.87%;有效17例,占25.37%,总有效率92.54%;未愈5例,占7.46%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其病因主要为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十二指肠胃反流是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但发生过度就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当十二指肠出现逆蠕动,此时恰好幽门开放,则发生十二指肠胃反流。任何导致胃肠动力紊乱和解剖异常的因素均可引起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黏膜损伤的主要成分是胆汁酸,对黏膜屏障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酸性环境下胆汁酸对胃黏膜的侵袭力增强,其与消化酶等成分的共同作用可导致黏膜细胞和组织结构的改变,同时削弱胃黏膜的多种保护机制,并促进作用其他损伤因子如胃酸和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胆汁反流性胃炎在肉眼下表现为胃黏膜弥漫性红斑、充血、水肿;可见胆汁斑附壁,糜烂及出血,病灶以胃窦近幽门处最明显。组织学上,胃黏膜层可出现血管充血扩张及炎性细胞浸润,固有层可水肿;胃小凹上皮可出现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可伴腺体萎缩;黏膜毛细血管充血扩张或出血。西医以抑制胃酸分泌,促胃动力剂,保护胃粘膜为主要治疗手段,虽有一定作用,但疗效局限,且易复发。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胃脘痛可由饮食不节、忧思恼怒、寒邪客胃、脾胃虚弱等多种原因导致,而以肝气犯胃尤为多见,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沈氏尊生书》指出:“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
龙源期刊网 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医家叶天士云:“厥阴顺乘阳明,胃土久伤,肝木愈横。”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降为顺,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郁滞,胃失和降,则见胃脘不适诸症。笔者认为肝气不舒,木旺乘土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其病变在肝,病位在胃,涉及脾。遂于自拟舒降汤治疗,方解如下:柴胡疏肝解郁、枳壳理气宽中两者一升一降,共奏疏肝解郁止痛之功,《本草本原》“枳壳……同柴胡为寒热痞满要药”;川楝子入气分,长于疏肝理气,泻肝火;元胡行气活血,长于止痛,二药相配,疏肝行气之力显著,并可活血,气行则血行,通则不痛;降香加强理气止痛;佐以半夏、旋复花、代赭石、消痰散结,降逆和胃;川牛膝活血止痛;王不留行善行血止痛;“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予生晒参、白术益气健脾与白芍酸甘化阴,甘草建中和胃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功。
自拟舒降汤是浦东新区卫新国名中医的经验方,通过本方法的治疗表明,自拟舒降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证属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可靠,治愈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分析 篇3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普瑞博思 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3月收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17~46岁,平均32.6岁。合并十二指肠疾病21例,胃次全切除术后1例,多发性胆囊结石8例,胆囊切除术后5例,慢性贫血7例,慢性食道炎3例,无合并症6例。全部病例均有上腹痛,腹脹伴嗳气34例,失眠10例,恶心13例,呕吐3例,体重下降4例。内镜检查可直接看到胃液较多,呈草绿色,胃黏膜充血、水肿、或呈糜烂;幽门口开放,胆汁从十二指肠通过幽门反流至胃,病理活组织检查提示胃炎。
胃吸出物测定:插胃管抽吸空腹和餐后胃液,测定其中胆酸含量,如空腹基础胃酸分泌量<3.5mmol/小时,胆酸>30μg/ml,则可确诊胆汁返流性胃炎。45例在内镜下均可见胆汁如泡沫状或水流样反流入胃腔内和典型的胃黏膜充血、水肿,以胃窦最显著。45例中,残胃炎1例,合并十二指肠球溃疡5例,十二指肠炎18例,幽门口开合欠佳、肠胃逆蠕动明显活跃8例。黏膜活检38例,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4例,肠上皮化生1例,轻度不典型增生1例。采用尿素酶试纸检测幽门螺杆菌(Hp),全部病例均检测幽门螺杆菌(Hp),阳性20例,检出率44.4%。
方法:均给予普瑞博思和铝碳酸镁片口服4周。合并十二指肠疾病者加服奥美拉唑2周,幽门弯曲菌感染者加服阿莫西林胶囊2周,对因精神因素引起的幽门功能失调者,加用谷维素4周。治疗期间,嘱咐患者饮食要清淡,少吃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戒饮浓茶、烈酒,少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不服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
结 果
本组41例在用药4周后,上腹痛、胀饱感,恶心呕吐基本消失,近期疗效较好,4例症状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91.11%,所有病例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讨 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中,临床症状是前提,内镜所见和病理改变为主要依据。在插镜过程中,也可以人为地使胆汁反流入胃腔,这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应以鉴别。确定有无胆汁反流的方法[2]是:胃镜检查时进镜距幽门口4~5cm处停留1分钟,观察有无胆汁反流。如发现胆汁呈泡沫状或水流状进入胃内被确定为胆汁反流,否则为无胆汁反流。故本病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镜下可直接观察到胆汁反流,胃黏液被染成黄色。
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复杂,缺乏特异性,有手术性、非手术性、也有神经精神性,也有可能由感染Hp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各异,轻重不一,目前虽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但无统一的治疗标准。本组采用以普瑞博思为主的药物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普瑞博思是一种独特的胃肠道促动力药,它选择性地作用于胃肠壁,从而纠正全胃肠道的动力异常。普瑞博思可增加胃的动力,增加胃排空速度,恢复胃和十二指肠的协调;增加小肠和大肠的向前推动力,减少逆蠕动;从而降低胆汁反流。
参考文献
1 江声铮.碱性反流性胃炎的研究进展和诊治现状[J].医师进修杂志,1988,11:14.
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整理2009年7月~2011年9月我院门诊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随访108名病例。筛选标准:A.上腹痛、嗳气、饱胀、反酸、烧心等症状就诊;B.胃镜示:显著胃内胆汁返流,胃黏膜弥漫性充血,不同程度皱襞水肿;胃腔见部分或大部分绿色潴留液,幽门口松弛或处开放状态,十二指肠蠕动见黄色泡沫连续性反流入胃。患者均进行汉密尔顿(HMLD),焦虑/抑郁评分。排除标准:A.胃肠手术史,B.胆囊或胆道疾病。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黛立新组:早、中午餐前服用黛立新(主要成分:盐酸氟哌噻吨和盐酸美利曲辛。丹麦灵北制药厂,生产批号:1359)一片,三餐前均服硫糖铝1.0,多潘立酮片10mg;对照组只服用硫糖铝及多潘立酮片;二组治疗时间8周。
1.3 研究观察
治疗前与治疗2,4,7周,观察病人上腹痛、嗳气、反酸、烧心等不适变化,记录上述症状缓解与消失时间;根据严重程度评分,标准:轻者提醒能记起症状,1分;中度存症状主诉,不影响生活;2分;重者有症状且影响生活,3分;治疗结束评定疗效:症状无改变,积分下降<50%;症状缓解,积分下降>50%;症状消失,积分下降>75%。
1.4 疗效判定
症状与胃镜所见不一致者,以胃镜所见为准。A.症状:无效,症状未见明显改变;显效,症状减轻或基本消失;治愈,症状消失,食欲正常。B.胃镜发现:有效,黏膜炎症、胆汁反流减轻;无效,无改变或加重;治愈,黏膜炎症、胆汁反流明显消失;进行HMLD焦虑抑郁评分。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黛立新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P<0.05
2.2 胃镜疗效
黛立新组胃镜征象改善优于对照组,见表2。
P<0.05
2.3 焦虑/抑郁评分,治疗前后两组比较,见表3
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P<0.05。
3 讨论
目前,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日益受到重视[2],认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发病机制[3]: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失调。吸烟酗酒、胆石症、消化性溃疡、精神因素等可使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紊乱,继引发胃排空延缓,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强,幽门功能失调,返流内容物含胰酶、胆汁、胰液中磷脂酶A与胆汁中卵磷脂作用产生溶血卵磷脂,其有较强黏膜损伤作用;而生理性十二指肠胃返流和单纯胆汁对胃黏膜无损伤作用[4]。本组病例剔除了胃溃疡与胆石症病例,更多的指向精神—神经功能失调所改。而大多为焦虑/抑郁共病。近年研究发现[5,6]:可能与胃肠激素或神经失调相关(因括约肌功能平衡可能与胆囊收缩素和胃泌素间平衡相关,此两激素反馈调节与内容物刺激相关)且胆汁返流可加重返流胆汁酸对胃黏膜损害,而林士坤[7]等人研究显示铝碳酸镁能显著有效保护胃黏膜。“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总医院李明阳等调查证实地震灾区居民消化道症状与睡眠障碍有一定的关系[8]。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就诊人群中也以C组人格即焦虑、抑郁症状好发[9]。当患者情绪抑郁、焦虑时可显著延缓胃的消化与排空。大量研究发现,大脑神经递质与5-羟色胺是人脑重要的兴奋性递质。它的缺失直接导致抑郁的发生。人体胃肠道存在一种5-羟色胺的单胺类物质,其广泛参与摄食、胃肠运动等生理功能调控。5-羟色胺能神经突触前膜将5-羟色胺释放到突触间隙,在突触后膜发挥生理效应后,迅速被突触前膜上的5-羟色胺转运体重新摄取再利用。5-羟色胺量降低,无法有效传递神经信息,从而致胃肠动力学紊乱。黛立新为新型抗焦虑抑郁药复方制剂(主成分氟哌噻吨与美利曲辛),可提高神经细胞突触间隙5-羟色胺、多巴胺等含量,起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抑郁、焦虑症状达到抗抑郁效果;同时对组织胺受体有拮抗作用,亦有镇痛、抗惊厥作用。有学者指出[10]:应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三环类药物治疗3月后,病人焦虑、抑郁症状、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黛立新对焦虑和抑郁状态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值得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精神心理因素及黛立新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随机分为二组。黛立新组给予黛立新片,早、中午各一片口服,多潘立酮组给予多潘立酮片10mg每日三次口服,两组均服用硫糖铝片1.0每日3次口服,治疗时间为6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做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分析,临床疗效和胃镜检查并量化进行问卷调查,并建立病人资料档案。结果:黛立新组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有效率,胃镜征象,精神心理评分值的下降均高于多潘立酮组(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多与精神心理有关,大多为焦虑/抑郁型。以焦虑为主,加用黛立新治疗并进行心理疏导效果显著。
关键词:黛立新,胆汁反流性胃炎,焦虑/抑郁
参考文献
[1]赵福兰.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治研究进展[J].新疆医学,2012;42(5):61~65
[2]陈国毅.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特点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163~164
[3]姚萍,关丽.1586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病理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4):383~386
[4]高瑞梅,卫红军,王青.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胃与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表达及其关系[J].2010;25(1):34~36,38
[5]沈学辉.达喜联合和胃降逆利胆汤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102例[J].光明中医,2011;26(1):134~135
[6]杨营军,魏艳.莫沙必利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168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1):68~69
[7]杨为,周军,石江涛.莫沙必利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78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49~150
[8]曹春蕾.莫沙必利片联合利胆调肝健胃方治疗58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133~134
[9]何成瑜,王尊钙,黄艾,等.自拟健脾益气汤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8):28~29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防与治 篇5
引起本病的直接原因是进入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反流进入胃内。由于胆汁多反流到距幽门口(幽门是胃与十二指肠连接处,是食物通过的地方)最近的胃窦部,造成该处黏膜受损,故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窦炎。若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可见到胆汁不断由幽门口涌入胃内,胃黏膜、胃窦部黏膜表现有明显的充血、水肿,粗糙、脆弱,触之容易出血,表面污浊,常附有黄绿色胆汁。特别黏液湖内(当患者处于左侧卧位时,胃内黏液便会集中在胃近端的大弯处,此处称黏液湖)若积存有大量胆汁,即可明确诊断。
胆汁为什么会反流入胃
在正常情况下,幽门口是收缩关闭的。只有当胃内食物通过胃蠕动排入十二指肠时,幽门口才舒张开放,食物排空后,幽门口又收缩关闭,从而可防止胆汁反流入胃。但当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时:如施行过胃部分或大部切除术、胃肠吻合术后,或胆囊切除术后,或施行过迷走神经切断和幽门成形术,或有先天性幽门口关闭不全和中老年人脏器发生了生理退行性病变等,由于破坏了幽门口的“把关”作用,于是就会发生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防治措施
1.消除诱发因素 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避免焦虑紧张;戒烟;避免服用对胃有剌激作用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与保泰松等。
2.重视调节饮食 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煎炸类食物,以免剌激胆汁分泌增多,加重病情;要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避免饮酽茶、烈酒、浓咖啡,少吃辛辣、过冷过热、黏滞、坚硬与粗糙性食物。
3.口服胃动力药 此类药物能抑制胆汁反流入胃。常用的有吗丁啉、普瑞博思(又名西沙必利)、胃复安(又名灭吐灵)等。
4.采用中药治疗 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者采用中药辨证施治有较好功效。一般认为本病主要病机是脾虚胃弱,湿热内蕴,胃失和降,常见有两大类型。
脾胃湿热型:症见上腹饱胀、烧心、吐酸水、渴不思饮、口苦、苔黄腻及舌质红等。治宜清化湿热、健脾和胃,方用半夏泻心汤和藿朴夏苓汤加减(方例:姜半夏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干姜6克,藿香15克,厚朴10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白术12克,薏苡仁30克,白蔻10克,陈皮6克 )。
脾虚胃弱型:症见胃胀、食欲不振、上腹部隐隐作痛、倦怠乏力、舌淡苔白及脉缓弱等。治宜益气健脾、疏肝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方例: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木香6克,砂仁6克,元胡10克,炒白芍12克,黄连6克,吴茱萸3克,炒麦芽15克)。
此外,旋复花、代赭石、竹茹、乌贼骨、枳壳、大腹皮及大黄等常随症加减。
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篇6
胆汁反流性胃炎也称碱性返流性胃炎, 系指由于胆汁反流入胃所引起的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 常见于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 总发病率约5%左右[1]。口服西药可短时间内改善症状, 难以长时间维持, 而且本病易复发。2010年~2013年笔者使用纯中药治疗本病,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在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及经验总结, 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9例均为我院2010~2013年消化科门诊患者。经西医检查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患者主要表现为中上腹持续性烧灼痛, 餐后疼痛加重, 服碱性药物后仍不能缓解, 或反见增剧;同时均伴有呕吐、腹泻、乏力、消瘦等症状;所有患者经胃镜检查, 胃镜下胃黏膜弥漫性充血, 并可见不同程度的黏膜皱襞水肿;胃腔内有部分或较多绿色潴留液, 幽门口松弛或处于开放固定状态, 十二指肠蠕动时有黄色泡沫连续反流入胃。少数患者查出幽门螺旋杆菌;无其它疾病或有胃部手术史。符合中医肝胃不和、湿热中阻型症侯:肝胃不和型主要表现为胃脘痞满、胀痛, 连及两胁, 泛酸嘈杂, 时泛吐苦水, 嗳气较频, 自感咽喉如有异物梗阻, 舌淡苔白, 脉弦;湿热中阻型主要表现为胃脘痞满, 灼热疼痛, 恶心不欲食, 口干苦、口臭, 胸膈烦闷, 舌红, 苔黄厚腻, 脉弦滑。将89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据意愿分为两组, 同意口服中药治疗的为治疗组共45例, 男21例, 女24例, 年龄17~67岁, 平均 (41.23±8.17) 岁;对照组44例, 男17例, 女27例, 年龄18~24岁, 平均 (40.67±12.11) 岁。资料选择经过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治疗方法
中药组给予加味二陈汤, 药物组成:柴胡20g, 蒲公英50g, 陈皮15g, 半夏15g, 茯苓30g, 甘草15g, 三七15g, 枳实10g, 旋复花10g, 乌贼骨10g, 党参30g, 白术20g, 黄芪60g;水煎3次, 取药汁200~250ml, 早晚饭前口服, 1.5d服用1剂, 治疗28d。西药组使用多潘立酮及铝碳酸镁片, 多潘立酮日3次, 饭前服用, 铝碳酸镁片, 饭后1h嚼服用, 日3次, 共服用28d。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服用其它如酸剂、结合胆酸药物及增强胃肠动力的药物治疗。两组均戒烟、酒, 清淡饮食, 注意休息。
1.3 疗效观察
观察患者用药前后中上腹持续性烧灼痛, 餐后疼痛加重, 服碱性药物后仍不能缓解, 或反见增剧;同时都伴有呕吐、腹泻、乏力、消瘦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把各种症状的不同程度和出现次数作为记分标准。患者经提示感觉有症状的为轻度, 记1分;虽然有临床症状但不影响正常生活的为中度, 记2分;有临床症状而且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为重度, 记3分。症状发作次数评分标准为:一周左右发作一次定为轻度, 记1分;2~3d发作一次定为中度, 记2分;每天都发作为重度, 记3分。28d后按照临床表现症状总积分, 并参考胃镜复查结果观察疗效。临床症状总积分减少百分比>85%为显效, 胃镜下无胆汁潴留, 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消失;临床症状总积分减少百分比为60%~85%为有效, 镜下仅有轻度充血水肿、无其它阳性表现;临床症状总积分减少百分比为35%~60%, 镜下可见有很小的糜烂区, 无胆汁潴留为一般;临床症状总积分减少百分比≤35%, 胃镜下可见有胆汁潴留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2,3]。治疗前后均检查肝功和肾功。停药6个月后追踪两组患者的预后, 观察症状再次出现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的理论对符合方案的病例进行列表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积分均使用配对资料t分析, 组间治疗前后积分减少值采用两组资料t分析。
2 结果
2.1 症状变化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之间治疗前各症状积分无显著差异;治疗4周后, 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 (P<0.01) , 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积分下降值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见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1
2.2 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见表2。
2.3 复发率比较
6个月后临床追踪复查, 治疗组复发3例 (7.32%, 3/41) , 对照组复发12例 (31.6%, 12/38) ,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可能与标本兼治有关。
2.4 副作用
对照组有3例轻度恶心外 (未做处理自行缓解) ,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副作用。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胃痛”、“呕吐”、“返酸”等范畴, 《黄帝内经》云:“善呕, 呕有苦, 长太息, 心中怛怛, 恐人将捕之;邪在胆, 逆在胃, 胆液泄则口苦, 胃气逆则呕苦, 故曰呕胆”[4]。本病病因总的来看有二个原因, 一是脾胃虚弱, 升清降浊失常, 故胆汁可逆流而上;二是肝失疏泄, 气机逆乱引起胆汁失其常道, 所以治疗用健脾和胃、疏肝理气降逆之品。采用加味二陈汤治之, 方中黄芪、四君子补脾胃之虚, 旋复花降逆治其前者, 柴胡、枳实疏肝理气治其后者, 脾虚日久, 必有痰湿, 肝郁亦可生痰, 故用二陈化痰湿, 久病入络必有瘀血, 肝火亦可凝瘀, 故用三七化瘀止痛, 肝胆胃之郁火以重剂蒲公英清解之, 乌贼骨可抗酸保护胃黏膜。自拟二陈汤中的所有药物合用, 有调和肝胃、清化湿热、降逆止呕, 使升降条达, 阴霾自去, 恢复消化系统的功能活动, 促使症状缓解或消失。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 且半年内复发率显著少于对照组。
目前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手段并不多, 西医治疗本病一是中和胆汁, 以保护胃黏膜不受损害;二是增强胃肠的动力, 使胃和十二指肠的运动协调以减少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进胃的发生率。短期内症状改善还是比较理想的, 但复发率较高, 目前正在研究探讨如何降低复发率。
本次研究同时观察纯中医及西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 结果表明两个疗法都有较好疗效。采用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改善速度快、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的优势, 为西药治疗不理想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多潘立酮临床协作组.多潘立酮及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多中心临床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 2003, 23 (5) :275-278.
[2]刘思纯.胆汁反流性胃炎[J].新医学, 1998, 29 (5) :232.
[3]贺瑞兴, 隆新霞, 张守鹏, 等.舒胆和胃胶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4, 12 (6) :358-359.
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 女24例, 患者年龄为2.5~15岁, 平均年龄为 (10.3±1.6) 岁。在患儿就真的过程中, 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恶心、呕吐与腹痛等症状, 经胃镜检查所有患儿确诊为慢性胃炎, 与此同时对患儿胃内胆红素监测确诊所有患儿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所有患儿并未实行为十二指肠胆囊手术, 并且排除其他全身系统疾病。按照统计学原理将所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并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在所有患儿就诊的时候均实行胃镜检查, 并且检查后所有患者均实行24 h胆红素监测。根据患儿分组情形, 采用不同的治疗药物。对照组患儿使用碳酸钙混悬液进行治疗。患儿所服用的剂量根据体质量来定, 患儿体质量在21.9 kg以内的服用5 m L, 在21.9~42.9 kg的患儿服用1 m L, 所有患儿均在每天饭后1 h服用, 每天3次。观察组患儿服用的碳酸钙混悬液与对照组患儿相同, 与此同时还服用多潘立酮。多潘立酮的服用剂量同样根据来定, 通常都是0.3 mg/kg, 患儿每天饭前半小时服用, 每天服用3次。所有患儿治疗时间均为4周。同时患儿服药期间均禁止服用其他影响胃动力的药物与相关药物。
1.3 疗效观察:在患儿治疗半个月后观察患儿腹胀、恶心、呕吐与腹痛等症状评分, 同时还在患儿治疗1个月后停止服用药物观察24 h胆汁监测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 而资料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χ2来检验, 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 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 所有患儿治疗后各项症状均有所减缓, 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 ;同时还发现, 对照组患儿与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情况并没有明显差异, 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在患儿停药后监测患儿胃内胆汁反流情况发现两组患儿并无差异, 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 占据胃炎的13%左右。从研究文献的内容来看, 关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报道并不多。胆汁反流在临床中普遍受到高度关注。在过去, 由于受到监测技术的影响, 对胆汁反流的认识难以深入进行[2]。在儿科中通常采用胃镜的方式来检查该种病症。但是极容易造成假阳性。现如今, 临床普遍认为胆红素监测仪是监测十二指肠为反流信息最全面的。十二指肠液的主要成分就是胆汁酸, 在该物质反流道胃内后, 就有可能产生可溶性胆汁酸在没有酯化前就进入胃黏膜上皮细胞, 随后该部位胆汁酸浓度不断上升, 造成胃黏膜上皮细胞溶解, 将胃黏膜多种保护屏障破坏掉。当前临床治疗该种病症的方法主要突出表现在改善胃肠动力, 促进十二指肠协调运动, 进而有效减少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在本次研究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碳酸钙对改善患者人腹痛、腹胀、呕吐与恶心具有明显的效果[3,4,5,6,7,8,9]。通常情况下, 患儿治疗2周后, 症状就有所改善, 并且患儿治疗的过程中并未出现不良反应。与此同时本次研究活动发现, 患儿单独应用碳酸钙混悬液或者是联合使用多潘立酮, 两种效果均等, 并未出现任何不同。这就充分肯定了碳酸钙混悬液在该种病症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4]。
综上所述, 针对儿童原发性胆汁反流形胃炎的治疗, 应用碳酸钙悬浮液效果确切, 可以明显缓解患儿各项症状, 但是并不能阻止胆汁反流。与此同时还发现, 患儿使用碳酸钙混悬液增加多潘立酮并不能增加治疗效果, 可见碳酸钙悬浮液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碳酸钙混悬液治疗儿童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儿6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患儿均为30例。对照组患儿实行碳酸钙混悬液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儿采用碳酸钙混悬液与多潘立酮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腹痛、呕吐、恶心等情况变化, 在所有患儿治疗1个月后, 停药3 d查看患儿胃内胆汁反流情况。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 所有患儿治疗后各项症状均有所减缓, 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 ;同时还发现, 对照组患儿与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情况并没有明显差异, 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 ;在患儿停药后监测患儿胃内胆汁反流情况发现两组患儿并无差异, 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针对儿童原发性胆汁反流形胃炎的治疗, 应用碳酸钙悬浮液效果确切, 可以明显缓解患儿各项症状, 但是并不能阻止胆汁反流。与此同时还发现, 患儿使用碳酸钙混悬液增加多潘立酮并不能增加治疗效果, 可见碳酸钙悬浮液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碳酸钙悬浮液,儿童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胜良, 莫剑忠, 陈晓宇, 等.胆汁反流、胃酸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共同对胃黏膜损伤程度和分布的影响[J].胃肠病学, 2012, 7 (5) :280-282.
[2]林金坤, 胡品津, 李俊初, 等.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的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 2013, 42 (2) :81-83.
[3]王虹, 姜佳丽, 刘宾, 等.胆汁和酸反流与食道黏膜损伤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 2012, 41 (3) :189-190.
[4]卢华君, 黄开宇, 赵忠艳, 等.胆汁反流性胃炎患儿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23 (7) :510-512.
[5]尹燕丹, 汪祝萍, 王英姿.碳酸钙混悬液治疗儿童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 2009, 11 (2) :149-150.
[6]王新蕾, 李延青.碳酸钙口服混悬液治疗酸相关性疾病的临床观察[D].济南:山东大学, 2011.
[7]马鸣, 江米足, 余金丹, 等.碳酸钙混悬液治疗儿童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7, 22 (5) :367-369.
[8]王新蕾, 左秀丽, 杨崇美, 等.酸钙口服混悬液治疗酸相关性疾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 2012, 32 (11) :754-757.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分析 篇8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莫沙必利,奥美拉唑,铝碳酸镁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 机体存在十二指肠胃返流, 其返流物不对胃黏膜造成伤害, 但在胆汁返流性胃炎中, 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 在胃酸的作用下破坏胃黏膜, 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者溃疡, 继而引起上腹疼痛, 腹胀, 恶心, 呕吐等一系列综合征。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年间我科对11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用药方法治疗, 并对其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12例, 其中男53例, 女59例, 年龄在19~7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7.3±4.5) 岁;病程1~5年, 平均病程 (1.9±0.3) 年。所有患者均无腹部手术史, 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反流性食管炎或胃癌等, 均有上腹疼痛, 腹胀, 恶心, 呕吐症状。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各56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奥美拉唑和铝碳酸镁口服治疗。枸橼酸莫沙必利餐前30min温开水服药, 每次5mg, 一日3次;奥美拉唑餐前1h服用, 每次20mg, 一日2次。铝碳酸镁餐后1h温开水服药, 每次0.5g, 一日3次。口服一个疗程。B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和铝碳酸镁口服治疗。奥美拉唑餐前1h服用, 每次20mg, 一日2次。铝碳酸镁餐后1h温开水服药, 每次0.5g, 一日3次。口服一个疗程。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均停用其他影响胃动力药及其他抗酸药, 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上腹疼痛, 腹胀, 恶心, 呕吐的症状积分, 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胃镜复查,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
1.3 疗效评判标准
(1) 根据上腹疼痛, 腹胀, 恶心, 呕吐症状进行评分、记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患者经提示可意识到症状存在, 为轻度症状;2分为患者可意识到症状存在, 为中度症状;3分为症状已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重度。 (2) 胃镜复查疗效可划分为:有效, 显效和无效。有效:胃炎表现明显减轻, 黏液略带黄色;显效:胃炎表现显著减轻或消失, 黏液清亮;无效:胃炎表现仍然明显, 黏液黄绿色。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无统计学差异, P<0.05或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1个疗程后, 两组治疗前后上腹疼痛, 腹胀, 恶心, 呕吐不适症状积分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详见表1。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
1个疗程后, 两组患者胃镜复查, A组总有效率是94.64%, B组总有效率是73.22%,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发病机制被认为主要是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失调, 所引起的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强, 幽门关闭功能减弱, 胃排空延迟, 均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过量返流入胃, 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 损害胃黏膜。所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时控制胆汁返流尤为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 既要重视改善胃动力, 又要减少返流物对胃黏膜的损害。促进胃和十二指肠协调运动以减少十二指肠胃返流物的发生[1]。
莫沙必利是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 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 刺激胃肠道而发挥促动力作用, 枸橼酸莫沙必利是一种碱, 与枸橼酸成盐后更加稳定, 其对大脑神经细胞突触膜上的多巴胺D2受体, 肾上腺素α1受体, 5-HT1及5-HT2受体无亲和力, 故不会引起锥体外系综合征及心血管不良反应[2]。
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 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 抑制处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的活性, 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
铝碳酸镁是一种新型结合胃内胆汁酸的药物, 具有抗酸和中和胆汁的双重作用, 进而减少胆汁对胃的损害, 同时铝碳酸镁还有吸附和结合的作用, 可通过吸附和结合胃酸蛋白酶而直接抑制其活性, 有利于溃疡面的修复[3]。
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在服用奥美拉唑和铝碳酸镁的基础上加用枸橼酸莫沙必利效果更加显著, 但对莫沙必利的副反应及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安毅.胆汁反流性胃炎70例治疗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 (8) :1032-1034.
[2]曲丽.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2) :474-475.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探讨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行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住院或门诊的患者283例, 男性138例, 女性145例, 年龄20-80岁。有胃部分切除术史者11例, 合并胆囊疾病46例, 患者中93例有吸烟史, 有长期焦虑、失眠、紧张等不良情绪9例, 伴反流性食道炎19例, 伴胃窦炎33例, 胃窦溃疡6例, 胃体溃疡2例, 胃角溃疡1例, 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炎20例。所有患者均行纤维胃镜检查, 镜下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 胃底粘液湖呈黄绿色, 量不等, 胃壁被胆汁污染带有黄色, 幽门口松弛, 关闭不全, 十二指肠蠕动时有淡黄色黏液连续反流入胃, 证实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内镜诊断标准, 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灼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胸骨后疼痛及烧心等感觉, 少数病例有呕吐胆汁现象, 单服抗酸剂不能缓解。
1.2 方法
治疗:一般治疗戒烟酒, 避免暴饮暴食, 清淡饮食, 适当休息, 睡眠时头部抬高约30度。应用多潘立酮 (吗丁啉) 和达喜片 (铝碳酸镁) 联合用药, 达喜片 (铝碳酸镁) 嚼服每次1-2片, 每日3次, 饭后h服用。多潘立酮 (吗丁啉) 口服每次10 mg, 每日3次, 饭前30 min服用。结果:服药4周后临床症状经复查胃镜, 显效226例, 有效46例, 无效11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
1.3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 胃镜检查划分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胃镜检查胃炎表现减轻或消失, 粘液湖清亮;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胃镜检查胃炎表现明显减轻, 粘液湖可略带黄色;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或加重, 胃镜检查胃炎仍呈活动性, 粘液湖仍为黄绿色。
2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 多发病, 是十二指肠液反流到胃部所致, 主要症状是明显、持久的上腹部饱胀或疼痛, 尤以进餐后为甚, 可伴有恶心或呕吐。由于十二指肠液中含有胆酸、溶血卵磷脂及胰腺分泌液, 这些物质能损害胃黏膜屏障, 使H+向上皮细胞内渗透, 引起胃炎、胃黏膜糜烂、溃疡。随着胃镜检查的应用, 胆汁反流性胃炎检出率逐年提高, 尤其是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日益受到重视。多潘立酮 (吗丁啉) 是一种具有抗呕吐作用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选择性阻断多巴胺2 (DA2) 受体, 主要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 是一种强力的促动力药, 它能增加胃窦十二指肠蠕动幅度和频率, 加速胃排空, 降低孤立性幽门收缩, 增强贲门括约肌的紧张度, 调节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 防止胆汁和碱性肠液的反流而损伤黏膜。铝碳酸镁为一种新型结合胆酸药物, 其活性成分为水化碳酸氢氧化镁铝, 是按层状晶格结构排列的, 具有独特的层状网络结构, 可在酸性环境下结合胆酸, 当结合的胆汁酸进入肠内碱性环境时, 又将胆汁酸释出, 不影响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达喜片 (铝碳酸镁) 能在p H 3-5的酸性环境下, 与胆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结合, 减轻胆盐对胃黏膜的损伤。达喜片 (铝碳酸镁) 不吸收入血, 同时中和胃酸, 可以维持胃内的生理环境, 还能结合胃酸、胃蛋白酶等有害物质, 增强胃黏膜保护因子, 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显。
因此, 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合用既能减少十二指肠的反流, 又能中和反流入胃内的十二指肠液, 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症状, 促进胃黏膜损伤及炎症的愈合, 对患者腹胀、上腹痛、恶心及呕吐症状均有较高的疗效, 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临床效果显著,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多潘立酮 (吗丁啉) 和达喜片 (铝碳酸镁) 联合用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28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实施联合用药治疗, 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结果 经复查胃镜,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均有减轻, 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 多潘立酮结合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多潘立酮,铝碳酸镁,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l]王伯军.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析及与幽门螺杆菌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 (5) :298-299
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篇10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6-0899-02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过量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造成胃黏膜损伤,可引起胃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糜烂、溃疡或呈萎缩样变,并与胃癌癌前病变有关[1],故采取积极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应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16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并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61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男93例,女68例;年龄20~68岁,平均44岁;病程2个月~15年;其中经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转用本法者32例,初次治疗者129例。
2.诊断依据①典型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有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多为烧灼样痛,多数病例伴有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呕吐物可含有胆汁,可伴有口苦口干、腹胀便秘等;②胃镜检查幽门口有胆汁反流或胃液有黄染,胃黏膜有慢性浅表性炎症改变;③排除肝、胆(胆道)、胰腺以及消化道肿瘤等疾患。
3.中医辨证分型①肝胃不和型62例:症见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频繁嗳气,口苦纳少,每因情志因素诸症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②肝胃郁热型50例:症见胃脘灼热胀痛,嘈杂反酸,两胁胀满,心烦易怒,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③脾胃虚寒型28例:症见胃痛隐隐,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困倦乏力,手足不温,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④胃阴不足型21例:症见胃脘隐隐灼痛,嘈杂纳少,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4.治疗方法应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基本方:旋复花15 g(布包)、代赭石20 g(先煎)、法半夏10 g、党参10 g、生姜6 g、甘草6 g、大枣4枚;肝胃不和者减党参,加柴胡、枳壳各10 g;肝胃郁热者减党参、生姜、大枣,加黄连6 g、蒲公英15 g;脾胃虚寒者加黄芪15 g、桂枝9 g、干姜6 g;胃阴不足者减党参、生姜,加石斛、白芍各10g;兼反酸者加乌贼骨15 g、象贝母12 g;糜烂出血者加三七6 g、白芨10 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混匀,早晚分2次温服,4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结束复查胃镜。
5.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相关疗效评定标准拟定。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示胃窦、幽门口均无胆汁,黏膜像正常;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镜复查示胃窦、幽门口见少许胆汁,黏膜像基本正常;③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胃镜复查示胆汁反流减少,黏膜像好转;④无效: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及组织学无明显改变或加重。治愈+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94例,占58.4%;显效41例,占25.4%;好转17例,占10.6%;无效9例,占5.6%;总有效率为94.4%。讨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器质性因素(手术)和非器质性因素(神经体液肌肉等)造成的胃幽门功能失常而致胆汁入胃,损伤胃黏膜而形成的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本病多以胃脘痛为主要癥状,分属于中医“胃脘痛”、“反酸”、“胃胀”、“嘈杂”等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的主要原因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烟酒过度,脾胃虚弱及手术损伤脾胃。其病位在脾胃,与肝胆密切相关。病机可总结为脾胃虚弱,胃失和降,胆邪逆胃所致,而以脾胃亏虚为本,胆邪逆胃为标[2]。《灵枢·四时气篇》曰:“喜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在治疗上应以和胃降逆为基本,佐以清热利胆、疏肝理气。
旋复代赭石汤出自《伤寒论》,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方中以旋复花下气降浊,代赭石重镇降逆,促进胃肠蠕动,使上逆之胃气下降;辅以法半夏辛开散结,苦降和胃;生姜温胃化饮,散寒止呕,《千金方》誉之为治呕吐的“圣药”;党参、大枣甘能缓中,补胃气之虚弱,扶正祛邪,使中气得以恢复。临床运用时,须辨证施治,可根据症情不同而适当加减,肝胃不和者配以柴胡疏肝解郁、枳壳行气宽中消胀,且柴胡、枳壳具有明显增强胃肠排空及小肠推动功能的作用;肝胃郁热者酌加黄连、蒲公英以清化湿热。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黄连、蒲公英对Hp有一定的抑杀作用,能减轻胃黏膜的充血糜烂;脾胃虚寒者加用黄芪补中益气,干姜、桂枝温中散寒化饮,黄芪还可增强幽门的张力,减少胆汁逆流;胃阴不足者加以石斛、白芍养阴清胃,且白芍合甘草柔肝养阴,缓急止痛,能保护胃黏膜,减轻胆汁的损害[3]。诸证见反酸者可加乌贼骨、象贝母,即为“乌贝散”,乌贼骨味咸性温,与象贝母相伍,温凉俱存,两者均有中和胃酸的作用,适应于寒证、热证;糜烂出血者酌加三七、白芨,两药均有收敛止痛、消肿生肌作用,能止血,且有保护胃肠黏膜功能;全方标本兼治,攻补兼施,既补脾胃,又调理肝胆脾胃气机,使胆汁排泄正常,脾胃升降有度,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特色。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时时顾护胃气,因为胃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机体的抗病能力[4]。
本组观察表明,应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黏膜炎症,因其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许国铭.胆汁反流相关性疾病[M].上海:上海科学科技出版社,2002:165173.
[2]吴敏田.胆胃康胶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31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8):109110.
[3]何瑛.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2):47.
胆汁反流性胃炎60例治疗体会 篇11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药物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 是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反流进入胃内所引起的上腹痛、腹胀、呕吐胆汁、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 常见于胃切除后由于幽门功能不全, 以致胆汁反流而引起的胃炎[1]。因反流液呈碱性, 故又称胃切除后碱性反流性胃炎。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引起的症状轻重不一, 缺乏特异性。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胆汁返流性胃炎60例, 男34例, 女26例, 年龄19~65岁, 平均48.5岁。全部病例均有上腹痛, 腹胀伴嗳气46例, 夜睡难眠26例, 恶心16例, 呕吐4例, 体重下降2例。胃镜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胆汁、肠液返流及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合并十二指肠疾病42例, 慢性贫血4例, 胃次全切除术后2例, 慢性食道炎1例。
1.2 方法
调整饮食, 如戒烟酒, 清淡饮食及良好的饮食习惯。促动力药, 如胃复安、吗叮啉、莫沙必利等。也可应用保护胃黏膜和结合胆酸的药物, 如达喜, 化学名称铝碳酸镁, 该药还有抗酸和防止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保护胃黏膜药物还有硫糖铝等。抗酸剂由于酸性环境下胆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强, 酸和胆汁有叠加的作用, 因此, 抑酸治疗可以降低胆酸的毒性作用。西咪替丁, 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 (PPIs) 奥美拉唑, 雷贝拉唑。熊去氧胆酸450~600mg/d, 分3~4次口服。可抑制胆酸的合成, 从而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
2 结果
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治愈26例, 治愈率43.3%, 显效21例, 显效率35%, 有效10例有效率16.6%, 总有效率为94.9%。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综合征如为胃切除所致者, 多在手术后1~25年内发生, 主要症状有上腹部疼痛, 烧灼感,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呕吐物常为胆汁。有报道, 夜间症状较为严重, 同时伴有体重下降和贫血等症状。如幽门功能失调所致者, 除上述表现外, 常有原发病的症状, 如消化性溃疡、胆石症、胆囊炎等。有人发现, 很多胆系疾病 (尤其是胆石症) 患者表现为胃部症状。
饮食要清淡, 不吃油腻食物, 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 加重反流和病情;宜进低脂高蛋白饮食, 如牛奶、豆类和鱼类;宜少量多餐。应细嚼慢咽, 忌暴饮暴食;避免饮浓茶、烈酒、浓咖啡和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
治疗仍以内科方法为主, 提倡联合应用促动力药和结合胆酸药物治疗, 应定期复查胃镜, 了解治疗效果。结合胆酸药物络合胆酸应当是减少和消除对黏膜损伤的有效方法, 阴离子交换树脂、高分子阴离子交换树脂考来烯胺均可通过铵与树脂结合, 并与氯离子连接, 口服后释放氯离子与胆酸结合, 从粪便排出, 减少胆酸对胃黏膜损害。但由于这类药物的服用剂量较大, 有胃肠不良反应, 一般临床上很少应用。熊去氧胆酸可抑制胆酸合成, 口服后胆汁中熊去氧胆酸增加, 使去氧胆酸和石胆酸的浓度相对减少, 因此, 可减少和改善黏膜损伤。此外, 胆固醇酰胺也可与胃内胆酸结合, 但这类药物的疗程较长, 需3个月以上, 患者的依从性差[2]。促动力药常用的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 莫沙必利, 红霉素及5-HT4激动剂等, 这类药物具有增加胃动力, 协调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 促进胃排空和加速十二指肠排空的作用。铝碳酸镁呈层状网状结构, 在胃内可以结合胆酸及溶血磷脂酰胆碱, 减少胆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 但不影响胆酸的肝肠循环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这类药物的作用有:消除和减少黏膜攻击因子的损伤;防止H+弥散;增强黏膜血流量;促进前列腺素生长因子的释放;促进细胞更新;杀灭幽门螺杆菌;促进破损黏膜的愈合。临床用于治疗胆汁反流胃炎是常用的有效药物。抑酸药由于胆酸只有在酸性条件下对胃黏膜损伤作用最强, 同时, 胃酸与胆汁对黏膜的损害有叠加作用, 因此, 应用抑酸剂不仅可加强对黏膜的修复, 同时还可改善症状。常用的药物有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抑制剂。
参考文献
[1]黄玉民.胆汁返流性胃炎72例临床分析.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2000, 16 (4) :318.